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最后一课教案4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后一课教案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最后一课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三要素,品析重点句子。
2、从理清小说故事情节入手,分析人物性格。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从小说中的语言、表情、行动、心理描写分析人物性格。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反复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环境与情节,分析小弗郎士的变化。
一、新课导入
在法国人民中间流传着一个光辉的名字──贞德。人们以十分敬仰的口气称她为“奥尔良英雄”。1337年,在欧洲历史上爆发了一场历时最长的“百年战争”,战争的双方是法国和英国。1528年,英军占领了巴黎之后,倾注全力围攻通往法国南方的门户奥尔良城,形势十分危急。当时,年仅十七、八岁的贞德,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毅然向王子请求参军。之后,她受命担任解救奥尔良城的军事指挥,女扮男装、身披盔甲,率领6000多人,向英军发起进攻,并成功击败英军,解除了城围,扭转了战局。所以人们尊称她为“奥尔良英雄”。为了纪念她,法国圣母大教堂广场一侧,至今还屹立着一座圣女跃马横刀的雕像。
的确,在民族危难的时刻,很多原本普通的人都成为爱国者,今天,我们来学习19世纪法国人民在另一场战争中的爱国故事。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简介文章的写作背景:本文是1870~1871年普法战争后发生的事,法国皇帝拿破伦三世为阻止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发动了普法战争,法军大败,普军长驱直入,侵占巴黎,迫使法国割地赔款,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被割让,普政府不准这两个地方继续学法语。这篇小说写的就是韩麦尔先生给学生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然后以“这是一节 课”为句式,说说对这篇文章的感受。
此环节是为了通过教师的朗诵,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消除朗读长篇文章的抵触心理,也可以让他们感受体会文章表现的爱国情感。至于是一节怎样的课,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三、阅读课文,分析研究
1、介绍文章体裁,进行学法梳理:
这是一篇短篇小说,小说有三要素:情节、环境和人物。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情节是故事发生、发展到结束的`过程,可以看做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阅读小说,往往从分析故事情节入手,然后做细致的人物分析。
2、按照地点、时间的变化理清情节:
开端 发展 高潮(结局)
上学路上 上课之前 上课之中 宣布下课
3、小说以什么作为线索来展开故事情节的?
“我”的见闻和感受。
4、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上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试举例说明。
要求学生从课文出发,言之有理即可,教师大概准备下面几点内容:
⑴ 从贪玩不爱学习到热爱法语;
⑵ 从怕老师到理解同情并敬爱老师;
⑶ 从幼稚不懂事到热爱祖国。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收集爱国故事或爱国名言。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分析韩麦尔先生的性格特征,品味语言内涵,加强对主题的理解,培养爱国感情。
一、 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1、全班自由朗读课文。
2、文中的另一主人公韩麦尔先生是个极重要的人物,是他的爱国热情影响了小弗朗士。请找出描写韩麦尔先生的地方,并以下面的句式说说他的爱国热情。
“我认为韩麦尔先生是爱国的,因为……”
要求学生从课文出发,言之有理即可,教师大概准备下面几点内容:
⑴ 穿礼服
⑵ 自责和对阿尔萨斯人的批评
⑶ 赞美法国语言
⑷ 下课时脸色惨白
⑸ 尽全力书写“法兰西万岁”
3、请归纳通过哪些方式描写韩麦尔先生的。
(外貌、语言、动作、神态)
二、语言品读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们,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象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监狱大门”比喻什么?“钥匙”比喻什么?全句的含义是什么?
