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教案大全>《《两小儿辩日》教案

《两小儿辩日》教案

时间:2023-04-21 16:13:48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关于《两小儿辩日》教案汇编九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两小儿辩日》教案9篇,欢迎大家分享。

关于《两小儿辩日》教案汇编九篇

《两小儿辩日》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

  1. 节奏分明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 了解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有执著的探索精神;

  3. 学习积累重点词语。

  【教学设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同学们对语文感兴趣,我认为办法之一就是不断地换换上课的花样(尤其是文言文),如:课本剧、朗诵比赛等。本文两篇文章篇幅短小,内容并不难懂,故教学时重点应放在朗读和背诵上。但朗读与背诵离不开字词句的理解,于是我想到了每节课的三分钟演讲,想先让大家整体感悟两个故事,然后引出一场擂台赛。

  【课前准备】

  1.分好两大语文兴趣小组的任务;

  2.反复朗读两篇短文。

  【教学过程 】

  一.整体感悟:

  1.(第一大组代表)三分钟演讲(由一位同学讲《夸父逐日》的故事,一位同学拿道具太阳、桃林,一位同学演夸父。)

  2. 评讲三分钟演讲引出第二大组自认为更胜一筹的节目《两小儿辩日》(旁白1人,两小儿2人,孔子1人,孔子的学生1人,老师可参与扮演孔子。)1

  3. 两小组皆不认输,引出老师准备好的一场擂台赛。

  二.重点研读:

  1. 老师给两大小组分任务:第一大组负责《夸父逐日》问题解答;

  第二大组负责《两小儿辩日》问题解答。

  2. 老师提要求:a.各大组把本组所负责的文章读熟、读透,预测老师可能会提哪些问题。(字词句读背都要注意。)

  b.分组讨论:相互解答本组成员所提出的'疑问(侧重读与背)。

  c.其间,老师为了让学生全员参与,可把两大组学生的学号分别放在两个抽签盒中。

  三.合作探究:

  1.擂台赛开始:

  (1).老师先分别从两个抽签盒中各抽一个学号,读本组所负责的课文,老师选出读的最好的为擂主先答题,如答不出来,有两次向本大组求援的机会,答对一次得一分。

  (2).老师出题:.《夸父逐日》:(如第一大组为擂主,先出以下各题)

  a、生字注音:逐 渭 泽

  b、生词解释:逐走 入日 不足 大泽 邓林

  虚词:饮于河、渭 道渴而死 弃其杖

  c、翻译句子:饮于河、渭 道渴而死 化为邓林

  d、删去标点,读全文(略)。

  E、三分钟内背诵全文。

  《两小儿辩日》:(如第二大组为擂主,先出以下各题)

  a、生字注音:盂 孰 汝 沧

  b、生词解释:辩斗 去人 日中 盘盂 沧沧凉凉

  虚词:问其故 一儿以日初出远 而日中时进也

  c、翻译句子: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及其日中如探汤 孰为汝多知乎

  d、删去标点,读全文(略)。

  E、三分钟内背全文。

  (3)老师统计总分,选出下一轮(附加题)擂主。

  (4)附加题: 《夸父逐日》:说说你对夸父这一神话人物的认识。

  《两小儿辩日》:由孔子不能决也你受到什么启示?

  (5)师生共同评出这次擂台赛的冠军,给予鼓励。

  (6)全体同学齐声朗读两文。

  四、课内延伸。

  联系实际启发学生学习古人执著探索的精神和谦虚诚实的品德。

  1)、《夸父逐日》这篇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可联系同学们平时的学习情况,鼓励大家要像夸父那样在学习上做到坚持不懈、敢于探索。

  2)、〈〈两小儿辩日〉〉这篇短文说明人们懂得的东西总是有限的,知识是无穷尽的,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所以要谦虚诚实,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可联系同学们平时的学习情况,告诫大家学习中不能不懂装懂,要谦虚好问,才能有所收获。

  五、布置作业 。

  (1)〈〈读〈夸父逐日〉有感〉〉或〈〈读〈两小儿辩日〉有感〉〉

  要求:A 字数300字左右。

  B 要联系实际。

  (2)两大兴趣小组在练习本上完成刚才对方的赛题。

  专家点评:

  这一教学设计渗透着新课标关于阅读教学的新理念。它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可操作性强。它关注学生的发展,力图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既注重合作是学习,又注重发展学生的审美个性;既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既强调了文言文阅读教学中的言,即积累文字法、词法等知识,构建其知识结构,又不淡化文言文阅读教学中的文,即从文本中获取审美体验。

《两小儿辩日》教案 篇2

  课文简析:

  《两小儿辩日》是人教版十一册语文教材选入的文言文。选编的意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使学生初步感悟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品味感悟祖国的语言文字,同时意识到知识无穷,学无止境。这文言文文意比较浅显,叙述了古时候两个孩子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各持一端,争执不下,连博学的孔子也不能判断。

  设计理念:

  文言文的教学应重视朗读,在指导学生体会文言文读法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朗读练习,感悟语感。因为文不甚深,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文意的理解并不很难,况且学生们已有了一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和经验,因此,采取让学生读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解疑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学生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增强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对照注释,理解句意。

  3、能复述故事,背诵课文,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学生初步接触古文,因此把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把弄明白短文的意思作为教学的难点来突破。

  教学过程:

  一、以图引文,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两小儿辩日图,让学生说说这幅画的意思?

