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语文教案集锦8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根据所写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
2、要大胆想象,想象要新奇、有趣、超前、富有创造性。
3、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
【教学重点、难点】
想象的事物要新奇,有趣,超前,富有创造性。
【教学过程】
一、审题
请你读一读这次习作的要求,读后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板书:想象作文,题目未来的________
范围:可是家乡、学校、食品、电视、房屋、衣服……也可以写未来的“我”或别人。
二、写作指导
1、以现实为依据,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思路要开阔,不要完全被现实生活所拘束。
2、想象要有所节制。人的想象力是无穷无尽的,但也不是任其渲泄。
3、在写法上,可从现实入笔,最后回到现实;也可直接着眼未来,结合现实;也可以始终贯穿未来。总之,应突出表现未来,能给人以憧憬展望。
三、写前说
投影出示思考题,学生准备,然后在全班交流,教师给予指导点拨。
1、你打算写未来的什么?
2、想象一下,它是什么样的,分几层来叙述?
重点引导学生写物品时可从材料、外观、内部设施功能等方面来写,还要注意把所写的物品和人物及事件联系起来。
3、每个人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其他人评议补充,教师巡视。
4、小结提示:不管同学写未来的什么,都必须做到条理清晰,有头有尾,让人看了以后明明白白。还要从自己熟悉的、了解深刻的事物入手去选择材料。还要注意想象的合情合理。
四、范文点评
例文一
未来的房屋
2025年,由于中国人口太多,就在佛山建造了两座摩天大楼。我呢,就住在204层04室。
傍晚,我下班了,便乘磁力电梯到了自己的家门口。我伸出食指在墙角一晃,门就自动打开了。原来这门安装了先进的指纹识别仪、只要输入我的指纹,它会自动检测,自动开门。
我走进房间,打开窗尸,眺望远方,这样可以使自己放松下来。乍一看,这窗子什么也没有;其实,窗上装有一个五面无形灭菌防盗电网器,在家里的人把手伸出去,安然无恙,可是外面的东西一旦要进来,就会触到电网。
由于今天工作得太累,我不想自己动手做东西吃,便打开电脑,在键盘上敲下“Angitnth”,再按回车键,屏幕上就出现了大楼餐饮部今天的菜单和价格表、我点了几样平日喜欢吃的菜,然后用网通卡在电脑的刷磁器上一刷,饭钱就付完了,既方便,又快捷。
不到3分钟,美味的食物就由工人送上来了。我一边津津有味地吃东西,一边上网看报,打开电脑的播音器,电钮便放出读报声。为了节约森林资源,各个报社都把他们的新闻录入电脑,发送给全世界,报纸再也用不着用纸张印刷了。
这么晚,该洗澡了。说起洗澡,简直不费吹灰之力。卫生间里有许多机器手会帮你洗澡。洗完澡的水会自动流到一个存水器里,留着冲马桶,可省水啦!
睡觉时,只要按一下按钮,就会有一张床从墙壁上慢慢地放下来,真是省地方啊!我躺在床上,慢慢地进入了梦乡。
你想想,如果未来真的有这样的摩天大楼,那该多好啊!
【点评】
文中写到节约木材、节约水和节省空间,这十分高明。为什么?不就是因为人口太多吗?如果篇中所幻想的只是一般的高科技,那就脱离文章第一段为这个幻想所构筑的基础了。
例文二
2051年的一封信
亲爱的小姨:
您好,最近身体还好吧!自从2031年您去N星球定居后,我们已经有20年没见面了。我非常想念您。
现在整个地球人的生活大为改观,人们都住高楼大厦──一般有1000层。要是从前你们会问这么高怎么上去呢?是坐电梯吗?不,错了,现在呀,电梯已经是个落后的小弟弟了。现在我们都坐光梯,你只要说出你想到达的楼层,在几秒钟之内,就能到达目的地。像光一样快,所以叫光梯。楼外表涂着特殊的涂料,使楼内冬暖夏凉!还可以释放出香味,杀死空气中的病菌。
房间里安装了许多电脑和仪器,各种家具和电器也都是数字化、智能化的,可以为人们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卧室中的镜子,不仅可以照出我们的外表,还可以照出我们是否有疾病。如果有,它会提醒您注意,并立即自动将病情输入电脑,给人们提供很好的.治疗方案。
厨房里,智能电脑会直接在网上从超市购进食品,自动编写营养搭配合理的菜谱,并给微波炉等灶具传送指令,人们在几分钟之内就能吃上香味扑鼻的饭菜。
室内的墙壁也被充分利用起来,是一些大型显示屏。不仅可以看电视节目,还能显示出任何你喜欢的环境,比如蔚蓝的大海,辽阔的草原或各种动物的图像。这个“电子墙”还有自动清洁功能,不需打扫。
现在大多数人都在家里办公,用和公司联网的电脑来工作;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时间,多了灵活性,还大大减少了的发生,堵车现象已消失,也更加有利于环保。
现在,我们中国是地球上最强盛的国家,我真为祖国感到骄傲,我正在清华大学任教授。我会努力为祖国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
好了,小姨,今天就谈到这里了,下次再聊吧!
祝您在N星球生活愉快!
