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5-15 08:21:45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语文教案模板集锦9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实用的语文教案模板集锦9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即能正确理解词义,会读,会写,会打指语,会看口形并学习使用。)

  2、能拼读新音节pu,ping,juan。

  3、正确理解词义,并学习使用词语。

  4、正确地观察图画,理解句子的意思。

  5、正确地朗读句子。

  6、背诵、默写词语和句子。

  7、学习用“什么、什么和什么都是什么。”的句式说、写句子。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句子的意思。

  教学难点:1、学习用“什么、什么和什么都是什么。”的句式说、写句子。

  2、背诵、默写词语和句子。

  教具准备:卡片图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来学习第4课:看图学词学句(齐读课题)

  二、看图学词语

  1.学习“白菜”

  (1)教师出示图片问学生这是什么?

  (2)学生回答

  (3)教师出示拼音和词语白菜

  (4)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小组读,个别读,学生齐读,开火车形式读。

  (5)学生齐读,教师纠正读音错误。

  2.学习“油菜”

  (1)教师出示图片问学生这是什么?

  (2)学生回答

  (3)教师出示拼音和词语油菜

  (4)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小组读,个别读,学生齐读,开火车形式读。

  (5)学生齐读,教师纠正读音错误。

  3.学习“卷心菜”

  (1)出示图片,问学生,这是什么?

  (2)出示词语:卷心菜

  (3)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小组读,个别读,学生齐读,开火车形式读。

  4.学习“卷心菜”

  (1)教师再联系实际,问学生这是什么?

  (2)教师出示拼音和词语:芹菜。学生齐读,小组读,个别读。

  5.学习“马铃薯”

  (1)教师出示马铃薯的.图片,问学生这是什么?教师出示拼音和图片,马铃薯。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小组读,个别读,学生齐读,开火车形式读。

  三、巩固词语

  1、师生齐读词语:、白菜、油菜、卷心菜、芹菜”

  2、教师指名朗读

  3、小组朗读,个别朗读

  4、游戏巩固法:(1)一个学生拿词语卡片,一个学生找图片。

  (2)一个学生拿拼音,一个学生找词语,一个学生找图片。(3)教师读词语,学生找词语卡片

  (4)教师说词语,一个学生找词语卡片,一个学生找图片,一个学生找拼音。

  5、师生齐读词语。

  四、书写指导

  1、教师在田字格里示范书写:白菜、油菜、卷心菜、芹菜

  2、学生自己书写,教师指导

  3、学生上来书写,教师纠正错误

  4、教师讲解书写的笔顺

  五、总结、布置作业

  1、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白菜、油菜、卷心菜、芹菜”词语,再一次来朗读。

  2、作业:(1)词语各抄写三行。

  (2)生字各写三行。(3)书写笔顺抄写三行。

语文教案 篇2

  一、学习目标:

  1、把握课文内容,惊叹我过古代口技艺术的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体会作者从多方面表现表演者的高超技艺的写法。

  3、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积累、认读、理解、鉴赏与评价等能力

  二、教学设想

  1、本文虽是一篇文言文,但是在掌握了重点词语的前提上,借助注释学生不难通读全文,而且较容易被口技艺人带入奇妙的声音世界。

  2、通过自读→讨论→点拨式的教学方法,抓住重点问题:即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区别与各自的作用。

  3、运用表演的方法进一步了解民间艺人的高超技艺。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醒木一响,老师上场”(教师可以利用教学用具黑板擦演示一下,以引起学会的注意)同学们,在自己的记忆中搜索一下,一般是什么人会用到这种醒木?……升堂断案的县官,那叫惊堂木。古代艺人表演用到的开场道具,例如说书的,还有我们今天要来认识的这位--京中善口技者。

  2、交流预习所得。

  (1)字

  (2)词:归纳一下文中表示“一会儿”的时间副词

  (3)全文内容摘要

  描写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了三个场面:

  一家四口人由梦而醒 (第2自然段)

  一家人由醒而梦 (第3自然段)

  火起后众人的惊乱惶恐 (第4自然段)

  (4)一句话说出你读后感受

  为口技艺术的魅力所折服

  惊叹表演者高超的技艺

  3、梳理课文

  紧接着预习交流环节的第4进行提问:

  作者是怎样表现口技者高超技艺的?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边读边找出技艺高超的证据来(三分钟)

  找出以后,小组讨论,看看自己找出来的是正面描写还是侧面描写。讨论以后,交流结果:

  (1)第一段中“京中有善口技者”这一句交代口技表演者技艺高(正面)如果我们采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找出其中一个字来说明技艺高,应该是哪个字?

  明确:“善”,统领全篇,全文的内容情节都是围绕“善”来展开的。

  四个“一“,极力渲染道具之简单,以衬托后面所介绍的艺人技艺之高超。

  (2)第二段中:第一阶段的表演(正面描写--“遥闻……众妙必备”

  “遥闻”,说明声音之远,“欠伸”、“呓语”则在近前,表明了声音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由小到大,由少到多,表现了事情发生在深夜,人们熟睡之后,“犬吠”烘托了夜深人静的气氛,也成为一家人醒来的缘由。接着便写一家四口人逐次醒来,孩子哭闹,大人喂奶,呵斥的声音,摹写了由一种声音的表演转到几种声音的混合表演,掀起了表演的第一次高潮,排比句式“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鸣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摹写五种声音,造成一种奇妙的效果。

  (3)第三段中:表演本身(正面描写)“夫鼾声起……梦中咳嗽”

  写一家人醒后又入睡的过程,把听众由喧闹声引入夜深人静的境界。这段写一家四口人渐渐由醒而睡,又用鼠声衬托这种宁静,既充满生活气息,又有情节上突兀变化,由起先的.喧闹陡然落为平静,也为下一个情节积势蓄力,暗示必将有更猛烈的情形出现,表演效果(从侧面表现):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4)第四段中:全文高潮(正面描写)

  前两句先写起火和一家人的初步反应,接着便把声音由卧室引到室外,由一家人变成众多人,表现了火势发展之迅猛,然而又对火场中的声音作了集中的描写。“中间”“又夹”说明了许多声音相互搀杂。

  观众表现(侧面)“于是……几欲先走”

  (5)第五段中:观众表现,五个“一”连用,与开头照应(侧面描写)

  4、假若把文中这些侧面描写的部分去掉,同学们看,好不好?

