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桥教案范文集合九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桥教案9篇,欢迎大家分享。
桥教案 篇1
一、导入
揭示课题
在1935年的中国大地上,发生了举世闻名的长征。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篇长征中的故事。
二、读通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读通课文。
2、交流朗读。
3、出示泸定桥,泸定桥是一座怎样的'桥呢?看插图。
4、课文是怎样写泸定桥的,用[ ]括出自由朗读,并说说泸定桥的情况。
交流出示句子。
①桥险——泸定桥离水面有几十丈高,是由十三根铁链组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九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一样。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
齐读,读出桥险的语气。
②重要性——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
齐读,读出泸定桥的重要性。
5、理清文章脉络
①师:红军为了北上抗日,必须飞快地赶到泸定桥,夺下泸定桥。
②快读,找到哪几节写了飞,哪几节写了夺。
出示: 飞夺泸定桥
╱ ╲
赶到 夺下
交流:2—5 6—8
6、按事序分段。
三、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词语。
桥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在正确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学习卢、沟2个生字,灵活运用识字方法识字记字,能遵循汉字的书写原则把字写得正确、比较端正。
2.正确地朗读课文及课后的词语,能用“举世闻名”说一句话。
3.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课文,感受卢沟桥的狮子数量很多、形态各异、非常有趣的特点,了解卢沟桥成为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的原因,受到爱国主义教育。为北京有这么著名的古建筑感到骄傲。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课文,感受卢沟桥的狮子数量很多、形态各异、非常有趣的特点,
教学难点:
感受卢沟桥的狮子数量很多、形态各异、非常有趣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出示表现卢沟桥全景或远景图片,今天我们要去北京城西南十几公里的永定河上去认识一座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桥—卢沟桥,它不仅应为狮子而有名,它更因为抗日战争由此开始,成为一处革命纪念地。今天我们就学习25课,《卢沟桥的狮子》
板书课题:《卢沟桥的狮子》
学生齐读课题
教师:在本节课的课题中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两个生字,出示:卢、沟请同学们看拼音读一读这两个字。
指名读
你打算怎样记住这两个字呢?
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记忆。师重点指导“沟”的书写。
学生描红后临写。
二、初读,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
要求:读准字音,做到语句通顺,不丢字,不多字,不读错字。
2.出示词语读一读
卢沟桥 狮子 举世闻名 雕刻 栩栩如生
甚至 蹲坐 长吼 倚在 大概 形态各异
3.文里这些词语你还能读准确吗?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要做到正确、流利。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4.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A: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B: 读一读你喜欢的句子
三、细读,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读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估计学生回答:知道卢沟桥的位置,石桥的石柱上雕刻着许多栩栩如生的石狮子。
对策: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栩栩如生”的理解吗?
估计:a学生能理解 对策: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B学生不理解 教师告诉
2.再读第一自然段从中找出描写这两个句子的词语。
生动活泼的样子像活的一样。( )
在全世界有名( )
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第一句话学生齐读
教师:这句话写了狮子真有意思,下面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找出表示卢沟桥狮子特点的词语。
估计学生能找到:有大有小、样子各不相同
2.哪里写了狮子有大有小呢?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课文
教师问:大狮子有多大?学生:几十厘米。
教师:想一想10厘米有多高,再接着想一想这些狮子有几十厘米呢?用手比划出来。
估计学生比划的高矮不同。
对策:快看一看你们比划的高矮怎样? 这说明了什么?
狮子有高有矮,很多。
教师:小的狮子小到什么样呢?怎样读能体现出狮子的小来?
指导朗读。
3.这些狮子有大有小,并且相差那样悬殊,真是太有意思了。那它们到底长得什么样呢?
默读课文,边读边用“—”化出表示狮子动作的的词语。
指名读
再读课文找出表示狮子神态的词语,用“~” 画出。(教师解释什么是神态)
指名读一读。
4.指名完整的读第三、四句话,其他学生想象这些狮子的样子。
教师:想象出这些狮子的样子了吗?快把你的想象用读的形式表现出来。
学生自由读课文体会狮子的样子。
指名读后评读。
5.你能像书中那样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一说还会有哪些形态吗?
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卢沟桥狮子的图片,同学们看一看,边看边想象课文内容。
学完,看完,你想说些什么?
估计学生会说:这些狮子真有意思、它们就像真的一样等。
6.这些狮子雕刻的像真的一样,用书中的词来说就是“栩栩如生”。
再来读这段话,你能一边想象一边读吗?
