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5-05 17:11:14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精品】大班科学教案锦集7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品】大班科学教案锦集7篇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发现,了解植物生长的向光性。

  2.学习根据问题猜测原因,培养幼儿勤观察,爱动脑思考的学习态度。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按照幼儿用书上的方式种植豆芽。

  材料准备:

  幼儿用书,每人一个小纸盒,1把剪刀。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教师出示豆芽:“小朋友们请看,老师手上的豆芽是从菜场买来的,请小朋友记住它的样子,等会儿老师要提问。”

  二、组织教学

  1、引发幼儿回忆豆芽的种植情况。

  教师:

  (1)上次我们观察了泡过水的豆子的变化吗?都有哪些变化?(大小、颜色、硬度)。

  (2)后来我们将豆子种在哪里了?我们现在把它拿出来看看吧。

  2、引导幼儿讨论豆子不一样的生长情况。

  (1) 教师:现在豆子长成什么样子?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豆子都发芽,长高了吗?它们和老师从菜场买来的'豆芽一样吗?

  (2) 教师鼓励幼儿猜测原因。

  教师:想一想我们的种植方法一样吗?怎么不一样?

  3、教师总结:

  教师:原来植物是需要阳光的。因为我们将中间的豆芽全部盖在了一个小盒内,它见不到阳光,进行不了光合作用,所以长的很慢。而且植物是向着阳光的地方生长的,哪里有阳光它就往哪里生长,所以当我们将盒子的口向旁边(或向上)开时,叶子就会向着有阳光的地方往旁边(或向上)生长。

  4、鼓励幼儿再次做植物生长试验,进行验证观察。

  (1)教师:这里有一个纸盒,请你先想一想你向让豆子往哪个方向长。然后动脑筋改造纸盒。

  (2)幼儿思考并动手改造纸盒。

  (3)教师在盒内铺好塑料袋,请幼儿自己把改造好的纸盒内铺卫生纸,浇水种植豆芽。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认识钱币,知道人民币元、角的不同计量。

  2、会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活动准备:

  每人一个纸袋分别装有1元、5角、1角,面额可以不同,总数为3元。

  活动过程:

  1、小鬼探宝:

  猜一猜纸袋里装着什么?打开纸袋,看看里面究竟是什么?

  “说说钱有什麽用?哪些地方要用钱?”

  2、小鬼当家:

  打开钱袋,数数里面有多少钱?

  同伴之间互相比一比谁的`钱多?纸币与硬币有何不同?(花纹、面值、数量、形状不同)

  3、小鬼购物:

  教师出示一只苹果,标价为一元;一只萝卜,标价为五角;“如果我要买这两样东西,要付多少钱呢?”

  幼儿从自己的钱币中找出与标价相同的人民币。

  (教师出示若干张卡片,反复练习,逐渐增加难度。)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影子的变化与日照的时间有关。

  2、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音乐、粉笔。

  活动过程:

  1、有趣的影子:

  带领幼儿到操场,播放欢快的节奏感强的音乐,鼓励幼儿根据音乐的节奏,大胆、随意地在阳光下做出夸张、有趣的.动作,并注意地上影子的变化。

  2、滑稽的影子:

  音乐声突然停止,幼儿保持原来动作不变,另一幼儿用粉笔把他的影子描绘在地上,并把当时的钟点数标注在影子旁边。

  3、会变的影子:

  (1)记录时间大约2小时左右,请幼儿站在原处再次做原来的动作,请另一幼儿选用另一种颜色的粉笔在地上描绘现在的影子,比较观察其中的变化。

  (2)活动进行若干次。比较若干次活动的结果,重点观察影子的位置的变化:

  ——“为什么影子会随着时间而变化?”

  “影子是怎样形成的?”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在区角活动中, 幼儿在美工区用各色的手工纸进行折叠、用宣纸和图画纸绘画、用纸团装饰,在科学角用各种纸玩吸水实验、用纸浆学做纸的实验等活动,他们通过各种关于纸的活动感受着纸的质地、用途,对纸的探索兴趣越来越浓厚。为了更加深入开展对纸的探索活动,我以幼儿所熟悉的餐巾纸为活动载体,设计“纸宝宝力气大”的教学,试图让幼儿通过实验,进一步感知纸的纤维及纸的承重力,丰富幼儿对纸的认识,激发其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试验,大胆探索,感知餐巾纸的承重力,初步了解纸的纤维。

  2.体验实验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餐巾纸若干,带拎把的、装满水的瓶子若干,记录纸和笔若干;黑板、磁铁或透明胶布。

  2.制作ppt(纸的纤维、纸袋子、纸盒子及绳索的图片)。

  三、活动过程

  (一)直接引题

  1.感受餐巾纸:这是什么纸?什么形状的?你们每人拿一张看一看、摸一摸、拉一拉、揉一揉,用各种办法感受餐巾纸是怎样的。

  2.集中交流:你感觉餐巾纸是怎样的?

