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经典励志>公开课>《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

时间:2023-04-26 09:17:18 公开课 我要投稿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锦集九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锦集九篇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操作活动,体验操作学习的乐趣。

  2、能按照要求记录自己的操作结果,理解总数与部分数的关系(总数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数,两个部分数合起来是原来的总数,部分数大总数小)。

  3、探索3的组成,理解分解与组成的含义,认识分合符号"∧"∨"。

  活动重点:

  探索3的组成,理解分解与组成的含义

  活动难点:

  能按照要求记录自己的操作结果,理解总数与部分数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幼儿有过记录的经验,会写数字。

  2、每人4颗豆子,3颗花生,2个杯子,分合号"∧"∨":记录纸和笔。

  活动过程:

  1、分豆豆,初步感知3的分解和组成。

  (1)教师请幼儿拿3颗分别放到2个盘子里,要求把自己所有不同的方法都记录在纸上。

  (2)请1-2位幼儿边看自己的'记录,边表达操作结果,教师在黑板上进行记录,引导幼几认识分合号(开口表示分开的意思,并上表示合起来的意思,并在一起的尖头填而总数,分开的两头填写部分数),并提问:你们一共分了几次?3颗豆子分成了几和几?

  (3)请其他幼儿提出不同的看法。

  (4)请全体幼儿对照黑板检查自己的记录,看看结果是否一样,提问:你们是怎么记录的?哪种、记录最清楚,让人一看就明白?

  :大家的记录方法都可以,但用数字和分合号的记录最清楚。

  2、分花生,初步感知和发现3的分解与组成的规律。

  (1)请幼儿猜测3颗花生放到2个盘子里,会有哪几种分法?

  (2)幼儿操作验证白己的猜测,并记录操作结果。

  (3)请幼儿边看记录边表达,教师在黑板上记录幼儿的表述结果,直接到幼儿提不出不同的分法。

  (4)提问:如果把3颗糖分给两位小朋友吃,会有哪儿种分法?

  (5)幼儿表述自己的猜测,教师记录。

  3、观察比较黑板上的记录结果,说说自己的发现。

  (1)师幼共同逐一找出相同的记录,引导幼儿发现3次记录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2)引导幼儿记录结果(从多到少或从少到多进行记录),发现分解与组成的规律:3分成两份,一共有2种分法,一部分越来越多,另一部分就越来越少,而且总是多1或少1。

  (3)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总数与部分数,理解总数与部分数的关系,3表示3颗豆子、3颗花生、3颗糖,3是总数;3颗豆子、3颗花生、3颗糖可以分成2颗和1颗,2和1是部分数。部分数1、2和总数3比,你发现了什么?部分数1、2合起来,你发现了什么?

  :总数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数,两个部分数合起来是原来的总数,

  4、到活动区尝试分3样其他东西,同时探索2、4的分解与组成。

  活动延伸:

  结合课堂内容带孩子们到种植角进行种豆豆活动,每个小朋友拿3颗黄豆种子,分别种在两个坑里,看看谁种得又快又准确。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 篇2

  树木的多样性、神奇性给孩子带来无尽的联想,像有一些树如面包树、纺锤树、奶树,很容易吸引孩子的好奇心与探究兴致,从孩子进一步提高情况看,幼儿园大班孩子探索研究欲望提高,能较佳地用语言与小伙伴、大人开展交流与沟通,会用自个儿喜爱的方法表述自个儿的认知与感情。

  一、设计用意:

  时下,恰恰是春光灿烂、天地间的所有事物苏醒的时节,花开草绿,小树苗发芽啦,林子里一派郁郁葱葱的情景,叫人心情愉悦。日常生活中有形形色色的树,它们长得均不一样,从形状上看有些粗、有些细、有些直、有些弯、有些高、有些矮。从叶片上观测和察看,亦是千姿百态,树的类别亦有许多,有常绿树、落叶树等。树是我们人们的好伙伴,可美化、绿化环境,没树就没人类幸福的家园。因此,设计这一教学课题既吻合孩子的现实需要——探索研究树的形形色色与神奇性,启发孩子的好奇心,又有助于孩子的长期进一步提高。培育孩子的环境保护观念与热爱自然界的幸福感情。

