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桂花雨》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桂花雨》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桂花雨》教案1
学习目标
1.学会“箩、杭”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边读边体会作者通过景物表达的思想感情.
4.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按要求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查找有关桂花的资料.
3.准备“摇花乐”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自读提示明要求
师生谈话:说说在儿时曾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
教师导语:童年曾发生过的趣事令我们难忘,只要一想起它,我们仍会感受到一种快乐.今天我们要读的课文的作者就用手中的笔把童年趣事记录了下来,让我们走进课文,共同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板书课题:桂花雨)
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桂花的资料后,针对课题说说想了解哪些内容.
初读课文知大意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小组合作交流学习:伙伴之间互相读课文,纠正字音,再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全班交流: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N品读语句悟情感
读课文,看“摇花乐”的挂图,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画下来.
a.“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b.“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c.“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分小组读所画的句子,边读边想象语句所描绘的情景,再说一说此刻在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从画面中感受到了什么.(有感情朗读“摇花乐”这一段.)
教师导语:多么令人难忘的摇花乐,它同样也把童年的快乐带给了我们.然而,作者仅仅为了写摇落的阵阵桂花雨吗?联系上下文,读读有关语句,再说说你的'感受.
a.“我喜欢的是桂花.”
b.“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c.“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d.“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学生边读有关语句,边谈自己的体会.教师适时引导学生通过这几句话,联系上下文,如与“梅花、梅树”的对比,体会出作者对家乡的怀念.
体会母亲对故乡的怀念.
a.找出有关描写母亲的语句.
b.读母亲的话“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说说自己的感受.
试着用“这里的——再——,也比不上——”这样的句式说说母亲还可能会说些什么.
c.与同学交流:母亲的话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听着母亲的话,“我”不禁又想起了“摇花乐”,你能通过朗读向同学们表达出“我”的思乡之情吗?(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难忘童年的画面,难忘母亲的话语,更难忘故乡的桂花,读读课文中的语句,想一想,课文中是否还有让你回味无穷的句子?找出来并有感情地读一读,再交流为什么要这样读.
积累语言求发展
读了这篇课文,你的内心产生了怎样的感受呢?
在课外阅读中,在你的生活实际中,你有没有感受到人们对家乡的怀念呢?说一说.
把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
《桂花雨》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和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抓住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准备:媒体资源
教学方法:利用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难忘的,回忆童年美好的事情更是一种享受,充满了乐趣。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教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划出不理解的字词用学过的方法理解
教师播放媒体资源,解决学生提出的.生字疑难
3.指名逐段读课文,正音
4.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深情地回忆起童年的桂花和帮妈妈摇桂花的事。
5.“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桂花雨”是指很多桂花一起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原文是: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三、研读语句,体悟感情
1.再读课文,谈谈你感受最深的部分是哪些句子,为什么?
(1)“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饼也同样香气弥漫。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它的香,已不受季节的束缚,香甜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2)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事实上,是不是像母亲说的这样呢?我们不妨看一看课文中的这些句子:“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那么,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怎么样呢?“桂花盛开的时候,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显然,从香气上看,是没有区别的,甚至小山上因为树多,更显得浓郁。
那母亲为什么要这么说呢?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唯我的,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会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桂花是没有区别的,问题是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别桂花,而是在用情感体味它们。一亲一疏,感觉就不一样了。
(3)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我们不能忽视这个“又”字。这个“又”字说明作者不止一次地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只是这次母亲的话使他又一次想起。淡淡的一句话,却传递出了作家对故乡桂花的深深怀念。家乡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乐连在一起的,那种“摇花乐”和桂花雨已植进了他的生命,成为他幸福童年的最美好、最耐人寻味的记忆。这恐怕是作者难忘家乡桂花的真正原因。
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唯我的,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会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桂花是没有区别的,问题是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一亲一疏,感觉自然就泾渭分明了。
四、交流感受小结课文
课文以生动的文笔向我们介绍了作家童年的生活,内容丰富,感情真挚。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着浓郁的乡情,读来很感人。
五、作业
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
六、板书设计
桂花雨
摇桂花----桂花雨----桂花食品
《桂花雨》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生字新词。
3.理解课文内容,分清文章的主次,能说出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4.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扫清字词阅读障碍。
2.通过反复品读课文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乡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和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入
1、谈话:
同学们,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难忘的,回忆童年美好的事情更是一种享受,充满了乐趣。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板书课题。
2、简介作者:
3、介绍桂花:
二、出示自学指导
1、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桂花的名句。
2、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
3、默读课文,思考: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回忆自己童年的桂花和帮妈妈摇桂花的事。“桂花雨”是指好多桂花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2) 默读2~6自然段,看看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快乐?勾出有关的词句。
3)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三、讨论交流,检查学习效果
(1) 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
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
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① 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② 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③ 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2)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① 同是桂花,难道在不同的地方香味就不一样吗?为什么?
②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唯我的,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会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桂花是没有区别的,问题是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一亲一疏,感觉自然就泾渭分明了。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四、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
五、课堂总结
1.课文通过回忆小时候摇桂花时的有趣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喜欢桂花 怀念家乡
桂花雨
摇花乐 怀念童年生活
《桂花雨》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情感目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3、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分清文章的主次,能说出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体会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句子。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三、教学准备:
课件
一、引出新课
[教师活动]
1、师谈话:同学们,回忆过去经历过的美好的往事是一种享受,充满乐趣。你会常常回忆过去经历过的有趣的事。爸爸妈妈也会常常回忆他们童年的趣事!
