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二十四节气作文锦集8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十四节气作文8篇,欢迎大家分享。
二十四节气作文 篇1
九九消寒图是中国北方的一项民俗,与数九的民俗密切相关。九九消寒图是一幅双钩描红书法“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均为繁体字,九字每字九划共九九八十一划,从冬至开始每天按照笔画顺序填充一个笔画,每过一九填充好一个字,直到九九之后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图才算大功告成。也称作“写九”。一般而言在九九消寒图的一侧还应写有《数九歌》。
除了文字版本的九九消寒图,还有用图形表示的九九消寒图。将宣纸等分为九格,每格用笔帽蘸墨印上九个圆圈,每天填充一个圆圈,填充的方法根据天气决定,填充规则通常为:上涂阴下涂晴,左风右雨雪当中。这种图形版本的九九消寒图简单易行,但显然没有文字版本的漂亮。
此外,也有些九九消寒图采用图画的形式,也称作“画九”。在白纸上绘制九枝寒梅,每枝九朵。画九就是从冬至这天起,画一枝素梅,枝上画梅花九朵,每朵梅花九个花瓣,共八十一瓣,代表“数九天”的八十一天,每朵花代表一个“九”,每瓣代表一天,每过一天就用颜色染上一瓣,染完九瓣,就过了一个“九”,九朵染完,就出了“九”,九尽春深,也有不用颜色染而直接在花瓣上用文字和符号注明阴晴雨雪的'。在寒梅图的一侧常常写有“试看图中梅黑黑,自然窗外草青青”。这种图画版的九九消寒图又被称作“雅图”。
二十四节气作文 篇2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当临近清明的时候,我的心中就会莫名其妙的产生一丝淡淡的哀愁,这哀愁不甚强烈,但总是在我的心中挥之不去。每当在这种时候,我总是看着窗外,鼻子酸酸的,眼里含着悲伤的泪水。
这天是去扫墓的日子,我们一家子早早的就起床了,大家着装十分统一:白白的衬衫,还有黑黑的长裤子,白衬衫上没有一点儿花纹,显得十分单调,黑黑的裤子显出了在清明时的悲痛与哀愁。经过两个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家乡的墓地。天空飘着蒙蒙细雨,空中覆盖着一层灰白色的雾,路上有不少人,来来往往,车水马龙,我们在拥挤的人群中找了一家商店,买了一些祭拜祖先的物品,然后把这一堆沉重的祭拜物品带到了山谷,我们灵巧地穿梭在山谷中,闻着梅花的香味儿,顺着一条蜿蜒无尽的泥土小路,我们到达了坟墓。
年复一年,这种凄凉的情景,在细雨的衬托下模糊的呈现在我眼前,这个山谷似乎一年比一年苍老,蜿蜒在空地中,向人们诉说着遥远与孤寂。可能是下雨的缘故,整个山谷都像蒙了一层轻纱似的,若隐若现。蒙蒙细雨一直下个不停,仿佛只有了这毛毛雨,才能透出清明带来的淡淡悲伤和对逝者那浅浅的回忆,仿佛就在眼前。转身,回头,只见大人们一个个低着头,眼里含着泪花,这泪花里包含了大人们对逝去亲人的那份说不出的思念……每个大人的嘴里都嘀嘀咕咕地念叨着,好似在跟逝者说着心里一直想说但又说不出口的悄悄话。
墓前摆着许多水果和零食,墓上长了一些不知名的野草。只见昔日爱干净的妈妈,把墓上的杂草,细心地清理干净,爸爸从袋子中拿出纸钱、香烛,并点上。大家的神情都十分严肃,气氛也很安静。这时,我的脑海里又浮现出太祖母那和蔼可亲的'笑脸,每逢过节回家乡时,太祖母为了更好地招待我们,不管什么时候都在忙里忙外,但是当我们站在门口的那一刻,她总会放下手中所有的活,笑嘻嘻地来迎接我们的到来。每当这时,太祖母的双手总会提满爸爸妈妈送的礼物,饭后他迅速地把我叫到她的房间,拿了几个我最爱吃的零食装在袋子里,紧紧地塞在我的手中,而留给自己的却是一些会吃坏牙的硬糖。我觉得我接过的不是零食,而是太祖母对我那满满的爱,可这早已成为模糊的记忆……
清明,一个让无尽的悲伤都化在蒙蒙细雨中的节日……
二十四节气作文 篇3
“轰隆隆,轰隆隆。”随着这一声声清脆的响雷,春天来了,带着一丝善意的冒犯,唤醒了千万沉睡的虫子。像是春天的呼唤,提醒着它们该睁开惺忪的睡眼去迎接崭新的季节了。
随着那阵阵春雷在一片树林上空炸响,接着便是春雨混着解冻的泉水发出了"叮叮咚咚"悦耳的声音。飞鸟、虫子鸣声不断,应和着,谈笑着,聆听着。它们忙碌着,应着响雷,唤醒沉睡的冬天;它们忙碌着,就着雨露,翻新严冬的冻土;它们忙碌着,叫上风儿,倾听春天的声音。
就连那一抹抹绒绒新绿也被这阵阵春雷惊醒了,逃到柳尖,涌入大地,跃上枝丫。它们带着那无比鲜艳的笑脸,一瞬间就让大地换上了另一种外衣,春天的气息就在这中间变得更加清晰。桃花、杏花争先恐后地应着攀升的气温,纷纷绽放了灿烂无比的笑脸,幽幽的花香吸引了路人来驻足,拍照或者观赏,却都是满含笑意地爱护着这春色。天空有了别样的色彩,蓝的透明、清澈,更将这春日的阳光映衬的无比灿烂。空气中的寒冷终于藏了起来,流露出雨后寻的芬芳,小鸟开始展翅,沐浴在阳光下的艳丽的羽毛也在这池塘里画出了生命的精彩。大地在春雷声中醒了,用雨洗了脸,满是自然的芳香,满是春天的活力。