  本教学材料的要点、难点是:清楚形形色色的树及树木给小动物、人们带来的好处,教育孩子爱惜、保护树木。

  二、孩子情况研究:

  树木的多样性、神奇性给孩子带来无尽的联想,像有一些树如面包树、纺锤树、奶树,很容易吸引孩子的好奇心与探究兴致,从孩子进一步提高情况看,幼儿园大班孩子探索研究欲望提高,能较佳地用语言与小伙伴、大人开展交流与沟通,会用自个儿喜爱的方法表述自个儿的认知与感情。

  三、教学目标:

  融合新大纲中教育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满足孩子的认识和感知能力与感情进一步提高的需要,依照《幼儿纲要》涉及的5大教育目标,确定这一次教学目标为:

  1、很好的调动孩子数种感官,了解形形色色的树,启发孩子用完好无损、流利的语言述说自个儿的发现,明白树木与自然及人们的'关系。

  2、尝试用自个儿喜爱的方法(画画、泥工、折纸、制作等)协作构建“树林公园”,进一步提高孩子的观测和察看力、创造力与动手能力。

  3、启发孩子探究自然科学的欲望,培育孩子爱惜、保护树木的感情,提高孩子的环境保护观念。

  四、教学预备:

  为顺顺利利的做好上面教学目标,在教学预备方面,特作如下布置:

  1、孩子知识经验预备:请爸爸妈妈们带着孩子到林子或公园看形形色色的树,爸爸妈妈们与孩子一致查询阅览树木的有关知识(科学画册、网络上)。

  2、教学用具、学具预备:为显现学具、教学用具是孩子学习的课本,在这一次教学里,要求孩子、爸爸妈妈们、幼儿教师一致搜集叶子的标本、像片、图片以供观测和察看。与此同时搜集各色彩纸、花布等以供制作时用。

  3、心理环境预备:为让孩子在生态环境下学习,幼儿教师可选取旁边的公园或林子,让孩子在实地观测和察看形形色色的树,并在教学室内出示种种树的像片、图片。

  五、这一次教学,总体设计思路是以《新大纲》为指导,融合玩中学、学中玩的思想,从找寻树——了解树的数种多样——探讨树的有关谈论的主题——树林公园——绿色世界5大块,循序渐进,由表及中,从了解到体会到创造,使已有经验与新经验间创立有机联系,让孩子在互动式、Open式、探索研究式的教育教学里,自己独立地、能动地、创造性地学习。从中进一步提高孩子的观测和察看力、了解力、联想力与创造力。

  各过程的具体教法、学法及时间分派如下:

  1、过程:播放光盘。古老树林中,恐龙等数种野生动有趣物在林子里在自由地嬉闹,根本目的是将孩子注意力吸引到这一教学中来。

  2、过程:使用数种感官了解树形形色色,生生互动、教师跟幼儿互动,互相谈发现。

  新大纲思想要求我们,在教学里,要协助小孩运用场景商议、谈话等环境要素,施展小孩的积极性、踊跃性,因此,我让孩子在林子中,通过自个儿看、摸,很好的了解树的形形色色,得到树的有关经验,“你还看见过哪一些树,它们有何不同?有何一样的地方?把自个儿的发现告知好伙伴。”幼儿教师、孩子在教师跟幼儿互动、生生互动里,构成协作学习体制。

  3、过程:播放光盘,因为古老树林的损坏,很多树木被损坏,恐龙及许多小动物被灭亡啦。此刻非常大都市出现沙尘风暴。

  4、过程:孩子探讨:为何讲树是人们的好伙伴,树木对人们有哪一些协助,你喜爱树吗?为何?

