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5-05 12:29:28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推荐】大班科学教案七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科学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荐】大班科学教案七篇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感知大气压力的存在。

  2、学习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方法。

  3、感受探索科学奥秘的乐趣。

  4、了解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6、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1、操作材料:吸管、气球、乒乓球、小碗、打气筒、大水盆、饮料瓶、酸奶盒、吹风机、空气炮、纸制小猪小伞、小礼花。

  2、录像带、磁带。

  【活动与指导】

  活动一:到“淘气堡”去作客。

  律动入场。(在淘气堡里有许多好玩、淘气、有趣的事情发生,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将气球松开气口,观察气球漏气时在空中的状态。设问:气球是如何变大的,又为什么会在空中跳舞,我们一起到淘气堡里揭开这个秘密吧。

  活动二:悬在空中的乒乓球(小魔术)

  将一只乒乓球放在打开的吹风机上,它就会悬浮在空中。请幼儿说说这是怎么回事。

  教师揭密:因为乒乓球被气流顶起来以后,下面连续不断的气流使球掉不下来。外侧的'气流又会包住球,使它不被吹走。

  关注点:幼儿是否对实验感兴趣,是否好奇。

  活动三:运乒乓球游戏

  每人一个吸管、一个小碗,以接力的形式把乒乓球从一个碗里运到另一个碗里,看哪组想的办法多,运的快。

  关注点:幼儿是否能开心游戏,努力创新,与同伴合作。

  活动四:探索游戏“淘气堡”的秘密。

  幼儿自由选择,参与四个科学小实验。

  1、小伞飞起来。将小伞放在瓶口,双手用力拍瓶两侧,小伞就会飞起来。

  2、自制小喷泉:将两个扎有多个小孔的酸奶盒浸在水中,用力挤压叠放在一起的酸奶瓶,压力会使水流从小孔中喷射出来。

  3、赶小猪:把纸制小猪放在桌上,将瓶口对准小猪,两手用力挤压瓶子,气流会使小猪动起来。

  4、充气气球跳跳舞。用打气筒给气球打气,然后松开气口,感知充气过程中大气压力的存在。

  关注点:幼儿是否积极地参与到游戏中,并能主动探索,动脑筋想办法。

  小结:我们今天做的这些小实验、小游戏、小魔术都是大气压力的作用。它时时刻刻存在我们的身边,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看不见的好帮手。

  活动五:观看录像片《幼儿园里故事多》

  录像内容(小朋友玩的空气炮、水枪、车胎打气、测量血压、吸饮料、喷雾器)

  说说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是大气压力帮助下做的事情。喷洒农药、投放吸盘、灌墨水、打针、压力暧瓶、喷香水等、抽水机、大庆的采油井。

  关注点:是否能理解和体会科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活动六:喷礼花,感受成功的喜悦。小朋友们一起跳舞离开淘气堡。

  小百科:大气是指包围地球的气体,也泛指包围其他星球的气体。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探索将长条纸制作成麦比乌斯圈,等分不同的次数后会产生不同的现象。

  2.大胆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操作方法和发现,对科学现象感兴趣。

  二、活动准备:

  1.人手两张长条形的蜡光纸、剪刀一把,记录纸及记号笔一份。

  2.立交桥、过山车图片。

  三、活动过程:

  (一)师生互动,集体制作圆圈,发现圆圈等分后变成了两个一样的圈。

  1.师:这是什么?(纸条)纸条中间有什么?

  2.教师做圈,并猜想沿线剪开会怎样。

  (1)师:看,老师把它做成了什么?这个圈有什么特点?

  (2)如果沿着线剪开,会怎么样呢?

  (3)请个别幼儿说。

  (4)教师将圈剪开。(剪的时候先剪出一个小口子,然后再沿着线剪)师:看,变出了什么?

  (5)小结。

  (二)探索麦比乌斯圈。

  1.尝试制作麦比乌斯圈。

  (1)师:这里还有一个圈,这个圈和刚才那个圈有什么不一样?

  (2)个别幼儿说。

  (3)师:如果我请你做一做这个圈,你会吗?做之前,先请你研究一下,到底该怎么做。

  (4)幼儿观察已做好的圈。

  (5)师:会做了吗?好,开始做吧!

  (6)幼儿制作。

  (7)师:你成功了吗?把你圈举起来。

  (8)请一幼儿到前面示范制作。(贴的时候把一头翻一个身贴)

  (9)教师小结:这个圈很有趣,它的名字叫麦比乌斯圈。是德国一个叫麦比乌斯的人发现的,为了纪念他我们把这个圈叫做麦比乌斯圈。

  2.猜测并参与操作活动,探索发现二等分麦比乌斯圈后的变化,并大胆交流自己的发现。

  (1)师:看,这个麦比乌斯圈上也有一条线。那么我们把这条线也剪开,会变成什么样呢?

  (2)请个别幼儿回答,然后自己记录下自己的猜测。

  (3)那请你们来剪一剪,看一看到底会变出什么。

  (4)幼儿剪有一根线的麦比乌斯圈,剪完后记录下自己的发现。

  (5)介绍:变成什么样了啊?这个圈和刚才的圈比怎么样?(变大了,纸条变细了)刚才我们只贴了几次(1次)应该有几个接头。那我们来看看,年粘贴的地方有几个?(2个)真神奇。

  3.尝试三等分麦比乌斯圈,发现圈的变化,激发对麦比乌斯圈现象的兴趣。

  (1)师:还有更神奇的呢!

  (2)教师出示画有两条线的麦比乌斯圈。

  师:这个麦比乌斯圈上有几条线,那如果我们把这两条线都剪开,会变成什么样呢?

  (3)幼儿记录自己的猜测。

  (4)师:那请你动手试剪一剪吧,然后再记录自己的发现。

  (5)交流:变出什么了?(一大一小两个圈,而且还可以滚动起来)

  (6)教师小结:这个麦比乌斯圈有趣吗?把有一条线的麦比乌斯圈剪开,就变出了一个更大的圈圈。把有两条线的麦比乌斯圈剪开,就变出了两个圈。麦比乌斯圈不仅有趣,而且还很有用呢!