  2、通过对画面的理解,而明白课题《两小儿辩日》的“辩”即为“争辩、辩论”,他们究竟在辩论什么?

  二、启读、试读,体味语感

  1、教师用稍慢、轻松的语调读课文。

  2、听课文录音,让学生感觉你认为文言文怎样读?

  3、学生自由发言听了范读后的想法。

  4、用学生自已的方法试读课文,将读不准的地方画下来,纠正后反复读。

  5、指名分小节读。

  (读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朗读中所体现的情感来自于学生对课文的个性化理解。因此给足学生读的时间,通过多途径、多角度、多方式的活动引导学生去感受、体验文本。)

  三、通读、参读,潜心会文

  1、要想清楚的知道这文言文的内容,我们还需要一个小帮手,谁知道这个帮手是什么?(在此渗透学习古文的简单方法如:查字典、问老师、看注释等)

  2、我们借助注释,自由读课文,遇到不懂的地方,你可以联系上下文的意思进行猜想,可以给老师提出来,也可以和小组的同学商量。

  (放手让学生探讨课文中的疑难,通过各种途径来解疑、释疑)

  3、组织交流,结合学生不懂的地方,教师相机点拨。

  (学生通过自由探讨得到的认识、理解,需要老师进行整合、补充,因此,老师在学生讨论之后,要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让学生突破疑难,从而让学生对每个问题得到一个完整、清晰、正确的理解)

  4、出示“孰”、“汝”明白其意思。提问:在你积累的词语中有哪些词也当“你”讲?(君看一叶舟、子非吾友也、您好、任尔东西南北风)文章中的“你”指谁?你对他了解吗?

  四、研读、精读,深入情境

  1、你认为文中的两个小孩谁对谁错?你支持哪一个呢?(给学生一个自由的选择的空间,自然形成一个辩论的氛围)

  2、现在我们就展开一个小小的.辩论,一方是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方是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每组选已的代表,再读课文,找出有利于自己一方的观点和理由。

  3、进行辩论,弄清两个小孩子的看法及原因。

  (讨论交流是探险究学习的一种方式,在课堂讨论中可为学生的思维表达更宽广的空间。目的是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

  五、背诵积累、延伸

  1、分角色有感情朗读全文。

  2、学生试背课文。

  3、课外延伸:两千多年前的孔子没能回答两个小孩子的问题,是因为当时的科学技术不发达。到了今天,如果能穿越时空,你到了遥远的古代遇到了两小儿辩日,你将怎么呢?请你在课下查阅资料和同学们合作来完成两小儿辩日续。

  课后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活动中,老师力求让自已是一个等参与者,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自主的探究。因为初学古文,学生们对朗读的兴趣很大,通过范读、试读学生们基本上都能把课文读通顺。在理解课文这一环节,有一部分学生借助注释也不能真正明白文意,教师便引导学生用猜想的方法去试一试,效果很好。在理解课文之后,因观点不同而展开辩论则更适合了学生的心理,通过辩论加深了理解和体验。

《两小儿辩日》教案 篇3

  一、依据课标说教材

  《两小儿辨日》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的一篇文言文,课文讲的是古时候两个小儿在争论太阳距离地球远近的问题,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本课的设计理念是:质疑释疑、合作探究、感悟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及课文蕴涵的深刻道理。

  二、紧扣特点说教材

  《两小儿辨日》一课语言简洁,全文仅一百来字,却能给人多方面的启示。通过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是其语言表达上的特点。从对话中表现了两小儿的天真可爱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个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反复诵读,理解故事内容,并复述故事。能力目标:熟读成颂,积累文言文的语言,感悟文言文的魅力。学习课文通过对话描写,展开故事情节的表达方法。情感目标: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教学重点:这是学生文言文学习的开始,应该坚持以读为本的理念,把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文意,解开“辨日”之迷。

  三、说教法

  由于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在词语、句式方法差别较大,学生学习时有一定困难。教学时,我坚持师生互动的原则,让学生“读中悟、悟中读、练中创”。

  四、说学法

  1、质疑探究法

  ?学起于思,思源与疑。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导入时,我就让学生从课题的“辩日”进行提问,让学生主动探究。

  2、读书入境法

  ?坚持以读为本的理念,让学生在读中入境,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合作讨论法

  ?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团体协作能力,我多次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他们在多维互动的学习中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使学生智力互补,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五、教学流程

  (一)初读生疑

  先让学生齐读课题,然后借已学过的古诗词引出对“日”字的理解,引导学生理解课题,导出问题“两小儿在争论太阳的什么”,为展开对课文的深入学习创设情景,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二)熟读成诵

  作为文言文学习的开始,应坚持以读为本的理念,把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作为教学的重点。首先,把握好范读这一环节,通过教师声情并茂、流畅自如的范读,来激发学生的朗读的兴趣。同时,通过教师节奏分明的范读,把语句的停顿、词语的语气轻重选择等信息传递给学生。这样,引导学生听,体会交流,准确把握节奏和轻重音,为诵读乃至背诵奠定基穿?采用领读、伴读等形式,帮助学生把课文读通,并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的学习伙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充分读,使学生熟读成诵。

  (三)读中自悟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教学本课时,对于理解文意这个难点,可采取结合注释,反复吟诵,自悟文意的方法来突破。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诵读古文的能力,增强了感性认识,也为学生的理解从感性向理性上升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在学生诵读的基础上,要注重引导学生对古文文意的自主感悟。引导学生结合注释,逐词逐句读,逐词逐句悟。通过诵读感悟,明白课文讲的是两小儿在争论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问题,以及他俩的看法截然不同的原因,从而对整篇课文有了总的整体认识。

  (四)讲述拓展?

