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称》教案

时间:2023-03-30 14:14:55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对称》教案1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对称》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对称》教案15篇

《对称》教案1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2.本课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知识的前后联系

  《中心对称图形》是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三章第二单元第二节课的内容。本节教材属于图形变换的内容,是在学习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旋转和中心对称”后的一种对称图形,因此涉及归纳、类比等思想方法,对激发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3.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重点分析体现新课程理念的特点

  本节课主要介绍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中心对称图形的识别、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的比较、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为使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我将通过:(1)例举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旋转对称图形引出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2)引导学生观察、猜想、实验、归纳、类比等方法探究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3)通过多媒体演示使学生对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有直观的表象。我认为这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循序渐进的活动过程,符合新课程标准理念和学生建构知识的规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二)教学对象分析

  1.学生所在地区、学校及班级的特色

  我授课的班级是西安市阎良区振兴中学九年级一班,作为九年级的学生,在图形的对称方面已经积累一些经验,已经具有一定的观察、猜想、实验、归纳、类比等研究图形对称变换的能力;班级学生具有个性活泼,思维活跃,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学习情绪易于调动,学习积极性高的特点,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个体差异较大,并且班级中已出现分化现象。

  2.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班级学生的年龄大多在15岁到17岁间。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表现欲望较为强烈,喜好发表个人见解并且具有一定的合作交流、共同探讨的意识与经验,因此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中,适当地创设一些具有一定思维深度的问题,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紧密结合,促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更多地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学习思考的乐趣。

《对称》教案2

  (一)创设情境,感知对称

  本课的引入,课件展示一组美丽的轴对称图形,提出问题:这三幅图片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唤醒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原有认识,引导学生回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板书关键词:对折完全重合

  并揭题:图形的对称

  这里多媒体演示的精美图片配以逼真的声效,是传统教学形式所达不到的,教学效果的区别也是很明显的。

  (二)引导探索,研究对称

  这部分我分为两个层次来教学:

  1、探索长方形对称轴,指导学生画对称轴。首先第一部分探索长方形的对称轴,学生通过折一折并得出结论: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可以上下对折,也可以左右对折。并向学生介绍,这样的'折痕在轴对称图形中是特有的,被称为对称轴。(板书:对称轴)。在学生交流的时候,教师同时课件演示折法,这样的演示,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长方形的两条对称轴的位置。

  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第二层次指导学生画对称轴上。教师在展示台示范用点划线画一条对称轴。并让学画对称轴。要求把另外一条也画出来。生自折自画自悟。教师深入,要是长方形在方格纸上,你还能找到别的方法画对称轴吗?(生说,师课件演示在格子图上数格子。)

  教师继续深入,如果没有折痕,你能画出长方形的对称轴吗?在小组内讨论,得出取对边中点连线的方法。在交流时,课件出示用4把直尺测量找出长方形长和宽的中点,以此画出对称轴。

  2、探索正方形的对称轴。

  在第二层次探索正方形的对称轴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自己动手折一折,操作验证,再在书上画出结果。

  展示的时候,先交流画2条对称轴的图形。

  然后展示画4条对称轴的图形补充,指着两条对角线所在的对称轴,提问:为什么正方形的对角线是它的对称轴,而长方形的对角线却不是对称轴呢?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展示课件正方形4种对折方法的动态演示。

  师总结:正因为如此,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而长方形只有2条对称轴。(板书)

  (三)探究提高,巩固对称

  练习部分,我比较注重对习题的开发和利用,进行适当地顺序调整,拓展和延伸,使练习部分成为本课的亮点。主要分为3个层次来练习。

  1、基础练习(想想做做第1题)

  请同学们拿出6个图形,折一折,判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哪些不是。是轴对称图形的,画出它的对称轴。接着学生在交流时可以使用展示平台,学生可以完全看清操作过程。

  这一题是对基础知识的巩固。

  2、提高练习(想想做做第4题)

  题目要求学生先画出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的对称轴,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根据部分学生的答案,课件填表格。我适当追问,引起学生思考:按照这样推断,那正七边形会有几条对称轴?正十边形呢?正一百边形呢?

  让学生归纳总结出规律:正多边形,对称轴的条数与边数相等。

  3、综合练习

  ①比较复杂图案的对称轴。(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4个复杂图形,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根据学生回答,课件演示对称轴)

  ②根据对称轴所在的位置,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怎样找关键点最准确。配合课件和学生的回答,动态演示先找到对应的关键点,然后将这几个点相连。

  (四)总结反思,升华对称

  首先让学生说说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其次学生说说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五)创新设计,运用对称

  请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方格纸上设计一个美丽的轴对称图形(课件出示方格纸)。

《对称》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并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准确地判断出轴对称图形,并尝试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经历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体验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生活中的对称美。

  学情分析

  1.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学生能比较容易的接受本节的知识。

  2.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理解掌握轴对称图形,并能通过折叠寻找对称点,会对所给图形作出正确地判断。观察——操作——归纳——判断。

  3.对称轴和对称点的寻找。

  重点难点

  重点:

  1.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建立轴对称图形的表象。

  2.经历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体验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难点: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并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准确地判断出轴对称图形,并尝试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游戏引入

  教师活动:

  帮暖羊羊找角

  观察图片找出问题,确定角的位置。初步建立轴对称图形的表象。

  学生活动:

  学生参与游戏,帮暖羊羊找角。

  活动2【讲授】分类

  教师活动:

  1、根据轴对称图形的表象来给学具袋里的图形来分类,并汇报分类的理由。

  引出轴对称图形。

  (板书课题)

  学生活动:

  动手分类将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分成一类,将不能完全重合的分成一类。汇报发现

  活动3【活动】学习轴对称图形

  2、动手制作一个轴对称图。教师示范,边示范边说制作方法。引导学生创作一个轴对称图形。

  (学生操作,制作一个轴对称图形。集体展示创造出来的美丽的轴对称图形。)

