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可能性教案模板汇总十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可能性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可能性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和体验收集、、分析数据的过程,了解和认识条形图(1格表示1个单位),初步学会用条形图描述数据,能完成相应的统计图,并体会统计是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2.使学生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能对简单实验可能发生的结果或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作出简单判断,并作出适当的解释,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初步感受动手实验是获得科学结论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激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发展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从中体验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对简单实验可能发生的结果或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作出简单判断,并作出适当的解释。
教学准备:
黄球3个红球1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同学们,请大家思考一下:在怎样的情况下,我一定能摸到红球。在怎样的情况下,我可能摸到黄球?在怎样的情况下,不可能摸到黄球?
2.在怎样的情况下,摸到红球与黄球的可能性差不多?
二、学习新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统计与可能性(板书课题:统计与可能性)
2.请大家看,老师口袋里放了几个红球?又放了几个黄球?(3个黄球、1个红球)
3.如果每次摸1个球,摸10次,摸到哪种球的次数可能多一些?
4.分小组摸一摸,把摸到的情况记录下来。
5.出示书上的两种方法,一种是每次涂一个方块做记录。另一种是每次涂一个方格做记录,涂成条形图。
6.在小组充分摸球的情况下,请学生把摸球的结果,在书上予以记录。
7.统计的结果和你的估计差不多吗?你发现了什么?在小组里进行交流。
8.全班进行交流:在黄球与红球不一样多的情况下,红球如果多,那么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就大一些;如果黄球多,那么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就大,也就是说:在两种球不一样多的'情况下,哪种球多,那种球摸到的可能性就大。
三、巩固练习
1.做书上“想想做做”的第1题。
做一个小正方体,四个面上写“1”,一个面上写“2”,一个面上写“3”。把小正方体抛30次,在书上用涂方格的方法记录“1”、“2”、“3”朝上的次数。在条形统计图里你发现了什么?
2.做书上“想想做做”的第2题。
在布袋里放4枝铅笔,怎样放才可能分别达到下面的要求?
(1)每次任意摸一枝,摸50次,摸到红铅笔的次数比蓝铅笔多。
(2)每次任意摸一枝,摸50次,摸到红铅笔的次数比蓝铅笔少。
四、课堂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
么收获?有没有什么疑惑?先在小组里和你的同桌相互说一说。
可能性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44页主题图、例1、第45页“做一做”及相关练习,第49页“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能列出简单的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能结合具体问题情境,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借助猜测、实验、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学生对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的体验,体会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使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结合具体问题情境,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教学准备:
课件、节目卡片、抽奖盒。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活经验
(一)游戏1:猜猜硬币在哪只手里。
1、教师将枚硬币握在手中,并在背后交换位置,让学生猜一猜硬币在哪只手里。说一说你能确定吗?
2、教师打开没有硬币的手,再让学生猜一猜硬币在哪只手里。说一说你能确定吗?为什么?
(二)游戏2:猜猜抛出的'硬币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
1、教师将这枚硬币抛出,让学生说出可能是哪个面朝上,要求说出所有可能。
2、让学生猜一猜是哪个面朝上。
3、教师揭示结果。
(三)揭示课题。在生活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初步感知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为学生进一步探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可能性教案 篇3
3.1 认识事件的可能性(教参)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内容属于概率范畴,意在帮助学生分清不确定的现象和确定的现象,使学生能定性地认识事件“可能、不可能、必然”发生的含义.让学生学会怎样用观察的方法去认识身边的不确定现象的数学规律.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一些不确定的现象,但他们对这些不确定现
象的观察往往是零星的,短暂的.同时,学生对未知的事物又充满好奇且敢于质疑,很愿意投人到合作探究的实践活动中去.在学生小学阶段已学的有关事件可能性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使学生通过实例体会到可以用列举法来获得各种可能的结果数,从而使学生的认识达到升华.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进一步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意义.
2.了解必然事件、不确定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
3.会根据经验判断一个事件是属于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还是不确定事件.
4.会用列举法(枚举、列表、画树状图)统计简单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的结果数.
【教学重点、难点】
1.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意义,包括按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对事件分类.
2.用列举法(列表、画树状图)统计简单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的结果数,需要较强的分析能力,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基于对教材、教学大纲和学生学情的分析,制订相应的教学目标.同时,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注重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对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意识的培养.这里没有用“使学生掌握…”,“使学生学会…”等字眼,保障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反映了教法与学法的结合,体现了新教材,新理念.)
【教学过程】
一、激趣、设疑、引题
同学们做过抛掷硬币的游戏吗?请你试一试抛一枚硬币10次,把结果记录下来,看看有几次正面朝上,有几次反面朝上?
做完游戏后,提出问题:
(1)抛掷硬币10次,每次都正面朝上或反面朝上,可能吗?可能性大吗?
(2)在刚才的游戏中,可能正反面同时朝上吗?
(3)在刚才的游戏中,还有哪些事件一定会发生?你能得到哪些结论?
事实上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事件一定不会发生,有些事件可能会发生,也可能不会发生,有些事件必然会发生.
引出课题:认识事件的可能性.
(利用学生都感兴趣的小游戏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他们迅速投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同时加强了人文数学的教育)
二、观察、思考、巩固
(一)观察和思考:你能举出几个生活中必然发生,不可能发生,
可能发生的例子吗?(请大家发言)
不仅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例子,而且在我们所学的各学
科中也有很多例子.(利用多媒体展示“铁杵磨成针”“守株待兔”
“愚公移山”这三个成语故事和天气预报的动画)
同时给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不确定事件的概念:
在数学中,我们把在一定条件下必然会发生的事件叫做必然事件(certainevent);
在一定条件下必然不会发生的事件叫做不可能事件(impossibleevent);
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做不确定事件(uncertainevent)或随机事件.