  这儿,一则充足调动孩子已有经验,教师跟幼儿互动、生生互动,与此同时凭借当代教学中介,处理好难点,使用光盘补偿孩子直接经验的欠缺,通过真实、生动有趣形象的场景出示树木与自然及人们的关系,进而让孩子体会到爱惜、保护树木,植树造林的关键性。

  5、过程:融合植树节,孩子自选教学材料,尝试用自个儿喜爱的方法构建“树林”,新大纲提示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孩子的智能优势,开发智能弱势,要面向一個又一個不一样的、有差别的小孩,使用不一样的方法,适宜不一样的小孩,在此中,我们让小孩按自个儿喜爱的方法(折纸、画画、泥工、拼搭——)选取自个儿喜爱的项目,做自个儿喜爱的事来表述自个儿对树木的认知与爱惜、保护。幼儿教师一直参加孩子的教学,及时地予以支持、启发、协助。

  上面教学充足显现《新大纲》里“科学教育应紧密联系孩子的实际日常生活开展,运用周围的东西与情况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使孩子真正在玩中学,学中玩,互相沟通,互相商议,培育了他们的创造性与动手能力,环境保护观念由此提高。

  结束:孩子在“小树苗快长大”的Music声里,载歌载舞,把自个儿联想成小树苗,让孩子爱惜、保护树木,热爱自然界的幸福感情进而提升。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只有真实的生活才能激发孩子的灵感和欲望,空洞的教育只会约束孩子的思维和想象,他们在贴近生活的题材中学习,在动手动脑的活动中解决遇到的具体问题和困难,主动性更强,探索的热情更加高涨。《怎样使球不滚下来》这则案例就来源于小朋友的日常生活。小朋友在玩球时,发现球放在平台上会滚得到处都是。于是,在孩子们主动发现问题的情况下,老师就产生了预设这则案例的想法,想通过具体的生活素材来引导孩子动脑筋、想办法,培养他们解决问题和困难的品质,激发幼儿探索生活现象的兴趣。同时为了发展孩子的多元智能,促进完整人格的成长,我们还鼓励幼儿在活动中用语言大胆表述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培养他们自信的性格并学会认同别人的优点。整个活动都积极倡导以幼儿发展为本,注重长远发展目标,把激发对周围生活的探索兴趣,作为促进幼儿一生发展的切入点,以此进行熏陶教育,真正体现《纲要》精神。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尝试用多种方法让一张纸稳定滚动的球;

  2.引导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学习合理评价操作结果;

  3.激发幼儿探索生活现象的兴趣,培养幼儿遇到问题会积极动脑,想办法解决的.品质。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5.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活动准备:

  1.许多海洋球、乒乓球和纸、展示台

  2..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导入(提出问题)。

  教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球,请小朋友玩一玩,玩完后把球放在展示台上。

  二、提出设想。

  1.教师:小朋友能不能想个办法让球不滚下来?(幼儿表述自己的想法)

  2.教师:小朋友想的办法很好,可今天老师只带了一些纸,请你们用一张纸来想个办法,使球不滚下来?

  三、实验尝试。

  教师:小朋友都想了许多办法,但行不行呢?就请大家一起来做做看,做好后,把你做的作品放到展示台上。(幼儿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四、评价。

  1、幼儿交流自己的做法。

  2、小朋友集体欣赏大家的成果,并总结出哪些办法比较好(教师记录)。

  3、小朋友根据自己的理由评价各种办法,并给好的办法加星。

  教师:我们小朋友真聪明,能用纸想出各种方法使球站得稳稳的,不滚下来,真好,在我们周围生活还会遇到许多这样的小问题,小困难,希望小朋友能积极动脑,想办法解决,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小百科:球是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旋转体,也叫做球体(solid sphere)。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1、关于目标制定与载体选择。本次科学活动的知识目标定位在对6个数字进行排列组合。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引导孩子们设计电话号码,为可爱的小动物进行设计。为什么选择这样的载体?我以为:“科学教育的内容应从身边取材”,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顺利实现活动目标;同时,让他们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有利于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和对科学本身的兴趣。

