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桥教案模板锦集六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桥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桥教案 篇1
学习领域:造型· 表现
教学课时:2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画高架桥景观,使学生感受到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体现广州城市 的建设成就,从而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
2、拓宽视野与增长知识,提高绘画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构图突出中心的方法。 高架桥的外观与美感的感受。
教学难点:
学会景物的`取舍,突出中心点。 学习画高架桥的构图知识,表现它景色的特点。 作业要求: 根据回忆和想像,用你喜欢的表现手法,画出壮观的高架桥。
教学用具:
1、学生带好自己喜欢的作画工具。
2、教师准备提供高架桥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繁忙的交通导致了城市高架桥的出现。
二、欣赏城市交通的发展。
三、高架桥带给你哪些不同的美感。
通过提问,唤起学生对高架桥的美好联想。
四、作画步骤
确定要画的景色后,抓住中心,画一件事情的一个“镜头”。
1、构思定位:勾出高架桥;
2、勾画主体:添加车辆;
3、添加配景。
五、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作记忆画:《壮观的高架桥》。
六、讲评。
桥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这篇看图学文,有三幅图画。一幅大图是卢沟桥一侧的全景,可以看出卢沟桥的栏杆间有许多柱子,每根柱子上都雕着狮子。两幅小图是两根柱子上狮子的特写,有大狮子,也有小狮子。课文着重介绍了卢沟桥的狮子,从内容上看,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课文,了解卢沟桥的建筑特点,感受卢沟桥的狮子数量多,形态各异的特点。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具体描写事物的方法。通过查找资料,使学生了解“七七事变”的大致经过,认识卢沟桥作为抗日战争开始的地点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学习本课的生字词,练习用“甚至”、“大概”造句。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课文,感受卢沟桥的狮子数量多,形态各异的特点。通过查找资料,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具体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从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具体描写事物的方法。认识卢沟桥作为抗日战争开始的地点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构想
要求学生回家从资料或父母口中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全过程,有条件可查找卢沟桥始建的资料。课上检查预习情况,引导学生围绕“思考、练习1”进一步自学,然后进行课堂讨论,还要引导学生图文对照,充分展开想象,把语言文字转化为具体的画面,体会省略号的用法,从中了解卢沟桥的历史意义,结合8月日首相小泉参拜神社事件,教育学生要爱国,要爱和平,要振兴中华。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投影仪、录音机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揭题导入
1、指名介绍卢沟桥及其故事、历史意义,读文,学习生字读音
2、导入新课
二、指导看图
1、看全景图: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
2、看分图: 第二图:这些狮子栩栩如生,个个雄壮威武,非常可爱。
第三图: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多得数不清。
3、说说看完后的感受
三、初读课文,了解各段大意
1、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划出新词,说说自然段段意
2、结合图画,自由读读课文,后同桌间说说卢沟桥的`狮子是什么样的。
四、学习新字词
1、读准字音。(铺、雕、歇、概、侵、抗)
2、记清字形。(歇、概、侵)
3、理解词义:
(歇后语、联拱石桥、驻扎、望柱、偎依、大概、挑衅、甚至)
五、看图,后想图读文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分段朗读课文。
二、读文分段
1、课文中哪几段具体介绍卢沟桥的狮子的,用双竖线在其头尾处标出
2、说明这种分段方法
三、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用最快的速度记下第一段中卢沟桥的相关资料
(长度、建筑年代)
特点:狮子多得数不清。
2、学习第二段
(1)图文对照说说卢沟桥的石狮子有何特点。
(2)说说这段话在介绍石狮子时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使用排比句式)
1)读文,认识什么是排比(连续使用了3个以上的相同句式,集中表达一个意思)举文中例子说明。
2)读排比句,感受其句式起伏,领略其表达作用
3) 多媒体出示荷花图,说说荷花的'形态及自己的想象
4) 练习用文中的“有的……好像”句式将同学们刚才的话连起来说说,其余同学作好记录。
5) 全班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3、学习第三段
(1)读课文,了解段意。
(2)了解“七七事变”。
四、总结课文
1、说说喜欢卢沟桥的狮子的原因。
2、看图读课文。
五、尝试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册。
2、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桥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说明事物的特点,具体把握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学习以代表性事物说明事物特征的写作方法。
初步了解本文说明顺序。
教学策略:
学法:筛读、讨论、实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拱”字切入。
(1)展示桥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桥,并做出判断。
(2)出示两种文段,让学生在比较中感知说明文体。
二、整体感知:
给课文题目加上定语(教师在已经写好的板书“中国石拱桥”前加上“……”,成为“……的中国石拱桥”)。
(并解决学生阅读课文中疑难问题。)
三、研讨课文
(1)作者在说明中国石拱桥特征的时候,为什么举赵州桥、卢沟桥这两个例子呢?一个不是更简炼吗?