1、“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的统治和封锁;
2、“钥匙”比喻法国的语言;
3、全句含义:掌握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击侵略者,求得民族的解放。
三、明确小说主题
这是一首爱国主义的交响曲。小说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郎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的反映了法国沦陷区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集中的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拓展延伸
1、作为法国人,韩麦尔先生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是如何看待汉语的?试说说你对汉语的看法。
2、你还知道哪些爱国故事或名言?请与大家分享交流。
五、作业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
1、假如你是小弗郎士,下课后你会怎么想?怎么做?请续写课文。
2、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读后感。
【教学反思】
《最后一课》前一段时间的课堂教学,自我感觉都不是很理想,气氛不活跃。为扭转这一局面,我花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设计这一课的教学。原来,自己总希望把课文的方方面面都跟学生讲,所以经常会有赶时间的感觉,往往导致很多问题都蜻蜓点水,一带而过。这次,我决定试试只讲几个重点内容,把问题铺开来讲清讲透。
结果一课书讲下来,真是感觉到无比的痛快,很流畅,学生气氛热烈。原来郁闷的局面一扫而光,直到现在我还很回味那争相举手回答问题的场景。我相信,如果以后的课都能上出这个效果,学生一定会爱上语文课。我自己及时地进行了总结,觉得有几点地方值得我以后继续发扬。
首先,我用了圣女贞德的故事来导入新课,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这个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他们的爱国情绪,也让他们对法国文化增加点认识。接着,我以身作则给大家朗诵了这篇文章。文章饱含深情,但篇幅比较长,现在的学生似乎都比较懒,遇上长篇文章就怕朗读。教师范读,既可以让他们比较充分地感受文章的感情,还有利于他们纠正这种懒惰性。为了达到比较好的效果,我做了认真的准备。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朗读感染了大家,而之后让学生谈体会就自然水到渠成。
课堂最高潮的地方在于分析人物,学生很积极地阅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发表自己的看法。当进行全班讨论交流的时候,同学们都非常踊跃,各抒己见,一个又一个地争相说自己的看法,而且基本都能言之有理。结果,他们找的地方比我准备的还多还丰富。
最后,让他们谈对汉语的理解和爱国故事、名言。原来生怕他们谈不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收集故事和名言不积极,但事实上,他们说到了汉语的古老性,演变性,会意性等特点,颇有见地。对故事名言的讲述虽然脱不了老套路(老革命故事),但显然他们也进行了一定的准备。
总而言之,这两节课使我与学生一起体会到语文的乐趣,这种乐趣在于融洽的气氛、充分地交流、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课堂,他们既把握了文章的内涵,又锻炼了语言能力,最重要的是培养了对语文的兴趣。原来,上好课需要精心的设计和准备,最重要的是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选择重要问题、学生容易有话可说的问题,所谓“多而泛不如少而精”,这样,学生的情绪就容易充分调动,上课也就轻松了。
最后一课教案 篇2
【创意说明】
《最后一课》是一首爱国主义的交响曲,对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的描写是这首交响曲的主旋律,本文对郝叟、镇长、邮递员以和班上同学的描写则起到了配合主旋律的作用。因此,教学这篇小说时应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揣测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
一、导入
真正属于民族的东西唯有语言,语言是民族的根基。《最后一课》让我们听到了一首爱国的壮歌。
二、自主感悟,检查预习
1、快速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本文的主要人物有哪些?
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把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划下来,说说你为什么被感动?
2、听写字词,矫正读音。
三、听读──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放录音,同学边听边考虑,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是怎样的?
让同学分组讨论,用简要的语言表达文章的思路。
(课前、上课、下课)
根据讨论结果,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局部(1~10):写上课前,小弗郎士在路上所见的典型环境和课堂气氛。
第二局部(11~23):写最后一课的经过,重点写了法语课,其次还写了习字课、历史课与拼音课。
第三局部(24~29):写下课时的情景。
(板书:课前、上课、下课)
四、品读──体味语言感悟思想
师:小说是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和细节来刻画人物形象的,下面我们就这些问题来品读
1、品读小弗郎士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
要求:同学边读边用笔勾画出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重要语句,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2、小组讨论:
按小弗郎士的三个思想感情变化,分成三组,每组回答一个问题。同学讨论后明确:
⑴从贪玩、不爱学习到热爱语法。
⑵从怕老师到理解、同情并敬爱老师。
⑶从幼稚不懂事到热爱祖国。
从这些思想感情的变化中,你明白了小弗郎士是个什么样子的小朋友吗?同学讨论发言,教师小结。
小弗郎士是个顽皮的小朋友,学习上要求自身不严,怕老师骂就想逃学。但在最后一课上,他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他原本就不是个坏小朋友,他贪玩,但“还能管住自身”。他有一个好老师,韩麦尔的一言一行对他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但更重要的,是亡国的惨痛带来的巨大震撼,是“最后一课”的典型环境,是普鲁士侵略者对法兰西人民民族感情的无情伤害促成了小弗郎士心灵深处爱国主义思想的猛醒。
2、品读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品读方法同上,同学边读,边从课文中划出这些句子品读)。
中讨论,从以下三个重点问题入手:
⑴韩麦尔先生为什么在最后一课穿上节日盛装?
