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规章制度>管理制度>《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

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

时间:2024-04-25 11:22:09 炜亮 管理制度 我要投稿

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精选11篇)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需要使用制度的场合越来越多,制度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为了维护正常的工作、劳动、学习、生活的秩序,保证国家各项政策的顺利执行和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依照法律、法令、政策而制订的具有法规性或指导性与约束力的应用文。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制定制度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欢迎大家分享。

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精选11篇)

  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 1

  1、单位优先采用有利于防治职业病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逐步替代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不得生产、经营、进口和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可能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设备和材料。

  2、单位应按《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制度》对工作场所进行检测、评价。

  3、单位对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作业场所立即采取措施,加强现场作业防护,提出整改方案,积极进行治理。对严重超标且危害又不能及时整改的生产经营场所,必须立即停止生产经营活动,采取补救措施,控制和减少职业病危害。

  4、单位应在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作业岗位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阐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及应急救治措施。具体参照《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xx)。

  5、单位应在可能发生急性职业危害的有毒有害作业场所按规定设置警示标识、报警设施、冲洗设施、防护急救器具专柜,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同时做好定期检查和记录。

  6、员工从事有毒有害作业时,必须按规定正确使用防护用品,严禁使用不明性能的物料、试剂和仪器设备,严禁使用有毒有害溶剂洗手和冲洗作业场所。

  7、加强对检维修场所的'职业卫生管理。对存在严重职业危害的生产装置,在制定停产检修方案时,应有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参与,提出对尘、毒、噪声等的防护措施,确定检维修现场的职业卫生监护范围和要求。对存在严重职业危害的装置检维修现场应严格设置防护标志,应有相关人员做好现场的职业卫生监护工作。

  8、应加强检维修作业人员的职业卫生防护用品的配备和现场冲洗设施完好情况的检查。

  9、应加强检维修现场尘毒检测监控工作,根据检维修现场情况与有关部门联系检测事宜,随时掌握现场尘毒浓度,及时做好防护工作。

  10、应做好检维修后开工前的职业卫生防护设施防护效果鉴定工作,重点对检维修后设备设施的整改等情况进行检查确认,避免设备启动时发生意外职业伤害。

  11、加强对劳动防护用品正确使用情况的检查监督,凡不按规定使用劳动防护用品者不得上岗作业,并追究车间班组的管理责任。

  12、有毒、有害物品的包装,必须符合安全、卫生要求,防止泄漏扩散。

  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 2

  一、为了加强对职业病防护设施的监督管理,使职业病防护设施和职业病卫生防护用品在使用时符合国家标准和卫生要求,以控制或者消除职业病危害因素,保障劳动者的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职业病防护设施(以下称“防护设施”),是指以控制或者消除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目的,采用通风净化系统或者采用吸除、阻隔等设施以阻止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影响的.装置和设备。

  三、人力资源&行政部主管公司职业病防护设施的监督管理工作。各部门负责所在部门的职业病防护设施的监督管理工作。

  四、公司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护设施责任制,确保责任到人,保证职业防护设备的正常运行。

  五、职业防护设施要符合国家的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故购置防护设施应当符合如下要求:

  (一)产品名称、型号;

  (二)生产企业名称及地址;

  (三)合格证和使用说明书,使用说明书应当同时载明防护性能、适应对象、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四)检测单位应当具有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检测的内容、应当有检测依据及对某种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的效果结论。

  (五)不得使用没有生产企业、没有产品名称、没有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检测报告的防护设施产品。

  六、建立防护设施责任制,并采取下列管理措施:

  (一)设置防护设施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兼)职防护设施管理员;

  (二)制定并实施防护设施管理规章制度;

  (三)制定定期对防护设施的运行和防护效果检查制度。

  七、对防护设施应当建立防护设施技术档案管理

  (一)防护设施的技术文件(设计方案、技术图纸、各种技术参数等);

  (二)防护设施检测、评价和鉴定资料;

  (三)防护设施的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

  (四)使用、检查和日常维修保养记录;

  (五)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评价报告。

  八、日常维护

  对防护设施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维修、保养,保证防护设施正常运转,每年应当对防护设施的效果进行综合性检测,评定防护设施对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的效果。

