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教案大全>《大班科学教案《蚂蚁》

大班科学教案《蚂蚁》

时间:2023-04-01 10:37:01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大班科学教案《蚂蚁》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蚂蚁》,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科学教案《蚂蚁》

大班科学教案《蚂蚁》1

  活动由来:

  户外散步时,两名幼儿为鱼池内蚂蚁爬上叶子这一现象发生争论,并围绕“蚂蚁会不会游泳”讨论不停,这一争论引起许多小朋友的好奇。为满足幼儿对蚂蚁探究欲望和好奇心生成了此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通过提供不同材料,创设不同情境,激发了幼儿探究的兴趣。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蚂蚁,培养幼儿自己寻找科学答案的能力,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2、培养幼儿喜欢对身边现象大胆猜想、主动探究的好习惯。

  3、鼓励幼儿在活动中互相帮助、友好协作。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活动准备:

  1、小碗、水、小棒、石头、纸等。

  2、蚂蚁较多的场地。

  重点、难点:

  1、重点:幼儿能够带着问题参与实验并寻找出答案。

  2、难点:幼儿运用多种现场材料救助蚂蚁。

  活动过程:

  1、讨论:蚂蚁会不会游泳?

  教师七次有的幼儿认为蚂蚁会游泳,有的说不会,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呢?

  幼:小蚂蚁不会游泳,它停在叶子上是求生呢!

  幼:蚂蚁会游泳,不然它怎么会游到叶子上去呢?

  大家各抒己见,并且争得面红耳赤,不过多数幼儿赞同蚂蚁会游泳的看法。

  2、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幼儿带着疑问拿着小碗开始进行探索。

  “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我们怎么样才能知道呢?”我问幼儿。小朋友说:“我们捉它看看。”“捉了放在那里呢?”我反问,幼儿说:“拿个小碗吧。”于是幼儿带着疑问拿着小碗来到操场上迫不及待地开始实验了。他们将蚂蚁轻轻放在自己的碗巾看看蚂蚁会怎样。

  幼:小蚂蚁爬得太快了。

  幼:是呀!它们和在地上爬得一样快。

  幼儿全神贯注地关注自己碗中的蚂蚁,并且边观察,边和旁边幼儿交流着……我问幼儿这样看,能知道小蚂蚁会不会游泳吗?幼儿说,“不行,碗里没有水。”我又问:“那怎么办呢?”幼儿轻轻地说;“我们在碗里放上水就知道了。”于是……

  3、把蚂蚁放在装水的碗中再次观察寻找答案: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

  教师引导幼儿在碗里加一些水,然后再观察蚂蚁的活动。看着,看着,一名幼儿激动地把小碗举到我面前说:“老师你看,小蚂蚁会游泳,它们正在水里快乐地扭动着身体呢。”

  另一名幼儿挥着手招呼旁边小伙伴:“快看,我的蚂蚁会潜水,它们在水底爬呢。”果真小蚂蚁在水底爬呢。

  于是,几个幼儿聚集在一起讨论着:“小蚂蚁肯定会游泳,你们看它E水里游得多自在呀,再看水,有点像放大镜,蚂蚁变大了,看它的身体有六条腿,嘴像镰刀一样,眼睛小小的,没有睫毛。”

  之后,多数幼儿激动地呼应起来:“我们赢啦!小蚂蚁会游泳。”

  这时一名幼儿皱着眉头说:“我的蚂蚁不动了,快死了,我要放它出。”他的一番话,提醒了其他幼儿。于是,大家纷纷都去看自己碗中的蚂蚁,似乎都不动了。最后,大家把碗中的水和蚂蚁都倒出来了。

  4、引导幼儿一起探索救助蚂蚁的好办法。

  师:刚才我们看到蚂蚁快要死了,我们小朋友都把蚂蚁和水倒出来,帮助蚂蚁逃生,那如果蚂蚁在湖中、海里落难了,又没有办法把水0出来,咱们应该用哪些办法来帮助落水的蚂蚁呢?

  幼:上次在池塘里我看见小蚂蚁爬上了叶子,往水里放些叶子,蚂蚁不会累也不会淹死了。(随后孩子们开始找叶子往里放)

  师:这个办法不错,可是如果没有叶子怎么办呢?你们再仔细想还有没有别的好办法来救助小蚂蚁。

  第二轮的.探索活动开始了,幼儿有的放小石头(让蚂蚁在上面休息),有的放纸,有的放木棒……

  幼儿:老师,我想到一个好办法,把一根长的小棒放在小碗中,棒一头在水里、一头在外面,蚂蚁顺着棒往上爬就死不了啦。

  对于这个建议,大家都比较赞成,于是,幼儿再次投人救助蚂蚁的活动中。

  5、小结:老师和幼儿一起讨论。

  师:蚂蚁刚到水里是什么样子的?

  幼:能够自由自在地游泳。

  师:蚂蚁在水里待了一会儿之后又是什么样子的?

  幼:做挣扎,然后动作就慢了下来、运动小了。

  师:如果放进一片叶子(纸、棒等)会怎样?

