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教案

时间:2023-04-15 16:51:13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三峡》教案范文集锦6篇

  作为一名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峡》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峡》教案范文集锦6篇

《三峡》教案 篇1

  【学习目的】

  1、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疏通文意,熟读成诵。

  2、品析课文,展开想像,领略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3、揣摩课文,品味语言,感受作品创设的意境。

  4、在诵读中深入体味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赞赏之情。

  【学习重点】

  课文诵读,文意疏通,语言品味,感受体验。

  【学习时间】

  二课时。

  【学习准备】

  熟读课文,了解大意,扫清文字障碍。

  查找有关三峡的资料或图片,查找作者郦道元的有关资料。

  【教学设计】

  一、三峡风光,感受引读

  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长江三峡的风景图吧!

  同学们,我们看了长江三峡的美景,你有什么感受呢?

  是啊,美丽的三峡吸引了多少人为之而摧眉折腰,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也写不尽长江的俊美。而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就以其精妙的笔法揭开了三峡神秘的面纱,下面就让我们随着作者郦道元的笔端,去游一游那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吧。(板书课题及作者)

  作者简介:郦道元,字善长,北魏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

  二、熟读成诵,积累理解

  1、读一读:

  ⑴教师范读古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来。

  ⑵学生学读古文,结合书下注释把语句读通顺,注意文中停顿:

  ⑶学生放声朗读,体会感受赞美之情。

  2、译一译:学生圈点勾画,试译短文。

  ⑴略无阙处(毫无)

  ⑵重岩叠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⑶夏水襄陵(漫上)

  ⑷不见曦月(阳光)

  ⑸或王命急宣(有时)

  ⑹虽乘奔御风(这里指飞奔的马)

  ⑺不以疾也(认为,觉得)

  ⑻绝周谳多生怪柏(险峻的山崖或山峰)

  ⑼素湍绿潭(急流的水)

  ⑽飞漱其间(冲刷)

  ⑾良多趣味(很)

  ⑿属引凄异(连续;延长)

  ⒀沿溯阻绝(顺流而下;逆流而上)

  ⒁林寒涧肃(寂静)

  3、背一背: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试着背诵课文。

  4、说一说:读完课文后,同学们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交流。

  三、合作探究,品析美景

  1、同学们,三峡很美,哪你觉得三峡美在哪里呢?你能用“三峡的____ 美,你看 ”的句式说一说吗?

  例:三峡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山──奇险

  水──急流回旋

  夏──急猛水──春冬──清幽

  秋──凄凉

  2、这样美的三峡,作者仅用150余字就描绘得如此传神入化,其语言之美,其笔法之妙,实在不能不令人称奇。下面请同学们来说说文章哪些地方写得美,写得妙。(可从语言、结构、描写的角度等方面着手)

  例:课文的描写手法美,正面描写了“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写出了两岸连山,群峰对峙的雄姿。同时又从“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一句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绵延,隐天蔽日的山势。

  四、体验,比较拓展

  1、联想体验:

  同学们,下面我们来展开想像,感受心中的三峡美景,并用我们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

  2、比较拓展:

  ⑴同学们,小学里我们一定学过《早发白帝城》这首诗吧。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吧。

  《早发白帝城》与《三峡》都描绘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那你能找出诗句中与课文相对应的、写相同景致的句子吗。

  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鸣;文章第一段则与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⑵同学们,三峡工程正在实施中,有人认为这将会破坏三峡的美,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五、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1、总结存储:

  作者先写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了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夏天,春冬,晴初霜旦,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加点的词,把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写出了三峡独特的美──奔放美、清悠美和凄婉美。

  2、课外延伸:

  ⑴背诵翻译课文。

  ⑵做好《语文作业本相关练习》

  ⑶尝试写一篇游记散文。

《三峡》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2.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3.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4.学习古人写景的方法,体会其语言的精妙。

  5.引导学生在想像中再现景物,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难点: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诵读法。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多媒体显示《三峡》图。

  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三峡》。

  二、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了解学生预习情况。

  下面老师先了解一下同学们已掌握的情况。先请大家齐读一遍课文。(评价:同学们读得不错。声音洪亮,字音、停顿掌握得也不错。请大家看屏幕,来做两个题。)

  哪位同学来说说下面几句话的含义?

