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模板集锦10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发现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各种物体在空中会自由下落。
2、通过各种操作活动,使幼儿初步感知不同物体下落速度不同是与物体重力和空气浮力有关。
3、尝试改变物体下落的速度,发挥幼儿的创造性,培养幼儿动手试验和观察的能力。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5、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活动准备:
各种糖纸、羽毛、报纸、雪花片、球、小沙包、手绢、纸杯辅助材料:剪刀、透明胶、夹子、双面胶、泥工、彩带。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感知物体自由下落的现象。
(1)师:“今天老师准备了许多东西,请你们来玩一玩,把这些玩具往上扔,看看你会发现什么。”
(2)幼儿自由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3)你刚才扔的是什么东西?你扔这些东西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它落下来的速度是什么样的?
2、再一次抛接物体,发现物体下落速度有快有慢。
(1)启发幼儿任意选两样玩具同时抛接,发现物体下落速度不同。
(2)引导幼儿两两相伴,同时抛接物体,发现物体下落速度有快有慢。
3、启发幼儿探索改变物体下落速度的方法。
(1)师出示两张相同的纸,启发幼儿能让我们以不同的速度落下来。
(2)幼儿尝试探索:如将纸折成飞机就扔得高些,落下来也快些。夹子夹住羽毛使羽毛落得快。
4、为什么物体都会往下落?师:“扔上去的物体为什么会落下来呢?”(是由于地球的引力。)
5、小结:今天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知道物体由于地球的引力扔上去以后都会下落。轻而大的物体扔不高,落下来也慢;重而小的物体扔的高,落下来也快,通过改变,也会改变它的'速度。
6、组织幼儿观看人在太空中的录象。
7、活动延伸: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继续感知。
《神奇的力》活动评析评析者:吴蓉活动评析:教师能关注幼儿的兴趣爱好,根据幼儿生活经验的内容来制定活动主题,在活动中,教师按循序渐进的原则,设置了三个操作活动,让幼儿从最初的玩到有目的的玩,再到探索的发现,环环相扣,来让幼儿感知物体的下落与地心的引力、物体的重量和空气的浮力有关;通过尝试改变物体下落的速度,发挥幼儿创造性,培养幼儿动手能力。
活动建议:
1、教师的教育随机性有待进一步加深。
2、教师的示范操作需要尊重客观现实。
活动反思:
吸引力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力”,通过游戏的层层引导,首先感知物体的下落现象,其次比较两种物体的下落速度,再次讨论怎样改变同一物体的下落速度,让幼儿积极的参与游戏,并尝试通过感受、探索、发现、引导幼儿完成学习任务。这样使幼儿由被动学习者变为主动学习者、探索者,从而培养幼儿动手试验和观察的能力。使科学活动顺利地延伸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不为“教”而教,只是幼儿的“学”而教,突出幼儿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树木有防止泥土流失的功用,知道乱砍乱伐树木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激发幼儿爱护树木的情感。
2、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录像、玻璃缸、花盆、水、泥土、杯子、毛巾。
【活动过程】
(一)看录像,感知洪水的危害。
1、看录像,了解发生了什么事。
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看录像好吗?看看录像里讲了一件什么事?(幼儿看录像)
提问:录像里发生了什么事?
2、再看录像,洪水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提问:
(1)洪水使人、房子都怎么啦?
(2)你们看了录像,心里怎么样?
(二)体验理解树根的作用:
1、讨论:发洪水的原因:
(1)是呀,庄教师和你们一样,看了这个录像心里真不高兴,我也很难受,洪水毁坏了我们的家,让我们无家可归。可庄教师就是搞不明白,今年怎么会发这么大的洪水呢?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2)幼儿讲述。
(3)是呀,庄老师也从报纸上看到,乱砍乱伐树木是发洪水很重要的一个原因。那为什么乱砍乱伐树木会造成洪水呢?
(4)幼儿讲述。
(5)你们想知道吗?我们来做个实验。
2、实验(一):
(1)你们来看庄老师准备了什么?对!你们看这一半的泥土种了树,那另一半的泥土没有种树。庄老师还准备了什么?(水),这水就代表雨水,等会儿我们用水冲冲看,看看下雨以后两边的泥土有什么不一样。冲的时候,庄老师有一个要求:你自己冲的时候要看清楚两边的泥土有什么不同,别的小朋友冲的时候,你也要看仔细,等会儿把你发现的告诉大家好吗?好,我们一起冲,先把袖子卷起来。下大雨啦!(幼儿冲水)
(2)幼儿、老师实验。
(3)提问:你们发现两边的泥土有什么不同?(没有种树的地方泥土冲掉得多,种树的地方泥土冲掉的少)我们再试试看,下大雨时,两边的泥土是不是一样?
