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04-27 11:17:40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精品】科学教案模板集锦8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品】科学教案模板集锦8篇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将物体运动所经历时间或路程分解为若干段,测量不同阶段物体的运动速度。

  2、通过实验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3、知道个人见解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实验来证明

  教学重点:

  1、通过实验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2、学会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

  2、学会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实验:斜面、金属片、小车、停表、刻度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叫匀速直线运动?

  2、什么叫变速直线运动?

  3、你是如何探究运动物体的速度是否发生变化的?(要求学生参照课本P27探究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方法,即在相等时间内,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是否相等或通过相等的路程,运动物体所用的.时间是否相等。)

  4、科学探究有几个主要五一节?

  二、新课教学

  学生阅读课本P29“提出问题”有关内容。

  对于“提出问题”,在没有获得证据之前,人们对于问题所做的解释,发表的见解就是猜想或假设。为了证明你的猜想或假设是否正确,需要用证据来证明。证据可以从图书馆、互联或书店等处收集,也可以做实验收集数据。在收集证据时,应操作规范、实事求是,具有严谨客观的科学态度,不随意涂改实验数据。

  自己做实验需要考虑什么是有价值的证据,用什么方法,什么仪器来收集证据,以及如何让别人相信证据等,这就是设计实验。

  下面有三个问题,请同学们提己的观点,通过实验收集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现在我们先选择第一个问题:小车没斜坡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分组讨论、交流:

  1、你要探究的问题

  2、你的猜想或假设

  3、你设计的实验(方法、仪器、步骤、数据、数据记录表格),并写好实验报告。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提示实验的方法)

  三、实验。

  四、板书设计

  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一)探究问题

  1、从斜面上滑下的小球速度是否发生变化?如何变化?

  2、从斜面上滑下的粗糙的木块速度是否发生变化?如何变化?

  3、百米跑步的同学速度是否发生变化?如何变化?

  (二)探究实验报告

  1、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

  3、设计的实验(包括实验器材)

  4、实验步骤及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5、实验结论。

  6、评估。

  7、交流。

  五、教学后记

科学教案 篇2

  教师要牢牢抓住科学课堂这个主阵地,以教材为依托,基于学生的经验,创造性地开发教材和使用教材,真正提升学生的科学阅读能力,下面为大家分享六年级科学教案,欢迎参考!

  科学教育理论:

  依据科学新课标的要求;科学学科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合适的教学。教学出发点和归宿的以体现以人为本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梳理: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杠杆的科学。

  教学方法:

  实验研究;小组讨论、交流为主的“参与式”教学法;采用“大胆猜测---实验研究——分析数据——形成结论”教学流程。

  学情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我所任教的六年级三个班中,每班学生均为23名,从平常接触以及与其他老师交流中得知,学生整体学习态度比较认真。

  2、已有知识、经验: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学生的科学常识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不强。家长和某些教师由于观念的问题,低年级时偏重于语数教学及辅导,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进行实际观察、操作。更没有得到家长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

  3、学生分析:在小学六年级,儿童对周围事物具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而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实际,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理解杠杆有3个点:用力点、支点、阻力点。弄明白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费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过程与方法:

  用杠杆尺做实验、通过实验收集并整理、分析数据,理解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体会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对杠杆尺实验研究

  教学难点:

  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教学准备:

  杠杆尺、钩码等实验用品;女孩压水图(ppt)、跷跷板(ppt)、羊角锤撬钉子图(ppt)等8张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简单操作导入

  生产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撬大石头的情况,请同学们用墨水瓶、橡皮擦、直尺试一试家长们是怎样撬石头的'? 为什么家长们会这样做呢?让我们来揭开它蕴含的科学道理。

  二、学习新知

  认识杠杆:刚才我们做的撬起墨水瓶的直尺,在我们农村叫撬棒(撬棍),向撬棒这样的简单机械,我们把它叫做“杠杆”。请一个同学来讲台上示范,其他同学自己操作,教师适时分析指出杠杆各部分的名称及定义。榜书:支点、用力点、阻力点。自己在小组内指一指这三个点位置,说说定义。