侄女:花映雪
2051年8月8日
【点评】
这篇科幻作文勾勒了人类生活的美好前景,丰富绚丽的想象令人心动,书信体的运用使文章别具一格。
五、完成填空
1、你准备写未来的( )。
2、你所写的事物有什么特点:
⑴
⑵
⑶
六、完成习作
语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幸福在哪里》是一童话故事。主要写了三个牧童把一口喷泉挖成一口泉井,得到了智慧女儿的祝福;十年后,通过他们自己的劳动,亲身找到了幸福的事,说明了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的道理。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
2、学习本课生字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合作表演课文内容。理解智慧的女儿两次话语中的深刻含义,培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有关幸福的名言警句,拓展对幸福的认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课时 2课时
板书设计
幸福在那里
三个牧童
寻找幸福
幸福的含义
幸福在对人类有益的活动中
教学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一、审题入手,设疑激趣。
1、板书“幸福”,什么是幸福?你有过幸福的感受吗?
板书“在哪里”,幸福在哪里?怎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保加利亚埃林·彼林的童话故事,找寻其中的答案吧!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文,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2、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分别找出写三个牧童童年挖泉井的经历及十年以后他们再次相聚经历的相应段落。
三、入情入境,精读课文,领悟幸福的真谛。
(一)课文的前19个自然段向我们展示了三个牧童挖泉井的经历,指导学生从三个牧童挖泉井的语言、动作、神情及智慧的女儿说的话中领悟幸福在哪里。
1、自读这部分内容:
读懂了什么?把读不懂的地方用笔画出来。
2、重点研读三个牧童挖泉井的段落(1-5自然段)
三个牧童是怎样挖泉井的?
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划出文中的有关词语、语句。(愉快,高兴极了,心满意足)
他们为什么这么快乐?(浑浊的泉水变成了清洁透明、清澈的、如同镜子一般的泉水)
3、孩子们为什么这么快乐呢?从文中的6-19自然段中找寻答案。
①朗读孩子们说的话“我们把它弄干净了,就是喝的”,领会其中的意思。
②出示智慧女儿的话。
从“代表……代表……代表……代表……”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智慧女儿是这么说的,你会怎么对牧童说呢?请用四个“代表”说一句话。
4、回归整体,从三个牧童挖泉井的经历中,领悟到幸福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
第二课时
一、回顾前文,学习下文。
从上节课的学习中你了解到什么?
二、课文的后14个自然段向我们再现了十年后,他们再次相聚的经历,放手让学生用心读书,从人物的话语中领悟幸福的真谛。
1、三个孩子分手后,各从事了哪些“有益于人类的劳动”?
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幸福?
2、出示智慧的女儿的话。
①理解“领悟”一词的含义。
②结合三个孩子的经历理解“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
3、分角色朗读此部分,感受三个青年的幸福经历。
[点评:以上设计,紧紧围绕着孩子们十年前、十年后的生活经历,从具体的语言、动作、神情中,引导学生明白“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层层深入,恰到好处。]
三、拓展交流,情感延伸。
1、合作表演课文内容。
2、学习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呢?
联系亲身经历谈谈自己对幸福的理解。
3、出示收集到的和幸福有关的名言警句,学生交流谈感受。
举例:“能使大多数人幸福的人,他自己本身也是幸福的——马克思”
“幸福要*劳动,要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
“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高尔基”
激发兴趣,畅所欲言
幸福是一个美好的字眼,提及幸福,对于学生来说,生活中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可幸福在哪里,怎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这一系列问题的提出,无形中激起了学生读书找寻答案的兴趣。
文中自然段颇多,为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是非常必要的。
分别找出写三个牧童童年挖泉井的经历及十年以后他们再次相聚经历的相应段落。
指导学生从三个牧童挖泉井的语言、动作、神情及智慧的女儿说的话中领悟幸福在哪里。
划出文中的有关词语、语句(愉快,高兴极了,心满意足)
放手让学生用心读书,从人物的话语中领悟幸福的真谛。
联系亲身经历谈谈自己对幸福的理解。
出示收集到的和幸福有关的名言警句,学生交流谈感受。
学文后,让学生在共同经历着幸福的时刻,在共同的拥有中,细心地回味着“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
作业设计
1.规范地书写生字。
2.完成基础练习中的题目。
教学反思
学文后,让学生在共同经历着幸福的时刻,在共同的拥有中,细心地回味着“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从而,自然而然地达到了教育学生热爱劳动,积极参加劳动的目的。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9个;能积累“成团成簇、蠕动、三五成群、寒气逼人”等词语;能根据媒体演示理解“成团成簇、蠕动”等词语的意思。
2、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了解课文的层次;了解课文介绍的两种动物休眠的特点,并用流畅的语言向大家介绍。
教学重点:继续学习静心阅读,边默读边思考,了解课文的主要层次,及蝙蝠和海参休眠的特点。
教学难点:在学文的基础上能用流畅的语言作介绍。
教学准备:
预习要求:
1、通读课文,读准字音。
2、思考“阅读芳草地1”课文哪部份写蝙蝠,哪部份写海参。
3、查找蝙蝠和海参的有关资料
4、根据“语言直播厅”,自由查找冬眠或夏眠动物的资料。
准备蝙蝠休眠的媒体。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
1、导语导入:通过前两篇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一些奇异的自然现象,今天让我们走进动物世界,去看看。板书:动物
2、补齐课题:
课前预习我们知道课文介绍了哪两种动物?
板书:蝙蝠、海参(读准字音,特别注意“参”是多音字)
3、这两种动物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的习性?(都需要睡眠,理解此处的“睡眠”不同于平时所说的“睡觉”,是某些动物的一种生理现象,在一个较长时间内不动不吃)。
蝙蝠在冬天睡觉。板书:冬眠。读准“眠”说说眠是什么意思。还知道哪些动物会冬眠?
