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德育总结14篇
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在我们的学习、工作中起到呈上启下的作用,快快来写一份总结吧。如何把总结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德育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德育总结 篇1
根据《中小学德育大纲》规定:“学科教学是德育的主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因而,作为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就一定要渗透德育教育内容。在学校中,通过各科课堂教学进行德育工作是最有效、最经常的形式,这是由教学的教育性决定的,也是由学校工作的特点决定的。古人早就提出过“智德”这一概念,即智中有德。智的发展促成了德的提高。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学校的大量时间是多科课堂教学,任何学科的内容,无论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还是其它诸学科教材中都蕴含着德育因素,只是有显性的和隐性的,这要靠任课教师的挖掘和融会贯通,并把它有机地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取得教学和教育的效果。至于此,语文科教学要让学生在学到学科知识的同时得到品德修养,使他
们成长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本学期我做了如下德育渗透工作:
一、主要工作和成绩:
本学期,我能结合学生的实际开展德育工作。根据语文学科教材,构建教育框架,把握住结合点,进行德育渗透。挖掘学科教材中的教育因素,发挥学科教学的教育功能。除了带领学生去吸取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外,还注重引导学生吸收现代新作的精华,如其强烈的时代气息、时代感。
1、结合教材,有目的、有重点地引导学生熟读课文,并从中理解课文所反映的时代精神,尽量开拓学生的视野,开启他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闸门。
2、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德育渗透的形式更加生动,内容更加丰富,效果更明显。现行教材,特别是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十分重视教育性、直观性,教材图文并茂。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组织教学,形象更为生动,内容更加丰富。一堂好的课,其教育教学的效果,远远超出教材的期望值。
3、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不要让时间白白流逝。通过让学生写读后感等形式,让他们充分认识时间的可贵与不可挽回。教育学生要善于发现信息,收集信息,并为我所用。
4、结合课文的思想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会学生做人,并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展现美的情感,以情感人,以情动人。通过录音、感情范读、学生诵读,师生共同接受作品薰陶感染,利用作品中美感的因素来调动学生的感情,把作品中蕴含的美的情操、美的思想潜化在学生的心里。此外,我还处处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作用,进而使他们能认真学习,提高自身的.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加强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落实学校的德育工作计划,带领学生实现学校的德育培养目标。
二、经验和体会:
教学要善于处理课文,充分发挥课文的示例作用。善于挖掘教材的思想意义,引导学生读透教材,并从中受到教育。教学始终坚持人的全面发展,以育人为重,修身为本,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明确的教育理念。道德建设,修身立人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综观古今中外,凡成大事者无一不是修养高深、道德高尚的人。把教学过程变为既教会学生学习,又教会学生做人;贯彻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主体教学方法,使其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让其有自主思维和意识的参与。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从“学不学无所谓,学多学少无所谓。”的思想中转变过来,使其认识到“学生时代就是学习,是不断学习”的,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学生通过获取知识的过程,确立信念,全面发展,这是德育发展的途径。德育渗透与教学改革,德育渗透的过程,也应该是教学改革的过程,它应和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改革相统一。
语文德育总结 篇2
时光飞逝,一学期匆匆而过。这个学期里,在学校各级领导的安排和指导下,我较好完成了学校安排的教育教学工作,为了更好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扬长避短,现在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做个总结。
本学期,我所教学的年级和班级是七年一、七年二两个班。本学期是学生由小学进入初中的第一个学期,是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的一个衔接点,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转折点,更是一个关键的学期。这个学期直接影响着学生在以后的初中三年中学习语文的态度和学习的兴趣以及学习的效率。针对很多学生一时不能适应初中快节奏的学习生活和学习科目较多的情况,结合新课标精神,我在教学中主要采取了一下的几项措施:
一、抓好生字词的积累和精美课文以及古文言文和古诗文的背诵
生字词是组成课文的基本要素,也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七年级的语文教学也不应该忽视这生字词教学的环节。我一般会在教学新课文之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的生字,能正确地读,正确地写,并理解其意思,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课堂上再让学生读几遍生字,一是纠正读音,二是加深记忆,课后还要求学生抄写生字,要求学生字迹工整的抄写生字词。此外,为了更好的积累优美的字词句,我充分利用早晚读的时间让学生朗读背诵生字词、课文中要求背诵的课文和古诗文。对于古诗文的背诵,我要求两个星期背诵一首,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背诵。这样背得慢的学生也不会觉得困难了,对于背得快的学生则鼓励他们提前背诵,多背诵。另外,我还要求学生坚持每周摘抄一篇美文。
二、抓好讲读课文的示范作用
“课文无非就是个例子,教是为了不教。”这些话是语文教育的前辈对教学的精辟论述。利用讲读课文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自读课文中,让学生利用在讲读课中所学的.方法来学习课文,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为了让学生很好的掌握所学知识点,课堂上采用分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教学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作文教学缺乏有效地方法,作文课训练的量也不足,学生作文水平难以提高。再者,临近学期末为了赶教学进度,只能压缩自读课课时,这也影响了教学效果。另外,一学期下来,没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不强。
总之,我会始终用自己的心去教诲学生,用自己的情去培育学生。坚持以新课程的标准实施教学,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倡合作学习精神,引导学生从生活源泉中不断吸取发展思维和语言的养料,在文字教材和生活教材的结合中,开辟了课程学习的广阔天地。今后我定会在教学中不断改进,努力使学生的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