  九、知识培训和指导

  对劳动者进行使用防护设施操作规程、防护设施性能、使用要求等相关知识的培训,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施。

  十、擅自拆除或停用

  各部门不得擅自拆除或停用防护设施。如因检修需要拆除的,应当采取临时防护措施,并向劳动者配发防护用品,检修后及时恢复原状。

  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 3

  1、凡新招收的员工在上岗前,必须在医院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员工职业卫生健康档案,对不符合健康要求的,不得招收。

  2、每次招收的新员工在岗前安全知识培训时,必须把职业病防治知识及劳动卫生知识列入培训内容,使其掌握职业卫生的有关规定。

  3、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对在岗接触粉尘作业的工人,按周期组织进行拍片检查。

  4、接尘人员每季度必须配发防尘口罩、手套及其它劳保用品,物资部门要建立劳保发放档案。

  5、各部门必须按照分管范围及工作场所,定期清理巷道中的浮尘,确保作业场所工业卫生符合职业卫生标准。

  6、严格按照《规程》规定,建立健全井下防尘系统,完善喷雾降尘设施,减少作业场所内的浮尘,湿润作业场所内的落尘,使其不能飞扬。

  7、对于喷雾降尘不能到达的`地方,每周至少要进行一次洒水,确保巷道湿润。

  8、掘进工作面必须采取湿式钻眼、冲洗井壁巷帮、水炮泥,爆破喷雾、装岩(煤)洒水和净化风流等综合防尘措施。

  9、保持设备的性能完好,发挥设备本身的消音降噪功能,如果设备发生故障,噪音指标超过国家环保标准时,要立即进行检修,直到符合标准才可使用。

  10、对于突发性噪声,提前通知附近的工作人员,做好安全防护,其他能够人为控制的突发性噪声应尽量做到“以人为本”的原则,使噪声危害降到最低限度;加强设备维修,减少机械老化带来的噪声。

  11、在高温季节来临时,应准备好职工的防暑降温用品和物资,加大井下采掘工作面的通风力度,加强工作现场温度监测,防止井下作业场所出现高温情况。

  12、加强职业危害学习培训,定期组织员工学习职业危害和职业卫生常识。

  13、加强各工作场所气体成份的监测,发现有毒有害气体含量增加时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

  14、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对生产性粉尘进行监测,对作业场所内的粉尘浓度每月测定2次,对粉尘的分散度,每6个月测定1次,粉尘中的游离sio2含量,每6个月测定1次,测定方法按有关规定执行。

  15、在地面设制专门的晒衣场,升井人员能及时晒干衣物,以防潮湿时间过长,导致风湿病发生。接触粉尘及有害物质的人员作业时,必须佩戴防尘、防毒口罩等个体劳动防护用品。

  16、凡有下列病症之一的,不得从事接尘作业:(1)活动性肺结核病及肺外结核病。(2)严重的上呼吸道或支气管疾病。(3)显著影响肺功能的肺脏或胸膜病变。(4)心、血管器质性疾病。(5)经医疗鉴定,不适于从事粉尘作业的其他疾病。

  17、凡有下列病症之一的,不得从事井下工作:

  (1)风湿病(反复活动性)。(2)严重的皮肤病。(3)经医疗鉴定,不适于从事井下工作的其他疾病。

  18、癫痫病和精神分裂症患者严禁从事煤矿生产工作。

  19、劳动工资部门必须加强职业病信息收集和沟通,掌握本单位职业病危害的基本情况。

  20、对从事粉尘作业的人员应进行定期检查,矽肺病患者应定期复查,检查时间为:(1)矽肺观察对象和各期矽肺病患者每年复查一次,也可与定期检查一同复查。(2)对接尘工龄超过矽肺最短发病工龄(15年)者,脱尘后每四年检查一次,连检三次无症状者再检时间由职业病防治部门确定。