4、引发兴趣:还有的动物要夏眠。板书:夏眠。
5、课文既介绍了蝙蝠的冬眠又介绍了海参的夏眠因此课文题目为“动物的休眠”。
补全课题。
说明:三年级仍旧要重视拼音教学。通过“蝙蝠”“海参”两个词语的拼音练读,让学生读准字音。同时也复习了多音字的知识。“眠”是三拼音,通过拼读适时地滚动复习三拼音的音节,巩固汉语拼音。“冬眠”是学生已较为熟知的知识,已经能自行掌握,就不用反复强调,点出即可。而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夏眠”这是学生所不知的“新知”。而简单的板书也就已经将课文主干抓住。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课文。
1、指名读课文,检查课前预习情况,板书读错的字词,纠正;读生字。
2、思考:课文哪些部分写蝙蝠?哪些部分写海参?用“//”将课文分成两部分。
3、齐读课文,交流
说明:课前布置了预习作业,上课时要注意反馈预习情况。读课文,将课后“阅读芳草地”的练习内容穿插于本环节,让学生初步感知段落及分段的方法。
三、深入研读课文,积累语言。
1、根据自学要求,分组学习。
(1)认真自读课文,根据课后格表,了解两种动物休眠的具体情况;然后小组交流。
(2)讨论:两种动物的'休眠有什么不同?它们睡眠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说明: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读文,培养学生静心读文,边读边思考习惯;鼓励学生在小组主动与他人交流,自信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2、交流:
(1)交流写蝙蝠休眠的部分。
●蝙蝠冬眠的地方:山洞、屋檐……这些地方用文中概括的语言表达就是——(僻静安全能避风寒的地方。注意“僻”与“避”字形)这里“……”还可以是哪些僻静安全能避风寒的地方?
●蝙蝠怎样冬眠:双脚抓住崖壁、房檐等,成团成簇地倒挂着睡觉。(通过媒体理解“成团成簇”,也即前文的“集体”一词的具体表现;抓住:“挂”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蝙蝠的资料)
●朗读1—3节
(2)交流写海参休眠的部分
●海参怎样冬眠:睡觉(自问自答句子分别师生问读。知道:自己问自己回答;感受:一问一答,读来顺畅。“蠕”读音是卷舌音,抓住“蠕动”简要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海参的资料)
●朗读4—6节
说明:在交流表格时,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读。例如在交流蝙蝠在什么地方冬眠时,可以让学生想想省略号还省略了什么地方,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地方有共同特点——僻静、避风寒,结合区分两个生字的字形。在交流蝙蝠冬眠时的样子时引导抓住动词,了解蝙蝠休眠的特点。
(3)读读课文,参照表格,说说两种动物的休眠有什么不同?
(4)读全文交流两种动物睡眠的共同原因。
●通过朗读和句子比较,体会句子:
“等冬天来临,天气冷了,蚊子、夜蛾死的死,躲的躲,蝙蝠什么吃的也没有了。”
“等冬天来临,天气冷了,蚊子、夜蛾死的死,躲的躲,蝙蝠吃的没有了。”
●出示:“蝙蝠什么吃的也没有了。怎么办?”
“是躺着等死,还是像大雁、燕子那样千里跋涉,飞到温暖的南方去?”
在文中找到回答这两个问题的句子,
体会第2个设问句:为什么会想到大雁和燕子?这个问答说明什么?
(蝙蝠也会飞行;和其他会飞的动物比较,它对付绝粮的办法很特别。)
指导朗读,抓住“不”、“都”。
●通过比较,体会句子“夏天,海底再也没有海参吃的东西了。”
完成“词句活动室”2。朗读句子,读出语气语调。
3、总结:动物休眠是因为在一段时间内,找不到吃的东西,为了保持体能,便要休眠。
4、有感情朗读全文。
四、课外延伸:
根据收集的资料说说你知道哪些动物也要“冬眠”(或者“夏眠”)?它们是怎样“冬眠”(或者“夏眠”)的?完成“语言直播厅”
五、布置作业: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iu3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掌握iu的四声,能直接读出它们带调的音。
一、复习αoe
1、T:小朋友,上个星期我们认识了拼音王国里的3个单韵母朋友,大声地喊出它们的名字。 S:αoe
2、T:你看αoe一叫它们吧! S:áǎàōóǒ
二、学习的iu发音
(一)看图说话引出
1、T:,你看,空气清新的早晨,嫩嫩的草,绿绿的树,,谁能接下去说说,图上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S:
T:,,还能接着说吗?
他提着一只小水桶,来到家门前的小河边喂起了鱼,真能干!
S:小鱼跳出水面。
T:小鱼见到小男孩来喂鱼,都跳出水面来迎接他了。
S:乌鸦在树上做窝。
T:小河边的树上有一只乌鸦做了一个漂亮又结实的窝。
2、T:小朋友们,其实这幅图里面藏着我们今天要学习的3个新的单韵母朋友。看看哪个小朋友的眼睛最尖,最亮,能够最快找出这3个韵母朋友。
T:XX小朋友最快举起了手,你来说一说他们是谁?
S:它们是“iu”。
T:其他小朋友有意见吗?对,这3个韵母朋友就是“iu,念一遍i u。
3、T:那老师要问一问, S:i
T:小眼睛看得真仔细,i的形状。
T:找到了小i,?
S: T:对,u的形状。小眼睛看得真仔细。小也很?