学习第三自然段
1.教师出示第一句话。指名读后齐读。
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大小不一,什么是形态各异。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为什么说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小组交流后汇报。
2.所以北京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告诉我们卢沟桥的狮子很多。这么多的狮子到底数的清数不清呢?曾经有八个人一起去数过,结果呢,数得都不一样。后来科学工作者用编号的方法,才数清楚。大小狮子合起来一共有501只!虽然数清楚了,但是到卢沟桥参观的人们都喜欢亲自去数一数,大家觉得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四、细读体会:通读课文体会狮子的样子。用书上的词语概括。
五、课堂小结:学完课文你有哪些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剩下的8个生字,认读8个字。能在田字格中把字写端正。
2.通过学生自己的识记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剩下的8个生字。
教学难点:
把“异”、“此”、“世”3个字在田字格中写端正。
教学过程:
一、复习认读
1.出示学过的字:耳 羽 不 狗
出示学过的偏旁:门字框、木字旁、走之底、三撇。
2.出示词你还记得这些词语吗?谁来读一读?
卢沟桥 游戏 因此 流传 举世闻名 栩栩如生 形态各异
指名读词语——开火车读——齐读
3.朗读课文。
二、学习生字
1.出示卡片:这些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词语谁来读读?
指名C等生读
世 闻 栩 还 形 异 此 句
2.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
学生先自己说,然后全班汇报。
估计学生会按熟字记新字的方法记忆。
“异 ”、“此”、“世”按笔划记忆。
对策:学生说后,教师在熟字旁边书写出本课的生字。
(2)读新字。
(3)观察每组字的不同,口头组词。
3.指导书写。
你认为这些字中那个字不好写?
估计是:“异”、“栩”
对策:教师指导
“世”字笔画虽然少但教师也做重点指导。
教师范写:上面生字,同时做重点笔画的位置及书写指导。
4.生描红临写,描时注意笔画的起止位置。
5.展示、评字。
6.其他字学生独立看范字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写完后小组交流互相指导。
三、词语积累
重点:沟 世 形 闻
1.先读读书中的词语说说自己的理解
2.学生自由组词
3.查字典看看字典中的词语,自己读读后面的解释。
四、作业:抄写生字。
桥教案 篇3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进一步学习比喻句,体会比喻的好处。
2.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大桥的,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2.培养学生有顺序仔细观察事物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让学生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雄伟壮丽和建桥的意义,体会我国劳动人民有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增强学生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1.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外观、结构和作用。
2.弄清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的叙述顺序和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二)解决办法
1.充分利用录像、投影,并和语言文字相结合,让学生了解大桥的外观、结构和作用。
2.在理解一、二自然段时,通过谈、看、画、想、议等,先弄懂每句话所表达的意思,再引导学生理解叙述顺序,看清句与句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三、课时安排:
3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在教师引导下按由近及远的顺序观察。
(二)学生自学生字词,初读课文。
(三)结合导读与课后思考题,找出不懂的问题作上记号,相互讨论交流。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五、教具准备
(一)介绍南京长江大桥的录像片及投影片。
(二)配有音乐的朗读课文的磁带。
(三)电视、录像机、录音机、投影仪。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你见过大桥吗?说说自己见过的大桥的样子。(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来看一看我国著名的南京长江大桥。(板书课题后放录像)
(二)看图说话,了解大桥。
1.南京长江大桥怎么样?(十分雄伟壮丽)和我们平时看到的大桥有什么不同?(铁路、公路两用桥,有正桥、引桥,桥非常大。)
2.仔细观察图画,了解大桥结构特点。
(1)这幅图,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什么?(雄伟壮丽的南京大桥横跨在江面上)
(2)大桥有几个桥墩?(九个)桥墩怎么样?
(3)桥身给你什么感觉?
(4)桥面怎样?(教师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
(5)桥的两侧都有些什么?(引导学生按由近及远的顺序观察)
3.教师介绍。
南京长江大桥是铁路、公路两用桥。铁路桥全长6772米,公路桥全长4589米,正桥长1577米。大桥建成后,火车、汽车南来北往。南京长江大桥是世界建桥史上的奇迹。
(三)课文是怎样把这雄伟壮丽的南京长江大桥描写下来的呢?
教师读课文,学生注意生字词。
(四)按提纲,自学课文,教师有重点地检查指导。
(五)交流自学情况。
塑像:本课指雕成的人物群像。
顶端:最上面。
扶着:(动作演示)
滔滔江水:“滔滔”,形容大水滚滚向前的样子。江水滚滚向前流去,就可以说江水滔滔。“滔”,右上是“”,下边是“臼”。
浩浩荡荡:水面广大的样子。
天堑变通途:堑,壕沟。长江就像“天堑”,阻隔了两岸交通。通途,大道。架起了长江大桥,大桥就成为通畅的道路,可以人来车往。
(六)布置作业。
1.读写生字新词。
2.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自学了课文,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学习了字词,这节课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指名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1.这篇课文作者是分几段来写南京长江大桥的?(桥墩、桥身、火车道、公路等方面)
2.每段主要写的是什么呢?(板书:远看、近看、想)
(三)讲读课文第1自然段。
1.投影出示问题,学生自学。
(1)这一段共有几句话?