  ?当学生对课文《两小儿辩日》有了感性认识之后,上升到理性认识成了学生迫切的期望。因此,我设计了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和续编故事,在学生讲述续编故事中,学生通过再造想象,填补和丰满了课文的空白。如:续编孔子听了两小儿的话后,孔子会怎样,有的学生说:“我想孔子会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有的学生说:“孔子会说‘虽然人们称我为圣人,说我博览群书,可宇宙无限,知识无穷,我也有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呀。所以我还要多看书多学习,多找资料丰富自己,使自己日臻完善。’”。这样的训练,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而且还丰富了文章的内蕴。也使我们的语文教学超越了文本,超越了时空。

  (五)辩论内化

  通过以上几个环节,学生对课文有了自己的理解和一些独到见解,对“太阳与地球的距离一天中有无变化”会形成三种认识:其一,认为“太阳距离地球早晨远,中午近”;其二,认为“太阳距离地球早晨近,中午远”;其三,会有学生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认为“太阳距离地球一天内没有变化”。为此,根据三种观点,把学生分成三组进行辩论,在辩论中,张扬学生健康的个性,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创新品质。辩论结束,教师在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给学生播放《宇宙与人》的录像片,让学生到广阔的宇宙中,认识自然,追求客观真理,体现我们开放而鲜活的语文教学。

《两小儿辩日》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根据课后注释理解文章内容,并反复诵读课文,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力争达到“熟读成诵”。

  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解读课题

  1.齐读课题。

  2.借已学过的古诗词引出对“日”字的理解。

  (1)引导学生背诵含有“日”。字的诗句。

  (2)简释诗句中“日”字的意思。

  (3)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理解课题,并导出“两小儿在争论太阳的什么”这个问题,便于下一步展开对课文的深入学习。

  二、反复诵读,疏通文章

  1.畅谈感受,明确方向。

  (1)给出机会让学生畅谈初次接触文言文的感受,并及时归纳和小结,启发学生思考解决疑难的方法。

  (2)根据各自己有的经验,提出学习课文的方法。

  2.合作学习,疏通文章。

  (1)提示学生采用适当的方法,把课文读懂、读通顺。

  (2)选取适当的学习方法,通过小组协作,疏通文章。

  3.检查学习效果。

  (1)请学生参考注释,用现代口语复述故事,并根据学生复述的状况进行即席点拨。

  (2)复述故事。

  (3)出示一组选择题,让学生选定两小儿辩斗的焦点,即解开上课之初的问题——“两小儿在争论太阳的什么?”

  (4)通过“写题板”的形式,快速表达各自的选择结果。

  (5)在学生基本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浅谈”对重点词“笑”的理解,并适时点拨。

  (6)借助媒体画面展示全文。反复诵读,共同感受古文的“韵律美”,以期达到熟读的效果,为深入理解课文铺平道路。

  三、品读课文,感悟寓意

  1.小组合作,弄清“辩斗”的观点及理由。

  (1)从文言文“简洁”的特点入手,引导学生弄清两小儿“辩斗”的内容,分清“辩斗”的观点和理由。

  (2)通过小组协作,分清“辩斗”的.观点和理由。

  2.检查学习效果并品读课文。

  (1)在学生分别汇报两小儿观点和理由的同时,完成板书。并再次指导学生反复品读。

  (2)反复品读,品出对“笑”字的深入感悟。

  3.尝试性背诵,力争达到“熟读成诵”。

  四、联系实际,理解题旨

  1.解开“辩日”之谜。

  (1)提出“辩日”孰是孰非的问题。

  (2)通力协作,解开“辩日”之谜。

  (3)运用媒体手段“印证”学生的解释。

  2.理性看待“孔子不能决”。

  (1)引导学生谈论对“孔子不能决”的看法。

  (2)针对“孔子不能决”各抒己见,从而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五、回味“辩日”,师生漫谈

  1.回味“学习历程”,书写心得。

  (1)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历程”,启发学生写出各自的收获和体会。

  (2)通过“写题板”的形式,简明小结自己“个性化”的情感体验。

  2.漫谈体会。进行高效的师生互动与交流,拓展各自“个性化”的情感体验。

  六、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1.熟练背诵《两小儿辩日》。

  2.向亲朋复述故事,并聆听他们的体会。

《两小儿辩日》教案 篇5

  一、 引言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是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基本理念。

  选自《列子·汤问》的《两小儿辩日》一文属于传统经典篇目,但它出现在新课程标准与理念统摄下的新教材中,教学设计就应该跳出传统教学的框子。

  为此,在教授此课时,我尝试设计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的教学方案,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力求达到“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本文寓意”的教学目标 ,力争在教法上有新的突破。