  3、摸一摸折痕看有什么感觉

  引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指导画对称轴,教师示范画的方法,强调易错点。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轴对称图形,并独立画出它的对称轴。

  (摸折痕。选择自己喜欢的轴对称图形,并独立画出它的对称轴,同桌互相检查纠正不准确的画法。)

  4、在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后,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发现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活动4【导入】练一练,“巩固”对称

  (1)练习1

  同学们,老师想考一考你们,引导学生完成书上P68做一做。先明确题目要求,再动手完成

  (读出题目要求,找到题目中两个具体要求,按照题目要求独立完成,同桌互查。再集体汇报。)

  (2)练习2

  同学们,请你拿出2号学具袋中的图形,折一折,画一画,看看它们各有几条对称轴。

  (自己独立先折一折,再画一画,能够发现长方形有两条对称轴,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活动5【讲授】总结

  同学们你们可真了不起,不但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还创造了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美丽的轴对称图形装点着我们的生活。

  希望同学们长大后能够创造出更美丽的轴对称图形美化我们的生活。

《对称》教案4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能找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用自己的方法创造出轴对称图形。

  2、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探索与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教学等。

  学生:白纸、彩纸、剪刀、颜料、钉子板等学习材料一份。

  教学过程

  一、“玩”对称,谈话激趣

  课前交流:从“玩”这一话题引入,结合师生的撕纸作品,自然引入新课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

  (今天有这么多老师来听课,我有点担心。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担心什么吗?其实老师是担心我们六(1)班的同学不会“玩”。你们会不会玩?老师这有一张白纸,说一说你会玩什么? 想知道我会怎么玩这张纸呢?先把这张纸对折,然后从折痕的地方任意的撕下一块。虽然任意,但撕得还是挺认真的。你们会不会像老师这样玩呢?每人都有机会,不妨请大家也来玩一玩。)二、“识”对称,体悟特征

  (谁愿意把自己的作品给大家展示一下?

  如果我们把这些看做一个个图形的话,这些图形的大小?形状?但是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图形有一个共同的地方?

  板书:轴对称图形

  刚才同学们给这些图形一个名称,关于他们的特点我们还有待于深入的研究。这些图形除了左右两边一样外,试想一下,如果把这些图形的左右两边对折的话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形呢?我想了解一下你手中的作品有没有这样的特点?请同学们自己试着折一折。

  既然这样的图形对折以后左右两边都重合,那么这样的图形用“轴对称图形”这个名称合适不合适?为什么合适?说说你的理由。1. 结合学生的撕纸作品,2.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概括,3.抽象出这类平面图形的特点。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图形的特征(对折后,折痕两侧完全重叠),师生共同揭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4. 从“轴”字出发,5. 引导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6. 并通过说一说、指7. 一指8. 、画一画,9.深入认识对称轴,10. 体会“对称轴是折痕所在的直线”这一内涵,11. 并再次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对称轴通常用点画线来表示。在自己的作品上也画上一条对称轴。对折以后,折痕的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你们能不能很快的说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12. 结合轴对称图形的'特征,13. 判断下列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学生根据经验大胆猜想。

  结合手中的学具,小组合作,共同验证猜想。

  大组进行交流,着重引导学生说清判断的依据。

  引导学生理解一般三角形的“非对称性”及等腰(边)三角形的“对称性”,并由此类推到梯形、平行四边形等。

  根据活动经验,判断如下三个图形的对称轴的条数。

  4.判断国旗中的图案是否是轴对称的。

  交流时,引导学生说说判断的依据。

  5.判断交通标志中的图案是否是轴对称的。

  写下正确的图案标志的序号。

  交流:剩下的图案为什么不是轴对称的。

  6.想象:根据给出的轴对称图形的左半边,想象它的另一半,并判断给出的是什么图案。

  三、“做”对称,深化体验

  引导学生结合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利用师生共同准备的一些素材,自己想办法创造一个轴对称图形。

  交流时,着重引导学生说清创作过程,并给予激励性评价。

  教师相机进行相关资源的分享。

  四、“赏”对称,提升认识

  由轴对称图形,进而拓展到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引导学生通过赏析,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与神奇,并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受到美的洗礼。

  轴对称图形

  张齐华出一张纸。

  如果是你的话,怎么玩?

  生:我们折飞机

  生:我会折青蛙,

  生:我们折出星星

  生:我会把这张纸剪成窗花。

  师:先把纸对折,然后从折痕的地方,撕下一块。会玩吗?大家玩一玩。

  学生撕纸

  在黑板上展示学生的作品

  师:如果我们这些纸看作一个个图形的话?大家看一看这些图形大小?(不一样),你们有没有发现共同的地方?

  生:左右两边都相同。

  生:我认为它们轴对称图形的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这个词儿的?

  生:我是从书上看到的。

  板书课题。

  师:在深入的观察,左右大小就是一样的吗?

  生:我认为形状也是一样的

  生:我认为面积也是一样的。

  生:我认为把它叠在一起的,会重合。

  师:你手中的作品有没有这样的特点。

  学生动手试一试。

  师:现在

《对称》教案5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圆的旋转不变性。

  2、圆心角、弧、弦之间相等关系定理。

  (二)能力训练要求

  1、通过观察、比较、操作、推理、归纳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以及概括问题的能力。

  2、利用圆的旋转不变性,研究圆心角、弧、弦之间相等关系定理。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培养学生积极探索数学问题的态度及方法。教学重点

  圆心角、弧、弦之间关系定理。教学难点

  “圆心角、弧、弦之间关系定理”中的“在同圆或等圆”条件的理解及定理的证明。

  教学方法指导探索法。教具准备投影片两张

  第一张:做一做(记作§3。2。2A)第二张:举反例图(记作§3。2。2B)教学过程

  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我们研究过中心对称图形,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它的,它的定义是什么?哪位同学知道?

