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教案

时间:2023-04-10 15:46:00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有关桥教案范文汇总7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桥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桥教案范文汇总7篇

桥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分。

  3、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4、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生字的记忆和理解,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1、你们看见过哪些桥?

  2、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座一千三百年前的桥。教师板书:赵州桥

  3、师: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样子、地方、什么时间、设计者、材料)

  二、自读课文

  1、带着问题读课文。

  (1)读准字音、句子。

  (2)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学,教师巡堂

  3、检查自学情况

  (1)开火车读生字。

  (2)指名读新词。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1、指名分段读课文,指名评价。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介绍了什么?

  每个自然段各讲了什么内容?可以怎样分段?(三)

  3、学生可同桌交流。

  4、课文中有哪些词语不理解?同桌交流,指名汇报。

  四、指名读第一段,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

  五、指导书写

  1、观察,说说要注意什么?

  2、师范些,生练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分。

  2、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3、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新词,你知道哪些词语的意思?

  2、课文讲了什么?分哪几个方面讲?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二段:

  (1)赵州桥为什么世界闻名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二段。一边看课文,一边看书上的插图,弄清赵州桥在设计上有哪些特点。

  学生默读、勾画。

  (2)出示赵州桥图,特别的地方是什么呢?

  A、这座桥没有桥墩,只有拱形的大桥洞。指名读。

  B、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指名读。

  C、师:为什么说“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

  (以前的桥从来都没有设计过桥身上加小桥洞,赵州桥却有了,并能减轻冲击力,节省石料。)

  结合练习:用“既……又…….”造句

  教师见机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3)赵州桥还有什么特点?指名读第3段。

  A、第一句话好在哪里?

  既总结了前一个自然段的内容是写赵州桥的坚固,又提示大家这个自然段要讲的是赵州桥的美观。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是一个过渡句。

  B、赵州桥的美观体现在哪些地方?

  找出写这些雕刻很美的句子读读。

  仿照课文写句子。

  借助图片,让学生较形象的了解赵州桥栏板上的美丽图案。

  C、师:这段话中有两个分号,表示连接的三个句子间的并列关系,并列地写出了三种龙的样子。最后一句是前几句的总的说明,这种写作手法是“先分后总”。

  如果把最后一句调到前面去,请同学读一读是否可以?这里的写作手法是“先总后分”。

  三、结尾升华

  1、师:一个普普通通的石匠,他和广大劳动人民一起建造了这样一座桥,而且这座桥建造在远离今天一千三百多年前,举世闻名,课文是怎样夸它的?指名读。

  你们想夸一夸他们吗?(这充分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赞扬了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

  2、带着这种感受自由再读课文。

  四、指导背诵

  你喜欢那一段?能试着背一背吗?

  五、课后拓展

  除了赵州桥外,你们还知道我国有哪些闻名世界的建筑?我们的家乡有哪些古建筑?

  板书设计:

  19 赵州桥

  世界闻名

  雄伟、坚固、美观

  智慧 才干 历史遗产

桥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小桥被大雨冲坏了,两岸的小动物过不了河,很不方便。后来,两只大象站在河的两岸,用长鼻子架起了象鼻桥。动物们又感动又惭愧,合力架起新桥。这是一个意在颂扬关心他人、团结互助精神的动人的童话故事,以小动物为主角是小朋友喜闻乐见的。

  二、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正确、流浪、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

  2、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关心他人,团结互助。

  3、能根据文字提示和创设的情境展开想象,选择表演、说话、唱歌、绘画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悟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团结的美好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感悟

  四、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动物王国里有一条美丽的小河,小河上曾经出现过三座桥。(课件:三座桥的图片)你觉得哪座桥最特别?

  (二)观图、读文并理解“搭”

  1、仔细看图,它特别在什么地方?

