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课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艺术课教案1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艺术课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艺术课教案1
活动目标:
1、练习将橘子皮撕成碎块的精细动作。
2、感受用橘皮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具:游戏本学具:橘皮若干、胶水人手一瓶或每组一份活动过程:
一、引导宝宝观察背景图,可用丰富的表情和夸张的语气,激发宝宝的制作橘皮画的兴趣。
师:树上的橘子都到哪里去了?看老师把它们变出来哦!
二、示范粘贴制作橘皮画的'方法:先撕橘皮,再将胶水涂抹在画纸上,然后将橘皮撒在涂抹胶水的地方。
三、请宝宝尝试在游戏本上制作橘皮画,注意观察宝宝的操作情况并进行个别指导。
1、 对于不会抹胶水的宝宝,可以手扶宝宝的手,引导宝宝将胶水抹在橘子的轮廓里。
2、 引导宝宝将橘皮撕碎后,再撒在涂好胶水的纸上。
3、 引导宝宝要轻轻按一按纸上的橘皮。
四、帮助将宝宝制作好的橘皮画展示在背景墙上,鼓励宝宝并请宝宝欣赏。
师:小朋友们把橘子树打扮的真漂亮啊!
艺术课教案2
一、活动名称及内容:绘画――可爱的我
二、活动目标:
1、观察、了解自己的面部特征,学习画头像及五官;
2、布局合理,画面饱满。
活动重点:能通过观察、了解自己的面部特征,学会画头像及五官;
活动难点:能布局合理的画头像及五官。
三、活动准备:
1、大班幼儿头部画像作品2~3幅,一面大镜子或幼儿人手一面小镜子。
2、油画棒、黑板。
3、美术画册。
四、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照镜子,观察、感知自己的五官。
教师:镜子里是谁?喜欢自己的模样吗?朝他(她)笑一笑,做做鬼脸。
教师:镜子里的你长什么样子?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在哪里?是什么样子的?
(二)基本部分
1、欣赏大班幼儿作品,观察、感知人物面部特征。
师幼共同欣赏大班幼儿的作品,教师提问:
――小姐姐(哥哥)的头是什么形状?
――小姐姐(哥哥)的头在画面的什么位置?
――他的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在哪里?是什么形状的?
2、师幼互动,学习画人物头像。
教师:我们也像小姐姐(哥哥)一样吧自己画下来好吗?
教师以自己为例示范讲解。(最好在黑板上示范,可以给出幼儿五官不同的多种画法,便于幼儿尝试。)
绘画步骤:在画面的中间先画圆圆的'头,画得大一些,然后画眼睛、鼻子、嘴巴(可以请个别幼儿添画另一只眼睛,师幼共同示范鼻子、嘴巴的不同画法),最后按意愿添画头发。
3、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提醒幼儿尽量画大头部,并放在画面的中心位置。
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喜欢的五官。
(三)结束部分
作品展示、欣赏。
教师:我们来看看小朋友把自己画成什么样了?
引导幼儿观察自己个性化的内容,在欣赏中相互交流。
五、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鼓励幼儿给同伴或父母画像。
艺术课教案3
建议思考的问题:
⒈课堂教学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⒉如何使课堂教学艺术活动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案例描述:
突发事件
一年级的第一节艺术课,刚上课几分钟,我发现坐在第三排的小江面带怒色,用手打了一下同桌小芳,而同桌小芳也毫不相让,用力还击。我用眼神示意,想让这场“战争”停息,以免影响课堂秩序和原定教学计划。可再看小江和小芳,虽不敢公开对抗,却显然很不服气。
改变思路
我忽然想到艺术教材第一单元原本准备下一节课再上的《小伙伴、好同学》一课,于是我马上调整了这节课准备的畅谈假期生活和复习上学期内容的计划。我对孩子们说:“同学们,现在教师给你们唱首歌,好吗?”同学们都说:“好!”并鼓掌欢迎。于是我一边唱着:“我和小刚在一起做游戏,一不小心我把他绊倒在地,我急忙扶起他,说声对不起,他笑着对我说,没关系……”这首歌曲,一边慢慢走到小江和小芳身边,用双手轻轻地摸了摸他俩的头。唱完歌后,我请同学们为歌曲取个名字,同学们七嘴八舌纷纷发表自己的想法,而小江和小芳也参与其中,为歌曲起名“对不起,没关系”。
开展活动
然后,我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讲一讲、演一演自己与同学、伙伴之间的故事,同学们一下子活跃起来,他们有的悄悄构思,有的与同桌窃窃私语,有的则激动地举起手来,马上要上台讲述、表演……于是我根据孩子们的故事及要求,为他们提供一些简单道具,并及时配一些恰当的音乐,放一些合适的录音,有时还进行一下旁白,作一些解释。
于是,在活动中我了解了小芳不小心把小江的'书碰掉在地上的故事,我倾听到同学们互相帮助,共同学习的故事,我知道了同学们在校运会上团结一致,为班争光的故事……在活动中,同学们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妈妈生下我,就有你我他,同在一片蓝天下,你我是一家……”听赏了《对不起,没关系》,欣赏了《小伙伴、好同学》的绘画作品,演唱表演了《拉拉钩》,并共同做了“我们都是好朋友”的游戏。
一节课下来,我看到了小江和小芳伸着小指头,拉拉钩,又做好朋友,我看到同学互相手牵手,欢愉地走出教室。
课后反思:
在回办公室的路上,我的心情无比的轻快,无比的欣慰,虽然这节课由于突发事件,打乱了我原本的教学计划,我却真正的体会到在艺术课上如何教书育人,体会到了课堂教学的真正目的。
在课堂中学生积极的活动,还使我深刻体会到艺术源于生活,艺术课程,课堂艺术活动要贴近学生生活,只有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出发,才能使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才能使学生乐于参与教学活动,也才能使学生增加互助、合作精神,深化体验,升华情感。
艺术课教案4
活动内容:
创意彩条装饰
活动目标:
总目标:
1.欣赏生活中用彩条纹装饰的物品,感受多种色彩搭配组合的美。
2.喜欢生活种多彩的物品,愿意大胆创新。
强组:
尝试用横、竖、斜、螺旋组合方式绘画彩条纹装饰生活中的白色或单色物品。
弱组:
初步尝试用横、竖组合方式绘画条纹装饰生活中的白色或单色物品。
活动准备:
1.课件PPT(生活种被装饰成彩条纹的物品图片)。
2.丙烯颜料、排笔、抹布、T恤衫、毛巾、裤子、帽子、伞、凳子、相框等。
3.布置“创意空间”一角,陈列幼儿作品。
活动过程:
一、感知彩条纹服装,引导幼儿探索发现不同色彩,线条搭配组合的美。
1.欣赏幼儿身上穿的彩条纹毛衣,引起幼儿对彩条纹的关注。
教师:今天老师发现我们许多小朋友穿的衣服很漂亮,我们来互相看看你喜欢谁的衣服?(引导幼儿发现彩条纹衣服)
小结:这样一条一条的,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彩条叫间隔条纹。
二、欣赏生活中更多用彩条纹装饰的物品,引导幼儿探索横、竖组合方式带来的不同视觉感受。
1.欣赏范例图片组1,引导幼儿关注彩条的不同排列组合方式。
①不同排列方式:横、竖。
②粗细宽窄不同的彩条间隔排列。
2.欣赏范例图片组2,引发幼儿感受不同色彩组合带来的不同视觉感受。
①冷暖色②对比色③无彩色④彩色。
3. 欣赏范例图片组3,引发幼儿感知彩条局部装饰的变化美。
4.欣赏范例图片组4,感受生活中跟多有创意的彩条物品。
三、引导幼儿探索如何在白色物品上进行条纹装饰。
出示一白色物品,鼓励幼儿大胆构想,如何用彩条纹装饰。
师:这是我们家的一角,都是一些单色的物品,如果请你来做设计师,你打算用彩条怎么装饰?