  三、巩固新知

  那么我们以后遇到一些简单的机械,如何判断它是不是利用杠杆的原理呢?想想该用那些知识去判断呢?要求组内简单交流,教师请同学交流,其他同学谈谈想法,说说同不同意这样的判断。教师在总结说明。

  四、应用所学

  出示女孩压水图(ppt)、跷跷板(ppt),请同学们自己认真思考,这是不是杠杆?是,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想好后,组内讨论。教师请小组代表在班内交流。(学生观察的很仔细,部分学生想到跷跷板的阻力点、用力点在随时改变,教师对同学的这种观察仔细、勤于思考精神给予表扬)。

  五、实际判断

  出示羊角锤撬钉子图(ppt)、老虎钳(ppt)、剪刀(ppt)等6张幻灯片,请学生判断是不是杠杆?并说明理由。(先自己想,在小组交流)。教师抽小组代表逐图分析。

  六、实验研究

  教师让学生试着猜测判断:所有的杠杆都省力吗?带着这个猜测我们来深入研究隐藏在杠杆上的科学道理。

  教师指导各组安装实验装置,叙述清楚实验要求。让各小组做实验探索省力、不省力也不费力、费力的三种情况,要求小组分工,记录好实验数据,把它填写到课本第6页的表格中。

  七、数据统计

  对数据进行统计:省力情况有( )种;不省力也不费力情况有( )种;费力情况有( )种。

  八、对数据梳理分析,发现规律,总结规律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了什么?

  1、在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什么情况下,杠杆费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什么情况下,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己思考后组内讨论、交流自己的发现。教师巡视,对各组给予适当的点拨、指导。小组交流后,抽小组代表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允许其他同学追问、质疑、辩论。教师也根据需要适时进行追问和质疑。最后得出实验结论。回顾开始我们的猜测判断对吗?

  九、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知道了杠杆有三个重要的点:用力点、支点、阻力点。理解了有的杠杆省力;有的杠杆费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这节课同学们讨论积极,能认真思考,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发扬。

科学教案 篇3

  学习目标:借助身边熟悉的事物进一步体会大数,并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

  学习重点: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

  学习难点:对科学记数法法则的理解

  学习过程:

  一、生活中有比100万更大的数吗?

  生活中有比100万更大的数吗?请试举出几个例子。(学生可能会举出课本上的三个例子,引导创设以下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看下面的问题:

  1、我国现在约有14亿人口,每个人每天平均需要的基本粮食(米、面)为0.5千克,算一算每天全国人民需要 吨基本粮食?一个月需要吨?一年需要 吨?

  2、中国国家图书馆藏书大约有2亿册,居世界第5位,如果我们班60名同学每人借阅2本书,那么中国图书馆的藏书大约可供个我们这样的班借阅?

  3、我国的陆地国土面积为960平方千米,如果把它换算成平方米,则在96后面应添

  个零?如果把它换算成平方厘米,则在96后面应添 个零?

  从上面的问题中,你发现这些数据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甲:这些数据都比较大,比100万都大;乙:这些数据读和写都比较困难…..)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来表示它们,使我们便于书写和读这些比较大的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科学记数法”,板书课题:科学记数法.通过师生互动,引导学生不断思考,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二、探索科学记数法

  1、回顾有理数的乘方运算,算一算:

  10 =10 = 10 =10 =

  讨论:10 表示什么?指数与运算结果中的0的个数有什么关系?与运算结果的数位有什么关系?

  一般地,10的n次幂,在1的后面有个0。

  (通过这个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对幂的意义进行回忆,弄清指数与其结果中零的个数的关系,经此帮助学生对科学记数的理解)

  2、课堂练习:把下列各数写成10的幂的形式:

  100000= 10000000= 1000000000=

  (通过这个题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用幂的形式表示数的简便性从而导出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

  我们可以借助10的幂的形式来表示大数。

  比如:1300000000=1.3×10 ,69600000000=6.96×10 ,300000000=

  98000000=,10100000000=,61000000= 。

  下面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表示我们开始问题中的大数。(可以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3、科学记数法:一个大于10的数可以表示成 的形式,其中1≤a<10,n是正整数,这种记数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scientific notation)。

  (通过前面问题的探讨,要求学生思考、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科学记数法的概念。)

  三、应用举例,巩固概念

  1、强强从图书馆查了一些资料,请你把其中的数据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出来。

  (1)人的大脑约有10,000,000,000个细胞;

  (2)全世界人口约为61亿;

  (3)光的'速度为300,000,000米/秒;

  (4)中国森林面积约为128,630,000公顷;

  (5) 20xx年赴韩国观看世界杯足球赛的中国球迷超过了1.5万人。

  2.二十一世纪,纳米技术将被广泛应用。纳米是长度计量单位。1米=10 纳米,则55米可以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多少纳米呢?

