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4-22 09:09:52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精品】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集合8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品】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集合8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掌握画线的工具,让学生能运用画线工具作简单的图形

  2、学会选择及改变线宽。

  教学重点:

  曲线画图工具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能用鼠标器进行熟练地画图方法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引入画线的常用工具如果要画线,可以用使用工具箱中的(铅笔)、(直线)(曲线)等绘图工具。

  二、新课教学

  1、教学画直线和任意曲线

  (1) 教学画直线

  下图是一条直线,若要在屏幕上画出来。我们可以单击工具。这时指针变成“+”形状。然后在画图区选择一点。按下左键,这一点就是直线的起始点,再拖动至另一点。放开左键,这一点就是直线的终点。于是一条直线就画出来了。

  用画直线

  (2)教学画曲线

  下图是一条曲线,这条曲线是用工具箱中的画出来的.。这种画曲线的方法是:单击工具箱中的,然后在画图区选择一点并按下左键,作为曲线的起点再拖动到一点,放开左键,一条曲线就画出来了。由于用画出来的是用意曲线,再加上拖动时又不易控制曲线的形状,因此,画图时较少使用它。

  用画任意曲线。

  (3)、教学画曲线

  单击后先在画图区内按下照画直线的方法画出一条直线,然后,将指针指向直线的某一位置,再拖动直线,使直线弯曲,调整曲线的形状,直到满意为上止。

  2、教师示范画线,利用工具箱中的画线工具画出下面的图形。(1)在选用直线工具和曲线工具时,工具箱底部的工具状态选择器中出现了如上图所示的几条粗细不同的线条,供我们选择。

  (2)请你分别选择工具箱状态选择器中粗细不同的线条,在计算机上画出直线或曲线。并想一想,这些线条有什么作用?

  3、练一练,用工具画出下面的图形。

  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会什么?

  教后小记: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目标预设:

  1、 识字5个,写字6个,了解词语“颤动”的意思。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体会诗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续写小诗。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准备:

  课前请综合课老师指导孩子制作风筝、风车等。

  第一课时

  一、你们在生活中看见过风吗?风看不见,摸不着,你怎么知道风来了?

  (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变抽象的为具体。)

  二、叶圣陶老爷爷有一首写风的小诗,让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写的。

  (出示多媒体课件:71页诗全文和图画)无音节

  配上音乐,老师朗读全部。

  三、识字教学

  同学们喜欢这首诗吗?让我们翻开课本,自由朗读,把句子读通顺。

  (1)初读课文,你有什么学习生字的方面要提醒大家。

  (孩子自由汇报,有的是读音要注意翘舌读准,有的是怎么记住字型的。老师把它们写在黑板上,加强记忆。

  (2)“微”字比较复杂,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微”:又人旁像两个人,他们去爬山,要到山顶时坐在一块大石头上休息,这时一阵微风吹来,很舒服。

  (3) 现在咱们把生词请回课文中,一块儿来读读这首小诗。

  (发挥主动性,自己学生词。抓信难点,识记“微”字,使识字教学更有实效性,既提高了学生自学能力,又节约了时间。)

  四、整体感知

  1、 刚才咱们读了这首小诗,谁能说说诗中到底写“我们知道”了什么?

  2、 我们是怎样知道的?请孩子们迅速拿出铅笔,勾出相应的句子来。

  3、 勾完了吗?请对照大屏幕检查一下。

  4、 合作朗读:我读前面没看见风的句子,你们读后面怎么知道风来了的句子。

  5、 虽然风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我们看见树叶轻轻颤动、林木微微点头,河水泛起波纹时,就知道风来了,这时的风怎么样呢?

  第二课时

  一、自由朗读,把小诗读通读顺。

  二、精读品悟

  多么舒服的风啊,像妈妈的小手抚摸着我们的脸。你最喜欢三节小诗中的哪一小节的内容,美美地读一读,谈谈你的感受、自由汇报

  1、我喜欢第一处的风。

  (1)说说为什么?你就是微风中颤动的小树叶,能比比动作吗?理解颤动。

  (2)假如我们就是那一片片颤动的树叶,金色的阳光洒在向上,我们轻轻地摆。小树叶们,此时你最想做什么?你最想说什么呢?

  (3)老师小结:无论是什么样的'小树叶,我们都喜欢。谁来把自己的体会通过读体现出来。生读互相评价。

  2、除了第一节的微风,你还喜欢哪一节的?

  a.一生读二小节,你们觉得读得怎么样?你给他的提什么建议?微微点头,怎么样才能读好?

  b.你们就是这片林木,看到林木微微点头了吗?再读读。

  3、你还喜欢哪一处?为什么喜欢第三节?引导:你想河水在做什么游戏呢?看画面。(课件:是一幅大海的水花是那么美,再读。老师适时范读。

  三、回顾整体

  刚才欣赏了三处风,带着你的体会读全文。再读这首诗,你有什么发现?有什么共同尝试着记,背全诗。

  第三课时

  一、复习生字,扩词训练

  二、写字练习

  1、 孩子们是写字的小能手,今天有几个字娃娃等着你们书写。

  2、 重点指导“微”字,一看二写三对照。

  3、 老师范写,请孩子们先描再写。

  三、复习背诵小诗

  我们共同学习了《我们知道》这篇课文,在心灵深处,我们又积累了一首朴实而优美的小诗,一块儿来背背吧。

  四、拓展性学习:

  1、 你们想和风做什么游戏呢?那我们一块儿和风做游戏吧。(转风车,赛跑、飞飞机、唱歌、跳舞等。)

  2、 和风做了游戏快乐吗》?是不是又有了许多独特的感受啊?谁愿意当小诗人,来续编这首小诗?

