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教案

时间:2023-04-26 16:03:36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实用】桥教案集合十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桥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桥教案集合十篇

桥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运用场景调动幼儿感官,激发孩子表现鸭子上桥的情景。

  2、幼儿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重点唱准十六份音符和附点。

  活动准备:

  鸭子图片(8张)、音乐(鸭子上桥)、平衡木四根。

  活动过程:

  1、 引出活动内容

  幼儿跟音乐做各种小鸭子的动作。

  师:小鸭子,你们在干什么啊?(点问)

  刚才,我们在游戏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是怎样一件有趣的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2、熟悉歌词和感受旋律

  1)范唱(八只鸭子按节奏出示)问:你们看见了谁?它们在干什么?歌里是怎么说的?你们看清它们是怎么上桥的呢?

  2) 再范唱师:它们是怎样上桥的(一个一个)。一共上了几只鸭子?

  3) 按节奏读歌词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一共上了几只鸭子?(8只)

  4) 师:真的是八只鸭子?这么多把小桥都压得摇摇晃晃了。你们喜欢它们吗?我们拍拍手欢迎它们吗?看见一只鸭子就拍一下手欢迎它。

  5) 按数字拍手听音乐。

  6) 师:后面的鸭子和前面的鸭子上的时候有什么不一样?我们再拍手欢迎它们。你们想不想学小鸭子?老师唱哪只鸭子这只鸭子就要做漂亮的.动作给大家看。下面的小朋友跟老师一起拍手欢迎它。

  3、幼儿进行表演

  1)请8名幼儿当小鸭子:“你是第几只鸭子?”当唱到第几只时,这只鸭子就蹲下来做一个鸭子动作。

  2)师:小鸭子们,你们玩得开心吗?你们想上桥试试吗?

  老师请小朋友边唱边上桥

  4、学习正确演唱歌曲

  重点唱准十六分音符和附点音符。

  5、集体玩鸭子上桥游戏

  教师为幼儿分组,师:鸭子头要带好自己的队伍,它会带着小鸭子们一起去桥边、草地边玩,后面的小鸭子要很好地跟着鸭子头。

桥教案 篇2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特别是小班的幼儿更爱游戏、爱模仿,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会表现出很强的注意力和浓厚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学习,效果当然可想而知。 于是,我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打破传统的语言教学形式,以游戏的形式设计了《过桥去做客》这一综合活动,将语言儿歌教学和游戏形式相结合,整合成一个能有机开展的活动,引导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边模仿小动物边学习儿歌,激发他们学习儿歌的`积极性;在获得直接经验的基础上尝试仿编儿歌;最后庆祝小熊搬新家,把活动推上了高潮。幼儿在整个活动中留恋忘返,达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小动物过桥》,尝试仿编短句:“XX过桥……”

  2.认识一些常见的动物,学习模仿这些常见的动物。

  3.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学习儿歌,模仿这些小动物。

  活动难点:仿编儿歌 “XX过桥……”

  活动准备

  1. PPT多媒体课件(画有一座独木桥的背景图,小鸭、小猫、小螃蟹、小白兔图片及它们过桥时的情景。)

  2.自制教具:一座用纸箱做成的立体的小熊房子,一座用硬纸板做成的独木桥。

  3.小熊玩具一个,“小鸭、小猫、小螃蟹、小白兔、小鸡、小羊、小狗”等动物头饰若干个。

  4.背景音乐一段、歌曲“三只熊”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引入课题

  1.教师和幼儿一起做手指约定游戏,安定幼儿情绪。(结合有效教育的约定方式,让师生的关系更为融洽。)

  2.配班老师出示小熊玩具,扮“小熊”向小朋友问好:“小朋友们好!”

  小熊:“我搬了新家可高兴了!我要邀请我的好朋友到我们家做客。”

  3.师: 唔!小熊搬了新家,许多小动物都要去他家做客呢!看看有哪些小动物呢?

  二、幼儿观看PPT课件,学习儿歌《小动物过桥》

  1.播放PPT课件。师:到小熊家必须要经过一座独木桥,这座桥这么小,小动物们能过桥吗?他们是怎样过桥的?(幼儿自由讨论)

  2.师:“瞧!谁来了?” 教师依次出示小鸭,小猫图片,边念儿歌边模仿小鸭子,小花猫是怎么走过桥的。

  3.师:小鸭子,小花猫是怎么过桥的?一起来学学看。

  幼儿边学念“小鸭子过桥呷呷呷,小花猫过桥喵喵喵”,边表演小鸭、小猫过桥的动作和叫声。

  4.师:小螃蟹,小白兔也要去小熊家做客,它们是怎么过桥的?

  5.幼儿模仿螃蟹和兔子过桥的动作,并学习儿歌中短句:小螃蟹过桥爬爬爬,小白兔过桥蹦蹦跳。”

  6.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儿歌,儿歌的名字叫“小动物过桥。”

  7. 教师完整地朗诵一遍儿歌,提问儿歌的名称。

  8.教师和幼儿一边完整地念儿歌一边模仿小动物过桥的动作。

  三、仿编儿歌

  1.师:请你想一想,还有谁想到小熊家做客?(幼儿自由结伴讨论)

  2.幼儿仿编儿歌“xx过桥……”。

  四、游戏:过桥

  1.出示“小鸡、小羊、小狗”等各种动物头饰,每人拿一个头饰戴上。

  2.安全教育:这么多动物都想到小熊的新家去,可是这是一座独木桥,我们应该怎样才能顺利的过桥呢?(幼儿讨论)

  教师小结:我们过桥时要排好队,不推不挤,一个跟着一个走。

  3.教师播放背景音乐,幼儿边欣赏音乐边学相应动物的动作过桥。

  五、结束部分,歌舞表演:庆祝小熊搬新家

  1.小熊请动物们吃喜糖。

  2.师:小动物们真能干!都能顺利过桥到小熊家了。我们来到了小熊家,一起唱歌、跳舞来庆祝小熊搬新家吧!

