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教案大全>《二元一次方程教案

二元一次方程教案

时间:2023-04-01 11:58:20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二元一次方程教案15篇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元一次方程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元一次方程教案15篇

二元一次方程教案1

  一 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二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组概念

  2.内容解析

  二元一次方程组是解决含有两个提供运算未知数的问题的有力工具,也是解决后续一些数学问题的基础。直接设两个未知数,列方程,方程组更加直观,本章就从这个想法出发引入新内容.

  本节课一以引言中的问题开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中包含的等量关系”以及“设两个未知数后如何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继而深入探究二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二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教学目标

  (1)会设两个未知数后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列二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组.

  (2)理解解二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

  2. 教学目标解析

  (1)学生能掌握设两个未知数后,分析问题中包含的等量关系”以及“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

  (2)要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体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实际意义.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断

  1.学生过去已遇到二元问题,但只设一个未知数,再表示出另一个未知数,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 现在如何引导学生设两个未知数。需要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由于方程组的两个方程中同一个未知数表示的是同一数量,通过观察对照,可以发现一元一次方程向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的思路

  2.结合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向二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转化,学习知识的迁移.

  本节教学难点:

  1.把一元向二元的转化,设两个未知数.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列二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组.

  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问题1 篮球联赛中,每场都要分出胜负,每队胜1场得2分,负1场得1分,某队10场比赛中得到16分,那么这个队胜负场数分别是多少?你能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这个问题吗?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能。设胜x场,负(10-x)场。根据题意,得2x+(10-x)=16

  x=6,则胜6场,负4场

  教师追问:你能根据两个问题中的等量关系设两个未知数列出二个反映题意的方程吗?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能。设胜x场,负场。根据题意,得x+=10 , 2x+=16.

  教师归纳:像这样,每个方程都含有两个未知数(x和)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设计意图:用引言的问题引人本节课内容,先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这个问题,转变思路,再列二元一次方程,为后面教学做好了铺垫.

  问题2:对比两个方程,你能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师生活动: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认识方程组中的两个x,都是这个队的胜,负场

  数,它们必须同时满足这两个方程,这样,连在一起写成

  就组成了一个方程组 。这个方程组中每个方程都含有两个未知数(x和)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像这样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

  设计意图:从实际出发,引入方程组的概念,切合学生的认知过程。

  问题3 : 探究

  满足了方程①,且符合问题的实际意义的x,的值有哪些?把它们填入表中

  x

  (3) 当 =12时,x的值

  师生活动:小组讨论,然后每组各派一名代表上黑板完成.

  设计意图:借助本题,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通过比较,进一步体会二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意义.

  3加深认识,巩固提高

  练习: 一条船顺流航行,每小时行20 ,逆流航行,每小时行16 .求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和水的流速。

  师生活动:分两小组讨论.一组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另一组尝试列方程组(不要求求解),为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埋下伏笔。然后每组各派一名代表上黑板完成。

  设计意图:提醒并指导学生要先分析问题的`两个未知数关系,尝试结合题意,寻找到两个等量关系,列方程组。体会直接设两个未知数,列方程,方程组更加直观,

  4归纳总结

  师生活动:共同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并回答以下问题

  1.二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2.二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

  3.在探究的过程中用到了哪些思想方法?

  4.你还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活动的设计,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应用意识;培养学生自我归纳概括的能力.

  5. 布置作业

  教科书第90页第3,4题

  五、目标检测设计

  1.填表,使上下每对x,的值是方程3x+=5的解

  x

  2.选择题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为( )

  A. B. C. D.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掌握情况.

二元一次方程教案2

  第1、2课时(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学习目标:

  重点: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难点: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课前预习:

  一、阅读教材P96-P98的内容

  二、独立思考:

  1、满足方程组 的x的值是-1,则方程组的解是_____________.

  2、用代入法解方程组 比较容易的变形是( )、

  A、由①得 B、由①得

  C、由得 D、则得

  3、用代入消元法解方程 以下各式正确的是( )

  A、 B、

  C、 D、

  4、如果 是二元一次方程,则 的值是多少?

  互动教学过程

  探究一:用代入法解方程组 。

  探究二: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

  步骤 名称 具体做法 目的

  1 变形 变形为

  2 代入

  3 求一元

  4 求另一元

  5 写出解

  探究三:根据市场调查,某种消毒液的大瓶装(500g)和小瓶装(250g)两种产品的销售数量(按瓶计算)比为

  2:5,某厂每天生产这种消毒液22.5吨,这些消毒液应该分装大、小两种产品各多少瓶?

  自我能力评估

  一、课堂练习

  教材P98练习1、2题,P99练习第3、4题

  解下列方程组

  (1) (2) (3)

  二、作业布置

  教材P103习题8.2第1、2、4、6题。

  三、自我检验

  (一)填空题

  1、在方程 中,若用x表示y,则y=__________________,若用y表示x,则x=____________.

  2、用代入法解方程组 较简单的解法步骤为:先把方程______变为_________________,再代入方程________,求得_______的值,然后再求_________的值。

  3、二元一次方程组 的解为_______________。

  4、若 是方程组 的解,则m=_________,n=__________。

  5、在方程 中,若x与y互为相反数,则x=_______,y=___________。

  6、从方程组 中消去m,得x与y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如果方程组 的解是方程 的一个解,则m=________________。

  8、用代入法解方程组 由得到用x的式子表示y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用代入法解方程组 使得代入后化简比较容易的变形是( )

  A、由得 B、由得 C、由得 D、由得

  2、用代入法解方程组 时,代入正确的是( )

  A、 B、 C、 D、

  3、解方程组 的最佳方法是( )

  A、由得 再代入 B、由得 再代入

  C、由得 再代入 D、由得 再代入

  4、方程 的一个解与方程组 的解相同,由m等于( )

  A、4 B、3 C、2 D、1

  5、如果 是方程组 的解,那 之间的.关系是( )

  A、 B、 C、 D、

  6、在式子 中,当 时,其值为3,当 时,其值是4,当 时,其值为( )

  A、 B、 C、 D、

  7、某校八年级学生在会议室开会,若每排坐12人,则有11人无处从,若每排从14人,则余1人独从一排,则这个年级的学生总数为( )

  A、133 B、144 C、155 D、166

  (三)解答题

  1、用代入消元法解下列方程组:

  (1) (2) (3)

  2、已知方程组 的解中x与y互为相反数,求m的值。

  3、已知方程组 的解是方程 的一个解,求a的值。

  4、已知方程组 与方程组 有相同的解,求a、b的值。

  5、解下列方程组的过程中,是否有错误,如有错误,请指出来。

  解方程组

  解:由①得

  把代入中,

  y是任意数

  x是任意数

  因此方程组有无数个解

  6、若 求 的值。

  7、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字比个位数字大2,若将十位数了和个位数字交换位置,所得的数比原数的 多3,求这个两位数。