(这里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和动感十足的多媒体展示,不但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而且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以及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巩固、检测、反馈(利用题组区分概念):
在课件巾设置能力区分度不同的.三组题,以利于同学们正确理解概念.
1.头脑运动会(设置一组容易题,以快速抢答的方式请同学在规定的时间内给出正确答案,对于没有把握的问题也可以向其他人求助.)
问题:下面哪些事件是必然事件?哪些事件是不可能事件?哪些事件是不确定事件?
(1)打开电视机,它正在播广告;
(2)抛掷10次硬币,结果有3次正面朝上,8次反面朝上;
(3)将一粒种子埋进土里,给它阳光和水分,它会长出小苗;
(4)黑暗中我从我的一大串钥匙中随便选中一把,用它打开了门;
(5)抛掷一枚均匀的骰子.掷得的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6)从一副洗好的只有数字1到l0的40张卡片中任意抽出一张,卡片上的数比6小;
(7)一个普通的玻璃杯从10层楼落下,落到水泥地上会摔破.
2.头脑风暴.
例在一个箱子里放有1个白球和1个红球,它们除颜色外都相同。
(1)从箱子里摸出一个球,是黑球.这属于那一类事件?摸出一个球,是白球或者是红球.这属于哪一类事件?
(2)从箱子里摸出一个球,有几种可能?它们属于哪一类事件?
(3)从箱子里摸出一个球,放回,摇均匀后再摸出一个球,这样先后摸得的两球有几种不同的可能?
(列表或画树状图是人们用来列出事件发生的所有不同可能结果的常用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分析问题,而且可以避免重复和遗漏,即直观又条理分明.)
不可能事件 可能事件 必然事件
|a|的值
a的倒数
若a+b=0(a,b的之间关系)
3.个性空间(设置一组稍难题,对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
问题1:列表造句:
问题2:(1)有2种不同款式的衬衣和2种不同款式的裙子,各取一件衬衣和一条裙子搭配,问有多少种搭配的可能?
(2)笼子里关着一只小松鼠(如图),笼子的主人决定把小松鼠放归大自然,将笼子的门都打开.松鼠要先经过第一道门(A,B或c),再经过第二道门(D,或E)才能出去.问松鼠走出笼子的路线(经过的两道门)有多少种不同的可能?
(在完成了两组区分度不同的练习之后,对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激发学习兴趣都有帮助,至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已达成)
(三)完成课本课内练习.
三、概括、梳理、升华
1.采用谈话式小结.教师提问:
(1)你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最大收获是什么?
(2)你对哪一点最感兴趣?
(3)你受到哪些启迪?
(4)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这种小结方式很容易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学生容易投入和参与,让学生自由说出自己的想法,把总结评价的主动权充分地交给学生,同时给学生一个开放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知识整理与语言表达能力,情绪会被再度调动起来,从而起到认知升华的作用)
2.判断一个事件是属于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还是不确定事件.用列举法统计简单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的结果数.
四、布置作业
1、课本作业题
2、1999年,全国少工委与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调查显示,46.9%的中小学生没有达到8时的睡眠时间标准,请你在班级里也做一次调查,你的结论是什么?
可能性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统计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使学生能够对一些问题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引导学生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以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学难点:
能够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
教学用具:
转盘、纸杯、白球、黄球、红球、盒子。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提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课间喜欢做游戏吗?在游戏前怎样决定谁先玩的呢?石头、剪刀、布这三种手式哪种最厉害呢?想和老师比试比试吗?如果老师和人们一起玩,你们认为有什么结果?学生发言
预设:可能赢、可能输、也可能平。
师生共同班几次,充分体验。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可能性的问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利用剪刀石头布这一常见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们切身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直接唤起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二、实验探索,学习新知
活动一:摸名片
1. 学生制作自己的名片,注意写清姓名、性别、属相、班级、爱好、电话号码。
2. 老师介绍游戏规则。
3.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摸名片游戏,游戏后各组组长做好记录并统计结果。
4. 集体交流:汇总每小组的实验数据。
预设1:摸出来的属相是属牛。
预设2:摸出来的属相是属鼠。
共有两种可能性。
接着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1:摸出的属牛的同学多。即摸出牛的可能性大。
预设2:摸出的属鼠的同学多。即摸出鼠的可能性大。
预设3:一样多。即摸出牛的可能性与鼠的可能性一样大。
5. 质疑:为什么呢?
学生会发现:有的小组属牛的人多,有的小组属鼠的人多。有的小组属牛和属鼠的人数一样多。
6. 提问:可能性的大小与这个数量有什么有关系?小组讨论。
7. 学生举例:生活中哪些事情存在可能性的`现象?
活动二:抛纸杯
1.猜想:纸杯抛向空中落地时有几种可能。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到底谁说得对呢?我们一起来做个试验。
2.实验:每个人重复抛5次,并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3.与同伴说一说,可能出现哪几种结果并写下来。
4.结论:纸杯抛向空中落到地面后可能出现三种情况:杯口朝上、杯口朝下、躺在地面上。
活动三:摸球
1.出示盒子(里面两个黄球,一个白球)
①任意摸一个球,摸哪种颜色球的可能性大。
②分组实验加以证明。
③小结:任意摸一个球,有2种结果,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大,白球的可能性小。
2.再放入3个红球,会出现哪种结果?摸到哪种球的可能性大,哪种球的可能性小,能摸出黑球吗?
