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峡》教案范文集锦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峡》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峡》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2.了解文中所写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3.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4.背诵并默写全文。
(二)过程与方法:
1.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2.学习古人写景的方法,体会其语言的精妙。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深入体会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3.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1.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
2.拓展法: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
3.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
多媒体、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文本
我们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妆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
问:你知道三峡吗?知道些什么?
播放有关三峡的风光片,播放歌曲《长江之歌》。
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
去过三峡的人,可能会因那两岸倒江悬崖峭壁而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可能会因江面上飘浮着的白色垃圾而忧虑人类环境的污染,还可能会因新建的三峡工程高峡出平湖而惊叹科学技术改造大自然的伟力,你也许会让思绪倒流,追溯三峡的过去,想—睹她在历史上的真容:学习了郦道元的《三峡》之后,我们将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二、走进文本,解决字词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明确听读要求(划出难读的字);显示生字及其注音;提出小组合作理解句意的'具体要求;多媒体逐步显示各个句子大意。
学生流利朗读课文,理解句意,整体感知全文。
听(边看)课文录音,找出难读的字准备发问;掌握生字词、难读字的读音;流利朗读课文、读通节奏;小组讨论理解句意,口头翻译全文。
三、细读文本,体会情感
多媒体显示附带文字的三峡四季图片。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小组讨论,领略三峡的美,揣摩文章写法的妙处。
1、学生边读课文边划出描写山的特点和水的特点的句子,抓住重点词语翻译和体会其中之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三峡的美丽的景色,以及好句子的表达效果。明确归纳文中三峡山水四季之美:
三峡的山:延绵,高峻壮美
三峡的夏水:暴涨迅疾,壮美
三峡的春冬:清荣峻茂,秀美
三峡的秋天:凄凉萧瑟,凄美。
2.提出疑问:
1)为什么会出现“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的现象?
2)为什么作者写水不按照春夏秋冬四季更替的顺序写?
3)从“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你想到什么?
4)你怎样理解文末引用渔歌的作用以及其中所包含的作者感情?
学生讨论后回答,再明确参考答案。
a.仔细读课文,思考问题,提出质疑,划出描写山的特点和水的特点的句子。
b.小组合作交流有关句子,并在合作中翻译这些句子,回答质疑,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c.全班交流,在保持文章原貌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说说三峡的山、水之美。从中领略作者用词的精妙,说出这些句子中的词语好在哪里。
四、拓展文本,小结延伸
小结课文内容:
作者先写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了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夏天,春冬,晴初霜旦,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加点的词,把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写出了三峡独特的美——奔放美、清悠美和凄婉美。同时表达了对山河自然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比较阅读:
幻灯片显示《三峡》与《早发白帝城》,两文对照,提出疑问,让学生说出两文的异同点。
一起来背诵《早发白帝城》这首诗。
《早发白帝城》与《三峡》都描绘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那你能找出诗句中与课文相对应的、写相同景致的句子吗?
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鸣;文章第一段则与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三峡工程:
(多媒体演示三峡的今天:“高峡出平湖”照片)
有人认为这将会破坏三峡的美。20xx年春秋两季,长江流域遭遇百年大旱,也有人认为是三峡工程造成的气候异常,就这些,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由古及今,让学生关心三峡的今天和未来的命运,培养社会责任感。
布置作业:
背诵并书面翻译课文。
板书设计:
山 高峻美
三峡 夏----奔放美
水 春冬--清幽美
秋----凄婉美
《三峡》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词句。
3、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善于质疑的能力。
4、学习抓住景物的特征来描写景物的方法。
5、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爱护自然环境的情感。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词句。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善于质疑的能力。
2、欣赏优美文章,积累写作经验。
[教学设想]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A、对于作家与作品的介绍,可以让学生上互联网查找。
B、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采用合作、讨论方式来学习。
2、采用多媒体教学,师生互动,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
[学法指导]
1、“文言文四步诵读法”
第一步:朗读——读准字音,朗读指导;
第二步:解读——准确翻译,理解内容;
第三步:研读——质疑探究,提炼主题;
第四步:品读——品味语言,赏析亮点。
2、“文言文固定程序阅读法”
(1)标题;(2)作者;(3)出处;(4)基本内容;(5)文中涉及的重要史实;(6)文章特点及有争论之处;(7)文中的观点及可取之处。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内容:
A、导入;B、朗读;C、学生展示所查资料;D、准确翻译、理解内容。
第二课时主要内容:
A、质疑探究,提炼主题;B、品味语言,赏析亮点。C、联想想象,拓展思维。
[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新课。(略)
二、学生展示所查资料。(利用多媒体展示)
1、关于作者。2、关于《水经注》。3、关于三峡。
三、朗读课文。(略)(教师说明朗读方法)
四、解读课文——准确翻译、理解内容。(略)
要求学生自己提出不懂的字词,先由各组学生讨论解决,再由老师于疑难处点拨。
第 二 课 时
一、研读——质疑探究,提炼主题。
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想象文章所描绘的画面,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友情提示:
A、文章写了三峡的什么景物?