  (三)拓展,了解麦比乌斯圈在生活中的运用。

  师:科学家根据麦比乌斯圈的特点、原理发明了……(图片“立交桥”)这是什么?有了“立交桥”我们的车辆就不会那么拥挤、堵塞了,所以说麦比乌斯圈的发明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这是什么?(过山车)科学家还发明了好玩的“过山车”。我们大家都很喜欢。

  (四)延伸:展示画有三条等分线的麦比乌斯圈,引发幼儿的`再次探索,发现等分不同次数后麦比乌斯圈变化,感受圈的神奇。

  师:看,这里还有一个麦比乌斯圈,上面有几条线?(三条)那我们等会回到教室再来剪一剪,看一看,好不好?

  《神奇的圈》反思

  听说过“麦比乌斯圈”吗?这个神奇的圈,让我们每一个老师和幼儿都为之激动、为之猜测。今天,我和幼儿一同走进了这个神奇的世界,和他们一起感受了麦比乌斯圈魔术般的变化,感受了科学的无穷魅力。下面就这节课简单谈谈课后感受。

  一、教学环节体现“循序渐进”。首先,我让个别幼儿制作普通的圆圈,发现圆圈二等分后变成了两个一样的圈;接着让幼儿尝试制作麦比乌斯圈,猜测并探索将麦比乌斯圈二等分后的神奇变化;然后在探索二等分的基础上,有目的地大胆猜测和探索三等分麦比乌斯圈的神奇变化;再次,通过视频让幼儿观看过山车、高架桥等形象生动的让幼儿感受到了麦比乌斯圈在生活中的应用;最后,我出示画有三条线的麦比乌斯圈,通过悬念性提问“如果我们沿着最边上的一条线开始剪,把这三条线剪开后又会发生什么神奇的变化呢?”作为延伸活动引发幼儿课后的再次探索,发现等分不同次数后麦比乌斯圈的变化,感受圈的神奇,体现了活动的延续性。

  二、学习活动体现“以幼儿为主体”。在科学活动中,学习过程应该是充满着探索与挑战性的。新《纲要》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多层次的操作材料,促使幼儿自主、自由、积极地与材料发生互动,并通过有效的提问引导幼儿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中,将幼儿推上自主学习的舞台,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幼儿。幼儿大胆猜测、想象变化的玄机在哪?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开启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在一系列关于“麦比乌斯圈”的问题中,幼儿“大胆猜想—探索验证—发现神奇—大胆猜想—探索验证—发现神奇……”,一次又一次感受着科学的神奇魅力。在师生与幼儿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在老师的有意引导下,幼儿“大胆猜测,小心求证”的方式让他们兴趣备浓。

  但是,活动中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1.在示范制作两等分的麦比乌斯圈时应讲解再详细点,并请个别幼儿上台示范,指出错误与不足之处,让其他幼儿也不至于对于制作方法还是有点生硬,不知道该怎么粘贴。2、在观看视频“立交桥”和“过山车”时应制作PPT,使幼儿观看起来更形象、生动。3、教学时应面向全体幼儿,在教学过程中只注意了前面的小朋友,而忽略了后面几组的小朋友,以至于后面多数的小朋友粘贴方法不正确。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发现网状物品的作用及其应用情况,并用恰当的语言进行表述。

  2、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活动准备:

  1、让幼儿在生活中观察蜘蛛织网的过程,收集各种网状物品并了解其用途。

  2、绳织蛛网一张,布制蜘蛛若干。

  3、幼儿收集的各类网状物品若干(如窗纱、菜罩、蝇拍、羽毛球拍、乒乓球网、网兜、捕虫网、发网等)。

  4、录像机及有关网的录像带。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1、这是什么?(蜘蛛。)它们在干什么?(织网、捕捉昆虫。)

  2、蜘蛛是怎样用网捉虫的?(启发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或经验讲述。)

  二、讨论交流

  1、蜘蛛网的用处真大,我们生活中的.许多地方也都用上了网或像网的东西,你们找到这些东西了吗?在哪里找到的?

  2、请幼儿用比较恰当、完整的语言介绍自己收集的网状物品,并展示给大家看。(如“我发现妈妈的衣服像网”、“我发现装西瓜的袋子是网状的”、“我看到足球门像网、乒乓球桌的中间有网”等等。)

  3、集体讨论网状物品的作用。

  这些东西为什么要做成网状的?做成网状有什么好处?(有的是为了美观,有的是为了透气,有的是为了让人们看得更清楚等。)

  三、观看录像,了解网状物品在生活中的应用情况

  1、观看录像,录像内容有:儿童公园的网状跳跳床、电扇上的安全网、空调上的防尘网、洗衣机里的滤网、围墙上的铁丝网以及网状保安窗、纱门、纱窗、各种球网等。

  2、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平时看到的网状物品,并说说它们的作用。

  四、设计各种各样的网

  1、如果请你设计,你想做一张怎样的网,用来干什么?

  2、幼儿在纸上自行设计各种用途的网或网状物品。

  3、小组交流所设计的网状物品及其用途,如捕捉动物的网,用作游戏的网,用于日常生活的网等。

  活动延伸:

  学习用绳子织网。

  评析:

  仿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各种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仿生制品,凝聚着人类高超的创造才能。“奇妙的网”巧妙地把众多用不同材料制作的、用途不一的网状物品与蜘蛛结网这一自然现象联系了起来,这不仅使幼儿有可能在经验层面上获得有关仿生现象的感知印象,还为幼儿进行创造性想象提供了条件。因此就题材而言,此活动设计对我们拓展科学教育的内容是有所启发的。

  教育活动的开放性是现代教育的一大特征,它可以体现在教育过程的许多方面。在此次活动中至少有三个方面是值得提倡的:其一,较多地运用了讨论交流的方法,使幼儿不仅从教师那儿,而且可以更多地从同伴那儿获取信息;其二,让幼儿有机会运用以往的生活经验,而不是只面对眼前的感知对象;其三,以绘画手段进行设计的环节使幼儿有可能不受限制地进行思维和想象,从而获得让创造潜能得以充分表现的机会。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发现盐可以改变让一些沉下去的东西浮上来。

  2、激发探索的欲望及对科学的兴趣。

  3、培养幼儿敢于大胆设想、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将幼儿分成五组,每组的桌子上备有:小铁钉、小纽扣、小块的马铃薯、小块的`红萝卜、鹌鹑蛋、盐、毛巾(数量若干);

  黑板(画有记录卡)、粉笔;

  人手一张记录卡、塑料瓶子(瓶子里装有温水),铅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的方式分享自己在家做实验的结果,引出课题。

  二、幼儿探索、操作小铁钉等物体在清水中的沉浮。

  1、教师介绍记录卡的记录方法。

  老教师出示黑板,讲解记录卡的记录方法及操作时的要求。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及个别指导。

  3、交流自己的操作结果。

  教师:你发现哪些东西在水里是沉下去的?