  3.播放“三只熊”音乐,幼儿和“小熊”一起唱歌、跳舞,庆祝小熊搬新家。

  活动延伸:

  在活动区投放小动物过桥的材料,供幼儿操作。

桥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家乡桥的特点,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怀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读写“血脉”、“撷取”、“飘逸潇洒”等词语,能给名词加上合适的动词以组成动宾结构的词组。

  3、能正确理解词语在句子环境中的意思,体会用词要准确。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五节。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用词要准确。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课时

  课时要求: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缀”、“撷取”、“刚劲雄健”、“飘逸潇洒”等词语意思。

  2、通读课文,理清层次。

  3、初步理解江南桥多的原因,造型和名称的特征,作者把家乡桥称作“我们的乐园”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1、师:同学们,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建了许多雄伟壮观的大桥。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与桥有关的课文,题目叫(板书)1、家乡的桥

  2、齐读课题

  3、审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哪些内容?

  二、预习课文。

  1、生字组词。

  2、,理解预习3的词。

  3、通读课文,了解大意。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字组词。注意读音,组词是否正确。

  2、理解词意。

  ①缀——连接,组合。课文指石阶一阶一阶连接上去。

  ②撷取——摘取。课文指如意桥的桥名是从王维的诗句中摘取而来的。

  ③刚劲雄健——强劲有力。课文指石桥上凿就的桥名字体强劲有力。

  ④飘逸潇洒一一自然、大方、洒脱、不拘束。课文指石桥上凿就的桥名字自然、大方、洒脱、不拘束。

  3、通读课文,了解各节的大意。

  ①故乡江南的小河多。(板书:河多)

  ②小桥的数量多。(板书:小桥多)

  ③小桥的造型千姿百态。(板书:造型多)

  ④小桥的名称美,来历多,字体各不相同,关于小桥的故事多。(板书:名称美)

  ⑤小桥给孩子们带来无穷的乐趣,是孩子们的“乐园”。(板书:乐趣多)

  ⑥作者最忆家乡的桥。(板书:忆桥)

  四、根据不同内容,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故乡江南的小河多。

  第二段:(2—5)介绍故乡小桥的特点。

  第三段:(6)作者最忆家乡的桥。

  五、练习读课文。

  六、作业:

  1、完成练习册作业。

  2、抄写读读写写的词,每词抄四遍。

  3、读课文三遍。

  板书:

  河多

  小桥多

  1、家乡的桥 造型多

  名称美

  乐趣多

  忆桥

  第二课时

  课时要求:

  1、学习课文1——3节,重点训练学生分三步体会用词的好处。

  2、朗读课文第三节,完成课后练习三填空(1)。

  3、准备背诵第三节。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第一节。

  我的故乡在江南。故乡的小河像一条血脉,网布在大地母亲的身上。

  1、指名读,讲段意。

  2、重点训练体会作者用词的好处。

  3、出示学习方法:

  *1、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

  *2、联系上下文,想想带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3、体会带点词语的运用好在哪里。

  按三步学习法学习第一节。

  (1)指名个别讲。

  ①网布——布,分布;网布,像网一样纵横交织地分布。

  ②故乡一条条小河纵横交织地分布在大地上。

  ③“网布”把故乡一条条小河纵横交织的样子写得十分形象,给读者留下具体而清晰的印象。

  (2)小组讨论练习讲。

  (3)请两个小组汇报讲。

  二、学习第二小节。

  1、指名读,用摘句法概括节意。

  2、“连接”写出了什么?

  (小桥的分布情况。)

  3、“赶集要经过八座十座小桥”说明什么?

  (家乡的小桥多。)

  4、小结:第二节介绍小桥的数量多。作者用两个“连接”写出了小桥的分布情况,又以“赶集要经过八座十座小桥”说明家乡的小桥多。

  三、学习第三小节。

  1、默读第三小节,准备填空。

  2、出示填空练习,学生讨论。

  课文第三节是围绕这句话写的,分别写了和的姿态。

  3、分男女生读填空答案。

  4、给第三小节分层次,概括层意。

  5、按层次指导背诵,学生相互试背。

  6、指名试背。

  四、布置作业:

  l、熟背第三节。

  2、熟读第四、五节,准备背诵。

  3、完成练习册填空的第一部分。

  第三课时

  课时要求:

  1、学习课文第四一六节,并能初步背诵。

  2、继续练习体会用词要准确。

  3、练习动宾词搭配。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

  二、学习新课。

  (一)学习第四节。

  1、指名读,思考:这节告诉我们哪些内容?

