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教案大全>《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时间:2023-05-15 13:41:20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实用的小蝌蚪找妈妈教案范文汇总六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蝌蚪找妈妈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实用的小蝌蚪找妈妈教案范文汇总六篇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1

  【说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一课《小蝌蚪找妈妈》。

  【说教材】

  这篇看图学文以浅显的文字生动地描写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同时向学生叙述了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这篇课文是本册书看图学文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朗读能力基础上的强化训练,同时也是对以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教材编排看,课文中人物角色较多,语言生动趣味性强,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典型教材:从教材结构看,课文二三四自然段段落相仿,也是进行学法指导的最佳范例。同时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尤其低年级更应该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

  本课分三课时完成,下面我重点阐述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思想,根据教材的编排体系,学生的学习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如下:⑴ 读准9个生字的读音,随文理解字义。⑵ 理解青蛙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⑶ 学会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嫩容的基础上,学会分角色朗读对话的方法。教学难点是:体会人物心情,读准相应语气。

  【说教法学法】

  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因此,我充分发挥了教材的示范作用,构建了“导拨读训式”教学模式,坚持以读为基础,读训相结合的方法,侧重培养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的能力。

  【说教学过程】

  本课时我分五个环节来进行:

  一、巧设导言,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最大限度挖掘学生前在的内动力,消除大部分城市儿童因地域差异和生活经验贫乏的障碍,我首先播放录象,这段有声有色的录象使学生的无意注意很快地被活泼可爱的小蝌蚪所吸引。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巧妙导入新课:青蛙妈妈生下小蝌蚪就离开了,所以它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妈妈是谁,于是它们就到处去找妈妈,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新课《小蝌蚪找妈妈》(板书),这样精心设计导言,调动学生视觉听觉交叉参与活动,有效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能够主动、充满激情地参与学习活动。

  二、整体感知,明了大意

  三、这一环节我坚持从整体入手,图文结合的方法

  1、投影演示。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想:每幅图画的是什么?再把这四幅图连起来观察思考: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样就使观察更完整、更系统,在直观上使学生对小蝌蚪的生长过程有了鲜明的感性认识。

  2、从图入文。根据低年级儿童爱看动画片的特点,我请学生边看动画录象边听课文范读录音,一方面使学生直观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规范的语音、语调等朗读技巧。看完后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教师重点检查以下几个生字的读音。

  三、精读品味,参悟学法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依据教材的结构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精心渗透了学法指导,侧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1、略讲第一自然段,让学生了解小蝌蚪的样子。

  2、精讲第二自然段,层层深入,渗透学法。

  3、首先投影演示,使学生了解小蝌蚪此时长出了两条后腿。

  然后从图学文,重点抓住“迎上去”一词体会小蝌蚪的心情。这一词语的理解对于低年级儿童有一定困难。为了化静为动,化难为易,我借助活动投影片直观启发,引导学生动眼看,动脑想,动口说,多种感官积极参与。这样学生就不难理解:“迎上去”就是小蝌蚪从鲤鱼阿姨对面游过去。同时在“体会人物心情”时,由于学生生活经验所限,理性思维尚处在萌芽阶段,于是我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对比理解(“游过去”和“迎上去”换位比较),加上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情感体验,紧紧围绕“迎上去”一词及时追问:小蝌蚪为什么从鲤鱼阿姨对面游过去?联系你的日常生活体会一下它此时的心情?这样层层深入,步步紧逼,无疑降低了教学难点的坡度,使低年级的朗读指导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4、教师小结,回顾学法:

  ⑴ 抓住“迎上去”体会小蝌蚪的急切心情。

  ⑵ 分清小蝌蚪和鲤鱼阿姨说话声音和速度的特点。

  这样的小结使学生对朗读对话的方法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潜意识中领悟到了朗读的一些技巧。(只求领悟,不求硬记)

  四、自学点拨,灵活运用

  有了前面学法指导的基础,此时我适当放手,适时点拨,引导学生运用学法,逐步形成能力。

  1、图文对照,让学生了解小蝌蚪又长出了两条前腿。乌龟妈妈告诉小蝌蚪他们的妈妈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2、组织学生自学讨论,教师点拨,投影出示思考题。

  ⑴ 通过哪些词能体会小蝌蚪的心情,你是怎样体会的?