  三、幼儿探索、操作在水中加盐物体的沉浮变化。

  1、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2、交流实验结果。

  四、小结。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启发引导幼儿在闯关游戏中进一步感知磁铁能吸磁铁和铁制品,磁性具有穿透性等特征,探索和发现磁铁的作用,并运用磁铁的特征解决简单的问题。

  2、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和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3、幼儿能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收获,感受成功的乐趣和助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红蓝条形磁铁人手一个,小铃铛、细小磁铁若干,回形针等各种铁质小物品若干;非铁质物品若干,放在分类盒里;芭比娃娃图片若干(背面贴有小磁铁);各种材质的盒子、袋子、杯子等物品。

  2、闯关图一张;幼儿记录板人手一份,记录笔等。

  3、废旧条幅一条,木质小彩鱼、回形针、小铁夹、小磁片、扭扭棒等若干。

  4、音乐和播放器。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

  1、谈话引导幼儿进入情境。

  有一群非常美丽、善良的芭比娃娃,被巫婆施了魔法关起来了,要想救出她,必须闯过4关才行,小朋友愿意去营救她吗?(老师相信你们都是勇敢善良的好孩子)

  2、出示闯关图,交代闯关规则。

  3、给每人一个营救芭比的.武器——条形磁铁,准备行动。(磁铁怎么能救芭比呢?)

  二、闯关活动。

  出示闯关图,交代闯关游戏规则。今天的营救工作很紧张,大家一定要集中注意力,动作要快,而且时刻保持安静,万一暴露了,就不能顺利救出芭比。

  第一关:完成门票。

  1、师发给幼儿人手一张记录板(上面有门票):“但是你们必须要完成门票上的记录才能生效。”

  看哪些能吸,哪些不能吸。并将探索结果填在记录表里。

  门 票

  将探索结果在空格里打上“√ ”或“ × ”。

  2、幼儿操作完成门票。(幼儿依次探索盒子里的物品并及时做好记录)

  3、幼儿表达记录表结果并共同验证,师进行小结提升。

  第二关:扫雷行动。

  1、巫婆在前方草地上埋了许多地雷,这些地雷都是用铁质的材料做成的,我们用手中的扫雷工具——磁棒,看能不能将地雷扫除掉。记住:千万不能踩到地雷,也不能用手摸,否则地雷就会爆炸,还有不要发出声音,当心巫婆发现我们。

  2、幼儿用手中的条形磁铁把地上的地雷(各种造型的铁质小铃铛)吸上来。让幼儿再次感受磁铁吸铁的特点。

  3、小结。

  第三关:钓吃人鱼。

  1、教师:前方有一条河,河里有许多吃人鱼,我们必须用我们的磁棒将鱼吸上来,才能顺利通过小河。

  2、提供了许多木质小彩鱼,幼儿尝试用磁棒吸,不成功的情况下提供给小铁夹子、回形针、扭扭棒,提示可以借助这些铁质的物品将小鱼吸上来。

  3、幼儿必须用手中的磁铁将小鱼吸上来,放到老师的大盒子里。

  4、小结:幼儿个别展示自己的操作方法。知道有些东西虽然不能被磁铁吸住,但是可以借助一些铁质材料同样也会被磁铁吸住。

  第四关:营救芭比。

  1、师:马上就要看到芭比了,可是巫婆施了魔法,让她们每人身上都背了一个小磁铁,并且把她们藏在了小瓶子里、盒子里,还有袋子里。小磁铁门,你们千万要记住两点才能救出芭比:(1)、不可以直接用手去拿芭比;(2)、必须用你们手中的武器,在盒子、瓶子、袋子的外面救出芭比。听明白了吗?

  2、幼儿分头行动,分别在玻璃瓶里、纸盒里、塑料袋里、以及布包里用磁铁救出芭比。(通过操作感受磁性的穿透性)

  3、比比谁救的芭比多,并把她们吸在磁棒的另一头,小结营救芭比的过程,进一步提升对磁铁的穿透性特征的认识。

  三、分享与交流

  让芭比躺在小床上(记录板)复活。请小勇士们告诉芭比,我们营救她们闯过哪几关?用了什么办法?(帮助幼儿提升对磁铁的特点和作用的认识)

  四、延伸活动

  1、欢度胜利,在操作板上做使芭比随音乐跳舞的游戏。

  2、师当磁铁、幼儿当芭比或者幼儿两两组合,做“磁铁和芭比”的游戏。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对皮球的动态:蹦、滚、飞产生兴趣。

  2.理解空气与皮球运动状态的关系。

  3.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谁住在皮球里》PPT。

  2.充足气的皮球两个,气针一枚。

  活动过程

  1.说说玩玩会蹦、会跳、会飞的皮球。

  (1)教师和个别幼儿演示拍皮球、滚皮球、踢皮球的动作。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皮球吗?谁来说说你平时会怎样玩皮球呢?(拍)分别请几个小朋友说说并演示皮球的不同玩法。

  (2)启发幼儿说出玩皮球时,皮球的运动方式(蹦跳、滚动、飞起来等)。

  (3)请幼儿用肢体动作来表现皮球蹦跳、滚动、飞起来的状态。

  师:小朋友们,你们能用你们的身体来模仿皮球蹦跳、滚动、飞起来的动作吗?让我们一起来学学皮球运动的样子。师:为什么皮球会蹦,会跳,会滚,皮球很硬,一定有什么东西在里面,是什么呢?(是气),现在我也不知道,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究竟是谁住在皮球里?

  2.欣赏故事《谁住在皮球里》。

  (1)分图讲解,皮球里住着谁?

  (2)让幼儿知道皮球里的兔子,轮子、喜鹊是怎样运动的?

  3.了解是空气住在皮球里。

  (1)猜测、验证皮球里的`是空气。教师用力挤压皮球,并请几名幼儿来帮忙。

  师:皮球里到底住的是什么呢?有的小朋友说是兔子,有的小朋友说是气体。到底是什么,我们怎么做才能知道呢?(把皮球里的东西放出来就知道了),保持一定距离朝向幼儿脸上,问幼儿感觉到了什么?

