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班语言猴子捞月亮教案7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班语言猴子捞月亮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班语言猴子捞月亮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故事及小实验,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2、知道遇事多动脑筋。
3、学习词语“倒影”,能清楚完整不离题地回答问题。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教学准备:
1、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录音。
2、每桌一盆水,一只手电筒。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起幼儿对中秋节的回忆。
“昨天是什么节日?”
“你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中秋节的月亮是什么样的?”
二、讲故事《猴子捞月亮》
三、当讲到“老猴子说:‘快想办法把月亮捞上来’时,停止讲述,提问:“你猜猜他们是怎样捞月亮的?“(想各种办法) “月亮捞上来了吗?为什么捞不上来?”
四、小实验
用手电筒当月亮,水盆当井,并让幼儿观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样的?用手去捞,‘月亮’变得怎么样了?”使幼儿感知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
五、教师接着把故事讲完,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小猴子在井里发现了什么?”
“它们用什么方法捞月亮?捞到了没有?为什么捞不到?”
“最后,老猴子一抬头,看见了什么?它对小猴子说了什么?
“听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六、欣赏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
七、布置任务,要求幼儿:
1、回家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记半个月月亮日记,观察月亮圆缺变化。
教学反思:
要培养孩子某种兴趣并能够将这种兴趣保持下去,老师的积极参与对孩子们来说是最佳的鼓励方式;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表现与展示的机会,是孩子们拥有成功感受、增强自信的最佳途径;同时成功与自信又会促进孩子自主发展并保持对某一事物的兴趣性,使之不断探索再获成功,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小班语言猴子捞月亮教案2
一、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的寓意,知道遇事多动脑筋。
2、通过故事及小实验,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3、和同伴玩水中成像的游戏,激发其探索科学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1、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
2、每桌一盆水,一只手电筒。
三、活动流程:
1、以猜迷语的方式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有时挂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月亮)
2、教师讲述故事《猴子捞月亮》。
当讲到“老猴子说:“快想办法把月亮捞上来”时,停止讲述并让幼儿讨论:
(1)猜猜他们是怎样捞月亮的?
(2)月亮捞上来了吗?为什么捞不上来?
3、接着欣赏故事,教师进行提问: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小猴子在井里发现了什么?它怎么叫的?
(3)大猴子跑来一看什么反应?老猴子呢?
(4)它们用什么方法捞月亮?捞到了没有?为什么捞不到?
(5)最后老猴子一抬头,看见了什么?它对小猴子说了什么?
(6)听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4、分小组进行小实验《水中成像》。
用手电筒当月亮,水盆当井,并让幼儿观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样的?用手去捞,‘月亮’变得怎么样了?”使幼儿感知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
5、教师小结:我们在生活中遇事应该多动脑筋、认真思考。
6、完整欣赏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
四、活动延伸:
让幼儿阅读用书,进一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小班语言猴子捞月亮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故事及小实验,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2、知道遇事多动脑筋。
3、学习词语“倒影”,能清楚完整不离题地回答问题。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教学准备:
1、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录音。
2、每桌一盆水,一只手电筒。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起幼儿对中秋节的回忆。
“昨天是什么节日?”
“你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中秋节的月亮是什么样的'?”
二、讲故事《猴子捞月亮》
三、当讲到“老猴子说:‘快想办法把月亮捞上来’时,停止讲述,提问:“你猜猜他们是怎样捞月亮的?“(想各种办法) “月亮捞上来了吗?为什么捞不上来?”
四、小实验
用手电筒当月亮,水盆当井,并让幼儿观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样的?用手去捞,‘月亮’变得怎么样了?”使幼儿感知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
五、教师接着把故事讲完,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小猴子在井里发现了什么?”
“它们用什么方法捞月亮?捞到了没有?为什么捞不到?”
“最后,老猴子一抬头,看见了什么?它对小猴子说了什么?