⑵监狱大门和钥匙分别比喻什么?整句的含义是什么?
⑶韩麦尔的动作、神态表示了韩麦尔怎样的感情?
同学讨论后明确:
①外貌描写:“穿……打……,戴着……这套衣服只有……”在上最后一课时,穿上节日的盛装,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②神态:结尾局部“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为什么韩麦尔先生听到钟声就脸色惨白?小弗郎士为什么感到其形象高大?
③语言描写:“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其含义:掌握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击普鲁士侵略者,求得民族解放。
④动作与神态描写:“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写完之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
3、理解:
一方面表示他对祖国必胜的信念,另一方面写出了他面对祖国被占领的严酷实际陷入了极大的痛苦。
4、小结:
韩麦尔先生是一位有40年教学经验的循循善诱的、受人尊敬的老师。他是一位把自身的职业和祖国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爱国者。他怀着巨大悲哀,穿戴那套只在督学视察或发奖日子才穿戴的绿色礼服和绣边丝帽,体现了高尚的爱国感情,他的关于牢记祖国语言的精辟见解,表示出他对战胜侵略者的执着信念。“法兰西万岁”这两个饱含激愤的大字,表示了他对祖国必胜、法国人民必胜的坚强信心。
五、体验反思
《最后一课》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发生的,它充沛体现了被占领区域人们的爱国热情,在我们今天生活的和平年代,我们应该怎么去表达和实现我们的爱国热情?
在阅读本文后,哪些地方让你收获很大?
明确:通过典型环境,运用语言、表情、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突出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的.写法
六、作业
练笔:
1、读《最后一课》有感。
2、“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谈谈你对祖国语言的理解,并把它写下来。
【备选创意】
创意说明:运用快速阅读和品读相结合的阅读方法,体会小弗郎士的心理反应和思想情感的变化,通过分析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的描写,感悟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从而领悟文章主旨。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完成知识的积累。
二、听读课文,感知主要人物
放录音,让同学边听边考虑:本文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板书: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
三、默读全文,讨优秀论文章思路
指导同学默读全文,边读边考虑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最后让同学分组讨论,并用简要的语言表达出来。
四、品读课文──体味语言,感悟思想
从课文中找出描写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来仔细品读,分析人物形象,感悟课文主旨。
五、总结全文
这篇小说选材巧妙,以小见大选取一所普通小学中最后一堂法语课来反映尖锐的民族矛盾以和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感情。在对人物进行心理描写的同时,胜利地把景物描写、细节描写、人物行动描写结合起来塑造人物,而且还运用了烘托、对比的手法,把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细腻地表示出来了。
最后一课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识记并理解“哽、宛转、惩罚、祈祷、懊悔”等词语的音、形、义;结合课文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
过程和方法目标:
整体把握,通过人物的心理、语言及动作,理解人物思想感情;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味文中深沉的爱国情怀,珍惜现在时光,抓紧时间学好本领,为祖国的腾飞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重点
1.心理描写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2.文中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
韩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串讲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句话:“失去了,才觉得珍贵。”体会一下,你们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可今天我们要见到一位小学生,他应该有更深的体会。过去的他是一个非常贪玩的人,但突然有一天被宣布从此不能再学习母语了,他似乎一下子警醒了,“学习是多么重要!”可这失去的又无法挽回了。因此,在他的“最后一课”中他想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
