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经典励志>公开课>《公开课教学设计

公开课教学设计

时间:2023-08-04 18:45:02 公开课 我要投稿

公开课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公开课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公开课教学设计

  公开课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狮、整”等10个生字,会写“练、习”2个字,《两只小狮子》公开课教案。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

  教学重、难点:

  1、指导朗读进行识字教学,了解“整天、刻苦、懒洋洋”等词的意思。

  2、抓住相关词语,了解勤狮子的刻苦与勤劳。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看图导入(课始,大屏幕出示一只可爱的小狮子)师:你们看,谁来了?哪位小朋友跟它打声招呼。(指一生打招呼)师:小狮子的名字里有翘舌音,谁再来打个招呼?(出示“狮子”二字)(指一生读)师:真有礼貌。我们一起来打个招呼吧!(全班一起打招呼)。师:谁有好办法记住“狮”字?(带有反犬旁的字,一般表示凶猛的食肉动物。你瞧,狮子就是百兽之王。)师:狮子妈妈生下了两只小狮子,我们今天就来认识这两只小狮子。来,跟着老师一起写。注意反犬旁的写法。(板书课题)

  2、自读课文:这是怎样的两只小狮子呢?读了课文我们就知道了。出示学习要求:读课文之前让我们先来看看学习要求,一起读。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二、初读课文

  1、交流师:小朋友们读得真起劲啊!有的小朋友都读了3遍,4遍了呢!真了不起!读了课文,你知道这是两只怎么样的小狮子吗?

  生:一只狮子很懒。(贴图,板书:懒)

  师:是啊,一只狮子很懒惰,“懒”字笔画很多,谁能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一记?另一只狮子很刻苦,很勤奋(贴图,板书:勤)跟着读读“勤”,板书音节,注意前鼻音。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师:课文中有一个自然段写了两只小狮子不一样的表现,你能找出来读给大家听一听吗?

  生:第二自然段,教案《《两只小狮子》公开课教案》。

  师:这几个句子很难读,我们自己先练练。指名读(PPT出示整段话)。(你读得真好。老师奖励你领着大家齐读一遍)

  师强调:特别注意生字朋友,读准确。

  3、学习第一句师:哪句话是写勤劳的小狮子的呢?(生回答后屏幕上演示,用横线划出)

  师:谁愿意再来读读这句话?(一生读)

  师:小狮子在干什么呀?(滚、扑、撕、咬)

  师:是呀,它在练习捕捉的本领呢!(PPT出示)你能把字音读准吗?

  师:你能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师:小朋友们都说这只小狮子很勤奋,课文中是怎么写狮子勤奋的?找出来读一读。

  生:整天练习(板书)师: 整天练习,小狮子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为止呢?

  PPT出示句式:他从()就开始练习,直到()才肯休息。

  师:是啊!天还没有亮,太阳公公都没有起床,小狮子就起来练习,到了晚上月亮婆婆都出来了,他还没有休息,多勤奋啊!谁能读出他的勤奋来?(指名读)

  师:是啊,小狮子每天都这么练习,从来没有间断过,多么刻苦啊!我们再读读这句话,你能读出他的勤奋、刻苦吗?(指名读)。

  师:你看见勤狮子这么刻苦地练习,学习本领,你想和他说什么呢?

  4、学习第二句

  师:勤狮子这么勤奋学习的时候,懒狮子在干吗呢?

  (PPT回到整个自然段的画面)哪个句子写小狮子懒惰的?(生齐读)(板书:晒太阳)

  师:看看这幅图,从哪里可以看出他是懒洋洋的?(生看图说)平时你也会懒洋洋地干什么呢?

  师:课文中的小狮子在懒洋洋地——你能把懒洋洋的感觉读出来吗?

  (指名读)像“懒洋洋”这样的词你还知道哪些?(生说ABB型叠词)

  5、对比两只狮子师:狮子妈妈生下了两只小狮子,一只……(引读第二自然段)

  师:你喜欢当哪只小狮子?为什么?

  师:我们要向勤奋的勤狮子学习,做个做事情认真、勤奋的小朋友。

  自读课文,看看谁能向勤狮子学习,认真把课文读一遍,特别是把生字词读准。

  三、整体识字、识词

  1、师:勤狮子想问问你们,是不是也像他一样勤奋学习了?课文的生字你都认得了吗?(开火车读生字——指名读并组词)。2、师:都过关了,真不错!小狮子看你们这么勤奋,就想奖励给你们一些苹果。谁最勤奋,摘的苹果肯定最多!四、指导写字1、师:我们也来练一练写字的本领。课件出示生字“练、习”。

  2、小朋友哪个字比较难写?这个字的结构是——左边的绞丝旁已经学过,那些字里有?现在我们重点看右边部分。这一部分有什么笔画,你想提醒大家的?

  3、范写,学生书空。

  4、“习”怎么写才好看?范写,学生书空。

  5、我们来把这两个字,各描一个写一个。

  6、师实物投影出示学生写的字,这位同学写得怎样?

  7、对照一下自己写的字,如果觉得不满意就再写一个跟前一个比赛。五、板书设计两只图1勤(qín):整天练习小狮图2懒:晒太阳子

  公开课教学设计2

  一、揭题

  二、整体感知

  1、自由选读。

  挑自认为最优美或最生动的句子读给同桌听。

  2、同桌互读

  3、点评

  师:学会欣赏往往是进步的开始。

  二、局部感悟

  1、选择角色,朗读展示。

  师:大榕树生机盎然,鸟儿们活力充沛,选择树还是

  鸟?”

  选择“树”的.同学齐读(7、8段)

  选择“鸟儿”的同学齐读(12、13段)

  2、“树”、“鸟”分组对话。

  1)细读描写“树”、“鸟”的段落,找出描写各自特点的词

  写在黑板上,允许同桌讨论(可以是文中,也可自己想)。

  2)梳理已呈现的词语

  学生观察,自主上前修改或擦除重复词语。

  3)选用、串连词语做第一人称介绍。

  自由选择、组合准备——上讲台介绍

  “树”:......

  “鸟”:......

  (争锋相对)

  三、换位整合

  1、教师介入导向:“文中的树和鸟应该是什么关系?”

  2、变换角色朗读。(欣赏、体验)

  1)分角色朗读。

  2)谈体验

  “这次读下来有什么新的收获,有什么想说的?”

  学生谈体验。

  师:互相欣赏本身就是一种和谐

  3、教师引读第13段。

  “现在允许我也吐露一下心声”......

  四、拓展体验

  1、假如你是小画眉,此时会有什么感受?

  你可以像歌唱家那样唱一唱。

  你可以像诗人那样读一读。

  你可以像画家那样画一画。

  可以组合、合作完成。

  2、交流共享

  《画眉之歌》

  诗、画

  打油诗

  诗歌......

  结束语(师):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公开课教学设计3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意思的课文,学课文之前先来猜谜语(谜底是:河马、长颈鹿、蜘蛛)。

  2.出示“蜘蛛”词卡,生齐读,男生读,女生读。

  3.在《雷雨》这篇课文中已经认识了蜘蛛这种小动物。你们说说看蜘蛛这种小动物有什么特点呀。你是怎么知道的呀?

  4.小结:是啊,多看书,看益智类电视节目都可以增长见识。.

  5.出示儿歌:小蜘蛛,拉银丝,织个网,丝连丝,捉到虫子它就吃。

  师引生齐唱,边唱儿歌边做动作。

  6.看来呀大家的科普知识可真丰富呀,大家都知道蜘蛛有八条腿,而且会吐丝。今天这篇课文就跟小蜘蛛的这个特点有关系。

  5.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看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注意:根据拼音把生字读正确,尽量把句子读通顺。开始吧。

  7.你们读书的时候非常认真,老师非常开心啊。那谁来说说看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呀。

  8.你是说课文讲蜘蛛开商店的事,确实,我们今天这篇课文的题目就叫做——“蜘蛛开店”。

  9.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10.请用“店”字组词。

  11.同学们,“商店”就是我们课文里出现的词语。再读读这个词。

  12.这两个字都是我们本课要学习写好的汉字。同学们,我们来观察一下这两个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呀。

  13.孩子们,我们发现。商字是上下结构的字,下面部分是三包围。那我们来回忆一下本学期第一次的书写提示是怎么说的。(出示书写提示)指名读书写提示。

  14.谢谢你!现在请同学们举起小手跟老师一起来写写这两个字。

  二、学习课文,学讲故事。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小蜘蛛要开商店,她为什么要开商店呢,让我们来读读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开始吧。(出示第一自然段,学生读文)

  2.这里面也藏着三个生字朋友呢。(出示“蹲”生字卡,生读)

  3.谁来做做蹲的动作。(生做动作)

  4.你看,这就是“蹲“的动作。(师贴字卡)