四、幼儿自由结伴或独立选择材料进行创作。
1.明确作画内容和方式,引起幼儿用彩条纹装饰的愿望。
你想怎么设计,用哪些颜色来画?什么方向彩条纹,是整体的还是局部。
2.介绍丙烯颜料、作画区域以及简单的操作要求。
你们要先想好选择适合你操作的工具,如拿伞和椅子的哥哥姐姐可以和弟弟妹妹一起合作,怎么分工,用什么颜色,方向,等会儿试一试。
3.幼儿选择作画材料及位置,开始作画。
重点鼓励幼儿用不同方法表现彩条纹,鼓励幼儿大胆创作、积极探索,并注意良好的操作习惯。
五、相互欣赏作品,感受成功的体验。
1.引导幼儿将绘画好的作品布置在“创意空间”合适的位置里,
引导幼儿共同欣赏作品。
2.与作品合影,体验成功的快乐。
艺术课教案5
活动目标
1.感受此艺术创作活动的乐趣,体验不同艺术创作成功的快乐。
2,常识试用不同的工具,学习刮画的表现方法。
3.能大胆想象进行创作,锻炼手指肌肉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性。
活动重难点:
重点:用火柴棒,冰棍棒,牙签刻出花纹。
难点:控制手部动作的力度。
活动准备:
已涂好的多色刮画底版若干份,牙签,火柴棒,短铁丝,冰棍棒,泥工小刀,视频展示仪。
活动过程:
1,自由欣赏刮画作品,引起兴趣。
提问:
(1)你觉得这些美丽的画是怎么画出来的'?
(2)猜一猜刮画要用什么工具?
2,演示与讨论。
(1)出示刮画工具,猜猜它们在底版上刮一下会怎么样?
(2)教师示范现在空白底版上用油画棒涂上大块的颜色,在用不同的工具刮画。
(3)鼓励个别幼儿用不同的工具刮画。
(4)教师演示刮一副简单的画,满足幼儿的好奇,激发幼儿的兴趣。
(5)老师引导幼儿小结:用牙签,冰棍棒,火柴棒,短铁丝在底版上刮,可以画画的方法。
3.幼儿进行刮画创作,老师进行观察指导。
(1)让幼儿想一想,说一说刮画时手用力的大小会出现什么后果?
(2)幼儿尝试刮画,提示能力强的幼儿,刮画之前可先思考画什么内容,在用刮画的线条进行表现。
(3)提醒幼儿注意使用工具时的安全。
4.交流与评价。
(1)请幼儿将自己的作品放到视频展示仪下,为大家介绍自己作品的内容,说说用了哪些工具刮画?
(2)交流粗细线条使用的不同工具的不同效果。
活动延伸
亲子互动:利用实物材料包中的刮画纸和家人一同完成刮画创作。
艺术课教案6
教材分析:
《能干的双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一年级艺术课中的第五课,我选择本活动是由于:一年级学生已具有初步的自我意识,对身体各器官逐步产生探索兴趣。本单元通过游戏、画画、舞蹈以及手语活动,使学生了解人类的双手不但能劳动,从事艺术活动,还能传达情感。使学生有把自己的手变成一双勤劳、能干的双手的意识与愿望。理解一个简单的道理——艺术源于生活。
设计思路:
本课通过猜谜、欣赏、合作、启发、游戏等形式,层层推进,降低了学习难度,使其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和趣味性,使学生乐于参与,乐于探究,从而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大胆联想,愉快表演,展示自我,使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学情分析:
大多数学生对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会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块来表现他们的所见、所想。孩子接受信息的途径很广,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联想奇特,对世界充满着好奇和新鲜感,往往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表现画面,可以打破常规,创造出符合自我个性的作品。本课正为学生创设了展示个性、奇思妙想的舞台,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引导正确的想象创作画方法,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想法,符合学生发展的特点。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认识了解手的结构,感知手形的变化与组合,能够大胆对手形进行联想,让手会表演会说话。
二、能力目标:用多种形式和材料,从不同角度对手形进行联想。
三、情意目标:培养学生感知、观察、思考及探索能力。
教学重点:观察感知不同姿态角度的手形,用综合材料表现会表演的手。
教学难点:怎样使普通的手变得有趣、新颖。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范画、勾线笔、纸、彩笔。
勾线笔、纸、彩笔。
教学过程设计:
一、“猜猜谜语”“不长叶子不开花,两棵小树十个杈,能写会算画图画,光会干活不说话。猜猜是什么呀?揭示课题关键词“手”
1【设计意图:学生想象力非常丰富,教学中各种富于趣味的活动都会让他们兴奋不已。巧妙设计导入方式,可以在刚上课的几分钟里吸引住孩子们的注意力,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自然地导入课题。】
2师生观察手,说说手上有什么呀?通过观察对比,找找手的不同。借助现代教学媒体,展示不同年龄、职业手的图片。
【设计意图:从手部特写到完整图片揭示,前后对比,增强了直观性和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手势模仿” ——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我们的手很灵活,能做出各种手势。
1.教师出示手势图片,师生一起来模仿
2.小组合作,组合手形模仿
【设计意图:有的手势学生可以独立完成,有的手形学生要小组配合完成。小组合作学习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上,每个学生都真正动了起来,课堂上处处闪现着他们思维的火花。】
三、“画画小手”—— 初步尝试,掌握手部的结构特点:
教师第一次示范,总结手部结构特点,学生初次尝试用单线条在短时间内画出手势的轮廓线,并掌握一定的.透视结构关系。
第一次作业要求:伸出你的左手,做出一种手势,用单线条把它画下来,注意抓住手的结构特征和细节。
【设计意图: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学生通过初次绘画尝试,掌握手的基本结构,为下一步联想打好基础。】
四、“手影游戏”—— 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欣赏手影片段,了解并模仿手影艺术。(手影是传统的表演艺术,表演者做出不同的手势在光线的辅助下变成了栩栩如生的动物或人物,令人惊叹不已。)
【设计意图:手影表演一下子把学生的情绪给调动了起来,溶入了教师制造的情境之中,为之后的手形联想做好铺垫。注重发掘课堂的不同呈现形式,寻找刺激的新异与变化,在教学过程中创造引人入胜的情景。】
五、“手形联想” ——自主探究,关注学生的创造过程:
手的造型,千变万化,通过手形进行大胆联想,变成许多生动的新形象。
欣赏创意手形画。(课件展示)
1.教师示范,摆出有趣的手形让学生进行联想,“像孔雀、像大树……”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添画,并概括联想方法:
【设计意图:真实世界的亲身体验和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获得,使孩子们放飞了想象的翅膀,奇思妙想,层出不穷,在教师的导控下,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开展了一系列的自主探究学习活动,学生的发散思维被激活了,创新的火花不断燃放。在他们使出浑身解数的同时,也深刻地体会到了创造的快乐。】
