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二泉映月》教案1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二泉映月》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二泉映月》教案1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
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
4、通过朗读和背诵课文的训练,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4-6自然段是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经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这一部分的第五自然段深切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学习作者描绘琴声的方法,是教学本课的难点。
教学时间:
2课时
预习要求:
1、收集阿炳生平资料,对阿炳生世有必要的了解。听听《二泉映月》这首曲子。
2、读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在生字上注上拼音。
3、不理解的词通过查字典并能联系上下文解决。
4、有疑问的地方作上记号。
5、初步理解下列词语:
萦绕 倔强 饱经风霜 升腾 跌宕 坎坷 积淀 委婉 连绵
教学准备:
1、小黑板出示《阿炳生世录》材料,句子比较练习,教师读后感言。
2、录音带1盘,《二泉映月》二胡独奏。
3、课文中前后照应部分内容打印。
4、在黑板上板书四组词语。
第一课时
一、播放《二泉映月》,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三、读词解词,赏二泉美景。
四、读第一次听泉,初步感受阿炳的人生经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3-5自然段,感受阿炳生活经历,感悟阿炳的心声。
1、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十多年过去了,阿炳的处境又如何呢?自由读课文第3自然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师强调重点词语:
师父离世双目失明卖艺度日生活穷困疾病折磨
(2)齐读词语。师:十多年后阿炳的处境是这样的。
(师在第二组词语卡片顶端板书:处境)
a、请同学们自由读这组词:这样的处境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呢?
b、齐读词语。
2、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他的处境是苦难的,是坎坷的,是饱经风霜的,在这样的处境下,他又一次来到了二泉。请自己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1)师:同学们,其实第二次听泉和第二、三自然段是前后照应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把照应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
(学生默读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边读边画。)
(2)对比朗读,体会两次听泉的联系,学习前后照应的写法。
(3)走进阿炳第二次听泉的心境。
(小黑板出示阿炳生平资料)
师:读完了这段资料,再读这些词语,你能读出文字背后的内容吗?
学生交流感受。
3、学习第五自然段,感悟乐曲的意境。
(1)播放《二泉映月》,师范读第5自然段。提示:听着,听着……
(2)这样的一首乐曲,你想用什么词语来形容?
(痛苦、动听、悲伤、委婉连绵、舒缓……)
(3)作者用什么方法把琴声用文字描绘出来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5自然段,把描写琴声旋律的词语画出来。(生边读边画)
(4)师:作者用了哪些词语来描绘二泉映月琴声的旋律?
(5)指学生回答,师相机出示第四组词语。
(6)学习描写琴声的三句话。
(7)学习描写阿炳心声的句子。
比较下列两个句子,哪一句写得好,为什么?(小黑板出示练习)
他爱音乐,他爱家乡,他爱清泉,他爱月光……
他爱那支撑着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指名读第二句话,重点指导苦难一生的读法。
(8)回读第5自然段,感受琴声要表达的意境。
师:我请一个同学读描写琴声的三句话,其他同学读阿炳的.心声,我们全班一起合作读这段话。
边读边想,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表达方法?表达了阿炳怎样的思想感情?
师:这样的琴声和这样的二泉映月的环境和谐吗?这样美的环境应该拉出什么样曲子来?
(优美的、轻快的、轻柔的)
师:二泉映月这个优雅的、充满诗意的名字,和这个旋律并没有关系。老师告诉你们,这首曲子开始并无标题,阿炳常在行街穿巷途中拉奏此曲,阿炳曾把它称为“自来腔”,他的邻居都叫他《依心曲》,后来,曹安和等人录音时联想到无锡著名景点“二泉”而命名为《二泉映月》。
三、体验一种精神,感悟一种人生态度。
师:同学们,一首不朽的乐曲诞生了,在全世界受到了很高的评价。世界著名扎扎实实有小泽征尔说:“《二泉映月》要跪下来听!”1985年,《二泉映月》在美国被灌为唱片,成为全美最流行的音乐作品。
师:同学们,一个饱经风霜的人,一个历经坎坷的人,创作出享誉世界的音乐作品,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他是成功的。他是靠什么创作出这样伟大的作品?1950年,这位饱经风霜的民间音乐家,这位生活的强者,离开了人世,但他的《二泉映月》感动了无数人,也感动了老师,我把我读《二泉映月》的感受送给大家。(生齐读):人生的苦难才酿出了人间最美丽的音乐。
四、读中学写。
听一首自己喜欢的乐曲,仿照课文第五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阿炳生平介绍材料
阿炳,(1893-1950)本名华彦钧,江苏无锡人,阿炳4岁失去母亲,阿炳的师父其实是阿炳的父亲,因为贫穷,当了一名道士,是道观里的一个琴师,因为父亲是道士,小阿炳也只能和别人一样叫师父。小阿炳就从小跟随师父学音乐,能演奏多种民间乐器。十几岁成了一名出色的琴师,但不久,师父去世,三十四岁时,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在黑暗的旧社会,他以卖唱和演奏乐器为生,生活极为艰苦,但他从不向黑暗势力低头,面对欺凌和淫威,他从不卑躬屈节,总是与之抗争,他的作品《听松》《汉奸的下场》等曲目,表达了他对日寇和汉奸的极大义愤。
对比朗读材料
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萦绕在他的耳畔。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你年纪还小,等你长大了,就会从流水声中听到许多奇妙的声音。”)想到自己坎坷的经历(师父早已离开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双目失明。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句子比较练习
比较下列两个句子,哪一句写得好,为什么?
1、他爱音乐,他爱家,他爱清泉,他爱月光……
2、他爱那支撑着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二泉映月》教案2
一、教材解读:
本文篇幅不长,作者以“有一年中秋夜”“十多年过去了”“又是一个中秋夜”“从此”作为叙述故事的时间线索,以阿炳创作二胡曲的过程为主线,重点描写了《二泉映月》的琴曲意境和所传递出的情感。作者向我们传达了阿炳创作的艰辛,赞扬了他热爱音乐、敢于同命运抗争、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文章开头作者交待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无锡惠山的“天下第二泉”“树木葱茏,藤萝摇曳,一泓清泉”,二泉美景的熏染给了他不少创作的灵感。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并能选用部分词语写一段话,描绘自己所观察到的月夜景色。
3、感受阿炳创造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学习他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第五自然段。
三、教学重难点:
1、体会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4、5自然段。
四、教学准备:课件
五、总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初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学习课文的生字新词,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练习按课文内容的不同,给课文分段。
三、教学过程:
一、播放《二泉映月》导入课文。
1、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曲子你知道它叫什么吗?板书课题:二泉映月
交流:读了这个题目,你想说些什么吗?
(这是一首二胡曲,它的作者叫阿炳。)
2、教师介绍阿炳的生平。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字典理解词语。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生字词语(把字音读准、由生字想词语、从课文上到课外的)
(2)试读课文,(指名读课文,——学生可选择自己喜欢读的段落)
(3)听配乐课文朗读,边听边想,课文从几个方面介绍阿炳以及它所创作的音乐的。练习给课文分段,并能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每一段的内容。
3、交流分段情况
第一段(1—2):二泉的自然环境和小阿炳跟着师傅到二泉赏月的情景。
第二段(3—4):不幸的经历没有泯灭阿炳对音乐、生活的热爱,他又来到二泉,心潮激荡,似乎听到人世间的不平之声。
第三段(5—6):阿炳在二泉边用二胡倾吐自己的情怀,创作出不朽的名曲《二泉映月》。
4、学生质疑问难。
三、指导生字书写
1、请学生自己辨别,交流注意点。
2、学生练习描红。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品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
1、能通过对课文的朗读,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并能选用部分词语写一段话,描绘自己所观察到的月夜景色。
2、感受阿炳创造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学习他敢于同命运抗正、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
师:中秋之夜,瞎子阿炳又一次来到了美丽的二泉。皎洁的月光照耀着清冽的泉水,淙淙流淌的泉水拨动了饱受贫穷和疾病折磨的阿病的心弦。看,他用颤抖的手操起了琴弓;听,如泣如诉的琴声在池旁回响起来。
2、让学生闭上眼睛,欣赏听二胡曲《二泉映月》。
3、你从音乐里听出了什么?用一句话简单说说感受。(仿佛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师:这是一首如诉如泣的二胡曲,那是历尽苦难的阿炳用心演奏音乐,你们用心领悟音乐,所以感受都很准确。课文哪一自然段集中体现了这首名曲所体现的内容和意境,找出来,认真读读。
二、赏读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找出表现阿炳演奏二胡时的动作的语句,用直线画出来;找出描写琴声变化的语句,用曲线画出;找出琴声所表达的丰富内涵的语句,用括号标出,小组进行交流。
2、交流表现写阿炳演奏二胡动作的语句。
(1)联系上下文说说对“倾吐”的理解。
(2)阿炳要倾吐什么?通过什么倾吐?
板书:琴声倾吐情怀
3、交流描写琴声变化和琴声所表达的丰富内涵的语句。
(1)出示:
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在怀念……在思索……
听音乐起始部分,想象相关画面,感受乐曲的委婉连绵,体会琴声表现的内涵。
交流:作者是如何把“委婉连绵”的音乐形象地表现出来的,又是如何把阿炳通过琴声要倾吐的情怀具体地表现出来的?