  3.《国际新闻》节目中报道了这样一则消息:

  联合国劳工组织预计受20xx年“9.11”恐怖事件的影响,全球旅游业可能有9×10 人失业,美国保险公司安邦集团认为此次恐怖事件对全球经济造成的损失将高达1×10 美元,其中仅美国市场的损失预计超过1×10 美元。

  这则消息中的数据是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出来的,请你把它们所代表的原来的数表示出来。

  4.把调查北京在所有申奥城市中享有最高程度的民众支持率,支持北京申奥的北京市民有1299万人,小明与小颖打算把这个数据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出来,但他们的想法却不一样。

  小明认为结果是:0.1299×10 人

  小颖认为结果是:12.99×10 人

  你有什么想法呢?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回答,目的是通过该组题目的训练,进一步让学生体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的必然性)

  四.学习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与感受?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丰富的数学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愿望。生活中有很多比100万还大的数,这些数在书写和读都比较困难,学生往往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索,寻找出一种表示大数的方法。

科学教案 篇4

  一、揭示课题

  【设计思想】

  目标:布置教学任务。

  即以小组为单位,主办一个展示活动,展示的内容以本学期学习过程和成果为主。

  【模拟课堂】

  师:我们今天来举办一个我们自己的“五下科学探究成果展示会”,展示我们这个学期的学习成果。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单元、一个实验或一个知识点,可以说收获,也可以谈遗憾,也可以展示学习过程。总之,要用合适的形式将主题很好地表达出来。

  生:时间?地点?要不要评比?

  师:这节课定主题、写计划、做准备,下节课开始展示,地点就在教室里。我们将按上节课的标准进行评分,分数将进入本学期科学课考核的总成绩。大家还有什么问题?

  ……

  二、制订计划、准备展示

  【设计思想】

  目标:确定展示的内容,撰写行动方案,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计划的主要结构包括:展示主题、展示形式、小组分工,等等。

  如果对学生的计划不放心,可以增加一个教学环节:对各组的行动方案进行互评,及时修正不合理、不可能完成的计划,避免无谓的时间和资源浪费。

  一节课的时间有限,前期准备工作可能会延续到课后,有些要回家才能完成,老师要对学生进行责任心和荣誉感的教育,并隔天到班级作专门提醒,使学生能认真完成自己制订的计划,保证下节课展示工作的顺利进行。

  【模拟课堂】

  师:我们首先要确定展示主题,也就是你想告诉别人什么?用什么形式告诉别人?各组讨论一下。

  (学生分组讨论展示主题,然后汇报。)

  组1:我们组打算展示本学期制作的那个电磁铁玩具,让观众现场做实验,了解玩具的原理。

  组2:我们准备用展板和照片向别人展示天气预报的过程。

  组3:我们准备制作一些小发明,展示废物的其他用途,进行环保教育。

  ……

  师:很好,这些都是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下面我们制订这个展示计划(发放《展示活动计划表》),大家特别注意展示的形式要灵活多样,便于观众理解我们的主题思想。对于各组所需的材料和工具,我会尽可能地提供。同时,同学们也应该考虑计划的可行性,实在不能完成的任务,就得进行更改了。

  (学生分组填写《计划表》,填写完毕经教师审核同意,开始准备工作。)

  三、展示、评价

  【设计思想】

  目标:通过亲自举办展示会,巩固学生的展示技能,进一步认识表达与交流的重要性。

  各组可以同时在座位上展示,也可以先后上台展示,由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决定。

  在《计划表》的反面设计一个《评审表》,格式与第一节课相同。每个小组将对其他组的展示工作进行评分。

  【模拟课堂】

  师:准备好了吗?我们的“五下科学探究成果展”即将揭幕。每个小组有部分同学留守展台,担当讲解和宣传任务;其他同学手持《评审表》作为观众,到各组去参观,并评审打分。大家还有什么疑问?