2、揭题:今天,我们学习一篇阅读课文,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饱含着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
板书课题:桂花雨
[学生活动] 1、学生认真听老师讲话,把精力投入新课的学习中。
2、齐读课题。 通过老师谈话,把学生的注意力投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情况。
[教师活动 1、引导学生同桌相互朗读课文,相互纠正读音。
2、根据“阅读提示”进行预习。
指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理解词语。
(重点理解以下词语:欣赏、桂花、台风)
[学生活动]
1、 同桌之间互相读一遍课文。
2、 学生介绍学习的方法与步骤并自学。
3、学生联系语境体会词语意思并与同组人员交流。 在阅读课文中联系语境理解词义,并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词语的方法。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交流初读收获:通过刚才阅读课文,你对课文内容有了哪些了解?
2、引导学生再次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分别写了哪些内容,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并把自己思考的结果与小组的同学交流,听听他们的意见。如果意见不同,小组长组织讨论。
3、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学生活动]
1、学生自由交流阅读所得。
2、学生再次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分别写了哪些内容,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小组的同学交流,听听别人的意见。如果意见不同,小组长组织讨论。
4、学生根据自己阅读课文的实际情况进行质疑问难。 在学生自学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结协作的学习精神。
四、深入学习课文。
[教师活动]
1、引导学生根据刚才质疑的问题,边读边思考。
2、组织学生交流再读课文的收获。
3、 引导学生体会摇花乐。
引导学生想像。
4、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母亲对故乡桂花的怀念。
1)从哪儿看出来母亲对故乡桂花十分怀念?
2)知道学生仿照这个句式进行说话练习。如:这里的.环境好,母亲会怎么说?这里的生活真舒适,母亲会怎么说?
5、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师选择一两处示范朗读。
[学生活动]
1、学生根据刚才质疑的问题,边读边思考。
2、学生交流再读课文的收获。
3、学生读读课文,画出描写摇花乐的句子,一边读一边结合课文插图想像摇花乐的情景,和作者分享童年的乐趣。
4、请学生朗读,再做评议。 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体会摇花乐和母亲对故乡桂花的怀念以及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五、交流收获
师引导学生谈谈阅读这篇课文后的感受。如联系古诗或者联系课外阅读谈谈人民对家乡的怀念;还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感受。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自己对此的感受。 深化认识,领会思想。
六、板书设计
桂花雨
我喜欢的是桂花
摇花乐(言、行) 怀念、热爱家乡
比不上家乡的桂花
《桂花雨》教案5
读题设疑,整体感知
①导入新课:同学们,傲雪而立的梅花寄托着外祖父对祖国的无尽思念,香气迷人的桂花又让“我”想起了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欣赏美丽的桂花雨。(板题、读题)读了课题,你心中有什么疑问,请大胆地提出来。
②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课文寻找答案吧。自学课文(出示自学提纲)
a、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b、划出不理解的字词用学过的方法理解。
c、“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检查自学,汇报交流
①解决学生提出的生字疑难。
②指名逐段读文,正音。
③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讲的是作者深情地回忆起童年的桂花和帮妈妈摇桂花的事。)
④“桂花雨”是什么意思?(“桂花雨”是指很多桂花一齐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引导学生引用文中的语句来回答: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自读课文,读出精彩
①找出描写“我”小时侯摇桂花的'部分,并开展学习。(第2—6自然段)
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2—6自然段,和同桌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进行朗读指导。指名学生读一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师:你听出了什么味道?还有想读出自己不同感受的吗?(让学生充分参与)
第二自然段写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同时也写了桂花树的特点:样子笨、花形小、味道香。这一段中的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可引导学生说出一、两种花名来补充。
第三自然段写了桂花开时,正好是台风季节,母亲总是担心台风来破坏桂花。同时,还交代了桂花收回来是为了送给邻居做糕点;
第四自然段写了桂花的香以及应当“摇”的原因。学习时让学生闭眼想象桂花的香。
第五自然段写出作者对“摇桂花”的热爱。引导学生找出能体现这一点的词句:是件大事、总是问、乐了、使劲。朗读时注意读出下面两句话的语气。
a、“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呀?”──迫不及待
b、“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赞美
感悟形象:一边读一边结合课文插图想象摇花乐的情景,再闭眼想象“桂花雨”,和作者分享童年的快乐。
第六自然段写了桂花的收、藏及作用。(可引导学生说一说对桂花的认识)
②全班有感情地朗读2—6自然段,让学生读出作者对“摇花乐”的怀念。
品读词句,体会感情
①找出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体会。
a、“杭州的一处小山全是桂花,香飘十里,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仿照这个句式,让学生说说,从而体会到母亲表达的是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如:这里的环境真好,母亲会怎么说?
