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 教案锦集8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桂林山水 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桂林山水 教案 篇1
《桂林山水》一文具有浓厚的描写色彩和抒情色彩,这类课文宜以读为主要方法进行教学。教此文,在各个不同环节采取不同形式的读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效果较好。
一、审题听读,初步把握整体
揭示课题后,稍作讨论,让学生审题得知:本文要描写“山”景、“水”景,而此“山”此“水”位于“桂林”。紧接着便可以情境化语言“带领”学生闭目静听课文录音,借此“游赏”桂林山水,听读“游赏”完毕,让学生稍作回味后,教者归纳:
①跟随导游——课文录音,我们观赏了桂林山水的秀姿美态,由衷产生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②导游——课文先总括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以此引起我们的游赏兴致。接着分别让我们“看”了瑰丽的漓江水和秀美的桂林山。从而使我们具体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最后将山水相融,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山水画卷。
这便使学生从整体上初步把握了课文内容和段落结构。
二、看图自读,具体探索内容
首先出示挂图(或揭示课本中的彩图)。
然后让学生按下列要求(出示思考题)边看图边读文。
①仔细看图,观察发现桂林山水的特点。
②图文对照,找出文中与画面直接对应的语句。
③仔细读文,找出文中概括漓江水、桂林山特点的字词以及具体描绘这些特点的语句。
④赏图品文,体味这些语句在反映桂林山水特点上的精妙贴切。
这样图文对照,看图帮助了读文,读文引导了看图,促进了观察力与理解力的相辅相成、同步发展,而一些富有表达力的重点字、记号、句等“双基”因素也在学生自品和教者点拨中得到落实。
三、择要引读,深入理解重点
此前,学生已“理智”地了解了桂林山水的特点,这里专将直接描写这些特点的语句提取,引读欣赏,强化重点:
引:(身临其境般读第一节后)啊,果然名不虚传!看,漓江的'水真静啊——
齐:静得……
引:漓江的水真清啊——
齐:清得……
引:漓江的水真绿啊——
齐:绿得……
引:(读完该节末句)再看,桂林的山水真奇啊——
齐:(略)
引:桂林的山真秀啊——
齐:(略)
引:桂林的山真险啊——
齐:(略)
至此,教者再以导游身份深情赞美地诵读末节。
以上引读过程还可以由男生引读、女生齐读和女生引读、男生齐读的方式重复进行。
四、辨析分读,直观发现写法
首先略作启发,让学生把第二、第三节都分为两层。
接着指名两学生(或指两组、或分男女)对每节都各读一层,有意识地显示出漓江水与大海、西湖的对比关系以及桂林山与泰山、香山的对比关系。
然后让学生从分组朗读中直观发现这一对比手法对桂林山水美景的衬托作用,体现了“甲”字。
最后仍以对应分读方式,将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揭示出来,体会它们的形象性、生动性,从而理解“画卷”的深刻含义。
五、回味赏读,全面升华情感
在以上内容、结构、语言特色都已分析就绪的基础上,根据已形成的整体板书指点学生全面回顾课文,然后身临其境,以真切的情感进行欣赏性的朗读,寄赞美之情、爱恋之心于每词每句之中。
桂林山水 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第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对祖国美丽河山的热爱之情。
2、能够初步背诵课文第二节,并且尝试第伞街的背诵。
3、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无瑕”、“波澜壮阔”、“拔地而起”、“危峰兀立”等词词语的意思;懂得“啊”字的变调。
4、体会比喻句的好处。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复习引入新课
1、我国有许多优美的风景名胜,我们曾攀登过黄山,欣赏了那里的怪石;曾游览过长江,饱览了三峡迷人的景色;今天,让我们乘上竹筏去位于广西东北部的桂林,感受桂林的山水的奇异风光。
2、电脑出示课题:桂林山水
3、齐读第一节。
4、看录像,你觉得桂林山水怎样?