声声雷鸣,唤醒万物。俗话说“惊蛰是蛰虫惊而走矣。”而我又何尝不是那被惊醒的`蛰虫呢?新学期开始了,可是我的心依然漂泊在外,久久不能回归,我爱上了游戏,我对游戏耿耿于怀,无法自拔。一放学,便头也不回地奔向家中,一头埋进电脑就开始打游戏。原本成绩突出的我,而现如今,一落千丈。每次爸爸推门进来看见我抱着电脑的样子,原来稻黄般的脸一下如锅底般,下巴一收,鼻子一提,两只牛眼睛一瞪,伸出舌头,可是一顿臭骂,但这仍旧改变不了我对游戏的热爱,我对游戏的追求。我的表现没有丝毫改变,一旁的试卷、作业堆积如山,课本甚至还是崭新得原封不动,模拟考试还是这样一点没有提升,老师见了我,苦口婆心的劝导我。每次,我只是无奈而又不情愿地对爸爸妈妈说“我已经够好了,已经够优秀了。”“那些作业根本就任何的没有用处,这次考试我认为我已经胜权在握了,你们不必担心”。可是到了考试时,我却抱头苦想,绞尽脑汁。可脑子里只有那该死的游戏场景,我还是考砸了。回到家,爸爸早就在门口“蹲着”了,看来该来的,还是躲不过。然而令我惊奇的是,那天爸爸并没有打我,他反而给我上了一节思想教育课。听完以后,我愣住了,我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此时的我像是一只蛰虫被惊蛰时的雷劈醒了一样,从我的游戏梦中醒了过来,那一刻,犹如惊天霹雳。从那以后,我再也不再玩电脑游戏了,变得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我一定要重头再来,应该还不晚,我想像那惊蛰中被惊醒的虫子,开始辛勤劳动。耐心的学习着,逐渐摸索出了许许多多新的知识。
那一声惊蛰中的雷,唤醒了我,果然是万物出乎震震为雷。
二十四节气作文 篇4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辉煌文化,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三月二十日到二十二日是春分,春分是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之一。春分这天,太阳光直射赤道,地球各地的昼夜时间相等,所以古代春分秋分又称为"日夜分",民间有"春分秋分,昼夜平分"的谚语。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4月20日或21日视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这时天气温和,雨水明显增多,对谷类作物的生长发育关系很大。雨水适量有利于越冬作物的返青拔节和春播作物的播种出苗。谷雨在黄河中下游,不仅指明了它的农业意义,也说明了“春雨贵如油”。
每年5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45°为“立夏”节气。我国自古习惯以立夏作为夏季开始的日子。立夏时节,万物繁茂。“立夏”前后,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真正进入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十月八日到九日是寒露,古代把露作为天气转凉变冷的表征。仲秋白露节气"露凝而白",至季秋寒露时已是"露气寒冷,将凝结"为霜了。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的传统。
二十四节气作文 篇5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由于20xx年来,我国的主要政治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变,故二十四节气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一种参考。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亦合称“四立”,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立”即开始的`意思。
夏至、冬至——合称“二至”,表示天文上夏天、冬天的极致。“至”意为极、最。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
春分、秋分——合称“二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分”即平分的意思。这两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
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公历每年的2月18日前后为雨水。
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每年公历的3月5日左右为惊蛰。
清明——含有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明洁、逐渐转暖、草木繁茂之意。公历每年大约4月5日为清明。
谷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谷类作物的生长。公历每年4月20日前后为谷雨。
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大约每年公历5月21日这天为小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每年的6月5日左右为芒种。
