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科学教案集锦8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科学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动物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亲密伙伴,热爱动物是孩子们的天性,孩子们平时已经了解了许多动物的特性和习惯,对动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它们是怎样交流信息的?孩子们的问题一个接一个,通过“动物的通讯”这节科学活动课,不但让孩子们了解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能够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还能让孩子们产生好奇,并能促进孩子们积极、主动地了解动物传递信息的不同方式,满足孩子探索小动物的欲望。本次活动运用启发提问法、引导发现法、观察法等克服教师说教传统形式,让孩子们做到玩中学、学中玩,快乐的获得知识、习得经验。
【活动目标】
1、了解动物传递信息的三种方式(色彩、气味和动作)。
2、能按动物传递信息的方式分类。
3、乐意探索动物世界的奥秘。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课前请幼儿搜集有关动物间联络方式的知识。
物质准备:各种动物图片若干,《动物的通讯》课件。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主题。
1、师幼相互介绍,打招呼。
师:我是谁?
幼:金老师。
师:想跟我做好朋友吗?谁来跟我握握手?谁来跟我拥抱下?(……)刚刚呀,我们通过握手,拥抱的方式来交到了好朋友,这些啊都是人类的联络方式。那你们知道动物的联络方式有哪些吗?比如说当小鸟遇到危险的时候,它们是怎么联络同伴的呀?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好不好?
(二)观看三种动物的联络方式,了解动物的三种联络方式。
(1)【出示小鸟课件】了解小鸟的联络方式是声音。
师:小鸟虽然不会说话,但它可以用声音来联络同伴,那你们想知道其它动物是怎么联络同伴的吗?
(2)【出示蚂蚁课件】了解蚂蚁的联络方式是触角、气味。
师:小朋友们,你们想知道蚂蚁是怎么样联络同伴的.吗?你可以跟身边的好朋友一起商量下。
那你们到底想不想蚂蚁的联络方式是什么?那就来看看吧!
原来啊,小蚂蚁的联络方式有两种呢,是触角和气味呀!
(3)【出示蜜蜂课件】了解蜜蜂的联络方式是动作。
师:你们真厉害呀,那么快就掌握了小鸟和蚂蚁的联络方式,不行,我要考考你们,听好了啊!“团结劳动是能手,家家住在小门楼,个个开着糖坊铺,日日夜夜忙不休”。它是谁呀?(蜜蜂)对啦,是小蜜蜂!那么蜜蜂们的联络方式又是什么呢?想知道吗?请看大屏幕再来告诉我。(回答……)
小蜜蜂的联络方式是动作!
师小结:现在啊,大家知道了小鸟,蚂蚁,蜜蜂的联络方式,这三种联络方式分别是声音,气味,还有动作。
其实啊,还有许多小动物也有各自的联络方式,下面啊就请小朋友和你的小伙伴们边看大图片边交流讨论,看看这些小动物的联络方式是什么呢?赶快上来吧!
(商量,讨论……)
(三)幼儿操作图片,练习巩固。
(1)幼儿每人自由选择一张动物图片,与同伴相互交流联络方式。
师:下面呢,请小朋友们选一张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图片,轻轻地回到座位,跟身边的伙伴讲一讲。(……)
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屏幕吧!
(海豚的联络方式是声音和动作,小狗的联络方式气味和声音,小猫的联络方式动作和声音。)
(2)幼儿自己判断再将手中的图片放入相应的联络方式的“家”
师:你们真棒呀!一下子就知道了这么多小动物的联络方式。那么,还有什么动物的联络方式也是声音,动作,或者气味呢?下面我要来大家做一个小游戏了,把卡片送回它们各自的家,这里啊有三个家,
这个是声音联络方式的家,这个是气味联络方式的家,这个就是动作联络方式的家,你们一定要把动物送回正确的联络方式的家中哦!赶快行动吧!(检查)
(四)开阔视野,粗浅懂得动物与人们的关系。
师:今天啊,我们了解动物们的三种主要的联络方式,你们还知道动物们的其他联络方式吗?