语文德育总结 篇3
一、指导思想:
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新时期教学工作的一个重点。《中小学德育大纲》指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学科教学是德育的主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因而,作为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就一定要渗透德育教育内容。古人早就提出过“智德”这一概念,即智中有德,又有“文以载道”的说法。可见,智的发展促成了德的提高。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与美育教育,既是语文教学教材中美的因素所决定的,也是语文教学发展到今天的必然要求;既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需要,也是开拓语文教学视野的探索课题。至于此,语文科教学要让学生在学到学科知识的同时得到品德修养,使他们成长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二、教材分析: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六个专题,依次是:人生感悟,民风民俗,深深的怀念,外国名篇名著,科学精神,难忘小学生活。在六组教材之后,安排了一组“古诗词背诵”,提供了10首供学生读背的古诗词。在教材的最后,还安排了“综合复习”,为教师准备了9篇复习材料以供期末复习时使用。本册教材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六组“难忘小学生活”。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本册教材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21篇,其中精读课文10篇,略读课文11篇。这五组教材的编排体例与高年段前三册一致,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课例包括4--5篇课文。每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安排“资料袋”三次,安排“阅读链接”五次。“口语交际.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在有的单元中提供多个角度供教师和学生选择。“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成语故事”“趣味语文”“课外书屋”穿插安排,不再设“展示台”栏目,其中,“趣味语文”“成语故事”各安排了两次,“课外书屋”安排了一次。
三、培养目标:
针对学生的德育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开展德育教育。我所教的六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素质较差,有较多的学生在品行方面存在缺陷,比如:开学的第一周就出现学生不交作业,不做笔记的现象,因此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有责任也应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培养,以期能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品性,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现把目标分列如下:
1、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作用,进而能认真学习,提高自身的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培养其热爱祖国语言文字。
2、加强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落实学校的德育工作计划,带领学生实现学校的德育培养目标。
3、结合课文的思想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会学生做人,并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四、措施方法:
1、注重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培养,认真督促学生的一言一行,使其都能符合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甚至做得更好。
2、学应用“感情”这根主线,把教材的情、教师的情、学生的情紧紧地联
系在一起,达到教育人的良好效果。充分发挥教材的特点,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在课堂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展现美的情感,以情感人,以情动人。通过录音、感情范读、学生诵读,达到师生共同接受作品感染的目的,并利用作品中美感的因素来调动学生的感情,把作品中蕴含的美的情操、美的思想潜化在学生的心里。?
3、转变教学观念,把教学过程变为既教会学生学习,又教会学生做人;贯彻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主体教学方法,使其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让其有自主思维和意识的参与。
4、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从“学不学无所谓,学多学少无所谓。”的思想中转变过来,使其认识到“学生时代就是学习,是不断学习”的,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5、贯彻素质教育,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主。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应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如语言表达能力、正确的审美情趣等。
寓德育于各科教学中,是教师义不容辞,刻不容缓的神圣职责。我们语文教师不仅毫不例外,而且首当其冲。要提高认识,自觉地在教学中改革单纯的讲授知识、技能技法,渗透德育教育,这样才真正地完成现代语文教学的任务,才是真正的“教书育人”。
语文德育总结 篇4
语文学科内容的重要特点是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辩证统一。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俗话说:“文以载道”,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语文教学进行思想教育,就是要通过语文教学挖掘学生的潜能,把学生潜在的感情和理解都挖掘出来,发挥出来。
下面,我谈谈自己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几点体会。
一、抓住字、词教学,进行思想教育。
识字:
在教学中抓住字词教学,,指导学生把学习字词和渗透思想教育联系起来。如学“碴”,有个同学编了个字谜,一个人拿石头砸警察。我首先表扬他善于动脑,然后引导大家评论,这样做对不对?把认字与育人联系起来。
写字:
思想教育渗透在语文学科的各个方面。在写字教学中,如果把写字同育人结合起来,就能使学生在情趣盎然的字形、结构分析中把握写字规律,明白做人的道理。
如教学“爽”、“寞”二字,同是一个“大”字,“爽”字的.“大”要写得舒展,“寞”中的“大”要适当收缩。从中懂得做人也要个人服从集体,不能有个人主义。再如“轰”字,同是“又”字,但第一个“又”中“捺”要变成“点”,这样互相谦让,字形才能美观,从中教育学生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学之间也要互相谦让,不懂谦让会影响团结,甚至会影响集体的荣誉。知道了集体生活中不能处处以“我”为中心,应多想想他人、集体的需要。
参加比赛时,同学们积极都很高,但名额有限,怎么办呢?我就举了一个例子。如“王”字,虽然都是横,但有长短之分,主副之分,如果都把它写成一般长,字就不好看。适时教育学生,虽然分工不同,但作用都很大,需要互相配合,班级工作才能做得更好。
二、发挥多媒体优势,渗透德育教育。
俗话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当儿童感受到纯洁、善良、真实的形象时,心中便会产生一种难以言喻的喜悦和兴奋,这将有助于他们道德 完善,情趣的陶冶及对人生真谛的领悟。电教手段以它独特的优美画面,悦耳的音乐,激发学生继续探究作品内在美及主动学习的精神,达到“授文传道”的目的。
