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练习课教案(精选22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练习课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练习课教案 1
教学内容:
教科书p6-7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整十、整百、整千数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 能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
巩固整十、整百、整千数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计算题。
1、做p6的第1题:限时完成,集体订正。
2、做p6的第3题:先独立做,然后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思考方法。在交流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做p6的第2题,独立解答第一问后,组织学生交流,然后提出“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做p6的第4题,可先让学生独立解决这四个问题,然后对前三个问题先反馈;最后组织学生研究第4个问题,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应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购买方案。
3、做p7的6、7题。
练习课教案 2
教学内容:
课本第35页练习四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三位数不进位加竖式计算的方法,比较熟练计算。
2.使学生进一步提高分析、推理能力,能正确地解决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口算。并用“比......多(少)”说说每个算式的意思。
23+1564+35100-7076-26
56-996-5362+2650+30
1.完成练习四第2、3题。
(1)请学生完整叙述题目。
(2)独立完成,并说说为什么用加法(或减法)解答。
2、完成练习四第4题。
(1)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贵22元”是什么意思?“至少要带几十元”又是什么意思?
(2)学生估计,如果有学生通过口算说出要带68元,要引导他进行估计。
3.完成练习四第5题。
(1)学生讨论,提醒注意“最多”、“最少”。
(2)说说自己的想法。
四、解决问题练习
1.补充:
(1)少先队员种了36棵杨树,种的梧桐树比杨树多20棵,种了多少棵梧桐树?
(2)少先队员种了56棵梧桐树。种的杨树比梧桐树少36棵,种了多少棵杨树?
①学生读题,独立完成。
②请说说每题的'解题思路。
2.出示:
(1)动物园有孔雀16只,黄莺比孔雀多3只?
(2)学校书法小组有38人,美术组比书法组少6人,________?
①请学生提出合适的问题,说说为什么提这个问题。
②学生解答。
五、全课
在解答这类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时,一定要先弄清谁多谁少,理解清楚之后,再选择正确的方法来解答。
六、作业练习四第1题。
教学后记:
练习课教案 3
复习内容:
教材练习十五相关题目。
复习目标:
1.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熟练程度。
2.在独立练习过程中培养规范书写和自觉检验的习惯。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熟练程度。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觉检验的习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知识梳理
师生共同回顾解稍复杂的方程的方法和步骤。
1.以4x-30=70和(100-2x)÷2=25为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2.指名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集体订正。
3.指名汇报解答方法及步骤。
4.师生共同总结。
二、针对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十五第10题。
学生独立完成,投影展示典型案例,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练习十五第11题。
第(1)题,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方程,可指名列出不同方程的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再解答。
第(2)题,可引导学生弄清80人是成人和儿童的和。
3.用方程表示下面的等量关系,并求出方程的解。
(1)一个数的4倍比7.3多13.5,这个数是多少?
(2)一个数的4倍比13.5少7.3,这个数是多少?
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后独立列出方程并解答,再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十五第13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集体订正。
2.下面的解方程对吗?对的画“√”,错的画“?”并改正。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并说说判断理由,集体订正。
完成教材练习十五第14题。
引导学生把方程中的x换作5,把另一个数看作未知数,再解方程。
四、拓展延伸
在□里填上适当的数,使每个方程的解都是x=6。
(x-2)×1.3=5.2
5x+3×
6.2=48.6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通过练习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你有什么想说的?
学生交流。
六、作业布置
教材练习十五第12题。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可以列出方程并独立完成解方程的过程。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引入有序,思路清晰,环节紧扣。
不足之处:学生的学习有些被动。
教学建议:引导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练习课教案 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9、50页,练习九的`第7~11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熟悉乘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因数和因数在乘法算式中的位置。会正确地写出乘法算式。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要准备学具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出示小黑板)
1)写出乘法算式,再读出来。
4个2相加5个4相加2和7相乘
2)3个9相加,和是()。
一个因数是9,另一个因数是3,积是()。
[设计意图]让学生能根据要求,写出乘法算式,并及时校正。
二、读一读。
4×56×35×23×4
三、看图写算式
算式是()×()算式是()×()
读作()乘()读作()乘()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直观图形写出乘法算式,理解乘法意义。
四、指导完成书本7~11题
练习课教案 5
教学内容:
练习六第8——11题。
教学目标:
复习长正方体表面积计算,应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教学重点:
表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
表面积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用具:
正方体木块27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长正方体的特征是什么?
2、什么是长正方体的表面积?怎样计算表面积?
二、基本练习:
1、正方体的棱长是8分米,这个正方体的棱长之和是( )分米,表面积是( )。
2、一个长方体长2米,宽4分米,高4厘米,这个长方体棱长之和是( )分米,表面积是( )平方分米。
3、一个长方体的纸包装箱,长30厘米,宽和高都是20厘米。做10个这样的包装箱,需要纸板多少平方厘米?合多少平方分米?
你想怎样做这道题?(先计算出一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再求出10个的表面积,最后要换算单位。)独立做。
师:计算长正方体的表面积一般需要计算六个面的总面积,但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常常只需要计算某几个面的面积之和。解答这类问题时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首先确定需要计算哪几个面的面积,其中有哪几个面是相等的,再决定计算方法。
三、解决实际问题:(先回答求哪几个面,然后只列式不计算。)
1、一座办公楼的门厅有4跟同样的长方体的水泥柱,长和宽都是4分米,柱高4米。在每根柱子的四壁刷上油漆,刷油漆的面积一共有多少平方分米?(计算出四个面的总面积)
2、一个游泳池,长50米,宽40米,平均深1.5米.在池底和四壁抹上一层水泥,如果每平方米用水泥4.5千克,共需要水泥多少千克?(先求五个面的面积和,再求水泥的重量。)
3、一个长方体的大衣柜,长0.9米,宽0.5米,高1.8米,在它的正面和左右两面刷油漆,刷油漆的面积至少是多少平方米?(三个面的面积)
四、指导练习:
1、练习六第10题。
如何把这个长方体木块分成两个棱长为4厘米的正方体?