,你来说。
T:对,小鱼跳出水面时泡泡就是小的形状。
三、学习iu的发音
(一)学习i的发音
1、T:小朋友们看得真仔细,很快就找到了iu。那就让我们和iu来交交朋友吧。小朋友,“衣服”的“衣”就是单韵母“i”的读音。
跟老师来叫一叫它“i i i”,看老师的口形,听老师的发音。念“i”的时候,嘴角要向两边拉开,笑眯眯的,牙齿要对齐。i i XX你来试一试(念得真好),你也来试试(笑得真好看),不错!
2、T:老师编了一句顺口溜来记“i”:牙齿对齐“i i i”,一起来,哪位小朋友也学着老师的样子来编一句顺口溜记记“i”?
S:像支蜡烛“i i i”。
T:比老师还编得好, S:请大家给我读:1上加点“i i i”。
2、T:我们编顺口溜记住了“i”,其实,乌鸦的“u”就是u的.发音,念,中间留一个小孔,跟着老师念一念。,念得响亮些(指名)。 T:嘴巴突出“u u u”张得太大了,,,u的嘴巴要比o更圆更小,嘴巴突出“u u u”。
T:u”,带大家读一读
S:请大家跟我读:乌鸦唱歌u,u,u。
T:真是聪明的大拇指宝宝。
T:小朋友能编顺口溜了,能不能给“u”组个词呢?
3、T:认识了u,再来叫叫“”吧。小鱼的鱼就是“”的读音,念“”的时候就像在吹笛子,看老师的口形“ ”。XX你来念一念,
念得真好,转过去带大家念遍。
T:孩子们发现了吗?刚才这个和u有什么联系。
S:就是u上面加上两点。
T:那你能根据这个发现来编一句顺口溜吗?
S:u上加点 。
T:跟老师想的一样,带大家读一读。
T:谁还能看着这一幅图再编一句顺口溜?
S:小鱼吐泡“”。
T:真是聪明的大拇指宝宝,
四、课中操
T:小朋友们,我们认识了i ,,你们想来学一学吗?起立,
阿姨 你好 唱歌 u u u 鱼儿 吐泡
i u 交上了朋友,它们心里可高兴了,小i就想,变,变,变,小i变完魔术后你不礼仪咜吗?谁来叫叫它?
T:看来你已经认出了它,谁也认出来了?S
T:全班小朋友一起来叫一叫。
T:小朋友们,刚才你们发现了吗?小i戴上四声帽子的时候跟αoe戴帽子的时候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S:它要先去掉圆圆的点再戴上帽子。
T:老师把它编成了一句顺口溜:小i有礼貌,标调就摘帽。一起念。 T:小i变完了魔术,它还想和小朋友们玩一个“大转盘”的游戏,转盘里出现了哪个字母,大家就响亮地叫出它的名字,好吗?
2、学习“u”的四声
小u看见了小i变出了四顶漂亮的帽子, S:ū ú ǔ ù
T:你认出来了,XX
T:小u戴上了帽子,,我们也一起跟着去吧,,
T:汽车平地走 S:ū ū T:
T:小i,小看见他们都变出了漂亮的帽子,他,于是小也戴上了帽子。小朋友们能叫出它吗?一,男同学来叫一遍,女同学来叫一遍,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小变魔术要不要去掉小圆点?
T:老师把的四声也编成了顺口溜,跟我念一念。
ǖ ǖ ǖ 阿姨她姓于。
ǘ ǘ ǘ 小明在喂鱼
ǚ ǚ ǚ 天要下大雨
ǜ ǜ ǜ 田里长玉米(妈妈送我一块玉)
五、巩固练习
1、T:认识了戴帽子的i u ,老师要奖励你们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拔萝卜”,小白兔种了许多萝卜,萝卜丰收了,可这萝卜也太难拔了,她想请小朋友们来帮帮忙,愿意吗?只要你读对了萝卜叶子上的字母,萝卜就拔出来了。老师请第X,念对了,你们就喊两声“嗨哟”,听清楚了吗?