  21、其它职业危害可根据情况不定期检查。

  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 4

  为对生产过程中职工职业健康的控制、预防和消除职业危害,保证该瑞土公司所有职工的职业健康和劳动法中规定的女职工的特殊权益和保护,特制定本制度。

  1、职工职业健康检查

  该矿山各级负责人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职业病防治法》及地方职业病防治法规的有关规定,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职工职业健康检查。

  2、职业健康档案管理

  (1)各部门负责人应建立健全该部门职工的职业健康体检档案,对该部门职工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记录和存档。

  (2)职业健康体检档案由专人负责,并做好分类、登记、查阅、保管工作。

  (3)矿山负责人每年对各部门职业健康档案进行检查(每年至少一次)。

  3、职业病防治

  (1)该矿山各级负责人负责对该部门职工进行职业健康知识的宣传,增强职工的职业危害防护意识,严格执行岗位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和维护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2)矿山安全科组织该矿山所有职工进行岗前的职业健康知识的培训。

  (3)矿山各负责人实行职业健康安全负责制,配备相应的卫生管理组织和专(兼)职人员,具体承担职业病防治工作。

  (4)矿山负责人协同地方职业病防治机构按规定做好职工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对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实施质量控制,并进行抽查测定。

  (5)该矿山对有职业禁忌的职工调离其所禁忌的工作岗位;对职业病人调离原有害工作岗位。

  (6)该矿山对职业病人应及时进行防治、康复和定期复查;对疑似职业病的职工,要及时组织复查和治疗。

  4、职业病防治监督检查

  (1)检测人员必须执行国家的卫生标准,检测技术应科学、规范,结果必须真实,不得弄虚作假。

  (2)按照国家和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将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浓度或者强度的检测结果及时报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并及时向职工公布。

  (3)该矿山应协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对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并公布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和职业病情况。

  5、女职工的特殊权益和保护

  劳动管理部门应依据劳动法对女职工在“四期”和因生理特点所承担的社会特殊责任而规定的应享有的权益给以保护。

  6、本制度由该矿山安全科制定并负责解释,从公布之日起实施。

  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 5

  1目的

  1.1为了控制、预防和消灭我矿职业病危害,保护员工身体健康制定本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本矿各单位。

  2 术语和定义

  2.1 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工作及其他职业活动中,因接触职业危害因素而引起的,并列入国家规定的职业病范围的.疾病。

  2.2 职业禁忌症:是从事特定职业或接触特定职业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遭受职业危害和易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疾病病情加重。或者从事作业过程中,可能导致对他人健康构成危险的特殊生理或病理状态。

  3 职责

  3.1 工会负责对职业病防治实行民主管理和群众监督。

  3.2 安全管理科负责对职业危害因素的辨识、评价、制定防治职业危害的措施。

  3.3 人力资源科负责对职业病患者调换工作岗位、安排休养,并负责职业病患者统计、报告、档案管理工作。

  3.4 教育培训科负责全矿员工的职业病防治宣传、培训工作。

  3.5 各单位负责职业病防治措施的实施,对职业病设备经常检查、维护和定期检测保持正常运转。并按规定发放给员工符合质量要求的劳动保护用品。

  3.6 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应严格遵守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和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并享有职业病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的权利。

  4 一般规定

  4.1 人力资源科、工会、安全管理科、教育培训科、各基层单位应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和经常性的职业安全卫生和职业病防治的教育和培训。

  4.2 人力资源科认真组织,各单位积极协助,每位员工必须参加每年一次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及时将检查结果告知劳动者本人。

  4.3 各单位不得安排有职业病禁忌症的人员从事于禁忌相关的工作。

  4.4 通风区定期对矿井粉尘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上报安全管理科。

  5 职业病管理

  5.1 职业病的诊断鉴定,由医疗保险定点医院或项目合同医院初步诊断,报安全管理科,由安全科报集团公司职业病防治中心,由集团公司指定医院组织诊断鉴定。

  5.2 安全管理科接到集团公司职业病防治中心鉴定结论为职业病后,填写职业病登记表,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职业病报告。

  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 6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的危害,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根据国家实施 《职业病防治法》。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职业病的种类:

  目前我国公布的职业病共10类: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化学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职业传染病、职业性肿瘤、其他职业病。

  二、与建筑业有关的主要职业病:

  1、职业中毒:由于施工现场通风不良等原因,如地下室施工,没有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可造成局部环境大量的有毒物质积聚,造成急性中毒。如油漆工长期接触有毒有害物品,如果不注意防护,或者防护不当。可造成慢性苯中毒,如白血球减少,进一步可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

  2、尘肺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粉尘作业人员,如石工、电焊工、木工、化灰工等,如不注意个人防护,轻者可导致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或支气管哮喘,长期在粉尘的作业环境下工作,严重时可导致尘肺。

  3、职业性耳病:建筑施工现场的打桩机、混凝土搅拌机、振动机等高分贝的噪声,长期在这种环境因素下作业,可使人听力减退,严重时可造成耳聋。

  4、职业性眼病:如电焊工在操作施工时,不带眼罩,不注意眼部的保护,可导致电光眼,使眼睛红肿疼痛,不能视物。

  5、心血管疾病:由于建筑施工人员大多为高空作业、长期高度注意力集中,容易造成精神紧张,可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生。长期在不良环境因素的刺激下,如长期接触噪声、振动等,也会导致高血压及冠心病的发病率提高。

  6、骨髓及软组织损伤:因建筑施工人员大多为重体力劳动,主要由外伤、提重或负重、不良体位等因素造成。如急性腰扭伤、慢性腰痛、腰肌劳损、韧带损伤和腰椎间盘突出症。

  7、高温中暑:由于夏天高温露天作业,太阳直射,没有防护措施,或者防护不当,不科学安排工作时间。很容易造成施工人员中暑。再如夏天在地下室施工,由于局部环境高温高湿,或者通风设备不良,没有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也可导致施工人员中暑。

  三、职业病预防管理措施

  1、项目部应把职业病防护费用列入建设项目工程预算,职业病防护设施应与工程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发挥防护作用。

  (1)综合办公室为职业卫生管理的主管部门,配备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由项目部经理负责,开展职业病预防工作。

  (2)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及实施方案。

  (3)建立、健全职业病卫生管理制度。

  (4)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档案。

  (5)建立、健全职业危害事故及应急救援预案。

  2、按规定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职业卫生教育,特别是油漆工、电焊工、粉尘作业人员、高空作业人员等特殊工种,定期组织职业健康检查,建立职业健康档案。检查发现不适宜原工作的,应调离原工作岗位,必要时进行医学观察。

  3、施工现场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4、施工现场应当优先采用有利于防治职业病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逐步替代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

  5、项目部在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告知劳动者职业病危害的真实情况。

  6、项目部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症的劳动者从事所禁忌的工作。

  7、不得安排未经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工作。

  8、施工现场必须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并为劳动者提供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职业病防护用品必须符合防治职业病的要求,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

  9、施工现场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浓度不得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病损伤的有毒、有害施工现场,劳动者必须配置一定的防护用品,并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药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10、对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应当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

  11、不得违章指挥和强令劳动者进行没有职业病防护措施的作业,对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提高职业卫生的知识。督促、指导施工人员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

  12、发现施工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时,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仍然达不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时,必须停止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经治理后,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时,方可重新施工作业。

  13、对遭受或可能遭受职业病危害的施工人员,应当及时进行救治,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

  四、职业病控制措施

  (一) 接触各种粉尘,引起的尘肺病预防控制措施:

  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现场设置细颗粒材料库房、封闭式木工棚,细颗粒材料必须采用防尘网苫盖严密,剔凿、切割等易产生扬尘作业必须采取喷雾降尘措施。

  2、个人防护措施:给施工作业人员发放扬尘防护口罩,杜绝施工操作人员的超时工作。

  3、检查措施:在检查项目工程安全的同时,检查工人作业场所的扬尘防护措施的落实,检查个人扬尘防护措施的落实,并指导施工作业人员减少扬尘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二) 电焊工尘肺、眼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为电焊工提供通风良好的操作空间。

