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教案

时间:2023-05-02 14:15:04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关于项脊轩志教案汇编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项脊轩志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项脊轩志教案汇编5篇

项脊轩志教案 篇1

  我所说课的篇目是《项脊轩志》,它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一,新教材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

  人教版的指导思想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和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味,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人教版明确提出,高一阶段,在初中的基础上,学习现代文和古代散文,着重培养理解、分析现代文的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二,课文特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

  《项脊轩志》是明中叶古文家归有光抒情散文的代表作。本文以“志”的文体写成,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名作。它借书斋项脊轩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和人事变迁,表达了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切怀念,真切感人。本文被安排在第二册第六单元第一课,应出于以下考虑:

  1,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主要观点。本文属于浅易性文言文,学生在以往学习的基础上,已能大概疏通文意。并且本文抒发的是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家庭变迁的感慨,学生可以较轻易地领悟。这对探索后面几篇文章的思想内容有很好的铺垫作用。

  2,本文记叙的是家庭琐事,抒的是亲情,这对高一学生来说,熟悉而容易理解,切合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并且可以启发他们观察生活,珍惜亲情。

  3,从上一期的先秦文散文到这一单元的明清散文,古文的教学重点由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掌握文言词语的含义及在课文中的用法转变为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主要观点。而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便成了始终强调的一点。本文由于取材于日常生活,易为读者理解,所以放在第一篇的位置,有承上启后的作用。

  三,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初中和高一前段的学习中,已基本掌握翻译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可以把疏通文意的任务交给学生,课文思路的探讨也可交给学生,而课文的思想内容则需要师生共同探讨,可以结合对文章细节的分析。

  四,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本文的教学目标应确定为:

  1,准确理解“当、洞、胜、兹、凡、过、竟、比、殆”九个实词,并归纳积累“顾、稍、置、归、去”五个实词的义项。

  2,在熟读的基础上理清、把握脉络,体味作者思路清晰、语言流畅的特点。

  3,体会作者在日常琐事的记叙中所蕴含的浓浓深情,感受亲情。

  教学重点:

  1,理解作者对家道衰落的伤感和对故居亲人的眷念深情。

  2,学习本文善于捕捉生活中典型的细节和场面,来表情达意的方法及语言清新、凝练的特点。

  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运用。

  “强化阅读,自主学习,积极思考,深入探索”是本人在该课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的。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采取诵读和讨论法,让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初步感知课文,然后就课文中的一些需要深究的地方加以讨论,得出自己的结论。

  六,教学过程设计。

  见《项脊轩志》教案。

项脊轩志教案 篇2

  项脊轩志

  执教者:陈玉萍(甘肃)

  创设情境:

  中国的文人喜欢给自己的书斋取个雅致的名字如蒲松龄“聊斋”,梁实秋“饮冰室”,等,明代归有光给自己的书斋取名“项脊轩”

  作者简介:

  归有光

  取项脊轩的原因

  1、书斋小如人的脖子、脊梁般

  2、怀远追宗

  3、博取功名,光宗耀祖

  整体感知:

  一、 感情诵读()其余学生静听

  学生评价并质疑(学生表现的太可爱了如果学生整节课都表现的如此灵动,该多好啊!期待中,教师千万不要让可爱的孩子们噤声了!)

  正音:

  渗漉 修葺 老妪 姊妹 阖门 偃仰 扃牖 象笏 垣墙 先妣 呱呱而泣

  (学生齐读)

  解析实词含义

  过:大母过余曰;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比:比去,以手阖门;去民之所恶,以民之所比;

  置:

  顾:顾视无可置者;三顾茅庐;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引导:

  实词的含义应如何解析?

  生1:语感结合上下文

  生2:根据字形判定

  师总结:推断词义的方法:字形推断法 古今词义对照法 语境分析法 联想推断法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这样一些内容:一间书房、两种情感、三个女人

  研习文本:

  生齐读关于“一间书房”的文字

  方:一丈见方,形容面积小

  北向:门朝向北

  思考:没修葺前的项脊轩有什么特点?

  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冻若凉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来则渗如滴漏——梁实秋《雅舍》

  榆柳荫后椋,桃李罗堂前明月有情常照我,清风无事乱翻书梅影横窗知月上,花香浮动觉春来

  思考:读二三两段思考作者写了哪两种感情?

