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方案

时间:2023-04-17 17:10:30 活动方案 我要投稿

科学活动方案(15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开展,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那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活动方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科学活动方案(15篇)

科学活动方案1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实验知道各种质地不一样的布料吸水性是不同的,而相同的布料在不同的液体中吸水性也是不同的。

  2、通过动手操作让幼儿体验到自由探索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

  3、增强幼儿与同伴间的合作意识。活动材料:棉布、丝绸、羊毛、人造丝、聚脂面料各剪成宽10厘米,长25厘米的长条若干,长木棒若干,水盆若干,记录卡与幼儿人数相同,各种液体:清水、热水、肥皂水、醋。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起兴趣。

  看录像内容:“夏天快要到了,小红家里有好几块面料,她想请我们小朋友帮她选一块布料做一件夏天的.裙子,她希望这件裙子既漂亮又要舒适凉快,你们说选哪一块呢?”

  二、认识面料,并做预测。

  出示各种面料,幼儿通过摸一摸、看一看,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不同,并知道它们的名称。让幼儿自由讨论,做出预测,在你认为合适的布料下预测栏上画“√”,并说出理由。

  三、幼儿实验,记录结果。

  1、幼儿动手操作,教师讲解实验要求。

  2、幼儿记录实验结果,并讨论实验中的发现。

  3、幼儿根据实验结果,展开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各种面料的吸水性来迁移经验。

小结:我们可以用吸水多的、透气性好的布料做我们在夏天穿的衣服或者贴身的内衣,而那些吸水性弱的如聚脂面料,可以做成风衣、雨衣等衣服既防水又挡风。

  四、幼儿再次实验,了解布料相同、液体种类不同,吸水性是否相同。

  1、为幼儿提供几种不同的液体:清水、热水、肥皂水、醋各一盆,让幼儿任选相同的一种布料分别放入不同的液体,再次进行实验。

  2、幼儿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

科学活动方案2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动物(猴子、牛、袋鼠)尾巴的作用。

  2、享受听故事的乐趣。 活动准备: 《借尾巴》的课件。

  活动过程:

  一、以讯问的口气引出课题,激发小朋友的兴趣 师:小朋友有没有见过小兔子的短尾巴啊?今天老师就给小朋友将一个关于小兔子 的短尾巴的.故事,小朋友想听吗?

  二、师有感情的讲述故事进行提问,帮助幼儿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

  1、小兔子为什么想要借尾巴啊?

  2、它都想谁借尾巴了啊? 3、他们有没有把尾巴借给它?

  4、后来小兔子在回家的路上遇上了谁,发生了什么事?

  5、最后回到家,妈妈是怎么对小兔子说的?

  三、出示课件,使幼儿更好的理解故事的情节

  四、课题引深

  小朋友想想:如果小兔子借了别人的尾巴结果会怎么样呢?

科学活动方案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环境中的细微变化,初步感知事物的可变性。

  2、通过不时的尝试,激发幼儿探索新事物的欲望。

  3、培养幼儿的挑战性和对新事物的适应性。

  活动准备:

  1、已有的认知经验的准备:对周围环境变化的密切关注。

  2、气球、软铅丝、木头积木、颜料、温开水、果冻粉、纸、橡皮泥、面粉、碘、苏打等。

  3、大灰狼头像一个、玩具水枪一把。

  活动过程:

  一、“变”,引起幼儿的活动兴趣。

  1、出示未吹气的气球提问:假如往里面吹气会怎么样?往里面放水又会怎么样?

  (请个别幼儿操作并讲述)原来气球是怎样的?用不同的`方法操作后,又是怎样的?(重点引导幼儿讲动身现的变化)

  2、根据幼儿的描述,教师小节。

  气球由扁——圆,由小——大,又由大——小,由圆——扁。

  二、实验活动——“变变变”。

  1、出示局部准备的操作资料,提问:大家能想什么方法,使它们变得和原来不一样吗?比比谁想的方法多。

  2、幼儿实验,教师巡回观察、引导,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想出各种各样的方法。如:软铅丝变图形,面粉加水的变化,用果冻粉制做果冻……

  3、请幼儿讲述操作变化过程和实验结果。

  三、游戏:消灭大灰狼。

  1、出示大灰狼头像,用准备好的水枪对准喷射,大灰狼消失……

  (引起幼儿对感知“变”的兴趣。)这是怎么回事呢?再看一次魔术。

  2、发现秘密——变

  出示一个空瓶,请一名幼儿往里灌水——出示碘,引导幼儿认识。

  师:假如往水里加点咖啡色的水,会发生什么变化?

  再让咖啡色的水变成没有颜色的水行不行?

  (教师盖上瓶盖摇晃瓶子,让幼儿观察水中的颜色没有了。)

  (重点:设置悬念。)

  四、活动延伸

  把水会变色又能变回来的秘密带回家,跟爸爸妈妈一起探索、研究。

科学活动方案4

  活动目标:

  1.识镜中影像和镜子外物品的关系。

  2.建立初步的镜面反射的概念。

  活动准备:

  1.科学:《奇妙的镜子》

  2.镜子,照片,时钟。

  活动过程:

  1、幼儿人手一面小镜子,引导幼儿观察镜子中的自己,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师:请小朋友拿出镜子,看看镜子前的东西和镜子中的东西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有什么是不同的`。

  (1)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

  (2)它有什么作用?

