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科学活动教案范文汇编六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雕刻“小企鹅”雪雕作品活动,使幼儿感知经过积压的雪很硬,懂得运用各种工具进行雕琢,培养幼儿合作意识。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录像带、小冰铲、小角铲(自制),笤帚、小锯等。
活动过程
1、探究的问题:怎样雕“小企鹅”。
幼儿讨论。
(1)用彩笔画企鹅。
(2)用彩泥捏企鹅。
(3)用雪坯雕企鹅。
幼儿实验。
(1)用彩笔画各种姿态的企鹅。
(2)用各种颜色的彩泥捏企鹅,企鹅非常漂亮。
(3)在雪坯上用各种工具雕琢企鹅。
试一试,铲雪。
教师在幼儿做好的雪坯上画企鹅。幼儿观察教师画的图样,听教师讲制作雪雕应该注意的安全问题后,开始选择工具进行雪雕创作。教师引导幼儿从四个角开始铲雪,做大体轮廓。
(1)怎样雕琢大体轮廓?
幼儿铲雪时,教师关注幼儿掌握铲雪与造型之间的关系,引导提示幼儿在画的轮廓外要留有余量。
(2)小企鹅的翅膀怎样雕?
幼儿互相商量,教师引导幼儿用小雪铲根据图样从前面铲去多余的雪,再到后面,把前后铲通。
(3)怎样雕企鹅的身体?
教师提示幼儿选择角铲铲雪,使翅膀与身体区分开。用小铲雕出企鹅的嘴。
(4)眼睛和脚怎么雕?
幼儿选择工具铲雪,用小铲雕眼睛和脚。
(5)你做的雪雕满意吗?
幼儿不满意。教师组织幼儿统一整理,进行精雕。
(6)修整磨光。
教师启发幼儿使用小磨板,幼儿开始拉、推进行磨雪。实验后发现很平、很光、很美,幼儿对雪的自然特性更加了解了,一边磨,一边清理企鹅身上的残雪,把雪面磨得平平的。可爱的小企鹅终于雕刻成了,幼儿高兴地在雪雕作品前面立下写上了他们名字的牌子。
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幼儿记录雕刻的过程。
2、注意事项
提示幼儿使用工具时要注意安全,不要打逗、嬉闹。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幼儿“无心”的好奇转化成了“有意”的求知动力,促使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索欲望。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⒈能仔细观察并记录比分,尝试小组合作统计运动会总分。
⒉在游戏情景中感受解决问题的快乐。
活动准备:
⒈多媒体课件(昆虫运动会背景图、运动项目等)。
⒉记录比分的工具(笔、计分表)人手一张、汇总表每组一张。
⒊蜻蜓、瓢虫、螳螂各一张、1—3的数字和点卡、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运动会导入。
⒈师:今天昆虫王国里要举行一个小型运动会,有哪些昆虫参加比赛?
⒉小结:有螳螂、蜻蜓、小瓢虫三只昆虫参加比赛。
⒊了解比赛项目。
师:有哪些比赛项目?(出示PPT)
小结:一共3个比赛项目:空中飞行、举重和跳远。
⒋明确怎样计分。(出示计分牌)
师:三只昆虫比赛,第一名我们应该给它几分?第二名呢?第三名几分?
小结:一共有1分、2分和3分三个分数,第一名可以得最多的3分,第三名只能得最少的1分。
二.昆虫运动会——记录比分。
(一)第一项比赛——第一次操作。
⒈PPT呈现第一次比赛结果,幼儿自己计分。
预设:谁得了第一名?应该给他几分?
你是给谁计分的?给它几分?为什么?
螳螂得了几分?因为它是第几名?
……
⒉将幼儿的记分结果呈现在汇总表上。
螳螂应该得几分?为什么?……
⒊幼儿验证自己的计分是否准确。
(二)第二、三项比赛——第二次操作:自己观察并计分。
⒈同时出示第二、三项比赛结果PPT。
师:在这两项的比赛中,谁得了第一名,应该记几分?请你仔细观察后将分数记在相应的格子里。
⒉幼儿操作第二、三项比赛结果,教师巡视指导。
⒊验证计分,并将幼儿的答案出示在汇总表上。
预设:你是给谁计分的?在哪一项比赛中得了几分?为什么?