(2)你觉得作者笔下的大桥怎么样?请画出课文中的一句话。(大桥在明媚的阳光下显得十分壮丽。)
(3)作者是怎样具体地描写大桥壮丽的呢?把第1自然段的有关句子找出来。
2.讨论交流自学情况
(1)理解第4句。
①波浪滚滚是什么意思?
②在波浪滚滚的江水中桥墩怎样?
③作者说桥墩是什么样的?
④这句话是写波浪还是写桥墩?为什么?
⑤教师总结:这一句是用桥墩的巨大和稳固来显示长江大桥的壮丽的'。
⑥指导朗读第4句。
(2)理解第5句。
①第5句是写什么?作者用什么比喻大桥的桥身?
②边看投影边思考,作者为什么说“仿佛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
(因为大桥是用钢铁建成的,而且又宽又长,正桥连接着引桥的形状,像一条龙,所以作者才这样比)
③教师小结:这句把大桥比作钢铁巨龙,就具体地写出了大桥又宽又长,十分壮丽的特点。
④指导朗读这句话。
(3)理解6、7两句。
①请同学们自由读最后两句,看一看大桥的桥面分几层?
②结合看图想想,大桥的上下两层各怎么样?
(从画面上看,桥面铺着双轨,两列火车能同时对开,可以体会到桥面很宽阔,公路桥上行人车辆穿梭似的来来往往,知道桥上特别宽阔)
③联系“穿梭”这个词语谈得更具体些。(“穿梭”指织布的梭子穿来穿去,来回活动,“穿梭似的”是形容来来往往的人、车辆特别多,说明桥面特别宽阔)
④小结:这两句作者通过写桥面的宽阔来讲南京长江大桥的壮丽。
⑤指导朗读这两句话。
(4)下面我们连起来看,写大桥十分壮丽的句子,句与句之间是怎么联系起来的呢?(作者先总的说大桥十分壮丽,然后从桥墩稳稳地托住桥身,桥身仿佛像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面,桥面特别宽阔这几方面来具体说明大桥是如何壮丽的)
(5)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
桥教案 篇4
目的要求: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爱桥的原因。
2、品味文章优美而富有韵味的语言。
3、学会从某一角度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4通过对桥之美的领悟和熏陶,进而使学生能够获得一些简单的审美方法,并培养自己健康的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
1、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2、了解从作者看来桥美在何处。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本文的重点语句进行入情入理的分析。教具准备:U盘教材分析:《桥之美》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这一单元的课文均与建筑园林、名胜古迹有关,旨在使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展示人民大众创造性智慧,包涵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课文,掌握说明文和小品文的相关知识,开阔眼界,提高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激发他们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桥之美》为自读课文,位于讲读课文《中国石拱桥》之后。两篇课文同是写桥,但《中国石拱桥》的作者茅以升是桥梁专家,而《桥之美》的作者吴冠中是画家。他们分别从科学的角度和艺术的角度来写桥。学生已熟识了《中国石拱桥》一文,所以教学中还可以进行两文的比较。《桥之美》又是一篇说明性小品文,语言具有强烈的画面感与抒情般的感染力。吴冠中先生将桥置于一个个构图框中,发掘出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不同美学效果,给人一种新的审美视角。课文由桥的诗境美引出桥在绘画上的形式美,再将桥自身的结构美与它的构图美作对比,肯定强调了桥之美美在构图,美在它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美学作用。接着以诗意的语言具体描绘了不同的桥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谐优美地融合的几幅画面。结尾生发拓展,点出桥的内涵美:“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本文重在引导他们以新的审美视角来品味欣赏文中的桥之美。《桥之美》是著名画家吴冠中的一篇美学小品文,文章先指出了画家眼里,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就是“桥之美”,然后举正反实例具体说明,以画家的标准和眼光,发掘了桥在不同环境下所产生的美学效果,以独到的视角,引领我们用“另一种眼光”去看“桥之美”。文章思路清晰,语言优美,表达富有个性,诗意的描写性文字和说明性的文字相间杂出,体现了科学小品文的魅力,因此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型:新授。方法:自学指导。过程:一、导入新课: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让人联想到家的`温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使人产生无限的惆怅……在诗人的眼中“桥”是人性化的,是情感的载体;在画家的眼中,桥则别有一番韵味。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当代画家吴冠中去感受“桥之美”桥梁专家茅以升笔下的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在画家眼里,桥的魅力在哪里?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当代画家吴冠中去感受“桥之美”。
二、作者简介吴冠中教授,是当代著名的画家,最早画的作品多以江南水乡为题材,画面充满诗意,他特别重视点、线、面的结合与搭配。在中国乃至世界画坛都具有极大的影响,他也是出色的美术教育家、散文家。
三、关于字词。教案 TITLE=桥之美四、整体感知
1、吴冠中先生在文中说“美术工作者大都喜欢桥,”他自己对桥当然也是情有独钟,他对桥的喜爱是否有其独特的视角呢?请同学们找出作者的眼中桥之美在何处?明确:“桥的美并不着眼于桥自身的结构美,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教案《桥之美 教案》。”
