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人事资料>常识>《肾脏病的基础知识介绍

肾脏病的基础知识介绍

时间:2023-04-10 10:23:06 常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肾脏病的基础知识介绍

  肾脏的大体结构有是怎样的

肾脏病的基础知识介绍

  肾脏位于腹膜后脊柱两旁,左右各1个,形似蚕豆。正常肾脏每个重约125~150g,长10~12cm,宽5~6cm,厚3~4cm。肾脏主要借助肾筋膜固定于腹后壁,上缘和第1l或第12胸椎同高,下缘可达第二腰椎。右肾比左肾低1―2cm。肾脏的内侧中部凹陷,称为肾门,肾脏的血管、神经、输尿管都从这里经过。从肾表面往里,肾实质呈现分层结构:外层为皮质,内层为髓质。人肾的皮质厚约lcm,内有许多细小红色点状颗粒,即肾小球。部分皮质伸入各锥体之间,形成肾柱。髓质约占肾实质厚度的2/3,可分成多个圆锥形小体,称为肾锥体。锥体的尖端称为肾乳头,突出在肾小盏内。每个乳头有许多乳头孔,为乳头管的开口,形成筛区,肾内形成的尿液由此进入肾小盏。肾小盏呈漏斗状,每个肾小盏一般包绕一至数个肾乳头,每个肾约有7~12个肾小盏,几个肾小盏组成1个肾大盏,几个肾大盏集合成肾盂,出肾门与输尿管相通。

  肾单位由哪些部分组成

  肾单位是由肾小体和肾小管所组成。1个肾单位全长约50mm,双侧肾单位总和可长达70km以上,这些肾单位平时只有一小部分在工作,可见肾脏的储备力是很大的。肾小体是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的球状结构,具有形成原尿和滤过的作用,也是发生肾小球肾炎的主要病变部位。肾小球的核心是一团球状血管网,它的两端分别与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相连,包在肾小球外面一个漏斗形的囊即肾小囊。肾小囊腔与肾小管腔相通,肾小管分别由近端小管、髓襻和远端小管3部分组成。肾小管除了有排泄作用外,还有重吸收功能。正常人每日入肾小球滤过的液体为180L左右,而每天的尿量仅1.5L,几乎99%被肾小管重吸收。所以说,肾小管对调节水的代谢是很重要的,由于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具有选择性,所以,对人体有用的葡萄糖几乎全部被重吸收,而对某些人体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如氮终末代谢产物,则不被吸收而排泄出去。肾小球是一团蟠曲的毛细血管网丛,包裹在肾小囊内。它的一端是入球小动脉与出球小动脉的出入处,称为肾小球血管极,与血管极相对的一端,与近曲小管相连,称为肾小球尿极。入球小动脉进入肾小球后,即分成4―6支,每支再分出许多小分支,组成许多襻状毛细血管小叶(在小叶中间有系膜支持),各小叶的毛细血管先集合成数支,然后再汇合成一根出球小动脉,从血管极离开肾小球。肾小球毛细血管壁从内到外有三层结构,分别为内皮细胞层、基底膜、足细胞层,所以血液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滤过后,血浆中的成分便可有选择性地滤过。在正常情况下,血液中绝大部分蛋白质不能被滤过,仅有小分子物质如尿素、葡萄糖、电解质及某些小分子蛋白质能滤过,但在病理状态下,如慢性肾小球肾炎,由于肾小球的病变,大分子物质便可漏出,引起大分子蛋白尿。

  肾小管由哪些部分组成

  肾小管是由近端小管、细管(细段)及远端小管组成,为一细长的单层上皮管道。近端小管是肾小管各段中起选择性重吸收作用的主要部位,它是肾小管中最长最粗的一段,其直径约50―60/um,长约14mm,约占整个肾小管的1/4。全长可分3段,即近端小管颈部、近端小管曲部(近曲小管)、近端小管直部。近曲小管管腔小而不规则,管壁为单层锥体形上皮细胞,细胞的管腔面有刷状缘,是由许多长的微绒毛组成,微绒毛的总表面积达60m,是起重吸收作用的结构基础。细管为肾小管的第二部分,长约10mm,其下行和上行的细管不具有主动转运功能,但具有逆流倍增功能,对尿液浓缩起重要作用。远端小管为肾小管的第三部分,包括直部、致密斑和曲部。直部与上述细管和近端小管直部构成髓襻,远端小管曲部又称远曲小管。远端小管直部的上皮细胞能主动转运钠离子,调节酸碱平衡,使小管液从低渗变为等渗,再转变为高渗,在逆流倍增中起重要作用。远端小管下行则与集合管相连。

  尿液是如何生成的

  尿液生成经过原尿、终尿2个阶段。原尿即肾小球滤过液,其成分与血浆成分几乎相同;经膀胱排出的尿称终尿,亦即我们通俗称呼的尿,它与原尿的成分有很大差别。终尿的形成主要经过3个过程。

  (1)肾小球滤过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浆中的水分和一些物质滤出,形成肾小球滤过液(原尿),所以说尿是直接来源于血液的。