  例: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佳佳的裙子飘起来的时候,

  我们知道风来捣蛋了。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风车在转动的时候,

  我们就知道风在跳舞了。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第三单元 学情分析

  教学预设教学调整

  10 惊弓之鸟

  教材分析

  听到弦响 掉了下来

  (1)指名读第一行 正音 齐读

  ①同学们笑什么呀?这种笑是赞赏的笑吗?②指名读。

  语文园地三

  教材分析:

  语文园地三由“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和“成语故事”几部分组成。

  口语交际的话题是“介绍我自己”,教材结合本组课文“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的主题,对如何介绍自己提出了要求,让学生尝试着运用学到的思想方法,抓住自己的特点来介绍,要说真话。

  本次习作和口语交际的训练可以紧密结合。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选择最能反映自己特点的某一方面写下来。教材里列举的三个题目,提示了习作的不同角度,教师可指导学生选取合适的角度来表现自己。

  我的发现安排的是反问句和陈述句进行对比的两组句子,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来感知反问这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发现每组句子的意思是相同的,但在语气上存在差异。

  日积月累中的“读读记记”选取了课文中的一些比喻句。积累这样的词句,可以让学生多了解一些语言现象。而“读读背背”是一些有关思想方法方面的谚语。能让学生在受到一定思想教育的同时积累语言,感受汉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

  成语故事《买椟还珠》旨在激发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并体会其蕴含的道理。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具体事例有条理地说出自己的特点、爱好,做到语言准确、情感真挚。并能在交流过程中,学会倾听、评价,在充分认识同学的同时提高自我认识;

  2、能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抓住自己特点,写写自己。

  3、通过反复朗读来感知反问这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发现每组句子的意思是相同的,但在语气上存在差异。

  4、通过读读背背积累打比方的句子和谚语,感受汉语言文字的魅力。

  5、运用读读、想想、讲讲的方法,继续培养学生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和讲述寓言故事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能抓住自己的特点,通过具体的事例介绍自己。

  2、初步感知反问这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3、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背,积累语言,初步感受汉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预设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说说我自己)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师描述人物特点,生猜猜是谁。

  “我是人见人爱的大明星,你看我,头套金箍圈,手持金箍棒,有一双火眼金睛,降妖除魔数我本领最大!”

  2、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3、是啊,“火眼金睛”、“神通广大”、“降妖除魔”那可是孙悟空最大的特点啊,刚才老师把孙悟空最主要的特点说出来了,所以我们一下子就猜出来了。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想让大家更了解你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着说说自己。(板书课题:说说我自己)

  二、明确要求,多角度说特点

  1、提出要求

  师: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不同的环境里,所以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特点,如,有的同学爱哭、爱笑,有的同学爱唱、爱跳……想让大家更准确地了解你啊,我们就得抓住自己的特点来介绍。想一想,你有什么特点,能用一句话来说说你的特点吗?注意把话说清楚,说真话。(板书:抓住特点,说真话)

  2、指名生说,引导其他同学认真听。师随机把学生的介绍归类,如:你说出了自己的性格特点;你介绍了自己的爱好特点;你是从优点缺点的角度来说的。(随机板书:性格、爱好、优点、缺点、习惯)若学生说得比较单一,教师可随机提醒生从其他角度来介绍一下自己的特点。

  3、方法指导:是啊,我们在介绍自己的时候,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说说自己外貌特点、性格爱好,也可以说说自己的优点、缺点等。

  4、同桌互说,把自己最突出的特点告诉同桌。

  三、围绕特点,拓宽思路说具体

  1、刚才,同学们都介绍了自己的一两个特点,可我们听过后却记忆不深,有好多已经忘了。看来,想让别人对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光说出自己的特点还不够,还要把特点说得具体、生动。

  2、提供范例,学习方法

  (1)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朋友的自我介绍,想听听吗?

  我叫林艳,是个女孩子,已经10岁了。我中等个子,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经常扎得高高的,看起来很有精神。我凡事就喜欢一个字——“快”,平时说话快,走路快,吃饭快,做作业也很快。“快”带给了我很高的办事效率,也让我吃了不少的亏。就说前几天吧,我带着刚刚学会走路的弟弟去奶奶家。走着走着,忽然看见前面的小摊上摆满了彩色的小风车,旁边还围满了人。一阵风吹过,五颜六色的风车呼拉拉地转着,真美!我越看越喜欢,恨不得自己能立刻飞奔过去。于是,我焦急地催弟弟走得快些,可弟弟刚刚学会走路,摇摇晃晃走不快。这哪行啊,像他这样慢,风车肯定会被别人抢光光。当时,我的心急地直痒痒,一跺脚,顾不得弟弟,拉起他的小手一个箭步向前冲,结果弟弟摔了个四脚朝天,哇哇大哭。看着弟弟的泪珠子滚下来,我后悔极了。嗨,都怪我太“快”了点。

  (2)听了介绍后,你知道了什么?

