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小班教案模板锦集6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设计】
《上床睡觉》这个故事情节诙谐、幽默,动物形象鲜明突出,幼儿及易接受并产生浓厚的兴趣。是分享阅读中一本非常经典的读本,很受幼儿喜欢,它主要讲述了很多小动物上一张吊床去睡觉,直到吊床掉下来,动物都住院了。幼儿从视觉的角度很直观地了解到动物一个比一个大,体会它们之间的个体差异,并通过模仿小动物的身体动作,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掌握基本句式“××上床去……”。
2、有序观察图画,能根据图画中的线索合理推测故事发展。
3、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幽默的结局。
4、通过倾听教师对图书书面语言的朗读,提升依据画面展开想象并用较丰富的语汇进行表述的能力。
5、通过阅读小图、上下图的对比观察,了解故事的情节,通过一组图片排序,了解故事情节的发生和发展,培养细致观察和较完整表述能力。
【活动准备】
大书,事先把要上床的小动物遮住。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你们是在哪睡觉呢?(床上)那你们知道哪些小动物是在哪睡觉吗?”(幼儿讨论回答)
2、“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本故事书,这本故事书也是讲小动物上床睡觉的事,可是它们的床跟小朋友睡觉的床有什么不一样呢?”(出示书的封面让幼儿观察)
3、介绍吊床,提问“床上有几个枕头?这小蛇想要做什么呢?”(幼儿回答)
二、逐页引导幼儿观察图画。
P1页,小蛇要上床睡觉,它会睡在床的哪个位置?为什么?(幼儿回答)我们看第二页就知道了
P2页,小蛇睡在就靠边的这个位置,接下来会有谁来睡觉呢?(出示狮子)狮子会睡在哪个位置?为什么?(引导幼儿观察狮子衣服的花纹)我们来看第三页是怎么说的?
P3页,原来狮子睡在小蛇旁边,它选择了跟它衣服花纹一样的枕头的位置睡觉,接下来会有谁来呢?(出示斑马)斑马会睡在哪个位置?为什么?
P4页,斑马睡在狮子旁边,它选择了跟它衣服花纹一样的枕头,现在还剩几个枕头?为什么小蛇没枕头?还会有小动物上床睡觉吗?它可能是谁?你为什么这么猜的?(幼儿讨论后,回答)
P5页,大象也要上床睡觉,为什么吊床和椰子树发生了变化?(引导幼儿观察吊床,椰子树的变化,并缓慢翻阅第1—5页与其之间的对比)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幼儿讨论,猜测并回答)
P6页,你猜对了吗?结果怎么样?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幼儿讨论,回答)
P7页,发生什么事情?小动物们哪里受伤了?(幼儿回答)
三、回顾故事内容,知道故事的名称。
1、“这个故事讲的是小动物们上床睡觉的事,第一个是谁呢?第二,三,四,五呢?最后发生什么事了?结果怎么了?”
2、让幼儿根据以上这些问题回顾故事的内容。
3、介绍故事名字,“这个故事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上床睡觉》。”
四、结束。
“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请小朋友回家去讲给爸爸妈妈听哦!”
【 教学反思】
睡觉是幼儿都很熟悉的生活经验。我们教研组选这个读本是因为它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情节很有意思,很多的小动物都睡在一张吊床上,最后吊床塌了,小动物们全都住院了。图画信息非常的'丰富,有很强的叙事性,我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分析画面信息,预测和推断故事情节的发展,发展幼儿的推理能力,同时让幼儿意识到有效观察的方法。足以让孩子充分体会阅读之乐。并巧妙的融入了数的概念、量的体验有关数学领域的知识经验,如动物与枕头的一一对应关系等。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喜爱养蚕,初步了解蚕宝宝的生活习性及喂养方法。
2、乐意收集蚕宝宝的食物并主动照料蚕宝宝。
3、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1、蚕宝宝若干条,院内有桑树。
2、收集有关蚕宝宝的资料。
3、课前准备桑蚕丝制成的各种用品图片:蚕丝被面、蚕丝围巾、蚕丝裙子等等;
活动过程:
1、组织小朋友欣赏各种桑蚕丝制品的图片,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欣赏美丽的花裙子、围巾、被子等各种桑蚕丝制品图片。
提问:“这些用品好看吗?知道它们都是用什么做的吗?”
小结:这些漂亮的衣服和生活用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它们都是蚕宝宝吐出的丝纺织出来的。叫做桑蚕丝制品。
2、出示蚕宝宝,观察外形特征:
师:“这是什么?蚕宝宝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
师:“蚕宝宝摸上去什么感觉?”(软软的,凉凉的,没有骨头。)
师:“蚕宝宝吃什么呢?”