  幼:蚂蚁会自救。

  师: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回去后,通过上网、看图书等方式寻出答案。

大班科学教案《蚂蚁》2

  活动目标:

  1、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探索用各种方法寻找蚂蚁。

  2、体验观察蚂蚁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捉蚂蚁的工具:如小棒、树叶等,引诱蚂蚁的'食物:如碎饼干、米粒、糖果等。

  2、、装蚂蚁的透明瓶,放大镜。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蚂蚁,通过交流讨论,了解幼儿关于蚂蚁的已有经验。

  师:小朋友见过小蚂蚁吗?你们以前在哪里见过蚂蚁?

  二、讨论邀请蚂蚁的方法。

  1、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讨论寻找蚂蚁的方法。

  师:如果我们要去寻找蚂蚁,你知道在哪里能找到它们吗?你准备到哪里去找蚂蚁?假如蚂蚁躲在家里不出来怎么办?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引蚂蚁出洞?

  2、说说外出找蚂蚁需要注意什么。

  三、寻找蚂蚁

  1、分小组进行,小组长带领组员寻找蚂蚁。

  2、找到蚂蚁,小组成员一起商量用什么工具捉蚂蚁。

  四、交流寻找蚂蚁的经验。

  五、观察蚂蚁。

大班科学教案《蚂蚁》3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自主探索、讨论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在活动中体会蚂蚁团结协作的精神。

  3、尝试表现蚂蚁王国中有趣的生活情景。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范画一张(上面有用白色油画棒画的蚂蚁),自制魔术棒一支(在水粉笔的另一头贴上一颗星星)。

  2、每组一张白纸,油画棒人手一份。

  3、蚂蚁图片(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以变魔术的形式引题激趣。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它就藏在这张白纸上,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现在杨老师就把它变出来好吗?(变出小蚂蚁)

  2、哦!原来我们的新朋友是蚂蚁,请小朋友看看蚂蚁是什么样的?

  二、认识蚂蚁的`外形特征

  1、师:请小朋友来说一说蚂蚁是什么样子的?

  2、蚂蚁的身体有几部分?那三部分?(肯定幼儿的描述,同时给出科学的名称---头、胸、腹三部分)

  3、蚂蚁的头上长了什么?(一对触角、眼睛、嘴巴)

  4、蚂蚁有几条腿?长在哪里?(请幼儿点数)

  小结:原来小蚂蚁由头、胸、腹组成,头上长着一对触角,一双眼睛和嘴巴,身体上长着六条腿。

  5、师:小蚂有不同的颜色,你们见过什么颜色的蚂蚁呢?(棕色、黑色、白色)

  三、了解蚂蚁生活习性。

  1、蚂蚁的食性

  师:原来蚂蚁有不同的颜色,你们知道小蚂蚁喜欢吃什么吗?(幼儿回答)

  (只要能吃的它都吃)

  2、触角的作用

  有一天,有一只小蚂蚁出去找吃的,它刚出去没多远就找到一块大蛋糕,可是这块蛋糕比蚂蚁大,它怎么也搬不动。它想请它是好朋友来帮忙,可是蚂蚁又会说话,哪它会怎样告诉它的好朋友它需要帮助呢?(用触角)

  3、蚂蚁如何找到回家的路?

  蚂蚁请来了朋友帮忙一起把这块蛋糕搬回去,“一二、一二。。。。咦!家往哪里走了,小蚂蚁不知道回家的路怎么走了,你们想想它们怎样才能找到自己和的家呢?(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哦!蚂蚁有特殊的本领,每次蚂蚁离开自己的洞穴去外面找食物的时候,它就会释放一种气体叫“信息素”,所以不管蚂蚁离开自己家多远,都会跟着这个气味找到自己的家。

  4、蚂蚁的家

  (1)师:蚂蚁闻着气味回到了自己的家,我们一起来看看蚂蚁的家在哪里?它是家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回答)

  (2)蚂蚁是一个人住呢?还是很多人住?(群居)蚂蚁喜欢群居,它们的家会有什么样的建筑(育婴室、国王的宫殿、储藏室、休息室等等)

  5、蚂蚁的分工

  蚂蚁的家真大呀!那你们知道蚂蚁的家里都有谁吗?它们分别是做什么的!(分别引出母蚁、父蚁、工蚁、兵蚁)

  母蚁(蚁后):蚂蚁家族中体形最大的,蚁后原先有翅膀,生完蚁宝宝后它的翅膀就会脱落。

  父蚁(雄蚁):它有翅膀,它的工作是等待飞行,和母蚁繁衍。

  工蚁:负责找寻食物,照顾蚁宝宝。

  兵蚁:负责保护蚂蚁家,防止敌人来侵入它们。

  小结:原来蚂蚁的家是一个大家庭,人们都喜欢叫它“蚂蚁王国”。

  四、蚂蚁王国。

  蚂蚁王国里真热闹呀!现在请小朋友们也来设计一个热闹的蚂蚁王国好吗?