板书:委婉连绵赞叹怀念思索
指导朗读,用徐缓、抒情的语调朗读,加深体会。
(2)出示:
随着旋律的深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__。它一势不可挡的力量,表达了……抒发了……
说说自己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板书:深腾跌宕表达抒发
欣赏音乐__部分,进一步体会阿炳通过琴声所表达的感情。
直到感情朗读,语速加快,音调加高,读出“势不可挡”的气势。
(3)出示:
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他爱……他爱……他爱……
圈出表现这首乐曲特点的词语。朗读理解作者通过这看似矛盾的两对词语所表现的乐曲的丰富内涵。
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乐曲表现了阿炳的悲、苦、恨、怒,更表现了他对音乐和生活的爱。
引导朗读:他爱——他爱——他爱——他爱——
4、听配乐朗读,想象当时的情景。
三、指导精读其余部分
1、过渡:阿炳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内创作出这样内涵丰富、动人心弦的乐曲?读读其他部分,看看阿炳“积淀已久的情怀”从何而来?
2、第一、二自然段。
(1)感受无锡惠山的风光。
(1)感悟_对阿炳的启迪和教诲。
(2)指导用启发、语重心长的语气读好_的话,注意强调“倾吐”、“年纪还小”、“许多”、“饱经风霜”等词语。
3、第三自然段。
(1)从“双目失明”、“卖艺度日”等词语可看出他饱受穷困和疾病的折磨。
(2)磨难并没有磨灭他对音乐、生活的热爱。所以“但是”、“泯灭不了”、“热爱”、“向往”、“多么希望”等应重读,表现阿炳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3)练习朗读,读出阿炳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4、第四自然段。
师:中秋之夜,月光依旧,泉水依旧,可听泉的还是原来的阿炳吗?
(不!如今的阿炳已经经历了无数坎坷,不再是十多年前那个不谙世事的少年了)
此刻的他来到泉边,已经看不到这清澈的泉水,如水的月光,但是他听到了,——他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两个“想到了”,两个“渐渐地”和“听到了”后面并列的短语以及语意未尽的省略号,准确、生动、充分地表现了他此时此刻的万千感慨。他触景生情,“禁不住拿起二胡,要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出来”。)
5、齐读课文第六自然段。
过渡:琴弦即心弦,琴声即心声。正是长期积淀在胸的种种情怀,化做创作的灵感,才孕育出这不朽的乐曲。
四、再次欣赏配乐朗读全文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在括号内添上合适的词语
()惠山()流水()月光()旋律()琴声
()叹息()哭泣()倾诉()呐喊()情
教学反思
当悦耳动听的音乐铃在耳边荡漾开去的时候,我与我的学生都在心底松了一口气:终于,《二泉映月》欣赏“完”了,也欣赏“懂”了!面对着一张张因收获而快乐的脸庞,注视着一双双因兴奋而清亮的眼睛,我又一次想到了“以人为本”这个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的,课程改革最关键的是改变过去教师“满堂灌”的现象,聚焦于学生的探究、发现、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其交流合作的能力;不是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要使学生在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获得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而今天,当我与我的学生感受着《二泉映月》那优美而又激昂的旋律美时,震撼着阿炳坚强又正直的人格美时,我欣喜地发现:原来学生可以更美的!
一、“个性飞扬”是美
新课程告诉我们:课堂上,学生是主体,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要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我欣赏学生在课堂上的“个性飞扬”,那是自信、智慧的涌动,那是主体能动性的张扬。如何让课堂成为学生“个性飞扬”的舞台呢?以往,我的备课本中对于学生的朗读指导总是写得极尽详细,初看颇有针对性,实质却完全是我的朗读模式。我以我的感悟去要求学生,把我的感情强加于学生,学生只是我的朗读工具。他们也许不懂课文,但可以煞有其事地“读”课文;他们也许不明白为何要这样读,却依然读得“有声有色”……
《二泉映月》是一篇文情皆美的文章,初读此文,我便被文中优美的语言文字所描绘的空灵意境所吸引,更被蕴藏于文字但又淋漓尽致流露出的精神美所感染,而当我聆听完那举世闻名的二胡独奏《二泉映月》后,内心更是震撼!这是一篇适合朗读,而且需要通过朗读来感悟的课文。我该怎样来指导学生朗读呢?“倾听孩子的声音”,脑海中飞快地闪过这一新课程亮点。我精神一振:为何不能在课堂上让学生“倾诉自己的感情”呢?听听他们是怎样欣赏《二泉映月》的?于是,我在备课本上写下了这样一番设计:第一教时,先以音乐导入,在优美又激昂的旋律中帮助学生奠定感情基调——对曲子创作者的敬佩。然后给予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学生在敬佩与好奇的情感驱使下,必然会兴趣昂然地开始自己的朗读。学生准备充分之后进行首次朗读反馈。只要求学生读,而不需要谈“为什么这样读”。接着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确定学生理解的难点,作为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
《二泉映月》教案3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10个生字,掌握个要求会写的字。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饱经风霜、泯灭、萦绕、跌宕、不朽”等词语。
2、理清课文顺序,把握主要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4、感受《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体会阿炳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教学重点:
联系课文内容,重点理解月夜美景和曲子意境传递出的情感,感受阿炳创作的艰辛,学习他热爱音乐,敢于同命运抗争、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1、同学们,暑假就要到了,你们有没有打算出们旅游,放松一下心情?今天,老师就给你推荐一个景点“二泉映月”。
二、初读课文感受美景
“二泉映月”是一个风景点,非常。在咱们今天的这篇课文当中,就有不少地方在写“二泉映月”这一道风景。这样,打开课文,自己大声地朗读《二泉映月》这篇课文完了,做一件事情,把你能够发现,能够找到的描写“二泉映月”这一道风景的话都找出来,行吗?
1、自由读文,勾画文字
2、交流展示随机板书
3、指导读词释义体会
4、读词想象铺开画卷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文除了给我们描写了二泉映月的美景之外,还告诉了我们什么?
1、汇报交流
2、勾画时间词语,理清课文顺序。
四、指导朗读加强积累。
第二、三课时
一、音乐响起导入话题
1、播放《二泉映月》的曲子。
过渡:你们听到的这首曲子,就是阿炳创作的二胡曲《二泉映月》。1978年,小泽征尔应邀担任中央乐团的首席指挥,席间他指挥演奏了弦乐合奏《二泉映月》他感动得热泪盈眶。
听到这里,你的心中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对某一个人,某一件事无比崇拜的时候才会朝他跪下。小泽征尔到底崇拜阿炳什么呢?)
是呀,一个贫困潦倒的民间艺人,他创作的曲子怎么就会享誉世界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阿炳的生活,走进阿炳的心灵世界,走进阿炳的音乐时空,走近《二泉映月》。
二、品味心声倾听悲苦
课文中,作者几次写到阿炳到二泉池边听泉?他听到了什么?
1、对比阅读第二和第四自然段
2、课件出示:阿炳两次来到二泉的对比。
(指名汇报)这一段当中讲到了“月光似水”,讲到了“静影沉璧”,你是怎样理解这两个词语的呢
3、过渡:在十多年后的那个中秋之夜,二泉池畔,究竟想到了哪些往事,让置身于黑暗世界的阿炳从这淙淙的.流水中听到这么多他儿时未曾听到的声音?(生默读,找一找)
预设片段:——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
(1)文中有一段文字精炼地概括了阿炳十多年来遭遇的人生变故,学生找一找文中描写阿炳坎坷人生的句子,读一读。
(2)补充资料
请同学们看屏幕——(展示四幅图画,教师在乐曲声中叙述——可能是某一个秋雨连绵的早晨,也可能是一个雪花飘飘的黄昏,还可能蹒跚前行的阿炳不小心撞倒了一个水果摊,也可能贫困交加,使得阿炳最终卧倒在病床上……当然,还有很多很多的可能,请你拿出笔,结合自己的想象和对生活的感受,写一写你心目当中的阿炳经历了怎样的坎坷?学生在音乐声中静静地思考、动笔写,教师巡视时间约为8分钟。
(3)总结阿炳多舛的命运:在唾弃声中降生,四岁丧母;在白眼中成长,痛丧师父;在屈辱中度日,双目失明;备课时我几度落泪,为阿炳写了一首四字词语歌。课件出示一组成语,学生读一读,感受其凄苦的人生。
失去双亲孤苦无依
雪上加霜双目失明
卖艺为生颠沛流离
小小人生苦苦凄凄
——独坐二泉池畔,想起十多年前,无锡的惠山树木葱茏、藤萝摇曳。中秋之夜,月光似水,静影沉璧,而如今月仍旧,泉依流,亲人面,无处寻,聆听着淙淙的流水,阿炳不禁感慨万千:
(生读片段)
——独坐二泉池畔,想到自己双目失明,孑然一身,受人白眼,遭人欺凌,聆听着淙淙的流水,阿炳不禁泪雨滂沱。
读到这里,你知道小泽征尔为什么说“这种音乐得跪下来听”吗?
三、感受刚直顽强精神
1、过渡:他精湛的音乐造诣,在曲中凝结的爱怨愁苦的人生情怀值得一跪;他面对列强的强逼,他又是怎样的态度呢?