  2、两只大象的鼻子又是怎么搭的呢?谁来用手演示一番。

  指名示范。

  3、小结:“搭”就是 “交”或“架”。

  4、再看图,大象们在搭的过程中为什么还把鼻子相互绕了一下呢?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

  5、给这座与众不同的桥取个合适的名字?师板书。

  6、从文中第4段中找到依据说明象鼻桥是最合适的名字。

  7、出示:原来是两只大象分别站在河的两岸,把他们的长鼻子搭在一起,架成了一座“象鼻桥”。

  齐读。

  板书:象鼻桥

  (三)理解大象们搭“象鼻桥”的原因

  1、为什么两只大象要搭这么一座象鼻桥呢?读2自然段,用“—”划出表示原因的句子。

  2、汇报、小结

  板书:自私 依赖

  3、想像说话:小动物们的自私、依赖都给自己带来了哪些不方便?

  4、小结:是啊,看着因为没有桥,小动物们的生活如此不便。于是,两只大象挺身而出,用自己的鼻子搭成了一座可供通行的桥。看,有了这座桥,小动物们又可以方便地通行了。

  课件:象鼻桥的图片

  5、看图并想像说话:他们又是怎么走的呢?走时回怎么说呢?

  (四)读文,理解动物们造新桥的原因及动力

  1、大象们在河边静静地站了好几天,动物们都非常感动,感动的同时还觉得——

  板书:感动 惭愧

  2、理解:惭愧

  3、惭愧的小动物们马上付诸行动,它们又是怎么行动的?

  4、汇报。

  板书:齐心合力

  5、可爱的小动物们还给新桥取了个名字叫——象鼻桥。这又是为什么呢?你还会取其他什么名字呢?

  (五)小结

  其实:这座象鼻桥不但为了感谢这两只热心的大象,它还时刻提醒动物王国的`小动物们,自私、以来是行不通的,只有齐心合力、团结起来才能办成大事。

  板书设计:

  象鼻桥

  感动、惭愧

  自私、依赖 齐心合力

  反思:

  1、《象鼻桥》本身是篇选读课,主要是要求学生能理解这个童话故事,能明白其中所包含的道理,并会学会用。但这篇文章比较长,学生对读通、读流利比较困难。因此,老师的范读原先可以起到很到的作用,可是在课堂上我没能用好。

  2、因课件的关系,学生对此兴趣很高,所以就以动物王国的小动物引入,本来想以普遍性的桥引入,但感觉不如小朋友所喜欢的更贴切。

  3、当叫小朋友取名时,但有五花八门各种答案,说明对整个故事还不理解,或者说理解不深。或许这个环节可以不要设计。

  4、最后,通过这次的教学比武,从中也真实反映出了自己在教材处理以及剖析教材、组织教学方面的诸多不足,深刻地反省了自己教育教学基本功,明确了今后改进的方面,为今后的语文教学工作拨正了方向。

桥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其中会写“父、候、贫、困、欢、历。

  2.体会郑板桥劝舅父的七妙及汉字的构字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重难点 :

  重点:掌握7个生字的音、形、义,朗读、背诵课文

  难点:郑板桥劝舅父“巧”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导语: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句俗语,叫作“来硬的不行,就来软的。”这句话就是说,当我们用一种方法不能解决问题的话,就应该用另一种方法解决。

  清代著名的画家为了阻止他的舅舅砍树,就采用了这个方法。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叫《郑板桥巧劝舅父》。(板书课题)郑板桥为什么要劝舅父呢?创怎样巧劝的呢?同学们学完课文就知道了。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文,画出生字,标出自然段。

  2.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认读生字,指导书写

  1.板书生字。

  2.学生自学,说说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

  3.互相交流。

  用熟字加偏旁记住这几个生字的:“贫”是由“分”和“贝”组成,“砍”是由“石”和“欠”组成,历是“厂”和“力”组成,厌是由“厂”和“犬”组成,讨是由言字旁和“寸”组成的。

  “历”和“厌”都是同一个偏旁“厂字头”,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

  4.教师范读生字.正音。5.对难字进行指导。

  (1)“候”(投影):中间的一竖不能写丢了,右边部分的笔顺是让学生描红练习。

  (2)“困”的部首是方框“口”,指导书写。

  5.学生在田字格中独立书写,教师巡视具体指导。

  三、学习生字,指导认读

  1.借助读音认读。

  2.不借助拼音认读。

  四、扩展词语,积累词语

  1.学生对生字组词。

  2.教师选出三个,将词语投影。

  3.齐读扩展的新词。

  五、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读文后,思考回答: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样的事?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读中理解文章,了解文章所蕴含的道理。

  2.体会郑板桥劝舅的巧妙及汉字的构字特点。

  一、检查课文,寻入新课

  二、细读课文,讨论交流

  1.学习第1自然段。

  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一段主要讲的是谁?讲了他什么事?引导感知这段主要内容。

  (1)齐读第1句,回答:郑板桥是什么时候的人?干什么的'?(清代人,画家)

  (2)齐读第2句,回答:舅舅为什么唉声叹气?

