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语文教学反思>《一年级语文的教学反思

一年级语文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3-04-09 17:22:45 语文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一年级关于语文的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关于语文的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关于语文的教学反思

一年级关于语文的教学反思1

  一、注重学生想象思维的激发

  在教学本课当中,我除了引导学生春雨像什么?春雨的声音像什么以外,在学习最后一句话时,我又引导学生思考:这绵绵的春雨除了招呼小燕子,还在招呼谁?我鼓励他们学着诗歌的句式自己仿照说一说,有的学生说:春雨在招呼小青蛙,快快捉害虫;春雨在招呼小蜜蜂,快快出来采花蜜;春雨在招呼小鸟儿,快快出来唱新歌;春雨在招呼小白兔,快快出来吃萝卜……学生在自编儿歌中展开想象的超脱,童真在想象与交流中得到个性化的展现,当然,孩子们春天的喜爱之情便更加深厚。在创编诗歌的过程中,他们独特的奇思妙想是我没有预设到的,上完本课我不禁感慨:只有善于激发学生想象思维的语文课,才是真正的语文课。

  二、注重随文识字以提高学习效率

  小学语文低估的教学生点是识字教学,北师大教材很大的特点就是学生需要会认会写的字很多。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识字教学的任务,降低识字的难度,是每个语文老师都要思考的问题。

  在导入新课时,我首先让学生听铃铛的声音引出“铃铛”,让学生自己观察这两个字的读音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自己提醒大家这两个字都是后鼻音,并且第二个字是轻声。接下来我让学生摸一摸铃铛是用什么来做的,进而引导学生发现铃铛两个字的偏旁是金字旁,金字旁的字都有金属有关。在教学房檐时,我让学生联系插图指出房檐在什么地方,由于图文并茂,学生很快就记住了这两个字的字形和读音;在教学“串”字时,我先引导学生观察这个字的字形,一个孩子站起来说这个字很像她吃的羊肉串,这两个口字就像是两块羊肉,而中间这一竖就像是穿羊肉的竹签。孩子听了这样的.分析,都会心的笑了,在笑声中大家很容易记住了这个字。在学习“招呼”时,我让孩子们带上动作给小燕子打招呼,然后引导他们自己发现:招呼既要用手,又要用嘴巴,所以“招”字有提手旁,“呼”字有口字旁。在学完课文之后,我又一次巩固孩子们识字。我把本课的生字生写在事无做好的铃铛图后面,把铃铛图贴在黑板上,让学生摘铃铛识字,哈哈,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可是空前的高涨。最后,我还安排学生写带有提手旁的两个字,“招”和“挂”,把写字落到了实处。

一年级关于语文的教学反思2

  教材分析:

  本单元让学生了解写字的意义,认识笔画、笔顺、田字格,学习拿笔的姿势,为学生学习写字做准备。

  教材安排认字;我、们、本、写、字、笔、皮、用、心,认识五种基本笔画:横、竖、撇、捺、点。

  读一首儿童诗《写字很有用》,这首诗很浅显,让学生读后知道学习写字很有用。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听读诗歌,了解写字的用处,激发写字的兴趣。

  2、 学习词语,感知“用心”的意思。

  3、 认识生字条,识字9个,复习拼音,懂得利用拼音识字和正音。

  教学重点:

  识字9个,学习词语,感知“用心”的意思。

  教学难点:

  学习利用拼音识字和正音的方法。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件、文具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文

  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你们想听吗?(播放课件)

  二、指导看图

  1、出示插图:有几幅图?(3 幅) 指导看清楚表示顺序的'“点”。图上的主人公是谁?(主人公是蜜蜂和蚂蚁)

  2、蚂蚁和蜜蜂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

  三、听读诗歌

  1、师示范读课文(生端起课本,坐端正,认真听,听准字音)

  2、“大事情”指的什么事情?学写字有什么用呢?

  生:可以给朋友写信,可以写自己的名字,可以帮助我记很多生字……

  3、师带领生读全诗。

  写字这么有用,孩子们想不想学写字呢?

  四、学习生词。

  1、出示:铅笔、橡皮、田格本、我们、写字、很用心 (师范读)

  2、谁愿意和老师一起读?师利用拼音正音,复习拼音。

  3、指名读,同桌互读。开火车读词语。

  五、理解词语

  1、出示文具:我们一起来认识铅笔、橡皮、田格本、这三种文具,铅笔是用来写字的,但是我们写错了怎么办?(擦掉)用什么擦呢?对,用橡皮,下面我们再来认识田格本,我们在写字时注意字在田字格中占格。

  2、 游戏:找朋友(师拿出生词卡片,学生读,举起对应文具)

  3、我们写字的时候要怎样做才是用心呢?

  生:看清老师是怎么写的;生:写字时不要乱画,要一笔一划……

  4、小结:同学们说的真好,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学好写字,希望你们不仅学会写,还要写干净、整齐。

  六、认读生字

  1、从词语中剥离出生字,单独认读,请小老师带读生字。

  2、“笔、皮”口头组词

  3、开火车认读生字,有困难的用拼音帮助。

  七、读书,认识生字条。

  学习在课文中将生字条里的生字圈出,抽生用实物展台演示,

  生评价圈得是否正确、美观。

  板书:铅笔 橡皮 田格本

  我们 写字 要用心

  教学反思:

  进行本课教学时,我从学习《写字很有用》入手,引出问题:写字需要哪些工具?认识这些文具后,认读“铅笔、橡皮、田字格”。反复带读6个词语,用听读法使学生整体认读它们,然后抽出单字让学生识记。比如从第一个词中抽出“笔”字认、读、记、用(口头组词)。先出示带有音节的生字,结合刚才读词语的积累,帮助学生识字。将复习拼音和学习生字有机结合,更发挥能力较强的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当小老师,带动学生学习,当多数学生会读后,全班齐读,带动能力较差的学生。对常用的“笔、皮”,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扩词,调动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在此基础上,引出“我们、写字、要用心”三个词语,进行初步认读。提出问题,怎么写字才是“用心”?学生有写拼音字母的经历,所以很容易体会,结合识字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本课还进行了在课文中圈出生字条中生字的训练,为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打下基础。