  2、关于目标的“度”的把握。排列组合的知识可以把我们引向概率学,但对大班幼儿而言,他们应该掌握到什么程度?根据皮亚杰的认知理论,5岁幼儿的思维处于前运算阶段,其思维特征是单向的线形思维。因此,我把它定位在排出6个具体的号码。

  3、关于活动过程的设计。科学活动离不开一个基本的程序,即“激趣——探索——成功”。本次活动中,对家中电话号码的讨论旨在激趣,也为后面的自主设计奠定基础;帮小动物们设计电话号码是展开探索过程,最终走向成功。当然,在探索的过程中,由易而难,循序渐进则是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活动目标:

  1、尝试将数字1—6进行6次不同的组合,排列成6个不同的号码。

  2、体验为小动物设计电话号码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人手一份记录单、铅笔、1—6数字卡;

  2、动物图片、教师使用的'数字卡

  活动过程:

  一、讨论电话号码的秘密

  1、回忆家中的电话号码(教师作记录)

  2、分析、讨论:

  (1)这些电话号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是由哪些数字组成?

  (2)每家的电话号码有重复的吗?为什么?

  (3)怎样让电话号码不重复?

  二、设计电话号码

  1、出示小动物图片,告诉幼儿:请大家为小动物设计电话号码。

  2、提出设计要求:必须是8位数;前两位数为86,后六位为1—6,不能少其中一个数字;每家一个电话号码,不能重复。

  3、第一次操作:幼儿摆弄数字卡,为其中一只小动物设计电话号码。

  4、第二次操作:幼儿摆弄数字卡,为六只小动物设计不同的电话号码,并作记录。

  5、交流、检查。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 篇5

  活动目的:

  1.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2.培养幼儿良好的观察和讲述的习惯。

  3.初步的探寻溶解的现象。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初步了解饮料,品尝过饮料。

  2.材料准备:冷水、热水、一次性的透明杯、勺子、吸管、奶粉、果珍粉、咖啡粉、白糖、椰子粉、柠檬粉等、轻音乐的磁带、录音机、毛巾

  活动过程:

  一、创设到小兔家做客的情景,吸引幼儿的兴趣。

  二、幼儿品尝“小兔”制作的饮料,说说自己喝的饮料。

  提问:你喝的是什么饮料?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味道的.?

  三、幼儿做饮料,引导幼儿边做边观察。

  1、引导幼儿认识材料。

  2、提出操作的要求:

  (1)你们在做饮料的时候,看看有什么奇怪的变化?

  (2)与你的朋友说说你的发现。

  (3)要让做饮料的房间干干净净。

  3、观察幼儿的操作,进行个别指导。

  提问:你做的是什么饮料?味道怎么样?引导幼儿讲述做饮料的过程和发现。

  四、鼓励幼儿互相交流,互相品尝饮料,说说自己做饮料的发现。

  五、鼓励幼儿与客人老师交流:请客人品尝饮料,说说自己的发现。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 探究发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尝试记录和表达自己的发现。

  2. 知道把镜子放在具有对称性的图案的对称轴上会看到一个完整的图像。

  3. 体验玩镜子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经验准备:幼儿有照镜子的经验。

  2. 物质准备:与幼儿人数相同的`四方镜子、记录表以及水彩笔,各种舞会装扮道具若干,《生日舞会》PPT一份。

  活动过程

  一、"参加舞会"激趣,感知镜子成像特点。

  1. 幼儿自由装扮自己。

  2. 提问:你用什么道具装扮自己?怎么知道自己有没有装扮好呢?

  3. :镜子有成像的特点,所以当我们站在镜子前面就可以看到自己。

  二、"寻找小动物",利用镜子感知物体的对称。

  1. 引发幼儿猜想:把镜子立在图片的哪一条边能使小动物变完整?