  侧面描写的衬托作用,使文章的表现手法富于变化,增强感染力。

  5、文中的这些侧面描写又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文中的侧面描写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场面表演中观众的反应 “伸颈”“侧目”,听得入神,被表演吸引

  “微笑”“默叹”对表演者的赞赏,进入情境

  “意少舒”“稍稍正坐”几个字说明观众融入情境

  “无不变色离席……”“几欲先走”已完全进入情境

  失去了自持能力。二是首尾两段对道具和气氛的描写。

  6、拓展训练

  (1)你会模仿小动物(如鸟、猫、鸡、鸭子等)、乐器或其他事物的声音吗?

  7、作业:

  练笔: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写一篇200字的小文章,描写你所看过的一段精彩演出。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了解一词多义的语言现象。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2、理解文章概括具体的表达手段。体会概括叙述的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读中体会,读中感悟

  教学课时:三课时

  一、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乐园

  教学重点:了解一词多义,理解文章概括具体的表达手段。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说说每组加点词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1、按组读词,读熟练,将不懂的词语画下来,先和同桌讨论。

  2、检查朗读,说说每组词语的意思。

  3、以“走”为例,引导学生了解词语的本义和引早义。

  4、学生分组讲座理解多义词词义的方法。

师小结:一词多义是指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义不同,平时不断积累多义词在语境中的意义。引申义是由本义引申出来的。比喻义是用比喻的方法形成新的词义。理解时要以本义为基础。掌握联系语境中推断具体含义的方法。

  (二)读一读,想一想,体会加点词语的作用。

  1、

  2、分组讨论:加点词语的作用。

  3、介绍概括具体式的表达手段。

  4、小结:阅读时抓住概括性的总起句和总结句,就能很快把握语段的主要意思,作文时使用概括具体式的表达手段,就能全面,具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读一读,记一记。

  1、学生正确流利地读句子。

  2、讨论句子的意思。

  (四)读一读

  1、自主学习:要有自己的见解指的是什么意思?短文是通过什么例子具体说明的?

  2、怎样阅读才有自己的见解?

  3、合作交流:明白有独到见解的是思维深刻的表现。

  (五)作文 花与生活

  1.教学目标:通过写研究报告,培养学生反思总结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运用资料的能力。表达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教学重点:掌握研究报告的`写作方法。

  3.教学课时:二课时

  二、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引发话题。

  同学们,这一单元的课文引导我们感受花的风姿,体会花的风情,品味花的风情花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享受,也激发了我们观察,研究花的兴趣。今天我们来谈谈你们是怎么研究这个主题的。

  (二)分组交流,谈谈自己的感受。

  以小组为单位,先小组内交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想研究这个问题?小组是怎样研究的?有什么研究结果?要求学生说清楚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三)全班交流,相互借鉴。

  引导学生关注,是否说清楚了研究的过程与方法,研究的结论是否合情合理。

  (四)复习研究报告写的方法

  1.帮助学生明确写研究报告的意义。

  写研究报告可以提高自己分析生活现象的能力。记录自己参与实践的过程和体验。

  2.出示范文,复习研究报告的结构。

  (五)鼓励学生动笔成文。

  三、第三课时

  (一)学生动笔成文

  (二)整体评文,总结闪光之处

  (三)展评习作,赏读优秀作品

  1.选取几篇优秀习作,师生共评议:哪些同学的研究过程写得表楚,结论科学合理,结构完整等。

  2.选取更多的学生的精彩部分组织点评,进一步瓴悟如何突出研究报告的主体。

  (四)精心修改 学生通过自评自改,互读互评互改。

  (五)抄写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5个字,掌握“围拢、漂亮、长虹、荣耀、稀罕”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这句话的含义。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搜集珍珠形成的资料,以及珍珠的价值。

  导学过程

  二 次 备 课

  预习题纲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自主识记生字词,理解“围拢、荣耀、稀罕”等词语的意思。

  2、自由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激情谈话,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整体感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认识了一只怎样的贝?

  3、引导学生找到文中这一中心句,齐读。

  4、引导探究:从这句话中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既说它可怜又说它可敬呢?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一)探究贝的“可怜”

  1、为什么说它是一只可怜的贝呢?从哪些语句中你能深切感受到这只贝的可怜?默读课文3—4自然段,画出相关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

  2、班内交流,

  A、有感情读出相关句子,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B、同学补充,再有感情读,展示自己内心的感受。

  C、重点指导理解第三自然段。

  第三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具体描写了贝的可怜。要引导学生抓住这段话中的坚硬、棱角、折磨、无论如何、只好、越来越、默默的等词语,通过多形式的朗读,去帮助学生理解,贝在忍受皮肉之苦的同时,还忍受着失去荣誉,受尽冷淡,独自面对孤独和寂寞等一系列的精神折磨,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对贝的同情之情。