  (3)现在要请小朋友拿出镜子,照照自己,照照喜欢的东西,并看看镜子前的东西和镜子中的东西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有什么是不同的?

  2、师生互动。

  (1)教师与小朋友一起用两面镜,三面镜;照这些东西。

  (2)你们用镜子看到了什么呢?

  (3)在照镜子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

  (4)重点:让幼儿了解和认识镜中影像和镜子外物品的关系。

  3、教师在镜子前放一个时钟,请幼儿进行观察。

  (1)请你看看镜子里的时钟,说说哪里不一样了?

  (2)再将镜子放在时钟的中线上,你又会看到什么?(鼓励孩子大胆的描述他所看到的)。

  (3)难点:帮助幼儿初步建立镜面反射的概念。

  4、结合幼儿用书,让孩子尝试更多的镜子游戏。

  (1)你知道镜子还有哪些游戏吗?

  (2)请你看看书中还有哪些镜子的游戏,告诉大家?

  (3)说说镜子里的物体和镜子外的物体有哪些变化?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探讨。

科学活动方案5

  【活动设计】

  把“摩擦起电”这一物理现象以游戏化,通过使小纸人跳舞这一游戏方式来让幼儿感受,并愉快地掌握。不是让幼儿掌握多么高难的物理知识,而是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培养幼儿自主探索的能力。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引导幼儿感知丝绸和玻璃摩擦之后,能产生静电的现象。

  2、引导幼儿迁移运用所获得的感性经验,自制小玩具,激发幼儿探索周围事物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玻璃板、薄纸、大头针、丝绸布料。

  2、在干燥的天气进行活动,因为干燥的天气容易产生静电。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认识“小指人”,激发探索的兴趣。

  1、师:“小朋友,这是什么?”(一张薄纸)

  师:“现在老师用剪刀剪一下,变成了什么?”(老师剪成几个1.5—2厘米高的小纸人,要使小纸人站立不倒,可以在小纸人中间插上一根大头针)

  2、师:“可爱的小纸人,请你们给小朋友跳个舞吧!”幼儿发现“小纸人”没有跳舞。师问:“你们能不能想办法让它跳起舞呢?”

  3、请幼儿用各种办法让“小纸人”跳动,谁想出来的办法好。

  二、引导幼儿探索并进行交流。

  1、幼儿第一次动手操作与观察,探索如何使“小纸人”跳舞。(幼儿可用辅助材料或不用辅助材料)

  2、幼儿集中后交流操作中的发现,并提出道理师:“你是怎么使小纸人跳舞的.呢?”幼儿回答并演示操作,提、拿、吹、晃、摇。

  最后教师帮助幼儿小结:由于力的(jy135幼儿教育 www.jy135.com)作用,小纸人会跳动。

  3、师操作演示。(能不能除了这些,还有方法使小纸人跳舞吗?)

  师把小纸人放在桌子上,然后在离小纸人上面1厘米处搁上一块玻璃班,师用丝绸布料不停地在玻璃板上摩擦,桌上的小纸人就开始翩翩起舞(附图)

  4、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并进行尝试,寻找答案,幼儿每人操作实验。

  5、幼儿集中。

  师:“你是怎么使小纸人跳舞的?为什么用这种方法能使小纸人跳舞呢?”

  幼儿充分回答后,鼓励幼儿长大后去探索其中的秘密。

  三、启发自制玩具。

  1、教师出示自制玩具:用轻薄材料制成的小动物等,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自制各种玩具。

  2、幼儿动手自制玩具,教师巡回指导

  3、请做好玩具的幼儿用丝绸在玻璃摩擦方法,使他们跳舞,

  4、结束。

科学活动方案6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发现颜色变化,对颜色变化感兴趣。

  2.识别几种基本颜色,提高感知颜色的能力。

  3.愉快地投入活动,喜欢操作或摆弄材料,愿意把自己的发现争诉同伴,与同伴分享。并丰富词语:绿色的、紫色的、橙色的……

  二、活动准备

  1.在活动室悬挂红色彩带、黄色气球、小蓝旗。

  2.红、黄、蓝的幼儿眼镜每人一副;红、黄、蓝橡皮泥若干。

  3.红、黄、蓝色水及透明瓶、调色板每人一份。

  三、活动过程

  1、看一看,指导幼儿戴上眼镜观察周围的变化。

  2、说一说,戴上眼镜看东西有什么新的发现,引导幼儿戴上有色眼镜看同色的东西颜色不变,看不同色的.东西颜色会改变。

  3、玩一玩,让幼儿自己操作材料,把两幅不同色的眼镜合在一起,用两种不同色的橡皮泥合在一起使劲捏,或者把两种不同颜色的水混在一起,试一试,有什么发现。

  4、画一画,让幼儿把自己玩的材料所发现的结果画出来。

  四、各领域渗透

  美术:利用幼儿调出来的颜色装饰教室。

  语言:用各种颜色说一句话,如绿色的草地,绿色的树叶,绿色的衣服…..,比一比谁说的又快又好。

  五、生活中渗透

  让幼儿观察身上穿的衣服都是用各种颜色点缀的,它使衣服增加美感。

  六、环境中渗透

  在活动室里,分别展示各种颜色;在美工区里,提供各种颜色水。让幼儿玩一玩、画一画、说一说。

  七、家庭中渗透

  在家中家长有意识地让幼儿运用各种颜色的词,可配合煮一些色彩鲜艳的菜,让幼儿感到色香美味。

  八、活动评价

  略

科学活动方案7

  活动目标:

  1.让小朋友知道动物由于吃的食物不一样,所以动物分食肉动物、食素动物和杂食动物。

  2.让小朋友根据动物的食性进行分类。

  重点:

  知道动物的食性。

  难点:

  根据食性分类。

  活动准备:

  参观动物园,二张挂图(一张画有花草树木的图,一张画有肉的图),各种动物的卡片、字卡。

  活动过程:

  1讨论:“参观动物园时有什么动物”“动物都吃些什么食物?”

  小结——动物有吃肉的,有吃植物的,也有既吃肉也吃植物的o

  2.分类游戏。

  (1)第一组:一张画有植物的'挂图。

  要求小朋友将吃植物的动物卡片找出来,并告诉大家是什么动物,贴在挂图上。

  (2)第二组:一张画有肉的挂图。

  要求小朋友将吃肉的动物卡片找出来并说出它的名字,贴在这张挂图上。

  (3)第三组小朋友将既吃肉也吃植物的动物卡片找出来并说出它的名字,贴在两张挂图中间。

  请小朋友自由讨论,师生共同检查。

  3.小朋友表演游戏。

  如,小朋友:“我是森林之王——老虎,我喜欢吃——‘肉’。”跑到字卡“肉”旁边。

  小朋友:“我是小山羊,我喜欢吃——‘草’。”跑到字卡“植物”旁边。

  小朋友:“我是小狗,我喜欢吃肉也喜欢吃别的东西。”

  每位小朋友依次做游戏,众小朋友在进行评价,老师进行鼓励、表扬。

  评量:

  1.知道动物分食肉动物、食素动物和杂食动物c

  2.能根据动物的名称进行分类。

  活动结束:

  大部分小朋友知道常见动物的食性,少数小朋友能区分食肉、食素、杂食动物。

科学活动方案8

  一、美工区:可爱的小鸟(剪贴、添画、涂色、泥塑)

  1、指导幼儿先拼后粘,大的图形可以对折后剪开来再粘上去,对于小的可以经过几次剪,也可以用笔添画。

  2、对于泥塑,引导幼儿用平面或者立体来表现。

  3、涂色要求幼儿用多种颜色来表现,并做到色彩鲜艳、均匀。

  二、音乐区:蝴蝶找花、杨柳青

  1、能分角色来扮演蝴蝶和花,并能根据音乐来做相应的动作。引导幼儿每一句扮演蝴蝶的要停留,扮演花朵要随音乐来做相应的动作,提醒幼儿交换角色玩。,

  2、听音乐、看图谱来演奏杨柳青。

  三、语言区:春天的电话

  1、能够边翻阅画册边阅读春天的电话,掌握故事中角色的对话。

  2、引导幼儿分角色来表演春天的电话。

  四、益智区:写信、拼图形

  1、能根据信封上的`花朵数量找到相等数量的树叶、花朵、小草、蝌蚪、小鸟等实物卡。引导幼儿互相检查是否放得正确。

  2、提供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图形让幼儿拼各种物品,并说说用了什么图形,数数各有几个。

  五、建构区:插塑——我喜欢的小鸟

  能够根据鸟的外形特征,用积塑来插出小鸟的形态。引导幼儿用不同色来表现,添上树林、小草、小花等。

  六、生活区:穿、系鞋带

  能够用规定、正确的方法来穿,并有耐心的学会系鞋带。

科学活动方案9

  活动目标:

  1、了解狼的基本习性,初步理解生态平衡的知识。

  2、对动物保护有兴趣,能大胆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PPT、自制动画短片、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感受情景、引起兴趣

  (价值分析:通过故事情境的导入,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

  1、PPT导入:这是哪儿?森林里会有哪些动物呢?

  2、猎人抓住了狼,该怎么处置这头狼呢?你们觉得该怎么办呢?

  3、简单统计:杀不杀狼?

  4、小结:大家都觉得狼不是个好家伙,喜欢吃小动物,所以很多人建议要杀掉狼。

  二、提出问题、自由发言

  (价值分析:在问题情境的探讨中初步理解生态平衡的粗浅知识。)

  1、狼为自己辩护:我是世界上最后一头狼了!还该不该杀狼?

  2、再次统计:杀不杀狼?

  3、看看猎人是怎么做的?

  4、兔子王国的危害:

  (1)什么是繁衍?两只兔子一年后会有多少只兔子?(PPT演示)

  (2)如果这个世界真的成为兔子王国的话,你们认为好吗?

