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3-04-22 09:34:32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精华】科学活动教案模板集合六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活动教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华】科学活动教案模板集合六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感受冷和暖,发展感知、分类和配对的能力。

  2、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装有冷水和热水的瓶子各10个,热水袋、冰块各一份,布袋两个,各种物品图片大小各一份。

  活动过程

  一、布袋里的秘密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个布袋袋,里面藏着小秘密,你们想不想知道?

  请两名幼儿来摸摸,说说摸到了什么?

  2、教师出示热水袋和冰块,让孩子们摸摸,说说感觉。

  3、你喜欢冷冷的还是热热的?

  4、小结:冬天到了,我们喜欢热热的,天气热了,我们就喜欢冷冷的。

  二、冷冷的`和热热的

  1、请幼儿观察各种图片,说说什么是冷冷的,什么是热热的。

  2、分类:谁和谁是好朋友?它们都是冷冷的(或者热热的)

  三、瓶子宝宝找朋友。

  今天,老师还带来了许多瓶子宝宝,它们也想来找朋友,请小朋友拿一个瓶子摸一摸、抱一抱,再想一想它能和谁做朋友?请你把它的照片贴在瓶子宝宝的身上。

  活动延伸

  喝热热的牛奶

  活动反思

  在教学时,我由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冷与热现象引导幼儿发现自然界中的冷热现象,再通过实验判断水的冷与热,让幼儿明白人们可以通过手、眼等的感觉器官来感觉物体的冷与热,鼓励尝试其他方法,培养发散思维。再让幼儿自己做实验,体验不同环境下感觉的差异,让他们知道人们经常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与热,这些感觉不可靠,激发幼儿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将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贯穿在课堂中。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知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

  2.能按事物的形状、颜色两种特征给图形分类。

  3.发展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ppt课件,(老师和幼儿)不同颜色的图形模板,彩笔,画板,游戏音乐,七巧板拼图。

  活动过程:

  一、初步认识图形宝宝。

  首先让我们来初步认识图形宝宝,给幼儿事先准备好各种图形模板,老师逐个向幼儿介绍和展示不同的图形宝宝,并让幼儿找出和老师手中一样的图形。

  二、加强幼儿对不同图形的认识。

  1.师:今天,我们要来和图形宝宝做"捉迷藏"的游戏。请小朋友们把眼睛闭起来,当我喊到"3"的时候你们睁开眼。瞧,哪个图形宝宝来了?

  2.引导幼儿回答:(是什么图形宝宝),然后用ppt把手中的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分别展示出来。

  三、帮图形宝宝找朋友

  1.师:瞧,又有图形宝宝来了。图形宝宝它们分别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图形宝宝?

  2.幼儿回答:他们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

  --用ppt功能逐一把图形宝宝的朋友请出来。

  3.师:图形宝宝们要找好朋友了,请你们把相同形状的好朋友连起来。

  --幼儿用手将事先准备好的相同的'图形拼在一起。

  四、将图形宝宝分分类

  1.按颜色分类。

  师:这些图形宝宝太调皮了,它们找不到朋友了,我们来帮它们找一找吧。

  --用ppt直接把相同颜色的图形放到一起。

  2.按形状分类。

  --用ppt直接把相同形状的图形放到一起

  五、拼拼搭搭真好玩

  1.师:我们的图形宝宝还会变魔术,瞧,图形宝宝变成了什么?(卡车)谁能来把隐藏在卡车里的图形找出来?

  --让幼儿自主用电子白板的拖动功能把下面对应的图形填补到卡车里面去。

  2.师:除了卡车,你觉得它们还可以变出哪些图形呢?你们也想拼一拼吗?

  3.提出要求:

  (1)听到音乐就走到桌边操作,音乐结束回到位子上;

  (2)拼好的小朋友要跟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拼的是什么,是由什么形状组成的,有几个。

  4.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幼儿交流。

  (1)师:你拼搭的是什么?请你告诉小伙伴。

  幼儿:想小朋友介绍自己拼的图形。

  (2)师:请你来找找里面藏了几个三角形,几个长方形,几个正方形。

  幼儿:回答自己所拼的图形中所包含的各种图形的个数。

  (3)师:你们真棒,如果拼搭的时候需要长方形却没有怎么办?

  举例:用两个正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

  --用七巧板演示。

  (4)师:图形宝宝玩累了,它们要回去休息了。老师会把这些图形拼盘放在益智区里,下次我们还可以和它们再做游戏。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道垃圾能污染环境,对人体健康有害。

  2、学会将垃圾分成玻璃、电池、纸张、金属、塑料等几大类,培养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

  3、懂得“垃圾分类的意义,树立环保意识。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过程

  1、教师讲述故事《窗外的垃圾堆》的前半部分,引导幼儿续编故事的后半部分。使幼儿懂得垃圾会无污染环境,对身体的健康有害。

  2、让幼儿了解我们在幼儿园里产生的垃圾,如用过的废纸、吃点心时扔掉的包装袋等。在家里产生的垃圾,如废弃的牙膏皮、旧牙刷,装味精、盐、糖的袋子,盛洗涤剂的瓶子,吃剩下的饭菜,丢弃的果皮,果核等。