如在导学《浅水洼里的小鱼》这一课时,我运用电教手段,让学生观看了成千上万的鱼在浅水洼里的情景后,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关心和担心。,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是你,会怎么做?然后再观看小男孩捡鱼的情景。孩子们认识到保护动物必须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三、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文章中心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悟文学的意境,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口诵心 悟的过程,就是运用课文的思想内容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指导学生朗读技巧,还要多读多想,潜心阅读,读出内涵、读出感情、读出意味。
如《从现在开始》一课,我指导学生读猫头鹰和袋鼠、小猴子的话,孩子们在读中明白了猴子为什么能当上万兽之王,因为他尊重大家的生活习惯。
四、通过写话训练,培养良好品质
在“十一”期间,我要求学生把他们过节的活动内容写在日记本上,到校后一评,看谁过得最有意义。有学生记叙了他们在节假日期间是如何帮助父母做家务的,自己劳动后的感受。有一位学生是这样写的“ ??没想到,做家务这么辛苦。现在,我才了解父母为我付出的实在太多了。今后,我一定要努力学习,来报达父母对我的养育之恩”。话虽简朴,却表达了孩子一颗真挚的心。我在班上读了这些日记,培养了他们热爱劳动、孝敬父母等方面的品质。
再如,有一次,写话要求是:快过节了,写一写自己的心里话。班里的张玉洁同学写到:老师,你教给我们知识,辛苦了,你永远是我的好老师。我很感动,表扬她善于感谢他人。后来,有些同学在写话中表示要感谢爸妈,感谢好朋友。孩子们无形中受到了一次教育。
五、重视习惯养成教育,培养良好习惯。
小学生自控能力差,善多变,思维辨别能力差,我们就要从一些起码的习惯上要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如写字的习惯,生活习惯,文明用语习惯等方面,加以潜移默化,久而久之,增强其辨别真、善、美、假、丑、恶的能力,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总之,我们要通过语文教学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把学生潜在的感性和理性的能力都挖掘出来,发挥出来,把德育渗透在听、说、读、写的各个环节,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使之和谐统一,让学生在接受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体会作品的内在蕴含,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达到授文传道的目的。
语文德育总结 篇5
德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对培养青少年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法纪观念和文明习惯,逐步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起着主导作用。在各个学科中都蕴含着德育材料,尤其是语文学科,德育材料更是丰富而生动,在语文教材中,很多篇章,或真实生动地展现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或热情讴歌我们民族的精神,或精彩地描绘美丽多娇的祖国山河,或深刻阐述生命意义……,因此,在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语文教材优势,进行德育渗透,让德育与智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促使青少年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一、在语文教学中,坚持文道结合的原则,让学生获得思想品德教育能更具体、形象
各个学科的知识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点,思想形成了学科知识的内在属性,它们互相融合,互相渗透,脱离了教材,谈品德,德育是空洞的说教;反之,没有德育的教学,智育也是苍白的。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落实教学目标,德育结合,文道结合是要的,对于具有丰富而生动德育教材学科的语文学科而言,这一点更是关键,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介绍写作背景,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欣赏,归纳总结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定写作技巧的同时,能更具体形象地获得思想教育教学效果。学生在学习中,思想汇报专题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学习技能,而且在潜移默化中,逐渐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二、在语文教学中,注意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之成为积极向上的动力,也确保教学中德德育渗透取得更大效果。
在德育过程中,动之以情,既是小之理的继续,更是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的基础,因而使受教育者获得真挚情感,仍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是提高德育渗透效果的保证。在于文学科那些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即是一块块的情感天地,教师可以通过富有情感的教学,巧妙的教学手段,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学生能更深刻地感受文章蕴含的真、善、美,从而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积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激发培养学生爱祖国、爱自然、爱生活的真挚情感,使学生在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技能,而且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总之,激发学生心底的真挚情感,才会使学生逐渐脱离低级趣味,而产生高尚的情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觉追求真、善、美,树立远大的目标,并为之而奋斗。
三、深挖教材中德德育因素,加强对学生品德熏陶
教材中德育的`内容,不可能像学科知识那样处处明显,它往往是内在的、深层的,个别隐蔽的,思想教育是渗透在学科知识的方方面面,与学科知识融二为一,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不能仅停留在那些表面的内容上,而应当是深入挖掘教材内在的德育因素,语文学科的德育,材料虽然丰富,同样需要我们多方面深入挖掘,以提高德育渗透的成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欣赏文中字、词、句;理解句中句式的作用及其变换、文中修辞、标点符号的运用,使学生能意识到祖国语言无可比拟的表现力,体会到祖国语言质美意深,简练如金的妙处,能感受到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姿,包罗万象。
四、把德育渗透到各种形式的语文活动
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使对于文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学生增强素质的另一途径。监视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成语股市比赛,收集简报,做手抄报,开讨论会、讲演等。这些活动丰富学生德语文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素质,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熏陶,