“听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六、欣赏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
七、布置任务,要求幼儿:
1、回家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记半个月月亮日记,观察月亮圆缺变化。
教学反思:
要培养孩子某种兴趣并能够将这种兴趣保持下去,老师的积极参与对孩子们来说是最佳的鼓励方式;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表现与展示的机会,是孩子们拥有成功感受、增强自信的最佳途径;同时成功与自信又会促进孩子自主发展并保持对某一事物的兴趣性,使之不断探索再获成功,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小班语言猴子捞月亮教案4
教学目标:
1、通过故事及小实验,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2、知道遇事多动脑筋。
3、学习词语“倒影”,能清楚完整不离题地回答问题。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教学准备:
1、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录音。
2、每桌一盆水,一只手电筒。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起幼儿对中秋节的回忆。
“昨天是什么节日?”
“你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中秋节的月亮是什么样的?”
二、讲故事《猴子捞月亮》
三、当讲到“老猴子说:‘快想办法把月亮捞上来’时,停止讲述,提问:“你猜猜他们是怎样捞月亮的?“(想各种办法) “月亮捞上来了吗?为什么捞不上来?”
四、小实验
用手电筒当月亮,水盆当井,并让幼儿观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样的?用手去捞,‘月亮’变得怎么样了?”使幼儿感知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
五、教师接着把故事讲完,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小猴子在井里发现了什么?”
“它们用什么方法捞月亮?捞到了没有?为什么捞不到?”
“最后,老猴子一抬头,看见了什么?它对小猴子说了什么?
“听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六、欣赏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
七、布置任务,要求幼儿:
1、回家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记半个月月亮日记,观察月亮圆缺变化。
教学反思:
要培养孩子某种兴趣并能够将这种兴趣保持下去,老师的'积极参与对孩子们来说是最佳的鼓励方式;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表现与展示的机会,是孩子们拥有成功感受、增强自信的最佳途径;同时成功与自信又会促进孩子自主发展并保持对某一事物的兴趣性,使之不断探索再获成功,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小班语言猴子捞月亮教案5
活动目标
1、观察画面理解儿歌内容。
2、感受“子”字儿歌的特殊韵味。
3、尝试用简单的食品名称替换,仿编儿歌。
4、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儿歌《小猴子做包子》。
2、挂图《小猴子做包子》。
3、猴子玩偶、猴子卡通头饰、实物栗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小猴子”出场,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小二班来了一位客人,你们想知道是谁吗?(想)。
师:(出示猴子玩偶)小二班的小朋友大家好,我是小猴子,很高兴见到小二班的小朋友们。
二、欣赏并学习儿歌,在朗诵儿歌的过程中体验“子”字儿歌的韵味。
1、观察图片,了解内容。
师:(出示图片)快看,小猴子头上戴着高高的厨师帽,手上拿着铲子。咦,它在炒什么呢?
幼:豆豆…
师:小朋友们,你看它在锅里炒着,下面是个炉子,它是圆圆的,再用你聪明的脑袋想想哦。
幼:核桃。(有个幼儿回答栗子)
师:来小朋友看看这个是什么(拿出实物栗子),你们真棒,猜对了!
师:噢,小朋友想的真好,原来小猴子在炒栗子,它准备做包子给小兔子。
2、初步学习儿歌师:来小朋友看看这首儿歌的名字叫做《小猴子做包子》,跟老师读两遍。现在呢老师把它编成一首好听的儿歌,你们认真听看说了什么?
(1)出示图片,老师指图片有节奏、完整朗诵儿歌,幼儿欣赏儿歌。
(2)请小朋友跟老师一起念儿歌。(教师指图幼儿尝试跟读儿歌)
(3)你们觉得这首儿歌和我们平时念的有什么不同呢?(教师朗诵时有意识强调"子"字)
师:(小结)这首儿歌的每一句话后面都有一个“子”字,让儿歌特别好读也特别有趣,我们再念一遍。(教师带幼儿打节奏,有节奏的拍手让幼儿读)
三、游戏:小猴子送包子。
师:小兔子说它好饿啊,想吃包子了,我们一起变成小猴子送包子给小兔子吃好吗?