瓢虫在举重比赛中得了几分?因为它是第几名?
螳螂在举重项目中得了几分?在跳远项目里呢?
螳螂真厉害,两次都是第一名!
……
⒋幼儿检查自己的计分表是否准确。
三、统计总分颁奖
(一)比赛成绩汇总。
⒈师:三项比赛结束了,请你们小组合作将三只昆虫的成绩汇总到一张汇总表上,然后分别算出每只昆虫比赛的'总分。
⒉幼儿小组合作汇总。
⒊统计总分。
预设:xx的总分是多少?你是怎样统计出来的?
瓢虫的总分是多少?
蜻蜓呢?你是用什么方法统计的?
⒋小结:原来我们可以用加法或者用数数的方法统计总分。
(二)颁奖
师:谁的总分最多?第二名是谁?第三名得了几分?冠亚季军已经揭晓,我们一起为运动员颁奖。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继续丰富有关宇宙方面的知识。
2.鼓励幼儿积极探索,大胆提问,激发学习主动性和求知欲。
活动准备:
1.已认识过地球表面,有一定的有关宇宙方面的知识。
2.地球模型一个(中间可劈开,有地壳、地幔、地核模型)。
3.《蓝猫淘气3000问》歌曲录音,介绍地心的录像。
4.地壳、地幔、地核汉字卡、图片若干,(其中教师出示的.大字做成小旗状)。
活动流程:
蓝猫出场,激发兴趣→互相出题考一考→蓝猫提出出新问题,探索地心秘密→游戏活动
活动过程:
一、蓝猫出场,引起兴趣。
听音乐表演《蓝猫淘气3000问》
二、互相出题考一考。
三、探索地心的秘密。
1.教师用刀切开地球模型,引导幼儿观察.。
2.观看VCD帮助幼儿了解地球内部的正确名字。
3.教师:蛋壳叫地壳、蛋白叫地幔、蛋黄叫地核。
4.老师带领幼儿进行各种形式的游戏活动。
方法:
(1)师指模型,幼儿说出相应的名称。
(2)师说蛋壳等,幼儿说出对应的地壳等名称。
(3)用鼻子表示地核,眼睛、嘴巴表示地幔,耳朵表示地壳,根据老师的要求,点相应的五官。
四、分组游戏活动
1.地心迷宫。
2.在地心的示意图上贴上相应的汉字图片。
3.插小旗。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一题目
大班科学活动:自制小茶壶
二、活动目标
通过自制小茶壶,发现茶壶的壶嘴高度要比壶身略高一些,但不能过高;通过操作,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和科技小制作的兴趣;教师引导幼儿独立完成制作活动,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适用对象
5~6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塑料瓶、吸管、橡皮泥、透明胶带、锥子、蚊香、牙签、剪刀等。
五、活动过程
解决的问题:怎样做个小茶壶?