  (3)林艳留给你的最大印象是什么?

  (4)回忆一下,林艳是怎样把自己的这一特点给介绍具体的?(通过一两件事例来说明)

  3、迁移运用,学习介绍

  师:你也能像林艳这样,用具体事例说说自己的.某个特点吗?

  (1)自由准备

  (2)指名几个同学说说 ,其余生用心听,并于听后评评议议,于评评议议中得到提升。

  你觉得他说得怎么样?

  他哪儿说得让你最喜欢?

  你觉得什么地方说得还不够好,可以怎么说?

  对他的介绍,你觉得还有什么可补充的?

  (3)同桌间互相介绍

  (4)鼓励部分学优生抓住自己的几个特点来说一说

  三、总结

  通过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学会了怎样介绍自己,把自己的特点说得生动、具体,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通过今天推心置腹的交谈,我相信同学们彼此之间已经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一定更能相互理解,愉快相处。

  第二课时(习作训练:写写我自己)

  一、结合口语交际,引入习作

  师:在上一节口语交际课上,我们都做了自我介绍,谁能说说,在进行自我介绍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抓特点,用具体事例说明,说真话)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运用这些方法,来写写自己,好吗?

  二、确定习作角度,拟定题目

  1、你准备抓住自己的什么特点来写写呢?(同桌交流)

  2、能根据你确定的内容,先给自己的介绍拟一个题目吗?(可引导学生参考书上的题目,也可随机板书学生说出的典型题目,供大家参考运用)

  三、明确习作要求,自主习作

  1、出示习作要求

  (1)根据自己说的和同学的评价,抓住自已的一个或几个特点,来写一写自己。

  (2)介绍自己特点里,可运用具体事例把特点说得生动、形象。

  (3)注意写真话,展示一个真实的自己。

  (4)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把字写得端正。

  2、学生自主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多元交流评议,修改习作

  1、自主修改:请同学们先认真地读读自己的习作,进行自我修改。

  2、全班交流,师生评议:教师选择典型习作,在班级内交流,师生评议,提出优缺点,提出修改意见。(随机渗透评议要点:语句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是否写出自己的特点;是否把自己的特点说得明白、生动)

  3、二度自我修改:对照评议要点,再度修改自己的习作。

  4、同桌互读互改。

  5、优秀习作赏读。

  五、总结学习活动,整理习作

  1、师作总结

  2、把修改后的习作抄入习作本

  第三课时 (我的发现、成语故事)

  一、我的发现

  1、读读课文中的两组句子

  2、结合学习泡泡中的提示(“每组中的两个句子……”)说说发现了什么。

  (1)上下两个句子一个是问句,一个是一般的句子,但两句话的意思一样。

  (2)虽然两句话的意思一样,但问句的语气更强烈些。

  (由于学生在本单元课文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这种语言现象,所以这里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读自己去发现,让他们自己说出来。)

  3、多形式练习朗读,注意读出不同语气

  4、拓展练习

  (1)出示句子读一读

  师:其实,像这样的句子,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还有很多,老师这里给大家带来了几个:

  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

  你这不是在笑话我吗?

  你越紧张,不就越不会说了吗?

  这不正好说明他有十足的信心吗?

  (2)你能说说这几个问句所要表达的真正意思吗?

  (3)对比着读读,在读中体会问句语气的强烈。

  二、成语故事

  师:在这一单元里,我们学习了几个成语故事,还从中学到了很多道理。今天,我们再来读一则简短的成语故事——买椟还珠。

  1、自读故事,读通、读懂短文

  (1)自己练习读短文,读准生字,读懂故事内容。

  (2)同桌合作读,比比谁读得更好。

  (3)结合故事内容,说说“买椟还珠”的意思。

  2、结合短文意思,理解寓意

  (1)说说这个成语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

  3、练读故事,并试着把故事内容用自己的话讲下来

  第四课时(日积月累)

  一、读读记记

  1、自读课文中的五个句子。

  2、指名学生读,指导读通、读准。

  3、说说这五个句子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4、再读句子,说说每句话中都把什么比作了什么,体会比喻句的生动、形象。

  5、多形式练习朗读,尝试背诵,积累语言。

  6、到学过的课文中去找找这样的句子,看谁找得又快又多。

  7、交流找到的句子,并读一读。

  8、以后,在课文里或课外书中,如果遇到了这样的句子,可别忘了多读几遍,把它背下来噢,如果你还能在写作时也试着用上几个这样的句子,就更好了!