小暑、大暑、处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还未达最热,大暑才是最热时节,处暑是暑天即将结束的日子。它们分别处在每年公历的7月7日、7月23日和8月23日左右。
白露——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
寒露——气温更低,空气已结露水,渐有寒意。这一天一般在每年的10月8日。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
小雪、大雪——开始降雪,小和大表示降雪的程度。小雪在每年公历11月22日,大雪则在12月7日左右。
小寒、大寒——天气进一步变冷,小寒还未达最冷,大寒为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公历1月5日和该月的20日左右为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作文 篇6
春分就是从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开始至4月4日(或5日)结束。春分,每年公历3月20或21日,太阳到达黄经0度(春分点)时开始。这天昼夜长短平均,正当春季九十日之半,故称“春分”。春分这一天阳光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其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北移,开始昼长夜短。春分就是个比较重要的节气,它不仅有天文学上的意义:南北半球昼夜平分;在气候上,也有比较明显的特征,春分时节,我国除青藏高原、东北、西北和华北北部地区外都进入明媚的春天,在辽阔的大地上,杨柳青青、莺飞草长、小麦拔节、油菜花香。
我国古代将春分分为三候:“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便就是说春分日后,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便要打雷并发出闪电。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夏历)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秋同义。”汉董仲舒《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至于中春之月,阳在正东,阴在正西,谓之春分。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古代黄河流域与之相应的物候现象为"玄鸟至,雷乃发声,始电"(见《农桑通诀》)。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华中地区农谚:"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干金。"春分亦就是传统节日。在周代,春分有祭日仪式。《礼记》:"祭日于坛。"孔颖达疏:"谓春分也。"此俗历代相传。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清代春分前后,宫中词庙皆有大臣致祭,世家士族亦于就是日致祭宗祠。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载:"春分日,民并种戒火草于屋上。有鸟如乌,先鸡而鸣,'架架格格',民候此鸟则入田,以为候。"明代山东淄川于就是日栽植树木,作春酒,酿酷。《文水县志》载:"春分日,酿酒拌酷,移花接木。"
春分节气,东亚大槽明显减弱,西风带槽脊活动明显增多,蒙古到东北地区常有低压活动和气旋发展,低压移动引导冷空气南下,北方地区多大风和扬沙天气。当长波槽东移,受冷暖气团交汇影响,会出现连续阴雨和倒春寒天气。
春分时节,除了全年皆冬的高寒山区和北纬45°以北的地区外,全国各地日平均气温均稳定升达0℃以上,严寒已经逝去,气温回升较快,尤其就是华北地区和黄淮平原,日平均气温几乎与多雨的沿江江南地区同时升达10℃以上而进入明媚的春季。辽阔的'大地上,岸柳青青,莺飞草长,小麦拔节,油菜花香,桃红李白迎春黄。而华南地区更就是一派暮春景象。从气候规律说,这时江南的降水迅速增多,进入春季"桃花汛"期;在"春雨贵如油"的东北、华北和西北广大地区降水依然很少,抗御春旱的威胁就是农业生产上的主要问题。
“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北方春季少雨的地区要抓紧春灌,浇好拔节水,施好拔节肥,注意防御晚霜冻害;南方仍需继续搞好排涝防渍工作。江南早稻育秧和江淮地区早稻薄膜育秧工作已经开始,早春天气冷暖变化频繁,要注意在冷空气来临时浸种催芽,冷空气结束时抢晴播种。
二十四节气作文 篇7
20xx年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关于“二十四节气”,你怎么看?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简析:】
1.关于“二十四节气”,你怎么看?
