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节气知识(11篇)
冬至节气知识1
冬至的由来
冬至(英语:wintersolstice),又称“冬节”、“贺冬”、“长至节”等,华夏二十四节气之一、八大天象类节气之一,与夏至相对。据传,冬至在历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在太阳到达黄经270°时开始,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或者23日之间。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九”,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现代天文科学测定,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这天之后,太阳又逐渐北移。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现在,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冬至节的由来与传说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冬至节气养生知识
起居。
在起居上,应早睡晚起,等待阳光出现才出外活动。同时也要多穿衣服,避免不必要的户外活动,防止阳气过度的消耗。“起居有常,养其神也,不妄劳作,养其精也”,冬令时节若能合理安排起居作息,就能保养神气,劳逸适度可养其肾精。尽量做到“行不疾步、耳步极听、目不极视、坐不至久、卧不极疲”。
寒气内应肾。肾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是人体的“先天之本”。冬季,人体阳气内敛,人体的生理活动也有所收敛。此时,肾既要为维持冬季热量支出准备足够的能量,又要为来年贮存一定的能量,所以此时养肾至关重要。饮食上就要时刻关注肾的调养,注意热量的补充,要多吃些动物性食品和豆类,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狗肉、羊肉、鹅肉、鸭肉、大豆、核桃、栗子、木耳、芝麻、红薯、萝卜等均是冬季适宜食物。
运动。
运动方面,由于大雪节气万物潜藏,运动养生同样要顺应自然规律,不宜做过于剧烈的活动,而应在“藏”字上下一下功夫。比如每天在阳光好的时候做做舒展运动(上午9—10点钟或下午2—3点钟)。
饮食。
冬天肾的功能偏旺,如果再多吃一些咸味食品,肾气会更旺,从而极大地伤害心脏,使心脏力量减弱,影响人体健康。因此,在冬天里,要少食用咸味食品,以防肾水过旺;多吃些苦味食物,以补益心脏,增强肾脏功能,常用食物如:槟榔、橘子、猪肝、羊肝、大头菜、莴苣、醋、茶等。
在冬季适宜补益的食品中,中医又分为几大类。天寒地冻,首选温补类食物。如鸡、羊肉、牛肉、鲫鱼等。上述几种,均属美味,在冬季可作为进补的佳品。但过多地进食温补类食品,容易上火。还有一类滋补类食物,具有滋阴益肾、填精补髓的功效。主要有:木耳、黑枣、芝麻、黑豆、猪脊、海参、龟肉、甲鱼、鲍鱼等。
黏硬、生冷的食物多属阴,冬季吃这类食物易损伤脾胃。而食物过热易损伤食道,进入肠胃后,又容易引起体内积热而致病;食物过寒,容易刺激脾胃血管,使血流不畅,而血量减少将严重地影响其他脏腑的血液循环,有损人体健康,因此,冬季饮食宜温热松软。
情绪。
冬至养生也要重点养心,要养生先养善良、宽厚之心,心底宽自无忧。进入冬季,有些人便会显得意志消沉,这可能是患上了“季节性情绪病”。季节性情绪病是精神抑郁症的一种,病人每每在阳光减少的冬季,对身边事物提不起兴趣,还伴有嗜睡、多吃、易怒、过敏等病症。有抑郁情绪的老人可以在冬天坚持多晒天阳,还可以每天做一些简单的瑜伽动作,尤其是静坐和冥想的练习,能让心情舒缓下来。同时注意生活起居,按时休息和睡眠,不做熬夜的“夜猫子”。
情绪低落时,不妨做做其他事情来分散注意力。尽量与人接触,这样可以将忧郁减到最低程度。
冬至吃饺子的寓意
寓意一: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谚语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风俗,据说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所以,在中国北方,一到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就成为必不可少的节日饭。
寓意二:冬至到,吃饺子,团团圆圆。
在一些地方,一到冬至这天,一家人就会忙忙碌碌,准备各种饺子皮、饺子馅,然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吃饺子,团团圆圆过冬至。除了北方吃饺子,南方还有吃汤圆的习俗,寓意,圆圆满满、团团圆圆。
冬至节气知识2
冬至民俗
一、冬至祭天