  [生]用旋转的方法。中心对称图形是指把一个图形绕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和原来的图形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就是它的对称中心。

  [师]圆是一个特殊的圆形,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已经了解到圆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又是一个中心对称图形。那么,圆还有其他特性吗?下面我们继续来探讨。

  Ⅱ、讲授新课

  [师]同学们请观察老师手中的两个圆有什么特点?[生]大小一样。

  [师]现在老师把这两个圆叠在一起,使它俩重合,将圆心固定。

  将上面这个圆旋转任意一个角度,两个圆还重合吗?[生]重合。

  [师]通过旋转的方法我们知道:圆具有旋转不变的特性。即一个圆绕着它的圆心旋转任意一个角度,都能与原来的图形重合。圆的中心对称性是其旋转不变性的特例。即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为圆心。

  [师]我们一起来做一做。(出示投影片§3。2。2A)按下面的步骤做一做:

  1、在两张透明纸上,作两个半径相等的⊙O和⊙O′,沿圆周分别将两圆剪下。

  2、在⊙O和⊙O'上分别作相等的圆心角∠AOB和∠A'O'B'(如下图示),圆心固定。注意:在画∠AOB与∠A'O'B'时,要使OB相对于OA的方向与O'B'相对于O'A'的方向一致,否则当OA与OA'重合时,OB与O'B'不能重合。

  3、将其中的一个圆旋转一个角度,使得OA与O'A'重合。

  [生]教师叙述步骤,同学们一起动手操作。

  [师]通过上面的做一做,你能发现哪些等量关系?同学们互相交流一下,说一说你的理由。

  [生甲]由已知条件可知∠AOB=∠A'O'B'。

  [生乙]由两圆的半径相等,可以得到∠OAB=∠OBA=∠O'A'B'=∠O'B'A'。

  [生丙]由△AOB≌△A'O'B',可得到AB=A'B'。 [生丁]由旋转法可知?AB??A?B?。??

  [师]很好。大家说得思路很清晰,其实刚才丁同学说到一种新的证明弧相等的方法——叠合法。

  [师生共析]我们在上述做一做的过程中发现,固定圆心,将其中一个圆旋转一个角度,使半径OA与O'A'重合时,由于∠AOB=∠A'O'B'。这样便得到半径OB与O'B'重合。因为点A和点A'重合,点B和点B'重合,所以和重合,弦AB与弦A'B'重合,即,AB=A'B'。

  的理由是[师]在上述操作过程中,你会得出什么结论?

  [生]在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

  [师]同学做得很好,这就是我们通过实验利用圆的旋转不变性探索到的圆的另一个特性:圆心角、弧、弦之间相等关系定理。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命题的证明。(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学生口述,教师板书)如上图所示,已知:⊙O和⊙O'是两个半径相等的圆,∠AOB=∠A'O'B'。求证:,AB=A'B'。

  证明:将⊙O和⊙O'叠合在一起,固定圆心,将其中的一个圆旋转,一个角度,使得半径OA与O'A'重合,∵∠AOB=∠A'O'B',

  ∴半径OB与O'B'重合。

  ∵点A与点A'重合,点B与点B'重合,∴∴与重合,弦AB与弦A'B'重合。,AB=A'B'。

  上面的结论,在同圆中也成立。于是得到下面的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

  注意:在运用这个定理时,一定不能忘记“在同圆或等圆中”这个前提。否则也不一定有所对的弧相等、弦相等这样的结论。

  [师](通过举反例强化对定理的理解)请同学们画一个只能是圆心角相等的这个条件的图。(出示投影片§3。2。2B)

  [生]如下图示,虽然∠AOB=∠A'O'B',但AB≠A'B',

  下面我们共同想一想。

  [师]如果我们把两个圆心角用①表示;两条弧用②表示;两条弦用③表示。我们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在同圆或等圆中??②???也相等

  ①相等??③如果在同圆或等圆这个前提下。将题设和结论中任何一项交换一下,结论正确吗?你是怎么想的?请你说一说。(同学们互相交流、讨论)

  [生甲]如果将上述题设①和结论②换一下,结论仍正确。可以通过旋转法或叠合法得到证明。

  [生乙]如果将上述题设①和结论③互换一下,结论也正确,可以通过证明全等或叠合法得到。

  [师]好,通过上面的探索,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生]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条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

  注意:(1)不能忽略“在同圆或等圆中”这个前提条件,否则,丢掉这个前提,虽然圆心角相等,但所对的弧、弦、弦心距不一定相等。

  (2)此定理中的'“弧”一般指劣弧。

  (3)要结合图形深刻体会圆心角、弧、弦、弦心距这四个概念和“所对”一词的含义。否则易错用此关系。

  (4)在具体应用上述定理解决问题时,可根据需要,择其有关部分。如“在同圆中,等弧所对的圆心角相等”“在等圆中,弦心距相等的弦相等”等等。

  例如,下图中的∠1=∠2,有的同学认为∠1对AD,∠2对BC,就推出了AD=BC,显然这是错误的,因为AD、BC不是“等圆心角对等弦”的弦。

  [师]下面我们通过练习巩固本节课的所学内容。课本P97

  随堂练习

  1、2、3 Ⅲ。课时小结

  [师]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在得出本节结论的过程中,回忆一下我们使用了哪些研究图形的方法?(同学们之间相互讨论、归纳)

  [生]本节采用的方法有多种,利用折叠法研究了圆是轴对称图形;利用圆的轴对称性研究了垂径定理及其逆定理;利用旋转的方法得到了圆的旋转不变性,由圆的旋转不变性,我们探究了圆心角、孤、弦、弦心距之间相等关系定理??