3、外出采摘桑叶活动。
师:“桑叶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绿色,椭圆形,旁边有锯齿。)
4、师幼共同讨论蚕宝宝的喂养方法。
教师:“怎样喂蚕宝宝呢?摘来的桑叶可以直接喂食吗?”
讲解蚕宝宝的生活习性:蚕宝宝特别爱干净,喜欢吃新鲜、干净的桑叶。所以采摘新鲜的桑叶后,还要用干净的软布或卫生纸,将桑叶的正反两面都擦拭得干干净净后给蚕宝宝吃。
教师示范擦拭桑叶的方法。小朋友一起擦拭桑叶。
5、教师:“我们把蚕宝宝放在什么地方养呢?还要注意些什么呢?”
准备一个大而干净的纸盒,将桑叶铺在盒底,把蚕宝宝轻轻地放在桑叶上。
6、观察活动:蚕宝宝吃桑叶和解大便。
师:“蚕宝宝是怎么吃桑叶的?”
小朋友一起来学一学。
师:“蚕宝宝吃桑叶的时候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沙沙的声音)
较长时间观察:蚕宝宝吃桑叶很快,一下就吃个大洞。
师:“蚕宝宝怎么解大便的?从什么地方解?大便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
7、师幼讨论照料蚕宝宝的方法:
师:“养蚕宝宝除了要给它找吃的并喂养它外,还要注意讲究卫生,要及时把已经干了的桑叶和它的大便换掉。换的时候能用手吗?为什么?这些事情由谁来做呢?是大家一起去做吗?”
师引导孩子们通过讨论协商分组定时照料蚕宝宝。
周末时请家里附近有桑叶的小朋友将蚕宝宝带回家饲养,周一时带来。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认识红、黄、蓝三原色,鼓励幼儿大胆尝试用弹珠滚画出美丽的线条。
2、体验滚画活动的乐趣,培养幼儿的操作兴趣。
活动准备:
红、黄、蓝三原色颜料,小筐、弹珠、鞋盒、白纸、抹布等。
活动重、难点:
帮助幼儿自主有序的滚画。
教学手段与方法:演示法、操作法。
活动过程:
一、导入主题,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教师出示操作材料:我有一个鞋盒,一张白纸、弹珠和颜料。今天张老师要用它们给大家变个好玩的魔术!你们想不想看,请小朋友仔细看我是怎么变的?变出了什么?
二、教师变魔术。
1、教师先把白纸放在鞋盒里,将弹珠蘸上红颜料,放在纸上来回滚动,滚好一种颜色,把弹珠放在边上,换一颗干净的弹珠,蘸上黄颜料,放在纸上来回滚动。再次用同样的方法滚蓝色。(提醒幼儿换颜色时一定要用干净的弹珠,手上碰到颜料在抹布上擦一下。)
2、教师展示作品:请小朋友看看变出了什么?(初步感知线条与红、黄、蓝三原色)
师:变出了这么多美丽的线条,它们是什么颜色的?
3、幼儿观察后自由说说。
三、教师帮助幼儿明确操作要点,幼儿尝试操作。
1、你们想不想来变出美丽的线条?老师介绍操作材料和操作要点。
老师给每位小朋友都准备好了变魔术的材料,请你按老师的方法开始变魔术吧。注意颜料不要蘸的`太多,不同的颜色要换弹珠,颜料不要弄到衣服上和手上。
2、幼儿自主操作,教师巡回辅导,提供适度的帮助。
四、展示幼儿的操作成果,引导幼儿分享、交流。
1、师生观看操作成果,教师针对具体情况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作品,帮助幼儿肯定自己,欣赏同伴。
2、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最喜欢的颜色,帮助幼儿明确红黄蓝三原色。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倾听故事,感受小鸡,小鸭这对好朋友的情趣,对小鸡,小鸭的.生活习性感兴趣。
2、学习表演故事情节。
【活动准备】
小鸡,小鸭,挖土,喝水,游泳,蚯蚓等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引出故事
师:今天啊,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客人,你们看(出示小鸭图片)
小鸭和他的朋友小鸡最近发生了一些事,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到底发生了什么?
二、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提问:
1、故事中出现了哪些动物?
(1)小鸡和小鸭是一对好朋友,你们知道什么是好朋友?
(2)教师小结好朋友的意思。
2、从哪里看出来小鸡和小鸭是好朋友(请小朋友把故事情节讲一下)
三、让小朋友分组扮演小鸭和小鸡,老师讲述,小朋友表演。(可以分组表演和集体表演相结合)
四、经验延伸
1、你有好朋友吗?你的好朋友是谁?
