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小班教案范文10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班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与方法表现春天的植物。
2.体验多种材料与方法绘画的乐趣,认真做画并保持画面整洁。
3.感受春天大自然的美丽色彩,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已画好桃花、柳树、迎春花和油菜花的枝杆若干。
2.水粉颜料(粉红、黄色、绿色)。
3.棉签、拓印用的纸团及抹布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春天来了,大自然有什么变化?(结合图片欣赏)
二、欣赏范画、教师示范,体验不同材料与方法绘画的乐趣。
1.师:你看到了什么?你知道是用什么方法画的吗?
2.介绍各种材料,以及绘画方法。
3.示范绘画方法:
★桃花:用手指蘸粉红颜料,在盘子周围掭下再进行点画,注意点的时候要围着枝杆点出5片花瓣,或者只点一下,点出花苞。
★柳树:用棉签点绿色颜料,。在柳枝上进行点画,点的时候注意左右都要点到。
★迎春花:用已刻好的花型的.模板蘸黄色颜料,在盘子周围掭下进行拓印。
★油菜花:先团报纸,使之团成纸团蘸颜料轻轻拍在茎上及周围。印的时候要拍,不能拖。
三、幼儿完成作品,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注意绘画的顺序
四、展示幼儿作品,体验成功的喜悦。
展示作品,以游戏“走进春天”,引导幼儿欣赏自己及同伴的作品,说说春天的美丽,体验成功的喜悦。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认识、区别黄、绿两种颜色,并能一一对应找到相同的颜色。认识、区别大小。
2、通过活动,让幼儿感受妈妈和孩子间的亲情。
活动准备:
1、纸版树叶胸饰一份。
2、纸箱一个(内装有各一大一小的黄、绿色树叶)、玩具推车一辆、布一块
3、大小、颜色(黄、绿)不同树叶若干
4、情景表演
活动过程:
(一).通过树叶宝宝找朋友,引发幼儿兴趣,初步认知黄、绿两种颜色以及大小。
1、通过魔术表演的形式,出示装有各一大一小的黄、绿色树叶的纸箱。
- 小朋友,老师呀,今天要给你们变个魔术,仔细看哦!
(推车出现,揭开布,变出箱子)-想不想知道箱子里有什么呀?(想)
2、请个别幼儿上前到纸箱里摸树叶,并各自说说摸到的是什么颜色的树叶(颜色),并通过比较,初步有大小的概念。
(摸树叶的时候,请在座的幼儿用双手蒙住眼睛,待树叶出示后再睁开)-这是什么呀?(树叶)-什么颜色的?(绿色,黄色)-那我们就叫它绿(黄)宝宝。
-都是绿(黄)色的树叶,看看有什么不一样?大小相同吗?哪个大?哪个小?
-那我们也可以叫他们什么呀?(大宝宝、小宝宝)-他们都是树叶妈妈的孩子,树叶妈妈有黄宝宝、绿宝宝、大宝宝、小宝宝,真开心呀!
(二).树叶妈妈找孩子
1、情景导入,引发幼儿兴趣- 瞧,谁来了呀?(树叶妈妈)"秋天到了,天气真好呀,树叶妈妈带着她的树叶宝宝们,到外面来玩了!"(教师扮演树叶妈妈出来走场一次)-"秋天到了,起风了。"树叶妈妈伤心的说:"我是树叶妈妈,风好大,我的`树叶宝宝们一片一片地往下掉,都飞走了,我真想他们,谁能帮我找到我的树叶宝宝呢?"(边说边将树叶洒落下来)
2、引发幼儿讨论-树叶妈妈那么伤心,好可怜,小朋友们想一想有什么办法帮助树叶妈妈找回树叶宝宝?
-小朋友想了那么多办法,都很聪明!那我们试着帮树叶妈妈把树叶宝宝捡起来,呆会儿,等树叶妈妈来得时候,还给她吧!
3、幼儿动手捡树叶。
(三).幼儿将捡到的树叶到操作台上进行计算排列。
1、对个别能力差的幼儿进行个别指导。
2、分别请幼儿说说捡到树叶宝宝的数量或是颜色、大小。
3、树叶妈妈出现"我的宝宝在哪里?"