这里的生活真舒适,母亲会怎么说?
b、“于是,我也想到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摇花乐”指的是在作者眼里,摇桂花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
模仿写句,启发学生回忆童年里难忘的人和事。
听到_________________,我总会想起___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
回归整体,交流感受
①师:课文以生动的文笔向我们介绍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内容丰富,感情真挚,文字中蕴含着浓郁的乡情,读来很感人,让我们再一次来欣赏美丽的桂花雨。(配乐朗读全文)
②交流阅读感受,联系古诗或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人们对家乡的怀念。
《桂花雨》教案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启发学生谈谈自己童年里难忘的人和事,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感情朗读,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1.谈话:同学们,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难忘的,回忆童年美好的事情更是一种享受,充满了乐趣。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
板书课题。
2.简介作者:琦君(1918—)现当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师从词学家夏承焘。1949年赴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了26年,并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定居美国。出版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内有《烟愁》《细纱灯》《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留予他年说梦痕》《琦君寄小读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等。
3.介绍桂花:桂花,也称木犀,木犀科。常绿小乔木,高达15m,冠卵圆形。叶对生,硬革质,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全缘或具疏齿。花簇生叶腋或顶生聚伞花序,黄色或白色,极香,花期中秋。核果椭圆形,蓝紫色,翌年夏初成熟。原产我国西南、华中等地,今各地普遍栽培。变种较多,有金桂、银桂、四季桂。是传统的名贵香花,城市绿化、美化的重要树种。桂花经蜜饯后,可做各种甜食。
二、检查预习
1.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桂花的名句。
因为桂花的花香持久,沁人心脾,历代文人墨客经常用美好的诗词歌颂它。你们读过哪些有关桂花的名句来跟同学交流一下好吗?我们却从未听说桂花会下雨。
2.抽名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
3.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回忆自己童年的桂花和帮妈妈摇桂花的事。“桂花雨”是指好多桂花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三、自读自悟细读悟情。
1.自读自悟(出示思考题)。
(1)默读2──6自然段,看看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快乐?勾出有关的词
(2)把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读给同桌听。
2.细读悟情(讨论交流)。
重点理解句子:
(1)“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饼也同样香气弥漫。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它的香,已挣脱了季节的束缚,香甜了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
(2)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
(3)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①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②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③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四、品读体会。
1.八月桂花,十里飘香。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同是桂花,难道在不同的地方香味就不一样吗?为什么?
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唯我的,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会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桂花是没有区别的,问题是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一亲一疏,感觉自然就泾渭分明了。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2.“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个“又”字说明作者不止一次地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只是这次母亲的话使他又一次想起。淡淡的一句话,却传递出了作者对故乡桂花深深的怀念。家乡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乐连在一起的,那种“摇花乐”和桂花雨已植进了他的生命,成为他幸福童年的最美好、最耐人回味的记忆。这恐怕是作者难忘家乡桂花的真正原因。
五、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
板书设计:
7-、桂花雨
桂花飘香十里
摇花真像下雨
爱花赏花拾花
仿佛回到故里
教学反思:
《桂花雨》教案7
课前准备:
1、朗读课文;
2、了解桂花;
3、了解作者。
教学过程:
一、走近作者,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熟悉桂花吗?(师生介绍桂花)
2、介绍作者——琦君。想起我们一般大小时所经历的——桂花雨。
二、整体感知,初闻桂花。
仔细、认真、大声地朗读课文,找一找描写家乡桂花香的句子。
1、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2、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3、如果让它开过,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4、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5、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过渡:哪一句话写了杭州的桂花?
杭州最有名的是文中提到的:满陇桂读《品桂》
可母亲却说:乡的桂花比杭州的桂花更香。——为什么呢?再读课文。
三、走进村子,浸润花香。
每个句子读两遍,体会一下哪一个句子最让我们感受到:家乡的桂花比杭州的桂花更香。
齐读(“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读这一句时,哪个词冒出来,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1、品读:“浸”。
为什么用“浸”?
生:桂花的香气散发地远;
生:桂花的香气散发很久……
2、品读:“全年”
除了这个词,还可以换成哪些词:“一个月”“半年”“整一年”“每一天”“每一个季节”……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是怎样的一年
师引读:每一天,……
每个月,……
每个季节,……
这个“全年”让你体会到什么?(时间久远)
3、品读“整个村子”
什么浸在桂花香气里?
生:村长、村里人、作者的母亲、……
师:除了人呢?
生:鸟儿、动物、花草、每一样物品……
读句子“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四、透过花香,体悟思乡。
1、抽读5自然段。(对我来说,什么才是大事?)
2、你有什么感受。
3、自读,哪一个句子让你有特别的感受。
4、“摇呀摇”我们再来体会这三个字。
(生读;师评:不着急,你可以读得更好!)
(生读:师评:一脸的'灿烂,真的乐了。)
5、琦君家的桂花栽满院子,她一个人是摇不过来的,让我们一起帮她摇。
“摇呀摇”你们摇出了什么?
(童年的乐趣;桂花的香气;童真;乐趣……)
6、在我们家乡难道香的仅仅是桂花吗?
(“桂花”“小花小草”“有桂花飘在身上的人香了。”)
引读第8自然段。
7、一生都在漂泊的琦君,在这美好的中秋佳节,除了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还会想起什么呢?