  二、背景

  以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新理念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教学改革正如火如荼的开展,我校领导积极抓住这一契机,不惜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于今年三月带领高、初中教师北上河北衡水、南下江苏洋思取经学习;他们还亲自驱车前往陕西师大拜访“诱思探究”教学理论的创始人张熊飞教授,把最新的教育理念传授给教师。至此,全校自上而下掀起了探究学习和课堂教学改革的高潮,在这种轰轰烈烈的教改氛围中,每位教师都深深地感到,改尚恐不及,不改则更无立身之处。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切实体会到:落实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关键在于课堂。为此,在教授经典古文《两小儿辩日》一文时,我特意设计了一套全新的为初一学生所乐于接受的教学形式。适逢市教研员李亚红等 一行三位专家到我校检查新教材课改进展情况,听了我这节课;当时陪同听课的还有我校教学副校长和语文组同仁,共计十位老师。

  三、教学过程

  1.整体感知,疏通文义

  怀着满腔的激情,迈着自信的步伐,我踏进了初一七班的教室。“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论语》十则,其中有一句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生异口同声地随声附和。看到大家情绪高涨的样子,我很满意,接着讲下去:“这句话是讲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不懂装懂。孔子还说过:‘听其言而观其行’,即要从这个人的所作所为去判断他是否言行一致,那么,孔子所做是否如其所说呢?《列子》中的一个故事告诉了我们答案。请同学们朗读《两小儿辩日》一文,并借助课下注释,也可以与同桌讨论,看谁能疏通一下这篇课文?”

  课堂顿时活跃起来,大家有的眉头紧蹙,认真思考;有的大声诵读,书声琅琅;有的激烈争论,各不相让…….几分钟后,一名男生勇敢地走上讲台,疏通课文。他话音刚落,马上有一学生站起来纠正说:“孔子东游中的‘游’不是‘旅游’的意思,而应为‘游学’。”我表示肯定后,又趁势问到:“‘汤’古意为‘热水’,哪个成语中有此义呢?”略作沉思之后,几位同学脱口而出:“‘赴汤蹈火’。”看到大家探究的兴趣已萌发, 我又因势利导:“两小儿辩日的焦点在哪里?为什么会有不同结果?”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如出笼的小鸟,叽叽喳喳,热火朝天地发表着自己的看法,他们认为两儿辨日的焦点在于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一儿是用眼睛看到的,一儿是用体温感觉的,所以会得出不同的结果。我随即以简洁的词语板书:

  日始 日午

  一儿:近 车盖 远 盘盂 视觉 独立思考

  一儿:远 苍凉 近 探汤 触觉 勇于置疑

  这样,既紧扣课文内容,又使大家一目了然。

  2.深入探究,研读赏析

  然后,我请三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他们抑扬顿挫的朗读,把文中的韵味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其他同学也随之深深地融入到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中。

  看到大家意犹未尽的神情,我提出新的问题:“两小儿笑曰”中的‘笑’是什么意思?”两三分钟沉静后,大家纷纷举手。

  生1:“这是自豪的笑,两小儿认为他们的`问题难倒了大思想家孔子,他们感到很自豪。”

  生2:“这是嘲讽的笑,因为人们都认为孔子无所有知,无所不晓,但两小儿发现并非如如此。”

  生3:“这是痛苦的笑,因为像孔子这样的大学问家都回答不了他们的问题,天下还有谁能解答呢!”

  …….

  大家的争辩愈来愈激烈,热情一浪高过一浪,我归纳道:“每位同学的见解都很正确,只要大家言之成理,就应给予肯定。那么,我们又如何理解‘孔子不能决’一句呢?”

  生1:“说明了孔子一是一,二是二,很诚实。”

  生2:“孔子那么有学问的人还有不懂的知识,说明知识是无穷无尽的,我们应该‘学海无涯苦作舟’。”

  生3:“说明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生4:“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就不同。”

  生5:“应该学习两儿独立思考,勇于质疑的精神。”(完成板书:独立思考,勇于质疑)

  ……

  这次的发言毫不逊色于前次的辩论,大家各抒已见,争先恐后,听课的老师也都微笑颔首,课堂气氛达到了意想不到的高潮。

  3.延伸迁移,创新拓展

  我又趁热打铁,顺理成章地把教学引入到“拓展、迁移”环节:“假如你是掌握了现代科学知识的孔子,你会对这两小儿说些什么?让我们共同表演一出《新两小儿辩日》。”顿时,课堂沸腾了起来,大家踊跃举手,有的同学急得甚至站了起来。我把讲桌搬到教室一侧,空出地方做临时舞台。三位同学初生牛犊不畏虎,落落大方地走到前台表演起来:

  生1:“今天早上我上学时看到太阳像车篷那么大,中午放学时太阳却像个小盘子,你说,太阳不是早上离我们近而中午离我们远吗?”