  5.那小蜘蛛呢?你看他的八条腿尽力地弯曲着,就好像蹲在网上一样。再读读这个词。(生读“蹲”)

  6.你看,这个字和脚有关系,所以它是——(生:足字旁)。

  7.小蜘蛛蹲在网上也没有人陪他说话,也没有小飞虫,他就变得怎么了。(生说寂寞)

  8.对了,这就叫做什么呀?(出示词卡:寂寞。生读)

  9.我们认识了两个生字朋友,现在再来读读第一自然段,好吗?(去掉生字的拼音)

  你们读的真好,去掉了拼音也能读得这么准确。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寂寞无聊的'小蜘蛛有打算了,看看他要做什么?继续读第二自然段。(生读文)

  2.他想做什么呀?用书里的话。能告诉我吗?(生回答)

  3.小蜘蛛想开商店,就是有想法了,这就是他的——(生:决定。师板贴)

  4.观察“决定”这两个字的结构,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5.这四个生字有四个特点,能写好它们吗?生练写四个生字。

  反馈评价书写情况。

  生修改书写的字。

  再反馈书写情况,再次讲解书写“商”字的要点。

  生把这四个字再次书写一遍。

  6.小结:按照老师给你们讲的要点,这就掌握了写字的规律,写的字,当然就很漂亮了。同学们,相信你们以后写的字都能这么漂亮,好吗?

  (三)学习第三至十一自然段,梳理故事的脉络。

  1.同学们,那么小蜘蛛开了一家什么商店呢,他会卖什么呢,有哪些顾客来买呢。(贴词:卖、顾客)

  2.同学们,现在我们要从文章当中找一找这些内容。

  课件出示:

  读一读,画一画

  3.开什么店?

  卖什么?

  4.哪些动物来买东西?

  同学们自己默读课文,拿出铅笔在课文中找一找,画一画。开始。

  生反馈。

  画对的请举手,没画对的改一改。

  这些词语都会读了吗?我们来读读这些词,顺便帮小蜘蛛改改招牌,好吗?

  课件出示词语,生读:

  卖口罩卖围巾卖袜子

  编织店

  河马长颈鹿蜈蚣

  老师把这些词放在1号词语包里了,我们就要把这些词语拿出来读读,然后再把它们贴在这样的一张工作纸上。摆一摆这个故事,然后小组对照着这张工作纸讲一讲。把这些问题解决,好吗?(生动手摆词)

  5.展示一组工作纸,小组代表对照工作纸讲故事。

  6.完成得真棒。现在,我们看看课文后面也有这样个示意图,对照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你看,这样一说、一做、一摆,故事的线索就被我们发现了,这样我们就能够很清楚地讲故事了。

  7.那我们能不能把故事讲得更好一点呢?

  可以,那现在我们先得来要多认识一些词语朋友。

  现在老师请同学们当小老师,带大家一起学习一下这些词语。

  首先是生字表当中的词:换招牌、匆忙、付钱、织完。

  下面是书后词语表当中的词:终于、工夫、木屋、星期。

  8.老师都把这些词放在2号词语包中了。一会儿,把这些词拿出来,小组长就带领大家先读一读这些词语,然后你们看看这些词是属于哪个小故事当中的内容啊,你就把这些词补充贴到这个线索当中去,然后把故事讲得更丰富,我们的示意图也变得更丰富。明白了吗?好,开始。(小组活动)

  9.请一个小组汇报。

  10.小蜘蛛最后被吓得逃回网上了,那你们觉得小蜘蛛最后还开不开店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课文

  公开课教学设计4

  教材解析

  这是一篇一课时就能解决的阅读课文,内容浅显。通过对此文的学习,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并能自主地选择一些优秀的书籍来充实自己,培养质疑的习惯,树立正确的读书观。

  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选择书籍的方法,并了解掌握选择合适读物这种本领的益处。

  教学重难点

  学会选择合适读物的'方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关于读书的课文?《煮书》、《读书做记号的学问》、《精读和泛读》。

  这些课文告诉我们哪些读书方法?

  二、根据已学过的读书方法,学习新课。

  1. 默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使什么,并结合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 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名读文章。

  3. 轻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几点意思,可以分为几段?

  4. 评议课文使怎样写的。

  以问题作过渡,总领下文,接着具体从三个方面来讲选择读物的范围和选择读物的好事。

  三、说说自己以后怎样选择读物。

  公开课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词语典故,课文通过叙述唐代僧人贾岛(见参考资料⑤)与著名文学家韩愈“推敲”诗句的故事(见参考资料⑥),告诉我们千古名句均是“推敲”而来。阅读时,要注意体会语言的韵味;使用语言时,要注意“推敲”语言。通过对本文的阅读,不仅让学生知道词语典故“推敲”的来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懂得语言要“推敲”的道理。

  课文侧重描写贾岛推敲诗句时的动作、神态、语言以及他与韩愈共同推敲诗句的对话。

  描写贾岛推敲诗句时的动作有:“伸着左手,食指和中指张开,右手食指一会儿点向左手食指,一会儿点向中指”,“两手掌立做‘推’状”“弯起一只手指做‘敲’状”。

  描写贾岛推敲诗句时的`神态有:“低头沉思默想”,侧头蹙眉,眨眼凝神”。

  描写贾岛推敲诗句时的语言有:“是‘推’好呢还是‘敲’好呢?”

  此处抓住贾岛推敲诗句的“点睛”之处,寥寥数笔,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当时“推敲”的情境,惟妙惟肖。让读者与贾岛一起经历了“推敲”如醉如痴的过程,体验了“思虑得疾苦”的心理历程。而描写贾岛与韩愈共同“推敲”时,作者对贾岛没做更多描写,只是说韩愈“沉思良久”,旨在告诉人们:即使是像韩愈这样的大文学家,也须经“推敲”之过程,方可作出有“韵味”的判断。

  总之,此短文,通俗易懂,详略得当,虽系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但其中留给后人的启迪却是语言非“锤炼”不精当,文字非“推敲”不成“名”。

  要点提示

  1、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推敲典故的出处,体会推敲的作用。

  2、学习作者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的写作方法。

  3、通过对故事的了解,从情感上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喜爱,激发学生更好地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教法建议

  1、本文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学生自读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交流阅读体会: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以此把握短文内容与中心,体会“推敲”的作用。

  2、学生读文后,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演一演,再现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增强阅读兴趣,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还可以课前布置学生自愿组合,排练课本剧,课堂上演一演,评一评。通过表演,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互评,提高学生对“推敲”作用的认识,更好地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4、课后搜集名人名家“推敲”的故事,同学间传阅交流。

  5、师生以自己“推敲”语言文字的案例,现身说法,交流分享“推敲”之体会。

  公开课教学设计6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初步了解电路和电路的连接的基础上来认识电流的概念,会正确使用电流表,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对电流表的使用教材以电流表说明书的形式出现,学生可对照电流表的实物结合说明书来了解电流表的使用,有利于学生的自学,使学生养成在测量仪器使用前阅读说明书的好习惯。

  通过教材中的“动手做”,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掌握电流表的使用,为后面的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做准备。教材突出了过程与方法、更加注重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让学持经历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特点的实验过程,自主探究得出结论。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电路的基础上来学习电流,在平时的生活中学生们可能就听说过电流,但那种认识是肤浅的',是模糊的,在头脑中没有构成知识体系,现在来真正的学习这些内容,他们会怀有极大的兴趣。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满足他们好动手操作的愿望。在学习中使用电学中的重要的测量仪器——电流表学习也会有新鲜感,可让学生通过阅读说明书来进行自学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目标

  1、知道电流的单位,会正确使用电流表。

  2、通过探究,知道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3、通过关于“电路短路造成的危害”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

  难点

  电流表的使用。

  重、难点突破

  让学生经历“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的过程,通过探究进行理解来突破重点,

  通过阅读说明书,讨论交流和实际操作等形式来突破难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流表仿真课件、电流表、干电池若干、小灯泡、导线若干。

  学生准备

  电流表、小灯泡、干电池若干、导线若干。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观察图片、实验,引入新课

  1、播放一组图片:手电筒的光亮和汽车前灯的光亮对比

  2、演示实验:用一节和三节干电池分别供电的一个小灯泡的发光情况对比。

  提问: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学生:灯发光的亮暗不同,电路中有了电流,流过它们的电流变化了。

  说明:图片及演示实验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这样引入新课,体现了从生活到物理的教学理念。

  二、进行新课

  (一)认识电流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电流是由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关于电流你还想知道哪些问题?