幼:好!(幼儿念儿歌1-2次)
四、结合生活经验,仿编儿歌。
师:如果请你做包子,你会送给谁吃呢?
师:为什么想要送给他呢?
幼:(幼儿自由回答)(通过这两个问题让幼儿在念儿歌的基础上,培养幼儿关心家人关心同伴以及老师的良好情感)
活动延伸
现在老师已经等不及了,小朋友们,请跟随老师来,我们坐上小火车,一起去做包子吧!
附儿歌:小猴子做包子
小猴子,戴帽子。拿铲子,炒栗子。
炒了栗子做包子,送给邻居小兔子。
教学反思
《小猴子做包子》这是一首比较有趣、比较好读的儿歌,它让幼儿听起来都比较感兴趣。
因为是小班语言课,所以我注重内容的衔接,把本节课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我先用“小猴子”来导入,引起幼儿的注意。由礼物来引出贴图,从而展开儿歌的.学习;第二部分我让幼儿去模仿小猴子拿铲子、炒栗子、做包子、送给小兔子。让幼儿在观察图片的基础上去学习,通过询问问题让幼儿主动去思考,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再者我让幼儿仔细去聆听这首儿歌和其他儿歌有什么不同之处,着重强调末尾的“子”字,让幼儿自己去发现。第三部分通过让幼儿做游戏去体验;第四部分结合生活经验,让幼儿自己去拓展;最后部分用开小火车来结束本课。
小班的课堂时间应该在25分钟左右,可是我却只用了20分钟,没有把握好时间。在上课给幼儿做动作时表现应该夸张点,把内容讲的很好而忽略了儿歌名的讲解,这是在上课时一个大的误区。为了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变换方法让幼儿学习。在上课途中要尽量坐下来,为了和幼儿同一视线,尊重每名幼儿。
这是第一次上小班的课,通过上课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经验不够丰富,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要多看优质课,学习教学方法。我觉得上课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机会,我要慢慢学习,做好充足准备,为成为一名优秀幼师作准备。
小班语言猴子捞月亮教案6
设计意图:
《纲要》中指出:“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在活动中,将语言与音乐相结合,让幼儿听辨音乐的情绪并与儿歌中的情绪相整合,进一步促进幼儿对儿歌的理解和掌握。《太阳和月亮》这首儿歌,简单有趣,韵律优美,琅琅上口,易于小班幼儿接受和理解。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诗歌中“静悄悄”与“热闹”的氛围,体验诗歌带来的不同意境。
2、理解诗歌内容,学习有感情地诵读。
3、初步学习仿编。
4、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诗歌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理解诗歌内容,学习有感情地诵读。
活动难点:
进行仿编。
活动准备:
两段不同风格的音乐、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今天有两位客人到我们班来了,我们看看是谁呢?
环节简析:直接导入,抓住幼儿的兴趣。
2、出示图片太阳
提问:太阳是什么时候出来的呢?
出示图片月亮
提问:月亮是什么时候出来呢?
环节简析:这两个提问,帮助幼儿对相关生活经验的回忆和整理。
二、看图理解儿歌
1、这儿有一首儿歌叫《太阳和月亮》,教师朗诵:太阳出来了,小花醒来了,小鸟醒来了,小兔醒来了,白天真热闹。月亮出来了,小花睡着了,小鸟睡着了,小兔睡着了,夜晚静悄悄。
刚才老师念儿歌的`题目是什么?
2、引导幼儿用儿歌里的话说出来。
太阳出来了,谁醒来了?
白天怎么样呀?(引导幼儿用热闹一词,今天我们小二班来了这么多的爸爸妈妈,我们今天的教室里也很热闹)
什么时候静悄悄呢?大家都要干什么?
你们是怎样睡觉的?