2、课件出示:继续阿炳资料的补充介绍。读一读,谈一谈。
人称阿炳三不穷:人穷志不穷(不怕权势),人穷嘴不穷(不吃白食),人穷名不穷(刚直顽强)。
小结:感受着生命的卑微,饱尝着人情的冷暖,依然“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好一个刚直的阿炳!怪不得小泽征尔忍不住这样说:“这种音乐得跪下来听!”。
四、品味名曲体会意境
(过渡):是啊,月光虽明,世道却暗;泉水虽甜,人世却苦;多少爱,多少恨,多少悲在那个寂寥的中秋之夜铺天盖地席卷着阿炳,看,他用颤抖的手操起了琴弓;听,如泣如诉的琴声在池畔回响起来了。
1、课件展示:二胡曲《二泉映月》
2、师:课本中,有一段文字生动地再现了《二泉映月》夜阑人静,泉清月冷的意境,请大家找一找。
3、课件出示:
我来说琴曲:
结合学生朗读情况进行指导。理解:蜿蜒流淌、升腾、跌宕。
4。抽生读——引读——示范读——配乐集体读等多种形式朗读品味。
小结:
这个凄惨的人世并没有善待阿炳,夺他双亲,毁他双目,在身体上彻彻底底成为弱者(板书:弱者),但是,倔强的阿炳硬是在这荆棘密布的道路上奏响了强者生命的之歌(板书:强者),给后世留下了无价的艺术瑰宝,与“二泉映月”共活到了人们的心中。
五、汲取精神指引人生
1、师生共同朗读配乐诗:《永远的二泉映月》
2、总结:
伴着二泉映月完美无瑕的旋律,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个落魄的阿炳又缓缓向我们走来。苦难究竟能给人带来什么?阿炳穷尽自己的一生为我们留下了最响亮的回答:人在旅途,有苦有乐,笑对人生,从容不迫,穿越痛苦,赢得生活!
《二泉映月》教案4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并能选用部分词语写一段话,描绘自己所观察到的月夜景色。
3、感受阿炳创造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学习他敢于同命运抗正、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第五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
教学准备:
光盘、挂图。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1、认识阿炳,交流他的情况,向同学们介绍。
2、教师介绍阿炳的生平。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字典理解词语。
患病、搀扶、积淀、坎坷、富饶、萦绕、哭泣、泯灭、抒发、委婉、跌宕、倔强、一泓清泉、静影沉璧
2、检查自学情况。
(1)试读课文,了解词语掌握情况和各自然段的大致内容。
(2)通读课文,分段。
第一段(1—2):二泉的自然环境和小阿炳跟着师傅到二泉赏月的情景。
第二段(3—4):不幸的经历没有泯灭阿炳对音乐、生活的热爱,他又来到二泉,心潮激荡,似乎听到人世间的不平之声。
第三段(5—6):阿炳在二泉边用二胡倾吐自己的情怀,创作出不朽的名曲《二泉映月》。
3、学生质疑问难。
三、指导书写
1、请学生自己辨别,交流注意点。
2、学生练习书写。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
中秋之夜,瞎子阿炳又一次来到了美丽的二泉。皎洁的月光照耀着清冽的泉水,淙淙流淌的泉水拨动了饱受贫穷和疾病折磨的阿病的心弦。看,他用颤抖的手操起了琴弓;听,如泣如诉的琴声在池旁回响起来。
2、听二胡曲《二泉映乐》。
3、你从音乐里听出了什么?用一句话简单说说感受。(仿佛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4、阿炳用心演奏音乐,你们用心领悟音乐,所以感受都很准确。课文哪一自然段集中体现了这首名曲所体现的内容和意境,找出来,认真读读。
二、精读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找出表现阿炳演奏二胡时的动作的语句,用直线画出来;找出描写琴声变化的.语句,用曲线画出;找出琴声所表达的丰富内涵的语句,用括号标出,小组进行交流。
2、交流表现写阿炳演奏二胡动作的语句。
(1)联系上下文说说对“倾吐”的理解。
(2)阿炳要倾吐什么?通过什么倾吐?
板书:琴声倾吐情怀
3、交流描写琴声变化和琴声所表达的丰富内涵的语句。
(1)出示:
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在怀念……在思索……
听音乐起始部分,想象相关画面,感受乐曲的委婉连绵,体会琴声表现的内涵。
交流:作者是如何把“委婉连绵”的音乐形象地表现出来的,又是如何把阿炳通过琴声要倾吐的情怀具体地表现出来的?
板书:委婉连绵赞叹怀念思索
指导朗读,用徐缓、抒情的语调朗读,加深体会。
(2)出示:
随着旋律的深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一势不可挡的力量,表达了……抒发了……
说说自己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板书:深腾跌宕表达抒发
欣赏音乐高潮部分,进一步体会阿炳通过琴声所表达的感情。
直到感情朗读,语速加快,音调加高,读出“势不可挡”的气势。
(3)出示:
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他爱……他爱……他爱……
圈出表现这首乐曲特点的词语。朗读理解作者通过这看似矛盾的两对词语所表现的乐曲的丰富内涵。
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乐曲表现了阿炳的悲、苦、恨、怒,更表现了他对音乐和生活的爱。
引导朗读:他爱——他爱——他爱——他爱——
提问:“他爱”的内容的顺序能调换吗?为什么?
4、听配乐朗读,想象当时的情景。
三、指导精读其余部分
1、过渡:阿炳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内创作出这样内涵丰富、动人心弦的乐曲?读读其他部分,看看阿炳“积淀已久的情怀”从何而来?
2、第一自然段。
(1)播放慧山录象片段。
(2)交流家乡的美好风光对阿炳的熏陶。
(3)指导朗读。
3、第二自然段。
(1)交流师父对阿炳的启迪和教诲。
(2)指导用启发、语重心长的语气读好师父的话,注意强调“倾吐”、“年纪还小”、“许多”、“饱经风霜”等词语。
4、第四自然段。
(1)从“双目失明”、“卖艺度日”等词语可看出他饱受穷困和疾病的折磨。
(2)磨难并没有磨灭他对音乐、生活的热爱。所以“但是”、“泯灭不了”、“热爱”、“向往”、“多么希望”等应重读,表现阿炳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3)练习朗读。
5、第四自然段。
读读、想想、议议:
中秋之夜,月光依旧,泉水依旧,可听泉的阿炳已经经历了无数坎坷,不再是十多年前那个不谙世事的少年了,两个“想到了”,两个“渐渐地”和“听到了”后面并列的短语以及语意未尽的省略号,准确、生动、充分地表现了他此时此刻的万千感慨。他触景生情,“禁不住拿起二胡,要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出来”。
6、第六自然段。
过渡:琴弦即心弦,琴声即心声。正是长期积淀在胸的种种情怀,化做创作的灵感,才孕育出这不朽的乐曲。
四、配乐朗读全文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完成部分练习册。
第三课时
一、指导背诵第四第五自然段。
1、激发兴趣。
月光似水的中秋之夜,阿炳又一次坐在美丽的二泉边倾听泉声,心潮起伏,用琴声倾吐了满腔的情怀。读了第四第五自然段,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阿炳的内心世界。让我们有感情地背诵。
2、指导背诵第四自然段。
按先环境描写,再人物内心活动描写的顺序背。
3、指导背诵第五自然段。
顺序:阿炳演奏的动作表现——琴声变化——想象琴声的内涵。
自由背诵。
二、朗读课文
1、感情朗读全文。
2、欣赏读。
三、.总结全文
1、再次欣赏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感受乐曲传达的丰富内涵。
2、.总结:
课文生动地记叙了盲人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表现了他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四、说话练习
1、激发兴趣。
现在你就是那个中秋之夜搀扶阿炳来到二泉的少年,请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用一句话说出来。
2、同桌练习说。
3、指名说,评议。
五、布置作业
认真观察月夜景色,像阿炳一样全身心地体验感受,捕捉美好的景物,写一段话,下面的词语可供选用。
月光似水静影沉璧赏月月光照水水波映月照耀
板书: 6、二泉映月
倾吐
琴声 情怀
动人心弦 积淀已久
委婉连绵 赞叹……怀念……思索
升腾跌宕 表达出……抒发了……
舒缓而又起伏 他爱……他爱……
恬静而又激荡 他爱……他爱……
《二泉映月》教案5
一、发现一道风景
师:不用我说大家也一定清楚,《二泉映月》是一首著名的二胡曲。是吧?
生:(齐答)是。
师:但是,关于“二泉映月”,还有一点,如果我不提醒,大家就不一定清楚。其实,“二泉映月”还是无锡惠山的一道著名的风景。不信,你去书上找找看。就是这篇课文,描写“二泉映月”这道风景的文字还真不少。
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描写“二泉映月”这道风景的文字。)
师:谁找到了?把你找到的风景读给大家听一听。
生1:(朗读)“有一年中秋之夜,小阿炳跟着师父来到泉边赏月。水面月光如银,师父静静地倾听着水声。”
师:好一个“水面月光如银”。这是一处,继续找。
生2:(朗读)“无锡的惠山,树木葱茏,藤萝摇曳。山脚下有一泓清泉,人称‘天下第二泉’。”
师:“二泉”之名就是这么来的。大家注意听,你再读一读。
生2:(朗读)“无锡的惠山,树木葱茏,藤萝摇曳。山脚下有一泓清泉,人称‘天下第二泉’。”
师:没错,这泓清泉,就是“二泉”。好,已经找到两处了。请继续找。
生3:(朗读)“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师:这段文字藏得很深呐,目光不敏锐,是很难发现的。哪两个词在直接描写“二泉映月”这道风景?
生3:月光照水,水波映月。
师:好,又发现了一处,已经三处了。还有别的发现吗?还有吗?
生4:(朗读)“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月光似水,静影沉壁,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
师:阿炳看不见了,但你却看见了。你看见什么了?
生4:我看见了“月光似水,静影沉璧”。
师:“静影沉璧”指的是什么?
生4:指的是月亮的影子倒映在泉水中。
师:你们谁知道“璧”的意思吗?
生5:“璧”就是美玉。
师:是的,一轮圆月倒映在泉水中,就像一块怎样的美玉呀?
生6:洁白的美玉。
生7:透明的美玉。
生8:像大圆盘一样的美玉。
师:现在明白“静影沉璧”的意思了吗?