  (对他们的答案,同学们有不同看法吗?

  (1)下面我们来看看文章的内容。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2)既然写四季的景色,那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写?

  (3)的确,郦道元写文章正是为了突出三峡的特点。那这篇文章到底突出了三峡的什么特征呢?你是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看出来的?

  (4)郦道元抓住特征,仅仅用155个字,就为我们展现三峡无穷无尽的美景。这篇《三峡》被称为我国山水游记的先导,被誉为千古美文!今天我们就要反复朗读,来品味它的美,最后要有感情地背诵它。

  (过渡)要想品味文字之美,就必须学会运用想象,领略文中美景。做到“目中有景”。(板书:目中有景)

  2、 品读三峡

  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文中描绘的景色,准备用“三峡的 美”说一句简单的话。

  (1).课文从哪几方面描写三峡?

  (2).如何描写三峡山的?抓住了山怎样的特点?

  (3).如何描写三峡的水的?

  (4).概括三峡不同季节的美.

  三峡的水美。三峡的秋色美。哪位同学来说说?

  三峡的春冬美。你看,雪白的急流,回荡着粼粼的清波;碧绿的深潭,晃动着秀美的倒影。还有那绝壁上的怪柏,苍劲嶙峋;还有那 “悬泉瀑布”,水声阵阵,细沫飘洒,让人心驰神往。

  3、赏读三峡:

  三峡美景让人赏心悦目。请同学们带着对美景的想象,出声朗读课文。

  (1).写景是为了抒情,这篇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呢?在写山、水、四季的时候,文中表达的感情一样吗?

  (2).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3).知道本文动静结合.摇曳多姿的写作风格

  (4).体会语言准确,精炼,富有表现力的特点.

  4、吟诵三峡:

  同学们读得都很投入。不过,要想感动别人必须先感动自己。读的时候,一定要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投入自己的真实情感,用心体会山的高峻,水的湍急,春冬的静谧,秋的凄凉,就是要做到“心中有情”。

  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理解齐背课文。

  三、拓展练习:

  水是三峡的灵魂,请仿照文章写景方法描写你见到过的最美丽的水。(50字左右)

《三峡》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

  1、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3、展开想象,体味文章意境。

  【教学重点】品读课文,感受三峡的独特美。

  【教学难点 】体味文章意境。

  【辅助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著名学者余秋雨说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外国朋友曾经问他说:“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 同学们猜是哪个地方?(三峡)那么,三峡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呢,请看:

  (播放三峡风光片)

  看来,三峡的确魅力无穷。这节课就让我们追随着郦道元,一起走进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三峡,去领略三峡的无限风光吧。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请同学配乐朗读课文。(多媒体课件)

  3、请大家齐读课文。(多媒体课件)

  4、同学们自读课文,理解句意,自由欣赏三峡风光。(如对课文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可与同学或老师交流解决)。

  刚才我们初步领略了三峡风光,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学生自由发言)

  三、赏读课文,理解文意。

  过渡:

  听这些同学一说,我们脑海里有了一些对三峡的印象了,但还有点儿模糊,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领略三峡的美,四人小组合作,任选一景,用自己的话把它详细描述下来,好吗?(四人小组合作,一人执笔,其余三人口头描述。)

  (组内代表发言)

  过渡:

  听了我们同学的描述,真的让人晃如身临其境,如此雄伟壮丽的奇景,散文家郦道元却仅用一百五十余字来描绘,且尽传其神。归纳起来看:

  课文主要写了三峡的哪几方面的自然景观?(山水。)

  请同学们用简洁的文字归纳三峡的山水各有什么特点?