环节简析:教师富有感情的示范朗诵,帮助幼儿对儿歌内容的理解,同时能给幼儿正确的语音、语调的示范及情绪上的感染。适时的提问,帮助幼儿梳理儿歌的内容,加深对儿歌的理解。
3、师幼游戏,巩固幼儿对儿歌的理解。
现在小儿歌要和我们小朋友做游戏了,闭上眼睛,看看,儿歌里的哪一句偷偷藏起来了,我们要一起大声地把那藏起来的那一句儿歌说出来,他就会回来了。眼睛闭起来,哪一句不见了?我们一起大声说。
现在我们一起说一说,看看儿歌宝宝是不是都回来了?(整体一遍)
环节简析:通过藏一藏,找一找,让幼儿在快乐游戏中巩固练习儿歌内容,变枯燥的儿歌学习为生动有趣,同时锻炼了幼儿的记忆力,通过游戏的方式突破重点的学习。
三、学习有感情地朗读儿歌
1、引导幼儿和老师一起朗诵儿歌。
白天很热闹,太阳出来了,我们念儿歌的声音可以大声一点,脸上可以笑眯眯的,晚上大家都睡着了,声音可以轻一点。(整体两遍)
2、太阳和月亮还带来两段音乐,我们来听听,你觉得哪段音乐是太阳出来了,哪段音乐是月亮出来了?当太阳出来时,我们小手举起来,像太阳一样发出光芒,当月亮出来时,我们赶紧静悄悄休息。准备好
环节简析:通过音乐和语言的整合,创设情境,让幼儿更好地体味儿歌的意境。
3、师幼游戏
白天小花醒来了,是什么样子呢?小鸟醒来了,是什么样子呢?小兔醒来了,又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示呢?现在,我们听着音乐,一起来表演儿歌。
环节简析:在音乐中调动多种感官,动作、语言,运用多种方式促进幼儿的多项发展。
四、创编儿歌
1、咦,太阳出来了,除了小花、小鸟、小兔子醒来了,还有谁醒来了?月亮出来了,还有谁睡着了?
引导幼儿创编诗歌。
现在我们又和音乐一起做游戏了,当太阳出来时,我们可以做一棵树一朵花、一只大花猫,一个小朋友,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提问:你想做什么)好,准备好。
环节简析:引导幼儿通过动作将幼儿所想内容呈现出来,符合小班幼儿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教师先根据幼儿动作进行诗歌创编的示范,再引导幼儿在做中说,通过动作到语言,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五、好玩的游戏玩到这里。现在是白天还是夜晚呢?白天真热闹,我们一起出去玩玩吧!
活动反思: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本次语言活动中,以游戏的方式帮助幼儿记忆儿歌和创编儿歌,在教学准备上,采用传统的图片,简单易行,易于操作,便于师幼之间的互动,虽然现在课件的运用在某些方面给教学带来更多的便利和优势,但传统的图片教具,在师幼互动操作方面,也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教师通过藏图片,让幼儿运用记忆回忆儿歌内容,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让枯燥练习更加生动有趣。在活动中通过音乐与语言的整合,更好地促进目标1的达成,体味“热闹”和“静悄悄”的意境。在本次活动中,在幼儿的创编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幼儿思维的发散,引导幼儿发挥想像力,创编出更多更广的内容,而不仅仅局限于动物。
小班语言猴子捞月亮教案7
活动目标
1、观察画面理解儿歌内容。
2、感受“子”字儿歌的特殊韵味。
3、尝试用简单的食品名称替换,仿编儿歌。
4、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5、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及控制性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儿歌《小猴子做包子》。
2、挂图《小猴子做包子》。
3、猴子玩偶、猴子卡通头饰、实物栗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小猴子”出场,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小二班来了一位客人,你们想知道是谁吗?(想)。
师:(出示猴子玩偶)小二班的小朋友大家好,我是小猴子,很高兴见到小二班的小朋友们。
二、欣赏并学习儿歌,在朗诵儿歌的过程中体验“子”字儿歌的韵味。
1、观察图片,了解内容。
师:(出示图片)快看,小猴子头上戴着高高的厨师帽,手上拿着铲子。咦,它在炒什么呢?