生:(齐答)明白了。
师:整整四处,描写“二泉映月”这道风景。虽然这道风景散见在课文的字里行间,但还是被我们一一发现了。王老师已经把描写二泉映月的优美词语都摘了下来。大家看——
(大屏幕出示:
茫茫月夜如银月光
一泓清泉静影沉璧
流水淙淙蜿蜒而来
月光照水水波映月)
师:谁来读一读?(停顿了较长时间,让学生在心里读读)把两个词语连在一起读,一组一组地读。好,第一组谁来读?
生1:(朗读)“茫茫月夜,如银月光。”
师:读词语,正确是第一位的。好,八个字,你读读得完全正确。读正确之后,你能不能读出一种感觉来。这两个词,放在你面前,他们带给你一种什么感觉?读的时候,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生1:(再次朗读)“茫茫月夜,如银月光。”
师:很好,有感觉了。你注意这个“茫茫”,一眼望去,茫茫无边。你在注意这个“月夜”,它应该是静静的,没有喧闹,没有嘈杂。有感觉吗?再读一遍。
生1:(再次朗读)“茫茫月夜,如银月光。”
师:好,很好!就是这种感觉。“茫茫月夜,如银月光。”
咱们一起读——
生:(齐读)“茫茫月夜,如银月光。”
师:齐读不一定非得大声。轻轻地、缓缓地读,更能给人以一种“茫茫月夜”的感觉。再读一遍。
生:(齐读)“茫茫月夜,如银月光。”
师:很好!带着这种感觉,谁来读读第二组词语?把感觉读出来。
生2:(朗读)“一泓清泉,静影沉璧。”
师:太好了!听了她的朗读,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一泓清泉,静影沉璧。”看到了什么?
生3:我看到了一股清泉流到了一起。
生4:我仿佛看到一泓清泉在缓缓地流淌着,发出了美妙的声音。
生5:我看到有一轮金黄的圆月倒映在清澈的泉水中。
生6:我看到水面非常非常的平静,月亮的影子倒映在水中,好像一块洁白的美玉。
师:多美的画面,多美的意境啊!来,咱们一起读——
生:(齐读)“一泓清泉,静影沉璧。”
师:好,第三组,谁来读?
生7:(朗读)“流水淙淙,蜿蜒而来。”
师:这声音就萦绕在我们的耳畔。你读——
生8:(朗读)“流水淙淙,蜿蜒而来。”
师:这声音继续在我们的耳畔回响着。你读——
生9:(朗读)“流水淙淙,蜿蜒而来。
师:这声音一遍又一遍的萦绕在我们的耳畔。你读——
生10:(朗读)“流水淙淙,蜿蜒而来。”
师:好!最后一组,咱们一起读。
生:(齐读)“月光照水,水波映月。”
师:很好!就是要读出这种感觉来,读出这种节奏来。你读着读着,你有没有发现,这八个词语变了。变了,变成了什么?
生1:变成了一首小诗。
师:是呀,变成了一首诗,变成了一首小小的诗,变成了一首优美的诗。来,谁来读一读这一首小诗?
生2:(朗读)“茫茫月夜,如银月光;一泓清泉,静影沉璧;流水淙淙,蜿蜒而来:月光照水,水波映月。”
师:读出了什么感觉?
生2:读出了月亮照在水上很优美的感觉。
师:读出了优美的感觉。你来读读这首小诗。
生3:(朗读)“茫茫月夜,如银月光;一泓清泉,静影沉璧;流水淙淙,蜿蜒而来;月光照水,水波映月。”
师:读着这首诗,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3:我体会到了一种很优美、很安静的感觉。
师:谁再来,读出你自己的感觉来。
生4:(朗读)“茫茫月夜,如银月光;一泓清泉,静影沉壁;流水淙淙,蜿蜒而来;月光照水,水波映月。”
师:什么感觉?
生4:清幽的感觉。
师:优美的,安静的,清幽的,可能还会有别样的感觉。来,我们一起读这首小诗,读出你自己的感觉来。
生:(齐读)“茫茫月夜,如银月光;一泓清泉,静影沉壁;流水淙淙,蜿蜒而来;月光照水,水波映月。”
师:听着你们的朗读,我真真切切地看到了如银的月光,那么皎洁、那么明亮;一泓清泉,缓缓地流淌着,那么清澈、那么纯净。月亮的影子倒映在水中,又是那么圆润、那么空灵。但是,同学们,这如银的月光,这清澈的泉水,这一切的一切,对于双目失明的阿炳来说,只是一片什么?
生1:一片黑暗。
师:一片什么?
生2:一片黑暗。
师:一片什么?
生3:一片黑暗。
师:是的,“茫茫月夜,如银月光”对双目失明的阿炳来说,只是一片——
生:(齐答)黑暗。
师:“一泓清泉,静影沉璧”,对双目失明的阿炳来说,还是——
生:(齐答)一片黑暗。
师:“流水淙淙,蜿蜒而来”对双目失明的阿炳来说,依然是——
生:(齐答)一片黑暗。
师:“月光照水,水波映月”,对双目失明的阿炳来说,永远只是——
生:(齐答)一片黑暗。
二、体验一段人生
师:黑暗,黑暗,除了黑暗,还是黑暗。置身于黑暗世界中的阿炳,在那个中秋之夜,在那个二泉池畔,他在想些什么,他又在听些什么?默读课文,请把你的目光聚焦到阿炳的身上。
生:(默读课文,寻找刻画阿炳心理活动的文字。)
师:中秋之夜,二泉池畔,面对这淙淙的流水声,双目失明的阿炳思潮起伏、思绪万千。请问,他想到了什么?
生1:他想到了师父说过的话。
师:是的,师父曾经跟他说过这样的话——
生1:(朗读)“你年纪还小,等你长大了,就会从二泉的流水中听到许多奇妙的声音。”
师:他还想到了什么?
生2:他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
师:(板书“坎坷”)请为“坎坷”换词语。
生3:苦难。
生4:痛苦。
生5:穷困。
生6:屈辱。
生7:悲惨。
生8:可怜。
师:(对以上词语一一板书)同学们,他的苦难、痛苦,他的穷困、屈辱,他的悲惨、可怜,你是从哪儿读出来的?
生:(默读课文,寻找有关词句。)
师:谁来读读你的发现,
生1:(朗读)”十多年过去了,师父早巳离开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他多么希望有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啊!”
师:我们一起读读这段文字。
生:(齐读)”十多年过去了,师父早巳离开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啊!”
师:这段文字当中,有阿炳的苦难和痛苦吗?
生:(齐答)有!
师:有阿炳的穷困和屈辱吗?
生:(齐答)有!
师:有阿炳的可怜和悲惨吗?
生:(齐答)有!
师:闭上眼睛,让我们用心地去看,这段话在你的眼前仿佛变成了怎样的画面?”十多年过去了,师父早已离开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啊!”
生:(闭眼听老师的朗读。)
师:同学们,阿炳生活的时代离我们已经有五六十年了。他的生活对我们来说是陌生的、遥远的。但是,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用自己的真情和想象,走进阿炳生活的那个时代。你看,也许是一个大雪纷飞的早晨,阿炳是怎样艰难地行走在卖艺的路上;也许,那是一个酷热难耐的中年,拉着二胡的阿炳,突然晕倒在地上,事情将会怎样发展:也许,在卖艺的路上,阿炳不小心撞上了一摊水果,你又将看到什么;也许,一个粗鲁的大汉硬拉着阿炳去给汉奸唱堂会。但是,阿炳他……来,把你看到的画面写下来。
生:(各自写话,用时约5分钟。)
师: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生1:我看到了双目失明的阿炳在大雪纷飞的时候,拿着胡琴在街上卖艺,当他不小心撞到小摊时,即使他连声说“对不起”,无情的摊主也不肯放过他,硬是把他一天辛苦赚来的钱全部都拿走了。
师:留给阿炳的,是人世间的冷漠和屈辱啊!说说你看到的场面,好吗?
生2:我看到了双目失明的阿炳,不小心碰翻了人家的水果摊,虽然说了“对不起”,还趴在地上一个一个地拣水果,但是,凶狠的老板还是对他拳打脚踢。虽然围观的人很多,但是没有一个人帮助他,只是在一旁讥笑他。
师:为什么?为什么人们会这样对待阿炳?
生3:因为他是一个瞎子。
生4:因为他只是一个卖艺的人。
生5:因为这时候的社会十分黑暗。
师:你们还看到了怎样悲惨的画面?
生6:我看到双目失明的阿炳在别人吃着团圆饭时,一个人在大雪纷飞的夜晚,拉着二胡,穿着破烂的单衣,吃着别人剩下的饭菜,睡在牛棚里,没有被子,没有床,没有枕头。
师:只有寒冷,只有饥饿,还有那无尽的黑暗和凄凉。
生7:我看到一个气势汹汹的大汉,一边拉着阿炳,一边说着:“快去给我家老爷拉曲子去。”阿炳说什么也不肯去。大汉急了,抡起拳头就往阿炳的脸上、身上打去。阿炳被打得鼻青脸肿,鲜血也一滴一滴地从脸上流了下来。但阿炳死也不去给那个老爷拉曲子。
师:是的,他要用死来捍卫做为一个人的尊严啊!我们用自己的真情和想象,看到了阿炳的生活,走进了阿炳的世界。那里有着太多的苦难和痛苦,有着太多的穷困和屈辱,有着太多的可怜和悲惨。但是,面对苦难和痛苦,阿炳可曾放弃对音乐的热爱?
生l:没有放弃。
生2:没有放弃。
师:面对穷困和屈辱阿炳可曾放弃对光明的向往?
生3:没有放弃。
生4:没有放弃。
师:面对可怜和悲惨阿炳可曾放弃对幸福的追求。
生5:没有放弃。
生6:没有放弃。
师:一边是苦难、是屈辱、是悲惨,一边却是热爱、是向往、是追求,这就是阿炳的坎坷经历啊!