  先:表示对长辈的尊重

  主要运用了细节描写

  学生齐读

  思考:

  运用了哪些细节描写你最喜欢哪些细节描写?说说喜欢的理由

  生1:文中最后一句有种物是人非的悲凉感“亭亭如盖矣”乐景写哀情

  生2:儿寒乎?欲食乎?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关爱有此想到了现实中的自己(学生的发言太精彩了!善于将文本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这才是真正语文课堂的精髓 为这些学生原来的老师鼓掌没有平时的训练,是不会有这样的思维的深刻和鲜活的`)

  生3:吾妻死,室坏不修——夫妻情深,当时只道是寻常

  拓展延伸:

  古人曾言:“人生四大不幸之事,归有光拥有其三,但其文字却没有丝毫的颓废和悲凉”

  点评:文言文教学应“言”“文”并重,很多的优质课只重“文”忽视了“言”的学习,而陈老师却并没有厚此薄彼,将“言”讲的也是兴味盎然如关于实词含义理解的指导 内容的概括很简洁凝练,如能引导学生概括出来就更好啦!课堂知识的梳理老师越俎代庖的过多,学生的大脑不是要被填满的容器,而应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项脊轩志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 学习常用实词和虚词“顾”“稍”“置”“去”“归”等的用法。

  2 学习文言文中词类现象(名词作状语)的一般规律。

  3 理解本文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家庭变迁的感慨。

  4 分析归有光散文的一般特点。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归有光散文的特点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方法:文言文教学三读法

  第一课时

  目标:解题,介绍作者,认读课文,讲解第一段。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本课是一篇抒情性很强的散文佳作。作者在写景叙事中,把“喜”和“悲”的感情抒发得委婉动人,感人至深。

  二.介绍作者:

  归有光(1507~1571年),字熙甫,明朝昆山人,著名散文家。作者自幼苦读,9岁能文,20岁通读五经(《诗经》《尚书》《周易》《礼记》《春秋》)和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加《三国志》称“四史”),但考试不利,35岁才中举,后8次考进士落第,于是迁居到嘉定(今上海市)安亭江上,讲学20余年,学生颇多,称之为“震川先生”。他直到60岁才中进士当县令。由于为官正直,不与上级官吏和地方豪绅同流合污,3年后明升实降为顺德通判,专管马政,颇受委屈。后由大学士高拱保荐为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修《世宗实录》,上任一年后,病故。在文学上,因作者仕途多舛,但他博览群书,在散文创作上造诣很深,是明代杰出散文家。他的散文源出《史记》,取法于唐宋八大家,风格朴实,感情真挚,一反当时“文必秦汉”的理论和只求貌似的形式主义风尚。归有光与王填中、唐顺之、茅坤并称为“唐宋派”。他的散文朴素简洁,自然真挚,以神味见长,尤善以家庭琐事寄托真情。《项脊轩》《先妣事略》《寒花葬志》为代表,他的作品对清代桐城派散文影响很大,本单元的《登泰山记》(姚鼐)与本文有很多相似之处。

  三.解题:项脊,地名,是作者九世祖归道隆所居之处;轩,小屋,作者将自己的书斋题为“项脊轩”含有怀宗追远之意;志,记也,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

  四.听录音,正音正句读:

  1.下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渗漉(shenlu) 栏楯(shun) 兀(wu)坐 修葺(qi)

  B 斑驳(bo) 异爨(cuan) 老妪(yu) 汝姊(zi)

  C 阖(he)门 长号(hao) 偃(yan)仰 婢(bi)女

  D 扃牖(jiongyou) 呱呱(gu) 门扉(fei) 象笏(hu)

  .断句练习:判断下列各句断句是否准确。

  1.日过午/已昏 2.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3.鸡/栖于厅 4.吾家/读书久不效

  5.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6.述诸/小妹语 7.然/自后/余多在外

  正确的`是:1.3.5.7

  五.讲解第一段

  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一句是什么句式?

  答:判断句,用来判断主语所指的人或事物是什么,具有什么属性或属于什么范围的句子。译文中,能翻译出“是”,相关内容一定做谓语。如“宫中府中,俱为一体”,“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表判断的词有:①也,用“……,……也”的句式,如“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②用“者”“也”表示,其句式为“……者,……也”,如“陈胜者,阳城人也”;③用“者”表示,句式为“……者,……”,如“陈轸者,游说之士”;④用“是、乃、为、即、则、非、亦、必、诚、皆、本”等词语表示,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⑤不用标志,直接用主语和宾语组合,如“七略四库,天子之书”。

  2.“室仅方丈”中“方丈”一词是何意思?

  答:“方丈”是一丈见方的意思,也就是平方丈。这个词也另外用来指佛寺或道观中主持住的房间,并借以指寺院的住持。

  3.“使不上漏”、“雨泽下注”和“以当南日”中“上”“下”“南”几个方位词的用法是否相同?

  答:“上”“下”是名词做状语,意思是“从上面”“向下”;而“南”还是名词,做定语。

  4.指出下列词语在各句中的用法。

  ①以 A 以当南日 B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C 臣是以无请也 D 以啮人,无御之者

  ②胜 A 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B 予观乎巴陵胜状

  C 何可胜道也哉 D 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

  E 胜负之数,或未易量

  ③时 A 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B 小鸟时来啄食

  C 秦时与臣游 D 谨食之,时而献焉

  5.“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包含什么文化常识?