  总结:刚刚我们放出来的就是空气。

  (2)足气的皮球与瘪气球比较,理解空气与皮球运动状态的关系。

  问:如果皮球里没有空气会怎样?猜想。

  教师出示瘪的皮球,演示拍、滚、踢皮球,验证猜想。

  总结:原来皮球只有充满了空气,才能运动起来,他就像兔子那样蹦,像轮子那样滚,像喜鹊那样飞起来。空气可真了不起!

  4.再次欣赏《谁住在皮球里》这个故事,播放视频。

  故事看完了,皮球只有空气的时候才可以蹦跳、滚动、飞起来。皮球需要空气,我们人也离不开空气,让我们现在一起排好队到外面呼吸新鲜空气吧!

  教学反思:

  程序上出现错误,但幸好有图片教具,后面的提问环节达到预期效果。在刚讲故事时孩子们提出的各种想法没能很好的利用是一失误。目标的定制对本版孩子稍浅了些,应可以在提问为什么兔子住在里面时还可增加除了兔子会跳还有谁会跳等,扩散孩子的思维,对孩子的认知效果更好些。在后面看书的环节,前半部分还好,后半部分因没能提前交代,孩子们在自己看书时直接看了下一篇的内容。对本节课的内容没能巩固加深,又是一失误。总体上本课时的目标预期效果都达到了。但在过程中对孩子没出现的不在预期中的反应利用与操作得不是很好。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课件和讲述等活动,初步了解有关动物卵生和胎生的基本常识。

  2、激发对动物的探索兴趣,增强对小动物的热爱情感。

  【活动准备】

  ppt课件、蜻蜓和母鸡生宝宝的多媒体课件、红、绿彩带、小红旗若干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今天我们教室来了一位客人,看,是谁来了呀?(小鸟)小鸟长大了,它想飞到外面去看看周围的世界,我们跟着小鸟一起去看看吧。

  评析:幼儿对小动物都很喜欢,导入时借用小鸟这一小朋友都熟悉的动物形象,以引起孩子的专注力和探索的兴趣。

  二、观看课件、了解动物的两种基本的生殖方式:卵生、胎生。

  (一)看课件了解卵生动物的常识。

  1、观看蜻蜓的课件。

  (1)提问:故事里小鸟碰到了谁?蜻蜓妈妈在干什么?

  (2)蜻蜓妈妈是怎样生小宝宝的呢?它把卵子生在哪?它的宝宝是怎样长大的?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ppt课件,(卵→幼虫→蜻蜓)

  (3)师:还有哪些动物和蜻蜓一样也是产卵的?(出示ppt课件:蝴蝶、苍蝇、蚊子)

  (4)师:你们知道得真多,小鸟谢谢你们告诉它这么多知识,它继续往前飞,又会看见什么呢?

  评析:课件的出现,给孩子们一个视觉的探索空间,幼儿通过观看了解蜻蜓妈妈生宝宝的过程。

  2、观看母鸡的课件。

  (1)小鸟看到谁在干什么?母鸡是怎样生宝宝的?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ppt课件(母鸡→鸡蛋→小鸡)

  (2)师:还有哪些动物会生蛋呢?(出示ppt课件:鸭、鹅、鸟)

  小结:像这些动物妈妈先产卵,小宝宝呆在卵里,吸收卵里的养分,然后不断的变化长大,最后长成和妈妈一样的动物叫卵生动物。这种动物妈妈生宝宝的方式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卵生。

  评析:对于常识的概念如果没有形象的感知,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像这些动物妈妈”从具体再到抽象,并及时的帮助幼儿梳理并小结,让孩子对”卵生”的概念更加的形象。

  (3)扩散思维:还有哪些动物也是卵生动物?(出示ppt课件:鹰、蚂蚁、鱼、壁虎)

  师小结:其实动物界里,很多鸟类、昆虫累、鱼类、爬行类都是卵生动物。

  (二)了解胎生动物的有关常识。

  (1)是不是所有的动物都是卵生动物的呢?(不是)

  (2)出示ppt课件,猫的图片,猫妈妈生下的宝宝是谁?它长的怎么样?

  (3)出示ppt课件,狗的图片,狗妈妈生下的宝宝是谁?它长的怎么样?(引导幼儿观察小猫、小狗一生下来就和妈妈长的一个模样就有头、身体、四肢、尾巴,还要喝妈妈的奶长大呢。)

  小结:像小猫、小狗一生下来就和妈妈长的一样的动物叫胎生动物。这种动物妈妈生宝宝的方式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胎生。

  (4)发散性思考:出示ppt课件,大象是胎生动物还是卵生动物?还有哪些动物也是胎生动物?(出示ppt课件,猪、牛、兔……)

  师小结:其实在动物界,许多哺乳动物都是胎生动物。

  三、巩固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

  (1)分别出示各种小动物ppt课件,让幼儿猜猜它是卵生动物?还是胎生动物?

  (2)幼儿讲述后,教师逐一出示答案。

  评析:图片的的一一展示,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动物的探索欲X,也是帮助幼儿记忆胎生、卵生的一种直观、有效地方式。

  四、出示ppt课件,以竞赛的形式,幼儿进行抢答,进一步巩固对卵生、胎生的知识。

  1、师介绍参赛小组:红队:红队必胜,耶。绿队:绿色绿色,健康快乐!耶。

  2、师介绍游戏规则:当出示动物图片时,请每队队员进行举手抢答,答对的小组队员自己插上一面小红旗,抢答结束后以红旗多的一队获胜。

  3、总结得分情况,祝贺获胜小组。

  评析:“比赛”是大班孩子很喜欢的一种竞技形式,能有效的激发幼儿的合作、团结意识。这个环节是整个活动的高潮部分,幼儿的主动参与性强,都想通过努力得到小红旗为自己队争光。

  五、活动延伸:

  师:大自然还有许多动物,哪些是卵生动物,哪些是胎生动物呢,请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查阅资料,收集一些图片带到幼儿来,介绍给其他小朋友听,好吗?