  二、读读背背

  1、自由读读,注意读准字音。

  2、检查自读情况,帮助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着重指导:“薄”、“莫”等字的读音)

  3、再读,提出不懂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讨论交流。

  4、通过师生、生生间不同形式的对读、赛读,达到积累背诵的目的。

  5、鼓励学生收集更多的有关思想方法的谚语。

  三、动笔抄抄

  在采蜜本中摘录喜欢的句子或谚语,注意把字写端正。

  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赞美江南水乡秀丽景色的诗。一个男孩撑着小小的竹排顺流而下,他观赏着两岸美丽的风光,感受自己如同在画中游览一样。课文贯穿对江南水乡的赞美之情,旨在激起学生身临其境之感。小竹排顺流而下,“鸟儿唱,鱼儿游”,表达了作者无比欢畅的心情。全诗图文并茂,形象生动,语言优美流畅,节奏感强,适宜学生诵读。

  二、设计理念

  课文展示的是画一样的美景,因此整堂课以课件中江南水乡的景美来渲染烘托课文,使学生在美的环境中体会江南之美,产生热爱江南之情,使自然美和童心趣和谐统一。同时在感悟时学写生字。

  三、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知道江南是美丽富饶的地方,萌发热爱江南热爱祖国之情。

  3、学习新笔画横折和横折钩,会写“口、日、中”三个字。

  四、教学准备

  1、江南水乡美景的课件,“小石桥”。

  2、会背《忆江南》。

  五、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课文,重点会认12个生字以及“山字头“、“木字旁”、“草字头“3个偏旁。

  第二课时:体会江南风光之美,江南水乡的富饶。朗读背诵课文,学写3个生字。

  六、教学过程

  (一)、欣赏音乐,再现旧知

  1、播放江南风光的民族乐曲,师背诵《江南》。

  师:听着这美妙的音乐,我不禁想起了一首古诗。小朋友想不想听听?

  背古诗《江南》: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师:你在这首诗里看见了什么?(莲叶,鱼儿)是啊,在一望无际的湖面上到处是碧绿的荷叶,鱼儿在荷叶下快活地游来游去。好一幅美丽的景色啊!你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哪里的景色吗?今天老师就想带着大家撑着竹排一起游一游我们美丽的家乡——江南水乡。

  (在导入课文时,利用江南风光的民族乐曲,使学生进入了一个美妙的音画世界,兴趣顿生;同时利用提问,设置了悬念,让学生有自主学的愿望;并运用古诗增长学生的知识面,积极发挥他们的想象。)

  2、在游戏中巩固生字。

  师:江南的小石桥特别多。看,这是一座智慧的桥,桥面的小石板上就写着我们学过的生字呢。(出示用生字卡片铺成的小石桥的课件)现在我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你走在哪块石板上就给这块石板上的字找个朋友好吗?

  小组合作找;分小组回报。

  (通过课件游戏,使枯燥的口头扩词变得生动有趣;而且利用小组的学习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积累词汇

  出示词语“绿油油”。

  师:请你大声的读一读这个词。什么绿油油?(练习说简单的句子)象这种词我们就叫它ABB式。你还能说出几个吗 ?

  (穿插ABB式的词语,并能进行简单的说话训练,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二)朗读课文,感受美景

  1、师:上节课,我们还自己读了这篇课文。(出示江南美景课件)你觉得课文中写到的景色美吗?(生自由回答)

  (1)结合看图,理解“竹排”是用竹子扎成的,是江南水乡的.一种交通工具。

  (2)动态演示“顺水流”的过程。

  (3)看图理解树木密的“密”指一棵挨着一棵,而且树木特别密又特别绿。

  (充分利用课件,是课文内容形象化,直观化,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特别是动态的演示,学生兴趣浓厚,在乐中学。让学生自由说,既锻炼了 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更让学生真正理解了课文)

  2、师:其实我们就生活在这样美丽的环境中。让我们跟着老师再一起乘着竹排去游一游吧!(师生齐读)

  3、师:小朋友,你想不想也来夸一夸我们家乡江南的美啊?(自由读,个别生读)

  4、师:看得出大家都喜欢我们的家乡,想再夸夸家乡的小朋友大声地读一读吧!(齐读)

  (利用自由读,个别读,齐读等多种朗读形式把课文读熟,“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目的是使学生在读的基础上真正了解课文,熟悉课文。)

  5、师:是啊,江南的美真象一幅画。看,顺着哗哗的流水,我听到了鸟儿在欢乐地歌唱,看见鱼儿在快乐地游来游去;河两岸到处是茂密的树林,还有绿油油的禾苗和庄稼。江南真是一个鱼米之乡。乘着小小的竹排,真好象走进了画中一样。怪不得我们古代有位叫白居易的诗人也写了一首诗《忆江南》。你能背下来吗?(生背《忆江南》)

  (老师的小结,把课文的内容形象化了许多。把白居易的《忆江南》也自然地穿插其中,使学生更能体会江南的美,从而更喜欢和热爱自己的家乡。)

  (三)背诵课文。

  师:江南好,能不忆江南?江南美,老师可真想把这篇课文也给背下来。给老师一次机会好吗?(师背,生顺着接背下句)

  师:看来还是小朋友的记性好,那你能不能把它背下来?(生试背)

  (利用教师的背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

  (四)书写指导。

  师:小朋友可真了不起,这么快就能把课文背诵下来了。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会一样本领——写生字。

  1、写“口”。

  师:出示”“口”的图片。这是什么?嘴巴也叫“口”。读几遍。教学新笔画横折。范写。

  2、写“日”