(2)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具体分析,勾画圈点,看看赵州桥、卢沟桥是不是体现了中国石拱桥这些特征了。
(3)结合课文,观看幻灯片,赵州桥和卢沟桥各自还有什么特点吗?
(4)结合课文内容和插图,画出赵州桥示意图,标上相应的数据。
(5)假如你是导游,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和插图设计一段话,向游客介绍赵州桥。
四、总结
五、牛刀小试
我们生活在江南水乡,桥梁无处不在,请你介绍一座熟悉的桥梁,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一篇小说明文。
桥教案 篇4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桥?(指名答)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板书课题)课文里所讲的桥会让大家大开眼界。
(二)初读课文
1.老师范读课文
2.学生借助拼音自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音。
3.四人小组分自然段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
4.出示生字卡片,检测生字的读音。
(三)初步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大致结构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兰兰跟爷爷过了几种桥?(潜水桥、塑料桥)
3.课文的哪些段写的是潜水桥?谁愿意来读一读。(请举手的同学一齐来读一读)
4.课文的哪些段写的.是塑料桥?谁愿意来读一读。(请举手的同学一齐来读一读)
5.再读全文:我们知道了潜水桥和塑料桥这两种神奇的桥,现在我们再来把全文读一遍。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学生自读课文,想一想兰兰过了哪两种桥。
(二)朗读感悟
1.学习课文第14自然段。
(1)你喜欢哪一种桥?(指名说)请喜欢潜水桥的同学读一读描写潜水桥的第14自然段。
(2)思考:潜水桥有什么特点?(四人小组讨论)
(3)兰兰在潜水桥里都看到了什么?(图文结合回答)
2.学习课文第六至九自然段。
(1)朗读第六至九自然段,思考:你从第六至九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桥?
(2)兰兰刚开始看到的塑料桥是什么样的?读出课文中的句子。过了桥后,把塑料桥怎么办呢?读出课文中的句子。
(3)说一说塑料桥有什么特点?(轻巧、带着方便)
3.学习第十自然段。
(1)齐读第十自然段。
(2)爷爷真会变魔术吗?(是科技的力量)
(三)实践活动
老师这里有一道难题,需要我们也来设计一座未来的桥:小熊过生日,请小猴去他家作客。小熊家住在河对面,河面上没有任何可以帮助过桥的东西,河边也没有船能载小猴子过河。请你帮助小猴设计一座桥让他顺利过河。
要求:1设计好造桥用的材料;2设计好桥的式样;3向小组的同学介绍自己的桥。
第三课时
(一)复习课文
1.复读全文。
2.说说课文中兰兰过了哪两种桥,潜水桥和塑料桥各有什么特点。
(二)识记、书写新的生字。
1.读出生字词
兰兰桥梁工程师一条波浪架在特别玻璃砖各种各样
驶过来划过去采野花往前走打开很薄轻巧又平又稳
2.指导书写
桥教案 篇5
教学设想
中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三单元是说明文单元,所选的五篇课文中,《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是比较规范的说明文,《桥之美》《说“屏”》则是带有一定说明性的小品。
学习本课之前,通过《中国石拱桥》的学习,学生已初步了解了说明文的特征、常用的说明方法,也了解了说明文语言应准确、周密的特点。学习本文,要仔细品味文中诗意的描写性文字,它与带有说明性的文字相间杂出,让人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也获得了一些美学常识。
《桥之美》虽然是“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但很显然是不能把它作为纯粹的说明文来教,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在这一课教学中可以不必过于强调。如何定位呢?还是在于:要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作者从画家的角度介绍了自己喜爱桥的原因。我们不是从画家的角度学习语文,我们还是应该从语文的角度把这一篇文字作为语言学习和训练的好材料。本文无论从语言的理解,还是美学的欣赏,都觉得难。难在画家眼中的美,我们多数人只可仰望,如天上的彩虹,可望不可及。但作为教师,除了仰望,还要架起文本与学生之间的桥,引导学生欣赏那道绚丽的彩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课文内容——桥之“美”美在什么地方。