“祭天”即是古代的“郊祀”礼,是历代帝王禳灾祈福的一种方法,是冬至日必须举行的一种仪式。《周礼春官·神仕》:“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目的在于祈求国泰民安。《后汉书礼仪》:“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唐宋时,以冬至和岁首并重。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祝往来,一如年节。”《清嘉录》则直言:“冬至大如年。”汉人自古冬至需拜天祭祖,而今国内只有潮汕地区延续此习。
二、南吃团子
冬至吃汤圆,是我国江南地区的传统习俗。汤圆也称汤团,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所以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每逢冬至日清晨,南方各家各户都会开始磨糯米粉,并用糖、肉、莱、果、更豆、萝卜丝等做馅,包成冬至团。不但自家人吃,亦会赠送亲友以表祝福之意。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冬至,老上海人是最讲究吃汤圆的,亲人们聚在一起品尝新酿的甜白酒、花糕和糯米粉圆子,然后用肉块垒于盘中祭祖。
三、北吃饺子
在我国北方,每年农历冬至日,都有吃饺子的习俗。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亦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之事。东汉时,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向民众施舍“祛寒娇耳汤”。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大家每人两只“娇耳”和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因而,冬至吃饺子防冻耳朵的习俗就被沿袭下来。
四、消寒会
《天宝遗事》载,唐人王仁裕每逢大雪,则扫雪通路,延请宾客到居处宴饮,称之为暖寒会。后人在冬至之后,招集朋友,轮番聚饮,称为消寒会。《金陵岁时记》记载:“吾乡当冬至节后,九人相约谦饮,自头九以至九九,各主东道一次,名日消寒会,文人墨客饮酒之余,兼及韵事。”
五、献袜履
古代女子在冬至日向公婆敬献鞋袜。三国时魏国曹植在《冬至献袜履表》中言:“亚岁迎祥,履长纳庆。”唐代小说《酉阳杂俎》中载:“北朝妇人常以冬至日进履袜及靴。”后唐《中华古今注》称:“汉有绣鸳鸯履,昭帝令冬至日上舅姑。”此后妇女在冬至日向公婆敬献袜履,便相沿成习。旧俗中无论南北,都流行这一风俗,寓意“阳生于下,日永于天,长履景福,至于亿年。”因此,在过去,冬至也称为履长节。
六、窖鲜花
宋朝时,北平人在冬至后,挖地为窖,以焰火熏烤,在窖中种植花卉瓜果,时常浇灌,使其生长。明代张置的《疑耀》中有较为具体的记述:“京师风俗,人冬以地窖养花,其法自汉已有之。汉室大官园冬种葱韭菜茹,覆以屋房,昼夜嫌温,火得煌气,诸菜皆生……今内家十月即进牡丹,亦是此法,然在汉止言覆以屋房而已,今法皆掘坑堑以窖之。盖人冬土中气暖,其所养花木,借土气火气相半也。”冬至正午之时,卖花声便在街巷中到处响起,女子争相购买。山茶、茉莉、慈兰、珠兰之类的鲜花,用铜丝编制成别致的形状,或如半环,或缀成圆环,可在鬓边斜挂或襟前点缀。而芍药、碧桃、海棠、玫瑰等花,选取鲜嫩待放的花苞,围插成巨球或者制成彩篮,悬挂在帐中,芳香四溢,令人陶醉。
冬至节气知识3
冬至晚上为什么不能出去:
冬至晚上不能出去是因为,很多地方在冬至这一天有祭祀祖先的习俗,而冬至上坟祭祀的时候阴气比较重,所以在祭祀之后一般都会早点回家。
冬至有什么禁忌不能做:
【不宜婚嫁】
冬至期间不宜婚嫁,因为古人把冬至前一天称为四离日,离日为不吉利的日子,而是一件大喜事肯定要选择一个黄道吉日。
【不宜搬家】
冬至期间不宜搬家,因为冬至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时候,在寒冷的日子搬家会破坏家中的兴旺之气。
【不宜同房】
冬至期间不宜同房,民间有冬至前后10天不宜同房的说法。古人认为冬至期间是人体最虚弱的时候,这个时候同房的人,阴阳不调,非常不利身体,还会影响后代的繁衍。
【不宜回娘家】
冬至期间不宜回娘家,民间有冬至回娘家对公公不益的说法。很多人都认为这是比较封建的思想,但是还是有很多人会严格遵循。
冬至祭祖习俗:
在时节转换的日子里祭祖,就好像祖先也和我们一起过节。一般来说,冬至虽然不是正式家祭,但应该给祖先的灵位前祭献供品和香火,酪酒一盏而后全家在一起同庆。此外,还有上坟烧纸、送寒衣等风俗。所谓送寒衣,就是为已故的祖先送去御寒的衣服。过去在民间信仰看来,人有人世,死人有鬼世。已故亲长虽然躯体已经死亡,但灵魂还在鬼世生存,不同季节需要不同的饮食、服装,尤其秋尽冬来,鬼魂也是很怕冷的,所以才流行送寒衣,这是怀念祖先的一种表现。这些活动,无论是祭天,还是祭祖,都是冬至节的一种宗教活动,虽然带有很浓重的迷信意味,但是却有着一种美好的期望在里面,表达了人们的某种意愿。
冬至祭祖有什么风俗:
浙江宁波:
正月,在祖先遗像前,点着香烛,供陈汤团、糕、饼、水果,家人依次跪拜。也有把祖先遗象供在祠堂里的,家人就同去祠堂行祭祖。
广东东莞:
正月初一,大多数人家先在历书上择一个吉利的时辰,举行祭祖典礼,祭品是茶、酒、白饭、攒盒、生果、如龙(年糕)、禄堆和斋菜。祭祖程序:焚香、点烛、烧元宝、放串炮,全家人依辈分、年龄的秩序拜祖先。中上人家的祭祖,都是灯火长明,香烟不绝。
河南开封:
守岁的到五更时候,先行盥洗,穿着礼服礼帽,在供桌之上摆好祭品,香烛齐燃,爆竹争放,一家人依长幼辈分,连续向祖宗跪拜致祭,拜祝“年福”。
湖北罗田:
新正初一早晨,到祠堂去祭祖拜年,看守祠堂的人早已准备祭品供奉在祖宗神位之前,又准备一支长竿挂着鞭炮,等族人来到时,便点火燃放,表示欢迎前来祭祖,等到祭祖仪礼完毕,有果盒、茶点或丰盛的'早餐相招待。
东北地区:
一到初一那天的子时时分,大大小小都换上新衣、新帽、新袜、新鞋、祭拜祖先,在供奉祖宗的神位前面,点烛、烧香、焚纸、放炮,子孙跪拜如仪,称为“发纸接种”。
粤桂地区:
初一上午五、六点钟,摆设丰盛酒菜在祖堂之前,全家男女老幼都穿上新衣,按尊长辈分,排前后次序,向祖宗跪拜叩头。
豫东地区:
初一早餐以后,全家大小都要祭祖,照辈分长次,先男后女,对着祖宗神位,一一磕头跪拜。
川西地区:
祖宗神位前的香炉中,点了轻烟缭绕的长香,红烛燃起辉煌的亮光,铜磬在一声声的敲着,弥漫肃穆的气氛。长辈带领男女老幼,男左女右衣冠整齐地站立两旁,向祖宗神位,焚香点烛烧纸,按辈分长次,向祖宗跪拜,上酒,供饭,焚化纸钱。
冬至节气知识4
羊肉
中医上讲究“四季五补”,其中冬季“滋补”成为当下最流行的进补方法。冬至开始,民间便开始从这天“数九”,正如俗语说的“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在我国北方,有冬至吃羊肉的习俗因为冬至过后天气进入最冷的时期,在此时吃上一锅炖羊肉,更有御寒滋补的双重功效。
羊肉味甘而不腻,性温而不燥,历来被视为补阳佳品。冬季适当进食,为进补最佳食谱。对于老百姓来说,吃羊肉自然也就被列为冬季进补御寒的主要方法之一。
饺子
我国北方地区民间素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冬至饺子馅料的选择和寓意有着直接关系,最常见的韭菜馅预示着“久财”之意。最为常见的白菜肉馅即“百财”之意。香菇肉馅的饺子,则寓意“鼓财”;酸菜馅寓意“算财”;芹菜馅则代表“勤菜”,都有吉祥的寓意。
冬至吃饺子的由来,据说是古代河南名医张仲景因记挂乡亲们在冬天耳朵受冻,遂于冬至那天在南阳东关空地上搭起医棚,向穷人舍“祛寒娇耳汤”(“娇耳”即现在的饺子),使人吃了以后只觉浑身温暖,两耳发热。为了纪念他,民间百姓就将冬至吃饺子的习俗传承延续至今。
狗肉
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尤其是狗肉炖豆腐,更是所谓的“东北八大炖”之一。
馄饨
北方人在冬至日有吃馄饨的习俗。早在南宋时,临安人就在冬至吃馄饨,开始是为了祭祀祖先,后逐渐盛行开来,民间有“冬至馄饨夏至面”之说,冬至吃馄饨希望可以破除“混沌”变聪明。人们在制作冬至吃的馄饨时,往往在馅料中加入生姜,食盐,味精等调味料,这样调制出的馄饨馅香而不油腻,十分美味。
冬至南方传统美食
吃糍粑
按照江浙一带的传统,冬至会舂糍粑,参与的人非常多,很隆重。在云南,冬至也有吃糍粑的习俗。而每逢祭祖或重大节日,或红白喜事,都要做糍粑,因此,在老家把糍粑叫“大糍”,如今常见的汤圆就有些不屑的被称做“小糍”。
吃甜丸
相传汉代冬至已有“进酒肴,谒贺君师耆老”的习俗。宋、元以来,潮俗盛行吃甜丸。甜丸既是用糯米磨粉和水搓丸煮成的甜汤,是冬至日最具代表性的食品。冬至前,农家主妇纷纷舂糯米粉(今多为机械辗制),有的互通有无,馈赠亲友。
吃汤圆
吃汤圆在明、清时期已经约定俗成。在冬至这天,要“作粉圆”或“粉糯米为丸”。这些在史料上也有正式的记载,称“冬至,粉糯米为丸,名‘汤圆’”。做好汤圆后要祀神祭祖,而后合家围吃汤圆,叫做“添岁”。所以,冬至吃汤圆,古而有之。
冬至养生知识
在起居上,应早睡晚起,等待阳光出现才出外活动。同时也要多穿衣服,避免不必要的户外活动,防止阳气过度的消耗。“起居有常,养其神也,不妄劳作,养其精也”,冬令时节若能合理安排起居作息,就能保养神气,劳逸适度可养其肾精。尽量做到“行不疾步、耳步极听、目不极视、坐不至久、卧不极疲”。
寒气内应肾。肾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是人体的“先天之本”。冬季,人体阳气内敛,人体的生理活动也有所收敛。此时,肾既要为维持冬季热量支出准备足够的能量,又要为来年贮存一定的能量,所以此时养肾至关重要。饮食上就要时刻关注肾的调养,注意热量的补充,要多吃些动物性食品和豆类,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狗肉、羊肉、鹅肉、鸭肉、大豆、核桃、栗子、木耳、芝麻、红薯、萝卜等均是冬季适宜食物。
冬至运动知识
运动方面,由于大雪节气万物潜藏,运动养生同样要顺应自然规律,不宜做过于剧烈的活动,而应在“藏”字上下一下功夫。比如每天在阳光好的时候做做舒展运动(上午9-10点钟或下午2-3点钟)。
冬至饮食知识
冬天肾的功能偏旺,如果再多吃一些咸味食品,肾气会更旺,从而极大地伤害心脏,使心脏力量减弱,影响人体健康。因此,在冬天里,要少食用咸味食品,以防肾水过旺;多吃些苦味食物,以补益心脏,增强肾脏功能,常用食物如:槟榔、橘子、猪肝、羊肝、大头菜、莴苣、醋、茶等。
在冬季适宜补益的食品中,中医又分为几大类。天寒地冻,首选温补类食物。如鸡、羊肉、牛肉、鲫鱼等。上述几种,均属美味,在冬季可作为进补的佳品。但过多地进食温补类食品,容易上火。还有一类滋补类食物,具有滋阴益肾、填精补髓的功效。主要有:木耳、黑枣、芝麻、黑豆、猪脊、海参、龟肉、甲鱼、鲍鱼等。