  ⑵ 与小蝌蚪相比,乌龟说话的声音和速度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学时采取自己想、同座说、组内交流、全班交流多种形式,教师巡视,适时点拨。如果学生体会心情时有困难,教师可以追问小蝌蚪为什么要连忙追上去呢?这样削减了教学难点的坡度,分清人物后采取多种形式朗读。

  另外,在回读前三自然段时我还充分发挥学生表演才能,让他们带着头饰进行配乐表演读,充分增强了分角色朗读的效果。

  五、巩固练习,强化训练

  语文教学要坚持不动笔墨不读书,因此我在进行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同时,还加强了写的训练,为此设计了两道思考题。

  1、填空。

  ( )里有( )小蝌蚪,大( ),( )的身子,( )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此题设计意在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渗透了一些仿写的方法。

  2、按照上面的写法仿写两种小动物的样子。

  地点 数量 样子 干什么

  ⑴ ( )有( ),大象( )( )

  ⑵ ( )( )( )( )

  此题设计体现了两个层次,意在由浅入深,拓展学生思维,强化语言文字训练。

  总之,这节课我充分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时时刻刻坚持以读为基础,读训结合,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切切实实地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小青蛙在寻找妈妈过程中心情及身体的变化。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从小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小青蛙在寻找妈妈过程中心情及身体的变化。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从小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群可爱的小蝌蚪,今天,这些小蝌蚪给我们带来了一些礼物,只有拿到礼物的小朋友才能成为他们的好朋友呢。点击课件,生读一个,师点一下课件。(逐个点击PPT1-5)

  大家都收到礼物了,(点击PPT6)我们就是小蝌蚪的好朋友了。所以,小蝌蚪也愿意把他自己的伤心事说给你听了。我们去听听吧。(点击PPT7)

  (寻人启事)大家好!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很羡慕!可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是谁,也不知道她在哪里?我听说一(1)班的小朋友是最聪明了,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

  2、朋友有困难,我们要帮助,你们愿意帮小蝌蚪的忙吗?我们一起帮助小蝌蚪找到他的妈妈吧!(点击PPT8)

  3、你们帮小蝌蚪找到他的妈妈了吗?小蝌蚪的妈妈到底是谁啊?(青蛙)过渡句:小朋友们,小蝌蚪历尽艰辛终于找到了妈妈,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得到了谁的帮助?(鲤鱼阿姨和乌龟)

  二、品读感悟课文

  (一)学习第二段。

  小蝌蚪是怎么向鲤鱼阿姨打听妈妈的?小蝌蚪游啊游,看到了鲤鱼阿姨。(点击PPT9)

  1、小蝌蚪看见鲤鱼阿姨,会想些什么呢?(点击PPT10)

  2、小蝌蚪又是怎么问的呢?(点击PPT10)你觉得这是一群怎么样的小蝌蚪?谁来当一回小蝌蚪,来问一问鲤鱼阿姨吧!生读

  3、此时小蝌蚪的心情怎么样?你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理解“迎”字(点击PPT11)拿生字卡片拼读注音后鼻音,说部首,组词读迎。

  读一读,读出小蝌蚪有礼貌、急切的心情。

  4、鲤鱼妈妈会怎么回答呢?(点击PPT12)鲤鱼妈妈()地说。有感情地朗读鲤鱼妈妈的话。

  5、分角色朗读第二段。老师当鲤鱼妈妈,谁愿意来做小蝌蚪,向我打听妈妈的消息。师生合作读,同桌读,男女读。(点击PPT12)

  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可高兴了。知道了自己的妈妈是四条腿、宽嘴巴的,这时候的小蝌蚪发现自己和原来不一样了,你们发现了吗?生说。(点击PPT13)小蝌蚪告别了鲤鱼阿姨,他们继续游哇游……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

  1、这时他们看到了一只乌龟,他们是怎么做的?