2、本文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桥之美?学生回答,老师明确。明确:作者列举了乌镇苇丛中的石桥;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水天间的长桥——颐和园的仿卢沟桥、苏州的宝带桥;形式独特的广西、云南、贵州山区的风雨桥;以及《清明上河图》中的桥、人造索桥,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小结:作者就是借助对这些桥的具体说明详尽的阐述了他所认为的桥之美,即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四、研读与赏析{1}重点研读第④小节。让学生学习观赏四幅桥之画面,理解桥要与周围环境既对照又和谐才能构成美景。芦苇石桥:密密苇丛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令人产生憋闷感;间或出现的石桥轮廓简单鲜明,能使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令人感觉舒畅。细柳拂桥:柳枝的动、细弱、年年发芽和石块的静、厚重坚硬、历久不变形成对比。令人销魂。长桥卧龙:在宽阔的水面上的长桥,打破了单调的背景,整个环境充满了灵气和生命。宛如史诗。风雨廊桥:廊和厅的安闲自在和亭下水流的湍急、山峰的险峻又形成对照。形式独特。第二课时:课型:新授、练习。方法:讨论。
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拓展延伸比较本文与《中国石拱桥》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不同?教师提示学生可以从两文的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及语言特征等角度进行比较、评析。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表格使其更加清楚,表格设计如下:比较篇目说明对象着眼点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语言特征中国石拱桥石拱桥,是一篇较为规范的说明文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成就突出由一般到特殊,先概括后具体举例子、引用、列数字、打比方等语言平实自然而又准确、严密桥之美在画家眼里桥美在何处桥的美学价值,发掘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总—分—总举例子文章语言优美,或描写景物,或抒发感情,文字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研读与赏析{2}通过阅读文章,我们不难看出作为画家,作者看桥淡化其结构、种类、功用,更重其美学价值。那么你能用优美的语言描绘文中你最欣赏的一幅画面吗7a.说说四幅图中你最喜欢哪一幅,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面并说说为什么喜欢?①厚厚实实的平面铺开的苇丛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令人产生憋闷感;间或出现的石桥轮廓简单鲜明,能使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令人觉得神清气爽。②细弱的柳枝拂着桥身厚重坚硬的石块,这里有形体上的强弱、轻重、动静之分,有颜色上的对比,还有变(柳枝年年发新芽)与不变(桥能历久不变)之别,种种不同,归结起来,其实是阳刚与阴柔这两种美的类型的不同,因桥的轮廓精心设计而和谐统一。③长桥一般建筑在比较宽阔的水面上,打破了背景的单调感。桥是人们劳动的成果,出现在苍茫水面上的长桥,是人类创造力的体现。整个环境似乎有了灵气和生命。④桥面上盖有廊和亭的桥,给人安闲、自在的感觉,这种感觉恰好与险峻的山峰、桥下的急流给人的感觉形成对照。b.我们应从哪些角度欣赏一幅艺术作品?从色彩的搭配、画面构成(块、线、面)、景物的选择(强弱、明暗、动静等)是否对立统一……角度来判断四、课堂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在画家吴冠中的带领下,一起领略了桥的风采,生活中有多少美不胜收的景致,或纤弱或雄壮或含蓄……让我们练就一双慧眼去发现、去鉴赏这大干世界吧!
桥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 学会6个字,会认1个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准确流畅地背诵课文。
3、 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课前准备:
1、收集红军长征的有关资料。
2、组织学生收看电影《飞夺卢定桥》。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如。
二、 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1、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生字读音。
3、齐读课文
三、 整体感知课文
1、读课文,思考:本诗有几小节?每节写什么?
2、学生回答。
四、 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2、思考:人在铁索桥上看到什么?说明什么?(高又险)
3、指导感情朗读
五、 学写生字。重点指导:滚
六、 作业:
1、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新课。
1、 认读生字。
2、 诗人站在桥上看到什么?说明什么?
二、品读诗歌,体会情感。
1、浏览课文,快速找出反映作者此时心情的词语。(心潮汹涌激荡)
2、作者站在铁桥上,心潮汹涌激荡,思接古今,找出有关的诗句,同桌互相读一读。对自己喜欢的`诗句,可以多读几遍,有疑问的地方可作记号。
3、 学生汇报
(1)重点学习第二节。
(a) 圈出最能体现红军战士英勇的词语。
(b)(补充《飞夺卢定桥》中有关资料,丰富学生认识。
(2) 指导朗读第二节
4、 采用多种方式朗读。
三、作业1、 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从带点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勇士们哪,攀着一根根铁索,冒着密密的弹雨,冲破了敌人的火网!”
2、“在这英雄的土地上,我要高声歌唱!”