  (二)教师抛出问题,幼儿第一次试验。

  1.问题:这么一张薄薄的纸能拎起装水的瓶子吗?餐巾纸有没有这个承重力呢?

  2.教师介绍实验材料并提出操作要求。

  操作要求:每人每次只能用一张餐巾纸尝试;要帮助纸宝宝想办法;用完了的纸要放进篮子里;听到信号要及时坐回位置。

  3.幼儿动手实验。

  4.集中分享实验结果:你用餐巾纸拎起瓶子了吗?你是怎么做的?

  教师鼓励幼儿上台展示自己所使用的方法,并将幼儿的操作方法张贴在黑板上,并用数字、、、标示出来。

  小结:我们通过实验,验证餐巾纸是能拎起装满水的矿泉水瓶子的,而且方法有很多。

  (三)提出问题,引发探索。

  问题:纸宝宝拎起瓶子的方法可真多,哪一种方法纸宝宝力气最大,能拎起最多的瓶子呢?

  1.幼儿分组实验自己猜测的方法。

  (1)提出要求:选择自己认为能拎起最多瓶子的方法进行实验,每一次尝试完要把拎起的瓶子数量用笔在记录纸上记下来,最后和同桌的小伙伴比一比、讨论一下,看看哪一种方法的纸宝宝拎起的瓶子多。

  (2)幼儿自主选择小组,进行第二次实验,教师巡回观察。

  2.集中交流,根据纸的方法,请幼儿说实验结果,教师把结果记录在黑板上。

  3.和小朋友一起验证,得出最后的结论。

  结论:经过多重折叠的纸和拧绳子的纸拎起的瓶子是最多的,说明它能承受物体的力量最大。

  (四)幼儿了解纸的纤维。

  1.提出问题:为什么这薄薄的纸宝宝经过折、拧的方法,能拎起这么重的物体?为什么这张长方形的餐巾纸,用长边拎瓶子和短边拎瓶子结果会不一样呢?

  2.结合PPT,让幼儿了解纸的纤维。

  小结:我们把纸折叠,就使纤维变多、变密了,把纸拧成绳,就把许多细细的纤维拧成了一根粗绳,这样就能拎起更多的瓶子啦。

  3.生活迁移:生活中,人们增加纸的纤维的密度、厚度做出不同的`纸,有牛皮纸、硬纸板等,再用这些纸做成盒子、袋子、箱子用来装东西,方便又环保。还利用拧绳的办法,做出绳索,结实又耐用。

  延伸活动:

  老生活中还有报纸、皱纹纸,欢迎你们课后去用它们做更多的实验。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是在班级“各种各样的纸”主题活动开展的前提下,利用幼儿熟知的餐巾纸作为实验的材料进行探索活动,其设计贴近幼儿的生活、满足幼儿的探索需要。