  Ⅳ。课后作业

  课本P98

  习题3。3:

  1、2 Ⅴ。活动与探究(略)板书设计

  §3。2。2圆的对称性

  一、圆的旋转不变性

  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为圆心。

  二、圆心角、弧、弦之间相等关系定理。证明:略

  三、随堂练习

  四、课时小结

  五、课后作业

《对称》教案6

  教学目标:

  1. 经历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关于轴对称现象的一系列活动,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轴对称图形。

  2. 在画、折、剪等自主探索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表达、思维、空间想象能力,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精神。

  3. 联系生活实际,通过感知、认识、欣赏、制作轴对称图形,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感悟学习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轴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练习纸、剪刀、彩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初步感知

  1. 情景引入 帮小蝴蝶画出镜子里的另一半。(练习纸)

  2. 观察、比较 (媒体展示)仔细观察原来的一半和你画的那一半,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对称 形状相同 大小相等)

  3. 猜测、验证 如果把完整的图对折,请你猜猜会出现什么情况? (媒体演示:重合) (板书:重合 折 叠,合在一起)

  二、自主探究,体验新知

  1. 尝试分类 (媒体出示数学城堡里的.物品,并抽象出各种图形) 小组合作分类。

  2. 交流、验证 阐述分类依据,验证分类结果。

  3. 揭示课题 在数学上我们称这样的图形为——轴对称图形。 (板书:轴对称)

  4. 认识对称轴

  (1)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直观演示 的对称轴。 (板书:对称轴)

  (2)小组活动:寻找另几个图形的对称轴。 (反馈、媒体演示)

  5. 独立判断。

  哪些图形中的红线是对称轴?(皇冠图、茶壶图、盘子图以及禁止符)

  三、内化新知,拓展引伸

  1. 观察、辨析 观察 ,判断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2. 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寻找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形的对称轴,完成练习。

  四、艺术欣赏,自主创造

  1. 欣赏、感受 媒体展示“爱心”、昆虫、乐器、千手观音、建筑、京剧脸谱、中国结、剪纸,体验对称美。

  2. 设计、创作 运用轴对称原理,自主设计、创作美丽的轴对称图形。

  五、体验收获,课后延伸

  1. 思考 通过今天的学习,小蝴蝶会带回去什么?

  2. 延伸 从各个角度观察生活中的雨伞,寻求新的发现。

《对称》教案7

  一、背景介绍

  本教材改变了传统教材对“轴对称”的内容安排,增加了“像”的概念和镜面对称的内容,把传统教材中的“轴对称”加以延伸,用运动变换的角度去教学生考虑问题,这样较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并通过理解镜面对称,将“二维”的轴对称扩充到“三维”的镜面对称,丰富学生对轴对称的直观体验与理解,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提出了轴对称、轴对称变换、像的概念及轴对称变换的性质和镜面成像的规律,是“轴对称图形”的延续和图形变换的开端,着重是要教会学生用“动”的观点考虑问题,而对镜面对称比较难以掌握,主要是把“二维”上升到“三维”,教材中突出“变换”的这种运动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也为下几节课的图形变换打下思考的方向。

  〔教学目标〕

  1、了解轴对称、轴对称变换、像的概念。

  2、掌握轴对称变换的性质,理解镜面成像的规律,能运用性质作出某图形经轴对称变换后的'图形。

  3、体验运动思想、丰富想象能力、发展空间思维。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轴对称变换的性质及作出变换后的图形。

  难点:镜面成像规律的探究。

  〔教学准备〕 教师:剪纸图片若干、镜子。

  学生:剪刀、白纸、镜子、直尺。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剪纸是中国最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根据考古,其历史可追溯到6世纪,请欣赏剪纸图片(实物投影)

  议一议:以上这些剪纸都有何特征?

  剪一剪:你能剪出一个符合上述特征的图形吗?学生讨论、操作,并展示说明(主要在于验证)

  二、学习概念、探求规律。

  1、概念:(用学生的作品来举例说明概念)

  ①我们可以把轴对称图形中位于对称轴两侧的两个部分看成两个图形,说成“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

  ②由一个图形变为另一个图形,并使这两个图形关于某一条直线成轴对称,这样的图形改变叫做轴对称变换,也叫反射变换。经变换后所得的新图形叫做原图形的像。

  2、猜一猜,你能猜想出下列图形,经轴对称变换后所得的像吗?

  如图,是对称轴请选择经轴对称变换后的像。

  ① ②

  L L

  ③ ④

  L

  教师用纸片验证。L L 欣赏图片,陶冶情操,激起学生的兴趣,问题引入并让学生去动手、动脑、动口,达到了复习的目的,也达到了为新课铺垫的目的。

  用学生的作品,让其体验成功,对概念的学习,采用讲授法以达到准确的目的。

  让学生去猜想,去感受像的基本的规律。

  3、试一试:给你一个图形和一条直线,你能否作出以这条直线为对称轴,这个图形经轴对称变换后所得的像?出示教科书第44页例题。

  ①学生分析讨论 ②尝试作图③师生共同完成

  想一想: ①作出对称点的依据是什么?

  ②作出的△ABC与△A′B′C′全等吗?为什么?

  ③由此你能得到轴对称变换有何性质?(什么变?什么不变?)

  性质:轴对称变换不改变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只改变方向)

  4、做一做,教科书44页1、2题。

  三、合作探究,体验规律。

  1、以3~4人为一组,讨论结果分组汇报,教师给予评价。

  ① 教科书45页图2-4

  ②小明站在镜子前,他看到镜子里胸前运动服的

  号码是“ ”背后的钟是 ,问:小明的衣

  服号码是 ,当时是几点钟? 。

  ③用镜子检验。

  ④如果把原图和它们镜中的像并排放在一起,你会发现什么规律?