5、理解:
“甲天下“的意思,齐读第一节。
二、整体感知课文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看看课文哪一节写山,哪一节写水?
三、学习课文第二节
1、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欣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2、板书:
波澜壮阔 水平如镜
3、理解“波澜壮阔”的意思,“澜”,整个字意思。
4、漓江的'水有什么与重不同的特点呢?用笔圈出一个字。
5、出示电脑“水”画面,文字:
“静”、“清”、“绿”“不在流动”、“可见沙石”、“无瑕翡翠”。
6、师引读这三句话。
7、这三句句子中,有三个“啊”字,在朗读时要注意读音的变化。电脑出示:真静啊 (nga)、真清啊 (nga)、着绿啊 (wa)。
齐读。
8、你们喜欢哪一句?自己读一读。
9、指名读。
10、体会“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查“瑕”的意思。体会好处。
11、有感情地朗读这三句句字。
12、齐读第二节。
13、绮丽的漓江水和优美的文字都要留在我们的脑海里,请大家读读书,看看黑板和投影上的提示,小组合作背诵这一节,可以三人一起背,也可以分工,一人背一节。
14、请个别小组背。
15、隐去电脑文字背诵。
四、学习课文第三节
1、我们用怎样的方法学习“漓江水”这节的?
2、电脑出示:
⑴ 默读,圈出特点的词。
⑵ 理解欣赏语句。
⑶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3、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桂林的山”。
4、小组学习。
5、写桂林的山,作者将它与什么作比呢?齐读第一句话。
6、板书:
峰峦雄伟 红叶似火
7、交流桂林山的特点,出示电脑桂林山的画面和文字“奇”、“秀”、“险”。
8、作者是怎样把这三个特点写具体的呢?
电脑出示“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翠绿屏障”、“色彩明丽”、“倒影水中”、“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9、注意“啊”字的读音。电脑出示:
真奇啊 (ya)、真秀啊 (wa)、真险啊 (na)在书上注音
10、交流喜欢的句子。理解“拔地而起”“拔”的意思,“危峰兀立”
11、体会两句比喻句,理解“拔地而起”“拔”的意思,“危峰兀立”“兀”的意思。
⑴ 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影水中。
⑵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12、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13、自己喜欢哪一句,试着背一背、看电脑文字背诵。
五、总结课文
1、齐读二、三两节。
2、完成课堂练习第一题。
3、比较词语,电脑出示:
澜( ) 瑕( ) 峦( )
斓( ) 暇( ) 恋( )
拔( ) 兀( ) 嶙( )
拨( ) 元( ) 鳞( )
4、这篇课文,作文用丰富、优美的语言文字描绘了桂林山水的漪丽风光,这些语文文字课后我们要加以背诵和积累。
5、板书在电脑软件中。
桂林山水 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课文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既概括说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国名胜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缘由。然后,用对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水、桂林山的突出特点。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展现在读者面前。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通过看图、学文,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通过品味词句,反复诵读积累语言,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习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写出桂林山水的特点的。
【设计思路】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游记,教学时,教师先创设优美的生活情境,把语言文字变成生动形象的画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阅读的愿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然后,通过看图、学文,让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学生随着有声有色的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达到入情入境的境界,使情和景的自然结合贯穿教学的始终。同时,还要让学生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1、搜集到的有关桂林山水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2、桂林山水的录像片或投影片。
3、制作的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让学生展示搜集到的有关桂林山水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2、播放桂林山水的录像片或投影片。
过渡语: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北部桂林一带,奇峰突起,怪石峥嵘,江流弯转,岩洞幽深,其岩溶奇观为世所罕见,故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美誉,同学们,今天我们去领略那神奇秀丽的桂林风光,一起走进那迷人的画卷。
设计意图:教师用充满激情的导语创设优美的情境,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引入课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阅读的愿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随景入文 初读课文
1、看画面,自由朗读,边读边通过或词典弄懂生字、词语的读音、意思,对不懂的词句,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或者请教同学、老师。
2、教师范读。
3、指名分段配音朗读。
设计意图: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对课文作整体的感知,奠定情感基调。
三、依图学文 理解第一段
默读,思考:
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甲天下是什么意思?