  小结:任何动物存在的数量太多,哪怕是温顺的小兔子都会带来危害的。

  三、观看动画、深入讨论

  (价值分析:知道狼是食肉动物,初步了解狼的习性,进一步理解生态的平衡。)

  1、观看动画:刚才狼是怎么说的?

  2、最后一次统计:杀不杀狼

  小结:我们不能光觉得狼是食肉的就认为它是坏的,狼也是森林中不可缺少的动物,有了它的.存在才控制了小兔的数量。

  3、教师出示食物链图片,帮助幼儿理解。

  小结:世界上每种动物的存在都有它的道理,缺一不可。所以我们要保护身边的每一种动植物,让我们的大自然变得更美好。

  四、活动延伸:

  继续收集有关生态平衡的资料进行交流。

科学活动方案10

  活动目标:

  1.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探索有规律的排序方法,发展幼儿的思维、观察和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2.复习10以内的加减,能运用算式卡片迅速准确地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并尝试用算式结果进行排序。

  3.通过“花儿与花瓣”游戏,激发幼儿对分类、排序和对应活动的兴趣。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椭圆形雪花片(替代“花瓣”)、自制有规律“花瓣”(雪花片)的花儿若干,展示在泡沫板上。

  2.色彩各异的圆形花蕊卡(其中一半反面写有10以内的加减算式),数量分别与幼儿人数相等。

  3.各种颜色夹子、10以内加减算式卡若干、彩色工字钉若干。

  活动过程:

  (一)给“花瓣”排队,探索有规律地排序。

  1.出示自制有规律“花瓣”的花儿,引导幼儿观察花瓣排列的规律、特征

  (1)教师导语:这些花瓣中藏着一个秘密,你们发现了吗?

  (2)教师引导幼儿从花瓣的颜色排列顺序找规律,并说说每朵花儿上花瓣的排列规律。

  2.幼儿给“花瓣”排队,感受探索排序的乐趣。

  (1)每组一桶雪花片(替代“花瓣”),幼儿给“花瓣”有规律地排队。

  (2)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按什么规律给“花瓣”排序的。

  (3)教师展示幼儿多种排序方式,通过反馈—讨论—归纳,引导幼儿掌握排序的基本方法。

  (二)“花瓣变变变”,复习10以内的加减,练习分类、按数排序。

  1.游戏:花儿变变变。(看算式,算得数,摆花瓣。)

  教师任意出示10以内加减的算式卡,幼儿按得数用相同数量的“花瓣”(雪花片)在桌上摆各种图形或图案,并用语言表达。(例:6+2=8。我用8片“花瓣”摆了一个正方形……)

  2.引导幼儿初步尝试用算式结果进行排序。

  出示算式卡,引导幼儿迅速准确地算出结果,并用与结果相同数量的'“花瓣(雪花片)进行排序。

  (三)幼儿游戏“花儿与花瓣”,进一步尝试用算式结果进行排序。

  1.每人一张圆形花蕊卡、每组一盒夹子,教师出示算式卡幼儿计算,并用对应的方法把相同得数的夹子按排序规律夹在花蕊上。(视幼儿掌握情况,重复数次)

  2.幼儿每人一张写好算式题的花蕊卡,各自算手中花蕊上的题卡,把相应得数的夹子用排序的方法夹在花蕊上。

  3.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把与算式相应的夹子有规律地夹在花蕊上。

  (四)验证并展示幼儿操作结果。

  1.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例:10—4=6。我用6个夹子按红黄蓝红黄蓝的规律夹在花蕊上。)

  2.把幼儿夹好夹子的花蕊用彩色工字钉锭在泡沫板上,组成一幅美丽图画。

科学活动方案11

  设计意图

  《番茄和黄瓜》活动进行到品尝环节时,有幼儿主动发问:番茄里面一粒粒的是什么?我告诉他们是番茄的种子,随即让他们找找黄瓜的种子在哪里。幼儿很感兴趣,找到后异常兴奋。针对幼儿普遍对“种子”感兴趣和小班下学期幼儿的认知特点,我们设计了一系列以种子为主题的活动方案。

  活动一:找种子

  活动目标

  1.知道水果、蔬菜和花草树木等都有种子。

  2.对种子产生探索兴趣,发展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过程

  1.找水果的种子。

  利用每天饭后吃水果的时机,和幼儿一起品尝、讨论:

  (1)你今天吃的是什么水果?它有种子吗?

  (2)找一找它的种子在哪里?看看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找得兴趣盎然,每天都有新发现。

  有一天吃香蕉,幼儿说:“老师,我找不到香蕉的种子。”教师把香蕉纵切和横切,引导幼儿观察。

  当幼儿终于发现果肉中的小黑点,并得到老师肯定的回答后,异常兴奋,争相宣布:是我先发现的!

  2.找蔬菜等农作物的种子。

  (1)谈话:我们知道了苹果、梨都有种子,那么青菜、萝卜、毛豆有没有种子呢?