而这一切,伴随着淙淙的流水声,伴随着师父很久以前的教诲声,一幕一幕地在阿炳的脑海里出现了。十多年的坎坷经历,在这一个中秋之夜,终于化作了这样的心声——
(大屏幕出示: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生1:(朗读)“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师:想到自己被水果店的老板辱骂和毒打的那一幕——
生2:(朗读)“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师:想到别人吃着团圆饭,自己却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那一幕——
生3:(朗读)”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师:想到自己虽然穷得身无分文,却死也不给地主老爷拉曲卖艺的那一幕——
生4:(朗读)“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师:想到自己十多年的苦难、十多年的悲惨、十多年的屈辱,想到自己十多年的热爱、十多年的向往、十多年的追求,阿炳终于从二泉的流水中听到了这样的声音。我们一起读——
生(齐读):“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师:再读一遍。
生(齐读):”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师:再读一遍。
生(齐读):“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师:闭上眼睛,用心去听,再读一遍。
生(齐读):“渐渐地,渐渐地,他似平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师.这声音,让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流水、月光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上流泻出来。就这样,一首不朽的二胡曲诞生了。
(二胡曲《二泉映月》响起,师生静静地听完整首曲子,用时6分钟。)
三、感悟一片情怀
师:同学们,你们刚刚听到的就是《二泉映月》。什么感觉,
生1:想哭。
生2:阿炳的经历太坎坷了,要不然,他拉不出《二泉映月》的。
生3:好像在梦里一样。
生4:伤心,又感觉很悲愤。
生5:《二泉映月》就是阿炳的心声。
生6:很优美,也很凄凉的一种感觉。
师:听得出,你们对《二泉映月》都已经有了很好的感觉。听任何音乐,感觉最重要。《二泉映月》这首曲子就写在我们的'书上,快速读一读课文,把描写《二泉映月》这首曲子的段落找出来,带着音乐留给你的感觉和情绪,用心地去读一读这段话。
生:(默读,寻找有关段落,然后自由读课文。)
师:好。谁来读读乐曲的开始部分?
生1:(朗读)”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
师:这是乐曲的开始部分。谁来读读乐曲的高潮部分,
生2:(朗读)“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挡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
师:回忆一下《二泉映月》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昴。一种气势,一种力量,像巨浪一样在心中激荡。谁再来读读高潮部分,
生3:(朗读)”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挡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
师:要把乐曲推向高潮,也许一个人的力量小了一点。谁愿意跟他一起推?愿意推的我们都站起来。用我们的全部力量和气势,把乐曲推向高潮。
生:(齐读)“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挡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
师:请坐。乐曲的尾声部分谁来读?
生4:(朗读)“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师:同学们,回响在二泉池畔的,仅仅只是这首乐曲吗,仅仅只是这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的琴声吗?此时此刻,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
生1:我听到阿炳在说,命运啊!你对我为什么这么不公平?
师:这是阿炳激愤的倾诉。
生2:我听到阿炳在说,我不会低头的,我不会屈服的,我一定要跟命运抗争。
师:是的,这是阿炳倔强的呐喊。
生3:我听到阿炳在说,这个万恶的旧社会,人和人之间是多么的不平等啊!
师:你听到了阿炳沉重的叹息。
生4:我听到阿炳在说,我虽然很穷,但我有音乐,我爱音乐,这就足够了。
师:如果阿炳在天有灵,他一定会把你当作知音的。
生5:我听到阿炳在说,师父啊,你在哪里,我想念你,你来帮帮我吧。
师:这是阿炳在伤心的哭泣啊。
生6:我听到阿炳在说,人穷志不能穷,我要努力,我一定会过上幸福生活的。
师:是的,这是支撑阿炳活下去的理由和力量啊!同学们,你们听到的这一切的一切,是什么?是阿炳积淀已久的一片情怀呀。(板书:一片情怀)
(大屏幕出示以下语句,《二泉映月》的音乐再次响起。
”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挡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师:让我们再次走进阿炳的《二泉映月》。我读前面一句,你们一起读后面一句。(朗读)“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
生:(齐读)“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
师:(朗读)“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
生:(齐读)“它以势不可挡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
师:(朗读)“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
生:(齐读)“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师:(再读)“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
生:(齐读)”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师:(三读)“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
生:(齐读)“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四、理解一首曲子
师:但是,在五十多年以前,在那个世道,在那个社会,对阿炳的这一片积淀已久的情怀,有人理解吗?
生1:没有。
师:对阿炳的这一段坎坷的人生,有人同情吗?
生2:有。
师:是你吗?
生2:是,我同情他。
师:可惜你没有生在阿炳的那个年代。那个世道,那个社会,对阿炳的音乐才华,有人欣赏吗?
生3:没有。
师:这琴声中饱含着的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有人听懂了吗?
生4:没有。
师:是的,一个瞎子,一个艺人,一个乞丐,谁在乎他的情怀?谁在乎他的命运?谁又在乎他的绝世才华?孤独的阿炳,有着绝世才华的阿炳,只好把自己的《二泉映月》倾吐给这——
(大屏幕出示:
茫茫月夜如银月光
一泓清泉静影沉璧
流水淙淙蜿蜒而来
月光照水水波映月)
生:(齐读)“茫茫月夜,如银月光;泓清泉,静影沉壁;流水淙淙,蜿蜒而来;月光照水,水波映月。”
师:他的人生,他的情怀世才华,随着他的《二泉映月》融入了——
生:(齐读)“茫茫月夜,如银月光;一泓清泉,静影沉璧;流水淙淙,蜿蜒而来;月光照水,水波映月。”
师:(板书:付月光)一段人生尽坎坷,一片情怀付月光。
生:(齐读)一段人生尽坎坷,一片情怀付月光。
《二泉映月》教案6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二、三段,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感受名曲《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学习阿炳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描写音乐和表达乐曲丰富内涵语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趣探究。
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生齐读课题《二泉映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课文第一段主要写什么?(中秋之夜,在二泉边师父告诉阿炳,要等他长大后才能听懂泉声。)
⒉出一个类似脑筋急转弯的题目考考你:从题目中看,你觉得阿炳长大后听懂泉声了吗?何以见得?(因为《二泉映月》不仅是课题,还是阿炳创作的一首二胡曲的名称他是听懂了泉声以后才创作出这首曲子的。)
⒊是啊,《二泉映月》不仅是课题,也是一曲深受我国人民喜爱,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盛誉的二胡曲的名称,让我们恭恭敬敬地读一读它。(生齐读。)
⒋读得很专注,充满了敬佩之情,想听听这首二胡名曲吗?
如果现在上的是音乐课,老师可以马上满足你们的愿望,可是,我们现在上的是语文课,我们应该尝试用语文的方式透过语言文字去听懂这首曲子。愿意和老师一起来试一试吗?
【学生参与程度是课堂成功的关键,说到脑筋急转弯,同学们立刻凝神倾听,后又提出尝试用语文的方式透过语言文字去听懂曲子激起了孩子们阅读探究的兴趣。】
二、直奔重点,理解旋律。
⒈打开课本,迅速浏览二、三两段,说说从课文第几自然段你能听到这首曲子?(第5自然段。)
⒉下面同学们就用语文的方式来听这段音乐,谁来读要求?(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自由读第5自然段,展开想象,透过语言文字你听到了怎样的旋律,可以适当写上自己的感受。
学生自学。
⒊交流,读懂旋律。
#你听到了怎样的旋律?
(1)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
a从这句话中我感觉到曲子缓慢优美。
哪些词给了你这样的感受?(委婉连绵、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课件中这几个词变红。)
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指名读。)
b这委婉连绵的琴声是要告诉我们什么?
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
请你联系课文第一自然段具体说说阿炳在赞叹什么?月光下的二泉更是美不胜收,请赞叹一下。
联系上文及课前搜集的资料谈谈师父对阿炳如何恩重如山?阿炳又走过怎样的人生道路?
c理解了这些我们再来读课文,一定有更深的感受?
指名读,女生齐读。
#接着听听曲子的旋律又有了什么变化?
(2)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当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
a曲子的旋律时高时低,显得特别激昂。
b是哪些词给了你这样的感受呢?
①升腾跌宕让我想到了二胡声一会儿尖锐,一会儿低沉,乐曲声变化大,扣人心弦。
②步步高昂势不可当,让我觉得曲调越来越高,似乎要把一切都推倒。
③你们听得很对,曲子的旋律就是这样强烈,简直就要把一切给推翻了。这样的旋律你能通过读来表现出来吗?
指名读。
(要读得越来越快,而不是一开始就很重、很快。)
再指名读。
你的朗读就是一曲音乐,让我们大家一起通过朗读把这段音乐呈现出来。
齐读。
#除了这升腾跌宕的旋律,你还听到了怎样的旋律?
(3)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a哪些词告诉我们此时旋律的特点?(舒缓起伏恬静激荡)
b引读: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这看似矛盾的两对词语让我们听出了曲子的扣人心弦,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他爱他爱他爱)
⒋让我们来听听这优美的二胡曲吧!(播放《二泉映月》。)
师根据旋律特点在音乐声中引读第5节。
⒌引读第6节:就这样,一首不朽的乐曲诞生了几十年来,这首曲子
【直奔教学重点描写曲子旋律的第五自然段。以本为本,通过学生交流,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曲子的委婉连绵到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体会曲子的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通过欣赏语言和想象感受音乐的内涵,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形象美、意蕴美和韵律美。】
三、讲读第二段,联系上下文,感悟泉声。
⒈阿炳听懂泉声,创作出了二胡名曲《二泉映月》,阿炳从泉声中到底听到了什么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第二段,画出有关语句。
⒉交流:阿炳从泉声中听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1)同学们,真的是泉水在叹息、哭泣吗?那是谁在叹息哭泣?是谁在倾诉呐喊?