  学生讨论回答:怎样来描述电流?电流的单位是什么?怎样能测量电流的大小?……

  教师介绍:物理学中用每秒通过导体某一横截面的电荷多少来表示电流的大小。用I表示,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符号是A。

  指出不同的用电器工作时,电流的大小一般不同。打出幻灯片:常见的电流,使学生对电流的大小有个初步的印象。

  (二)电流的测量

  1、观察认识电流表

  教师:电路中电流的大小需用电流表测量,大家桌上摆的仪表就是电流表,请学生认真观察自己手中的电流表,看看都观察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交流:①表上有一个标记符号A;②标有“—”、“0、6”和“3”三个接线柱,“0、6”和“3”是“+”接线柱;标有“+”号、“0、6”和“3”三个接线柱,“0、6”和“3”是“—”接线柱。因为电流有方向,“+”和“—”接线柱告诉我们:电流应该从哪个接线柱流进电流表或流出电流表。③电流表表盘上有两种刻度。表明有0~0、6A和0~3A两个量程,分度值分别为0、02A和0、1A。

  教师补充电流表的符号。

  说明:认识电流表是正确使用电流表的前提。从观察开始来让学生接触一个新的仪表,比直接讲解怎样把电流表连入电路要来得缓和,学生在心理上不会感到突然,可以减轻学生学习压力。让学生认识上有充分的准备,又可以为后面的教学作好铺垫。

  2、电流表的使用

  教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电流表的说明书,来了解一下如何使用电流表测电流。

  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电流表说明书,结合实物来了解如何使用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学生叙述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①实验前要检查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线,如有偏差,需调零。

  ②电流表要串联在被测电路中。

  ③必须使电流从“+”接线柱流进电流表,从“—”接线柱流出来。

  ④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可以用试触法确定量程的选择。注意:绝不允许将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的两极上!

  教师演示试触现象,学生观察电流表指针摆动情况。

  说明:使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试触,清楚违反以上规则造成的危害,对此有一个较深刻的认识。

  进行读数练习(用电流表仿真课件演示),教师演示,学生读数并说明是如何读数的。

  (三)用电流表测量电流

  “动手做”活动:测量通过灯泡的电流值。

  教师强调:

  (1)要遵守科学规则,即电流表连接电路时要遵循电流表的使用规则。

  (2)连接电路时,开关是断开的,检查无误后再闭合开关。

  学生先画出电路图,再根据电路图把电流表连入电路,测量电流。

  交流、评价

  1、请学生反思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谈谈收获和体会。

  2、教师进一步强调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公开课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经历动手操作、画图表示、推导、归纳等探索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进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

  3、体验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探索性,感受画图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的直观性。

  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两张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沟通知识。

  师:老师这有一组题,你能解决吗?

  1、5的1/2是多少?

  2、15的1/4是多少?

  3、100的1/2是多少?

  4、80的1/10是多少?

  这几道题,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这几道题都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

  师:同学们,老师这还有几道口算题,相信你们能口算正确。出示口算题:3/5×2,10×1/2,2/3×6,11×7/12,3/4×9,1/3×1/2

  师:最后一道题,与前面几道题有什么不同?

  生:前面都是整数与分数相乘的乘法,最后一道是分数乘分数,不会算。

  师:那分数与整数相乘,你是怎么计算的?

  生:分数与整数相乘,用分子乘整数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师:那分数乘分数该怎样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分数乘分数。(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活动一:师: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准备了长方形纸,现在,拿出其中的一张,我们一起玩一个折纸游戏。请大家按老师的要求折一折。

  (1)把这张长方形纸对折,这时你得到这张纸的几分之几?能列算式吗?

  学生边操作,边回答问题,教师相机板书:1×1/2=1/2

  (2)在此基础上再对折,这时你得到这张纸的几分之几?能列一个算式吗?

  学生可能答:1×1/4=1/4或1/2×1/2=1/4。如果学生不出现第二种情况,教师可出示教材示意图,提问,你发现1/2和1/4有关系吗?引导学生发现1/4就是1/2的.1/2。

  教师板书:1/2×1/2=1/4

  活动二:师: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另一张纸,我们把它当作张大爷家的地。(师口述教材活动的内容)你能在这张长方形纸上折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吗?

  生动手折纸,并分别涂上不同的颜色。

  师:蔬菜地的1/2种西红柿,西红柿地占整块地的几分之几?就是求什么?

  生:就是求1/3的1/2是多少?

  师:怎样列式?生:1/3×1/2=

  师:1/3×1/2得多少,我们先动手折一折,看是多少?

  生动手折纸,涂色,发现1/3×1/2=1/6。

  师:你能说说1/3×1/2为什么等于1/6吗?

  学生可能这样回答:生1:(结合折纸和涂色)因为求西红柿占整块地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3的1/2是多少,也就相当于把整块地平均分成了6份,取了其中的一份。生2:(结合折纸和涂色)西红柿地是占蔬菜地的1/2,蔬菜地占整块地的1/3,求西红柿地占整块地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3的1/2是多少,也就相当于把整块地平均分成了3×2=6份,取了其中的一份。

  师随学生的发言板书:1/3×1/2= 1/2X3=1/6

  师:那问题(2)该怎样解答呢?同学们结合折纸图独立列式计算,然后和小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师:谁把你的想法和大家说说?

  生:(结合折纸和涂色)粮食作物占整块地的2/3,粮食作物的1/3种黄豆,求黄豆地占整块地的几分之几?就是求2/3的1/3是多少,也就相当于把整块地平均分成了3×3=9份,取了其中的2份

  (师随学生发言板书:2/3×1/3 = 2X1/3X3 = 2/9)

  师:其他同学有不同意见,可以站起来说一说。

  学生可以继续进行补充发言。

  师:题目中只说粮食作物的1/3种黄豆,也没说是2份呀?这里的2是怎么回事?(以此引起学生的争论,使学生明白,粮食作物占整块地的2/3,粮食作物的1/3种黄豆,黄豆的这一份包含了2小份)

  师:有点明白了,那老师再补充一个问题,你帮着解答解答。如果粮食作物地剩下的这2/3(指图),种玉米,玉米地占整块地的几分之几?

  生:2/3×2/3 = 2X2/3X3 = 4/9

  师:给大家讲讲吧!(引导全体学生结合图理解其中的算理)

  师:经过刚才的学习,你能总结一下,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吗?(引导学生总结方法: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三、及时拓展,巩固新知。

  1、完成“试一试”。师:通过刚才我们共同的努力,已经探究出了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相信下面几道题一定难不住你。出示“试一试”中的题目,要求学生说出计算过程和结果。

  2、完成练一练第1、2、3题。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订正时要求学生说名列式的想法及计算过程。

  3、完成练一练第4题。学生独立做,订正时,请学生说明比较的方法。如果最后一题学生用乘法交换率进行比较,教师要给予表扬。

  4、作业:练一练第5题。

  教学后记:在教学完这节课后,我觉得学生对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的理解时还不够课透,以后继续加强这方面。对于一个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学生比较容易掌握,但是有个别学生会把整数跟分子约分,有个别学生没有约到最简分数,以后不断加强学生的训练。

  公开课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深刻理解恐龙灭绝的原因

  2、认识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的相互关系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在阅读的过程中,理清说明的顺序,感知文意

  2、体会说明的语言,把握典型的说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科学需要大胆的推测,合理的想像,合乎逻辑的分析、求证

  2、学会从不同角度对所观察到的自然现象进行思考

  教学重点

  1、把握说明的内容,理请说明思路。

  2、对比阅读,比较分析每篇各自的说明对象和说明角度。

  教学难点

  对比阅读,比较分析每篇各自的说明对象和说明方法等,培养学生善于多角度、多侧面看问题的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今天我们来共同探讨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被公认为当今美国科幻小说家的泰斗的阿西莫夫所撰写的一篇说明性文章《被压扁的沙子》。

  初次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什么问题?

  (什么叫被压扁的沙子?沙子在什么情况下会被压扁?“被压扁的沙子”能说明什么问题?)

  想想你能使用的各种物理方法吧。用大锤砸,你不觉得滑稽吗?用大锤去砸一粒沙子,杀鸡用牛刀。沙子可能会丝毫未损,而不是被砸扁!现在,我们继续来听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来慢慢告诉我们。

  二、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文章写的内容跟你的想法是否一样

  1、自由读课文,划出你认为比较重要的信息,准备来抢答

  文中提到科学界对恐龙的灭绝有哪几种说法?

  沙子到底怎样才会被压扁?

  被压扁的沙子还有什么名字?

  斯石英具有哪些性质?

  那作者讨论斯石英的这些性质与开头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关系?

  (有,原来这是为排除“火山说”并确认“撞击说”提供科学根据。即,斯石英的出现成为地球遭受小行星撞击或者说恐龙灭绝的新证据)

  本文要说明的是沙子怎么被压扁,还是介绍恐龙怎么被灭绝?(文章最后一句话)

  2、整理一下文章内容和老师刚才的这些问题,综合起来说说看,在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中,作者为什么选择“撞击说”而否认“火山说”?

