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大班社会教案范文十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社会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社会教案 篇1
【活动目的】
1.幼儿通过自己动手尝试、实验,从中发现有些物质会溶解于水,有些物质不能溶解于水。
2.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及细致的观察力。
【活动准备】
每人二只透明杯,小匙一把、彩笔一支。
桌上备有:奶粉、黄沙、水泥、糖、盐、洗衣粉若干。
教师备:大烧杯二只,搅拌棒,清水若干。
【活动过程】
一、运用博士爷爷的来信,引起幼儿的尝试兴趣
师:小朋友,博士爷爷又给我们来信了。信中说,他最近又做了一个小实验,叫“溶解的秘密”。他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请小朋友也来试试,好吗?
二、提供多种多样的实验用品,便于幼儿进行尝试活动
1.教师带领幼儿参观每一组的实验用品。
师:博士爷爷给我们准备了许多的实验用品,但每组的实验用品都是不一样的,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参观。
2.参观后,幼儿可以在任意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实验用品的一组坐下。
3.幼儿用连贯的语言说出自己桌上的实验用品。
提问:你的桌上有哪些实验用品?
(如幼答:我的`桌上有半杯清水、一把小匙、几块方糖)
4.提醒幼儿今天的实验品不可以尝。
三、幼儿初次尝试
1.请小朋友用小匙取一点实验品放人你的半杯清水中,轻轻搅拌,看一看,你会发现什么?
2.幼儿尝试实验。
教师巡回指导、观察。
①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水的颜色及实验物在水中的变化。
②帮助个别能力差的幼儿组织语言说出实验结果,使其获得尝试的喜悦。
③对能力强的幼儿提出高要求,要求能把实验开始阶段和结束阶段的现象进行对比。
3.实验结果汇报。
①提问:在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
(幼儿答:糖放在水中,不见了。黄沙放在水中,沉在水底)
②提问:哪些物品会在水中不见?
(奶粉、盐、糖)
小结:奶粉、盐、糖放入水中会不见了,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做溶解。
③提问:哪些物品不会溶解于水呢?(黄沙、水泥)
④教师做水泥在水中的实验,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水的颜色的变化来辨别水泥是否溶解于水。
4.发展思维。
①还有哪些东西会溶解于水?
(冰、味精……)
②还有哪些东西不会溶解于水?(石头、木头、塑料……)
四、幼儿再次尝试,初步了解饱和现象
1.请幼儿先用彩笔在杯上做水位标记。
2.请小朋友把会溶解于水的物品任取一样放入清水杯中,你看一看,会发现什么?
3.教师指导:鼓励幼儿多放一些实验物品,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4.汇报尝试结果。
①提问: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
(水位升高了,盐不再溶解于水……)
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幼儿答:因为盐增加了,而水没有增加。)
③有什么办法来解除饱和现象呢?(鼓励幼儿积极动脑、想出既简单又方便的办法)
延伸活动:针对幼儿想出的办法去尝试,是否会解决饱和现象?
大班社会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合理利用旅行箱的空间,学会有效整理物品。
2、在整理中尝试运用协商合作解决遇到的问题。
3、提高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
活动准备:
六只旅行箱、露营必备物品、塑料袋、盒子等。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讨论露营计划。
秋天,秋高气爽,正是出去游玩的好季节,上次,我和小朋友商量了要出去露营,你们还记得露营需要准备些什么吗?谁来说一说?
二、幼儿共同尝试探索有效整理物品的方法。
1、第一次整理,(分六组,每组3人)
要求:把露营的物品都放进旅行箱,用最快的速度。
2、幼儿互相检查并评价,教师小结。
3、第二次整理,(提供纸盒、袋子)
要求:物品摆放整齐、卫生、取用方便
幼儿介绍自己的'整理方法及理由。
三 、引导幼儿充分合理利用旅行箱的空间。
小结:在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也需要经常整理,整理时也可以运用今天整理的方法,要摆放整齐,合理。
四、结束部分。
小朋友,带上我们的旅行箱,出发吧!
1、秋天来了,天气这么好,你们最想出去干什么呀?小朋友都准备了旅行箱,我想带你们去旅行,上次,我和小朋友商量过了,要出去露营,需要准备些什么?谁来说一说?