我这里就有一个小动物呀,它的联络方式是色彩。你们瞧!
在公园来,当人们对孔雀赞美,拍手的时候,孔雀就会开屏,把它们尾巴漂亮的颜色展示给人们看。
动物们的联络方式真是多呀!这些联络方式还帮助人类做了很多事情呢,你们看……
(五)揭示主题,理解通讯的意义
师:动物们这些联络方式我们把它们成为动物的通讯,相信啊动物们的通讯还有许许多多呢,都等着我们去继续探索,学习呢?小朋友们你们平时在生活中可要仔细观察啊,把发现的信息跟好朋友,老师一起分享!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动手制作,感知物体的平衡现象,使幼儿充分体验探究活动的快乐。
2.启发幼儿大胆表述在操作中的感受,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蒜、牙签、橡皮泥若干、录音机、小木桥。
活动过程
重点:使幼儿通过实验操作,感知物体的平衡现象。
1.试一试。
今天,我们要做一个很好玩的.东西,怎样做呢?老师不教,需要你们自己动脑筋才能做成。现在请小朋友拿一棵蒜,放在手指上,你能让蒜站在你的手指上吗?
2.做一做。 导语:我们来做一个大蒜小人,请你们用蒜当小人的身体,用橡皮泥、牙签,把它变成一个能站在手指上的小人,看谁的小人站得直、站得稳。
(1)启发幼儿大胆想像,大胆制作。
(2)在制作过程中提醒幼儿:你的小人能站在手指上吗?为什么?使幼儿在制作过程中,找出小人不能站在手指上的原因
A:头重脚轻
B:两边重量不一样
C:两腿间距离太近),从而调整自己的制作方法。
(3)提示幼儿:可让小人站在小木桥上,更清楚地观察操作结果。
3.说一说。
你是怎样让小人站在你的手指上的?
(1)鼓励幼儿把自己的操作过程,大胆清楚地表述出来。
(2)老师在幼儿表述过程中,适时丰富“平衡”一词。
4.玩一玩。
导语:看老师的小人和你们的小人有什么不同(下面又插了根小棍),请你们也来试一试,让小人站在你的手指尖上跳舞。 (1)鼓励再次尝试,进一步感知物体的平衡现象。 (2)找一找小人不能跳舞的原因:
A.插的小棍太长
B.调整小棍位置
C.加重底部重量
(3)让小人随音乐跳舞,充分体验成功的快乐。
(4)教师小结:今天你们用蒜做了一个会跳舞的小人,你们觉得好玩吗?
这个小人是你们自己动脑筋做成的,你们真能干!你们做的小人为什么能站在手指上? (让幼儿充分回答,知道物体上边轻、下边重或两边一样重,才能站得稳,保持平衡。)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都用到这个道理,请你们回去找一找,然后再告诉老师和小朋友。
科学教案 篇3
目标:
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
准备:
1、饼干屑、糖、调味品、饭粒等
2、记录用的纸、笔、
3、蚂蚁的课件、黑纸、瓶
过程:
一、投放各种物品,吸引蚂蚁。
到屋外投放各种物品,吸引蚂蚁。
二、观察蚂蚁的动态并记录
1、观察什么地方蚂蚁最多?蚂蚁在干什么?
2、记录各自的发现。
三、交流各自的发现。
1、交流各自发现蚂蚁的情形。
2、讨论蚂蚁各自有没有家,他们会把找到的食物怎样搬运?他们怎样通知朋友?
三、观看课件后了解,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
四、延伸活动:小实验“蚂蚁造家”。
将几只蚂蚁放在装土的瓶子中,先观察瓶中的土是怎样的?然后用黑纸将瓶包住,数天后观察土里的变化?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知道虫儿最喜欢在草地玩,从而产生爱护草地的情感
学习爱护虫子和草地的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怎样爱护虫子和草地
难点:理解不良行为对虫子和草地的危害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带幼儿到草地玩耍,获得有关草地的感性经验
物质准备:分别贴着红、黄、绿标志的透明瓶子三个,指偶6个(欢笑的、哭丧的蚯蚓、蚂蚁、西瓜虫各一)
活动过程
一、探索:虫儿最喜欢在草地玩
1.组织幼儿讨论:小虫子最喜欢在哪里玩?