桥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一)、分析教材
此活动根据青岛教材艺术领域中“我们看到的”命题画,结合着我园活动主题及幼儿用书教材绘画“千姿百态的桥”创造性使用设计的。《纲要》中在艺术领域的教学中提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激发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桥是幼儿在生活中通过电视旅游节目以及风景欣赏节目可以观看到的,特别是随着我们家乡青岛这座城市环境的不断优化,许多的立交桥先后建成,如“海信立交桥、奥柯玛立交桥,海尔立交桥等,给我们生活带来很多的安全、快速的便利条件,从这个视角,也反映了我们家乡青岛的现代化的发展速度之快,这是幼儿能感触到的,离幼儿的生活比较近。让幼儿运用绘画形式表现美和创造美,是大班幼儿喜欢的表达形式之一,因此,我选择了这一活动内容,设计了本次活动。
(二) 、分析幼儿
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大多通过视觉的感受获得的。在孩子们的眼中周围生活环境中的桥,是那样的神奇和具有吸引力。根据我们班幼儿临摹画技能普遍较好,绘画速度较快的优势,我运用直观的多种桥的课件来激发幼儿绘画桥,意在通过幼儿参与设计自己喜欢的桥的活动,促进幼儿想象力、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提高;同时,体验创作设计中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幼儿能通过自己设计桥和介绍桥的特点,充分体验创作的乐趣。
2、幼儿能创造性设计自己喜欢的桥
3、能根据自己的意愿添画情景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活动前观察生活的桥,了解不同桥的作用和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2、物质准备:课件生活中的不同角度的大桥图片 ;三种不同特点的桥范例。
活动过程:
1、出示范例,展现各种桥的审美视觉角度,引导幼儿观察,激发幼儿绘画桥的兴趣。
“小朋友你们看:图片上画得是什么?你喜欢哪种?你观察它是用的什么材料建造?外形是怎样的?它会给人们带来哪些方便?”
2、出示课件,丰富幼儿对更多姿态的桥的了解,激发幼儿为家乡创造性设计千姿百态桥的.兴趣。
(1)“小朋友,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不同的桥?你知道它的特点?”
(2)从不同角度观看桥是怎样的?它给人们带来哪些方便?
3、请小朋友间交流自己的设计畅想,并开始绘画。
(1)小朋友请你来做城市设计师,你们将为家乡设计什么样的桥?
(2)老师听到你们设计桥的想法可真不错,现在每一位小朋友都来当一名小小设计师,把你设计的桥画下来,一会给我们大家介绍一下:你设计的桥姿态的特点?可以为我们的生活、交通带来怎样的便利?
4 、展示作品、交流讲评
桥教案 篇7
一、学习目标
1、理解词句,读懂课文,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二、重点及解决办法
㈠重点
理解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及设计上的特点。
㈡解决办法
通过深刻理解语言文字、观察投影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掌握赵州桥的特点。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自学课文片断,小组讨论交流,小组发言,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五、教具准备
赵州桥彩色投影片,赵州桥栏板的录像带,文字投影片,生字词卡片。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向大家介绍的是一座古老的桥梁。大家一定想知道这是怎样的一座桥呢?下边就让我们先来看一看这座桥(出示赵州桥的投影片),这就是课文中所描绘的那座桥,它的名字叫赵州桥(板书:赵州桥)
(二)看图议桥
这座桥,长50多米,宽9米多,是一座石拱桥。请同学仔细观察,想一想与你们平时见到的桥有什么不同?(下面没有桥墩;桥下面有一个大桥洞,大桥洞顶上两边分别有两个小桥洞。)
小结:投影片显示出的赵州桥,大家一看就觉得它的确是一座与众不同的大桥。50多米长的大桥横跨在宽阔的江面上,中间虽然没有一个桥墩。大桥洞顶上两边还各有两个小桥洞。这独特的设计也是前所未有的。这种设计出于何人之手?大桥建造于哪个年代?这样的桥有什么优点?学完课文大家就会清楚。
(三)初读课文,掌握生字的读音。
1. 出示生字卡片,要求读准字音。
2. 理解生字。
赵县:在河北省,古代叫赵州。
隋朝: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离现在1300年。
石匠:本文石匠是指隋朝的李春,是设计赵州桥的建筑师。
设计:在建桥之前的周密思考,精新绘制图样,就叫设计。
冲毁:冲破。
3. 自由读课文,把带有生字词的句子读两遍。
4. 抽查自学效果,出示不带音节的生字卡让学生读。
5. 指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连贯。最后一个自然段可全班齐读。
为什么说“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带着这个问题认真地学习每一个自然段。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 自学第一自然段,这段介绍了有关赵周桥的什么?