  反观本课教学,我认为做到了三个结合:

  1、复习拼音与认识生字相结合,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

  2、有效使用教材,识字与学习习惯养成相结合。

  3、听读识字方法与拼音识字方法相结合,拓展学生识字途径。

  注:本单元中涉及写字姿势的训练部分已经在拼音教学部分相机完成。

一年级关于语文的教学反思3

  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中的“我会读”中出现了“第五食品加工厂”,“红星路小学”,“六一幼儿园”“人民医院”,“一年级一班”等这些在生活中经常出现的词语。如何能让孩子在快乐的氛围中识字,并且能在以后的学习中学会生活识字,激发孩子的识字积极性。 在上课前我做了一些工作。

  上课时,我故作神秘地对孩子们说:“今天老师这里有几个词语,看看大家认识不认识?”我先出示“丹尼斯”,这是孩子最喜欢购物的地方,孩子们喜笑颜开地大声嚷嚷:丹尼斯,丹尼斯!紧接着,我出示了“德克士”,这下教室里像炸开了锅似的,小手如林,有的孩子甚至趴到了桌子上,他们齐喊:德克士,德克士!看着孩子们这么高兴,我顺势引导:“孩子们,你们是怎么认识这些字的?”“妈妈经常带我去那里吃饭……”紧着着我又出示了“人民医院”,“中国农村信用社”,马上有孩子举起手来:“老师老师,我认识,我爸爸在农村信用社,我妈妈在人民医院上班”,说到这里,马上有小朋友向他投来羡慕的目光。最后一个词语让班里的气氛达到了高潮,那就是我们的班级名称“一年级七班”。所有的孩子都大声地喊着:“一年级七班,一年级七班”,并且还用大拇指指着自己。呵呵,看来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因为每个孩子的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哦,你们是这样认识这些字宝宝的,也就是说我们在街上走就能认识字……”

  就这样利用社会大课堂,通过参观、游览等形式,拓展学生识字的时空,让学生在生活中自由自在地识字。引导学生利用上街玩、旅游等机会,问问爸爸、妈妈,广告牌上写的是什么呀?那个店叫什么名字呀?不知不觉学生不但认识了很多字,包括一些次常用字,还增强了生活的能力。我们还可以利用秋游、春游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识字。

  案例反思:

  采用这样的方式让孩子们识字,既能激发孩子们在生活中识字,又能让孩子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快乐地认识常用字,那段时间,我班孩子的识字兴趣高涨,有许多家长来接孩子的时候,就对我说:“常老师,我家孩子现在可爱学习了,在来学回家的路上就经常问我那些招牌上的字,真好!”面对这样的`发问,我心里暗暗偷乐,这样的识字方法挺好的!因此在以后的识字教学中,我们应该学会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常用他们喜欢的方式教学,这样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年级关于语文的教学反思4

  《咕咚》是一篇童趣盎然的童话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内容浅易易懂,很适合低年级学生学习。这个故事教育学生: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

  在教学本课时,我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是这样设计的:

  导入环节:

  低年级学生还是以玩为主,抓住学生这一年龄特征,在导入新课时,我先模仿自然界风、雨、雷的声音,接着再故做神秘地发出“咕咚”的声音从而引入课文学习。这样的导入是为了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营造一种将阅读期待。

  字词教学:

  针对本课生字较少,我对字词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读好文中较难的四个句子,但是我对四个句子的要求是不同的,第一句要求读出“拔腿就跑”的`感觉来,第二句让学生读准“呀、啊、哇”三个较难读的语气词。第三句则是读准儿话音“大伙儿”。最后一句要求根据标点读好停顿。四个不同的句子,四个不同的读书要求,扎实地完成字词教学,为课文的读文做好铺垫。

  精读文本环节:

  1. 通过朗读训练让学生加深对课文中心意思的理解。学生在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思考交流:当听到咕咚声音时,小兔、小猴、狐狸、大象、野牛等怎样做?怎么说的?接着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抓住重点,因势利导,指导朗读,如:兔子、小猴儿,大伙儿说的话要读出惊慌紧张的样子。这样通过多次反复朗读品味课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学的能力。

  2. 角色演评,渗透德育。童话故事的教学运用“角色演评”的方法,不但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使学生对童话隐含的思想因素得到内化和升华。在学生朗读动物们的喊叫之后,我安排了一个角色表演,目的是让学生对角色有所理解,在表演结束之后老师马上进行现场采访,问小动物们:为什么逃跑?咕咚是什么?在有趣的表演中再一次感受动物的盲目、可笑。

  3. 抓住重点字,理解课文内容。在朗读感悟、表演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字“跟、跑、叫”明白兔子、猴子等小动物的可笑。抓住“拦、问”两个字体会野牛的镇定自若。同时通过重点字的对比引申到对动物们表现的进行对比。

  练习说话、升华内容环节:

  本文的内容是较为简单的,但是他所蕴含的道理是很深的,在学生笑过之后我安排了一个环节让学生说说在生活中我们有没有类似这样的事情。通过说来训练语言的水平同时挖掘课文的深层道理。

  在今天的教学中学生的朗读较为到位,把动物们的慌张、尖叫很好的感悟出来了,但是对于文中的深层含义:“遇事学会动脑不要盲目跟从”这一道理没有很好的理解。以至于在最后的说话练习中学生不知所云。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用心。

一年级关于语文的教学反思5

  本学期上了一节小古文教学研讨课,这也是教学过程中首次接触到小古文教学。对于古文,我的感觉是又爱又怕。古文更好地展现了中华语言文化的魅力,有时在与人交流时想引用几句古文,但是在别人眼里到成了另类。这也深刻地让为感受到了古文文化的缺失,作为语文教师,我觉得我们也有这个义务让学生能更多的接触古文,更好的从古文中获取文化的养分。