结束语:孩子们,桂花是故乡的香,月亮是故乡的明,溪水是故乡的甜,人儿是故乡的亲。这一朵朵小巧迷人的桂花,这一场场沁人心脾的桂花雨,让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芬芳,是香甜,是快乐,是温馨,更是一种心灵的滋润,一种长长的相思,一段暖暖的牵挂,一种人生的幸福。
《桂花雨》教案8
一、听音乐,交流有关桂花的诗词
课前活动,我利用多媒体画面以桂花飘落为背景,展示课题,单击课题就有轻快活泼的音乐响起,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音乐里,相互对着课前收集的有关桂花的诗,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本课的积极性。
二、再现桂花,创设情景
上课伊始,伴着音乐,与孩子谈话,引入课题,单击黄色按钮就出示桂花图片,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我让学生找出作者不是一般喜欢桂花的句子,接着追问作者为什么会最喜欢桂花呢,为后面的学习创造了问题情境。
三、复习旧知,突出“读”字
欣赏完桂花,了解作者喜欢桂花的一些原因后,紧接着复习有关桂花香的句子,结合多媒体课件的强大功能,按黄色按钮,来到小房子画面,我将句子隐藏在蓝色的云朵里,学生答出哪个句子,老师就拎出那个句子,让学生用多种不同的读书形式进行反复品味朗读,提高了孩子的读书能力,培养了孩子良好的读书习惯。
四、品悟语言,培养能力
在感悟课文重点段时,我根据课文及教学设计要求,课件设计中,没有面面俱到,重点抓住了课文的几个语句,一个字,一小段动画,让学生体味摇花乐,感悟思乡情。因为孩子只有“看”了充满童真童趣的摇桂花情景,才能“想”到童年是多么快乐;看到纷纷飘落的桂花雨后,才会“闻”到花香是多么美妙;只有了解“缠”的与众不同,才能感受作者儿时对摇桂花的渴望。由于作者淋漓尽致的表达技巧,我充分利用课件,既让孩子们欣赏到了摇桂花的情景,还培养了学生理解、想象、表达能力。
首先,我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三段,找出让自己体会到摇花乐的句子,反复读,写感受,而后交流。在课件上,按黄色按钮就向下(按黑色按钮可回到上一页),到用扇形作背景的画面,我将有关句子隐在绿色小方块里,根据孩子的'交流情况,即时出示重点句子。当学生引出“‘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说到“缠”时,利用鼠标单击句子,让“缠”跳出来,让学生想象“缠”景,表演“缠”劲,读出“缠”味。当引出“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时,利用多媒体,引读父亲诗句,结合理解诗句意思。当引出“桂花纷纷落下,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时,我就让孩子欣赏配有声音的摇桂花的情景,想象落花如雨的感觉,体验摇花的感受,想象作者在树下喊时的情景,单击黄色按钮处,出示“我就大声地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让孩子加个提示语也来喊一喊。在多媒体课件的强大交互功能中,提高学生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接着,利用问题“还有谁也在这场桂花雨中感受到了快乐了呢?”引导学生说出母亲后,根据学生的交流,按黄色按钮,出示原作的句子(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遭,嘴里念着:“只要不做台风,我可以收几大箩。送一斗给胡宅老爷爷,一斗给毛宅二婶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让学生自己品味,从而让课文内容得到拓展,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母亲的快乐。说出村子人,就按黄色按钮,引出“竞收桂子庆丰年”让学生品读。
然后,感悟思乡情时,就按黄色按钮,引读出母亲的话“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学生交流母亲的想法后,在创设情境中,对这句话重复引读,以达到理解,激发孩子内心最真挚的情感,按黄色按钮,引读并出示第六自然段文本。利用了课件,让孩子更容易接近文本,更容易让孩子与文本摩擦出情感的火花。
最后,单击第六自然段的文本,充满浓浓思乡情的古筝乐曲响起,教师朗诵琦君里《烟愁》里的一段后记,让学生在教师的配乐朗诵中,情感得到升华延续,激发孩子愿读,想读更多更好作品的愿望,按黄色按钮,出现自主选择的作业,再按黄色按钮,就出现“再见”但音乐延续到结束。
实践证明,使用这个课件进行教学,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在培养学生欣赏桂花,想象能力,感悟能力,语言表达,和学习习惯等方面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桂花雨》教案9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自学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句子的含义。
能力目标:能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思想教育: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回忆过去经历过的'美好的事情是一种享受,充满乐趣。回忆过去经历过的有趣的事吗?老师也会回忆他们的童年,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饱含着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课题是《桂花雨》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出示幻灯片)小组合作学习,思考讨论:
1、课题“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3、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和问题。
三、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议一议,读了这一段对桂花都有了什么了解?
3、学习三至六自然段
想一想,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找出相关词句读一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说一说,自己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4、学习第七八自然段
自由发言,说说如何理解母亲说的话?杭州小山的桂花真的比不上家乡院子的桂花吗?
四、总结全文,回归整体
师:这篇课文通过写桂花的事,看出了我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也看出我和母亲对家乡、对家乡桂花有深厚的感情。
五、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桂花雨》教案10
教学要求:
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知识要求:
自学课文中的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句子的含义。
能力要求:
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
教具准备:
常规
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回忆过去经历过的美好的事情是一种享受,充满乐趣。你会回忆过去经历过的.有趣的事吗?爸爸妈妈也会回忆他们的童年,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饱含着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课文的题目是《桂花雨》
二、初读课文
思考:
1、课题“桂花雨”是什么意思?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3、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和问题。
三、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标出有几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事,哪几段是写这件事?(小组讨论再全班发言)
2、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读了这一段你对“我”桂花都有了什么了解?