2. 小组讨论交流。
3. 小组代表发言,各组代表相互补充。(介绍了赵州桥的地点,设计者,建造的年代,还告诉赵周桥是世界闻名的,板书:世界闻名)。
4. 理解“世界闻名”先用查字典方法来理解。然后引导学生结合全文内容深入研究,为什么赵周桥这样一座石拱桥却闻名于世界?留在课文全部内容学完之后再回答。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1、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⑴这个自然段共有6句话,先读前2句,这两句告诉我们什么?(第①句概括地写赵周桥非常雄伟。第②句具体写大桥的雄伟,使用具体数字写了桥的长度,宽度,用既能走车,又能走人,进一步说明桥宽。两句都是写桥非常雄伟。)
⑵读③④两句边读边想:赵州桥在设计上有哪些特点(第一特点,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大桥洞,第二个特点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各有两个小桥洞。)
⑶这样的桥有什么优点?读⑤⑥两句话。(既减轻流水对桥身的冲击,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⑷对照板书有顺序地说一说第二自然段介绍了有关赵州桥的什么?(先讲赵州桥非常雄伟;再讲赵州桥在设计上的两个特点;最后讲了桥的优点。)
导语:学习第二自然段知道了作者是按照这样的顺序介绍有关赵州桥的情况,使我们对桥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作者的介绍,还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2、深刻理解语言。
⑴出示投影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流水对桥身的冲击,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理解“这种设计”指怎样的设计?(第二自然段的③④句)
⑵理解“创举”。字典中的解释:开始做。
⑶理解“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这句话的意思。(赵州桥这样的石拱桥是隋朝李春第一个设计出来的,这是李春的首创。是没有先例的。)
⑷投影忠的第二个句子除了告诉我们赵州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实际上也就告诉了我们桥怎样:(桥很坚固)
⑸远在1300年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创造性地设计建造了这样雄伟、坚固的赵州桥,这说明什么?(说明了古代劳动人民是聪明的,是有才干的……)
导语:显然文章在介绍桥,赞美桥的同时也在赞美谁?(赞美建桥的人,赞美劳动人民)因此在朗读时要读出赞美之情。
3、朗读训练。
4、对照板书练习背诵。
六)总结
总结:学习第1、2自然段我们知道赵州桥至今已有1300多年了,是隋朝石匠李春设计并参加建造的。历经千年的风风雨雨,它仍然那么雄伟,那么坚固,真不愧为是一座世界闻名的古老的桥梁。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预习第3自然段。
预习提纲:
(1)这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
(2)描写了几种龙的姿态?
(3)“所有的龙”指的是哪些龙?
第二课时
(一)导语。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1、2自然段,回顾这个自然段的内容,说一说赵州桥是怎样的一座桥?(赵州桥非常雄伟、也很坚固)
导语:赵州桥除了雄伟、坚固以外还有什么特点?接着学习第三自然段。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读第三自然段,这段的第1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说桥“坚固”是哪一段?(第二自然段说桥坚固)这一段说桥怎样:(桥美观)
小结:这句话由两个小分句组成,前一个小分句与上边一个自然段紧密相连;后一个小分句又与本自然段紧密相连。一句话把两个自然段连接在一起,在文章的结构上起了连接作用。这句话在第3自然段又起了什么作用。
2、自由读第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第一句话与后边内容的关系
(第1句话的第2个小分句概括地写桥美观,其他内容是具体地写桥的美观)
3、具体描写部分作者详细描写了桥上的什么?(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雕刻着精美的图案,作者具体描写了栏板上雕刻的图案。)
4、理解“雕刻”。(一种工艺,本文指在栏板上、刻凿图案)
栏板上的雕刻也属于石雕,在石头上雕刻想像有多大的难度。
(一般的石匠是难以胜任的。只有手艺高超的精工巧匠才能完成。赵州桥已有1300多年了,但雕刻的图案并未因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说明雕刻很有深度,很有功夫。)
5、欣赏栏板上雕刻的精美图案。出示投影或录像。(电教手段可以超越时空,把学生带到赵州桥上,使其身临其境,亲眼目睹那一幅幅精美的图案。学生在欣赏美,感觉美的同时自然也就会感到这一历史遗产的珍贵。)
6、让学生讲述栏板上雕刻的精美图案。(在学生观看了投影或录像之后,也就是在“欣赏美”,“感受美”之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美”。)
7、研究书中怎样描写这些精美图案。(有的……有的……有的……所有的……)
⑴这段里写了几幅雕刻图案(3幅)
⑵这3幅图案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相同之处:①画的都是龙②画的都是两条龙。不同之处:姿态不同。)
⑶栏板上只有这3幅图案吗?为什么选择这3幅图案?(栏板上有许多幅图案。这3幅是最精美的。)