4、幼儿将树叶宝宝还给树叶妈妈。并请幼儿区分颜色还到树叶妈妈的口袋里。并用礼貌用语与树叶妈妈招呼。
设计思路:
在情景化的教学中,能很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计算活动对幼儿来说,比较枯燥,因此在选材上选择了比较情景化的内容。再结合本月的主题"落叶飘飘",让孩子通过树叶这个载体来比较感性的认知颜色,同时也知道秋天树叶由绿变黄的自然特征。在计算活动中还穿插了幼儿讨论的环节,目的是为了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通过语言的表述来体验亲情。我还将整个计算活动延伸到紧接的体锻活动中,预设了一个"大风与树叶"的体育游戏,通过游戏巩固和加深幼儿对颜色的认知与区别。这次计算活动整合了语言、常识与体育,体现了"二期"课改对整合性课程的要求。
教学反思:
好的方面:1.条理清晰,选材较好。2.课堂气氛活跃,幼儿兴趣浓。3.教具准备充分。
不足之处:上课过程中,幼儿兴趣太高,纪律有点乱。
小班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进一步认识猫的外形特征,并了解猫的生活习性。
2.喜欢说儿歌, 理解儿歌内容。
3.愿意复述和表演儿歌的内容。
活动准备:
1.不同款式的`猫粮。
2.有关猫的图书或影片。
3.有猫叫声的音乐。
4.《小花猫洗澡》儿歌。
活动过程:
1. 请家中养了猫的幼儿介绍猫的生活习性,例如:
. 猫吃什么食物?(教师可向幼儿出示猫粮。)
. 它最喜欢做什么?
. 它怎样去厕所?
. 它怎样清洁身体?
. 你和家人会怎样照顾它?
. 它生病时怎么办?
2. 与幼儿一起欣赏有关猫的图书或影片,引导幼儿观察猫的动作及外形特征。可强调猫脚有肉垫,因此在跳动时不会发出声音。
3. 播放有猫叫声的音乐, 让幼儿想象自己是一只小猫,模仿猫叫、洗脸和清洁身体等动作。
4. 出示《小花猫洗澡》儿歌,学儿歌:
小花猫洗澡
小花猫,爱干净,
洗洗脸,洗洗脚,
不用水,真方便,
洗干净,去睡觉。
5. 请幼儿想象自己是小花猫,边做动作边说儿歌。
活动评价:
1.能说出猫的外形特征和主要生活习性。
2.能模仿猫的叫声和形态。
3.能说儿歌《小花猫洗澡》。
活动建议:
1.活动前几天,教师可以请几位家里养猫的家长配合,让幼儿参与照顾小猫,观察猫的生活习性。最好能将过程以录像或照片的形式记录下来,待到活动时用。增加幼儿的感性经验。
2.活动后,还可以把图片放在展览区,在区域时间或过渡环节重复播放录像。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的:
1、要求幼儿学会自己表演游戏。
2、能用不同语气扮演各角色。
活动准备:头饰、场所布置。
活动重难点:加强幼儿表演技能,并大胆有创意。
活动过程:
1、出示小动物的头饰,让幼儿回忆故事内容,说说角色的出场顺序。
师:小朋友们我们上节课表演游戏是什么呀?(小熊请客)那它们谁最先出场呀?然后又是谁出来?