(4)你们本领真大,发现了种树的泥土流失的少,没有种树的泥土冲掉的多。庄老师也想试试看,是不是这样?
(5)老师冲:“下雨了,下大雨了”“哎呀,真的,没有种树的泥土流失得多,种树的泥土流失得少。那为什么种树的泥土冲不走呢?有什么道理吗?”
(6)幼儿讨论。
(7)老师祟一棵树的树根,“是呀,大树的树根就像一只大手一样,把泥土都紧紧地抓住了。所以,大雨来的时候,种树的泥土就冲不走了,而没有种树的泥土因为没有大手抓住泥土,所以雨水一冲,泥土都冲走了。”
实验(二)
(1)那么,这么多泥土冲走了,有什么不好呢?我们再做一个实验。
(2)出示两个玻璃缸,(一只有很多泥土,一只只有一点泥土)“这两个玻璃缸代表两条小河,一条“河”两条的泥土上没有种树,所以泥土冲掉得多,都沉到这条河的'河底。而另一条河两边种了很多树,所以下大雨时,泥土冲掉得少。”
(3)出示两桶水,你们看,庄老师还准备了两桶一样多的水。这水代表什么(对了,是雨水)。我们来看看下大雨后,这两条洒会有什么不同?
(4)下大雨了(把水倒进泥土少的缸里)哎呀,雨水满出来了。发生了什么事?洪水就爆发了。
(5)为什么下雨下得一样多,一条河的河水满出来了,造成水灾。而另一条河却没有发生洪水泛滥呢?这些泥土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幼儿讨论)
(6)今天,我们做了两个实验,你们知道了什么道理?我们今天又知道了大树的另一个本领:树根有抓住泥土、防止泥土流失的本领。
(三)内化迁移,爱护树木:
(1)大树的本领真大,我们要怎么爱护它?我们还要多种树,不把树乱砍掉。这样就不会发生洪水,我们就能很好的生活了。
(2)可是,现在还有许多人不知道大树的本领,我们该怎么办?
(3)幼儿讨论。
(4)好,我们一起去宣传树木的好处,让更多的人知道大树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它。让我们先去告诉中班、小班的弟弟妹妹,让他们也一起来爱护树木。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 篇3
变化的温度
教学目标:
1.认识温度计,知道温度计的用途
2.使幼儿获得温度计如何指示温度的粗浅经验,学习观察、测量温度的简单技能。
3.培养幼儿对测量温度的兴趣。
教学准备
每组一只温度计、其他温度计活动过程:
1.让幼儿认识温度计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温度计,看看这些温度计有什么不一样?
2.教幼儿怎样测量气温
a:幼儿小组测量,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正确使用温度计和读数。
b:引导幼儿将温度计拿到户外,观察温度计的变化。
1.小组进行,将温度计分别放入冷水、热水中,观察温度计的变化
2.教师指导并参与记录。活动结束。
效果分析:
因孩子们对温度计的认识有了一定的'前期经验(班级内有,孩子们已早就观察过)所以接受起来较容易些,孩子们的兴趣较浓厚,观察到了温度计在不同水温中的变化,但数字记录不是很理想,因温度计上的数字过小,分格过小,有些幼儿看不清楚。建议进行此次活动时,教师可将温度计的小格放大,画在纸上使用,效果会更好些。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 篇4
课程来源:
幼儿对很多事情都感兴趣,哪怕是在地上拣到一小条纸也能在手中玩上半天,然而,大量的废纸每天都会出现垃圾箱中,有垫桌子用的报纸、画报,有手工纸的边角料,有被幼儿撕下来的图书,有美工区活动后用的画纸等,每天这些废纸都被到掉。老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需要,与其把这些废纸仍到,还不如再次利用,让幼儿与这些废纸相互作用,产生更大的教育价值,从而教育幼儿节约纸张,从小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因此,“怎样让纸发出声音”的课程就生成了。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初步探索让纸发出声音的方法。
2、能够在集体面前大胆表现。
3、初步了解其特性。
4、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活动准备:
1、画报、草稿纸、报纸、绘画纸等。
2、记录纸和笔。
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尝试操作的'兴趣。
老师拿着一筐废纸告诉幼儿:这是老师和幼儿一起收集的各种废纸。这些废纸可以干什么用呢?老师拿一张纸,让纸发出声响,吸引幼儿注意力。
老师提出问题:怎样让纸发出声音?