师:(天下第一)桂林山水天下第一。一个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丽之景堪称天下第一,此句为全文的总领。下文就围绕这一名句,分别从山和水两个方面作具体描绘,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去观赏名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吧。
四、看图学文 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质疑问难。
3、师生共同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
作者既然是写漓江水,为什么开始写大海和西湖?大海波澜壮阔是雄伟壮丽的美,西湖水平如镜是宁静柔和的美,说明这些美景虽美,但都无法与漓江水相媲美,显示出漓江之水是多么的迷人!
(引导学生把特点说具体,并与大海、西湖的水比较,出示桂林山水的录像片或画简笔画理解波澜壮阔、水平如镜)
4、(投影出示画面)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结合画面,想一想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概括:
特点之一静,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
5、指导朗读:
⑴ 教师引读句子:
师:漓江的水真静啊──
生: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师:漓江的水真清啊──
生: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师:漓江的水真绿啊──
生: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师生合: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⑵ 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三个啊的变调:
静,清,绿三字要读重音,在静得、清得、绿得后要有小停顿,以
突出后面补充说明得部分。读这三个分句,音量要渐大,读出层层推进得感觉。
6、品味词句,反复诵读。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感受。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7、尝试背诵,积累语言。
8、了解文章特点,学习写法:
小组合作学习:
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运用排比句式,比喻等修辞方法,准确而鲜明地渲染了漓江水的三大特点:静,清,绿。
9、仿照课文,写句子:
如:桂林的水真( )啊,( )得( )。
真( )啊,( )得( )。
10、总结第二段学法。
设计意图:教师先创设优美的情境,然后通过看图、学文,使学生从语言文字的具体描写中,进一步体会、感悟漓江的水的特点。学生随着有声有色的朗读,通过观察、比较领略漓江的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同时,让学生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1、自由读上节课的内容,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读完后,同座交流,谈谈各自的感受。
2、同桌互相交流第二自然段学法。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同学们能不能用学习第2段的方法自学第3自然段?请同学们分小组自已学习第3段。
2、检查自学:
⑴ 填空:
这段话先写( )的泰山和( )的香山,再写桂林的山( ) 、( )、( )的特点来展开具体的描述。
⑵ 思考:
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
3、重点指导学习桂林山的特点:
⑴ 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泰山和香山,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⑵ 自读课文,归纳桂林山的特点,找出并理解描写桂林山特点的词语,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这些特点的:
特点之一奇:
课文从两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一般的山脉逐渐高上去,且连绵不断,桂林的山却是从平地崛起,互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罗列:排列。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教师还可补充介绍,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使学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态万千,目不暇接。
特点之二秀:
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色彩明丽。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本课指桂林一带的山。
特点之三险:
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危峰兀立:即高峰耸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
4、结合画面,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加以具体的描述。
5、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写出桂林山的特点的?