  因为家境贫寒。贫寒就是指家里十分穷,不好过日子。

  2.理解第2自然段。

  (1)男生齐读第2段,思考并回答,舅舅为什么砍树?

  院子中间有一棵树,构成了个“困”字,使家里贫寒。

  (2)词语训练。忽然:表示来得迅速而又出乎意料,与“突然”意思相近。

  (3)学生用“忽然”一词口头造句。

  3.领悟第3自然段。

  (1)女生齐读第3自然估,思考:舅父砍树,郑板桥是持什么样的态度?

  (2)投影示句:

  通过比较,得出郑板桥知道舅父砍树,自己想留住树,而又不知如何劝住舅父不砍。“很”表示程度深。

  (3)指导朗读“想个什么办法,才能保住这棵大树呢?”

  4.感悟第4自然段。

  (1)教师朗读第4自然段,同学们边听边思考郑板桥想什么样的劝法。

  (2)学生齐读第1句。这一句写了什么?

  郑板桥想到了劝阻舅父的方法:利用舅父迷信的思想,砍树人就要坐牢。

  (3)舅父相信郑板桥的话吗?齐读最后一句。

  5.讨论:郑板桥是怎样想到劝阻舅父的?对学生提示如下:

  (1)院中有树,舅父认为是个“困”字,说明什么?

  (2)院中无树,郑板桥说是个“囚”字,说明了什么?

  三、讨论交流,感悟升华

  我们应向郑板桥学习什么?

  启发学生从两方面学习:

  1.用心观察周围的事,遇事积极动脑筋想办法。

  2.机智灵活,不信迷信。

  四、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使我们认识到只有有了丰富的知识,遇事肯动脑筋思考问题,人才会变得聪明起来。

  五.拓展:

  课后了解家人和周围的迷信活动,想法劝说,看谁的办法最有效。

  板书设计:

  舅父: 困——砍树

  巧劝 { }用迷信解迷信

  郑板桥: 砍树—— 囚____留树

桥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婀娜、舞姿、粼粼、波纹、潺潺、点缀、浮现”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写作思路,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人、事、景、物表达思想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从人事景物的重点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感情。

  2、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教学过程】

  学案

  教案

  一、学习提纲

  1、审题,说说“小桥流水人家”会是怎样的画面。

  2、读通读顺课文,注意读正确下列词语的.读音:潺潺、婀娜、干涸、点缀、螃蟹、唱和(hè)。

  3、跳读课文,按“流水→小桥→人家”的思路把课文分成三段。

  4、本文描写了家乡小桥流水人家的( )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绵绵不绝的( )之情。

  5、自读思考,为了表达自己对家乡深厚的感情,作者都用了哪些表达方法?

  二、练习提纲

  1、背诵第一自然段。

  2、仿写开头、结尾。

  3、阅读迁移练习黄冈新课堂《外婆家》。

  一、审题,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读通读顺课文,正音。

  2、指导学生根据提示分段,说说每部分的特点:

  流水:美丽、自然

  ↓

  小桥

  ↓

  人家:优闲、恬淡

  3、指导读出江南水乡“美丽、自然、优闲、恬淡”的特点。

  二、指导学生按写景文格式归纳文章中心

  三、领悟全文的表达方法

  1、直接描写“流水”(第一自然段):

  ⑴ 小溪潺潺 柳枝婀娜 波光粼粼(描写景物)。

  ⑵ 小鸟站在它的腰上……(拟人)。

  2、直接描写“人家”(第五、六自然段):