二、简介课文背景(多媒体课件展示)
1870年7月爆发的普法战争是法国发动的。法王拿破仑三世为了阻遏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动,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故发动了这场战争。但不到两个月,法军大败。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包围了马黎。法国政府执行卖国政策,同普鲁士签订了屈辱的停战协定,赔款50亿法郎,并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小说写于1873年,以刚刚结束两年的普法战争为背景,反映了阿尔萨斯沦陷后,当地人民在侵略者强行禁教法国语言时所表现的悲
愤情绪和爱国精神。
三、根据预习,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即完成课后练习一)明确:
小说以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为线索,巧妙地铺设了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6)序幕。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感受。第二个阶段(7—10)开端。通过小弗郎士的观察,写出上课之前教室里的情景。——课前
第三个阶段(11—23)发展。写韩麦尔先生讲授最后一课的情景及小弗郎士的感受,这是小说的主体。——课上
第四个阶段(24—29)高潮和结局。写韩麦尔先生宣布散学时的情景。——下课
四、学生有目的地在每一个阶段找出描写小弗郎士心理活动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多媒体课件展示)
1.分析第一阶段。——幼稚、怕提问
①“我想就别上学了”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明确:怕提问。上学迟到怕挨老师骂。
②“这些景象”指什么?觉得“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说明了什么?明确:指“画眉在树林??正在操练”。幼稚。
③“又出了什么事啦?”设置悬念,
④这一部分内容与文章中心的表达有什么关系?
明确:巧妙地点明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并且为下面的情节和小弗郎士的性格发展埋下了伏笔。
2.分析第二阶段。——疑惑、诧异
今天的情形和平时有什么区别?说明了什么?
“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气氛””
学生”
教室里还坐着许多本村的人。
‘静一点,静一点??’”“我”迟”
督学来校视察或发奖的日子的穿戴。
今天迟到,先生却很温和地叫小弗郎士“快坐好”。
极端肃静代替了往日的嘈杂;严厉的先生正温和地等着他来上课,穿着“督学来校视察”或“发奖的日子”才穿的服饰;最令小弗郎士吃惊的是课堂里还坐着许多本村的人。烘托出“最后一课”严肃、庄严、悲愤的氛围,又进一步加深悬念。
3.分析第三阶段。——难受、懊悔
在最后一课上,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与平时有哪些不同?结合课后练习二找出有关语句。
①“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这句话,单独成节,表达了他难过、愤慨的心情。
②课后练习二:
⑴说明小弗郎士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感被唤起,开始认识到学习祖国语言的重要性。
⑵表明小弗郎士增强了民族自尊心,产生了学好语言的责任感。⑶表明小弗郎士的爱国主义感情已经升华,化为一种学习祖国语言的强烈愿望和巨大动力。
⑷这联想是对敌人的讽刺,表现出小弗郎士对被迫不能学习祖国语言的悲愤,对侵略者的仇恨,对自由的渴望。
4.分析第四阶段。——悲愤、懂事
“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中的“高大”指什么?
明确:指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主义形象在小弗郎士心中显得崇高、伟大。
五、小结:
作者运用第一人称,对小弗郎士的描写重点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写出了小弗郎士情感变化的波澜起伏,从幼稚、贪玩——疑惑、诧异——难受、懊悔——悲愤、懂事,充满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这一感情变化,推动情节的发展,突出了主题,使文章更真切感人。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通过分析心理活动了解了小弗郎士。今天,我们再来看看小说的另一个主人公——韩麦尔先生。
二、分析韩麦尔先生人物形象。(多媒体课件展示)
1.讨论:作者描写韩麦尔先生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明确: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
外貌描写:??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神态描写:“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的眼睛里带走似的。”这写出了韩麦尔先生对毕生从事的教育事业的无限留恋,对祖国故土一往深情的热爱。
动作描写:??充分地表现了他爱祖国、恨敌人的全部思想感情,把崇高的爱国主义感情推到了最高峰。
语言描写:??