六、书写指导
T:萝卜都拔出来了,i u 个房间。
S:i住在上格和中格,u,
T:老师先把i,顶住二楼的天花板写“l”,脚踩在地板上,3楼上去想看看什么,可不能把,拿起你的铅笔在书上描一次)
师范写:顶住二楼的天花板写竖右弯,再写竖,一起用手写一遍,在书上描起来,写起来。
3、T:最后送回家吧:先写下面的u,两个泡泡吹到了3楼去,跑两竖对齐。
七、小结
T:小朋友把i u 送回了家,他们都舒舒服服地住了下来,小朋友们真能干,老师心里也很舒服。
语文教案 篇5
第一课时
目的要求: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了解太阳的特点,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2.体会作者说明事物的多种方法。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特点和人类的密切关系。
难点:体会作者说明事物的多种方法。
教具:幻灯机、投影机、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初读课文。
1.出示课题,启发谈话。
太阳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天晴时,我们都能见面。经常见面不等于就能了解,请一位同学说说,你对太阳了解多少。这篇课文就是一篇介绍太阳的文章。
2.这篇课文一段段内容比较清楚,要求大家用比较快的速度读一遍,就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请大家用三分钟把课文读完,并说出主要内容。
3.学生默读课文。
4.介绍本课主要内容。
二.默读课文,画出要点。
1.读“预习”,交代阅读要求。
(1)遇到生字新词解决。
繁殖:生物中的传宗接代。
杀菌:杀死病菌。
治疗:用药物或手术等手段医治疾病。
(2)认真读每个自然段,想想每段主要讲什么,如果有概括主要意思的词语,把它画下来,如没有就自己概括。把介绍的对象名称注在旁边。
(3)全文读完,把各段内容连起来想一想,全文围绕太阳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并按内容给课文分段。
(4)意思理解不透的句子用铅笔做上记号,真正理解了再擦去。
2.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
三.逐段交流对内容的理解。
第一自然段讲太阳离地球很远。一是用数字说明,太阳离地球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二是用设例说明,日夜步行要走三千五百年,做飞机要飞二十几年。
第二自然段讲太阳很大。用比较法,有130万个地球那么大。
第三自然段讲太阳的温度高。一是用数字说明,表面温度有6000度,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三千倍。二是用设例法,如钢铁碰到太阳也会变成气。
第四自然段讲太阳和地球上动物、植物关系密切。用分析说明法,先讲有了太阳,地球上的植物才能生长,动物才能生存;再讲人类吃的、穿的、用的都和太阳有密切关系,最和讲似乎没关系的煤炭也和太阳有关系。
第五自然段讲太阳和雨雪的关系。分析雨雪形成的过程,说明它和太阳的关系。其中也讲到了云的形成。
第六自然段讲太阳和风的关系。也是分析风的形成过程。
第七自然段讲太阳和病菌的关系。因为太阳有杀菌的能力,可以用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第八自然段讲太阳和地球的关系,和人类的关系。它综合前面内容,逐层讲下来。太阳主要是会发光发热。因为太阳给地球送来光和热,所以就有了风雪雨露,植物、动物才能生存;有了风雪雨露,有了植物动物,人类才能生存。最后用一个总结句: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四.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第二课时
目的要求:
1.给课文分段,总结段意。
2.独立完成课后练习。
重点:分段、总结段意。
难点:总结段意。
教具:幻灯机、幻灯片、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把每段概括主要内容的词句圈画出来,如果没有,自己概括一下,写在各段的末尾。再在每段的开头旁边注上说明的.内容。
二.用同类合并法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第一至第三自然段)讲太阳的特点是离地球远,它又大又热。
第二段(第四至第八自然段)讲太阳和地球的关系密切。
三.思考回答“思考、练习”第1题。
四.请两位同学到黑板前,给下面两句话填上标点符号,然后指导标点符号的用法。
1.有了太阳地球上的庄稼和树木才能发芽长叶开花结果鸟兽虫鱼才能生存繁殖
2.太阳晒着地面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多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少那里的空气就比较冷
3.说明分号的用法,再练习为下面的两段画加上标点。
1.他临死还叮嘱儿子要打虎除害交代了两条一条是见了老虎不害怕更不该逃另一条是老虎见了人总要扑过来要打它的咽喉和肚子
2.我国首都住满了人大伙儿都把袖子举起来就能够连成一片云大伙儿都甩一把汗就能够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五.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附板书设计:
太
阳
远
1.5亿公里
特点
大
130万个地球
热
6000度1800万度
植物、动物
吃
穿
用
与地
气候
云
雨
雪
风
球的
疾病
细菌
关系
地球
人类、世界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在朗读中体会“我”为盲婆婆做事时的高兴心情使学生明白帮助别人尤其是残疾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心
课时建议: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多媒体出示课题,生齐读
2.师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蝈蝈是一种身体绿色,能发出清脆声音的昆虫,盲婆婆指失明的老年妇女
二、初读课文
(一)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检查字词情况
1.出示生词
盲婆婆 乐呵呵 滚动 捉住 您好
清波 鼻子 齐鸣 得到代替
(1)指名读生词,相机正音
(2)去拼音读词
(3)齐读生词
2.指导读较难读的长句子
(1)乐呵呵地/捉回了/一只/绿色的蝈蝈/,喜滋滋地/送给了/邻居家的盲婆婆/
(三)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四)齐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
2.学生借助已有识字方法分析记忆生字,教师相机点拨
3.教师范写,学生描红、练写
第二课时
一、创设氛围,激趣导入
1.复习
(1)认读生字词语
(2)指名读诗歌,检查朗读情况
2.师生交流理解“盲婆婆”这个词重点理解“盲”字,感悟“盲”的世界请同学们闭上眼睛2分钟,处在“盲人”角度感受一下“盲婆婆”的生活
3.请学生谈谈自己这2分钟的感受
4.再读课题,设疑:“我”为什么要送给盲婆婆蝈蝈呢?一只蝈蝈能给盲婆婆带来什么呢?
二、理解课文,读中感悟
(一)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第一节
2.多媒体展示蝈蝈的实物图,播放蝈蝈的叫声,让学生感受蝈蝈的可爱
3.学生自由读第一节,找一找你从哪些词中感受到“我”对蝈蝈的喜爱之情?(乐呵呵、喜滋滋)指导积累ABB式词语
4.“我”面对这样一只可爱的蝈蝈做出了怎样的决定?此时“我”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指导读出词语“乐呵呵”、“喜滋滋”的语气(自读、指名读、师生共评)
(二)学习第二节
1.“我”为什么要送给盲婆婆蝈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节
2.“我”上学时想让它为盲婆婆唱歌,帮她消除寂寞,带来欢乐,那“我”平时是怎样帮盲婆婆的呢?
3.此时你看出图中的'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小学生?