2、你们需要的东西都准备好了,,把这些东西都放进旅行箱,给你一分钟,请你们三人一组去放
3、时间到,跟着我一起去检查一下,放得怎么样。
我们看看,这样放,合适吗?(乱,哪里乱--摆放不整齐)(饼干和鞋子放在一起,合适吗?)(还有一袋洗发液,放在哪里了?找一找,这么找,真不方便!)
幼儿互相评价:旅行箱都检查过了,你们觉得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吗?
4、小朋友刚才整理的时候都出现了一个共同的问题,第一,摆放不整齐,第二,
把吃的和用的放在一起,既不卫生又不干净,第三,想找自己想要的东西一点也不方便。你们说,我们怎样来改进呢?互相讨论一下。
5、大、小(),软|硬(),吃的放 ,用的放 ,(你把吃的和穿的风开放,用什么把它们分开呢?)盒子,看,可以把 吃的放进去。如果这样放的话,找东西的时候还会麻烦吗?
6、好,就按照你们刚才讨论的方法,我们再整理一次,给你5分钟,请你们3人先商量再行动,争取把物品摆放整齐、卫生、取用方便,开始!
7、谁来介绍一下,你们是怎么整理的?为什么把它们放在一起?(好的)
你们的整理方法和他们一样吗?(坏的)提意见
我刚才发现你们整理 好象遇到难题了,怎么回事?(没完成)为什么?抓紧时间。
8、刚才整理物品的时候,小朋友找到整理物品的好方法,可以让物品摆放的整齐、卫生、取用方便,你们刚才用了好多塑料袋,那么能不能充分利用旅行箱,把这些物品都放进去呢?徐老师整理,看看,我是怎么整理的?
9、小朋友,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呢?旅行箱的--我也放了东西,这样的话,有些东西找起来更方便,你们说,是吗?
10、好,带着我们的旅行箱,出发吧!
大班社会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钱的各种来源渠道,知道钱的来之不易。
(2)学会合理的利用钱,要“用之有度”。
活动准备:请家长配合为每个孩子带两元钱
活动过程:
(1)请幼儿说说附近的超市有那些,然后让幼儿互相比较,选择一个离幼儿园最近的超市。
(2)请幼儿回答钱是如何来的,要幼儿了解钱的来之不宜,懂得节约用钱。
(3)出发前,与幼儿讨论到超市购物时应该注意的礼貌和安全事项,例如购物后要排队付款,不要推着购物车四处乱跑,不要随便把货物的包装袋拆开,不要在超市内大声喧哗等。
(4)幼儿在超市内购物时,老师可以在一旁观察,并协助幼儿购物。要指导幼儿了解自己的钱是有限的,要购买自己所必需的'东西,不能浪费钱。
(5)回到幼儿园后,请幼儿报告购物的情况。并请每个幼儿说说自己所购买的是什么东西,自己为什么买这种东西,它对自己有什么用处。评论每个幼儿所购买的东西是不是自己所需要的。针对个别幼儿买零食的情况对幼儿进行指导教育。
(6)请幼儿互相分享到超市购物的经验。
总结分享:
请幼儿说说这次购物跟平时的购物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说说这次购物的体会。
活动建议:
可以为幼儿布置作业,让幼儿在礼拜天由爸爸或妈妈带领到超市去,再次去体验购物的快乐。
大班社会教案 篇4
活动名称:
社会:动物们的家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一些动物的居住环境。
2、激发幼儿保护环境的情感,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3、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4、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活动准备:
5张环境标记图、各种动物图片
活动过程:
一、迁移幼儿已有的经验,导入活动
1、教师帮助幼儿回忆起各类动物的名称
教师:小朋友们你见过哪些动物?
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说出自己的答案,教师引导幼儿。
教师:那它们的家在哪里你们知道吗?
请幼儿有秩序的来回答说出各类动物的家分别在哪里?
2、了解各类动物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的关系
(1)教师:出示挂图,鼓励幼儿说说途中的场景,试着引导个别幼儿用比较完整的.话描述图中的场景。
教师提示:小朋友们这幅图里有什么呢?
引导幼儿是说出图画上相关动物的场景。
(2)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小河是谁的家呀?
引导幼儿说出在水里生活的动物如:鱼,为什么鱼要在水里生活呢?
教师:请个别幼儿来说出相应的原因。
教师:那还有哪些动物是生活在水里的呢?