2.欣赏学生手形联想作品
3.作业要求:
(1)摆出有趣的手形
(2)用勾线笔描下手形
(3)根据手形特点进行想象添画,画出有创意的手型联想画。
学生第二次练习,教师巡回指导。(播放轻音乐)
【设计意图:整个过程是艺术与情感的交融、艺术与生活的链接,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了“双基”,奇思妙想,层出不穷,在教师的导控下,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发散思维被激活了,创新的火花不断燃放。】
六、“手画展示” ——体验成功,促进学生的多元评价:
完成作业后及时进行课堂小结,请学生上台展示作品并作介绍。
1.谁来夸夸自己的画?(自评)
2.你最喜欢谁的作品?说说为什么。(互评)
3.教师小结性评价:展示评议一些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师评)
【设计意图:作业展评时,为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把问的权利和评的权利都交给学生,鼓励他们大胆自由的表述自己的创作意图和对别人作品的看法,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一幅小小的作品,就是一颗小小心灵对世界的探索,其想象之奇特,构思之大胆,手法之自由,不受任何约束,这正是儿童作品最动人、最精彩的价值。】
七、“表演手语”—— 拓展延伸,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
学生模仿表演手语《感恩的心》
总结:我们都有一双灵巧的手,相信大家今后只要动手动脑,我们的生活会更美好!下面请伸出你的小手和老师说再见吧?(师生挥手再见)
【设计意图:延伸课堂知识,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其关注生活,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关爱残疾人,传递爱心。】
艺术课教案7
活动目标:
1、认识染纸工具——宣纸、彩色颜料,引导幼儿学习染纸的基本方法;
2、引导幼儿学习感受和表现上下、左右的对称美,培养幼儿对色彩的敏感性和对染纸的兴趣;(难点)
3、养成做事细心、有始有终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活动准备:
生宣纸每人三张、12色彩色墨水颜料两盒、调色盘8个、范例四张、废旧报纸、抹布四块。
活动过程:
一、用比较法让幼儿观察蜡笔画和染纸画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从材料、效果方面进行比较。教师用图画纸和宣纸蘸颜色让幼儿比较两种纸的不同。师幼小结:图画纸不易吸水,宣纸易吸水、容易破。所以小朋友要轻拿轻放不要撕破。放手让幼儿感知、探索材料的不同。
二、请幼儿探索、操作染纸,教师观察指导。提醒幼儿节约纸,不能浪费。
1、下面请小朋友用一张纸试一试,可以怎样折,能染出什么样的花纹来。幼儿染完后请幼儿互相说一说是怎么折、怎么染出来的。
2、师幼小结:可以对边折、对角折,可以折三下、四下······想要花纹大一点,就在颜料中多染一会儿想要花纹小一点儿,就在颜料中一蘸就拿出来。有中心花纹、四角花纹、四边花纹等。
三、将漂亮的范例出示在幼儿面前,请小朋友看一看,它们是什么形状的?花纹象什么?是由哪些颜色组成的?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互相讨论。师幼小结:有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由五颜六色的.花纹组成。
四、幼儿操作,教师指导。提醒幼儿每人只有三张纸要仔细染,不要浪费。
1、注意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随时把手上、桌上的颜色用抹布擦干净;
2、蘸过后在盘边舔干净,别让颜料滴下来;
3、帮助能力差的幼儿把作品打开粘在黑板上;
4、启发能力强的幼儿大胆设计折叠方法。
五、讲评、展览。
1、请幼儿互评,相互说说自己染纸的花纹、色彩等,并给自己的作品起名字,(如手绢、围巾、桌布、床单等)给幼儿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请幼儿说说谁的染纸最好看?为什么?
2、布置展室,展出作品,幼儿欣赏评议。
艺术课教案8
活动目标:
1、乐意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造型石头;
2、学习与同伴协调地进行活动;
3、大胆的尝试,体验做个小艺术家的快乐。
活动设计思路:
石头是一种十分容易获得的活动资源,曾经在活动中利用过它,孩子们在活动中意由未尽。由此想到设计这一活动:小小石头艺术家。一方面满足幼儿玩的兴趣,另一方面使幼儿对已接触到的美工技能(涂画、粘贴、搓捏、压印等)得以巩固,在他们的尝试中感受动手的快乐。
让小班幼儿进行造型活动是有一定困难的,所以活动的目标定位于愿意利用石头塑造,体验动手的乐趣,从中获得自信心与成功感。活动以观察小动物的石头作品开始,让幼儿在一种自由的形式中去寻找去发现,并学习在老师的引导、帮助下去思考总结。同样幼儿尝试也是以自由的形式进行,即让幼儿自主的选择跟哪个小动物学本领。通过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一方面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使幼儿感到自己本领的大,与同伴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获得成功才能使他们有活动兴趣至使学习变得主动起来。
活动流程:
导入观察作品 → 产生利用石头创作的欲望 → 尝试创作,体验做小艺术家的快乐 → 分享各自的创作成果
准备:和
幼儿一起收集石头及石头制品;;美工工具(颜料、一次台布、棉签、水彩笔、彩色纸、胶水、画有图案轮廓的大纸、彩泥等);布置熊、松鼠、小狗、公鸡、小兔作品展区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出示石头):小朋友这是什么?(石头)我们教室里来了几位动物艺术家,它们知道我们在收集石头,所以带来了和石头有关的礼物,小朋友想不想去看看?看时想一想是什么?猜猜是怎么变的?
(二)引导观察并讲述
1、 观察石头
(1)幼儿分散观察石头。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石头变成了什么,想想用了什么办法(材料)。
2、 讲一讲
教师:你看到的石头变成了什么?用什么东西,什么办法使石头变成XX的?
(鼓励幼儿大胆的把观察到的用语言表达)如:小熊用橡皮泥把石头变成了小鱼。
松鼠用石头拼出小屋。
3、个别演示
教师根据幼儿讲述演示或请小朋友演示。如若幼儿没提到的教师可以提出:这是怎么做的?
(三)创作要求
动物艺术家的本领可真大,你们想不想跟小动物学本领,做个小小石头艺术家呀?你想跟哪个小动物学什么本领?(引导讲述:怎样用石头,把石头变成什么呢?)告诉旁边的小朋友你要跟哪个小动物学什么本领》
(四)尝试体验:
1、幼儿自由选择喜欢的东西(材料)创作,注意和小朋友协商一下进行(小朋友不要争抢,先到人少的动物哪儿学本领);
2、引导使用颜料的'幼儿注意颜料不要过多;
3、提醒可以结合石头已有的外形想象,并粘贴(看看石头的形状象什么);
4、鼓励幼儿尝试一种以上的方法创作(你可以试试到其他动物那儿学本领);
5、帮助个别幼儿完成活动内容。
(五)展示评价:
1、展示幼儿的作品;
2、说说自己的作品;
你跟谁学了什么本领?把石头变成了什么?