  8、甲、乙两人同解方程组 ,甲正确解得 ,乙因抄错C,解得 ,求A、B、C的值。

  9、已知等式 对于一切数都成立,求A、B的值。

  10、根据有关信息求解:

  (1)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求每件T恤衫和每

  瓶矿泉水的价格。

  (2)用八块相同的长方形地砖拼成了一个大长

  方形,求每块地砖的长和宽。

  第3、4课时(加减消元法)

  学习目标:

  1、掌握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进一步体会消元的思想。

  2、能根据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特点选择比较容易的方法解题。

  3、能由题意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组解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难点: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课前预习:

  一、阅读教材P99-P102内容

  二、独立思考;

  1、用加减消元法解方程组 ,如果要消去x,方法是_______________,得到__________,如果要消去y,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方程 有两个解分别是 和 则 =_________, =___________。

  3、解方程组 为了计算较简单,最好是( )

  A、①7-②3 B、①-②3 C、①+②3 D、①2-②

  4、已知方程组 ,则 与 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点A( ),点B( )关于 轴对称,则 的值是_____________。

  6、解方程组 比较简单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7、大数和小数相差8,和是32,由大数是___________,小数是_______________。

  8、已知方程组 ,则 =__________________。

  互动课堂教学

  探究一:用加减法解方程组 。

  步骤 名称 具体做法 目的

  1 变形 使方程中某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相等或变成相反数的形式。

  2 加减

  3 求一元

  4 求另一元

  5 写出解

  探究二:用加减消元法解方程组的一般步骤;

  探究三:2台大收割机和5台小收割机均工作2小时共收割小麦3.6公顷,3台大收割机和2台小收割机均工作5小时共收割小麦8公顷,1台大收割机和1台小收割机每小时各收割小麦多少公顷?

  自我能力评估

  一、课堂作业:

  1、教材P102练习第1.2.3题。

  二、作业布置:

  教材P103习题8.2第3、5、7、8、9题

  三、自我检测

  (一)填空题

  1、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________,其中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

  2、用加减消元法解下列方程组 ,较简单的消元方法是:将两方程左右两边_________,消去未知数______。

  3、已知方程组 用加减消元法消去x的方法是_________,用加减法消去y的方法是_______。

  4、方程组 ,可用______________消去未知数y,也可用___________消去x。

  5、方程 的解是_________________。

  6、用加着消元法解方程时,你认为行消哪个未知数较简单,填写消元的过程,不解:

  (1) ,消元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消元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已知方程组 ,不解方程组,则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8、 满足 ,那么 的值是__________________。

  9、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把它的周长分为6cm和9cm两部分,则它的底边长是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解方程组比较简单的消元方法是( )

  A、用含y的式子表示x,用代入法 B、加减法

  C、换元法 D、三种方法完全一样

  2、用加减法解方程组 ,下列解法不正确的是( )

  A、○13-○22,消去x B、○12-○23,消去y

  C、○1(-3)+○22,消去x D、○12-○2(-3),消去y

  3、用加减法解方程组 ,其解题步骤如下:(1)○1+○2得 ;(2)○1-○22得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步骤(1)、(2)都不对 B、步骤(1)、(2)都对

  C、本题不适宜用加减法解 D、加减法不能用两次

  4、若二元一次方程 有公共解,则m等于( )

  A、-2 B、-1 C、3 D、4

  5、已知方程组 的解为 ,则 的值为( )

  A、4 B、6 C、-6 D、-4

  6、以方程 的解为坐标的点P( )一定不在(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7、如果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的解x、y的差是7,那么k的值是( )

  A、-2 B、8 C、0.8 D、-8

  (三)解答题

  1、用加减法解下列方程组:

  (1) (2) (3)

  2、用适合的方法解下列方程组:

  (1) (2) (3)

  3、若方程组 的解满足 ,求m的值。

  4、已知方程组 中 的系数已经模糊不清,但知道其中表示同一个数,也表示同一个数,且 是这个方程组的解,你能求出原方程组吗?

  5、已知关于 有方程组 的解是 ,求 。

  6、解方程组 。

  7、在一本书上写着方程组 的解是 ,其中y的值被盖住了,你能求出p的吗?

  8、已知 , ,求 的值。

  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两点的坐标满足方程

  10、解这个方程组

二元一次方程教案3

  一、复习引入

  1.已知方程x2-ax-3a=0的一个根是6,则求a及另一个根的值.

  2.由上题可知一元二次方程的系数与根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实我们已学过的求根公式也反映了根与系数的关系,这种关系比较复杂,是否有更简洁的关系?

  3.由求根公式可知,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两根为x1=-b+b2-4ac2a,x2=-b-b2-4ac2a.观察两式右边,分母相同,分子是-b+b2-4ac与-b-b2-4ac.两根之间通过什么计算才能得到更简洁的.关系?

  二、探索新知

  解下列方程,并填写表格:

  方程 x1 x2 x1+x2 x1?x2

  x2-2x=0

  x2+3x-4=0

  x2-5x+6=0

  观察上面的表格,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1)关于x的方程x2+px+q=0(p,q为常数,p2-4q≥0)的两根x1,x2与系数p,q之间有什么关系?

  (2)关于x的方程ax2+bx+c=0(a≠0)的两根x1,x2与系数a,b,c之间又有何关系呢?你能证明你的猜想吗?

  解下列方程,并填写表格:

  方程 x1 x2 x1+x2 x1?x2

  2x2-7x-4=0

  3x2+2x-5=0

  5x2-17x+6=0

  小结:根与系数关系:

  (1)关于x的方程x2+px+q=0(p,q为常数,p2-4q≥0)的两根x1,x2与系数p,q的关系是:x1+x2=-p,x1?x2=q(注意:根与系数关系的前提条件是根的判别式必须大于或等于零.)

  (2)形如ax2+bx+c=0(a≠0)的方程,可以先将二次项系数化为1,再利用上面的结论.

  即:对于方程 ax2+bx+c=0(a≠0)

  ∵a≠0,∴x2+bax+ca=0

  ∴x1+x2=-ba,x1?x2=ca

  (可以利用求根公式给出证明)

  例1 不解方程,写出下列方程的两根和与两根积:

  (1)x2-3x-1=0 (2)2x2+3x-5=0

  (3)13x2-2x=0 (4)2x2+6x=3

  (5)x2-1=0 (6)x2-2x+1=0

  例2 不解方程,检验下列方程的解是否正确?

  (1)x2-22x+1=0 (x1=2+1,x2=2-1)

  (2)2x2-3x-8=0 (x1=7+734,x2=5-734)

  例3 已知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根是-1和2,请你写出一个符合条件的方程.(你有几种方法?)

  例4 已知方程2x2+kx-9=0的一个根是-3,求另一根及k的值.

  变式一:已知方程x2-2kx-9=0的两根互为相反数,求k;

  变式二:已知方程2x2-5x+k=0的两根互为倒数,求k.