请同学们分别计算出长方体和2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再比较截前和截后的表面积,看有什么变化?
师:截完后,增加两个面,所以2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和大于原来的长方体。增加的每个面面积都与左(或右)侧面的面积相同,因此增加的表面积就是4x4x2=32(平方厘米)。
2、练习六第9题。
使学生明确:在计算组合图形的表面积时,两个图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不能算在表面积里。
3、练习六第11题。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得出: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就是大正方体8个角的小正方体,共有8个;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12个;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6个,即大正方体6个面最中间的小正方体;没有涂到颜色的小正方体只有中间层的中间1个。
五、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收获吗?
六、作业:
p37第8、9题。
教学反思:
重结果更重方法
表面涂漆小积木块数的问题,学生通过观察可以得出正确结论,但我觉得引导学生找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才是学习数学的重要任务。因为这样,学生就能运用数学方法迅速而又有效地解决此类问题。
在教学中,我改变教材问题的呈现顺序。先找三面涂色的.块数,再到两面涂色、一面涂色的块数,最后找没有涂色的正方体有几块。这样的改动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没有涂色的正方体无法直观地从立体图中观察得出,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改动顺序后,有的学生无法凭借空间想像得出,他们另辟蹊径,从总数中减去三面涂色、两面涂色和一面涂色的正方体数,也可以得到正确结果。
通过此题教学,我旨在引导学生发现:
1、只有位于正方体八个角上的那些小正方体是三面涂色.也就是说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的块数就等于正方体的顶点数,有8块。
2、两面涂色的那些小正方体,位于正方体的两个面的交界处,但又不在正方体的顶点处。因此,只需要首先确定正方体的某条棱上出现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的块数,而正方体有12条棱,然后乘12就可以求得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的块数。
3、一个面涂色的小正方体位于正方体每个面的中心部位,既不在正方体的顶点处,也不在棱上。因此,只需要首先确定正方体的某一个面上出现的一面涂色小正方体的块数,而正方体有6个面,于是可乘得出一面涂色的小积极木块数。
4、最后用总块数—三面涂色的块数—两面涂色的块数—一面涂色的块数=不涂颜色小正方体的块数。
在此基础上,我将此题适当延伸。将数据由“27”变成“64”让学生再次尝试,果然速度及正确率都有较大提高。
练习课教案 6
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P110—111)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可能性,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3、巩固本单元知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回顾再现
师: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哪位同学愿意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呢?(指2—3名同学举例,其他同学评判,教师适时点评。)
师:我们还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下面就请同学们猜一下三、一班的张晨同学做哪个游戏的可能性比较大?(大屏幕出示:大课间活动,三、一班的40名同学在操场上做游戏,有30人在丢手绢,6人在跳绳,4人在踢毽子。张晨是三、一班的学生,她做哪个游戏的可能性大?为什么?)
生1:张晨做丢手绢游戏的可能性大,因为……。
生2:……
生3:……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针对这些内容进行相关练习。(引出并板书课题:可能性的练习。)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对“一定”“可能”“不可能”等现象的描述和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解答,回忆再现新授课中有关的知识和方法。)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师:首先,看一看同学们能不能做一名合格的小法官。(出示)
1、基本练习
(1)我是小法官。(快速抢答,看谁说的又对又快。)
①一周有七天。()
②人的一生中一定要吃饭。()
③小明长大后一定能当飞行员。()
④下周一一定是阴天。()
(2)从放5个红球和1个绿球的口袋中随意摸出一个球,摸出什么球的可能性更大些?(指生回答,重点说原因。)
师:刚才同学们的表现真棒!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
2、综合练习
(1)课本110页第8题。
师:掷骰子游戏喜欢吗?请同学们拿出写有1—6这几个数字的骰子来,我们一起玩。
①让生说一说掷出后可能出现的结果有哪些?
②猜测试验后的结果会有什么特点?
③实践、记录、统计。(全班一起掷一次,师参与记录各个面出现的次数。)
④说说从统计数据中发现了什么?
⑤由于实验结果与理论概率存在差异,如果得不到预期结果,可以再让学生多掷次,增加实验总次数,尽量使实验结果接近理论概率。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2)课本110页第9题。(出示主题图)
师:过元旦的时候,
三、一班用抽签的形式来决定每位同学所要表演的节目。其中讲故事5张,唱歌3张,跳舞1张。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员,你最有可能表演什么节目?
生:我最有可能表演讲故事。
师:为什么?
生:因为讲故事的签比较多。
师:谁能用“最有可能”和“最不可能”说一说其它两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生:我觉得最有
可能抽到唱歌,最不可能抽到跳舞。
(3)课本111页第10题。
师:我这里有4个盒子,其中一个盒子里放有硬币,猜一猜可能在哪个盒子里?(注意:每个同学只能选择一次,不能重复选。)
①生猜。
②简单统计猜测情况。
③揭示结果。
④说一说为什么猜错的比猜对得多。(引导学生发现:硬币只能在4个盒子中的1个,有3个盒子中没有,所以猜错的人数比较多猜错的可能性大。)
师:同学们真聪明!考虑问题真全面。接下来老师提高一下难度,有没有信心做好?
3、提高练习
(1)课本111页第11题。
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制的正方体来,在它的`6个面上涂上红、蓝两种颜色,要使掷出的红色的可能性比蓝色大,应该怎样凃?