幼:豆豆…
师:小朋友们,你看它在锅里炒着,下面是个炉子,它是圆圆的,再用你聪明的脑袋想想哦。
幼:核桃。(有个幼儿回答栗子)
师:来小朋友看看这个是什么(拿出实物栗子),你们真棒,猜对了!
师:噢,小朋友想的`真好,原来小猴子在炒栗子,它准备做包子给小兔子。
2、初步学习儿歌师:来小朋友看看这首儿歌的名字叫做《小猴子做包子》,跟老师读两遍。现在呢老师把它编成一首好听的儿歌,你们认真听看说了什么?
(1)出示图片,老师指图片有节奏、完整朗诵儿歌,幼儿欣赏儿歌。
(2)请小朋友跟老师一起念儿歌。(教师指图幼儿尝试跟读儿歌)
(3)你们觉得这首儿歌和我们平时念的有什么不同呢?(教师朗诵时有意识强调"子"字)
师:(小结)这首儿歌的每一句话后面都有一个“子”字,让儿歌特别好读也特别有趣,我们再念一遍。(教师带幼儿打节奏,有节奏的拍手让幼儿读)
三、游戏:小猴子送包子。
师:小兔子说它好饿啊,想吃包子了,我们一起变成小猴子送包子给小兔子吃好吗?
幼:好!(幼儿念儿歌1-2次)
四、结合生活经验,仿编儿歌。
师:如果请你做包子,你会送给谁吃呢?
师:为什么想要送给他呢?
幼:(幼儿自由回答)(通过这两个问题让幼儿在念儿歌的基础上,培养幼儿关心家人关心同伴以及老师的良好情感)
活动延伸
现在老师已经等不及了,小朋友们,请跟随老师来,我们坐上小火车,一起去做包子吧!
附儿歌:小猴子做包子
小猴子,戴帽子。拿铲子,炒栗子。
炒了栗子做包子,送给邻居小兔子。
教学反思
《小猴子做包子》这是一首比较有趣、比较好读的儿歌,它让幼儿听起来都比较感兴趣。
因为是小班语言课,所以我注重内容的衔接,把本节课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我先用“小猴子”来导入,引起幼儿的注意。由礼物来引出贴图,从而展开儿歌的学习;第二部分我让幼儿去模仿小猴子拿铲子、炒栗子、做包子、送给小兔子。让幼儿在观察图片的基础上去学习,通过询问问题让幼儿主动去思考,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再者我让幼儿仔细去聆听这首儿歌和其他儿歌有什么不同之处,着重强调末尾的“子”字,让幼儿自己去发现。第三部分通过让幼儿做游戏去体验;第四部分结合生活经验,让幼儿自己去拓展;最后部分用开小火车来结束本课。
小班的课堂时间应该在25分钟左右,可是我却只用了20分钟,没有把握好时间。在上课给幼儿做动作时表现应该夸张点,把内容讲的很好而忽略了儿歌名的讲解,这是在上课时一个大的误区。为了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变换方法让幼儿学习。在上课途中要尽量坐下来,为了和幼儿同一视线,尊重每名幼儿。
这是第一次上小班的课,通过上课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经验不够丰富,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要多看优质课,学习教学方法。我觉得上课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机会,我要慢慢学习,做好充足准备,为成为一名优秀幼师作准备。
【小班语言猴子捞月亮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语言教案小猴子做包子07-19
中班语言《猴子学样》教案11-25
《猴子学样》大班语言教案11-07
大班语言教案:《猴子捞月》02-06
小班语言《春风》教案06-18
小班语言课教案12-27
小班语言设计教案12-23
小班语言春雨教案12-31
小班语言游戏教案11-03
小班语言活动教案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