B、这些景物有什么主要特点?(请根据原文语句回答)
C、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归纳成板书,大致内容如下。)
三 峡 | 山 | 两岸连山,重岩叠嶂。 | 妙处: 1、抓住三峡主要特征来写,突出其山水风光。 2、在四季变化中展现三峡的奇特壮美。 3、动静结合,写出了三峡的整体的富于动感的景色。 | |
水 | 夏 | 大水猛涨,江流湍急。 | ||
冬、春 | 素湍绿潭,清荣峻茂。 | |||
秋 | 林寒涧肃,哀猿凄清。 |
2、请同学们概括本文的主题。
友情提示:
A、你们认为这篇文章表现了大自然的什么特征?
B、你们认为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二、品读——品味语言,赏析亮点。
体会文章“片言万语”的精炼,音韵的和谐,思路的清晰。
1.全篇只有一百多字,却概括千余里,包容四季景色,罗列山水草木,抒发游览感慨,描绘高猿异相。请同学们举几个具体的例子说明文章语言的`精炼。
2.本文读起来具有音韵美,琅琅上口。你能发现作者是怎样营造这种效果的吗?请同学们注意文章的句式特点并加以分析。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提出见解。教师可适当点拨。)
三、联想想象,拓展思维。
1、同学们,学了这篇优美的文章,你能用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诗歌来概括本文的意境吗?(学生背诵《早发白帝城》)
2、讨论:文中描绘的三峡,与我们今天看到的三峡相比,有什么特点?(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让学生在对比中讨论分析。)
3、请同学们针对课文内容,提出你的疑问,看哪个组的同学会思考、善质疑。(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竞赛。)
四、课后作业。
1、背诵并默写本文。
2、根据本文的内容和意境,请同学们将本文改写成一篇现代文,作为本周的周记。请同学们不要只是照抄译文,而要展开你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
3、对比阅读、开拓视野。
老师为同学们摘抄了《三峡》原文中的一些语段和著名作家刘白羽的《长江三日》,请同学们课后阅读、欣赏。
《三峡》教案 篇3
总体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 认读生字,熟练朗读课文。
2、 正确解释关键词语,句子。
3、 描述三峡壮美的景色。
4、 抒发对祖国河山的赞美与热爱。
二、 教学重点:
学习简练、生动的语言。
三、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
四、 教学手段:
图片投影。
五、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我们中国河山壮丽,每一处自然景观都有自己独特的风貌,你都对哪些景观有了解呢?