①生动手涂色。
②小组展示交流,说想法。
③集体展示交流凃法。(只要涂色后正方体的红面比蓝面多就行。)
(2)课本111页第12题。(出示)
①生独立思考应怎样填。
②小组合作完成。
③集体展示交流。(只要写有数字“1”的卡片数量最多,写有数字“5”的卡片数量最少就行。)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合作交流,汇报展示,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
(一)自主检测
师;刚才同学们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真了不起。老师还为同学们准备了一组测试题,请同学们赶快大显身手吧!(让生做在测试纸上)
1、选择题。
①有一个盒子,里面装着4个白球和5个黄球,任意从盒子中取出一个,( )的可能性较大。
A、白球 B、蓝球 C、黄球
②把一些白色围棋子放在书包里,从中任意摸出一个,( )是白棋子。
A、可能 B、一定 C、不可能
③从8个红色的的玻璃球和2个黄色的玻璃球中任意摸出一个,找到( )色的玻璃球可能性更大些。
A、红色 B、蓝色 C 黄色
④从1个蓝色的玻璃球和10个白色的玻璃球中任意摸出一个,摸到( )玻璃球可能性更小一些。
A、白色 B、蓝色 C、红色
⑤把3个白球和5个红球放在盒子里,任意摸出一个,( )是蓝色的。
A、可能 B、一定 C、不可能
2、按要求凃一涂
(1)摸出的一定是
(2)摸出的不可能是
(3)摸出的可能是
(二)、评价完善。
生汇报答案,其余自我核对,纠正错误。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检测,进一步强化“双基”,找出存在的问题,订正错误,并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四、归纳小结,课外延伸
归纳小结
师:这节课主要练习了什么内容?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觉得你表现的怎样?
练习课教案 7
教学内容:
教材第7~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巩固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征,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
2.通过练习,学会合理的选择统计图。
3.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资源: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想一想,填一填。
1.常用的统计图有( )统计图,( )统计图,( )统计图。
2.如果只表示各种数量的多少,可以选用( )统计图表示;如果想要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可以选用( )统计图表示;如果要清楚地了解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 )统计图表示。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评价归纳。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1.下面数据分别用哪种统计图表示比较合适?
A、人离不开水,成年人每天体内47%的水靠喝水获得,39%来自食物含的水,14%来自体内氧化时释放出来的水。
B、某校五年级学生最喜欢的课外活动统计表如下。
看电视、打球、听音乐、看小说、其他
80人 68人 74人 56人 23人
A用( )统计图 B用( )统计图 C用( )统计图
2.练习一第5题。
王阿姨在一块蔬菜地里种植了4种不同的蔬菜,各种蔬菜的.种植面积分布如右图。其中黄瓜的种植面积是80平方米,你能把下表填写完整吗?
品种 合计 黄瓜 韭菜 萝卜 番茄
种植面积/平方米
3.练习一第6题。
出示题目
先观察分析上面的两个统计图,理解统计的内容与统计图的选择,接着算一算,画一画,完成下面的两个统计图。(体会扇形图和条形图既有不同,也有内在联系)
提问:表示同一组数据的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从中各能获得哪些信息?
4.练习一第7题。
先确定课题和设计调查方案;接着开展调查,收集信息、整理数据,制作统计图表;然后分析数据,评价自己班级同学的课外阅读习惯;最后拓宽研究课题,重新设计调查方案,开展新的统计活动。(如时间不够可作课外完成)
5.动手做。
4人一组进行活动,每人轮流做6次,根据记录的数据,在方格纸上制作统计表或统计图。
三、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了哪些收获?
练习课教案 8
教学目标:
1、加深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能应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2、进一步理解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之间的关系。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体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2、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
二、基本练习
1、填空
(1)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相差12立方分米,这个圆锥的体积是()立方分米,圆柱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2)等底等高的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体积和是96立方分米,圆锥的体积是()立方分米,圆柱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3)把一个体积是18立方厘米的圆柱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削成的圆锥体积是()立方厘米,削去()立方厘米。
(4)一个圆柱的`体积、底面积与一个圆锥相等,圆锥的高是9厘米,圆柱的高是()厘米。
(5)圆锥的底面半径是3厘米,体积是6.28立方厘米,这个圆锥的高是()厘米。
2、判断。
(1)圆锥的底面半径扩大3倍,体积也扩大3倍。()
(2)一个正方体和一个圆锥的底面积和高相等,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是圆锥体积的3倍。()
(3)圆锥的底面周长是12.56分米,高是4分米,它的体积是(12.56×4×1/3)立方分米。()
三、综合应用
1、一块圆锥形巧克力,体积是6立方厘米,底面积是4立方厘米,它的高是多少?
2、一个圆锥体积是640立方厘米,高是20厘米,它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第八课时教学反思
教材中圆锥体积的相对练习较少,但在实际解决问题中却常常需要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所以特别增加了一课时练习。
教学中的一组填空题,对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等底等高圆柱与圆锥的联系很有价值。通过练习,学生们明确了圆柱与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和为4个圆锥的体积(或4/3个圆柱的体积),而它们的体积相差2个圆锥的体积(或2/3个圆柱的体积)……。掌握这些知识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很有帮助,如将圆柱削成最大的圆锥,求削去部分的体积是多少,就可直接用圆柱的体积乘2/3(1—1/3)从而使计算简便。
教学中,我也遇到一些阻力——就是学生不愿用方程去解答需要逆向思考的问题,可用算术方法列式又常常对“1/3”发憷。为了更好与初中衔接,我在本节课综合应用环节俨然是一位“推销员”,不断给学生强化方程解法的优势,但在实际应用中全班不足五人愿意采纳这种方法。而用算术方法解答,则必须首先明确:若圆柱和圆锥体积和高(或者是底面积)相等,那么圆锥的底面积(或高)是圆锥的3倍。
[再教建议]针对学生思维习惯,在教学填空第4小题时不仅要讲清原因,而且应要举一反三,促使学生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切实掌握体积相等的圆柱与圆锥之间的联系。
练习课教案 9
教学内容:
课本第57页练习七第6-10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笔算减法的方法,能够正确的、比较熟练的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笔算减法的方法,能够正确的、比较熟练的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正确选择信息的能力。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笔算减法,谁来说一说,笔算减法要注意什么?今天这节课我们进行练习。
(板书课题)
二.计算练习
1.计算练习
120-40170-90160-80140-70
指名口算,并说说口算过程。
2.完成练习七第6题口算。
1)同桌互指算一算。
2)开火车说答案。
3.完成第7题。
1)师出示题目。
问:左边三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右边三题呢?