  (……同学们分工协作,进行布展与参观活动。展示时间大约20分钟。)

  师:同学们回到座位。对各组的展示工作进行回顾,大家对第一小组的“电磁铁玩具”有什么评价?

  生:他们的展品又少又小,我们根本没机会玩。

  生:他们组设计了现场实验的形式,对认识电磁玩具的原理还是有帮助的.。

  生:讲解员声音小,不够大胆,准备还不充分。

  师:请学习委员收集各组的评分,计算出平均分。下面我们针对第二小组的展示进行评价。

  (……师生按同样的流程开展讨论和评比。)

  师:我很荣幸地宣布,经过评比,本次展示会的“最佳表达奖”将授予××小组,同学们对他们的评价主要有:展示目的明确、重点突出,形式活泼、表达流畅,很好地完成了展示的任务。希望同学们学习他们的优点,克服自己的弱点,不断提高表达与交流的能力。下课。

科学教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1、 发现“转动”的有趣现象,体验“转动”游戏的乐趣;

  2、 尝试探索让物体转动起来的方法;

  3、 能关注并说出周围生活中转动的某些现象,发现转动在生

  活中的运用。

  二、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在生活中感受过物体“转动”的现象。

  2、物质材料准备:地球仪、风车、积木、光盘、笔、圈、绳子、圆罐、纸杯、勺子:ppt课件

  三、活动过程

  1、 游戏:快乐小转盘

  (请五位小朋友上来手拉着手,围成一个圆,边转圈边喊口令:“快乐小转盘,大家一起转,叽里咕噜转呀转,转出可爱的动物来。”喊完之后停下做出一个可爱动物的.动作,没有做出来的淘汰。)

  2、 探索尝试,让各种物品转动起来

  (1)、交代任务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并指导

  (3)、师幼一起总结”转动”方法(吹、拧、转、拨、搓等)

  (4)、引出转动和“力“有关

  3、 尝试让两种物品一起转动起来

  (1)、交代任务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并指导

  四、 转动与生活、并播放PPT课件

  活动总结

  生活中的“转动”无处不在,它们不仅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还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小朋友们用你们善于发现的眼睛,继续观察和探索身边的转动吧!

科学教案 篇6

  【设计思路】

  纸杯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用来喝水、而且很轻。创设宽松舒适的环境,引导幼儿直观感知纸杯的承重,并通过自己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进行纸杯承重的探究活动,不仅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而且培养幼儿进行分工合作的意识。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操作,知道改变纸杯的数量,可以使纸杯的承重能力发生变化。

  2.能够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操作,并用科学的方法记录实验结果。

  3.在纸杯探索实验过程中,感到兴奋和满足。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有过分工合作的经验

  物质准备:纸杯、A4 打印纸(约40包)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幼儿展示力量。

  引导语:这次我们要玩与力量有关的游戏。你有力量吗?请给大家展示一下。

  2.悬念导入,情境引出“纸杯大力士”。

  提问:钢琴后面藏着一位小客人,说他能撑起特别重的东西,你相信吗?

  二、基本部分

  1.教师示范操作过程,引发幼儿猜测及探索兴趣。

  (1)对比打印纸和纸杯的重量,鼓励幼儿大胆猜测。

  提问:如果把这么重的打印纸放在杯子上,纸杯会怎么样?

  (2)示范纸板和杯口的'放法。

  引导语:纸杯放在干净的卡纸上,杯口朝下放。我再拿个底板防止倾斜。

  (3)教师示范放打印纸,请幼儿大胆预测结果。

  提问:轻轻地放在了纸杯上面,压塌了没?这一个纸杯最多能撑起多少包?

  2.幼儿自主分工,合作探索实验。

  (1)教师提出要求,协助幼儿分工。

  提问:按照课前的分组,你们商量一下,怎么分工?

