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教案大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

时间:2023-04-02 11:44:00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15篇)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1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上课前,请大家告诉老师一个问题:长大以后,你最想做什么?

  生:画家、电影明星、电脑高手、老板、医生、出国留学、运动员……

  师:是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美好的理想,可是你要想成功就得依靠许多人的帮助和指教。他们可能是你的父母也可能是你的老师和朋友。帮助我们就是爱我们,因为有了他们的爱,我们才能更加勇敢与自信,才能健康的成长。哪位同学愿意上黑板把这个“爱”字写下来?

  “爱”字并不难写,可有的人却不能真正的理解它。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5课,相信学完以后你一定会有所领悟。(出示课题)

  2.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谁能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3.小结过渡: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巴迪长大以后,终于理解了父母对他的爱,可是同学们,你理解了吗?下面请大家自由读文,边读边按自学提示学习课文。

  二.出示要求、自主探究:

  1.出示自学提示:

  ⑴.对巴迪写的人生第一首诗,母亲和父亲读过以后各有什么具体的表现?“我”当时的反映怎样?

  ⑵.两种不同的评价对巴迪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请找出相关的语句并在书中的空白处写写体会。

  2.学生自学勾画,小组合作、互相交流。

  三.汇报交流、领悟重点

  1.谁能说说,通过刚才的自主合作学习,你弄懂什么问题了?

  生:我弄懂了母亲读诗后的表现和父亲读诗后的表现……

  2.师:那么,谁能先来汇报一下,母亲读诗后的具体表现和“我”当时的反应?

  (一).引导学生体会母亲读诗后的表现和“我”当时反应:

  生:读“记得七、八岁……再次拥抱了我。”这段描写表现了母亲特别高兴的心情,因为她看到自己的孩子会写诗了,她特别开心。

  生:抓住母亲的神态,进一步体会她兴奋喜悦的`心情及对巴迪的赞美。

  师:你能用兴奋的语气把母亲的感受读出来吗?听了母亲的赞美,“我”呢?

  生:“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写的。”我听了母亲赞扬既高兴又有点害羞。

  生:我有点不好意思、但心里却十分高兴。

  师:如果你是文中的巴迪,此时的表现会怎样?

  生:设身处地谈感受。

  师:是的,同学们都爱听表扬的话。

  那么巴迪的父亲是怎样看这首诗的呢?

  (二).引导学生体会父亲的表现和“我”当时的反应。

  生:“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放回原处。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父亲并不欣赏这首诗,而且认为这首诗写得很不好。

  生:父亲不喜欢这首诗,没有表扬我。

  生:父亲批评我说这首诗写得很糟糕。

  师:还有吗?

  生:“我不明白……哪条法律规定巴迪一定要成为诗人?”母亲认为这是我写的第一首诗,需要鼓励,而父亲并不赞同,并为这首诗和母亲吵了起来。

  生:从这段话我还能体会到父亲并不因为母亲的看法而改变自己的观点,他态度冷淡,对这首诗的评价毫不留情。

  师:说的真好,听了父亲的评价,如果换成你,你会怎样?

  生:再次设身处地谈感受。

  师:是的,批评的话听起来的确很不好受。那么巴迪的反应怎样呢?

  生:“听了父亲的评价,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起来”。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2

  第 一 课 时

  ↘ 紧扣课题,带疑读书

  1.就题质疑。上课伊始,可从课题入手,揭题后问学生:这一课的课题和其他课文一样吗?从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学生带疑读书,然后小组内交流初读感受。

  ↘ 初步交流,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

  2.讨论:(1)课文主要讲什么?(2)读后有什么感受?(3)你能解决从课题中知道的哪些内容?(学生能说多少就说多少,能说到什么程度就说到什么程度。)

  ↘ 分层探究,升华体验

  1.把课文分为两部分:七八岁时写的一首诗,得到妈妈的赞扬,同时受到爸爸的批评。对这件事,作者的认识不断发展。请根据作者认识的发展,把课文分为几部分。学生可能把课文分为两部分,也可能分为三部分,老师均应予肯定。然后小结,第一部分是写七八岁时的即时感受,是感性的描写;第二部分写成长过程中的认识,也是感性的叙述;第三部分写成年后的认识,是理性的升华。

  2.七八岁时的即时感受:(1)学生默读、画注。作者细致描写了妈妈赞扬的语言,赞扬时的神态、动作和自己的感受;细致描写了爸爸批评的语言和自己的感受。请用“ ”画出重点词句,体会妈妈赞扬的热情和爸爸批评的严厉,体会作者对赞扬与批评的不同感受。(2)学生交流重点词句,并谈谈自己的阅读体会。(3)学生在小组内轮流朗读。(4)大组交流朗读。对来自妈妈的赞扬,爸爸的批评,作者的感受非常强烈,又截然不同,谁能把他内心的感受读出来。(老师要相机指点:对妈妈赞扬的感受:自豪、兴奋;对爸爸批评的感受:伤心透了。前者是热烈的语气,后者是低沉的语气。)

  ↘ 课后练习,积累语言

  1.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2.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第 二 课 时

  ↘ 积累词句,体会情感

  1.听写以下短语。听写后自己对照课文订正,再读一读。

  眼睛(发亮)既(腼腆)又得意洋洋 有点(迫不及待) 怀着(一种)自豪感实在(等不及)了把头埋得(低低的)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一如既往)地鼓励我2.背记自己喜欢的三两个句子,互相交流启发。

  ↘ 分层探究,读中感悟

  1.十二岁的感受:七八岁时,作者不理解父亲的批评,十二岁时有了一定的认识,而对妈妈却一直心存感激。请认真读读课文,体会作者认识的变化。(此部分以读代讲)

  2.成年后的认识:

  (1)自读自悟,小组合作:成年以后,作者也成了一名著名作家,对这件事又有什么新的认识?默读课文,画出最能表达作者新认识的.语句,多读几遍,再想一想,把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交流,也可以用提问题的形式,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或不懂的问题,先自己思考,再在小组内讨论。

  (2)全班讨论,适时指导。教师要适时对下面的重点语句给予点拨:

  句1:我越来越认识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指导:结合问题指导:成年后作者越来越认识到儿时是‘多么幸运’”,这是为什么?要让学生明白“母亲的力量”是指赞赏的激励作用;“警告的力量”,是指批评的伤害或警示作用。作者小时的幸运是既有赞扬的激励,又有批评的警醒。在理解句子意思以后,要让学生多读几遍,在朗读中加深感受。

  句2:这些年来,……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指导:“两股风”,指赞扬的力量和批评的力量;“生活的小船”,指“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句义的理解可联系句1理解,要让学生理解到,来自母亲的赞赏,激励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来自父亲的批评,提醒自己不要在人生的道路上走错路。

  句3:我从心底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指导:结合问题指导:为什么说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联系句1和句2指导,即联系赞扬的作用和批评的作用指导。