你能猜一猜它们的差会有什么特点吗?
2)生独立计算。
3)指名汇报。
4)说一说:在计算时,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互说后汇报。
5)师:被减数不变,减数越大,差就越小;减数不变,被减数越小,差就越小。
三.解决问题练习
1.完成练习七第8题。
1)女:这位女宇航员在太空生活了188天。男:她打破了169天的记录。她把
记录提高了多少天?
2)你对题目有什么疑问?
师问:什么叫“她把记录提高了多少天?”(就是比169天多用了多少天。)
3)生自己完成这题,指名板演。
4)集体核对答案。
2.完成练习七第9题。
1)生观察图片以及文字。
2)通过这图你知道了什么?
3)看茄子老师要我们做什么?要你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4)你能提出哪些用减法计算的问题?
5)小组互说。
6)互说后在全班汇报。
3完成练习七第10题。
1)指名生自读题。思考:求鸡的只数是指求什么呢?怎样求兔的只数呢?
2)生独立完成。
3)集体核对订正。
4)指名说解题思路。
在解答这两题时,我们可以从条件出发思考,也可以从问题出发。
四.课堂
这节课你获得了什么?
练习课教案 10
教学内容:
课本P14---P15练习二
教学目标:
1、巩固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加深加法意义的理解,为退位减法的学习做准备。
2、让学生有机会在不断探索和创造的气氛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3、引导学生在辨识的练习中体验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挑战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能力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重点:
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提高学生的运算技能。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练习,使学生比较熟练而准确的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学习了关于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你们有哪些收获呢?指名汇报。
2、得真不错。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会有更大的收获。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二、合作探索,巩固知识。
1、完成第14页练习二第5题。教师巡视、指导。做完以后请小朋友在小组内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2、名汇报、并说明计算方法。 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指名回答。
3、 完成第14页练习二第6题。这些计算对吗?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把错误的改正过来。指名汇报,并说出错误应该如何改正。
4、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9题。教师巡视。 指名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5、完成第14页练习二第7题。仔细读题,理解题意后完成填表。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计算的。观察表格,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指名汇报 。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6、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8题。有四只小白兔一起上山采蘑菇,现在它们正在为谁采的蘑菇最多而吵闹,你能帮帮它们吗?
7、怎样做才能解决它们的问题?指名汇报。
8、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10题。请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完成。教师巡视。指名汇报。
[设计意图]:加深理解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课堂: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学生从知识、方法上进行。
四、随堂练习
练习课教案 11
一、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认识了角及量角器量角的基础上教学的。角的度量是测量教学中难点较大的一个知识点。上节课学生第一次认识量角器,第一次学习用量角器量角,学生掌握这部分知识还不是特别熟练,学习这部分内容为学生牢固掌握角的度量,为后面学习角的分类和画角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能正确、熟练地测量指定角的度数。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观察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细心的习惯并获得成功的体验,能运用角的知识描述相应的生活现象,感受用实验数据说明问题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与方法。
三、教学重点:
掌握正确的.量角方法,熟练的测量角的度数。
教学难点:
1、测量不同方位角,量角器的正确摆放;
2、量角时正确选择内外圈刻度,找准度数。
四、教具准备:
教师用的量角器、课件
学具准备:量角器、三角板、画图铅笔、尺子
五、教学方法:
比较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
六、预设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交流怎样用量角器量角?师课件动画演示,重现巩固方法。
板书:两重一看
(设计意图:第一节课学生练习量不够,量角方法没有得到巩固,知识回生快,用课件动态的演示,可加深对量角方法的理解,为本堂课的练习打下基础。此环节的设计,符合人的遗忘规律。)
(二)基本练习
1、看量角器上的刻度,说出各个角的度,完成P20第4题。
课件出示第一幅图,想想说说:这个角是多少度?怎么看的度数?让不同意见学生发表意见。明确量角时把与0刻度线重合的边作为始边,始边对的0刻度在内圈,另一条边就看内圈刻度,始边对的0刻度在外圈,另一条边就看外圈刻度。
学生说出另两幅图上角的度数。
(设计意图:本题练习主要是解决量角时读准另一条边的度数。学生交流不同的读法,在讨论中加深印象,巩固方法。)
2、量出下面各个角的度数,完成P20第5题。
先照着图中量角器的摆法量出不同方向的角的度数,初步感知调整量角器量角。
再调整量角器,将0刻度线对另一条边量出角的度数,进一步训练灵活使用量角器量角。
(设计意图:调整量角器、合理摆放量角器量角,对学生来讲比较困难。安排学生将角的两条边分别作为始边,重合0刻度线去量角,巩固了方法,同时真正训练了量角的灵活性。)
3、判断下面的量法是否正确,完成P20第6题,
全班交流,要求学生说出错误的地方,如:第1题点没对齐,第2题0刻度线没对齐,第3题另一条边没有对齐某条刻度线,第4题是正确的
量出各角的度数。
(设计意图:辨析可以使正确的方法更加巩固。)
4、出示图片,找一找图中的角,量一量。完成P20第7题。
用竞赛形式完成量角后交流结果。
(设计意图:竞赛形式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也可以节约练习时间。)
(三)拓展练习
1、出示边比较短的两个角,量出度数。
学生尝试量角,可以合作。
交流明确:角的边不够量角器上刻度时,因为角的两条边是射线,可以将边先延长后再量。
(设计意图: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允许学生合作,契合新课标的要求,也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望。)
2、量出下面每个图形中各个角的度数,说说有什么发现?完成P21第8题。
分工合作,量出四个多边形中每个角的度数。
讨论:有什么发现?(正多边形的每个角度数都相等。……)
(设计意图:本题要量的角较多,分工量出不同多边形的角,为后面的交流,发现规律节省了时间。)
3、探讨:经过纸上的2个点,3个点,4个点……中的每两个点画直线,最多可以画出几条直线?