幼儿讨论:用盒子做茶壶的身体,用吸管做茶壶的壶嘴。
做一做:小茶壶。
戳洞:可提供蚊香、剪刀,引导幼儿用蚊香烫洞,用剪刀调节洞的大小。也可以用牙签、锥子等工具戳洞;安装壶嘴(用吸管作壶嘴);用橡皮泥(或透明胶带)封住洞口。
试一试。
(1)壶嘴口的高度没有壶身高。
(2)吸管在纸杯的上部,壶嘴口太高。
(3)吸管在纸杯的下部,壶嘴口和纸杯口一样高。
说一说:我的实验结果。
(1)还没装满水时水就从壶嘴里出来了。
(2)水没有从壶嘴里流出来,壶嘴口太高了。
(3)倒水时,水正好从壶嘴里流出来。
六、注意事项
1.引导小朋友给塑料瓶戳洞时,要注意安全,可以让孩子用蚊香烫。
2.中班幼儿操作该活动,教师可事先在塑料瓶上戳好洞。
七、拓展思路
科学文艺:茶壶―一音乐律动(大班幼儿)
情节介绍:
几个小朋友看见一只大茶壶觉得很好玩,一不小心打烂了。大家一起来做小茶壶,小茶壶做好了,倒上水试一试。呀!糟糕!茶壶漏水了,快来想办法。经过大伙儿反复试验,茶壶终于做得既好看又适用,大家唱着歌为客人倒水喝……
动作说明:
前奏时,六个小朋友手拉手小跑步上场,发现大茶壶,大家惊奇地指一指茶壶。
第一遍音乐,大家围成圈抱起茶壶,你争我夺,一个小朋友摔倒在地,茶壶摔烂了。
第二遍音乐,大家扶起摔倒的小朋友,对他摇两次手,劝他别哭了,指一指小茶壶,拍一拍胸脯。
第三遍音乐,大家站成一排扮作小茶壶,前两小节左手叉腰两次,作壶把。右手自然下垂,手指微向上翘,身体随之左右微微摇摆两次。后两小节左手叉腰,右手屈伸两次,摆成小茶壶形状(壶嘴低一些)。
第四遍音乐,一个小朋友为茶壶加水,前4小节扮作茶壶的小朋友把手中的银纸屑随音乐节奏撒出,作壶嘴漏水状。后4小节大家慌忙调整壶嘴,右手屈伸抬高,身体随之夸张地摇摆两次(把壶嘴调得过高)。
第五遍音乐,小茶壶向两边倾斜,作倒水状。前4小节小朋友把银纸屑从肩膀处摔出两次,作壶口漏水状。后5小节大家再次慌忙调整壶嘴,右手屈伸降低些,身体随之夸张地摇摆两次(把壶嘴位置调得正好)。
第六遍音乐,前5小节大家边唱歌互相欣赏自己扮作的小茶壶。后5小节,随着音乐,向舞台四个方向随音乐作倒水请喝茶状下场。
附:音乐见幼儿园课程指导丛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大班艺术)p22l
八、背景资料
连通器原理:将两根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的下端用橡皮管连通,物理学中把这种上端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静止在连通器内的`同一种液体,各部分直接与大气接触的液面总是相平的,这就是连通器原理。
活动点评
小茶壶方案是根据连通器的原理利用简单易得的材料巧妙地设计了小茶壶的活动。从内容的选择上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操作简单易行,取材方便,目标确定恰当,活动过程以幼儿探究壶嘴位置为线索,不断改进茶壶的制作程序,最后完成成品的制作。整个活动注重了幼儿主体作用,开发了幼儿的原创力。
在制作的基础上,教师在拓展方案中引导幼儿用舞蹈语言表现制作小茶壶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形式新颖,是以艺术的形式体现科技产品功能的一种尝试和创新。
下面就活动程序提出以下建议,仅供参考。
1.活动总目标要围绕培养幼儿的设计思路、制作能力为主体目标。
2.活动过程:
(1)引入:幼儿和教师共同搜集小茶壶实物、图片,并讨论小茶壶的特点。
(2)要制作的物品――小茶壶。
(3)幼儿设计小茶壶的方案。
这一环节教师引导幼儿根据小茶壶功能目标:①壶嘴位置;②外观符合小茶壶的特点,组织幼儿讨论、设计,确定自己的方案。
(4)幼儿制作。教师提前准备做茶壶的各种材料,包括工具,由幼儿自由选择并制作。
(5)记录、制作过程(可用图示或记号表示自己的制作过程)。
(6)表述:以小组讨论的形式由幼儿讲述自己的记录,说明其制作过程。
(7)参观:小茶壶展览会。
幼儿将自己制作的成品摆放出来作为“产品”让大家参观。参加制作的小朋友可讲述自己制作的小茶壶的功能及制作方法,让幼儿体验从成品→“产品”→商品的过程。
3.拓展:茶壶――音乐律动。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对蝴蝶的演变过程充满好奇。
2、尝试运用绘画的方式表现蝴蝶的特征和生长过程。
活动准备
毛毛虫变蝴蝶视频、剪纸
活动过程
一、引入课题<用时2分钟>
以拼图游戏引入活动主题
(共6各组,每组各一个拼图<蝴蝶>与同伴共同完成)
提问:谁玩过拼图游戏?你们能拼出来什么?