  3、抓住课文中对一只贝丑陋的描写,引导学生找出课文1、2自然段中

  描写贝壳漂亮的句子,有感情地汇报读,通过对比,强化学生对一只贝可怜的认识。

  4、教师小结:是的,这是一只多么可怜,多么不幸的贝呀!它(失去生命 失去荣誉 受尽折磨 丑陋让人讨厌 有苦说不出……)

  (二)探究贝的“可敬”

  1这是一只可怜的贝,那么从哪里又看出它是一只可敬的贝呢?贝是怎样面对磨难的呢?顺着这个问题,带领学生一起去挖掘文本中,贝对待痛苦的态度。

  2、学生讨论、交流。

  “用血与肉磨制,它默默地忍受着,它说不出来”

  3、、配合学生回答,拓展练习:

  一年又一年,这只贝,周而复始地在用自己的血与肉磨制珍珠。

  即使 ,即使 ,即使 ,他都没有停止努力,

  他从不埋怨,从不退缩,默默承受,直至磨制出稀罕的珍珠。

  这真是一只 。

  (三)升华情感。

  1、同学们, 此时,你还觉得它可怜吗?学生自由说。

  师总结:是的,在它对待不幸中,我们更是感受到它的可敬。现在我们再来齐读第三自然段,感受贝可怜背后的可敬。

  2、是的,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那么你们是觉得更可怜还是更可敬呢? 让我们再来深情地读一读这句话。

  齐读句子: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你喜欢这只不漂亮的贝壳吗?为什么?有什么话想对这只贝说吗?

  2、同学们,贝都如此,更何况人呢?在生活中,你是否发现如同这只贝

  一样的人呢?

  3、师总结:凡是像这只贝那样不惜牺牲自己,默默地做出奉献的人,都是可敬的人。同学们,老师相信,假如有一天你们遭受了什么磨难,只要想起这只坚强的贝,想起那些可敬的人,你们一定会经历风雨重见彩虹,做一个坚强勇敢的人,做一个对社会对祖国有用的人。

语文教案 篇5

  《语文乐园五》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汉字的特点,能够区分形近字和同音字,并能把左右结构、上下结构的字,写得工整、匀称。

  2、练习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养成使用工具书的好习惯。学会写日记、将自己平时看到的、想到的、做到的随时记下来。

  3、教育学生不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不和陌生人一起走,增强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从“一个基本字加上不同偏旁组成一个新字”的有趣练习中,感悟到汉字“利用熟字加偏旁”的特点,并提高区别形近字(同音字)的能力。

  2、通过采用多种阅读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的能力。继续练习用音序查字法查字。

  三、教学难点

  在学习“强强的日记”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按照正确格式写一篇日记,鼓励学生说真话,写真事。

  四、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图片、小学生规范字典。

  五、教学时数

  3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你们祖国的语言非常丰富,汉字也十分有趣。在学习中,我们要根据汉字的特点,掌握汉字的规律,更好地学好汉字。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有趣的汉字”。

  (二)学习讨论

  1、看板书,请同学们观察,从这些字中,你发现了什么?

  2、同桌议论。(每组第一个字都是独体字,每个字都加上不同偏旁组成一串新字)

  3、认认读读。

  (1)给每组第一个字注上音,读一读。(不认识的字,老师帮助注意)

  (2)在小组内认读其他字。(学生互教互学)字音相同的叫同音字,字形相近的叫形近字。还有的音节相同,只是声调有变化,要读准字音。

  (3)比比说说。

  想想这些字的字形和字义有什么联系。

  例如:“清”字的意思是指(液体或气体)纯净没有混杂的东西,可以组成“清水”,与水有关,因此“清”是三点水旁。

  (4)你能照样子试着写出几组熟字加偏旁的`有趣汉字吗?

  例:也—他她地池

  (三)写字练习。

  1、演示电脑课件,认读字字板上的字。(个人读、齐读)

  2、观察字形,看看是什么结构,应该怎样把字写匀称。

  (1)小组讨论:“访、妈、情”三个字是左右结构,“芳、菜、骂”三个字是上下结构。

  (2)运用课件或板书,展示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学生观看后,总结书写规则和书写方法。

  左右结构的字,要先写左,后写右,写时注意左窄右宽;

  上下结构的字,要先上后下,写时注意上小下大。

  3、照样子,在书上田字格中先描写,然后独立写好每个字,注意工整规范。

  第二课时

  (一)讲明本节课的内容。

  1、阅读欣赏。

  2、语文生活。

  (二)出示图片,以图激趣。

  你知道这是什么花吗?是一朵美丽的太阳花。请同学们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太阳花的。

  (三)借助拼音,自由读文,标出自然段,边读边想读懂了什么。

  (四)利用音序查字法查出“粉、含、晒、傍、紫”五个字。

  1、让学生再从文中找一些有代表性的字,如“嫩、越、汁、极”等,利用音序查字法查一查。

  2、每组议论的结果,看谁查得又快又准。

  (五)边读边悟,进行交流。

  1、说说这种花为什么叫“太阳花”。

  (1)自己借助拼音小声读文。

  (2)想一想为什么叫“太阳花”。

  (3)小组讨论,互相说一说。

  (4)汇报交流“为什么叫太阳花”。

  2、你喜欢太阳花吗?为什么?

  3、画出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4、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

  (六)演示课件《面对陌生人》

  1、提出问题,创设情景:“宁宁放学回家的路上,遇到一位陌生的叔叔要和他一起走,宁宁不该跟那个叔叔一起去呢?你要是宁宁,你会怎么办?怎么说?”