黏硬、生冷的食物多属阴,冬季吃这类食物易损伤脾胃。而食物过热易损伤食道,进入肠胃后,又容易引起体内积热而致病;食物过寒,容易刺激脾胃血管,使血流不畅,而血量减少将严重地影响其他脏腑的血液循环,有损人体健康,因此,冬季饮食宜温热松软。
冬至情绪知识
冬至养生也要重点养心,要养生先养善良、宽厚之心,心底宽自无忧。进入冬季,有些人便会显得意志消沉,这可能是患上了“季节性情绪病”。季节性情绪病是精神抑郁症的一种,病人每每在阳光减少的冬季,对身边事物提不起兴趣,还伴有嗜睡、多吃、易怒、过敏等病症。有抑郁情绪的'老人可以在冬天坚持多晒天阳,还可以每天做一些简单的瑜伽动作,尤其是静坐和冥想的练习,能让心情舒缓下来。同时注意生活起居,按时休息和睡眠,不做熬夜的“夜猫子”。
情绪低落时,不妨做做其他事情来分散注意力。尽量与人接触,这样可以将忧郁减到最低程度。
冬至如何养生有利身体健康
冬至阴寒之气隆盛,成为“进九”之始。在冬至养生中我们首先要注意的就是避寒邪,我国大部分地区习惯自冬至起“数九”。所以冬至养生首先要多着衣、避寒邪,特别是要注重足部的保暖。
运动:动中求静
冬至起,自然界的阳气开始上升,我们体内的阳气如何升发呢?“动则生阳、静则生阴”。通过合理的运动就可以帮助我们升发体内的阳气,但是过度的升发阳气就会耗散真元反而不合冬季蛰藏的养生道理了。冬季运动,首先要避免寒邪的侵袭,其次运动量不宜过大,要在动中求静,以臻安身静体、气定神闲的境界。八段锦、太极拳等平和的运动都是很好的选择。
饮食:补充津液
另外还需要注意,冬至日不可吃太过辛辣刺激的食品,过食辛辣只可生阳动火,导致内热积聚,郁热上冲。过食羊肉、狗肉等肥甘厚味,易导致饮食不化,聚湿生痰。北方在补充热性食物的同时,也得吃一些补充津液的食物,如荸荠、藕、梨、萝卜、白菜等。
养心:宽厚畅达
养生也要重点养心,要养生先养善良、宽厚之心,心底宽自无忧。保持精神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不要强求名利、患得患失。儿女要对老人嘘寒问暖,使老年人在精神上得到保养。
首先在锻炼上
不适合剧烈运动,如运动过大,身体大汗淋漓,毛孔张开,阳气易从皮肤外泄。人体的皮肤好比树叶,夏季出汗降低体温、帮助人体排毒,在冬天,则应该像松针一样收拢,利于闭藏。所以《内经》中冬季养生说,“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去寒就温,无泄皮肤,……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也”。
不是完全不运动,活动前前要充分热身,以强度适中的运动为主,让身体发热或微微出汗即可,比如瑜伽、慢走比较合适。还要注意空调的使用,不要因为天寒,室内空调使用过度,很多在写字楼工作的人都会有体会,那冬日的写字楼热得和夏天一样,每人穿半袖、衬衫、裙子,热得出汗,毛孔都开着,出门就是零下,寒气正好侵入体内。
科技改变生活,我们使用也要适当,生活才会美好,否则,人类总是自作聪明,聪明过度,太贪心,身体就会出现问题。
其次冬季人们顺应自然
活动少,再有,城市生活繁杂,年底临近,工作压力加大,加上寒冷,抑郁焦虑情绪容易产生,两者有可能交替发生,那么,我们对应自然,冬季要多多晒太阳,尤其要多晒后背,背部是身体重要的七条运输和管理阳气的经脉汇集处,经常背对日光而坐,让太阳把脊背晒得微暖,体内阳气充足,经脉通畅,我们又可以精神抖擞地享受生活。
女性还可以用玫瑰花、厚朴花、枸杞子泡茶饮用,调整气机。
再次,饮食调理
冬至这一天,我国历来有吃饺子的习俗,儿时老人都说,“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好吃不过饺子,说明老祖宗对这个节气的重视。鉴于这时阴气盛、阳气初升,建议大家吃羊肉大葱馅儿饺子,有扶阳温通的补益作用。羊肉阴阳都补而偏补阳,葱白通阳开窍醒神,吃过后暖胃强心,并且对冠心病心动过缓有很好作用。
冬至节气知识5
冬至,又称日短至、冬节、亚岁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
①冬至,“数九寒天”开始;
②冬至是北半球全年昼最短、夜最长的一天;
③冬至节气第一天,即一九第一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
④“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北方会吃水饺,南方则有吃冬至汤圆、长线面的习惯。
冬至节气知识6
冬至养生
冬至在养生学上是一个最重要的节气,主要是因为“冬至一阳生”。冬至到小寒、大寒,是最冷的季节,患心脏和高血压病的人往往会病情加重,患“中风”者增多,天冷也易冻伤。
因此,在寒冬季节,对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患者来说,要特别提高警惕,谨防发作,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注意防寒保暖。在气温降到0℃以下时,要及时增添衣服,衣裤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软宽松,不宜穿得过紧,以利血液流畅。
2、合理调节饮食起居,不酗酒、不吸烟,不过度劳累。
3、保持良好的心境,情绪要稳定、愉快,切忌发怒、急躁和精神抑郁。
4、进行适当的御寒锻炼,如平时坚持用冷水洗脸等,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和耐寒能力。