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例如语文活动的比赛,既能激发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也能让学生感受到集体协作的重要性。古典诗歌朗诵、讲成语故事,让学生们能掌握朗读、讲演的技巧,又让学生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炼形象,祖国灿烂文化的源远流长,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五、利用课外辅导进行德育渗透
课外辅导如开展培优扶差,批改作业,指导练笔等,这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深化、巩固,当然也是语文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另一途径。大家知道,课堂教学实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一种教学活动,对知识分析、理解及德育渗透难免要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而课外辅导,相对限制少,使教师更容易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知识现状进行少数或个别的辅导,这样教育教学更有针对性、更具体、形象。不仅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连效果也得到增强,例如培优抚差,因为对象使学生群体的两极,人数较少,这就方便了教师有针对行的辅导,自然德育渗透也能更具体、实在、形象、直接。作业批改,如日记、作文,教师可以通过评语,知道学生,鼓励学生树立信心,确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不断增强自身的道德情操。并将它化作学习进步的动力。
总而言之,德育渗透的形式、途径多种多样,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立足于与文学课教学,积极探索,积极参与教改,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挖掘语文教材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认真、积极地进行德育渗透,使之成为青少年学生学习、涉过的动力,将更多的学生培养成品学兼优的,具有健康人格的社会小公民。
语文德育总结 篇6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5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德育工作涉及人数较多、面较广,工作难度较大;为了搞好工作我付出了大量心血,现就具体工作简单总结如下:
结合课本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为了能更好的开展德育工作,渗透思想,我先结合本学科特点,及时进行德育及环保等宣传。如讲《真正的英雄》、《登上地球之颠》等课文时,主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即不畏艰险的精神。讲《珍珠鸟》、《马》等课文时,传递给学生热爱和平、热爱自然的观念,使学生在把握知识的同时,在品质上上升一个新的台阶。而且我还在课上适当开展讨论活动,使学生体会到作者的情感,让文章本身去感染学生的心灵,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身体力行,言传身教
另外我还注重自己的弄错,通过我的“身体力行”来给学生作表率,不管是课上课下,小到一言一行、一个手势,我都会给学生一个示范的`形象,因为我一直记着自己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其中育人更是重中之重。要是老师都不能身为典范,学生又怎能行正品端呢?所以我认为一年以来我的以身作则、师生平等在德育工作中是起着相当重要作用的。
德育工作要与学校工作全拍
使我们的德育工作一定要与学校的工作节拍是相一致,只有这样才能起到强化教育,深化教育的目的和作用。并且有学校这个大环境作后盾,我们的工作才能有法可依、有的放矢;学生也会加强自律。除此之外,及时抓住反馈时机,结合作文让学生反思,谈感想,进行深度挖掘,有利于提高学生思想上的熟悉,对思想教育有辅助作用。
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校的校风校纪已经有了较大的改变,相信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我们能够做的更好!
语文德育总结 篇7
一、在语文教学中,坚持文道结合的原则。
语文课不光教会学生的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良好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的任务,而应该因势利导,贯穿于每天的语文教学过程之中,通过熏陶感染,收到潜移默化的功效。"我在教学中积极贯彻了这一思想。我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教材蕴藏的德育因素,适时、适度地进行德育渗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另一方面,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强化人文素质教育,做到"披文入情,以情悟文,情文结合"。
二、把德育渗透到各种形式的语文活动中去。
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学生增强素质的另一个途径。利用语文课和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如朗诵比赛,成语接龙比赛,做手抄报,开展专题《我爱语文课》《要学好其他学科为什么要先学好语文》等讨论会,还有讲故事。这些活动丰富学生语文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德育的熏陶,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如朗诵、讲成语故事,让学生们既能掌握朗读的语感、节奏、演讲的技巧,又让学生能感受到祖国语言的魅力,祖国灿烂文化的源远流长,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长大后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作出贡献。这样德育渗透和语文知识融为一体。
三、把德育渗透延伸到课外辅导中去。
课外辅导如抓两头带中间,批改作业,指导写读书笔记等,这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深化、巩固,当然也是语文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另一途径。大家知道,课堂教学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一种教学活动,对知识分析、理解及德育渗透难免要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而课外辅导,相对限制少,它使教师更容易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知识现状进行少数或个别的辅导,这样教育教学更有针对性、更具体、形象。不仅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连效果也得到增强,例如抓两头带中间,因为对象是学生群体的两极,人数较少,这就方便了教师有针对性的辅导,自然德育渗透也能更具体、实在、形象、直接。学生日记、作文,教师可以通过评语,指导学生,鼓励学生树立信心,确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不断增强自身的道德情操。并将它化作学习进步的动力。
总而言之,德育渗透的形式、途径多种多样,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立足于语文学科教学,积极探索,积极参加教改,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挖掘语文教材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认真、积极地进行德育渗透,使之成为青少年学生学习、生活的动力,将更多的学生培养成品学兼优的,具有健康人格的社会小公民。
语文德育总结 篇8
本学期在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语文教材优势,进行德育渗透,让德育与知识、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促使青少年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一、在语文教学中,坚持文道结合的原则,让学生获得思想品德教育能更具体、形象