  (桥名多;桥名的由来;桥名字体各异;关于桥的故事多。)

  2、轻声读,用“——”划出描写家乡小桥美妙名称的句子;用“(

  )”括出这些名称各是怎么来的句子。

  3、讨论答案

  4、男女生分别读“小桥名称美”和“桥名由来”的'内容。

  5、指名读描写“桥名字体各异”的句子。

  6、出示句子:

  有趣的是,在青石上凿就的桥名字体也各不相同,或篆或隶或楷或草,有的飘逸潇洒,有的刚劲雄健,跟桥相衬相映,又平添了几分情趣。

  ①回顾体会用词要正确的方法。

  ②出示三步学习法:

  *1、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

  *2、联系上下文,想想带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3、体会带点词语的运用好在哪里。

  7、用三步法理解“相衬相映”,“平添”。

  ①相衬相映:相,互相;衬,映,衬托。互相衬托的意思。平添;自然而然地增加,增添的意思。

  ②课文指在青石上凿就的各种字体的桥名与各种姿态的桥互相衬托,让人觉得又增添了几分情趣。

  ③“相衬相映”把桥名字体与桥的姿态两者之间的关系写得十分准确;“平添”把这种景物造成的情调和乐趣表现得很形象,给读者留下具体而深刻的印象。

  (先指名讲,再小组讲,最后请一个小组汇报。)

  8、指导试背第四节。

  (二)

  学习第五节。

  1、默读出示课后练习4(2)填上适当的动词。

  例:( 讲)故事

  ( )篮子( )谜语,

  ( )螺蛳( )胆量

  ( )毛蟹( )小船

  2、轻声读,理层次。(总一分结构)

  3、出示课后练习3填空,讨论。

  课文第三节是围绕这句话写的,分别写了和的姿态。

  课文第五节是围绕这句话写的,是从、、和四方面把这句话写具体的。

  课文第五节是围绕哪句话写的?是从哪几方面把这句话写具体的?

  板书:乐趣多

  下棋、猜谜、讲故事比跳水本领,练胆量

  钓鱼、摸螺蛳、捉毛蟹荡舟进桥洞休息

  4、齐读填空练习。

  5、出示课后练习2(2)用三步学习法讨论。

  实在玩累了,荡一条小船进桥洞,舒展四肢平躺着,那凉丝丝的风,轻轻荡漾的水波,转眼就把你送入梦乡……

  ①荡:荡漾,一起一浮地波动。

  送:陪送。

  ②小船在水波±荡漾,玩累了的孩子们平躺在小船上随着凉风的吹拂与水波的荡漾,一转眼就进入了梦乡。

  ③“荡”把小船在水波上移动的情景表达得十分准确形象;“送”把孩子们在凉风与水波的“陪伴”下不知不觉入睡的情景写具体了。

  6、指导,试背第五节。

  (三)学习第六节。

  1、“忆”是什么意思?

  (回忆)

  2、“长相忆”是什么意思?

  (长时间的回忆)

  3、作者为什么要长时间地回忆家乡的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总结课文。

  1、齐声感情朗读。

  2、师小结。

  四、作业:

  1、填空练习:课后练习3(3)课后练习4(2)。

  2、熟读课文三~五节。

  总板书:

  河多

  小桥多

  1、家乡的桥 造型多

  名称美 来历 形状 字体故事

  下棋、猜谜、讲故事 比跳水本领,练胆量

  乐趣多 钓鱼、摸螺蛳、捉毛蟹 荡舟进桥洞休息

  忆桥

桥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桥墩、桥梁、塔柱、拉锁等桥的组成部分及作用,在 决定桥面强度的因素,了解桥的发展史。

  2、能提出想知道的关于桥的问题,积极参与桥的话题讨论。

  活动准备:

  收集桥的图片资料。

  活动过程:

  1、教师组织幼儿交流,调动幼儿关于桥的已有经验。

  教师:你们有没有见过桥?在什么地方见过什么样的桥?

  2、教师出示图片,引出关于桥的发展史的话题。

  教师:这是人们最早造出来的桥,叫什么桥?是什么形状的?

  教师:为什么人们要在这里建一座独木桥呢?

  教师出示石板桥图片。

  讨论:独木桥和石板桥哪个更坚固?为什么?

  教师出示石拱桥图片,请幼儿比较石板桥和石拱桥。

  教师出示铁索桥、斜拉桥、悬索桥的'图片:这些是人们后来造的,看看桥面是靠什么架起来的?为什么不造成拱桥的样子呢?

  3、引导幼儿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教师将幼儿提出的问题逐一在黑板上用图示记录,并和幼儿一起商量获得答案的途径。

桥教案 篇5

  [设计理念]

  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不在于学生接受了多少现成的知识,而在于学生是怎样地获取知识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以读促思、读中感悟、自主学习、理解语言文字,并领悟到其中所蕴含的道理,这是教学的基本目的。

  [教材分析]

  《皮巧根桥》是语文S版第七册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写了皮巧根在爷爷的帮助下,砍倒一棵大柳树,在一条小河上架起一座木桥,为过河的人们提供了便利,受到人们的爱戴和敬仰的事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理解皮巧根用“爱心”为人们架起了一座安全方便的桥。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为什么大家一直叫这麻桥为“皮巧根桥”。

  [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引导点拨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启发。同学们见过什么桥?(生答:见过木制的小桥、坚固的石桥、混凝土桥、 桥、立交桥……)

  2、今天学的这篇课文也是与桥有关的,课题是《皮巧根桥》。(板书课题)这是一座什么桥呢?人们为什么把它叫“皮巧根桥”呢?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切入教学,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见过的桥,在此基础上再引出课题,巧设悬念这是一座什么桥,为什么叫“皮巧根桥”呢?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画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

  2、想想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略读课文的教学不能因为文字浅显而忽略读准每一个生字的字音和对课文的初读而直奔问题。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有一些学生的课文能读得比较熟练,但读得不正确。因此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初读课文是学生理解课文并能有感情地朗读的第一步。)

  三、根据“阅读提示”明确学习任务

  1、刚才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是我们进一步读理解课文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是进一步阅读理解课文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要根据课后的“阅读提示”提出的问题,去阅读,去交流解决,深刻地感悟课文。请同学们读一读“阅读提示”,看看“阅读提示”给同学们提出了哪些学习任务。

  2、学生汇报。(1)皮巧根是怎样架桥的?(2)为什么人们有了新桥,还是那样喜欢叫“皮巧根桥”?