  2. 幼儿自由探索并记录,教师观察指导。

  3. 师幼共同验证并:把镜子放在对称图案的对称轴上就能看到一个完整的图像。

  三、"寻找礼物",进一步感知不对称物体的成像特点。

  1. 引发幼儿猜想:(教案:)利用镜子能让汽车变完整吗?

  2. 幼儿自由探索并记录。

  3. 师幼交流验证并:镜子放在两边不对称的图案上虽然能成像但不能变完整,只有把镜子放在两边对称的图案的对称轴上才能变完整。

  四、参加舞会,结束活动。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幼儿科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培育幼儿的探索欲望和精神,对幼儿来说,科学是一个过程--是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验证问题的过程。通过观察发现,很多幼儿对食物的观察不够专心和仔细,因此我设计了这个活动,旨在引导幼儿通过仔细的观察和比较发现指纹的秘密,并培养幼儿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精神。

  《纲要》中提出:"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要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和经验"的精神。根据《纲要》的要求以及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将"指纹" 作为幼儿科学教育内容,在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我在活动过程中合理定位重点与难点,运用直观操作、总结归纳等方法,鼓励幼儿大胆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目标:

  在新《纲要》中指出,五大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因此,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及幼儿的已有知识经验、能力、发展水平与潜在能力的差异我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份,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标如下:

  认知目标: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指纹的秘密,了解指纹的基本特征及作用;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进行比较各种指纹,并能说出不同;

  情感目标:有动手动脑的积极性,体验发现的快乐,养成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

  活动过程

  (一)教师之前组织了艺术活动"有趣的手指画",因此导入活动可以让参观小朋友的手指画展,引起幼儿的探索兴趣

  教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看看你们以前画的手指画好吗?"(好)

  幼儿观看手指画,教师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和我们平时画得画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孩子们都回答这些画是用指纹印出来的)

  (二)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指纹,了解指纹的外部特征

  教师提问:"你有指纹吗?指纹在哪里?"(幼儿回答指纹在手指肚上)

  教师每组给儿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指纹或是用油印将指纹印到纸上进行观察。并和同伴的指纹比较一下。(教师巡场指导幼儿观察发现指纹的形状、数量不同)

  (1)"你的指纹是什么样的?"

  (2)"你的每个手指的指纹都一样吗?"

  (3)"你的指纹和别的小朋友的指纹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3.小结:指纹的罗圈形状和数量都不同,每个人都有每个人自己的指纹;它是每个人的特征之一。

  (三)、引导幼儿观察归纳指纹的三种类型

  1.让几个幼儿将指纹印在纸上,然后把纸放到实物投影仪上,让幼儿观察归纳指纹的类型。

  2.找出三种指纹类型,分别给他们起名字。

  (1)第一种叫弓型纹:它的纹路中心就象一把弯弯的弓箭一样。

  (2)第二种叫蹄型纹:它的纹路中心向左或向右偏很象小马蹄子一样!

  (3)第三种叫涡型纹:它的纹路中心就象水流湍急的.小旋涡一样!

  3.统计一下各类指纹的数量:有弓型纹的举手、有蹄型纹的举手,有涡型纹的举手(巩固认识指纹的三种类型)。

  (四)、观看录像《黑猫警长》,了解指纹的用途

  1."指纹有什么用呢?请大家观看录像,看完你就明白了。"

  2.幼儿观看录像《黑猫警长》。

  3.提问:"黑猫警长是如何破案的?"(黑猫警长通过罪犯留下的指纹,找到的罪犯)

  4.教师小结:指纹能够帮助警察破案,因为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它是具有特征的记号。

  (五)、启发幼儿想象指纹的妙用

  1."关于指纹你们还有哪些奇思妙想呢?"(指纹锁、指纹门、指纹冰箱、指纹钱包、指纹手机、指纹汽车……)