  (山是高峻的、连绵的、水是湍急的、清澈的.、凄寒的、等等。)

  四、拓展延伸:

  过渡:

  三峡自古就有“山水画廊”之称,三峡的山,千年屹立,三峡的水,从古流到今,今天的三峡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观呢?三峡现在正在进行一项规模空前巨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那就是——三峡大坝工程。

  大家有查到关于三峡大坝工程的资料吗?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师生共同交流,多媒体展示三峡大坝工程的资料:

  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破土动工。

  20xx年11月6日,具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于一体的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明渠截流工程取得成功。

  20xx年10月26日,三峡工程开始第二次蓄水,三峡水库的水位在135米的基础上悄然涨到137。4米,10月31日,坝前水位提高到139米。

  20xx年,三峡水库将是一座长达600公里,最宽处达20xx米,面积达10000平方公里,水面平静的峡谷型水库。)

  到20xx年三峡三期工程竣工,水位将抬高175米,请对照课文和查找的资料及图片,展开想象,描绘一下那时郦道元所描写的景观会有怎样的变化?

  (小组讨论,谈谈自己的看法。)

  小结

  郦道元笔下的山水画卷已成为三峡历史的美好回忆,今朝的三峡正放射着世人瞩目的光辉,宏伟的葛洲坝工程,红火的三峡工地,正在成就着一个又一个世界奇观。我相信,不管这块神奇的土地怎么变,三峡在我们心中的位置永远不会变,三峡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三峡!三峡承载着我们永远的爱!

  作业 :

  1 对三峡工程众说纷纭,你的看法呢?结合课文和你查找的资料,谈谈你对建立三峡水利工程的看法。

  2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出一期以“三峡”为主题的板报。

《三峡》教案 篇4

  《三峡》课文原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②,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课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利用工具书熟练掌握生字,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1、多媒体教学。以优美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在视听想象中,锻炼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2、让学生懂得可以利用图书馆、网络媒介等来查找自己所需的资料,培养学生利用资料解决问题意识。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在练习中模仿运用。

  教学重点

  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教学难点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

  教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

  1、布置预习:①反复朗读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利用资料翻译全文。②预习课后练习一,准备与同学们交流。③用行楷抄写课文。

  2、教师要准备的一些资料(如:“告别三峡”文化专题——三峡画展、诗三峡;三峡风光图片;录音;自制教学挂图等),以便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方式研讨激发式

  教学内容、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先欣赏“三峡风光”(以《长江之歌》为背景音乐),后解说:20xx年11月6日,具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于一体的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明渠截流工程取得成功。20xx年10月26日,三峡工程开始第二次蓄水,三峡水库的水位在135米的基础上悄然涨到137.4米,10月31日,坝前水位提高到139米。如此美丽的自然三峡就这样被历史分为两段:一段永远沉入水底,这是令人遗憾的;幸运的是还有另一段烙印在了我们的记忆中。烙印在我们记忆中的,除录像、光碟、图片外,文学作品中也保存了自然三峡的美丽。这一节课开始我们就一起来研读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写下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播放《三峡》一文录音。

  二、欣赏了三峡壮丽的风光,听了《三峡》一文的录音,你能说出三峡最美之景是什么吗?

  学生自由发言,师生共同总结。

  三、大家想不想用画笔把三峡最美的景画出来或用自己的.话把它描述下来吗?

  同学们分组合作,再读课文,理解句意,并施展自己的才能,泼墨弄文,展现这美丽的风光(如对课文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可与同学或老师交流解决)。

  四、展示交流,共同总结三峡山峻水急等特点。

  五、默读,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交流感受。

  六、本课时小结

  七、拓展与延伸(作业)

  要求学生课后利用图书馆、网络媒介、书店等,再搜集其他写三峡风光的诗句、图片或自己根据课文内容创作。

  第二课时

  一、交流、展示学生课后搜集的三峡风光的诗句、图片或自己根据课文内容创作的作品。

  交流、展示后,教师补充:①“告别三峡”文化专题----三峡画展、诗三峡(李白《早发白帝城》必不可少);②三峡风光资料,包括文字介绍和图片。

  二、研读课文、分析、体味、探究文章写景的方法

  1、听录音,指导学生朗读,从整体把握课文。

  正音:阙(quē) 嶂(zhàng) 曦(xī) 巘(yǎn) 属(zhǔ)引哀转(zhuǎn)

  划分句间停顿点拨:第1自然段: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第2自然段: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第3自然段: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清/荣/峻/茂第4自然段:每至/晴初/霜旦。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请2-3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仔细听后指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教师点拨后再听录音。

  3、朗读比赛:分小组或男女生比赛的形式进行,以激发学生的读书的积极性。

  4、讨论:疏通文意(六人小组进行讨论,每两个小组讨论一个文段,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把意见综合到一处,教师只起点拨、引导的作用)。

  5、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讨论:

  ①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三峡雄伟秀丽的风光的?抓住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②为什么描写山势只有寥寥数的笔勾勒?描写江水不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依次,而是首先写夏季,并将春冬二季合为一体?