  (“阅读提示”提出的问题正是课文的重点和难点,略读课文的教学任务,就是要突破重点和难点。因此,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任务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

  四、自读课文,深入感悟

  1、围绕“阅读提示”默读课文,自主学习。

  (1)、皮巧根为什么要架桥?是怎样架桥的?在书上画一画。

  (2)、后来有了新桥,人们为什么还是喜欢叫“皮巧根桥”?

  2、和学习小组的同学合作学习、讨论、交流自学情况。

  3、集体交流。

  (1)、皮巧根为什么要架桥?(生答:因为上学路远,跳过急水河比较近,可是要跳过急水河还有人掉进河里,发生危险,在河上架桥会很方便。)

  ①指名读一读课文第1至第8自然段。

  ②读了这些自然段的内容,你体会到了什么?(生答:课文中写第一个孩子想做救火英雄,第二个孩子想做打鱼英雄,第三个孩子想第一个飞到月球上去,他们都有好的想法,但都是空想,有些不切实际。)

  (2)、皮巧根是怎么做的?你画了些什么句子。

  ①指名学生,读一读自己画出来的句子。

  学生读句子,教师随机出示:

  A、他让爷爷帮他把斧子磨快,然后就动手砍柳树。

  B、现在得把柳树枝全砍掉。

  C、大树正好架在了河的两岸上。

  D、皮巧根拿定主意在木头两边加上栏杆。

  ②教师根据学生读出的句子,概括板书:磨斧子——砍柳树——树架在河岸上——砍树枝——加栏杆。

  ③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想象在造桥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3)、为什么后来有了新桥,人们还是寻样喜欢叫“皮巧根桥?”

  ①学生读14—15自然段

  ②指名汇报(为了表示对皮巧根的无限感激。)

  (让学生带着问题,抓住重点句子去阅读思考,去合作讨论,去交流解决,去领悟表达,这样做。既是完成本课学习任务的需要,又能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领悟到阅读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一、总结全文,鼓励练笔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生答:我感受到了皮巧根是一个富有爱心的孩子,他用爱心为人们架起了一座安全方便的桥,受到人们的爱戴与敬仰,他真了不起,我应该向他学习。)

  2、在生活中,像这样有爱心的人还有很多,你能以“爱心”为题,通过一两件事来体现人物的良好品质——爱心吗?

  (学完了课文,总结对课文的理解,谈谈自己的感受,既丰富了文本解读的内涵,又激起了学生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追求。由此基础上再鼓励学生练笔写一写身边的好人好事,既拓宽了学生的写作思路,又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浅显易懂,文章结构简单,语言朴实,字里行问蕴含着真诚的“爱心”,教师没有作讲解分析,只是作点拨引导,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时间还给了学生,让学生自主阅读,在充分读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理解感悟,受到教育和启发:为人献出自己的爱心。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桥教案 篇6

  一、 选定主题

  期中考过后,我开始了第三单元的教学。第三单元学的是有关建筑园林、名胜古迹的说明文。其“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的主题就是《说不尽的桥》,我认为这个主题便于学生开展活动,于是我选定了它。

  二、组建团队

  由于3班平时参与活动的热情较高,我决定就让3班与桥文化来一次亲密接触。3班共有52个学生,按桌椅的排列情况分成4个小组。我就以这四个小组为单位组建了四个活动团队,分配以赏桥、写桥、画桥、知桥的学习活动任务,并由各组长全权负责活动的组织与进度。

  三、 制订计划

  参照课本上的活动,我给每一组的具体活动任务分别是:

  1、赏桥:搜集并整理、归纳相关材料,设计创作一版手抄报和一版剪贴报(小组全员合作完成)。展示成果时由小组派代表上讲台解说主题、版面设计和材料选取等方面的内容。

  2、写桥:仔细观察一座桥,并了解、搜集有关它的修建情况等资料,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介绍性文字(小组成员个体完成)。小组讨论(教师做指导)找出最符合要求(介绍性)的文章与最不符合要求的文章。展示成果时由小组派代表上讲台朗读范文,朗读完后,要求第4小组(他们组出竞赛题)同学说说两篇文章哪一篇更符合“介绍性文字”这个特点,为什么?并结合平时学说明文的经验,说说他们在文章里都听到了哪些有关于说明文的知识点。

  3、画桥:设想未来的桥是什么样子的,画出来(小组成员个体完成)。小组讨论找出符合要求(未来)的.作品。展示成果时由设计者们分别上讲台展示创作并介绍自己的设计理念。

  4、知桥:搜集并整理、归纳相关材料,拟出竞赛题(小组全员合作完成)。将题目分成必答题、选答题和抢答题三种类型,题数灵活把握,以竞赛时间20分钟为宜(教师做指导)。竞赛时由本小组指定念题员、记分员、记时员并组织纪律,其余三组作答。

  四、开展活动

  我给学生三个周末的时间准备,初定在第15周周一展示。我强调全员参与,并辅以“获赞”机制,明确论“功”行“赏”,多做事情多得赞,独立完成的作品,越优秀赞越多。各组长组织、协调小组成员,并如实记录他们参与的积极程度。

  五、展示成果、反思总结

  第15周刚好是本年段的教研周,我们备课组长安排我开课。于是我决定把这次综合性学习作为公开课的内容。

  我将这节课分为四个环节:

  1、教师导入

  2、分小组展示、

  3、教师总结、

  4、布置作业。

  分小组展示是整节课的重点,大约占40分钟,在每个小组展示后,我也有给予适当点评,但课堂主要还是交给学生。

桥教案 篇7

  教学目的

  一、理解本文说明事物特点的几种方法。

  二、认识说明文中运用准确语言的重要性。

  三、初步了解说明文的基本特征以及它与记叙文的区别。

  教学设想

  一、安排二教时。

  二、紧紧抓住"说明文的基本特征"的主要内容:说明事物特点,阐明事理,介绍知识,理解说明的方法;防止因旁征博引而出现教学内容多而杂的现象。

  三、理解本文准确用词的特色。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一、掌握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层次,理解总和分的关系。

  二、初步了解说明文的特点。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作业,导入新课

  提问:课前预习,文字上有什么疑难需要解答吗?(根据实际情况处理,如学生无问题,不必多花时间。)

  导言。茅以升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三十年代曾成功地设计建造了有名的钱塘江大桥,五十年代又参加设计了规模更大的武汉长江大桥。他对石拱桥是这样评价的:石拱桥是我国传统桥梁的基本形式之一,赵州桥和卢沟桥是我国"千万座石拱桥中杰出代表之作"。这篇说明文《中国石拱桥》就具体地为我们介绍这两座著名的大桥以及有关的知识。

  二、教读课文

  指名读课文第一、二、三、四段。提问:预习时,要求制作"赵州桥、卢沟桥概况表",读课文以后,填写前两项("位置","历史和修建年月‘勺,填得怎样了?抽查,评价,出示小黑板,根据小黑板所填的前两项内容,共同订正。指名读课文第五段,利用小黑板示范,引导填写赵州桥的第三项("结构特点")的内容。分散读第六段,示范,5;导填写关于卢沟桥的第三项("结构特点’勺的内容。提示:第五、第六段里,除了介绍两座石拱桥的结构似外,有哪些关于外形方面的介绍的句子?学生看课文回答,明确:第五段有"拱上加桥,……美观",有"全桥……饮涧";第六段有"每个柱头上……惟妙惟肾‘。提示:这两段以外,还有哪些?还有第一段的比喻,第七段的整段介绍。结论:由此可见,中国石拱桥本身的特点就是: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而卢沟桥还有它自己与众不同的情况,范读第八段,引导理解:卢沟桥的纪念意义和历史事实。提问:中国石拱桥为什么能有光辉的成就呢?它的发展又是怎样呢?分散读第九、第十段,然后引导学会抓课文主要内容。第九段介绍成就的原因:"首先,……智慧","其次,……传统","再其次,……石料"。第十段介绍发展的情况:这段中间四句,用事实证明,全班朗读"解放后,……150米"四个句子。

  小结(指导边看课文边在书上的某些段本写明要点,并在一些句子下边标单横线,不要离开课本抄黑板):

  1.全文的层次:(1)介绍石拱桥外形特点(用比喻)。_(2)总述石拱桥特点("不但外形优美,而且结构坚固")。(3)引用古籍证明"我国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并点出将要介绍的事物的具体对象。(4)分述之一,从历史、结构、外形的设计者全面介绍赵州桥。(5)分"述之二,全面介绍卢沟桥:具体数字一结构(河堤冲毁,桥却"从没出过事")一形式("每个柱头上……惟妙惟肾’)一赞语("世界上独一无二‘勺一景点("卢沟晓月")一特有的'纪念意义(在"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历史上……")。(6)总说石拱桥取得成就的原因。(7)综述解放后我国石拱桥的成就和桥梁事业的新发展。全文层次分明,合理地采用了总一分一总的写法。

  2.段落的条理:介绍赵州桥,先总写历史(建造年代古,使用时间长),结构,外形,设计和施工特点,然后分四点作具体说明,又用评价的句子作结("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这样,在段落内采用总分总的写法,就使介绍的内容很有条理地编排出来。由此可见,不论在全文的整体中,还是在段落的局部中,"总一分一总"能够使文章的内容编排得很有条理,"总一分一总"之间的关系,是有内在联系的密不可分的结构关系。提示;第九段的写法,是不是总与分的结构关系呢?回答,"明确:这一段是用疑问句开头,提出问题,然后按主次由人到物作说明,没有总结的句子。这在表述上也是另一种有总有分的方法。

  提问:《中国石拱桥》是说明文,它传播厂有关石拱桥的哪些知识?试从课文中的一些句子来理解。提示课文句子:1.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2.《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3.桥(卢沟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4.大拱的两肩上,一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5这些石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议论,回答,明确:l.传播石拱桥的结构知识。2.传播石拱桥的历史知识。3.传播卢沟桥的结构知识。4.传播赵州桥的结构知识。5再现卢沟桥形式的优美。

  小结:说明文是说明事物的性质、特点,传播有用的知识的文章。上边五个句子,就是从结构、外形、历史各方面来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现在先初步了解;以后还要进一步探讨。

  三、布置作业

  思考,上边举出的五个句子用的是什么表述方法,再在全文中找出与它们相同的表述方法。

  复习课文,进一步熟悉内容。

  第二教时

  教学要点

  一、常用的说明方法。

  二、说明文的基本特征;与记叙文的区别。

  三、写说明文要准确运用语言。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作业,导入新课

  提问:上一节课举例的五个句子用的是什么表述方法?回答,明确:1.运用比喻;2.引用古籍;3.用数字;4.解说;5摹写。(板书)提问:文中还有与这些句子表述方法相同的句子吗?思考、议论,准备回答。