  师:出示太阳的图片。太阳我们也叫“日”。让学生 自主发现“口”和“日”的区别。教学新笔画横折钩。范写。

  3、写“中”。

  师:指着书架中间层的盆景,问盆景现在的位置?这个“中”也是中国的“中”。中国是我们美丽的祖国。再与“口”和“日”作区别。可以变一变。

  (利用形象直观的图片进行生字教学,浅显易懂。还注意生字之间的内在区别,学生的识记印象加深)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全神贯注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新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并学习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情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全神贯注的写法。

  课前准备

  名人名言投影片。

  名言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1.师生共同背诵名人名言。如:

  天才就是这样,终身努力,便成天才。──门捷列夫

  天才免不了有障碍,因为障碍会创造天才。──罗曼·罗兰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爱迪生

  2.出示名言,请同学仔细读并提出疑问。

  那一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里学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茨威格

  3.带盼侍舛潦椋??盐侍饬?鹄此狄凰悼挝牡闹饕?

  4.检查识字,用生字卡片了解并巩固识记,多笔画字可辨形认读。(如,邀挚痴锁)

  以自读为重点,读出全神贯注

  1.默读,把自己认为最能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的句子画下来,并做一些批注。

  2.放声练习朗读,结合插图,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以诵读为重点,感受全神贯注

  1.同一段落比赛读,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对重点语句的理解,从而使学生能体会得深刻,读得动情。

  (如,第一自然段,通过罗丹语言中的“偏了点儿,等一等”等词,说明在朋友认为是杰作的情况下,罗丹仍能找到瑕疵,并“立刻”修改,表明他精益求精、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读时应能领会到这一点。

  第二自然段作为重点段落,要读出罗丹动作神态的变化,读出工作的'时间长和如痴如醉的状态,读出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情景。可通过多名学生比赛读、教师范读、看插图想象情境读等多种形式,将这一段读充分,在评读中逐步深入体会罗丹工作时全身心的投入。)

  2.再次出示最后一段话,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谈感受,加深对“全神贯注”一词的理解。

  体会写法,积累语言

  1.再次速读课文,作者是怎样写出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的,说说自己的发现。(对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

  2.选择你认为描写最精彩的句子摘抄下来。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师简介:王文霞,女,出生于1977年2月,现任教于南岸区黄桷垭小学,小学高级教师20××年获得南岸区阅读教学竞赛一等奖

  教学特色是:立足语文学科自身特点,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质疑问难,善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终身受益

  教研特长:善于在日常教学中总结得失,不断提高

  一、教材分析:

  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中华文化在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阐释,莫过于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伯牙绝弦,是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它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说它是东方文化之瑰宝也当之无愧

  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伯牙喜欢弹琴,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伯牙把感情溶进乐曲中去,用琴声表达了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之间的智慧,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而钟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与他产生了共鸣不管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上再没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伯牙绝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因此本课教学目标为: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体会文言文所表达的丰富意象和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难点是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这是学生第二次接触文言文,所以学习本文首先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流利,特别要注意停顿恰当其次,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有助于培养学生借助注释,自主读懂课文的意思教学时主要采取以下步骤:

  (一)、学生尝试读文,根据读文情况教师可示范读文,指导学生恰当停顿,读好两个表示感叹的语气词哉、兮,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二)、课文读通顺后,请学生根据注释、插图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教师加以点拨,使学生能贯通上下文

  (三)、了解课文内容后,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在读中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真挚友情,交流对知音的感受和体会安排学生聆听《高山流水》,欣赏浑厚、流畅的旋律,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

  (四)、作业中拓展交流古今中外关于交友的名言佳句,体会人们对友情的珍视

  (五)、注重自读自悟读得充分,读得入情,读出文章的韵味

  (注:教材分析主要来源于人教版语文第十一册《教师教学用书》根据实际情况有改动)

  二.教学目标:

  1.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2.理解文章内容,感知文言文的特点,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3.创设情景,点拨感悟,理解故事对于我们的启示

  4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感悟祖国的语言魅力,从而自觉地吸收祖国优秀的传统的的语言文化

  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本课时教学目标:

  1.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2.理解文章内容,感知文言文的特点,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3.创设情景,点拨感悟,理解故事对于我们的启示

  4.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感悟祖国的语言魅力,从而自觉地吸收祖国优秀的传统的的语言文化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高山流水》录音

  学生准备:充分预习,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初步把握节奏结合课下注释、课后资料袋,想一想是否读懂了这个故事,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教学过程:

  1.课前谈话、揭题导入:

  给出词语高山流水,师生共同读词引入课文

  板书课题伯牙绝弦,生读指导生读准弦

  《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指导读懂文言句子的方法

  [设计意图:

  此环节的谈话设计,从词语快速过渡到学文中来,拉近文本和学生的距离,同时集中孩子的注意力,易于教学的展开]

  2.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解题:课题伯牙绝弦,怎么理解?围绕课题,学生质疑?(如伯牙为什么而绝弦?为谁而绝弦?)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做上记号,多读几遍学生提出疑难,师生共同活动指读,合作读,齐读,教师范读达到能顺畅地读课文

  [设计意图: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本环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给学生充分读的空间,力求通过朗读激发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教师以富有激情的富有韵味的范读,把学生带入到语言文字的情景之中,点燃了学生热爱阅读文言文的热情]