  幼儿讨论:有了垃圾应该怎么办?教育幼儿要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无论在家、在幼儿园、还是在公共场所,有了垃圾要扔到垃圾箱中,不要污染环境。

  3、教师和幼儿一起倒出被放置一个月的塑料杯里的东西,看看哪些东西腐烂了,哪些东西根本没有变。使幼儿知道不能乱扔那些不会腐烂的废品,学会垃圾分类的方法,教师和幼儿共同制作垃圾分类箱,并画上回收标志。

  幼儿讨论:怎样进行垃圾分类?教师可示范一些组合型垃圾的分类,如香烟盒最外层的包装属塑料类,中间的香烟盒属废纸类,最内层的`锡箔属金属类;啤酒瓶的瓶盖大多为金属类,瓶身为玻璃类,包装纸属废纸类。

  请幼儿操作,将塑料杯里的东西进行分类。按照废纸、废塑料类、废金属、废玻璃、不可回收的废品分别放入自己制作的贴有回收标志的纸箱内。这样将垃圾分类,即可以减少污染,又能节约能源,一举两得。

  4、教师请幼儿观看《垃圾分类与再生利用》的录像,使幼儿进一步了解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利用这种方式是防止环境污染,达到循环使用的目的。

  教学反思

  虽然孩子们对本次活动中设置的实物分类游戏也是很感兴趣,但是由于投放的材料较单一,造成能力强的孩子很快就完成了,而能力一般的孩子也没没困难,因此在后面制作分级分类的标志时孩子的思维很活跃,设计出各种各样的标志,但是本次活动也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也需要往后的学习,来改正和提升自己。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科学活动帮蜘蛛结网

  活动目标:

  1:认识蜘蛛,知道蜘蛛吐丝结网的特征。

  2:在游戏中培养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准备:

  1:科学:“好忙好忙的蜘蛛”,有颜色的胶带、尼龙绳或橡皮筋、碎纸。

  2:挂图:《好忙好忙的蜘蛛》

  活动过程:

  1:和幼儿讨论:蜘蛛为什么会吐丝结网?蜘蛛网有什么功能?除了蜘蛛之外,还有什么动物会吐丝呢?

  2:展示挂图,并结合幼儿用书,和幼儿交流科学:好忙好忙的蜘蛛的内容。

  把幼儿分成数组,邀请各组幼儿为蜘蛛先生结蜘蛛网

  说说蜘蛛是怎样结网的?想要结哪一种网呢?如:

  把有颜色的胶带或纸胶带粘贴在地板上,用线条建构成一个想象中的'蜘蛛网。

  用尼龙绳建构一张挂在墙面上的蜘蛛网。

  用橡皮筋串围成蜘蛛网,或用一条橡皮筋勾出蜘蛛网。

  用碎片构成蜘蛛网。

  3:请幼儿说说合作过程中有趣的事情。

  活动评价:

  1:能说出蜘蛛网的形态构造。

  2:能合作完成蜘蛛网的布置。大班科学活动:帮蜘蛛结网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了解浓度和水之间的关系,对科学现象感兴趣。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看到的现象并愿意和同伴交流。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教师:红色的饱和糖水、透明水。

  幼儿:抹布人一块

  第一次操作:普通红色水、透明水(每人一份)

  第二次操作:普通红色水、透明水(每人一份)、

  糖(每组一份)勺子(每人一个)

  第三次操作:@红色的饱和糖水(每组一份)

  @糖(每组一份)勺子(每人一个)普通的红色水、透明的水(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教师表演魔术,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1、导入,幼儿猜测。

  教师:今天谢老师要给小朋友表演一个魔术,请你看看,老师手里有什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老师把手里的红色的水倒在透明的水里,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2、教师实验。

  教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老师慢慢的将红色的水倒在透明的水里,能不能变成两层?

  二、幼儿尝试探索实验。

  1、试一试。

  教师:小朋友,那么你们想做这样神奇的水吗?现在请你们用桌上的水来试一试,看看你们能不能做出这样奇妙的水来。

  2、讨论:

  教师:小朋友,你们成功了吗?

  教师:为什么你们没有成功呢?(想一想,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三、出示神秘的添加物“糖”,幼儿再次进行探索。

  1、出示糖。

  教师:因为老师的水里加了一种的东西,而你们的水里没有,是什么呢?(糖)

  教师:老师的水里加了糖,可是你们看到糖了吗?糖去哪了?

  总结:糖都溶解在了水里,所以我们看不见。

  2、幼儿进行探索实验。

  教师:这一次请小朋友用桌子上的材料再来试一试吧!

  3、讨论。

  教师:孩子们,这次你成功了吗?

  @成功了。你是怎么做的?(和大家分享成功的方法)

  @没有成功。为什么加了糖还是没有成功?(幼儿讨论)

  总结:放很多很多的糖。

  四、出示红色的饱和糖水。幼儿进行探索。

  1、出示饱和的红色水,幼儿观察讨论。

  教师:请小朋友看一看老师的放了很多很多的糖的红色的`水是什么样子的?(幼儿观察讨论)

  小结:老师的水很粘稠。

  2、幼儿实验。

  教师:让我们请小朋友用自己桌上的东西,放很多很多的糖,水变得粘稠的时候再来试一试吧!