  这次我展示的是《铁杵磨针》一文,《铁杵磨针》写的就是李白幼年时铁杵磨成针的故事。选择这篇文章,我是觉得文章中的主人翁学生有过了解,文章的内容学生也都接触过,首先在教学时就减少了难度。在指导时,我是结合我自身学习古文的经验来指导。我中学时接触小古文首先学会的就是记住每个字的意思,特别是古今异义的字,比如“易”在古文中是交换的意思,但是在现代文中是简单的意思。把这样的古今词义不相同的字记住也就能很大程度上避免望文生义的'现象。在教学本文时我则是重点抓住了“媪”字进行指导,让学生了解到“媪”是老妇人的意思,由此又引申理解“妪”“叟”“翁”的意思。当然文中其实还有一些难以理解的如 “欲作针”中的欲;“方磨铁杵”中的方,但是时间缘故我则有意识的带过了。另外我学习古文时还很注意古文翻译的几个方法,在教学本文时我着重指导了“留” “补”和“调”。我之要着重指导古文这样的学习方法也是相对我原来学习古文的漏洞进行指导。我之前学习古文时老师在这方面的指导就比较欠缺。因此我想在自己指导时能在这些我觉得重要的方面多下点功夫。

  当然我这堂课最大的漏洞就是缺少趣味性,趣味小古文还是要抓住他的趣味性,抓住了趣味性才能够让学生更有兴趣,兴趣永远是孩子学习最大的动力。

一年级关于语文的教学反思6

  教学目标

  1、认识“蛋”、“取”等12个生字,会写“听”、“唱”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懂得鸟类是人类的朋友,有爱鸟的意识和情感,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妈妈和“我”对生命的关爱。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1、播放音乐《百鸟朝凤》,你们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

  2、在生机勃勃的大自然中,鸟类是一个繁盛的大家族。无论是陆地、海洋还是天空,到处都有鸟类的身影。那鸟妈妈是怎样把它的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呢?

  3、出示投影——书上的插图(不显示小男孩)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课题:两只鸟蛋(学生齐读课题,认识“蛋”字。)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遇到自己认为比较难读的字或容易读错的字作个记号。

  2、同桌互相读一读,互相纠正字音。

  3、请小朋友选择自己喜爱的一小节,读一读,其他小朋友认真听,比一比谁的耳朵灵,能够发现这个小朋友哪个字音读得最准,你要向一年级语文下册9.两只鸟蛋教学反思

  他学;哪个字音读得不太好,你要提醒他。

  (随着学生的发现,顺势指导学生学习生字)

  4、请小朋友分四人合作小组再读课文,互相听一听,比一比谁读得准。

  5出示词语,让学生自己读词语。(词语:鸟蛋,取下,凉凉的,一定,捧着,连忙,轻轻地,仿佛,抬头,投向)

  三、细读课文,促进感悟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全班交流:

  A、第一小节:当学生说出——我知道鸟蛋小小的、凉凉的,教师顺势出示挂图,叫学生看看这小小的`鸟蛋。

  ◆交流感受。当你看到这小小的、凉凉的鸟蛋时,你有什么感受?把自己的感受讲出来。

  ◆指导朗读。学生朗读,师生共同评议,引导学生把鸟蛋“小小的”、“凉凉的”,“我”拿着鸟蛋“真好玩”的感觉读出来。

  B、第二小节:当学生说出——我知道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

  ◆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组织交流:“你怎么知道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

  ◆出示小鸟破壳而出的图片时,引导孩子们说看了之后知道了什么。(一只鸟蛋就是一个生命)

  ◆此时的鸟妈妈发现鸟蛋不见了,会怎么样?(读词语:焦急不安) ◆启发想像。小朋友们闭上眼睛想一想,假如你就是鸟妈妈,你会怎

  么做?

  ◆指导朗读,读出鸟妈妈焦急不安的语气。

  C、第三小节:学生谈理解后,让学生边读边演。

  D、第四小节:学生读理解后,教师问:读了这一段,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理解“我把目光投向高远的蓝天”)

  ◆启发想像。假如你就是课文中的我,当你的耳边传来鸟儿叽叽喳喳的叫声,你抬头仰望蓝天,能看见什么?

  ◆课文中的孩子和你们一样,都看见了鸟儿美好的明天。那这一段该怎么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四、借助想像,升华感情 ◆学生齐读全文,一边读一边想像课文所描述的情景。

  ◆交流:你喜欢课文中的“我”吗?为什么?

  五、学写生字“远、连”

  1、出示生字,认识,观察,说说怎样把字写漂亮。

  2、重点指导写好“连”、“远”的“走之”。

  3、书写练习。

  第二课时

  一、背诵诗歌

  二、学生练习背诵,指名背诵,小组背诵,全班齐背。

  三、复习巩固生字词

  1、出示不带拼音的词,学生认读。

  2、显示红色的生字,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记忆生字的字形。(启发学生用熟字加偏旁、换偏旁等方法记忆字形。)

  3、做“走迷宫”的游戏,复习巩固生字。

  四、写字练习

  1、出示“我会写”中的其它四个字,学生认识,观察,描一个,写一个,再评议。

  2、再练习写字。

  五、实践活动

  1、引导学生积累词语:A、出示“我会读”中的词语,指名读。

  B、男女同学轮读左边的词组与右边的词组,说说发现了什么。

  六、扩展练习

  ◆“找朋友”游戏。把写有“花儿”、“小事”、“天空”、“红红的”、“绿绿的”、“蓝蓝的”的卡片分发给学生,让拥有不同词语的学生去找朋友,读一读;再让两个朋友交换左右顺序,读一读。

  ◆教师提供图片,引导学生照样子说几组词语。

  ◆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展示平时积累的词语。

  2、小调查:保护鸟类

  寻找有关益鸟的图片、资料,想想应该怎样保护它们,然后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

  9、两只鸟蛋

  取下 ——妈妈说 (保护小鸟)————送还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上我带领学生去剖析整篇课文,我让学生用铅笔画出我神情

  动作的词语,这在学生朗读课文之前就布置的任务,这就是新课标中的任务型学习,学生在划词语的过程中便能领悟到我拿鸟蛋时的心情,另外我让学生边朗读边表演,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表演潜意识中能变换自己朗读时的语气,在熟读文章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小组内合作去解决问题,这对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是非常有利的。

一年级关于语文的教学反思7

  [教学片断一]

  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后

  师:夜里的大海和白天的大海有什么不同的?