2、回忆第三课时表演的好的.地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这次表演的重点,要注意角色的语言动作表情,反映角色的性格特征,还要根据作品主题思想和情节内容进行想象,创造性地进行表演。
3、请能力强幼儿示范表演,并让其他幼儿观看,提高幼儿欣赏水平。
4、提出游戏要求:游戏中能互相谦让。能形象生动扮演角色。爱护玩具,在游戏中能做到“三轻”。
5、幼儿游戏,师巡回指导。师帮个别能力差的幼儿能完整地讲述出角色间对话。师启发能力强的幼儿形象生动地进行表演。
6、游戏结束,收拾整理玩具。
7、师和幼儿一起讲评,表扬生动形象地进行表演的幼儿及有进步的幼儿。
8、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幼儿在游戏中比上次玩得更有经验,他们能大胆的通过协商进行分组表演,而且合作的也比较愉快,利用辅助材料创设游戏环境时有个别幼儿还具有一定创造性,如他会利用瓶罐当作礼物。
小班教案 篇5
目标:
1.感受有风的`时候,小风车就会转。当小朋友跑起来的时候,小风车会不会转。乐意拿着小风车转转转。
2.学习向指定方向跑的动作技能。
3.掌握向指定方向跑的动作技能。
玩法:
1.让幼儿拿着风车,动动脑筋怎样才能让风车动起来。
2.鼓励幼儿想各种方法。
3.让幼儿拿着风车在操场上跑起来。感受风车是怎样转的。
指导重点:
1.鼓励幼儿说出风车怎样才会转,鼓励幼儿大胆尝试。
2.提示幼儿要拿好风车。跟着老师一起跑。
3.鼓励幼儿跟着小风车一起跑,一起转。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观察、了解小猪吃瓜吐籽的有趣情节,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
2、知道许多水果里都有籽,吃水果的时候要吐籽。
3、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4、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活动过程:
一、看看说说——认识水果。
1、看看说说各种水果的名称。
提问:看一看,这里有些什么水果呢?你们知道它们的名字吗?
小结:苹果,生梨,香蕉,橙子,橘子水果宝宝排好队。
2、介绍自己最爱的水果。
重点提问:最喜欢吃什么水果?是什么样子的?这些水果里面会有什么?
幼:苹果是圆圆的红红的回应:你观察的真仔细红红的苹果圆又圆,生梨回应:生梨苹果的肚子里面还会有什么呢?
提问:苹果生梨是全都吃掉吗?有东西不能吃要吐出来吗?
小结:原来这些水果中,有的是有籽的,有的是没有籽的.,有的是圆圆的,有的是细细长长的。
二、籽儿吐吐——说说自己的想法。
1.看图说故事《籽儿吐吐》
1、图一:胖胖猪已经把木瓜都吃进肚子。
重点提问:小猪在吃什么?
哪一只猪吃得最快?它怎么会吃得这么快?木瓜的籽能吃吗?吃下去会怎样?
幼:吃了会肚子痛回应:为什么会肚子痛呢?
有细菌不能吃回应:里面洗不干净会有脏东西师:水果籽太硬了,没办法消化会藏在我们的肚子里面,这样就会肚子疼。
小结:小胖猪吃得太快,把木瓜籽吞进了肚子。
2、图二:小猪头上长出一棵树来。
重点提问:猜猜,小猪把木瓜籽吃进肚子,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
看一看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头上长出一棵木瓜树会怎样?
想想头上真的会长木瓜树吗?为什么?
幼:可能会的回应:可能种子吃下去会长大就从小猪头上长出来不可能的就在肚子里你们猜的都有可能,到底为怎么样呢?
小结:小猪猜想自己的头上长出了一棵木瓜树,到底是不是这样呢?
3、图三:小猪大便里有许多木瓜籽。
重点提问:木瓜籽吃进肚子,最后会到哪里去?
看看小猪在干什么?
幼:大便回应:他肚子疼想要大便了坐在马桶上回应:仔细看看他的大便里有了什么东西呀?
小结:最后小猪发现在自己的大便里发现了许多木瓜籽。
重点提问:小猪吃下去的籽最后从哪里出来啦?
小结:原来小猪吃下去的籽会从大便里排出来,可不会从头上钻出来哦!
三、说说尝尝——知道吃水果要吐籽。
重点提问:谁能说一说水果里的籽可以吃吗?有籽有什么好办法解决?
小结:你们说的可真好,有籽要吐掉,不能吃,千万不要吃进肚子里,如果不小心吃下去,也别担心,它会从我们的便便里排出身体。
小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倾听故事,感知可爱的小兔和妈妈之间真挚深切的母子深情。
2、发展幼儿的扩散性思维,学习以具体的动作、语言来表达抽象的情感。
3、能感受父母长辈等对我们的爱并能向身边的人传递我们的爱。
活动准备
绘本PPT
活动过程
一、互动交流:
喜欢听故事吗?听过哪些故事呢?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玩玩,听听故事,做做游戏,好吗?