  在理解句2和句3的意思后,要把最后两个自然段的话连起来读。应腾出较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熟读成诵。

  ↘ 总结课文,表达感受

  1.质疑:学习课文中还有哪些自己感兴趣的或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大家讨论讨论。

  2.总结:(1)想一想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2)学完全文,你有什么感受。

  3.联系实际,体会情感:以“父母关心我成长”,说说对父母对自己的爱的感受,既要把事情说明白,又要说出自己内心感受。先在小组说,再推荐说得最好的在班上说。

  ↘ 内化情感,课后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2.以“父母关心我成长”为内容,写一写。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3

  教材简析:

  本组以“父母之爱”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本组的第三篇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写了一首诗,妈妈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可以运用已有的识字、朗读能力,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词,读准课文。在此基础上,教师引领学生运用已有的阅读能力,联系生活实际,以体会父母不同形式的评价都是对巴迪的爱。

  设计思路:

  文章的篇幅较长,在教学中从重点句入手,引导学生感悟,如抓住巴迪内心活动的词句,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最终理解不同的评价都是爱,体会作者的情感。在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质疑问难,激发学生对文本的探究。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在读中悟,在悟中读,从而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正确认读“糟糕”、“确实”、“自豪”、“誊写”、“敬仰”、“判断”、“出版”、“戏剧”、“严厉”、“灵感”、“创作”、“源泉”、“警告”、“提醒”、“把握”、“谨慎”、“极端”等词语。理解“一如既往”、“得意扬扬”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看法。

  3.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体会父母两种不同形式的评价都是对巴迪的爱。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拓展阅读《我的母亲》(节选)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质疑问难,理解课文内容,抓重点句品读交流,体会巴迪的情感变化,在学中悟理。

  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查阅作者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的有关资料。

  教学步骤:

  一、板书课题,读题,理解题意。

  (让学生结合课前的预习,说说对课题的理解。这是对学生课前预习的一种检测,同时也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自学能力的平台。)

  二、走进“童年的故事”,了解不同的评价,体会小巴迪的情感变化。

  1.自由读1-14自然段,(课件出示)思考:是什么事让小巴迪得到了这样的两种评价?小巴迪的反应怎样?

  2.学生汇报自读情况。

  3.理解母亲的评价。课件出示: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

  说说对母亲评价的理解。

  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抓住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态感受母亲的心情。)

  4.体会巴迪的“得意扬扬”

  师:听了母亲的“精彩极了”的评价,巴迪是什么反应?(既腼腆又得意扬扬)

  师:如果你是此时的巴迪你会怎么想?(让学生与自身相联系,体会巴迪的兴奋、自豪的心情。)

  5.理解父亲的评价,体会巴迪情感变化。

  师:在母亲的赞扬后,巴迪最想把他写的诗给父亲看,他焦急地等待着……父亲终于回来了,看完了诗却说──“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生接)为什么父亲会这么说?(学生交流自已的想法)

  师:听了父亲的评价,巴迪是什么心情呢?课件出示: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地抬不起来。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已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引导学生通过换词,从巴迪的动作中,真切地感受巴迪伤心、难过的心情。)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主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描写,体会小巴迪对父母不同的评价的感受。)

  三、自主探究“后来的认识”,理解不同形式的爱,体会作者的情感。

  1.自主学习15-17自然段,课件出示:巴迪一天天长大了,他对父母的评价有新的认识吗?(要求: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读一读,理解,然后在小组里讨论。)

  2.学生自读,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试着理解。

  3.小组讨论交流,理解句意,解决疑问。

  4.全班交流汇报。课件出示: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学生汇报交流的同时,教师适时引导,让学生体会理解不同的评价其实是两种不同形式的爱,体会作者对父母爱的感激。)

  四、联系生活,让学生感受爱,懂得回报爱。

  1.师:同学们,你们理解了这两种不同形式的爱了吗?在生活中你们有过类似的经历吗?(学生交流自己生活中的经历,感受生活中的不同形式的爱。)

  2.师:父母长辈们给我们不同形式的爱,我们该如何回报呢?(通过交流让学生懂得回报爱。)

  五、推荐阅读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著作《爱的教育》。

  六、课外作业:将生活中类似的经历写下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指导书写,积累词句,拓展阅读。

  学生准备:生字词卡片

  教学步骤:

  一、巩固生字词

  1.同桌出示生字词卡片互相认读、纠正。

  2.让学生自由交流书写难字,并指导书写。

  3.练习书写生字词。

  二、通读全文,交流自己喜欢的语句。

  三、拓展活动:阅读《我的母亲》(节选),交流读后的感受。

  [法国]罗曼·加里我13岁那年,和母亲住在法国东南部的耐斯城。每天早上我去上学,妈妈留在旅馆里。她在那儿租了一个售货柜,柜架上摆着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她从每一件卖出的围巾、皮带、指甲刀或毛线衫中得到百分之十的佣金。白天,除了在我回家吃午饭的时候,她休息两个小时,其余时间她都守在售货柜前,时刻寻找可能光临的顾客。我们母子俩就靠着这个赚钱不多、朝不保夕的小生意过日子。

  母亲孤零零地居住在法国,没有丈夫,也没有朋友和亲戚。十多年来,她顽强地干,挣来钱买面包、黄油,付房租,交学费,买衣服和鞋帽等。除此之外,她每天都能拿出点令人吃惊的食物。比如:午饭时,她面带幸福、自豪的微笑,把一盘牛排摆在我面前,好像这盘肉象征着她战胜厄运的胜利。

  她从来不吃这些肉,一再说自己是素食者,不能吃动物脂肪。然而有一天,我离开饭桌到厨房里找水喝时,发现母亲坐在凳子上吃东西,煎肉锅放在腿上,她正仔细地用小块面包擦那给我煎牛排用的油锅。发现我时,她急忙将锅藏在餐巾底下,可是已经来不及了:因为我明白了她成为素食者的真正原因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4

  【教材解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讲的是巴德(文中的“巴迪”是父母对巴德的昵称)童年时期写了第一首小诗,母亲和父亲给予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在他的成长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者从评价中感悟到父母给予的爱。课文以巴德父母的两个极端的评价为题,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

  巴德·舒尔伯格是美国著名的畅销书作家。在他68年的写作生涯里,共创作了34部作品,其中13部被拍成电影或搬上舞台。其父亲是派拉蒙影片公司的老板本杰明·斯楚伯特。母亲是作家。生活在充满浓浓的书香气的富有家庭,自小喜欢写诗。短篇小说《“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改编自《我的绝妙坏诗》。

  本课巴德父母的两种爱的方式也正是生活中学生所面对的父母之爱。可以说本文与学生的联系十分紧密。作为教师我们要有意识的以教材为话题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并面对两种不同的爱,从而更好地和父母进行有效沟通,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教学目标】

  1.认识“誊、励”等7个生字。

  2.默读课文,了解父母对同一首诗不同评价的原因。

  3.能联系生活实际,说出对巴迪父母表达爱的方式的看法。

  【教学重难点】

  1.默读课文,了解父母对同一首诗不同评价的原因。

  2.能联系生活实际,说出对巴迪父母表达爱的方式的看法。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导入新课。

  谈话:一个人的童年往往会对他的一生起到很大的作用。有一首诗,也说明了这一点。(出示诗歌,学生齐读)

  课件出示:

  批评伴随着孩子,他学会谴责;敌视伴随着孩子,他学会争斗;嘲弄伴随着孩子,他羞惭腼腆;鼓励伴随着孩子,他信心日增;赞美伴随着孩子,他鉴赏有方;认可伴随着孩子,他爱心常存;分享伴随着孩子,他慷慨大度;诚实与公正伴随着孩子,他领悟出真理与正义。

  ——节选自《什么伴随着孩子》

  一个人最后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童年的教育起了很大的作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一课,看看巴迪的童年对他有着什么样的影响。

  2.板书课题:“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

  3.读题质疑: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法?