  活动主要通过猜测结果、验证操作实验的方式推进的。开始时,幼儿通过感官感知餐巾纸的质地,从表面上了解餐巾纸的形态、猜测餐巾纸“有没有承重力?”,这既引出了后面的活动,又与后面要进行的实验结果形成鲜明的对比,激发了幼儿对实验探索的兴趣,增加了幼儿对纸结构、用途等的深刻认知。活动中,教师根据幼儿在实验操作中的现象,抓住中心问题,激发幼儿一步一步深入探索操作,比如在幼儿认识了餐巾纸之后,提出“薄薄的餐巾纸能不能拎起瓶子”的问题,激发幼儿尝试餐巾纸拎装满水的瓶子的实验,之后及时帮助幼儿归纳出餐巾纸拎起装满水的瓶子有几种方法,同时提出下一步的探索问题:哪一种方法餐巾纸的力量最大?由此激发了幼儿进一步探索的欲望。其次,教师为幼儿提供自主的实验操作环境,如幼儿自主选择方法进行实验、自主选择同伴共同合作、自主表达观点等等。该活动有个亮点的地方,就是用幼儿实验得出的不同的结论之间进行验证的环节(用自己所认为的餐巾纸承重力最大的方法进行对比实验,得出最终结论),教师邀请幼儿上台一边展示自己的方法、一边进行实验对比,每个孩子心中都带着疑惑、每个孩子都以热情的方式支持自己认同的一方,教室里充满着紧张而热烈的气氛,用拧绳方法的餐巾纸拎起了一个又一个的瓶子,在孩子们一声声的“加油”声中,最终拎起了13个瓶子的高峰,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餐巾纸用“拧绳”、“对折”的方法拎起瓶子的力量之“神奇”,进一步加深了对纸的认识。本次活动从组织形式上看,从最初幼儿自己尝试动手,到小组同伴合作、观察,到最后请各组代表上台集中对比实验操作,形式设计既满足了幼儿个体探索的需求,又有集体操作对比实验现象的结论需要,组织形式多样而灵活,活动推进从浅入深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但活动之后仔细分析与反思,还是存在着一些遗憾,如由于评优课对授课时间的把控比较严格,受其影响,在第二次实验要求方面,没有要求幼儿对每一种方法都要进行实验尝试,从而没能让幼儿获得更详细、更直观的对比认识;我对幼儿第二次的实验结果没有做到更加细致、有条理的分析(就是每个孩子用了几种方法实验、对比出什么结果等),导致幼儿对自己的实验情况不能有更明晰的认识。另外,在组织语言方面,存在反复与啰嗦的现象,语言的精准概括和简要方面做得不够,这方面有待今后加强提高。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探究活动的兴趣,体验探究过程的快乐。

  2、鼓励幼儿自由选择材料与同伴一起探究各种连接方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及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

  1、幼儿会使用双面胶,透明胶,订书机。

  2、双面胶,透明胶,回行针,订书机,夹子。

  3、挂历纸,纸箱,纸条,绳子,呼啦圈,皱纹纸,皱纹纸条,报纸,皮筋。

  4、音乐,开火车。

  活动过程:

  1、带孩子和老师热情打招呼。

  看今天我们活动室来了好多的客人老师,我们给我们客人老师打声招呼好吗?

  2、幼儿玩连接游戏

  (1)师;我知道每个宝贝都有自已的好朋友,今天我们来当机器人玩找朋友的游戏,但是今天的游戏和以前的不一哦,当念到“马上找到好朋友时”你就要和你的好朋友用身体连接起来,保持不动。

  (2)幼儿和老师一起念儿歌玩游戏。(师:看他们手拉着手连接在一起。快看他们头挨着头连接在一起)

  (3)幼儿再次游戏(我们再来试试刚才没有用过的方法好嘛,)

  (3)幼儿尝试不同的连接方式,师:除了站着连接还可以怎么连接?老师引导幼儿坐着,蹲着进行连接)

  3、进一步探索连接起来不被分开的.办法

  (1)师:怎么这么容易就分开了,(老师轻轻将两个小朋友拉开)他们怎么不会被分开(拉不会分开的小朋友),现在蒋老师要请和你的好朋友商量一下怎样连接在一起才不容易被分开,(幼儿讨论一会)想好了嘛?现在我们再来玩游戏

  (2)幼儿尝试新的连接方法。

  (3)交流:你和好朋友是怎样连接起来的?

  4、借助物体或工具进行连接

  (1)投放材料引起幼儿进行探索的兴趣(蒋老师还准备了很多东西我们去看看)(咦!可不可以用这些材料把你和朋友连接在一起呢?那我们去试试吧)

  (2)小朋友自由选择材料进行连接探究活动,老师进行个别指导。

  (玩圈)你选的是什么材料,怎样和朋友连接在一起的,那再去选别的材料试试。(已连接好幼儿)

  (玩较长彩条)你选的是什么材料,怎样和朋友连接在一起的,那你们可不可以多找几个朋进行连接。

  (玩较短需用工具连接的材料:纸条 皱纹纸)你们连接起来了嘛?(太短了)那想办法去将它变长点。

  (玩报纸 挂历纸)除了顶在头上还可以怎样进行连接(引导幼儿将报纸撕成两个洞进行连接)

  (一个人玩)快去用你手中的材料将你和朋友连接在一起呀。

  5、合作游戏

  (1)幼儿进行分享连接活动。

  孩子们刚才玩得真棒,真会动脑筋,那你先和你身边的朋友说说你刚才是怎样玩的好吗!(幼儿自由交流),谁愿意大声告诉我你是怎样玩的?