  2、分组表演。

  3、推荐同学在全班表演,交流摆脱陌生人的好办法。

  (七)提高认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各抒己见:“为什么不跟陌生人一起走?”(提高警惕性,严防上当受骗)

  第三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在语文学习中,阅读过许多种体裁的文章,如:儿歌,古诗等。今天向同学们介绍一种新的写作形式。请看电脑课件(或投影)。

  (二)个人自读,初步感知。

  阅读强强的日记。

  (三)边学边议,弄懂内容。

  1、强强的日记中写了些什么?(日记中写出了时间、天气,还记录了强强做了什么)

  2、指名读日记内容,明白强强的日记写了什么。

  共有两句话,分别读一读,想想写的是什么。

  第一句写的是今天下午,强强和小朋友踢足球,一直玩到天黑才回家。

  第二句写的是强强的心情。

  (四)提出质疑,全班讨论“为什么要写日记”。

  (五)教师重点说明。

  日记就是一日一记。具体地说,就是把一天生活、学习中的所见所闻,所作所为,所思所想真实地记录下来。要写好日记就要做生活有心人,学会观察,在生活中积累素材,一定要说真话,写真事。篇幅的长短不限。希望同学们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天天坚持记,有利于个人成长和进步。写日记要注意格式正确。每篇日记的第一行靠右边要写上“年、月、日”,在第二行(第一行“年、月、日”的下面)写上星期几和天气情况。第三行开头空两格后开始写正文。

  (六)分小组,说说自己想写什么。

  (七)练习写日记。

  学习强强的日记,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八)写完后,可与伙伴交流个人习作体验。

语文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意象

  2、诗歌中重点词语的理解赏析

  3、体味诗歌的情感,表情朗读全诗

  二、教法:朗诵赏析

  三、教时安排:一课时

  一、导入:生活中有两个词,说出来就让我们每一个人激动不已,一个是母亲,人们常说,子不嫌母丑,对母亲我们有报答不完的恩情;一个是祖国,无论她是富有还是贫穷,她都是我们生长的一片乐土,我们有责任使她繁荣富强。在祖国贫困的时候,在一些人迷惘的时候,有些人去国外“享受”生活了,但更多的人却和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他们决心以自己的双手,创建美好的祖国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跟着诗人舒婷,去感受那激越的爱国情怀。请看舒婷的《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

  二、板书课题:

  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

  三、 简单介绍作者:

  舒婷,生于1952年福建泉州。原名龚偑瑜。中国当代诗人。主要作品有《致橡树》、《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双桅船》、《神女峰》等。《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1979年7月,即改革开放的第一个春天,诗人把压抑中释放出来的热情化作对祖国新兴的讴歌。唱出了一曲心灵世界的歌。

  四、 学生自读全诗

  1、找出诗中所用的'意象

  2、初步感受诗人的情感变化,把握朗诵的的节奏、语速及语调的变化。

  诗人的感情的变化是通过诗的语言显现出来的,因此,在分析的时候一定要抓具体的语言,要做到三点:因文生义、因义探情、因情定调。

  五、找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试朗诵第一节并说明这样读的理由。

  明确:

  所用的意象有: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

  明确:第一节作者回溯了祖国数百年的贫穷、落后的历史心情深沉而悲痛,读的时候要用低沉的语调、缓慢的语速来表达这一沉痛的情感。特别是最后的“――祖国呵”,要低沉,用降调。

  生全体读。

  在第一节中,作者极力写出了祖国的贫穷与悲哀,这是当时的现实的写照。那么,作者是不是因此而消沉了呢?在诗中有没有反映出积极的东西呢?

  明确:作者看到了祖国的贫穷与悲哀,但作者并没有消沉。诗人顾城说过:“黑夜给了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求光明。”是的,在这首诗里,舒婷在贫困中也看到了祖国的不屈,看到了在灰暗的色调下压抑不住的活力和希望。祖国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前进,只是在当时的情况下,显得是那样的艰难:千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在历史有隧洞里蜗行摸索,都是祖国不屈于现实的写照。这是祖国的希望所在,是我们建设美好的祖国的力量的泉源。朗诵的时候要低沉而不压抑,把作者的复杂的情感表达出来。

  六、 在分析的基础上,学生齐读第一节。

  七、 按照上面的方法分析第二节。

  明确:所用的意象:花朵

  前两句是对第一节的总结,是承上启下的句子。本节是一个过渡,是一个内容上由写祖国的贫困到写的希望的一个过渡,也是诗人感情由深沉、悲痛转向高昂、激越的一个过渡。

  在第一节暗示希望的基础上,作者进一步揭示了希望的存在:是飞天袖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引导学生分析“未落到地面”的含义。

  学生齐读第二节。注意:语调渐高,显示出看到希望后的激动。最后的“――祖国呵”用平调读。

  八、按以上方法分析三、四节,要求学生分读、合读。要感情充沛。

  3、胚芽、笑涡、起跑线、黎明

  4、乳房

  这两节感情高昂、激越,要特别注意读时给以充分的展现,在语速上要由慢而渐快。

  九、全诗感情的变化也体现在用词的变化上,在写祖国的贫困悲哀时,作者用了色彩比较暗的词语,以后逐渐明朗、亮丽。提示深重注意并找出这些词。

  十、分析诗中的“我”的形象

  十一给学生3分钟时间,自读全诗,仔细体味诗的内涵,为下一步朗诵和背诵打基础。

  十二、找学生朗诵全诗。

  十三、总结:上下几千年,有多少仁人志士为了祖国的独立完整,为了民族的繁荣富强,不惜抛头颅,洒热血。2200多年前,一位老人披发行吟于江畔,他想以自己孱弱的肩膀,扛起岌岌可危的楚国的江山,当听到郢都被占时,他绝望了,毅然纵身投入江中,以身殉国。安史之乱时,也是一位瘦骨嶙峋的老人,他担忧祖国和人民的命运,吟出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诗句。还有那“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爱国诗人陆游,“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国破已如此,我何惜此头”的吉鸿昌……斯人已逝,那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近诗人舒婷,和她一起去感受那激情澎湃的爱国情怀。