  对话交流:“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证据一:因为在恐龙灭绝的那个年代的岩层中,发现了斯石英——压扁的沙子。

  证据二:斯石英只在被撞击后才形成,所以如果是火山爆发吞没了恐龙,就不会有“斯石英”存在。

  证据三:加上科学家又有新的发现:在岩层年龄为6500万年的新墨西哥州拉顿地区的岩层中,检验到了斯石英存在的一种原子排列。就这样,作者最后确认,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3、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破“恐龙灭绝”的?

  4、如果《恐龙无处不在》这一课是这样设计板书的,那么《被压扁的沙子》你怎么设计板书呢?(学生写,然后请一学生写到黑板上)

  5、通过这两篇文章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三、题目入手,过渡语言

  (一)本文题目《被压扁的沙子》是否离题太远?换成《恐龙是怎样灭绝的》不好吗?

  讨论明确:本文的题目不但没有离题,还能提示读者,恐龙灭绝的“撞击说”所以产生,与对被压扁的沙子的科学发现和科学研究密不可分。此外,文题形象生动,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告诉我们可不要小看这一粒粒被压扁的沙子,那里面蕴涵了地球曾经经历的一场可怕的劫难、一个时代悲剧。

  改成《恐龙是怎样灭绝的》,文题对本文内容起不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斯石英》就没有了语言的形象生动性。

  (二)这篇文章是一篇科普文。科普类的文章讲究语言浅显易懂、生动形象,因为只有这样普通大众才能看懂,但于此同时,也要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因为这样才能达到普及知识的目的。本文的作者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我们刚才通过题目的赏析已经感受到一种生动来。你能从文中找出一二出精彩的例子来说明吗?(说明方法?)

  本文作者阿西莫夫又素以驾驭语言和概念的能力著称,下面就让我们来体味这篇短文的语言风格。谁能找到本文语言的风趣幽默句子。

  对话交流:本文语言简明精炼,逻辑严谨,说理充分且幽默风趣。

  语言风趣幽默。提示:注意文中补充性文字。

  例:“万一哪天某个星球要撞上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避免这种撞击。”这句话俏皮幽默,但也并非无稽之谈。星球撞击地球虽然极为罕见,但在地球的历史上确实发生过。作者作这样的假设,意在强调天文学研究的现实意义。

  “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在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这句话是以金刚石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为普通的碳,类比斯石英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为普通的沙子。也许没有人会在意斯石英的还原问题,但没有人会愿意把金刚石变为碳,因为金刚石太名贵了。可见作者思维活跃,语言幽默。

  (二)科普文为达到向大众介绍科学知识的目的,作者的用词不仅仅要追求简洁,更要追求准确和严谨,比如我们以往学过的说明文中,哪些词语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感受语言的准确性也是我们阅读科普文的一项基本能力。

  1、请看大屏幕上的这两句话:

  (1)这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2)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两句话有什么不同?有“也许”跟没有“也许”,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点拨:“这”指什么?“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使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是导致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是客观事实,还是根据现象推出的结论?是科学家根据科学现象进行科学推测得出结论。如果去掉“也许”,句子意思就成了一个科学的判断,与客观事实不符。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去掉“也许”,句意过于绝对化,与客观事实不符。)

  虽然只是一个词的应用,却足以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了。

  2、请看这两句话:

  (1)如果在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

  (2)如果在大约1000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左右,它将变为普通沙子。

  像(2)一样,把表示温度和时间的词换成不确定的大约数字,行不行?

  (不行。因为斯石英变为普通沙子的温度和时间是推测出来的,还是经过科学验证的客观事实?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使用数字必须采用经过科学验证后确定的数字,数字的运用同样可以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

  3、学以致用:

  你在文中还能找出与前两个事例相似、能够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的句子吗?尝试分析这些句子。

  例:“这个问题最终也许会得到解决”中的“最终也许”和“毫无疑问,6500万年前地球上曾有过一次‘大绝灭’”中的“毫无疑问”等都能体现语言的严密和准确。

  至今、可能、肯定、应该:一个严谨的治学的科幻作家。

  四、这篇文章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学生可能会这样说: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不能仅仅局限于知识的获得和理解,而要更多地注意学习作者的思维方法——善于联系,在貌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种事物中寻找内在联系,这是思维创新的重要特征,也是研究和发现的必要前提。在我们平时的学习中、生活中,只要我们留心,也常常会领悟到这一道理;如果具备了这样的思维品质,我们也会在别人不经意的地方有独到的发现。平时要善于多角度思考问题,找寻自己的发现,以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学习一种科学精神,周密而开放的思维,简洁而又准确生动的语言。

  备用:那么由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式,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

  启示一:看问题从多个角度去研究

  启示二;敢于大胆想象和猜测

  启示三:看问题不是简单化和孤立化

  启示四:学会举一反三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被压扁的沙子,不仅仅是学习作者的写作思路,品味语言的准确和生动,还应该从中学到一种科学的精神,就是善于思考、联系,在貌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种事物中寻找内在联系,这是思维创新的重要特征,也是研究和发现的必要前提。)

  被压扁的沙子是渺小的,但正是这些渺小的沙子把我们引入了思维的无限空间,引向了思维的边缘。徜徉在思维边缘的人是快乐的,这一快乐来自于“令人好奇、引人思考的问题”,

  五、布置作业:

  寻找《恐龙无处不在》与《被压扁的沙子》有什么不同,结合课文做具体分析(可以从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角度、说明语言、科学结论等多角度进行分析)

  公开课教学设计9

  教学要求:

  1、认识“抽”等12个生字,会写“伤、表、示”3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风娃娃被人们责怪的原因。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风娃娃的好心和傻气。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唱歌激趣,学生们一边听一边找出几首歌中出现的同一个字。(风)

  2、揭题:今天我们认识的新朋友就是来自风家族的一位小成员——“风娃娃”(师板书:风娃娃)风娃娃长着一张胖乎乎的小脸蛋,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真可爱!(师边叙述边板画风娃娃)

  3、读题:想和风娃娃交朋友吗?那就和风娃娃打个招呼吧!齐读课题。

  4、(过渡):这几天,风娃娃碰到了一件烦心事,这不,他写信向我们求助来了,想和老师一起看看这封信吗?

  5、师出示求助信,并朗读。

  质疑:风娃娃都碰到什么烦心事呀?看到风娃娃这样伤心,你一定想帮帮它,可是风娃娃到底是做了哪些事,求助信上可没告诉我们,怎么办?那就赶紧请出手中的'小博士吧!(师晃动书本)让我们一同到书中看个明白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第一遍读课文,你会给自己和小伙伴提个什么要求?

  2、相信有了大家的温馨提示,我们一定会把书读好,那就开始吧。(生自由读课文)

  3、趣味识字(摘智慧果)

  刚才大家读书可认真啦!瞧,风妈妈让风娃娃送来了许多智慧果请我们尝尝。(卡片指认生字)

  三、学习课文

  1、小朋友们真棒!风娃娃都笑了,风娃娃长大了,风妈妈说……引读,女同学模仿风妈妈对风娃娃说说。

  2、风娃娃一听可以为人们做好事了,可高兴了,于是,它高高兴兴地出发了,它第一站来到了哪儿呢?(田野)板书:田野

  看见了什么?(风车慢慢转动,水断断续续)

  还看见了什么?(秧苗缺水而枯黄)

  看着这些,如果你是风娃娃,你会怎么想?(使劲吹风,帮助它们)

  是呀,风娃娃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怎么做?(深深……使劲……)

  师:读得多好呀!谁再来读读。

  老师听出来了,你“使劲”读得特别好,你能做做深深吸,使劲吹的动作吗?生做动作。

  师:现在你能再来读读这一句话吗?谁能学着他的样子来读读?多劲呀!来,我们一起捧起课本读读。

  师:瞧,奇迹出现了!(风车一下子转得飞快……)

  脸上笑眯眯的,多开尽呀!我们一起起立,把这奇迹大声地读给大家听吧!

  师:是呀,风娃娃高兴极了,风来、秧苗、水都高兴极了,这下子,他们会对风娃娃说些什么呢?(谢谢你……农夫会感谢你的)

  师:风娃娃做了一件好事,心里可高兴了,他觉得浑身都是劲儿,瞧,他又要飞出了,这下子他又会飞到哪儿?(河边)板书:河边

  师:他又帮人们做了什么事?(帮纤夫拉纤)

  你能找出纤夫拉纤的句子读读吗?(生读)

  看着这些纤夫弯着腰,流着汗,喊着号子,嗨哟嗨哟地拉着纤,你最想说什么?(辛苦了,累)

  是呀,纤夫们真累呀!来,谁能通过读让大家感受到?

  看到你皱着眉,苦着脸我就感受到了,真不错,我们一起读读吧!