  (把镜面看成对称轴,原图与像成轴对称关系。) 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严密性,学会作轴对称变换后所得的像,并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共同完成,穿插提问,让学生归纳出基本性质,这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

  模仿例题,让学生及时掌握新知识,亦可补充备选练习1。

  通过对问题设计,让学生合作探究,由浅入深,进而用事实论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体现了处理问题的基本思路。

  对小组的评价是鼓励性的,只要能说出结果就应予以肯定,这样能促进学生的合作态度,也使讨论更加有效。

  四、应用新知,掌握规律。

  教科书45页,课内练习1、2、3题,

  五、归纳小结,充实结构。

  可以让学生总结,教师加以提问补充。

  ①本节课学了什么内容?

  ② 如何画经轴对称变换后的像。

  ③镜面对称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六、布置作业 L C

  教科书第46页的作业题。

  备选练习: A B

  1、以直线l为对称轴,作出△ABC经轴对称变换后的图形。

  2、用一块小镜子,放在图中的虚线处,镜面对着图案,再向镜子里面看,你会发现什么?请画出虚线另一边的图案,要求画出的图像应当与你看到的镜子里的图案一样。

  3、如图摆放:

  1、2、3、4、5、6、7、8、9 ,哪些数字在镜子

  镜子中看到的与原数字是一模一样的呢?你还能举出这种例子吗?(字母,汉字)

  学了新知识,就要及时地让学生去应用新知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总结、归纳补充,教师适时地修正补充强调,这样能使新知识及时地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

  此题与例题相配套,要求相对要高一些,主要是从变换的角度来看要分两部分。

  这两题都是镜面对称的应用,要求适当提高,主要是让学生更深地感受镜面对称。

  设计思路:

  1、 本节课从现实生活出发,注重知识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实践,数学应用于实践,并让学生领会用“动”的思想去理解数学知识,使乏味的理性知识变得生动而有趣,这也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

  2、 本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为宗旨的前提下,促进数学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采用教师讲授,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有效结合。让学生在不断发现知识,验证知识,应用知识的过程中,真正体验到创造过程本身的愉悦,并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美。

《对称》教案8

  详细介绍

  一、教学内容:P68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够判断哪些图形是对称的,并画出对称轴。

  2、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养,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三、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各色彩纸。

  四、教学重难点:

  能够辨认对称图形,并能画出对称轴。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听“小故事”)

  (二)认识对称图形

  1、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当学生说出“两边一样”时,再出现课件演示,一个图形对折后,左右两边完全重合,象这样的图形就叫对称图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对称图形”,

  这里还有一些对称图形,还有一些剪出来的。(飞机、鱼、龟)

  2、动手剪对称图形

  (讨论怎样才能剪出对称图形)

  a、师示范剪对称图形

  (一张长方形的纸,并对折,画出一半的形状,剪下来,打开,“左右两边完全一样”它是对称图形吗?

  b、学生动手剪对称图形,(画一画、剪一剪,剪出一个自已喜欢的对称图形)

  c、学生展示自已剪的对称图形

  (三)认识对称轴

  认识对称轴(每个对称图形中间都有一条折痕,你能不能给这条折痕取一个名字?)对称轴(师画虚线)

  (四)巩固练习

  1、欣赏对称图形(你能列举生活上的对称图形吗?)

  2、P68(做一做)这里还有一些图形,请你判断;画出它们的.对称轴。(小鱼的对称轴在那)对称轴有横的、还有竖的)

  3、P70第2题(4人小组)折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各有几条对称轴?并画出来。

  4、P70第3题,画出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五)总结: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习到了什么?

《对称》教案9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简单图形轴对称性的过程,进一步体会轴对称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

  2、探索并了解角的平分线、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有关性质.

  教学重点:

  1、角、线段是轴对称图形

  2、角的平分线、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有关性质

  教学难点:角的平分线、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有关性质

  准备活动:准备一个三角形、一张画好一条线段的纸张

  教学过程:

  先复习轴对称图形的知识,提问:角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呢?如果是,它的对称轴在哪里?引起学生思考并通过动手操作,寻找答案.

  一、探索活动

  教师示范:(按以下步骤折纸)

  1、在准备好的三角形的每个顶点上标好字母;A、B、C.把角A对折,使得这个角的两边重合.

  2、在折痕(即平分线)上任意找一点C,

  3、过点C折OA边的垂线,得到新的折痕CD,其中,点D是折痕与OA的交点,即垂足.

  4、将纸打开,新的折痕与OB边交点为E.

  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现在观察到的只是角的一部分.注意角的概念.

  学生通过思考应该大部分都能明白角是轴对称图形这个结论.

  问题2:在上述的操作过程中,你发现了哪些相等的线段?说明你的理由,在角平分线上在另找一点试一试.是否也有同样的发现?

  学生应该很快就找到相等的线段.

  下面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证明发现:

  如图,已知AO平分∠BAC,OE⊥AB,OD⊥AC.求证:OE=OD.

  巩固练习:在Rt△ABC中,BD是角平分线,DE⊥AB,垂足为E,DE与DC相等吗?为什么?

  (1)如图,OC是∠AOB的平分线,点P在OC上,PO⊥OA,PE⊥OB,垂足分别是D、E,PD=4cm,则PE=__________cm.

  (2)如图,在△ABC中,,∠C=90°,AD平分∠BAC交BC于D,点D到AB的距离为5cm,则CD=_____cm.

  内容二:线段是轴对称图形吗?

  做一做:按下面步骤做:

  1、用准备的线段AB,对折AB,使得点A、B重合,折痕与AB的交点为O.

  2、在折痕上任取一点C,沿CA将纸折叠;

  3、把纸展开,得到折痕CA和CB.

  观察自己手中的图形,回答下列问题:

  (1)CO与AB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

  (2)AO与OB相等吗?CA与CB呢?能说明你的理由吗?