  三、课堂小结

  1.根与系数的关系.

  2.根与系数关系使用的前提是:(1)是一元二次方程;(2)判别式大于等于零.

  四、作业布置

  1.不解方程,写出下列方程的两根和与两根积.

  (1)x2-5x-3=0 (2)9x+2=x2 (3)6x2-3x+2=0

  (4)3x2+x+1=0

  2.已知方程x2-3x+m=0的一个根为1,求另一根及m的值.

  3.已知方程x2+bx+6=0的一个根为-2,求另一根及b的值

二元一次方程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2)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

  3)会用列表尝试的方法找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2.能力目标:

  1)渗透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思想。

  2)通过尝试求解,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细致,认真的学习习惯。

  2)在积极的教学评价中,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的意义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

  难点:把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形成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其实质是解一个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本班共有40人,请问能确定男女生各几人吗?为什么?

  (1)如果设本班男生x人,女生y人,用方程如何表示?(x+y=40)

  (2)这是什么方程?根据什么?

  2.男生比女生多了2人。设男生x人,女生y人.方程如何表示? x,y的值是多少?

  3.本班男生比女生多2人且男女生共40人.设该班男生x人,女生y人。方程如何表示?

  两个方程中的x表示什么?类似的两个方程中的y都表示?

  像这样,同一个未知数表示相同的量,我们就应用大括号把它们连起来组成一个方程组。

  4.点明课题:二元一次方程组。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取数据,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探究新知,练习巩固

  1.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1)请同学们看课本,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的概念,并找出关键词由教师板书。

  [让学生看书,引起他们对教材重视。找关键词,加深他们对概念的了解.]

  (2)练习:判断下列是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组,学生作出判断并要说明理由。

  ①x2+y=0 ②y=2x+4 ③y+?x ④x=2/y+1 ⑤(x+y)/3-2=0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本课设计的重点,为加深学生对“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的内涵的理解,我采取的是阅读书本中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形成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对“项的次数的思考”,进而完善血生对二元一次方程概念的理解。)

  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

  (1)由学生给出引例的答案,教师指出这就是此方程组的解。

  (2)练习:把下列各组数的题序填入图中适当的位置:

  方程x+y=0的解,方程2x+3y=2的解,方程组的解。

  (3)既满足第一个方程也满足第二个方程的解叫作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4)练习:已知是方程组的解,求a,b的值。

  (三)合作探索,尝试求解

  现在我们一起来探索如何寻找方程组的解呢?

  1.已知两个整数x,y,试找出方程组的解.

  学生两人一小组合作探索。并让已经找出方程组解的学生利用实物投影,讲明自己的解题思路。

  一般思路:由一个方程取适当的xy的`值,代到另一个方程尝试.

  (设计意图: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探索并解答问题,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也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2.据了解,某商店出售两种不同星号的“红双喜”牌乒乓球。其中“红双喜”二星乒乓球每盒6只,三星乒乓球每盒3只。某同学一共买了4盒,刚好有15个球。

  (1) 设该同学“红双喜”二星乒乓球买了x盒,三星乒乓球买了y盒,请根据问题中的条件列出关于x、y的方程组。(2)用列表尝试的方法解出这个方程组的解。

  由学生独立完成,并分析讲解。

  3.例 已知方程3X+2Y=10

  ⑴当X=2时,求所对应的Y 的值;

  ⑵取一个你自己喜欢的数作为X的值,求所对应的Y的值;

  ⑶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

  ⑷用含Y 的代数式表示X;

  ⑸当X=-2,0 时,所对应的Y值是多少;

  (设计意图:此处设计主要是想让学生形成求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一般方法,先让学生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再从他们解一元一次方程的重复步骤中提炼出用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然后把它与原方程比较,把一个未知数的值代入哪一个方程计算会更简单,形成“正迁移”,引导学生体会“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过程。)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这节课学哪些知识和方法?

  2.你还有什么问题或想法需要和大家交流?

  3.教材P82

  教学设计说明:

  1.本课设计主线有两条。其一是知识线,内容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到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概念再到列表尝试法,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第二是能力培养线,学生从看书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到学会归纳解的概念,再到自主探索,用列表尝试法解题,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2.“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体”是本课设计的主要理念。由学生给出数据,得出结果,再让他们在积极尝试后进行讲解,实现生生互评。把课堂的一切交给学生,相信他们能在已有的知识上进一步学习提高,教师只是点播和引导者。

  3.本课在设计时对教材也进行了适当改动。例题方面考虑到数码时代,学生对胶卷已渐失兴趣,所以改为学生比较熟悉的乒乓球为体裁。另一方面,充分挖掘练习的作用,为知识的落实打下轧实的基础,为学生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二元一次方程教案5

  教学目标

  1.会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简单应用题,并能检验结果的合理性。

  2.知道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反映现实世界量之间相等关系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20xx年-20xx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20xx年-20xx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3.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渗透将来未知转达化为已知的辩证思想。

  教学重点

  1.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简单问题。

  2.彻底理解题意

  教学难点

  找等量关系列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小刚与小玲一起在水果店买水果,小刚买了3千克苹果,2千克梨,共花了18.8元。小玲买了2千克苹果,3千克梨,共花了18.2元。回家路上,他们遇上了好朋友小军,小军问苹果、梨各多少钱1千克?他们不讲,只讲各自买的几千克水果和总共的'钱,要小军猜。聪明的同学们,小军能猜出来吗?

  二、建立模型。

  1.怎样设未知数?

  2.找本题等量关系?从哪句话中找到的?

  3.列方程组。

  4.解方程组。

  5.检验写答案。

  思考:怎样用一元一次方程求解?

  比较用一元一次方程求解,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谁更容易?

  三、练习。

  1.根据问题建立二元一次方程组。

  (1)甲、乙两数和是40差是6,求这两数。

  (2)80班共有64名学生,其中男生比女生多8人,求这个班男生人数,女生人数。

  (3)已知关于求x、y的方程,

  是二元一次方程。求a、b的值。

  2.P38练习第1题。

  四、小结。

  小组讨论: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有哪些基本步骤?

  五、作业。

  P42。习题2.3A组第1题。

  后记:

  2.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2)

二元一次方程教案6

  教学目标:

  1. 认识二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

  2. 了解二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会求二元一次方程的正整数解.

  教学重点:

  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意义.

  教学难点:

  求二元一次方程的正整数解.

  教学过程:

  篮球联赛中,每场比赛都要分出胜负,每队胜一场得2分.负一场得1分,某队为了争取较好的名次,想在全部22场比赛中得到40分,那么这个队胜负场数分别是多少?

  思考:

  这个问题中包含了哪些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设胜的场数是x,负的场数是y,你能用方程把这些条件表示出来吗?

  由问题知道,题中包含两个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

  胜的场数+负的场数=总场数,

  胜场积分+负场积分=总积分.