2.实地观察:在哪里玩的小虫子最多。 (带领幼儿依次在走廊、塑胶地、草地上找小虫子。)
3.师生一起围坐在草地上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得出结论:虫子最喜欢在草地玩。
二、探索:虫子希望我们爱护草地
1.指偶表演
“呜——呜——呜——,是谁在哭呀?原来是小蚯蚓、小蚂蚁、西瓜虫。”
①出示指偶小蚯蚓。引导幼儿问小蚯蚓:小蚯蚓,你为什么哭啊?
教师以小蚯蚓的口吻说: “我们喜欢在草丛里玩,可是有些小朋友喜欢拔草,草拔光了,火辣辣的太阳照下来,把我的朋友晒死了。我好伤心啊。我怕我也会被太阳晒干的。呜——呜——呜——。”
②出示指偶小蚂蚁。引导幼儿问小蚂蚁:小蚂蚁,你为什么哭啊?
教师用小蚂蚁的口吻说:“我喜欢在草地上玩,有些小朋友把垃圾扔在草地上,挡住了我回家的.路,我迷路了,天黑啦,我一个人孤孤单单在外面过夜,好难过啊!”
③出示指偶西瓜虫,问西瓜虫为什么哭。
教师用西瓜虫的口吻说: “呜——呜——,我很喜欢在草地里玩,可是有些小朋友在草地上乱蹦乱跳,万一重重地跳到我身上,我就会被踩扁、没命的,我好害怕啊!”
2.组织幼儿讨论:怎么样才能使小动物不伤心呢?
让幼儿告诉小动物: “小蚯蚓,我以后不拔草啦。” “小蚂蚁,我以后不把垃圾扔在草地上,我要放到垃圾筒里。”“西瓜虫,我以后不在草地上乱蹦乱跳,我轻轻走。”
3.出示欢笑的指偶“蚯蚓、蚂蚁、西瓜虫”:谢谢你们。
4.提问:你们自己做到了,如果看见其他人没有做到怎么办?
[page_break]
活动结束:
跟草地说“再见”,跟小虫子说“再见”。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运水,体验玩水的乐趣。
2.初步感知水没有特定形状的特性。
活动准备
脸盆、海绵、毛巾、调羹、杯子、网、筷子、记录纸、粘纸、各种形状的容器等
活动过程
1.导入
故事进行导入,引出水宝宝要搬家。
2. 运水
(1)猜测
关键问题:你觉得哪些朋友可以帮水宝宝搬家?
幼儿猜测,觉得可以帮水宝宝搬家的朋友在其下方做上标记。
(2)验证
幼儿逐样进行尝试,并交流尝试的`结果。
关键问题:通过你自己的尝试,你发现哪些朋友可以帮助水宝宝搬家?为什么?
小结:原来,海绵、毛巾有吸水的本领,而杯子、调羹可以装水,所以他们都可以帮助水宝宝搬家。
3.玩水
(1)尝试
尝试将水宝宝搬进不同形状的房子里,并观察其形状。
关键问题:水宝宝住进不同形状的房子里之后,它们是什么形状的?
(2)讨论
关键问题:水宝宝到底是什么形状的?
