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教案

时间:2023-03-11 08:07:48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关于政治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政治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关于政治教案

  关于政治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说出人与动物的区别,感受人的生命的可贵。

  2列举一些为人类做出贡献的人物的名字和事迹,懂得怎样的生命才是有意义。

  3通过学习,能增强对生命的理解,追求更有意义的人生。

  二、课堂预习

  (一)基础知识梳理

  1除了课文列举的以外,自然界中我还知道其他的一些动物独特的本领,如

  2我知道许多人类的发明创造,如

  3动物的本领和人类的发明创造有着本质的区别。如变色龙的变色只是一种是为了

  而人类的发明创造意义深远

  4关于人与动物的区别,马克思认为

  5孔子的生命是有意义的,他的贡献在于

  6李白的诗富于抒发了对的热爱。他的生命同样是有意义的。

  7英国的达尔文经过多年的考察,揭示了一切生命都是而来的,为生命的起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8人的生命不在而在其

  (二)预习检测

  1人与动物的生命的意义是否相同,说说你的看法。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对人与动物的区别的看法,你也写一句你对人与动物区别的看法,只要有道理就可以

  2人生怎样是快乐的,课文中甲乙丙三人观点你赞同谁?

  你也以“我我快乐”形式发表你的看法,表达你对人生的`见解。

  3古今中外,我们身边有哪些人受人敬仰,简单说说他们的名字还事迹

  4通过本课的学习,谈谈你对人生真谛的理解,说说怎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

  三、课堂教学

  (一)构建知识体系

  探索人生真谛

  1、人与动物的区别

  2、人生的不同态度

  (二)课堂练习

  【判断】

  1人的生命与动物的生命一样,都是一种本能,简单的生存需要。()

  2人与动物最主要区别在于是否从事有意识的生产活动。()

  3生活多姿多彩,人们对人生真谛的理解是相同的。()

  4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面对人生种种境遇,困难与挫折能化为成长机会。()

  5追求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并为之奋斗,使我们拥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

  6生命越长,人生就越有意义。()

  【选择】

  1人与动物根本区别是()

  A语言B直立行走C有意识的生产劳动D战争

  2在现实生活中,各人对人生态度不尽相同,下列认识中错误的是()

  A科学家为每一项科研成果而欢呼

  B看到别人因我的辛勤劳动而快乐时,我就感到特别快乐

  C我们现在的人生目标,就是在考试中取得高分,其他可以不管

  D体育健儿因能为祖国争得荣誉而快乐

  3歌德说:“你诺要喜欢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对此认识错误的是()

  A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需要人们做贡献

  B人生的价值也体现在他人对社会的奉献之中

  C为社会做出贡献生命就越有价值

  D人的价值只体现在从世界获得满足上

  【非选择题】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做牛马

  上述诗中所说的两种人,其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有何不同?

  四、课后拓展训练

  有一个女孩大学刚毕业,是学服装设计的,像所有女孩一样,她憧憬着他的未来,编织着美丽而绚烂的梦。可有一天,她得了白血病,住进医院,身边没有一个亲人的骨髓可以配上。生命在离她一点点远去。可她好像忘记了自己是一个病人,仍然在病房中坚持着她的服装设计,执着于自己的创作,她的图样开始被制成时装,从她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了生命的意义首先就在于这样四个字:永不放弃!

  1:从上述材料中,你得出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2结合材料说明女孩是怎样探索人生意义的

  3上述材料给我们怎样的启发?

  关于政治教案 篇2

  一、指导思想

  1.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切实提高中学德育工作和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认真学习和研究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关注高考,明确所教年级的教学目标的要求,从整体上确定与把握教学内容,以《课程标准》为教学依据,结合当前教学改革的新形势,学习和实践新的教学理念,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模式。

  二、学生基本情况:

  本学期我任教高一(1)班的政治教学,学生基础较好,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大多政治生学习方法不太恰当,停留在学习积累的水平上,忽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能力的提高。而且学习目的不太明确,学习起来无计划,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直接影响成绩的提高。

  三、教学目标

  通过《思想政治》高中必修2的教学,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基础知识,明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了解国家进行政治建设的目的和状况。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觉悟,能够初步说明最常见的政治现象,提高参与政治活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解读、判断和运用政治学知识判断社会现象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正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党的政策的指导下,依据国家法律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有明确的政治目的和方向,在我校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教材分析:

  在《政治生活》内容里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是教导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是教导学生正确认识我国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关系,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怎么样建设政治文明,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是让学生懂得嘹望国际政治,此书本的编写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教育与顺应时代发展相统一,注重思想政治发明感想的引导和学生成长阶段的特点相结合,突出政治与生活的联系,构件以生活为基储以学科为支撑的模块课程,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对于我们学校坚持以德育为主、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教学措施和要求:

  积极学习课改相关精神和新课程标准,形成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贯彻三维教学模式,探讨新课程的实现方法。

  1、重点工作:本学期我将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1)主抓基础知识,每一单元的复习都以基础知识为主,让学生脑子里有清晰的线索。

  (2)多研究一些习题,选择适合我校学生的习题,扎扎实实的做题。

  (3)培养学生的做题技巧,使之掌握考试的方法。

  2、措施:

  (1)根据该年级学生的特点,认真组织好课堂教学,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提高效率。认真备课,备好学生,提高上课效率。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真正认识政治学科,改变初中政治的原有习惯,学会理解记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学好政治。

  (4) 加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有效地探索和实施研究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研究和思考获得结论。尽可能的在课堂上组织更多的兴趣活动,让枯燥乏味的政治课能够在每一个学生眼里成为一节生动的活动课,让学生有一种新鲜的感觉和认识,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从而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成绩。

  五、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关于政治教案 篇3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哲学的含义;

  (2)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含义;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4)哲学与方法论的关系;

  (5)哲学与具体科学知识的关系。

  能力目标:

  (1)通过世界观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2)对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具体知识三对关系的分析,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3)对身边生活事例、哲理故事、哲学家观点的体悟,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世界观与方法论关系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树立科学世界观的重要性;

  (2)通过哲学与具体科学知识关系的学习,懂得哲学的指导意义,从而使学生热爱哲学,喜欢哲学,自觉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

  ①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②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高考考点

  考点:哲学与具体学科

  难点哲学和具体学科的关系

  哲学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马克思讲过一个故事:一个哲学家,乘船要到他的彼岸去,在船上的时候,他发现船夫的年龄已经很大了,非常的辛苦,在那使劲地划着他的船,那么这个哲学家就说:“老先生,您学过哲学吗?”老先生没上过多少学,他说:“哎呀,抱歉先生,我没学过哲学。”那么这个哲学家摊开两只手说:“那太遗憾了,你失去了50%的生命呀!”过了一会,哲学家又看老先生如此辛苦,在观察,他又说:“老先生,那您学过数学吗?”那个老船夫就更自卑了,没学过数学,便说:“对不起先生,我没学过数学。”哲学家又说:“那太遗憾了,那您将失去80%的生命呀!”正在这个时候,突然一个巨浪把船打翻了,两个人同时掉进水里,都在做挣扎,就在这时候,船夫看着哲学家,如此费劲的在那挣扎,就说:“先生,你学过游泳吗?”这个哲学家回答:“我没学过游泳。”那个老船夫说:“哎呀,那真抱歉,那你将失去100%的生命了。”

  问:

  1.这个老先生有没有世界观?哲学家有没有世界观?