  生1:白天的大海非常闹,晚上的大海很安静。

  生2:晚上的大海睡觉了。

  师: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读这首诗歌?

  生:我们读的时候,声音应该轻些,不要把大海吵醒了。把大海吵醒了,是很不礼貌的。

  师:老师听出来了,你是一位很懂事的小朋友。

  师:(点击课件,出示句群:“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深夜里,大海睡觉了。”)试着读读这句话。

  生:(读)

  师:谁能给大家读读这句话?其它小朋友认真听,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

  生:(读)

  生1:老师,我觉得他读书的时候,姿势很正确。

  生2:老师,我补充一点,他在读的时候,把“不”字拖得很长。

  生3:他在读的时候,声音很轻,这样就不能把大海吵醒了。

  生4:老师我有不同意见。我觉得他在读“大海睡觉了”的时候,声音太小了,我们有点听不着。如果,他声音再大一点,会更好。

  师:听了这么多小评委的发言,请大家试着再读一读。

  生:(读。但是对于诗中的“大海睡觉了”一行,处理得不是很到位。)

  师:小朋友们,给老师一个机会,让我也来读读这句话,好吗?

  师:(读)

  师:小朋友们,我想知道自己到底读得好不好,你们能给我评一评吗?

  生1:老师,我觉得你的声音很轻柔,很美。

  生2:老师在读这一句话时,脸上的表情很好,还加上了动作。

  师:你连我的表情都注意到了,你这个小评委可真不简单。

  生:……

  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边读这句话,一边加上动作表演,好不好?

  生:(表演读)

  [教学评析]

  1、评价。在教学中,我用评价来指导朗读,用评价来促进教学。在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还能够体验到合作的乐趣。师与生,生与生互动起来,互相补充,互相启发,共同体验,共同分享,思维和情感始终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中,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2、活动。低年级儿童活泼好动,情感活动活跃,有很强的表演欲望。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开展活动”,根据诗歌内容设计了简单的舞蹈动作,这些动作不是生硬的',它来源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融入了学生自己的想像,对于深刻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有一定帮助的。

  3、自主、合作。这是《语文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在这一教学片断中,教师发挥班级群体的功能,放手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过程,凡是学生能读的就让学生读,凡是学生能说的就让学生说,凡是学生能想的就让学生想,凡是学生能讨论的就让学生讨论,教师和学生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共同阅读,共同斟酌,通过合作寻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片断二]

  师:小朋友们,大海睡觉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好吗?(点击课件,出示“大海沉睡图”,配乐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师:看了屏幕上的画面,听了叔叔的朗诵,你想到了什么?你觉得大海怎样?

  生1:我觉得大海很可爱。

  生2:我觉得大海像一位老奶奶,她怀里抱着一个,背上背着一个,一定很累了。

  生3:我看到月亮姐姐的眼睛闭上了,还笑了,我想躺在大海的怀里,一定很舒服。

  生4:老师,我想晚上到海边,去听听大海睡觉的声音。

  师:小朋友们,大海的确很迷人,很可爱,让我们拿起书,再把这首诗歌有感情地朗读一遍,好吗?

  [教学评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在这一教学环节中,美是无处不在的:画面美,声音美,意境美。心理学研究表明:美的事物能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好感,内心的积极情感会被充分调动起来,学习效果也会大为提高。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形象、直观的“美”的情境,让学生身“迷”其中,浸润其中,充分地感受着美,体验着美,表达着美,创造着美,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了他们阅读的乐趣。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心灵得以净化,情感得到升华,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教学片断三]

  师:小朋友们,晚上,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多么安静啊!老师告诉你一个成语,这就叫“风平浪静”。那么,白天的大海又是怎样的呢?(播放多媒体课件)

  师:晚上的大海是怎样的,已经有人编成了一首诗歌,写到书中了。既然白天的大海也是这么有趣,我们能不能也试着编几句?

  生1:风儿又闹了,浪儿又笑了。

  生2:大海醒来了。

  生3:太阳公公出来了,海鸥也在欢叫了。

  生4:天亮了,大海起床了。

  生5:她抱着海鸥,她背着海燕,那海浪声啊,是她欢乐地笑声。

  师:小朋友们,老师将咱们一起编的这首诗歌写在黑板上了,给它起个名字,好吗?

  生1:大海醒来了。

  生2:大海笑了。

  师:这首诗歌的作者就是我们一年级四班的全体师生(教师将“一年级四班全体师生”几个字板书在诗歌题目下。),让我们一起再来把我们编的诗歌读给在座的老师听一听,好吗?

  [教学评析]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教学设计时,要注重教材自身资源的开发性使用,注重语言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与配合,注重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因此,教师必须具有开放意识和课程意识,在教学设计时,力求做到开放教学目标和内容,不受教材制约,突破教材极限,使课堂教学富于时代气息。

  本节课中,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表演,是能够体会到诗句所描绘的大海夜景,感受到语言的优美,大海的静谧的。然而,学生对白天的大海也极为熟悉,因此,我利用课件,从声音、形象、色彩等方面展现大海的动态,将白天的大海的一些特色展示出来,为学生提供了说话的素材。学生在仿说的过程中,不仅丰富了自己的语言积累,提高了在语文实践中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而且在动静的对比当中,能够更加理解晚上大海的柔美、可爱,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一年级关于语文的教学反思8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课文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教师本节课的重点是帮助学生认识小松树的`盲目自大,感受风伯伯的和蔼可亲,懂得做人要谦虚、有礼貌是文本价值所在。设计本课时我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和心灵交汇为主要教学形式,让学生在盎然趣味中产生阅读的激情,使学生在分角色朗读中流露真情;帮助学生在想、演、说中内化语言的深情。

  在教学过程中,我本着“高效课堂”的理念,意识到仍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1。学好生字词是学好课文的基础,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在字词的复习上花的时间偏少,让学生们夯实基础,运用多种方式让他们多读多练。