  ③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请你找出表现形、色、声、情的关键词语,并认真体味。

  讨论后教师归纳:文章整体是先写山,后写水,作者思路清晰。写景时动、静结合。

  山(两岸连山,群峰对峙),水(夏:大水猛涨,江流湍急冬、春:素湍绿潭,清荣峻茂秋:林寒涧肃,哀猿凄清)。文章着重描写山高峰峻以及由此带来的江水四季变化。夏季是水旺的时候,秋季是水枯的时候。夏、春冬、秋的记叙次序,是根据水由旺到枯的变化过程来安排的。春冬二季之所以合在一起写,是因为水的状况比较接近,并不是一般性的略写处理,以写景为主要内容的三段文字,是以“水”为线索贯穿起来的。

  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如:文中描写春冬二季的景象,以“素”、“绿”绘色,以“湍”、“悬”、“漱”绘形。这些皆与“清荣峻茂”相照应。而写秋景,则重在绘声,“长啸”、“凄异”、“哀转”,渲染了肃杀的气氛。其描绘手法因时而变,因景而异,显得变化多端,摇曳生姿。而作者的情感则蕴涵其中,一个“趣”字,确切地表达了此时的愉悦之情,而末段的“凄”字,既是对猿声的描述,也是对秋景所触发的感情。

  本文一共只有155个字,却概括千余里,包容四季景色,罗列山水草木,清猿怪相,有动有静,可见,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确实是美不胜收的,同学们一定要热爱我们美丽的祖国河山,为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6、指导学生背诵课文。(图文结合使学生更好地感知、记忆课文。)

  三、课文质疑

  学生质疑,由学生或老师释疑。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赞扬勇于质疑的精神。

  四、本课时小结

  五、拓展与延伸(作业)

  搜集资料,写一篇作文描绘黄河(或自己熟悉的河流)古今风光,注意用上本文的写法,并尽量使文章自然、流畅、生动。

《三峡》教案 篇5

  教学本文要达到的课标要求:

  1.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2.学习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文章的朗读、体味。

  教学步骤

  (一)谈话启发,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都很喜欢旅游吧?你都到哪儿旅游过?能不能给大家谈一谈?

  【设计说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入新课。

  师:(根据学生发言情况进行引导)大家小小年纪,游览过的地方还真不少。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游历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今天我们就来做一次免费的旅游,去欣赏一下长江三峡的美丽风光,好吗?

  (二)播放《三峡风光》光盘

  师:自古以来,三峡以其壮丽的风光激发了众多文人的灵感,留下了许多千古流传的诗篇,同学们都知道哪些有关的诗文呢?

  【设计说明】学生自由发言,师生参与补充,增加学生的语文积累。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位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文章,看看他笔下的'三峡是怎样一番景色。

  (三)播放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课文

  师:这篇课文虽然短小,但生字比较多,而且又是文言,大家能不能克服困难,把它读得自然流畅?遇到困难时,可以在小组内互相请教,也可以和老师交流。

  【设计说明】既摆出困难,又激发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

  师:大家刚才自己读的都不错,哪些同学能给全班同学读一读?

  【设计说明】可通过多种朗读形式,使学生体会文章精炼的语言,品味其中的意境。

  (四)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师:大家通过刚才的朗读,已经初步体会到了作者笔下描述的三峡的美,下面,我想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文中的内容,为游客编一篇介绍三峡风光的导游词,看哪一组同学编得最好。对文中词句理解有障碍的小组,可以请其他组帮助,也可以与老师交流。

  【设计说明】这个环节的设计,旨在将比较枯燥的文言文翻译生动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以小组为单位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可视学生提问情况帮助学生解决重点和难点词句。如:“虽”、“属”、“两岸连山,略无阕处”、“清荣峻茂”等。

  2.各小组展示所编的导游词,教师视情况进行评点,学生推选出最佳小组。

  3.分析体会文章写景特点

  提问:大家刚才在写导游词的过程中,是否注意到了这篇文章的写景有什么特点?哪些句子是你认为写得最美的?能不能给大家分析一下?