  师朗诵全诗。

语文教案 篇7

  【设计理念】

  本设计力求体现抓住重点,辐射全文的教学历年,教学中教师最大限度地把教学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过程中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质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智慧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倾泻,一望无际、勃勃生机、储备、暴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诺亚遇事善于动脑乐于奉献的优秀品质。

  3.能转述诺亚方舟的故事。

  4.学习写打比方的句子。

  【教学重点、难点】

  认字,转述诺亚方舟的故事。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了一次特大洪灾,把高原和山脉都淹没了,有一位非常聪明的'年轻人建造了一条巨大的方方正正的船人们躲到船上在茫茫的、一望无际的水面上漂流,暴雨一连下了四十天,雨停后,这个年轻人放出鸽子,很快鸽子叼着一条橄榄嫩枝飞回,人们知道水已经退了,平安已经到来,后来人们以鸽子和橄榄枝作为和平的象征。想知道这个人是叫什么名字吗?

  二、揭示课题,

  1.板书:

  诺亚:传说中的一个年轻人的名字,

  方舟:方方正正的船。

  2.诺亚和方舟有着怎样的关系?

  3.为什么以此为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诺亚制造了一条船。

  生:以此为题突出诺亚是一位聪明而有奉献精神的年轻人。

  三、认识会认字

  出示会认字:瀑,倾,泻,淹,势,储,际,橄,榄,勃

  1.学生尝试读。

  2.教师正音。

  3.找出这些字的同音字或者形近字并且组词。

  瀑()

  爆()

  暴()

  倾()

  顷()

  泻()

  写()

  淹()

  掩()

  势()

  努()

  勃()

  勃()

  储()

  诸()

  际()

  标()

  橄()

  敢()

  榄()

  览()

  4.教师读文。

  (1)质疑:这些生字都躲在文章的句子里,你否是可以从句子里找出来?在文章里,它们和哪些字组成词?

  (2)学生边听边标出会认字新词。

  (3)标出全文的自然段。

  瀑布倾泻淹没地势储备一望无际橄榄树勃勃生机

  5.归纳学习方法:读中标生字、组词、形近字组词。讨论,朗读,发现。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观察课文插图:你发现了什么?

  1.认读会写字:

  2.读了课文你了解了什么?

  诺亚造了一艘方方正正的船救了被洪水困住的人们。

  3.诺亚方舟的作用是什么?

  二、出示预习提纲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参与学习活动,扶助“弱势”群体

  1.认读会写字,在文中标出生字

  2.正确书写生字,组词,找出它们的形近字并组词。

  3.找多音字组词。

  4.找出相应的近义词,反义词。

  5.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小组派代表汇报学习成果。

  A组:

  生:我会板演并领读词语。很久很久、越长越高、又大又粗、一望无际、勃勃生机

  生:我能把躲在在课文的句子中的会写字找出来,并写在田字格里。

  舟充陆洪鸽灾备暴退

  生:我能用适合我的方法识字:加部件识字。舟十几十口=船舟+叟=艘,加一加的办法记:充、鸽、洪

  生:我能用猜谜语的方法识字。

  B组:

  生:我能用……像……似的……和各说一个句子。

  生:我能有感情地朗读第6自然段。知道鸽子和橄榄树是和平与希望的象征。

  生:我能用多音字“转、发、没、着、露”组词。

  C组:我们组找到了相应的近义词。

  D组:我们组会写反义词。

  E组:用生字的形近字或同音字组词。

  F组:读词语花篮的词。

  G组:我们组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H组: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七、师生评价。

  八、总结。

  九、反馈测评。

  【板书设计】

  诺亚方舟

  水淹没了村庄和农田→诺亚造方舟

  放动物植物种子→鸽子带来了水退的消息

  储备食品(象征和平与希望)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爷、棵、到、给、穿、暖、冷、开、伞、热”10个生字,会写“不、开、四、五”4个字。认识一种笔画“フ”和5个偏旁“父、刂、冫、人、灬”。

  2、能通过观察两幅图,小组合作学习等理解课文内容,培养看图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人和植物的关系,懂得树木是人类的朋友,人人都要爱护它。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难点】

  理解“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了解人和植物的关系。

  【教学准备】

  1、可拼成本课合体字的偏旁、部件卡片,爷爷和小树的头饰。“棵、穿、伞”的猜字图。

  2、学唱歌曲《小松树》

  【预设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

  1、看图猜想,激发兴趣:师课件出示课文插图,请小朋友猜一猜这两幅图大概讲了什么事?

  2、师出示课题“爷爷和小树”,请学生读准“爷爷”。

  3、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记住“爷”字的?