  2.教师小结:小朋友想出了这么多的好点子,老师希望你们能用智慧的钥匙开启科学的大门,为人类的发明创造做出一份贡献!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七、延伸活动:制作幼儿指纹身份证

  1."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就像身份证,它只能代表自己,那大家一起来制作一个指纹身份证,好吗?(好)

  2.幼儿制作指纹身份证,教师巡场指导。身份证上有:幼儿姓名、性别、班级名称及幼儿指纹。

  活动反思:

  本活动通过幼儿观察、比较发现指纹的特征,观看录像了解指纹的作用,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发现指纹的罗圈形状、数量不同,知道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它是具有特征的记号,让幼儿了解了指纹的三种类型及指纹的用途,激发幼儿想象指纹的妙用,幼儿制作指纹身份证等,充分调动每一种学习方式,满足了幼儿探究的愿望,保持了幼儿对科学活动探究的热情,从而提高幼儿主动的、科学的学习态度、习惯与能力。很好地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及探索能力。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 了解树的作用,初步了解一些保护树的方法。

  2、 运用已有的观察经验,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进行观察。

  3、 激发爱护树木、保护树木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 白纸、笔每人一份。

  2、 小树苗一颗、种树工具。

  3、 激发爱护树木、保护树木的环保意识。

  活动过程:

  1、 以猜物游戏导入。

  (1) 教师:今天老师想请你们猜一样常见的东西。他是一种植物的总称。它有根、枝干和叶子。

  (2) 教师:你见过的树是什么样子的?你喜欢树吗?为什么?

  2、 迁移幼儿生活经验,说说树的作用。

  教师:你知道树有哪些作用呢?

  3、 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幼儿进行观察。

  (1) 鼓励幼儿独立看图,并将观察结果用绘图的形式简单的进行记录。

  教师:树的作用有很多。这里有一幅图,上面说了一些树的作用,但请你仔细观察,找找树的.作用在哪里?观察到一个树的作用就请你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一会告诉大家,看谁找到的树的作用最多。

  (2) 幼儿独立看图观察并记录。

  (3) 集体进行交流。

  教师:你观察到的树的作用有哪些?你是怎么发现的?还有没有其他的发现?

  (4) 讨论用什么方法能不遗漏地看图。

  教师:如果我们要看图说出树的作用,避免遗漏,该怎麽样做呢?、

  观察这种图时用什么顺序比较好呢?

  (5) 幼儿自行看图并用两两相互交流。

  教师:现在请你们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观察图片,了解树的作用,并和你的同伴相互说说。

  4、 讨论怎麽样保护树木。

  教师:树的作用这么大,你们怎么保护他呢?

  5、 观察并认领自己的树。

  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找树朋友。

  教师:幼儿园里有许多树,现在我们每人去找一课自己喜欢的树,照料它、保护它,和它做朋友!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 篇9

  设计意图:

  风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也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一种自然现象。从风的形成、风的种类到风的作用,其中包含着非常丰富的科学知识。让幼儿浅显地了解这些知识,可以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强科学素养。通过动手"制造风",还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协调能力等,从而开发幼儿的潜能。

  活动目标:

  1.了解风产生的原因、风的特征和风的种类。

  2.动手"制造风"。

  3.感受风的力量和等级。

  活动准备:

  1.请家长与孩子一起观察一些与风有关的现象:挂在室内的装饰小花、小鸟挂件在飘动;树的摇动;水中的浪等。

  2.物品准备:注射器、气球、扇子、羽毛、吹管、细绳、喷雾器、电吹风、蚊香、风扇、碎纸屑、纸板、饮料瓶等。

  3.知识准备:风的谚语;寻找不同的风等。

  活动过程:

  一、动手实验,了解风产生的原因

  1.教师用注射器吹起一个气球,并用细绳扎好。在吹气球的过程中,与幼儿互动。

  师:气球有什么变化?

  幼:变大了。

  师:为什么变大了?

  幼:因为有"气"进入气球。

  师:"气"从哪儿来?