  这两个条件可以用方程

  x+y=22

  2x+y=40

  表示.

  上面两个方程中,每个方程都含有两个未知数(x和y),并且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像这样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把两个方程合在一起,写成

  x+y=22

  2x+y=40

  像这样,把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

  探究:

  满足方程①,且符合问题的实际意义的x、y的`值有哪些?把它们填入表中.

  x

  y

  上表中哪对x、y的值还满足方程②

  一般地,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例1 (1)方程(a+2)x +(b-1)y = 3是二元一次方程,试求a、b的取值范围.

  (2)方程x∣a∣ – 1+(a-2)y = 2是二元一次方程,试求a的值.

  例2 若方程x2 m –1 + 5y3n – 2 = 7是二元一次方程.求m、n的值

  例3 已知下列三对值:

  x=-6 x=10 x=10

  y=-9 y=-6 y=-1

  (1) 哪几对数值使方程 x-y=6的左、右两边的值相等?

  (2) 哪几对数值是方程组 的解?

  例4 求二元一次方程3x+2y=19的正整数解.

  课堂练习:

  教科书第102页练习

  习题8.1 1、2题

  作业:

  教科书第102页3、4、5题

二元一次方程教案7

  知识与技能

  (1) 初步理解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关系;

  (2) 掌握二元一 次方程组和对应的两条直线之间的 关系;

  (3) 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像解法.

  过程与方法

  (1) 教材以“问题串”的形式,揭示方程与函数间的相互转化,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会不同数学知识间可以互相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2) 通过“做一做”引入例1,进一步发展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与态度

  (1) 在探究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对应关系中,在体会近似解与准确解中,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精益求精的精神.

  (2) 在经历同一数学知识可用不同的数学方法解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变式能力.

  教学重点

  (1)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关系;

  (2)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对应的两条直线的关系.

  教学难点

  数形结合和数学转化的思想意识.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三角板.

  学具:铅笔、直尺、练习本、坐标纸.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 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引导(5分钟,学生回答问题回顾知识)

  内容:

  1.方程x+y=5的解有多少个? 是这个方程的解吗?

  2.点(0,5),(5,0),(2,3)在一次函数y= 的图像上吗?

  3.在一次函数y= 的图像上任取一点,它的坐标适合方程x+y=5吗?

  4.以方程x+y=5的解为坐标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像与一次函数y= 的图像相同吗?

  由此得到本节课的第一个知识点:

  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图像有如下关系:

  (1) 以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相应的函数图像上;

  (2) 一次函数图像上的点的坐标都适合相应的二元一次方程 .

  第二环节 自主探索方程组的解与图像之间的关系(10分钟,教师引导学 生解决)

  内容:

  1.解方程组

  2.上述方程移项变形转化为两个一次函数y= 和y=2x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分别作出这两个函数 的图像.

  3.方程组的解和这两个函数的图像的交点坐标有什么关系?由此得到本节课的第2个知识点:二元一次方程和相应的两条直线的关系以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像解法;

  (1) 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可以转化为求两条直线的交点的横纵坐标;

  (2) 求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可以转化为求这两条直线对应的'函数表达式联立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3)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有: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和图像法三种.

  注意:利用图像法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近似解,要得到准确解,一般还是用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解方程组.

  第三环节 典型例题 (10分钟,学生独立解决)

  探究方程与函数的相互转化

  内容:

  例1 用作图像的方法解方程组

  例2 如图,直线 与 的交点坐标是 .

  第四环节 反馈练习(10分钟,学生解决全班交流)

  内容:

  1.已知一次函数 与 的图像的交点为 ,则 .

  2.已知一次函数 与 的图像都经过点A(—2, 0),且与 轴分别交于B,C两点,则 的面积为.

  (A)4 (B)5 (C)6 (D)7

  3.求两条直线 与 和 轴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

  4.如图,两条直线 与 的交点坐标可以看作哪个方程组的解?

  第五环节 课堂小结(5分钟,师生共同总结)

  内容:以“问题串”的形式,要求学生自主总结有关知识、方法:

  1.二元一次方程和一 次函数的图像的关系;

  (1) 以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相应的函数图像上;

  (2) 一次函数图像上 的点的坐标都适合相应的二元一次方程.

  2.方程组和对应的两条直线的关系:

  (1) 方程组的解是对应的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

  (2) 两条直线的交 点坐标是对应的方程组的解;

  3.解二元一次 方程组的方法有3种:

  (1)代入消元法;

  (2)加减消元法;

  (3)图像法. 要强调的是由于作图的不准确性,由图像法求得的解是近似解.

  第六环节 作业布置

  习题7.7A组(优等生)1、 2、3 B组(中等生)1、2 C组1、2

二元一次方程教案8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解下列方程:

  (1)2x2+x=0(用配方法) (2)3x2+6x=0(用公式法)

  老师点评:(1)配方法将方程两边同除以2后,x前面的系数应为12,12的一半应为14,因此,应加上(14)2,同时减去(14)2.(2)直接用公式求解.

  二、探索新知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口答下面各题.

  (老师提问)(1)上面两个方程中有没有常数项?

  (2)等式左边的各项有没有共同因式?

  (学生先答,老师解答)上面两个方程中都没有常数项;左边都可以因式分解.

  因此,上面两个方程都可以写成:

  (1)x(2x+1)=0 (2)3x(x+2)=0

  因为两个因式乘积要等于0,至少其中一个因式要等于0,也就是(1)x=0或2x+1=0,所以x1=0,x2=-12.

  (2)3x=0或x+2=0,所以x1=0,x2=-2.(以上解法是如何实现降次的?)

  因此,我们可以发现,上述两个方程中,其解法都不是用开平方降次,而是先因式分解使方程化为两个一次式的`乘积等于0的形式,再使这两个一次式分别等于0,从而实现降次,这种解法叫做因式分解法.

  例1 解方程:

  (1)10x-4.9x2=0 (2)x(x-2)+x-2=0 (3)5x2-2x-14=x2-2x+34 (4)(x-1)2=(3-2x)2

  思考:使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条件是什么?

  解:略 (方程一边为0,另一边可分解为两个一次因式乘积.)

  练习:下面一元二次方程解法中,正确的是( )

  A.(x-3)(x-5)=10×2,∴x-3=10,x-5=2,∴x1=13,x2=7

  B.(2-5x)+(5x-2)2=0,∴(5x-2)(5x-3)=0,∴x1=25,x2=35

  C.(x+2)2+4x=0,∴x1=2,x2=-2

  D.x2=x,两边同除以x,得x=1

  三、巩固练习

  教材第14页 练习1,2.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要掌握:

  (1)用因式分解法,即用提取公因式法、十字相乘法等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其应用.

  (2)因式分解法要使方程一边为两个一次因式相乘,另一边为0,再分别使各一次因式等于0.