  4、师出示“爷爷”、“爸爸”,学生观察,说说自己的发现。认识偏旁“父”。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爷爷和小树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来读读课文。

  1、读课文,读准字音。

  ⑴提示读课文要求:请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也可以向周围的小朋友请教,遇到难读的句子就画下来。

  ⑵请小朋友找一个自己读得最好的句子,读给小组里的同学听。听一听谁读得最正确。

  ⑶指名分段读课文,及时纠正字音。

  ⑷教师范读后学生齐读课文。

  2、自主识字。

  ⑴师课件显红课文中的生字,学生说说自己认识这些生字吗?在哪儿见过?(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

  ⑵教师随机点击生字,学生练读。

  ⑶小组里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并选择好的方法,向全班介绍。师随机进行偏旁教学。

  ⑷找朋友游戏:四人小组里学生分别准备好偏旁或部件的卡片,教师报一个字,就请学生找到小组里的朋友组成字,看看谁最快。

  ⑸猜字游戏:

  ①一个学生指字,另一个背对着黑板猜。其他同学当裁判。

  如:一个学生指“冷”,另一个同学如果猜的是“冷”,其他同学就说:“冷冷猜对了,请你快快回到座位上。”如果猜的是“暖”。同学们就说:“暖暖猜错了,请你想一想……”

  ②看图猜字。师出示“穿、棵、伞”三个字的图,学生集体猜字。随机请学生说说自己会“穿什么”或“今天穿了什么”;自己知道哪些“伞”。

  三、细读课文,理解句子

  1、学习第一段

  ⑴听老师范读,你听出什么了?(教师范读时把“我、门口、小”这几个词读得突出些。)

  ⑵学生自己练习读。

  ⑶同桌互读,相互纠正。

  ⑷指名读。

  ⑸你能用上“我家门口有()”说话吗?

  ⑹再读课文第一段。

  2、学习课文第二段。

  ⑴教师课件出示冬天刮北风的景象,请学生想象北风中的小树感到怎样?

  ⑵看到小树冷了,爷爷做了什么?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⑶指名说说句子的意思。

  ⑷板书:穿衣,不冷。

  ⑸教师范读,你听出了什么?(教师范读时,突出“暖和的衣裳”。)

  ⑹看看图,说说“暖和的衣裳”指什么?有什么用?你还知道暖和的()?

  ⑺指导读第二段,读出爷爷的关心和小树的高兴。学生练习读,同桌同学互读。

  ⑻指名读,其他同学听听哪儿读得好,哪儿读的还不够。

  ⑼小树不冷了,它会对爷爷说什么话?引导学生分别戴上头饰开展口语交际。

  ⑽演一演第二段。

  3、第三段。

  ⑴在爷爷的精心照料下,小树安全地渡过了寒冷的冬天,到了夏天,小树变样了。(教师出示课件:夏天枝叶茂盛的小树)

  ⑵你发现小树的变化了吗?

  ⑶夏天到了,小树是怎样回报爷爷的呢?板书:撑伞,不热

  ⑷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读后评议,哪读得好,哪儿读得还不够,应该怎样读。

  ⑸看图说一说,夏天,绿色的小伞指的是什么?你还知道绿色的()?

  ⑹爷爷在树下乘凉心情会怎样?爷爷会说些什么呢?小组进行讨论。

  ⑺演一演第三段课本剧。

  四、连读全文、背诵

  1、看着填空练习背诵。

  我家()小树。

  ()天到了,()给小树穿上()。小树不冷了。

  ()到了,小树给爷爷()。爷爷()了。

  2、教师出示图画,让学生看图练习背诵。

  3、试着独立背诵。

  4、同桌互背,相互纠正。

  5、指名背诵,背下来的奖励一朵小红花。

  五、学唱童谣

  爷爷和小树

  下雪了,

  爷爷给小树穿上稻草衣裳,

  小树不冷了,

  大热天,

  小树给爷爷撑开绿伞,

  爷爷不热了,

  爷爷,真好!

  小树,真好!

  六、拓展说话

  春天和秋天,爷爷和小树之间会发生什么事?

  七、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1、学生打开书按笔顺描红,一边描一边记住每一笔的.占格位置。

  2、仔细观察重点笔画位置,请同学说一说。

  3、在书上田字格中把每个生字写一遍。

  4、让学生提出难写的字。(不、四)

  ⑴教师指导书写“不”字。

  ①电脑出示带田格中的“不”字

  ②学生观察重点笔画的位置,观察后说一说:第二笔撇在竖中线右边一点起笔;撇变绿色。第三笔竖写在竖中线上,上边出一点小头,“竖”变橘黄色。点击鼠标,闪2下。最后一笔“点”要与左边的撇对称。“撇和点”变绿色,点击鼠标,闪2下。

  ③学生说位置,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④学生独立书写,写后与范字进行比较。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⑤展示学生书写的“不”字,进行评改。

  ⑵教师指导书写“四”字。

  ①电脑出示带田格的“四”字。

  ②学生观察重点笔画的位置,观察后说一说:“四”的第一笔在竖中线的左边,行笔向下略向右倾斜。电脑“竖”变成红色。

  第四笔是“竖弯”,教师问:这是什么笔画,教学新笔画。竖要直,转弯要圆,不要写成竖折。。电脑:竖弯变成绿色,闪2下。

  ③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④学生独立书写

  ⑤同桌同学互评并修改。

  ⑥展示书写优秀的字,共同欣赏。

  5、同样指导写好“五”字。

  6、将书上田格中“不、开、四、五”4个字各写一遍。

  八、巩固练习

  1、成生字本上的作业,每个生字写3遍。

  2、后练习3,读一读,说一说。

  3、唱一唱《小松树》

  九、课外延伸

  1、演一演《爷爷和小树》

  2、读一读:树1

  树是一座吹不倒的凉亭,农夫们累了,

  就会跑到他那里休息,他从未嫌弃过谁。

  树2

  树有很多手他想捉天上的云

  他想捉天上的星星树的头发很多

  不怕动物的袭击却怕暴风雨的来临

  【板书设计】

  穿衣不冷

  爷爷和小树

  撑伞不热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懂得要爱护鸟类。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文中的新词,体会文章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句子的意思。

  重点

  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

  2.结合课文体会翔翔和小伙伴的心情。

  教学

  课时 两课时

  帽子和鸟窝

  山坡上有一片青青的草地。一群小男孩儿在草地上翻哪滚哪,痛痛快快地耍闹着。 [句导读:这两句点明了地点和人物。“翻、滚、痛痛快快、耍闹”说明孩子们玩儿得很尽兴。]直到报时鸟叫“不早了,不早了”,他们才想起已经是下午了,于是就一窝蜂地跑下山去。 [①“一窝蜂”这个词用得好,好在什么地方?]