  【设计意图】用小诗开头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认真读课题,发现题目的特点,培养良好的读书审题、提取信息和质疑的能力。

  板块二

  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词语检测。

  课件出示:

  精彩

  糟糕

  誊写

  湿润

  鼓励

  一篇

  慈祥

  出版

  歧途

  谨慎

  一如既往

  (1)自由认读,读准字音。

  (2)指名认读,纠正字音。

  (3)齐读词语,识记字词。

  2.默读课文,理清顺序。

  (1)自由默读课文,找出表明时间顺序的词语。(“八九岁”“几年后”“这些年来”)

  (2)按时间顺序,理清课文结构。

  第1~14自然段:“我”八九岁时写了一首诗,母亲用“精彩极了”夸奖“我”,父亲却说“糟糕透了”打击“我”。

  第15~17自然段:几年以后,“我”认可了父亲对那首诗的评价;成年后,“我”理解了父母两种评价中包含的爱,以及这不同的评价对“我”产生的深远影响。

  3.引导: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填空题,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

  课件出示:

  课文写了作者童年时期写了(第一首诗),母亲对此给予了(赞扬),而父亲却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作者在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了父母给予的爱,最后逐渐成长为(一名大作家)。

  【设计意图】先认读生字,帮助学生扫清字词的障碍。然后抓住关键词句,理清课文结构,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板块三

  研读课文,探究重点

  1.品读第1~14自然段,分别把课文中描写母亲和父亲不同评价的句子画出来,多读几遍。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母亲热情赞扬,父亲却严厉批评;巴迪听了母亲的评价后非常开心,听了父亲的评价后伤心极了;母亲的评价让他更有信心,父亲的评价让他不断进步。

  (1)预设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

  ①朗读品味:指名读这句话,读出赞美的语气。

  ②结合实际:回想自己做了一件很棒的事时妈妈的表现,想一想母亲还可能说些什么,还可能怎么做。

  ③体验心情:体验巴迪听到母亲表扬后的反应,说说“我”当时的心理活动。

  (2)预设二:“整个下午……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快到八点钟时……”

  ①读中体悟:轻声读这一部分,体会“我”在等待中的急切心情。

  ②思考问题:七点到七点半,明明只有半个小时,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分三句话来写?(更加突出“我”等待时的焦急心情)

  ③“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几个小时。”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哪些信息?(父亲不是盲目地评价,而是仔细地读。从中可以看出父亲对巴迪要求严格。他要认真读后再发表看法,这与母亲的态度截然不同。)

  ④朗读品味:读出父亲严厉批评的话——“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注意体会父爱与母爱不同的表达方式。

  着重读“我”听到父亲评价后的句子:“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感受“我”被父亲严厉批评后的伤心、难过和痛苦。

  (3)预设三:同一首诗,父亲和母亲为什么会给出截然不同的评价?(母亲着重评价的是写诗的这个行为,重在鼓励;父亲看重的是诗的质量,所以给出了严厉的批评。)

  2.品读第15~17自然段,自己试着提出问题来。

  (1)预设一:几年后,巴迪理解父母的评价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不得不承认”)

  读第15自然段,有了母亲的鼓励,“我”一直在写作;有了父亲的'批评,“我”努力学着修改习作,终于得到了父亲有点儿肯定的评价。

  (2)预设二:成名后的作者,体会到了什么?

  ①读第16~17自然段,思考:“生活的小船”指的是什么?为什么把父母亲的评价比作是风?作者为什么觉得自己很幸运?

  预设:“生活的小船”指的是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风”指赞扬和批评的力量。有个慈祥的母亲不断鼓励“我”,这种爱的力量让“我”不断增强信心,是“我”的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使“我”继续坚持写作。但同时有个严厉的父亲,提醒“我”不要骄傲、自满,这种爱的力量令“我”不断总结、改正和提高,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驶向幸福的彼岸。所以说“我”是幸运的。

  ②出示课文:

  课件出示:

  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提问:“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分别是一种怎样的爱?

  预设:“精彩极了”是母亲温柔的赞美,是鼓励,是一种慈祥之爱;“糟糕透了”是父亲严厉的批评,是鞭策,是一种严厉之爱。两者只是表达方式不同,但它们都是对“我”深深的爱。

  ③结合巴迪的经历,你读懂了什么?

  预设:我们要体会到父母用不同的爱在帮助着我们,赞美的话语给了我们前进的动力,严厉的批评则鞭策着我们做得更好。因此我们要珍惜和感恩父母的爱,同时也要谨慎对待生活中的赞美和批评,认真体会其中的爱。

  3.联系实际:你的父亲和母亲平时是怎样教育你的?你也有这样的经历吗?写一写。

  【设计意图】采用对比阅读的教学策略,对比父亲与母亲不同的评价,以及巴迪听到不同评价后的不同反应,让学生明白截然不同的评价带来的不同结果。

  板块四

  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1.体会人物描写方法:反复读文中描写父母神态、动作、语言的词句,体会情感。

  2.体会细节描写:仔细读母亲赞扬巴迪时的细节描写,特别是巴迪等待父亲回来时的细节描写,感受巴迪的急切、得意的心情。

  3.小练笔:回忆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懂得爸爸和妈妈对自己的关爱,将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4.积累与运用: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讲述自己的故事,既能巩固知识,又能将知识内化为能力,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更深刻地感受父母之爱。

  【板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与我们的生活非常贴近,学生理解起来不是很难。于是我放手让学生根据课题质疑,并对文章看似矛盾之处提出质疑,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1.对比学习。

  我主要采用对比的学习方法,对比父亲与母亲不同的评价,以及巴迪听到不同评价后的不同反应,让学生们明白截然不同的评价带来的不同结果。

  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

  让学生积极联系生活实际,将文中巴迪的经历与自己生活中的经历对比,这样更可以让学生感同身受,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的情感——无论是什么评价,都源于对孩子的爱,只是表达方式不同。

  3.学以致用,读中学写。

  引导学生将文中对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和细节描写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话中,这样学用结合,真正起到“文章即是例子”的作用。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5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有感情朗读、快速默读等方式,感受家长不同的爱的表示形式。

  2、通过抓重点词句等方式,理解文意,体会家长不同的爱。

  3、积累好词佳句,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起。

  1、先说说“精彩”和“糟糕”,再说说“极”与“透”。

  2、读出语气、读出神态。(女生读、男生读)

  3、这是两句截然不同、针锋相对的评语。你分别联想到了哪些相关的事情?