  3、联系注释,读懂文意

  最喜欢读哪一句,为什么?师生共同交流,理解句意

  (1)引导学生发现:善,一字多义

  (2)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你就是善听的子期,当伯牙弹琴志在高山时,你看到了什么样的山?当伯牙弹琴,志在流水时,你有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指导朗读

  (3)欣赏音乐,拓展语言:

  引入语言拓展训练:俞伯牙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他的琴声一定不止表现高山流水,除了泰山峨峨,江河洋洋,伯牙的琴声也许还会表现很多景象,钟子期会如何赞叹?听音乐,用ABCC的形式说出画面深入理解无论伯牙志在,志在,志在,子期都一定能得之而赞之,这真是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板书:所念必得之)

  此时的伯牙心情如何?带着理解读出知音欢聚的融洽和欢乐

  (4)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目的是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理解重点句子和重点词语,感悟人物之间互相理解的深厚感情,同时通过进行拓展练习,自然而然理解了伯牙与钟子期是人生知己]

  4、深入体会,品味文情

  千金易得,知己难求,伯牙曾经有过这样的疑惑,默读背景故事回顾重点句子,体会知音难得(相识满天下,知音有几人?到底有没有知音?谁是伯牙的知音?当他志在高山时,钟子期会赞曰,当他志在流水时,钟子期会赞曰,正是闻弦歌而知雅意,钟子期听的是琴声,懂的是志向,是胸怀,他们不是一般的朋友,是知音)

  可惜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子期因病而亡,伯牙痛失知音拓展延伸: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出示诗歌,师生感情朗读《短歌》: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伯牙此时什么心情?(带着自己的理解读)

  欲将心事付瑶琴,弦断有谁听?伯牙此时还有什么心情?(带着自己的理解读)

  齐读最后一句,理解伯牙为什么而绝弦以及知音离散的痛苦和悲愤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补充资料,感悟伯牙失去知己的无边孤寂和怀念之情,让学生为伯牙痛苦绝望的悲凉之情发出了深深感叹,理解千古知音最难觅,如果遇到了知音,我们应该珍惜]

  5、升华文心,熟读成诵

  短短的77个字,却带着我们领略了人生的喜悦和悲凉,无论是琴艺高超的伯牙,还是聪慧敏感的钟子期,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就是文言的魅力用简练的文字塑造丰富的形象,抒发真挚的情感,让我们的心灵永驻芳华千百年来,伯牙子期,高山流水,成为真挚友情的代名词后人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了一曲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让我们伴着这一曲动听的《高山流水》,背背这篇课文

  [设计意图:结合古文特点的渗透,让学生感受到古代文字的魅力,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能够把对传统文化的吸收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最后熟读成诵,达到

  其词若出吾之口,其情若生吾之心的境界]

  6、布置作业:

  想一想,反思伯牙子期的故事,你赞同伯牙的选择吗?

  写一写,你想对伯牙说点什么?

  做一做,搜集古今交友的名言名句

  宣布下课

  板书:

  伯牙绝弦

  伯牙所念

  (知音)

  钟子期

  必得之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自主识字若干个。理解本课“百思不得其解”、“雷打不动”、“弥留之际”、“沧桑”等词语。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和积累含义深刻的句子。发挥想象能力理解文章内容,领悟思想感情。

  3、情感目标:从故事中,感受人间真情和温暖,领悟到人生的财富是善良、真诚的爱。

  教学重点:

  共同的秘密是什么? 12个矿工是怎样保守着共同的秘密的?

  教学难点:

  第三部分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准备:

  1、熟悉导语,明确单元训练重点

  2、交流有关矿工生活的资料

  3、制作课件

  第一课时

  一、交流矿工生活的艰苦

  解题质疑

  初读课文,排除字词障碍

  通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细读课文,根据段意分段(将段意熟读,背下来)

  讲读第一部分内容 理解“抚恤金”、“闭塞”;体会矿工妻子的艰难境遇和队长们的帮助

  第二课时: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50课,齐读课题。

  1、回忆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一个矿工在意外事故中去世了。为了帮助他的妻儿维持生计, 12位矿友坚持每天到她的馄饨摊吃一碗馄饨。十多年过去了,什么都变了,不变的是12颗爱心。

  2、说一说课文的段落层次

  (1——3)矿工被炸死后,他的妻儿生活无靠,在队长的建议下开起了馄饨摊,每天至少有12人光顾,从不间断。

  (4——6)12个矿工们坚持去吃馄饨,令他们的妻子不明白,直到队长弥留之际说出了秘密,从此后队长的妻子也加入到12人的行列。

  (7——8)十几年过去了,来吃馄饨的人也在变化着,但从未少过12人。

  二、过渡、导语

  矿工的妻子是不幸的,又是幸运的,因为在她精神上无依无靠、生活上举步为艰的时候,有12个人毅然决然地支持着她、帮助着她。那么“共同的秘密”究竟是什么?从中我们能领悟到什么呢? 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的下一部分

  三、读4——6自然段,思考“共同的秘密”是什么?从文中哪句话看出来的?

