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时间:2023-05-07 11:34:18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推荐】大班教案模板集合7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推荐】大班教案模板集合7篇

大班教案 篇1

  随着悠扬、优美的《梁祝》音乐,宋老师领着孩子们欢快地来到活动室参观蝴蝶展出,只见孩子们二个一对,三个一组地自由观赏着千姿百态的蝴蝶标本和图片,一边还和好朋友讲述着有关蝴蝶的故事及自己的新发现。大约5分钟后,宋老师请小朋友围坐在一起,同时出示一幅蝴蝶挂图,引导孩子提问题,对一些有价值、但当时无法解决的、或是对同伴的回答不满意的问题,宋老师就在蝴蝶挂图上用记号笔做上相应的标记,等大家提问得差不多时,宋老师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寻求答案。于是,孩子们又高兴地进行了自由探索活动,有的看录像,有的操作电脑,有的听录音,有的看图书……每个孩子都在主动地获取新的信息,他们是那么认真、那么专注。宋老师巡回观察、适当指导。大约10分钟时间,孩子们又集中交流自己获取的信息,共享成果。孩子们发言踊跃,介绍了有关蝴蝶的科学常识、趣闻轶事,信息之多、内容之广令听课老师啧啧称奇。最后,在优美的《梁祝》音乐声中,孩子们带着探索后又生成的新问题意犹未尽地离开了多功能活动室。

  这节科学活动给全体听课者耳目一新的感觉,大家一致认为,这样的课老师上得轻松,孩子学得愉快,探究问题主动,教学效果生动,情感体验成功。这次活动之所以取得如此好的效果,笔者认为,关键在于老师有创新的意识,敢于向传统的教学方法挑战,敢于向陈旧的教学模式挑战,将新《纲要》理念真正落实于具体的行动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动有效的活动模式。主要体现在三个“转变”上:

  一、由教师变为幼儿发问

  虽说好奇好问是孩子的天性,但已经习惯了“师问”的孩子们,真要他们“自问”时竟然无话可说、无问题可言。而会提问远远胜过会答题,因此,教师要帮助幼儿发问,支持幼儿发问,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在《认识蝴蝶》活动中,教师就有意识地通过创设情境、启发诱导、常识激励等途径,把提问的权利还给了孩子。

  1、情境创设,诱导幼儿发问

  学习资源是学习的原动力,孩子在学习资源刺激下,会形成情境问题。因此,教师要全方位、多层次地为孩子提供活动所需的材料、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问题情境。如科学活动《认识蝴蝶》,教师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先搜集有关蝴蝶的图书、照片、挂图、录像、标本,再上网查找有关资料,了解和丰富蝴蝶的知识经验,最后把一些主要的有价值的知识制作成课件,录成音带等等。这样的准备工作繁琐而复杂,传统的教学准备是无法与之想提并论的。正式活动前,把搜集的资料布置成蝴蝶展。孩子们在参观的时候,情绪高涨、思维活跃、交流主动。小涵说:“蝴蝶真多呀!为什么它们长得这么漂亮?”宋老师及时引导:“小涵真会动脑筋,这个问题提得好,你再仔细看看,还有什么问题,等一会儿一起问问大家。”得到老师的肯定,小涵高兴地点点头。琪琪和亮亮同时在观赏一只黑色花纹的蝴蝶,琪琪指着蝴蝶的嘴巴问亮亮:“你知道蝴蝶吃什么吗?”亮亮不假思索地说:“蝴蝶喜欢在花园里飞,它肯定喜欢吃花蜜。”……孩子们自由观赏、自由交流,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有关蝴蝶的问题生成了一个又一个。