《【推荐】大班科学教案七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11-07

大班《地球》科学教案10-08

大班蜗牛科学教案09-30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03-24

大班科学教案11-09

水大班科学教案11-06

大班科学教案《桥》10-09

空气大班科学教案11-21

大班科学教案《蚂蚁》04-01

大班科学教案光04-01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推荐】大班科学教案七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科学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荐】大班科学教案七篇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感知大气压力的存在。

  2、学习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方法。

  3、感受探索科学奥秘的乐趣。

  4、了解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6、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1、操作材料:吸管、气球、乒乓球、小碗、打气筒、大水盆、饮料瓶、酸奶盒、吹风机、空气炮、纸制小猪小伞、小礼花。

  2、录像带、磁带。

  【活动与指导】

  活动一:到“淘气堡”去作客。

  律动入场。(在淘气堡里有许多好玩、淘气、有趣的事情发生,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将气球松开气口,观察气球漏气时在空中的状态。设问:气球是如何变大的,又为什么会在空中跳舞,我们一起到淘气堡里揭开这个秘密吧。

  活动二:悬在空中的乒乓球(小魔术)

  将一只乒乓球放在打开的吹风机上,它就会悬浮在空中。请幼儿说说这是怎么回事。

  教师揭密:因为乒乓球被气流顶起来以后,下面连续不断的气流使球掉不下来。外侧的'气流又会包住球,使它不被吹走。

  关注点:幼儿是否对实验感兴趣,是否好奇。

  活动三:运乒乓球游戏

  每人一个吸管、一个小碗,以接力的形式把乒乓球从一个碗里运到另一个碗里,看哪组想的办法多,运的快。

  关注点:幼儿是否能开心游戏,努力创新,与同伴合作。

  活动四:探索游戏“淘气堡”的秘密。

  幼儿自由选择,参与四个科学小实验。

  1、小伞飞起来。将小伞放在瓶口,双手用力拍瓶两侧,小伞就会飞起来。

  2、自制小喷泉:将两个扎有多个小孔的酸奶盒浸在水中,用力挤压叠放在一起的酸奶瓶,压力会使水流从小孔中喷射出来。

  3、赶小猪:把纸制小猪放在桌上,将瓶口对准小猪,两手用力挤压瓶子,气流会使小猪动起来。

  4、充气气球跳跳舞。用打气筒给气球打气,然后松开气口,感知充气过程中大气压力的存在。

  关注点:幼儿是否积极地参与到游戏中,并能主动探索,动脑筋想办法。

  小结:我们今天做的这些小实验、小游戏、小魔术都是大气压力的作用。它时时刻刻存在我们的身边,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看不见的好帮手。

  活动五:观看录像片《幼儿园里故事多》

  录像内容(小朋友玩的空气炮、水枪、车胎打气、测量血压、吸饮料、喷雾器)

  说说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是大气压力帮助下做的事情。喷洒农药、投放吸盘、灌墨水、打针、压力暧瓶、喷香水等、抽水机、大庆的采油井。

  关注点:是否能理解和体会科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活动六:喷礼花,感受成功的喜悦。小朋友们一起跳舞离开淘气堡。

  小百科:大气是指包围地球的气体,也泛指包围其他星球的气体。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探索将长条纸制作成麦比乌斯圈,等分不同的次数后会产生不同的现象。

  2.大胆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操作方法和发现,对科学现象感兴趣。

  二、活动准备:

  1.人手两张长条形的蜡光纸、剪刀一把,记录纸及记号笔一份。

  2.立交桥、过山车图片。

  三、活动过程:

  (一)师生互动,集体制作圆圈,发现圆圈等分后变成了两个一样的圈。

  1.师:这是什么?(纸条)纸条中间有什么?

  2.教师做圈,并猜想沿线剪开会怎样。

  (1)师:看,老师把它做成了什么?这个圈有什么特点?

  (2)如果沿着线剪开,会怎么样呢?

  (3)请个别幼儿说。

  (4)教师将圈剪开。(剪的时候先剪出一个小口子,然后再沿着线剪)师:看,变出了什么?

  (5)小结。

  (二)探索麦比乌斯圈。

  1.尝试制作麦比乌斯圈。

  (1)师:这里还有一个圈,这个圈和刚才那个圈有什么不一样?

  (2)个别幼儿说。

  (3)师:如果我请你做一做这个圈,你会吗?做之前,先请你研究一下,到底该怎么做。

  (4)幼儿观察已做好的圈。

  (5)师:会做了吗?好,开始做吧!

  (6)幼儿制作。

  (7)师:你成功了吗?把你圈举起来。

  (8)请一幼儿到前面示范制作。(贴的时候把一头翻一个身贴)

  (9)教师小结:这个圈很有趣,它的名字叫麦比乌斯圈。是德国一个叫麦比乌斯的人发现的,为了纪念他我们把这个圈叫做麦比乌斯圈。

  2.猜测并参与操作活动,探索发现二等分麦比乌斯圈后的变化,并大胆交流自己的发现。

  (1)师:看,这个麦比乌斯圈上也有一条线。那么我们把这条线也剪开,会变成什么样呢?

  (2)请个别幼儿回答,然后自己记录下自己的猜测。

  (3)那请你们来剪一剪,看一看到底会变出什么。

  (4)幼儿剪有一根线的麦比乌斯圈,剪完后记录下自己的发现。

  (5)介绍:变成什么样了啊?这个圈和刚才的圈比怎么样?(变大了,纸条变细了)刚才我们只贴了几次(1次)应该有几个接头。那我们来看看,年粘贴的地方有几个?(2个)真神奇。

  3.尝试三等分麦比乌斯圈,发现圈的变化,激发对麦比乌斯圈现象的兴趣。

  (1)师:还有更神奇的呢!

  (2)教师出示画有两条线的麦比乌斯圈。

  师:这个麦比乌斯圈上有几条线,那如果我们把这两条线都剪开,会变成什么样呢?

  (3)幼儿记录自己的猜测。

  (4)师:那请你动手试剪一剪吧,然后再记录自己的发现。

  (5)交流:变出什么了?(一大一小两个圈,而且还可以滚动起来)

  (6)教师小结:这个麦比乌斯圈有趣吗?把有一条线的麦比乌斯圈剪开,就变出了一个更大的圈圈。把有两条线的麦比乌斯圈剪开,就变出了两个圈。麦比乌斯圈不仅有趣,而且还很有用呢!