  在折痕上另取一点,再试一试,你又有什么发现?

  学生会得到下面的结论:

  (1)线段是轴对称图形.

  (2)它的对称轴垂直于这条线段并且平分它.

  (3)对称轴上的点到这条线段的距离相等.

  应用:

  (1)如图,AB是△ABC的一条边,,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垂足为E,并交BC于点D,已知AB=8cm,BD=6cm,那么EA=________,DA=____.

  (2)如图,在△ABC中,AB=AC=16cm,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D,如果BC=10cm,那么△BCD的周长是_______cm.

  小结:

  (1)角是轴对称图形.

  (2)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3)线段是轴对称图形.

  (4)垂直并且平分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简称中垂线.

  (5)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距离相等.

  作业:课本P193习题7.2:1、2、3.

  教学后记:

  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比较难掌握,特别是对于“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这个性质,一时难于理解.的部分原因是学生忘记了点但直线的距离是什么一回事.而对于中垂线的理解较好.基本上能找到当中相等的线段,并且用学过的知识予以证明.内容较多,容量较大.课后还要加强理解和练习.

《对称》教案10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对称轴,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

  2、能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建议:

  1、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探究。

  2、恰当把握教学目标。

  3、注意知识的科学性。

  章节名称图形的运动(二)课时

  课标要求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对称轴,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内容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发展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

  在二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有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能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和它的另一半,这里是进一步认识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本单元教材先设计了画对称轴,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活动,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探索新知识。

  教学重点

  1、认识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

  2、能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难点

  1、认识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

  2、能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学生课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教学策略

  轴对称

  教学目标: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对称轴,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重难点:认识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

  教学环节:问题情境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应用、设计意图、目标达成、导入新课。

  一、创设情境

  出示轴对称图片

  师:这些图片好看吗?为什么好看?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因为对称而让人觉得美的物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些美丽的对称图形。(板书:轴对称图形)

  二、复习旧知

  1、你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2、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3、看书中图片,画出对称轴。

  三、学习新知

  1、出示例1

  (1)这幅图对称吗?

  (2)中间这一条直线表示什么?

  (3)点A和点A在这幅图中是两个对应点,它们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 )个小格。

  (4)点B和点( )是对应点,它们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 )个小格。

  (5)点C和点( )是对应点,它们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 )个小格。

  (6)我发现: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

  2、小结: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或者画对称图形。

  2、出示例2

  (1)引导学生思考:

  A、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B、每条线段都应该画多长?

  (2)在思考的基础上,用铅笔试画。

  (3)小结:

  1、找出所给图形的关键点。

  2、数出或量出图形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3、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找出关键点的对称点。

  4、按照所给图形,顺次连结各点,就画出所给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四、课堂练习:P84做一做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对称》教案11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在对称图形身上找出对称轴。

  2、通过操作,创作表现对称美,在操作中探索发现。

  3、感受周围事物的对称美,提高审美意识、体验创造操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剪纸作品3幅,字卡"对称"、"重合"、"对称轴"

  2、实物图片:风筝、天安门、飞机、脸谱

  3、实物:剪刀、衣架、手套、围巾、眼镜、爱心盒、望远镜、梳子等

  4、自制操作泡沫板人手7块、粘有双面胶的垫板人手1块、教师操作范例

  活动过程:

  一、理解对称概念,初步感受对称美

  1、出示三个剪纸作品,感知理解对称(今天老师带来一些图案给小朋友看,你们想看吗?你觉得这些图案好看吗?好看在哪里?)(原来,这些图案的左边和右边都是一模一样的,像这种左右两边形状、大小、颜色都一样的,我们就叫它"对称")——出示字卡"对称"教师尝试将其中一个图形对折(那么把这些对称的图形对折,会怎么样呢?对折后一样齐的,我们叫做"重合")——出示字卡"重合"(咦,重合后,我们发现中间有一条折线,它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对称轴")——出示字卡"对称轴"

  2、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图片,感受对称美

  (1)出示蝴蝶风筝、天安门、面具(脸谱)、飞机感知对称,寻找对称轴。(它们对称吗?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它们是对称的?对称轴在哪里?)

  (2)为什么人们要把这些东西造成是对称的呢?看起来对称的东西怎么样?(平衡感、整齐、美观)

  二、寻找身边的对称物品,巩固理解对称含义

  1、出示实物若干(望远镜、梳子、衣服、镜子等)提要求:选一件对称的物品

  2、幼儿介绍自己的物品,说说为什么自己觉得它是对称的?对称轴在哪里?(引导幼儿发现对折后能重合,即是对称)

  三、幼儿操作,创作表现对称美

  1、出示教师作品(坦克)(今天老师还用泡沫块拼搭了一个图形,大家猜猜老师搭的'是什么?它对称吗?怎样让它变成对称的?它的对称轴在哪里?)引导幼儿发现增加一块泡沫块或减少一块使其变成对称图形,幼儿尝试。

  2、幼儿用泡沫块拼搭对称图形

  (1)用四块泡沫进行拼搭(请每个小朋友拿4块泡沫,在垫板上粘贴拼搭成对称图形)教师进行验证。

  (2)用七块泡沫进行拼搭教师个别验证后,邀请客人老师协助验证。

  结束:今天,我们班里的小朋友都很能干,不但认识了解了对称,还能自己动手拼搭对称的图形,在我们身边还有好多好多对称的物品,今天我们也回家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是对称的,明天来告诉老师好吗?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设计通过帮小昆虫找翅膀,激发幼儿主动去观察、发现、感知对称的图案,让幼儿了解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对称的事物。此设计是一个整合了语言、科学、艺术、数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与能力的综合活动。由此活动还可以引申出许多探索活动,以开阔幼儿视野,激发幼儿主动观察事物的积极性,提高幼儿自我分析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幼儿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环境的美好情感。此活动适合大班幼儿,如果在中班进行,可以把它分成两个活动来完成。