  五、作业布置

  教材第17页习题6,8,10,11

二元一次方程教案9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共安排2个课时完成。该节内容是二元一次方程(组)与一次函数及其图像的综合应用。通过探索方程与函数图像的关系,培养学生数学转化的思想,通过二元一次方程方程组的图像解法,使学生初步建立了数(二元一次方程)与形(一次函数的图像(直线))之间的对应关系,进一步培养了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本节要注意的是由两条直线求交点,其交点的横纵坐标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解,要得到准确的结果,应从图像中获取信息,确立直线对应的函数表达式即方程,再联立方程应用代数方法求解,其结果才是准确的.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了解方程(组)的基本能力和一次函数及其图像的基本知识,学习本节知识困难不大,关键是让学生理解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和形间的相互转化,从中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的问题可以通过形来解决,形的问题也可以通过数来解决.

  三、目标分析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初步理解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关系;

  (2) 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对应的两条直线之间的关系;

  (3) 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像解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教材以问题串的形式,揭示方程与函数间的相互转化,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会不同数学知识间可以互相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2) 通过做一做引入例1,进一步发展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

  (3) 情感与态度目标

  (1) 在探究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对应关系中,在体会近似解与准确解中,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精益求精的精神.

  (2) 在经历同一数学知识可用不同的数学方法解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变式能力.

  2.教学重点

  (1)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关系;

  (2)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对应的两条直线的关系.

  3.教学难点

  数形结合和数学转化的思想意识.

  四、教法学法

  1.教法学法

  启发引导与自主探索相结合.

  2.课前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三角板.

  学具:铅笔、直尺、练习本、坐标纸.

  五、教学过程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 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引导;第二环节 自主探索,建立方程与函数图像的模型;第三环节 典型例题,探究方程与函数的相互转化;第四环节 反馈练习;第五环节 课堂小结;第六环节 作业布置.

  第一环节: 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引导

  内容:1.方程x+y=5的解有多少个? 是这个方程的解吗?

  2.点(0,5),(5,0),(2,3)在一次函数y= 的图像上吗?

  3.在一次函数y= 的图像上任取一点,它的坐标适合方程x+y=5吗?

  4.以方程x+y=5的解为坐标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像与一次函数y= 的图像相同吗?

  由此得到本节课的第一个知识点:

  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图像有如下关系:

  (1) 以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相应的函数图像上;

  (2) 一次函数图像上的点的坐标都适合相应的二元一次方程.

  意图:通过设置问题情景,让学生感受方程x+y=5和一次函数y= 相互转化,启发引导学生总结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对应关系.

  效果:以问题串的形式,启发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了学生数学转化的思想意识.

  前面研究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相应的一个一次函数的关系,现在来研究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和相应的两个一次函数的关系.顺其自然进入下一环节.

  第二环节 自主探索方程组的解与图像之间的关系

  内容:1.解方程组

  2.上述方程移项变形转化为两个一次函数y= 和y=2x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分别作出这两个函数的图像.

  3.方程组的解和这两个函数的图像的交点坐标有什么关系?由此得到本节课的第2个知识点:二元一次方程和相应的两条直线的关系以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像解法;

  (1) 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可以转化为求两条直线的交点的横纵坐标;

  (2) 求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可以转化为求这两条直线对应的函数表达式联立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3)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有: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和图像法三种.

  注意:利用图像法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近似解,要得到准确解,一般还是用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解方程组.

  意图:通过自主探索,使学生初步体会数(二元一次方程)与形(两条直线)之间的对应关系,为求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打下基础.

  效果:由学生自主学习,十分自然地建立了数形结合的意识,学生初步感受到了数的问题可以转化为形来处理,反之形的问题可以转化成数来处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变式能力.

  第三环节 典型例题

  探究方程与函数的相互转化

  内容:例1 用作图像的方法解方程组

  例2 如图,直线 与 的交点坐标是 .

  意图:设计例1进一步揭示数的问题可以转化成形来处理,但所求解为近似解.通过例2,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由形来处理的困难性,由此自然想到求这两条直线对应的函数表达式,把形的问题转化成数来处理.这两例充分展示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为下一课时解决实际问题作了很好的铺垫.

  效果:进一步培养了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充分展示了方程与函数的相互转化.

  第四环节 反馈练习

  内容:1.已知一次函数 与 的图像的交点为 ,则 .

  2.已知一次函数 与 的图像都经过点A(2,0),且与 轴分别交于B,C两点,则 的面积为( ).

  (A)4 (B)5 (C)6 (D)7

  3.求两条直线 与 和 轴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

  4.如图,两条直线 与 的交点坐标可以看作哪个方程组的解?

  意图:4个练习,意在及时检测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情况.

  效果:加深了两条直线交点的坐标就是对应的函数表达式所组成的方程组的解的印象,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数学转化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领悟到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题的重要性.

  第五环节 课堂小结

  内容:以问题串的形式,要求学生自主总结有关知识、方法:

  1.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图像的关系;

  (1) 以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相应的函数图像上;

  (2) 一次函数图像上的点的坐标都适合相应的二元一次方程.

  2.方程组和对应的两条直线的关系:

  (1) 方程组的解是对应的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

  (2) 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是对应的方程组的解;

  3.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有3种:

  (1)代入消元法;

  (2)加减消元法;

  (3)图像法. 要强调的是由于作图的不准确性,由图像法求得的解是近似解.

  意图:旨在使本节课的知识点系统化、结构化,只有结构化的知识才能形成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什么,学了有什么用.

  第六环节 作业布置

  习题7.7

  附: 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学生已有了解方程(组)的基本能力和一次函数及其图像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和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揭示了二元一次方程和函数图像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引出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像解法,以及应用代数方法解决有关图像问题,培养了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充分展示了方程与函数的相互转化.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讲清楚图像解法的局限性,这是由于画图的不准确性,所求的解往往是近似解.因此为了准确地解决有关图像问题常常把它转化为代数问题来处理,如例2及反馈练习中的4个问题.