5、随时观察和注意病情变化,定期去医院检查,服用必要的药物,控制病情的发展,防患于未然。
严冬时节还要注意老人的低体温。低体温是以35℃为界限,低于35℃者为体温过低。由于老人出现低体温后,可能无任何不适与痛苦,所以往往容易被忽视。体温过低的老年患者,发病多缓慢,甚至危及生命时也无明显症状。这类病人一般不出现寒战,但得不到及时治疗就会出现意识模糊。语言不清,继而昏迷,体温随即降至30℃以下。此时,患者脉搏及呼吸甚微、血压骤降、面部肿胀、肌肉发硬、皮肤出现凉感。因此,在寒冷的冬季,老人的居室应采取防寒保暖措施。
中医认为:女性的生理结构决定了属性,女属阴,为凉性。因此,女性如果不注意保暖就会出现月经不调、痛经等不适症状。所以,女性更多的需要温暖的呵护。那么,冬季女性该如何养生呢?
1、注意防寒保暖
女性属寒性体质,因此,日常中应少吃寒性的'食物,尤其是在处于生理周期的时候,更要注意饮食的科学性。冬季外出要注意防寒保暖,加强颈、腹部的保暖,不可因美观而减少衣物,一旦受凉,容易导致月经不调、痛经等症状,损害健康。
2、坚持晚间泡脚
中医认为,人体中的寒气是由大地经足部进入人体的,因此,多泡脚可有效帮助女性保暖。但泡脚一定要坚持,不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只有长期坚持,才能起到保健养生、防寒保暖的功效。
3、适量进补
冬至时节天气寒冷,人体需要足够的能量来抵御寒冷,而肉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有补气活血,温中暖下的功效,是进补的佳品。女性冬至吃些肉类可中和寒气,加快内分泌,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来应对严寒。
4、注意养肝护肝
对于女性,肝脏这个器官有着额外的重要作用。中医认为,女性肝为主,有疏通经血之用。因此,一旦伤肝,女性就会出现妇科方面的问题。所以,女性要注意养肝、护肝,不可动怒。日常应多吃养肝食物,如菠菜、芹菜等。
冬至节气知识7
冬至气候特征
天文学上把冬至作为冬季的开始,这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冬至期间,西北高原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区也只有6℃至8℃左右。不过,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即使在当地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气温仍然在10℃以上,真可谓秋去春平,全年无冬。
冬至三候
中国古代将大寒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动”。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糜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糜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糜感阴气渐退而解角;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冬至节气知识8
冬至简介
冬至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同时也是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冬至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在中国北方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俗话说:“冬至到,吃水饺。”而南方则是吃汤圆,当然也有例外,如在山东滕州、曲阜、邹城,冬至习惯叫做数九,流行过数九当天喝羊肉汤的.习俗,寓意驱除寒冷之意。各地的习俗虽有不同,但吃水饺最为常见。
冬至习俗
1、馄饨面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
2、吃狗肉
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3、吃饺子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
4、红豆糯米饭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冬至节气知识9
冬至节气活动
活动一:一起做手工挂饰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成人可以和孩子一起制作关于冬至节气的手工挂饰,让孩子们懂得了冬至节气的非凡意义,感受不一样传统文化。
材料可以是成人提前准备好的圆形纸板或是网上购买的材料包,手工呈现内容关于冬至即可,如雪人、饺子食物等,成人可以先带着孩子了解冬至节气的元素有哪些再进行制作。
活动二:一起寻冬的记忆