①实验验证。
②小结。
3.出示盒子(2个白球,2个黄球)
师:一次摸出两个球,可能出现哪些结果?那种可能性大?
这个问题很简单,学生都能答对。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外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不仅体现了课堂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更能使学生在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的过程中深化知识,加深印象。】
三、巩固练习
课后习题和配套上选取。
【设计意图:学完新知识后立刻进行练习,可以在做题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更能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
四、拓展延伸
①前几天老师在一个商场门口发现了这样一种情况:一个人手里拿着一个布袋,布袋里红、绿两种玻璃球各5个,只需5角球就能玩一次,谁能在布袋里摸5次,摸5个红球或5个绿球就奖励5元钱,如果你在场你会不会去玩?为什么?
②学生模拟摸球游戏。
③小结:在布袋中能够摸出5个红球或5个绿球可能性非常小,这只是生活中最简单的骗术,在生活中还有许多形形色色的陷井,我们识破这些陷井的办法就是学好科学知识,用知识武装我们的头脑。
【设计意图:数学就是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本节课以游戏开始,也以游戏结束,能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请学生谈收获。
板书设计:
摸名片----统计与可能性
可能性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体验可能性的大小。
2、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索的意识和他人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如何判断游戏的公平性和可能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摸球游戏。(注:不透明容器,一个是黄球多,一个是球同样多)二个学生来各摸10次。估计袋中黄球多还是白球多(师:你是怎样想的?)
二、实践感悟
1、透明容器(一黄、一白)摸球比赛: 规则:男生摸白球,女生摸黄球,摸得多的取胜。 师:你想如何放球?(生:男:白球多一些;女生:白球多一些) [预测:学生有争议,并学生说明反对理由。板书:数量不一样――不公平] 师:哪你们能不能设计一个公平的游戏呢?(生:球要同样多。板书:数量相等―――公平。)
2、开始比赛:(站在男生一方的.举手,站在女生一方的举手。认为打平的举手)
(1)比赛并记录
[预测:有可能男生胜,有可能女生胜。问败的一方,我们的游戏规则是公平的,为什么会败给对方呢?生:一次不能定输赢,再来。]
(2)修改游戏规则。再比 师:问输的王一方:你们服输吗? [预测:服;不服。还要摸] 师:问男生和女生,再比你们一定能赢吗?板书:一定 (生:不一定,一定,可能)
(3)板书课题《可能性》 师:同学们,你对事物的可能性是如何理解的?
(4)、小结:虽然两种球的数量相等。也不能说他摸到的数量就一定相等。可以用一个数学语言《可能性》相等。这个游戏是公平的。
3、是啊:足球比赛,球先给哪个呢?我们的裁判怎样做的呢?你认为公平吗?关于抛硬币。世界上5位数学试验结果。(课件)
三、互动生成 设计摸球游戏。(摸一次)
A:
1、一定能摸到黄球。
2、可能摸到黄球。(你为什么要这样放)
3、不可能摸到黄球。
B:
1、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大。(都要说出想法)
2、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大。
3、摸到黄球和白球的可能相等。
四、例2变式练习
(一)4张红桃牌:(设计成判断题(任意摸一张)并说出理由。)
1、我一定能摸到红桃A。( )
2、不可能摸到红桃A。( )
3、摸到红桃A的可能性大。( )
4、摸到红桃扑克牌的可能性大。( )
5、摸到的一定是红桃扑克牌。( )
(二)红桃4换成黑桃4(再判断,怎样说才正确)课件
(三)两张梅花6,一张梅花8和10.(任意摸一张)
1、用可能、不可能、一定说一句话。
2、可能性相等、可能性大、可能性小说一句话。
(四)讨论你认为可能性相等和一定相等有什么区别。
五、总结
我们学习可能性的三种说法:板书:可能性相等、可能性大、可能性小。
可能性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的过程,并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的基础上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统计知识的基础。此外,对可能性知识的学习,是学生今后学习概率知识的基础。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按不同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统计;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按不同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统计,教学难点一是在分类统计时找到不同的分类标准,二是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理解。
教学目标:
1、会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统计,完成相应的统计表,根据统计的结果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或提出建议。
2、初步了解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爱思考、爱动脑的习惯。
3、通过现实情境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发展初步的统计观念。
4、通过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发展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对分类标准和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理解。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师:同学们看这里美不美?你观察到了什么?
河边有鸭,还有鹅!有大的、有小的;有花的、黑的,还有白的!
河里还有好多人游泳呢!有男的、有女的;有大人、有小孩,好多人呀!
游泳的有多少人呢?大约有30多个呢!
二、教学统计
师:到底有多少人呢?怎样才能知道呢?
(1)一个一个地数,数数就知道了。
(2)一个个地数不容易数清楚,咱们统计一下吧!
师:好!那怎样进行统计呢?
1、我们可以先分类再数一数进行统计。
2、我先数男的,再数女的。
3、按戴泳帽和不戴泳帽的进行统计。
师:那大家就开始行动吧!
学生自己动手活动。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分类统计。
三、自主练习
1、分类统计。
仔细观察图片,你看到了什么?你想怎样分类?(按种类或是颜色)
2、一共有多少块积木?
除了按颜色进行分类还可以怎样分类?(形状)
3、统计本班学生的情况。
思考:我们的同学可以按什么标准分类?(年龄、性别)
四、总结
作业:回家统计你们书橱的种类。
板书设计:
统计
(按种类或是颜色) (年龄、性别)
可能性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 数学》年级上册教科书第104页主题图及第105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①通过猜测和简单试验,让学生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②培养学生的猜想意识、表达能力以及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 ③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合作学习态度。
教学重难点
能对一些事件的可能性做出正确判断。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硬币;每个小组准备两个盒子(1号盒和2号盒),8个白球,4个白球和4个橙球;水果模型。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一元硬币:“这是什么?用它可以干些什么呢?”