  幼:从针筒中来。

  师:针筒中的"气"从哪儿来?

  幼:从空气中来。

  小结:我们周围都是空气(为下面认识风产生的原因打下基础)。

  2.教师打开电风扇,让幼儿感受到"风"。

  师:现在将风扇关闭,小朋友还能感觉到风吗?

  幼:没有风了。

  小结:当打开电风扇时,由于空气流动,我们感觉到了风,当关闭电风扇时,空气不流动,所以就没有风了。因此,风是由于空气流动产生的。

  二、幼儿实验,加深对风产生原因的认识

  1.各组小朋友从自己的工作台上选出自己喜欢的物品,试一试如何让空气动起来产生风。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玩的(各组选出代表)。

  2.教师将吹起的气球发给幼儿,请他们两人一组,将气球里的气放出,感受空气被压迫出来的动力,是否形成了风。

  3.羽毛比赛。

  1)羽毛放在桌子上,提问:如果让羽毛动起来(不用手触到)怎么办呢?(扇,吹动)

  (2)幼儿分两组,老师同时从高处放下两片羽毛,看哪一组的羽毛在空中停留的时间长。(幼儿共同向羽毛吹气,运用手中的物品扇动空气)4.分组讨论:你在日常生活中,还能在什么时候发现风或制造风(骑车,汽车开动,快跑的时候)。

  三、归纳总结,分析风的种类

  1.根据活动准备,寻找生活中不同的风。

  现在就请大家来说一说,你们都找到了哪些风。

  (1)空调吹凉风;

  (2)刮大风时很冷;

  (3)打开冰箱有凉风;

  (4)台风;

  (5)妈妈洒完香水后有香风;

  (6)电吹风里的风很热。

  教师小结:生活中有许多不同的风,小朋友用不同的方法在不同的地方找到了这些风。风是一个大家族,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类型的风可以按等级分,按季节分,按风向分。如一级炊烟随风偏,二级风来吹脸面,三级风吹叶动彩旗飘,四级风吹飞纸片……;夏季的风温暖潮湿,冬季的风寒冷干燥。

  请幼儿根据儿歌判断现在室外风的等级。

  2.实验风的干湿、风向。

  用风扇将喷出的水雾吹向孩子,让大家感受风潮湿的感觉,并引导孩子回忆下雨时风的特点(有点凉,吹在身上有湿的感觉)。再用电吹风吹向幼儿的头,感觉风很热很干燥!

  点燃蜡烛,让孩子拿着站在窗口、门口和走廊上,观察火苗的方向,并说出风是从哪儿吹来的。

  教师总结:小朋友了解了判断风的等级、风向和风的干湿的方法,这都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你们以后的'生活有重要的作用。

  进一步提问:你们知道负责天气预报的科学家是怎么预测风的等级和风向的吗?(风向标,测风仪)3.动手制作风向标。

  (1)将红蜡光纸条两头对折剪出头,粘在细木棍儿上。

  (2)将吸管插入装有沙子的饮料瓶中,再将细木棍儿插入吸管。

  四、作品展示鼓励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风向标,最后把孩子们的作品摆放起来集中展示。

  活动延伸:

  带幼儿用自制的风向标到户外观测风向。

  教学反思:

  风是我们每天都要接触到的一种自然现象,虽然每天都能遇到,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却是最熟悉的陌生事物。上这节教育活动,就是为了让幼儿了解关于风这一自然现象的一些简单常识。我最大限度的调动自然资源,选择生活中可利用的实物进行了此堂课,让幼儿可以亲身感受到风,只有让幼儿亲自感受到风的存在,才可以体会到单凭口说理解不了的知识。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02-17

大班科学活动公开课教案12-12

大班科学活动公开课教案12-02

大班科学公开课《神奇的圈》教案08-23

大班科学公开课神奇的桥教案06-22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9篇04-08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4篇04-08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四篇04-07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3篇04-06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八篇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