  师:看着这种情况,风娃娃怎么做?来,我们一起读下去。

  师:是呀,纤夫们笑了,一边收起纤绳,一边向风娃娃表示感谢,那么风娃娃看了会怎么说,怎么做呢?谁能用一边……一边说说。

  师:风娃娃带给大家太多的快乐,让我们一起捧起书,齐读2、3自然段,也把这份快乐传给所有的人吧!

  风娃娃接连做了两件好事,心里想:……

  可是真的是这样吗?自由朗读5、6、7自然段。

  风娃娃来到广场(板书:广场),看见了什么?

  他是怎么做的?(使劲吹风)结果……板书:吹跑风筝、衣服,吹断小树

  人们开始责怪他……

  如果你是那棵受伤的小树,那只断线的风筝,那件被吹跑的衣服,你想对风娃娃说些什么?

  风娃娃听了,很伤心,心想:……

  你知道人们为什么责怪风娃娃吗?(不看情况,乱吹风,帮了倒忙,给人们添了麻烦,所以大家讨厌他)

  四、明理小结

  1、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有时需要风大点,有时又希望风小点,什么时候你希望风大点儿?什么时候希风小点儿?

  2、听了你们的话,风娃娃明白了自己的错误,瞧,他又写了一封信向我们表示感谢来了。

  3、读感谢信。

  五、写字教学

  1、出示句子:小朋友们热情地帮助了风娃娃,风娃娃不再[伤]心了,它高兴地向我们[表示]感谢。

  2、瞧,风娃娃多能干呀!它用“伤、表、示”3个字写了一句话,咱们也来跟风娃娃比一比,学会写这三个生字宝宝。

  3、指导书写“伤、表、示”

  4、学生练写

  公开课教学设计10

  《四季童趣》是一首儿童歌曲。由秦全华作词、刘卫平作曲。收录于《音乐(三年级上册)》第6课中。四季童趣公开课教学设计,我们来看看下文。

  教学内容:《四季童趣》

  教学要求:

  1、通过学唱歌曲《四季童趣》感受自然之美,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2、能用天真、活泼的情绪演唱出歌曲中的“趣”。

  3、运用已学过的节奏创编歌词和节奏型。

  教学难点:能准确地唱出歌曲中的切分音、休止符。

  教学内容准备:

  将全班学生分成春夏秋冬四个小组,收集代表本组季节的歌,认真演唱,并能根据歌曲进行表演。

  教学媒介准备:

  多媒体,小黑板,VCD光盘,音响系统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用音乐问候同学们!(加上动作和笑容,让学生们感到亲切和轻松)同学们回应。

  二、课前引导

  师:春天追着风筝跑,夏天雨中把船摇,秋天采集红枫叶,冬天迎风滑雪橇。一年四季快乐多,季季都有新歌谣。今天老师要组织大家来个《歌曲大比拼》,你们分成春夏秋冬四个组,各组演唱课前收集的代表本组季节的歌,哪组唱的最多就获胜。

  学生分组表演

  三、新歌教学

  1、谈话导入

  春夏秋冬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礼物,不同的季节留给我们不同的记忆,同学们,谁说一说,在四季里你最感兴趣的活动是什么?

  (学生交流在不同季节里有趣的活动)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首歌,它向大家展现了天真可爱的孩子们眼中充满童趣的四季,听一听,歌中唱到的活动有哪些是你熟悉的`?

  (揭示课题,板书:四季童趣,同时多媒体出示这首歌曲。)

  (多媒体课件展示)

  2、教师范唱,激发学生学习新歌的兴趣。

  3、学生交流听到的内容,初步熟悉歌曲。

  4、复听——播放多媒体或VCD(童声齐唱)。

  5、教学歌谱——教师弹琴,学生跟着视唱歌谱,教师及时纠正唱得不正确的地方。

  6、教学歌词——先按照节奏读一遍歌词,再跟着钢琴唱歌词,特别要注意切分音和休止符的准确性。

  表现好力度记号的要求,如“鱼虾螃蟹……笑声在追赶”由mp到mf再到f,要不断推向高潮。

  7、在基本唱熟后提问:怎样更好地表现歌曲中的“趣”呢?启发学生从声音、演唱形式、力度速度等方面考虑。

  8、播放《四季童趣》伴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这首歌曲。

  四、拓展与节奏练习

  师:每个人在四季里都有最喜欢的活动,试着把各季节喜欢的活动编成四句话。在教师的启发下出示小黑板:

  春 天 藏 在 花 丛 间--,

  夏 天 躲 在 草 帽 下--,

  秋 天 钻 入 谷 堆 里--,

  冬 天 缩 进 棉 褂 中--。

  1、按节奏读读小黑板上的句子。

  2、在《四季童趣》的前奏声中朗诵这四句,朗诵时配合声势动作,并且接演唱。

  3、师生共同评价。

  五、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充满童趣的歌,这首歌让老师想到了童年时代的快乐时光,同时让我们感受到了四季不同的美,纯真的童心是最可贵的,愿同学们能不断发现身边的美,天天快乐。

  六、师生道别

  公开课教学设计11

  本诗是人教版七下的一首古诗,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所作。七年级的学生对于诗歌意象的理解还有一定的难度,要在诵读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方式来使学生产生美的意识,培养学生再造意像的能力和审美的能力,还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大脑活跃起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语言组织能力,真正体会“一切景语皆情语”的效果。

  教学目标:

  1、品读诗句,理解诗歌的意境。

  2、感知田园诗歌,体会诗人淡泊的生活态度和高雅的.生活情趣。

  3、背诵、默写诗歌。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感受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想象力。

  教学难点:

  1、感受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想象力

  教学方法:

  诵读法

  教学准备:

  王维的知识卡片;教学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来就不缺乏优秀诗人。在唐代璀璨的群星中,王维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他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无论律诗、绝句等都有脍炙人口的佳作。王维还是一位著名的绘画大师、音乐大师。苏轼称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品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诗人王维的《竹里馆》。

  二、预习检查

  1、背景

  《竹里馆》当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因而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着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怀。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会,而命笔成篇的。

  2、作者

  王维(约701—761),唐代诗人。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二十岁中进士。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兼通音乐,工书画。留有《王右丞集》。

  三、诵读诗歌:

  1、学生朗读诗歌,感知大意。

  2、理解诗歌。

  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没有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静静陪伴着我。

  3、理解后诵读诗歌,教师从节奏、韵律等角度指导。

  4、多种形式诵读。个人读,分小组读,全班齐读。

  四、感知诗歌意境:

  1、通过反复朗读,与文本对话,思考这首诗写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诗人在竹林里“独坐”,“弹琴”,“长啸”,在明月地陪伴下,内心的淡定与自然的幽静融合在一起,展现出一幅悠闲、宁静的画面。

  五、赏析诗歌:

  1、与作者对话,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怎样?

  空灵、淡泊、宁静、优美、闲适等等。

  2、哪些词可以看出诗人的内心的淡泊与宁静?

  “独坐”,“弹琴”、“长啸”

  3、诗人感到孤独吗?

  虽然“人不知”,却有明月相伴,诗人并不感到孤独。

  4、全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展现出如诗如画的美景,表现了诗人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和高雅闲适的生活情趣。

  诗人与自然对话,与天地往来,感悟着隐居生活的美好情趣。用字造语、写景写人都平淡自然,仿佛信手拈来,就写出了清幽的氛围与淡泊的心态,达到“诗中有画”的高超境界。

  六、课堂练习

  背诵、默写诗歌。

  七、拓展阅读

  鹿柴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终南别业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译文

  中年以后存有较浓的好道之心,直到晚年才安家于终南山边陲。

  兴趣浓时常常独来独往去游玩,有快乐的事自我欣赏自我陶醉。

  间或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间或坐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

  偶然在林间遇见个把乡村父老,与他谈笑聊天每每忘了还家。

  公开课教学设计12

  一.教学目的:

  1.学会zh, ch, sh, r,四个声母,能读准音,认清形,能在四线格中正确书写.

  2.学会整体认读音节zhi, chi, shi, ri,能读准它们的四声.

  3.读准zh, ch, sh, r,与单韵母ɑ, e, u,拼读.

  二.教学重点

  同教学目的1.

  三.教学难点

  同教学目的2.

  四.教学用具

  带有字母的小红花、拼音卡片.投影.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出示z, c, s, zi, ci, si,卡片(3分钟)

  (二)导入: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有一些花,你们想得到这些花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谁学得好,学得快,老师就把这些花奖给谁,好不好?

  (三)新授:

  师:你们爱听故事吗?下面老师就给同学们讲一个小故事,姐姐做完了作业,搬来了一把椅子,坐在椅子上。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幅图里哪部分像我们学过的一个声母?(h)妹妹看见了,也搬来了一个凳子,这个凳子像哪个声母? (z)再观察姐姐在凳子上干什么? (织毛衣)

  师:我们把织毛衣的"织"发得轻些,短些就是我们今天学的第一个声母“zh”跟老师读

  (1).齐读,分男女生读.