(由全国各地的.自然风貌引入对三峡的了解、向往)
出示三峡投影片。
二、 整体感知。
1、 请学生默读课文,注意作者,读谁字音。
2、 请学生介绍作者、作品。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范阳涿县人。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
《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地理志,还是一部山水游记和民俗风情录;
三峡指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3、 出示生字投影片,让学生注音。
quē zhng xī xiāng sù yǎn zhǔ
阙 嶂 曦 襄 溯 属引
4、 学生练习自读,并进行指导,达至熟练。
三、 文意理解。
1、 小组共同解释文意,教师答疑。
2、 出示投影片,指出解释重点。
<1>词语:
① 重岩叠障,隐天蔽日。
②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③ 至于夏襄陵,沿溯阻绝。
④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⑤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⑥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⑦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四、 布置作业。
1、 背诵课文。
2、 熟练解释词,句。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指名四位学生各背一段课文,然后齐背。
二、 分析课文。
1、 讨论:文中描绘了三峡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归纳并板书:
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三峡 夏:急
水 春冬:清荣峻茂
秋:哀婉凄异。
2、 体会本文语言特点,学生各抒己见。
总结:(1)动静结合。
(2)有张有弛。
3、 再次齐读课文,读出韵味。
三、 作业:搜集描述三峡的其它文学作品,小组交流。
《三峡》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认读生字,正确解释关键词语或句子,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大意,反复朗读课文。
2.在反复阅读中,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达到情景交融的方法。
3.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感受三峡壮美的景色。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反复朗读中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2.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和文化魅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在反复阅读中,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达到情景交融的方法。
2.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美和文化魅力,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丰富其文学素养和古代文化的修养。
教学方法:诵读法,拓展法,讨论点拨结合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想和大家聊个天,喜欢旅游吗?十月一就要到了,你能不能向大家介绍一个我们国内旅游的好地方?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进行免费的旅游。放(三峡风光视频)早在1700多年前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就像我们展示了三峡的美景。
二、走进作者
(学生简介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好学博览,留心水道等地理现象,撰《水经注》。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具有较高文学价值)
三、整体感知,通过读课文感受三峡的美
1.检查预习情况出示幻灯片,检查字的读音。
2.轻读课文,初步感知三峡的美景
3.指导朗读,体会三峡的.美
这篇课文虽然短小,但生字比较多,而且又是文言,大家能不能克服困难,把它读得自然流畅?读课文,注意不读错字、漏字,把握好节奏。我相信随着大家对课文理解程度的加深,逐步感悟到三峡之美时,朗读得会更好。
四、合作交流,质疑解答
1.小组为单位,找出你不太理解得的问题,大家一起解决
2.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在你眼前会出现怎样的景色?
师总结峡的特点:两山夹水的地方就是峡。(板书)
3.那我们就先去看看三峡的山。有哪位同学愿意为大家读一下写山的语句?其他同学请注意听,看看三峡的山有怎样的特点?
二、三、四段写水,描绘不同季节山峡的不同景象。
总结特点:根据课文内容,想象三峡的景色,并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1.选一个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三峡的奇景(教师提醒学生想象要扣紧山水、季节、景物特征,如: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啼、悲凉的渔歌等)
4.站在美学的角度,同学们来总结一下三峡具有怎样的美?
老师总结:
三峡的山:延绵,高峻壮美
夏水:迅疾奔放美
春冬:清荣峻茂秀美
秋:凄凉凄美
5.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对三峡进行赞美,并说出理由。
6.找同学分析文章最后一句引用渔者歌,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借渔者的感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用哀转久绝的猿声来侧面衬托三峡的凄凉与悲哀。)
在三峡这篇课文中,作者抓住了事物的特征来描写事物,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在写作中我们能借鉴什么?
五、拓展延伸
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兴建三峡工程的决议,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正式动工。
以下这首诗表现了三峡工程从提出到开始兴建的漫长曲折历程及三峡工程给长江带来的巨大变化。
三峡吟
沈克昌
探研论证七十春,中外古今五代人。
白帝彩云天已晓,长江三峡梦成真。
万吨船队达宜渝,千亿电量供汉申。
巫山云雨不为患,高峡平湖映女神。
“预警放水”防空袭“蓄清排浑”库长存。
生态环境可保护,多种源泉积资金。
除害兴利振国威,脱贫致富得民心。
环宇瞩目西江壁,华夏欢呼东风临,
三峡工程利国利民,而宏大的工程建设也使其成为长江三峡旅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三峡是我们民族古文化的繁衍之地,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的聚集之地,值得我们探究的东西还很多。如今:“高峡出平湖”的奇观的出现,中国人70年的梦想就要出现了,其经济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它意味着三峡的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面临着如何继承和发展的问题。
请大家凭着对三峡的热爱和了解,思考一下,你将确立在哪方面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和研究?