“有德育的教学,智育也是苍白的。”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落实教学目标,德育智育结合,文道结合是必要的。在教学中,我通过介绍写作背景,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欣赏,归纳总结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定写作技巧的同时,能更具体形象地获得思想教育教学效果。
二、在语文教学中,注意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之成为积极向上的动力,也确保教学中德德育渗透取得更大效果
语文学科那些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就是一块块的情感天地,我通过富有情感的教学,巧妙的教学手段,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学生能更深刻地感受文章蕴含的真、善、美,从而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积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激发培养学生爱祖国、爱自然、爱生活的真挚情感。
三、深挖教材中德德育因素,加强对学生品德熏陶
教材中德育的内容,不可能像学科知识那样处处明显,它往往是内在的、深层的,个别隐蔽的,思想教育是渗透在学科知识的方方面面。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不能仅停留在那些表面的内容上,而应当是深入挖掘教材内在的.德育因素,语文学科的德育,材料虽然丰富,同样需要我们多方面深入挖掘,以提高德育渗透的成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我通过引导学生欣赏文中字、词、句;理解句中句式的作用及其变换、文中修辞、标点符号的运用,使学生能意识到祖国语言无可比拟的表现力,体会到祖国语言质美意深,简练如金的妙处,能感受到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姿,包罗万象。
四、把德育渗透到各种形式的语文活动
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学生增强素质的另一途径。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诗歌朗诵
比赛,成语接龙比赛,收集简报,做手抄报,开讨论会、讲演等。这些活动丰富学生语文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熏陶。
语文德育总结 篇9
在语文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发挥语文课本的优势,进行德育渗透,让德育与知识、技能紧密的结合在一块,让孩子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思想品德也得到了陶冶,促进青少年孩子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一、在语文教学中,坚持文道结合的原则,让学生获得思想品德教育能更具体、形象。
各个学科的知识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点,思想形成了学科知识的内在属性,它们互相融合,互相渗透,脱离了教材,谈品德,德育是空洞的说教;反之,没有德育的教学,智育也是苍白的。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落实教学目标,德育智育结合,文道结合是必要的,对于具有丰富而生动德育教材学科的语文学科而言,这一点更是关键,在教学中,我通过介绍写作背景,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欣赏,归纳总结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定写作技巧的同时,能更具体形象地获得思想教育教学效果。这样,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学习技能,而且在潜移默化中,逐渐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二、在语文教学中,注意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之成为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
在德育过程中,动之以情,既是晓之以理的继续,更是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的基础,因而使受教育者获得真挚情感,仍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是提高德育渗透效果的保证。语文学科那些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就是一块块的情感天地,我通过富有情感的教学,巧妙的教学手段,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学生能更深刻地感受文章蕴含的真、善、美,从而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积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激发培养学生爱祖国、爱自然、爱生活的真挚情感,使学生在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技能,而且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
三、把德育渗透到各种形式的语文活动中去。
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学生增强素质的另一途径。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成语接龙比赛,收集简报,做手抄报,开讨论会、讲演等。这些活动丰富学生语文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熏陶,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如古典诗歌朗诵、讲成语故事,让学生们既能掌握朗读、讲演的技巧,又让学生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炼形象,祖国灿烂文化的源远流长,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语文德育总结 篇10
语文教学发挥德育功能,主要靠挖掘教材及教学活动中的人文精神和民族文化所蕴涵的优秀道德传统,通过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来达到培养学生具有健康情感,科学态度和正确价值观的目的,该学期本人就着重依据这样的原则来进行德育教育。将大致情况总结
在学习以“战争”为题材的课文时,引导学生区分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品味蕴涵在字里行间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在阅读中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课文中的有特色的语言,感人肺腑的人物,惊心动魄的情景,并谈自己的心得和评价,从中让学生受到感受,适当渗透德育教育就水到渠成了。
在学习以爱为主题的课文时,让学生首先感受课文表现出来的形形色色的“爱”,很多课文都在诉说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从而陶冶自己美的情操,像学习余秋雨的《信客》,让学生了解两代信客的命运,着重刻画了一个受人敬重的信客形象,赞美他任劳任怨、诚实守信、宽容善良的品质,认识到无私奉献的人总是能赢的敬重和爱戴。
学习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既要注重对学生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也要关注对他们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实现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共同提高,还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习惯,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世界,用心灵去接触大自然。