第三自然段以同样的手法写桂林的山,先以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来衬托桂林的山是那么别具一格。随之写其奇、秀、险的特点。其中运用了十分贴切的比喻和恰当的形容,给人以亲临其境的感觉。
6、运用:
⑴ 用像像写一句话。
⑵ 用峰峦雄伟,拔地而起,形态万千,连绵不断等词语写一段话。
设计意图:采用先扶后放,扶放结合的方法。第二段的教学由教师扶,第三段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进行点拨引导。让学生在掌握学习方法后,给学生思维以导向,使他们积极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得以充分体现。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过渡语: 漓江的水静、清、绿,美得独特;桂林的山奇、秀、险,与众不同。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山,又是怎样的一幅美丽景象呢?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同时出现第四自然段的文字:
1、配音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2、小组交流: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句话的意思及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学生汇报:
课文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句收尾,既画龙点睛地概括全文,又与首句甲天下遥相呼应。全文脉络清晰,起承转合,自然流畅,给人以美的享受。
3、边读边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种陶醉山水之间的感觉,然后说说自己的体验。
4、有感情地朗读。
设计意图:边读边想象,既能够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又能够使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对语言文字的具体描述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促进学生能够直观地、创造性地理解语言文字。
四、指导背诵课文
1、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2、列出写作提纲。
3、根据提纲练习背诵。
五、知识拓展
1、学生自由阅读。
2、说说这首诗写出了漓江的哪些特点,哪些句子写得最动人。
3、再创造:
结合这首诗的内容,也写一首诗描写漓江的水,或桂林的山。
桂林山水 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词语:漓江、无瑕、翡翠、峰峦、屏障、竹筏、波澜壮阔、水平如镜、连绵不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和课文的语言美。
4、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水、桂林山独特的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桂林山水的相关图片、投影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探究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1、桂林山水
2、提问:你知道桂林吗?
3、提出自学要求:(投影)
(1)、自由轻声读课文,认识生字,初步理解生词语。
(2)、默读课文,想想桂林的山水有什么特点?用笔画出重点句子。
(3)、找出你认为优美的.句子,同位试着说一说好在哪里。
(4)、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同位讨论一下。
二、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15分钟左右]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分段读课文,共同纠正读音。
2、提问: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读出相关句子。
板书:山的特点:奇、秀、险
桂林的水有什么特点?读出相关句子。
板书:水的特点:静、清、绿。
3、学生交流自己认为优美的语句。说说好在哪里。可以说语言美,也可以说景色美。
教师适时加以肯定,根据学生交流情况,加以引导。
四、教师小结。
五、作业。抄写本课生字。
桂林山水 教案 篇5
【预设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桂林山水的优美风景,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2、培养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学会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
3、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会读“啊”的变音,理解峰峦雄伟、奇峰罗列等词语的意思。
【学习过程】
一、欣赏音乐、图片,揭示课题
1、学生欣赏音乐《我想去桂林》,试问:那位歌手为什么这么想去桂林呀?
(桂林的山水非常的美;桂林的山水甲天下)
你们去过桂林吗?看过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吗?老师这里有桂林山水的图片,想不想看呀?
2、学生欣赏配乐图片,给学生视觉和听觉的美感。
师:美吗?你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或几句话来赞美一下这几幅图或其中一幅图吗?
3、揭题,板书课题:
过渡:是呀,多美的山山水水,这就是桂林,一提到桂林,在人们的脑子里就出现那挺拔峻峭的孤峰,倒影清翠的漓江,一切都像神话中的故事那样奇特,怎不令人神往。自古以来,文学家以脍炙人口的诗句吟咏它,绘画家以使人迷恋的丹青描绘它,摄影师以令人神往的镜头记录它。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桂林山水这篇课文,和作者一道去观赏桂林的山水,好吗?
(板书课题:桂林山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找出作者游览桂林后的感受的句子。
2、反馈:
⑴ 检查生字、新词。
⑵ 指名分段读课文。
(再思考作者游览桂林后感受)
⑶ 交流反馈:
(课件出示最后一段内容)
三、欣赏图片,感悟文本
1、自读自悟,感受文本之美:
⑴ 思考: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觉,桂林的山水到底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再次读一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向我们描绘桂林山水的特点的'。找出相关句子,喜欢的可以多读几遍。
⑵ 反馈:
(板书:奇、秀、险;静、清、绿)
2、图文结合,欣赏文本之美:
⑴ 思考:桂林山水真有这样的特点吗?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你能从这些图中感受到吗?感受到哪些特点?
(结合课件学习桂林山的特点)
⑵ 反馈:
句1: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桂林的山奇在哪里?理解:奇、拔地面起、奇峰罗列、开态万千,想像:还会像些什么?)