  1、交待绘画步骤。

  2、幼儿作画。

大班科学教案《蚂蚁》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蚂蚁,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认识蚂蚁的种类。

  2、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课前已经寻找过蚂蚁,并认真观察过。

  2、幼儿每人一只空瓶子,瓶子里放一只蚂蚁。一面放大镜。

  3、蚂蚁图片。

  4、有关蚂蚁活动的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谜语:个子不大,能量不小,团结互助,勇敢勤劳,能啃骨头,会挖地道,行军作战,井井有条。让幼儿猜一猜这是什么小动物呢?幼儿回答:是蚂蚁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见过蚂蚁吗?在哪里见过蚂蚁?它们在干什么呢?(幼儿将之前观察蚂蚁的趣事进行回忆和讲述,鼓励幼儿大胆的说。)

  二、教师讲述

  1、教师讲述一件事情:有一天,我不小心把一小块面包掉到了地上,不一会儿,我就发现有一只蚂蚁在面包旁边转来转去,转了一会就走了。过了一会,就有一大群的蚂蚁成群结队的来了。它们把面包团团围住,最后这群蚂蚁把这块面包抬走了。

  2、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讨论。

  (1)在这块面包旁边,刚开始只有一只蚂蚁,怎么就来了一大群的蚂蚁呢?这只蚂蚁用什么办法通知其他的蚂蚁呢?幼儿互相讨论,鼓励幼儿各抒己见。 教师播放蚂蚁活动的课件,让幼儿了解蚂蚁是借助气味互相传递消息的。蚂蚁是一群生活在一起的,没有一只蚂蚁是自己独立生活的。

  (2)小朋友们,蚂蚁那么小,为什么能搬动比自己身体大得多的食物,这是为什么呢?引导幼儿说出,蚂蚁虽然身体小却力气大,他们能够团结合作,团结就是力量。

  三、观察蚂蚁、认识蚂蚁、了解蚂蚁

  1、幼儿观察蚂蚁,并用语言描述蚂蚁的特征。 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外部特征。观察前提问:蚂蚁的头长在哪里?头上有什么?身体长的什么样?让幼儿带着问题去观察。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瓶子里的蚂蚁的主要特征。描述的越详细越好。

  2、教师出示蚂蚁图片,小结蚂蚁的外部特征。 蚂蚁的身体很小,有的是黑色,有的是咖啡色,头上有一对触角,身体是一节一节的,身体下面有三对足。 引导幼儿讨论:蚂蚁的触角有什么用?

  3、给蚂蚁归类 在这节课之前,幼儿已经了解了蜜蜂和蜻蜓的知识,知道蜜蜂和蜻蜓都是昆虫。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分类将蚂蚁归入昆虫类。

  4、了解蚂蚁的种类 课件演示不同种类的蚂蚁,让幼儿认识并了解它们的名称。

  5、启发幼儿讨论蚂蚁的益处和害处。比如:刚才课件里看到的白蚁就是蚂蚁的一种,它们就是害充,对人类有很大的害处。

  四、活动延伸

  让幼儿到户外继续观察蚂蚁,并用画笔画出所观察到的蚂蚁。

  活动反思:

  在教学中所提出的问题,老师都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启发、引导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讨论,通过自己探究的过程寻求出正确的.答案。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让幼儿看、说、想,培养了幼儿的动眼、动口、动手的能力。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课件的演示直观、形象,帮助幼儿很好的了解了蚂蚁的习性及蚂蚁的种类。让幼儿很感兴趣,他们就会很认真的去观察、去学习。在观察蚂蚁时,让幼儿用语言描述蚂蚁的特征,有的幼儿不会用连贯的语句说下来,或者说不清楚,所以老师要多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大班科学教案《蚂蚁》5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

  2、活动中能细致,有序地进行观察,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进行讲述。

  活动准备:

  课件(蚂蚁及其生活习性的短片),歌曲《蚂蚁搬豆》、头饰、录音机、磁带、海洋球若干、放大镜、课前组织幼儿捉蚂蚁并进行初步观察,并放在瓶里供活动时用。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老师带来了小客人和小朋友一起玩:"身小力不小,团结又勤劳,有时搬粮食,有时挖地道"。大家猜猜它是谁?(引导幼儿竞猜,得出谜底蚂蚁。)

  二、说一说。你在什么地方发现的蚂蚁?找到它的窝了吗?你是怎么捉的?(捉的时候不要直接用手捏,以免伤害蚂蚁,要用草叶、小树枝等放在蚂蚁的前方,待它爬上草叶、树枝后再放进事先准备好的瓶子里。瓶内可以放些潮湿土壤和食物,用盖子盖好,放在阴凉处备用。要注意:一只瓶内只能装同一窝的蚂蚁,因为不同窝的蚂蚁会因"打架"而死伤)。蚂蚁长得什么样?身上有什么?吃什么?怎样走?