  (2)幼儿开始尝试,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重点提醒分工和操作要点。

  3.师幼共同讨论,科学记录结果。

  (1)讨论“放了多少包”的问题。

  (2)幼儿完成记录表。

  4.增加纸杯数量,探索纸杯数量与承重的关系。

  (1)引导幼儿大胆猜测两个纸杯的承重。

  提问:两个杯子,能撑起多少包?

  (2)幼儿记录第二次实验结果,发现规律。

  引导语:你从记录表上发现了什么?

  三、提升拓展,延伸活动

  1.引发幼儿对3个纸杯承重能力的猜测。

  提问:再加一个纸杯,你觉得能撑起什么?

  2.师幼合作用纸杯撑起小朋友,达到活动高潮。

  引导语:我要把他轻轻的抱起来放上去。小杯子,能有这么大的力量吗?

  3.邀请成人参与体验。

  提问:用9个纸杯,可以撑起一位大人吗?

  4.延伸拓展。

  师:纸杯的力量可真大啊,它还能有哪些精彩的表现呢?请小朋友回去后,大胆探索,下次我们一起来交流。

  【活动延伸】

  园内延伸:在建构区投放纸杯、纸板,为幼儿提供继续探索的平台。

  园外延伸:鼓励幼儿利用家中材料挑战纸杯承重的游戏,并用照片或图画的形式记录下来,与同伴分享经验。

  【活动反思】

  “纸杯力量大”比较符合课程游戏化的原则,通过科学探究游戏的暗示,引导幼儿大胆地、放松地进行活动。活动中引导幼儿大胆地假设,再通过实际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测,最终发现纸杯的数量与承重之间的关系,感受纸杯的神奇“力量”。在整个活动中,幼儿都是在地面上进行的,为幼儿带来更为舒适、放松的探索环境,而且教师引导幼儿自由分工合作,既培养了幼儿的集体意识,也有利于幼儿注意力的集中。

科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 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

  过程与方法

  ● 利用分布图整理信息,展示研究成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 具有合作意识和成果共享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

  【教学难点】会利用分布图整理信息,展示研究成果

  【教学准备】为全班学生准备:两张大白纸、记号笔。

  为每个学生准备:一张A4纸。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各小组调查的结果怎样?现在来交流和汇集我们的调查资料

  二、整理分析调查信息:

  1、各小组整理上节课调查的动植物,(注意:整理时按树木、花草或其他标准将植物和动物分类,最后统计出共发现了多少种动物、多少种植物。)

  2、各组汇报交流:学生边汇报,师边记录,把各小组的调查汇集成一个全班的调查表。

  3、总结:在校园里搜索到哪些动植物?一共有多少种植物和动物?它们各自生活在什么地方?(意图:在通过数据让学生体会到生物的多样性,了解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

  4、思考:我们校园里的生物是不是校园生物的全部?为什么?(不同时期生物种类不同)

  三、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

  1、师:校园里的动植物种类很多,生活的环境也各不相同,我们共同来制作一幅校园生物分布图,展现校园生物大家庭。

  2、小组研究制定校园分布图方案,在制定中师点拔:

  思考:在制作过程中有可能遇到什么困难?可以用什么办法解决?生物分布是立体的,而生物分布图是平面的,如何区分地下、地面、地上分布的生物?(预设:可用不同的颜色表示,生物种类较多,分布图面积有限,如何最大限度的将校园生物种类记录上去可用编号的方法 ;可以将画的生物图剪贴在分布图旁,用箭头指出它的位置;要鼓励学生创造性的制作生物分布图。制作中可借鉴校园平面图)

  3、分组制定校园生物分布图

  4、各组汇报制定的'校园分布图,对制定好的组加星

  5、分析与讨论:观察校园生物分布图,我们发现校园哪些地方的生物种类较多?为什么在不同的地方生物种类会有所不同?如果我们调查的范围扩大,生物种类会有多少? 生物分布会有什么特点?