提高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阅读能力。
品味本文优美有情味的语言以及在内容和表达上都较具作者个性色彩的句子,并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生活体验进行感悟理解,锻炼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认识桥之美,进而感悟美,欣赏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桥在不同环境中的不同审美效果分析,指导学生获得一些美学基本知识;品味文中诗意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突破
初读课文,感觉语言很美,情趣高雅,但内容较散,初中学生不好把握。再读课文,研究教法,创设情境,以唤起学生的审美需求,激发学生探求美的欲望。同时积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展开联想和想象,以把握文本所蕴涵的审美特色。
《桥之美》的语言画面感很强,修辞灵活,具有抒情般的感染力,学生结合语境,由粗到精,由此及彼,反复诵读,整体把握,力求使学生既欣赏了桥之美又学习了语言之美。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文人笔下的“桥之美”
1.媒体出示“小桥流水人家”的图片及《天净沙· 秋思》的内容。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2.媒体出示艾青诗《桥》的内容)
桥
艾 青
当土地与土地被水分割了的时候,
当道路与道路被水截断了的时候
智慧的人类伫立在水边:
于是产生了桥。
苦于跋涉的人类,
应该感谢桥啊。
桥是土地与土地的连系;
桥是河流与道路的爱情;
桥是船只与车辆点头致敬的驿站;
桥是乘船者与步行者挥手告别的地方。
3.媒体出示徐志摩诗《再别康桥》(节选)的内容)
再别康桥(节选)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教学创意:多媒体展示多幅桥的优美画面,并配上优美的音乐,让学生朗读,创设情景,渲染气氛。教师导入,艾青的桥有了故事;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让人联想到家的温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使人产生无限的惆怅……在诗人的眼中“桥”是人性化的,是情感的载体;在画家的眼中,桥则别有一番韵味。)
二、画家眼中的“桥之美”
1、感知“桥之美”。
阅读第4、5自然段,思考:
课文重点写了哪些桥?桥周围的环境如何?两者以怎样的形式存在?产生了怎样的美感?勾画相关语句 。
学生勾画相关语句,合作交流,教师适时点拨板书,明确:
乌镇石桥———密密苇丛———疏密相间——舒畅
江南石桥———细柳飘丝———刚柔相济——销魂
长桥卧龙———水天一色———面线相融——满足
风 雨 桥———飞瀑流泉———动静相生——欣赏
(教学创意:这一环节最大的创意有二,其一是跳开开头三段,直接进入课文重点“桥之美”的解读。其二是根据课文的描述,把桥与周围环境的对照,分别用一个字提炼,为后文学习做好铺垫。
作者借第四段里写的几座桥向我们介绍了这样的四种美:密密的芦苇荡中突现一座小石桥,这是疏密相间之美;石桥细柳则表现出刚柔相济之美;水天一色中的长桥,则让我们欣赏到面线相融之美;风雨桥和飞瀑流泉有的是另一番的动静相生之美。再稍微读一读原文就可以看出,“舒畅”、“销魂”、“满足”、“欣赏”,这几个词很巧妙地表现了不同形式的桥的美带给人们的美好感受。这一段文字,描写、议论、抒情很好地结合。介绍每一种桥的手法也不太相同。
教学中就可以引导学生好好地感知这一段的文字美和手法妙的特点。这样才能用足文本的价值。教学中,在了解了画家提出的美学原则之后,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要紧扣文本,让学生活动起来,训练起来,发展起来。一切围绕“语文”和“学生能力培养”来设计。)
2、欣赏“桥之美”。
朗读与欣赏:多媒体显示和朗读段文字相一致的景色和桥的画面,并配有“苏提春晓”背景音乐,让学生从课文的感知回到画面的欣赏。
(教学创意:由于文章语言生动,极富表现力,读来朗朗上口,画面感很强。因此,学生欣赏丰富多彩的画面,使抽象的文字更形象,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思维。 透过画家的眼神,我们眼前浮现的不仅仅是一座座精美的桥,更是一幅幅完美的图画啊。从而使“桥之美”具备了内容和形式的完美和统一。)
3、品析“桥之美”。
桥与周围的景物相配合就形成了一幅完美的图画,通过阅读,你最喜欢哪座桥呢?是因为景物描绘的美,还是因为语言美呢?
(1)赏析美景
例如:乌镇石桥:厚实的平面铺开的苇丛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令人产生憋闷感;间或出现的石桥轮廓简单鲜明,能使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令人觉得神清气爽.