4.谁能发现蝈蝈歌声的神奇力量?你想象一下盲婆婆双手捧着蝈蝈,聚精会神地听着听着,(播放蝈蝈的叫声)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5.教师小结:蝈蝈的歌声使盲婆婆仿佛置身于原野之中,看到了原野中的一切她听着、想着,心中充满了欢乐好像恢复了与五彩世界的联系,她的眼中似乎不再黑暗,而是充满了光明
6.让我们再次把光明带给盲婆婆(指名读,师生评价,全班齐读)
7.盲婆婆此时欣赏着蝈蝈美妙的歌声,会说些什么呢?
(三)学习第三节
1.听老师范读第三节,你知道小男孩的心意了吗?说一说
2.谁愿意读一读:学生个别读后,相互挑战指导读好“蝈蝈儿,蝈蝈儿,蝈蝈蝈……”
三、奉献爱心,升华感情
1.学生谈感受你想对“我”想说些什么?
2.说说你自己以后该做些什么?
3.有感情地背诵本诗
4.小结:有了这位善良,乐于助人的小朋友,盲婆婆的生活仿佛又见到了光明和幸福,快乐又回到她的身边我们也要向课文中的小朋友学习,在生活中学会去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尤其是老人和身体有残疾的人
四、作业
小练笔:你曾经帮助过别人吗?你正打算帮助身边有困难的人吗?请用笔写下你的经历或打算
语文教案 篇7
语文教案-放弃射门
教案示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喜欢足球吗?能和大家谈谈自己喜欢的球星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足球有关的课文“放弃射门”(板书课题),为什么会这样呢?
(二)初读课文
1.采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理解生词(或联系上下文),并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点名让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
精妙绝伦:精致巧妙的程度,没有谁可以比得上。文中指精彩的射门无人比得上。“伦”,同类、同等。
行云流水:比喻自然不拘束(多指文章)。文中指福勒带球突破的动作流畅自如。
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文中用于描写福勒主罚点球时的态度。因为福勒认为不该得到这个点球,只是敷衍应付罢了。
竭尽全力:竭尽,用尽。用尽全部力量。
不言而喻:喻,明白。不用说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微乎其微:微,小。形容非常小或非常少。
奋不顾身:奋勇向前,不考虑个人安危。
一瞬间:转眼之间,形容时间极短。
辉煌:光辉灿烂。
抑制:压下去,控制。
震撼:震动,摇撼。
经典:指传统具有权威性的著作。
平庸:平常;很普通。
3.再读课文,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主要写了足球场上激烈的比赛场面,在完全有把握将球踢进对方球门的一刹那,运动员福勒却放弃了射门,观众深受感动的事。
(三)自由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1.自由读文,记录下不懂的问题。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并归纳所提出的问题。
(1)足球运动员福勒是在什么情况下跌倒的?
(2)福勒为什么在那种情况下请求裁判收回处罚而且放弃射门?从中我们能看出什么?
(3)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
(4)文章第一、二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解决上节课归纳出来的问题。
2.从福勒高尚的体育道德和风范中受到感染和教育,并能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步骤:
(一)出示上节课共同归纳的问题,自学探讨,小组交流
(二)全班交流
1.在什么情况下,运动员福勒跌倒了?
对方守门员西曼在明知自己如果扑到福勒的身上,自己必然受伤,还可能被罚点球的情况下,还是像疯了一样,不顾一切扑出球门,福勒怕踢中西曼,所以才在已完成百分之九十的破门动作只差最后一击时,福勒将脚收回。由于出脚太猛,又收得太疾,身体失去平衡摔倒在地。
2.在这种情况下,福勒为什么请求裁判收回处罚并且放弃射门呢?
福勒看到对方西曼没有出危险,自己感到很欣慰,他心中考虑的是足球比赛的全局,而不是个人的是否辉煌。所以,此时,他请求裁判撤回对西曼的惩罚而漫不经心地完成了自己得到的这个点球。
你认为福勒这样做,值得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展开激烈的争论,从而体会到福勒的体育道德。)
师过渡:是啊!和我们大家想的一样,全场观众对福勒高尚的体育风范报以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其中包括支持福勒对手的观众。
3.出示文中最后一句话,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这句话是对福勒做法的高度赞扬。赞扬他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风格;赞扬他崇高的'人性美;赞扬他的纯洁与无私;同时,也是对人们的一种希望,一种教育。
4.自由读前两段,体会其在文中的作用。
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三)谈感受
1.读了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感受或收获?
2.此时,你最想说些什么?
(对福勒,对球迷,对同学们)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积累你喜欢的词语。
附:板书设计
26 放弃射门
高尚的体育风范
保持足球运动的团结性
(人性美)
教案点评:
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从而设身处地地去感悟文中重点句段的含义,再通过互相交流,加深理解,最后通过感情朗读反馈学生的理解,使学生淋漓尽致地表达自己的感悟程度,从而感染自己,感染每一位同学。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语言文字来感受文中包含的人性美。通过教师自身的情感来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其设身处地地去领会,去感悟,去交流,去表达。
探究活动
一、认真读一读由北京市青少年研究所调查后撰写的《北京市青少年社会公德现状》一文,讨论:
1.如果你遇到这些问题,你会如何处理?