学习那些内容都具有典型意义,所反映的思想有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的古今传诵的名篇文章,要了解古代社会的状况和作者的思想倾向,同时认识到今天社会的幸福,应感到满足、自豪,来陶冶自己的情操,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通过教学内容来育人,而且还要通过教学过程来育人,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育人,要建立全过程育人的意识。
另外在备课的过程中,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备学生不仅只备知识、能力、智力状况,还要了解学生的性格,意志,情感等道德的状况,备教材时要备怎样讲清重点、难点,也要挖掘这节教材的德育因素,研究如何运用这节教材提高思想道德水平,这才叫真正的备教材与备学生结合。
总之,思想品德教育必须寓与教学的全过程,做到全过程育人。
语文德育总结 篇11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劳美的和谐发展。俗语道:“人看从小,马看蹄爪”。这充分说明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个人的良好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品质都是从小养成的。小学生正处在人生的成长时期,记忆力、模仿力强,求知欲旺,对所见、所闻、所做、所感都会刻骨铭心。所以这一阶段的德育工作尤为重要。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并没有什么固定模式,重要的是教师自身应有“既教书又育人”的意识。针对小学生身心发育特点,我曾在这方面努力做过一些尝试,现小结如下:
一、充分利用教材,制定渗透计划
语文课和其他学科相比,在德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因为它不同于数、理、化等学科,它总是带有一定的政治倾向,寄予一定的褒贬爱憎。翻开课本,你会发现这一篇篇文情俱佳的文章几乎都有一个道德教育的目标。因此,新学期开始,教师应该定出本期的德育重点,有意识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找准智育训练与思想教育的结合点,合理地统筹安排,制定出教学计划,做到心中有数。
二、抓篇、段的朗读训练,渗透德育
小学语文教材里有很多语句优美、内容生动的写景抒情的文章,
它们真实描绘了自然和生活的场景,为小读者们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绚丽灿烂的天地。对此类文章,我把握教材特点,着重抓好篇章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在感知语言文字的同时,正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在作者创设的情境中展开合理想象,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从中受到思想道德教育和美的熏陶。
如:教《葡萄沟》一文时,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我设计三种不同的读法:
1、浏览,找出文中自己感受最
深的语句,在学习小组里读给同学们听听。
2、默读,用笔画出葡萄沟好在哪里。
雄伟、美丽、奇特的语句,并在学习小组内交流,互相订正,每组选出一位同学向教师汇报。
3、朗读,了解葡萄沟的特产,体会作者对葡萄沟的赞美之情。通过读的训练,学生在感知、理解语言文字的同时,情绪受到强烈的感染。
三、抓住关键字词,进行德育渗透
文章的语言总是表达特定的感情。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学会揣摩与品味的方法,强化语感训练,挖掘语句的含义,深刻领会作者的意图、品味及思想内涵,从而达到提高能力、渗透思想教育的目的。教育学生不要被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吓倒,要像小草那样勇敢、坚强、有韧性,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顽强作风。这样,德育就非常自然地渗透到了教学当中,学生在不经意中欣然接受。
四、进入角色,再体会角色中进行德育渗透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还常常引带学生通过表演的方式来再现情境。一种是让学生进入角色进行表演;另一种是让学生扮演角色进行表演。这样,文中的角色不再是在书本上,而就是自己或就在自己的身边。这就促使学生带着角色换的真切感受来理解课文,加强体会,不仅使课文所描绘的形象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器官,而且笼罩了情感的色彩。
五、让人物感染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小学生正处在成长时期,好模仿、崇拜偶像是他们的特点,可以把课本中许多正直、勇敢、顽强、品德高尚的'人树立成他们的榜样。
六、及时发现问题,进行德育渗透
作为教师,应及时发现学生思想上的问题并及时给予帮助。语文教师在这方面有着明显优势,因为学生的写话中常常会不由自主地流露出起初的想法、观点。教师应当把批改写话当作德育渗透的一个重要环节,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演、鼓励,强化其优点。但我也常常从中发现学生对社会、对人生的偏见,甚至思想深处的某些丑恶、消极的东西,我总是通过中肯的评语、谈心等予以批评指正。我坚信,只要教师能长期重视学生思想上的点滴教育,学生会逐渐形成良好品德的。
七、教师以身作则,进行德育渗透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本身就是学生极好的学习对象,教师的严谨治学、一丝不苟,会给学生很好的影响;教师的谦虚有礼,勤学好问,学生也会耳濡目染受到感染。所以,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善于运用自己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去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让学生健康成长。
语文课不同与其他学科,它是对具体对象的审美和思想倾向而诱发的情感领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语文教师应努力做到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只要教师有强烈的既“育才”又“铸魂”的意识,那教师的责任感必将促使我们去发现、去总结出更好的德育方法,使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日益完善。
语文德育总结 篇12
语文学科内容的重要特点是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辩证统一。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社会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语文教学进行思想教育,就是要通过语文教学挖掘学生的潜能,把学生潜在的感情和理解都挖掘出来,发挥出来。
下面,我谈谈自己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几点体会:
一、以教材作为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的重要依据
1、注重“点”
各学科教材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育人因素”,因此,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渗透必须依托教材,离开了教材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大多寄寓于知识之“宅”中,呈“隐”性状态。只有充分驾驭教材,入其“宅”,才能悟得其“育人”之真谛,探寻到这些“潜”于知识“地下河流”中的“泉眼”——“育人点”,即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的最佳“融合点”,这就是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的“渗透点”。而学生是教学工作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育的对象,这就要求“教书育人”必须既要遵循学生认知的规律,又要符合思想教育的规律。
2、抓住“时机”
教学中思想教育的“渗透”,必须从教材出发,才能觅到源头——“渗透点”。引出源远流长的“活水”。显而易见,渗透点是客观存在的,它不可能由施教者一厢情愿来随意安排。也就是说施教者有了“渗透”这一明确的目标意识并以此为指向成功地挖掘到了“渗透点”,还不行,还必须遵循其在教材中所处的特定的位置、层次、地位来安排教学过程,随着教学进度随“机”渗透,因“材”施教。这就是说渗透的方法、形式、时机都应利于创造最佳的渗透“氛围”,即学生认知与接受渗透的最佳心理。