  2。小学低年级孩子重要的是“读“,但是在高效课堂中读的很少,课堂上听不到读书声。

  3。在小组学习探究方面,对小组长的训练还要下功夫,听、说、读、写各个方面的养成习惯重在培养。另外在问题的设置上也需要精密。

  4。教师的语言也需要多加罗列和整和。课堂上的放和收也要把握到位。这些都是我这堂课中欠缺的地方,以后在教学中要学会从引到放,通过引导,让孩子们自己去探究,受之以渔。

  这次的教学虽然还留有遗憾,但每一次授课都是一次历练,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我看到了不足,总结了优势,一点点进步,一次次蜕变,在过程中,我磨练着,并享受着,也期待着自己更大的进步。

一年级关于语文的教学反思9

  本期我担任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平均年龄比较小,遇到困难就会产生厌学情绪。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要力求做到有情有趣,尤其是拼音的教学,因为拼音教学一直是重点,也是难点。以往学习的枯燥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影响以后的学习。为此,我遵循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素质教育的精神,在拼音教学课堂上,我合理地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拼音王国里快乐地遨游,以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面对这些问题我常常反思。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快乐,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注意新课导入新颖。

  “漂亮从头开始”,在导入新课上,我力求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习语文。因此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进入课文……,总之要让学生产生对课文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颖的课文导入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他自身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的展开想象。在思考讨论中,教师要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讨论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然,懂得知识是无穷的,体会学习是永无止境的道理。

  二、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教学时让学生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是有效组织教学的首要条件,教学一开始创设了去“拼音王国”游玩的情境,通过观、比较、分析,让学生体会、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有利于帮助学生读准音、认清形,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积极性高。

  巧设教学游戏,在游戏中学拼音。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仍保留着学前儿童游戏的兴趣,甚至企盼游戏活动。作为教者要巧计游戏,吸引学生。如:教完23个声母后,我设计了"排队"这个游戏,我把声母卡片分给学生,然后说:"现在我请声母来排队。看谁站得又对又快。"这个游戏不但能巩固以前所学知识,而且训练了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动作迅速,一举两得。诸如此类行之有效的游戏方式还有很多:"点名字"、"摸字卡"、"摘星星"、"拼读游戏"、"击鼓传花"、"变魔术"……

  二、图画导入,激发兴趣。

  教学刚开始,出示拼音图,让学生认一认,一方面,激发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以图为凭借认识相应的拼音,为拼音找家,学生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完成贴图,并以此为契机运用,学生在饶有兴趣中完成了从声母、韵母到拼读,既遵循了认知规律,又让学生学得主动。

  学生可以组织两人合作,在合作中学拼音。如让同桌两人互当"小老师"的活动,一个读拼音,一个当小老师,互考互问,学生们在小老师和学生的角色互换中兴趣不减,体验着当老师的成就感和学习的乐趣。在拼音的拼读教学中两人合作学习更能激发兴趣。如:"找朋友"游戏,同桌两人一个拿声母卡片一个拿韵母卡片,老师说一个音节,学生们在《找朋友》的.音乐中找出声母和韵母,再一起拼读。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兴趣浓、劲头足,并且参与面广、效果好。还有很多合作学习的方式,如:学习小组合作、大组合作等。

  三、探究发音,自编口诀。

  借助儿童已有的口语经验和相关的生活经验,使之与所学的字母相联系,并让学生自主探究发音方法,从而将拼音教学化难为易,寓学于玩中,增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嘴巴张大a a a嘴巴圆圆o o o嘴巴扁扁e e e

  一只公鸡j j j一个气球q q q切西瓜x x x

  小树枝zh zh zh想吃就吃ch ch ch小狮sh sh sh

  一轮红日r r r等等,

  生动的语言描述给枯燥的汉语拼音蒙上了一层童话色彩,拼音教学的有效方法需要我们来创造,只要我们善于把字符变活,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多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创设一些情境,设计一些游戏,化枯燥无味为生动形象,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快乐,在快乐中巩固拼音,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相信我们的学生定能在拼音王国里尽情驰骋并乐此不疲!

一年级关于语文的教学反思10

  《树叶》一课,课文想象丰富、语言朴实、富有意趣,为儿童喜闻乐见。教学中,我就培养创新思维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1。充分挖掘课文资源,激发创新兴趣。

  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和主动探索的内驱力,它能有效地挖掘学生蕴藏着的学习潜力和创新热情。《课标》指出“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内因起主导作用”。

  《树叶》一课的前四句写大家都很喜欢树叶:“树枝拿它当扇子”“小虫拿它当被子”“鱼儿拿它当花伞”“小鸟拿它当风筝”,十分形象地写出了树枝、小虫、鱼儿、小鸟都非常喜欢树叶,所以树叶与大家有着亲密和谐的关系。因此,指导朗读时,我紧紧抓住“形象”,让学生边做动作边读课文,用动作来表达感情。学生通过反复读文,慢慢领悟到:树枝把长在树上的树叶当做扇子,用它扇起阵阵轻风,多么惬意;小虫把落在地上的树叶当做被子,盖上身上暖暖和和,多么温馨;鱼儿把漂在河里的树叶当做花伞,撑起花伞挡雨遮阳,多么舒适;小鸟把飞到天上的树叶当成风筝,风筝在空中翩翩起舞,多么快乐!理解到这一层,学生再读课文时,动作更生动了,表情也更丰富了。凉快、暖和、调皮、快乐……一一写在了他们脸上。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是那么天真可爱。我欣喜地看到,创设意境引发出孩子们的形象思维,使他们真正理解了课文……

  2。充分利用“课文空白”,培养创新思维。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这就要教师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积极思维,培养语文能力。其核心是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前提在于挖掘和把握教材中训练学生思维的知识点和交叉点,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多方向想象。

  文中第4句后出现了一个省略号,“飞在天上,小鸟拿它当风筝……”在学生理解课文后我紧扣这个省略号,引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填空白”——树叶还会落在哪儿呢?于是,一个个精彩的话语应运而出:“树叶落在地上,小虫拿它当小床。”“树叶漂在水里,青蛙用它当小船”“树叶落在头上,小朋友拿它当帽子”“树叶飘在地上,小虫拿它当花裙”。“树叶落在地上,鸟儿拿它当鸟窝”……学生的创新思维被激活了,课堂春意盎然、充满生机。就在这时,又一位同学说到:“树叶漂在水里,鱼儿把它当作信,信上说‘秋天来了!’。”多好的句子呀!他不再是简单地想象树叶像什么,而是由落叶想到了秋天要来了。这说明学生已经在展开想象的翅膀,很好地将已有知识经验与课文结合起来了。