  2.哲学如果不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有用吗?

  师:这个老先生也许根本不明白自己有“世界观”,更不可能注意到他是受到“世界观”的指导。由此可见,世界观人人都有,只有自觉与不自觉之分。哲学家虽然理论知识掌握得很多,但是,夸夸其谈,不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最后,只能永远与鱼儿相伴。

  (二)进行新课

  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家周国平先生说,好奇心是人的理性的开端,人人都有好奇心,人人都可能是哲学家。而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又说,每个人都可以大谈哲学,但并非每个人都是哲学家。

  问:对这两句话应该如何理解?

  师:周国平的话指出,每个人都会在生活实践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对世界的一定看法,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在这一点上,哲学家与普通人是共通的。黑格尔的话指出,世界观虽然跟哲学有关,但尚不等于哲学。

  那么,到底什么是世界观?

  师:每个人都要接触周围的事物,都会通过实践活动获得对事物的认识,这种认识积累多了,就会形成对世界的一定看法。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世界观。

  (注意)

  ①整个世界:物质世界(自然界、人与社会),精神世界(观念、思想等)

  ②人与世界的关系:

  a.人对世界的影响(人能否认识和改造世界、人怎样认识和改造世界);

  b.世界对人的影响:(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受客观条件的限制)

  ③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不同于人们对某个事物或某个方面事物的个别看法(如自然观、社会观、国家观、人生观、道德观、审美观,等等),又存在于个别观点和个别看法之中,是有共同性、一般性、根本性的观点(形成对世界事物的最一般的看法和最基本的观点)

  ④世界观的特点:

  a.世界观人人都有(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

  b.但往往是自发的、朴素的、零散的,缺乏理论论证的,故而有正确和错误之分;c.研究的对象是关于整个世界最普遍、最一般的问题(不是具体的,个别的);

  判断下列观点是否属于世界观:

  太阳东升西落。

  闻鸡起舞。

  张三早上5点起床。

  火车在动。

  地球是运动的。

  世界是运动的。

  水总是往低处流。

  问: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人人都是哲学家吗?那什么是哲学呢?

  师:从本质来讲,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如何理解呢?

  ①哲学是哲学家把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

  ②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并不等于哲学。我们既要反对把哲学简单化,又要反对把哲学神秘化。

  故事:

  有位秀才进京赶考,住在一家店里。考试前两天他做了三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伞;第三个梦是梦到自己跟心爱的表妹躺在一起,但背靠着背。秀才第二天赶紧找了个算命的解梦。算命的一听,连拍大腿叹气道:“你还是回家吧!你想想,高墙上种菜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打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跟表妹都躺在一张床上了却背靠着背,这不是没戏吗?”秀才一听,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准备回家。店老板看见了感到非常奇怪,就问他:“不是明天才考试吗,怎么今天你就要回乡了?”秀才如此这般说了一番,店老板乐了:“哟,我也会解梦,我倒觉得,这次你一定要留下来。你想想,墙上种菜不是高种吗?戴斗笠打伞不是说明这次你有备无患吗?跟你表妹背靠靠躺在床上,不是说明你翻身的时候就要到了吗?”算命者与店老板为什么在秀才去与留之间有不同的说法。

  生:略

  师:人们总是按照自己对周围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做人做事。人的思想观念不同,人的行为方式方法也不同。思想观念决定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反映着人的思想观念。大家能不能举些这些方面的例子?

  生:略

  有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太太冒雪爬上海拔一千多米的高山,祈求“神灵奶奶”为她生病的小孙子降福,并保佑她八十多岁的老伴长命百岁。临下山时,留下一百元钱,专门嘱咐说,这钱是“修庙宇、塑神像”的。

  这位老太太这么大年纪冒雪爬上高山之巅,是什么原因呢?

  因为在她的心目中,“神”支配了她一家人的命运。

  虽然我们这位老奶奶没有意识到自己有世界观,不过,她却真真实实地存在有世界观,同时在这个世界观的指导下,她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和我们不同,然后让学生理解方法论的概念,最后从刚才这个例子里面概括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二、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在美国,有一哲学家与一珠宝商是好朋友,两人经常在一起。有一天,珠宝商在纽约的某旧货市场上发现了一件工艺猫,黑色的,很旧,很沉,但两只猫眼却闪闪发亮。于是要求只买下猫眼。但卖主说:“那剩下的猫身谁还会要啊?”最终珠宝商还是以75美元买下了两只猫眼。珠宝商回去以后,就向哲学家朋友炫耀:“猜猜看,我花75美元买到了什么?两颗宝石!”哲学家问明了情况,得知卖主还在,于是飞快地赶到那里,用25美元买下了猫身。回去后,哲学家用小刀刮去猫身外面的黑漆,结果露出了黄灿灿的金子。哲学家兴奋地说:“果然不出我所料:猫眼是如此贵重的东西,猫身怎么会是普通之物呢?”

  ◎珠宝商凭什么知道两只猫眼是宝石?而哲学家又凭什么知道猫身也是宝贝?

  ◎这个故事揭示了哲学与具体科学怎样的关系?

  生:略

  1、具体科学知识的内容

  人类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各种各样具体的知识,这些知识大致可以概括为三类:

  (1)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知识,即自然科学知识

  举例: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

  (2)认识和改造社会的知识,即社会科学知识

  举例:文艺学、伦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等

  (3)关于人的认识和思维的知识,即思维科学知识

  2、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

  (1)区别

  ①.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

  ②.哲学则对个别的规律和特性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举例:生物学中的遗传和变异、物理学中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伦理学中的义与利;反映到哲学上就是矛盾的对立统一观。

  ◇提示:如何看待“黄昏中起飞的猫头鹰”所包含的哲学思想?

  黑格尔的命题,正确的一面是看到了“反思”在哲学思想的形成中的作用;缺陷是认为哲学思想来自于主观的“精神”和“思想”,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思想来源于人在实践中对物质世界的反映。

  (2)联系21世纪教育网◇课堂探究:

  (1)恩格斯的上述论断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2)如何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探究提示:

  (1)哲学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离开具体科学,哲学就会干涸、枯萎。

  (2)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哲学之所以富有生机和活力,能够存在和发展,就在于它以不断丰富的具体科学知识为基础,从中概括出最一般的结论。

  ──离开具体科学知识,哲学就会干涸和枯萎。那种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

  学生活动:阅读P9材料,思考牛顿为什么会发生前后的差异?(补充牛顿的贡献材料)

  (唯物主义世界观推动了他的科学研究,唯心主义世界观阻碍了他的研究工作。如果牛顿不相信上帝,是不会得出“第一推动力”的结论的。牛顿工作的得失告诉我们,科学研究应该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否则,科学研究会失去正确的方向,甚至陷入混乱和失败。)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任何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的看法,都是错误的、有害的。

  课后小结

  课堂小结

  掌握三个概念:世界观、方法论、哲学;理解三对关系: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哲学的概念:(让学生总结)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关于政治教案 篇4

  要全方位、多层次地理解税收,不仅要熟知税收的纵向知识点,即税收的含义、基本特征、性质及其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而且还要把握税收和其他知识点的横向联系。这主要体现在:

  (一)税收的强制性与市场经济的法制性是内在一致的。

  市场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有完备的经济法规来规范人们的市场行为和市场秩序,因此,市场经济也是法制经济,具有法制性的特征。市场经济的法制性体现在国家的税收上即是税收的强制性。它表现在:征税必须有法律依据;纳税人必须根据税法的规定纳税,如果有违反税法的偷税、欠税、骗税、抗税等行为,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纳税人必须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以高度的责任感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使用,监督税务机关的执法行为。

  (二)依法纳税是提高经营者、劳动者素质,遵守职业道德的一项重要内容。

  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只有不断提高其素质,遵守职业道德,才能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奠定坚实的基础。依法经营、依法及时足额纳税是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而偷税、欠税、骗税、抗税等行为不仅违法,而且与提高素质,遵守职业道德背道而驰。因此,作为纳税人,必须自觉遵守职业道德,提高纳税的意识,主动及时缴纳税款。

  (三)依法纳税是提高财政收入的有效途径。

  我国的税收收入占国家财政收入的90%以上,是财政收入最主要、最稳定可靠的形式。国家要较好地实现各种职能,必须不断增加财政收入。而要增加财政收入,从形式上讲,最主要的就是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

  ◎抗税、偷税如何定罪

  为依法严惩抗税、偷税这类犯罪行为,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于20xx年11月召开会议,通过了《关于审理偷税、抗税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司法解释》(法释[20xx]33号,今年11月7日起施行)。其中规定:

  哪些行为属于偷税

  纳税人有下列5种行为之一,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属于偷税:

  1.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

  2.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

  3.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纳税;

  4.进行虚假纳税申报;

  5.缴纳税款后,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所缴纳的税款。

  偷税多少可以定罪处罚

  1.纳税人实施前文所列举的5种偷税行为之一,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10%以上且偷税数额在1万元以上的,依照刑法第201条第一款的规定定罪处罚。

  2.扣缴义务人实施前文所列举的5种偷税行为之一,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在1万元以上且占应缴税额10%以上的,也依照刑法第201条第一款的规定定罪处罚。

  也就是说,根据刑法和这次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偷税1万元以上且占应缴税额10%以上,就可按偷税罪定罪处罚。偷税罪最高处7年有期徒刑,并处偷税额5倍以下罚金。

  偷税数额如何确定

  这次颁布的司法解释第3条指出:偷税数额,是指在确定的纳税期间,不缴或者少缴各税种税款的总额。

  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百分比,是指一个纳税年度中的各税种偷税总额与该纳税年度应纳税总额的比例。不按纳税年度确定纳税期的其他纳税人,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百分比,按照行为人最后一次偷税行为发生之日前一年中各税种偷税总额与该年纳税总额的比例确定。纳税义务存续期间不足一个纳税年度的,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百分比,按照各税种偷税总额与实际发生纳税义务期间应缴纳税款总额的比例确定。

  偷税行为跨越若干个纳税年度,只要其中一个纳税年度的偷税数额及百分比达到刑法第201条第一款规定的标准,即构成偷税罪。各纳税年度的偷税数额应累计计算,偷税百分比应按最高的百分比确定。

  关于政治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明确正义与非正义行为的含义;正义与社会公平的关系;正义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明白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就是维护正义;知道有正义感的人应该做i到的具体要求。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分辨正义行为与非正义行为的认知能力;自觉维护正义的实际行动能力;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的能力;见义勇为精神的践行能力。

  能力目标:

  对正义充满向往和追求,做有正义感的人;具有崇尚正直的优良品德;树立以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为荣的意识;积极主动追随见义勇为.匡扶正义的时代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从行动和情感上认识如何做有正义感的人。

  教学难点:

  激发当代独生子女维护正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中国式过马路战歌》

  【师】你怎样看待中国式过马路?

  【生】

  【师总】这是不珍爱生命、不遵守规则的行为,也是不正义的行为。

  【新课教学】

  一、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

  【师】哪些人需要遵守交通规则?

  【生】所有人

  【师总】规则和程序反对歧视,不允许特权。作为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就是在维护正义。

  【师】你是一个遵守交通规则和校纪校规的人吗?

  【生】

  【师总】我们要从小树立以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为荣的意识,养成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的良好习惯,以实际行动维护正义。

  【师】当你看到有人不遵守交通规则时,你会怎样做?

  【生】

  播放视频《各地治理中国式过马路》

  【师总】对待非正义不应采取消极态度!

  “在德国,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保持沉默——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保持沉默——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保持沉默——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此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保持沉默——因为我是新教教徒;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却再也没有人站出来为我说话了。”

  【师】因此,我们要做有正义感的人。

  二、做有正义感的人

  活动:找找我们身边的正义

  学生活动。

  【师】听了以上人物和事例,你会有什么感受?请用一个词形容你的心情。

  【生】赞赏,崇敬

  展示一组图片:一个女孩玩杂耍

  【师】看了以上图片,你又有什么感受?请用一个词来形容你的心情。

  【生】不安、不满、愤怒

  【师总】一个人面对非正义的行为,产生不安、不满、愤怒等情绪,是有正义感的表现。一个人对正义行为表现出赞赏和崇敬之情,也是有正义感的表现。

  【师】扶起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扶起社会的正义之风,一个人是办不到的。但如果有100个人,1000个人或者更多的人加进来,伸出援手,那么,修复社会信任、匡扶正义必将成为全社会的主流!

  只有有正义感的人、正直的人越来越多,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稳定、更加和谐!

  【师】有正义感、为人正直,这是做人应该具有的优良品德。我们立身做人要堂堂正正、立得正行得稳、爱憎分明、正气凛然、正大光明、无私无畏。

  【师】如何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生】

  播放视频《厦门公交车上司机、乘客勇斗歹徒》

  【问】(1)歹徒的行为是什么行为?

  (2)司机、乘客是如何对待这种行为的?

  【生】

  【师总】如果非正义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自己能够采用正当方式,奋起抗争;

  如果非正义的事情发生在他人身上,能够见义勇为,匡扶正义,及时对受害者给予声援和援助。

  播放视频《大学生勇斗歹徒被刺身亡》

  【师】这起事件给你怎样的感受?

  【生】

  【师】这名大学生的行为是正义的`,我们感动于他的勇气,但更希望他在救助别人的同时也能保全自己。作为青少年,不仅要敢于,还要善于同非正义行为做斗争。

  课后小结

  【新课小结】人生的正直与人生的美丽是统一的,坚守自己正直的人生才能获得美丽的人生。那么,不妨就让我们以自己的毅力和实际行动去承担起一次次个人品质的测试,永远做一个正直的人。因为正直的人越多,我们的社会就越健康。

  关于政治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实践的含义、特点。

  2.理解实践的基本形式、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二)能力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确立科学的实践观,明确生活、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初步具有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一切知识来源于实践,一切知识都要服务于实践。

  二、教学重、难点

  实践的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三、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教师总结。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劝子的两句诗告诉我们要对一件事物有深刻的认识,一个很好的办法是亲自去实践。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本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实践的含义、特点、基本形式、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二)进行新课

  一、实践及其特点

  1.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它有两层基本的含义:其一,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其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通过对实践含义的分析,引出实践的基本形式:生产实践、社会实践、科学试验。

  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事件含义的理解。

  教师组织活动:以国家体育馆的建设为例,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此实践活动是如何体现实践的.三个特点的。