小结:原来水宝宝没有特定的形状。
4.拓展
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探索吸管等是否能帮水宝宝搬家。
活动生成及建议
1.对于水这一物体来说,幼儿还是非常有兴趣的,因此在感知了水没有固定的形态及了解了哪些材料可以运水之后,继续可以在区域活动及日常的活动中引导幼儿关注水,探索水另外的特性。可以利用园内的沙水池进行玩沙玩水的活动,感知水的流动、水的颜色等等。
2.可以利用家长资源,让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关于水的用处的信息,拓展关于污水处理等方面的知识。
科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折叠小人”活动中能够有所发现,提出问题。
2、能够从琴纳和牛痘的故事中受到启发,知道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寻求问题解答的过程。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科学是什么。
2、知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兴趣。
2、想知道,爱提问。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科学是什么。
教学难点:从科学家的经历中了解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
教学准备:
插图、琴纳和牛痘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从这学期开始,我们将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科学”。
2、提问:你知道科学是什么吗?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了解科学是什么。
(1)、讨论“什么是科学?”
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
(2)、引导学生看课本第2页插图,开阔一下视野。
(3)、提问:图上的人在做什么?让学生说一说插图的内容,教师适当地加以补充说明。
(4)、谈话:只有科学家那里才有科学吗?你有没有做过下面这些小朋友做的'事情?(看书中图片)想一想,你为什么想做这些事情?(学生交流)
(5)、师生小结: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2、琴纳和牛痘的故事。
(1)、老师讲故事、学生自己阅读等不同方法让学生了解故事梗概。
(2)、提问:从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琴纳是个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医生。在故事的开始部分,他有什么发现?(学生交流)
(3)、正因为有了这个新发现,他想到并提出了什么问题?此后,他又分别做了些什么事情?
(4)、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提出问题——寻找可能的原因——做试验证明——试验成功了。
(5)、你能按照上面的提示,复述一遍琴纳的故事吗?学生复述故事。
(6)、搜集资料,找出其他科学家在研究活动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3、理解科学是什么。
(1)、教师讲解并演示活动方法,学生尝试操作。
(2)、要求学生边做边观察,然后说说自己有什么发现。
(3)、学生汇报。
(4)、提问:有谁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学生回答,若没有学生能说出来,教师作简单介绍)
三、全课总结:
1、提问:通过前面的学习,你能告诉我们科学究竟是什么吗?
2、学生分组交流,并向全班同学讲述自己的想法。
3、总结: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寻求问题答案的过程。(板书)
1.2做一名小科学家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从探究纸鹦鹉“站立”的秘密活动中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
2、学会从身边的事物中提出问题。
知识与技能:
找出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立志从小做一位小科学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曲别针、卡纸等。
学生准备:剪刀、彩笔、夹子等;课前收集自己最喜欢的科学家的资料。
教学重点:感受自己的探究活动与科学家研究活动的相似之处。
教学难点:找出降低重心使物体平衡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会站立的纸鹦鹉导入:
1、教师出示会站立的纸鹦鹉。
2、谈话:今天科学课老师带来了一只纸鹦鹉,它能够站立在老师的手上。好玩吗?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个呢?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制作纸鹦鹉,探究其中的奥秘。
1、教师介绍做纸鹦鹉的材料。
2、学生动手做,教师巡视指导。
3、尝试:让纸鹦鹉站在自己的手指或是纸环上。(或成功或失败)
4、引导学生思考:鹦鹉为什么能站在纸环上不掉下来?(怎样才能让鹦鹉站在纸环上不掉下来?)
5、分组试验,商量可行办法。(提示:把想到的办法简单记录在活动记录纸上。)
6、分组汇报、评价方法的可行性和简便性。
7、教师做整个活动的总结。
活动二:想办法让更多的东西“站在”手指尖上。
1、提问:除了让纸鹦鹉站在你的手指上,你还能让其他东西(比如:铅笔、尺子等)也站在你的手指尖上吗?
2、学生分组活动。
3、谈话:别上回形针试试,换作夹子试试。
4、交流发现,寻找相似之处。
(1)、提问:刚才大家在研究其他物体是否能站立时有什么发现呢?