  2、请小组自学第三自然段,要求:A、用直线划出小蝌蚪的话。B、用波浪线划出乌龟的话。C、分角色读一读、演一演。

  3、交流。

  (1)小蝌蚪看到了一只乌龟,他们是怎么做的?(点击PPT15)识字教学“追”,注意翘舌音,部首,组词,开火车读。

  (2)读小蝌蚪的话。小蝌蚪,你为什么要这样叫啊?(点击PPT16)

  (3)读出乌龟的话。(点击PPT17)

  (4)小蝌蚪从乌龟的话中又知道了妈妈有哪些特征?(板书:大眼睛、绿衣裳)

  (5)他们为什么会把乌龟当作妈妈?(因为鲤鱼阿姨说过他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所以小蝌蚪才会把乌龟误认为是他们的妈妈。)

  (6)练习对话,请小组上台演一演。(旁白、小蝌蚪、乌龟)

  (7)这时候的小蝌蚪样子又有了什么变化呢?(点击PPT18)

  (8)小蝌蚪听了乌龟的话,又难过又开心,难过的是乌龟不是他们的妈妈,开心的是从乌龟的口中又知道了妈妈的.一些特征。于是,小蝌蚪告别了乌龟,他们继续游哇游,游到荷花旁边时,他们看到了什么?(点击PPT19)

  (三)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青蛙身上有他们妈妈的特征吗?

  1、自学第四、五自然段。

  2、当看到荷叶上的青蛙时,小蝌蚪是怎么样做的?

  3、对,这次小蝌蚪终于找对妈妈了,你听,青蛙妈妈说:“好孩子______________。”(点击PPT19)

  4、青蛙妈妈为什么说小蝌蚪已经长成青蛙了?

  我们来做做练习: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

  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____已经______。

  (点击课件)

  三、总结

  1、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小蝌蚪是怎样长成青蛙的呢?你能说一说吗?(逐个点击PPT22)你能填一填吗?(点击PPT23)小蝌蚪先长出(),过了几天,又长出(),再过几天,()变短了,不知什么时候,小蝌蚪的尾巴(),变成了()。(点击PPT23)

  2、现在,小蝌蚪已经长成了青蛙,它们跟着妈妈天天去捉害虫。它们真是人类的好朋友,庄稼的保护神!为了让我们的青蛙朋友生活地更舒适安全,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保护青蛙,不去捉青蛙)

  四、写字指导

  1、组词读:“什”“么”“变”。(点击PPT24)

  2、说写什么两个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师范写,生写,点评,再写一个。

  4、同样的方法指导写“变”字。(点击PPT25)

  五、课外拓展

  (点击PPT26)

  作业超市:(任选一题)

  1、了解一种小动物从小到大的变化过程。

  2、通过阅读课外读物或向家长了解有关青蛙的其他知识。

  教学反思:

  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本课的开始,老师利用小蝌蚪送礼物的方法,复习巩固第一课时学习过的生字,新颖,有趣,学生喜欢。

  二、读出感情。课文有许多对话,如:当小蝌蚪错把鲤鱼当成了妈妈时,鲤鱼说了这样一番话,孩子们在读时出现了不同的争议。有的孩子认为应读得慢一点,因为他认为会很温柔,说话时亲切一些,语气要和蔼一些,。有的孩子认为鲤鱼是笑着说的,他觉得小蝌蚪居然会把自己当成了他们的妈妈,有点好笑。这些体验都反映了孩子们对文本的不同理解。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学生就认为自己就是鲤鱼。

  三、教学松弛有度。课文描写小蝌蚪遇到鲤鱼和乌龟的段落从写法和内容上,都有相似之处,老师将重点放在前面一个段落的指导上,通过总结学习方法,再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自学下一段,尝试让学生自己学懂。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在做做玩玩游戏活动中帮助幼儿建立物数对应,进一步理解10以内数的实际意义,巩固对数的形成的认识。

  2、在熟悉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运用学过的知识帮助小蝌蚪找妈妈,从而获得成功感。

  二、重点与难点:

  1、在做做玩玩游戏活动中帮助幼儿建立物数对应,进一步理解10以内数的实际意义,巩固对数的形成的认识。

  三、设计思路

  春天是美丽的,春天是一个万物生长的季节,周围的环境也在不断的变化着,我们为了让幼儿感受到春天一些动植物的变化。主题一开始,家园共同收集一些有关春天的资料:如:小蝌蚪、青蛙、蝴蝶、蜜蜂、蚕宝宝还有有关的春天的图书、图片等等。因而,关于春天的学习需要创设一个与幼儿的情感态度、已有经验、认知习惯相切合的情境,而不能把客观的现成的知识简单的机械地塞给幼儿。随着主题的不断深入和我班幼儿的实际,我班幼儿对小蝌蚪的生长的都很好奇,他们都能积极探索。再根据二期课改的精神,幼儿的学习因根据幼儿兴趣、以有的生活经验。于是我设计了此活动《小蝌蚪找妈妈》,此活动主要是在熟悉故事故事内容、做做玩玩中让幼儿对数概念进一步感知和理解,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四、材料创设:

  小蝌蚪胸饰若干只(正面小蝌蚪,反面青蛙,青蛙背上标有1——10数字)、幼儿人手一份小动物(有二条腿、四条腿、八条腿各种动物,但没有青蛙),

  五、活动指导:

  (一)、情景导入:

  1、春天来了,小河里的水变暖了。池塘里游来了一群小蝌蚪。(出示小蝌蚪)数一数,有几只小蝌蚪?(10)

  2、小蝌蚪在池塘里游啊游,真快活。可是有一天他们想起自己的妈妈来了:“我们的妈妈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帮助小蝌蚪去找妈妈吧。

  (二)小蝌蚪找妈妈

  1、幼儿扮演小蝌蚪。

  2、小蝌蚪游啊游,碰见了鸭妈妈,鸭妈妈正着急得嘎嘎叫呢!原来鸭妈妈的孩子找不到了正着急呢。小蝌蚪说:我来帮你找吧!鸭妈妈说:好啊,好啊!我的孩子身上都有记号,……………请您们快点帮我找一找。(幼儿扮演小蝌蚪帮助鸭妈妈找小鸭。让小鸭回到妈妈身边,师生共同验证正确与否)小蝌蚪看见小鸭子在妈妈身边多快活,真羡慕,想起了自己的妈妈,就问:“您认识我们的妈妈妈,您知道他是什么样吗?”鸭妈妈笑着说:“你们的妈妈有四条腿,大概就在前边,你们快去找吧!”

  3、小蝌蚪继续向前游去,咦,他们看见了什么?原来有许多动物朋友在一起,小蝌蚪想:“这里有没有我们的妈妈呢?”请幼儿找一找,找出四条腿的'朋友。有这么多啊,小蝌蚪说:“你们谁是我们的妈妈啊?”大家都笑了,“我们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有二只大眼睛,白肚皮,穿着绿衣裳。”

  4、小蝌蚪又向前游,看见前面荷叶上蹲着一个大眼睛、宽嘴巴、四条腿、穿着绿衣裳的家伙,难道这是我们的妈妈?你们说是不是啊?青蛙妈妈看见,说“娃娃,我是你们的妈妈呀,你们已经变成青蛙了.”(幼儿转过胸牌,露出小青蛙)“不对不对,你们有的是我的孩子,有的不是,你们还有的妈妈正在捉害虫呢,瞧,他们来了。——出示青蛙妈妈,(肚子上有点子卡)孩子们,快游到你们妈妈身边去吧。

  (幼儿找到自己的妈妈,并相互验证)

  (三)(活动延伸)小青蛙捉害虫

  小青蛙跟着青蛙妈妈跳到岸上,跳到田里,天天捉害虫,保庄稼。

  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场地模拟青蛙捉害虫。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4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传统课文,因其内容生动、有趣而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在课堂中如何用创新、精巧的设计,在扎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使学生显得生机勃勃、兴趣盎然呢?我抓住了以下两点。

  一、寻人启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对某件事所表现出来的喜爱的情绪。课堂中,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有无,直接影响着课的质量。上课伊始,老师神秘地告诉学生,刚才在校门口看到了一张寻人启事,想看看吗?在同学们诧异声中,教师用幻灯打出

  寻人启事

  大家好!