乡间石桥:柳枝的动、细弱、年年发芽和石块的静、厚重坚硬、历久不变形成对比。
在宽阔的水面上的长桥,打破了单调的背景,整个环境充满了灵气和生命。
廊和厅的安闲自在和亭下水流的湍急、山峰的险峻又形成对照。
(教学创意:通过阅读课文,我们不难看出,作为画家,作者看桥淡化其结构、种类、功能,更重视其美学价值。怎样来欣赏一幅画面?关键看其中的景物与周围的环境是否既对照又和谐。这也是本文揭示的全新的审美角度)
(2)对比之美
在讲到桥的不同环境中所表现的不同的形式作用时,引导学生做这样的思考:如果在险峻的山峰间造一座古朴坚硬的石拱桥会有什么感觉呢?
让学生明白了坚毅的山峰间适宜休闲的风雨桥,却不适合厚重的石拱桥,也因此明白了,温柔的江南为何多古朴的`石拱桥。从而明白了,不同的环境中需要不同形式的桥。
在讲到桥的建造需要注意与环境的对立统一的和谐美时,为了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强与弱,刚与柔形成的对立统一美。可做一个类比:这坚硬的石桥与轻缓的河水,与桥头纤细的柳丝构成了一副和谐的图画。这份和谐就如强健的男性与柔美的女性所组成的那份刚柔相济的美,这份和谐就如壮伟的高山与清幽的流水所形成的山水相依的美。
(教学创意:教学的过程中,我主要是引导学生去对比欣赏一副副图画,假如这样的环境里没有这座桥会怎样?有了这座桥后又怎样?通过这个环节,学生不仅桥的这个形式美就有了比较清楚地了解。而且还懂得了欣赏这类图画的方法。学生对于对立统一的和谐美有了比较真切的了解。)
(3)品味雅词
如:舒畅、销魂、搏斗、晓风残月等词语的妙处。
4、可是现实中,并非所有的桥都美,文章提到不美的桥有哪些?不美的原因是什么?
引导学生阅读学习第6自然段。
(1)南京长江大桥
(2)钱塘江大桥
(3)成昆路上的直线桥
不美的原因:没有与周围环境呼应和衬托。
5、画家眼中美与不美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呢?
引导学生回归第2自然段学习,学生能很容易地理解,即“桥在不同环境中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三 我心中的“桥之美”
1、文中提到鹊桥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2、“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请说说你的理解。
3、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那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没有看不见却具有“桥之美”的桥呢?
(教学创意:拓展延伸:寻找、发现生活中的美,让同学们深刻感悟到桥之美的内涵。)
板书设计
桥 之 美
吴冠中
桥环境形式美感
乌镇石桥———密密苇丛———疏密相间——舒畅
江南石桥———细柳飘丝———刚柔相济——销魂
长桥卧龙———水天一色———面线相融——满足
风 雨 桥———飞瀑流泉———动静相生——欣赏
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桥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 通过在游戏中模仿小动物过桥的动态,学习创编儿歌。
2. 丰富动词:爬、跳、摇、走。
活动准备:
1. 四条平衡木平放在地上;动物挂饰(蚂蚁、小兔、鸭子、小鸡等)。
2. 音乐带。
3. 字卡:蚂蚁、小兔、鸭子、小鸡各一张,过桥五张。
4. 油性笔、空白字卡。
活动过程 :
1. 游戏:过桥。
师:今天,我们要来学学小动物是怎么样过桥。(幼儿自选挂饰挂上,提醒幼儿看看自己挂的.是什么小动物的挂饰,然后模仿某动物的动态过桥。教师参与其中。音乐。)
2. 谈话:
师:小动物们累了,来,我们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吧!说一说你是什么小动物,刚才是怎么样过桥的?(丰富动词:爬、跳、摇、走。)
3. 创编:
师:今天,我想把刚才小动物过桥时的样子编成一首儿歌,你们愿意帮帮我吗?
(1)(出示小鸡 过桥)小鸡过桥是怎么样的?(示范创编第一句。)
(2)同样方法创编其余三句。(根据孩子回答,共同选择合适的答案填上去。)
(3)给儿歌起名字。
(4)师生一起念创编儿歌。
【桥教案】相关文章:
《桥》教案04-04
《桥》的教案02-24
桥的教案03-10
关于桥的教案04-18
象鼻桥教案04-04
家乡的桥教案03-01
小学桥的教案03-12
精品桥教案01-13
《桥》优秀教案12-30
奇怪的桥教案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