2.谈谈你对这些问题的看法,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二、结合本班情况和我们身边的实际,也搞一个类似的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再展开讨论,制定出遵守社会公德的有效措施。还可以将活动扩展到全校的范围,向全校少先队员提出相关的倡仪。
北京市青少年社会公德现状
您身边有人随地吐痰、乱扔果皮吗?有人乘车不排队吗?这些社会公德问题似乎已经是老生常谈了,但在北京正积极申奥的今天,北京人特别是北京青少年社会公德的好坏,越来越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在刚刚结束的一项针对北京市青少年社会公德状况的调查显示,有近六成的青少年觉得随地吐痰乱扔杂物等现象在他们中间并不少见,这个调查让我们走近了北京市青少年社会公德的真实现状。
现状一:不太卫生的公共卫生
调查中,当问及“您对随地吐痰,乱扔杂物的看法”时,19.1%的青少年认为这种现象“很普遍”,还有近四成(38.5%)的人认为这种现象是“普遍”的,而回答“很少”的比例仅有17.6%。在回答“当看到有人乱扔果皮纸屑时,您会怎么做?”时,近四成(35.9%)的人会非常主动地“自己捡起来扔进垃圾箱”,但是选择站出来“上前制止”的比例仅为12.1%,而选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高达44.3%,选择“扔个果皮算什么”的也占到6.8%,后两项之和高达51.1%,也就是说在面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破坏公共卫生的行为,更多的人采取的是置之不理的态度,至多是自己不去破坏,榜样的作用固然重要,但是面对这种不良行为,更需要的是勇敢的制止。
现在的时髦青少年除了服饰前卫外,嘴里嚼着口香糖似乎也是一大特点,但是对嚼剩下的口香糖残渣的处理,却成了令人头疼的事情。据报道整修过的天安门广场就曾经被小小的口香糖残渣弄得很狼狈。因此在调查中,我们问到“修整一新的天安门广场已粘有许多口香糖残渣,您认为这是什么原因?”,超过七成(74.4%)的人肯定这种行为是“不文明行为”,但仍有不少人(25.6%)对此持不以为然的态度,其中9.4%的人说这是“习惯成自然”,还有9.0%的人说“我也干过,不吐咋办,也不能吞下去”,另外8.6%的人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垃圾箱太难找”。爱嚼口香糖是个人自由,但把嚼过的口香糖用纸包好投进垃圾箱,只是举手之劳,从这里也可以折射出青少年的公德意识和修养。
现状二:不太有秩序的公共秩序
青少年是否遵守公共秩序,更多地反映在他们平时是否遵守学校中的公共纪律。在调查中,我们让被调查的青少年回答“在食堂买饭是否排队”,“公共场所是否大声喧哗”,“上课是否迟到早退”。结果,10个人中就有4个回答“在食堂买饭不排队”的现象普遍存在;超过一半(54.2%)的人认为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的现象也不少见,还有38.3%的人认为“上课迟到早退”也是常事。
我们把调查视野从校园转到校外,让被调查的青少年回答“在公共汽车上见到老弱病残幼,您是否会主动让座?”,两成人(19.9%)选择了“假装没看见”,“别人不让,我也不让”;在回答“您外出遇到红灯时,将怎样做?”时,18.8%的人选择了“经常闯红灯”,“警察在时遵守交通法规,警察不在时不遵守”;在回答“每年到自行车纳税时,您会如何做?”时,竟有近三成的人(28.6%)选择了“能躲就躲”,“从不纳税”,“从别人车上揭下税标,贴到自己车上”等。早在100多年前,梁启超先生在他的《论公德》中就曾指出:“吾中国道德之发达,不可谓不早,但偏于私德,而公德殆阙如。”看来,这个问题至今仍值得我们好好思考。
现状三:不太被爱惜的公共财产
曾几何时,校园中的“课桌文化”成了一道风景,不少学生在这里抒发情怀,发表见解,甚至有人把这些文字收集起来,说这里蕴藏了无尽的灵感。本次调查中,当问到:“您对课桌上乱涂乱画的看法”时,高达60.1%的人认为“很普遍”和“普遍”。
“长流水”和“长明灯”的现象也经常被青少年视而不见。在回答“您对宿舍中长流水、长明灯的看法”时,高达40.3%的人认为“很普遍”和“普遍”。另外,在回答“当您借到一本被污损的图书时,您的反应如何”时,24.7%的人认为“公家的书就是这样”和“没什么,自己也曾这样做过”。
其实,爱护桌椅,节约用水的道理一点不难理解,那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令人痛心的事情发生呢?难道只因为这些东西姓“公”吗?
众所周知,青少年的可塑性很强,他们的成长主要受社会环境和成人的影响。调查中我们问到:“您认为决定青少年社会公德意识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时,62.8%的青少年选择了“社会环境”,38.2%的人选择了“家庭陶冶”,27.1%选择了“学校教育”,15.8%选择了“成人表率”,11.2%的人选择了“舆论导向”,9.4%选择了“影视作品”。可见,绝大多数青少年认为社会环境、家长、教师等成人在他们公德形成过程中起着主导和表率作用。但是,目前社会上存在着一些不良社会风气,一些成人品行不端,这些将会对青少年良好公德的形成产生非常消极的影响,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六亿神州尽尧舜”只是一个美好愿望,多数人还是凡夫俗子。可以相信,惟有未来社会的代表———青少年自觉养成社会公德意识,遵循社会公德规范,我们社会道德的风貌才会有极大改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也才会随之提高。
调查背景说明:本次调查是由北京市青少年研究所,于20xx年5月至9月,在北京一些大、中学校共发放问卷1800份,同时辅以个别访谈、实地观察、资料收集等方法进行的。在发放的1800份问卷中,回收有效问卷1782份,有效率为99%。其中,男性占54.2%,女性占45.8%;中学生占55%,大学生占45%;党员占2.4%,团员占72.2%,少先队员占13.0%,群众占11.7%。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细雨如丝、贪婪、吮吸、伸展、狭长、端午节、桂圆、触到、细
腻、汁水、甜津津、豆腐、虽然、酸味。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杨梅的特点,体会作者喜爱故乡杨梅的感情。
4.领悟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思想教育:体会作者喜爱故乡杨梅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抓住作者写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重点留心观察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质疑导入:
1.齐读课题。
2.提问:这个题目包括几个意思?分别是什么?