  (2)肾小管重吸收原尿经过肾小管,99%的水分被重吸收,被重吸收的还有葡萄糖、蛋白质、钠、氯离子等。

  (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排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上皮细胞能将其周围毛细血管液中的一些成分转运或排泌入肾小管和集合管腔内。所以,尿的生成包括3个过程:即滤过、重吸收、排泌。影响这3个过程的任何因素都可影响尿液的生成。

  肾脏有哪些功能

  肾脏具有2种功能,即生成尿液和内分泌的功能。通过尿液的生成和排泄,达到保持体内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通过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主要有肾素、红细胞生成素、高活性的维生素D3,前列腺素和激肽释放酶等)来调节血压和钙磷代谢,刺激骨髓造血。现分述如下:

  (1)通过尿的生成,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正常人在水分过多或过少时,就会通过肾脏来调节,以保持体内水分的乎衡,如天热、剧烈运动或劳动时出汗多,体内水分少了,尿量就减少;冷天尿就多些。饮水多了尿也多,不饮水尿就少。肾脏病人由于肾的病变导致这种水分平衡功能障碍,可以出现浮肿等症状。

  肾小球的滤液中含有血液中的各种电解质,当进入肾小管后,钠、钾、钙、镁、碳酸氢、氯及磷酸盐等大部分被重吸收。肾小管能按人体的需要量来调节其重吸收量以维持电解质的平衡。还有血浆蛋白、葡萄糖、氨基酸、激素、维生素和无机盐等在血液里能经常保持相对稳定,也与肾脏的调节功能分不开。肾脏的这些调节作用,对维护人体正常生理活动是非常重要的。

  (2)通过排泌尿液排出废物、毒物和药物人体每时每刻都在新陈代谢,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产生气些人体不需要甚至有害的废物,如尿素、尿酸、肌酐等含氮物质,硫酸盐和其他含硫物质,以及无机磷酸盐等。肾脏能把这些废物排出体外,不致在血液中过量积蓄,从而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此外,肾脏还能把进入体内的一些有毒物质排出体外。不少药物也是主要由肾脏排泄的。一旦得了肾脏病,药物排出减少,用药量也必须相应减少,否则将发生药物中毒,造成肾脏的损害。

  (3)维持体内的酸碱平衡当体内酸碱平衡失常时,人体的生理活动就会发生障碍,从而产生一系列症状。肾脏能把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酸性物质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并能控制酸性和碱性物质排出的比例;当任何一种物质在血液中增多时,肾脏就会把多余的部分排出去,肾脏保持和调节酸碱平衡的功能主要是通过重吸收碳酸氢根和排泌氢离子来实现的。有些肾脏病人出现代谢性酸中毒,就是因为肾脏失去了维持体内酸碱平衡的功能而产生的。

  (4)肾脏的内分泌功能肾脏不仅是排泄器官,也是重要的内分泌器官,能分泌许多激素。例如,肾脏分泌的肾素作用于血浆中的血管紧张素原,使之变成血管紧张素,后者能使血管收缩并刺激心肌收缩使血压升高;肾脏制造的红细胞生成素能刺激骨髓干细胞造血,这种红细胞生成素产生少了,就会出现贫血;此外,肾脏还能产生前列腺素、激肽释放酶以及高活性维生素D3(1-25双羟维生素D3),这些物质对调节人体血压和钙磷代谢、促进成骨,也是十分重要的。

  常见的肾脏疾病有哪些

  肾脏病是指肾小球、肾小管、肾间质及肾血管的疾病,其中常见的有急性肾炎、慢性肾炎、急进性肾炎、隐匿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及尿路感染等。上述各种疾病不断发展,在后期可出现慢性肾功能衰竭。

  肾脏病有哪些常见的临床症状

  肾脏病的常见症状有水肿、高血压、尿少或无尿、多尿、尿频、血尿、尿中泡沫增多、腰酸痛及其他一些全身性症状。

  (1)水肿常出现于眼睑、足踝及背臀部。严重时可伴有胸水、腹水及会阴(阴囊)水肿。若皮肤破损,水肿液可溢流不止。水肿位置可随着体位的变化而移动,如平卧时以眼眶周围的软组织最明显,站立或久坐之后可以在内踝处出现凹陷性水肿。水肿发生时均伴有尿少及体重增加,严重患者全身水肿液可高达20―30L,所以要识别有无水肿,宜每日起床排空大、小便之后,空腹测体重,观察逐日的变化。

  (2)高血压肾脏病人就医时应注意检查血压,若血压升高,常是病情加重的表现。另一方面,高血压病人亦应注意检查尿常规,观察血压变化与尿蛋白增减的关系,以便医师鉴别是肾脏病引起的高血压,还是高血压导致的肾脏损害。

  (3)尿少或无尿成人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或每小时少于15―20m1)叫少尿,少于lOOml叫无尿。此时肾脏已不能从尿液中排出人体的代谢废物和毒素,无法调节水、电解质和内环境的稳定与平衡,应紧急找医生诊治。