先画一画,数一数,填一填。
点数23456……
直线数
引导得出规律:N个点,可以最多画N×(N-1)÷2条直线。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发现隐含的规律,提升学生的能力,是新课标的要求。)
4、阅读你知道吗?介绍放风筝比赛规则,明白其中的道理。
(设计意图:数学生活化,做生活中的数学,是新课标的要求,体现了数学的价值,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
(四)课堂评价
小组内互相交流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存在的困难。
七、板书设计: 角的度量练习
两重一看 量角器灵活摆放 角的边适当延长
练习课教案 12
教学目标
1、能根据词语读准多音字“鲜、冲、朝、号”。
2、能听写“千姿百态、漫山遍野、举目眺望、纵横交错、玲珑多姿、若隐若现”6个词语。
3、会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和“虽然……但……”的句式写句子;能照样子扩写句子,把句子写具体;能按课文填空,进一步体会运用总分段式把事物写具体的方法。
4、能独立阅读短文,理解文章内容,给短文分段。
教学设计
1、第一题
读准多音字的读音,了解多音字的意思。
新鲜朝鲜冲着冲锋信号怒号朝着朝气蓬勃
2、第二题
先让学生把自己有可能写错的字词写一写,准备好后再听写,最后对照课本订正。
3、第三题
如:薄雾蒙蒙、江水滔滔、果实累累、鲜花朵朵、高大的树木、灿烂的阳光、平静的湖水、宽阔的江面。
4、第四题
(1)一艘崭新的游船飘荡在明亮如镜的`水面上。
(2)漫山遍野的水池闪耀着神奇的光彩。
5、第五题
比喻:把大苹果比作胖娃娃。
拟人:海棠果“冲着你微笑”。
夸张:“金黄的柿子把树枝压弯了腰”。
6、第六题
(1)下课了,同学们在操场上玩耍,有的在跳绳,有的在踢毽子,有的在打篮球,有的在玩老鹰捉小鸡。
(2)我爷爷虽然已是80高龄了,但精神很好,还抢着干家务呢。
7、第七题
(1)阅读全文思考蚂蚁是怎么掉进水里的,它是怎么得救的?喜鹊遇到什么困难,又是怎样得救的?
(2)交流,反馈。
(3)分段,注意表示时间的词“有一天”,“过了几天”
第一段:(1、2)有一天,一只蚂蚁一不小心掉进水里,喜鹊衔了一片树叶丢进水塘里,救了蚂蚁的性命。
第二段:(3、4)过几天,猎人到树林里打鸟,蚂蚁偷偷爬到猎人的脖子上。当猎人瞄准喜鹊准备开枪时,蚂蚁狠狠地咬了猎人一口,救了喜鹊。
练习课教案 13
【教学目的】
学用字词句、写好钢笔字、读读背背、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
口语交际和写字
【教学时数】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1.第一部分。
(1)四人小组自由朗读六个词语。
(2)不认识的字可以在小组内请教同学或老师,也可以查字典。
(3)连读词语,想象画面,了解词义。
小组学习:首先观察题中的画面,想象情境,感知词义的优美意境。然后凭借熟字推想词语的意思和所描绘的情境。
(4)读词语,选一个你喜欢的词语,说说词语所描绘的优美意境。
2、第二部分
(1)观察插图想像情境。
(2)熟读词语,练习与画面连线。
(3)教师指导,巡视纠正。
3、第三部分
(1)看图,想想图中画了些什么。
(2)四人小组练习看图说词语。
(3)小组交流比赛词语。
二、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
1、认识要写得字,想想是什么结构的字。
生:这三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师:左右结构的.字有什么特点?
2、我们还是看看“小小建议”吧:左部收,右部放,撇要缩,捺要伸。
3、在田字格里观察这三个字,注意间架结构和布局。
4、练写钢笔字,教师提示握笔和坐姿,巡视指导。
展示钢笔字写得好的同学的作品。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读背词语。
(1)指导学生观察插图,说说图上都画了些什么。
(2)朗读课文《做一片美的叶子》,体会叶子和大树的关系也正如一个人和社会群体的关系,感受其中蕴含的哲理。
(3)多次连续词语,体会词语的整齐美和节奏美。在诵读中了解词语之间的联系和意思。
2.读背古诗《夜书所见》。
(1)带读全诗。
(2)看图,说说两个小孩在干什么,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是深秋的夜晚。
(3)熟读成诵。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同学们,从这学期我们就开始学写毛笔字了,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中老师告诉你们写毛笔字有哪些好处?
生:闭气凝神,陶冶情操。
生: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2.同学们说的有道理,我们现在学习“横”。
指导:横有长横和短横之分。
3.教师书写长横和短横。指导运笔方法。
(1)长横:笔画稍长,左低右高,略带斜势,起笔较重,中腰略细。向左上逆锋起笔,旋即转向右下稍按,以中锋向右行笔,至收笔处顿笔回锋,藏锋收笔。
(2)学生练习写长横
(3)短横:起笔轻快,可顺锋入纸,向右行笔,渐行渐按,至收笔处稍顿缩锋收笔。写时略带仰势。
学生练习写短横。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课前准备:最近读的书,摘抄书的`作者,主要内容和精彩片段。
1.教师谈话:我们在与大家讲话或听别人讲话时,要注意什么?