  生2:“不对不对,今天早上我上学时还穿着毛衣,中午放学时我只穿了件衬衣还觉得热,应该说太阳早上离我们远而中午近才对呢”。

  “不对不对!……”

  正当“两小儿”唇枪舌剑的时候,扮演孔子的生3摆出一副智者的样子,慢悠悠地走了过来:

  “你们两个说得都有道理,只是观察的角度不同。其实早上地球表面有云气,透过云气看太阳就显得大些;而中午云气散去,太阳自然就会显得小些,这是我们视觉上的一个错觉。再者,太阳早上斜射,我们自然就会感到凉些;而中午直射,我们就感到热些。其实,太阳不论早上还是中午,离我们地球的平均距离都是14960万公里。”

  “哇——”教室中发出一片惊讶声,大家都为这位睿智的“小孔子”掌握的现代科学知识所折服。

  生2立刻做鞠躬致敬状:“孔子就是孔子,不愧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佩服佩服!”

  课堂上立刻爆发出一阵笑声,随即是一阵热烈的掌声,整节课在听课老师的颔首默许中结束。

  四、教学反思

  1、一位哲人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在设计本课时,我巧妙地让三千多年前的孔子灌输进现代科学知识,配以学生惟妙惟肖的表演,使大思想家栩栩如生,鲜活地走到我们面。我惊奇地发现,学生童稚的内心世界是如此之多彩多姿。从他们流畅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协调的动作上,我可以参透到他们预习是多么的认真,体验到他们成功后又是多么快乐;也深切感受到换一种教法﹑放手让学生尽情去展示自我的妙处。只要给他们一把钥匙,智慧的大门就会敞开在他们面前。

  2.再老的课文,只要肯花心思,总能找出新的角度,上出新意。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自己对教学有没有更高的追求。

  3. 再新的设计,如果脱离了双基的落实,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就不能算是好的设计。任何时候都不能被新的想法冲昏头脑,而导致课堂流于形式。

《两小儿辩日》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两小儿辩日》是一篇文言课文。讲的是古时候两个小孩凭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这个故事既渗透了要主动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并大胆质疑的科学态度;也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应该实事求是的道理。 设计理念:

  借助《两小儿辩日》这篇文章,学生将初步感受到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增强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信心,并为今后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根据课后注释理解文章内容,并反复诵读课文,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力争达到“熟读成诵”。

  3.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在教法上准备通过有效的诵读解读古文的意思,感受古文的意韵,品味古文的特质。

  教学重难点:

  1.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读出古文的韵味。

  2.理解孔子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和两小儿勤于动脑,大胆探索真理的精神。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题、释题

  1、“辩”字入手,导入课题。

  由“辩”字引导学生说出本课的辩论者是“两小儿”,辩论的对象是“日”从而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中国的文字是世界上最美也最有趣的'文字,大家看黑板,两个辛之间加上一个言字旁?是个什么字?(师板书“辩”字)来我们用它来组词。区分“辩、辨、辫”。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辩论的古文,同学们都预习过了,现在告诉老师,文中辩论者是谁?辩论的对象是什么?

  2、齐读课题。说出课题的意思。并引导学生体会文言文的特点“简”。

  师:简,文言文行文简练。我国古代重要典籍大多是用文言写成的,其中许多不朽的作品历来以简约精练著称。

  二、探究阅读方法,初读感知

  1、讨论归纳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师:面对如此行文简练的文言文,同学们都有哪些方法来学习它,来理解它?

  2、学生自读课文。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用自己熟悉的学习古文的方法来自读课文,看看你自己能读懂些什么。注意读准字音,有不懂的地方标记下来,在接下来的讲解中重点听。(出示课件中自读提示。)

  3、指名读全文,问其读后的感受,有何困难,引导学生读古文要注意停顿得当。 师:一曲完毕,现在,哪位同学来给大家读一读课文?

  师:在读的时候与白话文相比有何感受?有什么困难吗?

  师:文言文在古代是没有标点符号的,现在你们看到课本上的标点符号都是后人自己加进去的,读文言文要注意两点,一要慢,二要停顿的当。这样才能读得通顺流畅,读出古文的韵味。现在请听老师是怎么读的,老师读的时候在什么地方停顿了,注意用单斜线标记出来。

  4、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找到停顿点,感受文言文的节律,读出节奏。(出示课文 停顿点课件)

  5、学生自行练读一分钟后齐读正音。

  三、精读课文,深入读思,加深理解,疏通文意

  1、学习第一段,由学生说出整句话的含义,在理解文意后,达到熟读成诵,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游”和“斗”,使学生分辨出“说”和“辩”的区别,从生活积累中感受“辩斗”的气势,为语感训练作准备。

  师:孔子东游,游是什么意思,是游玩的意思吗?

  师:见两小儿辩斗。我们知道,辩的意思是?那为什么还要加个斗字?从这个斗字,你们可以看出什么?

  师:辩论和说话一样吗?

  师:回想平时你们在和别人争辩的时候是用怎样的一种语气?

  师:所有同学把课本合上,跟我背“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小结:多好,把文言文的意思弄懂后,很容易就可以根据意思背诵出来,文言文也不是很难,消除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畏难情绪。

  2、学习二至五段,引导学生弄清两小儿“辩斗”的内容,分清“辩斗”的观点和理由。

  (1)师:下面请同学们完成两项任务。(课件出示)

  第一,用不同的符号画出两小儿“辩斗”的内容;

  第二,看看两小儿的观点分别是什么?又各自说出了什么理由呢?