  段导读:写孩子们玩儿得非常起劲儿,直到下午才急匆匆地跑下山去。

  突然,翔翔一摸脑袋,惊叫起来:“帽子!我的帽子丢在草地上了!”[②如果把“一摸脑袋”四个字去掉,也不影响意思的表达,你觉得能去掉这四个字吗?]

  段导读:写翔翔发现自己把帽子丢在草地上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了翔翔把帽子丢在了草地上。

  大家又爬上了山坡,帮翔翔去找帽子。还好,帽子还在草地上。咦(yí)!那是什么?[③“咦”字写出了孩子怎样的状态?]蹲在帽子里,朝孩子们一探头,又一探头。孩子们嚷(rǎnɡ)起来:“松鼠!一只大松鼠!” [④句中的一个“嚷”字写出了孩子们怎样的性格特点?]

  段导读:写孩子们回去找到帽子时,发现帽子里有一只松鼠。

  孩子们的叫声太大,把松鼠吓跑了。松鼠跑得太慌张,腰被帽子上的绸(chóu)带缠(chán) 住了。它一跑,帽子也被拖走了。孩子们追呀追呀,一直追到松树林里。 [⑤文中连续用了三个“追”字,说明了什么?]松鼠更慌了,急忙爬上一棵松树,帽子也被带到树上去了。

  段导读:写帽子被松鼠带上了松树。

  孩子们望望拖着帽子蹲在树上的松鼠,挠挠脑袋,无可奈(nài)何地下山去了。 [⑥文中哪几个词语能体现“无可奈何”这个成语的意思?]

  段导读:通过对孩子们动作及表情的描写,把 孩子们眼看着帽子却拿不到帽子的这种失望、无奈的心情体现出来了。

  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写孩子们返回山坡找帽子,而帽子却被松鼠带到了树上,孩子们只好下山去了。

  第二天,翔翔找了几根又细又长的竹竿(gān),约了他的小伙伴,走进松树林,要把松树上的帽子挑[tiǎo]下来。 [⑦这句话说明了什么?]他们走到那棵松树下面一看,松鼠不在了。这回,那只大松鼠可没有再把帽子带走,绸带挂在树枝上,帽子像一只篮子似的吊(diào)着。 [⑧写孩子们庆幸松鼠没有再带走帽子,可帽子吊在了树枝上,与下文有什么联系?]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写第二天,孩子们准备找回帽子,结果发现帽子吊在树枝上。

  翔翔和小伙伴举起又细又长的竹竿,就想去挑帽子。忽然,一只美丽的鸟儿衔着几根干草,飞进帽子里。[句导读:帽子看似马上就到手了,没想到忽然有鸟儿飞了进去。真是一波三折,引人入胜。]“这只鸟要干什么?”“它要在帽子里做窝。” “做窝?是要下蛋吗?”“下了蛋,是要孵(fū)小鸟吗?”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⑨这一连串的问句体现了孩子们怎样的心理?]

  段导读:写孩子们正要挑帽子时,发现一只鸟儿衔着干草飞进帽子里而产生疑问。

  翔翔说:“我不要帽子了!让鸟儿在里面做窝吧!” [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段导读:写翔翔决定不要帽子了,让鸟儿在里面做窝。

  “听翔翔的,我们听翔翔的!”

  段导读:写小伙伴们都赞同翔翔的决定,也体现了孩子们对鸟儿的一片爱心。

  孩子们丢下竹竿,又一窝蜂地跑下山去。[ “一窝蜂”在这里又出现了一次,有什么作用?]

  第四部分(第7~10自然段):写孩子们决定不要帽子了,而让鸟儿在里面做窝。

  1.学会本课的生字,能读准字音并正确书写。

  2.理解词语的意思。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生字卡片。

  一 揭示课文题目

  1.齐读课文题目。

  2.读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

  帽子和鸟窝有什么关系?课文围绕帽子和鸟窝写了什么事?

  二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新词。

  2.独立识字。读准字音,分析字形,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

  3.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卡片。

  (2)认读多音字。

  (3)理解词语的意思。

  吊:悬挂。 慌张:不沉着,动作忙乱。 无可奈何:指没有一点儿办法可想。

  嚷:喊叫。 缠住:缠绕。 孵:鸟类用体温使卵内的胚胎发育成幼体。

  (4)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慌”,左右结构,右半部分中间的“竖折”不要多写一点。

  三 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分自然段读课文,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2.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一群男孩儿在草地上玩耍,翔翔的帽子被松鼠拖走,带到了树上。小鸟要在帽子里做窝。翔翔为了小鸟,放弃了自己的帽子,和小伙伴们跑下山去。)

  3.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流利。

  1.教生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贴生字游戏。学生根据图片找到相关的生字、词,并在脑中形成了图像,更利于记忆。

  2.课文中有些生字学生掌握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因此字词的教学,教师还应该重视起来。一些难以理解的字词,教师可结合课文的讲读进行教学,这样既可降低学习的难度,又可提高效率。