  2、个人防护措施:电焊工必须持证上岗,作业时佩戴有害气体防护口罩、眼睛防护罩,杜绝违章作业,采取轮流作业,杜绝施工操作人员的超时工作。

  3、检查措施:在检查项目工程安全的同时,检查落实工人作业场所的通风情况,个人防护用品的佩戴,8小时工作制,及时制止违章作业。

  (三)直接操作振动机械引起的手臂振动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在作业区设置防职业病警示标志。

  2、个人防护措施:机械操作工要持证上岗,提供振动机械防护手套,采取延长换班休息时间,杜绝作业人员的超时工作。

  3、检查措施:在检查工程安全的同时,检查落实警示标志的悬挂,工人持证上岗,防震手套佩戴,工作时间不超时等情况。

  (四)油漆工、粉刷工接触有机材料善法不良气体引起的中毒预防控制措施:

  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加强作业区的通风排气措施。

  2、个人防护措施:相关工种持证上岗,给作业人员提供防护口罩,采取轮流作业,杜绝作业人员的超时工作。

  3、检查措施:在检查工程安全的同时,检查落实作业场所的良好通风,工人持证上岗,佩戴口罩,工作时间不超时,并指导提高中毒事故中职工救人与自救能力。

  (五)接触噪声引起的职业性耳聋的预防控制措施:

  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在作业区设置防职业病警示标志,对噪音大的机械加强日常保养和维护,减少噪音污染。

  2、个人防护措施:为施工操作人员提供劳动防护耳塞,采取轮流作业,杜绝施工操作人员的超时工作。

  3、检查措施:在检查工程安全的同时,检查落实作业场所的降噪音措施,工人佩戴防护耳塞,工作时间不超时。

  (六)长期超时、超强度地工作,精神长期过度紧张造成相应职业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提高机械化施工程度,减小工人劳动强度,为职工提供良好的生活、休息、娱乐场所,加强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

  2、个人防护措施:不盲目抢工期,及时抢工期也必须安排充足的人员能够按时换班作业,采取8小时作业换班制度,及时发放工人工资,稳定工人情绪。

  3、检查措施:工人劳动强度适宜,文明施工,工作时间不超时,工人工资发放情况。

  (七)高温中暑的预防控制措施:

  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在高温期间,为职工备足饮用水或绿豆水、防中暑药品、器材。

  2、个人防护措施:减少工人工作时间,尤其是延长中午休息时间。

  3、检查措施:夏季施工,在检查工程安全的同时,检查落实饮水,防中暑物品的配备,工人劳逸结合,并指导提高中暑情况发生时,职工救人与自救的能力。

  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 7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加强对粉尘危害和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管理,保证职工的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制度。

  管理机构与职责安全科、劳动科、生产科、技术科、通风科、财务科、后勤共同负责本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管理工作,其职责是:

  通风科负责制定通风规章制度,负责通风系统的设计和资料管理,绘制相关图表,鉴定主扇工作情况、矿井通风指标;负责测定、报告作业场所粉尘浓度以及其它职业危害情况;。

  安全科负责开展粉尘作指导工作业现场督促检查、管理、,有权制止、处理违章作业;负责接尘作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工作。

  生产科、技术科负责督促检查操作员工在生产过程中执行综合防尘措施和个人防护作业。

  后勤负责劳保用品的计划、发放,负责除尘、降尘等设备、仪器、材料的购置,负责职业危害防治的.各种资用开支。

  劳动科与财务科负责职业病检查和体检人员的确定,协调安排职工进行体检,复查及职工健康档案资料收集等工作,负责制定矿山劳动保护措施和方案。职业病范围与治疗规定

  职业病范围:按国家现行规定的职业病范围执行。治疗规定:

  (1)对已确诊的各期矽肺病例人均应立即调离接尘岗位,实行治疗或疗养。

  (2)对于职业病患者,要积极开展治疗工作,脱离原职业危害,适当照顾安排工作,医疗终结确诊为残废或医疗无效死亡时,应按上极有关规定处理。

  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 8

  为了保障本公司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不受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影响,预防职业病和职业中毒的发生,保护职工的健康及合法权益,提高劳动生产率,有效控制和消除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毒气、噪声等各种职业性危害,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每年应提取一定比例的企业更新改造资金作为职业病防治工作经费,用于改善职业危害严重的场所及改进落后生产工艺。职业病防治工作经费专款专用,不得挪用。职业病防治工作经费制度如下:

  一、职业病防治工作经费确定

  职业病防治工作经费由职业卫生工作领导小组确定,经公司办公会议协商通过后予以批复。

  二、职业病防治工作经费使用范围

  (1)本公司员工就业前入职培训、入职和在岗定期健康检查及离职前的健康检查费用;

  (2)职业卫生安全培训费用

  (3)根据长期规划和短期实施计划,对职业性危害严重的场所和项目分批进行治理的费用;

  (4)添置必要的监测设备,进行职业危害评价、作业环境监测费用;

  (5)建立防治职业性危害和安全设施的`费用;

  (6)个人防护用品更新的费用。

  各部门认真执行本制度,切实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 9

  一、目的和范围

  为加强和提高从业人员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的防范意识和防范技能,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我公司各部门管理和操作人员。

  二、职责和权限

  1、矿长负责审批职业健康宣传教育培训计划和所需经费并监督实施。

  2、安检科负责本矿安全和职业健康教育、制定煤矿职业卫生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3、通风科根据岗位特点负责申报培训需求,实施职业健康宣传,协助有关部门组织员工培训。

  4、项目部负责入岗职业健康危害和岗位安全教育。

  三、工作内容

  1、培训计划:通风科根据岗位特点每年1月份负责向安全科报告培训需求,安全科根据申报的培训需求和内外部变化的情况进行培训。

  2、培训时间:对作业人员进行上岗前和在岗期间的职业卫生培训,每年累计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小时。

  3、培训内容:煤矿各岗位相关职业健康知识、岗位危害特点、职业危害防护措施、职业健康安全岗位操作规程、防护设施的保养及维护注意事项、防护用品使用要求、职业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

  4、培训形式:内部培训、外部委托培训。

  (1)内部宣传教育培训:

  a、新员工进矿-结合安全“三级教育”,介绍煤矿作业现场、岗位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安全隐患、可能造成的危害;

  b、员工在岗期间-通过定期培训或公告栏宣传,学习职业健康岗位操作规程、相关制度、法律法规及矿井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的有关性能、可能产生的危害及防范措施,了解工作环境检测结果及个人身体检查结果;

  c、转换岗位-由岗位部门负责人讲解新岗位可能产生的.危害及防范措施;

  d、煤矿按培训计划组织的职业健康知识及法律法规、标准等知识。

  (2)外部委托培训

  为提高职业健康知识和管理能力,外部培训一般情况是参加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的职业健康培训,参加人员一般是煤矿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健康管理人员。

  四、记录

  安全科应建立个人培训档案并保留相关的培训记录。

  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 10

  为进一步加强职业病危害防治知识的普及,提高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充分利用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电视等宣传手段,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治规定》等知识,增强员工对职业病危害的防范意识。

  二、培训内容应包括:职业健康法律、法规、规章与标准等;职业健康基本知识;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岗位操作规程和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正确使用、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发生事故时的应急救援措施。

  三、培训对象与方式

  1、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健康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

  2、配备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人员,装备相应的监测仪器设备。监测人员应当经培训合格;未经培训合格的,不得上岗作业。

  3、对员工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的职业病危害防治知识培训,督促员工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操作规程,指导员工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体劳动防护用品。上岗前培训时间不少于4学时,在岗期间的`定期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2学时。

  4、实施新工艺、新技术或者使用新设备、新材料时,应当对有关从业人员重新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健康培训教育。

  5、公司内转岗、新上岗及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接受职业健康培训教育,经考试合格,方可上岗作业。

  6、职业健康管理部门将职业健康教育培训情况建档保存。

  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 11

  为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的水平,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健康,制定本制度。

  1 总则

  1.1本制度是从组织上、制度上落实“管生产必须管职业卫生”的原则,使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各生产部门和职工明确职业病防治的责任,做到层层有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好职业病防治,促进生产可持续发展。

  1.2本制度规定从单位领导到各部门在职业病防治的职责范围,凡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以本制度追究责任。