关于“二十四节气入围非遗名录”,你怎么看?
两个问题有些区别,前者地理,后者政治,那么语文在哪里呢?
起码是语言,思维要清晰,态度要明晰。有点独立思考和真知灼见,最好了。问题在于——
统而言之,老孟、小郦的话指向申遗工作,小丁的话指向生活现实,三人纯属闲聊,并无观点的根本冲撞,甚至某种程度上是互相补充的。倒是他们每个人,我们都可以跟他好好“商榷”一下。民族自豪感爆棚的老孟、情怀满溢唯美流淌的小郦、活在当下脚踩大地的`小丁,哪一个不是“话题大王”?
若沉湎于抱残守缺与推陈出新,纠缠于节气价值与申遗意义,在二元之间彼此徘徊,写作格局似乎嫌小,聚焦的点还嫌分散。
2.所以,愚以为,完成本文,关键点在于找到靶子,针对话题的核心与本质,集中火力鞭辟入里。那么,那个点在哪里呢?
同类事件似乎也不少,据说中国已有昆曲、京剧、中医针灸等26项列名非遗。与它们相比,“二十四节气”的个性和共性是什么?作文材料存在“节气”与“非遗”两个维度,虽有联系,实为两靶。如何处理这个问题,黏合式的就事论事、深度挖掘,还是以小见大、扩展拓展式的引子式写作思维,有点费脑。
换言之,这道作文题,其实是站在了一个“作文命题趋向”的分水岭和风口上。向前走、向后转,是一闪念的事。
3.否定倾向拟题:
祖宗智慧解不开当下困局
花式秀遗产展露国人小智慧
节气入非唤不回久违诗意
节气申遗不必普大喜奔
文化事件的科学审视是审美错位
止于情怀的节气入非不必做溢美评价
纸上风景带不来心潮澎湃
肯定倾向拟题:
节气局限性无碍遗产传承心
过日子不是节气入非的思考基点
非遗舞台缅怀节气无可厚非
濒危是节气申遗的出发点
4.完成此题,很大程度上,精力放在增强作品的“语文味”上。实在有些心累啊。
【优秀范文:】
“节气入非”非关农事
历时三年,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有人为“智慧”登堂而欢欣,有人因其无补于“日子”而不屑。我认为,节气入非非关农事,是文化事件,不宜做科学考量。
诚如老孟所言,二十四节气,带有浓烈的先民气息,确是“老祖宗的智慧”,在久远的农耕时代,发挥着巨大作用。然虽曰中国,实乃黄河,与北温带、出苗率、复合肥等现代科学相比,其准确性自不可比。
二十四节气当属“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这一类别。“节气入非”,其初衷及意义在拯救濒危、保护文化,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国人欣喜可理解,兴奋大可不必。过去的火焰,暖不热今宵的寒意。
今天,谈论农事是一件尴尬的事情,所谓二十四节气,不过是这大尴尬之小切面而已。刀耕火种二熟三熟之农法,镰镢锨锄篮筐筛箕之农具,豆谷麦稻瓜笋蔬莨之农作物,或淘汰悬置,或止于入口。拥有话语权和表达力的人群,对栖身土地伴随节气的人群,说着苍白无力的评语。其实,在节气的流传过程中,它不仅是农事术语,更关乎民俗,清明祭扫、冬至温补,即可见一斑。