(这个题目包括两个意思:一是“我爱故乡”,二是“我爱杨梅”。)
(1)“我爱故乡”主要写什么?(故乡)(2)“我爱杨梅”主要写什么?(杨梅)
(3)“我爱故乡的杨梅”主要写什么?(作者喜爱杨梅,看到杨梅就想起故乡,本文借赞美杨梅抒发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二)自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并借助自学生字、词。
1.学生通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
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描写故乡的杨梅?(课文从杨梅树、杨梅果两个方面介绍故乡的杨梅。)
2.学生自读课文,标画出生字、新词。
3.学生借助认识生字,了解字义。
(三)检查自学。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2.注意纠正误读音。
(四)读词语,理解词义。
(五)阅读课文,明思路。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思考:本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引导学生总结出本文按先总述后分述的顺序,先总写“我”爱故乡的杨梅,然后分别从杨梅树、杨梅果两个方面具体描写杨梅,抒发作者对杨梅的喜爱和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2.哪一部分写得详细?为什么?
让学生认识到作者观察细致、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描写杨梅果用了四个自然段,从形、色、味三个方面进行了生动具体的描写,层次分明,特点准确。
(六)学生再读课文,巩固复习。
(七)作业。
1.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按要求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第1自然段。
1.思考:“我”为什么爱杨梅?杨梅有哪些可爱之处呢?
(“我”的故乡在江南,那里是杨梅生长的地方。“我”看到杨梅便会想到故乡,“我”热爱家乡,所以喜爱杨梅。
作者从杨梅树可爱,杨梅果好吃两个方面介绍了杨梅的可爱之处。)
2.文中写杨梅树和杨梅果两部分,哪一部分内容写得详细。
(写杨梅果。作者从形、色、味三个方面作了具体的描述,内容十分详细。)
(三)学习第2自然段。
1.出示填空练习。
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______春天的甘露。它们____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____。
2.填好后让学生朗读。
3.想一想这段话有几句?分别写的是什么?
本段有两句话,第1句写杨梅树需要春天的细雨。第2句写杨梅树生长得茁壮茂盛。
4.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说说所填写的词语“贪婪地吮吸”、“伸展”、“欢笑”这些词语的意思,想一想它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贪婪地吮吸”、“伸展”、“欢笑”本是描写人的行为、心理特征的词语,作者采用拟人的写法,写出了雨中
的杨梅树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十分惹人喜爱,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5.应该怎样朗读?
应让学生在朗读中注意采用欣赏、赞美、欢快的语气朗读这段话。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读体会。
(3)指名朗读后齐读巩固。
(四)学习第3至6自然段。
1.指读课文。思考:作者从哪几方面介绍杨梅果?
2.指名回答:形状、颜色、味道。
3.指读第4自然段,本段有几句话?让学生找出描写杨梅果形状的句子读一读。
4.出示按课文内容填空练习:
(1)杨梅( ),和( )一样大小,遍身生着( )。
(2)等杨梅( ),刺也( ),平了。摘一个放进嘴里,舌尖( )杨梅那( ),使人感到( )而且( )。
(3)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回答填空。
(4)作者是怎样观察杨梅果的形状的?
(看到的:杨梅果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感觉到的:放进嘴里,舌尖感到平滑、细腻。)
(5)从哪些描写可以看出作者对杨梅的喜爱之情?
(亲自品尝“平滑的刺”和“细腻而且柔软”,这些细致的描写都表现出作者对杨梅果的喜爱之情。)
(6)读课文,体会情感。
(7)小结学法:
读文找句,解词明意。
联系观察,体会情感。
5.杨梅果的颜色是什么样儿的?让学生用以上学法学习第5自然段。
(1)让学生默读第5自然段,
(2)读后完成填空练习。
杨梅先是____,随后变成____,最后____。
(3)讨论“几乎”是什么意思?颜色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几乎”是将近于、接近于的意思。颜色的变化说明杨梅果逐渐成熟。
(4)文中哪些描写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你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见那新鲜红嫩的果肉,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鲜红的汁水。”
在这句话中作者对果肉、汁水的颜色的描写,流露出了对杨梅的喜爱之情。
6.学生自读第6自然段。
(1)出示思考题:作者怎样写杨梅的味道?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对故乡、对杨梅的喜爱之情?
(2)分组讨论。
(3)各小组推荐代表回答。
经过讨论让学生明白作者写杨梅果的味道是抓住由生到熟、由“又酸又甜”到“甜津津的”的特点描写的。重点对小时候吃杨梅吃得太多把牙酸倒的事,进行了具体的描写,使人觉得真实自然、充满情趣,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杨梅、对故乡的喜爱之情。
(4)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五)、总结全文。
(六)、布置作业。
枝条
树 叶子
20 我爱故乡的杨梅 形状
果 颜色
味道
课后小记: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9-02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雷雨教案07-12
语文园地教案09-27
语文《影子》教案12-09
语文《江南》教案12-10
语文配套教案01-15
语文下册教案12-29
语文绿教案03-04
语文下册的教案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