2.指导朗读:
深沉缓慢的语调来读,表达出这位教了四十年法语的老师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
⑴“我们必须把它牢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的开监狱大门的钥匙”,“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除了表达强烈的爱国热情外,还表达了对学生的无限期望,对民族和祖国前途的坚定信念。⑵结尾部分三个破折号的作用:
明确:解释说明;声音的延长;意思的递进。
三、完成课后练习三。
四、讨论:在“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的感情有怎样的起伏变化?上课一开始,他用“柔和又严肃”的.语调说话。“柔和”表明他对祖国、同胞、学生的满腔深情;“严肃”说明亡国的悲痛。当课上小弗郎士背不出书来的时候,他不责备学生,而是陷入了痛苦的思索,“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用带着内疚的心情勇敢真诚地作自我批评,痛心地检查自己的过错,表现了高度的责任感和深厚的爱国热情。接着,又深情地赞美了祖国的语言,赞美了祖国。当学生专心书写的时候,他又陷入了沉思,体味着深沉的亡国之痛。当“最后一课”结束时,他尽情地吐露了自己的悲愤。
“深情、悲痛——思索、内疚——沉思、悲愤”是韩麦尔先生感情的变化,从中蕴含着他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无比的痛恨。
五、环境描写在本中的作用。
(1)找出开端中的两处环境描写:
明确:“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这是本文中小弗郎士早晨出门时所见到的场景,包括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点明了《最后一课》的具体时间和时代背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社会环境描写,它真实而又十分简练地交代了国土已被侵略军所占领,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残酷的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这一环境描写又表明什么?
明确:布告牌上贴着的虽然只是一张公文,但它威力极大,逼迫人们不得不法执行和就范。也正是它,才直接导致了“最后一课”。
(3)课前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烘托出“最后一课”严肃、庄严、悲愤的氛围,又
进一步加深悬念。
(4)“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描写的作用?
明确:鸽子是和平的象征,表现出小弗郎士对被迫不能学习祖国语言的悲愤,对和平、自由的渴望。
(5)教室和韩麦尔先生小院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表达出这位教了四十年法语的老师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
六、解题:
作者在文中多次重复“最后一课”,其每一次用意是否相同,起怎样的作用?明确:韩麦尔先生在开课时宣布:“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这几句话在小弗郎士幼小的心灵里轰然炸开,镇公所门前的布告,教室里异乎寻常的情景,现在全明白了。“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这句话,单独成节,表达了他难过、愤慨的心情。“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表明小弗郎士对“最后一课”的严肃意义的深刻理解,也表明他已经由天真幼稚变得懂事成熟起来了。重复出现,既紧扣课题,又表达了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
七、布置作业:
下课以后,小弗郎士在回家的路上又见到了什么?又有什么感受?请仍用第一人称的写法,进行创造性续写。
八、板书设计:韩麦尔
情节:上学
社会环境
教学后记:爱国主义教育是这一课的主旨。这篇课文一小佛郎士的口吻,叙述了法国阿尔萨斯地区遭受普军侵占以后,师生上最后一课法语课的情景。短暂的最后一课,使我们深切感受到法国人在失去土地时的悲愤、沉痛的心情。这时一篇充满活力的文章,很能够贴近学生的心灵。
上课下课
最后一课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培养学生准确把握小说主题的分析能力。
2.学习文章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3..感悟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1.教读课
2.一课时
教学方法
1.学生自读——扫清文字障碍——学生诵读——教师、学生质疑释疑——学生感悟。
(解说:文章的自读是教学本课的关键。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提出疑问。质疑可能会是多方面的,或是字词上的,或是诗句上的,或是关于时代背景、作者情况等方面的,均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对提出来的疑问,教师不必一一作答,先发动全班同学来讨论解决,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存疑,或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在课外作深入探讨。然后让同学说说或写一点各自感悟到的东西。)
媒体设计
1.多媒体:选取材料制作成.课件
2.录音机:伴奏带。
3.投影卡片:介绍作者及其诗意的卡片各1张,共五张。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19世纪法国著名小说家都德的优秀短篇小说——《最后一课》(板书题目)这篇小说一直被人们誉为世界文学宝库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为什么一篇不足三千字的小说,会产生如此的艺术魅力呢?