3、学习三至六自然段
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找出相关词句读一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结合自己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结合学生的想像点题为什么用“桂花雨”做题目
4、学习第七八自然段
如何理解母亲说的话?杭州小山的桂花真的比不上家乡院子的桂花吗?(自由发言)
老师总结:这篇课文通过写桂花的事,看出了我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也看出我和母亲对家乡、对家乡桂花有深厚的感情。
5、带感情读课文
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桂花雨》教案11
一、读题设疑,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
同学们,傲雪而立的梅花寄托着外祖父对祖国的无尽思念,香气迷人的桂花又让“我”想起了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欣赏美丽的桂花雨。(板题、读题)读了课题,你心中有什么疑问,请大胆地提出来。
2、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课文寻找答案吧,自学课文:
(出示自学提纲。)
⑴ 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⑵ 划出不理解的字词用学过的方法理解。
⑶ “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二、检查自学,汇报交流
1、解决学生提出的生字疑难。
2、指名逐段读文,正音。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的是作者深情地回忆起童年的桂花和帮妈妈摇桂花的事。)
4、“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桂花雨”是指很多桂花一齐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引导学生引用文中的语句来回答: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三、自读课文,读出精彩
1、找出描写“我”小时侯摇桂花的部分,并开展学习:
第2~6自然段:
⑴ 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2~6自然段,和同桌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⑵ 进行朗读指导:
指名学生读一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师:你听出了什么味道?还有想读出自己不同感受的吗?(让学生充分参与)
⑶ 第二自然段写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同时也写了桂花树的特点:样子笨、花形小、味道香。这一段中的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可引导学生说出一、两种花名来补充。
⑷ 第三自然段写了桂花开时,正好是台风季节,母亲总是担心台风来破坏桂花。同时,还交代了桂花收回来是为了送给邻居做糕点。
⑸ 第四自然段写了桂花的香以及应当“摇”的原因:
学习时让学生闭眼想象桂花的香。
⑹ 第五自然段写出作者对“摇桂花”的热爱:
引导学生找出能体现这一点的词句:是件大事、总是问、乐了、使劲。朗读时注意读出下面两句话的语气:
① “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呀?”──迫不及待
② “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赞美
感悟形象:
一边读一边结合课文插图想象摇花乐的情景,再闭眼想象“桂花雨”,和作者分享童年的快乐。
⑺ 第六自然段写了桂花的收、藏及作用。(可引导学生说一说对桂花的认识)
2、全班有感情地朗读2~6自然段,让学生读出作者对“摇花乐”的怀念。
四、品读词句,体会感情
1、找出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体会:
⑴ “杭州的一处小山全是桂花,香飘十里,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仿照这个句式,让学生说说,从而体会到母亲表达的是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如:这里的'环境真好,母亲会怎么说?这里的生活真舒适,母亲会怎么说?
⑵ “于是,我也想到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① “摇花乐”指的是在作者眼里,摇桂花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
② 模仿写句,启发学生回忆童年里难忘的人和事:
听到_____,我总会想起______,还有______。
五、回归整体,交流感受
1、师:课文以生动的文笔向我们介绍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内容丰富,感情真挚,文字中蕴含着浓郁的乡情,读来很感人,让我们再一次来欣赏美丽的桂花雨。(配乐朗读全文)
2、交流阅读感受,联系古诗或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人们对家乡的怀念。
《桂花雨》教案12
[设计理念]
以清新的语言,描写了作者儿时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
教学时力求体现“以人为本”的,即从学生的需要出发,预设学生喜欢的学习形式,预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内容,预设能引起学生思考的问题,预设学生学习过程中生成的个性化体验,真正让阅读教学成为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引发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和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的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想象文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重点]
略读课文粗知大意,并抓住主要内容和生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感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引发阅读期待
1.师:同学们,这几天当你们走进我们校园里,就会闻到一股沁人心脾的香气,这是什么香味呢?
2.你们对桂花有什么印象呢?
3.师:老师和同学们一样,以前只是被桂花的香味给吸引了,至于它长什么样子,却很少留心观察。但我第一次看到第7课《桂花雨》的时候,我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了,就是一个“雨”字吸引了我。(板书课题)你们看到课题有什么想法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令绮君难忘的桂花雨。
1.自由读课文。出示学习要求,读准字音,了解词义。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汇报交流初读课文的'情况。
提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讨论。(简单问题自己解决,比较难的问题同伴互相解疑,教师再梳理课文的重难点问题,准备在精读环节中具体落实。)
三、精读品析,感悟作者思乡情
(一)默读课文,在文中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在旁边批注,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自读感情→交流对话
(结合学生谈话,教师相机引领学生精读品析以下重点句子。)
1.感受桂花的内在美
(1)出示桂花、梅花图片。
(2)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没有梅花那么有姿态,但是桂花有它内在的美。
(3)指导有感情朗读。
2.分享“摇花乐”,感受“桂花雨”。
出示句子: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1)首先引导学生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板书:摇花乐)
(2)指导朗读。怎样才能读出“摇花”的乐趣呢?
要一边读一边想象,要读出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以及摇花的无限乐趣,分享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
(自由读→指名读→→练续→比赛读→配乐朗读)
(3)想象:(出示课件:桂花图)如果这时候你就在树下,和绮君一样享受这样的桂花雨,你会说什么?
(4)课外链接:(课件出示)绮君父亲的一首诗,理解诗意,指导朗读。
(三)花是故乡香,难忘故乡情
出示句子:
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
1.你从“可是”中体会到了什么?
2.当作者赏完桂花,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本以为母亲一定会说:“好香啊!”没想到她却说出了杭州的桂花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3.同学们,事实上真的像母亲说的那样吗?请快速浏览全文,从文中找出理由。(出示课件:杭州的桂花图,家乡的桂花图)
4.读这句话时,要读出母亲的什么感情?