  幼儿有些茫然,继而议论纷纷。

  (2)通过“家长园地”请家长和幼儿一起寻找蔬菜等农作物的种子。

  (3)每天安排一段时间,让幼儿介绍、展示自己找到的种子。

  (4)把幼儿带来的种子依次放入种子盒中,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感官自由观察,为制作种子标本做准备。

  评析:教师善于捕捉偶发事件中所蕴涵的教育价值,抓住幼儿的兴奋点组织活动,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体地位。

  活动二:制作种子标本

  活动目标

  初步学习简单制作种子标本,对种子产生认知欲望,发展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初步的合作意识。

  活动过程

  1.出示枇杷种子,提问:你认识这颗种子吗?

  2.出示黄豆、西瓜、水稻的种子,提问:你能说出这些种子的名称吗?

  3.出示苹果、梨、葡萄3种外形相似的种子,提问:谁能把苹果的种子找出来?

  (提问逐步提高难度,激发幼儿内在的认知需求。)

  4.师:让我们来想个好办法,一下子就能找出你想找的种子。

  幼1:画个苹果放在种子旁边。

  幼2:在苹果种子旁边做个苹果。

  5.师小结:画好果实剪下贴在挂历纸上,做成图标,把相应的.种子粘贴在图标下就成了种子标本。

  6.幼儿自选喜欢的种子,绘制相应的果实图标。

  幼儿大多数选择四五种种子,且多是绘制较简单的水果类。教师提醒可利用现成的图标后,蔬菜、粮食、树木的种子也受到了幼儿的青睐。

  7.将种子用透明胶固定在相应的图标下(教师协助幼儿完成)。

  8.互相欣赏同伴的作品。

  评析:活动设计的各个环节都以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创造性为出发点,既让幼儿的发现成果得以展示,又巩固了已有的知识,便于幼儿更好地观察。

  活动三:认识种子的外形特征和用途

  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按种子大小、颜色、能否食用等明显特征进行分类,知道种子的用途,发展幼儿初步的观察比较和积极思考的意识。

  活动过程

  1.展示教师准备的种子,让幼儿自由观察。

  提问:你能说出这些种子的名字吗?

  识别有困难的种子可参看图标。

  2.教师:这么多的种子,我们来把它们分分类。

  (1)教师提示可按“能否食用”把能吃的种子放在盒中,不能吃的放在篮子里。

  (2)让幼儿想一想还能怎样分(鼓励幼儿相互议论)。

  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来分的?还可以用哪些方法?

  (引导幼儿发现可以按种子的大小、颜色、形状来分类。)

  幼1:把水稻、黄豆放在一起。枇杷、苹果、青菜、西瓜的种子放在一起。

  幼2:把枇杷、黄豆的种子放在一起(比较大),苹果、西瓜、水稻、青菜的种子放在一起(比较小)。

  幼3:把青菜、黄豆、枇杷的种子放在一起(是圆的),把水稻、苹果、西瓜的种子放在一起(有点尖)。

  3.师:你知道种子有什么用处吗?

  幼1:西瓜、南瓜、水稻的种子可以吃。

  幼2:枇杷的种子可以种,会长出枇杷树……

  教师和幼儿一起得出结论:有的种子能吃,有的不能吃;种子都能种植,发芽后长成小苗,长大后会结果。

  评析:教师敏锐地捕捉幼儿的兴趣转移点,及时调整活动方案,满足幼儿的认知需求。

  活动四:种种子

  活动目标

  尝试种植,提高探索兴趣和持续观察的兴趣,培养初步的劳动意识和竞争意识。

  活动过程

  1.种植活动

  (1)激起幼儿种种子的愿望:你想知道它们是怎样长大的吗?出示教师为幼儿准备的小盆、小铲子及各种种子。

  (2)请幼儿选一种种子,和种子标本图对比,确认是什么种子。

  (3)教师讲解示范种植过程:在小盆内挖开土,放入种子,然后盖上土,最后浇上适量的水。

  (4)幼儿尝试种植,在盆上贴上相应的种子图标和自己的姓名(教师随机提供指导和帮助)。

  大部分幼儿选择了蔬菜类种子,能按正确的步骤进行种植,但挖土深浅、浇水量不易掌握。

  (种植活动不作为本系列活动的重点,旨在激发幼儿继续观察。)

  2.观察、管理

  一两周后,部分种子出土了,有的还没有动静。

  (1)教师和幼儿一起每天观察,比较种子的生长情况。

  幼1:我种的青菜籽发芽了,长出了两片小叶子。

  幼2:我的蚕豆也发芽了,比他的青菜长得高,叶子也比较大。

  幼3:我的黄豆怎么还没发芽呢?