二、认识书名,初识爱。
1、阅读封面,认识书名。关注“爱”字。
2、引导观察:看封面你觉得它讲的是谁和谁爱的`故事?
3、小结:这本书上的故事讲的是兔妈妈和兔宝宝之间有多爱对方的事。那它们到底有多爱呢?它们是怎么表达自己的爱的呢?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关于爱的故事。
三、阅读图书,感受爱。
1、讲述故事第一段。视频,音乐。
(1)提问:孩子们,小兔子她用了一个什么动作来表示对妈妈的爱?
(2)师幼集体表演。做动作并引导说话。
(3)交流:孩子们,为什么兔子和兔妈妈把手张得不能再开?
(4)师幼个别表演。请一个孩子和老师比并引导说话。
(5)过渡:小兔子用了一个动作还有一句话说:我爱你有这么多。表达对妈妈的爱。我们再来猜猜看,小兔子又会用什么方法表示对妈妈的爱呢?
2、继续欣赏画面,学习句式:“……有多……,我就有多爱你”
(1)看画面,继续讲故事。
(2)提问:小兔子又用了两个什么方法表达对妈妈的爱?
①学说句子 “我的手举得有多高,我就有多爱你”。
师幼表演:有谁的爱比我多呢?
②提问:小兔子除了用这个动作,还用了什么方法?
引导孩子比试谁跳得高,训练句式。
(3)引导幼儿根据图片说句式。
观察图片:小兔子还是没能比过妈妈,小兔子实在想不出来啦,它看着远处的风景,忽然发现,眼前的景色好美呀,有哪些美景呢?
交流:小兔子看到了那么多东西,它想我就用这些东西来表示对妈妈的爱吧。它说,妈妈,竹子有多高,我就有多爱你。你们猜猜小兔还会用什么来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 谁来说说看。
(4)幼儿看图片模仿说。
四、谈话创编,迁移爱。
1、贴出图片:小兔子非常爱它的妈妈,它用语言、动作表达了对妈妈的爱,我们的小朋友也一定很爱你们的妈妈,对吗?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很多东西可以让我们表达自己的爱。
2、交流:请你也像小兔子一样大胆的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吧。
3、延伸:除了爱妈妈,你还爱谁?你能用生活中的一样东西来表达对他们的爱吗?
4、小结:原来我们看到这些东西都可以表示对别人的爱,心中有爱就表示出来,爱你的人也肯定多了。
5、看图片,教师叙述故事最后一段。
6、总结:
爸爸妈妈爱我们,老师小伙伴爱我们,我们身边的朋友也爱我们,我们也要向他们表达我们的爱。今天活动后,你可以跟你爱的人说,猜猜我有多爱你,让我们把这些爱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小班教案 篇8
一、活动分析:
薯片罐子是幼儿生活里最常见的,空的薯片罐子能再利用,做成的各种玩具让幼儿爱不释手,而听各种各样的声音能训练幼儿的感官,二者结合的话,即听薯片罐子里不同物体发出的不同的声音会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二、活动方案及修改意见: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听听玩玩的过程中,让罐子发出好听的声音。
2.引导幼儿辨别不同的物体发出不同的声音,发展听觉能力。
3.让幼儿获得探索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装有核桃、黄豆、米的'罐子若干、空罐子若干。
2.《小动物走》音乐、标记牌。
3.桌子三张、椅子分三组摆好。
活动过程:
一、听一听摇一摇
1.老师出示一个空易拉罐摇一摇,幼儿听一听。
师:这个罐子里有东西吗?
幼:没有东西。
师:你怎么知道没有东西的?
幼:没听到声音,所以没东西。
2、老师转身在罐子里放进一个核桃,摇一摇,幼儿听一听。
师:现在里面有东西吗?
幼:有东西了。
师:你怎么知道有东西的呢?
