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科学活动教案范文锦集6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讨论、看图示的方式,学习制作风车的方法。
2、遇到困难能主动寻求解决方法,感受制作活动的快乐。
3、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制作风车的步骤图5幅。
2、各色正方形纸(数量多于幼儿人数)、吸管、透明胶、剪刀、大头针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风车,引发幼儿制作的兴趣。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好玩的玩具,你们看看是什么呢?(出示风车)
2、师:你们想玩吗?你们自己也来做一个好吗?
(评析:孩子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表达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给他们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在相互交流中,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互相启发。)
二、引导幼儿一起讨论制作风车所需材料及制作方法。
1、师:做风车我们需要哪些材料呢?需要哪些工具呢?怎样用这些材料呢?(引导幼儿自己思考并提出意见。)
2、师:怎样制作风车呢?老师今天带来了做风车的步骤图,你们要按顺序一步一步地看,就能学会做风车的。
3、引导幼儿观察步骤图:
师:一共有几步?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里面要用到哪些材料和工具?
重点让幼儿掌握两个注意点:
剪刀剪折痕时不要全剪开。
第4步中的四个角要按图中箭头的方向分别折向纸的中心点,
并加以固定,防止散开。
(评析:步骤图的出示,可以帮助幼儿明确探索的方向,调动了幼儿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丰富了幼儿的知识经验,在这一环节中幼儿的兴趣与活动的预设自然的相融合了起来,从而引发了幼儿新的探索行为。)
三、幼儿自由探索制作风车。
1、师:老师准备了你们想要的材料,请你们看着步骤图做一个风车吧。如果你们在做的过程中碰到了困难,你会怎么做呢?
2、幼儿自由操作,制作风车。
3、教师鼓励幼儿遇到困难看图示或向同伴、老师寻求帮助,并注意观察幼儿不同的制作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评析:在操作活动中,有二门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充分享有自主性,而教师作为孩子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给予了孩子更多的探索时间和相应的材料,引导幼儿自己去探索,进而使幼儿的潜能充分开发和释放。)
四、师幼一起玩风车。
1、引导幼儿通过相互对比发现风车制作的问题:为什么我的风车不转?为什么我的风车比他的转得慢?
2、师:你在玩风车时发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会这样?(引导幼儿就制作风车的材料、方法提出自己的想法。)
(评析:问题是幼儿学习的开端,也是教师了解孩子的窗口,幼儿在活动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习发展的过程,是他们积极思维、发展个性、培养良好学习态度和方法的过程。)
活动反思:
这一次,我也被感染了,拿着小风车和孩子们一起玩。孩子们脸上的笑容和对知识无穷的探究深深地我。那一打动了个个新的为什么从他们小小的脑袋中奇异地冒出来,让人惊叹他们的思维原来如此的奇特。
美国华盛顿图书馆墙上挂有这么一条标语;“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这颇有哲理的标语说明了光听不行,过后就会忘记。光看还不行,虽比听效果好,能记住了,但能理解吗?若亲自做了,其中道理就明白了,运用起来就得心应手了。由此看来,探究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能动的学习过程,它注重让幼儿亲身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从而达到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增强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并且总结出探究在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注重实践性,在实践中探究
好动。爱玩是小朋友的天性。在活动中探究学习,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将学习中的智力活动和操作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在玩中探究知识。克服传统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
二、培养合作精神,在合作中探究
课堂教学中是否体现幼儿学习的合作性,是新课标下凸显幼儿主体地位的关键一环,本课在制作过程和讨论过程中都放手让幼儿进行小组合作。在玩中发现问题,互相探究,共同解决问题,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习惯和合作精神。
三、加强开放,促进探究
课堂开放性,是教学改革的主要标志,更新教育理念。根据教材的需要。选择开放的教学形式,提供广阔的空间,让幼儿进行活动实践,放手让幼儿展开思维的翅膀去猜想。去操作,去讨论,去验证结论。有不少教育专家都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幼儿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开放式的课堂,要确保幼儿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发表意见的时间和空间,使幼儿敢于质疑,敢于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在问题的讨论中促进信息的探究,以获取知识和技能。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掌握运米的科学方法。
2、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用大小不同的工具来运同一堆米,大工具运的次数少,小工具运的次数多。
3、培养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米、大小不同的杯子、盆子、记录单、铅笔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引起幼儿兴趣。
今天我们来玩一个运米游戏,你想用什么工具来运米?