  2、赏识鼓励,激发幼儿发问

  幼儿之间的能力差异是不可否认的,有的孩子信心十足、敢于表达、善于提问,有的孩子胆怯懦弱、沉默寡言、有疑不问。此时,教师就要用信任的目光、鼓励的语言、真诚的体态让孩子放心大胆地提问。如《认识蝴蝶》一课中,宋老师微笑着频频点头,“这个问题提得好”“你真会动脑筋”“你观察得真仔细”这些赞扬的话给孩子提问的动力。在提问的过程中,孩子由于年龄小,受其语言能力的限制,往往会出现表述不清的现象。此时,教师就要做好孩子话中隐含的意思,灵活机动地帮助孩子整理归纳,为孩子的发问助一臂之力,提高提问的质量。这需要教师较强的语言组织能力及灵活机智的教育技能,对教师的要求是比较高的。

  二、由教师告诉变为幼儿探知

  有位专家说过:听见的会忘记,看见的暂时记住了,只有亲身经历的才是自己的。因此,在获取问题的答案时,我们将以往的告诉式转变为现在的探知式,注重幼儿的实践操作,注重幼儿的过程体验,在各种形式的互动中解决问题。

  1、幼儿与教师的互动

  良好的师幼关系是师生互动的前提,教师要注意营造轻松、温馨、激励的良好氛围,让孩子信任你、亲近你,愿意和你交流。如《认识蝴蝶》一课中,宋老师亲切的笑容、甜美的声音,以及鼓励的语言,都激起了孩子与老师互动的情感,特别是当宋老师说:“我很乐意帮助你们,如果你们能把老师问住了,说明你们的本领真大”时,孩子们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围着她问这问那,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2、幼儿与环境的互动

  为孩子创设良好的、适宜的环境是新《纲要》中反复强调的,并将环境誉之为幼儿的第三位老师,可见环境的创高是多么的重要。但是,在环境的创设上要注意科学性、目的性、实用性,要能激发幼儿与之互动的愿望。如《认识蝴蝶》一课中,教师布置的蝴蝶展,有挂图、有图书、有标本等,色彩鲜艳,形象生动,一下子让孩子进入了情境,激起了兴趣。还有现代化设备的投放,使孩子们在玩乐的过程中,吸取了大量的.信息。如“蝴蝶一生”的录像,孩子们看得津津有味,从中了解到卵——蚕——蛹——蝴蝶的生成变化过程,具体形象,给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如教师制作的高容量的电脑课件,设计了许多的按钮,随便点击一个就会出现生动的图像和与之相应的解说,孩子们玩得可高兴了。

  3、幼儿与幼儿的互动

  同伴间的互动相比较而言要容易得多,但是要让孩子有目的、高质量地进行互动,教师就必须做个有心人,大胆地放手,为孩子提供互动的机会和条件。如《认识蝴蝶》一课中,孩子们在参观蝴蝶展时,情不自禁地和好朋友指指讲讲,时而低声说笑,时而激动争议,呈现出积极的互动氛围。再如,当教师在自己设计的大蝴蝶挂图上记录好孩子生成的有价值的、但一时又无法解决的问题后,让孩子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寻找答案,这又一次给了幼儿自由探索、自由交流的机会。他们有的结对操作电脑,有的结对观看录像,还有的结对听录音、看图书等等。在这种互动过程中,不仅让孩子习得了获取知识的方法,孩子的社会性情感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例如:由于电脑数量有限,不能满足人手一台,有的孩子为了能拿到鼠标亲自操作,就必须学会协商、谦让等交往技能。

  三、由教师小结变为幼儿交流

  在传统教学中,一节课的结束部分,往往是教师将活动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性的总结,使孩子们全面系统地了解春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而在探究式活动中,孩子获取知识的途径、方法不同,获取的知识、信息也不一样,教师小结这一环节完全可以由孩子来交流自己在探索中的发现、了解的知识。这样有利于孩子大胆表述,发展语言;有利于扩充孩子的信息容量,共享成果;还有利于孩子体验成功,增强信心。如《认识蝴蝶》一课,当宋老师指着板面上的问题问:“你们找到答案了吗?”孩子们大声地、自豪地说:“找到了!”由于这些问题的答案是孩子们自己找到的,所以介绍起来头头是道。如“蝴蝶的大眼睛是由成千上万只小上眼睛组成的。”“蝴蝶不但要吃花蜜,还喜欢吃露水,有的蝴蝶还吃粪便呢!”“蝴蝶身上的漂亮花纹是为了躲避天敌的侵袭,保护自己。”“蝴蝶两对大翅膀上的粉末是它千千万万个小翅膀。”“蝴蝶有几万种。”……孩子们发言热烈,气氛活跃,把活动推向了高涨。此时,宋老师热情表扬了孩子们,同时话锋一转:“你到了这么多问题的答案,现在你们有新的问题吗?”宋老师的以问促问,又引出了背后的问题。小颖说:“我想知道蝴蝶标本是怎么做出来的?”宋老师高兴地说:“这真是一个有趣的问题,这样吧,老师和你们一起回去想办法、找答案,然后告诉大家你找到的答案是怎样的?你用的是什么方法?”孩子们带着新的问题结束了本次活动,而新的探索却刚刚开始……