  学生回答问题:略。

  教师总结:实践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

  2.实践具有三个特点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这是由实践的构成要素的客观性决定的。

  实践的基本要素有:实践的主体、实践的手段和实践的对象。在实践活动中,不仅实践的构成要素是客观的,而且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因而也具有客观性。

  (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关于政治教案 篇7

  以下是为您推荐的七年级政治珍惜无价的自尊教案,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七年级政治珍惜无价的自尊教案

  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交往的品德”部分: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体会和谐的共同生活的需要,相互尊重,理解宽容,相互帮助。1、在掌握自尊含义的基础上,理解自尊与尊重他人相互关联,密不可分。

  1、学会掌握尊重他人的方法。

  1、不断地尝试、体验自尊带来的快乐

  2、在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的过程中体验被尊重。

  【资源分析】

  (一)学情分析

  自尊自信是与学生的学业成绩高度相关的两个变量。具有高自尊的学生比低自尊的学生在学业成就上倾向于为自己树立教高的标准。具有高自尊的学生均比低自尊者对自己的观点更加自信,更能影响别人,更不容易受别人的影响,从而避免沾染不良习气,维护自尊,维护人格。所以,学习如何树立自尊,对于学生的品德与学业的提高,有重大意义。

  (二)教材分析

  第三框“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讲了三层意思。首先,通过晏子使楚等活动说明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决不做有损人格的事情。其次,通过司马懿“临辱不惊,遇悔不怒”等故事说明自尊要适度,不要过分在意他人的态度和议论,而要养成豁达、开朗的性格。最后,通过陶行知给糖的教育活动告诉学生如何作到尊重他人:一是要站在对方角度看问题,二是善于欣赏、接纳他人,三是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情。

  (三)相关资源分析

  《1元钱的自尊》

  一位商人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铅笔推销员,顿生一股怜悯之情。他不假思索地将10元钱塞到卖铅笔人的手中,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开了。走了没几步,他忽然觉得这样做不妥,于是连忙返回来,并抱歉地解释说自己忘了取笔,希望不要介意。最后,他郑重其事地说:“您和我一样,都是商人。”

  一年之后,在一个商贾云集、热烈隆重的社交场合,一位西装革履、风度翩翩的推销商迎上这位商人,不无感激地自我介绍道:“您可能早已忘记我了,而我也不知道您的名字,但我永远不会忘记您。您就是那位重新给了我自尊和自信的人。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推销铅笔的乞丐,直到您亲口对我说,我和您一样都是商人为止。”

  没想到商人这么一句简简单单的话,竟使一个不无自卑的人顿然树立起了自尊,使一个处境窘迫的人重新找回了自信。正是有了这种自尊与自信,才使他看到了自己的价值和优势,终于通过努力获得了成功。不难想像,倘若当初没有那么一句尊重鼓励的话,纵然给他几千元也无济于事,断不会出现从自认乞丐到自信自强的巨变。这就是尊重,这就是尊重的力量!

  【教学重点】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

  【教学难点】人格的含义。

  【教学方法】(教法)1、对比分析法2、情景教学法3、分析讨论法

  (学法)1、自主学习法2、合作学习法3、探究学习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搜集有关彼此尊重的相关事例。

  2、多媒体制作

  学生准备:1、了解与彼此尊重的相关事例。

  2、小组讨论课前准备。

  3、课前预习。

  【课型】新授课

  【教学时间】1课时

  【板书设计】

  三、维护人格最重要1.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1)拒绝沾染不良习气(2)维护人格尊严2.自尊者豁达(1)学会包容,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差异。(2)如何看待别人的议论与批评(3)自尊要适度3.善于尊重他人(1)尊重他人的基本表现(2)如何尊重他人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活动设计设计意图

  教师学生

  活动

  导入

  给出《1元钱的自尊》故事的开头,引导学生创意设计故事的结局。

  设问: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每一个选择都可能把我们引向不同的方向,人生也就有了不一样的结局。请为结合社会百态《1元钱的自尊》里的主人公选择不同的道路,给故事创造不同的版本。并说说故事的结局为什么会那样发展?以活动形式引入,能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右他们自己来设计故事的结局能给学生以心灵的震撼。

  准备文本材料,派发给学生填写。引出课题: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学生填写,并把自己的成果与同学分享

  体验感

  知(一)

  播放视频录象:晏子使楚的故事

  设问:晏子为什么要坚持从大门进城?学生认真观看,讨论分析

  通过直观的视频能够让学生对事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比教师单纯的描述效果更好。

  点评:晏子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和国家的自尊,他坚持要从大门进城;晏子的行为说明他把自己的人格和国格看得比什么都重要;晏子是通过巧妙的回击楚灵王的种种刁难和侮辱来维护自己的自尊。

  自主学习(一)《检察日报》有这样一则消息:一对夫妇到某餐厅吃饭,而一对母女带着一只狗坐在这对夫妇的对面点来饭菜,让狗在饭桌上与人同吃。这对夫妇认为自己的人格尊严受到了损害,请餐厅老板解决而不得,遂向法院起诉,要求餐厅赔偿精神损失。这对夫妇不仅捍卫了自己的人格尊严,也捍卫了人类的尊严,受到舆论的广泛支持。

  设问:“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说的是什么意思?我们应该怎样维护自己的人格?学生在课本找出相应的答案: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有时,为了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他可以舍弃许多东西,但绝不可以丧失人格,做有损于人格尊严的事对于一些比较明确的知识点,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的答案,培养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合作讨论

  (一)

  组织学生讨论第15页的'相关材料

  。

  评价指导:教师要注意调节班内气氛,不要对自卑感强的学生造成刺激。1、将学生分成4组,每组各讨论一个情景,找出解决问题的正确认识和多种方法。

  2、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小组的讨论结果。一些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情景,会令学生觉得非常的熟悉。学生可以在与同伴的讨论中了解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对他们来说比老师的说教印象应该更为深刻。

  活动小结:维护自尊不一定非得有漂亮华丽的服装,也不一定非得有出众的容貌,也不一定非得有显赫的家庭财富和地位,维护自尊最重要的是勤学苦练,踏实工作,努力为国家、为社会、为他人多做贡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既要注意维护自己的人格,又不要去做有损周围同学人格的事,这样你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总之,青少年学生要学会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

  心灵故事《小和尚和老禅师的故事》

  设问:在日常生活中,当没有缘份的“对手”,出于内心的丑恶,在你背后说坏话做错事时,此时你想伺机报复,还是宽容?当你亲密无间的朋友,无意或有意做了令你伤心的事情,此时你想从此分手,还是豁达地接纳他?

  此外,自尊的人还要能够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议论。学生思考,并可与同座分享心得。

  启示:自尊的人要懂得宽容,要有一种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小故事当中往往蕴涵着一些大道理。以故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途径。

  教师明理

  (一)有时我们会很在意别人的议论和批评,认为伤害了自尊。其实,议论只能代表个别人的意见,未必正确。那么我们要怎样对待别人的议论和批评呢?