2、幼儿第一次运米。
(1)提出要求:两人一组轮流运米,并记录运米的总次数。
(2)出示统计表格,记录每组幼儿运米次数,并引导幼儿观察,发现问题。(每组两人使用一个工具运同一堆米,为什么次数不一样)
(3)引导幼儿用科学的方法运米:每一次要运得一样多,通过讨论、示范明确运米的具体操作规则(满杯后用工具刮平)
3、幼儿第二次运米,验证。
(1) 统计运米次数
(2) 引导观察数据,得出结论:同一堆米用同样的工具,都装满抹平了来运,运的'次数是一样的。
4、幼儿第三次用不同工具运米。
(1) 幼儿预测大工具来运刚才的一堆米,运的次数会怎么样?
(2) 幼儿操作
(3) 统计数据
(4) 幼儿通过观察数据得出:运的次数不一样;大杯子那一排的数据小,小杯子那一排的数据大……
教师小结:
用大小不同的工具运同一堆米,大工具运的次数少,小工具运的次数多。
5、延伸游戏
请小朋友想想,如果用小碗来运米,运的结果又会怎么样?下次我们再来试一下。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时间过得好快,又到了每隔一星期去村里支教的日子了。虽然平时工作很忙,天空也不作美,却依然挡不住我们三位老师前行的脚步。
这次支教的形式跟前面几次有所不同,我们商量了一下,和村幼的老师合作分工,每人各上一个活动。虽然村里的条件、环境都比较艰苦,整天要跟孩子们呆在一起,一天下来会很累,没有休息的时间,但是老师们并不抱怨,依旧抱着满腔的热情坚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
这个星期的主题是“从头到脚”,我的《心跳咚咚咚》是一个科学活动,幼儿对于自己的身体,一直充满认识的兴趣,而心脏作为身体内隐的一个重要器官,对于幼儿来说更是一个未知的迷。于是创造必要的学习情景,将心脏以直观的方式巧妙地显现出来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幼儿的触摸、谈话、绘画,让幼儿了解自己的身体。当幼儿亲身感受到心脏跳动之后,幼儿也能学会用语言、肢体动作等方式来表现心跳和心脏部位。参照建构式课程上的活动内容,也为了更好地将活动实施,目标不变:1、让幼儿感受心脏的跳动。2、以语言、肢体动作等方式来表征心跳和心脏部位。重新准备了课件,活动设计修改如下:
活动过程:
一、知道心脏的位置
我们每个人都有心脏,你们知道心脏在哪吗?引导幼儿猜测在这在那。(好,那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吧!我们把手放在自己的胸口,然后往左边稍微移一移。你找到了吗?感觉到了什么吗?)
二、运动身体,感受心跳的快慢
1、刚才有的小朋友说感觉到了心跳,有的说没有感觉到,那怎样让我们每个小朋友都能明显地感觉到心跳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引导幼儿想办法)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使幼儿发现肥皂的外形和用途。(肥皂的颜色、形状、气味,肥皂可以去污。)
2、学习运用各种感官感知多样的肥皂。
3、通过吹泡泡活动,增添幼儿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为每组幼儿准备形状、颜色、气味不同的洗衣皂、香皂、药皂、婴儿皂等等。吹肥皂泡瓶若干,盛水脸盆几只作洗手用。
2、操作卡片“请你涂颜色”。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肥皂的特征,学习运用各种感官感知多种多样的肥皂。
“桌上有许多肥皂,请你们看看、摸摸、闻闻,然后告诉大家你的以现。看完一块后可以拿另一块肥皂观察。”“请你说说肥皂是什么样的`?”(这是肥皂,要求幼儿说出名称。肥皂有圆、长方、椭圆等各种形状;有香味、药味、肥皂味、……有红、绿、黄、白等颜色。)
2、引导幼儿发现肥皂的用途。
“现在你们用肥皂洗手。”(启发幼儿洗手前后看看自己的手和盆里的水有什么变化)幼儿洗完手后,教师问:“你们发现有什么变化?”(手洗干净了,水脏了。肥皂能帮你把手上的脏东西洗掉。)“肥皂还有什么用处呢?”(可以洗衣服、洗澡,药皂还能消毒……)“想一想,你们还可以用肥皂干什么?”(吹泡泡)“现在我们请几位小朋友来吹泡泡,大家看谁吹得大,吹得多!”(使小朋友在欢乐中结束活动)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 观察胡萝卜、白萝卜,学会从颜色、外形、味道等方面进行相对应的比较,找出其不同点。
2、 学习词:桔黄、光滑、甜甜的。
3、 懂得不挑食,应多吃蔬菜。
4、 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 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胡萝卜、白萝卜若干,切成小块的两盘萝卜及牙签,小白兔头饰与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1、 以游戏的'形式和口吻进入主题。
“小兔子们,我们去拔萝卜吧!”幼儿每人拿一个萝卜,说出萝卜的名称。
2、 比较两种萝卜的异同。
把拿胡萝卜与白萝卜的幼儿交叉坐好。
(1)比较颜色:看一看,它们的颜色一样吗?它们分别是什么颜色?