3、请幼儿自由参观同伴的作品共同分享创作的快乐。
教师:给你的朋友介绍介绍你的学到的本领吧!
具体操作及材料提供
熊(石头、橡皮泥、垫板)
松鼠(石头、画有轮廓的图案的大纸)
狗(石头;颜料红、黄、蓝;盒子进行滚画)
小兔(石头;颜料;棉签)
鸡(石头;公园情景,进行建构)
建议:
结束不用集中可直接交流;
石头按轮廓拼可画一张大幅画(显幼儿间协调)
滚画可提供小勺舀石头
可用提供的石头创造一个环境作为延伸。
艺术课教案9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想象、讨论,使学生感受春天,了解春天,并能用绘画和歌唱表演的形式表现可爱的春天,培养学生对美丽大自然的热爱。
2、通过学唱歌曲。启发学生用多种方式进行歌唱表演。(如创编情境、舞蹈表演、打击乐伴奏)。
3、通过自制打击乐器模仿小雨沙沙的声音,为歌曲伴奏,潜移默化中进行了节奏感的学习。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喷水壶、录像机、录像带、沙锤。
设计理念:
艺术课程作为一门新课程,是在已有的音乐、美术分科基础上构建的一门新课程,从传统的分科教学转变为多门艺术学科的沟通和融合。本课是从音乐切入的艺术课,让学生在欣赏、节奏、歌唱、表演等一系列音乐活动中感受音乐,学习音乐,表现音乐。让孩子们在歌唱描述春天的歌曲中体验春天的美丽景色;并用简单的线条来表现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综合了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全面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艺术课堂教学呈现勃勃生机,充分反映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在音乐《嘀哩嘀哩》的伴随下,教师带领学生做律动步入教室,然后师生围圈坐好。
二、“说”春天
1、描绘春天的美。
师:“春天来了,我们的周围的许多事物都发生了很的变化,你能用比较恰当的语言描绘出这一切吗?(引发学生说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用语言来描绘美丽的季节)
生1:树木长出新的嫩叶,大地绿了,花儿开了。
生2:天气暖和了,不用再穿上厚厚的衣服。
生3:冬眠的动物醒了,燕子飞回来了,青蛙嘎嘎叫。
生4:春天常听到很大的雷声,常下雨。
生5:春天可以养蚕。
2、师:请小朋友们把眼睛闭上,(老师用浇花的压力水壶,在空中喷水),你们感受到了春天里的什么了?(小雨)
师:你能模仿一下春天里小雨的声音吗?
生1:嘀嗒嘀嗒??
生2:沙沙沙沙沙沙??
生3:刷-刷-??
〔评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入手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环境的变化和春天美丽的景色。再引入主题“春雨”,并通过模仿小雨的声音,初步感受xx x |xx x |的节奏。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便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动地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三、练节奏
1、师:同学们,今天啊,有一滴小雨点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想为大家唱一首歌,你听:(课件展示卡通形象“小雨点”和下面的节奏)
2/4 x x | xx 0 | x x | xx 0:||
师:谁能用“沙”来模仿一下,唱一下小雨点的歌。
3、学习反复记号。
师:同学们唱得真好!“小雨点”还要为大家介绍一们新朋友――反复记号。
(课件展示)║::║
儿歌:四条竖线站两边,两边各有两个点,
犎缭诟柚锌吹剿,请你再来唱一遍。
师:小朋友你也来读一读这首儿歌。
4、教师模击节奏[二]
2/4 xx 0 | xx 0 | xx xx | xx x0:||
师:谁也来试一下!
(学生用自制的沙锤试打节奏〔二〕)
〔评析〕:艺术课程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前提,强调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文化背景、科学认识的紧密联系。本环节的教学借助多媒体,用卡通形象“小雨点”,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唱节奏”和用自制的沙锤打节奏,把枯燥的节奏练习变得“有声有色”,音乐知识的学习设计成动画儿歌,改变学习内容单
一、高深、繁多的专业化倾向,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通过生动的教学活动,使学习内容变得鲜活充实,学生轻松地就掌握了什么是反复记号及它的用途。
四、春之歌
师:在花瓣飞舞、柳叶飘扬的季节里,春姑娘也悄悄的来到了我们的身旁,她还带来了许多它的好伙伴,花儿露出了笑脸,草儿伸直了懒腰,鸟儿呼唤着小河也快快融化,就连小雨也迫不及待地唱起了欢快的歌,你听——
1、课件播放歌曲《小雨沙沙》,同时播放一些有关天春天大自然景色的画面。
2、轻声和老师一起学唱歌曲。
(在基本熟练后,提示学生“沙沙沙”处要轻巧准确,“在说话”处略强,分别感受体验力度强、弱的对比。)
3、师:这美的春天这么及时的春雨,我们该用什么样的心情来歌唱这春雨呢?
生1:我觉得要用很欢快的心情来唱。因为种子喝了这雨水是多么快乐呀。
(学生有感情地演唱。)
师:你能用手中的小沙锤为歌曲伴奏吗?
(学生边唱边伴奏。)
师:你觉得《小雨沙沙》这首歌描写了春天里的哪些景色?你能用身体来表演出来吗?
生1:这首歌描写了春天下雨时的景色。
生2:还讲了种子在说话,它们要发芽要长大。
师:你能模仿一下雨怎么下的和种子怎么说话吗?
生3:这首歌还讲了春天下雨,种子很高兴,因为有了雨水它们才能出土才会长大。
师:谁来模仿种子怎么出土的?
师:模仿得可真像!真是一个小小表演家。请小朋友们都来当一当“种子”,在歌曲中舞起来!
(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现这首歌)
〔评析〕:这环节是本课的重点,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浓浓的艺术氛围,开启学生的多种感知通道,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让学生去体验春天的美,去感爱“种子”的心情,去表演种子的各种动作。并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偏重教师为主导的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训练,转向强调教学中的“双主体”互动关系以及学生体验性、探究性、生成性和反思性的学习过程。
五、用线条画一画
师:“你能用什么颜色和线条表现出这首歌曲吗?”让学生学习借助于线条、颜色加深对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的理解。
(学生作画。课后在班里的小画廊展示。)
〔评析〕: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学生对这首歌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感受,引导学生用颜色和线条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用其中某些简单的艺术要素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引导学生用艺术的眼光去欣赏生活,这也是艺术课程的一个重要目标。
总评:
本节课注重体现“新课改”中“艺术与生活”,聆听、观看和分辨自然环境、社会生活中的艺术要素(如点、线、色彩、节奏、音高、音色等),并用其中某些简单的艺术要素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引导学生用艺术的眼光去欣赏生活。通过有组织或随机的艺术活动,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以自主教学、活动教学、互助教学等多种教学策略为主线,将音乐、美术、戏剧表演融为一体,使艺术课堂焕发勃勃生机。
艺术课教案10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能用螺旋线画出贝壳,并大胆用线条、图案装饰。
2.尝试用两种颜色交替使用涂色和用深浅两种颜色叠加过渡涂色,丰富画面色彩。
3.学习把主要物体画在中心位置,画得最突出的构图方法。
4.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添画简单的背景。
活动准备:
1.课件
2.画纸、蜡笔人手一份
3.黑板,已画好的蜗牛轮廓图一张。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引出主题。
教师:小朋友,今天有一只可爱的小动物来到了我们课室里,它"没有脚,没有手,背上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躲进房里头"这是什么小动物呢?你们猜一猜是谁?(蜗牛)
二、利用课件,观察蜗牛的外形特征。
1.教师:小朋友,蜗牛的样子是怎样的?(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经验进行讲述,如贝壳--圆圆的,有美丽的花纹;身体--长长的,软软的等;)
2.教师:蜗牛身上有什么?什么形状的?壳上还有什么?(一圈一圈的螺旋线,还有许多小花纹,非常美丽!)