二元一次方程教案10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函数、方程和不等式都是人们刻画现实世界的重要数学模型。用函数的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使学生不仅能加深对方程(组)、不等式的理解,提高认识问题的水平,而且能从函数的角度将三者统一起来,感受数学的统一美。本节课是学生学习完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联系后对一次函数和二元一次方程(组)关系的探究,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和数学模型的应用价值,这对今后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关系的探索。

  难点:综合运用方程(组)、不等式和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理解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会用图象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数学思考:经历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关系的探索及相关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学会用函数的观点去认识问题。

  解决问题:能综合应用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在师生、生生的交流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倾听、欣赏和感悟,体验数学的价值,建立自信心。

  二、教法说明

  对于认知主体——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探究问题的能力,但是对知识的主动迁移能力较弱,为使学生更好地构建新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的发展,我将在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使其在“生动活泼、民主开放、主动探索”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

  三、教学过程

  (一)感知身边数学

  学生已经学习过列方程(组)解应用题,因此可能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或二元一次方程组,用方程模型解决问题。结合前面对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关系的探究,我自然地提出问题:“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之间是否也有联系呢?”,从而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建构主义认为,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用“上网收费”这一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并用问题启发学生去思、鼓励学生去探、激励学生去说,努力给学生造成“心求通而未能得,口欲言而不能说”的情势,从而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以跃跃欲试的姿态投入到探索活动中来。

  教学引入

  师:教材在《四边形》这一章《引言》里有这样一句话:把一个长方形折叠就可以得到一个正方形。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一个长方形纸条,按动画所示进行折叠处理。

  动画演示:

  场景一:正方形折叠演示

  师:这就是我们得到的正方形。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三角板(刻度尺)和圆规,我们来研究正方形的几何性质—边、角以及对角线之间的关系。请大家测量各边的长度、各角的大小、对角线的长度以及对角线交点到各顶点的长度。

  [学生活动:各自测量。]

  鼓励学生将测量结果与邻近同学进行比较,找出共同点。

  讲授新课

  找一两个学生表述其结论,表述是要注意纠正其语言的.规范性。

  动画演示:

  场景二:正方形的性质

  师:这些性质里那些是矩形的性质?

  [学生活动:寻找矩形性质。]

  动画演示:

  场景三:矩形的性质

  师:同样在这些性质里寻找属于菱形的性质。

  [学生活动;寻找菱形性质。]

  动画演示:

  场景四:菱形的性质

  师:这说明正方形具有矩形和菱形的全部性质。

  及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师:根据这些性质,我们能不能给正方形下一个定义?怎么样给正方形下一个准确的定义?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有同学做跃跃欲试状。]

  师:请同学们回想矩形与菱形的定义,可以根据矩形与菱形的定义类似的给出正方形的定义。

  学生应能够向出十种左右的定义方式,其余作相应鼓励,把以下三种板书: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叫做正方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叫做正方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且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学生活动:讨论这三个定义正确不正确?三个定义之间有什么共同和不同的地方?这出教材中采用的是第三种定义方式。]

  师:根据定义,我们把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它们之间的关系梳理一下。

  (二)享受探究乐趣

  1、探究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

  [设计意图]用一连串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在数与形两个方面的关系,为探索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与直线交点坐标的关系作好铺垫。

  2、探究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

  [设计意图]学生经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从数和形两个角度认识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真正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从而在头脑中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避免单纯地记忆,使学习过程成为一种再创造的过程。此时教师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充分肯定学生的探究成果,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乘坐智慧快车

  例题:我市一家电信公司给顾客提供两种上网收费方式:方式A以每分0。1元的价格按上网时间计费;方式B除收月基费20元外再以每分0。05元的价格按上网时间计费。如何选择收费方式能使上网者更合算?

  [设计意图]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规范解题的习惯,引导学生将上网问题延伸为例题,并用问题:“你家选择的上网收费方式好吗?”再次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人翁的学习姿态。通过此问题的探究,使学生有效地理解本节课的难点,体会数形结合这一思想方法的应用。

  (四)体验成功喜悦

  1、抢答题

  2、旅游问题

  [设计意图]抓住学生对竞争充满兴趣的心理特征,用抢答题使学生的眼、耳、脑、口得到充分的调动,并在抢答中品味成功的快乐,提高思维的速度。在学生感兴趣的旅游问题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本节课难点的理解和应用,帮助学生不断完善新的认知结构。

  (五)分享你我收获

  在课堂临近尾声时,向学生提出: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学生从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数学情感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

  (六)开拓崭新天地

  1、数学日记

  2、布置作业

  [设计意图]新课程强调发展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用数学日记给学生提供一种表达数学思想方法和情感的方式,以体现评价体系的多元化,并使学生尝试用数学的眼睛观察事物,体验数学的价值。作业由必做题和选做题组成,体现分层教学,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教学设计反思

  1、贯穿一个原则——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2、突出一个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

  3、体现一个价值——数学建模的价值

  4、渗透一个意识——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元一次方程教案1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2.使学生了解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含义,会检验一对数是不是它们的解。

  3.通过引例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使用代数中的方程去反映现实世界中的等量关系,体会代数方法的优越性。

  重点:了解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含

  难点;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含义。

  导学提纲:

  1.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怎样检验一个数是否是这个方程的解?

  2.阅读教材问题1思考下列问题

  ⑴.能否用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

  用算术法解答

  用一元一次方程解答

  解后反思:既然是求两个未知量,那么能不能同时设两个未知数?

  ⑵.此问题中有两个问题如果分别设为x、y,怎样列式呢?(完成教材中的表格)

  ⑶.对于方程x十y=73x+y=17请思考下列问题

  ①它们是一元一次方程吗?

  ②这两个方程有没有共同特点/若有,有河共同特点?

  ③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总结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3.从教材中找出二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结合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对“元”和“次”作进一步的解释)

  注意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书写方式,方程组中的各方程中,同一个字母必须代表同一个量

  4.与是否满足方程①与是否满足方程②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总结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

  注意:(1)未知数的值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方程时,才是方程组的解.若取,时,它们能满足方程①,但不满足方程②,所以它们不是方程组的解.

  (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一对数,而不是一个数,所以必须把与合起来,才是方程组的解.

  5.思考讨论在方程组①②③④

  ⑤⑥中,属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有

  达标检测:

  1.根据下列语句,分别设适当的未知数,列出二元一次方程或方程组:

  (1)甲数的比乙数的2倍少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摩托车的时速是货车的倍,它们的速度之和是200千米/时:________;

  (3)某种时装的价格是某种皮装的价格的1.4倍,5件皮装比3件时装贵700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方程是二元一次方程的是()

  A、2x+x=1B、x-3yC、x+x-3=0D、x+y=2

  3.下列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是()

  x+3y=5m+3m=152x+3x=0m+n=5

  A、B、C、D、

  2x-3x=3+=3-5y=02m+n=6

  x=2

  4.在方程3x-ky=0中,如果是它的一个解,则k的值为_______.

  y=-3

  5.若mxy+9x+3y=-9是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则m=_______n=_______.

二元一次方程教案1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经历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组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2、会用列表的方式分析问题中所蕴涵的数量关系,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

  3、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价值.

  教学难点

  借助列表分问题中所蕴含的数量关系。

  知识重点

  用列表的方式分析题目中的各个量的关系。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设计理念

  创设情境最近几年,全国各地普遍出现了夏季用电紧张的局面,为疏导电价矛盾,促进居民节约用电、合理用电,各地出台了峰谷电价试点方案.

  电力行业中峰谷的含义是用山峰和山谷来形象地比喻用电负荷特性的变化幅度一般白天的用电比较集中、用电功率比较大,而夜里人们休息时用电比较小,所以通常白天的用电称为是高峰用电,即8:00~22:00,深夜的用电是低谷用电即22:00~次日8:00.若某地的高峰电价为每千瓦时0.56元;低谷电价为每千瓦时。.28元.八月份小彬家的总用电量为125千瓦时,总电费为49元,你知道他家高峰用电量和低谷用电量各是多少千瓦时吗?