句2: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什么叫秀,桂林的山秀表现在哪里?理解:翠绿的屏障)
句3: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为什么说桂林的山“真险”,理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⑶ 练习:
给图片配音(有感情的朗读)。
3、写法揣摩,仿写练习:
⑴ 出示整段句子,有感情的读一读,问:这里,你们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作者在描绘桂林山的特点时,写法上你们有没有新的发现?)
(把桂林的山与泰山、香山进行比较,目的是为了突出桂林的山奇、秀、险等与众不同的特点)
⑵ 仿写:
这种写法好吗?你们也游过不少地方吧?你们能用这样的方法写一段话吗?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背诵第3段。
桂林山水 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课文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既概括说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国名胜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缘由。然后,用对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水、桂林山的突出特点。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展现在读者面前。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通过看图、学文,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通过品味词句,反复诵读积累语言,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习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写出桂林山水的特点的。
【设计思路】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游记,教学时,教师先创设优美的生活情境,把语言文字变成生动形象的画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阅读的愿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然后,通过看图、学文,让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学生随着有声有色的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达到入情入境的境界,使情和景的自然结合贯穿教学的始终。同时,还要让学生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1、搜集到的有关桂林山水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2、桂林山水的投影片。3、制作的课件。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人,激发兴趣;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谁去过桂林?桂林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一座美丽的城市。因盛产桂花,桂树成林而得名。那里山青、水秀、石美、洞奇。不少文人墨客写下很多诗文赞美它,唐代诗人韩愈就曾留下“江作青罗带,山如
碧玉簪”的诗句。
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继续观赏桂林山水,去领略它独特的美。
二、整体感知,带入情境。
先让我们伴着优美的音乐,来欣赏一组精彩的桂林山水图片。演示:“配乐欣赏”。
欣赏同时教师做以下文字说明:桂林的山美,水也美,瞧!青山浮水,绿水映山,这山,这水是那么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桂林甲天下的美景。这是螺蛳山,它多像是一只倒扣着的大海螺啊!
象山的.夜景多美丽啊!
这是苹果山,它像不像一只又大又圆的苹果。
烟雨朦胧的漓江,又是另一番景象。
这是雪狮岭,一只多么伟武的大狮子啊,仔细看它的眉眼都依稀可辨呢!绿山绿水,让人觉得好像走进了仙境。
嗬!一只多么逼真的大骆驼!
美丽的象山,它可是桂林的象征哟!
让我们从桂林的美景中回来,回到课文中,了解美丽的桂林。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作者又为什么要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甲天下”“甲”是第一的意思。“甲天下”是“天下第一”这句话的意思是桂林山水的美天下第一。交待了作者荡舟漓江的原因,表达了作者向往桂林山水的迫切心情,起到了统领全篇,引出下文的作用。)
(2)讲解“观赏”与“欣赏”的异同。
(“观赏”中的“赏”,就是“欣赏”的意思,“观”就是“看”的意思,我们常说“欣赏夜景”“欣赏交响乐”这说明“欣赏”可以是看,也可以是“只听不看”。而“观赏”却非看不可。)
(3)指导朗读,要读出赞美的感情和心情迫切的语气。
四.精读第二段,体会感情。
1.自由朗读。
要求:把描写漓江的水的句子用笔划出来,写一写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2.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3.请学生概括地说特点。(板书:静、清、绿)
体会作者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
( 1)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
漓江的水真清啊!
漓江的水真绿啊!
这样概括地写,不是也能把特点写明白吗?
(2)和原句对比读,说说哪句话给你的印象更为深刻?
小结:是的,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不仅要写出景物的特点,还要作具体、生动、细致的描写,这样写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4.交流朗读,在读中体会水的:“静”、“清”、“绿”。
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通过范读、指名读、齐读等形式,突出漓江水的静、清、绿。(“静”这句读得轻而缓慢,让人感到水在轻轻地慢慢地流;“清”这句读出惊喜,读得让大家都看见江底的沙石;“绿”这句读出赞叹之情。)
5、激情点拨
既然这一节写的是漓江水的静、清、绿,为什么这节开头,还写大海和西湖呢?