师:利用这个硬币我们可以玩一个游戏,同学们想玩吗?
教师先介绍硬币的正面和反面,再介绍游戏的玩法。
经过好几次的“猜正反”。(学生有的猜正面,有的猜反面。)
师:结果能确定吗?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可能性”。(板书课题)
出示主题图(第104页),联系生活,让学生发现:在生活中像这样的事件存在着可能性,这些可能性是数学课中的一项内容,可见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一)、小组合作摸球活动
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好两个纸盒。
请每组的组长在1号盒里放入8个白球。
1、1号盒,体验“一定”
* 猜一猜,摸一摸
请每位小朋友从1号盒里摸出一个球,每次摸球之前先猜猜是什么颜色,摸球之后看看是什么颜色,看看猜得对不对,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颜色启示录下来,记录后,把球放回盒子中摇匀,再轮到下一个同学摸。
* 议一议,说一说
各人摸完后,根据各组记录球的颜色情况讨论一下有什么发现,再汇报摸1号盒的情况和猜的'结果。
师小结:当我们知道摸的结果只有一种情况时,我们可以用“一定”来描述这件事情。(板书:一定)
2、体验“不可能”
师:大家都知道1号盒里只有白球,你还想问什么问题吗?
引导学生发问:在1号盒里能不能摸出红球?蓝球呢???
让学生体验到“不可能”。(板书:不可能)
3、2号盒,体验“可能”
师:我们继续摸球,请小组长在2号盒里放入4个白球和4个橙球,然后按照摸1号盒的方法来摸球。
师:这次我们又发现了什么?(盒子里面放了白色和橙色的球,所以摸出来的可能是白球,也有可能橙球。)
师:像这种情况,我们可以用“可能”来描述。(板书:可能)
4、小结
师:通过整个摸球活动,我们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发现,回答后。
师小结:一般事情的发生都有“一定”“可能”与“不可能”三种情况。
(二)、小组合作学习例1
课件出示课本105页例1的图。
师:请同学们找开书本105页,认真观察例1,然后小组讨论图中的问题。 学生讨论后汇报结果。
三、联系生活,巩固新知
* 请你来当判官
出示例2
师:原来,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可能性”。那么,你能用“一定”、“可能”和“不可能”对下面几个与我们生活紧密相关的现象进行准确的判断和说说理由吗?
“一定”的,画√;“不可能”的,画×;“可能”的,画○。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小组讨论后,教师指名汇报,师生共同解决。
* 说一说
师:同学们,生活中到处都有“可能性”,你还能想哪些生活中发生的“可能性”?请大家在小组里说一说。
小组说一说后,教师指名说说。
四、实践活动,巩固新知
* 说一说
师:小精灵看到我们玩得这么高兴,他也想加入我们的游戏,大家欢迎吗? 课件出示,教师述说题意:老师把小精灵的眼睛蒙上,在3个杯子中放了一些球。一号杯放有红球、黄球、蓝球;二号杯里全部是红球;三号杯放了黄球和蓝球。现在有3个问题请同学们来解决。
① 在哪个杯子里小精灵一定能摸到红球?
② 在哪个杯子里小精灵不可能摸到红球?
③ 在哪个杯子里小精灵可能摸到红球?
* 涂一涂
课件出示书本108页第2题,让学生按要求涂一涂。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注:正方体为红色,球体为蓝色,锥体为黄色)
五、巩固升华,活用新知
师徒四人西游
唐三藏:在这漫漫长的取经路上,三位徒弟保护师傅都很用功,为师准备了人参果、蟠桃和西瓜来奖赏他们,小朋友们你能帮帮我分一分这些奖品吗?不过,我这三位徒儿的口味可不一样:
孙悟空说:“我最喜欢吃蟠桃了,我要在我的袋子里任意拿一颗,都能拿到蟠桃。”
沙悟净说:“我最不喜欢吃人参果了,其他的就无所谓。”
猪八戒说:“我最喜欢吃了,要求不高,只要能吃到西瓜就行了。”
唐三藏:怎样分才能使我这三位徒儿都能满意呢?
请同学们先在小组里讨论,再合作装好奖品,然后汇报每袋的的方法,看看哪个组装得又快又好。
六、总结评价,深化新知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不明白、有疑问的地方?