3、控制“度”
如果说找准“渗透法”是为了解决育人从哪儿选择“突破口”,那么把握好渗透的“时机”则是为了解决什么时间、怎样“突破”的问题。显然,教学中的“渗透点”与最佳“时机”的结合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做到知识的教学与思想的'教育两不误,还要能够恰到好处地处理好二者关系。学生的思想教育是一项极其重要而又复杂的工作,而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更具有特殊性。因为这种渗透如果“透”得不够,不到“位”,则会功亏一篑,效果不佳;而过“度”则又会改变学科性质,变成了政治课、思品课等。这就要求教学中既不可偏颇任何一方,又能抑扬有节,调度有方,即处理好渗透的“尺度”,做到既“到”位而又不“越”位。
二、在语文教学中,注意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之成为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
1、语文学科中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就是一块块的情感天地,通过富有情感的教学,巧妙的教学手段,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学生能更深刻地感受文章蕴含的真、善、美,从而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积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2、激发培养学生爱祖国、爱自然、爱生活的真挚情感,使学生在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技能,而且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体会人间真情,激发爱亲人、爱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自信力,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进一步激起学生,积极向上、刻苦学习,报效祖国的情思。
3、激发学生心底的真挚情感,才会使学生逐渐脱离低级趣味,而产生高尚的情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4、在教学中,通过介绍写作背景,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欣赏,归纳总结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定写作技巧的同时,能更具体形象地获得思想教育教学效果。体会作者宽阔的胸怀,宏大的气魄,坚定地信心,从而树立远大的抱负。让学生认识到,成长是一个多么美好的过程。它往往充满辛酸,饱含4痛苦,成长,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青少年要勇敢的面对困难,而不是躲避困难。如果坚持下去,最终赢得胜利,就会有一种自豪感。这样,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学习技能,而且在潜移默化中,逐渐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5、我的学生们,独生子女,万般宠爱集于身,他们已习惯了接受爱。父母的艰苦付出,他们视为应该,心安理得,很少去体会父母的辛劳,很难有感恩之心,所以感恩教育十分重要。
6、高尚品行。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培育的圣殿。我们应该让教学活动成为学生对高尚道德生活与丰富人生的体验过程。让知识增长的同时也让同学们树立健康高尚的品行。其实德育渗透的形式、途径多种多样,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立足于与文学课教学,积极探索,积极参与教改,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挖掘语文教材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认真、积极地进行德育渗透,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将更多的学生培养成品学兼优的,具有健康人格的社会小公民。
三、抓住字、词教学,渗透德育。
思想教育渗透在语文学科的各个方面。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通过引导学生欣赏文中字、词、句,理解句中句式的作用及其变换、文中修辞、标点符号的运用,使学生能意识到祖国语言无可比拟的表现力,体会到祖国语言质美意深,简练如金的妙处,就能使学生在情趣盎然的字形、结构分析中把握写字规律,明白做人的道理。通过欣赏文章生动、形象、贴切的语言,深刻领会祖国山河的壮美,激起人们对生命、人生的思考,只有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才能加强德育渗透的力度。
四、在语文活动中渗透各种形式的德育教育
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学生增强素质的另一途径。
1、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成语接龙比赛,收集简报,做手抄报,开讨论会、讲演等。这些活动丰富学生语文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熏陶,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
2、古典诗歌朗诵、讲成语故事,让学生们既能掌握朗读、讲演的技巧,又让学生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炼形象,祖国灿烂文化的源远流长,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五、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文章中心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悟文学的意境,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口诵心悟的过程,就是运用课文的思想内容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指导学生朗读技巧,还要多读多想,潜心阅读,读出内涵、读出感情、读出意味。
六、通过写话训练,培养良好品质
在“十一”期间,我要求学生把他们过节的活动内容写在日记本上,到校后一评,看谁过得最有意义。有学生记叙了他们在节假日期间是如何帮助父母做家务的,自己劳动后的感受。有一位学生是这样写的“……没想到,做家务这么辛苦。现在,我才了解父母为我付出的实在太多了。今后,我一定要努力学习,来报达父母对我的养育之恩”。话虽简朴,却表达了孩子一颗真挚的心。我在班上读了这些日记,培养了他们热爱劳动、孝敬父母等方面的品质。
七、重视习惯养成教育,培养良好习惯。
小学生自控能力差,善多变,思维辨别能力差,我们就要从一些起码的习惯上要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如写字的习惯,生活习惯,文明用语习惯等方面,加以潜移默化,久而久之,增强其辨别真、善、美、假、丑、恶的能力,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总之,我们要通过语文教学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把学生潜在的感性和理性的能力都挖掘出来,发挥出来,把德育渗透在听、说、读、写的各个环节,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使之和谐统一,让学生在接受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体会作品的内在蕴含,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达到授文传道的目的。愿一代品行文明,品性健康,品德高雅,品质高尚的学生会在我们的努力下健康成长。
语文德育总结 篇13
本学期,我根据所教六年级学生的实际开展德育工作。
首先,培养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精神。结合第二单元课文《詹天佑》、《怀念母亲》、《中华少年》的学习,让学生体会詹天佑及海外游子的爱国情怀,了解祖国的美丽富饶以及悠久的历史、光辉的成就,启发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自己作为中华少年强烈的使命感,并下定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的`决心。