幼儿:玩过/没玩过 蝴蝶
二、幼儿讨论<用时3分钟>
1、引导幼儿了解蝴蝶外形特征
提问:拼出来的蝴蝶是什么样的?
(小结:通过颜色、翅膀、触角、身体、花纹)
2、教师:你见过蝴蝶么?知道蝴蝶的宝宝是谁吗?毛毛虫怎么变的?
三、引导幼儿了解蝴蝶成长的过程<用时15分钟>
1、欣赏视频(无目的观看)
教师:你看到了什么?
幼儿:毛毛虫、蝴蝶
2、欣赏视频(有目的观看)
教师:毛毛虫是怎么变成蝴蝶的?先…..后….然后…再…)
幼儿:圆的(卵子)、毛毛虫、蛹、蝴蝶幼儿讲述刚才看到的过程
教师:进行纠正并在黑板上贴上剪纸(蝴蝶演变过程)
四、运用绘画的方式表现蝴蝶演变过程<用时10分钟or延伸课题>
(注:不进行评价幼儿的绘画,)
教学反思:
本堂活动内容是属于幼儿科学领域的活动课。蝴蝶本是日常生活动中常见的一种昆虫,通过本堂教学活动,幼儿对听故事、看动画片、拼蝴蝶图以及随音乐用姿体表现毛毛虫变蝴蝶过程,总体还是感兴趣的`,也初步对蝴蝶蜕变知识有了感知上的认识,整个活动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活动的全部内容,基本实现了教学活动目标。
通过教学后有如下反思:
1、 注重知识性的传授,学生参与活动的时间还少了些。
2、 老师说得多,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机会不多,活动体验不够。
3、 多媒体使用频率过高,幼儿看课件的时间多了,幼儿容易产生疲劳感。
4、 如果重新上这节课,将作如下改进:
(1) 将看动画片时间减少,增加幼儿参与体验活动量。
(2) 鼓励幼儿大胆发问、提问、答问。
启发:
1、多加强现代幼儿教育思想理念的更新。
2、多加强幼儿教师教学基本功,如普通话、教资、教态的学习和借鉴。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观察小鸡小鸭的动态,并描述动态,激发幼儿观察的兴趣一级对小动物的热爱。
2、了解小鸡小鸭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吃小石子帮助消化,小鸭尾部有油管等)
活动准备:
小鸡小鸭若干个,阳仔大型积木围成的圆圈里。供小鸭游泳的大脸盆和水。幼儿自带小鸡小鸭的事物。关于小鸡小鸭出生的录像带。小鸡小鸭的各种动态贴绒教具和结构图。
活动过程:
一、观察小鸡小鸭的动态
1、幼儿围坐在老师的身边介绍自带的食物:你给小鸡小鸭带来什么东西?
2、幼儿自由地去给小鸡小鸭喂食。要求幼儿:仔仔细细地看小鸡小鸭在吃东西的时候,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教师要引导幼儿观察小鸡小鸭的动态)
3、幼儿集中介绍小鸡小鸭的有趣的'事。教师引导幼儿用动作和好听的词来积极表达,根据幼儿的表述,出示相应的小鸡小鸭的动态贴绒教具,并自然丰富小鸡小鸭嘴巴里没有牙齿,需要吃点小石子帮助消化的知识。
二、比较小鸡小鸭的外形
1、幼儿自由观察小鸡小鸭外形的不同之处。
2、幼儿集中表述观察所得。教师根据幼儿的表述一次贴出小鸡小鸭的身体部分的结构图,最后贴出完整的小鸡小鸭。
三、观察小鸭游泳的情景
1、出示大脸盆,情小鸭游泳,幼儿自由观察和讲述小鸭游泳的趣事
2、教师自然丰富小鸭尾部有小油管的知识。
四、观看小鸡小鸭出生的录像
1、教师提问:“你们知道小鸡小鸭是怎么出生的吗?”引导幼儿观看录像。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11-04
科学活动的教案11-15
科学的活动教案11-25
有关科学活动教案11-13
关于科学活动教案11-27
科学活动教案【推荐】02-11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02-22
大班有趣科学活动教案03-31
科学活动教案四篇06-07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八篇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