二、教学新课
(一)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略)
(二)整体感知
(三)重点学习与训练
(以学生探究讨论为主,引导学生自主地去阅读课文,筛选课文信息,教师只点拨要点即可 )
1.组织学生研讨分析小弗郎士这个人物形象。
(以学生活动为主,学生可讨论,可朗读。要求学生根据预习内容回顾全文,思考全文内容,学生可以自由发言。)
⑴你认为小弗郎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让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自由发言可能认为:小弗郎士是一个贪玩、调皮、捣蛋、不遵守纪律、马虎、不认真学习、不爱学习、怕老师、幼稚不懂事、由于这是最后一课而变成一个爱学习、同情理解老师,懂事成熟、热爱祖国的孩子
⑵然后教师进行调控,组织讨论“小弗郎士是一个由于这是最后一课而变得认真听课的人的孩子”一种见解。
明确:小弗郎士是由一个贪玩、不爱学习、怕老师、幼稚不懂事的孩子变成一个爱学习、同情理解老师,懂事成熟、热爱祖国的孩子
⑵学生合作讨论,诵读小弗郎士的大段心理描写,想象、描述这一精彩的特写镜头,体会其中的情感,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
究竟是什么使这样一个活泼、调皮的孩子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讨论,点拨)
教师点拨:是朴素的爱国情感使这样一个活泼、调皮的孩子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
2.组织学生研讨分析韩麦尔先生这个人物形象。
⑴你认为韩麦尔先生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以学生活动为主,学生可讨论,可朗读。要求学生根据预习内容回顾全文,思考全文内容,学生可以自由发言。)
学生自由发言可能认为韩麦尔先生: ①是一个可怜的人②是一个原先不大负责的人③是一个严厉的人④是一个普通的人⑤是个温和而严肃的人⑥是一个有勇气的人⑦是一忠心耿耿的人⑧是一个爱国的人⑨是一个留下了高大形象的人……
⑵然后教师进行调控,组织讨论三种“见解”。
①韩麦尔是一个普通的人(镇上的一位教师。平平常常工作了40年,课堂教学的管理水平不大高。有时还“玩忽职守”…… )
②韩麦尔是一个“可怜”的人(最后一次上课。明天就要永远离开这个地方。一动也不动地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脸色惨白,话说不下去。教了一节课又一节课…… )
③韩麦尔是一个爱国者(换上礼服,纪念这最后一课。自责及对阿尔萨斯人直率的.批评。赞美法语。说明语言好比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恨不得把全部知识都教给我们。内心的极大悲痛。使出全身的力量写“法兰西万岁!”。课文七处点至韩麦尔先生的爱国。)
在讨论中重点放在第③种“见解”。结合讨论,诵读韩麦尔先生的大段独白,诵读课文最后一部分,想象、描述这一精彩的特写镜头,体会其中的情感,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
3. 作者为什么样不把韩麦尔写成一个“高大”的“战斗英雄”,把小弗郎士写成一个“少年英雄”,而让他们都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出现?(讨论,点拨。)
教师点拨:
正因为普通,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才能够成为千千万万法国人的代表,他们那朴素、热烈、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才能被理解成是所有法国大众所具有的,才能使这篇小说所表现的成为整个法兰西民族的共同心声……
4.放《国际歌》,让学生沉浸音乐世界,回忆故事情节 ,想象故事情境, 体会文章主旨。
5.从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身上我们学习到了哪些金子般的东西?对于爱国主义你有什么样的认识?(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感悟)
把你对爱国主义的认识、感悟写出来,在班内交流,字数在300字左右。
最 后 一 课
小弗郎士 变 韩麦尔先生
亡国痛
民族魂
爱国情
【最后一课教案】相关文章:
《最后一课》教案12-16
最后一课教案03-06
《最后一课》教案03-17
《最后一课》的教案03-03
最后一课语文教案08-05
最后一课教案六篇05-03
寒假小学最后一课教案12-22
寒假前最后一课教案12-24
《最后一课》教案(15篇)09-20
【精选】最后一课教案四篇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