  3。充分尊重孩子天性,培养创新意识。

  《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彼此都应受到关爱、尊重、理解和信任,建立起平等、信任、朋友式的关系。”通过学习《课标》和新的教育理论,我感到教师要在课堂上真正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必须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孩子的天性就是好玩、爱动,而本课选材又是他们熟悉并感兴趣的'树叶,所以,如何尊重他们的天性,让玩为学服务,便是这堂课能否上好的一大关键。课前,我布置学生跟爸爸妈妈一起捡自己喜欢的树叶。捡的过程,也是他们对树叶的认识过程。课上,我让学生把他们精心选来的叶子展示给大家看,并且说一说。这两点,充分满足了他们主动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对于课文的学习更感兴趣,因为文章讲的,似乎就是他们手中树叶的故事,多有意思!再看读课文时,他们手中的叶子一会儿长在树上,一会儿落在地上,一会儿漂在河里,一会飞到天上……那情景,好不欢快!仿佛他们已成了故事的主角。尽管学生的动作很雅气,却使我看到他们投入学习的热情和创造潜质的亮光。

  4。合理整合教学资源,培养创新能力。

  语文实践能力要在学生充分的实践行为中形成,《课标》指出“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趣的实践活动。”如何在语文实践中合理整合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也做了一些尝试:

  课文教学结束,学生似乎还意犹未尽,怎么办呢?我翻了翻书,《语文百花园三》中“语文大课堂”正好安排了一个题目“有趣的树叶”。对了,何不利用他们手中现成的树叶来贴一贴,拼一拼,画一画,说一说呢?于是,我紧接着上了“有趣的树叶”这一课。

  根本无需过多讲解,他们早已胸有成竹了。不一会儿,“乌龟、小鱼、蝴蝶”出现了,再过一会“小船、花朵、小树”也来了,再等一会儿“鸭嘴兽、小丑人、奥特曼、小老鼠”等动画人物居然也一一赶来了……看着看着,我被他们的想象力折服了!

  再听他们是怎么说的吧!“我贴了一只蝴蝶,它的翅膀是两种颜色的,非常漂亮!”“这是我贴的鸟妈妈,旁边是鸟宝宝,冬天要来了,它正跟妈妈一起去找吃的!”“这是我贴的小鱼和蝴蝶,旁边还有水草和小虫。小鱼说:‘小蝴蝶,我请你吃水草。’蝴蝶说:‘谢谢你!我不吃水草。’蝴蝶说:‘小鱼,我请你吃小虫。’小鱼说:‘谢谢你!我不吃小虫’。”……谁敢说,这不是学生在兴趣引路下的智慧火花的迸发?我不由感叹:兴趣是多好的老师呀!

  教学结束,我的心绪却久久不能平静。我真的被学生感动了,他们真是太棒了!此时,我由衷地感到:当个老师真好!这种幸福是别人所无法体味到的!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形式多样,但要用得巧、用得少,更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恰如其分才能事半功倍。孩子们这些想象,尽管很幼雅,但使我看到了创新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它不仅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质量,还培养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陶冶了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操。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也是在起步中还有待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还会不断地深入探究。

一年级关于语文的教学反思1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识字、写字、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我第一次教一年级,所以对一年级新课程教材了解不是很深。这个学期由于工作的需要我接任了一年级的数学,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大的挑战。责任促使我做好工作,无怨无悔地做好工作。这期间我灰心过,气馁过,但更多的是鼓起勇气向前进,一学期很快就要过去了,很有必要小结一番。

  最初打开一年级的数学教材,给我的印象是:它就象是一本卡通故事书,每一课学习内容、每一道练习题都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来把它表达出来,并把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在实际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还有学生独立性、互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的培养.

  通过一个月的教学摸索与反思,我觉得以下几点值得思考:

  1、自己的教育观念需要不断更新,教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比如学生不懂的问题,有些学生站起来想解答,可是我们就是不让,偏要自己点一个学生起来讲;又如学生列出的式子是对的`,但由于不合常规,而我一时没想透就不予肯定等(当然这有时我也怕考试不这样考),都暴露出自己的教学观念还跟不上学生的发展需要,还有待进一步学习提高。

  2、要转变家长的观念,但家长的想法跟不上时代(有溺爱孩子的成分)。有些家长认为现在的一年级教材难,孩子能学多少算多少,以后再长大点就会知道的。这样的想法怎么办?

一年级关于语文的教学反思12

  新课程倡导把课堂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场所,强调让学生通过自己切身的体验来认识世界,感悟自然万物,力求体现大语文教学观和教育教学的开放性原则。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努力尝试种种做法,尽量争取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在课堂上有话可说,有事可想,有空间可拓展,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动情感受、动手制作、动口表达等综合语文素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主人,并感受到学习的无穷乐趣。以下是我在教学北师大版语文第三册《风》这一课的点滴反思。既有令人满意的成功之举,也有遗憾中的进一步思考、探究。

  一、成功之处:

  1.激活思维,为学生创设自我感悟的空间。

  《风》这首小诗描绘了刮风时景物的变化,全诗用简洁凝炼的语言,传神地表现出在风的作用下,自然界景物的变化。诗句是这样的: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三尽浪,入竹万竿斜。如何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品味诗意呢?我颇费了一番心思。上课前,我先布置学生去搜集有关风的知识的材料,并互相交流,让学生对风有了较全面、直观的认识。上课时,我先编了一个谜语给大家猜:来无影,去无踪,来时树动花摇,去时水平浪静。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争先恐后地说出谜底。我趁机鼓励他们:你们也来编一编!相信你们会编得比老师更棒!学生的思维处于最活跃的状态下,他们跃跃欲试,编出了许多有关风的顺口溜或小谜语,这一过程其实是让学生有一个自我学习,自我感悟的阶段,为下面学生顺利理解诗意、进入诗的意境做了有力的铺垫。随后,我一句导语:我们也来读读唐代诗人李峤写的关于风的一首小诗,看看诗人笔下的风又是怎样的。学生兴致勃勃地进入学习中。他们通过反复的吟诵、质疑及对关键字、词的琢磨中领悟诗的意境,感受到栩栩如生的风的形态,从而避免机械乏味的分析,变枯燥的讲解,为学生积极主动思索、感悟的过程。当学生有了自己的见解后,我请学生找到自己喜欢的诗行,由于学生有了自悟的过程,学生对这首诗已有了较深的体会,大部分学生已能吟诵得琅琅上口、入情入境了,仿佛凉爽的风正徐徐地从教室门前吹过。

  2.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综合语文素养。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有独特个性品质和生活体验的个体,是重要的课程资源。虽说他们的人生阅历有限,但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日益便捷的传媒,使他们的见闻相当广泛,在课堂时如果能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实践经验,找到文本与学生、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就不会是片面的、浮浅的、支离破碎的,而是四通八达的呈网状分布的。我们应善于联系实际,挖掘有利资源,对课本知识进行适当拓展,构建起孩子与知识间的桥梁。因此,在学完古诗后,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进行拓展:风除了可以吹落黄叶、吹开红花,掀起万丈巨浪,还可以干什么呢?请同学们分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一下。学生们忙开了,有的折飞机,有的做风车,有的画画、有的写诗,有的编儿歌当孩子们当他们的作品展示出来时,你不得不对他们的成就表示赞叹!拿飞机的同学说:风可以让纸飞机飞上开空。拿风车的学生说:风可以吹动风车,大风车可以帮助人们发电。;画画的学生拿着画说:风可以吹干衣服。风可以把球送上天。风可以让海上的帆船航行春风可以带给我们温暖的`感觉风儿轻轻吹,小草点点头,花儿微微笑由于紧密联系生活,学生的思路非常开阔,答案真是多姿多彩、令人赞叹。

  二、总结:

  从《风》这首诗的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语文教学的源头就在生活中,就在学生的知识积累里,就在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中。教师要善于联系生活,拓展启发学生思维,构建知识的网络,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并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无穷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综合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同时,我也在考虑以下问题:

  1.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发散,更有效地领会古诗词的丰富内涵呢?我想如果我能通过精彩形象、有声有色的多媒体画面,把学生带进诗中所描绘的情景中,或者干脆把学生带出教室,带到大自然中,让他们与风面对面的亲密接触,学生或许会有更深的体会。

  2.如何借本诗的教学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古典诗词?文本只是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一个载体,是教学的一个激发点、发散点,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个载体,把学习的范围向更深更广的范围拓展。我想:在教学《风》这首诗后,如果我能设置一个相关的课后延伸作业,也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找有关描写风的古诗,或者搜集自己知道、喜欢的描写自然景物或气象变化的古诗,并把孩子们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筛选、归类,选一个合适的时间,举办一个赛诗会或交流会,从而把学生带进浩瀚的传统文化的海洋里,实现了教学的自主性和拓展性。

  3.如何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尤其是古诗,音韵和谐,意境优美,如果教师卖力地讲解,反而适得其反。

  我想: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听配乐朗诵,或通过老师声情并茂的范读,不知不觉把学生带进语境中,进而让他们自然而然、入情入境地朗读,边读边感悟,边读边想象,学生的语感就会得到有效的培养。古诗,蕴含着很丰富的教学资源,古诗的教学也有待我们进一步的探索。通过《风》这一课的教学和思考,我又有了不少的收获。

一年级关于语文的教学反思13

  作为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如何能让他们在40分钟的课堂上认真地听讲,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教学工作开始的重点。从坐直到站立,从写字到读书拿书,从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到爱惜学习用品,都需要老师不厌其烦地说,通过一学期来的培养,我班学生基本都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方面,首先汉语拼音知识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在开学前一个半月教学拼音的时间里,我针对学生因材施教,并经常引导学生对已学拼音知识活学活用,通过学儿歌、“摘苹果”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识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所以特别注重引导学生主动识字,一年级上学期是意义识字的关键期,不仅要求对课文内容熟悉,同时加强了课外阅读。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反复多次和汉字见面,并通过一段时间后又对多篇课文进行阅读训练,使学生逐渐认识汉字,然后以适当的方法强化刺激,达到识字的目的。写字教学是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的难点。学生的字写得好坏美丑,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他的语文水平。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会读帖、描红,既从技能方面要求学生,又从习惯方面的要求学生。特别是习惯方面的要求,如怎样握笔,写字姿势,这些往往容易忽略,而恰恰正是这影响了学生的写字质量的提高。因此,在抓好学生写好字的同时,我更注重学生有良好的写字习惯。

  在读书的训练上我采用了当天阅读最认真的小朋友就可以当隔天的小老师进行带读的办法,或者是小组读、合作读、擂台读等多种形式的手段来提高孩子们对课文进行多次阅读的兴趣。

  课前我要求每天学生需预习课文,在学习课文的开始阶段,教师不需要过早给学生加以引导提示,让学生先行感知课文,那么这第一次的感受能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就算有理解偏差、有错误,经过之后的共同讨论、共同订正、理解课文,都能够解决。先学后教,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主动参与,有利于课文的感知和学习。课后要求不定时复习,巩固原有知识,承上启下帮助新知识的掌握。关注差异,并及时和家长进行沟通,帮助家长解决辅导上的难题,也同时认清自己教学上各个方面的'不足。经过大半个学期的学习孩子们愿意读了,课文中的、课外的故事也愿意读了,不仅增加了他们识字量,而且认识的词语也越来越多。组词训练不再是单调的了,总听到“我还有”“我还会别的”这样的话,课堂生动多了,有更多学生愿意展示自己。

  要在评价中促进学生的成长,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想学爱学主动学了,那么,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一次在作业中我发现有孩子已经在写日记了,由开始的一两句变成了一版、两版,于是我适时的对这个孩子进行表扬,并要她自己读出来,之后谁写了日记都进行点名表扬,鼓励。慢慢地写日记的孩子越来越多,而且写的越来越好。