(2)比较形状:比一比,它们形状一样吗?摸摸它们的皮有什么感觉?学习并运用词:光滑。
(3)尝味道:请幼儿吃切好了的萝卜,每人尝两种,讨论:白萝卜和胡萝卜各有什么味道?
3、 老师和幼儿一起小结。
白萝卜里外都是白的,圆圆的或长圆的,皮很光滑,吃起来甜甜的;胡萝卜里外都是桔黄色的,长长的有点尖,皮不光滑,吃起来有点药味,也有甜味。萝卜很有营养,小朋友应该多吃。
活动反思:
通过适宜的问题引导幼儿学习由外到里的有序观察,充分调动了幼儿的感官进行感知,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发现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还有就是让幼儿进行猜测萝卜皮和萝卜肉的颜色是否一样,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的探索兴趣,让幼儿经历了探究的过程,体验了发现的乐趣。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冰的特点,丰富词汇光滑,寒冷,透明,易碎。
2、迁移也有经验,探索冰中取宝的方法。
3、增强自信心,体验成功感。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每人一块冰放在盘子里,字卡光滑,寒冷,透明,易碎,冰花树(冰中冻有幼儿非常喜欢的玩具或糖)两三棵。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冰的特点。
1、出示冰:看看盘子里有什么?让幼儿认识字冰。
2、引导幼儿用手摸摸冰,感觉怎样?(滑滑的,很冷)认识字光滑,寒冷。
3、拿在手里用鼻子闻一闻,有什么气味?用嘴尝一尝是什么味道的?(无味)。
4、看一看是什么颜色的?(无色)。
5、实验:用书看物体和用冰来看物体,哪一个看的见哪一个看不见?说明冰是透明的。
6、仔细看一下手中的冰和开始老师给你的冰,是变大了呢?还是小了?变成什么了?
教师小结冰的特点:冰是无色、无味、光滑透明的东西,容易化成水。
二、情景教学:让幼儿感知冰易碎的特点。
教师收拾桌子,故意让冰掉在地上,让幼儿看一看,冰怎么了?(碎了)
三、探索活动“冰中取宝”
1、出示冰花树,让幼儿看一看上面有什么?是什么形状的?每人去取一个你喜欢的冰花。
2、看一看冰花里面有什么东西,你喜欢吗?就想办法把它拿出来吧。
3、幼儿自由取宝,教师观察记录不同的取宝方法。
4、经验交流梳理:请几个幼儿说一说,做一做他是怎么取宝的。(把冰放在水中融化,把冰块敲碎,用小手捂冰,用小锤砸冰———————)
5、再取宝一次,要求幼儿用最快最好的方法取冰中之宝。
四、吃或玩自己取出的宝,体验成功感。
说一说你取出了什么宝贝?高兴吗?
活动反思:
活动目标和内容的.设计,接近孩子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顺应了孩子们的需求和兴趣,所以孩子们乐于参与。活动材料的准备充分,符合目标的需要,特别是活动前,将孩子心爱的玩具冻于一大块冰中,增强了孩子主动探究的愿望和积极性。
整个活动的指导,教师遵循了科学活动的新理念:幼儿是主角,他们按照自己设计的思路进行大胆的、主动的尝试与探究;教师则更多的是鼓励、关注、等待与支持。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的教案11-15
科学的活动教案11-25
科学活动教案11-04
有关科学活动教案11-13
关于科学活动教案11-27
科学活动教案【推荐】02-11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04-09
科学活动教案(15篇)11-11
科学活动教案精选15篇11-14
科学活动教案15篇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