  1、生:12个矿工约定每天去馄饨摊上吃一碗馄饨。

  2、生:在第5自然段。[出示:队长的话]

  (1) 读中理解、强调重音约定——经过商量而确定的,相约要遵守的。 兄弟、自己的兄弟——他们同甘苦,共患难的工作中,建立的阶级感情

  (2) 比较句子,体会反问表达效果,体会语调 这是我们12个兄弟的约定,自己的兄弟死了,他的老婆孩子,咱们要帮。 这是我们12个兄弟的.约定,自己的兄弟死了,他的老婆孩子,咱们不能不帮。 这是我们12个兄弟的约定,自己的兄弟死了,他的老婆孩子,咱们不帮谁帮?

  (3)小结:多么善良的12个人啊!这是次意外事故,无论从法律上,道德上,还是经济条件上,他们都可以不帮他的妻儿,但这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情谊,使他们把帮助这孤儿寡母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4)再读

  四、原来这共同的秘密就是12个矿工的约定。

  从哪能看出这是一份约定呢?默读全文,找到相关语句用“——”画下来,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读一读。

  学生自主学习、交流(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汇报(引导学生按行文的顺序)

  A.8毛钱一碗的馄饨热气腾腾,开张第一天就一下来了12个人。 “一下”:12个矿工都信守约定,如期到来。[出示图一]

  B.随着时间的推移,吃馄饨的人越来越多。最多时可达二三十人,而最少时从未少过12人,而且风霜雨雪从不间断。

  1、(学生想象)“风霜雨雪从不间断”那会是怎样的情景?

  2、在你绘声绘色的描述中,我仿佛看到了那些平凡的矿工,感受到了他们善良的心灵,真的很敬佩他们这伟大的举动。(再读)

  3、小结:之所以开张第一天就一下来了12人,随后从未少过12人,而且无论天气多么恶劣,从不间断,就是因为(引读:男同学读“这是?”)

  C、第四自然段内容

  1、雷打不动:形容坚定,不可动摇。——信守诺言、恪守约定

  2、妻子的“百思不得其解”。除文中提到的猜疑、跟踪、质问,还可能怎样?

  3、她们不理解是因为,她们不知道“这是?”(女同学改人称读)

  4、 学到这里,你有没有什么疑问?学生质疑:能想着帮着别人,这是好事,为什么要把它当作秘密不告诉别人,而且对自己的家人也如此?讨论汇报(多么善良的人们,在献出爱心的同时,也在用心维护着这对母子的尊严,让她感到她是自力更生的,让她觉得生活得很坦然。)

  5、 说话练习:想象一下,当初,矿工队长和矿工工友们约定时会怎么说?

  C、第五自然段

  1、 结合下文,理解“弥留之际”,换词理解(临终之前、临死之前、即将离开人世)

  2、 因为“这是我们12个兄弟的约定”,所以“你一定要替我每天去吃一碗馄饨。”

  3、这说明什么?(他把这义不容辞的责任看得重于一切,他要把自己未完成的责任传承下去。)

  4、此时此刻队长的妻子什么也没说,但她思绪万千,她会想些什么呢?(过去对丈夫的猜疑是不对的。原来他的丈夫这么伟大。一定将这艰巨的任务,厚重的责任坚持到底!)

  4、[出示,6小节和图二]引读第6自然段:“于是,从此以后每天的早晨,在”

  D.来去匆匆的人流不断,而时光变幻之间惟一不变的是不多不少的12个人。

  时间更迭,万物变迁,而惟一不变的是“12个”数字,那是12颗善良的心从未动摇过,哪怕只是微薄的力量,也一定要它持久,进行到底。带着对这12个人的赞扬和佩服之感,再读。 过渡:就这样,十几个春秋过去了,几千个日日夜夜过去了,当我们再次来到那个馄饨摊,还会见到那12个熟悉的面孔吗?

  五、指读7、8自然段

  [出示:图三] E.前来光临馄饨摊的人,尽管年轻的代替了年老的,女人代替了男人,但从未少过12个人。穿透十几年岁月沧桑,依然闪亮的是12颗金灿灿的爱心。

  1、既然12个人都这样信守约定,为什么还要“代替”?这十几年间可能会发生什么事?

  2、过渡:是啊!无法阻挡的“生、老、病、死”,无法预料的“天灾人祸”十几年来,这些矿工们经历着生活的变化,也在经历着的世事的沧桑。

  3、引读:所以,“前来光临馄饨摊的人,年轻的代替了年老的,女人代替了男人

  4、这不仅是12个矿工的秘密了,已经成了12个家庭的秘密,甚至是更多帮助者共同的秘密。(扣题)

  5、虽然“十多年过去了”,但是“依然闪亮的是12颗金灿灿的爱心。”

  6、怎么理解“金灿灿的爱心”?

  7、这仅仅是12颗闪光的爱心吗?同学们想一想,在这样善良、朴实的人群,再过10年、20年会是什么样?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不和无不等词语造句。

  2.理解课文重点句子的意思。

  3.欣赏夹竹桃的可贵韧性,体味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种很美丽的植物,请看大屏幕.仔细观察这种植物的叶和花,看哪位细心的同学能有所发现.(叶子像竹子的叶子.板:竹;花像桃花,板:桃)

  2.的确,这种植物的叶片像竹,花朵如桃.如果请你就这两个方面的特征,试着给它取个名字的话,你想到了什么名字呢?(竹桃。桃竹。竹桃连理等)

  3、这美丽而高雅的植物受到人们的垂爱,人们根据它叶和花的特征,给它取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夹竹桃。(板:夹)

  4、想不想和这美丽的夹竹桃做零距离的接触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着当代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一同走进他家的那方夹竹桃世界吧!