  二、教读课文

  引导:学生思考、议论后,指导根据课文回答。(板书)

  1.用数字:第四段,说明赵州桥历史悠久。第五段,说明赵州桥的外形、规模。第六段,说明卢沟桥的外形、规模。第十段,说明解放后我国桥梁事业和石拱桥的发展。

  2引用古籍;第七段,马可·波罗的游记,赞美卢沟桥,唐代张骂的《朝野企载》写卢沟桥的外形。(这主要是引用,而引用的句子恰好是比喻句。)唐代张嘉贞的《安济桥铭》写桥的设计。

  3.比喻:第一段,写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4.解说;第二段,说明石拱桥的历史、形式、构造和作用。第五段,先比喻赵州桥洞"像一张弓",然后作解说,两种方法结合,说明设计的效果。

  小结:(一)用数字、引用有关资料、解说、比喻,都是说明文中常用的说明方法。引用和比喻原来属于修辞的范畴,而在说明文中引用起着"言之有据"的作用,比喻又能形象地说明介绍的对象,也就约定俗成地作为说明方法来看待了。解说,是对事物作必要的阐述,也就是阐明事理(如本文的第二段)。(二)说明方法,还有:判断,例如,本文中"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等句子。判断要注意的是必须给人以明确的概念。绘制图表,能使说明的对象有系统、有条理、一目了然(上一节课已实践过)。比较,例如,第六段中写永定河水发,"来势很猛",常冲毁河堤,"但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这就使人印象鲜明。举例,例如,在我国的石拱桥中,举出了赵州桥、卢沟桥,最有代表性。(三)除本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外,还有"下定义"的方法,待以后有机会再举例子说明。(四)至于摹写,只是为了对事物特征作直接介绍,使人容易认识,它并不像记叙那样是为了给人以感性的形象,也用得少,并不把它作为。说明方法"来看待。(补充板书)总之,灵活、合理地运用各种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的性质、特点、作用……",阐明事理,使人们对事物有个明晰、完整的了解和认识,达到传播知识的目的,这就是说明文的特征。

  《中国石拱桥》就是符合说明文特征的典范。理解说明文的特征,并用《中国石拱桥》印证,就可以明确,说明文同以记叙、描写手法为主的记叙文有着明显的区别。

  提示:说明文要准确说明对象,必须重视语言的运用,要做到恰到好处。例如,第三段中说到旅人桥,用"大致"、"可能",是根据在写作文时仅仅能占有的资料,还不可能有更确凿的证据。如果去掉"大约"、"可能",就变成绝对的结论语气了。又如,第二段中说石拱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是从人对事物的认识规律,是由外表到内在,由感性到理性来写的,这就准确地写出人对事物认识的规律,词语次序,不可移动。试从文中再找出一些语言运用准确的例子来。学生看课文,议论,准备回答;教师巡回,了解,指导。提问。回答,明确(举例):第三段,"几乎"限制"到处都有",既表明石拱桥多;接近于"到处都有"却又不是"到处都有"。第五段,"在当时可算…··",从时间上相对地说,不犯绝对的毛病。第九段,"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省"、"巧"、"高"三个字,不仅用得准,而且用得精,位置决不能变动。

  小结:说明文中准确运用词语,保证了文章内容的严密性,达到预期的说明效果。

  三、当堂巩固

  指名朗读。要求;熟悉全文,加深印象。朗读时,要充分利用课文上的注音,不要脱离课本而板书注音。"陡"()、"墩")等课本上无注音,可作补充。

  四、布置作业

  (一)体会下边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1.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比较早。

  2这座桥建于公元605年左右。

  3.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

  (二)介绍赵州桥四个特点,第二点同第三点能不能互换?

  (答案参见《教师教学用书》)

  (三)"积累·联想"的内容,可让学生自学,互查。

桥教案 篇8

  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听读《中国石拱桥》中的一段话,该段话介绍的是赵州桥的特征。“(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听后请同学们画出该桥的示意图,并体会加点词的准确性。(准确的介绍了大拱的形状和小拱的数量及在大拱上的位置。)然后明确本课的素质教育目标。

  (一)明确目标

  1.复习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

  2.体会本文运用准确的语言说明事物的特征。

  3.学习作者治学态度的严谨。

  (二)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感受文中的语言特色,找出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

  语言特色:简朴。简朴在遣词炼字方面很突出。如介绍赵州桥的成就,用“最伟大”;介绍其历史,用“最古”;说明其外形,用“横跨”“雄伟”“雄姿”;介绍其施工技术,用“巧妙绝伦”,无一字不自然贴切。简明朴实而妙趣横生,绰约多姿,准确和严密,这主要表现在运用词语、造句和组织句群上。关于运用词语,如在第一段的三句话中,分别用了“桥”“拱桥”和“石拱桥”这样三个范围大小不同的词语。在列数字说明时,数字准确,语气肯定,毫不含糊,这是准确的表现。文中也用了一些“概数”,如“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路面平坦,几乎与桥面平行”,这些句中的“左右”“大约”“几乎”是表示约略的词语,用上这些词语反而起到了准确说明的作用,也正体现了作者严谨的治学精神。关于造句,如说旅人桥“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在这个句子中,用“可能”表示估计,用有记载表示确实存在,用“最早”表示程度,使全句的意思既准确又严密。再如说赵州桥“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这个复句极为准确而严密地说明了赵州桥的最伟大、最坚固和最古老。关于组织句群。如第九段对于我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的分析,用“首先”“其次”“再其次”分条说明。这三条由人到物、由主到次,既严密又全面。再如第十段,除开头一句和最后一句以外,是一个用事实说明解放后我国桥梁事业飞跃发展的句群。这个句群可分为两个句组。第一、二句是一个句组,第三、四句是又一个句组。两个句组从量和质两方面准确而严密地说明了我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