幼:我听见声音了。
师:刚才我们摇一摇罐子没有听见声音的说明里面没有东西,听的见声音的说明里面有东西。
(评析:薯片罐的出现吸引了幼儿的注意,通过摇一摇、比一比,听罐子里的声音的方法来辨别罐子里是否有东西,这种简单的经验来自于幼儿的生活。)
二、听一听猜一猜
1、老师请幼儿用耳朵找到一个有东西的罐子玩一玩。
师:请小朋友用小耳朵听一听,找一找,找一个里面有东西的罐子玩一玩。
(幼儿自由选择玩罐子)
2.集中交流:你的罐子里有东西吗?谁来摇给小朋友听一听。
3.为自己的罐子找声音相同的朋友,教师根据罐子的声音把幼儿分成三组坐下。
师:老师也来摇一摇罐子(a:核桃),你听听老师的声音是不是和你的一样的。
幼:逐一摇罐子听声音,和老师声音相同的幼儿坐到一起。
师:摇罐子(b:黄豆),剩下的幼儿逐一摇罐子后和老师一样声音坐到一起。
师:摇罐子(c:米),幼儿同上。
(评析:在“罐子找朋友”的情景感染下,幼儿都能仔细地听辨罐子里的声音,。教师一对一的让幼儿摇罐子,能使幼儿听起来更清楚,更激起了幼儿的探索欲望。)
三、让幼儿了解每个罐子中的材料。
(1)教师:我在罐子里放了三种东西(米宝宝、红豆宝宝、核桃宝宝),出示标记牌,依次认识核桃、米、黄豆标记牌。
(2)请你摇一摇罐子,猜猜自己罐子里是核桃宝宝? (米、红豆)感知不同的物体发出不同声音。
幼1:我觉得我的是核桃。
幼2:我听出来我的是米。
幼3:......
(3)验证。
幼儿打开罐子看看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如果错误及时调整幼儿位置,一样的坐到一起。
(评析:这一环节满足了幼儿强烈的好奇心,给前面的听的过程作了一个验证,既使幼儿体验到自己猜测正确的喜悦,又为一些判断错误的幼儿提供了一次改正的机会。)
四、听一听玩一玩
1.《红绿灯》游戏:
幼儿了解游戏规则:看标记牌,分组轮流摇罐子,听声音。
2.听音乐《小动物走》,跟着音乐节奏,师幼一起摇罐子演奏。
五、延伸探究活动
1.师摇一摇装有餐巾纸的罐子,幼儿听一听有没有声音。展开阅读全文
师:罐子里有没有东西?
幼:没有东西。
2.教师打开罐子,拿出餐巾纸。
师:这个罐子摇起来听不见声音,里面却藏着东西,小朋友想一想,还有哪些东西放到罐子里摇一摇听不见声音的呢?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听一听。
小班教案 篇9
【活动设想】
交通工具是现代人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这些交通工具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也会给我们人身安全带来危害。于是对幼儿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成了一种必要的活动。为了让幼儿懂得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所以我选择孩子们生活中最常见和亲身体验过的交通工具“公交车”来设计本次活动,让幼儿了解交通工具与我们每一个人生活的关系,懂得乘车时应遵守交通规则。
【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乘车小常识,增强幼儿的.交通安全意识。
2、激发幼儿主动关心别人,愿意做一名文明小乘客。
3、在绘画和游戏活动中体验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遵守交通规则。结合辖区内的实际情况,选择乘坐安全性最大的车。
【活动准备】
教学图片、音乐《叭叭叭、汽车开来了》、A4白纸若干、油画棒每人一盒
【活动过程】
(一)放音乐带领幼儿玩“开汽车”的游戏,引出课题。
――在音乐声中,幼儿与教师一起开汽车进入游戏场地。
――“小朋友,刚才我们一起开着我们的小汽车来到了我们的活动室,那你们有没有和爸爸、妈妈乘坐过公交车?”
――“公交车是什么样子的,和我们看到的摩托车、三轮车有哪些不一样?
――“公交车前排座位是留给谁做的?
――“我们在乘车时需要注意什么呢?
(二)教师出示教学图片,与幼儿一起讨论图片上的幼儿做得对不对?为什么?我们怎样做才能成为一名文明小乘客呢?
(1)出示图。“有个小朋友在公交车上与其他小朋友大声吵闹,走来走去的。”
师问:这样的小乘客能做文明小乘客吗?为什么?他该怎么做?
(2)出示图“有个小朋友把头伸到窗外东张西望,而且把手伸出去。”
师问:这样的小乘客能做文明小乘客吗?为什么?他该怎么做?