  (2)与幼儿一起挖开土观察,了解、分析种子不发芽的原因。

  有的种子,如毛豆已烂了,是因浇水太多;有的种子埋得太深,难以发芽。

  (3)帮这部分幼儿重新补种,以保留其对种子的关注关趣。

  评析:幼儿自己种植、自己管理,体现了幼儿的主动探索,在和同伴种植情况的比较中,又培养了幼儿观察力、比较能力及初步的竞争意识。

  活动五:活动延伸

  让幼儿把发芽的种子各自带回家管理,并以观察画的方式记录种子的生长过程,再把小苗移栽到园内种植园地中,使该系列活动持续深入地开展下去。

  活动反思

  关于种子,按照传统教学内容,通常安排在大班进行,而这个从寻找→种植的系列活动却使小班孩子自始至终沉浸在积极主动的探索之中。

  活动设计的成功,不仅在于教师不断抓住幼儿的兴趣,发掘教育价值,生成活动,具体活动目标适合小班幼儿学习的特点和认识水平,更主要的是教师没有把系列活动仅仅视为过去心目中的“上课”,而是将教育真实地渗透在生活和各项活动之中。如,教师借助幼儿吃水果这一日常生活环节,作为支持孩子寻找种子的探索活动,让孩子在熟悉的生活活动中逐渐积累相关经验。不难想像,如此的师生互动和教师专门组织的教育活动相比,对孩子、对教师都会是自然的,毫无压力的。

科学活动方案12

  活动目标:

  1.认识鸽子的外形特征,简单的生活习性、成长过程及与人类的关系。

  2.通过活动,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产生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鸽场饲养员阿姨一名。鸽笼五只,鸽子若干只放在活动室。有关鸽子的录象,各种饲料若干。红五星人手十颗,奖品若干。

  活动过程:

  一、 带幼儿进活动室,引导幼儿观察、了解鸽子的外形特征。 教师:“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小动物呀?(鸽子)鸽子是什么样子的

  呢?你们仔细地去看一看,然后跟小朋友相互说一说。”(幼儿自由分散观察,教师启发幼儿准确的表达)

  教育反思:类似这样的教育环节,如没有社区的支持合作,可能只靠一张图片,即使是实物,在数量上也有很大的限制性,而现在开放性的活动场景一目了然,让幼儿一开始就置身与惊奇、轻松、愉快的氛围之中,从而使幼儿积极、自然、主动地进入情境,以充分满足好奇心。

  二、介绍饲养员阿姨,了解游戏内容。

  1.教师:“这些可爱的鸽子是哪里来的呢?老师告诉你们,是我们南泉飞达鸽场的这一位饲养员阿姨送来的,掌声有请饲养员阿姨!”(阿姨和小朋友相互问好)

  教育反思:为了能更好地完成教育目标,更好地体现《纲要》中与社区密切的合作,充分利用有利条件,把饲养员阿姨请进课堂,是本活动的最大特色,能给幼儿一种意想不到的新奇和兴奋感,打破了以往传统的师与生之间的单一的教育模式。 2. 教师:“今天,老师又要和小朋友一起来玩‘智力大拼搏’的游戏了,今天游戏中的问题都是和鸽子有关的,所以,我们请阿姨来做裁判,看哪个小朋友最爱动脑筋,回答问题最好,得到的红星最多,他就是我们今天的无敌智多星!”

  3. 教师:“小朋友游戏时一定要遵守游戏规则,特别是要回答对问题以后才能为自己添上红星,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我们一起为自己加油好吗?我们的口号是‘无敌智多星,爱拼就会赢’,嘿!(手势)

  教育反思:《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的教育过程,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注重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游戏之中。

  教师没把活动设计为过去心目中的“上课”,而是以幼儿最感兴趣的游戏形式,巧妙的将教育内容渗透于各个教育环节之中,使幼儿在游戏中自然的、轻松愉快的获得知识,同时以比赛的形式让幼儿觉得活动更有趣味,培养了幼儿的自信心和竞争意识,游戏规则的强调也是一种很好的情感教育。

  三、游戏,了解鸽子生活习性,成长过程及与人们的关系。 1. 教师:游戏开始,请小朋友猜一猜,小鸽子是哪里来的?(幼儿充分发挥想象猜测)

  教师:“究竟谁说对了呢?请看录象。”(看录象获取正确答案,答对的幼儿在自己拳头上添上一颗红五星)

  2. 教师:“小鸽子是爸爸孵出来的还是妈妈孵出来的?或者是爸爸妈妈一起孵出来的呢?”(幼儿猜)“究竟谁猜的对呢?请饲养员阿姨告诉我们。”(阿姨简解正确答案,答对的幼儿为自己添上红五星。)

  3. 教师:“你们小时侯是吃妈妈的'奶长大的,那么鸽子小时侯是不是也吃鸽妈妈的奶长大的呢?”(幼儿猜后,请阿姨讲鸽妈妈怎样喂小鸽子的,并看具体录象。答对的幼儿添红星)

  教育反思:精心制作的录象直观、生动,让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也是本教育活动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想幼儿提出开放性问题,调动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唤起幼儿已有生活经验,激发幼儿好奇心,鼓励幼儿去探索、思考,获取知识,而不是让幼儿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

  4.教师:“现在我们继续看录象”(鸽子进食),“瞧!鸽子吃的多香啊!你们猜猜鸽子最爱吃什么?饲养员阿姨:“阿姨这里有好多饲料,有的是鸽子喜欢吃的,有的是鸽子不喜欢吃的,小朋友亲子喂一下,看看鸽子究竟最喜欢吃什么?然后再来告诉阿姨和老师。”(幼儿喂食,提醒幼儿轻轻地、小心地喂,别吓着鸽子。对的添上红星)

科学活动方案13

  设计思路:

  当今世界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它关系到整个人类的生存,因此,把生态与环境保护列入幼儿科学教育内容是非常重要的。如何使幼儿从小就具有环保意识,知道大自然是个有机整体,人类既要改造自然又要保护自然环境,也是很有必要的。因而,在设计活动时着重对烟尘、污水两个方面让幼儿进行观察比较组织幼儿进行讨论,进一步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目标:

  1、在实验操作的基础上,让幼儿了解烟尘会污染 空气,能影响人体健康和动植物的生长。

  2.引导幼儿能够关注周围的环境,增强幼儿的保护意识。

  重点和难点:

  通过操作,让幼儿初步了解污染的环境对自然界的危害,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清水、污水各一盆,香烟、房屋(幼儿用积木拼搭)

  2、录像:香烟弥漫的一间屋子、动物远离喧闹的城市、汽车的尾气和废气等。

  活动流程:

  引起兴趣———实验活动——看录像——幼儿讨论——延伸活动

  活动过程:

  一、幼儿观看木偶表演,引起幼儿的兴趣

  森林里,小动物们都在快乐地游戏着,它们在草地上捉迷藏,在树林里开演唱会,玩得真高兴。忽然,附近的工厂里排出大量的黑烟,它们一个个都显得无精打采,有的甚至昏倒在地,小动物们纷纷逃离了森林,躲到别的地方去了。

  二、实验活动

  教师:“咦,小动物们为什么要逃走,躲到别的地方去呢?”

  1、现在我们做两个实验。

  (1)出示一盆清水和污水,让幼儿从颜色、气味和透明度等方面进行比较,把两条小鱼分别放入清水和污水中,观察小鱼在清水和污水中的不同活动情况。

  (2)出示幼儿拼搭的房屋,用一个大的薄膜罩罩住它(封闭),然后在里面放入一根点燃的香烟,过一会儿让幼儿观察它们的变化,会发现房屋周围都是烟雾。

  三、录像:让幼儿进一步了解烟尘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知道它的危害。

  1、观看录像:引导幼儿注意大街上汽车驶过飞起的灰尘;车尾排出的烟尘、废气,以及香烟弥漫的房子;动物们远离城市等。

  2、提问:这些废气、烟尘给人们带来了哪些危害

  3、小结:动物和人需要清洁的空气。

  四、讨论活动:烟尘、废气会污染环境,怎样来预防这些危害。

  幼儿讨论,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小结:我们都需要清洁的空气,保持空气的清洁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五、延伸活动:《谁是环保好娃娃》

  小朋友请讲讲下列图中谁是保护环境的好娃娃,为什么?并给环境好娃娃画上一个五角星。

科学活动方案14

  一、背景

  在新《纲要》中提出:“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

  中班科学活动《蔬菜一家子》,营造了一个说话的宽松氛围,让幼儿想说、敢说、会说,同时通过探索,让幼儿描述蔬菜的各种外形特征。使幼儿形成对蔬菜的正确认识,加深对蔬菜的形状特征、营养价值等的理解,激发幼儿爱蔬菜的生活情感。

  就如《纲要》中所说,“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此活动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以下是我对这个活动的粗浅分析。

  二、情景再现

  镜头一:情景导入。教师以拟人化的形式出示了这几样蔬菜。

  师:刚才是谁来了?它们是怎么介绍自己的?

  幼1:茄子。

  师:它是怎么介绍自己的?

  幼:细细长长的,穿着紫色衣服的。

  幼2:我是番茄,长的红红的,摸起来滑滑的。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说完整句:我是细细长长的,穿了一件紫衣服的茄子;我是红红的,穿了一件红衣服,摸起来滑滑的西红柿。

  教师请幼儿学一学、说一说,并引导幼儿说完整句。

  分析:

  在这个片段中,首先教师的引导方面做的比较好。教师起了引导者的角色,体现幼儿的主体作用,是学习者。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首先幼儿一点一点说出蔬菜特征,然后教师结合实际情况一步一步地引导幼儿将话说完整,并及时做到表扬,以引导的形式幼儿能感到教师的亲切,更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及时组织语句、总结语句,让幼儿知道如何来完整的讲述这句话,让幼儿学说,能很好的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情景设置也非常好,教师以情景表演“青菜奶奶过生日”为主线,为课堂教学提供具体的场景,极大地激发幼儿自主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身临其境,通过环境的影响,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同时也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让幼儿了解几种蔬菜的外形特征,并且进行描述,为下面介绍蔬菜作铺垫。

  镜头二:请幼儿自由选择蔬菜,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并介绍一下自己的蔬菜。

  幼1:我的是玉米。

  师:它是怎么样的?

  幼:有点白白的、黄黄的。

  师:我是玉米,长的有点白、有点黄黄的。

  幼2:是芹菜,这棵芹菜是绿绿的,闻起来香香的,还像一把扇子。

  师:真棒!芹菜是绿绿的,闻起来香香的,看起来像一把扇子。

  幼3:青椒是绿绿的,闻起来辣辣的,像一根油画棒。

  师:青椒像一只绿色的油画笔,对吗?真能干!