2、幼儿尝试操作和纸做游戏
每四名幼儿一组,各组进行比赛,在同一时间完成,看看哪个组做的方法多而且和别的组不一样。
让幼儿自己动手来实验,尝试用各种方法让自己手中的纸发出声音。每组请一名老师帮助记录幼儿实验的结果。
幼儿自己取纸实验开始,要求记录老师必须是幼儿做出来的才能记录。
3、分享实验结果
听音乐收记录纸,在记录纸上写上小组名字。提醒幼儿用过的废纸怎么办?
展示每组的记录纸,请每组幼儿上来一两个演示实验过程,大家进行验证。
4、老师小结幼儿验证的方法。
5、结束:生活中有很多东西会发声,小朋友们可以去发现。带幼儿在班上或到户外寻找可以发声的东西。
活动反思:
教育活动的综合性是幼儿园教育活动发展的一个趋势,本次活动融合了科学教育与音乐教学,它们之间的结合有效互补。生动活泼的音乐游戏为幼儿探索提供了一个愉悦的氛围和安全的心理环境,使幼儿在科学探索活动中获得美的享受。感受音乐——节奏训练——乐器制作,这三个环节促进了幼儿不同能力的发展,并把活动引向课堂之外的区域活动,让孩子能够真正地得到个别化学习的发展,将区域活动和教育活动进行互补,从而达到幼儿自主学习的目的。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 了解树的作用,初步了解一些保护树的方法。
2、 运用已有的观察经验,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进行观察。
3、 激发爱护树木、保护树木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 白纸、笔每人一份。
2、 小树苗一颗、种树工具。
3、 激发爱护树木、保护树木的环保意识。
活动过程:
1、 以猜物游戏导入。
(1) 教师:今天老师想请你们猜一样常见的东西。他是一种植物的总称。它有根、枝干和叶子。
(2) 教师:你见过的树是什么样子的?你喜欢树吗?为什么?
2、 迁移幼儿生活经验,说说树的作用。
教师:你知道树有哪些作用呢?
3、 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幼儿进行观察。
(1) 鼓励幼儿独立看图,并将观察结果用绘图的形式简单的进行记录。
教师:树的'作用有很多。这里有一幅图,上面说了一些树的作用,但请你仔细观察,找找树的作用在哪里?观察到一个树的作用就请你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一会告诉大家,看谁找到的树的作用最多。
(2) 幼儿独立看图观察并记录。
(3) 集体进行交流。
教师:你观察到的树的作用有哪些?你是怎么发现的?还有没有其他的发现?
(4) 讨论用什么方法能不遗漏地看图。
教师:如果我们要看图说出树的作用,避免遗漏,该怎麽样做呢?、
观察这种图时用什么顺序比较好呢?
(5) 幼儿自行看图并用两两相互交流。
教师:现在请你们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观察图片,了解树的作用,并和你的同伴相互说说。
4、 讨论怎麽样保护树木。
教师:树的作用这么大,你们怎么保护他呢?
5、 观察并认领自己的树。
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找树朋友。
教师:幼儿园里有许多树,现在我们每人去找一课自己喜欢的树,照料它、保护它,和它做朋友!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感知杨梅的外形特点
2、了解杨梅的功效并品尝,知道它好吃又有营养。
3、尝试杨梅汁作画,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杨梅每人五颗,牙签,纸,一次性手套,杨梅制品PPT
活动过程:
一、谜语引出主题
1、请小朋友来猜一个谜语,看谁最聪明。
(引入谜语:远看红脸好相貌,近看一脸红疙瘩,虽说样儿小又小,为人解渴本领大。)
二、了解杨梅的功效并品尝
1、杨梅是干嘛的呀?
2、哦,那杨梅除了好吃以外,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好处吗?