  三、看一看:我们来观察一下蚂蚁的身体是什么样的。

  1、在观察时,我们可以先从整体上观察一下它的大小、颜色,然后看看蚂蚁的身体可以分成几部分,再从前往后按顺序一部分一部分仔细观察蚂蚁。看谁观察的最细致,最准确。(幼儿自由观察后,讨论结果:蚂蚁有大有小,有黑色的,褐色的;有头、胸、腹;在头的下部有一对大"牙",胸部比头部细,长着三对足。)

  2、放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观察蚂蚁的生活习性。

  1)、刚才动画片中的蚂蚁在干什么吗?(蚂蚁在挖洞做窝;搬运食物-稻粒;在搬运死昆虫;在相互传递信息;在"打架")。

  2)、讨论小结:要想知道蚂蚁是怎样生活的?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我们就要仔细观察: ①蚂蚁都搬运哪些食物? ②找到蚂蚁窝,轻轻把窝挖开,看看里面贮存有哪些食物。 ③在蚂蚁附近放上各种各样的食物,观察哪种食物上有蚂蚁,哪些食物上没有蚂蚁。

  3、引导幼儿分组观察蚂蚁怎样爬行?

  四、试一试。

  1、倒出瓶中的蚂蚁,给它周围放上食物,观察它喜欢吃什么,并在黑板上的图中打钩。

  2、请一名幼儿示范蚂蚁爬,讨论怎样才能爬得又快又稳。

  五、玩一玩。

  分角色:教师扮妈妈,幼儿扮小蚂蚁,各戴头饰。放背景音乐《蚂蚁搬豆》,师幼一起玩游戏:蚂蚁搬豆。

  "孩子们,在山坡对面有许多豆豆,我们一起爬过山坡,钻过山洞,去搬豆豆吧!"在妈妈带领下,小蚂蚁分成两组,快速爬过小山坡,钻过山洞,搬起一粒豆豆(海洋球)后跑回来,每只每次搬一粒,直至将豆豆搬完,看哪组搬得最快。

  六、在生活中进一步观察蚂蚁的活动。

  活动反思:

  在这个活动中,我能结合时节、结合幼儿园课题,整合科学、语言、社会、数学、美术等领域,利用多媒体、游戏、讨论互动、绘画等多种形式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充分以幼儿为发展主体,环环相扣,分解难点,帮助幼儿努力达到目的。在活动中,由于活动素材来自于幼儿的生活,所以幼儿的'兴趣积极、投入,我的问题比较开放,幼儿的想象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如:吴佳栋说可以到月球上去过中秋节,要带月饼、水去。赵越的画告诉我们:小蚂蚁在搬西瓜,它搬不动了,所以就坐下来休息,后来就睡着了。吉米画的是:四只蚂蚁共同合作,搬了一个很大的月饼,四只蚂蚁神态迥异,有两只蚂蚁是高高兴兴的;一只蚂蚁在留泪是它搬不动月饼了;还有一只蚂蚁是拉着脸生气了,原因是毛毛虫在它旁边与它比美,说蚂蚁不漂亮所以不开心。从孩子们的画中可以看出他们想象的天空有多大,他们就是创造奇迹的神笔。在孩子们的画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孩子们对“一对”的概念还不是特别理解,以后还要更进一步的学习。蚂蚁的三对足到底在哪个部位我们还要进一步的去观察。在示范添加蚂蚁三对足的标准图案时可以是先老师示范再请幼儿上前示范,然后作一个比较,幼儿眼前就有一个标准蚂蚁的图像了。

大班科学教案《蚂蚁》6

  活动由来及设计思路:

  户外散步时,两名幼儿为鱼池内蚂蚁爬上叶子这一现象发生争论,并围绕“蚂蚁会不会游泳”讨论不停,这一争论引起许多小朋友的好奇。为满足幼儿对蚂蚁探究欲望和好奇心生成了此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通过提供不同材料,创设不同情境,激发了幼儿探究的兴趣。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蚂蚁,培养幼儿自己寻找科学答案的能力,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2、培养幼儿喜欢对身边现象大胆猜想、主动探究的好习惯。

  3、鼓励幼儿在活动中互相帮助、友好协作。

  活动准备:

  1、小碗、水、小棒、石头、纸等。

  2、蚂蚁较多的场地。

  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能够带着问题参与实验并寻找出答案。

  难点:幼儿运用多种现场材料救助蚂蚁。

  活动过程:

  1、讨论:蚂蚁会不会游泳?

  教师七次有的幼儿认为蚂蚁会游泳,有的说不会,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呢?

  幼儿:小蚂蚁不会游泳,它停在叶子上是求生呢!

  幼儿:蚂蚁会游泳,不然它怎么会游到叶子上去呢?