2.仔细看插图,四人小组讨论。
3.小组交流:组织语言时注意语句通顺,条理清楚,声音响亮,速度适中。听别人发言,要精神集中,注意礼貌。
4.大家特别喜爱读课外书,今天我们就开个“小小读书交流会”。老师想了解一下大家都读过哪些书,请你们上来把你读过的书名写在黑板上好吗?
5.把你们在读书过程中所了解的书的作者、主要内容,摘录的精彩片段,用自己的话说给大家听。
6.同学们开始组织语言,努力讲得语句通顺,条理清楚,声音响亮,速度适中。
例生:我读的书是《十万个为什么》的天文地理卷,作者是石宗宾。它主要介绍了天文和地理方面的知识,如“为什么太阳会发热”“什么是自然界‘蝴蝶’效应吗?
7.教师评价:听别人发言,同学们要精神集中,注意礼貌。你们对她的发言还有什么建议吗?
8.学生评议。
二、学生分小组进行交流,教师巡视。
三、师随机进行总结。
练习课教案 14
教学目标:
完成学写毛笔字,对学生的初学毛笔字掌握的写字姿势进行训练,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教学重点、难点:
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教、学具:
多媒体
学生准备:
笔、墨、砚
教学过程:
一、回忆写毛笔字的要求
二、学写:竖
1、竖有两种写法:悬针竖、垂露竖
2、范写:边写边讲解,起笔落笔的位置,以及如何运笔。
3、学生仿写。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重点辅导。
三、多媒体演示:十、个
1、学生仿写
2、反馈:学生在写的.过程中有问题处,教师重新范写。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辅导。
四、反馈
将好的习字贴在墙上,对不足之处重点辅导。
练习课教案 15
一、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音序查字法。
2、初步学会缩写句子,抓住句子的主要意思,理解长句子的意思;能变换句子中附加成分的位置,改写句子;能修改搭配不当的句子。
3、会使用书名号,能给句子加上书名号。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1、练习第一题。
○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回忆音序查字法的方法。
○每一大组填写一行,进行竞赛。
○集体讨论。
2、练习第二题。
○读题,明确适当的词都是起修饰、形容作用的。
○自行填写。
○指名说说自己填的词,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答案。
3、练习第三题。
○回忆。我们本单元学的读懂长句子的步骤是怎样的?
○用上述句式先口头练习。
○指名回答,集体纠正。
4、练习第四题。
○读题,明确要求。
(1)读例句,说说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2)修改后句子的意思有没有变?强调了什么?(地点)
○集体讨论第一句。
○自己独立改写第二、三句。
○集体讨论,订正。
第二句:在公园里,幼儿园的小朋友在追逐玩耍。
第三句:在千岛湖上,我们乘坐汽艇游览。
5、完成课堂作业:第14题。
第二课时
1、练习第五题。
○复习第五课中有书名号的句子,说说哪些词语上要用书名号。
○自己给句子加书名号。
少年报、儿童时代、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宿新市徐公店这几个词要加书名号。
2、练习第六题。
○请你做小医生,给他们找找毛病在哪儿?并给他们治疗。
○反馈
3、练习第七题。
○自由读短文,思考短文后面的问题。
○集体讨论思考题。
(1)小院的景色是迷人的,文中第二句话概括了这个特点。
(2)抬头可见的是快要成熟的葡萄。一串串珍珠似的挂满了藤架,写出了多。
从鹅毛般的、纷纷扬扬、给万物披上了银装可以看出雪下得很大。
练习课教案 16
教学目标:
1、会按顺序背诵声母和韵母表。
2、能写出带有“木字旁、单人旁、提手旁、三点水”的字。
3、能把左中右结构的字写的正确、端正。
4、能用本单元学过的生字组词。
5、理解“长江、黄河、童年、父亲”等词的意思。
6、能正确的读写儿歌,初步树立热爱大自然的思想。
重点:复习四种学习生字的方法,巩固本单元学习的生字,同时进行朗读和说话训练。
难点:按格式抄写儿歌。
教学准备:
幻灯片、小黑板、生字卡片、地图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23个声母和6个单韵母,会按一定的顺序背出来。
2、能写出带有“木字旁、单人旁、提手旁、三点水”的字。
3、能把左中右结构的字写得正确端正。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明确要求
今天我们学习练习1,看看练习1共有几道练习。这节课的任务是:
1、通过复习声母、韵母表,会按一定的顺序背下来。
2、能正确的写左中右结构的'字。
3、通过复习本单元的绳子,能归类写出“木字旁、单人旁、提手旁、三点水”的字。
二、导练第1题
1、读懂题意
2、复习声母表和韵母表
①分组用卡片认读
②出示声母表、单韵母表,理解什么是顺序?
3、用铅笔把声母、单韵母有顺序地连起来。
4、看黑板检查,自读一遍。
5、说话训练:
①小白兔在干什么?
②什么时候,小白兔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③你喜欢小白兔?为什么?
三、导练第2题
1、指名说偏旁名称
2、读题明题意
3、回忆本单元学过的字中,有上述偏旁的字有哪些?
4、小组比赛,回忆有上述偏旁的字在第一册中有哪些?看哪一小组写出的字最多为胜。
5、按要求写在作业本上。
6、检查,校对。
7、答案对照。
四、导练第3题。
1、明确题意。
2、师范写,让生说字的三部分,哪部分长,哪部分短,哪部分大,哪部分小。
3、学生尝试练习。
4、讨论交流。
5、完成作业本的作业。
五、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本单元学过的生字组词。
2、理解“长江、黄河、童年、父亲”词的意思。
3、能正确的读写儿歌,初步建立热爱大自然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组织谈话,明确教学要求
提供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英语,小学科学,小学体育等小学教案
二、导练第4题
1、读题明意
2、读一读,这些字你发现什么?