  ……

  教师先请幼儿一一介绍,再请一样蔬菜的小朋友上来介绍。

  分析:

  这个片段也是整堂课的重点:通过探索,让幼儿描述各种蔬菜的外形特征。新《纲要》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在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教师与孩子的距离很近,让孩子有话敢说;此外,《纲要》科学领域中的目标明确指出:“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在观察中对蔬菜就发生了兴趣。说一说:根据《纲要》语言领域中的目标指出:“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教师精心营造说话的宽松氛围,让幼儿想说、敢说、会说,既发展了幼儿口头表达能力,又为幼儿创造性思维留足了空间。但是,也有不足的地方:首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讲的太多,没有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其次是达成领域的目标,用说明性的语言正确的进行表述。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一再运用文学性的语言来进行描述,而不是用科学的语言将蔬菜的外形特征描述出来。这样,就不能很好的体现出是一个科学活动。科学不是发展幼儿的形象,发展的是科学的语言,形象是文学语言。如:芹菜是绿绿的,番茄是红红的;而科学的语言会说:这是芹菜,它的皮是绿色的或是番茄的皮是红色的。

  镜头三:拓展幼儿对更多蔬菜的了解与认识。

  师:青菜奶奶的朋友可真多,看看还有谁?

  幼:笋。

  教师小结:春笋长大以后是竹子,冬笋长大以后是毛竹,藕有三节或四节,佛手是蔬菜不是水果。

  延伸活动,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继续探索各种蔬菜。

  分析:

  幼儿的生活经验不是怎么丰富,对于几种常见的蔬菜还是基本能认识的。因此,教师设计了这一环节很好,能够进一步拓展幼儿对各种蔬菜的认识,了解它们对人类健康的益处,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吃蔬菜?让幼儿逐步意识到多吃蔬菜营养好的道理,从而自觉地做到平时生活不挑食,多吃蔬菜,吸收更多营养,使身体长得更捧。

  在最后延伸活动中,关键是引导幼儿持续不断地对蔬菜产生兴趣。让小朋友知道了蔬菜不仅有营养,而且又可以加工制作艺术品,使幼儿在审美心理、创作欲望上得到满足。教师把这个环节安排在区角活动中。相应投入美工材料、制作工具,让幼儿模仿、创作蔬菜立体造型、蔬菜刻印画、蔬菜拼图等,使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相信孩子会对蔬菜产生持续的兴趣,或许还可以从中生成更有价值的活动。但是在有些方面教师考虑的还有所欠缺:如:师:“今天来了这么多的蔬菜朋友,还有很多没有来了,老师把另外的这些放在了区角里,我们一起去玩吧!”教师的这种想法是不错的,但怎样来更好的跟目标来联系起来呢?不单单是纯粹的让孩子去“玩”,而是让孩子到区角中探索,看看这些蔬菜是怎么样?

  反思:

  总之,这节主题活动课是让幼儿在认识多种蔬菜的基础上,了解蔬菜的不同外形特征,教育幼儿不挑食爱吃蔬菜,教师要创设宽松的情境,让幼儿在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中亲身体验,达到培养幼儿的观察认识、动手操作和创造思维的能力。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能使一个科学活动开展的成功,还需要今后我们不断地尝试和探索,而且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探索,让幼儿大胆讲述,那么教师如何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并清楚的表达自己想说的,说完整句是很重要的。首先教师要给幼儿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幼儿有话敢说、想说、愿意说。教师要及时肯定幼儿的回答,要及时表扬激发幼儿对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对各领域的渗透:语言活动渗透科学,要有科学活动的性质,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清楚的引导幼儿如何表达。

科学活动方案15

  [活动准备]

  高脚杯6个、黄豆若干、大铁盘6个、记录白纸30张、铅笔30支。

  注意事项:

  1.实验活动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各个环节教师要提前做一遍,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2.挑选黄豆时要挑选颗粒饱满的黄豆。

  [活动过程]

  探究的问题:把黄豆放到高脚杯里,要装得满满的,然后加入少量清水,再将酒杯放在大铁盘上,看看有什么变化?

  幼儿讨论。

  (1)豆子被泡大了。

  (2)豆子会从杯子里跳出来。

  (3)不会有变化。

  试一试。幼儿把黄豆放到高脚杯里,装得满满的.,然后加入少量清水,再将酒杯放在大铁盘上并仔细观察。

  说一说我的发现。

  (1)看见一颗颗黄豆陆陆续续地从高脚杯跳到铁盘中。

  (2)豆子发出蹦蹦的响声,好像豆子在“跳舞”。

  (3)豆子被水泡大了,杯子里放不下就跳出来了。

  数一数,有多少豆子在“舞池”中跳舞,并在记录纸上记录活动的结果。

  想一想,还有哪些豆子会跳舞呢?水泡过的豆子与干豆子有什么不同?

  [活动目标]

  通过对豆子的观察和实验,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科学活动方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方案12-27

科学活动方案03-07

科学教育的活动方案11-23

小学科学活动方案01-01

科学活动方案 15篇03-07

中班科学活动方案02-21

小班科学活动方案03-03

科学活动方案4篇02-11

大班科学活动方案02-16

中班科学领域活动方案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