  我们已不可搞拒地步入了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今后国家间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关键是创新人才的竞争。“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而问题意识、批判性思维是创新的源泉,不会提问何谈创新!培养创新人才是社会赋予我们的重任,我们要充分利用孩子好奇好问的天性,紧紧抓住这一关键期,让孩子成为问题的主人,真正发挥教育的价值,中国的未来才有希望。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知道谜语是由谜面和谜底两方面组成, 引导幼儿如何从谜面猜到谜底。 2本次活动是让幼儿猜与“手”有关的谜语,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猜谜语。

  3 认识“手”字,并会用手字组成词语:小手 手鼓 手机 手表。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猜谜语和认识“手”字

  活动难点:理解谜面 用手组词语。

  活动准备

  学前班语言教材《猜谜语》一颗谜语树(树上有10朵带有谜语的小红花) 一朵大花 一根小棒 鼓(手鼓代替)四种(手、手机、手鼓、手表)食物或图片

  活动过程

  1 手指游戏导入:

  (1)老师:孩子们!伸出你们的小手,我们来玩玩吧!

  (2)孩子们跟着老师一边唱一边玩玩游戏:我有两只手,左手和右手,我用十个手指头来游戏,

  大拇哥,二拇弟,三中央,四兄弟,小妞妞,来看戏。手心手背,心肝宝贝。

  (3)老师:孩子们,高兴吗?(高兴) 你们玩的是什么呀?(手)老师把“手”字写在黑板上,让孩子认识。

  (4)过度:孩子们,你看这边是什么呢?(谜语树)想和它玩吗?(想)

  2 “击鼓传花”游戏:

  (1)老师:孩子们,现在你们就围成一个大圈坐下,老师这

  棵谜语树固定在围成的圈中央,让一个孩子站在树旁击鼓,让圈上的一个孩子把大红花拿着。

  (2)老师讲游戏要求:击鼓声开始,圈上的`孩子开始从左边向右边传大红花,鼓声停时,大红花传在谁的手里,谁就到树上去摘花,把花上的谜面取下来交给老师,老师念两遍,孩子仔细听,让摘花的孩子猜,若猜到了就把这朵小红花送给她,若没猜对,就表演一个节目

  (如唱歌,跳舞,数数,做操等),让圈上的孩子猜,猜对了这朵小红花就奖励给他,另外,

  猜到谜底的孩子还要让他看到这种食物或图片说说理由。老师加以引导。

  (3)第一个孩子猜到了(小手),接着第二个猜(手机)…按游戏的要求继续玩,直到树上的花摘完,游戏结束。

  3 老师:孩子们,你们想想,你们猜了哪些?(小手 手机 手鼓 手表)

  老师:对呀,你们真聪明,我们不但认识了“手”,并还用手组了词语。

  4老师:你们今天玩得这么开心,回家把今天学到谜语说给你们的爸爸、妈妈、

  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听听,让他们也高兴高兴吧!

  教学反思

  反思:通过手指游戏让幼儿认识了“手”字,在通过击鼓传花的游戏中让幼儿学会了怎样从谜面猜到谜底,培养了幼儿的想象能力,并学会了了用“手”字可以组成词语:小手 手鼓 手机 手表。

  如果我重新上这节课:

  在幼儿理解谜面时要先让幼儿自己说,然后多加引导。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培养幼儿初步的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初步的应变能力。

  活动准备

  情景表演“小明在家”

  幼儿操作材料:“你会怎么办?”