3、交给口头组词的方法:
例:“去”——来去的去,加上三点水就是法,方法的法。
“法”——方法的法,去掉三点水就是去,来去的去。
4、按方法开火车组词
5、自己完成书面组词
三、导练第5题
1、指名认读词语,理解“长江、黄河”是怎样的河流。知道长江黄河是我国最长的两条河流。
2、指名认读词语,说说“童年、父亲”的意思。
3、小结
四、导练第6题
1、自由读儿歌,想,这首儿歌讲了什么?
2、指名读后回答
3、再读儿歌,同桌讨论:我们为什么要爱小鸟和树木?
指名回答,教育学生热爱庄稼,热爱小鸟,热爱大自然。
4、指导朗读:指名读——小组读——全班读
5、抄写儿歌
抄时注意:格式要正确,一句一行,抄成4行,每一行开头空
两行,别忘了抄逗号和句号。
五、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上的作业。
练习课教案 17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欣赏音乐艺术的习惯,了解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作品,感受乐曲的风格特征。
【过程与方法】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感受乐曲内容。
【知识与技能】了解伟大作曲家肖邦的生平以及创作历程,掌握一定的欣赏方法与技巧。
教学重难点
感受乐曲的风格以及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感知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风格特征。
教学过程
一、起始阶段
1.聆听乐曲《1812序曲》片段,感受乐曲的内容与场景。
2.介绍《1812序曲》创作背景以及作曲家—柴可夫斯基,感受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的作曲风格。
3.引出新课——浪漫主义时期伟大的作曲家肖邦,以及他的作品《c小调练习曲》。
二、展开阶段
1.在聆听乐曲之前,请同学们先以小组的方式讨论、探究这位伟大的作曲家——肖邦,包括他的生平与作品。
2.聆听乐曲《c小调练习曲》,感受乐曲的风格,再听完后,说出你的感受。
3.再次认真聆听乐曲《c小调练习曲》,并运用音乐要素的内容分析乐曲,比如:速度、力度、旋律发展等方面。
4.根据以上的分析,第三次聆听乐曲《c小调练习曲》,分析乐曲的.曲式结构,并总结每一个部分乐曲内容、风格、情绪特征等内容。
三、形成阶段
1.了解“练习曲”与“音乐会练习曲”的区别。
2.了解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以及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风格特征。
四、结束阶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了解了浪漫主义时期伟大的作曲家肖邦,也了解了他的爱国主义情怀。希望同学们在课下的时候,可以多多欣赏他的作品,以及浪漫主义时期其他作曲家的作品。
练习课教案 18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三步计算文字题的数量关系、分析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迅速 解答文字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文字题练习
教学用具:
幻灯、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找出各组算式间的关系,分别列成综合算式
34/2=17 45-9=36 42+46=90
24x10=240 36/12=3 35-30=5
17+240=257 17+3=20 90/5=16
综合式 综合式 综合式
让同学互相介绍好方法
2、比一比,看谁算算得又对又快
60x4+960/30-26
60x(4+960/30)-26
(60x4+960)/(30-26)
60x[(4+960)/(30-26)]
评出结果后让学生比较,这些式题有什么异同?在运算时要注意什么?
二、判断、选择性练习
1、2600/(8+2x8+2)
=2600/(10x10) 运算顺序被数字特殊所迷惑
=2600/100
=26
提问:你知道错在哪儿吗?分析一下他错误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2、36与24的差,乘84除以42的'商,积是多少?
正确的列式应是:
A :36-24x84/42 B:(36-24)x84/42 C(36-24)x(84/42)
让学生讨论后选择,并说明理由
(师小结:要求积必须先求差与商)
三、应用题练习
王阿姨买了4米白布和4米花布,白布每米8元,花布每米12元。王阿姨带了72元,钱够吗?请你说明理由。
让学生在说理的过程中进行策略多样性的训练。
可采用先讨论后交流的方法
四、课堂作业
在此可以进行一次四则混合计算的独立作业
练习课教案 19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确定难查字部首的方法查字典;能正确拼读音节,根据音节写出学过的词语;能很据意思写出学过的成语。
2、能仿照例句改写句子,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具体;能用“各式各样”、“仍然”造句。
3、能用看题目推想文章内容的方法读懂短文。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完成1—3题
第2课时:完成4—6题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查字典。
(1)读懂题目的提示语,明确三种方法。
查起笔。
查中间。
查本身。
(2)指导学生按第(1)题括号中的部首查字典,然后讨论归类。
(3)运用上述方法确定第(2)题中8个生字的部首,然后查字典,在括号里注上拼音。
(4)检查反馈。
2、看拼音写汉字。
3、理解成语。
(1)读懂意思。
(2)回想成语。
第二课时
1、照样子改写句子。
(1)指导读例句,
把“很急”改成“急得怎么样”。
(2)改写。
2、造句。
○学会变换句式。
○把句子尽可能写具体。
3、阅读。
(1)读懂题目的提示语。
(2)读短文。思考短文后的两个问题。
(3)回答问题。
看清题目,是“争论的结果”。
(4)明白了什么?
练习课教案 20
教学要求
1.语文与生活,关于读书。
2.诵读与积累,古今贤文。(读书篇)
3.写好钢笔字。
4.口语交际,推荐一本书。
5.学写毛笔字。
重难点、关键
语文与生活;口语交际。
课时划分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语文与生活,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习惯,指导正确的读书方法,引导学生有效地读书。
教具准备
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题。
2.你能体会出老师这么讲的意思吗?
(读书贵疑,在读书的过程中提出疑问,并努力解决疑问,就能够获得真知。)
3.刘读老师的话,深入理解老师话中的意思。
二、学习第二部分
1.指名读题。
2.书怎么可以煮呢?你对“煮书”是怎么理解的'?
3.是不是所有的书都要“煮”?你觉得哪些书要“煮”,哪些书不要“煮”?
4.你觉得该怎么“煮书”呢?
三、学习第三部分
1.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代表作有《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他针对读书中可能存在的误区,提出了两个方面的读书方法,让我们来读一读,看看从中你有什么收获?