《对称》教案12

  教学目标:

  1、学习用折、剪的方法剪出对称的剪纸作品。

  2、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3、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核心要素:

  对称构图、手指灵活

  教学准备:

  1、长方形和正方形彩色手工彩色纸、剪刀、铅笔、胶棒、彩笔。

  2、装饰有对称图案的实物和图片。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出示具有对称图案的实物和图片,帮助幼儿理解“对称”的含义。

  2、请幼儿欣赏各种图案的对称剪纸作品,请幼儿观察这些作品的图案有什么特点,是怎样剪出来的。激发幼儿对剪纸艺术的兴趣,帮助幼儿理解“对称剪纸”的含义。

  二、剪纸:

  1、教师指导幼儿看剪纸图片,并介绍对称剪纸的方法。

  (1)将一张长方形的'彩纸沿中心线对折,然后用铅笔画出小动物图案(可以画出自己喜欢的图案或设计出其他的图案)。教师提示幼儿对折的边缘要画有连接处,保持图案的连续性。

  (2)用剪刀沿着图案的轮廓线,先剪中间部分,后剪外轮廓多余的部分。教师要提示幼儿注意线条的连接处不能间断,展开即是美丽的对称图案。

  (3)把剪好的小动物图案贴在另一张纸上,添画出自己喜欢的背景,组成一幅精美的剪纸作品。

  2、请幼儿选择一种图案,学习用对称的方法剪纸。教师提醒幼儿正确使用剪刀,并巡回指导。待熟练后,鼓励幼儿剪出其他图案的对称剪纸。

  三、展示:

  幼儿的剪纸作品张贴在主题墙上,让幼儿互相欣赏与评价,也可以用剪纸作品装饰教室的环境。

  区域活动:

  在手工区提供多种对称剪纸的图示和纹样,供幼儿学习和模仿,鼓励幼儿设计和剪出多种多样的对称剪纸作品。

《对称》教案13

  知识技能

  1.在生活实例中认识轴对称图。

  2.分析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的概念。

  过程方法

  1.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认识轴对称,能够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

  2.经历观察、分析的过程,训练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丰富的轴对称现象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促进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一般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提高。

  教学重点:准确掌握轴对称图形和关于直线成轴对称这两个概念的实质

  教学难点:轴对称图形和关于直线成轴对称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方法和手段多媒体教学

  过程教学内容

  生活中实例引入第一张幻灯片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对称的世界中,许多建筑物都设计成对称形,艺术作品的创作往往也从对称角度考虑,自然界的许多动植物也按对称形生长。

  那么从这节课开始,我们来学习第十四章的内容:轴对称

  本节课请大家先欣赏生活中对称的图片

  幻灯片二--六

  欣赏前面的`图片图片之后,请大家想一想这些对称图片有什么共同特征?

  (这些图形从中间分开后,左右两部分能够完全重合)

  大家回答的很好!

  幻灯片七

  下面先让我们来看看下面这样一个图形,这是一只蝴蝶的照片。下面请同学们注意观看如果我将它沿着这条线进行折叠后,这张照片的两边是不是已经完全重合了?

  幻灯片八

  下面这些图片,是不是都能在他们中找到这样的一组折线呢?

  这里我们要会发现有两个图形的折线不在是前几个我们看到的竖线而是横线,这就说明使图形两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的折线不一定使竖线,它可以是其他方向上的。

《对称》教案14

  教村分析:

  《找对称》是一个科学类的数学活动,主要让幼儿理解"对称"的含义。此教学教师并不采用直接讲授的教学方式,而是用看一看、折一折、找一找、做一做的几个环节,引导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出现了一些列的问题,如,在让孩子们找三角形、花朵、蝴蝶这三张图片左右两边的不同点时,我提出了一个带有误导性的问题:"找一找两边有什么相同或者不同的地方",因此,幼儿就从细微之处找不同,找到了线条不直、圆圈不圆之类,没有一个幼儿从方向上去观察,我也就只能提醒着他们"三角形的角一个在左边,一个在右边。不过,这样说也不是很清晰,为了突出方向,就画了方向明显的图案,让幼儿看得更清楚。还有一些不足的地方通过各位老师的研讨及商量,对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而得到了解决。在设计活动中,采取了由易到难过程,在设计教案中,刚开始从认识简单图形,让幼儿通过"折一折"的方法,来了解对称的图形,接着是"找一找"的环节,即对"对称"含义的理解后的初次应用,让幼儿在认识简单图形对称的基础上,来找一找对称的.有趣图案。大多数幼儿对"对称"已理解,也能找到相同的另一半,但还有极少幼儿有些模糊而出现错误,因此就在他们的错误中提出问题并及时帮他们解决了问题,使幼儿更加理解了对称的意思。为了增加一点趣味性,最后是一个"找一找"的环节,主要是让幼儿巩固"对称"的理解,从而更多的发现物体的对称性,由于第一研幼儿操作下来,对于飞机的图案,幼儿材料书上画的飞机跟现实生活中的飞机有所差异,因此,不能直接看出它是对称图案,必须通过实际去联系,幼儿很难理解,后来,我就在第二研中,想到了这个问题,于是,就把对称的飞机形象的画出来,当做例题讲解,但在幼儿操作时仍没有好的效果,一直认为是不对称图形,因而,对我的教学带来了困惑,令我不知所措。

  还有一些地方就是:问题设计不妥,带来了误导或多或少的耽误了教学活动的时间。对于数学自己本身了解的不够透彻,教学活动准备前,没有认真去研究一些细微的地方和复杂的图案,给教学带来了困难,同时,有些地方出现一笔带过的现象,而造成了幼儿的不易理解。