  3.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时,重点通过翔翔对帽子的寻找,理解翔翔对帽子的喜爱,与下文翔翔放弃帽子给鸟做窝形成对比,突出孩子们对鸟的喜爱和保护。

  1.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翔翔和小伙伴的心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图片,投影。

  一 出示图画,谈话导入

  1.投影课文插图。

  认真看图,你看到了什么?(树枝上挂着一顶帽子,一只小鸟衔着几根干草飞过来。)

  2.谈话。这顶帽子是怎样挂到树枝上的呢?小鸟要把这顶帽子当作什么?大家带着这些问题快来读读课文吧。

  二 朗读全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边读课文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练习说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群孩子在山坡上玩耍,翔翔的帽子被松鼠拖到树上。小鸟要在帽子里做窝。翔翔为了保护小鸟,不要自己的帽子了。)

  三 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根据提示自读课文。

  自学提示:

  (1)翔翔的帽子是怎么挂到松树上的?

  (2)翔翔为什么说他不要帽子了?

  (3)翔翔和他的小伙伴们可爱吗?为什么?

  (4)画出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2.小组交流。

  3.汇报学习效果。

  (1)回答问题。

  读课文第二至第四自然段,说说帽子是怎么挂到松树上的。

  (2)理解句子。

  投影:

  一群小男孩儿在草地上翻哪滚哪,痛痛快快地耍闹着。

  A.“痛痛快快”是什么意思?(玩儿得很尽兴。)

  B.从这句话中体会出孩子的什么心情?(高兴。)

  C.朗读这句话。

  孩子们望望拖着帽子蹲在树上的松鼠,挠挠脑袋,无可奈何地下山去了。

  A.“无可奈何”是什么意思?(“无可奈何”是没有办法可想的意思。)

  B.孩子们为什么会无可奈何?(因为树高,他们够不到帽子,又想不出别的办法,所以孩子们才会无可奈何。)

  C.朗读这句话。

  翔翔说:“我不要帽子了!让鸟儿在里面做窝吧!”

  A.翔翔为什么不要帽子了?(因为他看到小鸟衔草飞进帽子,要在帽子里做窝,所以他说不要帽子了。)

  B.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翔翔的心情怎样?你喜欢翔翔和他的小伙伴们吗?为什么?(翔翔喜欢小鸟,向小鸟献上了自己的爱心,是个懂得爱护小动物的好孩子。)

  四 朗读全文,谈谈体会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读,朗读时语气、语调应随着情感的变化而变化,让学生进入一种与课文情境相符的氛围中,陶冶学生的情感。然后学生自读,让学生设身处地地边朗读边想象,读中入境,读中入情,读中明理,以此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教学中,教师重点分析人物的动作、神态,将语言、动作、神态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体会到人物的`品格和心情。

  3.本课的重点是表现孩子们对动物的保护,教育学生要爱护鸟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深层次地挖掘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而不只是停留在表面。

  1.看拼音,写词语。

  mào zi(帽子) shān pō(山坡) xià dàn(下蛋) huāng zhāng(慌张) wú kě nài hé(无可奈何) zhú gān(竹竿)

  2.比一比,再组词。

  3.猜谜语。

  小小姑娘穿黑衣,秋天去了春天回。

  房子造在屋檐下,带着剪刀天上飞。

  打一动物(燕子)

  4.翔翔那么喜欢自己的帽子,最后为什么没拿回帽子呢?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因为翔翔看到鸟儿在帽子里做窝,虽然他喜欢帽子,但他更喜欢小鸟,更希望小鸟能在帽子做的窝中快乐生活,所以他没拿回帽子。我们要保护动物,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鸟类之最

  1.最小的鸟

  分布于墨西哥至阿根廷的短尾翠蜂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身体比黄蜂还小。蜂鸟的飞行本领高超,可以倒退飞行,垂直起落,翅膀振动的频率很快,所以有“神鸟”“彗星”“森林女神”“花冠”等称呼。

  2.体形最大的鸟

  世界上体形最大的鸟类是非洲鸵鸟,雄鸟高可达2.75米,雌鸟稍小。两翼退化,不能飞翔。它的卵很大,是现今最大的鸟卵。

  3.寿命最长的鸟

  鸟类中的长寿者不少,如大型海鸟信天翁的平均寿命为50年~60年,大型鹦鹉可以活到100年左右。

  4. 飞行最远的鸟类

  北极燕鸥是飞得最远的鸟类。它们是体形中等的鸟类,习惯于过白昼生活,所以被人们称为“白昼鸟”。当南极黑夜降临的时候,它们便飞往遥远的北极,由于南北极的白昼和黑夜正好相反,这时北极正好是白昼。北极燕鸥每年6月在北极地区“生儿育女”,到了8月份就率领“儿女”向南方迁徙,飞行路线纵贯地球,于12月到达南极附近,一直逗留到翌年3月初,便再次北行。北极燕鸥每年往返于两极之间,飞行距离达4万多千米。

  5.最大的猛禽

  生活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悬崖绝壁之间的安第斯兀鹰,是飞行鸟类中的庞然大物。大一些的安第斯兀鹰一般体长约1.3米,两翅展开宽度约为3米,是世界上最大的猛禽。

  6.尾羽最长的鸟类

  日本用人工杂交培育成的长尾鸡,尾羽的长度十分惊人,可达8米以上。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的教案09-02

语文绿教案03-04

语文下册的教案03-29

语文《影子》教案12-09

语文《江南》教案12-10

语文下册教案12-29

语文配套教案01-15

语文雷雨教案07-12

语文备课教案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