  活动过程

  1、引出“突然遇到事情怎么办?”的话题。

  生活中突然遇到事情的时候,你会怎么样?(不说谎、不害怕,尽力想办法解决问题。)你们遇到过什么事,当时你是怎样的?想过什么办法?

  2、利用情景表演引导幼儿了解突发事件的处理办法。

  让幼儿看情景表演(一),初步学会“妈妈突然生病了,你将怎么办?

  小明发现妈妈病了,他是怎样做的/?

  家里只有你和妈妈时,妈妈突然生病了,你将怎么办?

  让幼儿看情景表演(二),学会家里突然来了陌生人的处理方法。

  你认为小明这样做对吗?

  如果你一个人在家里,一个泥不认识的'人来敲门,你该怎么办?如果这个人是爸爸妈妈的朋友有该怎么办呢?

  3、小结:小明很机灵,遇到有陌生人来访,没有先打开门,而是先问清来人是谁。现在社会上有坏人,如不问清,很可能会让坏人钻空子,小朋友要当心,对待爸爸妈妈的客人要礼貌热情。

  请幼儿看幼儿操作材料,思考画面上提出的问题。

  教师小结

  教育幼儿遇到突发事件,应沉着、有信心,做任何事都要用脑子想一下,相信自己能办好。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⒈能根据五官的基本特点,通过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创造性地表现人的脸部和五官。

  ⒉体验想象、夸张等作画技巧带来的趣味。

  活动准备:

  ⒈教师示范用纸,画笔。

  ⒉幼儿活动材料《美术》第一页。

  ⒊可以代替五官的物体的图片(表现嘴巴:小船、香蕉。眉毛:云朵、毛毛虫。鼻子:蛋糕、杯子、葫芦。眼睛:足球、瓢虫、星星、蜗牛、豆荚。)

  活动重难点:

  能大胆想象,用和五官相似⒓的东西来替代五官作画。

  活动过程:

  一五官像什么。

  ⒈师幼玩“我的五官”游戏。

  小朋友,你们知道我们的五官是哪些吗?我们来和五官玩个游戏吧。(教师由慢及快说五官的名称,幼儿指出相应的五官位置。)

  ⒉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些东西,他们长得有点像我们的五官,你来找找看,它们都像哪个五官。(教师出示图片)

  ⒊除了老师带来的东西,还有哪些也像我们的五官?(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简笔绘画)

  二变了样的五官。

  ⒈你想用哪些有趣的东西变现五官,为什么?

  ⒉老师用小朋友刚才说的东西画成了一张五官图,你看了有什么感觉?(滑稽有趣)⒊你能用有趣的东西变出一张有趣的脸,并把它画下来吗?

  三大家来变脸。

  ⒈幼儿在《美术》第一页上作画,教师巡回指导幼儿,引导幼儿用相似形状来绘画五官。

  ⒉教师引导能力强的`幼儿发现用于表现五官的东西可以是相关的。如:五官都可以用水果来表现或日用品来表现。

  四奇离古怪的脸。

  ⒈展示部分幼儿的作品,请其他幼儿说说他们用什么东西表现了五官?这样表现有趣吗?

  ⒉幼儿欣赏其他幼儿的作品,感受每张作品中五官的变形表现手法以及变形绘画的情况。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内容,学习演唱歌曲。

  2、乐意参加集体歌表演活动。

  3、教育幼儿要爱护小树苗。

  4、体验歌曲中的欢快情绪。

  5、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活动准备:

  1、挂图,小树苗头饰若干。

  2、幼儿歌曲:《摆摆头、伸伸腰》。

  活动过程:

  1、导入: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的第一段。

  教师和幼儿共同拍手,同时教师边跟着音乐唱《春天在哪里》的第一段。

  2、帮助幼儿初步熟悉《摆摆头、伸伸腰》歌词。

  教师将歌词变成故事的形式有感情地讲述故事。

  师:冬天过去了,春天来到了,小树苗睡了整整一个冬天,春风一吹,小树苗睡醒了,他摆摆头、伸伸腰,觉得有点口渴了,喝了喝水说:“我要长高。”春姑娘听见了,轻轻吹了一口气,啊!小树苗长出了嫩芽,太阳公公知道了这件事也来帮忙了,把温暖的阳光照在小树苗身上,小树苗看到太阳公公来帮忙,高兴地对着太阳公公哈哈笑了,小树苗真的长高了。

  3、教师检查幼儿掌握歌词情况。

  教师提问:小朋友,刚刚老师讲的故事里都有谁呀?

  幼儿:有小树苗、太阳公公……

  4、看挂图,帮助幼儿进一步熟悉歌词内容。

  师:小朋友请看这里,这是故事里讲到的小树苗,这是故事里讲到的太阳公公,小朋友看,春风一吹,小树苗睡醒了,小树苗的头怎样了?幼:摆摆头。

  师:小树苗的`腰怎样了?幼:伸伸腰。

  师:小树苗喝了喝水然后太阳公公把温暖的阳光照在小树苗的身上,小树苗哈哈笑了小树苗长高了吗?幼:长高了。

  5、引导幼儿理解小树苗怎样长高的。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小树苗是怎样长高的吗?教师边指着挂图边讲解:小树苗的生长要靠温暖的春风、充足的阳光还有适量的水分。

  6、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歌表演。

  带领幼儿进行第一遍表演。

  师:小树苗刚才悄悄的告诉我想邀请小朋友一起跳个舞呢!谁想来和小树苗了一起跳个舞呀?

  给幼儿戴小树苗头饰,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蹲下表演小树苗睡着了,唱到“睡醒了”站起来,然后把手放在嘴上当杯子喝水,唱到“要长高”把手上举,唱到“对着太阳哈哈笑”做出笑的样子。)

  带领幼儿进行第二遍表演。

  小树苗还想邀请小朋友来一起跳舞,谁想来和小树苗了一起跳个舞呀?全体幼儿一起表演一遍。

  师:小朋友,小树苗想邀请全体小朋友一起表演一遍。

  7、教育幼儿从小要爱护小树苗。

  师:小朋友跳了一会儿舞都累了,我们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吧!小树苗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从小要爱护小树苗,不能用手去摇晃小树苗,也不能在小树苗的身体上荡秋千,这样小树苗会痛的,也会使小树苗长不高的。我们要常给小树苗浇水、施肥、松土,让小树苗快快长大。

  8、活动结束。

  师:小朋友,不光小树苗现在穿上了绿衣服,有好多的植物都穿上了绿绿的衣服,我们一起到外面找找还有哪些植物穿上了绿衣服,好吗?”

  9、活动延伸。

  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各种植物的叶子是不是变绿了,进一步了解植物的叶子变绿的原因。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体验音乐ABC三段体的表现形式,乐于参与音乐游戏。

  2、学会用XX XX ︱X O ︱和XX XX ︱XX XX︱︱X X︱X 0︱的节奏进行念白。

  3、在倾听音乐的基础上体验自主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约翰斯特劳斯《加速度圆舞曲》选段。

  2、各种颜色的手圈若干,手鼓一只。

  3、课前幼儿了解过水果沙拉的相关知识。

  活动过程

  一、热身:围绕XX XX ︱X O ︱的节奏进行问候游戏。

  师:“小朋 友你 好! ”,引导幼儿有节奏的回应。

  二、游戏:《魔法大变身》

  1、幼儿尝试用水果的名称进行念白。

  提问:你 爱 吃 什 么?(引导幼儿有节奏的回答)