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让学生理解对比写法可以衬托漓江水独特的美。)
6.理清叙述顺序,指导学生背诵。
(1)这段话共三句。先用大海、西湖引出漓江的水,再具体写漓江水的特点,最后一句是感受,也突出了水的静。
( 2)播放画面,音乐伴奏,学生试背。
五、学法迁移,自学课文第三节。
1.小结学法。
刚才,我们感受了漓江的秀丽风光,是通过读读、划划、品品、说说的方法来学的,下面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以小组交流的形式自学第三节。
2.出示要求。
出示文字。读读:读第三节。
划划:划出描写桂林的山的句子。
品品:读出美的感受。
说说:值得学习的写法。
(扶放结合,注重学法的迁移。)
3、出示文字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像,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4、请学生概括地说山的特点。(板书:奇、秀、险)
特点之一“奇”:
课文从两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一般的山脉逐渐高上去,且连绵不断,桂林的山却是从平地崛起,互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罗列:排列。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教师还可补充介绍,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使学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态万千,目不暇接。
特点之二“秀”:
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色彩明丽。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本课指桂林一带的山。
特点之三“险”:
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危峰兀立:即高峰耸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
4、结合画面,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加以具体的描述。
5、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写出桂林山的特点的?
第三自然段以同样的手法写桂林的山,先以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来衬托桂林的山是那么别具一格。随之写其奇、秀、险的特点。其中运用了十分贴切的比喻和恰当的形容,给人以亲临其境的感觉。
设计意图:采用先扶后放,扶放结合的方法。第二段的教学由教师“扶”,
第三段“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进行点拨引导。让学生在掌握学习方法后,给
学生思维以导向,使他们积极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得以充分体现。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过渡语: 漓江的水静、清、绿,美得独特;桂林的山奇、秀、险,与众不同。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山,又是怎样的一幅美丽景象呢?
六、学习第四自然段
出示课件,同时出现第四自然段的文字:
1、配音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2、小组交流: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句话的意思及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学生汇报:
课文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句收尾,既画龙点睛地概括全文,又与首句“甲天下”遥相呼应。全文脉络清晰,起承转合,自然流畅,给人以美的享受。
3、边读边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种陶醉山水之间的感觉,然后说说自己的体验。
4、有感情地朗读。
设计意图:边读边想象,既能够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又能够使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对语言文字的具体描述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促进学生能够直观地、创造性地理解语言文字。
七、总结全文
本课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了桂林美丽的山水,写下了自己观赏桂林山水的真切感受,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现在,大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再体会一遍吧。
八、 知识拓展。
1.出示诗
浓碧
是谁将百里漓江,
染成浓碧?
是谁在晶莹的水底,
铺下了片片芳草地,
轻软又柔和?
船行在绿玻璃上,
人影倒在绿玻璃下。
绿草在水底探起头来,像是向水面上问:
你下来吗?