  二、承。

  1、寻根探源。

  (1)快速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出这两句评语的`出处。

  (2)联系上下文的语境读一读,感受一下两者的不同。(搂、扔)

  (3)面对这两种不同的评价,俺的反应一样吗?

  腼腆 得意洋洋 (从哪里看出?理解:迫不及待、誊写)

  繁重 失声痛哭

  2、评价选择。

  (1)你觉得他们说得有理吗?(第一次)(不得不、的确)

  (2)你更喜欢谁的评价?

  第二课时

  三、转。

  1、说出一连串的代替词。(肯定—否定)(褒扬—批评)(赞赏—奚落)(鼓励—打击)

  2、母亲是慈祥的,对俺是一如既往地鼓励,那么父亲呢?

  3、父亲是严厉的,但并非不分皂白地打击。这里也有鼓励,还有指点。

  4、母亲是感性的,而父亲是理性的。母亲给了俺爱的力量,父亲给了俺警告的力量。

  四、合。

  1、范读末段,你体会到了什么?

  2、联系童年故事说说。

  3、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说说。

  4、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6

  [设计意图]

  本设计努力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思想,让学生在自己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去发现、去体验、去感受,建构起他们自己的认识。主要表现为:

  1、以读为主、在读中思、读中悟,对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有自己的体悟,建构起自己的认识。

  2、尝试探究性、创造性的阅读,激发学生自读自悟、自主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设计特色]

  以说名言,悟名言,写名言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读为主,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说名言

  走进我们美丽的校园,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假山旁、花坛边、草坪里,有许多标语牌,上面有许多名人名言?你们有自己喜欢的名言吗?说一条给大家听听好吗?

  指名学生说名言。

  [以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谈自己喜爱的名言,因是学生喜爱的话题,所以学生情趣盎然,饱含着情感说着自己喜欢的名言,为即将开始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情感氛围。]

  二、读名言、悟名言

  (一)读名言,质疑

  1、同学们知道很多名言,老师这儿也有一条名言,谁来读一下。

  出示:一个作家,应该说……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指名学生读,生齐读。

  2、读了这么几遍了,你能说说这条名言主要说了什么吗?

  指名学生说。

  3、师小结并板贴:爱的力量平衡

  警告的力量

  4、那么读了这条名言,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a、为什么说一个人的成长需要爱的力量,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

  b、母亲的力量指什么?警告的力量指什么?

  c、为什么需要有人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从学生喜欢的名言引入到对文中重点句子的理解和质疑上,教学切入口准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层次的学习分为三步:①出示名言,读好名言。②读懂句子表层的意思。③对不明白或有疑惑的地方进行质疑。让学生质疑,使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才有可能引导他们去探索、去创新。]

  (二)悟名言、解疑。

  1、那么你们知道这条名言我是从哪儿摘录出来的吗?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贴课题,并在中间加个“和”。

  下面我们一边学习这个故事,一边解决提出的问题。

  指导读好课题(先读好“精彩极了”,再读好“糟糕透了”)。

  2、“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他怎么会得到这样一番感受呢?请同学们读读第1—14自然段,好吗?

  生自读。

  指名学生说第1—14自然段的内容。

  师相机板书:七八岁时第一首诗

  [由疑而入,回读课文,去探究作者得到这样一番感悟的原因。在这里,让学生通过指名读、师范读、生间比读等方式读好课题,以学生已有的经验来体会课题蕴含的情感,再读第1—16节,通过自读,边读边感知语言,了解课文大意,对课文蕴含的情感作初步的感受。]

  3、下面我想请同学们再读一遍,找出母亲说精彩极了的句段和父亲说糟糕透了的话,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生找读。(先找读母亲说“精彩极了”的句段,再找读父亲说“糟糕透了”的句段。)

  4、我们看写母亲的句段,母亲的话哪一段写得格外精彩?

  生找读,指导读好写母亲的第一段话(第1自然段)。

  5、真像个母亲在夸儿子,那么儿子听了夸奖以后,除了腼腆和得意洋洋以外,还有哪些不同寻常的表现呢?读了第2—4自然段,仔细体会体会,再和同桌或前后桌交流交流,好吗?

  生自读、交流。

  从这两段话中,同学们感受、体会到了些什么吗?

  指名学生说,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和引导。

  6、同学们,母亲的夸奖竞对我产生这么大的作用,你们知道母亲的这种夸奖就是什么呢?你怎么想的就怎么说,也许你也能创造一两句名言呢!

  指导名学生说,引导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悟。

  (a、夸奖就像是推动器

  b、母爱的力量是无穷的源泉,夸奖就像是力量的源泉

  c、爱真是力量的源泉。

  d、爱的力量是创作的灵感和源泉,爱是一切的基础。)

  7、是啊,母爱的力量是无穷的源泉。母亲这么夸我,我高兴极了,而父亲却是怎样说的呢?谁来读父亲的话。

  指名学生读。

  8、那父亲的话又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谁再来读读“我”的表现。

  指名生读。

  9、父亲的话对孩子就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可是,我却想请同学们想想:父亲说他的诗糟糕透了,这是不是也是一种爱的表现?能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吗?

  [读是一种最有效的语言实践活动,无论是情感体验,还是个性感悟,只有充分读了,才能有所理解,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有所体验。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读好写父母亲的句段,生生合作研读“我”听了父母亲的话后的表现,通过读,体悟父母亲的情感,正确地捕捉“我”当时的内心想法,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动,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情有所感,理有所悟,最后对母亲和父亲的爱便有了深刻的感悟。]

  10、那么父亲的爱和母亲的爱有什么不同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先交流交流。

  指名交流。

  同学们说到了母亲的爱,和父亲的爱都对儿子成长有利,那么是不是只要有一种爱就可以了?如果只有某一种爱,会不会出现什么不利的情况呢?

  所以这两种爱的力量需要怎么样?

  [“父亲的爱和母亲的'爱有什么不同?”在这里,教师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话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辩的平台,没有思辩的课堂是没有生机的,在这样一个相互尊重、平等对话的氛围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张扬,潜能被开发。]

  11、同学们所说的这些都是巴迪当时所不明白的,因为当时他才年仅七八岁,可是当他成为一名作家,写了许多作品后,他对父母亲的话便有了深刻的感悟,于是写下了这么一番话:让我们再一次朗读这段话好吗?生齐读名言。

  12、学到这里,我相信前面的问题同学们一定明白了。

  [当学生对文中的这一番话有了自己的深刻感悟后,再让学生一齐诵读,这样的读是学生情感的渲泄,是由衷而发的。]

  三、写名言。

  下面老师想布置一个特殊的作业,不知同学们喜欢吗?