  (1)对待议论与批评,要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2)无关紧要的议论,忍让一下就过去了。

  合作讨论

  (二)阅读课本15页《陶行知校长的四颗糖》

  设问:这名学生犯了错,为什么陶校长反而给他四块糖?以小组形式讨论,归纳四块糖的意义。观察别人处理事情的方法也是一种学习。让学生意识到尊重别人,往往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帮助。

  分析:陶校长是通过这种方式表示对学生的人格的尊重,促使学生能够从心灵的深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积极改正错误。

  教师明理

  (二)组织学生讨论第15页的相关知识链接“萧伯纳与小姑娘”阅读材料

  小结: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他人最基本的表现,就是对人有礼貌,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人格。

  自主学习

  (二)设问:我们应该怎样尊重他人呢?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在课本上找到问题的答案。对于一些比较明确的知识点,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的答案,培养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课堂总结在这个社会上,每个人都有自尊,都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因此,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彼此尊重。只有彼此尊重,我们的人生才能弹奏出美妙的旋律。

  关于政治教案 篇8

  【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识记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理解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及其实质、作用;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和公正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问题探究、历史比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分析,说明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其官僚政治与体制管理,无不与古代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

  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1.禅让制──古代社会理想的政治模式

  2.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基础、确立、实质、神秘色彩

  3.夏商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二、西周的分封制

  1.建立

  2.主要内容、特点

  3.影响、发展演变

  三、西周的宗法制

  1.目的

  2.含义

  3.特点

  4.实质与作用

  5.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重点:分封制、宗法制

  难点: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式教法,同时配合史料阅读、课堂讨论。

  【导入新课】

  中国是一个有 5000 年文明史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国家诞生起,中国历代在制度安排方面凝聚的政治智慧和治国经验,及其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线索之绵长、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是世界上许多国家或民族所难与相比的。

  ──摘自《中国政治制度通史》

  夏商周时期正处在中华早期政治文明形成的阶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教学过程】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1.约公元前20xx年,禹正式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王朝──夏。

  阅读课本标题下小字,并阅读下面两幅图,然后回答:大禹为什么能建立我国第一个王朝──夏?

  禹治水成功,舜传位与他;部落争斗中取得前所未有的胜利,从而享有极高威望。

  指导读图:《戴冠冕的夏禹》、《大禹治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王位世袭取代禅让制──启

  阅读教材“从禅让到王位世袭”一目,回答下列问题:

  王位世袭取代禅让制的基础是什么?禹的威望;启的实力。

  王位世袭制的实质是什么?政治权力由传贤到传子,家天下局面逐渐形成。

  王位世袭制具有怎样的神秘色彩?为什么?天的意志,占卜;提供统治的理论依据。

  指导读图《殷墟出土的刻有卜辞的牛骨》,理解其神秘性。

  这是一种退步呢,还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呢?为什么?

  这是一个历史的进步。

  因为奴隶社会形态的出现是建立在生产力高于原始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基础上。

  3.夏商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1)阅读教材,画出夏商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示意图。

  (2)阅读教材,填写下表中商朝主要官员的职责: 官员 相、卿士 地方侯、伯 职责或义务 参与商王决策 纳贡,奉命征伐 (3)阅读第5页学思之窗回答思考题:从这段记载,你能可看出商朝的相权有多大吗?

  二、西周的分封制

  1.西周的建立:公元前1046年,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指导读图,明确西周的都城、基本疆域。

  2.阅读教材正文和课本第5页两幅图,并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史料记载,周武王病死后,子成王诵继立。成王年幼,武王弟周公旦辅政,而带兵驻守在殷都周围的管叔、蔡叔等贵族怀疑周公有夺取王位的意图,对周公极为不满,致使纣子武庚有机可乘,拉拢二叔,又联合东方的徐奄等部起兵反周,经过三年苦战,才被平定。战后,周公意识到分封势在必行,在“吊二叔之不咸”之余,“封建亲戚,以蕃屏周”,教案《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教案》。

  材料二 据史料记载,周初封建的诸侯,主要是同姓(姬姓)子弟;《荀子·儒效篇》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也说:“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

  (1)西周建立后,什么人建立和实行分封制度?建立和继续实行:武王、周公旦。

  (2)依据材料一回答,分封的目的`是什么?目的:加强和巩固西周的统治。

  (3)依据材料二回答周初分封的诸侯有何特点?主要是同姓子弟。

  3.阅读课本第二目“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归纳分封制的内容、特点。

  内容:周王:把王畿外的土地、人民分封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让其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指导读《西周分封形势图》,突破知识难点王畿。)

  诸侯:义务:服从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权力:再分封。

  特点:层层分封,贵族内部等级森严。

  4.作用

  阅读教材并读上图,回答:分封制有何作用?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作用: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疆域;形成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西周成为强国;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

  5.西周后期分封制为什么会遭到破坏?发展演变如何?

  破坏原因:诸侯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一些诸侯国的势力日益强大;西周后期王室衰弱。

  发展演变:诸侯受分封的土地理论上在其死后可由周王室收回重新分配,但一般是世袭,一些诸侯国的势力日益强大;春秋时期,随着井田制的瓦解和争霸战争的发展,周朝王室衰微,“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局面被“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取代,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丧失,“分封制”开始破坏。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取消“分封制”,秦王朝在全国推行单一的“郡县制”。

  三、西周的宗法制

  1.读以上两图,回答:两图反映了当今中国社会一个什么现象?它源于中国古代什么制度?

  中国人具有较强的宗族观念。源于分封制。

  2.阅读课本第三目“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宗法制?

  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与分封制的政治制度。

  (2)结合下图回答,宗法制基本原则及特点是什么?

  基本特点:嫡长子继承制;血缘关系维系;族权与政权相结合。

  基本规则:①嫡长子继承,其余子分封;②等级森严:天子──诸侯──卿大夫──士;③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3)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如何?宗法制度实质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关系: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二者互为表里。

  在家中、族内就是宗法制,上升到国家就是分封制。

  实质:宗法制是确立社会等级秩序、维护宗主贵族统治的政治法律工具。

  作用:保证贵族垄断和特权地位,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教学指导:

  利用《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西周宗法制度的特点和基本原则;明确大宗、小宗的概念,大宗、小宗之间的关系。

  最后教师结合《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和《西周分封和等级制度关系示意图》讲解宗法制度是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宗法关系,建立了一套族权与政权相结合的统治制度。

  关于宗法制对后世的影响,可留课下上网或去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让学生自己获取和了解。

  3.讨论题

  阅读下列材料和课本第6页历史纵横。

  材料一 《尚书大传》说:“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卫侯,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大思想家孔子认为“克己复礼曰仁”,而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人生设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修身”最重要的一项就是习“礼”。由此可见“礼”在中国古代的重要性。

  材料二 右图所示是晋侯苏编钟(西周)。

  回答:

  (1)什么是礼?

  (2)你怎样看待孔子所说的“克己复礼曰仁”?

  (3)中国的先人为什么发明了编钟?是为了丰富人民的生活、娱悦人们的精神吗?

  4.思考国家一词与宗法制的关系。

  【本课小结】

  夏商的政治制度:中央:王位世袭制形成、相卿等设立;

  地方:封侯、伯。

  西周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内容: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特点:封建诸侯,以蕃屏周

  作用:加强统治,巩固王权

  破坏:诸侯强大,王权衰弱

  宗法制:内容: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作用:保证了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关于政治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发展自我意识和自我概念,学会树立正确的邻里关系

  2、了解《民法通则》第八十三条,能学会关心他人,正确处理邻里之间的矛盾。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会关心他人,树立正确邻里关系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认识自我的能力与理性

  教学过程

  (一)淡话引入你在家有那些活动会影响到邻居的生活?