(读出母亲对家乡的日夜思念之情。感受到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因为母亲每年闻着桂花的香气,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欢乐,家乡的人民吃着桂花食品,喝着桂花茶。院子里的这课桂花树没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家乡和家乡的桂花,已成为母亲生活的全部。)
5.师:是啊,月是故乡圆,人是故乡亲,花是故乡香。母亲难忘家乡,我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6.指导朗读最后一段。通过“又”读出作者不止一次想起童年“摇花乐”和桂花雨,“摇花乐”和桂花雨成为作者童年生活中最美好的回忆。
7.:我们一起走进了桂花雨,你感受到了什么?(相机板书:香、摇花乐和思乡情)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琦君在她的另一部作品《烟愁》里面的一段后读这样写道:(课件出示)
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家人与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一份情,像花木草树似的,谁能没有根呢?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在器,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在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
2.听完这段话,请大家联系《桂花雨》,你觉得琦君是个怎样的人?
3.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否有一些令你难忘的人、难忘的事或难忘的画面呢?
[板书设计]
摇花乐
7.桂花雨
香
思乡情
《桂花雨》教案13
【教材简析】
读着课题,浓郁的桂花香气便在鼻翼唇齿间弥漫,纷纷扬扬的桂花香雨在脑海眼前散开,引发了多少美好的遐想,读着课文,和作者一起沉浸在童年的美好回忆中,喜欢桂花的迷人香气,难忘帮大人摇桂花、收桂花的快乐情景,,也就理解了离开家乡后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却又时时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渐渐的,作者的思乡情便也像桂花的香气一样溢满字里行间,也久久萦绕在我们的心头,且引得我们浮想联翩。
怀念家乡的纯朴情感,留恋童年的纯真童趣,这些情感都集中体现在摇桂花这一场景之中。文章语言清新、舒缓,在娓娓道来中透露出作者丰富而真挚的情感,给人以美好的享受和情趣熏陶。
【设计理念】
桂花是芳香的,桂花雨是美丽迷人的,而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更是令人难以忘怀的记忆。虽然阵阵桂花已如雨般摇落了,美好的童年时光也已一去不复返,但对童年的怀念、对家乡的思念却是永远也抹不去的。就让我们在作者回味摇花前的期盼,摇花时的快乐,摇花后的喜悦中,一起重温段美好的时光,体验那种美好的情感。
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方面是为了继续培养学生分清文章主次的能力,理解课文内容,另一方面是激发学生对自己的童年生活、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和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根据学生家庭的实际,让学生听听长辈讲的关于小时候家乡生活的故事,或者回忆自己的儿时趣事,丰富他们的感情体验。
【教学过程】
一、联系上文,激发情感
学习了上课《梅花魂》,透过一位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唐诗宋词的喜爱,尤其是对一幅墨梅图的分外爱惜,以及对孩子的谆谆教诲和殷殷期盼,深深激起了我们的爱国之情。下面,老师带来了王维的一首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里面也提到了梅花,它表现的又是怎样一种感情呢?
(出示诗歌)
学生自由吟诵诗歌,交流体会。
小结:
诗人漂泊他乡,通过心系家乡窗前的梅花,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而在不少文章中,通过对某样事物的描写同样能传达人物的情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桂花雨》,聪明的同学们一定猜出了课文主要写的是──桂花,那它又表达了什么感情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
结合所学课文和已有的知识积累,迁移学习方法,自主阅读,自行体会,能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初读课文,体会情感
学生带着阅读任务,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作者借桂花表现了怎样的`感情,并划出有关词句。
反馈交流:
1、“中秋节前后,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
2、“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
3、“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4、“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从这些句子,体会到课文表现了对故乡和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精彩的课文是生活的缩写。对它的直接造访和叩问就是一种极大的幸福。学生直奔课文的思想情感,整体把握了课文的主旨。
三、赏析课文,领悟写法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课文分别写了哪些内容,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并把自己思考的结果与小组的同学交流,听听小组同学的意见,如果意见不相同,互相讨论讨论。
交流:理解全文内容可分为三部分,主要写了“摇花乐”这件事。
⑴ 第一部分介绍桂花开放的时间,描写桂花树的样子:
“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这句话说明桂花树样子很一般。)
“不开花时,只是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也得仔细地从树丛里寻找那些细小的花。”(这句话描写了桂花树的叶子和花朵,表明桂花并不鲜艳,也不够明显。可是,就是这种普普通通的树,不显眼的小花,它的香气却“真是迷人”。)
⑵ 第二部分具体地回忆了家乡院子里桂花开放的情形,细致地描写了“我”和母亲摇桂花的情景。这一段文字写了四层内容:
① 桂花开放,母亲担心台风刮来。
② 桂花盛开,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理解“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桂花盛开时香飘十里的情景,可以形成生动的画面,培养学生想象说话的能力,更好地理解作者对故乡的爱恋。)
③ “我”帮母亲摇桂花的情景:
A、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
B、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C、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D、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引导学生多读几遍课文,再画出有关描写摇花乐的句子,然后一边读一边结合课文插图想象摇花乐的情景。这些情景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和体验进行想象。如,学生可能有淋雨的经历,雨丝飘落在头发、脖颈上的感受与课文中“桂花雨”的飘落有相似之处。可让学生由雨及花,想象桂花飘落在身上的情景和感受。还可以发挥课文插图的作用,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态,想象人物的内心感受。
④ 摇落的桂花有的可加在茶叶中泡茶,有的可用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饼也同样香气弥漫。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它的香,已挣脱了季节的束缚,香甜了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在这一部分中,“我”对桂花的喜欢,母亲的担心,“我”盼望摇桂花的迫切心情,摇桂花时的欢乐,这些情感应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用适当的语气、语调表达出来。教师可作适当点拨,比如,选择一两处作示范朗读,或者请学生范读,再作评议。