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是我们农人一年耕作的基本规律,也是万物轮回生长之理。每个时节都有各自不同的、只属于这个时间的细微变化,成人可以孩子一起走到户外,跟随节气追寻冬的脚步,打开五官感知冬季自然变化。
活动三:吃过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俗话说“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说的是冬至这一天是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就像这长长的面条。成人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做一份冬至面,品味节气里的味道。
不同地区吃的面也是各不相同,成人可以和孩子一起计划选择,并准备适量的面粉、配菜,让孩子跟着大人的步骤尝试操作。
配菜准备妥当,面条制作完成后,就可以烧水下锅啦。品尝自己的劳动果实,感觉格外香甜。
活动四:一起为小树穿冬衣
冬日天气寒冷,万物敛收,都在为来年的成长积蓄力量,小朋友们也纷纷穿上棉服、围上围巾过冬,成人可以引导幼儿,除了人类需要保暖,还有哪些也需要呢?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带着孩子去发现,去行动,如果条件允许,成人可以带着孩子一起为树刷白石灰,进行冬日树木防冻工作。
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身边的小知识,并且去行动做些有意义的事情。
活动五:一起包饺子吃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直到现在还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这种时刻,自然少不了一节生活实践课啦,成人可以带着孩子一起从和面到下锅煮沸全过程参与,不仅能了解食物饺子的由来和意义,还能体验下厨的乐趣,何乐而不为呢。
活动六:跟着民俗大雪腌个肉
冬日白雪皑皑,除了热腾腾的红薯是我们的最爱,酸甜可口的冰糖葫芦也占据一席之地,在一个飘雪的时候,带着孩子一起做一串冰糖葫芦,也是一桩美食。
准备适量的山楂果,幼儿清洗去茎梗。成人在幼儿清洗山楂果时准备熬制糖浆,幼儿将串好的山楂裹上糖浆。将裹满糖浆的山楂果晾干即可。
活动七:制作九九消寒图
九九消寒图,中国岁时风俗。从冬至那天起就算进九了,在冬至中国民间有贴绘九九消寒图的习俗,消寒图是记载进九以后天气阴晴的“日历”,人们寄望于它,从冬至那天算起,以九天作一单元,连数九个九天,到九九共八十一天,冬天就过去了,表达一种迎春的殷殷心意。
亲手制作中国传统九九消寒图,观察整个冬天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并用独特的方式记录于自己的消寒表中,九九八十一天后,寒冬就过去了。
活动八:知三候,感时令
大雪节气有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成人可以给幼儿讲解三候的意义,或是一起走进自然寻找这些节气变化,以及其代表的物候现象背后的含义,让孩子们了解这不仅仅是岁月时令的符号记号,更是人类共生的历史,是文化的结晶。
冬至节气养生知识
冬至起居知识
在起居上,应早睡晚起,等待阳光出现才出外活动。同时也要多穿衣服,避免不必要的户外活动,防止阳气过度的消耗。“起居有常,养其神也,不妄劳作,养其精也”,冬令时节若能合理安排起居作息,就能保养神气,劳逸适度可养其肾精。尽量做到“行不疾步、耳步极听、目不极视、坐不至久、卧不极疲”。
寒气内应肾。肾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是人体的“先天之本”。冬季,人体阳气内敛,人体的生理活动也有所收敛。此时,肾既要为维持冬季热量支出准备足够的能量,又要为来年贮存一定的能量,所以此时养肾至关重要。饮食上就要时刻关注肾的调养,注意热量的补充,要多吃些动物性食品和豆类,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狗肉、羊肉、鹅肉、鸭肉、大豆、核桃、栗子、木耳、芝麻、红薯、萝卜等均是冬季适宜食物。
冬至运动知识
运动方面,由于大雪节气万物潜藏,运动养生同样要顺应自然规律,不宜做过于剧烈的活动,而应在“藏”字上下一下功夫。比如每天在阳光好的时候做做舒展运动(上午9—10点钟或下午2—3点钟)。
冬至饮食知识
冬天肾的功能偏旺,如果再多吃一些咸味食品,肾气会更旺,从而极大地伤害心脏,使心脏力量减弱,影响人体健康。因此,在冬天里,要少食用咸味食品,以防肾水过旺;多吃些苦味食物,以补益心脏,增强肾脏功能,常用食物如:槟榔、橘子、猪肝、羊肝、大头菜、莴苣、醋、茶等。
在冬季适宜补益的食品中,中医又分为几大类。天寒地冻,首选温补类食物。如鸡、羊肉、牛肉、鲫鱼等。上述几种,均属美味,在冬季可作为进补的佳品。但过多地进食温补类食品,容易上火。还有一类滋补类食物,具有滋阴益肾、填精补髓的功效。主要有:木耳、黑枣、芝麻、黑豆、猪脊、海参、龟肉、甲鱼、鲍鱼等。
黏硬、生冷的食物多属阴,冬季吃这类食物易损伤脾胃。而食物过热易损伤食道,进入肠胃后,又容易引起体内积热而致病;食物过寒,容易刺激脾胃血管,使血流不畅,而血量减少将严重地影响其他脏腑的血液循环,有损人体健康,因此,冬季饮食宜温热松软。
冬至情绪知识