  同学们已经十几岁了,在生活中一定也有一些自己的感悟,能不能写一两句你自己的感悟呢?写好后,你们可以出一期黑板报,供大家欣赏交流好吗?

  由课堂上学生的感悟引发到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的感悟,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真正把读、悟、写结合起来。

  总评:

  一、教材处理独到。先切入第16节中重点句段,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读懂句子表层的意思,通过质疑,回读全文,从情感的角度出发,以说、读、悟、写名言为线索,去探究作者的情感,努力唤醒学生的情感。

  二、让学生在自己的语言实践中去发现、去体验、去感悟,读是最有效的语言实践活动,因此,在教学中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自读、指读、范读、同桌互读、小组读、齐读。范读是引领学生体悟作者的情感;自读、理解着读、读中去揣摩、去体会;指读,把个人体验、感悟到的表现出来;互读,加强生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齐读,释放自己的情感。

  三、课堂非常注意学生情感的激发,很重视在情境中引导学生阅读。这里的情境不是指某个教学环节的单一情境的创设,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景和精神氛围。它包括生动形象的场景,教师的语言、活动的方式,构成了完整的动态的情境,因此,课堂上注意多种形式的活动方式,有学生个体的自学、研究,又有小组间的讨论、研究,更有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教师的语言,不管是指令性的语言,还是评价性的语言,都富有煽动性,能引发学生的激情,如让学生读“课题”时,老师是这样说的:“‘精彩极了’该怎么读,谁行?”“你说得精彩极了,老师也被你深深折服。”“虽然只有短短几个字,却意味深长。”学生就是在这样充满赞赏、充满鼓励的课堂中,迸发出激情,迸发出智慧。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精彩、糟糕、誊写、敬仰、出版、谨慎、迫不及待、一如既往、引入歧途。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从父母亲对孩子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重点

  1、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2、从父母亲对孩子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指名读“精彩极了”“糟糕透了”,体会不同语气。

  2、你读出了什么了?

  3、这两句话通常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再齐读)

  导言: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章,题目就是“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时,教师板书加上“和”),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1、指名读课文,读准生字

  要求:①读的同学,可根据内容的不同自己停下,让别人接读。

  ②听的同学,注意纠错,对不满意的地方可以代读。

  ③教师相机引导、鼓励。

  2、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交流讨论

  1、同桌轮读,质疑词语

  2、把感受最深的地方,作上记号,多读两遍。

  3、小组交流各自体会,讨论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

  4、全班交流,提出问题,留待进一步理解。

  四、学习生字,抄写词语

  1、重点指导书写“誊”(与“誉”或“卷”比较)“谨“(右半部要写紧凑)

  2、抄写词语

  第二教时

  一、检复:

  谁能三言两语说出课文重要写了什么?

  (或教师引,学生说)

  二、学习课文,读中感悟

  (一)指名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

  1、你喜欢读哪里?

  2、齐读第16小节。

  3、读着读着,问题就出来了,学生提问:

  ①为什么当初我是多么“幸运”?

  ②为什么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两种力量”?

  (二)感悟“我”第一次写诗,父母的评价

  1、指名读母亲的评价

  ①你读出了什么?

  再指名读——师范读——齐读

  ②我的心情又是怎样?

  齐读2——4小节

  2、分角色读(5——14)小节

  ①读到这是你不明白的又是什么?(学生提问:同一首为什么爸爸妈妈的评价截然不同?)

  ②加以体会:

  母亲为了鼓励孩子,看到七八岁“我”能写出诗,就会为写诗这件事动情,并不多想诗的质量如何,是赞美“我”写诗的行为。(齐读12小节)

  父亲:注意的不是“我”写诗的行为,而是诗本身的质量。也可能认为母亲的鼓励有点过分了,以致使孩子“得意洋洋”,在这种情况下,给孩子一些警告。

  (读第13小节第一句话)

  (三)体会“爱”的.两种表现形式

  1、师:“……母亲还是一如既往的鼓励我,因此我一直在写作。”

  ①理解“一如既往”。

  ②想象母亲第二次是怎么说的?(师:那爸爸为什么说不好呢?)

  2、终于巴迪在母亲的“精彩极了”,父亲的“糟糕透了”的评价中走向了成功。面对成功,他给父母写了封信,信中说了这样一段感人肺腑的话。你知道他是怎么说的?

  3、再读16小节

  (突出“常常”“总是”)

  板书:鼓励,严格要求

  4、父母亲读了这段话感到十分安慰,真是激动万分,想到各自的评价,想到第一次争吵,他们又感慨万分,他们会说什么?

  (同桌交流)

  齐读16、17小节(板书“爱”)

  三、交流读后体会,提高认识

  1、学会这里,你们的体会也一定很深

  2、结合自己说体会

  3、是啊,我们每个人都体验过这两种不同的爱,这些爱有的来自于父母,有的来自于老师,有的来自于其他长辈。只是小的时候,我们更喜欢听“精彩极了”,不愿意听“糟糕透了”对吗?其实,我们应该听听这两种不同的声音。

  四、布置作业

  板书:

  16“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鼓励

  严格要求

  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8

  【教学目的】

  1、学会8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的。

  【课的类型】

  新授、讲读。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

  幻灯片。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问导课

  1、做“推测过程”的小游戏:

  ⑴ 教师板书:(7、8岁)→(长大后)

  第一首诗:作家。

  ⑵ 一个人7、8岁时写了第一首诗,长大后成了作家,他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⑶ 学生自主说。

  ⑷ 这个人是美国作家巴迪·舒尔伯格,他记忆中印象最深的是哪方面呢?我们一起到19课中去找答案。

  (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指名朗读课文。

  2、听完课文,指名说作者主要写什么原因:

  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板书:

  “精彩极了”“糟糕”透了

  3、这两句话第一次出现,在作者7、8岁时,听了这两句话作者分别有什么表现?默读第一至十四自然段,划出相关语句。

  4、指名读句。

  5、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得意扬扬、痛哭

  6、四人小组结合实际讨论:

  为什么对同一件事,父母的评价会截然相反?

  7、指名答。

  8、几年后,我再看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不得不”说明什么?

  9、引导学生说认识。

  板书:

  不理解

  10、现在呢?我又有什么感受?为什么?

  (指名读第16、17自然段,学生独立思考。)

  11、指名答:

  板书:

  体会幸运

  12、齐读最后两段。

  三、学习升华,拓展延伸

  1、感情范读,深化中心:

  ⑴ 教师范读《爱》:

  小小的童年,我幸运不随意,小小的童年,我快乐无忧虑,

  严厉的父亲,慈祥的母亲,严厉的父亲,慈祥的母亲,

  不同的方式表达相同的爱意,留给我永生难忘的`记忆,

  父爱如山,母爱似水。父爱如山,母爱似水。

  ⑵ 学生设想:

  假如看到第一首诗时,父母亲的评价一样,都是鼓励的或都是严厉的,结果会怎样?