2、教师小结:小朋友们要互相帮助、互相谦让等。
附故事《小鸡和小鸭》
“鸭妈妈不会孵蛋,她请鸡妈妈帮忙。蛋壳裂开了,钻出了一只小鸡,蛋壳又裂开了,钻出来一只小鸭。小鸭去散步,小鸡也去散步;小鸭挖土,小鸡也挖土;小鸭找到一条蚯蚓,小鸡也找到一条蚯蚓;小鸭喝水,小鸡也喝水。扑通,小鸭跳进河里去游泳;扑通,小鸡也跳进河里去游泳。可是小鸡不会游泳,“救命啊!”他在水里挣扎。小鸭听见叫声,赶来救起了小鸡。小鸭,小乌龟和小青蛙一块儿去游泳。咦?怎么小鸡还一路跟着呢?原来小鸡带上了救生圈。”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情感态度目标:教育幼儿要喜欢交朋友,大家一起玩才快乐。
2、能力技能目标:培养幼儿安静的听别人讲述的能力,并鼓励他们在集体面前大声的表述。
3、认知目标:培养幼儿语言的完整性和连贯性,丰富词汇:走、跳、游。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小鸭找朋友”。
2、幼儿已熟悉音乐律动活动《找朋友》。
【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比较完整、连贯的讲述出图片的'主要内容。
难点:敢于在集体面前大声地讲述。
【活动过程】
一、利用教学挂图导入。
出示教学挂图,用拉线不断拉出小兔、小鸟、小龟,引起幼儿的兴趣。同时教师提问:它是谁?他什么样?谁来学一学!
二、通过观察、提问感知理解讲述对象。
1、这是什么地方?谁在池塘里游泳?它自己玩心里高兴吗?
2、看看,谁来了?小鸭会怎样邀请朋友呢?朋友又会怎样回答它呢?小兔(小鸟、小龟)会怎样说?
三、运用已有经验讲述。
1、教师继续拉动拉线教具,让小兔、小鸟、小龟一一接近小鸭,让幼儿以集体回答的方式完整地讲述图中的主要内容。
2、请几名语言能力强的幼儿到前面讲述。教师以鼓励的口吻和插话的方式帮助其完整、大声地讲述。
四、以“平行提问”的方式引进新的讲述经验。
1、再次拉动拉线教具,讲述图片内容。
一天小鸭来到池塘里游泳,他看见谁来了?怎么说的?对!他看见小兔了。他说:你能和我一起游泳吗?我自己玩没意思。小兔(小鸟、小龟)怎么回答的?小兔说:对不起,我不会游泳,你找别的朋友吧!后来谁飞来了?小鸭怎么说的?小鸟是怎么回答的?小鸭最后看见谁了?对,一只小龟爬过来。他对小龟怎么说的?小龟又是怎么回答的?小龟说:好啊!我和你一起玩!小鸭终于找到朋友了,他心里怎么样?
2、再次拉动教具,让幼儿一起边看图边连贯、完整地讲述。
五、置换图片中的动物,引导幼儿迁移讲述经验。
1、用大头针分别在拉线的动物兔、鸟、龟位置上放上猫、鸡、青蛙的图片。
2、拉动拉线教具,引导幼儿把“小鸭找兔、鸟、龟”的讲述经验迁移到“小鸭找猫、鸡、青蛙”的经验上来。
六、结束部分:
放音乐《找朋友》做律动自然结束。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 学习儿歌“鹅大哥”,模仿鹅走路的样子。
2. 感受动物学唱歌的情感。
活动准备:
1. 指偶白鹅。
2. 儿歌图片。
活动过程:
一. 欣赏儿歌。
1. 看指偶表演,念儿歌“鹅大哥”。
2. 教师自制指偶白鹅边念儿歌边表演,
3. 幼儿和教师一起边念儿歌边模仿鹅走路的样子。
二. 动物的叫声。
1. 听听公鸡、母鸡、小鸡的叫声。
2. 幼儿模仿叫声与它们的动作。
3. 按自己的想法说说动物们在说些什么。
三. 游戏“谁在叫”。
1. 教室四周摆放好各种动物的头像。
2. 教师和幼儿在小动物头像四周走动,教师双臂在胸前边绕圈转动边说:“咕噜咕噜锤!唧唧叫的是谁?”大家跑到小鸡的头像前,说:“咕噜咕噜锤,唧唧叫的`是小鸡。”
3. 反复多次玩以后,将不同小动物的叫声编入儿歌。
《动物学唱歌》反思:
成功之处:活动体现了兴趣性、人文性、情境性、活动性、整体性与发展性,课程组织遵循了相互作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与客人老师互动、个体与集体互动,幼儿与环境互动)原理,始终以动静融合的形式展开:倾听声音(静)——模仿声音动作(动)——欣赏故事(静)——游戏(动),符合幼儿身心发育特点,易于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3-10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7篇03-10
小班的教案04-20
小班教案11-07
小班教案安全教案03-16
小班教案《图形》03-18
小班教案《领带》03-19
《野草》小班教案08-17
捕鱼小班教案09-13
小班美术教案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