毋庸置疑,对气温、寒暑、冰雪、萌枯等物候学元素的关心,是重要的。竺可桢先生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五六十年代两次试图建设全国物候数据网,却先后被战争、wen革打断。可以想见,古朴的二十四节气之说,对于现代农业之发展是远远不够的。
三年申遗路,崎岖招魂心。但若止于列入名录,则无非是来一次文化工程,多一个旅游项目。若加顺推,假以时日,太极八卦、五音六腑、七夕九州等陆续入非也未可知。若不细察,遗产入非,根在文化,念在濒危,却旨在录名,效在消费。一场文化意淫,半尊坍圮雕像;曾经的主流信仰,如今的小众念想。
小郦所谓“诗意”,不过是文字组合的美妙,头脑画面的魅惑,草长莺飞谷雨小雪的诗意。原创化命名、物候性概括、绝句式表达,是想象力,而非切肤感,是干瘪城市精神对泥土的天然向往,精致现代生活对粗粝的饥渴追寻。这种叶公好龙般的大话诗意,几乎没有多少真切滋味。当我们在北上广和归故乡之间徘徊,在微商网购与体制内外纠缠,农业话语体系已经变得何其边缘和微弱。
申遗成功,看似普大喜奔,实乃“他人的故事”,我们又拿着古人和农民的素材,到世界的屋顶上消费了一把,走下秀场,归于沉寂。
节日入非,非关“过日子”,小丁误将文化淆科学,无异于鸡同鸭讲。不能拿现代科学高度,对古代农业求全责备。以《现代生物学教程》标准审视《梦溪笔谈》,自然哑然失笑处多矣。
文化的归文化,科学的归科学,用非遗给节气燃一把精神暖火无可厚非,再多的奢望怕不现实,也无必要。
二十四节气作文 篇8
撕下一页日历,两个大字出现在我的眼前——立秋!妈妈告诉我,今天是“立秋”,也就是秋天的开始。
秋天到了?我看了看外面,骄阳似火,炙烤着大地,一丝风都没有。树上的知了还扯着嗓子不停地喊着“知了——知了——”。为什么都到秋天了,天还这么热?我的脑袋里出现了一个大大的疑问。妈妈看我一脸疑惑,笑着说:“你是不是觉得秋天就应该很凉爽了呀,现在天气之所以还这么热,是因为夏天还没有真正远离我们,人们俗称的'“秋老虎”来啦,它还要在我们这里待一阵子才肯走呢!”“秋老虎?!”我一听这个词就乐了,人们把初秋的炎热天气比作“秋老虎”可真形象啊!
就在这时,奶奶从厨房里抱出一个大西瓜,笑盈盈地对大家说:“来来来,今天立秋,快过来‘咬秋'啦!”只见那西瓜又大又圆,穿着墨绿条纹的衣服。切开它,红红的瓜瓤、黑黑的种子就露了出来,一股清香扑鼻而来,让人垂涎三尺。爸爸连忙起身,拿起一块西瓜说:“入秋了,西瓜少了,能咬一口是一口。”我心想:原来“咬秋”是这个意思呀。但是在我看来,“咬秋”是要咬住这凉爽的秋天。想到这里,我狠狠地咬了一大口爸爸手上的西瓜,并嚷起来:“看看看,我把秋天咬住啦!”大家看我溅得一脸的西瓜汁,都哈哈大笑起来!
【二十四节气作文】相关文章:
二十四节气作文09-21
二十四节气的作文03-10
二十四节气作文03-29
关于二十四节气的作文09-26
二十四节气小满作文09-27
二十四节气冬至作文06-12
二十四节气立秋作文12-09
二十四节气作文【精】10-09
二十四节气作文【热】10-10
二十四节气作文【热门】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