  二、自读课文:

  轻声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新词,并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告诉老师,是什么原因令作者爱上夹竹桃的?

  三、检查自学

  1、读准下列字音:

  玉簪花

  荇藻

  参差不齐

  鸡冠花

  奉陪

  榆叶

  梅

  江西

  腊海棠

  花团锦簇

  菊花飞

  蛾

  乍起

  2、交流:是什么原因令作者爱上夹竹桃的?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告诉老师。

  3、生答后出示: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4、指读,齐读。

  5、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吗?(一、夹竹桃的韧性体现在哪里?二、月光下的夹竹桃给人带来哪些幻想?)(生边提问题师边板书:韧性?幻想?)你们刚才提的这两个问题很有价值,让我们先来见识一下夹竹桃的韧性。同时理解韧性这个词。

  四、品读课文:

  (一)韧性

  1、课文哪一自然段具体写了夹竹桃的韧性?(第四自然段)细读课文第四自然段,你能从哪些词句中品出夹竹桃的韧性?(可以圈、划、批注)。

  2、交流

  第一句: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默默绽放,不张扬,不起眼,从不与白花争艳,常年不败,坚持开放。)

  该怎样读好这句话呢?练读,指名读。

  指导朗读后齐读。(悄悄地一声不响要读得轻柔些,而又开出、又长出要读得重些。)

  第二句: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从这句话里又能体会到什么呢?(生命力顽强,一年三季充满生机,花期长。)

  无日不迎风吐艳是什么意思?(边叙述边板书:无日不迎风吐艳)为什么不说每天都迎风土艳?(哦,双重否定,语气更加强烈,更能体现夹竹桃可贵的韧性。)

  不管怎样的季节,怎样的环境,夹竹桃都始终如一,迎风吐艳。多么顽强的生命力!你能读好它吗?(要读出不同季节不同环境的坚强)各自练读,男女生分读。

  师引导后齐读:春天到了,暖风习习,夹竹桃(迎风吐艳);夏天到了,赤日炎炎,大雨倾盆,夹竹桃(迎风吐艳);秋天到了,凄清寒冷,夹竹桃(迎风吐艳)。

  第三句: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从这句话里你又品出了什么?

  无不奉陪无不是什么意思?(板:无不)无不奉陪呢?(板:奉陪)(又一次用了双重否定,强调了不管什么季节夹竹桃都一一奉陪,突出了花期之长,没有哪一种季节性的花可以与之相比,又一次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韧性的赞美。)

  指读,齐读。

  练习用无不和无不分别说个句子。

  小结过渡:夹竹桃的花期真长呀,所以在作者的心理又有什么新感受呢?

  第四句: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的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能不用问号换种说法吗?哪种效果好?一起读。

  3、夹竹桃的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的确显得非常可贵。(板:可贵)文中哪一小节写了院子里的花?(生:第三小节)

  同学们有没有注意第四自然段开头的词语然而,用然而过渡到夹竹桃,就说明第三自然段写了其他花。

  请同学们读读第三自然段,看看写了多少花,有没有写夹竹桃?

  (一百几十个字,写了十四种花,却没有一个字写夹竹桃的。)

  课文重点写夹竹桃,那作者为什么要把小院里的花写得这么美呢?是不是离题了?老师让你们看一看院子里的花。(课件展示十四种花)(这样写,其实是将其他的花跟夹竹桃作对比,衬托夹竹桃的花期之长。)

  4、让我们再读一读这句反问句。

  5、细细品味,我们不得不佩服季老先生的独具匠心:写百花,只为一花。同学们,我们描写一种事物,可以象第四节那样直接描写,也可以像第三节那样衬托描写。

  6、对比读。老师看到大家学得这么认真,老师也想参与进来,可以吗?我们一起来对比着读读课文的三四小节,好吗?

  7、师领读:院子里的花虽然一年三季,万紫千红,却(只在一个季节开放)唯有夹竹桃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开出一嘟噜)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无日不迎风吐艳。)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五、总结,设置悬念: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见识了夹竹桃可贵的韧性,(去掉第一个?)读到这你们是不是也喜欢上了这夹竹桃?告诉大家,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别有一番情趣,让我们下节课再接着去领略夹竹桃月光下扑朔迷离的花影吧!

  六、作业:

  1、读一读:季羡林的《夹竹桃的传说》。

  2、写一写:请你试着描写一种植物,抓住它的特点写具体。(可以是一个小片段)

  七、板书:

  无日不迎风吐艳

  韧性

  可贵

  无不奉陪

  夹竹桃

  幻想?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教案01-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八》教案03-28

小学语文太阳的教案11-16

小学语文穷人教案11-17

小学语文绝句教案11-14

小学语文教案11-07

小学语文掌声教案12-28

小学语文《鲸》教案01-13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12-30

小学语文教案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