让学生畅所欲言。
师小结:像这样存在“可能性”的问题,是数学课里面的知识,它包含“一定”、“不可能”和“可能”三种情况,它跟我们的生活是紧密相关的,请同学们回去留意一下,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类似的数学问题,看看谁最有侦探头脑,善于发现和分析问题。
七、板书设计
一定
确定事件不可能
可能性不确定事件:可能
可能性教案 篇8
复习内容:教科书第12册112页-115页整理与反思和练习与实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明确各种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及作用,体会要根据相关数据的特点。恰当地选择统计图和统计表进一步体会有关统计量在表示数据特征方面的特点和作用,掌握简单统计量的基本计算方法。
2、进一步明确各种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及作用,体会要根据相关数据的特点恰当地选择统计图和统计表。进一步体会有关统计量在表示数据特征方面的特点和作用,掌握简单统计量的基本计算方法。
3、进一步体会有关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在表示数据特征方面的特点和作用;明确各种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及作用,进一步掌握简单统计量的基本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有关统计的知识和方法。
1、引导学生回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
①广泛地有针对性地收集各种原始数据。
②对数据进行加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③数据处理、分类和计算。
④ 按一定的顺序或方式表示出来。
提问:收集数据有哪些方法?(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小结:常用的方法有调查、测量、实验以及直接从报刊、杂志、图书和网络中获取。
2、提问:记录数据有哪些方法?举例说明。
(如选举中队长统计选票时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作图形符号的方法)
3、出示填空题。
( )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 )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同总数的关系。
( )统计图能清楚地直接比较出数量的多少。
小结:我们学过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它们在描述数据时,各自有自己的特点,我们要根据数据特点进行选择。
4、指导学生完成第1题
⑴引导观察教材提供的'两张统计表,说说从中获得哪些信息。(第一张统计表,重点引导学生对各个城市的数据进行比较,突出最多量和最少量;第二张统计表,不仅要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比较,还要引导学生说说发展变化趋势。)
⑵思考:这两组数据分别制成什么统计图比较合适?为什么?
⑶鼓励学生独立完成相应的统计图,并进一步讨论这两种统计图的结构和特点。
⑷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看图回答。
二、回忆不同统计图的特点。
(一)出示教材113页的统计图指导观察统计图
1、指名回答,这是什么统计图?
2、组织讨论:这个复式条形统计图与普通复式条形图有什么不同?
(①直条方向是横着的,也就是用横轴方向表示数量的多少;②表示同一组两个数量的直条不是并着排列的,而时是首尾相接。)
3、独立完成统计表
根据图中的信息将统计表填写完整。
4、小组交流讨论教材中提出的4个问题
引导学生可以根据统计图或统计表进行回答出示条形统计图
(二)指导完成第3题
1、出示第3题统计表,说说从表中可以了解哪些信息?
2、引导学生完成折线统计图:描点、标数据、连线。(注意实线和虚线之分)
3、指导观察完成的折线统计图,引导发现,乙车路程和时间所对就的点连接起来有何特点?(小组讨论)
4、进一步分析每辆车行驶时间与路程的关系,明确乙车所行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例。
5、在讨论中完成对两个问题的解答。
(三)指导完成第4题
1、讨论扇形统计图的有关特征?
2、独立完成书上3个问题的解答,然后集体校对
课前思考:
考虑到《统计与可能性》这部分知识难度不大,所以将潘老师设计的两课时合并成一课时上。
在复习统计时,要让学生认识到各类统计图的特点,有关中位数、众数的理解可以结合具体的练习题来分析。
教材提供的第113页的第2题的条形统计图与一般的条形统计图表示有所不同,需要加以指导,要让学生都能看懂这幅统计图。
第3题中涉及的计算较多,需要指导学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数据现分别计算出两个年级的学生总人数,然后再计算。
讨论第6题时要让学生看到由于男生体重的10个数据中出现了2个极端数据,所以平均数的位置明显偏离这组数据的中心,这种情况下用中位数代表男生体重的一般情况比较合适。
课后反思:
复习统计的知识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例子展开讨论。重点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体会数据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明确各种数据收集、记录和整理方法的特点及作用;不仅要让学生回忆学过了哪些统计图,更要引导学生结合实例说说各种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
练习与实践中,先让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统计表,并说说从表中能获得哪些信息,再用统计图表示出统计表中的数据,体会根据数据特点选择适当统计图的必要性。
通过复习中位数、众数和平均数的求法,让学生体会到:中位数、众数和平均数都是表示一组数据特征的统计量,但由于数据自身特点不同,这几种统计量在表示数据特征时所具有的代表性也就有所区别。
课前思考:
本节课不仅要学生能够会绘制统计图,更要体会不同统计图的特点,会灵活选择适当的统计图。让学生知道条形统计图:能清楚的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能清楚的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的知道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清楚的看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量之间的关系。众数:出现次数最多的一个数。中位数:正中间的一个数。平均数:总数份数。学生不容易判断的是用中位数、众数和平均数哪个数据更具代表性。
课后反思:
指导学生计算每组数据的中位数,让学生计算中位数要注意先把数据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在完成P114页第4题时,学生的估计能力不是很好,当然这要在充分读清楚题意的基础上,合理的进行估计。如:本课中各档节目所占的百分比是容易估计得到的,但时间不太容易掌握,因此先不估计时间。在画折线统计图时,一定要注意所描的点和点之间的线段,是直线的连在一起画,不是直线时,要一段一段画。
课后反思:
复习统计的知识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例子展开讨论。重点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体会数据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明确各种数据收集、记录和整理方法的特点及作用;不仅要让学生回忆学过了哪些统计图,更要引导学生结合实例说说各种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
练习与实践中,先让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统计表,并说说从表中能获得哪些信息,再用统计图表示出统计表中的数据,体会根据数据特点选择适当统计图的必要性。