教师小结:杨梅除了味道好以外,对我们的身体还很有好处呢,吃杨梅可以解渴,可以治疗头疼,杨梅泡酒可以治疗肚子疼,杨梅可真是好宝贝。
3、今天我们都带来了杨梅,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尝一尝吧。
三、尝试杨梅汁作画
1、杨梅除了可以吃,还可以干什么呢?
2、老师来告诉你们,杨梅还可以用来作画。请小朋友想一想,为什么杨梅可以作画呢?
3、对啦,杨梅的汁是紫色的,我们用杨梅的汁来作画,很漂亮的哦!
4、现在就请小朋友来试一试吧,带上小手套,把杨梅的'汁挤出来,然后用牙签沾着来作画,我们来比一比,谁画的最好看。
四、总结
师:我们今天知道了杨梅不仅味道很棒,而且还有很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功效。还自己动手用杨梅汁画了画,小朋友开心吗?回家把今天学到的说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跟我们一起长知识,好不好?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理解加号、减号、等号的含义。
2、学习5以内的加法。
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5以内加法题卡,加号、减号、等好卡片,动物卡片等。
2、教室的地上画一个圈。
活动过程:
介绍新朋友:
1、教师出示"+"、"-"、"="符号。
"+"表示一个数与另一个数合起来。
教师示意:两个幼儿分别站在教师左右两边,"+"表示两个幼儿分从教师的左右两边走到一起并拥抱。
"-"表示原来的总数中去掉一个数。
教师示意:拥抱在一起的两个幼儿,走掉一位。
"="表示它两边的数量相等。
教师示意:教师的左右手分别挽着两个幼儿。
2、学习加法:
教师在黑板上演示加法题。
--"河里本来有2只小鸭,这时游来了1只小鸭,现在河里有几只小鸭?"教师演示算式。
--"原来的2只小鸭用数字2表示;游来了1只小鸭用数字1表示;现在河里有几只小鸭?在数字2和数字1之间用'+',表示着两个数字合起来,2+1=3。""等号两边的数字有什么特点?"以此类推,学习5以内数的加法。
游戏"奇妙的口袋":
3、教师在教室的地上画一个圈。
请幼儿参加游戏,看教师出示的符号,立即做出反应。
--"看到'+'号你们赶快从外边站到圆圈里去;看到'-'号从圈里出来;看到'='表示圈内圈外的`人数一样多。"
教学反思:
为了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在活动前我有心收集了一些孩子喜欢的东西,在活动中,由情入境,让小朋友们用收摸摸这些东西,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引起他们活动的兴趣,特别是小班幼儿更是如此,在摸一摸、猜一猜中,让孩子用自己的感官去感知,发展想象,这些东西都是孩子熟悉的,幼儿边玩边说,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小朋友在动手摸一摸、捏一捏后,感知物体的软和硬,学习用语言进描述。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 篇8
一、目标
1、对物体在斜面滚动的现象感兴趣,初步感受物体移动的速度与坡度大小、坡度面光滑度有关。
2、能大胆地运用语言交流、表达,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的乐趣。
3、养成细致观察和积极实践的`好习惯。
二、准备
1、各种圆柱体积木若干,长方形木板
2、毛巾若干
三、过程
1、导入活动
(1)出示圆柱体积木及长方形木板,要求幼儿说出其名称。(这是什么,它是什么形状的。)
(2)告诉幼儿今天小圆柱和长方形要在一起做游戏,小圆柱想请长方形帮忙,让它活动活动,这时长方形有点儿发愁了,不知怎么办才好,小朋友你有办法吗?
2、幼儿初次操作
3、操作后提问
(1)你刚才是用什么办法让小圆柱动起来的?
(2)请抬起木板的幼儿来示范。
(3)这样把木板抬起来就象滑滑梯。
4、
把木板抬起来一点,就象小朋友所说的象滑滑梯、也象斜坡、山坡。
5、现在请小朋友去找一样东西帮忙,把木板抬起来,然后让小圆柱滚起来。
6、幼儿再次操作
提问:
(1)刚才,你是请谁帮忙的,怎样帮忙的?
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把二块木板的一头放得不一样高低,然后让它滚,让幼儿说一说二块木板上的小圆柱哪一块滚得快,哪一块滚得慢?
幼儿二人合作再次操作
(1)提出要求,二人合作要注意些什么?(团结、友爱、互相谦让)
(2)提问:二个坡上的小圆柱哪个滚得快,哪个滚得慢?