(3)出示图“有个小朋友在公交车上吃东西,而且把垃圾乱扔。”
师问:这样的小乘客能做文明小乘客吗?为什么?他该怎么做?
(三)小结:
我们在乘坐公交车时都要做一个注意安全,讲文明、讲礼貌的小朋友,不能像图中的小朋友那样不注意乘车安全,不讲文明礼貌。小朋友你下次乘车时,你会怎么做呢?请个别小朋友讲述正确的乘车方法,除了做到正确乘车,还有,出门时最好不要坐三轮车和无照驾驶的私人车。这些车都会小朋友们带来很多安全隐患,你们知道了吗?然后让全班小朋友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乘车的行为。
(四)幼儿绘画,教师指导。
引导幼儿发挥想象把自己的想法画出来。教师鼓励、启发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大胆的绘画,同时细心的添画细节部分,丰富内容。
【活动延伸】
1、展示幼儿作品,讲述作品内容。
2、在交通安全模拟城,组织幼儿玩“文明小乘客”的模拟游戏。
小班教案 篇10
设计思路:
在开展小班幼儿进餐常规培养时,为了让幼儿能养成自觉吃饭和良好的进餐习惯,特别开展了《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讲述活动。活动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设计了导入环节,让幼儿能从自己最熟悉的情境进入,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体验倾听故事的乐趣。
2、愿意与教师交流,鼓励幼儿大胆回答问题。
3、理解词组:东瞧瞧西看看,学习复述简单句。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5、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活动准备:
故事图片,故事视频等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提问:地上怎么这么脏呀?这是哪来的饭粒呢?
引导语:"这么好吃的饭掉在地上真可惜!"请幼儿把饭粒捡起来扔到垃圾桶,然后回到座位上来。
2、看图讲述故事。
教师:小朋友,你们平时吃饭掉不掉饭粒呀?你是怎么吃饭的?
出示小弟弟玩具,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这个小弟弟是什么样子的?你们猜猜他在做什么呢?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讲一个小弟弟吃饭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大公鸡和漏嘴巴》。
(1)看背景图讲述,请幼儿回答。
教师:这是哪里呀?(院子)教师:院子里都有什么?(小房子、小篱笆、牵牛花、蝴蝶、大公鸡)
(2)讲述故事一、二段后提问。
教师:大公鸡看见什么了这么高兴?你们猜猜大公鸡高兴的时候会说什么?
(3)引导幼儿复述故事中的简单句:好运气!好运气!今天碰到一个漏嘴巴的小弟弟!
教师:大公鸡抬头一看,看见什么了?
(4)引导幼儿观察小弟弟的玩具,说出小弟弟的裤子上有饭粒,衣服上有饭粒,嘴巴上有饭粒。
教师:谁是漏嘴巴呀?
教师:小弟弟是怎么吃饭的?谁能帮助小弟弟想出一个不掉饭粒的好办法?
教师:奶奶是怎么说的?(复述词组:东瞧瞧西看看)教师:小朋友猜一猜这一次小弟弟有没有撒饭粒?那他是怎么吃饭的?
教师:大公鸡找到饭粒了吗?为什么?
3、操作台完整讲述故事。
提问:小弟弟真的是漏嘴巴吗?大公鸡为什么说小弟弟是个漏嘴巴?
4、结束部分。
请幼儿说说,平常在吃饭的时候怎样才能不做漏嘴巴。
5、活动延伸。
在进餐过程中组织"不做漏嘴巴"的游戏,逐渐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教学反思:
故事教学是幼儿园在社会教育中常用的方法,这与单纯的说教相比更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大公鸡和漏嘴巴》是一个形象生动、又极具社会教育价值的故事。《指南》中指出,幼儿的能力和习惯形成是靠日积月累的,并富有重复性的特点,生活活动是一种养成性教育,养成良好的吃饭习惯,不受时间、季节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教育。本次活动意在让幼儿知道“漏嘴巴”是个坏习惯,同时也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3-10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7篇03-10
小班的教案04-20
小班教案11-07
小班教案安全教案03-16
小班教案《图形》03-18
小班教案《领带》03-19
小班健康教案10-03
捕鱼小班教案09-13
《漱口》小班教案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