  大家各抒己见,并且争得面红耳赤,不过多数幼儿赞同蚂蚁会游泳的看法。

  2、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幼儿带着疑问拿着小碗开始进行探索。

  “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我们怎么样才能知道呢?”我问幼儿。小朋友说:“我们捉它看看。”“捉了放在那里呢?”我反问,幼儿说:“拿个小碗吧。”于是幼儿带着疑问拿着小碗来到操场上迫不及待地开始实验了。他们将蚂蚁轻轻放在自己的碗巾看看蚂蚁会怎样。

  幼儿:小蚂蚁爬得太快了。

  幼儿:是呀!它们和在地上爬得一样快。

  幼儿全神贯注地关注自己碗中的蚂蚁,并且边观察,边和旁边幼儿交流着……我问幼儿这样看,能知道小蚂蚁会不会游泳吗?幼儿说,“不行,碗里没有水。”我又问:“那怎么办呢?”幼儿轻轻地说;“我们在碗里放上水就知道了。”于是……

  3、把蚂蚁放在装水的碗中再次观察寻找答案: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

  教师引导幼儿在碗里加一些水,然后再观察蚂蚁的活动。看着,看着,一名幼儿激动地把小碗举到我面前说:“老师你看,小蚂蚁会游泳,它们正在水里快乐地扭动着身体呢。”

  另一名幼儿挥着手招呼旁边小伙伴:“快看,我的蚂蚁会潜水,它们在水底爬呢。”果真小蚂蚁在水底爬呢。

  于是,几个幼儿聚集在一起讨论着:“小蚂蚁肯定会游泳,你们看它E水里游得多自在呀,再看水,有点像放大镜,蚂蚁变大了,看它的身体有六条腿,嘴像镰刀一样,眼睛小小的,没有睫毛。”

  之后,多数幼儿激动地呼应起来:“我们赢啦!小蚂蚁会游泳。”

  这时一名幼儿皱着眉头说:“我的蚂蚁不动了,快死了,我要放它出。”他的一番话,提醒了其他幼儿。于是,大家纷纷都去看自己碗中的蚂蚁,似乎都不动了。最后,大家把碗中的水和蚂蚁都倒出来了。

  4、引导幼儿一起探索救助蚂蚁的好办法。

  教师:刚才我们看到蚂蚁快要死了,我们小朋友都把蚂蚁和水倒出来,帮助蚂蚁逃生,那如果蚂蚁在湖中、海里落难了,又没有办法把水0出来,咱们应该用哪些办法来帮助落水的蚂蚁呢?

  幼儿:上次在池塘里我看见小蚂蚁爬上了叶子,往水里放些叶子,蚂蚁不会累也不会淹死了。(随后孩子们开始找叶子往里放)

  教师:这个办法不错,可是如果没有叶子怎么办呢?你们再仔细想还有没有别的好办法来救助小蚂蚁。

  第二轮的.探索活动开始了,幼儿有的放小石头(让蚂蚁在上面休息),有的放纸,有的放木棒……

  幼儿:老师,我想到一个好办法,把一根长的小棒放在小碗中,棒一头在水里、一头在外面,蚂蚁顺着棒往上爬就死不了啦。

  对于这个建议,大家都比较赞成,于是,幼儿再次投人救助蚂蚁的活动中。

   5、小结:老师和幼儿一起讨论。

  教师:蚂蚁刚到水里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能够自由自在地游泳。

  教师:蚂蚁在水里待了一会儿之后又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做挣扎,然后动作就慢了下来、运动小了。

  教师:如果放进一片叶子(纸、棒等)会怎样?

  幼儿:蚂蚁会自救。

  教师: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回去后,通过上网、看图书等方式寻出答案。

  个人反思:

  1、活动中的优点:

  此次探索活动源于幼儿一次意外现象的发现,产生了“蚂蚁会不会游泳”的疑问。由于问题是幼儿在活中发现的,所以幼儿探索时兴趣浓厚。老师能适时引导,通过猜想、动手实验、验证猜想,使幼儿从刚开始以自我为中心的无依据猜想到根据客观依据进行猜想,培养了幼儿求真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精神。

  2、活动中的不足:

  幼儿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发现蚂蚁在水中待一会儿后,活动越来越少。由于怕蚂蚁死,于是就把它们放生了,为了保护幼儿纯真的爱心,因此探索活动也就此停止。因此,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幼儿还是没能通过本次实验找到科学的答案,最后只能引导他们通过上网查资料、从书中寻找答案。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遗憾。

  主要内容:

  1、质疑:到底该不该拿小蚂蚁做实验?

  有的教师认为:如果可以这样实验,幼儿以后对什么发生兴趣,就对什么进行探索、实验,那么,是不是会有很多的小动物会丧生或残疾?可以通过一些资料、影像来解答幼儿的疑问。

  有的教师认为应该让幼儿去探索,当幼儿发现蚂蚁不能在水中待长时间,他们也是有爱心的,立刻便把蚂蚁放生了。这不是一次爱心教育的契机吗?