  (2).师:观察zh是由哪两部分组成?(与图里哪部分相似)

  (3).师:我们每一个声母都要与韵母相拼,下面老师要看看同学们会不会用zh与韵母相拼.

  ɑ

  (出示zh   e图)

  u

  (4).找学生拼读,当小老师带着同学们拼读.

  (5).师:zh与ɑ, e, u,相拼了,看见了i也想与i相拼,可是他怎么也拼不出来,同学们帮zh想一想,zh与i应该怎样拼读?

  (6).师:zh与i不能拼读,要直接读出来,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第一个整体认读音节.注意把zh的音拉长一些,响亮一些就是zhi的音,跟老师读.(示范).

  (7).齐读,分组读

  (8)师:zhi同学们会读了,那么加上声调同学们会不会读呢?(出示zhī zhí zhǐ zhì)

  ①一人读一个②找一个人读③不带声调直接读

  2.第二、三、四幅图同上

  第二幅图:(1)出示图与ch吃的音短些,轻些

  ɑ

  (2)出示ch e图

  u

  (3)出示chi与四声(一人读)

  第三幅图:(1)出示图与sh, “师”的音短些、轻些

  ɑ

  (2)出示sh e图

  u

  (3)出示shi与四声(一人读)

  第四幅图:1、出示r读得轻些,短些

  2、用幼苗记r的行

  3.课间休息,放音乐《小红帽》之后闭上眼,想一想前面学过的知识

  4.指导书写:师在黑板上书写,学生观察(10分钟)

  (1)在四线格中占什么格?

  (2)有几个字母组成?

  (3)书写时不能靠的太近,也不能靠的太远

  (4)书上临摹

  三.小结:

  1.今天你们都学了什么?

  2.拿出小红花,谁音节读得好就奖励给谁.

  四.作业:每个音节读两遍

  公开课教学设计1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生字14个。

  3、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了解马拉松的意义,即歌颂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课型:课文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式

  教学步骤 :

  一、提问导入 。

  1、同学们,你们知道马拉松吗?

  2、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马拉松,好吗?

  3、板书课题:《马拉松》(学生齐读两遍)

  二、新授。

  1、初读课文。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的段序。

  (2)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接读。

  勃、腊、侵、抗、胜、翘、菲、晓、届、奥、匹、项测、确

  (3)出示生词,同桌读、男、女同学接读。

  野心勃勃、希腊、侵略、反抗、胜利、翘首以待、菲利、知晓、第一届、奥林匹克、项目、测量、确定

  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

  (1)同学们,现在我们知道的.马拉松是什么地方?那里有一段怎样的故事,想知道吗?

  ①指名接读1--4自然段。

  ②指名说说。

  ③说说:菲利比斯是一个怎样的人?

  ④指导朗读1--4自然段。

  ⑤齐读1--4自然段。

  (2)在小组合作中学习:

  ①自由读第5自然段。

  ②讨论:马拉松作为一项体育运动,有什么样的意义?

  ③指名汇报。

  ④喜欢马拉松的同学起立读第5自然段。

  (3)指名一个小组读第6自然段。

  ①指明说说:马拉松的长度。

  ②让学生换算,感受长度。

  (4)齐读课文。

  (5)*说说:你了解到的,在马拉松比赛中表现突出的运动员的故事。

  *说说:历史上其他传递信息的故事。

  三、布置作业

  正确地朗读课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板书设计 :

  11、通讯

  马拉松坚持不懈,顽强拼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学会正确书写12个字,并掌握每个字的笔顺规则。

  2、完成“语文天地”中“抄一抄”

  教学重难点:

  1、书写“野、勃、腊、抗、胜、晓、届、奥、匹、克、项、确”12个字。

  2、抄写词语。

  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田字格黑板。

  课型:写字课

  教学方法:讨论、小组合作式。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新课:

  1、齐读课文《马拉松》。

  2、出示14个生字,学生认读。(开火车)

  勃、腊、侵、抗、胜、翘、菲、晓、届、奥、匹、测、确

  3、出示生词,同桌读、男、女同学接读。

  野心勃勃、希腊、侵略、反抗、胜利、翘首以待、

  菲利、知晓、第一届、奥林匹克、项目、测量、确定

  二、新课:

  1、出示要写生字,学生认读。

  野、勃、腊、抗、胜、晓、届、奥、匹、克、项、确

  2、学生分析字形,互相交流。

  3、形近字区分:

  侵()腊()即()翘()

  浸()蜡()既()翅()

  4、书写生字。

  (1)学生自由书写生字。

  (2)指名上台书写,并指名评价。

  (3)书写生字,每字3遍。

  (4)完成“语文天地”中“抄一抄”

  *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反抗、胜利、确定、测量、野心勃勃、()

  *抄写词语。

  (5)合作学习:

  *小组中,选出写最快、最好的作业 ,评选出来。

  *上台展示,并说说自己是怎样书写的。

  三、布置作业 :

  1、书写生字,每字3遍。

  2、抄写词语。

  四、板书设计 :

  11、通讯

  马拉松

  五、教学后记:

  公开课教学设计14

  教学内容

  本文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十一单元《通讯》中的一篇说明文。

  教材及学情分析:

  马拉松比赛学生在平时应有所了解,但是学生看到的就是那热热闹闹的比赛场面,对它的来历并无详细了解,而课文则对这些知识进行了具体的介绍。文章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写了两千五百年前发生在马拉松的一个故事,后一部分讲马拉松运动项目。作者从介绍激烈的马拉松之战入手,再讲述菲利比斯战后牺牲自己的生命完成任务的过程。课文尽管对送信的过程没有展开形象而生动的描述,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爱国英雄。层次分明的描写,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句子的意思;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通过阅读理解词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层次。知道马拉松比赛的来历、意义,学习菲利比斯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

  4、提高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并进一步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会认、写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句子的意思,通过阅读理解词句,理清课文层次。

  教学难点:

  (1)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了解马拉松运动的来历。

  (2)读课文学习菲利比斯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

  课前准备:

  学生:查资料了解马拉松的情况及马拉松比赛中感人的故事和人物。

  教师:课件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检查词语,正音。

  (野心勃勃、奋起反抗、大获全胜、翘首以待、菲利比斯、极度疲劳、筋疲力尽、奥林匹克)

  2、马拉松是什么?用对号或叉号做出判断。

  a、一个波斯小渔村的名字。

  b、一个希腊小渔村的名字。

  c、一场战争的名字。

  d、奥运会的传统项目。

  3、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八个四字词语按文章的写作顺序进行排列,让学生读词既是对初读情况的检查,又是对课文主要内容的回忆,可谓一举两得。而判断题的练习则是紧扣课题,围绕课文内容,让学生对马拉松的认识更加全面,为后面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认知基础。】

  二、着手比赛,初步感知。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介绍了马拉松这一运动项目呢?(4-5自然段)

  1、默读4----5自然段,试着完成填空题。

  课件出示:

  填空题:

  (1)、( )年,第( )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把从( )到( )作为一个比赛项目。

  (2)、( )年,确定马拉松比赛的距离为( )。

  2、指名回答填空。

  3、理解“全长42千米 195米”的长度之长。我们的操场一圈大约140米,我计算了一下,这样的操场得跑301圈。

  4、看视频:马拉松比赛。指名谈感受。

  【设计意图:从学生最熟悉的马拉松比赛入手,关注学生的起点和特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其次,通过换算的方法,让学生感知马拉松赛程的长度;最后通过画面、语言创设较为真切的情境,使单调枯燥的文字丰富化、形象化,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马拉松运动的艰苦,从而初步感受马拉松背后蕴含的精神。】

  三、重点研读,感悟体验。

  过渡:为什么要将如此艰难的比赛列为奥运会的比赛项目呢?(纪念马拉松之战,纪念那位把胜利喜讯带给人民的英雄。)(板书:纪念)

  学生质疑。

  (一)决战之重要

  1、男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课件出示:两千五百年前,野心勃勃的波斯帝国对希腊发动了侵略战争。希腊人民奋起反抗,以一万人对付波斯帝国的十万大军,在海边一个叫马拉松的小渔村和敌人展开了决战,结果大获全胜。)

  2、理解“决战”,体会赢得战争的重要性。

  3、抓住关键词语理解战争胜利的来之不易。(通过“一万”、“十万”和“野心勃勃”等词语体会。)

  4、有感情地朗读。

  【设计意图:通过对重点词语“决战”“野心勃勃”“一万”“十万” 的理解,让学生充分感悟到波斯帝国的野心,以及取得这场胜利的重要及艰难,这样学生就更能深刻的体会到为什么菲利比斯会不顾一切地要把胜利的喜讯带给同胞,为深入学习后文打下基础。】

  (二)英雄之伟大

  1、远在40千米之外的首都雅典同胞他们都在(翘首以待)。可是在当时,人们只能通过什么方法传递消息?(靠人跑去传话)从40千米外传递消息,可是个艰巨的任务,但是谁完成了?(菲利比斯)

  体会长跑的艰难

  1、出示句子:“他跑啊,跑啊,终于看到了雅典的城门。”

  自己读句子,你体会到什么?