教师小结:
你们关注三峡、研究的领域很广阔,三峡的文化的确很丰厚,同学们,随着你们走进三峡、研究三峡,美丽的三峡将在你们心中永恒。
《三峡》教案 篇5
学习目的:
1、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疏通文意,熟读成诵。
2、品析课文,展开想像,领略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3、揣摩课文,品味语言,感受作品创设的意境。
4、在诵读中深入体味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赞赏之情。
学习重点:
课文诵读,文意疏通,语言品味,感受体验。
学习时间:
二课时
学习准备:
熟读课文,了解大意,扫清文字障碍。
查找有关三峡的资料或图片,查找作者郦道元的有关资料。
教学设计:
一、三峡风光,感受引读。
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长江三峡的风景图吧!
同学们,我们看了长江三峡的美景,你有什么感受呢?
是啊,美丽的三峡吸引了多少人为之而摧眉折腰,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也写不尽长江的俊美。而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就以其精妙的笔法揭开了三峡神秘的面纱,下面就让我们随着作者郦道元的笔端,去游一游那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吧。(板书课题及作者)
作者简介:郦道元,字善长,北魏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
二、熟读成诵,积累理解。
1、读一读:
①教师范读古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来。
②学生学读古文,结合书下注释把语句读通顺,注意文中停顿:
③学生放声朗读,体会感受赞美之情。
2、译一译:学生圈点勾画,试译短文。
a略无阙处(毫无) b重岩叠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c夏水襄陵(漫上) d不见曦月(阳光)
e或王命急宣(有时) f虽乘奔御风(这里指飞奔的马)
g不以疾也(认为,觉得) h绝周谳多生怪柏(险峻的山崖或山峰)
i素湍绿潭(急流的`水) j飞漱其间(冲刷)
k良多趣味(很) 1.属引凄异(连续;延长)
m.沿溯阻绝(顺流而下;逆流而上) n.林寒涧肃(寂静)
3、背一背: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试着背诵课文。
4、说一说:读完课文后,同学们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交流。
三、合作探究,品析美景。
同学们,三峡很美,哪你觉得三峡美在哪里呢?你能用三峡的____ 美,你看 的句式说一说吗?
例:三峡的 山 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山--奇险
水--急流回旋
夏--急猛水-一春冬--清幽
秋--凄凉
♂这样美的三峡,作者仅用150余字就描绘得如此传神入化,其语言之美,其笔法之妙,实在不能不令人称奇。下面请同学们来说说文章哪些地方写得美,写得妙。(可从语言、结构、描写的角度等方面着手)
例:课文的描写手法美,正面描写了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写出了两岸连山,群峰对峙的雄姿。同时又从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一句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绵延,隐天蔽日的山势。
四、体验,比较拓展。
1、联想体验:
同学们,下面我们来展开想像,感受心中的三峡美景,并用我们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
2、比较拓展:
①同学们,小学里我们一定学过《早发白帝城》这首诗吧。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吧。
《早发白帝城》与《三峡》都描绘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那你能找出诗句中与课文相对应的、写相同景致的句子吗。
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鸣;文章第一段则与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②同学们,三峡工程正在实施中,有人认为这将会破坏三峡的美,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五、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1、总结存储:
作者先写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了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夏天,春冬,晴初霜旦,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加点的词,把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写出了三峡独特的美--奔放美、清悠美和凄婉美。
2、课外延伸:
①背诵翻译课文。
②做好《语文作业本相关练习》
③尝试写一篇游记散文。
【《三峡》教案】相关文章:
《三峡》的教案07-07
《三峡》教案06-22
三峡的教案11-06
三峡之秋教案02-08
《三峡之秋》教案02-15
《巴东三峡》教案03-07
《三峡》教案15篇07-21
《三峡之秋》优秀的教案02-14
精选《三峡》教案三篇01-08
《三峡》教案(15篇)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