⑶ 第三部分描写了杭州一座小山上的桂花,将它与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相比较,再一次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① 如何理解母亲说的话?杭州小山的桂花真的比不上家乡院子的桂花吗?同是桂花,难道在不同的地方香味就不一样吗?为什么?(自由发言)
交流体会:
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会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桂花是没有区别的,问题是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②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个“又”字说明作者不止一次地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只是这次母亲的话使他又一次想起。淡淡的一句话,却传递出了作者对故乡桂花深深的怀念。家乡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乐连在一起的,那种“摇花乐”和桂花雨已植进了他的生命,成为他幸福童年的最美好、最耐人回味的记忆。这恐怕是作者难忘家乡桂花的真正原因。
2、老师总结:
这篇课文通过写桂花的事,看出了我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也看出我和母亲对家乡、对家乡桂花有深厚的感情。
一篇好文章,如同一幅好画、一坛好酒,需要细品,才能品出它的美、它的味,它的情,才能真正的拍手称妙。师生共同品读、赏析、比较,想象,实现美文美读、美悟、美育。
四、感情读文,深化情感
五、句式练习,加深体会
杭州的一处小山全是桂花,香飘十里。而母亲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可仿照这个句式,让学生说说,以便他们对母亲的话有更具体的感受,如,这里的环境真好,母亲会怎么说?这里的生活真舒适,母亲会怎么说?……从而体会到母亲表达的是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扩散思维,激发情感,不仅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难点的理解,更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感悟生活的能力。
六、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
【板书设计】
怀念童年 介绍故乡的桂花
回忆“摇花乐”的情景
思念故乡 再忆童年往事
《桂花雨》教案14
课型:自主阅读课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认读本课生字词,了解课本课所讲的内容
2 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培养同学的自学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 德育目标;体会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怀念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想象课文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 播放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说说你对桂花的.印象。
2 板书课题《桂花雨》,俺们学习这篇课文将对桂花有更深刻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 选择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 默读阅读提示,考虑:阅读提示对俺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3 指人回答,明确:出示课件
4 分同桌轮读,评议
5 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记述了童年时候与母亲一起摇桂花的事情)
三合作学习,理解课文。
1 你喜欢哪几句话?你能想象当时的情景吗?合作学习。
2 汇报交流:如桂花树的样子,母亲送桂花的情景,摇桂花的情景等。
3 出示课件:师范读。同学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下,俺可乐坏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俺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4 默读课文,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抒发了作者怀念家乡,怀念童年生活的感情)
四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童年的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呢?说给大家听。
五作业
1 写一写童年的趣事。
2 画一幅表示童年生活的画
板书设计:
桂花雨
抱树 使劲摇 怀念家乡
满头满身 好香 怀念童年生活
《桂花雨》教案15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会认“箩”杭“两个生字。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2、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三、教学准备:
课件ppt
四、教学过程:
揭题导入。
1、师:在现实生活中,你见过哪种雨?(生:倾盆大雨、瓢泼大雨、暴风骤雨、牛毛细雨、绵绵细雨……)
2、师:有一种雨,你们肯定没有见过,那就是——(板书:7、桂花雨)
3、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先读什么?(阅读提示)同学们,请打开课本快速浏览一下阅读提示,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谁来说一说。
出示:(学习提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
2、和同学交流读了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的体会。
二、识香气。
1、师:同学们,现在学习要求弄明白了,这节课让我们来解决这两个问题吧。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大声地去读课文,开始吧。
2、师:你们读懂了什么?(生:桂花成熟的时候就要摇。桂花可以泡茶,做糕饼。作者特别喜欢家乡的桂花。……)(板书:喜欢桂花)
3、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作者喜欢桂花的?出示:(生: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4、大家一起来读读这一句话吧。
5、师:这里的桂花指哪里?(指杭州一处小山上的桂花。)
出示: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6、师:那是怎样的桂花呢?(香飘十里的桂花。)
7、杭州最有名的桂花在哪里?(花园)
8、师:对,桂花的花园,名叫“满觉陇”清朝诗人张云敖曾经写过一首诗,请大家来读一读。(出示:品桂,张云敖西湖八月足清游,何处香通鼻观幽,满觉陇旁金栗遍,天风吹堕万山秋。)
9、师: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家乡的桂花到底有多香?请大家再读课文把描写家乡桂花香的句子用﹏﹏画出来。
出示:1、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2、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3、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4、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三、品香韵。
1、师:请同学们把这4句话,反复读两遍,体会一下,哪个句子最能让你感受到家乡的桂花比杭州的桂花香?