师深情叙述,指导朗读:是啊,这哪是泉声啊!分明是阿炳心中那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你能把阿炳的心声读出来吗?(指名读,男生齐读。)
(2)阿炳要向人们诉说什么呢?请联系上下文畅所欲言吧!
(①惠山树木葱茏,藤萝摇曳,二泉淙淙流淌,月光似水,静影沉璧,阿炳却再也看不见了。深沉的叹息。
②十多年过去了,师父早已离开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生活的贫穷、疾病的折磨、身世的坎坷怎能不让他伤心地哭泣。
③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呀!这是阿炳那倔强的呐喊。
④阿炳要向人倾诉,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3)孩子们,阿炳从泉声中听到的只有这些吗?省略号告诉我们,可能还有什么?
(对音乐无比的热爱,对光明无限的向往,对亲人无尽的思念)
⒊琴弦即心弦,琴声即心声,正是长期积淀在胸的种种情怀,化做创作的灵感,才孕育出这不朽的乐曲(生齐读:二泉映月)
【联系上下文,感悟泉声,进一步理解乐曲,同时通过两个问题的探讨:⒈阿炳要向人们诉说什么呢?⒉阿炳从泉声中听到的只有这些吗?省略号告诉我们,可能还有什么?让学生把课文语言创造性地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四、品读回味,发现真爱。
⒈让我们再次以语文的方式来展示一下这优美的旋律吧!捧起书来,和老师一起读。
(起初,琴声委婉连绵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⒉课件出示:月光似水,水波映月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师:阿炳爱音乐,爱家乡,爱清泉,爱月光,他只爱这些吗?从哪里看出来的?(省略号)
通过课文的学习,你觉得他还爱什么呢?(板书:爱)
说话练习:他爱,他爱,他爱。
老师觉得阿炳甚至还爱给他带来苦难的生活,因为苦难在阿炳眼里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苦难让阿炳学会了什么?(坚强、抗争、追求)
小结:阿炳爱一切美好的事物,因为爱,他才有勇气与命运抗争,因为爱,他才向往幸福的生活,因为爱,他才创作了这首深受我国人民喜爱,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盛誉的二胡曲《二泉映月》。
⒊课文学到这里,你喜爱《二泉映月》吗?是喜爱这篇课文,还是这首二胡曲?为什么?
(课文通过准确的描写,让我们仿佛听到了优美的乐曲。这就是语言文字的魅力,也是我们语文的魅力。
曲子时而委婉连绵,时而升腾跌宕,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扣人心弦。)
⒋最后,让我们带着这种爱再次用心倾听二胡曲《二泉映月》,感受课文所描述的情境。
(播放《二泉映月》。)
师在音乐声中提问:①在这委婉连绵的音乐声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可以用文中语句表达,鼓励创新。
②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
【优美的课文,优美的乐曲,两次说话练习让学生表达出心中的真爱。】
五、作业。
曲已尽,言未了,今天的家庭作业就请同学们完成小练笔《听〈二泉映月〉》。
【由读到说再到写,使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到实处。】
六、板书设计。
二泉映月
委婉连绵
升腾跌宕步步高昂
舒缓起伏恬静激荡
爱
用语文的方式倾听音乐
《二泉映月》设计意图兼教学反思
一、设计意图。
用语文的方式去听音乐!在〈〈小学语文教师〉〉中读到这句话时,真的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重温〈〈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读书,语文课应该引领学生从语言文字中去理解课文的意思,去感受作者表达的深深情感,去欣赏一幅幅优美的图画,去聆听一首首美妙的乐曲,去评价一个个鲜活的人物。用语文的方式去听音乐不就是让学生从文字中去听音乐,不就是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文课?正好快教到《二泉映月》这一课,于是我便尝试着运用这种理念来设计教学。
首先带领学生直奔教学重点描写曲子旋律的第五自然段。提出自学要求:尝试以语文的方式来听这段音乐,一边读第五自然段,一边展开想象,透过语言文字,你听到了怎样的旋律?写上自己的感受,并画出哪些词句给了你这样的感受。通过学生交流,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曲子的委婉连绵到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体会曲子的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通过欣赏语言和想象感受音乐的内涵,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形象美、意蕴美和韵律美。
其次,在感悟阿炳从泉声中听到了什么以及乐曲中蕴含的无尽的爱时,我抓住两个省略号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来具体谈自己的感悟。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来体会阿炳不屈的抗争和美好的向往以及爱生活、爱音乐、爱家乡甚至爱苦难这些深沉的情感。并学习课文的语言形式练习用他爱,他爱,他爱说话,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总之,整节课设计我都从立足文本、细读文本的角度出发来理解课文,理解音乐,把语言文字的训练放在第一位,二胡曲《二泉映月》的播放只是学习的辅助工具。因为,用语文的方式去听音乐,我喜欢。
二、问题反思。
1、教师的心理素质很重要,要达到既要目中有人(学生)又要目中无人(听课者)这种境界说来容易,做起来有一定难度。
《二泉映月》这篇课文可谓文美、景美、音乐美,教者本想通过教师的诗意的语言引领学生进入美的意境,但因师生共有的紧张使课堂的美感打了折扣。
2、要注意细节。在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感悟文本的过程中,对重点词语未能在课件中通过变色或其他方法加以突出,给学生更直观的印象。(教案为上课后修改稿。)
《二泉映月》教案7
【教材简解】
《二泉映月》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苏教版教材第十册的一篇课文。
它生动地记叙了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文章真挚感人,曲子所表达的意境和内涵丰富,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酷爱音乐、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课文内容真挚感人,语言生动优美,意境高雅深远。《二泉映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但篇幅较长,难点较多。由于文中有很多音乐上的专业术语,而且阿炳生活的那个年代离现在的孩子也比较遥远,对于缺乏生活经验的小学生来说,领悟文章的中心以及乐曲所表达的情感,有一定难度。要让学生了解这首名曲所表达的内涵,必须让学生了解华彦君悲惨苦难的人生,感受阿炳刚直顽强的精神,然后学生听这首曲子,展开想象,引导学生体会其中蕴藏的内涵和意境,并通过朗读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体验,使学生产生共鸣,披文入情入境。
【目标预设】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二泉映月》琴声变化中蕴含的丰富内涵。
2、感受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学习他敢于与命运抗争、美好理想和生活的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在音乐的变化中感受阿炳对音乐的无限热爱,对美好生活和理想的矢志不渝的追求。
教学难点:通过感情朗读去体会和表现阿炳丰富的内心世界,感受他的精神品质。
【设计理念】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语文教育一直被称为情境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创设一个美的情境对于语文课堂教学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精心创设审美情境,对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起着重要作用。当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后,内在的心理倾向趋于教育教学过程,于是情不自禁地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中,因而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设计思路】
由于本文的写作背景与学生的生活背景、时间、空间差距较大,因此教者充分发挥多媒体和语言文字的优势,先创设一个音乐情境,让学生在初感音乐时就对音乐中的变化有所了解,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拉近阿炳和学生的距离,在品读体悟中产生感情共鸣,从而理解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他的敢于和命运斗争、矢志不渝追求理想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第一节课我们了解了阿炳的悲惨身世,十多年过去了,阿炳的师父早已离开人世。阿炳也因为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整天带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但是生活的贫穷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再一次的来到二泉。
2、这一次的到来和以前相比有什么不同呢?他想起了什么?下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学习第四自然段。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自学第四自然段,比较这一次的到来和以前相比有什么不同?这时他想起了什么?
(以前他是跟着师父来赏月,他看到了水面的月光如银,听到了淙淙的流水声音。这一次他什么也看不见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萦绕在他的耳畔。)
(他想起了师傅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
2、小结:多么美好的中秋之夜,但饱经风霜的阿炳已经无法欣赏眼前的美景,却回想起了辛酸的往事。美好的景,伤心的情,构成了多么强烈的对比。
3、一读,指导朗读
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4、你从这句话当中体会到了什么?
(这是阿炳的心声,也是师傅的心声,更是穷苦人民的心声......)
(板书:叹息、哭泣、倾诉、呐喊)
5、二练:
阿炳为_________而深沉地叹息。(自己坎坷的人生)
阿炳为_________而伤心地哭泣。(自己师父的离去)
阿炳为_________而激愤地倾诉。(自己的坎坷命运)
阿炳为_________而倔强地呐喊。(自己追求幸福的生活)
6、三听、《二泉映月》
(过度)师述:就这样,一曲《二泉映月》从阿炳的琴弦上流泻出来,它久久地回荡在二泉池畔,久久地回荡在我们的心里.下面我们学习第五自然段。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
(1)找出表现阿炳演奏二胡时的动作的语句,用“——”画出;(听着,听着,......他的手......泻出来。)
(2)找出描写音乐变化的语句;用“ ”画出;(起初......在......在......在......人生道路。)
(3)找出音乐表达的丰富内涵的语句,用“( )”标出;(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他爱......他爱......他爱......他爱......)
2.交流表现写阿炳演奏二胡动作的语句。
(1)联系上下文说说对“倾吐”的理解。
(2)从“禁不住”、“不停地滑动”、可看出阿炳什么?
(抒发情怀的急切和全身心投入创作的状态)
(3)阿炳要“倾吐”什么? (阿炳要通过琴声倾诉自己积淀已久的情怀。赞叹...... 怀念......思索......)