通过复习中位数、众数和平均数的求法,让学生体会到:中位数、众数和平均数都是表示一组数据特征的统计量,但由于数据自身特点不同,这几种统计量在表示数据特征时所具有的代表性也就有所区别。
可能性教案 篇9
一、谈话导入:
出示扑克牌与筛子: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要玩什么游戏?想来一起玩一玩吗?我们要玩出数学味来。
二、开展活动:
1、活动一、摸牌游戏。
(1)谈话并猜测:(电脑出示)老师这儿有四种不同花色的扑克牌各2张,混放在一起并叠整齐。如果每次任意摸一张,摸40次。你猜猜,每种花色的牌可能会摸到多少次?(指名猜测)请把你估计的数字写下来。
(2)会和你猜的情况一样吗?我们只要自己试试就可以知道了。
(3)师宣布活动规则,多媒体演示示范摸牌一次,说明活动顺序和要求:摸牌——画“正”字——放回——洗牌……,摸牌40次后,在记录表下面的方格图里涂色,用直条表示摸牌结果。
(4)学生同桌合作,一人摸牌,另一人在书上记录,然后将结果用条形图表示。
(5)学生汇报摸牌结果。看看和你估计的是否差不多,并在小组内交流活动的发现和体会。(可以让猜得很接近的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这样猜。)
(6)全班交流摸牌游戏中的体会。
(7)谈话:如果再放进4张红桃牌,任意摸40次,结果可能会怎样?先猜一猜,再合作实验。(同桌合作,与刚才分工交换,一人摸牌、另一人记录在书上,并制成条形图)
(8)全班交流各自的发现,分析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
(9)同桌合作活动,任意选择不同张数、不同花色的扑克牌,先估计像刚才一样摸40次,结果可能会怎么样,再实验。并用自己最快的方法记录在自己本子上。
(10)谈话:如果摸到黑桃牌的可能性最大,你准备怎么样?(指名回答)根据老师的要求选取扑克牌的花色和张数。
2、活动二:下棋游戏。
(1)过渡:老师认为自己打牌的水平还可以,可是,有一次和别人下棋,输得很掺,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2)电脑边演示边解说:那天,我们是这样下棋的,用一个小正方体,5面涂红色,1面涂黑色。一人黑棋,一人拿红棋,都从“0”开始。谁走棋用抛下正方体的办法确定。两人轮流抛小正方体。不管谁抛的,只要红色朝上,红棋就走一格;黑色朝上,黑棋就走两格。谁先走到最后一格谁为胜。
(3)你能按着老师这样的玩法,和同桌一起玩玩吗?
(4)先制作小正方体,剪下教材附页上的棋纸。同桌合作,随意选择颜色开展活动,一局结束后,可交换棋子再下几盘,并在书上记录自己哪种颜色棋胜的`盘数。
(5)小组内交流自己获胜情况,组长统计组内红棋和黑棋获胜的盘数。
(6)在班内交流游戏结果。各组汇报,教师记录,合计。
(7)你猜猜那天老师拿得是什么颜色的棋子?(生说)
师设疑:我想,黑色朝上,可以走两格,所以我选择了黑色。可为什么和我想象得不样呢?(学生讨论并交流)
(8)如果要使两种颜色的棋获胜的次数差不多,应该怎么改?
三、拓展思维:
你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利用这种可能性而举行的一些活动吗?
假如自己是某商场的经理,请你策划一个有诱惑力而又很合理的“摸奖”活动。
板书设计:
摸牌和下棋
顺序:摸牌——画“正”字——放回——洗牌……
红色:走一格
黑色:走两格
可能性教案 篇10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104页“可能性”。
二、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一个装着黄球的盒子,一个贴着红、绿贴纸的骰子,若干投影片投影仪。
学具准备:六个装有红、黄、白三种颜色小球的盒子,六个骰子,若干红、绿贴纸,水彩笔若干。
全班分6个学习小组,每组6人。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1、目标确定:
“可能性”是新教材的内容,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也接触过,但作为数学中的概率知识来学习还是第一次,对他们而言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重组教材,制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学生能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经历猜测和简单的试验初步了解可能性的大小。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⑵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能对某些事件进行推理,概括其结果。对一些简单事件的可能性进行描述,并和同伴交流想法。
⑶情感目标:在游戏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学习带来的快乐,并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在和伙伴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⑷教材的重点难点:有关概率知识对学生而言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设计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升华为理性认识尤为重要,所以我把体验、描述生活中的确定和不确定事件为教学重点。通过实验领悟可能性大小与其可能出现的不同结果所占总数数量多少的密切关系为本节课的难点。
2、教学策略选择:
根据学生的心里特征和教材实际,本节课选择了演示、观察、操作、启发、和情境性等教学策略,改变以往的学习方式,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自主学习、重视体验等多种学习策略,力求培养学生的猜想意识,表达能力以及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态度。整堂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有效学习方式,推出可能性的几种情况与“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学生学的积极主动,老师教得轻松自然。整个教学过程教师的作用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变成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效伙伴或合作者。学生在“猜球”、“摸球”、“涂色”、“小小裁判”、“选词填空”、“设计骰子”等充满情趣的情境中玩数学、学数学,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四、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引入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第一次到你们班上课,我想知道你们喜欢做游戏吗?好,这节课我们大家就一起来做游戏。老师带来了几种不同颜色的球,悄悄装在盒子里。每小组的同学轮流来摸球,猜猜看你摸到的会是什么颜色的球?
二、展开
(一)认识“可能”、“一定”、“不可能”
1、初步感知(猜球)
学生们轮流摸球,前几个小朋友摸了以后,下面开始有“黄球”、“红球”、“白球”的叫声。
师:谁愿意说一说你们摸球的情况?
学生各抒己见
师:“大家说得很好?那谁能把这些情况用一句话既清楚又简单地表达出来呢?”
引导学生说:在摸球的时候有可能摸到白球,有可能摸到黄球,也有可能摸到红球,摸到球的颜色不能肯定。
小结:象这样当答案不确定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可能”这个词来表达。(板书)
师:如果继续摸的话,你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用黑板上这个词来说一句话。
2、再次感知(摸球)
师:看大家玩得那么开心,我也想玩,老师这也有一个盒子,里面装的也是小球,看看能摸出什么颜色的球。
教师第一个摸出是黄球。接着走到学生中,学生参与摸球。
随着每个学生摸出的都是黄球,学生喊“黄球”的声音越来越大。
轮到最后一个学生摸球了,老师问:“你们能不能马上说出他摸的球的颜色?”