得出结论:高坡上滚得快,低坡上滚得慢,一样高的坡上的小圆柱滚得一样快。
7、怎样让二个小圆柱在一样高的山坡上,滚得一个快,一个慢。
8、幼儿操作
(1)提出要求:(不能用手推)二人合作
(2)告诉幼儿一边桌上有毛巾和围巾,假如需要他们帮忙的话去请他们。
9、讨论:小圆柱滚下的快慢。
10、讨论后:
铺上毛巾的滚得慢,木板上的小圆柱滚得快。
11、这是为什么?
因为木板光滑,所以小圆柱滚得快,毛巾毛毛的所以滚得慢。
12、:所以汽车要在光滑的马路上开,如果在草地上开会发现什么情况?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认识绿色食品标志,知道绿色食品是纯天然、无污染的健康食品。
2、通过活动,使幼儿知道只有有了干净的水源、纯净的空气,有了树木、草地的保护才会生产更多的绿色健康食品。
3、激发幼儿初步的环境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1、课件。
2、绿色食品的标志一个,绿色食品和非绿色食品的字卡三张。
3、幼儿收集的绿色食品和非绿色食品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标志,直接引题。
1、请幼儿仔细观察标志上的图案,猜想像什么?
(本环节主要是让幼儿认识绿色食品标志,直接引题,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观察标志上的图案,从而了解标志的真正含义。)
2、教师向幼儿讲解标志上图案表示什么以及它所蕴涵的意义:绿色食品的标志由上方的太阳下方的叶片和中心的培蕾组成,寓意为植被在阳光的照耀下长的枝繁叶茂,从而形成一片绿色的环境。整个标志为正圆形,寓意为保护。
3、幼儿操作:绿色食品、非绿色食品分类。
找一找,把绿色食品的放在有绿色食品字卡的一边,把非绿色食品放在有非绿色食品字卡的一边。
4、为什么这些食品不是绿色食品?可能是什么原因?
以同样品牌的牛奶作对比。
小结:同样的牛奶一个有绿色食品标志说明它是纯天然的食品,而另一个则是在加工生产的过程中往牛奶里添加了香料、防腐剂、色素等有害的东西,所以不能称绿色食品。
(本环节在认识标志的'基础上进行亲身体验,尝试把所带的食品按照标志分成绿色食品和非绿色食品两大类,进一步加深对标志的认识,并通过验证比较给幼儿一个明确的答案。)
二、了解绿色食品的生产标准。
1、观看课件讲述:怎样才能生产出绿色食品?
看一看这些地方生产出来的东西能不能加工成为绿色食品?
(1)奶牛在黑烟冲天的工厂旁的草地上吃草,提问:这里的牛奶、牛肉能否加工成绿色食品?
为什么?说出你的理由。
(2)农田里用脏水浇灌,旁边也有黑烟。
提问:这农田里生产的东西能加工成绿色食品吗?为什么?
(3)山清水秀风景地。提问:这里的牛奶、牛肉能否加工成绿色食品?为什么?
2、师生共同总结:只有有了干净的水源、纯净的空气有了树木、草地的保护才会生产出更多的绿色食品,我们就可以吃到更多的绿色食品,身体才会更加健康。
(本环节让幼儿了解怎样才能生产出绿色食品?是活动的难点,通过直观的教具,运用明显的对比,启发幼儿想象、了解生产绿色食品的条件。)
三、创造绿色环境从我做起。
1、讨论: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环境被污染的现象,我们应该怎样做呢?(重点突出废旧电池和塑料制品的危害)
2、争做绿色小卫士。
幼儿相互交流,把自己的想法和同伴说。
(本环节的重要提问:“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才会有更多绿色的环境?”引起幼儿的共鸣。在幼儿相互交流中产生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的想法。)通过活动使幼儿真正了解绿色食品来之不易,并且学会了看绿色食品的标志,从而幼儿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探索将长条形纸制作成麦比乌斯圈,并等分不同的次数后会产生不同的现象。
2、大胆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操作方法和发现,对科学现象感兴趣。
3、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人手三张长条形的蜡光纸,剪刀一把,固体胶,每组若干个麦比乌斯圈供幼儿观察。
2、PPT课件(过山车图片、立交桥图片)。
活动过程:
一、师生互动,集体制作圆圈,发现圆圈等分后变成了两个一样的圈。
小朋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请你想想纸条怎样变成一个圈?猜猜从中间剪开它会变成什么?