  (2)师引导学生弄清两小儿辩日的观点及理由,两小儿针对太阳在不同时间与地球距离的远近摆出截然不同的观点,指导学生用肯定的语气读出两小儿各持己见、互不相让的态度。重点讲解“车盖、盘盂”,并通过观看实物图片使学生更直观理解。

  师:谁来说说两小儿的观点?(板书总结)

  师:两小儿的观点刚好怎么样?一个远,一个近?相反,好,大家再来读读第二、三段,感受一下这种反差,注意读出争辩时认为自己是对是那种肯定的语气。

  小结:

  师:原来啊,两个小孩在争论太阳早晨和中午哪个时候离人近,哪个时候离人远。那么他们又各自摆出了什么理由呢?一儿曰。。。

  师:第一个小孩的理由是什么?谁来用自己的话说说?

  师:你在古装电视节目中见过车盖吗?是什么形状的?有多大?给大家比比?(课件出示车盖图片)

  师:那盘盂是什么?古代盛水的器具。有多大?比给我看看?

  (课件出示盘盂图片)

  师:一个小孩说了,太阳刚升起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而到了中午的时候只有盘盂那么小,平常我们再看东西的时候是“近大远小吗?”这个小孩说的有道理。来,我们把自己当成这个小孩,读读他的话。

  (3)两小儿根据各自的感觉、体验提出理由证明自己的观点,反驳对方的观点。两段句式、结构一致,都以反问句式结束,应注意反问句的读法。其中“大如车盖”“如探汤”应重读,“如盘盂”“沧沧凉凉”应轻读,使之读起来有对比的语调,形成两峰对峙,争辩不下,亟待

  解决的高潮。重点讲解“沧沧凉凉、探汤”,体会日初出沧沧凉凉、日中时如探汤的感觉。 师:另一个小孩的理由又是什么呢?谁来说说?

  师:沧沧凉凉是种什么感觉?在什么时候会感觉到沧沧凉凉呢?

  什么叫探?谁来做做探的动作?

  汤是什么?是我们今天吃饭时喝的汤吗?

  师:现在大家试想自己把手伸进滚烫的热水里,然后把那个动作做出来。

  师:感觉到烫了吗?好,现在带着刚才想象到的感觉,我们来一起读读这个小孩说的话。一儿曰:。。。。

  师:另一个小孩说了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的,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大家再想想,冬天我们烤火的时候是“近热远凉”吗?这个小孩说的也有道理。

  师:所以这个小孩说得也有道理。

  四、创设学习情景,诵读表演

  1、用白话文进行辩斗。

  师:既然大家觉得两个小孩说的都有道理,就请各位同学把自己当成其中的一个小孩,同桌间用自己的话来辩论辩论,注意辩论时的语气。(同桌练习,后指名初辩,后学生评议。) 师:谁觉得自己最像文中的小孩?

  2、用文言文进行辩斗。

  师:白话文辩得不错,那要是用古文来一次,效果一定更好。怎么样,先同桌试一试。(同桌练习,学生推荐两名同学辩论。)

  3、全班“齐辩斗”。男女色分角色辩斗。

  4、小结明理,引导学生体会两小儿善于观察。得出观察角度不同,看一个问题出发点不一样,而结果不同。

  师:太阳是远是近,两小儿各有不同的结论,其根据是什么?

  师:两小儿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师;从两个小孩身上你们看到了什么?

  五、学生简介孔子,课后明理

  1、学习第六段。引导学生体会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师:在两小儿的辩论形成两峰对峙,争辩不下之时,孔子来了,两个小孩问道,“孔先生,你说我们两个到底谁说的对呀?”孔子能判断吗?能决断吗?文中怎么说?

  师:孔子不能决也,同学们,你们来说说你们了解的孔子?

  师:孔子这个古代博学多才的大家,面对两个小孩的问题,他是什么态度?

  师:同学们,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啊,如此博学的孔子也有难解的问题,所以天下有没有所有事情都知道的人?

  师:没有,因此,我们要像孔子学习。

  师:在2500年前的孔子不能决也,你能说出正确的答案吗?太阳离地球的远近到底如何呢?(出示课件太阳地球图片)

  2、学习最后一段。两小儿见孔圣人不能裁决,笑曰:“孰为汝多知乎?”,这句话也采用反问句式,让学生重点理解两小儿对孔子的态度,明确两小儿的笑并无讥讽之意,指导学生读出活泼、轻松的语调,以表现小儿的天真可爱。

  师:两小儿见孔圣人不能裁决,就笑了说:“孰为汝多知乎?”,“熟为汝多知乎?”孰是什么?为是什么?汝是什么?多知又是什么?连起来就是?

  师:两小儿的“笑”是怎样的笑呢?

  师:一起读出小孩的活泼、天真可爱的语气。

  六、辩日小结,诵读全文。

  师:这篇课文我们就讲完了,从这学习到了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在求知时要实事求是的,最后请同学们带着对两个小孩的佩服,对孔子的敬仰,在优美的古琴声中再读一遍课文。

  七、板书设计:

  一儿一儿

  日初出近(大)远(凉)

  日中远(小)近(热)

  孔子不能决也实事求是

  陈宁

《两小儿辩日》教案 篇7

  一、谈话导入

  1、你们知道孔子吗?(简单介绍孔子)

  2、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也就是说要谦虚实在,不能不懂装懂。孔子又说过看一个人要“听其言,观其行。”也就是说从这个人的所作所为去判断一个人是否言行一致。那么孔子是不是这样做的呢?