  1.3为保证本制度的有效执行,今后凡有行政体制变动,均以本制度规定的职责范围,对照落实相应的职能部门和责任人。

  2 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

  2.1 法定代表人或最高管理者的职责

  法定代表人或最高管理者批准颁发职业病防治工作责任制,具体职责为:

  2.1.1认真贯彻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落实各级职业病防治责任制,确保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

  2.1.2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体系。设置与规模相适应的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建立职业卫生管理网络,配备专职或兼职的职业卫生主管,负责具体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2.1.3定期召开职业卫生工作会议,听取工作汇报,亲自研究和制订年度职业病防治计划与方案,落实职业病防治所需经费,督促落实各项防范措施。

  2.1.4对新、改、扩建或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通称建设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时,应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并经卫生行政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投入生产和使用。

  2.1.5亲自参加发生的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和分析,对有关责任人予以严肃处理。

  2.1.6对职业病防治工作负领导责任。

  2.2 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和职责

  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按《职业病防治法》规定,企业须建立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本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机构为职业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其职责如下:

  2.2.1组织制订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督促执行。

  2.2.2根据机构设置,明确各部门、人员职责。

  2.2.3制订年度职业病防治计划与方案,并组织具体实施,保证经费的落实和使用。

  2.2.4负责职业病防治工作,建立职业卫生管理档案。

  2.2.5组织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法规、职业知识培训与宣传教育。对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中有贡献的进行表扬、奖励,对违章者、不履行职责者进行批评教育和处罚。

  2.2.6经常检查各部门职业病防治工作开展情况,对查出的问题及时研究,制订整改措施,落实部门按期解决。

  2.2.7经常听取各部门、车间、安技人员、劳动者、工会代表关于职业卫生有关情况的汇报,及时采取措施。

  2.2.8对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采取应急措施,及时报告,并协助有关部门调查和处理,对有关责任人予以严肃处理。

  2.2.9对职业病防治工作负直接责任。

  2.3 技术部门的职责

  2.3.1编制生产工艺、技术改进方案,规划职业病防治措施,改善职工劳动条件,促进文明生产。

  2.3.2提供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来源、产生部位等技术资料。

  2.3.3对职业病防护设施进行维护保养、检修,确保安全运行。

  2.3.4对职业病防治工作负技术责任。

  2.4 专(兼)职业卫生主管职责

  在职业卫生管理机构的领导下工作,具体职责:

  2.4.1协助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推动本单位开展职业卫生工作,贯彻执行《职业病防治法》及配套法规标准。汇总和审查各项技术措施、计划,并且督促有关部门切实按期执行。

  2.4.2组织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培训教育,总结推广职业卫生管理先进经验。

  2.4.3组织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职业健康档案及管理档案。

  2.4.4组织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日常监测、登记、上报、建档。

  2.4.5组织和协助有关部门制订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对这些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4.6定期组织现场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不安全情况,有权责令改正,或立即报告公司职业卫生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处理。

  2.4.7负责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参加事故调查处理。

  2.4.8负责建立职业病危害防治档案,负责登录、存档、申报等工作。

  2.5 工作场所负责人、车间负责人职责

  在职业卫生管理机构的领导下工作,具体职责:

  2.5.1把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的措施贯彻到每个具体环节。

  2.5.2组织对本工作场所职工的职业卫生培训、教育,发放个人防护用品。

  2.5.3督促职工严格按操作规程生产,确保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严加阻止违章、冒险作业。

  2.5.4定期组织本工作场所范围的检查,对车间的设备、防护设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报司职业卫生工作领导小组,采取措施。

  2.5.5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迅速上报,并及时组织抢救。

  2.5.6对本工作场所的职业病防治工作负全部责任。

  2.6 劳动者职责

  2.6.1劳动者应当学习和掌握相关的职业卫生知识,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

  2.6.2正确使用、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定期检查和记录,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6.3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应当及时报告。

【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_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范本11-28

职业病防治计划02-03

公司职业病防治计划01-11

职业病防治整改报告12-29

职业病防治工作计划09-19

职业病防治预防措施11-18

职业病防治工作总结11-10

职业病防治的工作计划03-08

职业病防治计划(精选21篇)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