教师逐一提问引导幼儿思考。
二、幼儿游戏“动物们找家”,巩固幼儿对动物与生活环境的认知
(1)教师交代要求
教师:每组都有相应的环境图片,看看是什么?(河水、泥土、树林、花园、草原)
教师:请各组的幼儿集体讨论,看看这个帮动物们找到合适的家。
教师:找到后请将小筐里的小动物图片放到它生活的环境图下面。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幼儿操作过程
(3)请每组的小组长换组检查,看看有哪些组的小朋友把相关小动物送错了家
(4)发现位置放错的动物机体进行讨论、更正
教师:在巡回检查看看还有没有送错家的小动物,然后引起幼儿的注意,让幼儿思考送错家的小动物到底它的家在哪里?
集体带着幼儿一起更正送错家的小动物,再集体把它送回自己的家中。
三、激发幼儿保护环境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教师:小朋友们我们刚刚都把小动物送回了家对不对呀!说明每个小动物它们都有自己的家。
教师:如果有一天它们的家被破坏了,动物们会怎样呢?
引导幼儿思考,请个别幼儿来把想法告诉大家。
教师:那小朋友们既然会发生这么多对小动物不好的影响,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教师:引导幼儿要爱护好我们大自然中的一草一物,这样我们才能让动物们都有一个完整的家。
四、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从这堂课,我们也看出一堂教学活动是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不放任自流,还是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性,顺其自然。不管哪种占主导,都应该处理好教的方式,让孩子们感觉不到被教,一切像一场游戏活动。教无定法,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式,都必须作用于人的感官才能发挥作用。
大班社会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制作彩米”这一活动内容来源于我班生成活动《多彩世界》中一个亲子制作项目。孩子们告诉我说:他们在“智慧树”节目中学会了制作彩米的方法,随之,他们陆续带来了和爸爸妈妈共同制作的彩米。陈列在区角中的色彩缤纷的彩米吸引了全班孩子的注意力。最早学会彩米制作的孩子率先在教师里担任起了小老师,教老师和伙伴们制作彩米。几天后,孩子们提议:要教中班的弟弟妹妹制作。他们花了将近一周的时间做准备:设计制作图、自制图书;和老师一起布置彩米展示厅;商量教弟弟妹妹制作彩米的方法等等。
今天进行的这一集体活动,只是系列生成活动中的一个片断。我选择这一活动,基于两个原因:1它能体现孩子的主体性价值:活动内容源自孩子的兴趣,由孩子主动提出设想、主动参与准备、孩子在活动中能有自己的想法;并能为实现自己预设的目标勇于实践;2有助于培养孩子终身受益的品质:关心弟弟妹妹的情感态度;为实现“教会”弟弟妹妹做彩米而采取相应策略的能力,如:示范、讲解、向不同对象学习等。
“大带小”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一种方式,我班已扎扎实实开展了两年的实践探索。它最大的功效在于能促进孩子社会性的发展。首先,它能解决班级授课制及独生子女家庭所带来的幼儿交往局限性的问题;其次,能增强幼儿社会适应性,形成良好的社会态度、情感,促进幼儿社会化进程和社会化发展;再次,它顺应了幼儿发展不平衡性的特点,使群体发展中的低层次者及个体发展中的弱项,在更多、更丰富的活动环境中,寻求到适合自身发展的依托性、支持性环境,促进其发展;最后,它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课程的开发、实施和研究的能力。
我们不可能仅通过本次活动全面体现“大带小”社会实践活动的教育功能。同时,由于参与本次活动的孩子们尝试“大带小”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还不是很多(借班活动),因此在活动过程中会存在很多问题,我将与大家一起探讨和交流。
活动目标:
乐意参加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共同享受合作的快乐。
能运用以往积累的经验,以适当的方式教弟弟妹妹制作彩米(大班);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在哥哥姐姐的指导下学会制作彩米(中班)。
遇到困难能主动设法解决。
合作班级:大班、中班
活动准备:布置彩米展示台;自制制作图、图书;
制作材料:彩纸、喷壶、塑料盒、筷子、抹布、垃圾桶;
数码相机、电视机、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
1、带领弟弟妹妹欣赏彩米成品。
(这一环节调动起大班孩子的参与热情。他们在带着弟弟妹妹欣赏自己的彩米作品时,会主动向弟弟妹妹提问:彩米像什么?彩米是怎么做成的?还会让弟弟妹妹摸一摸、闻一闻。中班孩子会很好奇,他们急于想了解彩米的.制作方法。)
2、介绍今天的活动内容。
“今天我们有一个重要的任务,教弟弟妹妹制作彩米。”
(引导孩子明确活动目标:下面所进行的每一个活动环节都是为“教”会弟弟妹妹服务。)
3、哥哥姐姐用自制的制作图和自制图书为弟弟妹妹讲解制作方法。
“谁来做个小老师,用咱们设计的制作图向弟弟妹妹介绍一下制作彩米的方法?”