  2、幼儿获得知识的过程,是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要提供亲自动手的机会,但是也要重视爱心教育。

  只有幼儿亲自参与探索,才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果这次不让幼儿实验而直接告诉他们答案或看一些资料,幼儿只是对蚂蚁有一些肤浅的了解。但通过幼儿自己探索、实验,他们可以从中寻找出答案还可以了解到更多的知识。教师利用幼儿的好奇心理,引发幼儿为探索确立目标。尤其所探索的内容是从幼儿的疑问中来,所以幼儿的探索兴趣浓厚,以至于每个幼儿都能够参与其中。

  幼儿对万物都感兴趣,充满了好奇,教师应该鼓励幼儿进行探索,还要相信幼儿有能力探索出答案,不能因幼儿小或其他原因阻止幼儿。但在有一定难度的探索活动进行前,老师要讲出注意事项,如在探索蚂蚁到底会不会在水中游泳之前,教师可以提出“如果蚂蚁在水中不会游泳,快死了,我们该怎么办?”从而让幼儿心中树立爱心意识,必要时候还可以请老师帮忙。

  综合评析:

  “发现问题——猜想——实验验证——发现新的问题”这一过程和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相一致,幼儿发现池塘里蚂蚁爬上叶子,便对这一现象产生兴趣,纷纷就蚂蚁会不会游泳进行猜测。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亲自拿实验工具去验证自己的猜想,在此过程中,又延伸出探索救助蚂蚁的好办法。由此可见,教师这一选题对幼儿有意义,不仅培养幼儿科学的探究精神,而且也培养了幼儿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本活动很好地体现了预设和生成的结合,事先预设的目标本来是通过观察探索并寻找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这一答案,但当幼儿发现蚂蚁在水中快死的时候都把水倒出来时,教师马上引导幼儿探索救助蚂蚁的好办法,并提供了相应的材料,虽然没有实现预定的目标,但生成的活动对幼儿发展有更大的价值。

  小组合作反思紧紧围绕“该不该拿小蚂蚁做实验”这一问题展开,中心突出,研讨较深入,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表达出充分的理由,形成鲜明的两种对立观点:一方认为只有亲身实践,幼儿的认识才会更深刻,所以应该让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小蚂蚁探究。另一方则认为,不能因为幼儿对什么感兴趣就对其进行探索、实验,否则会有很多小动物丧生或残疾。通过深入探讨,大家最后形成了基本一致的看法:应支持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探究,但在必要情况下,教师应在之前做一定的价值判断,并对探究内容做一定筛选。不仅有聚焦的问题,又有交锋的过程,最后又形成一致的认识。这是一个观点碰撞及同伴互助的过程,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和研讨。

大班科学教案《蚂蚁》7

  活动目标: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

  活动准备

  1、课件-蚂蚁

  2、饼干屑、糖、调味品、饭粒等

  3、记录用的纸、笔

  活动过程

  一、投放各种物品,吸引蚂蚁。

  到屋外投放各种物品,吸引蚂蚁。

  二、观察蚂蚁的.动态并记录

  1、观察什么地方蚂蚁最多?蚂蚁在干什么?

  2、记录各自的发现。

  三、交流各自的发现。

  1、交流各自发现蚂蚁的情形。

  2、讨论蚂蚁各自有没有家,他们会把找到的食物怎样搬运?他们怎样通知朋友?

  四、观看课件后了解,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

  五、小实验“蚂蚁造家”。

  将几只蚂蚁放在装土的瓶子中,先观察瓶中的土是怎样的?

  然后用黑纸将瓶包住,数天后观察土里的变化?

大班科学教案《蚂蚁》8

  [设计意图]

  这几天,我发现孩子们下课后常常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观察着什么。出于好奇,我走上前去,原来孩子们正在观察小蚂蚁。只见蚂蚁正在忙着“运粮”,准备过冬。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让孩子对蚂蚁有更详细地认识,我与孩子们一起用诱饵捕捉了蚂蚁,放进了昆虫盒。并设计组织了此次活动,让幼儿通过观察、学习,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蚂蚁的合作活动,萌发幼儿团结互助的意识。

  2、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活动准备]

  1、选择安全、合适的观察场地,提供放大镜、大纸箱,并把幼儿的观察情况作成课件。

  2、教师和幼儿一起搜集有关蚂蚁的图片、儿歌、故事等,准备录音机、磁带,制作活动内容的相关课件。

  3、用诱饵捕捉蚂蚁,放进昆虫盒。

  4、自制海绵豆子(数量为幼儿人数的2—3倍)和小篮子。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出课题,从而引发幼儿兴趣。

  远看芝麻撒地,近看黑驴运米,不怕山高道路陡,只怕跌进热锅里。

  教师引导幼儿猜出动物的名称(蚂蚁),从而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二、出示幼儿观察蚂蚁的课件,引导幼儿说出自己观察到的.蚂蚁的外形特征和活动情况。教师提问:

  (1)你从哪儿找到了小蚂蚁?

  (2)蚂蚁长得什么样?

  (3)小蚂蚁是自己单独出来活动还是一起出来?为什么?