  (补充课题:和)

  ⑶ 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父母。

  2、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出示幻灯片:

  在___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自信,但过分自信,容易 ____,所以需要___。

  在___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___,所以需要____。

  四、总结下课,布置作业

  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并试着提几个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9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说说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

  2、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3、懂得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两个极端断言,是我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两股力量,只有正确把握才能有所作为。

  【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

  【教学难点】

  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

  【教学关键】

  体会父母对巴迪的爱。

  【教具】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你读过带有这样有趣题目的文章吗?你猜猜文章所讲述的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一件坏事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由读文。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文,正音。

  3、初读课文,你了解到了什么?

  (文章主要内容,写作顺序,题目加引号等。)

  4、课文中讲了作者成长过程中的哪几个阶段?

  三、再读课文,重点认知

  1、速读课文,想一想当我写了第一首诗后,母亲是怎样评价的,我的表现怎样?

  父亲是怎样评价的,我有什么反应?

  2、生江报。

  3、父亲和母亲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4、默读勾画:

  师:评价尽管不一样,但都是对巴迪的爱,这样说你赞成吗?让我们细细读课文,想一想,还可以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画一画。

  5、小组交流。

  6、全班汇报。

  师:你从课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到了父母对他不同的评价都是对他的爱?

  (师引导: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理解,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

  7、小结:

  师:几年后,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因为

  生:因为我既拥有母亲慈祥的爱,激励我满怀信心地前进;又拥有父亲严厉的爱,使我不至于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

  师:我努力地向前驶去,也是因为爱。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生齐读。)

  师:你有什么想说的?

  (联系实际,想一想,家长对自己的鼓励和批评,在自己成长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8、父母的爱多么伟大呀!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再来读一遍课文好吗?

  (配乐朗读,生读自己喜欢自然段。)

  四、总结

  课文学到这儿,你有哪些收获,说出来我们一起分享好吗?

  五、拓展阅读

  课后收集这样的文章读一读,体会父母的爱。

  【板书设计】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母亲:精彩极了(鼓励)

  爱的方式

  父亲:糟糕透了(激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10

  【学习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学过的一些方法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感悟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都是源于对作者的爱。

  4、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说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包含的都是爱。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巴笛的成长过程中为什么需要两种爱的声音。

  【教学准备】

  电脑、录音机、课件光盘。学生课前进行预习,读通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交流预习情况

  1、谈话导入新课。

  2、让学生浏览课文,相互交流自己的预习情况。

  二、再读课文,初步感受课文内容

  再读课文,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可能会觉得巴迪有个慈爱的母亲,可能会感觉巴迪的父亲太严厉;但因为读过课文,所以学生最有可能说的就是妈妈和爸爸对巴迪的评价,虽然感情色彩不同,但出发点都是一致的',那就是对他的爱。)

  三、品读重点语段,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1、为什么说爸爸妈妈对巴迪的评价都是出自对他的爱呢?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细读课文, 并说说哪些地方给了自己怎样的感受。

  2、学生自学课文,找出文中的相关语句,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全班交流,深化理解:

  (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弄懂,父亲的“糟糕透了”的评价,一个是因为父亲比较理性,要求比较严格,他考虑到的更多的是诗的本身的质量。另一个是父亲针对母亲的“精彩极了”的评价,认为儿子得到的鼓励已经太多了。才说“糟糕透了”的。母亲的评价是为了鼓励“我”,父亲的评价是为了提醒“我”,警告“我”。只因为 “我”的成长中一直有这两种声音,才使“我”能不断进步,取得成功。)

  四、联系实际谈感受

  1、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学了这篇课文后的感受。

  2、教师根据学生谈的情况,进行相应地引导和点拨。

  五、回到整体,体会写法

  1、读文,想想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2、谈收获:

  重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11

  教学目标:

  学会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从父母对孩子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会孩子正确的对待表扬和批评。

  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从父母亲对孩子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难点:

  从父母对孩子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准备:

  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初步了解“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含义。

  教学重点:

  生字、新词的教学。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1、出示图片(一张画的好的画,一张画得不好的画)

  同学们,老师手里的这张画画得怎么样啊?(好画,精彩极了)

  那这张怎么样啊?(画的差的画,糟糕透了)

  2、引出课题

  好,同学们,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19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板书课题)

  3、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先默读课文,找出文中的生字和新词,并标记出来。

  (2)出示生字和新词(多媒体)

  (3)请同学读生字,纠正读音。

  (4)请同学读新词,对重点词语进行解释。

  4、分析课文

  (1)同学们预习的不错。好,接下来我们看课文。刚才同学们读了课文,现在请同学告诉老师,这篇课文讲了怎样的一件事情?

  (2)好,我们来看看父亲和母亲到底是用什么样的方式来爱我的。先看第一自然段。请同学们默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一段向我们介绍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我写了一首诗,母亲很兴奋夸我写得精彩极了)“我”什么样的反应?(腼腆又得意洋洋)

  (3)请一位同学有感情的朗读读描写母亲的句子(不错,读的真好,我听出了母亲兴奋的心情;我没有听出母亲兴奋的心情,再请位同学来试试;好,下面请同学齐读描写母亲的句子)。听了母亲的赞美“我”的心情是什么样的?(腼腆又得意洋洋),腼腆是什么意思?谁能来说说?(腼腆:因害羞或怕生而神情不自然;得意洋洋:称心如意,感到非常满意的样子),好,谁能来读读?(不错,声音大,也融入了感情;我听不出你的害羞。)好,我们把这一段再读一遍。

  (4)这个时候,“我”的是腼腆而又得意洋洋,母亲看了“我”的文章夸了“我”,那我想不想让父亲也夸夸我啊?(想)。

  好那我们接下来往下看。请同学们默读2、3、4自然段

  ①虽然我想让父亲夸我,但是父亲并不在家,于是我红着脸问母亲:爸爸下午什么时候回来?这个时候作者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②课文中那个词语描写了作者的心情(迫不及待),好请同学来读读这句话。(不错!老师感受到了作者的那种迫不及待的心情;我感觉不到,请另外的同学试试)。好,再齐读这一段。

  (5)虽然“我”想早点让父亲看到“我”写的诗,但是母亲告诉我,父亲要晚上七点才能回来,所以我只能等。

  ①好,接下来看第三自然段,请同学们找出描写作者心理活动和动作的词语,并画上横线。并告诉老师这些心理和动作的描写体现了什么?(自豪感、满怀信心,誊写、描、悄悄地走,放)

  ②自豪感和满怀信心体现了作者高兴、兴奋、期待的心情?请同学朗读。

  ③从作者的一系列动作描写中,你读出了什么?(渴望父亲看到自己写的诗,并赞美“我”)