  答:“三五”表示“十五”。古人记时,往往以两个数字的乘积表示应有的数量。再如“年方二八”,表示为十六岁。“桂影”指月影,神话传说,月中有桂花树,所以用桂代月。

  六.朗读本段,边读边翻译。

项脊轩志教案 篇4

  知识目标

  1、学习作者选取生活琐事、平常景物表现人的音容笑貌,以朴素简洁的语言寄托自己深情的写作风格。

  2、准确理解“当、洞、胜、凡、兹、过、竟、比、殆”9个实词,并归纳积累“顾、稍、置、归、去”5个实词的义项。

  能力目标

  1、在熟读的基础上理清思路,把握脉络,体味作者思路清晰、语言流畅的特点。

  2、根据上下文辨析实词和活用词的义项,做到熟练翻译课文,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德育目标

  体会作者在日常琐事的记叙中所蕴含的浓浓深情,感受亲情。

  教学重点

  1、理解作者对家道衰落的.伤感和对故居亲人的眷恋深情。

  2、研习三、五、六段,体味“多可喜亦多可悲”的内涵。

  教学难点

  1、通过细节描写感悟作者在叙事中营造出来的抒情氛围。

  2、在诵读的基础上熟练背诵全文。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提高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巩固文言知识。

  2、讨论法。通过广泛讨论,培养学生的解析能力。

  3、延伸法。通过延伸练习,提高学生鉴赏文言的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文题解:

  项脊轩是归有光的书斋名。一说其远祖归道隆曾居住在太仓项脊烃,作者以项脊轩来命名自己的书斋,有追念祖先的意思。一说,言其窄小,如颈背之间,故名。轩,这里指小屋,即书斋。

  志——古代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

  二、走近作者

  归有光(1506—1571):字熙甫,号震川,明代昆山人,明代著名古文家。他自幼苦读,9岁能文,但仕途不利,35岁才中举人,后连续8次考进士不第。于是迁居嘉定安亭江上,在那里讲学二十余年。他的学生很多,称他为“震川先生”。到60岁才中进士,授县令职,一生郁郁不得志。

  归有光虽仕途不得意,但他博览群书,是明代杰出的散文家。在文学上,他和王慎中、茅坤、唐顺之合称唐宋派。他的散文源出于《史记》,取法于唐宋八大家,风格朴实,被誉为“明文第一”。当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清桐城派代表人物之一的姚鼐(nài)视之为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间的一座桥梁。

  三、诵读课文

  四、预习检测

项脊轩志教案 篇5

  一、教学目的

  1.掌握“比、乳、过、下、而、然”等文言词语的意义、用法。

  2.了解归有光的散文成就及“志”类文体。

  3.学习本文用线索贯穿、形散神聚的写法。

  4.学习本文以细节、场面状写人物,情景交融等技法。

  二、教学重难点

  1.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用法。

  2.形散神聚的方法——线索串联法。

  3.借助平凡的景、事、物抒发悲喜之情。

  三、教学原则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思为主攻、练为主线。

  四、教学思路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听下面的成语,并以这个成语为谜面,猜一明代作家名。 ??谜面:衣锦还乡。谜底:归有光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归有光的一篇散文名作——《项脊轩志》。

  (二)诵读品味

  1.教师范读1、2段。

  2.一名学生朗读3、4段,齐读5、6段。

  要求:体味文中蕴涵的情感,找出文眼。

  (三)学生分段译读课文

  1.把握重点字、词、句。

  活用词:雨泽下注 乳二世

  古今异义词:比去,以手阖门 或凭几学书 已为墙

  通假字:而母立于兹

  一词多义:室始洞然 然睹促织 輮使之然也

  2.学生分段口译课文,教师指导。

  3.结构线索:

  (1)修茸前后的`不同风貌。

  (2)轩的变迁和家人轶事。

  (3)补写丧妻前后轩中情形。

  (4)写轩中的枇杷树。 项脊轩的变迁作 线索:作者的悲喜情感 (讨论:喜什么?悲什么?以哪种情感基调为主?)

  4.文章主旨:借项脊轩的兴废表达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抒发对亲人的怀念之情,如何表现?请具体分析。

  5.抒情技法: ……

  (四)课堂练习(投影展示)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比去,以手阖门 大母过余曰

  比比皆是 愿枉车骑过之 纳比笼中 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

  比得软脚病

  2.谈谈《项脊轩志》的抒情艺术(课后形成书面分析)。

【项脊轩志教案】相关文章:

项脊轩志教案02-25

《项脊轩志》教案02-27

项脊轩志赏析07-10

项脊轩志教案15篇03-12

【热门】项脊轩志教案四篇10-17

实用的项脊轩志教案三篇04-11

实用的项脊轩志教案四篇04-05

关于项脊轩志教案3篇04-04

【精华】项脊轩志教案三篇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