2.自由读四则名言,交流从中的收获。
(一、二两则讲的是要博览群书,“采得百花成蜜后”,不能局限过分单一的读书种类和内容;三四两则
练习课教案 21
教学内容:
课本练习七(二)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相遇问题”的特征,理解数量关系,并能解答稍复杂的相遇问题应用题。
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求相遇问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
教学用具:
幻灯、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头列式
工人们修一条长120米的路,每天修15米,几天修完?
一辆汽车5小时各地区320千米,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火车每小时行85千米,行425千米要多少小时?
要求学生说出基本的数量关系式
2、指名板演 其余同练习
⑴甲乙两架飞机分别从两城去同一个城市,甲机每分钟飞行9千米,乙机每分钟飞行12千米,40分钟后,同时降落在同一个机场。两架机一共飞行了多少千米?
⑵两个水管同时向游泳池中注水,大管每小时放水16吨,小管每小时放水12吨。放满224吨水要多少小时?
要求学生说清解题的思路
二、变式练习加深理解
⑴改变上1的条件:
甲乙两架飞机分别从两城去同一个城市,每分钟飞行9千米,乙机每分钟比甲机多飞行3千米,40分钟后,同时降落在同一个机场。两架机一共飞行了多少千米?
让学生分析:与1 有什么不同,要先求什么?
列式计算:9+3=12千米
(9+12)x40=840千米
⑵改变上2的.条件:
两个水管同时向游泳池中注水,大管3小时放水48吨,小管每小时放水12吨。放满224吨水要多少小时?
让学生分析:与2 有什么不同,要先求什么?
列式计算:48/3=16吨
224/(16+12)=8小时
⑶两辆汽车同时从相距190千米的甲乙两地相对开出,每小时行4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0千米。两车开出几小时后,还相距95千米?
你能表演一下这种情况吗? 其实是什么以生了变化?
学生尝试练习
列式计算:(190-95)/(45+50)
⑷甲乙两地相400千米。一辆客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68千米,在客车行了28千米以后,一辆货车从乙地出发开往甲地,每小时行56千米。货车开出后几小时两车相遇?
提问:现在的情况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哪一段路程是两车同时行的?请你在图上表示出来?
学生尝试练习
列式计算:(400-28)/(68+56)
讨论:刚才3、4两题我们都可以通过转化变成相遇问题,然后进行计算。
三、课堂作业
练习七(二)第9——14题
练习课教案 2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结构,帮助学生初步学会归类,并能根据部首写出和动物有关的字。
2、引导学生能根据词语的意思进行归类,并能积累描写自然风光的词语。
3、复习和巩固本单元课文中所出现的句子,帮助学生体会总起作用、承上启下作用。
4、朗读短文,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意思,并能欣赏和积累有关词句。
5、复习本单元课文,整理收集的资料,参加“珍奇动物”或“世界奇观”介绍会。
6、熟记有关“劳动”的'3条名言。
7、指导学生在方格里规范地书写提手旁的字。
课前准备
让学生通过网络等途径,搜集“世界各地珍奇动物”资料。
教学过程
一、写出带有下列部首并和动物有关的字。
1、观察四组汉字,了解汉字结构
(1)出示两组汉字:蚂蚁 狐狸
①请学生仔细观察四组汉字,说说这些汉字有哪些结构特点?(这些部首本身与“动物”有关的)
②请学生再举几个带有“虫”和“犭”的汉字。(虾、蛇、蚯、蝇、蜂、蝴、蝶、蚕、蜜、萤……狮、猴、狼、猪、猬、狗、猩……)
2、自主探究,自选部首与动物有关的汉字
(1)分组讨论,交流还有哪些部首与动物有关的汉字?
(2)小组代表交流,其他组补充:
(“马”: 骆、驼、驴、骡;“鱼”: 鲫、鲤、鲨、鳖;“鸟”:鸡、鹅、鸽、鹜)
3、学生完成练习
二、积累描写自然风光的词语。
1、出示一组词语,学生归类:
云雾迷蒙 峰峦雄伟 狂风暴雨 春暖花开
波澜壮阔 秋高气爽 漫山遍野 悬崖峭壁
(1)指名朗读,想想:这些词语描写什么的?(自然景色)自然景色有哪些种类?
(2)指名交流,学生归类,教师板书:
描写天气:云雾迷蒙 狂风暴雨
描写季节:春暖花开 秋高气爽
描写山水:峰峦雄伟 波澜壮阔 漫山遍野 悬崖峭壁
2、小组交流:你还知道哪些描写自然风光的词语?
(1)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说的最多?
(2)小组代表交流,比赛。
三、联系上下文,说说句子的作用。
1、出示句子,学生自由朗读,并说说这些是哪篇课文中的句子:
(1)儿童时代我很喜欢小动物。
(2)动物学家经过长期观察和研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3)在逗弄小动物时,我做过一些有趣的事,也做过一些蠢事。
2、指名学生交流,并联系上下文,说说句子的作用:
第(1)句,第21课第一句话的前半句,是总说,后半句举例说明这前半句。这句话也是全文要说明的主要意思。
第(2)句,起承上启下作用。句子前面写了动物学家观察的情况,句子后面写他们得出的结论。
第(3)句,起总起作用,后面的文章分别介绍了“趣事”和“蠢事”。
3、有感情地朗读,再次体会这些句子的作用。
四、阅读短文两则,完成练习。
1、读短文:
(1)自读短文。
(2)指名朗读。
(3)指名交流两篇短文的大致内容。
2、思考,比较:
【练习课教案】相关文章:
练习课教案01-22
计算练习课教案02-22
《单元练习课》教案02-25
数学练习课教案11-18
练习的教案02-24
语文练习课教学反思05-25
《练习二》教案08-27
《整理与练习》教案09-21
练习九教案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