  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欢快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多羡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在哪里?听说二(4)班的小朋友是最聪明的,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

  同学们恍然大悟,不一会儿小脸上个个绽出灿烂的笑容,原来是可爱的小蝌蚪找他们帮忙来了。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问:“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孩子们一边齐声响亮地喊愿意,一边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读课文。他们个个拿着铅笔全神贯注地这里画画,那里圈圈,偶尔还能听到同桌之间窃窃私语地讨论。瞧!没有大费周折的导入语,也没有颇费时间的练习题,学生就这么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课文,进入了角色。

  二、读、说、写、贴学文,丰富语言的积累

  1.读——分层朗读,读出感情

  (1)初读。教师有趣导入课文以后,随即抛出问题。a. 自由读全文,标上小节。b.小蝌蚪的妈妈是谁,从文中找出它妈妈的特征。学生在读中了解内容梗概,获得整体感知。带着问题读,使读不再是漫无目的,提高了读的质量。

  (2)精读。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教师应精心导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课文第二、第三两小节,是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是全文的重点,处理如下:a.读这两小节,回答小姐的先碰到了(),又碰到了()。b.比较句子。(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捉食,就迎上去。小蝌蚪以看见乌龟在水里游,就追上去。h.朗读指导。重点指导小蝌蚪与鲤鱼、乌龟之间的对话。d.分角色朗读并表演。

  2.说——以读促说,说中理解

  (二)说顺序。要求学生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说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2)说内容。在学生知道青蛙的样子以后,要求他们在寻人启事中加入青蛙的特征。把学到的内容及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3.贴——据文贴画,贴中取乐

  教师准备好六幅画,分别为长了两条前腿的蝌蚪、长了前腿和后腿的蝌蚪、尾巴变短的青蛙、小青蛙、乌龟和鲤鱼。让学生先来贴这些动物各自的位置,贴好后再讲清理由,为什么要这样贴。教师要引导学生以文中词句作为贴画正确与否的依据,重点理解迎和追,以此促进学生对词句的深入理解。

  4.写——形式多样,写中练笔

  语文教学不仅是日耳之事,也要动手。“不动笔墨不看书”是公认的读书方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写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

  (1)基础练习。在学生分别找到描写蝌蚪和青蛙外部特征的句子以后,及时填写:

  a.小蝌蚪(),()身子,甩着()。

  b.青蛙妈妈四条(),宽(),鼓着一对(),披着(),露着(),捉()。

  这两处练习看似简单,其实不然,尤其是b处的练习不是读了课文就能信手拈来的,需要从乌龟和鲤鱼的话中概括得出,其次从这两处练习中可以对蝌蚪和青蛙的外部特征进行比较,从而为接着要学蝌蚪料的生长变化过程作铺垫过渡作用。

  (2)深化练习。对课文第二、第三两小节,教师在花了大量时间进行读的训练同时,又不失时机进行写的训练。如:

  a.小蝌蚪错把乌龟当妈妈,是因为(),说明()。

  b.乌龟告诉小蝌蚪叫它的妈妈(),如果小蝌蚪光听乌龟的话,那(),应该()。

  这样设计旨在以学生读顺、读懂课文为前提,培养础解课文的能力。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5

  教学设想:

  本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蝌蚪找妈妈》这是一篇童话,蕴含了从小要学会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图文结合。为了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兴趣,提高学生素质,我注意了下面几点:1、针对一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在语文课中培养他们动脑、动手的能力。在学完每幅画之后,让学生表演有关内容,这样激发课堂氛围,加深学生理解课文内容。2、在课堂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的发展。3、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对他们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4、大胆运用心灵换位新教法,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中,创建和谐的语文课堂。

  教学内容:

  新课标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第17课, 《小蝌蚪找妈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2、在理解课文基础上,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结合图和课文,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讲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