⑷作者只描写了3幅是最精美的图案,其它图案雕刻怎么样?出示文字投影片:“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所有的”指桥上栏板上雕刻的'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是作者的想象。因为雕刻得太逼真了,活灵活现,给人一种游动的感觉。“真像活的一样”是因为雕刻的太精美了,精美绝伦,栩栩如生。这句话不仅是对这层内容的总结,也是对桥上所有图案的高度评价。)
8、朗读训练,赵州桥上的图案是精美的,作者的语言描绘是优美的,所以我们读这段时,声音表情都应是甜美的。
9、作者是怎样写桥的美观的(对照版书:先概括写桥很美观,然后具体写栏板上图案很精美,又写了3幅最精美的图案,最后写所有的龙真像活的一样。)
10、按这个顺序练习背诵。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齐读第4自然段。
2、出示文字投影片:“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理解这句话,引导学生理解关键性的词语:智慧,才干,历史遗产。
智慧:聪明。
才干;才能、本领。
历史遗产:祖先,历史上留下来的宝贵财富。
再引导学生面对全文思考这个问题。(①赵州桥设计的很有特色。②赵州桥雄伟、坚固,已有1300多年了还完好无损。③赵州桥美观。都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赵州桥是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是后人引以为自豪的。)
3、造句练习:参加,而且。
(四)总结、扩展。
教师小结:赵州桥以它独特的建筑风格闻名中外,世界上许多桥梁专家都到赵州桥参观学习,如今赵州桥旁,竖立着李春的塑像,以纪念这位伟大的古代建筑师。可见赵州桥的影响有多么深远。
⑴朗读全文。
⑵背诵2、3自然段。
⑶为什么说赵州桥是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⑷学习生字的字形。
七、作业布置
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㈡查字典理解生字词
八、板书设计
桥长
雄伟
桥宽
没有桥墩
赵州桥 坚固 一个大桥洞 创举 既……又……
4个小桥洞
有的
美观 精美图案 有的 所有的真像活了一样
还有的
桥教案 篇8
【活动设计】
锦溪是个历史悠久的古镇,具有“三十六座桥,七十二只窑”的传说,随处可见各种不同的桥型。本次活动我利用锦溪最有特点的桥,来让幼儿当一名小小的工程师,为锦溪再添五彩的新桥。让幼儿在活动中提高动手能力,更能感受家乡锦溪的美。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桥的构造,并用卷筒纸的芯进行桥洞的`印画。
2、对印画活动感兴趣。
【活动准备】
物质:卷筒纸芯人手一个;颜料盒、抹布每桌一份;画有小河的操作纸人手一张。
经验:初步了解十眼桥。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师:孩子们,你们的家住在哪里呀?(锦溪)
师:我们锦溪呀,有很多很多的桥,我们来一起看一看吧。
二、介绍锦溪的桥,引导幼儿感知桥洞的特征。
1、出示图片,引导观察。
师:看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桥么?(十眼桥)它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十眼桥)因为呀,它有十个桥洞。
2、介绍桥的基本特征。
师:什么是桥洞呢?桥上可以走人的地方,叫做桥面;下面有空的地方,叫做桥洞,是用来支撑住桥的。
3、引导幼儿观察桥洞的形状。
师:看看,十眼桥的桥洞和它水中的倒影组成了形状?(组成了长方形)有几个这样的长方形桥洞,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4、出师天水桥图片,引导幼儿观察不同形状的桥洞。
师:这座桥呀,叫做天水桥,它的桥洞是什么形状的呢?(半圆形的)那它和水中的倒影组成了什么形状?(圆形的)
三、示范讲解,幼儿观察。
1、引出印画桥。
师:锦溪有什么多的桥,今天呀,老师也想请小朋友们来做小小工程师,一起多建几座桥。
2、出示操作材料图片。
师:看看,我们要用到什么呢?(卷筒纸芯、颜料、操作纸)。
3、示范操作。
师:我们先拿住卷筒纸芯的上半部分,然后在颜料盒里按一按,在旁边靠一靠,然后在水面上,按下去。连着多按几个。然后手脏了,用旁边的毛巾擦一擦。
4、引导幼儿集体徒手学一学操作方法。
四、幼儿操作,巡回指导。
1、发放操作材料。
2、幼儿操作,巡回指导。
五、展示作品,结束活动。
师:我们每一个小朋友都造了这么多好看的桥,我们的家乡更美丽了。造了桥很累的,我们一起回教室休息去吧。
桥教案 篇9
一、预习
1.通读全文,了解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2.,注音组词辨字形。(预习提示中的字词练习及课文后练习七)
二、掌握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1.初步熟悉课文,检查预习1的完成情况。(此步宜简捷完成,不多占时间,只需大致明了课文主要内容,对全文有个总体印象,以利对课文重点的深入学习。)
讨论明确:本文先概括介绍了一般石拱桥的特点,又进一步讲到中国石拱桥特点;然后具体介绍了许多惊人的杰作中的两个代表;在介绍特点的基础上阐明事理.指出我闲石拱桥为什么会有光辉成就的原因;最后又概述了我国石拱桥在解放后的飞跃发展,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
2.讨论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①朗读第1、2段,找出点明石拱桥特点的词语。
(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②这两个特点的表述,作者用了不但……而且……,能不能省去关联;能不能将两个特点前6颠倒?