  (三)拓展,了解麦比乌斯圈在生活中的运用。

  师:科学家根据麦比乌斯圈的特点、原理发明了……(图片“立交桥”)这是什么?有了“立交桥”我们的车辆就不会那么拥挤、堵塞了,所以说麦比乌斯圈的发明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这是什么?(过山车)科学家还发明了好玩的“过山车”。我们大家都很喜欢。

  (四)延伸:展示画有三条等分线的麦比乌斯圈,引发幼儿的`再次探索,发现等分不同次数后麦比乌斯圈变化,感受圈的神奇。

  师:看,这里还有一个麦比乌斯圈,上面有几条线?(三条)那我们等会回到教室再来剪一剪,看一看,好不好?

  《神奇的圈》反思

  听说过“麦比乌斯圈”吗?这个神奇的圈,让我们每一个老师和幼儿都为之激动、为之猜测。今天,我和幼儿一同走进了这个神奇的世界,和他们一起感受了麦比乌斯圈魔术般的变化,感受了科学的无穷魅力。下面就这节课简单谈谈课后感受。

  一、教学环节体现“循序渐进”。首先,我让个别幼儿制作普通的圆圈,发现圆圈二等分后变成了两个一样的圈;接着让幼儿尝试制作麦比乌斯圈,猜测并探索将麦比乌斯圈二等分后的神奇变化;然后在探索二等分的基础上,有目的地大胆猜测和探索三等分麦比乌斯圈的神奇变化;再次,通过视频让幼儿观看过山车、高架桥等形象生动的让幼儿感受到了麦比乌斯圈在生活中的应用;最后,我出示画有三条线的麦比乌斯圈,通过悬念性提问“如果我们沿着最边上的一条线开始剪,把这三条线剪开后又会发生什么神奇的变化呢?”作为延伸活动引发幼儿课后的再次探索,发现等分不同次数后麦比乌斯圈的变化,感受圈的神奇,体现了活动的延续性。

  二、学习活动体现“以幼儿为主体”。在科学活动中,学习过程应该是充满着探索与挑战性的。新《纲要》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多层次的操作材料,促使幼儿自主、自由、积极地与材料发生互动,并通过有效的提问引导幼儿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中,将幼儿推上自主学习的舞台,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幼儿。幼儿大胆猜测、想象变化的玄机在哪?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开启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在一系列关于“麦比乌斯圈”的问题中,幼儿“大胆猜想—探索验证—发现神奇—大胆猜想—探索验证—发现神奇……”,一次又一次感受着科学的神奇魅力。在师生与幼儿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在老师的有意引导下,幼儿“大胆猜测,小心求证”的方式让他们兴趣备浓。

  但是,活动中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1.在示范制作两等分的麦比乌斯圈时应讲解再详细点,并请个别幼儿上台示范,指出错误与不足之处,让其他幼儿也不至于对于制作方法还是有点生硬,不知道该怎么粘贴。2、在观看视频“立交桥”和“过山车”时应制作PPT,使幼儿观看起来更形象、生动。3、教学时应面向全体幼儿,在教学过程中只注意了前面的小朋友,而忽略了后面几组的小朋友,以至于后面多数的小朋友粘贴方法不正确。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发现网状物品的作用及其应用情况,并用恰当的语言进行表述。

  2、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活动准备:

  1、让幼儿在生活中观察蜘蛛织网的过程,收集各种网状物品并了解其用途。

  2、绳织蛛网一张,布制蜘蛛若干。

  3、幼儿收集的各类网状物品若干(如窗纱、菜罩、蝇拍、羽毛球拍、乒乓球网、网兜、捕虫网、发网等)。

  4、录像机及有关网的录像带。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1、这是什么?(蜘蛛。)它们在干什么?(织网、捕捉昆虫。)

  2、蜘蛛是怎样用网捉虫的?(启发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或经验讲述。)

  二、讨论交流

  1、蜘蛛网的用处真大,我们生活中的.许多地方也都用上了网或像网的东西,你们找到这些东西了吗?在哪里找到的?

  2、请幼儿用比较恰当、完整的语言介绍自己收集的网状物品,并展示给大家看。(如“我发现妈妈的衣服像网”、“我发现装西瓜的袋子是网状的”、“我看到足球门像网、乒乓球桌的中间有网”等等。)

  3、集体讨论网状物品的作用。

  这些东西为什么要做成网状的?做成网状有什么好处?(有的是为了美观,有的是为了透气,有的是为了让人们看得更清楚等。)

  三、观看录像,了解网状物品在生活中的应用情况

  1、观看录像,录像内容有:儿童公园的网状跳跳床、电扇上的安全网、空调上的防尘网、洗衣机里的滤网、围墙上的铁丝网以及网状保安窗、纱门、纱窗、各种球网等。

  2、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平时看到的网状物品,并说说它们的作用。

  四、设计各种各样的网

  1、如果请你设计,你想做一张怎样的网,用来干什么?

  2、幼儿在纸上自行设计各种用途的网或网状物品。

  3、小组交流所设计的网状物品及其用途,如捕捉动物的网,用作游戏的网,用于日常生活的网等。

  活动延伸:

  学习用绳子织网。

  评析:

  仿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各种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仿生制品,凝聚着人类高超的创造才能。“奇妙的网”巧妙地把众多用不同材料制作的、用途不一的网状物品与蜘蛛结网这一自然现象联系了起来,这不仅使幼儿有可能在经验层面上获得有关仿生现象的感知印象,还为幼儿进行创造性想象提供了条件。因此就题材而言,此活动设计对我们拓展科学教育的内容是有所启发的。

  教育活动的开放性是现代教育的一大特征,它可以体现在教育过程的许多方面。在此次活动中至少有三个方面是值得提倡的:其一,较多地运用了讨论交流的方法,使幼儿不仅从教师那儿,而且可以更多地从同伴那儿获取信息;其二,让幼儿有机会运用以往的生活经验,而不是只面对眼前的感知对象;其三,以绘画手段进行设计的环节使幼儿有可能不受限制地进行思维和想象,从而获得让创造潜能得以充分表现的机会。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发现盐可以改变让一些沉下去的东西浮上来。

  2、激发探索的欲望及对科学的兴趣。

  3、培养幼儿敢于大胆设想、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将幼儿分成五组,每组的桌子上备有:小铁钉、小纽扣、小块的马铃薯、小块的`红萝卜、鹌鹑蛋、盐、毛巾(数量若干);

  黑板(画有记录卡)、粉笔;

  人手一张记录卡、塑料瓶子(瓶子里装有温水),铅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的方式分享自己在家做实验的结果,引出课题。

  二、幼儿探索、操作小铁钉等物体在清水中的沉浮。

  1、教师介绍记录卡的记录方法。

  老教师出示黑板,讲解记录卡的记录方法及操作时的要求。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及个别指导。

  3、交流自己的操作结果。

  教师:你发现哪些东西在水里是沉下去的?