  2、引导学生理解迎、追、跟的动作。

  教具准备:多煤体课件、自制头饰

  教学过程:

  一、引用谜语,激趣导入。

  1、师:圆圆的.脑袋黑黝黝,长长的尾巴水中游,长大后是庄稼的好朋友。(小蝌蚪)

  2、引出课题:今天啊,小蝌蚪的妈妈不见了,我们一起来帮它们找妈妈,好吗?板书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放第一自然段录音。(出示第一幅图)

  (1)、师:咦,小蝌蚪在干什么?(在池塘里快活的游来游去)(提问法)

  (2)、师:小蝌蚪什么样?(大脑袋、黑灰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引导观察)

  (3)、通过回答以上问题,揭示了第一自然段内容。齐读第一自然段。

  2、操作出现第二幅图

  (1)、引导学生观察,此时的小蝌蚪和原来的小蝌蚪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长出两条后腿)。

  (2)、小蝌蚪遇到了谁?问了什么?鲤鱼妈妈说了什么?(学生自己读,分角色读)

  (3)、指名上台表演。(理解迎上去,指导朗读小蝌蚪问的话。)

  (4)、提问:从鲤鱼妈妈的口中,小蝌蚪了解到妈妈有什么特点?(反馈:四条腿,宽嘴巴)

  (5)、师:小蝌蚪照着鲤鱼妈妈的话,继续找妈妈。

  3、点击第三幅图。

  (1)、师:过了几天,小蝌蚪又有了什么变化?(长出了两条前腿)。放课文第三段录音。

  (2)、这次,它们又遇到了谁?(乌龟)。它们是怎么样做的?(追上去喊妈妈)

  (3)、区别迎和追的动作。

  (4)、小蝌蚪为什么会叫乌龟妈妈?(联系前面的内容,学生反馈)。乌龟是小蝌蚪的妈妈吗?(不是)那乌龟是怎么对小蝌蚪说的?(指名读一读)。引导学生想象:听了乌龟的话,小蝌蚪心里会怎样想?

  (5)、分角色朗读。指名上台表演。

  (6)、师:小蝌蚪错把乌龟当成妈妈,它们又照着乌龟的话去找妈妈了(激趣法)

  4、操作出现第四幅图。

  (1)、师:过了几天,小蝌蚪变成什么样了?(根据投影回答)(小蝌蚪的尾巴变短了。)它们又遇到了谁?(根据投影回答)(青蛙)那它是什么样子的?(四条腿,宽嘴巴,头顶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提问法)

  (2)、小蝌蚪叫了什么?青蛙妈妈说了什么?(听课文第四段录音)

  (3)、那小蝌蚪现在高兴吗?为什么高兴?

  (4)、分角色朗读。指名上台表演。

  5、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1)、师,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小蝌蚪的尾巴不见了,天天跟着妈妈去捉害虫)

  (2)、通过读最后一自然段,理解小蝌蚪的形体裁变化,(尾巴不见了)(也就是终于长成了青蛙)。

  三、图片演示,巩固提高。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知道了小蝌蚪先长出两条后腿,再长出两条前腿,然后尾巴变短了,最后尾巴不见了,变成了青蛙的过程。

  四、总结全文,评价体验。

  1、师: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知道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全过程,还知道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所以我们要保护它。

  2、我们在帮助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吗?学生总结(自由发挥)。

  五、拓展延伸,灵活运用。

  下课后,小朋友想一想还有哪些动物是庄稼的好朋友,再跟老师、同学、爸爸、妈妈说一说,好吗?

  六、板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长出两条→长出两条→尾巴变短了→尾巴不见了(变成了青蛙)

  后腿 前腿

  (迎) (追) (游) 跟

  鲤鱼 乌龟 青蛙 捉害虫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6

  教学内容:小蝌蚪找妈妈

  教学目标:通过朗读,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心情,感知青蛙的变化。

  教学准备:1、动画课件(课文插图)。(教师)

  2、“长出后腿的蝌蚪”、“鲤鱼”、“长出前腿的蝌蚪”“乌龟”图各一张。(学生)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出课题

  1、情景交流:孩子们,快告诉我,你们的妈妈来听课了吗?她坐在哪儿?见到自己的妈妈,你的心情怎样?你最想以什么方式来表达此刻的心情呢?