“除了制作图,我们还为弟弟妹妹设计了小图书,谁来教弟弟妹妹看书学本领?”
(制作图、图书是用不同的方式完成的:制作图是由六个孩子共同设计完成,而图书是每个孩子根据自己的制作经验,以及如何“教”弟弟妹妹尽快学会本领作为目标自行设计的。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孩子的能力差异,给予其相当的自我展示、实现自我的空间。)
(这一活动环节最初是由孩子们提出的,他们觉得应该像老师一样先为弟弟妹妹讲解,然后再带他们学本领。我们可以从体会到:大班孩子能主动地将自己从老师那里习的教学方式用于自己的“教学”。教师及时满足了幼儿这一心理需求。)
“你觉得在教弟弟妹妹制作彩米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困难?”
(从大班孩子自身来说,他们存在能力差异:语言表达能力、动作示范、处理意外情况能力;弟弟妹妹的能力也存在差异:语言理解能力、动作模仿、合作能力。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影响活动的顺利进行。大班孩子这样说:弟弟妹妹不想跟我学本领怎么办?他们不会用电吹风;等等。)
“没关系,相信你们会有解决困难的好办法的!”
(教师没有告诉孩子们解决困难的方法,而是希望他们在实践中尝试解决。教师的关注点是孩子解决困难的能力。)
4、第一次“教”弟弟妹妹制作。
教师留意孩子的指导方式,及时摄制下幼儿活动的典型性场面,用以点评、指导。
“老师把咱们刚才教弟弟妹妹做彩米的事拍了下来,咱们一起来看看。”(随着镜头,一对对姐弟、姐妹、兄弟上前)“来,首先仍让大家认识一下你们。请哥哥(姐姐)说说,你是怎么教弟弟(妹妹)学习本领的?”
(不同的孩子所运用的指导方式是不同的,如:示范讲解型——边讲解,边示范,弟弟(妹妹)在一旁观看;手把手教型——让弟弟(妹妹)一步一步跟自己学;放手型——弟弟妹妹主动要求自己干,就让他干,自己在一旁做语言提示。)
(大班孩子如何根据弟弟妹妹的要求及学习能力的差异来确定自己的指导方式是个关键。教师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不是为了评价哪一种指导方式是正确的,而是让孩子相互学习,明确有不同的指导方式,自己考虑哪一种方式适用。)
(教师的关注点还应放在大班孩子如何对待弟弟妹妹的“过错”:弟弟妹妹加了太多的水怎么办?水洒了一桌怎么办?弟弟妹妹手脏了怎么办?孩子关心弟弟妹妹情感态度的培养是与具体事件、特定环境相联系的,教师通过让孩子说说自己的是如何对待弟弟妹妹的“过措”,让孩子懂得真正的“大”对“小”的关心、宽容。那么在以后的经历中,孩子会迁移和运用。)
你在教弟弟妹妹学本领的时候于到了哪些困难?你是怎么做的?
(这是对活动开始前一个问题的反馈。孩子们先前的疑问都顺利解决了。但是他们又遇到了新问题:为什么弟弟妹妹的彩米颜色那么淡?为什么有些米没有染上颜色?为什么有些弟弟妹妹还没有学会本领?)
“我们用了不同的方法教弟弟妹妹制作彩米,弟弟妹妹有没有真正学会这个本领呢?”
5、第二次“教”弟弟妹妹制作。
(教师关注孩子们是如何解决刚才所说的一些困难的:他们有的向同伴请教;有的根据自己的想法多放些彩纸,让颜色变深;有的利用图片和图书再向弟弟妹妹讲解一次制作步骤,以便弟弟妹妹学会。)
共同关注孩子们的新发现。
(不少孩子和弟弟妹妹用不同颜色的彩纸制作出了咖啡色、橙色、绿色的彩米。大班孩子根据以往积累的经验进行大胆的设想尝试,他们告诉弟弟妹妹用什么颜色的色纸会变出什么颜色,中班孩子的兴趣又一次被调动起来。)
6、共同欣赏制作成果。
“为什么有些弟弟妹妹没有学会?”