教师:贝壳的颜色怎样?(有棕色的、黄色的、红色的……)
教师:蜗牛的身体又怎样呢?(长长的、厚厚的)头上有什么?(一对触角、一双眼睛、还有一个小嘴巴)
三、教师讲解示范。
1、蜗牛长得这么可爱,我们一起把它们画下来吧。你们想怎样画呢?(鼓励幼儿大胆把想法说出来)
2、示范蜗牛的画法:
教师:那我们今天就画一只美丽的大蜗牛吧。
先在画纸的正中间,用螺旋线画出蜗牛的壳,再画上身体、触角、眼睛、嘴巴。
教师:蜗牛小时候很小的,后来它慢慢地长大,背上的壳也一圈一圈地跟着长大,终于长成了一个大大的壳。(提示幼儿:不要绕得太多,老师觉得绕4圈就最合适,线与线之间不要太密)再引导幼儿观察蜗牛壳在画纸上占的位置。引导幼儿把一只蜗牛画在纸的中心位置,画得大大的,让人一眼就能发现画纸上有一只大蜗牛。
教师:接着,画蜗牛长长的、厚厚的身体,还有一对触角、眼睛、小嘴巴。
(2)用线条、图案装饰蜗牛的壳
教师:蜗牛喜欢美丽的壳,我们用线条和图案给它装饰一下。可以先用线条把贝壳分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可以选用直线、斜线、波纹线等线条。
教师:除了线条,我们还可以画上美丽的图案,如圆形、心形、云朵形等。
学习两种颜色交替使用涂色
教师:接着,我们给蜗牛穿一件美丽的'衣服。用两种鲜艳的颜色交替使用涂色,这样看上去很有规律,也很美丽!
(4)学习深浅两种颜色叠加过渡涂色
教师:除了这种方法,还可以用深浅两种颜色叠加过渡涂色,如我先用深绿色在蜗牛的身体上涂上一小部分,接着我用浅绿色叠加涂上去,在把剩余的部分也涂上浅绿色,这样蜗牛身上的色彩就更美丽了。(教师在黑板上示范)
(5)添画简单的背景
四、欣赏优秀作品,交代绘画要求。
1、展示几幅优秀作品,让幼儿欣赏。
2、教师交代绘画的内容和要求。
(1)先在画纸正中间画一只大蜗牛,接着装饰一下贝壳,最后才涂上颜色。
(2)要选用一些鲜艳的颜色来着色。
(3)画画时注意画面的整洁。
五、幼儿绘画,教师观察,了解幼儿绘画情况,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六、作品评价
比一比谁画的蜗牛最美丽。
(视活动具体情况选择以下3项,可全选,也可选其1或其2进行描述)
活动建议:
1、在幼儿下笔画之前,可以先让幼儿在画纸上徒手画一只大蜗牛,让幼儿感受大蜗牛在纸上的位置,然后再下笔画,
2、在讲解两种颜色交替涂色时,如果教师能在黑板上示范讲解,幼儿可能会更容易理解、并掌握这种涂色方法,效果会更好。
活动延伸:
把幼儿作品张贴出来,让幼儿互相欣赏、互相观摩学习。
艺术课教案11
活动目标:
1.知道有鲤鱼跳龙门这个励志故事。
2.通过活动,让小朋友能口述故事和表演其中情节。
3.初步感知近似色和对比色,并学习运用两种近似色或对比色进行线条彩绘。
材料准备:
材料准备:彩盘、废弃盒子记号笔、蜡笔、水粉、毛绒球、双面胶、透明胶、龙灯会及龙的图片、刻刀、安全剪刀、KT板、大小相同的箱子四个。
活动过程:
1.导入:
(1)请幼儿观看视频——鲤鱼跳龙门动画片,激发兴趣,说说里面你最喜欢的是哪个角色?并鼓励幼儿大胆的表达。
(2)师:小朋友你愿意做故事里的哪个角色呢?你们想不想把这么神奇的龙门请到我们的教室里来?有什么好办法?
2.制作过程:
(1)小朋友拿笔蘸所需颜料涂在纸盒上;
(2)在许愿条上画上自己的愿望;
(3)老师帮助小朋友把画好的纸盒贴在墙上,配合龙头,形成一个龙身;
(4)小朋友将制作好的愿望条贴在龙身下,以丰富我们的作品;
(5)和老师一起粘贴鳞片;
(6)一次请三个孩子,钻到鲤鱼的`身体里,用手扶住纸箱,这样就可以自由的游来游去,模仿鲤鱼跳龙门。
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使小朋友对不同颜色搭配在一起会形成什么视觉感受有一定认识。了解什么是渐变色和对比色。
难点:
1.小朋友可能无法将颜色调涂均匀,需要老师帮助。
2.小朋友对对比色,渐变色概念模糊。需要老师事先调好几组渐变色和对比色,方便小朋友认识和选择。
不同年龄段的活动安排:
3~4岁:在老师的构图下,幼儿会在纸盒上涂上漂亮的颜色。
4~5岁:在老师的指导下基本能清楚对比色和渐变色的概念。
5岁以上:通过这次制作和互动,能回家对家长口述鲤鱼跳龙门的故事。
艺术课教案12
单元概述:
童话,是我们每个人成长中最美丽的梦,我们总是幻想那是个真实的故事:或许它就发生在山的那一边,或许就在海的尽头,或许只出现在星星布满天空的夜晚,或许发现它们在不经意间……
随着我们的成长,知道童话那只是个美丽的花环,因此心里总是有些说不出的遗憾。如果一定要我说出答案,我宁愿说:它永远在我心间,围绕在我身边。
众多的童话,都是极为优秀的文学作品,深受孩子和世界人民的喜爱,它几乎伴随了所有人的成长,伴随着所有人的童年。
本单元是在前几册戏剧内容的基础上的延续,它们在故事的选材上取自于儿童文学,是对文学作品进行的再创作,是以美术、戏剧、表演、歌舞等不同艺术表现形式对它们的再现。对文学作品的再创作,是见仁见智的,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不同的形象,没有必要强求一致。同时,因为每个儿童文学作品必定有它内在的意义,又要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分析、理解,让学生通过多种艺术语言形式,选择自己认为适合的表达方法,表现心中的艺术形象。
本单元选择了中外童话各一则,组成两个课题:《说谎的孩子会长长鼻子》、《马良的大画笔》。在文学作品中,从正反两个方面来教育儿童要诚实、善良,富有爱心。学生在对文学作品、动画片、木偶剧的欣赏中,学习绘画、制作、表演等各种艺术表现语言,丰富和积累艺术表现手段,使他们在快乐的游戏中获得更多的艺术知识。
课时建议:
4课时
课题一 说谎的孩子会长长鼻子
教学目标:
1.学习进行分角色表演,在表演活动中能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角色形象的体会和塑造。
2.在歌曲学唱中能够对歌曲进行有感情的表现,注意对节奏和旋律的处理。
教学准备:
1.有关《木偶奇遇记》的故事,动画片的VCD光盘,图书、画册等。
2.歌曲《星星祝福歌》、《我的身上没有线》录音带,CD光盘等。
课时建议:
2课时
教学活动建议:
单元主题页欣赏
幕布打开,演出就要开始了,今天的儿童剧场将演出什么剧目呢?皮诺曹的长鼻子挑开了幕布,小马良手持画笔在描绘什么样的美景?在这个单元主题页的设计里,我们能够感受到什么?哪个剧目即将出现在我们的艺术课上,我们将在这个单元的艺术学习中有什么样的收获呢?