  2、幼儿熟悉游戏规则并游戏。

  (1)教师交代游戏规则并示范。

  ① 重点练习“XX XX ︱XX XX︱︱X X︱X 0︱”的节奏型。

  ② 教师交代游戏规则并示范玩法:跟着鼓的节奏,说两遍自己爱吃的`水果,然后念出咒语(芝麻开门,芝麻开门,变变变!)最后用自己的身体创意水果的造型。

  (2)幼儿集体游戏:《魔法大变身》。

  三、音乐游戏:《水果沙拉》

  1、幼儿完整欣赏音乐,熟悉音乐的曲式结构及表现形式。

  (1)初步欣赏音乐,熟悉音乐的ABC三段体曲式结构。

  师:“你们变出了这么多好吃的水果,我来教你们做水果沙拉吧,仔细看好哦!”教师随音乐表演。

  提问:我是怎么做水果沙拉的?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哼唱相应的段落,引导幼儿分辨音乐的曲式结构。

  (2)再次欣赏音乐,掌握音乐的表现形式。

  提问:我按什么步骤来做水果沙拉的呢?

  2、幼儿进行《水果沙拉》自主游戏。

  (1)教师出示各种颜色的手圈,讲解并示范游戏玩法。

  ①引导幼儿根据水果的颜色来选择手圈。

  ②游戏规则:放入自己爱吃的水果;再用力的搅拌它们;最后加上自己喜欢的调味料,一道美味可口的《水果沙拉》就做好啦。音乐结束变回水果造型。

  ③幼儿集体随音乐游戏。

  (2)两人合作自主游戏。

  师:一种水果做沙拉口味有些单一,我们邀请一个好朋友一起来做吧!

  (3)多人合作自主游戏。

  师:想让沙拉的味道更好吗,那我们多邀请一些朋友一起来做吧!

  四、结束:幼儿有秩序的离开。

  师:今天做了这么多水果沙拉,都有些累了。我们去休息一会!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由来及设计思路:

  大班的幼儿即将毕业离开幼儿园,在和幼儿的交谈中,我常常听到有些幼儿伤感地说自己不想离开幼儿园、老师、朝夕相处的小朋友。但是幼儿在伤感之余,没有仔细想到自己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为了让幼儿的友谊保持下去,为了幼儿毕业之后能够更好地联系,我们每年在大班幼儿毕业之际都会请幼儿制作友情卡,希望通过友情卡更好地维系大家的情感。因此通过这次活动能够使幼儿了解友情卡,同时知道卡中应有的重要信息,为他们设计制作友情卡提供必要的经验准备,也满足他们的情感交流的需要,发展幼儿社会性情感。

  活动目标:

  1、了解友情卡的意义,并知道友情卡中要具有哪些重要信息。

  2、毕业之际,通过制作、互赠友情卡,提升幼儿与周围人之间的情感,懂得珍惜友情。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彩纸30张、签字笔、彩笔、铅笔、友情卡介绍的ppt课件、幼儿互赠友情卡视频、歌曲《老师再见了》、背景音乐《虫儿飞》、教师记录纸、胶泥。

  2、经验准备:知道自己将要上学了,能够说出自己的感受。能准确知道自己家中的电话、住址,并能书写这些内容。

  重点、难点:能在友情卡中表现出有实用意义的信息,并用同伴能理解的方式表现出来。

  活动过程:

  1、导人、谈话。

  听歌曲《老师再见了》进教室,自然地围坐在老师身边。

  教师:每当王老师听到这首歌,心里就会有一种很酸楚的感觉,就会想到我们小朋友即将成为小学生了,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幼儿:不舍得离开小朋友;不舍得离开幼儿园;感觉很难过……

  教师:就要离开幼儿园,进人到不同的小学了,就要和老师、小朋友分开,见面的机会也变得很少,你们有什么好方法让我们大三班的小朋友都能够保持联系,不互相忘记吗?

  幼儿:我们可以打电话;可以写信;可以去小朋友家中做客……

  2、看视频,了解哥哥姐姐毕业留念的方法。

  教师:在以前大班哥哥姐姐毕业时,他们都会有一个好方法,请你们看一段录像,找一找他们的好方法。

  请幼儿观看上一届幼儿毕业前互赠友情卡的情节。

  教师:哥哥姐姐在做什么?哥哥姐姐在相互赠送什么?这个卡片有什么用?