  ⑴ 我的家→(舒适 温馨)描写、介绍。

  ⑵ 村民生活→(恬淡 闲适)概括介绍。

  3、间接描写有趣的往事:

  ⑴ 抓鱼、虾、蟹。

  ⑵ 丢野花。

  ⑶ 摘茶叶。

  ⑷ 赏野花。

  四、转换迁移、训练运用

桥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婀娜、舞姿、粼粼、波纹、干涸、点缀、潮湿”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教学过程:

  一、谈话

  1.出示思乡的古诗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杜甫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

  (1)指名读,4位。

  ……有韵味;

  ……我仿佛看见了这一轮皎洁的明月;

  ……字正腔圆;

  ……你的朗读让我们走进了诗中的情境

  (2)这些诗句都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情感?(思乡)

  (3)通过描写什么来寄托这份感情的?

  是的,古时候,人们常常用月亮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 ;这节课我们也要来学习一篇思乡的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写这份情感的。

  二、揭题

  1、齐读课题

  2.看了“小桥流水人家”这个题目,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位

  ……美;

  ……诗情画意;

  ……世外桃源

  3、请你“看”着自己想象中的画面,读读这个充满诗情画意的`题目。

  4、作者的家乡有多美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三、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请同学们拿出课文纸,自由读课文,要求:(PPT)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喜欢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

  2.思考:作者的故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检查生字词、课文朗读:

  1.课文当中有几个词语特别难读,你都会了吗?

  出示:潺潺 粼粼 婀娜 唱和 干涸 点缀

  2.看,这些难读的词语都藏到了句子中,你能读好他吗?请4位同学读第一自然段,一人一句。(词语标红)

  ……你的字音真准

  ……你的声音可以更响亮些

  ……课文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3、那作者的故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四、再读

  1、这美丽的故乡,引得作者魂牵梦萦,文中有个地方直接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你能找到吗?画下来。(PPT出示 “那段日子……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2、齐读。

  3、作者说的“那段日子”指的是什么时候?(童年生活),作者离开故乡已经几十年了,可他一想到自己的故乡,她依然饱含深情地这样说:“那段日子……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4、究竟是哪些美好的印象让作者一辈子也不会忘记呢?请您在课文中找一找。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一个句子,请你在旁边写写感受。

  五、细品

  (一)第一段

  1、婀娜的舞姿

  这是描写故乡的——

  你能谈谈读了这句话的感受吗?

  把你的感受放在朗读中。

  2、清澈的小溪

  第一段中,还有像这样写故乡景色的句子吗?

  这是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清得可以看见……可以看见……多美啊!

  谁能来读读这句?

  ……老师看到了这条欢快的小溪。

  3、齐读。让我们把这份美的感受放在朗读中,一起来读读第一自然段。

  4、小结:潺潺的小溪,婀娜的杨柳,歌唱的水鸟,这样的景色在作者的脑海中不断萦绕,即使离开家乡几十年了,当时的美景依旧历历在目,难怪作者说——“那段日子……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桥教案 篇6

  课前准备:

  图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并结合生活说一说:这是什么?它像什么?

  2、师: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与彩虹有关的一篇课文(出示课题)。

  3、说一说:“七彩”指哪些颜色?(介绍科普知识)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进行科普教育,实现学科的整合。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打开书指读一遍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词、读不通顺的语句画下来,多读几遍。

  2、师范读课文。

  3、小组合作,认读识字。

  4、师出示带生字的词或短句,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认读记忆生字。去掉拼音读一读读生词、生字。 教师先不要范读,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读,使学生在自读中熟悉生字词。教师的范读,可以达到正音、指导的作用。在认读生词和生字时,教师有意识的从简到难,帮助学生在课文的语境中循序渐进地认识生字、新词,有利于很好的记忆。

  三、再读课文,深入品味。

  1、 学生在小组内自由读课文。同组同学互相评价指正。在小组内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懂。

  2、 师指两个小组试读课文,其他小组评价指正。

  3、 逐段指导朗读,各小组交流自己的体会和问题。指导学生借助“那是用七彩的丝绸结成的桥。感悟七彩桥给人的.轻盈飘逸之感。理解“倾泄”的意思。 引导想像站在桥上摘星星的情景,学生做一做动作。说一说:星星摘下来你想用它做什么?