  三、幼儿探索、操作在水中加盐物体的沉浮变化。

  1、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2、交流实验结果。

  四、小结。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启发引导幼儿在闯关游戏中进一步感知磁铁能吸磁铁和铁制品,磁性具有穿透性等特征,探索和发现磁铁的作用,并运用磁铁的特征解决简单的问题。

  2、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和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3、幼儿能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收获,感受成功的乐趣和助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红蓝条形磁铁人手一个,小铃铛、细小磁铁若干,回形针等各种铁质小物品若干;非铁质物品若干,放在分类盒里;芭比娃娃图片若干(背面贴有小磁铁);各种材质的盒子、袋子、杯子等物品。

  2、闯关图一张;幼儿记录板人手一份,记录笔等。

  3、废旧条幅一条,木质小彩鱼、回形针、小铁夹、小磁片、扭扭棒等若干。

  4、音乐和播放器。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

  1、谈话引导幼儿进入情境。

  有一群非常美丽、善良的芭比娃娃,被巫婆施了魔法关起来了,要想救出她,必须闯过4关才行,小朋友愿意去营救她吗?(老师相信你们都是勇敢善良的好孩子)

  2、出示闯关图,交代闯关规则。

  3、给每人一个营救芭比的.武器——条形磁铁,准备行动。(磁铁怎么能救芭比呢?)

  二、闯关活动。

  出示闯关图,交代闯关游戏规则。今天的营救工作很紧张,大家一定要集中注意力,动作要快,而且时刻保持安静,万一暴露了,就不能顺利救出芭比。

  第一关:完成门票。

  1、师发给幼儿人手一张记录板(上面有门票):“但是你们必须要完成门票上的记录才能生效。”

  看哪些能吸,哪些不能吸。并将探索结果填在记录表里。

  门 票

  将探索结果在空格里打上“√ ”或“ × ”。

  2、幼儿操作完成门票。(幼儿依次探索盒子里的物品并及时做好记录)

  3、幼儿表达记录表结果并共同验证,师进行小结提升。

  第二关:扫雷行动。

  1、巫婆在前方草地上埋了许多地雷,这些地雷都是用铁质的材料做成的,我们用手中的扫雷工具——磁棒,看能不能将地雷扫除掉。记住:千万不能踩到地雷,也不能用手摸,否则地雷就会爆炸,还有不要发出声音,当心巫婆发现我们。

  2、幼儿用手中的条形磁铁把地上的地雷(各种造型的铁质小铃铛)吸上来。让幼儿再次感受磁铁吸铁的特点。

  3、小结。

  第三关:钓吃人鱼。

  1、教师:前方有一条河,河里有许多吃人鱼,我们必须用我们的磁棒将鱼吸上来,才能顺利通过小河。

  2、提供了许多木质小彩鱼,幼儿尝试用磁棒吸,不成功的情况下提供给小铁夹子、回形针、扭扭棒,提示可以借助这些铁质的物品将小鱼吸上来。

  3、幼儿必须用手中的磁铁将小鱼吸上来,放到老师的大盒子里。

  4、小结:幼儿个别展示自己的操作方法。知道有些东西虽然不能被磁铁吸住,但是可以借助一些铁质材料同样也会被磁铁吸住。

  第四关:营救芭比。

  1、师:马上就要看到芭比了,可是巫婆施了魔法,让她们每人身上都背了一个小磁铁,并且把她们藏在了小瓶子里、盒子里,还有袋子里。小磁铁门,你们千万要记住两点才能救出芭比:(1)、不可以直接用手去拿芭比;(2)、必须用你们手中的武器,在盒子、瓶子、袋子的外面救出芭比。听明白了吗?

  2、幼儿分头行动,分别在玻璃瓶里、纸盒里、塑料袋里、以及布包里用磁铁救出芭比。(通过操作感受磁性的穿透性)

  3、比比谁救的芭比多,并把她们吸在磁棒的另一头,小结营救芭比的过程,进一步提升对磁铁的穿透性特征的认识。

  三、分享与交流

  让芭比躺在小床上(记录板)复活。请小勇士们告诉芭比,我们营救她们闯过哪几关?用了什么办法?(帮助幼儿提升对磁铁的特点和作用的认识)

  四、延伸活动

  1、欢度胜利,在操作板上做使芭比随音乐跳舞的游戏。

  2、师当磁铁、幼儿当芭比或者幼儿两两组合,做“磁铁和芭比”的游戏。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对皮球的动态:蹦、滚、飞产生兴趣。

  2.理解空气与皮球运动状态的关系。

  3.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谁住在皮球里》PPT。

  2.充足气的皮球两个,气针一枚。

  活动过程

  1.说说玩玩会蹦、会跳、会飞的皮球。

  (1)教师和个别幼儿演示拍皮球、滚皮球、踢皮球的动作。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皮球吗?谁来说说你平时会怎样玩皮球呢?(拍)分别请几个小朋友说说并演示皮球的不同玩法。

  (2)启发幼儿说出玩皮球时,皮球的运动方式(蹦跳、滚动、飞起来等)。

  (3)请幼儿用肢体动作来表现皮球蹦跳、滚动、飞起来的状态。

  师:小朋友们,你们能用你们的身体来模仿皮球蹦跳、滚动、飞起来的动作吗?让我们一起来学学皮球运动的样子。师:为什么皮球会蹦,会跳,会滚,皮球很硬,一定有什么东西在里面,是什么呢?(是气),现在我也不知道,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究竟是谁住在皮球里?

  2.欣赏故事《谁住在皮球里》。

  (1)分图讲解,皮球里住着谁?

  (2)让幼儿知道皮球里的兔子,轮子、喜鹊是怎样运动的?