  教师:哥哥姐姐在互相赠送什么?

  幼儿:礼物、照片、小相框、名字……

  教师:这些东西有什么作用?

  幼儿:看到礼物就像看到小朋友;哥哥姐姐分开后见到礼物就不会互相忘记……

  教师:哥哥姐姐相互赠送的卡片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友情卡”,他们会通过这张小小的卡片在上学后也保持联系。

  3、第一次制作友情卡。

  教师观察、指导幼儿制作,展示幼儿的友情卡。

  重点讨论:在小朋友制作的友情卡上出现了什么问题,怎么解决?

  交流幼儿制作的友情卡:

  第一张卡

  教师:卡片上有小朋友的名字,如果老师想给你打电话行吗?

  幼儿:不行,没有电话号码。

  第二张卡

  教师:卡上的小桃心里写的是什么?

  幼儿:是爸爸妈妈的电话号码,如果小朋友想我了,可以给我打电话。

  第三张卡

  教师:卡上写的什么?

  幼儿:卡上写了家里的电话号码和住址。

  教师:为什么要写住址?

  幼儿:因为小朋友知道了我家住在哪儿,可以直接来我家玩或写信。

  环节小结:这个环节中孩子初次尝试制作友情卡,并且发现了在友情卡中有一些内容是很有用的。

  4、观看PPT,了解哥哥姐姐的友情卡。

  引导幼儿逐一仔细地观察卡中的内容,讨论每一项内容的必要性。

  第一张卡

  教师:卡中有什么?

  幼儿:有照片、有名字、有电话、有地址。

  第二张卡

  教师:你看到了什么?

  幼儿:有电话、房子和笑脸。

  教师:这些符号表示什么?

  幼儿:电话表示电话号码,房子表示家庭住址,笑脸表示小朋友。

  教师:哥哥姐姐的友情卡中有详细的信息能够告诉别人,和其他小朋友保持联系。

  环节小结:在观察哥哥姐姐的友情卡时,幼儿了解到卡中要有的重要信息都是什么,并且知道它们的重要性。同时还知道可以用一些符号代替文字。

  5、第二次制作友情卡。

  (1)教师指导幼儿制作,在制作中老师可以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来制作卡片。

  (2)幼儿围坐在老师的身边,展示自己制作的友情卡。

  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卡片上都有什么内容,是否第一次制作时的问题都解决了,是否可以方便大家今后保持联系。

  幼儿经验梳理:

  教师:友情卡上有几样不能少的内容是什么?

  幼儿:要有名字、电话和地址。

  教师:还可以有什么?

  幼儿:有照片……

  环节小结:在这个环节中,幼儿很清楚自己要在卡中记录什么内容,有了前面哥哥姐姐友情卡的参考,这次幼儿制作得很顺利,而且将自己在第一次制作时出现的问题也解决了。

  (3)看一些哥哥姐姐的友情卡,了解更多的友情卡中可以有的内容。

  幼儿:哥哥姐姐的卡中还有祝福的话,有自己的爱好,有自己的签名,还有不同的形状……

  幼儿看到更多的友情卡的样式,可以引发他们积极制作友情卡的意愿,并且发挥想象做出有特点的卡片。

  6、互赠友情卡。

  今天的活动是关于友情卡的第一次活动,小朋友已经知道了友情卡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相信在毕业之前,我们还会做出更漂亮更有创意的友情卡送给自己的好朋友,让我们大三班的小朋友永远心连心。

  礼貌的提示:友情卡是小朋友之间很珍贵的礼物,提醒幼儿当送给别人友情卡是应当说一句什么话,在接受他人的赠送时也要尊重别人,要做到有礼貌地相互赠送。

  个人反思:

  1、活动中的优点:在幼儿毕业之际,幼儿都想保留幼儿园这段难忘的友情,他们有互留电话的想法,由此我们开展活动进一步引导幼儿能够为同伴提供更多的信息,以保持今后的联系。在这个活动中,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认识到给同伴的'个人信息应当是内容丰富的,便于同伴今后联系的,因此他们说出了必须有的三个基本信息:姓名、家庭住址、电话,幼儿对这几个信息的认识比较清楚。