  (6)那作者为什么渴望父亲的赞美?带着这个问题看第四自然段。

  好,有哪位同学可以告诉老师“我”为什么那么的渴望得到父亲的赞美?在课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

  我敬仰我的父亲。

  我的父亲是一家影片公司的重要人物,写过很多的剧本,写过很多的剧本就说明他的父亲的文章肯定写得好,要是得到他父亲的肯定那么就说明作者的诗是真的写得好。

  好,作者是那么的渴望得到父亲的赞美,那么从那些词语或句子可以看出作者渴望的强烈(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我实在等不及了)不错,每个时间都是差一刻,说明了作者是一刻也等不了了,那么是不是渴望很强烈啊!好,请同学们齐读第三、四自然段。

  (7)八点钟的时候,父亲终于回来了,这个时候,作者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啊?(紧张)。那父亲的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态度呢?是和母亲的态度一样的吗?好,带着这个疑问默读课文6——13段。

  ①谁来告诉我,父亲的态度是什么样的?(批评)从那里可以看出?(我看这诗糟糕透了。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好,请你来读读这个句子。

  ②好,为什么父亲和母亲对待作者的诗的态度不同?(母亲人为这是孩子写的第一首诗,需要鼓励,母亲想的不是诗本声的质量,而是借此机会赞赏我;父亲之所以批评巴迪的诗写的“糟糕透了”是为了给他警告,他注意的不是“我”写诗的行为而是是本身的质量,不让我太骄傲,以免失去了人生的方向。父亲的糟糕透了,是针对母亲精彩极了而言的)

  作者本是满怀着信心和期待希望得到父亲的赞美,但是父亲却认为他的诗“糟糕透了”,可想而知,作者当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呀?(伤心、失落)好,请一位同学来读14自然段(我们要把作者的那种渴望和期待落空后的那伤心和失落读出来),全班同学齐读。

  5、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词

  2、积累文中关于人物语言,心理描写的好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从父母对孩子各种不同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会孩子正确的对待表扬和批评

  教学重点:

  从父母对孩子各种不同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读课题,读出“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一对反义短语的对比语气。

  二、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了解到了,巴迪写了一首诗,母亲赞美诗“精彩极了”而父亲却说“糟糕透了”,面对父母不同的评价,我们的小巴迪由开始的高兴到了后来的伤心,那到底,小巴迪是怎么样面对这两种评价的呢?带着这个问题,同学们默读课文的最后三段。

  1、从课文中我们了解到,我们的小巴迪最终还是承认了自己当时的那首诗的确相当的糟糕,从这个“承认”你读出了什么?(已经认识到了父亲的评价是对的,在加上有母亲的一如既往鼓励,一如既往:完全跟过去一样,所以“我”还一直在写并把自己新的文章给父亲看。

  2、这个时候父亲的`态度又是什么?(还是带着批评,却没有全盘否定,在批评中带着鼓励)。从哪可以看出来(但还不是毫无希望)这在无形中给了作者勇气。让他有再写下去的动力。

  3、最终作者成功了,在他成名之后他体会到了什么?带着这个问题请同学们默读第16、17自然段。

  ①长大后的巴迪有了巨大的成就,这个时候他体会到当初是多么的幸运!同学们读到这里的时候,有没有什么疑问?为什么他会觉得当初是多么的幸运?他幸运的是什么?幸运在自己的写作过程中有母亲那作为创作灵感和创作源泉的爱,还有父亲那保持平衡的警告的爱。就是父母各自不同的爱,让巴迪觉得自己是多么的幸运。

  ②母亲赞美的爱给了他前进的力量,而父亲批评的爱给了他思考和反省的空间。让巴迪在面对赞美和批评的时候保持了一颗清醒的头脑,也使他成功了。

  ③正是这些赞美和批评使作者谨慎的把握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同时他也体会到,这两个极端的断言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④同学们从作者的体会中你读懂了什么?(要谨慎的对待生活中的赞美和批评同时也体会到父母用各自不同的爱在鼓舞着我们。母亲赞美的爱,给了我们前进的动力,而父亲的爱则是鞭策着我们做得更好,不要骄傲。因此我们要珍惜和感恩父母的爱)

  ⑤好了,带着这种感情,我们再把课文最后两段齐读一遍。

  4、小结:学了这篇课文,我们不仅要懂得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父母的爱,也要懂得正确的对待生活中的赞美和批评。

  好,现在老师想请一位同学来谈谈,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像小巴迪一样的事情。(在面对赞扬和批评的时候,我们要正确的对待,不能因为受到了赞扬而骄傲,毛爷爷曾说过“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不能因为赞美而停下自己的脚步;也不能因为受到了批评而失去信心,常言道“失败乃成功之母”就是要我们在失败面前不要气馁,要坚定信心,这样才能成功,不能因为批评而失去了前进的动力。我们要像巴迪一样,谨慎的对待我们生活中的赞美和批评,在这种力量中前进。)

  5、作业:

  ①背诵并抄写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②小练笔:文中巴迪认为爱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赞美的爱,一种是批评的爱。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感受吗?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12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课文的重点、难点是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的。

  【教学要求】

  1、抓住“精彩”和“糟糕”两个词语,理解和运用这两个词语,揭示课题,引入课文。

  2、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写的是什么事?提出问题“到底什么精彩极了?什么糟糕透了”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3、研读课文的前半部分:

  思考“母亲和父亲在读过作者的第一首诗后,有什么具体的表现?我对父母的评价又有什么不同的反应?”

  ⑴ 指导学生读书方法,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感悟,教师相机引导。

  ⑵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谈论“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引起学生争议,展现学生个性。

  4、研读课文后半部分,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理解“两种不同的评价方式”。感受父母的爱。

  5、积累喜欢的语句,练习背诵,升华情感,体现文本价值。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1、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学会生字新词。

  2、第二课时:

  研读课文,领悟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带着问题自学研讨

  师:请同学们翻开书,轻声地读一遍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到底什么精彩极了,什么槽糕透了?

  选定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读,想一想为什么喜欢?

  (学生自由读文交流,教师巡视。)

  二、引导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三、总结全文

  四、注重语言积累,渗透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感情色彩很浓的课文。文本的教育价值在于如何理解父母关爱,作者对父母的评价经历了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给每一个读者都能留下人生的启迪。面对现代生活条件下的“娇子”,如何让他们从文本中得到人生的感悟,确实需要教师精心地建构课堂。

  阅读是个性化的过程,不能以教师的思维而取代学生思维,所以,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的时候,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带着有价值的问题,自我感悟、自我理解、自我发现、自我交流,并且处处体现对话交流,合作探究的过程。教师充分地转变了角色,教师成为了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建设者、点拨者。教师很好发挥了导学的功能,学有针对,学有实效,学有收获。

  阅读不仅仅是人文性教育,更不可忽视的是语文基本技练,所以引导学生在解读课文的过程中,恰到好处的进行了词语的运用,朗读的训练。

  引发问题的讨论,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中“父母对我的两种评价的认识”,学生各抒己见,自由表达,个性张扬。这正是现代阅读教学所倡导的教育理念。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是按着阅读的规律来理解汇报的,首先是抓住重点词句,读懂内容,再分析写作特点,体会文中情感。最后是通过朗读体验、升华。这是非常有实效的读书方法,体现了扎实的语文训练。

  回顾整个课堂,我的语言并不多,但是很精练,提示很到位,凸现文本价值。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13

  一、复习

  1、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课文中“童年故事”这部分,弄清了当“我”写了第一首诗后,母亲的评价是(学生:“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是

  (学生:“糟糕透了”)。

  你认为“精彩极了”好,还是“糟糕透了”好,为什么?