  1、在楼上跳绳

  2、看电视把声音开得很大

  3、在阳台上晾衣服和拖把

  4、把垃圾倒入邻居的'院子里

  同学们所举的例子,都说明了这些活动都会影响邻居的生活。因此,我们要时时学会心中有他人,事事有他人。

  二、学习课文

  ㈠、有了麻烦怎么办?

  看看出现了什么麻烦?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呢?你给邻居添过麻烦吗?

  ㈡、学生看图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

  1、 把水不小心倒在邻居家晒的衣服上 我会( )

  2、把耕牛赶到邻居家的稻田里 我会( )

  ㈢看图交流

  1、楼上养鸽子将粪便拉到我家窗台上

  小组讨论

  (1)我家是忍一忍,把它扫干净

  (2)找他们去评理

  他们不理又该怎么办?

  ㈣、学习《民法通则》第八十三条。

  1、这条民法告诉我们要正确处理邻里之间发生的矛盾

  2、阅读不一样的琴声

  ㈤、指名读,交流

  ⑴回答:琴声怎么会前后不一样呢?

  ⑵看图说说

  1、在公共过道里堆放杂物

  2、 把垃圾倒在人家的门口

  小组讨论 学生制定公约

  3、召开邻里大会

  你看到类似的情况吗?

  邻里之间有许多事情需要我们共同解决,就需要制定一个邻里公约

  三、写一写

  你的邻居曾经做过什么事让你对他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请你写一段话向他表达你的谢意

  四、议一议

  1、请你来当小法官

  2、你知道吗

  空调不能扰邻居,相邻关系有发依

  关于政治教案 篇10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的最基本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逻辑起点,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本节课也是联系教材第一、三、四课的关节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表现在:

  第一,从马哲理论体系来看,联系的观点贯穿了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全过程,揭示了矛盾内部错综复杂的对立统一关系。把握这一点,是开启唯物辩证法的钥匙。

  第二,从教材结构安排看,本框内容既是从唯物论向辩证法转变的思维节点,也是辩证法各部分的枢纽,在全书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三,从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密切关系来看,能否搞好这一问题的教学,关系到全书教学的效果。在下册人生观部分,许多内容都是以这些基本观点为指导去展开分析的。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本课时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 理解和掌握联系的含义;

  (2)理解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3)理解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条件性

  2、能力目标:

  (1)把握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能力。不仅懂得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更重要的是理清它们之间的内在的有机联系。

  (2)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从认识事物内部联系到认识事物外部联系中学会全面的分析方法,提高辩证思维能力,从而提高认识社会和人生的能力。

  3、觉悟目标:

  以生动有趣的图片、故事、古诗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激情,树立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社会的密切联系,有效地改造世界。学会用联系的'观点认识和处理自己学习和生活中的矛盾,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特别是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2、难点:联系的客观性与条件性。不是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3、思想教育重点: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通过这一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观、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

  二、说教法

  由于事物的普遍联系在实际生活中随处都会遇到,学生比较熟悉。而且,教材讲述采用事例归纳法,通俗易懂。为了使学生认识更深刻、更全面。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认知心理和认知规律,我主要采用目标教学方法,贯穿"读--议--讲"的基本程式,多种教法综合运用,来完成各项教育、教学任务。具体方法有,例证法、讲授法、讨论分析法等等启迪学生思维。

  关于政治教案 篇11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超越自我,都希望今天的我是一个全新的自我。那么就必须正确地认识自我,我们该如何认识自我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的一课。

  二、新授

  第五课 自我新期待 (板书)

  第一框题 日新又新我常新 (板书)

  活动1 自我新认识

  活动目的:引导学生通过认识新的自我来认识到人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活动准备:了解内在美主要包括的内容,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关系。

  活动过程:

  1、通过认识新自我来认识人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万事万物也处在运动和变化之中,我们也一样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大家先来看一个小故事。

  (放投影)

  有个男孩子,从小就是一个讲究平衡发展的学生。他每一科成绩都维持中上,运动也行,但称不上明星球员,颇有创作天分,但若要做个真正的艺术家,却不怎么热衷,在考大学时,语文成绩与数学成绩不相上下。

  在他大一时,所选的全是科学课程,还打算主修理论物理。(他那望子成龙的父亲是个很实际的人,他说,学物理可以,但是理论两个字要去掉)

  一年后,做儿子的发现,物理学动人之处在于抽象的部分。

  父亲的忧虑没维持多久,儿子到了三年级又有了新想法,他虽喜欢数学的井然有序,但受不了那冷冰的感觉,于是又决定该攻艺术。(这时,素来忠实的父亲禁不住自问:“我们到底是哪里错了?”)

  好不容易,钱也花了,时间也付出了,这位年轻人终于达到目标,做了建筑师,从此再也未改变过志向,而且做得有声有色。

  虽然他的父亲曾一度绝望,认为这个儿子怎么都不成材,但事实上,这个孩子行动大胆而民愤、明智,他好不容易发现自己真正的性格与才华,然后选定一个行业,从一而终。

  根本没有人能在16、17岁作好决定,为自己的一生定好方向,即使勉而为之,也是利多弊少。

  活到老,学到老。挖掘个人潜能,才是终生事业。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人也是发展变化的,没有人能够在16、17岁就决定自己的'一生,现在让我们用全新的目光重新审视自己,用多彩的词汇给自己绘制全新的画像。

  (投影)

  习惯方面的变化

  学识方面的增长

  性格方面的变化

  能力方面的提高

  大家可以对比小学阶段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在这几个方面有哪些新变化,然后请几名学生把自己的变化讲一讲。

  生1:我各方面的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我的体能大大提高了,自控能力加强了,比小学的我有了很大的进步。

  生2:我的思维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学习进步也很快……

  2、教师小结:从刚才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会发现每个人都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因此我们不要停留在昨天,要勇敢地、积极地面对今天,抓紧时间弥补昨天的遗憾,为自己的明天奠定基础,使自己的明天更美好。

  活动评价:需要引导学生不要受思维定势的过分影响,要能用新的、客观的眼光,用发展观点重新审视自身。

  活动2 “内在美与外在美”讨论会

  活动目的:通过对“漂亮” 姑娘不美的故事引申讨论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关系。

  活动准备:收集有关内在美、外在美及二者关系的资料,思考应该如何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活动过程:

  1、 请一名学生讲述课本中“漂亮”不美的故事。

  2、 讨论什么是真正的美。

  生1:美应该是从内向外散发光芒的,在这里气质修养似乎比单纯的容貌更重要。

  生2:一个人的美不仅是外表的,还有内心的。漂亮女孩不能总“天生丽质难自弃”,要用更多经历充实自己,否则思想空虚了拿什么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呢?