集体制作纸圈,再将纸圈沿中线剪开。
二、探索麦比乌斯圈。
1、观察麦比乌斯圈是怎样制作成的,猜测沿中线剪开会是怎样的。老师记录。
2、幼儿尝试制作麦比乌斯圈。
3、观察二等分麦比乌斯圈后的变化,大胆交流自己的发现。老师记录操作结果:一个象八字的大圈。
4、猜测三等分麦比乌斯圈的结果,并尝试探索发现圈的变化,激发对麦比乌斯圈现象的兴趣。
5、观察和交流探索结果并作记录。一个大圈连着一个小圈。
三、拓展并了解麦比乌斯圈在生活中的运用。
PPT出示过山车的图片和城市立交桥的图片,感受麦比乌斯圈带给人类的方便和快乐。
四、延伸:展示画有三条等分线和四条等分线的麦比乌斯圈,引发幼儿再次探索的'欲望,发现等分不同次数后麦比乌斯圈变化,感受圈的神奇。
活动反思:
《神奇的圈》是中班主题《弯弯绕绕》中的一节生成的美术活动。缘于孩子们对弯弯绕绕物体的认识和感受。语言《什么东西弯又弯》、科学《植物的弯曲运动》等活动的开展为这个活动做了一个前期铺垫,所以基于幼儿的认知能力,生成了这个美术活动。
如何开展这个活动呢?我把活动目标定位在:
1、积极主动参加绘画活动,体验表现圆形变化过程中产生的快乐情绪。
2、结合生活经验,大胆想象,自主创作图形的变化。
3、用不同的绘画方式在圈圈上添画,使其变成不同的物体。
大班的孩子对于想象画还接触的不多,主要是自己的生活经验不足,还有就是绘画技能的缺乏。那么如何引导孩子展开合理的想象呢?首先我把自己的语言风格定位在简洁、直接。其次在教师出示的范例上进行分析、考量,争取尽多的吸引幼儿。活动中我改变以往美术活动先出示一幅成品范例的模式,而是用16K的画纸粘贴成一本画册,每页画纸上按圈数的数量递增画好。开始出示时,幼儿看见的是白纸上只有一个圈,这个圈对于幼儿的概念来说只是一个单一的圆,幼儿的兴趣并不是很大,所以我直接给了他们一个经验—————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圈,也可以叫圈圈。接下来,我给了幼儿一个变式,在幼儿闭眼数到三的时候一个圈圈变成了一朵漂亮的花朵。于是在幼儿的惊奇和感叹中,又翻出了第二页。第二页上,还是一个圈,由于第一个圈圈的直观引导,所以幼儿的兴趣大增,一下子想出来好多可以变化的圈圈图案,如太阳、手镯、棒棒糖————有了这个想象的基础,在出示两个圈、三个圈、四个圈时幼儿的想象较快,幼儿充分利用了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想象,把这些圈圈融入自己认识的物体中。
这样一路下来,孩子的想象思路打开了,在观看老师添画的过程中感知了添画的技巧,为亲身操作提供了基础。
在幼儿操作中,我也领略到了孩子们想象能力之丰富,一串飘动的风铃、电话机上一个个数字按钮,一条条蠕动的毛毛虫、一只只飘舞的蝴蝶都跃然纸上,一个简单的圈圈在孩子的笔下演绎成了一幅幅优美的画作。在活动最后环节中,一般都是以评价孩子的作品后结束活动。这次活动中,我还安排了一个小环节,就是在孩子自我介绍了作品中的圈圈画后,出示了两幅老师的范例。在这两幅精心准备的范例中,老师把不同的圈圈画物体进行了合理布置,成了两幅画面完整、结构合理的绘画作品。我想通过这两幅作品不仅让幼儿欣赏圈圈画的各种变化,重要的是传递给幼儿一个"美"的概念,让幼儿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同时,促使幼儿画面布局和建构能力的提升。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02-17
大班科学活动公开课教案12-12
大班科学活动公开课教案12-02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6篇04-11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5篇04-10
【精选】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三篇04-03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六篇04-04
精选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三篇04-04
精选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3篇04-04
精选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四篇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