  2、正当你们享受母爱的幸福时,瞧!谁来了?

  (看动画:全景1)交流:这群小家伙是谁?你喜欢它吗?为什么?

  3、(出示第一自然段)自由读,边读边想:自己读懂了什么?

  4、多可爱的小蝌蚪呀!可怎么不见它们的妈妈呢?孩子们,愿意跟随小蝌蚪去找找它们的妈妈吗?(出示课题:小蝌蚪找妈妈)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将学生引入情境,自然引出课题。]

  二、感知内容,激趣识字

  1、听动画朗读,边听边想: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吗?它们的妈妈又是谁?

  2、交流:你听了后,明白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3、翻开课本,你发现了什么?

  激趣:是啊!拼音娃娃藏起来了。你们知道吗?这是拼音王国的国王的意思,他悄悄地告诉老师:今天,他想在我班评出谁是真正的识字大王哩!愿意接受挑战吗?

  (出示挑战第一关:比一比准先把课文句子读通)如果你遇到不认识的字,会用什么方法解决呢?)

  (出示挑战第二关:游戏巩固汉字)

  鼓励:拼音王国的国王让我告诉你们,你们都被评为“识字大王”啦!

  [设计意图:以听动画朗读入手,有利于学生产生读的愿望和兴趣。在自主朗读中识字,体现了识字与阅读的整合。在此,还以“识字大王”的评比激发了学生克服读书困难的信心。]

  三、图文结合,精读导学

  1、小蝌蚪为什么会去找妈妈?

  假如你就是这群小蝌蚪中的一只,你会怎么说?

  小蝌蚪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出示第二自然段)谁能读?你读懂了什么?

  2、(看动画:全景3)想:它们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

  (出示第三自然段)交流:为什么会把乌龟错当妈妈?

  3、(出示小动画:分组贴画)“迎上去”与“追上去”有什么不同的意思?请以贴画的形式向大家说明你的理解。

  (出示动画:全景2与全景3)自主观察,小组探究:我们小组贴对了吗?评出“优秀小组”。

  4、(出示动画:全景4)(出示第四自然段)联系前面的`自然段,谈谈:现在,你知道了什么?

  5、小蝌蚪终于找到自己的妈妈了。你想用一句话夸夸它们吗?

  6、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自己也发生的变化。是怎么变的呢?

  (出示综合训练题: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在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过了几天,又长出两条 ,再过几天,尾巴变了,最后,尾巴 了,变成一只。)

  7、(出示动画:全景6)引导想象说话:小青蛙一找到妈妈,就跟着妈妈学捉害虫的本领。它们不停地吃田地里的害虫,不知能捉多少只。大家想一想:如果哪一天,田野里没了青蛙,粮食、蔬菜上爬满了虫,我们吃什么呢?校园里的绿草爬满了虫,草坪会出现怎样的状况呢?

  交流:现在,你又有什么话想对青蛙说?或对自己和其他人说吗?

  小结:青蛙是益虫,是人类的好朋友,让我们都来保护青蛙吧!

  [设计意图:不以老师的枯燥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理解,让学生在看动、读课文,贴图画中积极思维,发挥想像,从而感知青蛙的变化,并使学生丰富对课文的感受,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情境表演

  1、(出示小动画:我是最棒的小演员)你喜爱文中的哪种动物?想怎样演好它?

  2、(出示小动画:团结协作)学生演课本剧。

  [设计意图:采用表演的方式,既可深化对课文的感悟,又培养了学生协作的精神。]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相关文章: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08-26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07-31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02-04

小蝌蚪找妈妈的教案01-16

《小蝌蚪找妈妈》优秀教案09-12

《小蝌蚪找妈妈》小班教案12-15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推荐】02-23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精】02-23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热】02-23

小蝌蚪找妈妈活动教案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