(4)通过什么“倾吐”?(二胡)
3.交流描写音乐变化和音乐所表达的丰富内涵的.语句。
(1)出示字幕: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在怀念……在思索……
①再听音乐起始部分,想象相关画面,感受乐曲的“委婉连绵”,体会琴声表现的内涵。
②交流:作者是如何把“委婉连绵”的音乐形象地表现出来的,又是如何通过琴声把自己要倾吐的情怀具体表现出来的?
(比喻句:月光流水音符,排比句:在…在…在…)
③指导用徐缓、抒情的语调朗读这一句,加深体会。自由读,女生读。
(2)出示字幕: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挡的力量,表达出……抒发了……
①说说自己对这两句话的理解。(阿炳通过琴声表达自己的情感板书:看到阿炳的坚强)
②指导朗读,语速加快,音调加高,读出“势不可挡”的气势。
(3)出示字幕: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他爱……他爱……他爱……
①圈出表现这首乐曲特点的词语。朗读理解作者通过这看似矛盾的两对词语所表现的乐曲的丰富内涵。 (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②乐曲表现了阿炳的什么?(悲、苦、恨、怒,更表现了他对音乐和生活的爱。板书:热爱生活,热爱音乐)
③指导朗读:他爱......他爱......他爱......他爱......
4、小结:正是长期积淀在胸中的种种情怀,化作创作的灵感,才孕育出这不朽的乐曲。就这样,一首不朽的乐曲《二泉映月》诞生了。
六、学习第6自然段
1、齐读第6自然段。
2、小结:是啊,就这样,一首不朽的乐曲《二泉映月》诞生了,几十年来,这首曲子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盛誉。
七、总结
1、通过聆听《二泉映月》这首美妙的乐曲,通过文本的反复学习,我们仿佛听到阿炳深沉的叹息、悲伤的哭泣、激愤的倾诉、通过倔强的呐喊,我们看到了阿炳的坚强,感受到了阿炳对生活的热爱,对音乐的热爱,说明了阿炳(板书:)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2、让我们再一次欣赏这首美妙的乐曲,感受和体验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从而学习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八、布置作业:
1、听《二泉映月》完成对对联练习
上联:泉声 琴声 心声声声入耳
下联:
2、预习下一节课学习的内容。
板书设计 二泉映月
听到:叹息、哭泣、倾诉、呐喊
看到:坚强
感到:热爱生活,热爱音乐
《二泉映月》教案8
教材分析:
《二泉映月》是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之一 。原曲为二胡独奏,经吴祖强改编,使其成为一 首弦乐合奏曲。华彦钧(1893——1950)民间音乐家,又名阿炳,江苏无锡人。其代表作品有: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琵琶曲《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
《二泉映月》本为无标题乐曲,此曲曲名由几人即兴而定。因此,在理解音乐上应从乐曲本身的音乐表现着手,乐曲主题段落由三个乐句组成,乐曲后几段,以第一 乐段为基础采用“换头合尾”的变奏手法写成。
教学目标:
1、 欣赏《二泉映月》,了解相关文化及背景,体验、感受乐曲的音乐情绪及风格。
2、 通过课外搜集资料,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及提高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难点:
体验《二泉映月》的音乐风格特点,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乐曲中的主题音乐及音乐与情绪的变化。
教学用具:
钢琴、多媒体、二胡、投影片等
教学过程:
一 、 听辨导入:
1、 听主题片段:片断1
(1)教师:请大家分辨这段音乐主题片断出自哪部作品?作者是谁?音乐片段中得主奏乐器是什么?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2)《二泉映月》主题播放
(3)学生:学生谈对音乐片段的听辨结果。
2、 引出课题:二泉映月
(说明:创设教育环境,在学生听辨结果中开门见山,直接引入课题)
二、 新课:
A 学生交流:
1、 学生展示各自课前要求搜集的成果(文字、图片、音乐不同版本、生平)
2、 选派代表介绍本组搜集内容
3、 表演组(器乐形式、声乐形式、舞蹈形式表现《二泉映月》)
B 教师展示交流:
1、《二泉映月》的不同表现形式:(钢琴独奏、弦乐五重奏、舞蹈)片断欣赏
2、照片(无锡故居、二泉映月、锡惠公园)
(说明:此环节体现了师生间的.教与学的平等,充分体现了教学内容在师生间的纽带作用,拉近了三者间的关系,使学生较为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
教师要在此环节对学生的介绍与展示作出灵活、及时的反应。同时,允许学生不同视角,不同方式表达他们的准备过程,在师生间形成一 个可以共同探究的话题。)
C 主题欣赏:
1、 唱谱例
(1) 主题可以分为几个乐句
(2) 有几种分发?主要的感觉依据?
(3) 三个乐句间的关系?
提示:后一 句的起音与前一 句的结束音是否相同?
学生谈认识
教师:民族音乐创作中的连接方式:鱼咬尾(顶真格)
2、 唱谱例
感受三个乐句的旋律、情绪变化特点,体会音乐情绪的变化。
提示:音区上三个句子的特点。旋律、节奏上三个乐句的变化特点
3、 听全曲
想象着自己置身于无锡天下第二泉边聆听盲艺人阿炳为我们演奏此曲(闭上双眼或关闭灯光,情景设置)
[听赏全曲]
教师:全曲中主题出现过几次?是完全重复的吗?
说明:1、在音乐主题中欣赏、分析音乐,在音乐中审美
2、情境创设可以让欣赏者更好的体会、感受音乐和作者
D 教师:我们有两个世界:睁开眼是片光明的世界,闭上眼是片黑暗的世界。阿炳通过他的《二泉映月》这支乐曲作为桥梁,联系了光明与黑暗两个世界。不仅让中国也让世界认识和记住了阿炳的名字。20世纪70年代相继由一 些世界级的指挥家指挥许许多多著名的国内及国外的交响乐团演奏此曲,并使他的影响跨出国门。
[听赏]:
1、 二泉映月的不同形式的演出录像
2、 阿炳本人演奏的实况录像
师生讲解:阿炳生平及《二泉映月》的命名
三 、课堂小节
《二泉映月》教案9
一、教学目标
1.能够体验和感受民间音乐家华彦钧倔强、刚毅的性格,同时学习与黑暗势力作斗争的精神,提升对生活的热爱。
2.通过聆听、小组合作的形式,提升音乐审美能力。
3.了解音乐家的生平以及不同的音乐形象和风格,通过对比、分析,加深体验音乐的内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欣赏《二泉映月》,感受乐曲的意境。【难点】理解音乐要素与音乐情绪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音频《光明行》,学生聆听并思考: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教师总结:乐曲振奋人心,明快坚定,节奏富于弹性。通过同器乐的不同风格作品介绍进而导入课题。
(二)初步感知
1.播放乐曲《二泉映月》并提问:乐曲的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进行总结:音乐情绪比较哀伤和凄凉,速度较慢,阿炳《二泉映月》等音乐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透露出一种来自人民底层的深沉的气息,在当时必然会引起人们心灵深处的极大共鸣。
2.教师简单介绍乐曲创作背景以及分段。
(三)分段欣赏
1.播放乐曲引子部分并提问:乐曲是如何体现作者对自身命运感慨的?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进行总结:乐曲的开头部分以四拍组成的短小音调作为开端,以一个下行音阶式短句,发出了一声饱含辛酸的叹息。二胡以轻微的声音,低沉含蓄内在的音色,把听众引入到音乐所描写的悲伤意境中。
2.请同学模仿引子中叹气的声音哼唱引子部分旋律。
3.播放乐曲的第一部分并提问:这一部分的情感有什么变化?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进行总结:第一主题的旋律在二胡的中低音区进行,低沉压抑,音域不宽,曲调线以平稳的级进为主,稍有起伏,表现了作者心潮起伏的郁闷之情从平静转为激昂。表现作者内心的生活感受和顽强的生活意志。第二主题与第一主题对比鲜明,利用不断向上的旋律冲击和多变的节奏,表现了作者对旧社会的控诉,也体现了他不甘屈服的个性。此后的五个段落是围绕着第一段两个主题的五次变奏,通过句幅的扩充和减缩,并结合曲调音域的上升和下降,表达出音乐的`渐次发展和推进。主题变奏随着旋律的发展时而深沉、时而激昂、时而悲壮、时而傲然,深刻地展示了作者的辛酸与痛苦、不平与怨愤。
4.在教师带领下演唱主题部分,注意表现不同的音乐情绪。
5.播放乐曲剩下的片段,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乐曲营造的意境和表达的内涵。
师生共同总结:乐曲的情绪变化幅度很大,结束在轻奏的不完全终止上,好像无限的惆怅与感叹,声音更加柔和,节奏更加舒缓而趋于平静,给人以意犹未尽的感受。
6.再次播放《二泉映月》,感受乐曲哀婉、凄凉的情绪。
(四)巩固提高
1.介绍乐器二胡。
2.《二泉映月》以凄苦哀怨的音调,叙述了阿炳一生颠沛流离的悲苦遭遇。一开始是一个简短的引子,接着作者的感情由沉思到感慨以至怒吼那血泪的控诉,使听者无不为之动容。请同学用铅笔在音乐的伴奏下为阿炳或二泉映月画一幅画或是写一首诗。
(五)课堂小结今天,我们欣赏了民族乐曲《二泉映月》,通过欣赏不仅了解了我国民族乐器二胡的一些知识,更主要的是体会了乐曲的如泣如诉、如悲如怒的曲调及二胡独特的演奏效果,还有作者在充满坎坷和磨难的生活中那种倔强不屈的精神,同时他的作品也是给我们留下的极为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课后同学们多搜集欣赏一些其他民族器乐曲,深入了解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
四、板书设计
《二泉映月》教案10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二泉映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9课的一篇课文,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二泉映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课文选材精当,内容紧扣文题。用阿炳十多年间两次在中秋夜去二泉的故事,贯穿并概括了他一生最重要的经历,叙述不枝不蔓,有详有略。对于这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其中蕴藏的内涵和意境,并通过朗读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体验。学生对阿炳的生平和《二泉映月》这首乐曲的内涵不十分了解,课文呈现给学生的只是文字符号。教师有必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感性材料,让他们在脑中建立与课文中语言文字相对应的表象,激活形象思维,丰富语言积累,拓展交流空间。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以朗读为主线,抓住主要问题,理解课文,了解欣赏乐曲。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多媒体教室环境进行教学。
教材分析
《二泉映月》这篇课文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记叙了《二泉映月》这首名曲的形成过程,再现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二泉映月》一文通过景、情、人、曲的对话、交融、回旋、升华,为我们展示了一处曲径通幽的自然景观,一首荡气回肠的不朽乐曲,一个顶天立地的盲人音乐家,一份震撼人心的情感冲击,如何把它们有机结合,多维交错,螺旋上升,多元品读,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从阅读二泉映月的景色入手,在如银的月光中走过阿炳十多年的坎坷经历,走进阿炳的内心,走向《二泉映月》,是本课教学的一个思路。
学情分析
《二泉映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但篇幅较长,难点较多。由于文中有很多音乐上的专业术语,而且阿炳生活的那个年代离现在的孩子也比较遥远,对于缺乏生活经验的小学生来说,领悟文章的中心以及乐曲所表达的情感,有一定难度。要让学生了解这首名曲所表达的内涵,必须让学生了解华彦君悲惨苦难的人生,感受阿炳刚直顽强的精神,然后学生听这首曲子,展开想象,引导学生体会其中蕴藏的内涵和意境,并通过朗读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体验,使学生产生共鸣,披文入情入境。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二泉映月》,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音乐和表达乐曲丰富内涵语句的意思。
2、感受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学习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有感情朗读来表达乐曲的情感。4、了解“排比”这一修辞方法和“事物——联想”等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这篇文章真挚感人,指导学生认真朗读、感悟并背诵课文,从而体验盲人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流程示意
1、读中感悟,走近阿炳的苦难生活。
2、有感而发,贴近阿炳的内心世界
3、倾听琴声,感受二泉映月的悲喜
4、记忆琴声,留住阿炳不屈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读中感悟,走近阿炳的苦难生活。
过渡: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有一年的中秋夜,小阿炳跟着师傅来到二泉边赏月,可是除了淙淙的流水,他似乎什么声音也没有听到。一转眼,十多年过去了,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又一次来到了二泉边。
1、课件出示。此时的阿炳与小时侯有些什么区别呢?