  一课二研活动,对于课前的准备如教师对教案的熟悉,教师的回应能力,还有教具等都需要认真准备,可以说这个过程是痛苦的。但二研之后,虽然有些地方还存在一些漏洞或不足的地方,但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不免会令自己感到开心。

  设计意图:

  从幼儿经验需求的补助与点拨方面来说,处于大班下学期的幼儿,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已经不仅仅趋于单一的数字或者是简单的加减法这一模式来套用,他们需求的是多元化数学知识的吸收与灌输,所以在本次大班数学活动的内容选择上,我选用了数学中"对称"这一知识点对大班幼儿在入学前做一简单的数学知识的点拨,没有过多的要求大班幼儿可以完全掌握这一知识点,但至少希望通过本次活动可以让他们对数学中"对称"这一知识点不再陌生。

  活动目标:

  一、学习"对称"这一数学知识点,大志了解"对称"这一含义。

  二、操作体验中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学会裁剪简单的对称图形。

  活动难点:

  侠义理解"对称"的含义,在操作体验的过程中运用其知识点,把学以至用放在幼儿的教学课堂。

  活动重点:

  广义理解"对称",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体验其学习的乐趣。

  活动流程:

  一、"玩"对称,体验特征

  二、"剪"对称,操作体验

  1。说一说

  定义:什么叫对称?(指图形或物体两对的两边的各部分,在大小,形状和排列上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2。看一看

  3。剪一剪

  三"找一找"对称,提高认识

  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东西也是对称的。

《对称》教案15

  一、教材分析

  《用坐标表示轴对称》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2.2.2节内容.课时要求一课时.

  《用坐标表示轴对称》体现了轴对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应用,从数量关系的角度刻画轴对称的内容,包括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或图形的坐标变换以及由点或图形坐标变换引起点或图形对称轴的变化的内容.教材从观察和实验入手,归纳得出坐标平面上一个点关于x轴或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的对应关系,并进一步探讨了如何利用这种关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一个图形关于x轴或y轴对称的图形.本节课目的在于让学生感受图形轴对称变换之后的坐标的变化,把“形”和“数”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把坐标思想和图形变换的思想联系起来.

  二、学生分析

  学生已有的知识与能力:

  ①平面直角坐标系;

  ②表示点的坐标;

  ③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特点;

  ④点的坐标与位置的关系;

  ⑤作轴对称图形.

  学生接受新知识所需准备的知识与能力:

  ①表示点的坐标;

  ②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特点;

  ③点的坐标与位置的关系;

  ④作轴对称图形.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点关于对称轴的对称点.

  (2)能表示点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会表示关于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的对称点的坐标.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找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之间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养成良好的`科学研究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在找点、描点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观察探究的能力,让学生感悟轴对称图形的应用价值.并能体验生活中美丽的对称轴图形.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用坐标表示点关于对称轴对称点的坐标.画一个图形关于坐标轴的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找对称点的坐标之间的关系

  五、教法、学法

  教法:采用“游戏----实验----观察----探究”式教学法,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学生活动起来,通过自主探究发现并总结规律.

  学法:让学生自主进行,亲自经历用坐标表示轴对称的探究过程,感受其应用的规律.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点拨,最后对总结规律的语言表述作以规范,并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运用.

  六、教学准备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尺子.

  学生用:每位学生准备坐标纸1张、铅笔

  七、本节课特点及预期目标

  特点:寓教于乐,通过活动实例让学生迅速掌握相关知识.

  预期目标:了解轴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能表示点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会表示关于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的对称点的坐标.能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点关于对称轴的对称点.

  八、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1)怎样作一个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

  (2)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

  (3)点的横、纵坐标值与它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2.展示学习目标.

  (1)能在平面坐标系中作出已知点关于坐标轴的对称点.

  (2)能发现并归纳关于x,y轴的对称的点的坐标特点.

  (3)能应用对称点的坐标特点解决问题.

  3.提出学习要求,学生开始通过游戏自学.

  (1)思考中的西直门与东直门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能写出西直门的坐标吗?这两个点的坐标有什么联系?

  (2)通过游戏找出点(x,y)

  关于x轴、y轴的对称点坐标.

  (3)完成课件上的作业.

  4.互动互教.

  (1)周围同学互教任务,务求最大可能教会旁边同学.

  (2)由教师讲解学生都不会或存在疑虑或存在分歧的知识.

  (3)教师预备补充讲解:“关于坐标轴对称的两点的坐标值特点”的形象记忆方法:关于谁对称谁不变,另一个变相反数.

  5.当堂训练

  (1)学生按要求,完成当课本练习第2、3两题.

  (2)补充训练可以稍难于课本知识的题目.

  6.小结与作业

  (1)出示本次课的学习目标(以问题形式).

  (2)学生根据问题,梳理学习目标并进行自查.

  (3)布置作业.(选自课本习题和一个补充题).

  九、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学生熟悉、向往的北京城内天安门、长安街、东直门等的方位引入新课,能强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采用探究、发现式教学法,通过游戏找对称点同学的坐标,寻找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的一般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研究同学之间的距离关系发现点的坐标之间关系,使学生体验数形结合思想.寻找规律后通过练习检验其正确性.并通过一系列的练习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也使学生特别是学有困难的学生都能达到基本的学习目标.然后通过把点的研究改为研究图形在坐标轴中的对称图形,使学生再次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我在这节课的情绪高涨,精神振奋,同时我也在用这种情绪来感染学生,让他们有一种成功的快感,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在数学学习中寻找快乐.

【《对称》教案】相关文章:

《对称》教案02-09

《对称》大班教案11-21

《图形的对称》教案09-02

对称形教案03-12

《轴对称》的教案03-03

轴对称图形教案11-13

镜面对称教案04-04

《轴对称图形》的教案01-15

轴对称图形教案02-02

《找对称》大班教案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