冬至养生也要重点养心,要养生先养善良、宽厚之心,心底宽自无忧。进入冬季,有些人便会显得意志消沉,这可能是患上了“季节性情绪病”。季节性情绪病是精神抑郁症的一种,病人每每在阳光减少的冬季,对身边事物提不起兴趣,还伴有嗜睡、多吃、易怒、过敏等病症。有抑郁情绪的老人可以在冬天坚持多晒天阳,还可以每天做一些简单的瑜伽动作,尤其是静坐和冥想的练习,能让心情舒缓下来。同时注意生活起居,按时休息和睡眠,不做熬夜的“夜猫子”。
情绪低落时,不妨做做其他事情来分散注意力。尽量与人接触,这样可以将忧郁减到最低程度。
冬至有什么讲究
冬至回娘家
在我国北方有些城市认为冬至不能回娘家。这是由于过于传统的习俗中,“三从四德”的封建礼教对媳妇的约束。过去的媳妇会在秋收后回娘家居住,因此有了冬至的时候回婆家的`习俗。虽然说现代社会如果还要再严格遵守很没有自由,但是如果家人有特别在意这些传统习俗的,作为晚辈的我们最好和气的与家人商量,冬至是团圆的节日,切不可因此与家人失了和气。
冬至结婚
一般来说节气前后都不宜结婚。古人认为结婚的日子,要避开四立四至前一天,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和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前一天不可用,宇宙气场处于混沌未开状态,传统习俗中认为此为四绝日及四离日,在此时结婚为不吉。
通常我们选择结婚的吉日都比较慎重,因此小编建议大家最好避开冬至日另择他日,让婚姻有一个大家都放心满意的开端会更好。
冬至出门
在冬至的传说中,不是不能出门,是不能出远门。
因为冬至的白最最短,因而有传说这天是天狗来人间寻找化身的时候,所以你不光不能出远门,天黑了也不要乱走哦。也有说在盘古开天之时,正是冬至的时候这时候由于天才刚被打开,万恶无首,天地遨游。不过在现在城市中夜晚也灯火通明,人们工作学习也经常夜归,也是无可奈何之事,不需要太过在意。
当然如果能再点回家,既能防止夜晚的寒冷,又能防止各种意外发生,则肯定比夜晚还在外游荡更为安全。
冬至是鬼节
有许多人会认为冬至这一天是鬼节,其实许多有祭祀习俗的节日节气都会被人认为是鬼节,但是为人所承认的我国鬼节只有三个节日:清明、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寒衣节(农历十月初一)。
冬至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很多地区在冬至这一天有祭天祭祖的习俗,一般当天都会早点回家,因为天黑的早,阴极之至,故有鬼节之说。
冬至节气知识10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
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南纬23°26')。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比南半球少了50%。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昼越短。如中国最南端――曾母暗沙(北纬2°33’)这天的白昼达11小时59分,海口市约为10小时55分,杭州市为10小时12分,北京约9小时20分,而号称“中国最北端”的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纬52°58‘)也仅有7小时34分。冬至过后,夜空星象完全换成冬季星空,而且从今天开始“进九”。而此时南半球正值酷热的盛夏。
比较常见的是,在中国北方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俗话说:“冬至到,吃水饺。”而南方则是吃汤圆,当然也有例外,如在山东滕州、东平、汶上、曲阜、邹城,冬至习惯叫做数九,流行过数九当天喝羊肉汤的习俗,寓意驱除寒冷之意。各地食俗不同,但吃水饺最为常见。
冬至如何养生
冬至在养生学上是一个最重要的`节气,主要是因为“冬至一阳生”。按八卦学说,此时为地雷复卦。卦象中上面五个阴爻,下面一个阳爻,象征阳气的初生。我国古时曾以冬至定为子月,即一年的开始。在一天十二时辰中,子时也是人体一阳初生的时间。
古代养生修炼非常重视阳气初生这一时期。认为阳气初生时,要像农民育苗、妇人怀孕一样,需小心保护,精心调养,使其逐渐壮大。因为只有人体内的阳气充足,才会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所以子时、子月便在养生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冬令进补有三种说法:一是在立冬后至立春前;二是在冬至前后;三是三九天。专家认为,冬令进补时间的选择因人而异。患有慢性疾病又属于阳虚体质的人需长时间进补,可从立冬开始直至立春;体质一般而不需大补的人,可在三九天集中进补。正如民间早就有"夏补三伏、冬补三九"的说法。冬至是数九的开始,因此民间认为,在冬至前后进补为最佳。
冬至节气知识11
冬至节气养生知识
冬至起居知识
在起居上,应早睡晚起,等待阳光出现才出外活动。同时也要多穿衣服,避免不必要的户外活动,防止阳气过度的消耗。“起居有常,养其神也,不妄劳作,养其精也”,冬令时节若能合理安排起居作息,就能保养神气,劳逸适度可养其肾精。尽量做到“行不疾步、耳步极听、目不极视、坐不至久、卧不极疲”。