活动一:演一演《木偶奇遇记》的故事
1.学生根据老师课前的安排,将自己收集和知道的关于《木偶奇遇记》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分小组讨论故事的含义,根据自己的感受,交流对故事意义的理解。
2.观看动画片《木偶奇遇记》片段,选取其中的一个片段,根据故事情节分小组进行表演。学生根据自己对故事的理解,改变故事的部分情节和结尾。例如故事中美好的梦想在什么时候可以变成现实?主人公皮诺曹与大鲸鱼搏斗的时候,大家怎样想出更好的办法来帮助皮诺曹早一些脱险,等等。通过创编,使学生体验在交流与合作中解决问题。
3.欣赏教材中同学表演的故事片段,看他们的表演描述了什么?他们的表演还需要在哪些方面提高?小组同学一起,将大家对故事的理解表演出来,并和教材上的表演进行比较,加以评价。
活动二:歌曲表演《星星祝福歌》
1.学唱动画片《木偶奇遇记》插曲《星星祝福歌》,注意这首歌曲的旋律上有什么特点。例如,旋律中有很多忽高忽低的音调跳跃,叫“音程的大跳”。还有加了升记号的叫“变化音”。对“音程的'大跳”和“变化音”的特点进行思考,引导学生体会这些特点,使你对旋律产生什
么印象和感觉。
2.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继续学习动画片《木偶奇遇记》里的另一首插曲《我的身上没有线》,先朗读和讨论歌词,对其中的意义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然后学唱歌曲。
活动三:做一个可爱的小木偶
1.利用自己身边的废旧材料,例如木制的、布料的、旧的饮料筒(瓶)、乒乓球、旧毛笔杆等,制作一个形象可爱的小木偶。可以先制作最简单的布袋式木偶,并自己编写小故事表演出来。
2.分小组制作小木偶,并将同学们的作品收集起来举办小型的木偶工艺展示会活动。请学生自己讲一讲过去曾经知道或见过的木偶及木偶戏,唤起学生对这一艺术形式的回忆。
3.师生共同欣赏关于木偶起源的图片资料,教师根据历史文字资料启发学生了解这一古老的艺术,发表自己的看法。
4.利用旧报纸制作(糊制)大头娃娃(木偶) ,然后画好形象(开脸),由学生表演自己编写的身边的学习、生活故事。
活动四:和家长一起做木偶
1.在教学进行之前教师安排学生回家与家长交流关于对木偶的记忆,或家长儿时曾经有过的经历。这一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家长对过去的回忆,引导孩子对生活认识的进一步深化。现在的孩子由于生活条件好,一般都是依靠家长为自己买玩具,而过去时代的孩子(家长小时候)是自己想办法制作玩具。通过交流生活的变化,体会自己动手的乐趣。
2.在上述活动的基础上,学生动手制作家长(长辈)儿时曾经制作、玩过的、“木偶”、“系列木偶”。例如用废旧毛笔的竹杆制作小木偶。(步骤:将废旧毛笔杆分别锯成若干段,头部一段,上身一段,上肢两段,手一段,下肢三至四段,分别用线绳穿起来。)而且可以制作成不同造型的系列木偶,在有夹缝的木板下操作表演。
3.按照上述的制作步骤,分小组设计、创编一个与自己生活有联系的小故事,确定故事的角色,进行小木偶制作,挑选几位同学进行木偶表演。这种活动不仅体验了自己家长过去时代曾经有过的快乐,而且还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增进了他们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活动五:木偶的传说
1.老师安排学生查找我国有关木偶起源的资料,交流讲述古代木偶的起源(郭郎的故事),将学生的学习引导到对问题的探究上来,通过有趣的故事展开。从前有一位姓郭的秃头,非常善于滑稽搞笑,他的形象被后人仿照刻成木偶,进行表演。这个郭郎在木偶戏里的职能是率领个木偶表演歌舞,他身着很长的舞袖。在当时的木偶表演中,众木偶队伍的前面一定有一个秃头、滑稽的角色,叫做郭郎。这是关于木偶起源传说中的一种,有着比较多的史料记载。
2.学生分小组讨论后,设计故事情节和角色,按照情节与角色进行木偶制作,排演自己的木偶戏,并进行班级或年级木偶戏汇演。学生自己创编的木偶戏要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并参考古代木偶戏的历史故事进行。
3.学生了解自己家乡有哪些传统的木偶戏表演形式和故事,引发学生对民间传统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评价建议:
1.对学生在表演、手工制作等方面的表现进行鼓励,尝试采用不同的评价形式,对每个学生在不同领域里的突出表现进行分析和引导。
2.对学生的歌曲学习进行小组式的互评和老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注意学生对音准地把握程度,特别关注那些在歌曲学习中有困难的学生。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星星祝福歌》、表演《木偶奇遇记》
教学目标:
1.学习进行分角色表演,在表演活动中能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角色形象的体会和塑造。
2.在歌曲学唱中能够对歌曲进行有感情的表现,注意对节奏和旋律的处理。
教学准备:
1.有关《木偶奇遇记》的故事,动画片的VCD光盘,图书、画册等。
2.歌曲《星星祝福歌》、《我的身上没有线》录音带,CD光盘等。
课型:音乐综合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课前准备。
二、导课: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做一个诚实的好孩子。有一个小朋友就因为说了谎话而受到了惩罚,鼻子长长了,经历了许多苦难。你听说过他吗?
三、新授:
单元主题页欣赏
幕布打开,演出就要开始了,今天的儿童剧场将演出什么剧目呢?皮诺曹的长鼻子挑开了幕布,小马良手持画笔在描绘什么样的美景?