  通过观看课件,让幼儿大胆发言,回忆观察到的情况,教师及时进行鼓励和指导。

  三、使用放大镜进一步观察蚂蚁的外形特征和活动(或图片)。

  给幼儿分组,让幼儿仔细观察捕捉到的蚂蚁,并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发现画下来。

  四、出示课件,教师总结,让幼儿巩固认识蚂蚁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五、欣赏并表演歌曲《蚂蚁》。

  六、教师提问:我们应该像小蚂蚁学习什么?让小朋友知道团结起来,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七、游戏:“蚂蚁搬豆”,巩固认识。 教师扮蚂蚁妈妈,幼儿扮小蚂蚁,四散地站在场地一端。 游戏开始,教师说:“孩子们,咱们快去搬豆准备过冬吧!”“小蚂蚁”自由地(可不按顺序)钻过皮筋,爬过纸箱和垫子,跑到场地另一端,拾一颗小豆跑回家中,将小豆放进小篮。如此反复进行,直到把豆全搬完。

  [活动延伸]

  1、教师(或家长)把幼儿观察发现后的绘画作品,用简单的文字注释后,张贴在墙饰“有趣的虫子”中。

  2、在日常活动中,让幼儿继续学习有关蚂蚁的儿歌、故事等,丰富幼儿经验。

  3、师幼共同进行小实验:把捉到的蚂蚁放进一个大口瓶(其中有土),用黑布把瓶子蒙好。过几天后,把黑布打开,可看到蚂蚁筑成的弯弯曲曲的“地道”。

大班科学教案《蚂蚁》9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轮廓线表现蚂蚁的结构,并通过头和身体的方位变化表现蚂蚁的各种动态。

  2、创造性地想象蚂蚁过冬的有趣情景,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探究的兴趣。

  3、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4、对蚂蚁有浓厚的兴趣,热爱生活乐于探索。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一张"蚂蚁的家"、红黑蓝三色粗细笔。

  2、欣赏作品三张:蚂蚁搬花生、蚂蚁宴会、蚁后生宝宝。

  3、展示板背景:蚂蚁过冬。

  活动过程:

  一、导人情景

  冬天到了,北风呼呼地吹,动物们开始准备过冬了。每种动物都有自己过冬的好办法。今天我们来做地下考察队,一起走到地下去访问小蚂蚁。

  二、欣赏讨论

  1、出示背景"蚂蚁过冬"。

  小蚂蚁的家在地下的洞里,一个蚂蚁洞有许多洞穴,四通八达,进出非常方便。现在,我们一起走进小蚂蚁的家里去看一看,好吗?

  2、打开一号家。

  这是一群工蚁的家,工蚁们在干什么呢?(工蚁们在搬一颗花生)小蚂蚁搬的花生怎么这么大?(因为我们人很大,看上去这颗花生很小,可是小蚂蚁很小,看上去这颗花生很大)这么大一颗花生,工蚁们是怎么搬的呢?(有的用头顶,有的躺在地上用力推,还有的用手拉)你认为哪个工蚁用的力气最大?(用头顶的工蚁)(教师边演示边提问)蚂蚁的身体哪一部分不是用图形来画的?(身体部分是用弯弯曲曲的线来画的)蚂蚁有三对足,第一对足是从头和身体连着的地方长出来的,就像人的手一样;第二对足是从腰间长出来的;第三对足是从身体下面长出来的。腿是笔直的吗?(弯弯的,前腿朝后弯,后腿朝前弯。)大家一起用力气,这群勤劳的工蚁从秋天开始搬食物,除了搬花生还可以搬什么呢?(蛋糕屑、小米粒、玉米粒、小虫子等)现在家里的食物堆得满满的,足够蚂蚁们吃上一个冬天了。

  3、打开二号家。

  这是一群兵蚁的家,兵蚁们正在举行宴会,它们是怎样开宴会的呢?(它们坐在桌子边,有的蚂蚁举起酒杯,有的在喝酒)坐着的蚂蚁和站着的有什么不一样呢?(坐着的蚂蚁第二段身体应该弯弯的,站着的是平平的)(演示头和第一段身体)画第二段身体老师也觉得有点难,该怎么画小蚂蚁才会坐下呢?(幼儿:该把身体横过来画)兵蚁的家里真热闹。

  4、打开三号洞穴。

  蚁后生小宝宝了,蚂蚁家族又添了许多新成员,蚂蚁刚出生,蚁后正在照顾小宝宝呢!蚁后、蚂蚁过冬。

  活动反思:

  我国著名学前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生来就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幼儿手工活动也可以说是一种游戏活动,幼儿手工活动一般都是在看看、想想、做做、玩玩的过程中进行的。因此在开展幼儿手工活动时,也应重视游戏的重要性,在游戏中进行活动,最大限度的发挥游戏的作用。

  就如何将游戏与幼儿手工活动有效地结合在一起的问题,我们进行了相关的尝试与探索。

  在第一次教学预设中,我采用了较为传统的`形式开展,活动效果较差,经过课题组老师的交流讨论,在第二次的教学预设中,我将游戏渗入其中,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将游戏与中班手工活动《蚂蚁过冬》相结合:

  1、导入环节游戏化,引发幼儿兴趣

  幼儿儿手工活动要遵循兴趣性原则,以内容激起幼儿兴趣,以游戏活动满足其情感需要,激发起幼儿想象、创造,培养幼儿的审美感知,在《蚂蚁过冬》活动中,我以“蚂蚁过冬”的情境游戏导入活动,将幼儿的兴趣充分调动起来,为后续的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2、活动过程游戏化,促进幼儿发展

  《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规定: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力。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于各种活动之中。“新鲜好奇、好动、好玩、爱做游戏是幼儿的年龄特征,也是幼儿的天性。对幼儿来说,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的快乐而自主的实践活动。”因此在《蚂蚁过冬》的活动过程中,我加入了模仿游戏,请幼儿根据模仿小蚂蚁搬东西,引导幼儿观察蚂蚁的动态。还加入了“蚂蚁找食物”的游戏,请幼儿当小蚂蚁,一起随音乐做动作、搬东西等,进一步巩固了幼儿的经验。

  通过游戏的形式,幼儿在掌握巩固经验过程的中不会觉得枯燥,反而非常感兴趣,在做做玩玩中对蚂蚁搬东西的动态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小百科:蚁科(Formicidae),体长2~20毫米,触角膝状,9~10节,腹部基端有1~2个结节,最易识别。营“社会生活”,有明显的多型现象,每一巢群中有雄蚁、雌蚁及生殖系统发育不全的雌性工蚁(有些种类工蚁中,有上腭发达的兵蚁)。大部分种类雌蚁及雄蚁具翅,而工蚁、兵蚁无翅。

大班科学教案《蚂蚁》10

  设计意图:

  前一次活动教师与孩子们一起到户外寻找了找蚂蚁,把好吃的饼干喂给蚂蚁吃。在喂食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了蚂蚁的一些特性,他们纷纷叫道:“老师,刚开始的时候会有一只蚂蚁来搬饼干,如果它搬不动的话它就会去再叫一些蚂蚁来一起搬。”“老师,我和浩浩喂的地方不同,蚂蚁也不同,不是同一窝的。”“老师,大的蚂蚁搬食物的时候大部分时候是自己一个人搬的。”……

  后来的几天,在户外游玩时,总会有一些小朋友聚集在一起观察蚂蚁,喂食蚂蚁,与蚂蚁嬉戏……

  看到孩子们对蚂蚁的热情,教师觉得是一个可以生成活动的机会。小小的蚂蚁,教育契机却是很大。喂食蚂蚁,是一件简单不过的事,但是当教师将记录纸交予孩子时,孩子的主动探索意识逐渐形成,他们能在记录中尝试通过记录探索奥秘的方法,他们能在记录中了解蚂蚁的更多一些特性。教师此次预设的目的不是想让孩子更多的了解蚂蚁的特性,而是希望孩子在这次的活动过程中,能主动探索、运用记录的方法学会探索。

  本次活动,教师设想了3个环节,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在逐步了解蚂蚁觅食特性的过程中学会运用记录发现秘密。

  活动目标:

  1、喂食蚂蚁,尝试运用记录的方法,发现蚂蚁觅食的特性。

  2、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果糖、糖果、饼干、果奶和其他幼儿喜欢吃的东西;

  2、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

  一、为幼儿分组,布置任务。

  师:最近小朋友们对蚂蚁都比较感兴趣,常常把自己的饼干喂给小蚂蚁们吃,那你们知道蚂蚁最爱吃什么吗?(根据回答答案一样的小朋友分组)

  提出记录要求:现在请每一组小朋友,拿好你们认为蚂蚁最爱吃的食物,等一下去找一个蚂蚁多的地方去喂给蚂蚁吃,当过了5分钟后,请你们记录一下,你们的食物大概有多少只蚂蚁来搬回家。

  二、幼儿观察与记录

  教师在幼儿观察的过程中,穿插引导幼儿观察:

  在户外的地上放一些蚂蚁爱吃的东西,等蚂蚁找来同伴搬运食物时,它们会慢慢排成一条线。试着用手指擦一下那条路线,看看蚂蚁会不会找到原来的路;再试着将擦的.范围扩大,看看蚂蚁过多久才能找到原来的路或者是否会找另外的路走。

  对于喂食糖的小朋友提出要求:在纸上用果糖画出简单的图形,到户外把这张纸放在蚂蚁常常走过的地方,过一会看看蚂蚁会做什么,它们是否会绕着果糖排出图形。

  三、交流观察的心得

  请幼儿们交流自己记录的结果,统计在大黑板上,得出蚂蚁最爱吃的食物表。

  请幼儿上来介绍一下,自己在喂食蚂蚁的过程中发现的趣事、异事。

【大班科学教案《蚂蚁》】相关文章: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03-24

大班科学教案11-07

大班《地球》科学教案10-08

大班蜗牛科学教案09-30

大班科学教案11-09

《蚂蚁搬家》大班教案08-18

《小蚂蚁》大班教案11-17

大班蚂蚁活动反思09-18

大班科学教案:转动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