  (2)幼儿合作连接火车,鼓励幼儿使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连接。

  现在蒋老师请你们把纸箱连接起来变成一列长长的火车好吗?(投放纸箱)

  (一个人或几个在一旁玩纸箱)宝贝赶快去选材料将你的火车车箱和朋友的连接起来呀。

  (几个车箱放在一起并未进行连接)怎么还没连接起来了赶快去选材料呀。

  (纸箱上有洞)这个纸箱上有洞我们可以选什么将他们连接起来了。

  6、结束部分

  老师要和你们一起连成一列长长的火车,(孩子们站在纸箱里)小火车出发了和客人老师说再见,幼儿听开火车音乐出活动室。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体验听诊器可以使声音放大的现象,产生操作兴趣。

  2、产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准备:

  听诊器1-3个,塑料漏斗,像皮管,酸奶杯,线,回形针。

  过程:

  1听听说说:

  引导幼儿把手放在胸膛上,感觉心脏的跳动。

  引导幼儿趴在同伴的胸前听一听心脏跳动

  的声音。

  鼓励幼儿戴上听诊器听一听同伴,老师心脏的跳动声。

  ——“用听诊器听到心脏的跳动声和趴在前用耳朵听到的'心脏跳动声有什么不同?”

  小实验:

  教师提问。

  ——“我们能运用桌上的材料来做一个传递声音的实验吗?”

  教师示范制作方法:在俩个酸奶杯低各挖一个小洞,用线穿过,再用回形针卡住。

  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打电话游戏:

  用自制电话通话。

  教师引导幼儿用手握住线。

  ——“你发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

  教师小结:声音是通过线来传播的,如果把线握住,声音就传不过去了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能辨别自然界中的一些声音,了解耳朵的用处非常大。

  2.分别填充不同的材料自制能发出声音的响罐,感受声音的不同。

  3.锻炼幼儿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5.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活动准备:

  1.易拉罐、沙、水、黄豆、大米、石头。

  2.录有风声、雨声、雷声等自然界中不同声音的磁带。

  3.幼儿自制响罐所需的即时贴。

  活动过程:

  导入语:《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动画片小朋友们都非常熟悉,你们想不想让羊村的小羊们到我们幼儿园来做客呀?(幼儿回答)

  (一)教师出示贴有喜羊羊、美羊羊.....等装有不同材料的自制响罐,激发幼儿兴趣

  师:1.今天小羊们到这来做客,他们每人都准备了一首好听的歌曲, 小朋友们想听吗?

  2.现在请小朋友们竖起小耳朵仔细听,看看谁的小耳朵最灵验。

  (二)教师按顺序有节奏的摇晃装有不同材料的自制响罐

  (三)让幼儿分组讨论响罐发出的声音一样吗?为什么?(幼儿兴致很高)

  (四)请幼儿说出讨论的结果,然后教师总结,装有不同材料的`罐子发出的声音也不同

  (五)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感受其乐趣

  幼儿分组进行操作,教师分发材料,请幼儿随意往易拉罐里装黄豆、沙、水、石头等不同的材料。摇一摇、听一听,亲身感受一下不同的材料放在同一易拉罐中发出的声音不同。

  (六)小游戏《我摇你猜》

  教师将数量不同的同一种材料放入两个易拉罐中有节奏的摇晃,请幼儿倾听有何不同。

  师:1.我这里也有两个喜羊羊响罐,你们听一听,他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2.“你们来猜一猜,这个响罐里装的是什么?”(幼儿猜测后,打开让 幼儿验证)

  3.“为什么一样的东西,在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不一样呢?”(一个多、一个少)

  最后得出结论:一样的东西,一个多,一个少,它们在罐子中发出的声音也不一样。

  (七)播放录音,请幼儿辨别自然界中的一些声音如:风声、雨声、雷声,比比谁的小耳朵最灵验,让幼儿知道耳朵的用处。

  四、活动结束:

  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散步,感受我们生活中更多的声音。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中幼儿的兴趣很强,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很高,对于这样的活动孩子十分喜欢,在玩玩、听听、说说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了与耳朵相关的一些知识经验。因为书本只是作为幼儿获得新经验的载体,所以活动设计中没有加入绘本的阅读,但是我一直认为大班的孩子可以自主独立的阅读,在自己探索了以后在进行集体教学活动是最好的。活动存在许多的问题,希望大家可以提出有好的意见和建议。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03-24

大班蜗牛科学教案09-30

大班科学教案11-09

大班《地球》科学教案10-08

大班科学教案11-07

大班科学教案《鸡蛋》03-29

大班科学教案大全03-31

水大班科学教案11-06

大班科学教案《桥》10-09

空气大班科学教案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