  为了把我国石拱桥的特点说得明晰、具体,特别要把赵州桥、卢沟桥的艺术价值说得生动形象,本文还适当的运用了一些描写方法。如对卢沟桥两旁石栏石柱头上石狮子的神态,寥寥几笔,就刻画得神态逼真、活灵活现。

  说明方法。举例说明就是举出典型事例来进行说明。如为了说明我国石拱桥中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就举了赵州桥和卢沟桥这两个典型的例子。这种说明方法给人的印象具体、深刻。数字说明就是用准确的数字来进行说明。比如对赵州桥存在的时间、长度、宽度、拱圈的道数等都用了具体数字。有的虽然只是概数,但也能收到很好的说明效果。比较说明就是用与同类的或相关的事物作比较的方法来进行说明,文中在说明卢沟桥的坚固时,讲到“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这就是将卢沟桥和与之有关的两岸河堤作比较说明。这种说明方法,使人印象很深。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复习提问。

  (1)说明文的语言有哪些特点?

  (2)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回答明确:

  (1)说明文的语言准确、简练、平实、生动。

  (2)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等。

  2.研讨课文内容。

  (1)阅读课文后.总结课文最主要的写法?

  答:①选取有代表性的事物来说明事物的特征。

  ②用准确的语言来说明石拱桥的特征。

  (2)在第2自然段中有这样一句话,“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形式优美”与“结构坚固”是什么关系呢?如果删去“不但”“而且”,是不是可以呢?或者改为“不但结构坚固,而且形式优美”,是不是可以?

  答:“形式优美”与“结构坚固”是递进关系。不可以删去。如果删去,就失去了原来的递进关系。先后次序不可以颠倒,颠倒后就会改变作者的原意。

  (3)提问:作者在介绍赵州桥时都介绍了它什么内容?

  答:作者在介绍赵州桥时,首先交代了它的位置——“横跨在洨河上”,接着介绍了它悠久的历史——“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

  提问:如果把此句中的“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去掉,行不行?

  答:不行。这是“石桥”的定语。有些桥历史更悠久,只不过没有保存下来罢了。这样写准确。

  提问:如果把“石桥”改成“石拱桥”,行不行?

  答:不行。赵州桥不仅在石拱桥中历史最悠久,而且在所有石桥中历史也是最悠久的。

  介绍了赵州桥的位置和历史后,作者重点介绍了赵州桥的构造。这四个方面的特点非常具体,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在用词上也非常讲究。如“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一句中,把“可算”换成“一定”行吗?

  答:不行。那就太武断了,原句是表示估计,表现了作者严谨的态度。

  再如:“像一张弓”“两肩”“各有”等也非常准确,写出了大拱的形状和小拱在大拱上的位置和数量。

  提问:介绍赵州桥特点的四个方面,顺序能否颠倒过来?如先介绍“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后介绍“全桥只有一个大拱”,行不行?

  答:不行。因为(一)、(二)、(三)、(四)的顺序是按照主次重轻排列的。换句话说,之所以按此顺序安排,是由赵州桥的特点决定的。

  提问:作者介绍完赵州桥后,为什么还要介绍桥的设计者李春?为什么不一开始介绍?

  答:因为赵州桥是杰出的石拱桥,读者会很自然的联系到桥的设计者。这符合读者的心理。因为主要介绍的对象是桥而不是人。所以补充介绍。

  (4)第9自然段对我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的分析,能否调换顺序?

  答:不能。因“首先”“其次”“再次”分条说明。这三条由人到物,由主到次,既严密又全面,层次清楚。所以不能调换。

  (5)文中在说明事物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并说明其作用。

  答:举例子:为了说明我国石拱桥的主要特征,作者举了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例子。作者在文中举这两个典型的例子,起到了互相对照和补充的作用。

  列数字:如“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这些精确的数字,准确说明了这座桥的规模。

  打比方:文中对石拱桥的.比喻很多,集中起来,就是比作为是虹,是弓。这两种事物既能表现石拱桥形式上的基本特征,给人以美的感受,又便于对石拱桥在建筑上的特点给以形象的说明。

  作比较:第6自然段,用“卢沟桥两岸河堤常被冲毁而桥本身却从没出过事”作比较,说明桥的坚固。

  (6)学生质疑问难。

  (四).总结、扩展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运用准确语言说明事物特征的写法,同时也认识到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请同学们再次阅读全文,从文中的引文看,作者写这篇文章时最少读了哪些书(包括传说、诗文)?进行思想教育。

  1.“《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水经注》作者郦道元(南北朝)

  2.“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安济桥铭》作者张嘉贞(唐朝)

  3.“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马可·波罗行记》作者马可·波罗(意大利)

  从这篇短短的说明文中我们体会出作者严谨治学的精神,而这正是我们学生应该好好学习的。

  (五)布置作业(出示幻灯片)

  1.判断下面语句表达的正误,并说出错误的原因。

  (1)赵州桥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

  (2)赵州桥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石拱桥。

  (3)赵州桥是有不朽艺术价值的石拱桥。

  (4)赵州桥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

  (5)赵州桥的桥洞不是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大拱上没有斜坡,便于车马上下。

  (6)卢沟桥修建于13世纪。

  (7)卢沟桥很早就成为北京的名胜。

  (8)卢沟桥上的石刻狮子,好像母子相抱,交头接耳,倾听水声,千姿百态,惟妙惟肖。

  (9)石拱桥的特点是制作石料的工艺极其精巧。

  (10)“双曲拱桥”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新创造,是世界上所没有的。

  引导回答如下:

  (1)和(3)是对的,其余都是错的。

  (2)“伟大”一词用以修饰桥不恰当,可改为“古老”。

  (4)赵州桥“在当时”可算是最长的石拱桥,如果删去这个限制词就不准确。

  (5)“大拱上没有斜坡”是不对的,文中是说没有“陡坡”。

  (6)卢沟桥修建于12世纪。

  (7)北京的名胜很多,卢沟桥只是其中之一。

  (8)卢沟桥上的石刻狮子各具情态,删去“有的”似乎一律一样,不能表现千姿万态的特征。

  (9)石拱桥的特点除了“制作石料的工艺极其精巧”之外,还有其他。

  (10)这句话是错误的,可把“没有”改为“仅有”。世界上都没有,中国自然也没有。

  2.完成课本练习第二题。

  引导回答:

  表示程度的有:比较、几乎

  表示估计的有:大约、可能、左右、可算

  表示限制的有:当时

  (六)板书设计

  中国石拱桥

  茅以升

  明

桥教案 篇9

  1.教学目的`和要求Teachingaimsanddemands: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首先学会有关动物词汇的发音,做到读音准确。

  保证见图能说英文名称,见词能反应大概是什么意思。

  学习和掌握字母e的读音。

  能用句型进行简单的对话。

  2.交际用语Expressionsincommunication:

  What’sthis,Mr.Li?

  It’sagoat.

  It’salongtail.

  Smile,please!

  Thisismycat,Iloveit.

  3.重点朗读词汇Keywordsandexpressions:

  ahorse,afish,aduck,aturtle,,acow,arabbit,acat,achicken,adog,asheep,afrog,agoat,

桥教案 篇10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体会羚羊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同时让学生们懂得善待生命,珍惜生命,自觉加入到保护动物的行列中去。

  教学准备:

  1上网寻找发生在动物界的感人故事。

  2制作一个课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堂课我们学习了《蚁国英雄》这篇课文,我们被小小的蚂蚁深深地打动了,现在请同学们说说从蚂蚁身上看到了什么?

  2师生接说:为了伙伴们的生存,外层蚂蚁至死也( ) ,肝胆俱裂也( ) 谱写了一曲( )。

  3揭示课题,今天,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板书课题“生命桥”。

  4齐读课题,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提问:“生命桥”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为什么叫生命桥?把什么比作了生命桥?课题为什么家引号?)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带着所提问题自读课文。

  2交流,“生命桥”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出示悬崖。)

  3望着眼前又高又陡的悬崖,同学们此时你是怎么想的?羚羊们有没有束手就擒?(没有)它们是怎样做的呢?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三再读课文,体会动物间的真挚情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读读这一自然段。读了这一自然段你有何问题提出来吗?

  (几分钟内,羚羊们为什么分成了两类?为什么老羚羊朝年轻羚羊叫了一声,一只年轻羚羊走了出来,而其它羚羊不走出来呢?老羚羊会说些什么呢?老羚羊跃起的高度为什么比年轻羚羊低呢)

  (2)讨论交流。

  (3)短短的几分钟,羚羊们已经想好了逃生的决策,体现了它们临危不惧,勇于献身的精神。多么另人感动的一幕,让我们一起带着敬佩之情来朗读这一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轻声自由读,你从什么地方体会到老羚羊和小羚羊配合得很默契/

  (2)交流。

  一下,下坠的身体又突然升高并轻巧地落在了对面的悬崖边,而老羚羊就像一只断翅的鸟,笔直地坠入了山涧。”理解“蹬”“笔直”。

  (4)画出老羚羊和小羚羊试跳时的路线图。

  (5)指导朗读,体会老羚羊牺牲的悲壮。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试跳成功!”我们应用什么语气朗读?试读,指名读。为什么这样读?

  (2)出示课件,一只只羚羊跳跃时的的画面,教师范读渲染。

  (3)出示句子“紧接着,一对对羚羊凌空腾起,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跃。”读后谈谈体会到了什么?(顾全大局,团结合作)

  (4)出示句子“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另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

  (5)读这句话完成练习。

  把( )比作生命桥,把( )比作桥墩

  因为( ), 所以称“生命桥”。

  (6)老羚羊们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生命的壮歌,这动人的一幕,这悲壮的一幕,感人肺腑同学们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你有什么话对老羚羊小羚羊说说。

  (7)此时猎人们又是如何做的?齐读最后一句话。你又想对猎人说什么呢?

  (8)朗读,体会动物间的真挚感情。

  四总结课文。

  1朗读全文,体会羚羊们团结合作,不惜牺牲自己的精神。

  2介绍上网查到的动物故事。

  3齐读: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懂得善待生命,珍惜生命。

  五作业

  1填空

  试跳成功!紧接着,一队队羚羊( ),没有( ),没有( ),秩序井然,( )。顿时,山涧上空( ),那弧线是( ) 。这段话中把( ) 比作生命桥,把( )比作桥墩。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出示句子“老羚羊的身子刚好出现在年轻羚羊的蹄下,而年轻羚羊在老羚羊的背上猛蹬

【桥教案】相关文章:

《桥》教案04-04

桥的教案03-10

《桥》的教案02-24

象鼻桥教案04-04

关于桥的教案04-18

有关桥教案11-16

关于桥教案11-16

《友谊桥》教案03-29

小学桥的教案03-12

奇妙的桥教案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