  二、新课

  2、过渡:同学们真是“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究竟谁是谁非,本节课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个谜底吧!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本文的第二部分——后来的认识。

  3、自由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先读书,教师相机引导),还有什么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吗?(教师相机引导)

  4、指导感情朗读

  课文最后两段,是作者对两种评价的冷静思考和独到见解,是成年后的理性认识,有别于前面的朗读。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

  5、.总结。爱有许多种,它会产生不同的力量,我们今天学了课文,认识了严父与慈母的.爱,他们的爱造就了今天的“我”。

  ①假如父母都说“精彩极了”或“糟糕透了”,又会怎样呢?

  ②作者为什么用一个“和”字把“精彩极了”“糟糕透了”连在一起(相机指导朗读课题,读出不同语气)

  ③读了这篇文章,你懂得了什么?

  三、延伸

  6、请你联系实际,谈谈怎样对待成功与失败

  四、作业

  7、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

  8、写自己感受到的爱或本文读后感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14

  【教材简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主要写作者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妈妈对此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作者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人生的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课文既有鲜明的形象,又凝聚着感情,渗透着深刻的哲理,文质兼美,富有人情味,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感体验十分接近。文章前一部分文字浅显生动,后一部分概括优美,个别语句含义较深,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的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着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

  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立足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定读书方法,自读自悟,合作探究。让学生在读、思、说、议等实践活动中完成对语言文字先领悟内化,再积累外化的过程。体会文中母亲充满感性的爱,父亲充满理性的爱。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2、读懂课文内容,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从父母亲对孩子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难点】

  对文章重点语句的感悟,理解为什么同一首诗,父母评价完全相反。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

  2、文章重点语句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己受到过的表扬语批评,想一想自己当时的心情和感受。

  2、是啊,一个人能成为一个怎样的人,童年所受的教育起着很大作用。一个小朋友童年就听到了这样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出示课题,齐读)给他带来了哪些影响呢?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读课文前,先琢磨琢磨题目的意思,“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从文题入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争取读得正确、流利并自学生字。

  3、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要求会认的6个生字和要求会写的14个生字。读一读、记一记、写一写,并把自己的识字方法和同桌进行交流。

  4、汇报交流识字成果。

  5、教师出示词语卡片帮助学生巩固识字成果:

  糟糕确实自豪誊写敬仰判断出版戏剧

  严厉灵感创作源泉警告提醒谨慎极端

  6、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三、了解内容,理清脉络

  1、认真读、认真想是一种很好的读书习惯。带着问题走进课文,更是一种会学习的表现。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这个故事可以分为几部分来理解?现在,我们就去书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2、学生默读课文。

  (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

  3、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通过读,扫除阅读障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并通过概括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4、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层次:课文中讲了作者成长过程中的哪几个阶段?

  (即把课文分成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两部分来理解。)

  四、精读课文,朗读感悟

  精读童年的故事这部分内容。

  1、默读课文:

  读一读、想一想、画一画,当“我”写了第一首诗后,母亲是怎样评价的?“我”的表现怎么样?父亲是怎么评价的?我有什么反映。画出自己感受深的句子,画出表现表现父母的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

  学生默读,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自读情况,鼓励学生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

  2、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找到相关的段落和句子进行汇报并相机指导朗读。指导学生读出母亲慈祥、和蔼、亲切的语气;父亲的话读出严厉的语气;“我”的话内容活泼,读出平缓的语气。

  五、布置作业,预留问题

  1、抄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为什么面对“我”童年写的一首诗父亲和母亲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

  【板书设计】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精彩──糟糕

  童年 母亲:精彩极了

  父亲:糟糕透了

  几年以后

  成年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15

  一、朗读感受

  1、学生自由朗读全文。

  2、出示文章第一句话:

  记得七八岁的时候,我写了第一首诗。

  如果你就是文中的小作者,你会怎样朗读这句话?

  (兴奋,激动,平静,轻松。)

  3、朗读妈妈的评价:

  出示:

  巴迪,这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亲爱的,发生了一件美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

  4、朗读父亲的评价:

  出示:

  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

  二、讨论评价

  1、这首诗到底怎么样?

  出示:

  几年后,当我再拿出那首诗看时,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糟糕的诗……

  2、母亲不会看诗吗?真的认为这首诗好吗?她为什么如此赞赏?

  出示:

  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

  3、那么父亲就不爱自己的孩子吗?他为什么如此严厉地批评?

  出示:

  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哪条法律规定巴迪一定要成为诗人?

  你如何理解父亲的.这句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出示:

  写得不怎么样,但还不是毫无希望。

  你如何理解这句话?如果父亲不爱我,或我真是不是写诗的料,父亲会怎么说?

  三、深层感悟

  1、我当时是如何看待父亲和母亲的评价的?其实我更看重谁的评价?

  几年以后,我又是如何看待父亲和母亲的评价的?

  2、出示:

  “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到段尾。”

  3、讨论:

  如果只有母亲的鼓励赞美,结果会怎么样?

  (被宠坏,骄傲自在,成为糟糕的诗人,写一堆糟糕的诗。)

  4、如果只有父亲的严厉的批评,会怎么样?

  (丧失兴趣,天才可能就此被扼杀。)

  5、如果有母亲的鼓励和父亲的批评,但父亲不是作家,又会怎么样?

  (光有批评是不够的,更多重要的是指导。鼓励加上指导更多好。)

  6、我最后成为一个作家,是否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也就是说我是否真有成为作家的天赋或才华?

  (七岁写了第一首诗,十二岁写了短篇小说,遗传。)

  四、升华体验

  1、如果我们没有那么幸运,只有赏识或只有批评,你愿意选择哪一种?

  如果我们心灵脆弱,那么应该选择赞赏,多多得到鼓励。如果我们足够的坚强,那么不妨接受风雨的洗礼。每个人都爱听赞美的话,能从批评的声音中得到收益,是很不容易的。

  2、赠言:

  对于我们的成长,阳光和风雨同等重要。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相关文章: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01-19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02-21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02-25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02-24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01-30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教案03-19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教案01-24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优秀教案03-09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优秀教案04-01

【精选】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四篇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