  2、他怎么会跑得如此艰难?仅仅因为路程太长吗?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画出相关的语句。

  (课件出示:为了把胜利的喜讯报告给首都翘首以待的同胞,战士菲利比斯不顾伤痛、饥饿和极度的疲劳,从马拉松出发,向雅典跑去。)

  3、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伤痛”、“饥饿”、“极度的疲劳”、“战士”等词语理解。

  4、角色体验。

  此时此刻,我真想问一问菲利比斯:菲利比斯,你的伤口还在流血呢,你为什么要接受这个艰巨的任务呢?

  菲利比斯,你已饥肠辘辘,你能坚持下来吗?

  菲利比斯,你刚从战场上下来,身体已是极度的疲劳,你就不能休息片刻再出发吗?

  5、出示画面,想象他在森林中遇到的困难,指名说一说。

  练笔:他还会遇到什么困难?

  (课件出示:虽然 ,但是他 。

  虽然 ,但是他 。)

  6、教师引读加深理解。

  【设计意图:对文本进行补白,给予学生想象的空间,充分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和书面表达能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而教师三个层次的引读也让学生的朗读感情层层深入,做到了读有层次,读有体会,真正做到了与文本对话,使学生走进了人物内心,为体会人物的.精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感悟英雄之伟大

  1、(课件出示:

  到达雅典的时候,他已经筋疲力尽,他用尽最后的力气,向迎接他的人们高呼:“我们胜利啦!”随即倒在地上,再也没有起来。)

  齐读。

  2、感受菲利比斯“筋疲力尽”的程度。

  3、朗读体会。

  4、交流提升。

  同学们,这是一位怎样的战士呀?感受菲利比斯的勇敢坚强、坚持不懈、热爱爱国。

  5、齐读第二自然段,抒发情感。

  (课件出示:为了把胜利的喜讯报告给首都翘首以待的通报,战士菲利比斯不顾伤痛、饥饿和极度的疲劳,从马拉松出发,向雅典跑去他跑啊,跑啊,终于看到了雅典的城门。到达雅典的时候,他已经筋疲力尽,他用尽最后的力气,向迎接他的人们高呼:“我们胜利啦!”随即倒在地上,再也没有起来。)

  6、整体回归。

  他是英雄,可文中的英雄不止他一个。(包括他在内的参加了马拉松战斗的那一万名战士,他们都是英雄。)

  如果没有他们,就不会有马拉松之战的胜利,希腊的历史也将重新改写。让我们记住这场马拉松之战,记住这些英雄,去弘扬马拉松的精神和品质。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深入体会菲利比斯所表现的精神和品质,以点带面感受所有参战士兵的高大形象,从而解答学生之前提出的问题:为什么纪念马拉松之战?为什么纪念那位把胜利喜讯带给人民的英雄?既培养了学生质疑的能力,又让学生感受到解疑的快乐,教学环节循序渐进,环环相扣。】

  四、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1、拓展延伸:生活中就有很多优秀的运动员,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完美地诠释了马拉松的精神。出示图片,教师讲故事

  2、教师总结。

  同学们,“马拉松”不仅仅是一项体育运动,而是精神的体现,品质的象征。无论何时何地,都需要这些精神和品质。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真实选手身上再次体会马拉松比赛蕴含的精神和品质,认识有梯度、有深度、有广度。】

  五、作业超市:

  1、复述这个故事。

  2、想象菲利比斯是怎样跑到雅典的,展开丰富的想象具体写一写。

  公开课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初步感受古诗的语言美。

  体会从平凡之处发现美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抓住关键字体会小池的小而美。

  教学难点:学会从平凡之处发现美。

  一、西湖荷花图片导入

  (设计意图:引出《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体会西湖的“大”。

  (设计意图:《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小池》均为杨万里的作品,取景一大一小,心境一开阔明朗一淡然喜悦,故以前者之“大”反衬后者之“小”,加深学生的理解。)

  三、出示小池图片(无景),对比小池和西湖。

  (设计意图:先抑后扬,体会小池的平凡。)

  四、多种方式诵《小池》

  (设计意图:设置疑问,如此平凡的小池,如何让诗人写诗赞颂?)

  五、抓住“惜”和“爱”两个关键字,依托“细流”和“树荫”两个意象体会首联、颔联。

  (设计意图:体会平凡中的美与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珍爱。)

  六、生在空白小池中绘画。

  (设计意图:颈联、尾联画面感极强,用绘画的`方式直观地感受小荷与蜻蜓相互依偎的画面。同时让学生体会在平凡之处发现美,创造美的感受。)

  七、说说喜欢西湖还是小池。

  (设计意图:首尾呼应,诗人在创作这两首诗时的心境是不同的,借这个问题,学生深入理解小池平凡却细致的美。)

  公开课教学设计16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2、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3、认识本课6个生字,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白杨的图文资料。

  2、搜集有关新疆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图文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

  1、今天,我们来学习当代作家袁鹰的文章《白杨》。

  板书课题:

  白杨

  2、看插图,认识白杨树。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通读课文:

  ⑴ 联系课文中语句,想想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

  ⑵ 把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划下来,想想这些话的意思。

  3、检查自学情况:

  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标点自然段。

  注意:

  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字音易错的:清晰。

  字形易错的:新疆。“疆”字不要丢“土”,与“僵”区别。

  三、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1、默读课文,说说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

  荒凉、寸草不生、贫瘠……

  2、读一读你刚才所划的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想想其中的含义。

  理解:

  不要求非常深入理解,只要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致的说说从字面上体会到白杨的生长环境十分的恶劣,感受到白杨十分的坚强就可以了。

  朗读:

  大戈壁这么荒凉,环境这么恶劣,白杨却长得那么高大挺秀,像卫士一样守卫着铁路。读到这里,你觉得白杨怎样?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朗读爸爸说的话?

  (赞美、骄傲的语气。)

  3、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爸爸的话。

  四、再次朗读,深入体会

  找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新课

  爸爸仅仅是在赞扬白杨吗?他的话中似乎还有更深的含义,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吧。

  二、品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轻轻闭上眼睛听录音,看看在脑海中浮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板书并理解:

  高大挺秀

  2、为什么会感受到白杨是高大挺秀的?

  (戈壁的荒凉,寸草不生,而白杨在那里是如此的挺拔,在满眼没有绿意的戈壁上,白杨越加高大挺秀了。)

  3、爸爸看到白杨,有什么感受?引读第一段。

  (体会“高大挺秀”的感情色彩。)

  4、当哥哥和妹妹在议论白杨时,什么问题使爸爸变得严肃起来(默读4~13节)?

  三、理解研读,深悟课文

  1、找到爸爸说的话,弄清有几句,并想想这几句概括了白杨的什么特点(请一名学生朗读并一同归纳)教师板书:

  枝干挺直

  白杨 哪儿需要……就在哪儿生长

  坚强

  2、默读,把表现白杨生命力强的词语勾划出来,理解这三句话怎么表现白杨生命力顽强的。

  3、有感情地朗读,注意体会重点词语的感情。

  4、体会句群关系,重点读第三句。

  5、换人称读:

  用爸爸的话来赞美白杨。把“它”换作“你”。

  6、试着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7、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把16和14节对比着默读,爸爸要表达什么呢?他和白杨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服从需要、扎根边疆、无私奉献。

  8、默读最后一段话,想想:

  ⑴ 爸爸为什么开始沉默,后来又微笑?爸爸的希望能实现吗?为什么?

  他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能像白杨一样适应那里的艰苦的'生活,一定能像白杨一样很顽强地生活下去。

  ⑵ “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你能体会到它的含义吗?

  作者用小白杨的茁壮成长,来暗示在父母的影响教育下,孩子们一定能够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成为祖国建设需要的人。

  四、纵览全文,体会中心

  1、我们和爸爸一同感受了白杨的品质,那么现在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⑴ 爸爸不只是介绍白杨,赞美白杨,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愿,就是像白杨那样,服从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作无私的奉献。

  ⑵ 爸爸的心愿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他们一样为边疆出力,一样建设边疆。

  ⑶ ……

  2、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重点句子。

  有感情地朗读链接《帐篷》。

  五、课后练习

  1、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阅读链接《帐篷》。

  3、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写几句话,夸夸像课文中的爸爸一样的祖国建设者或保卫者。

  公开课教学设计17

  【设计依据】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自我感悟是学生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自我感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拓宽、延伸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兴趣,体会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关注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丰富学生语言实践的形式。学会正确、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

  2、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4、通过学习,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1、组织游戏:

  全体同学立正站好,两臂侧平举,一动不动地站立,看谁坚持得最久。然后让同学谈感受,再面向全体同学谈话。你觉得一分钟长吗?