  3、板书课题,解释课题,他们到底在辩论什么?

  二、读通课文

  1、试读,将读不准的字音画出来。

  2、报名,分小节读。

  三、精读课文

  1、出示挂图或放映影片,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思考他们在辩论什么问题。

  2、小组合作学习,先借助注释自由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地方,然后分旁白、孔子、一儿、另一儿四个角色来读。

  3、组织交流。结合学生不懂的地方,教师点拨。

  4、背课文,复述故事。

  四、研读课文

  1、为什么两个小儿会有不同的.看法,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搜集资料回答。

  2、假如你是“孔子”,当然你是掌握了现代科学知识的“孔子”,你会对这两个小孩说些什么呢?现在我们就来练习表演《新两小儿辩日》。

  3、分旁白、孔子、一儿、另一儿四个角色,四人小组合作创造性表演,教师巡视指导。

  4、组织交流,一小组表演,其他同学作评委,结合学生的评义,教师可提出自己做孔子和学生合作表演,在表演中相加点拨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5、教师就抓住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了解孔子为“万世之师”的道理,而不能让学生错误理解为被两个孩子的问题难倒。

  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六、指导学生有韵味背诵。

《两小儿辩日》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能正确理解、翻译课文。

  2.熟读课文,培养语感,背诵《夸父逐日》。

  3.培养探究精神,能多角度理解课文。

  教学重难点

  积累文言词汇,熟读课文,背诵《夸父逐日》,多角度理解两篇文章的内涵。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设备。没条件的地区可准备《夸父逐日》动画片、录像带,录像机。

  2.准备好《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设计思路

  文言文学习重在诵读和积累文言知识。而这两个过程是枯燥的。那么如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关键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诵读方面,可以采取教师范读的方式,激起学生的读书兴趣;积累文言知识方面,则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进行讨论式自主学习。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必字字落实,只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关键字、句式,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感。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正确翻译和理解课文。这两篇短文都反映了古人可贵的探索精神,因此教学可以采取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多角度地理解文章的内涵。鉴于此,教学方法采用:

  1.诵读法。可以先听录音或由教师范读课文,然后学生自由朗读,再指名学生读,齐读。总之学生可以采取多种诵读方式,目的是能够熟读成诵,最好能当堂背诵。

  2·讨论法。一个是理解课文内容的`讨论,可以四人为一组,运用工具书,互相帮助,进行讨论,然后提出问题,全班在教师的点拨下共同解决疑难;另一个就是关于夸父人物形象的讨论和《两小儿辩日》中一些问题的探究。这样可以使学生养成多角度看问题的习惯。

  教学过程

  夸父逐日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先请学生讲一些古代神话故事,然后播放动画片《夸父逐日》。最后请学生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动画片。

  师:大家都知道这个动画片的名字是《夸父逐日》,动画片很有趣。今天,我们就来拜读文言作品《夸父逐日》,相信会给你带来不同的感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神话故事无疑是学生熟悉和喜欢的。故先让他们自己讲故事,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动画片也是学生所钟爱的,播放动画片,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为下面的学习作好铺垫。总之,这一环节旨在抓住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

  二、熟读成诵,培养语感

  1.听录音,或由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放声朗读。

  3.学生当众朗读,师生一起评点。可以从字音、语气、语调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4.背诵竞赛。

  (文言文学习重在诵读,重在语感的培养。本文比较简短,容易熟读成诵。所以学生完全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把全文背诵出来,为下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三、自主学习,掌握内容

  1.四人一组,运用工具书进行讨论式自主学习。若有问题,记下来,全班解决。

  2.自主发问,互相帮助,学生能解决的就让学生自己回答,对于普遍性的问题,教师进行重点讲解。

  3.出示需重点讲解的词句。

  逐走:竞跑,赛跑。 欲得饮:想要。

  饮于河:黄河。 大泽:大湖。 邓林:桃林。

  4.指名学生进行全文翻译,师生共同点评,纠正错误。

  (课文比较简短,容易理解,所以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运用工具书疏通课文。这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能激发他们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兴趣。)

  四、探究人物,品味文章

  四人小组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1.你怎么看待夸父这一人物?

  (对夸父这个人物,学生会有分歧,可能有学生认为夸父是不自量力,教师对此

  也不要断然否定,应该保护学生争论问题的积极性。可以从神话故事的特点方面引导学生从积极方面理解夸父的行为,从而理解夸父的宏大的志向,巨大的气魄。)

  2.你如何理解这则神话的主题?