寒气内应肾。肾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是人体的“先天之本”。冬季,人体阳气内敛,人体的生理活动也有所收敛。此时,肾既要为维持冬季热量支出准备足够的能量,又要为来年贮存一定的能量,所以此时养肾至关重要。饮食上就要时刻关注肾的调养,注意热量的补充,要多吃些动物性食品和豆类,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狗肉、羊肉、鹅肉、鸭肉、大豆、核桃、栗子、木耳、芝麻、红薯、萝卜等均是冬季适宜食物。
冬至运动知识
运动方面,由于大雪节气万物潜藏,运动养生同样要顺应自然规律,不宜做过于剧烈的活动,而应在“藏”字上下一下功夫。比如每天在阳光好的时候做做舒展运动(上午9-10点钟或下午2-3点钟)。
冬至饮食知识
冬天肾的'功能偏旺,如果再多吃一些咸味食品,肾气会更旺,从而极大地伤害心脏,使心脏力量减弱,影响人体健康。因此,在冬天里,要少食用咸味食品,以防肾水过旺;多吃些苦味食物,以补益心脏,增强肾脏功能,常用食物如:槟榔、橘子、猪肝、羊肝、大头菜、莴苣、醋、茶等。
在冬季适宜补益的食品中,中医又分为几大类。天寒地冻,首选温补类食物。如鸡、羊肉、牛肉、鲫鱼等。上述几种,均属美味,在冬季可作为进补的佳品。但过多地进食温补类食品,容易上火。还有一类滋补类食物,具有滋阴益肾、填精补髓的功效。主要有:木耳、黑枣、芝麻、黑豆、猪脊、海参、龟肉、甲鱼、鲍鱼等。
黏硬、生冷的食物多属阴,冬季吃这类食物易损伤脾胃。而食物过热易损伤食道,进入肠胃后,又容易引起体内积热而致病;食物过寒,容易刺激脾胃血管,使血流不畅,而血量减少将严重地影响其他脏腑的血液循环,有损人体健康,因此,冬季饮食宜温热松软。
冬至情绪知识
冬至养生也要重点养心,要养生先养善良、宽厚之心,心底宽自无忧。进入冬季,有些人便会显得意志消沉,这可能是患上了“季节性情绪病”。季节性情绪病是精神抑郁症的一种,病人每每在阳光减少的冬季,对身边事物提不起兴趣,还伴有嗜睡、多吃、易怒、过敏等病症。有抑郁情绪的老人可以在冬天坚持多晒天阳,还可以每天做一些简单的瑜伽动作,尤其是静坐和冥想的练习,能让心情舒缓下来。同时注意生活起居,按时休息和睡眠,不做熬夜的“夜猫子”。
情绪低落时,不妨做做其他事情来分散注意力。尽量与人接触,这样可以将忧郁减到最低程度。
冬至习俗
冬至北方吃饺子
“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在中国北方,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每年一到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相传,这一习俗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
南方吃汤圆
古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冬至吃汤圆,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民间便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汤圆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还代表团圆之意。
冬至赤豆糯米饭相传,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冬至的谚语知识
冬至不离十一月
冬至大如年
冬节夜最长,难得到天光。
冬节丸,一食就过年。
冬至无雨一冬晴。
冬至在月头,大寒年夜交;冬至在月中,天寒也无霜;冬至在月尾,大寒正二月。
冬在头,卖被去买牛;冬在尾,卖牛去买被。
冬节乌,年夜苏(晴暖);冬节红,年夜耽(淋湿阴雨)。
冬至出日头,过年冻死牛。
冬至天气晴,来年百果生。
冬至节令天。稼接桃李奈。
冬至稻无刈,一夜脱一箩
不到冬至不寒,不至夏至不热。
犁田冬至内,一犁比一金。冬至前犁金,冬至后犁铁。
冬至萝卜夏至姜,适时进食无病痛。
冬至地干燥,钟响人咳嗽。
冬在头,卖了被置头牛;冬在腰,冻死猫;冬在尾,冻死鬼。
晴冬至,年必雨。
冬至黑,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黑,指下雨)
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
冬至强北风,注意防霜冻。
冬至下场雪,夏至水满江。
冬至在头,冻死老牛;冬至在中,单衣过冬;冬至在尾,后悔没有火炉。
冬至落雨星不明,大雪纷纷步难行
冬至西北风,来年干一春。
冬至南风百日阴
阴过冬至晴过年
冬至在月头,大寒年夜交;冬至在月中,天寒也无霜;冬至在月尾,大寒正二月。
犁田冬至内,一犁比一金。冬至前犁金,冬至后犁铁。
冬至头,天气暖;冬至中,天气冷;冬至尾,冷得迟。
冬至天气晴,来年百果生。
【冬至节气知识】相关文章:
冬至节气知识03-12
冬至的节气知识03-09
冬至节气知识13篇03-12
冬至节气知识(13篇)03-12
冬至节气知识11篇03-27
冬至的节气知识13篇03-09
冬至的节气知识(13篇)03-09
冬至的节气知识精选13篇03-09
冬至节气的活动及养生知识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