  2、一分钟可以说很短,也可以说很长,在某种情况下,要克制自己,坚持一分钟也是不容易的。我们今天学了课文《一分钟》以后,对一分钟的体会一定会更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录音朗读课文,听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题中的一分钟在课文中指什么?

  3、同桌互读,纠正字音。

  4、学生质疑。

  三、合作探究,感悟课文

  1、思考:

  迟到一分钟怎么变成二十分钟呢?认真读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2、小组交流,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

  3、集体交流:

  你们小组都读懂了什么?

  (教师相机指导。)

  4、指导学生朗读。

  5、读完课文,你觉得这一分钟重要吗?为什么?

  四、结合实际,自主学字

  1、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生字:

  读准字音、给生字找朋友、自学生字笔顺,说说识记生字的方法。

  2、教师板演范写,学生在书上描红练习。

  3、将学生写的生字展示评比。

  五、深化认识,实践拓展

  1、组织学生从活动中体会一分钟的价值。

  ⑴ 通过查资料说明,人们一分钟能做多少事。

  ⑵ 在你的生活中,一分钟能干多少事?动手试一试。

  2、以我一分钟能做什么为主题,交流自己的切身感受,体会时间的宝贵。

  公开课教学设计18

  一、教学目标:

  因为这是课文学习的第一课时,所以我把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学习生字新词。

  2、读懂课文内容,初步认识并了解闰土,初步体会人物的特点。

  3、体会文中人物外貌描写的句子,感受作者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通过学习相关于闰土外貌的句子,体会人物特点,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三、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学:说说闰土名字的由来,说说闰土与“我”的关系,交流鲁迅的相关资料,初识鲁迅。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进行初次的预习交流,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同时走近鲁迅,为认识鲁迅踏出第一步。

  明确学习目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

  2、初步认识闰土,了解闰土。

  (二)自学互测:一是学生二人小组互读课文,检测课文朗读情况,交流文中不懂的词语和表达方式。二是找找文中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并通过重点词语初步感知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从中可以看出闰土是个()的少年?)

  【设计意图】:第二次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让学会感知预习的`重要性,同时为学生学习课文打好基础,让学生走近闰土,认识闰土。从情感上接纳课文。

  (三)互动释疑:

  1、读出下列词语

  一扭郑重套住仿佛厨房刺猬胯下

  允许窜了

  【设计意图】:针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全体学生的字词掌握情况。

  2、连线

  便是只知道

  没有知道没有原因地觉得

  无端地觉得如此

  素不知道以前

  如许就是

  先前不知道

  单知道向来不知道

  其间其中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更容易走进课文,体会文本。引领学生感知新旧文化表达上的差异。

  3、展示朗读:可以难读的句子,也可以是喜欢的段落。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亦为下节课的进一步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4、品味句子。

  他紫色的小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比较:他紫色的小脸,头戴一顶毡帽。

  比较:他苍白的小脸,头戴一顶毡帽。

  (感受:描写人物外貌时要结合人物特点。)

  【设计意图】:学习作者人物描写的方法,为习作做准备。

  (四)巩固提升:

  闰土向“我”讲了哪几件事?

  看瓜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

  【设计意图】:从整体上感知课文主要内容,激发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概括的能力。

  (五)课堂检测:

  1、听写生字词语:

  胯下一扭套住刺猬厨房窜出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的目标达成率,做到课课清。

  2、描写班级里一个人的外貌,可以是学生,可以是任课老师。(不能写出名字,但要写出人物的特点。)

  【设计意图】:结合所学,学以致用,让学生体会学习与语文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运用,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意识,锻炼学生的习作能力。

  公开课教学设计19

  一、课程标准解读:

  1.课标要求:

  1.2归纳影响商品价格变化的因素,理解价格变动的意义,评述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2.课标解读:

  商品价格的变动与人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因为人们的收入总是有限的.,为了满足需要,消费者必须根据自己的收入状况,根据不同商品的价格水平,在各种商品之间进行选择。但是,商品价格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最终又是和生产相关的,商品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归结起来主要有:调节生产量;要求厂家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要求厂家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教材分析:

  本框题分二框,第二框承接前面“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后面是“价格变动的影响”,它在整个教材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以后《经济生活》的学习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因此,本框题在《经济生活》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三、版本比较:

  价值规律的作用有变动。

  四、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1:通过观看视频,体会自身及家庭成员的购物经历,描述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

  学习目标2:通过实例对比,说明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和高档耐用品的影响是不同的。

  学习目标3:通过对情境材料的分析,归纳出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受到相关商品(互为替代品和互补商品)影响。

  学习目标4:通过对智能手机价格相关问题的合作探究,归纳出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并能据此分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习目标5、独立完成导学案中巩固训练部分的相关练习题。

  五、学情分析

  高一新生入校,由于初中政治是开卷考试,所以对于高中政治课的学习要求并不是很明确,一部分学生对于政治学习没有兴趣,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培养学习兴趣,慢慢熟悉高中政治的学习。

  六、教学重点、难点:

  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和生产经营的影响。

  七、评价设计

  1.通过观看视频和联系自我的生活实际,90%以上的学生能够说出商品价格变化对生活和对生产的影响,检查学生对于目标一、二、三、四的达成情况。

  2. 根据给出情景,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八、教学方法及教具:

  情境探究 小组合作探究 电子白板

  九、教学流程:(详细见附件)

  公开课教学设计20

  一、导入

  1、同学们,听着熟悉的歌曲,我们知道歌颂母亲是永恒的话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一次抱母亲》。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母亲生病住院,护士要换床单,母亲不能下床,便有了作者第一次抱母亲。可作者没想到母亲这么轻,差点摔倒。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轻声朗读第2-3自然段,找出描写作者第一次抱母亲后的心情的语句。

  二、精读

  1、学生朗读第2-3自然段,找描写作者第一次抱母亲后的心情的语句。

  2、学生交流。

  3、“母亲竟然这么轻”,“我”的心里为什么很难过?再读读课文,谈谈你的体会。

  4、学生交流。

  相机课件出示: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A、请同学们读读这段话,想想你从这段话中体会到什么?

  B、学生交流。

  C、这段话中有两个“担子”,请同学们再读读这段话,想想这两个担子的意思一样吗?

  D、第一个“担子”是指什么?

  对呀,炎炎夏日,骄阳似火,知了不停地叫喊着,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寒冬腊月,雪花纷飞,呼呼的北风无情地刮着,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E、第二个“担子”又指什么?

  课件出示: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想想母亲会去干什么?

  F、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母亲?

  G、指导读“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5、过渡:母爱是伟大无私的,它不仅感动了作者,也让护士感动了,引读:护士也动情地说:————。但是,母亲呢?

  6、课件出示: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7、是呀,每个母亲都是一样的。同学们,想想你们的母亲平时为你做了什么?课件出示:选择一句或几句,说说你们的母亲为你做了什么?

  清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晚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当我生病时,母亲____________;

  当我伤心时,母亲____________;

  当我____时,母亲___________ ……

  8、同学们这就是爱啊,这就是母爱啊!作者也想到了这样一幕。

  (1)我决定抱一抱母亲,就像母亲无数次抱我一样,为了让母亲入睡,护士不忍离去,就在边上看着。我以为母亲睡着了,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师配乐范读。)

  (2)母亲的泪水是母亲因为病痛而流下的吗?这是怎样的泪水?

  学生说;这是兴奋的泪水、幸福的泪水、这时高兴的泪水,这是感动泪水。这是爱的泪水……

  (3)师:小时候,母亲从无数次的抱过我,而这仅仅是我第一次抱母亲,却给了母亲无比的激动和幸福,让我们也读一读,让我们这个画面留住,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脑海里。生齐读。

  三、升华

  1、母亲为我们付出了很多,回报母亲恩情的`方式也很多。作者用“抱母亲”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爱母之情,你们想用什么方式表达你们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呢?(播放《母亲》)

  2、学生各抒己见。

  3、今天,正好有许多母亲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中,希望同学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报答母亲的恩情,让我们对着母亲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母亲的爱》。

  4、请同学们去抱一抱自己的母亲,说一说自己的心里话。

【公开课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体育公开课教学设计06-10

比尾巴公开课教学设计03-01

数学公开课教学设计03-30

《桥》公开课教学设计03-30

公开课太阳教学设计01-18

《推敲》公开课教学设计03-30

太阳公开课教学设计01-02

《静夜思》公开课教学设计03-03

比尾巴公开课教学设计(热门)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