  (第一个问题讨论明确了,这一个问题也就好解决了。从夸父这一形象,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人民敢于探索自然、走进自然的勇气和美好愿望。关键是要用神话的特点来引导学生。)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并能默写。

  2.把课文翻译成现代文。

  两小儿辩日

  一、复习前文,导入新课

  师:在前几篇课文的学习中,我们从斯科特、刘连满、“挑战者号”宇航员身上感受到了人类探索自然、认识自然的可贵精神,其实,这种精神,自古以来就有了。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言短文,一起体会我国古代人民探索自然的精神。

  (联系前文的知识,导入新课的学习,体现知识的连续性,也使学生明白:知识不是孤立的,而是应该融会贯通的。)

  二、熟读成诵,培养语感

  1.听录音,或由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直至流利。

  3.学生自告奋勇朗读,师生互评。

  4.全班齐读,力争背诵。

  (学习文言文一定要注重朗读,如此简短的文章,完全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当堂背诵下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会背以后对文章的理解自然水到渠成。)

  三、自主学习,掌握内容

  1.四人一组,运用工具书进行讨论式自主学习。若有问题,记下来,全班解决。

  2.自主发问,互相帮助,学生能解决的就让学生自己回答,对于普遍性的问题,教师进行重点讲解。

  3.出示需重点讲解的词句。

  孔子东游 问其故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及日中则如盘盂

  日初出沧沧凉凉 及其日中如探汤

  孔子不能决也 孰为汝多知乎

  4.指名进行全文翻译,师生共同点评,纠正错误。

  (课文比较简短,容易理解,所以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运用工具书疏通课文。这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能激发他们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兴趣。)

  四、演读课文,了解内容

  三位学生,一人演孔子,另两人演小儿。孔子的话可由学生自由发挥,符合文义即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一的学生都有极强的表现欲望,可以给他们一个舞台,让他们尽情地发挥才情。这样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五、探究课文,理解内涵

  1.全班讨论:对两小儿所持看法,你同意哪一种?为什么?

  (学生对此是很感兴趣的,可以让他们积极发表看法,不必强求他们的回答有多少科学依据,能自圆其说即可,关键要保护学生大胆发表自己见解的积极性。)

  2.全班讨论:从两小儿的辩斗中,你有哪些启发?

  (这一问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鼓励学生多角度看问题。教师可以从多个方面引导学生,积极肯定学生的见解,激活学生的思维,尤其是多元化思维。)

  3.你认为学生该不该笑孑L子?“孔子不能决也”一句说明了什么?

  (笑与不笑,只要能说出理由即可,不必苛求,关键要保护学生深入考虑问题的积极性。但是要让学生明白知识是无穷尽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六、课堂小结

  《夸父逐日》使我们认识了一位神话英雄,《两小儿辩日》让我们领略了一场有趣的争论,这两个故事都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可贵的探索精神,我们应该发扬这种精神,去探索大自然,创造一种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七、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翻译课文。

  资料链接

  《山海经》,18篇,其中14篇是战国时作品,《海内经》则为西汉作品。其中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

  《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所撰。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两小儿辩日》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 组织学生阅读课文,读准、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 结合课文中的书下注释提示合作读文,能掌握课文的大意;

  3. 培养学生质疑问难,探究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教学重点:

  1. 组织学生阅读课文,读准、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 结合课文中的书下注释提示合作读文,能掌握课文的大意。

  教学难点:

  1. 培养学生质疑问难,探究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 情境导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这是谁的`至理名言(孔子),谁能解释这句话的意思?的确,孔子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列子》里记载的一则寓言故事就进一步证实了孔子的言行一致,同学们想听这个故事吗?

  二、 整体感知

  1. 师范读课文。

  2. 自由读。(读出朗读节奏)

  3. 指名读。

  4. 集体读。

  5. 学生质疑,从文中找出不懂的字、词、句,小组合作。

  预设:汤:热水去:距离以:认为

  东:向东为:同谓说知:同智,智慧

  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省略句)

  三、 合作探究

  1. 文中两小儿为什么在争辩?

  明确:太阳离人的远近

  2. 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

  明确:小儿甲:日初近,日中时远

  小儿乙:日初远,日中时近

  3. 支撑他们观点的理由是什么?

  明确:视觉/触觉

  4. 那么他们的想法有道理吗?生活在现代科技发达社会的你,能用所学的科技知识对他们的看法作一合理的解释吗?

  四、 领悟升华

  1. 这场争辩结果如何?有无胜负?

  明确:没有胜负,作为裁判者的孔子“不能决也”。

  2. 作为裁判者的孔子为何不随便下个结论呢?

  明确:实事求是,大量事实表明,做学问、做人一定不能不懂装懂,否则后患无穷。

  3. 对与文中的人物,你最喜欢哪一位?给你一个机会,你想对他说什么?

  预设:两小儿:(1)勇于探索和创新的;

  (2)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

  (3)看问题不能片面,被事物表象所迷惑。

  孔子:(1)人再有学问也会有自己不懂的地方,“活到老,学到老。”

  (2)实事求是的。

  五、 课堂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对自己今后的人生或学习有何新的打算?

  师:听了几位同学对自己以后的规划,从你们的话语中老师感受到了真诚,心动不如行动,老师希望同学们都能有目标的认真踏实朝着自己的人生规划迈进!

【《两小儿辩日》教案】相关文章:

《两小儿辩日》教案11-22

两小儿辩日教案02-07

《两小儿辩日》 教案01-22

《两小儿辩日》教学教案07-11

两小儿辩日 / 两小儿辩斗原文及赏析10-13

两小儿辩日教案(15篇)04-01

《两小儿辩日》教案15篇11-30

【精选】《两小儿辩日》教案四篇08-14

两小儿辩日教案14篇03-10

两小儿辩日教案(精选15篇)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