如果学生猜测是黄球,说说为什么?(学生猜测里面全是黄球)
师:一定吗?
【备选】当学生回答不一定时,打开盒子验证一下。
小结:当我们知道结果只有一种情况时,可以用“一定”这个词来表示。(板书一定)
如果在这个装着黄球的盒子里摸出一个白球,你认为可能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不可能)
(二)、初步了解可能性的大小
1、有什么办法在这个盒子里可能摸到白球呢?
2、放几个可以容易摸到?
根据学生回答师生共同进行验证。小组合作,把数量比例不同的黄球、白球放到盒子里进行实验,验证结论对错。
3、如果要求盒子里摸出的一定是白球该怎么办?
4、概括
通过刚才的摸球游戏,你们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各抒己见
师:一般事情都有“一定可能不可能三种情况”,当然,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有时候可能性也会发生变化。
5、揭题(板书课题――“可能性”)
(三)生活中的“可能性”
1、小小裁判(出示书P105插图)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具有可能性,你看,这里有几件和生活紧密联系的事情,请你运用“一定”、“可能”、“不可能”对这几件事进行判断。同意说法的打√,不同意的打×。
⑴地球每天都在转动。
⑵我从出生到现在没吃过一点东西。
⑶三天后下雨。
⑷世界上每天都有孩子出生。
⑸太阳从西边升起。
⑹吃饭时,人用左手拿筷子。
(实物投影出示插图)学生进行判断。有争议的让学生说说为什么。
2、选词填空
同学们在语文课上我们都做过选词填空。今天数学课也要来做选词填空,看谁填得又对又快。
人()会老。明天的数学测试小明()得满分。
冬天()会下雪。在除法中,余数()比除数小。
鱼离开水()会死。在地球上,石狮子()在天上飞。
三、巩固
1、涂一涂
你看,这里有三个盒子。盒子里分别装着不同形状的物体,可是他们都忘了穿衣服,要同学们根据要求给他们涂上颜色,穿上衣服。
根据要求涂
⑴○一定是黄色的
⑵☆可能是蓝色的
⑶△不可能是红色的
2、造句
把今天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找个实例,选择“一定”、“可能”、“不可能”造一个句子。
师示范:星期三过后一定是星期四。
让学生说给自己的同桌听,小组交流。
“太阳不可能从西边升起。”
“地震可能会发生。”
“其它星球上可能有外星人。”
“人一定会死的。”?
“三十岁的爸爸妈妈不可能变成一岁的小宝宝。”
..........
四、拓展
设计骰子
师:前几天老师到温州乐园玩,参加一个玩骰子的游戏,规则是骰子上面有两种颜色,甩到红色的一面就可以得到一个奖品。你们想玩吗?
1、师出示一个一面是红色,其余五面都是绿色的骰子和学生一起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体会到得奖可能性大小和骰子颜色设计有关。
2、动手设计骰子,根据学生希望中奖率的高低来设计骰子。
3、学生反馈,展示自己的作品。
五、总结
这节课大家玩得开心吗?让你觉得最成功的是什么?
设计猜球游戏的情境引入,既直接又富有情趣,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第一次小组合作“猜球”游戏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里初步感知“可能性”。第二次师生互动“摸球”游戏,再次让学生在愉悦中真切的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因而产生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初步认识。自然而然理解“一定”、“可能”、“不可能”
这三个数学用语。
先进行大胆猜想,再进行实验验证。
实验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实验,让学生根据结果验证猜想结论对错,领悟“可能性”大小与其可能出现的不同结果所占总数数量多少有密切关系,既丰富了感性经验,又有了实际依据。也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通过判断和选词填空,使学生了解身边的一些现象,进一步体验生活中确定和不确定的事件,体会概率知识和生活的密切关系。同时规范学生的数学语言。
让学生找生活中的实例,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这一环节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相互倾听、汲取经验和相互交流的能力。
第一个层次巩固了新知,第二个层次“设计骰子”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望,让学生学以致用、大显身手,而且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在在获得成功的喜悦中学会深入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五、教学片断实录:
片断一:初步了解可能性的大小
在学生了解到盒子里装的都是黄色小球后展开:
师:有什么办法在这个盒子里可能摸到白球呢?
生1:这个简单,只要把盒子里的黄球全部换成白球就可以了。
生2:错!这样摸到的就一定是白球了,“一定”知不知道?老师的问题是“可能”摸到白球。
生3:把题目要改成“一定”摸到白球就对了。
师:你们很善于倾听,也明白“一定”和“可能”的区别。那么应该怎么做才符合题意呢?
生3:那就在这个盒子里放上一些白球就“可能”摸到白球了。
师:放几个可以容易摸到?
生1:多放一些白球容易摸到。
生2:比如里面有10个球,放9个白球和一个黄球摸到白球的机会要比放2个白球8个黄球的机会大多了。
生3:要想容易摸到白球,放的白球个数必须比黄球要多哦。
生4:听起来好像有道理,但不一定。
师:那我们就来验证一下
小组合作,把数量比例不同的黄球白球放到盒子里进行实验,验证上述结论对错。
小组反馈:
组1:我们组白球4个,黄球1个,摸到白球次数多。
组2:我们和他们相反,1个白球,3个黄球,就不容易摸到白球。
组3:老师,我们特地放了2个白球2个黄球,发现次数差不多诶!