2.仿照第2、3节的写法,抓住景物的特点,学习用整齐的句式具体地描写一处景物。
板书总述甲天下
桂林山水 分述 水:静、清、绿
山:奇、秀、险
总结美如画
《桂林山水》 教学反思
《桂林山水》是一篇写景的经典之作,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让人读来爱不释手。以读为主,品味桂林山水之美是本课教学的特色。
课文开头一段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以一个“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丽之景堪称天下第一。课文的第2、3自然段围绕“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一名句分别写了桂林的山、水的特点,先写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接着写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第4自然段写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所获得的总的印象,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句收尾。
四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学习第二自然段,主要通过读----找----品----抓(语言表达方式)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学生通过学习总结了这段的表达方法,即:①运用排比句式,比喻的修辞方法准确而鲜明地把水之特点来展现;②运用衬托、对比的写作方法突出漓江水的特点。第三自然段的写法与第二自然段的写法相同,所以在学习第三自然段时我放手让学生按照上述方法自学,做到有扶有放,收到较好的效果。本文语句优美,让人百读不厌。为了让学生充分地从朗读中感悟桂林山水的美,我采用了多种不同的读书方式,如:自读、品读、师生合作读、男女生对读等,从读中品味景美,从读中感受本文的语言之美。为了让学生认识排比句,我在学习完第二自然段时安排了一个写话训练----训练用排比句式写话,以提高学生的写作和仿写能力。第四自然段是全文的总结段,我又一次以引读总结全文,揭示“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境。另外,在教学桂林之山时,我还以抓重点词语、理解重点词语为重点,帮助学生积累词语,如“拔地而起、奇峰罗列、色彩明丽、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只有理解了这些词语才能更好地让学生体验到山之险、秀、奇的特点。为了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我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桂林的山还会有哪些形状?并出示了相对应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桂林的山之“奇”的特点。课后我留了一个仿写作业,并发现学生模仿例段写话的积极性非常高,我又利用一节课时间让他们交流、互相欣赏。同学们把对比、比喻、排比等写作方法都用在了自己的写作中,我想这就是语文教学中的“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精妙之处吧!
桂林山水 教案 篇7
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教学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树立“教是为了学”的观念。再重视改进教法的同时,更要重视学法的指导;在让学生“学会”的同时,更要指导学生“会学”。本课教学,要重视语言文字的学习。抓好语言文字的训练,做到因道学文,以文悟道,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言文字课。
教学目标 :
1.学习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丽,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2.学习”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词语。
4.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漓江的水,桂林的山那种独特的美。想象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象。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 新课
二、直接揭示学习课文的方法“从中心入手”学课文。
揭示操作步骤:
1.第一步:找出中心句,理解意思,说说作用。
(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划出中心句。)
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中心句是:桂林山水甲天下
(2)抓关键词理解句意
2.第二步:围绕中心句,了解内容,理清思路。
指名读课文,思考;文章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内容?是怎样一步步写的?
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课文围绕中心句写了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
(2)理清思路,先总写桂林山水“甲天下”,接着分述漓江的水和桂林山的特点,最后总结总体感受。
三.熟读课文
1.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内容引入新课
学生自由谈上节课的收获
二.围绕中心句,学习词句,领悟感情。
1.默读思考:从哪些词句能看出漓江的水甲天下,课文写了漓江水的哪些特点?用什么方法写的?
读后小组讨论交流,明确:
(1)文中运用“比较”的方法写出漓江水“甲天下”。
(2)漓江水的特点:静、清、绿。
(3)运用多种方式,读出感情。
2.指导学生用学习第二节的方法自学第三节
思考:从哪些词句中能看出桂林的山美得“甲天下”?课文写了桂林山的哪些特点?用什么方法写的?
自学后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并进行朗读指导。
三.学习重点句,领会意思和作用。
1.生读第四节找出重点句,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
2.了解句子的作用。
四.展开朗读比赛,再次领略意境,领会作者的情感。
桂林山水 教案 篇8
教学要求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具准备
挂图、投影或电影、录像;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进行范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尔后让学生谈感受。
(二)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找出来读一读,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三)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的漓江水
问: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波涛汹涌的大海,以帮助学生理解“波澜壮阔”;展示风光旖旎的西湖,以帮助学生理解“水平如镜”。)
2.归纳漓江水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的。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
3.体会最后一句
4.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注意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四)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桂林的山 2/3
【桂林山水 教案】相关文章:
桂林山水教案11-02
《桂林山水》教案08-30
《桂林山水》教案09-15
桂林山水教案11-04
桂林山水的教案01-08
《桂林山水》优秀教案09-05
人教版桂林山水教案02-25
《桂林山水》优质教案03-08
桂林山水教案15篇12-16
精选桂林山水 教案四篇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