其次,教育学生要珍惜资源,爱护动物,培养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的思想意识。在学习《只有一个地球》《鹿和狼的故事》《这片土地是神圣的》《青山不老》等课文时,紧扣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主题结合生活实际,教育学生认识到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教育他们从身边小事做起珍惜资源,树立低碳环保的健康生活理念。
六年级的学生除了要有一般的思想素养外,还需要具有克服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教材也正好有相应的课文,我就充分利用教材,向学生传输这方面的教育。比如:在学《我的舞台》时,通过“我”在“艺术和生活”舞台上成长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习主人公如何执着追求、不畏艰难困苦、努力奋斗,从中明白要想成功,就必须要有勇气和毅力。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时时渗透德育教育,时刻记住教师的任务不只是为了教书更重要的还是为了育人,真正做到全过程育人,以更好地达到语文教学的真正用意。
语文德育总结 篇14
教师的天职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传道就是启迪人类的智慧,传播人类文明。”“解惑”就是传授知识。“传道授业解惑”就是教书育人。怎样教书育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一直我在工作中研究、探讨的重大课题,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其内容都不同,我们小学教师培养的对象就象一块未经琢磨的玉石,只能由教师这个共和进行加工,才能现出瑰丽的玉石,教育在此就是琢磨的过程,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德育的教育必须渗透在传授知识之中,这样就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有色有味、有趣有情、极赋实效。
一、思想教育必须放在语文教学的首位。
知识无阶级性,而教育则是有阶级性的,教育从来都是从属于一个阶级的,我们的教育就是要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要培养讲文明、守纪律的一代新人。而现行教材的编写正是体现了这一点。刚入学就学习古诗《锄禾》又继续学习了《英雄黄继光》、《刘胡兰》、《我不能忘掉祖国》、白杨》、《长征》、《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等等各篇无不是思想教育极强的活的教材。它无不在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着学生的情操,激励着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劳动。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依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向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爱国教育、传统教育、使之从小就懂得做人的道理。从我做起,从小做起,这样必能为他们的人生奠定下坚实的根基。
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一定要把握儿童心理特征。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传授知识中育好人关键要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掌握自己教育对象的心理性格等特征,根据其心理状况,年龄特征去进行教学,寓德育教育与教学中,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小学语文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儿童,他们知识面窄、贪玩、好动,这是他们的弱点,但他们心灵纯洁好奇,好表现,喜问、喜听,争强好胜,则是其优点。根据这些特点,在教学时就要善于引导。讲课要考虑到主动、形象、有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使其在增长知识中,培养良好的个性、懂道理、做新人。如:我在教《群鸟学艺》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我让儿童有意注意使其进入角色,组织学生扮演学艺的群鸟,创造性地加上了学艺的小燕子给没学到艺的那几只鸟说几句安慰的话的这样一个表演内容,教育开导这些鸟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之外,就一定能学到真本领。这样,就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明白了要做好一件事,必须不怕吃苦、不怕挫折,才会成功的道理。
在语文教学中掌握儿童心理特征,激发兴趣十分重要,学生虽然年幼,可心灵十分纯洁,他们都希望表扬,表扬会使他们加自尊自荣。为此,我常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批语,在班里表扬。然而对于犯有一点错误的学生,一般他们也总不想失面子,针对这一特点,教学中我处理这类问题十分慎重。一次考试后,我让同学们把语文卷子重新做一遍,结果一位同学让其他同学给自己复写了一遍。当时,我看了卷子真生气,真想在班里狠狠地批评他一顿,可我想到了他的心理特点,就保留了他的面子,过后和他交谈,晓之以理,使他流出了悔改的`眼泪。我在同学面前,不但不批评他,还表扬了他,后来进步了。这样,更坚定了他克服困难决心和信心,后来,他不但学习成绩提高了,而且还主动担任班级卫生员,被评为文明学生。
三、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要把握好阶段性,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同样是教育的主体,在思想品德教育上,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表现在自我教育、自我养成。我十分注意从懂得入手,让其知道自己是中国人,知道国旗、国歌、国徽、首都等等,懂得少先队的基本知识。在教中年级时,我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国家和民族知识的传授,使其懂得今天的幸福学习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从而使他们珍惜时间、刻苦学习。在教高年级语文时,我十分注重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国家,性质教育和党的方针政策的教育和社会主义建设辉煌成就的教育。这样就使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环环紧扣,从不脱节,连贯地得到了落实。
四、德育教育要体现在语文的教学活动中。
小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良好行为习惯教育的最佳时期,在教学中的满堂说和脱离实际、枯燥无味的空间说教,不但激不起其兴趣,而且会使小学生厌倦,只有把知识与趣味结合起来,才能让孩子从中受到教育,受到启发,达到较好的效果。
德育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系统工程之一。强化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首要任务。在小学主文教学中只有正确处理德育和教学的关系做到寓德育教育于知识教学之中,使二者融为一起,把握教材的思想性,遵循德育教育的阶段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意组织活动的实际性,长期坚持,必定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语文德育总结】相关文章:
语文德育总结03-14
语文德育渗透总结11-11
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总结01-27
语文德育渗透总结15篇11-11
语文德育渗透工作总结11-11
语文学科德育工作总结04-15
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总结9篇01-28
语文德育渗透计划03-18
德育语文教学反思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