(给“失败者”一次反思的机会。若是弟弟妹妹不愿意和你一起活动,你可以先和弟弟妹妹做好朋友,和他一起散步、看电影、品尝水果,让弟弟妹妹信任你,喜欢你。若是弟弟妹妹本领没有学好,你可以请教老师和同伴,看看你“教”的方法对不对。)
讨论新问题,“怎么会做出咖啡色的(绿色的)彩米?”(颜色的混合会发生变化)
(我们不难看出,两次的“教”的过程教师分别确立了不同的关注重点。第一次教师注重让孩子相互学习不同的指导方式,第二次注重反思和新发现。)
小结:今天大家都特别快乐,为什么?
(哥哥姐姐因为“教会”了弟弟妹妹新本领快乐;弟弟妹妹因为在哥哥姐姐帮助下学会本领高兴。老师则因为大家的新发现而欣喜。)
7、带弟弟妹妹收拾场地。
(“大带小”不仅仅是一种集体教学活动方式,它的教育目标更是在日常生活中培养与体现的。)
大班社会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倾听、实践初步了解小鹿的身体特征、生活习惯和科学的饲养方法。
2、能大胆观察、记录并完整地说一说自己的观察见闻。
3、能够遵守活动纪律,体验近距离接触梅花鹿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事先与养鹿场主联系、做好交流。
2、 幼儿已有基本的保护自己和动物的意识,不轻易惊扰梅花鹿。
3、 幼儿已经做好参观所需的物品准备。
4、 观察记录单、笔。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1、 组织幼儿整理好自己的相关物品,乘坐专车前往活动目的地--五星鹿场。
2、 在乘车过程中,老师向幼儿再次强调参观的注意事项。
(1)下车后排好队一起向饲养员问好。
(2)在排队、观察、与同伴和老师交流的时候要轻声轻语,以免惊扰了梅花鹿。
(3)注意听老师的口令。如:分散、集合等等。
(4)在观察过程中有紧急情况发生的话,一定要马上告诉身边的老师,让老师帮你解决。
二、观察、记录活动。
1、到达目的地,组织幼儿向饲养员问好并倾听饲养员关于参观的意见和建议。
2、组织幼儿一对一跟随老师观察梅花鹿。
(1)师:请小朋友观察一下每个房间除了都有一个门以外,还有什么特别的装置吗?通过对饲养员的采访得知这是给梅花鹿喂食的地方。
(2)透过喂食的'地方观察自己看到的梅花鹿。观察方向可以是:你观察到的梅花鹿长什么样子?这里的梅花鹿和图片上的梅花鹿相比哪里发生了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呢?
教师小结:其实梅花鹿就像我们人类一样为了适应季节的变化要换不同的衣服,梅花鹿一年要换两次毛,分别在春天和秋天,春天换成又薄又稀的毛,秋天换成厚厚密密的毛。而鹿茸是一种珍贵的药材,可以治病救人,饲养员在取鹿茸的时候会采用特别的办法,不会对梅花鹿造成很大的伤害。老师觉得我们应该向治病救人的梅花鹿鞠躬说声谢谢,也应该表扬表扬本领强大的饲养员。
3、幼儿通过再次观察完成记录单。
(1)师:我们小朋友这次除了观察梅花鹿的样子,还想知道关于梅花鹿的一些问 题对不对?小朋友已经把想知道的问题记录在纸上了,一会有的问题你们可以通过更仔细地观察来记录,还有的你可以通过采访叔叔来解决好不好?(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将探索梅花鹿吃什么?放到最后一个记录)
(2)幼儿分散参观。要求:最好选定一个房间的梅花鹿进行观察、记录,因为跑来跑去的话会惊扰了梅花鹿。
(3)请个别幼儿说一说问题的答案。
教师小结:原来梅花鹿是食草性的动物,特别喜欢吃嫩树叶、青草、青菜等绿色植物。饲养员爷爷每天给梅花鹿喂食三次,就像我们人吃饭一样。(根据幼儿的讲述教师添加小结)
三、喂食活动。
刚才梅花鹿肯定还没吃饱,我们小朋友一起来帮饲养员喂食好吗?