在这个单元主题页的设计里,我们能够感受到什么?
哪个剧目即将出现在我们的艺术课上,我们将在这个单元的艺术学习中有什么样的收获呢?
演一演《木偶奇遇记》的故事:
1.学生根据老师课前的安排,将自己收集和知道的关于《木偶奇遇记》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分小组讨论故事的含义,根据自己的感受,交流对故事意义的理解。
2.观看动画片《木偶奇遇记》片段,选取其中的一个片段,根据故事情节分小组进行表演。
学生根据自己对故事的理解,改变故事的部分情节和结尾。例如故事中美好的梦想在什么时候可以变成现实?主人公皮诺曹与大鲸鱼搏斗的时候,大家怎样想出更好的办法来帮助皮诺曹脱险,等等。通过创编,使学生体验在交流与合作中解决问题。
3 欣赏教材中同学表演的故事片段,看他们的表演描述了什么?他们的表演还需要在哪些方面提高?
小组同学一起,将大家对故事的理解表演出来,并和教材上的表演进行比较,加以评价。
歌曲表演《星星祝福歌》:
1.学唱动画片《木偶奇遇记》插曲《星星祝福歌》,注意这首歌曲的旋律上有什么特点。例如,旋律中有很多忽高忽低的音调跳跃,叫“音程的大跳”。还有加了升记号的叫“变化音”。对“音程的大跳”和“变化音”的特点进行思考,引导学生体会这些特点,使你对旋律产生什么印象和感觉。
2.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继续学习动画片《木偶奇遇记》里的另一首插曲《我的身上没有线》,先朗读和讨论歌词,对其中的意义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然后学唱歌曲。
教学评价建议:
1.对学生在表演、手工制作等方面的表现进行鼓励,尝试采用不同的评价形式,对每个学生在不同领域里的突出表现进行分析和引导。
2.对学生的歌曲学习进行小组式的互评和老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注意学生对音准地把握程度,特别关注那些在歌曲学习中有困难的学生。
施教时间:20xx年2月16日-18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制作木偶、表演木偶剧
教学目标:
1.学习进行分角色表演,在表演活动中能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角色形象的体会和塑造。
2.在歌曲学唱中能够对歌曲进行有感情的表现,注意对节奏和旋律的处理。
教学准备:
1.有关《木偶奇遇记》的故事,动画片的VCD光盘,图书、画册等。
2.歌曲《星星祝福歌》、《我的身上没有线》录音带,CD光盘等。
课型:美术综合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课前准备。
二、导课:
上一节课同学们认识了《木偶奇遇记》中的主人公皮诺曹。他是什么样子的小木偶呢?你能把他制作出来吗?
三、新授:
和家长一起做木偶:
1.在教学进行之前教师安排学生回家与家长交流关于对木偶的记忆,或家长儿时曾经有过的经历。这一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家长对过去的回忆,引导孩子对生活认识的进一步深化。现在的孩子由于生活条件好,一般都是依靠家长为自己买玩具,而过去时代的孩子(家长小时候)是自己想办法制作玩具。通过交流生活的变化,体会自己动手的乐趣。
2.在上述活动的基础上,学生动手制作家长(长辈)儿时曾经制作、玩过的、木偶”、“系列木偶”。例如用废旧毛笔的竹杆制作小木偶。(步骤:将废旧毛笔杆分别锯成若干段,头部一段,上身一段,上肢两段,手一段,下肢三至四段,分别用线绳穿起来。)而且可以制作成不同造型的系列木偶,在有夹缝的木板下操作表演。
3.按照上述的制作步骤,分小组设计、创编一个与自己生活有联系的小故事,确定故事的角色,进行小木偶制作,挑选几位同学进行木偶表演。这种活动不仅体验了自己家长过去时代曾经有过的快乐,而且还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增进了他们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做一个可爱的小木偶:
1.利用自己身边的废旧材料,例如木制的、布料的、旧的饮料筒(瓶)、乒乓球、旧毛笔杆等,制作一个形象可爱的小木偶。可以先制作最简单的布袋式木偶,并自己编写小故事表演出来。
2.分小组制作小木偶,并将同学们的作品收集起来举办小型的木偶工艺展示会活动。请学生自己讲一讲过去曾经知道或见过的木偶及木偶戏,唤起学生对这一艺术形式的回忆。
3.师生共同欣赏关于木偶起源的图片资料,教师根据历史文字资料启发学生了解这一古老的艺术,发表自己的看法。
4.利用旧报纸制作(糊制)大头娃娃(木偶) ,然后画好形象(开脸),由学生表演自己编写的身边的学习、生活故事。
木偶的传说:
1.老师安排学生查找我国有关木偶起源的资料,交流讲述古代木偶的起源(郭郎的故事),将学生的学习引导到对问题的探究上来,通过有趣的故事展开。从前有一位姓郭的秃头,非常善于滑稽搞笑,他的形象被后人仿照刻成木偶,进行表演。这个郭郎在木偶戏里的职能是率领个木偶表演歌舞,他身着很长的舞袖。在当时的木偶表演中,众木偶队伍的前面一定有一个秃头、滑稽的角色,叫做郭郎。这是关于木偶起源传说中的一种,有着比较多的史料记载。
2.学生分小组讨论后,设计故事情节和角色,按照情节与角色进行木偶制作,排演自己的木偶戏,并进行班级或年级木偶戏汇演。学生自己创编的木偶戏要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并参考古代木偶戏的历史故事进行。
3.学生了解自己家乡有哪些传统的木偶戏表演形式和故事,引发学生对民间传统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评价建议:
1.对学生在表演、手工制作等方面的表现进行鼓励,尝试采用不同的评价形式,对每个学生在不同领域里的突出表现进行分析和引导。
2.对学生的歌曲学习进行小组式的互评和老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注意学生对音准地把握程度,特别关注那些在歌曲学习中有困难的学生。
艺术课教案13
活动目标:
1、熟悉内容,听出节奏,听辨中高音区。
2、能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大吊车,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大吊车的图片、音乐
活动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起兴趣。
什么车的力气最大?大吊车能吊什么?是怎样吊的?
二、欣赏音乐,学习歌曲。
1、幼儿欣赏音乐,问:大吊车象什么?鼻子怎样?
2、一起听音乐学习歌曲。
3、请你用身体来做一辆大吊车。
4、跟随音乐一起做大吊车吊物体。说一说你吊到了什么?
5、问:大吊车什么时候放的'高高的?什么时候放的低低的?高兴时会怎样?
1、跟随音乐,听辨中高音区做相应的动作。
幼儿边唱边做游戏。
艺术课教案14
活动目标:1、掌握小蝌蚪的形态特征。
2、能画出自己想象的小蝌蚪游动的情景。
活动准备:1、幼儿看到过小蝌蚪,并认识小蝌蚪。
2、水粉颜料、画纸、小蝌蚪生活环境范图一张。
活动过程:
一、 以故事形式引出小蝌蚪,并引起幼儿的回忆。
春天到了,池塘里又出现了一群可爱的小精灵,他们长着圆圆的脑袋,身穿黑颜色的衣服,留着一条短短的小尾巴,悠闲地在水里游来游去。小朋友来猜一猜它们是谁啊?(水晶音乐伴奏)
出示小蝌蚪的生活环境。(小蝌蚪)
1、 小蝌蚪是怎么样的呢?