  (此环节的设计在于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写景顺序,如:按照景物先写山,后写水;按照季节由夏——春冬一秋。学生分析词句时,教师可伺机点拨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等写作特点)

  (五)再次播放《三峡风光》光盘

  让学生学习文中的手法描述自己在屏幕上所见到的景色,或谈谈观看风光片与读郦道元的《三峡》的不同感受。

  (六)布置作业

  1.写一段文字描述家乡的美景或你所游历过的山川名胜。

  2.喜欢绘画的同学可以根据课文画一幅三峡风光图。

《三峡》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利用工具书熟练掌握生字,翻译、理解课文内容并熟读成诵。

  2、品析课文,展开想像,领略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3、学习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教材分析

  北魏郦道元的《三峡》,描写了三峡春、夏、秋、冬四季的美丽景色,是写景散文中的上乘之作。文美,也容易理解,对初一学生而言,结合树下注释读懂弄通不困难,关键是要适当地学会学习文言文的一些方法,如读准句读,特殊字词和句子的用法;关键是了解写景散文运用的写作手法和文章的布局(写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教学设想:

  教学过程中尽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欣赏三峡风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熟读成诵,积累理解”的环节对课文反复诵读,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工具书并结合书下注释通过圈画法把字词和译文一一对应,尽量字字落实;通过“品读课文,解决问题”的环节时问题呈现,然后一一解决,使学生明了写景散文运用的写作手法和文章的布局。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三峡风光,感受引读。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妆扮着中华大地,三峡美景是其中之一,欣赏几幅长江三峡的风景图吧!美丽的三峡引得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学生齐读)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也用优美的文字给我们展现三峡之美,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文言文《三峡》。(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了解《水经注》和郦道元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他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板书 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地理志,也是一部山水游记和民俗风土录,是一本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巨著。《水经注》的文体骈散相杂,写景部分多用四字句,受楚辞、汉赋影响,富有文学气息,对后世影响较大。

  三、熟读成诵,积累理解

  1、初读课文

  (1)对照注释,小声自由朗读,初步读准课文字音。

  正音:阙(quē) 叠嶂(zhàng) 曦(xī)月 襄(xiāng)陵 沿溯sù))

  素湍(tuān) 绝t(yǎn) 长啸(xiào) 属(zhǔ)引 哀转(zhuàn)

  (2)教师范读古文,学生注意难读易错的字音和停顿

  (3)学生放声朗读,体会感受赞美之情。

  (4)学生两两互读,相互指出。

  2、研读课文

  学生个别朗读,读清句间停顿。老师于疑难处点拨,或让学生探讨。

  朗读停顿训练重点: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矿襄陵 [襄陵:动补短语,漫上丘陵]

  沿//溯/阻绝 [沿溯:并列短语,上行和下行)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素湍:偏正短语,雪白的浪花)

  [回清:动宾短语,回旋着清波]

  绝t/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 [清,指水清;荣,指树荣;峻,指山高;茂,指草茂。]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疏通文意

  学生圈点勾画,利用工具书和书下注释,试译短文。(四人人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把意见综合到一处,教师只起点拨、引导的作用

  (1)重点字词解释:

  略无阙处(毫无) 重岩叠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隐天蔽日(隐蔽天日,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

  夏水襄陵(漫上) 不见曦月(太阳)

  沿溯阻绝(断) 或王命急宣(有 )

  虽(即使)乘奔御风(这里指飞奔的`马)

  不以疾也(不如) 绝t多生怪柏(险峻的山崖或山峰)

  素湍绿潭(急流的水) 飞漱其间(冲刷)

  良多趣味(确实) 属引凄异(连续;延长)

  沿溯阻绝(顺流而下;逆流而上) 林寒涧肃(寂静)

  空谷传响(回声) 故渔者歌曰(所以)

  (2)重点句子翻译: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不是正午,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看不见月亮。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sù)阻绝: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隔断了。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山石林木的倒影。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4、朗读比赛

  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试着背诵课文,开展小组比赛

  5、反馈交流

  读完课文后,同学们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交流。

  四、品读课文,解决问题

  (一)问题展现

  问题一、三峡很美,哪你觉得三峡美在哪里呢?你能用“三峡的____ 美,你看 ,它有 的特点”的句式说一说吗?