  生3:我喜欢完美。我认为内在美和外在美兼备才算美。假如评分的话,内在美占60%,外在美占40%。

  ……

  3、 教师指出内在美的内容。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美不在于外貌、衣服和法式,而在于它本身,在于他的心,要是没有内心的美,我们常常会厌恶他漂亮的外表。”人的外在美虽然是自我形象的重要方面,但并不是主导方面。人的内在没才是自我形象的主导方面。

  内在美表现着一个人的内心品质,包括他的品德、学识、才干、性格、气质等比较深层次的东西。内在美主要有:品德、理想、学识、个性。

  总之,一个人的美应是外在美和内在美和谐统一,内在没对外在美起促进作用。

  活动3 回顾自身经历,发现自己的优缺点

  活动目的:通过该活动,使同学们初步懂得用全面的观点看待自己。

  活动准备:收集相关资料,思考如何全面认识自己。

  活动过程:

  1、 填写优点表。

  你知道自己的优点吗?所谓的优点是你能运用的才能、技艺与人格特质。这些优点也就是你能有贡献、能继续成长的要素。

  你有哪些优点?请你在表格上列出五件帮助你成长的经验,你可以列出事件的本身或者列举出提供你经验的人。假如有可能的话,把这些好的经验和你目前的优点联在一起。

  优点表

  经验 优点

  母亲遇到了一些烦心事,我想法设法安慰她,开导她,使她转有忧为喜 我善解人意,善于与人相处

  以一位心理学博士是的故事为例,他这样描述到:我家里虽穷,穷却对我有好处,我学会了设计弹珠游戏。这个游戏,不但使我赚了钱,也使玩游戏的孩子们得到了很大的快乐。使我学会如何应用创造力赚钱。因此他这样记载自己的经验:

  经验 优点

  设计弹珠游戏 创造力,能赚钱

  2、初步理解全面的观点,学会用全面的观点看自己。

  师:我们都知道盲人摸象的故事,大家谈一谈对这个小故事的理解。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这个故事强调,我们看问题一定要全面,即我们所说的全面的观点,否则,我们就不可能对我们要认识的对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现在,我们要全面而深刻地认识自我,也必须用全面的观点来看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大家可以解释一下这句话的意思吗?

  现在看看自己有哪些缺点,并填写缺点表。

  教训 缺点

  有一次,朋友弄坏了我的铅笔,我

  大发雷霆,结果失去了这个朋友。 缺少对他人的宽容和理解。

  其中,我最想改正的缺点是 。我要通过 来改正。改变这一点,会让我变得 。

  三、课堂总结

  正确认识自我是一个人不断进步的基础,只有对自己作出如实全面的判断,才能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不断完善、超越自己。认识到优点不要自大,认识到缺点要谋求改进,如果仅认识自己的消极面,就会陷入混乱,认为自己没有什么价值。所以,要正确、全面地认识自己,决不要看轻自己。

  日新又新我常新,每个人都是变化发展的,自身的优点、缺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通过不断改正缺点来完善自己。

  四、活动与探究

  1、“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说明人 ( )

  A、是会发展变化的 B、是具有两面性的

  C、身体变了,心理没有变 D、变得只有优点,没有缺点了

  2、谈一谈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请根据对周围同学的观察,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并以此作为一种看问题的方法来评价自己。

  关于政治教案 篇12

  第一课时(总第16课时)

  复习内容:复习第五单元——第十一、第十二课。

  课时安排:计划用一课时授完

  复习过程:

  (一)第十一课——“人们说我长大了”

  一、知识点回顾:

  第一框——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

  1、我们悄悄地长大了(见《课时新突破》P1-2页)

  2、悦纳自己的心理变化(见《课时新突破》P1-2页)

  第二框——消除心理烦恼快乐成长

  3、正确认识青春期烦恼(见《课时新突破》P1-2页)

  4、弹好自己的青春协奏曲(见《课时新突破》P3页)

  二、例题解析

  详见《课时新突破》P24页:“典例精析”题

  三、本课自测(见p5-7)

  (二)第十二课——花季中的男孩女孩

  一、知识点回顾:

  第一框——把握青春珍惜友谊

  1、正确认识异性同学间的交往和友谊(见《课时新突破》P9页)

  第二框——荡起友谊的双桨

  2、与异性同学交往应注意的问题(见《课时新突破》P9页)

  二、典型例题解析:

  详见《课时新突破》P9页:“跟踪训练”

  (三)课堂练习

  1、熟读《课时新突破》各课“跟踪训练”

  2、完成《课时新突破》十一、十二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总第17课时)

  复习内容:复习第六单元——第十三、第十四、以及第十五课。

  课时安排:计划用一课时授完

  复习过程:

  (一)第十三课——让快乐时时围绕在我们身边

  一、知识点回顾:

  第一框——你了解自己的情绪吗(详见《课时新突破》P18)

  1、丰富多彩的情绪

  2、情绪产生和变化的原因

  3、情绪不同,结果不同

  第二框——调节和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详见《课时新突破》P20)

  4、情绪是可以调节的

  5、合理宣泄情绪

  二、例题解析

  详见《课时新突破》P20-21页:“本课自测”p22---24页

  (二)第十四课——追求高雅情趣品味美好生活

  一、知识点回顾:

  第一框——生活处处有情趣(详见《课时新突破》P26、27页)

  1、情趣又高雅和庸俗之分

  2、要培养高雅情趣

  第二框——过富有情趣的生活

  (详见《课时新突破》P28-29页)

  二、典型例题解析:

  详见《课时新突破》P28页:“本课自测”p30-33

  二)第十五课——抵制不良诱惑预防违法犯罪

  一、知识点回顾:

  第一框——面对生活中的不良诱惑(见《课时新突破》P35页)

  1、不良诱惑的危害

  2、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第二框——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见《课时新突破》P37页)

  3、法律的基本特征

  4、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

  5、青少年要遵纪守法,防微杜渐

  二、典型例题解析:

  详见《课时新突破》P38页:“本课自测”

  (三)课堂练习

  1、熟读《课时新突破》各课后“我的收获”

  2、完成各课后练习题。

  初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讲评课

  第一课时(总第18课时)

  讲评内容:初一第二学期思想品德期中试卷——选择题部分。

  讲评重点:出错较多的试题,答题方法指导。

  讲评过程:

  一、期中考试各班基本情况介绍

  人数总分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及格人及格率优秀率年级名次

  初一1班

  初一2班

  初一3班

  初一4班

  二、存在问题分析

  根据同学们答卷情况的分析,感到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⑴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的能力较差,反映出学生上课参与活动较少。

  ⑵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开卷考试不能正确认识,缺乏学习自觉性和进取精神。

  ⑶多数学生忽视学习方法的归纳总结。

  三、答卷情况分析:

  ⑴非选择题答题情况比上次好些,答对率有所提高。

  ⑵非选择题解答不够理想,缺乏自主分析思考、问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试卷讲评——选择题部分(详见期中考试试卷)

  题号12345678

  选项CBACAADD

  题号9101112131415

  选项ADDACCD

  五、试卷讲评:

  第一卷:判断选择

  (下列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每小题2分,共30分)

  1、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往往是从吸一支烟、看一次淫秽录像、打一次架、偷拿别人一次东西等开始的。这告诉人们(C)

  A、一般违法和犯罪都具有社会危害性B、社会生活中真善美和假恶丑

  C、要遵纪守法,防微杜渐D、违反法律的行为就是犯罪行为

  2、人类的情绪多种多样,千姿百态。但归结起来,最基本的情绪有四大类,是(B)

  A、喜、怒、哀、乐B、喜、怒、哀、惧

  C、兴奋、激动、惊喜、厌恶D、悲愤、痛苦、忧愁、恐惧

  3、生活处处有情趣,但有人喜好高雅的,而有的人却喜好庸俗的。一个人高雅的生活情趣来源(A)