2、 请大家动动脑筋想一想,小蝌蚪游动时尾巴是怎么样的?(扭来扭去,弯弯扭扭)
二、 教师边讲边示范,幼儿练习。
1、今天我们就要来画小蝌蚪,用小朋友的手指来画。
2、教师示范画小蝌蚪过程。
伸出食指沾一下颜料,点到画纸上,抬起手指头用指尖轻轻地拖出一条尾巴。
瞧,出现了一条红颜色的'小蝌蚪。我还想画一条蓝颜色的,(记住:换颜色时手指头要用抹布擦一下。
伸出手指头沾颜料――点在画纸上――用指尖轻轻拖出尾巴
3、幼儿练习(在教师的范画上)(春野音乐伴奏)
好请小朋友一起来画自己喜欢的小蝌蚪好吗?
三、活动结束
1、 小朋友画的小蝌蚪在干什么呀?(玩游戏。。。)
2、 我们也和小蝌蚪一起玩游戏好吗?
四、活动延伸
游戏:尾巴不见了
艺术课教案15
活动目标:
1.感受固定节奏型X X X X X,听辨节奏型和乐句。
2.能用拍手、踏脚等身体动作表现基本节奏型,尝试用自制乐器敲击基本节奏型。
3.喜欢参与打节奏的活动,体验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重点:感受和听辨基本节奏型x x x x x,用身体动作表现基本节奏型。
活动难点:用身体律动和自制乐器表现基本节奏型为音乐旋律伴奏。
活动准备:
CD播放器,矿泉水瓶若干,大玩具筐l一2个。
活动过程:
1.节奏模仿游戏,引发幼儿对节奏的关注和兴趣。
师:小朋友们好,今天李老师来和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首先我们要来玩一个“我来做,你来学”的游戏。老师做动作,你们来模仿。小朋友们要认真看呦。
①x x x x
②xx x xx x
③x x xx x
教师总结:小朋友们真棒,观察的很认真。刚才我们用手拍出的是不同的节奏型。
2.节奏型x x xx x的感受和体验。
(1)播放音乐,幼儿发现并感受节奏型x x xx x。
师:今天李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段音乐,请小朋友们认真听,找一找音乐中的节奏是怎样的。
(2)再次播放音乐,师生共同感受和体验节奏型x x xx x。
师:小朋友们都很认真的听音乐,已经发现了音乐中的节奏,下面请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跟着音乐拍出节奏,李老师看看哪位小朋友听音乐最认真,拍节奏最准确。
(3)教师总结:小朋友们找的真准,这段音乐的节奏是什么样的啊
我们一起来拍,x x xx x。
3.通过身体动作表现音乐中的节奏型x x xx x。
(1)启发幼儿通过身体动作表现音乐中的节奏型x x xx x。
师:小朋友们节奏拍的又准确又整齐,老师真喜欢你们。刚才我们用拍手的方式表现了音乐中的节奏型,李老师想请小朋友们想一想我们可不可以用身体的其他部位——做动作或者发出声音——来表现x x xx x这个节奏型呢
(2)幼儿尝试,教师指导。启发幼儿按自己的意愿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型。(大肌肉群动作)
师:你想用身体的哪个部位表现节奏请你来试一试。(个别指导)
师:我们可不可以用手拍拍身体的其他部位来表现节奏呢
师:小朋友们想一想我们的`身体除了手还有哪些部位呢用脚可以怎样表现节奏
(3)播放音乐,幼儿用动作表现节奏。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能够用身体的不同部位来表现音乐的节奏,接下来我们跟着音乐用身体动作来表现节奏吧。
观察幼儿,请幼儿示范。教师随机指导。
师:我们班这位小朋友做的非常棒,他的动作很有创意,表现节奏也很准确,李老师想请他来给大家做个示范。
(4)再次播放音乐,幼儿用动作表现节奏。
若第一遍效果好,师:小朋友们都用身体动作很准确的表现了音乐的节奏,你们真捧!我们刚刚想到了那么多的动作来表现节奏,请小朋友们换一种动作再来一遍,跟着音乐表现节奏好吗
若第一遍效果不好,师:李老师发现,有的小朋友在音乐开始的时候还没有想好做什么动作,所以没有跟上音乐的节奏,那我们再来一遍,请你一定要认真仔细的听音乐,用动作准确的表现音乐的节奏。
(5)进一步启发幼儿利用小肌肉群的动作来表现节奏型。(手指、嘴巴、鼻子等等)
师:这一次小朋友们表现的可真好(更棒了),都能用身体动作准确的表现出音乐的节奏,李老师想请小朋友们再想一想,除了我们之前的动作,我们还可以用哪些身体部位来表现节奏啊
我们可不可以用手指来表现这个节奏可不可以用嘴巴来表现这个节奏
(6)再次播放音乐,引导幼儿随音乐用自己喜欢的动作表现节奏型X X XX X。
师:小朋友们可真有创意,想到了这么多表现音乐节奏的动作,你们最喜欢用身体的哪个部位来表现节奏呢下面我们跟着音乐,用自己最喜欢的动作来表现节奏好不好
(7)教师总结。小朋友们,刚才我们用不同的身体部位表现出了音乐的节奏,其实我们还可以利用身边的很多物品来表现音乐节奏。比如说敲击小盘子、小杯子、小瓶子都能表现出音乐的节奏。
4.用生活中的常见物品表现固定节奏型。
(1)出示塑料瓶。师:你们看,今天李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什么(塑料瓶)李老师给每位小朋友带来了2个塑料瓶,一会儿我们就把塑料瓶当做小乐器来演奏。
(2)请小朋友们取塑料瓶。
(3)鼓励幼儿尝试用塑料瓶敲击节奏型x x xx x。
师:现在小朋友们都拿到塑料瓶了,请你用塑料瓶敲出我们今天学习的节奏型吧。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找幼儿做示范。
(4)播放音乐,幼儿用塑料瓶敲击X X XX X为音乐伴奏。
师:看来小朋友们都能用塑料瓶敲出这个节奏型了,下面我们就敲击塑料瓶给音乐伴奏吧。
5.教师总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真快乐啊,不仅发现了音乐里面的节奏,还学会了用身体表现这个节奏型,也能用塑料瓶敲出这个节奏型,李老师希望小朋友们以后听音乐的时候都能认真仔细的听,发现音乐中的节奏,我们可以用身体做动作来表现节奏,也可以敲击身边常见的物品来表现节奏,表达我们内心的快乐。最后,我们一起跟着音乐节奏敲击塑料瓶,走出教室吧。”(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敲击塑料瓶,边打节奏边走出活动室。
【艺术课教案】相关文章:
艺术课教案03-10
小班艺术课教案01-18
幼儿艺术课教案02-21
幼儿艺术课教案14篇04-03
幼儿艺术课教案13篇02-28
教案中班教案02-23
教案幼儿中班教案02-15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3-10
小班教案安全教案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