(两个特点之间是递进关系,先写形式,写桥给人的直观印象,人们从它的外形,进一步了解它内在结构,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同时,文章第一段是写外形,第二段写结构坚固。因此,从所写的内容到行文的顺序,不但……而且……都不能删去,两个特征的先后次序也不能颠倒。)
③我国石拱桥的特征还有什么?
(历史悠久)
④作者是怎样介绍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
讨论明确:作者先从对石拱桥的概述中,抓住本质特征,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接着用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附近的卢沟桥。引出典型介绍。
3.学习对赵州桥和卢沟桥的典型说明。
学习提示:文章对两个杰作的说明也同全文的表述一样,先总述,然后分述。在说明过程中,既写了它俩与一般石拱桥所共有的特点,又说明了它们各自的特点。
①完成课文后练习二。注意结构特点的概括。
②学习对赵州桥的说明。指出赵州桥有一般石拱桥所共有的特点,以及它独有的特征。
讨论明确: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历史悠久雄姿非常雄伟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一形式优美,一直使用还保持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结构坚固。赵州桥独有的特点,文章以
(一)(二)(三)(四)为标志分四方面介绍其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和巧妙的施_l:技术,以突出它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
③学习对卢沟桥的说明。(要求同对赵州桥的学习)
讨论明确:(体现共性特点的`内容略)对卢沟桥的独有特点介经,侧重在介绍艺术上的价值和在中国人民斗争史上的纪念意义。赵州桥是独拱桥的杰作,而卢沟桥是联拱桥的杰作。
三、学习对事理的阐述。
在对我国石拱桥的特点进行了概括和具体的介绍后,作者对我国石拱桥为什么会取得如此光辉的成就的原因进行了阐述。
1.朗读第9段。思考:作者写了几个原因?哪个原因最主要?
人读后讨论明确:作者写了三点原因,用首先、其次、再次为标志。第一个原问是最主要的,因为人的因素是起主导作用的。有了勤劳智慧的人,才能创造合乎科学原理的设计和在施工中具有巧妙绝伦的技术,才能开采富有的各种石料。作者对劳动人民的赞颂蕴含其中。
四、学习最后一段。
最后一段是对我国解放后石拱桥建设技术飞跃发展和广泛应用的概括,赞颂了社会主义制度。
这一段6句话,也按着总一分一总的结构组合,具体分析一段各句的关系。
讨论明确:第一句承接上文,对两千年的一句总括。第2句承接第一句,表示时间的延续,石拱桥继续发展,而且第二句又统领了后面三句。第三句用典型实例介绍了石拱桥的发展一1961年,在云南省建成了一座世界最长的独拱石桥。第四、五句则是介绍我国劳动人民在传统的石拱桥基础_L的发展,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是世界仅有的新创造。第六句是总括句,点明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制度的密切关系。在客观的情况叙述中恰如其分的进行了思想教育。
五、学习准确的说明语言
本文是怎样说明事物特点、阐述事理,给人以知识的?
本文是通过恰当的说明方法,令理的说明顺序,总分为主的结构形式和准确多样的说明语言来说明事物阐述事理的。
合理的说明顺序和总分为主的结构形式在前面的学习中已有接触,恰当的说明方法将在下一步学习,这里着重学习准确的语言。
逐题完成课后有关题目,具体体会本文准确的语言。
第三题,既体会准确生动的语言的各种表现形式(这些形式也就是不同的说明方式的具体体现),又明确运用准确而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
第四题,通过具体例句的分析,体会准确的说明对象,语言必须有所限制,讲究分寸。
第五题,从词、句的次序的讨论中来体会语言的准确和周密,并明确合理的说明顺序要根据说明事物的需要来安排。
第六题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统写中加深对用准确的语言说明事物的理解和掌握。
六、学习本文的表达方式
1.说明文主要采用说明的方式,但说明文里常常含有记叙成分;找出本文里的记叙成分。
(文章第8、10段,有记叙成分,叙述了卢沟桥的历史意义和解放以来我国桥梁发展的情况。)
2.明确表达方式的作用。
表达方式的运用服务于写作目的。本文旨在给人有关中国石拱桥的知识,因此以说明为主。为叙述历史意义和发展情况,交叉运用记叙方式。说明为主,穿插记叙,就是本文的特点。
表达方式的交叉现象在记叙文中也普遍存在,在学习下一篇课文《北京立交桥》时,对此可以具体体会。
本课可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着重学习掌握说明对象的特征;第二课时学习对事理的阐述和准确的说明语言。有关表达方式的学习可简略些,注意引入下一课的学习。
【桥教案】相关文章:
《桥》的教案02-24
《桥》教案04-04
桥的教案03-10
《桥》优秀教案12-30
奇怪的桥教案01-11
精品桥教案01-13
有关桥的教案02-02
桥的优秀教案02-17
家乡的桥教案03-01
奇妙的桥教案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