师:握住植物的根部,慢慢地伸到梅花鹿的嘴边。
四、组织幼儿集合,清点人数后乘车回园。
1、师:今天小朋友们和梅花鹿度过了一个美好的早晨,我们不仅和梅花鹿有了一次亲密接触,还知道了关于梅花鹿的很多知识,你们开心吗?现在我们要回幼儿园了,你们可以轻轻地走到喂食的地方看着它们的眼睛和梅花鹿说一句悄悄话,说完的小朋友马上来排队。
2、和梅花鹿、饲养员说再见!
3、清点人数回幼儿园。
4、回园后组织幼儿入厕、洗手、喝水。
大班社会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越来越多的产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在家,家长对孩子也从不吝惜财物,总是尽可能的满足孩子的要求,给孩子置办各种各样的东西;在幼儿园,也有老师准备的各种各样的玩具、装饰等等;即使不在这两个地方,外面也依旧有各式各样的物件挂在那里。就是在这个世界中,孩子可以看见更多琳琅满目的好玩意,但真正能看到的却越来越少了,孩子的“视力”似乎有些退化了。为了提高孩子观察的意识,结合实际,我设计了该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
1、能够意识到自己平时疏于观察,并增强自己观察身边事物的意识。
2、知道善于观察能够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便利。
3、愿意积极参与活动,做一个乐于观察的孩子。
活动重点:
提高孩子的观察意识以及观察兴趣。
活动难点:
略
活动准备:
1、游戏图片:为小朋友找正确的衣服(衣服上标记有数字)。
2、场地准备:教室及教室里的东西。
3、小朋友一名(遮挡身体,开始时隐藏)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你们都是怎么来幼儿园的?你来幼儿园的路上都看到了什么?小结:原来小朋友在来幼儿园的路上看到了这么多有趣的事情,你们的眼睛真厉害。
基本部分:
一、游戏:给小宝找衣服,。
师:
教师出示游戏图片:小朋友们已经来幼儿园了,可是小宝才刚起床,他想穿和昨天一样的衣服(出示小宝昨天的服装)可是衣服太多,找不着了。小朋友,你能帮小宝在这一堆衣服里面找到昨天穿的那一身衣服吗?衣服上都标有数字,请告诉我相应的数字。小结:
(三)增加观察难度,猜猜“消失”的小朋友。
1、教师设疑:小朋友的眼睛真亮,迅速的找到了正确的衣服。那有没有发现,今天小朋友里有一个不见了?谁不见了?
2、教师提问后请出“消失”的遮挡住身体的小朋友:**不见了!
3、猜小朋友衣着。师:小朋友的'身子被遮住了,我要考考你们,他今天穿的是什么衣服呢?
(四)、找找教室里的“好朋友”。
1、师:我们每天生活在教室里面,你们熟悉我们的教室吗?谁能帮老师拿一盒水彩笔过来?水彩笔我们经常会使用,所以每个小朋友都知道在哪里。
2、请幼儿多次按要求寻找:表演区服装;木质玩具;带数字的地方;有红色的地方;有筐子的地方……
(五)、幼儿向他人传授经验。
1、师:每一次都找到了的小朋友请举手。为什么你们能找到它们,知道它们在哪里呢?你们平时是怎么做的?
2、教师总结:小朋友平时要善于观察,处处留心,这样就能察觉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做起事情来也就更快、更好。
(六)、请小朋友离席,给予一定时间观察教室,说说看到了什么平时没看到的东西。
(七)、教师再次总结,结束活动。
师:希望小朋友平时能够多多观察周围的事物,做一个善于观察的好孩子。
大班社会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知道医院是看病的地方,了解医务工作者治病救人的职业特点。
2.能积极参与活动,主动询问,大胆讲述。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
1.联系在医院工作的家长拍成录像(着装,带医药箱、听诊器、压舌板等)。
2.丰富幼儿有关医院的知识经验,医生及人物动态形象图片。
活动过程:
一、交流已有经验。
组织幼儿交流自己到医院就诊的经历。
师:我们都生过病,也去医院就诊过。那请小朋友来谈谈你到医院看病的情景,好吗?