  3.了解是空气住在皮球里。

  (1)猜测、验证皮球里的`是空气。教师用力挤压皮球,并请几名幼儿来帮忙。

  师:皮球里到底住的是什么呢?有的小朋友说是兔子,有的小朋友说是气体。到底是什么,我们怎么做才能知道呢?(把皮球里的东西放出来就知道了),保持一定距离朝向幼儿脸上,问幼儿感觉到了什么?

  总结:刚刚我们放出来的就是空气。

  (2)足气的皮球与瘪气球比较,理解空气与皮球运动状态的关系。

  问:如果皮球里没有空气会怎样?猜想。

  教师出示瘪的皮球,演示拍、滚、踢皮球,验证猜想。

  总结:原来皮球只有充满了空气,才能运动起来,他就像兔子那样蹦,像轮子那样滚,像喜鹊那样飞起来。空气可真了不起!

  4.再次欣赏《谁住在皮球里》这个故事,播放视频。

  故事看完了,皮球只有空气的时候才可以蹦跳、滚动、飞起来。皮球需要空气,我们人也离不开空气,让我们现在一起排好队到外面呼吸新鲜空气吧!

  教学反思:

  程序上出现错误,但幸好有图片教具,后面的提问环节达到预期效果。在刚讲故事时孩子们提出的各种想法没能很好的利用是一失误。目标的定制对本版孩子稍浅了些,应可以在提问为什么兔子住在里面时还可增加除了兔子会跳还有谁会跳等,扩散孩子的思维,对孩子的认知效果更好些。在后面看书的环节,前半部分还好,后半部分因没能提前交代,孩子们在自己看书时直接看了下一篇的内容。对本节课的内容没能巩固加深,又是一失误。总体上本课时的目标预期效果都达到了。但在过程中对孩子没出现的不在预期中的反应利用与操作得不是很好。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课件和讲述等活动,初步了解有关动物卵生和胎生的基本常识。

  2、激发对动物的探索兴趣,增强对小动物的热爱情感。

  【活动准备】

  ppt课件、蜻蜓和母鸡生宝宝的多媒体课件、红、绿彩带、小红旗若干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今天我们教室来了一位客人,看,是谁来了呀?(小鸟)小鸟长大了,它想飞到外面去看看周围的世界,我们跟着小鸟一起去看看吧。

  评析:幼儿对小动物都很喜欢,导入时借用小鸟这一小朋友都熟悉的动物形象,以引起孩子的专注力和探索的兴趣。

  二、观看课件、了解动物的两种基本的生殖方式:卵生、胎生。

  (一)看课件了解卵生动物的常识。

  1、观看蜻蜓的课件。

  (1)提问:故事里小鸟碰到了谁?蜻蜓妈妈在干什么?

  (2)蜻蜓妈妈是怎样生小宝宝的呢?它把卵子生在哪?它的宝宝是怎样长大的?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ppt课件,(卵→幼虫→蜻蜓)

  (3)师:还有哪些动物和蜻蜓一样也是产卵的?(出示ppt课件:蝴蝶、苍蝇、蚊子)

  (4)师:你们知道得真多,小鸟谢谢你们告诉它这么多知识,它继续往前飞,又会看见什么呢?

  评析:课件的出现,给孩子们一个视觉的探索空间,幼儿通过观看了解蜻蜓妈妈生宝宝的过程。

  2、观看母鸡的课件。

  (1)小鸟看到谁在干什么?母鸡是怎样生宝宝的?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ppt课件(母鸡→鸡蛋→小鸡)

  (2)师:还有哪些动物会生蛋呢?(出示ppt课件:鸭、鹅、鸟)

  小结:像这些动物妈妈先产卵,小宝宝呆在卵里,吸收卵里的养分,然后不断的变化长大,最后长成和妈妈一样的动物叫卵生动物。这种动物妈妈生宝宝的方式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卵生。

  评析:对于常识的概念如果没有形象的感知,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像这些动物妈妈”从具体再到抽象,并及时的帮助幼儿梳理并小结,让孩子对”卵生”的概念更加的形象。

  (3)扩散思维:还有哪些动物也是卵生动物?(出示ppt课件:鹰、蚂蚁、鱼、壁虎)

  师小结:其实动物界里,很多鸟类、昆虫累、鱼类、爬行类都是卵生动物。

  (二)了解胎生动物的有关常识。

  (1)是不是所有的动物都是卵生动物的呢?(不是)

  (2)出示ppt课件,猫的图片,猫妈妈生下的宝宝是谁?它长的怎么样?

  (3)出示ppt课件,狗的图片,狗妈妈生下的宝宝是谁?它长的怎么样?(引导幼儿观察小猫、小狗一生下来就和妈妈长的一个模样就有头、身体、四肢、尾巴,还要喝妈妈的奶长大呢。)

  小结:像小猫、小狗一生下来就和妈妈长的一样的动物叫胎生动物。这种动物妈妈生宝宝的方式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胎生。

  (4)发散性思考:出示ppt课件,大象是胎生动物还是卵生动物?还有哪些动物也是胎生动物?(出示ppt课件,猪、牛、兔……)

  师小结:其实在动物界,许多哺乳动物都是胎生动物。

  三、巩固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

  (1)分别出示各种小动物ppt课件,让幼儿猜猜它是卵生动物?还是胎生动物?

  (2)幼儿讲述后,教师逐一出示答案。

  评析:图片的的一一展示,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动物的探索欲X,也是帮助幼儿记忆胎生、卵生的一种直观、有效地方式。

  四、出示ppt课件,以竞赛的形式,幼儿进行抢答,进一步巩固对卵生、胎生的知识。

  1、师介绍参赛小组:红队:红队必胜,耶。绿队:绿色绿色,健康快乐!耶。

  2、师介绍游戏规则:当出示动物图片时,请每队队员进行举手抢答,答对的小组队员自己插上一面小红旗,抢答结束后以红旗多的一队获胜。

  3、总结得分情况,祝贺获胜小组。

  评析:“比赛”是大班孩子很喜欢的一种竞技形式,能有效的激发幼儿的合作、团结意识。这个环节是整个活动的高潮部分,幼儿的主动参与性强,都想通过努力得到小红旗为自己队争光。

  五、活动延伸:

  师:大自然还有许多动物,哪些是卵生动物,哪些是胎生动物呢,请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查阅资料,收集一些图片带到幼儿来,介绍给其他小朋友听,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