  (4)多尿及夜尿每昼夜尿量超过2500ml称多尿。如果没有饮水过多、没有使用利尿药物、没有患糖尿病、没有垂体系尿崩症等肾脏以外的因素,则多尿是肾小管浓缩功能不全的表现。正常人日夜排尿量有一定规律,日间尿量应多于夜间,其比例为2~3:1,夜尿不应多于750ml。若夜尿增多,日夜尿量之比发生改变,亦是肾小管浓缩功能减退的表现。若进行检查可发现尿比重及尿渗透浓度降低中医认为这种现象的产生是肾气虚弱、下元不固、摄纳无权所致。

  (5)尿频尿频是指小便次数多,但每次的尿量却很少,尿急是指憋不住尿;尿痛指排尿时尿道口及小腹胀痛,多见于膀胱炎。

  (6)血尿是血液经损伤的肾小球、肾小管或路混入尿液造成。如出血量多,不需辅助工具,肉眼便可察觉者称肉眼血尿;出血量少,肉眼看不见,需离心沉淀之后取沉渣涂片,经用显微镜观察才能发现的称镜下血尿。一般认为肉眼血尿多见于结石、肿瘤等泌尿外科疾病,而镜下血尿多数为肾小球疾病引起。

  (7)尿中泡沫增多是尿中出现大量蛋白的表现,此时应做尿常规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

  (8)腰痛阵发性的剧烈腰痛,甚至沿侧腹部向会阴大腿内侧放射,或伴呕吐,称为“肾绞痛”,多见于肾盂结石或输尿管结石,此时要观察有无血尿.肾盂肾炎时,腰痛常伴发烧,肾区(背部二侧肋脊角处,即背腰处)有叩击痛,尿检可发现白细胞增多,尿培养有细菌生长。肾小球疾病时多数只有腰部不适、隐痛、或仅感腰酸。

  (9)其他如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肢软乏力,面色苍白、贫血等,应考虑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可能,宜及时做血,尿的有关检查。

  腰痛是否肾脏有病

  “腰为肾之府”,意思说腰部是肾脏的府宅,所以腰痛必然会很自然地想到是否肾脏有病。肾脏位于腰部后腹膜中,所以当肾盂或输尿管梗阻、肾动脉栓塞、肾体积急性增大、或有化脓性炎症时,均可出现剧烈的腰痛。但在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等内科肾脏病人,往往只有腰酸不适,很少出现剧烈腰痛。值得注意的是,其他疾病亦有出现腰痛的,如腰椎骨疾病、腰肌疾病及妇女盆腔疾病等。前者腰痛多与活动、持重及体位有关,后者则伴有妇女病的其他症状。

  水肿是否都是肾脏病

  肾脏病人可以出现水肿,但肾脏病人也可没有水肿。水肿是肾脏病的症状,但也是一些肾外疾病的常见症状。引起水肿的疾病除肾脏病外,还有心脏病、肝硬化、重度营养不良,所以要进行相应的检查才能最后确定。肾脏病中又以肾病综合征、部分慢性肾炎综合征及急性肾小管坏死的少尿期易于发生水肿,而慢性肾小管疾病、慢性肾间质疾病、肾盂肾炎等一般不肿。肾功能衰竭时,如果肾小球损害为主,也常发生水肿,但当肾小管对原尿中水分的重吸收能力降低,出现多尿,夜尿增多,也可不发生水肿。所以水肿不能作为肾脏病病情轻重的标志。

  尿常规检查对肾脏病有什么意义

  尿常规检查一般应包括尿比重、尿蛋白定性、尿离心后沉渣作细胞及管型计数。尿常规对肾炎、肾病综合症、尿路感染等常见的肾脏疾病有较大的诊断价值,若连续观察其变化,有利于了解药物治疗的反应,因此是一项简便的检测手段。有些肾脏病人没有突出的典型症状,常延误诊断及治疗,尿常规检查有助于发现这些被忽略了的潜在的肾脏疾病。由于扁桃体炎、脓皮病、猩红热极易诱发急性肾炎,所以对这些患者应于发病后二周至一个月中作尿常规检查。高血压病、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病容易导致肾损害,因此这些病人也应定期检查尿常规。

  肾脏病人应注意哪些方面的检查

  对肾脏病患者来讲,尿常规检查固然重要,但重要的检查却不只是尿常规。事实上,尿蛋白量的轻微波动(“+”~“++”之间)或细胞几个至十几个的差别并无任何意义。肾脏病人除尿常规检查外,更应定期检查肾功能,才能了解病情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利制订治疗对策。很多全身性疾病可以引起继发性肾脏损害,肾脏病时(特别是尿毒症晚期)又常有心、肺等其他器官的严重损伤,因此,肾脏病人就医时还应重视全身各器官的检查。高血压常是肾脏病病情恶化的主要因素之一,故应定期检测血压。若血压增高,宜将其控制在正常范围。

【肾脏病的基础知识介绍】相关文章:

花语基础知识09-04

语文基础知识02-15

电工基础知识02-17

汽车基础知识02-16

公众演讲的基础知识09-05

文玩核桃的基础知识09-03

常识 公共基础知识09-19

播音主持的基础知识03-08

消防基础知识征文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