  A、对生活的热爱,对生活积极的和美的感受B、天生的智力水平和身体素质

  C、家庭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生存环境D、名山大川、江河湖海等景观

  4、与异性交往的前提是(C)

  A、自然适度B、宽容大度C、尊重真诚D、广泛交往

  5、一般来说,男生比较开朗、勇敢、动手能力强,女生比较温柔、细心周到、尊重他人这说明(A)

  A、男女同学互有优势,通过交往可以促进个性的`发展B、男女同学交往没有必要

  C、男女同学交往会阻碍个性的发展D、男女同学交往会遇到很多麻烦

  6、青春期是人一生中(A)

  A、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B、参加劳动的关键时期

  C、为社会做贡献的最好时期D、情绪最稳定的时期

  7、面对进入青春后的生理变化,应该采取的心态是(D)

  A、觉得羞耻,感到烦躁B、当成话题,大谈特谈

  C、积极回避,讳莫如深D、正确认识,坦然接受

  8、列夫?托尔斯泰对自己的相貌曾经绝望过,但他最终将全部的精力转移到文学研究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告诉我们(D)

  A、一个人的相貌决定他的才能B、每个人必须丑陋才能有成就

  C、有才能的人相貌都很丑陋D、只要不断追求就能创造美

  9、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会遇到一些烦恼。对待成长的烦恼,我们不应该(A)

  ①闷在心里任其发展②与同学交谈③向老师、家长亲友诉说

  ④瞒着父母,自己事情自己解决

  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

  10、我们青春期男女同学之间正常交往具有重要意义,表现在(D)

  ①能使我们步入青春期的大门②能使我们的人格独立,与众不同③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④能使二者优势互补,取长补短

  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

  11、高翔同学在课堂上因违纪受到老师批评。下课后,他拿起黑板擦对着玻璃窗仍去,玻璃被击碎。高翔同学的做法(D)

  ①合理的宣泄了情绪②维护了自身的权利③损害了他人和集体的利益

  ④违反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A、②④B、①③C、①②D、③④

  12、你们班确定下星期一举行演讲会,大家推举你的同桌主持。为此他(她)心事重重。作为同学,请你为他(她)选择一种方法来控制不良情绪,主持好这次演讲会(A)

  A、要充满信心,改变注意焦点B、反复不停的背诵演讲稿

  C、在适当的场合大哭一场D、把主持演讲会的事告诉亲朋好友

  13、张波同学现在经常因一些小事而冲动。就在昨天,因一句玩笑,差一点和同学打起架来。现在他也十分烦恼,需要得到你的帮助。请你告诉他,出现心理冲动时应该(C)

  A、随心所欲,释放冲动B、不管对方是否接受,该说什么就说什么

  C、用道德和法律约束自己,控制自己的冲动D、要将自己的烦恼闷在心里,不给任何人讲

  14、杨玲和李梅是好朋友。现在,杨玲发现李梅越来越漂亮,和好朋友比起来,自己有黑有小,因此十分烦恼。面对这种情况,杨玲排解烦恼应该(C)

  A、疏远李梅,维护自己的自尊心B、张扬个性,事事超过李梅

  C、接受现实,学会欣赏自己D、自叹不如,怨天尤人

  15、张扬是个乐于助人的好学生,课余时间许多同学找他问问题。不管男同学还是女同学,张扬同学都一视同仁。后来,不知是谁造谣生事,说张扬特别关照某个女同学。他应该(D)

  A、查清楚是谁造谣生事,狠狠地教训他一顿

  B、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再也不与女同学交往了

  C、让那个女同学别再来问问题D、不受谣言影响,仍然热情大方的对待男女同学

  六、作业

  将非选择题部分在作业本上完成。

  第二课时(总第19课时)

  讲评内容:初二第二学期思想品德期中试卷——非选择题部分。

  讲评重点:讲解答对率较低的试题,以及答题方法指导。

  讲评过程:

  (一)存在问题分析

  1、对知识的理解不够准确

  2、存在着明显的抄答案的情况

  3、动手、动脑能力较差

  (二)改进措施

  1、加强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3、注意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关于政治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让学生体会生命的可贵,从而真爱生命,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通过对生命的感受,体会到我们应该真爱生命,因为生命是顽强的,同时也是脆弱的。

  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理解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是一个较抽象的问题,因此必须通过一些形象、具体的素材,使学生产生这种心理共鸣。

  教学过程:

  多媒体播放一段有关春天的录像(无声录像)

  提问:(1)录像反映了哪一个季节?你从哪儿看出的?

  (2)这是一段很美的景色,很遗憾没有声音,你能不能为这段录像配一段解说词,表达出你对春的感受?

  (3)为什么你会对春天有如此的感受?

  在春天里,我们感受到万物欣欣向荣,世界充满无穷的希望,世界因生命的存在而变的如此生动和精彩。

  (板书)世界因生命而精彩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如何构成的?

  我们生活的世界就是由这些丰富多彩的生命构成的。

  (板书)1、多彩的生命构成了缤纷的'世界

  情景一、有一个生了重病的人,万念俱灰,后来他发现只对窗口的一颗树,秋风不断吹落了树叶,他认为当树上的最后一片树叶落下时,自己的生命也该完结了,可树上一直都有一片树叶,于是他鼓起活下去的勇气。

  (1)为什么,一个重病患者会因为一片树叶而鼓起生的勇气?

  (2)我们周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生命体,如动物、植物,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3)你曾经被哪一种生命体感动过吗?

  事例:在非洲草原的旱季来临时,即将干涸的小河里有一条小鱼,为了求生,它努力挣扎希望到临近的水源中,对人而言这个距离虽然近在咫尺,但对小鱼而言却需费尽所有力气,并随时要经受蚂蚁的袭击。小鱼最终跳到了清凉的河水里。

  提问:当你看到此情此景,你会有什么感想?

  在我们周围存在的这些动植物的生命力是非常顽强的,那是不是在任何时候都可以保持顽强的生命力?

  情景二:阅读书25页关于水母的材料。

  提问:(1)主人公是真的爱水母吗?

  (2)仔细阅读水母生活的条件,分析水母死亡原因?说明了什么?

  生命是顽强的,同时又是脆弱的,有时我们一个不经意的行为,就可能对生命造成伤害。那我们应该如何做?如何对待生命?

  关于政治教案 篇14

  科 目 思想品德 课题 第五课 日新又新我常新

  授课班级初一1班 初一2班

  授课时间 月 日 月 日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初步树立完善自我的信心;全面、客观、发

  展地认识自己;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用发展的观点分析事物的能力;初步学会用全

  面的观点分析事物的能力;

  3、知识目标:知道全面、客观、发展地认识自我的`重要性;知道认识

  自我的途径。

  重点 1、自我新认识。

  难点 1、自我新认识。

  教 具 投影、多媒体

  教 法 案例分析法、讲授法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2课时

  课 时 安 排

  自我新认识 1课时

  认识自我的途径 1课时

【政治教案】相关文章:

初中政治教案08-19

小学政治教案11-15

高中政治教案02-15

高二政治上册教案02-17

初中政治教案15篇03-02

高中政治教案15篇02-27

初二上册政治教案02-13

政治下册七年级教案03-12

八年级上册政治教案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