二、欢迎医生伯伯(阿姨)。
师:今天,我们请来了一位阿姨,我们听她介绍一下自己。(观看ppt)
师:这位阿姨是做什么的?(医生)她在干什么?(看病)请小朋友观察这位医生阿姨穿的什么?手中拿了什么?(医生用听诊器、注射器等医疗器械等)。请小朋友们来模仿一下医生阿姨看病的样子呢?(请个别模仿医生)。
三、幼儿向医生咨询自己想了解的有关医院、医生的问题。
师:小朋友,你们有没有想问问医生阿姨有关医院、医生的问题呢?(请幼儿问问题)
四、师幼共同交流活动中搜集到的信息。
师:刚才,小朋友问了那么多问题,我们一起来解决吧!(看ppt)结束:医生今天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关于医院的信息,我们在这里也谢谢她!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通过分段讲述故事,逐层分析故事内容来逐步完成,从中感受文具的心情,迁移自身,现在本班幼儿在写数字的'时候,常用到铅笔橡皮等,但由于用法不当,也会让它们变成医院,通过这个活动,每个小朋友都知道要保护好自己的文具,知道每个文具的用法。但活动结尾教师可以出示几组破旧的文具,让幼儿找找修谱的方法,能更启发幼儿保护的愿望。
大班社会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尝试与同龄人交朋友,学习和新朋友认识、相处的简单方法。
2.愿意倾听同伴的想法,并向同伴学习。
活动准备:
1.与同龄班的教师交流活动的目的和内容。
2.图卡:图卡1(图加文的.形式)2张--"姓名"、"快乐游戏";图卡2(图加文的形式)2张--"你好"、"你叫什么名字?"、"我们俩做朋友,好吗?"。字卡2张--"相互商量"、"相互帮助"。
3.幼儿活动前制作自己的名片(上面包含照片、姓名、班级),报纸每2人1张。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相互交朋友的愿望。
教师:我们这里有两个班的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要找一个新朋友。怎样才能交到新朋友呢?有哪些好办法?
2.幼儿两两结伴,参与角色游戏,教师观察幼儿交友情况,鼓励幼儿相互交往,并根据需要随机指导。
教师:你交到朋友了吗?他叫什么名字?怎样才能记住朋友的名字?
教师:还有一个好方法--可以问一问朋友的小名,因为小名比较容易记得。你们可以试一试。
教师:相互认识后还可以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出示图卡2)教师小结:认识新朋友时,要礼貌地和别人打招呼,做自我介绍,问问朋友的名字,还可以拉拉手表示友好。
3.了解与新朋友一同游戏时怎样做。
教师小结:与朋友一同游戏的时候,需要相互商量才能玩得开心。如果朋友遇到困难,我们该怎么做?
再次结交一个新朋友,尝试相互认识时的好方法,鼓励幼儿大胆与朋友相互介绍。
4.教师小结交新朋友的方法,幼儿交换名片。
教师(出示所有图卡和字卡):今天交新朋友的方法还可以在以后遇到其他小朋友、上小学后遇到新同学时使用。相信大家能够交到更多的好朋友。现在与朋友交换自己的名片,再次拥抱,并说"再见"。
大班社会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用自己的方式采访老师、阿姨和同学。
2、体验关心别人自己也会感到快乐的情绪。
3、喜欢帮助别人,与同伴友好相处。
4、安静倾听同伴的讲话,并感受大家一起谈话的愉悦。
活动准备:小树叶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话题:
1、出示小树叶,引起幼儿兴趣
2、逐一出示小动物的图片,引出小树叶和他们的对话
二、分析讨论,引起情感共鸣:
"你们快乐吗?你们知道老师、阿姨快乐吗?"
三、幼儿现场采访,了解别人的快乐。
1、采访问题:你帮助过别人吗?你感到快乐吗?
2、每位幼儿可以采访别人,也可以接受别人的采访
四、幼儿集体分享交流采访结果:
请幼儿互相交流采访的结果引导幼儿懂得"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的道理。
小百科:快乐是人类精神上的.一种愉悦,是一种心灵上的满足,是从内心由内到外感受到一种非常舒服的感觉。比喻人的一种开心、高兴的状态。
【大班社会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社会优秀教案10-04
大班社会教案01-02
大班社会大雪教案12-03
社会健康大班教案01-31
大班社会微笑教案02-16
大班社会教案11-30
大班社会安全教案11-05
大班社会《饺子》教案11-06
大班社会优秀教案11-04
大班社会游戏教案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