  四、拓展性活动:

  1、认识这些珍稀的动植物吗?他们各自生活在我国的什么地方?并把它们填在相应的图上

  2、你还知道我国哪些珍稀的动植物?它们生活在哪?目前数量怎样?(认识我国的珍稀生物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危机。)

  五、课外延伸:

  查阅资料,了解世界珍稀动植物和它们的分布的地方,制作世界珍稀动植物分布图 (意图:一方面可以了解珍贵动植物资源,另一方面进一步体会制作生物分布图的结构。

科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积极参与研究磁铁性质的实验活动,认识磁铁能吸铁,各部分的强弱不一样。

  2、技能目标:能比较磁铁的各部分磁性强弱。认真观察,如实记录,根据研究的目的设计、操作实验,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动脑动口。与同伴协作完成实验和制作任务。

  3、情感目标:培养科学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鼓励学生通过实验获取直接经验。在学生对磁铁原有的经验基础上,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实验,对同一问题寻找不同的实验方法。

  教学难点:铁也能吸磁铁。

  教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1、观察演示用: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饼形磁铁等。

  2、分组实验用:磁铁、铜钥匙、铁钥匙、回形针、大头针、小铁钉、牙签、橡皮、塑料尺、纸片、棉线等。

  3、小组探究用:铁架台、小钢珠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常见的磁铁。师:这是什么?(板书:磁铁)

  2、师:你对磁铁有什么想了解的?

  (二)、交流我们知道的磁铁

  1、师:我们在什么地方见过磁铁?哪些物品上有磁铁?

  学生用自己带的磁铁进行介绍。

  2、师:给大家介绍你带的磁铁分别是什么形状的?

  调动学生已有的对磁铁的认识和经验,交流已获得的对磁铁的认识。让他们体会到磁铁与我们的生活非常贴近,激发他们进一步研究的兴趣。

  3、出示各种形状的磁铁。

  师:见过这种形状的磁铁吗?根据磁铁的形状给各种磁铁取个名字。

  (三)、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

  1、师:桌上有好多物体,推测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找出教室中的有铁的位置)

  2、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这些物体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我们把磁铁能吸引铁一类材料做的物体的性质叫做磁性。交流:实验中我们还有哪些新的发现?(磁铁、铜钥匙、铁钥匙、回形针、大头针、小铁钉、牙签、橡皮、塑料尺、纸片、棉线等。)

  学生通过实验感知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然后讨论能被磁铁吸引住的物体是什么材料做的,不能被吸引的物体又是什么材料做的,引导学生认识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是铁做的,初步建立“磁性”的概念。

  (四)、磁铁各部分的磁性强弱都一样吗?

  1、师:磁铁各部分的磁性强弱都一样吗?怎样设计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

  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看回形针吸得的多少;看距离的远近;教材上的两种办法)。

  交流实验方案,选择一种实验方案,观察比较磁铁的各部分的磁性强弱。(棉线、条形磁铁、回形针、铁架台等。)

  例:

  ABCDE

  磁铁

  实验记录表:

  A点能吸()个回形针。

  B点能吸()个回形针。

  C点能吸()个回形针。

  D点能吸()个回形针。

  E点能吸()个回形针。

  我们发现:

  交流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能用数量来描述磁铁磁性的强弱。

  2、讨论:磁铁各部分的磁性一样吗?(原来磁铁的两端磁性最强)

  思考:在磁铁的D处放一颗小钢珠,小钢珠会不会滚动?放在A点呢?会滚动吗?方向?

  分别试试,结果怎样?

  (五)、磁铁有两个磁极。

  1、师:磁铁磁性最强的地方是磁极,有二个磁极。每种磁铁都有二极吗?环形磁铁的磁极在哪里呢?

  小组实验:找出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饼形磁铁的磁极。

  2、讨论:怎样找到饼形磁铁、环形磁铁的磁极?

  学生实验。

  4、师:如果有人不小心把一块磁铁碎断了,那它还有二极吗?

  学术讨论并实验证明。

  (六)、磁铁的磁场。

  师用铁屑和磁铁,在投影仪上演示磁铁的磁场。

  学生谈谈看到的现象,并提出问题。

  (七)、师生小结。

  师:磁铁有哪些特点?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蜗牛09-11

手的科学教案11-03

关于科学教案11-03

优秀的科学教案11-14

关于科学教案07-24

冬天科学教案02-14

科学教案范文02-14

有关科学教案03-01

科学教案《病毒》10-16

【精选】科学教案四篇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