  学生独立思考,容易解答.以一道生活热点问题引入,具有现实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节约、合理用电的意识.

  理解题意是关健.通过该题,旨在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和收集信息能力.

  探索分析

  解决问题(出示例题)如图,长青化工厂与A,B两地有公路、铁路相连.这家工厂从A地购买一批每吨1000元的原料运回工厂,制成每吨8000元的产品运到B地.公路运价为1.5元(吨·千米),铁路运价为1.2元(吨·千米),这两次运输共支出公路运费15000元,铁路运费97200元.这批产品的销售款比原料费与运输费的和多多少元?

  (图见教材115页,图8.3-2)

  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设问1.如何设未知数?

  销售款与产品数量有关,原料费与原料数量有关,而公路运费和铁路运费与产品数量和原料数量都有关.因此设产品重x吨,原料重y吨.

  设问2.如何确定题中数量关系?

  列表分析

  产品x吨

  原料y吨

  合计

  公路运费(元)

  铁路运费(元)

  价值(元)

  由上表可列方程组

  解这个方程组,得

  因为毛利润-销售款-原料费-运输费

  所以这批产品的销售款比原料费与运输的和多1887800元.

  引导学生讨论以上列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

  学生讨论、分析:合理设定未知数,找出相等关系。本例所涉及的数据较多,数量关系较为复杂,具有一定挑战性,能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

  通过讨论让学生认识到合理设定未知数的愈义.

  借助表格辅助分析题中较复杂的数量关系,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课堂练习

  反馈调控某瓜果基地生产一种特色水果,若在市场上每吨利润为1000元;经粗加工后销售,每吨利润增为4500元;经精加工后销售,每吨利润可达7500元。一食品公司

  购到这种水果140吨,准备加工后上市销售.该公司的加工能力是:每天可以精加工6吨或者粗加工16吨,但两种加工方式不能同时进行.受季节等条件限制,公司必须将这批水果全部销售或加工完毕,为此公司研制二种可行的'方案:

  方案一:将这批水果全部进行粗加工;

  方案二:尽可能多对水果进行精加工,没来得及加工的水果在市场上销售;

  方案三:将部分水果进行精加工,其余进行粗加工,并恰好15天完成.

  你认为选择哪种方案获利最多?为什么?

  学生合作讨论完成

  选择经济领城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增强市场经济意识和决策能力,同时巩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小结与作业

  小结提高1、在用一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时,你会怎样设定未知数,可借助哪些方式辅助分析问题中的相等关系?

  2、小组讨论,试用框图概括“用一元一次方程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

  学生思考、讨论、整理.

  这是第一次比较完整地用框图反映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解题过

  程概括整理,帮助理解,培养模

  型化的思想和应用数学于现实

  生活的意识.

  布置作业16、必做题:教科书116页习题8.3第2、6题。

  17、选做题:教科书117页习题8.3第9题。

  18、备19、选题:

  (1)一批蔬菜要运往某批发市场,菜农准备租用汽车公司的甲、乙两种货车.已知过去两次租用这两种货车的记录如下表所示.

  甲种货车(辆)乙种货车(辆)总量(吨)

  第1次

  4528.5

  第2次

  3627

  这批蔬菜需租用5辆甲种货车、2辆乙种货车刚好一次运完,如果每吨付20元运费,问:菜农应付运费多少元?

  (2)某学校现有学生数1290人,与去年相比,男生增加20%,女生减少10%,学生总数增加7.5%,问现在学校中男、女生各是多少?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本课探究的问题信息量大,数量关系复杂,未知数不容易设定,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挑战,因此安排学生合作学习.学生先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然后在小组讨论中合理设定未知数,借助表格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组求得问题的解.在本节的小结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解题过程概括整理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并比较完整地用框图反映,培养模型化的思想.

  同时本节向学生提供了社会热点问题、经济问题等现实、具有挑战性的、富有数学意义的学习素材,让学生展开数学探究,合作交流,树立数学服务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二元一次方程教案13

  教学目标:

  1.会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能根据方程组的特点,适当选用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3.了解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消元方法,经历从“二元”到“一元”的转化过程,体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化“未知”为“已知”的“转化”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加减消元法的理解与掌握

  教学难点:

  加减消元法的.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

  引导探索法,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买3瓶苹果汁和2瓶橙汁共需要23元,买5瓶苹果汁和2瓶橙汁共需33元,每瓶苹果汁和每瓶橙汁售价各是多少?

  设苹果汁、橙汁单价为x元,y元.

  我们可以列出方程3x+2y=23

  5x+2y=33

  问:如何解这个方程组?

  二、探索活动

  活动一:1、上面“情境创设”中的方程,除了用代入消元法解以外,还有其他方法求解吗?

  2、这些方法与代入消元法有何异同?

  3、这个方程组有何特点?

  解法一:3x+2y=23①

  5x+2y=33②

  由①式得③

  把③式代入②式

  33

  解这个方程得:y=4

  把y=4代入③式

  则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是x=5

  y=4

  解法二:3x+2y=23①

  5x+2y=33②

  由①—②式:

  3x+2y-(5x+2y)=23-33

  3x-5x=-10

  解这个方程得:x=5

  把x=5代入①式,

  3×5+2y=23

  解这个方程得y=4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是x=5

  y=4

  把方程组的两个方程(或先作适当变形)相加或相减,消去其中一个未知数,把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解一元一次方程,这种解方程组的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eliminationbyadditionorsubtraction),简称加减法.

  三、例题教学:

  例1.解方程组x+2y=1①

  3x-2y=5②

  解:①+②得,4x=6

  将代入①,得

  解这个方程得: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是

  巩固练习(一):练一练1.(1)

  例2.解方程组5x-2y=4①

  2x-3y=-5②

  解:①×3,得

  15x-6y=12③

  ②×3,得

  4x-6y=-10④

  ③—④,得:

  11x=22

  解这个方程得x=2

  将x=2代入①,得

  5×2-2y=4

  解这个方程得:y=3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是x=2

  y=3

  巩固练习(二):练一练1.(2)(3)(4)2.

  四、思维拓展

  解方程组:

  五、小结:

  1、掌握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灵活选用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六、作业

  习题10.31.(3)(4)2.

二元一次方程教案14

  【摘要】初三数学二元一次方程教案实录本文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等有关概念,并会判断一组数是不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能力目标】通过讨论和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

  【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含义

  【难点】判断一组数是不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引入、实物投影

  1、师:在一望无际呼伦贝尔大草原上,一头老牛和一匹小马驮着包裹吃力地行走着,老牛喘着气吃力地说:累死我了,小马说:你还累,这么大的个,才比我多驮2个老牛气不过地说:哼,我从你背上拿来一个,我的包裹就是你的2倍!,小马天真而不信地说:真的?!同学们,你们能否用数学知识帮助小马解决问题呢?