  4、 指名配乐朗读课文第三段,其他同学想像课文描写的奇妙景观。

  5、 小组互相读课文,每个人都说一说在读时自己头脑中所想像的画面。、

  6、 说一说:你见过彩虹吗?看到美丽的彩虹你想到些什么? 学生在读中欣赏、读中体会、读中评价,既欣赏了别人的朗读,又欣赏了自己的朗读,还发展了评价能力。一系列的引导想像交流,发展了想像力和口语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大胆想像,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激发想像力。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师引导学生观察所写生字,注意字的间架结构及占格位置。

  2、学生独立书写。提醒学生在自己写生字之前,先观察字的结构,然后再下笔。 观察教师的范字书写,是学生写好字的基础。要求孩子书写认真并写规范。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意识。

  五、课内延伸

  1、收集描写彩虹的词语、句子或诗,摘抄下来。

  2、把你看到彩虹后的奇思妙想写下来,读给爸爸妈妈听。 积累语言,丰富学生的知识。

  设计意图

  这篇文章主要是让学生感受作者想象的奇妙,想象已现实为主,结合文章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法读懂读通课文,学生自主解决生字生词,老师泛读达到正音的目的,在初读课文之后交流体会,解疑答难。老师在教学中,适当的向学生渗透一些科普知识。如:彩虹的七种颜色是红、橙、黄、绿、蓝、青、紫,培养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浓厚兴趣。

  对生词“似的”的解释采用了结合上文来理解词语,让学生自己来理解,不把知识驾驭在一个很高的位置,而是让学生结合语境来解答,从这句话中引出瀑布,鼓励学生多多吸收课外知识,从“瀑布”的样子让学生感受“倾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边读边想象,感受课文中作者想象的奇妙,扩展学生的想象思维,并让学生自己也去想象雨后彩虹。

  板书设计:

  看 飞 摘

  七彩桥

  (奇妙)

桥教案 篇7

  一、活动目的:

  1、以故事角色的身份进行想象,思考,理解故事内容,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懂得同伴间有困难时要热心相助的道理。

  二、活动准备:

  1、挂图2幅,录有雨声和轻快音乐的磁带,录音机。

  2、鸡妈妈的头饰(1个),小鸡头饰(同幼儿数)硬纸板做的乌龟数个并用鱼线串成一长条(做小桥)。

  3、活动室内布置故事场景:小鸡的家,对岸的小树林。河面。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以《小鸡的家》谈话为题,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扮演鸡妈妈,幼儿扮演小鸡,在鸡屋里(播放雷雨声),鸡妈妈启发小鸡们想想,说说:听到了什么声音?外面会发生什么事?

  2、雨停了,鸡妈妈推开门一看,房子被水包围了,启发小鸡们想想过河的好办法。(幼儿积极展开想法)

  3、师:有一个故事也讲到小鸡的家也象我们家一样的被雨水全部包围住了,你们想不想知道那些小鸡是用什么方法过河的`吗?

  (二)教师边出示挂图边有表情的讲述故事一遍,讲述后提问: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故事中有谁?

  3、奇怪的桥是谁搭出来的?

  4、你喜欢故事中的乌龟妈妈和小乌龟吗?为什么喜欢?小朋友在平时有帮助过别人吗?

  (三)创设情景,乌龟帮小鸡过河。

  1、小乌龟出场,搭成小桥。

  2、“鸡妈妈”带着“小鸡”们过桥。

  3、游戏:“小鸡”们在小树林中玩耍,吃虫子。

  (四)、“鸡妈妈”启发

  “小鸡”们想想如何用小树林里的东西自己搭桥过河。

  (五)、活动结束:

  小鸡的一家在快乐的音乐声中为自己庆贺。

【桥教案】相关文章:

《桥》的教案02-24

桥的教案03-10

《桥》教案04-04

奇怪的桥教案01-11

精品桥教案01-13

《友谊桥》教案03-29

有关桥教案11-16

关于桥教案11-16

桥的优秀教案02-17

家乡的桥教案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