师:通过大家的猜想和验证,发现白球个数比黄球多,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就大,反之可能性就小,看来,可能性的大小和物体所占总数的多少很有关系。
片断二:设计骰子
师:前几天老师到温州乐园玩,参加一个玩骰子的游戏,规则是骰子上面有两种颜色,甩一次,甩到到红色的一面就可以得到一个奖品。你们想玩吗?
生:想玩!
1、出示一个一面是红色,其余五面都是绿色的骰子和学生一起游戏。
第一次甩的结果:绿色
第二次甩的结果:绿色
第三次甩的结果:绿色
这时有学生按捺不住开始举手,一边说着:“老师,我知道原因了。”“下面可能还会是绿色。”
老师继续甩,第四次甩的结果仍然是绿色。
很多学生叫了起来:“骰子有问题”“红色的肯定很少!”“这样能拿到奖品的啊?”“得奖根本就是骗人的!”“不公平啊!”
师:我听到同学们的意见了,那么就来观察一下这个骰子吧!
学生观察骰子后老师问: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生1:骰子红色的只有一面,绿色的有五面,甩到绿色的可能性就大,红色可能性就小,得奖机会就少。
师:得奖机会少是不是表示没有得奖的机会?
生:不是,可能会得奖,但机会很小。
师:那么接下去甩,可能会甩到红色的吗?
生:是的,可能会甩到红色。但大部分人还是没有得奖的,都是陪衬,浪费钱!
生:以后遇到这样的游戏就不去玩,得奖机会太少了。
2、师:那么如果你们是这个游戏的设计者,请每个小组统一意见后根据你们希望中奖率的高低来设计一个骰子。
⑴、学生小组活动,用红、绿贴纸设计骰子。教师巡视并参与活动。
⑵、学生反馈,展示自己的作品。
组1:我们觉得只有一面是红的容易让人说我们小气,一眼就看出不诚心让人得奖,所以就贴了两面红色的`,这样得奖的可能性增加了,但比起来还是没得奖的可能性还是大些,不会亏本。
组2:我们想游客来活动就是图个高兴,奖品档次低些,但得奖机会大,大家玩得就开心啊!所以我们设计的骰子有4面是红的,2面是绿的。
组3:我们觉得还是公平点好,所以设计了3面红3面绿,得奖和不得奖的可能性大小差不多,完全凭运气,又不会亏。也不狠赚,这样最好。
师:每组都有自己的想法,讲的都有道理。通过设计骰子,大家不仅学会知识还利用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深入思考问题,是最大的进步。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
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兴趣和生活经验,我在教学中重组教材,选择与学生现实中已有的经验相耦合的信息材料,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一定”、“可能”和“不可能”。我从大家感兴趣的“猜球”游戏引入,一下子抓住了学生学习的兴致。整堂课由各种联系生活、生动有趣又层次分明的活动贯穿其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猜想、讨论、实验、合作、交流、创造等,使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和掌握有关“可能性”的知识。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数学的生活性;数学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
(二)、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十分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充分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在活动中自己去探索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方法,在活动中体会成功的喜悦。这节课在感知“可能”、“一定”、“不可能”和“可能性大小”时,我安排了这样几个层次的活动,第一次是“猜球”,使学生初步感知可能性。第二次“摸球”,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并注重对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的直观感受。第三个活动“动手实验”,老师先让学生试着猜想“怎样做才容易摸到白球?”再让学生实验操作进行验证。通过这样的三次活动,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因而产生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初步认识。在知识联系生活,运用生活的过程中,又设计了“小小裁判”、“选词填空”、“造句”“涂一涂”和“设计骰子”等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理解和认识数学。只有给学生提供了比较充足的活动的空间、探索空间和创造的空间,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去感悟、去体验、去认知。
(三)、让学生在合作交流自主探索中学习数学
课程标准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节课中,我十分重视有意义的合作学习,并重视教给学生合作的策略、能及时对合作的好的学生作出公正合理的评价。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形势,推出“可能性”的几种情况和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我还十分重视学生的交流,而且形式多样,例如让学生找自己的同桌或好朋友说说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这是两个学生之间的交流,师生一起游戏,在游戏中学习知识得出结论是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小组讨论盒子里可能摸出的是什么颜色的球,讨论怎样设计骰子,这是小组内学生间的交流,再如学生代表小组演示汇报,这是全班进行了交流。通过合作与交流,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四)、让学生在自由和谐的环境中学习数学
整堂课的教学中采用班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和个别教学相结合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尽量为每个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教师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大胆猜想、敢于质疑、勇于尝试、乐于交流合作;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自主评价,体现了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学生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获得的不仅是扎实的知识和技能,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能力也得到了良好的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化中愿学、乐学,尝到成功的快乐,建立了自信心。
本节课尚需改进的方面:
初次体验“猜球”和再次体验中“摸球”这两环节因为小组合作和师生互动,学生热情高涨导致活动时间过长,从而使整节课在时间的把握上有点头重脚轻,第一个环节小组合作意义不大可以和第二环节合并改为师生互动,作为只是让学生初步感知可能性的几种情况,不是教学重难点,时间安排上可以紧凑些、把多些时间放在了解生活中的“可能性”和探究“可能性”大小这两个环节更为科学合理。
【可能性教案】相关文章:
可能性教案06-14
《可能性》教案02-13
认识可能性教案07-28
可能性教案15篇09-04
可能性教案(15篇)09-11
精选可能性教案3篇01-15
精选可能性教案四篇03-07
可能性教案精选15篇02-17
可能性教案(精选15篇)01-31
精选可能性教案模板10篇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