  2、请每个学习小组讨论(讨论2分钟,然后发言)

  这个问题由于涉及到老牛和小马的驮包裹的两个未知数,我们设老牛驮x个包裹,小马驮y个包裹,老牛的包裹数比小马多2个,由此得方程x-y=2,若老牛从小马背上拿来1个包裹,这时老牛的包裹是小马的2倍, 得方程:x+1=2(y-1)

  师:同学们能用方程的方法来发现、解决问题这很好,上面所列方程有几个未知数?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是多少? (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项的次数是1)

  师: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未知数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注意:这个定义有两个地方要注意①、含有两个未知数,②、含的次数是一次

  练习:(投影)

  下列方程有哪些是+2y=1 xy+x=1 3x-=5 x2-2=3x

  xy=1 2x(y+1)=c 2x-y=1 x+y=0

  二、议一议、

  师:上面的方程中x-y=2的x含义相同吗?

  师:

  x-y=2

  x+1=2(y-1)

  2x+3y=3 5x+3y=8

  x-3y=0 x+y=8

  1、 x=6,y=22、 X=5,y=3 x=6 x=5

  y=2 y=3

  x=5 y=3

  1、 2、 3、

二元一次方程教案15

  一、学情分析:

  学生能够正确解方程(组),掌握了一次函数及其图像的基础知识,能够根据已知条件准确画出一次函数图象,已经具备了函数的初步思想,在过去已有经验基础上能够加深对“数”和“形”间的相互转化的认识,有小组合作学习经验.

  二、 学习目标:

  本节课通过探索“方程”与“函数图像”的关系,培养学生数学转化的思想,通过学习二元一次方程方程组的解与直线交点坐标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建立了“数”(二元一次方程)与“形”(一次函数的图像)之间的对应关系,进一步培养了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因此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初步理解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两种数学模型之间的关系;

  2.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对应的两条直线交点之间的关系,通过对两种模型关系的理解解决问题;

  3.发展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会不同数学模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关系,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对应的两条直线交点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对数学模型关系的探究发展学生数形结合和数学转化的思想意识.

  四、教法学法

  1.教法学法

  启发引导与自主探索相结合.

  2.课前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三角板.

  学具:铅笔、直尺、练习本、坐标纸.

  五、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 探究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两种数学模型之间的关系

  1. 某水箱有5吨水,若用水管向外排水,每小时排水1吨,则X小时后还剩余Y吨水.

  (1) 请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

  (2) 你能列出X,Y的关系式吗?

  (3) X,Y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4)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这个函数的图形.(注意XY的取值范围).

  2.(1)方程x+y=5的解有多少个?你能写出这个方程的几个解吗?

  (2).在直角坐标系内分别描出以这些解为坐标的点,它们在一次函数Y=5-X的图象上吗?

  (3).在一次函数y=?x?5的图像上任取一点,它的坐标适合方程x+y=5吗?

  (4).以方程x+y=5的解为坐标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像与一次函数y=?x?5的图像相同吗?

  x+y=5与 y=?x?5表示的`关系相同

  一般地,以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组成的图象与相应的一次函数的图象相同,是一条直线.

  目的:通过设置问题情景,让学生感受方程x+y=5和一次函数y=?x?5相互转化,启发引导学生总结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对应关系.

  前面研究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相应的一个一次函数的关系,现在来研究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和相应的两个一次函数的关系.顺其自然进入下一环节.

  第二环节 自主探索方程组与一次函数两种数学模型之间的关系

  探究方程与函数的相互转化

  1.两个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是相应的二元

  一次方程组的解

  (1)一次函数y=5-x图象上点的坐标适合方程x+y=5,那么一次函数y=2x-1图象上点的坐标适合哪个方程?

  (2)两个函数的交点坐标适合哪个方程?

  ?x?y?5(3).解方程组?验证一下你的发现。 2x?y?1?

  练习:随堂练习1 。巩固由一次函数的交点坐标找相应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相应的两个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

  ?x?y?2(1)解?

  ?2x?y?5(2)以方程x+y=2

  (3)以方程2x+y=5(4)方程组的解为坐标的点在图象上是哪个点?

  (5目的:通过自主探索,使学生初步体会“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与“形”(两条直线)两种模型之间的对应关系,

  由学生自主学习,十分自然地建立了数形结合的意识,学生初步感受到了“数”的问题可以转化为“形”来处理,反之“形”的问题可以转化成“数”来处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变式能力.

  练习:知识技能1。巩固由方程组的解求相应的一次函数的交点坐标。更深入的体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与一次函数交点坐标之间的对应关系。

  第三环节模型应用

  1.某公司要印制产品宣传材料.

  1500元制版费. 甲印刷厂:每份材料收1元印制费, 另收 乙印刷厂:每份材料收2.5元印制费, 不收制版费.若公司要印制x份宣传材料,y甲表示甲印刷厂的费用,y乙表示乙

  印刷厂的费用。

  (1) 请分别表示出两个印刷厂费用与X的关系式。

  (2)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的图象。

  (3) 如何根据印刷材料的份数选择印刷厂比较合算?

  第四环节 模型特例

  想一想

  内容: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 一次函数y = x + 1 和 y = x - 2 的图象(教材

  ?x?y??1124页图5-2)有怎样的位置关系?方程组?解的情况如何?你发现了什x?y?2?

  么?

  二元一次方程的解和相应的两条直线的关系2.

  (1)观察发现直线平行无交点;

  (2)小组研究计算发现方程组无解;

  (3)从侧面验证了两直线有交点,对应的方程组有解,反之也成立;

  (4)归纳小结:两平行直线的k相等;方程组中两方程未知数的系数对应成比例方程组无解。

  目的:进一步揭示“数”与“形”转化关系.通过想一想,将两直线的另一种位置关系:平行与方程组无解相结合,这是对第二环节的有益补充。体现了从一般到特殊的的思想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考虑问题的习惯.

  进一步培养了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充分展示了方程与函数的相互转化.进一步挖掘出两直线平行与k的关系。

  效果:加深了两条直线交点的坐标就是对应的函数表达式所组成的方程组的解的印象,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数学转化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领悟到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题的重要性.

  第五环节 课堂小结

  内容:以“问题串”的形式,要求学生自主总结有关知识、方法:

  1.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图像的关系;

  以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相应的函数图像上;

  一次函数图像上的点的坐标都适合相应的二元一次方程.

  2.方程组和对应的两条直线的关系:

  方程组的解是对应的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

  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是对应的方程组的解;

  第六环节 作业布置

  习题5.7

【二元一次方程教案】相关文章:

二元一次方程教案07-27

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02-27

二元一次方程教案(15篇)04-01

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的教案03-03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02-13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04-02

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02-25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通用18篇)02-23

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15篇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