(2)、学生交流、汇报。
(3)、谈话:同学们想想看今天我们科学课上是如何去研究的?课后继续研究怎样让更多的物体站起来。
(三)、总结拓展。
1、讲述:科学研究是个复杂的过程,有些结论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得出的,有些甚至到现在都内有得到准确的答案。比如:……
2、谈话:运用大家发现的原理,可以让许多物体“站”起来,你能利用这个原理制作一个玩具吗?
3、你们准备怎么做?做之前需要准备些什么?
4、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巩固课中的学习发现。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设计背景
孩子们天生爱玩水,根据这一特点,我设计了本次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让幼儿用各种感官去感知,并用语言大胆的表达自己的发现,从而了解水具有无色、无味、透明、流动等基本特性;
让幼儿了解水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懂得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掌握水的基本特性。难点 ;对水的流动性的掌握。
活动准备
字卡、透明塑料杯每人两个,分别装有水和酸奶,彩虹糖每人两粒,水盆三个,玩水的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交代本次活动的主题。教师(出示字卡:水的秘密):小朋友们,水有很多秘密,你们想知道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水的秘密。
(二)基本部分:幼儿尝试找出水的.特性。
1、 比一比(每个幼儿准备两个透明的塑料杯,分别装有水和酸奶)
让幼儿观察牛奶和水,比一比,说出牛奶是什么颜色的,再端起水杯,说一说水是什么颜色的?—从中知道水是无色的。
2、 尝一尝
让幼儿分别品尝牛奶和水,说一说分别是什么味道。从中知道水是无味的。
3、 看一看
教师给每个小朋友发两粒彩虹糖,(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好吃的礼物)分别放到装有水和牛奶的杯子里,观察有什么不一样的现象?为什么会这样?—水是透明的。
4、 做一做
(1) 幼儿与教师一同将装有牛奶的杯子高高举起干杯,祝福大家今天开心,品尝一下牛奶加糖的味道。
(2) 拿起装有水的杯子, 提问:不能喝杯子里的水,怎样吃到水杯里的糖?不用任何工具帮忙。教师只提供一个空塑料盆,引导幼儿将水杯高举慢慢倾斜,观察水是如何“流”到盆子里的。感知水的“流动”的同时,也将杯底的糖吃掉
(三)结束部分 : 玩一玩
在玩水中感知水的特性,发现新的秘密,告诉客人。
(四)活动延伸:观看视频—《水的故事》
幼儿了解水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教育幼儿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注:在总结水的秘密时,教师可将相应的字卡贴在黑板上。即:无色、无味、透明、流动等。
科学教案 篇8
活动准备
画有不同排列规律的图片三幅。
厚薄不同的图书,颜色不同的纸杯,大小不同的.折纸小鸽子。
幼儿操作材料:大小、颜色、形状不同的可操作的图形若干。
活动目标
发现事物不同的排列规律。
尝试自己设计排列规律,并能用较准确的语言表达。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组织幼儿坐好。
二、基本部分
1、请幼儿观察教师按不同规律排列(大小、厚薄)的纸制品,如:纸杯、图书、折纸小鸽子等,引导幼儿发现并说出排列的规律。
2、请幼儿观察图片,发现并说出不同的排列规律。
出示两组高矮不同的树,请幼儿想想可以怎样有规律地排列?引导幼儿说出按高矮、高矮、高矮排队或矮高、矮高、矮高排队。
3、游戏:“猜猜看”,让幼儿观察图形的排列规律,并能快速说出空位置上的相应的图形是什么图形。
4、出示按数量递增的排列规律,让幼儿寻找规律,并尝试继续往下排列。
5、启发幼儿创造新的排列规律,如:绿红、绿绿红、绿绿绿红。
6、幼儿操作。
三、结束部分
启发幼儿自己设计排列规律,用操作卡片拼摆出来,并与小朋友说说自己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蜗牛09-11
冬天科学教案02-14
科学教案范文02-14
有关科学教案03-01
关于科学教案07-24
手的科学教案11-03
关于科学教案11-03
科学教案《病毒》10-16
优秀的科学教案11-14
【精选】科学教案五篇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