  3、讨论。

  (1)教师:这次成功了吗?

  (2)教师:为什么加了糖红色的水会沉下去呢?(幼儿讨论)

  小结:在水里加了好多好多的糖,这么多的糖溶解在水里,水就变重了。而重的东西是要沉底的。

  五、延伸活动

  小朋友红色的水里放了糖能变成两层。如果放入盐会发生什么

  呢?如果在透明的水里放入糖又会发生什么呢?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试一试吧!最后,自己把桌子收拾干净。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和比较,认识三种指纹,了解指纹的基本特征及用途

  2、初步理解指纹的独特性,尝试用“印”的方式记录指纹,并能说出不同

  3、养成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体验发现的快乐。

  重点难点通过操作探索认识三种指纹——斗形纹、箕形纹、弓形纹。理解指纹的独特性——世界上没有长得一摸一样的指纹。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经使用过染料涂色或发现过指纹。

  2、指纹类型PPT、白纸及印泥若干、放大镜(人手一个)、抹布、湿巾。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欣赏指纹画,激发幼儿对指纹的探索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都画过画吗?你们平时是用什么工具来画画的呢?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画,我们一起来看看。(教师出示指纹画)这幅画和我们平时画的画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二、指纹的分类

  什么叫做指纹呢?指纹是人类手指末端指腹上由凹凸的皮肤所形成的纹路,指纹能使手在接触物件时增加摩擦力,从而更容易发力及抓紧物件,它是人类进化过程式中自然形成的。

  三、引导幼儿观察指纹、认识指纹的三种类型。

  1.引导幼儿对指纹开展猜想。猜一猜,你的指纹和别的小朋友的指纹是不是一样的?你自己的每一根手指指纹是不是一样的?2.通过动手操作,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了解指纹的三种不同的类型。

  (1)教师讲解示范如何清楚地印出指纹。

  (2)分发材料,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引导幼儿观察指纹并进行交流,认识指纹的三种类型。(PPT)

  教师小结:每个人的指纹都是不一样的,科学家把指纹分成了三大类。第一种叫斗形纹,中心像水中小小的漩涡。第二种叫箕形纹,中心向左或向右偏,像簸箕一样;第三种叫弓形纹,中心像一把弯弯的弓;是不是很神奇呢?

  3.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指纹,说一说自己的指纹是什么类型的。(引导幼儿,“有的人的'手指会有好几种指纹类型)

  四、指纹的应用

  小朋友们想一想,这些指纹有什么用处呢?

  1、指纹能够帮助警察破案,因为每个人的指纹都是不同的,它是具有特征的记号。

  2、指纹门锁、指纹身份证、指纹签到、指纹汽车锁等等。

  教师总结:指纹是由手指末端凹凸的皮肤所形成的纹路,指纹能增加手指的摩擦力,这样拿东西就不容易滑掉。

  指纹还是汗腺的出口,可以帮助我们调节体温。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且一般来说终身不变,指纹会随年龄增长变大,但形状不变。

  五、欣赏、制作指纹画

  教师播放PPT图片,请幼儿欣赏指纹画。

  指纹的作用真大,不仅可以帮助警察叔叔破案,而且还可以画出很有创意的指纹画,你们想不想来画一画?

  大家一起用你们灵巧的小手,画出美丽的指纹画吧

  请小朋友回家再仔细观察一下自己的手指纹,看看你的每个手指纹是哪种类型。(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分别表示。)数一数你有几个箕形纹,几个弓形纹,几个斗形纹。

  观察家长的手指纹是什么样子的,你们的手指纹一样吗?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因经过较为充分的准备,总体来说是比较成功的。尤其因为这次活动的生成不是单方面出自老师的设计,而是融入了幼儿的自主选择,是真正能够让幼儿感兴趣的课题。课后,大部分孩子都比较全面的掌握了指纹的特征、用途等。

  由于这是幼儿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所以孩子们的准备都比较积极,在课堂上的提问也更加踊跃起来,师幼互动较好。更重要的是,他们有了自己的思考,在这次活动中,他们不仅是课程的参与者,更是课程的设计者。我作为老师也及时对课程计划做出了相应更改。然而本次活动也同样存在不足之处,我没有充分考虑到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变数,例如幼儿对创胞胎的指纹问题提出的疑问,如果不是当时准备时碰巧准备了双胞胎的指纹放大图,在幼儿提出问题时,我就只能枯燥的讲解知识,而不能直观的让他们观察,那我讲课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而由于时间原因,最后的游戏和总结时间都比较仓促。因此我认为在以后的课程教学中,我应当更加注意考虑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充分准备并加强对时间的控制。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11-04

科学活动的教案11-15

科学的活动教案11-25

有关科学活动教案11-13

科学活动教案【推荐】02-11

关于科学活动教案11-27

托班科学活动教案01-10

科学活动吹泡泡教案01-12

科学活动教案(15篇)11-11

科学活动教案精选15篇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