  其次在活动中采用了多种的教学手段,通过欣赏哥哥姐姐的友情卡,了解什么是友情卡,通过观看哥哥姐姐互赠友情卡的视频,感受了朋友之间的情感。通过现场制作的活动,幼儿不仅知道友情卡的内容,初步尝试了制作,还为后面的制作友情卡活动做了铺垫。

  2、活动中的不足:在活动中也存在着一些遗憾,在谈到卡中的重要信息的话题时,应当请幼儿多说一说,充分了解这些信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免在今后的制作环节中漏掉。另外,在幼儿对同伴的情感的交流中,也应让幼儿多说说自己的感觉,这样能够更好地激发他们制作友情卡的愿望。在社会情感的教育活动中,应当突出地引导幼儿多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以达到提升幼儿情感态度的效果。

  主要内容:

  1、活动的由来符合大班幼儿的需要,活动的设计过程清晰,层次清楚,环环相扣。能够通过活动有效地解决幼儿活动中发现的问题。

  2、活动采取多种的教育形式,利用幼儿观看视频,直观了解友情卡的作用、内容,教学手段有效,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

  3、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能够自己主动地思考,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幼儿主动学习的意识。在活动中幼儿要进行两次友情卡的制作,欣赏两次哥哥姐姐的友情卡。这些环节的设计,对大班的幼儿形成一种挑战,使他们在自己的制作中发现问题,然后在欣赏过程中,主动寻求帮助,解决问题,最后完成一个比较成功完整的友情卡。

  4、建议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引导幼儿更主动地讨论自己的感受、发现,充分发挥自己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这个活动的目标虽然是解决友情卡的制作问题,但是它的内在目标指向的是幼儿的情感教育。在活动中,对幼儿的情感的提升和关注还要更多一些。例如,开始讨论的“和同伴即将分开了,是什么心情?”这个问题其实很关键,幼儿要充分地说一说自己的情感、感受,体会到自己的情感需要,才能够有积极制作友情卡的意愿。因此老师可以在此环节时更深人地引导幼儿的讨论。

  综合评析:

  1、此次活动的内容来源于幼儿的需要。在大班幼儿毕业之际,已经知道要与同伴分离,并且能够体会到自己需要继续延续与同伴友谊的意愿。因此活动的开展可以使幼儿借助于友情卡的方式,有效地与同伴保持今后的联系。在活动的过程中,老师充分考虑到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能够利用制作、发现问题、欣赏、再制作的过程帮助幼儿梳理友情卡制作的重点,对幼儿的支持很有效。

  2、活动的整体关注到幼儿的情感。从活动设计的初衷可以看到,老师是关注到幼儿与同伴将要分离的一种情感需要,在活动的结尾之处,幼儿互赠友情卡的过程,更好地体现了友情卡的情感内涵,也是幼儿体会同伴间情感的一个过程。

  3、建议教师将本次制作活动分两次进行,这样能充分与幼儿讨论制作的重点,帮助幼儿梳理制作的经验。将活动的过程作为幼儿探究、发现的契机,引导幼儿自主解决制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

  4、在小组反思中对“教师是否充分调动了幼儿的主动学习意识”进行了讨论,对教师采用的方法给予了积极地肯定,教师的反思方式值得学习。另外,还有些问题值得教师们反思,例如,此活动是否在幼儿原有水平上提升了经验?幼儿的已有经验是什么?幼儿观察哥哥姐姐的卡片制作是否会影响幼儿的想象与创造?可否将友情卡与其他卡片进行比较,从而让幼儿自己发现友情卡的独特内容等等。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的教案12-30

大班教案01-21

北京教案大班03-07

大班郊游教案03-06

大班《微笑》教案03-08

大班教案伞03-10

科学大班教案02-28

大班《买菜》教案02-07

大班卫生教案02-24

大班插花教案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