出示: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2、师:现在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吧。(生齐读)
3、我们再慢些、再轻点,来读一读。(生齐读)
4、师:当你读这句话时,哪个词突然冒出来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浸)
5、那我们就来品品这个”浸“字吧,开始自由读吧。
6、师:这个”浸“字可以换成哪些字?(泡、醉、迷、飘、笼罩……)
7、那你们觉得哪个字最好?(浸)
8、师:为什么?(因为”浸“字最能体现出桂花香的时间长。)
9、师:桂花香的时间多少长?(全年)
10、假如去掉”全年“能换上那个词?(今天)
师:除了”今天“还有什么呢?(半年、十二年、每年、几年、每天……)
11、师:这是一个怎样的全年啊﹗(师生接读)
师:十二个月,整个村子——生: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一年四季,整个村子——生: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每个月,整个村子——生: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每一天,整个村子——生: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12、师:这个”全年“,让你体会到什么?(生:桂花的美丽。桂花的香气。
对桂花的感情。)
13、师:是啊,桂花之香持久,无时不在。我们大家一起来读出这种长长久久的感觉吧。(生齐读)
14、师:同学们,是什么浸在桂花的香气里?(整个村子)这仅仅只有桂花的香气吗?还有什么?(野花、菊花、村子里的每一位人、每一物。)
15:师:他们的回忆也香,他们的话也香了,怪不得母亲会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四、摇花乐。
1、桂花是芳香的,桂花是美丽迷人的,而令小琦君难以忘怀的还有一件什么才是件大事?(板书:摇桂花)
2、师:现在我们一起去摇一摇桂花吧。请同学们自由地去读一读第五自然段吧,找出自己在摇桂花时,特别快乐的句子。(指名说)
出示: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3、师:是呀,这就是摇花的乐趣,奇妙的桂花雨,谁来读一读这些句子?(赛读)
4、师:同学们,这些句子,你觉得哪些词应该读重音。(变色:“乐”“纷纷”“满头满身”)
5、师:请同学们一起去摇一摇桂花树的乐趣吧,读。(生齐读)
6、师:读着读着,此刻我们也都浸在香气四溢的桂花香里了。
出示: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到(),像()。
7、师:(引导:摇啊摇,桂花落下来,(老师走下去,走到学生身边)落到你的脚上,落到你的肩上,落到你的手上,脖子里,鼻尖上,头上身上、心上、地上……)此时此刻,你就是小琦君,站在桂花树底下,淋浴着缤纷的桂花雨,你想到了什么?请同学们拿出笔,用上这样的句式,说几句话,好吗?
(预设: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在我的身上,像穿了一件黄大衣。
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到我的头上,像戴了一顶金黄的帽子。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到我的心上,像一场滋润心里的雨。……)
8、师:你们的.想象能力真丰富,让老师仿佛你看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同学们,让我们带着想象再来读一读吧﹗(学生齐读)
9、最能体现作者心情地哪一句(变色:“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10同学们,桂花在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让我一起尽情地喊一喊吧(生读:“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11、师:你快乐地喊一声——生接读: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你开心地喊一声——生接读: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12、师:同学们,除了快乐,还摇出了什么?(演示图片讲)
(预设:摇出了一个个甜甜的糕饼;摇出了一碗碗桂花汤圆;摇出了满头满身的桂花;摇出了好香好香的桂花。)
五、悟乡情。
1、师:“桂花雨”,是迷人的雨,是快乐的雨;如今,桂花雨,是回忆之雨,更是思乡之雨!难怪母亲会说——(课件出示:“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2、师:同学们,请想一想,母亲会怎样说这句话?(压低声音,放慢速度来说。)
3、师:试着轻轻地读读这句话,边读边想:离开家乡二十几年的母亲,在说这句话的时候,除了桂花,母亲还会想起故乡的什么呢?
预设:生:想起家乡的左邻右舍、亲朋好友。
生:想起家乡的田野。
生:想起家乡的老宅子。
生:想起家乡那条清澈见底的小河。
生:想起家乡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
生:想起家乡的桂花茶。
生:想起家乡的桂花糕。
4、出示“这里的环境再好,也比不上()。”
“这里的邻居再热情,也比不上(家乡的左邻右舍好呀!”)
5、师:同学们,能自己模仿这个句式说几句话吗?
生交流
6、师:同学们,虽然母亲嘴上说的是桂花,其实心里想的是——,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怎样的情感呀?(板书:思念情)
7总结:
再甜不如家乡水,再浓不如家乡情,再好不如家乡人,再香不如家乡桂。乡情难忘,童年难忘,千般情,万般情,化作成了一场美丽的桂花雨,永远地萦绕在作者的心中,也飘落在我们的心间。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四、拓展延伸:(课件出示琦君背景资料)
1、师:琦君为什么对故乡有这么深的感情呢?听了老师介绍她的生平以后,你就会明白了。
2、师:琦君:
1918年生于浙江温州,
11岁来到杭州,
32岁移居台湾,
60岁移居美国,
84岁回故乡探亲,
86岁定居台湾。
3、师:就是这样一位背井离乡的老人,一生都在用笔写童年,写母亲,写故乡。老师这里有一段话想展示给大家看,这是作者在另一部作品《烟愁》里的一段后记。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好吗?
每回,写到父母家人与师友,
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
象花木草树似的,谁能没有根呢?
如果让我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
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
然而,这怎么可能呢?
—————琦君
五、作业。
最后,老师向大家推荐几本琦君的作品:《一对金手镯》和《下雨天真好》,愿你们在这浓浓的书香中也能找到一份童年的快乐。
板书设计:
7、桂花雨
爱桂花
摇花乐
思乡情
【《桂花雨》教案】相关文章:
《桂花雨》教案04-02
桂花雨教案02-24
《桂花雨》的教案02-25
桂花雨教案01-08
《桂花雨》教案03-15
《桂花雨》教案【热门】04-02
《桂花雨》教案【推荐】04-02
桂花雨语文教案01-25
《桂花雨》教案(精选15篇)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