  例1:三峡的 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山有绵长、多、陡峭、高峻的特点。(板书:山――奇险)

  例2:三峡的水美,你看,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隔断了。水有迅猛的特点。(板书夏水――迅猛)

  三峡的水美,你看,一千二百里的水路,早上出发,傍晚就到了,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水有迅疾的特点。

  三峡的水美,你看,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激流回旋,清波荡漾,水有清幽的特点。(板书春冬之水――清幽)

  例3:三峡的秋美,你看,高猿长啸,声声在山谷中回荡。三峡之秋有萧瑟凄凉的特点。(板书 秋――萧瑟凄凉)

  问题二、 作者写景运用了哪些方法?

  (二)讨论明确: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正面写山的长、多、陡、高。“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从侧面说明江面狭窄,两岸群峰相连,峭壁对峙,山下只见一线天。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描写,可见其凶险。“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侧面表现江水迅疾。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正面描写猿啼凄凉怪异,回声久久不绝,悲哀婉转,到处笼罩着悲寂、凄凉的气氛。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以忧伤的渔歌作结暗示三峡渔民的悲惨生活,侧面表现三峡之秋的萧瑟凄凉。

  2、动静结合。

  静景:山 动景:水山(两岸连山,群峰对峙) 水(夏:大水猛涨,江流湍急; 冬、春:素湍绿潭,清荣峻茂; 秋:林寒涧肃,哀猿凄清。)

  3、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如:文中描写春冬二季的景象,以“素”、“绿”绘色,以“湍”、“悬”、“漱”绘形。这些皆与“清荣峻茂”相照应。而写秋景,则重在绘声,“长啸”、“凄异”、“哀转”,渲染了肃杀的气氛。其描绘手法因时而变,因景而异,显得变化多端,摇曳生姿。而作者的情感则蕴涵其中,一个“趣”字,确切地表达了此时的愉悦之情,而末段的“凄”字,既是对猿声的描述,也是对秋景所触发的感情。

  问题三:写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明确:因为“峡”的意思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水,所以从山写起。三峡的水又是最有特色的,所以接着写水。写水先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水,后写秋天,是承水势的涨落而安排。夏天江水暴涨,春冬风平浪静,秋天水枯谷干,顺势而下,入情入理。春冬二季之所以合在一起写,是因为水的状况比较接近。

  问题四:文中流露出作者什么情感?

  通过对三峡四季山水景物的描写,表现了三峡的壮丽景色,流露出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

  五、学生小结学习本课的心得

  六、布置作业

  1、整理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

  2、整理课文翻译并背诵课文

  3、从文章中两句渔歌,你还可联想到哪些诗句?它们的意境相同吗?

  (1)【一词多义】

  ①自:自三峡七百里中(在)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②绝:沿溯阻绝(断绝)

  绝t多生怪柏(极,最)

  哀转久绝(停止)

  (2)【通假字】

  ①略无阙处(“阙”通“缺”,缺少)

  ②哀转久绝(“转”通“啭”,声音曲折)

  (3)【词类活用】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板书设计: 三 峡

  郦道元 北魏

  山:长、多、陡、高峻

  夏水:凶险、迅疾

  春冬景色:色彩斑斓、景色清幽

  秋:悲寂凄凉

【《三峡》教案】相关文章:

《三峡》教案06-22

三峡的教案11-06

《三峡》的教案07-07

《巴东三峡》教案03-07

三峡之秋教案02-08

《三峡之秋》教案02-15

三峡之秋教案01-09

《三峡》教案15篇07-21

《三峡之秋》优秀的教案02-14

三峡语文教案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