  不足和需要反思的地方:

  1、课堂上给学生自主活动时间过多,有时候一节课的内容没有完成。

  2、对困难生的关注不够,一小部分学生由于年龄上的差异,以及家庭教育的空缺,学习上就有点困难了,因而班级里就有了两个极端的现象。

一年级关于语文的教学反思14

  一、利用多媒体丰富学生的感官,很好的理解课文的内容。

  由于学生没有起大城市的机会,对东方明珠没有什么感性的认识如何让那个学生在脑海里构建起一个立体的东方明珠,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于是我运用了东方明珠塔的多媒体,小朋友就能很快的'把握东方明珠塔的整体形状,对文章的内容就有了一个整体的理解。尤其是文中对“五光十色”这个词语的理解,借助了多媒体,学生一下子就能和五颜六色区别开来。

  二、利用多种朗读方式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

  由于借助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对于课文内容,学生有了感性的认识,之后在每次读书,我都精心设置了一个导入过程,读书方式多样化,学生自由大声朗读,男女声分读,开火车读,小组赛读,指名读,愿意的学生站起来读。这样学生兴趣盎然。在课中读的次数多了,背诵也就水到渠成。这样学生积累了语言材料,增长了见识,加强了对书面语言的感受程度。

  三、发挥学生想象,进行说话训练。

  教学中,我抓住“头顶蓝天,脚踩大地,像一个巨人。”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这就是东方明珠,面对么雄伟的建筑,你想对它说什么?学生不由得发出了赞叹,从心里感受到东方明珠的高大、雄伟。接着观察感受夜晚的东方明珠,想象“五光十色”这个词语,让学生感受东方明珠的美,并联系生活,让学生说说还有什么事五光十色的?提高学生的说话和表达能力。

  四、注重识字、写字。

  教学中,要求学生用已有的拼音能力自读课文,处理好了识与读的关系。以读为本,随读书活动的展开使生字的音、形、义逐步深化。课上分两次学完九个生字,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记住生字,学生观察生字,记忆字形,我相机进行字理分心,达到较好的效果。

一年级关于语文的教学反思15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两只鸟蛋》教学反思 《两只鸟蛋》是一首儿童叙事诗,内容较为简单,学生一读就懂。教学时,识字是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时还有一些词语的理解是难点。在今天的课堂上,我打破了日常一板一眼的教学,抓住几个重点来突破,使得孩子们学习热情高涨,整堂课上笑声阵阵,每个人都在快乐中收获着。一年级语文下册9.两只鸟蛋教学反思

  笑点之一:我是坏蛋!

  学习“蛋”字,我让孩子们组组词看,一只只小手举了起来,于是乎,一连串与“蛋”有关的词语就扑面而来:鸡蛋、鸭蛋、恐龙蛋、鸟蛋、鹅蛋、龟蛋、蛇蛋……“炸蛋!”一个声音突然响起,教室里一下子静默了下来,也就1、2两秒的时间吧,马上有人说:“不对!不对!炸弹不是这个?蛋?。”也有人说:“对的,炸蛋!”为了事态不至于发展成争论,我马上示意孩子们看着我,并在黑板上端端正正地写下了“炸弹”二字,一本正经地说:“不好意思,?炸弹?应该这样写。”

  接着,孩子们继续为“蛋”组词。有个孩子说“王八蛋”,引起下面一阵哄笑。我连忙说:“这个词我们一般不太用,也希望大家不要用到它。”又有一个孩子说:“滚蛋!”再一次引起哄笑,我一看势头不对,赶紧翻过生字卡片说:“我们再来读读卡片上的词语吧。”于是,学生们认认真真地读了起来:鸟蛋、蛋白、坏蛋。孩子们读完,我笑眯眯地说:“嗯,坏蛋。我们这里谁是?坏蛋?啊?”想不到孩子们几乎同时用手指指向我,还一脸的坏笑呢。

  “原来我才是那个?大坏蛋?啊!”——我只能这么自我解嘲地说了。

  笑点之二:捧、抬、投

  “捧、抬、投”这三个生字都是带有提手旁的,表示手的动作的词。学生一下子就找到了三者之间的相同点:一都是动词;二都是带有提手旁,说明与手有关。但如何区别这三个动词呢?我采用了让学生模拟练习的方法来理解。

  【捧】:首先做做捧的动作,再问孩子们都捧过些什么呢?大家七嘴八舌地说:鸟蛋、鸡蛋、饭碗、书……我继续问:你为什么要捧着呢?孩子们说着各种理由:怕它掉地上破(碎)了;胖弄脏,等等。于是,我便和孩子们一起得出:原来,“捧着”的东西往往是易碎的,小小的.,你非常喜欢的,很珍惜的东西。

  【抬】:你在什么情况下要用“抬”?第一个爽爽迫不及待举手了,嗯嗯呀呀了好久才表达清楚,说是小的东西要用“抬”。马上被颢颢反驳,说:“小的东西还需要?抬?吗?你一个人就可以拿了。?抬?的东西肯定是大大的,你一个人拿不动的,就需要两个人一起来抬嘛。”一番话引得大家再次哈哈大笑。看他那一脸的激动样,我忙说:“那你都抬过些什么呀?”他接着说:“我帮爸爸抬过电视机。”“嗯,电视机是很大,又很重的,爸爸一个人搬不动,需要有人来帮忙。”然后,其他孩子还说道:来客人了,帮爸爸抬餐桌;全家人一起抬钢琴……

  看大家说得起劲,我话锋一转,说:“那么?抬头?是怎么?抬?的呢?”孩子们马上一个个抬起头,我问:“抬头,你看到了什么?”“天花板!”“电灯!”孩子们喊成一片。

【一年级语文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_一年级语文教后反思_语文教学反思范文09-09

一年级语文的教学反思03-04

教学反思一年级语文02-17

教学反思 一年级语文02-17

语文一年级教学反思02-22

一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教学反思01-16

一年级语文《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03-14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06-02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05-25

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反思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