2、课件出示。学生回答。(眼睛失明、恩师去世、生活困苦,卖艺度日)
指名朗读这一自然段。
3、课件出示,听老师读课文,想一想你有什么话想对阿炳说?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与阿炳的`对话,让学生了解阿炳催人泪下的坎坷经历,为理解下文“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作铺垫。)
二、有感而发,贴近阿炳的内心世界
过渡:命运让阿炳遭遇了这么多坎坷,历经了这么多磨难。所以当他再一次来到二泉时,听到的不仅是淙淙的流水声!
1、轻读第四自然段,阿炳还听到了什么?请你用波浪线画出来。
2、指名读第四自然段,让我们大家都感受阿炳的叹息、哭泣、倾诉、呐喊。
3、闭上眼睛想一想,阿炳会怎样叹息,怎样哭泣,怎样倾诉,又会怎样呐喊?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学反思《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二泉映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朗读、闭眼、想象,让学生走近阿炳,走进文本,进行有创意的阅读,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三、倾听琴声,感受二泉映月的悲喜
过渡: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禁不住抓起胡琴,拉弓抚弦,要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
1、请同学们读第五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文中描写琴声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文中描写琴声所包含的内容的句子。
2、交流①课件出示
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傅,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
a.起初这个琴声的基调是怎样的?(板书:委婉连绵)这时候的阿炳,通过这委婉连绵的琴声,想要抒发什么情怀呢?(板书:赞叹、怀念、思索)
b.好,下面就让我们来听一下这段委婉连绵的琴声。
听时思考:阿炳他仿佛看到了怎样美好的景物,会思索什么人生道理?
c.起初的琴声是委婉连绵的,抒发了阿炳赞叹二泉美景、怀念恩师、思索人生的情怀。指名读——生生评议——指名读,最后请全体女生来把这部分读好。(配乐)
3、交流②课件出示“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无限向往。”
a.这时候的旋律是什么?(板书:步步高昂、进入高潮)此时阿炳似乎表达了什么情怀呢?(板书:抗争、向往)
b.此时的乐曲以势不可当的力量,表达出他对命运的抗争和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思考:
(1)那同学们思考一下,阿炳想通过乐曲抗争些什么呢,同样他又向往些什么呢?
(2)如果你就是阿炳,你会怎么说呢?(抗争些什么、向往些什么)
(3)那阿炳在这里拉的乐曲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聆听。想象一下阿炳当时的神态?(激愤、瞪目、抗争、向往)
(4)乐曲步步高昂,渐渐进入了高潮,抒发了阿炳对他悲惨命运的抗争,和对一种幸福安宁生活的向往。指名读——生生评议——指名读,最后请男生来把这部分读好。(配乐)
4、交流③课件出示
(教师引读)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配乐)
a.此时的乐曲是: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板书:舒缓起伏、恬静激荡。
b.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了人们什么?
c.指名朗读。
d.同学们想想看,除了这四个“爱”,阿炳可能还会爱些什么呢?
e.请同学们好好读读这四个“爱”,细细体味阿炳当时的心情。
f.那谁有勇气能把这四个“爱”读好呢?
(指名读——生生评议——再读——引读)课件出示
5、就这样,一首不朽的乐曲诞生了,这就是经后人整理并定名为《二泉映月》的二胡曲。几十年来,这首曲子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盛誉。
6、请同学们轻轻闭上眼睛,欣赏《二泉映月》,从乐声中你似乎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7、想想从中感受到了什么?用笔写在文章的旁边。
(设计意图:新课标在总目标里提出:“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该部分教学,学生在倾听琴声的同时也在倾听着阿炳的心声。从而实现了学生与文本、学生与阿炳的情感交流,让学生的心跟着阿炳、跟着阿炳的音乐一同跳跃。)
四、记忆琴声,留住阿炳不屈的精神
1、同学们,阿炳的命运虽然是坎坷、艰难、困苦的,但他有没有向命运屈服啊?他还是要同这不公的命运抗争,也永远对理想充满着向往。下面就请同学们一起来读好这第五自然段。
2、《二泉映月》让我们了解了阿炳苦难的一生,更让我们感受到阿炳不屈的性格,让我们记住不朽的《二泉映月》,记住倔强的阿炳。
试着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3、播放视频二泉映月,课件出示对《二泉映月》的评价。
4、此刻你最想对阿炳说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和背诵课文的训练,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5、通过上网,访友,上图书馆查阅资料,听阿炳的音乐,开展“走近阿炳”活动,进一步了解阿炳,感受中国音乐史上罕见的民间音乐家不平凡的一生。
板书设计
二泉映月一首名曲
委婉连绵热爱
阿炳步步高昂 抗争
进入高潮向往
教学反思
《二泉映月》这篇课文文质兼美,但由于篇幅较长,难点很多,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课文前半部分讲述了阿炳苦难的人生:自幼丧父丧母,中年得眼疾双目失明。晚年生活穷困卖艺度日。后半部分讲述了阿炳创作了《二泉映月》,重点描绘了乐曲的旋律以及作者听的感受(也是阿炳内心的写照)。
我在反复读文、揣摩思考之后,觉得要把握好两点:一、阿炳的苦难。二、音乐的内涵。我觉得这两点读清楚了,那么就抓住了这一课的教学重点。即:一、理解重点语句,体会阿炳生活的苦难。二、借助重点语句和乐曲声,体会《二泉映月》所表达的情感。在这两点都落实好的基础上,学生就容易感受到阿炳虽苦犹争的精神。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提取出“坎坷”一词,通过“双目失明”“卖艺度日”两个高度概括阿炳一生的词语,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象补白,感受阿炳充满苦难的现实生活。学生的想象得比较表象化,只是停留在阿炳的艰难,并没有真正走进阿炳当时的社会背景中,从而导致理解上肤浅。
本课教学重难点是体会乐曲旋律变化及乐曲丰富的内涵。教学中,我让学生先听乐曲,再让学生读文,划出描写旋律变化的句子和乐曲表达的内涵的句子,在读中体会。本来我设计了个别读、指导读、男女合作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以期对乐曲内涵有更深入的理解。但由于前边耗时较多,读得不够,朗读形式比较单一。也可能是这个原因吧,为了引导学生体会阿炳与命运抗争的精神,我补充了一些课外的资料,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说:这样的音乐,只能跪下来听。我问:小泽征尔跪的是什么?而学生却不能结合文本去理解阿炳的精神。
回想整个课堂,从学生的学习状况来看。就本课而言,学生理解不了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仅仅觉得这首曲子很凄凉、忧伤;对阿炳的苦难感受深刻,对他在音乐中表现出来的抗争精神体验不深。虽然有文本对音乐的解读,可学生却全然不理会,只谈自己的感受,即使课文讲完了还停留在这个层次上。虽然我们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而这样的体验应该随着对文本的深入理解而深入,而学生的体验却一直处在浅层次上。
总体来看,一节课下来,教师累的筋疲力尽,学生学的轻松自在,一个原因:那就是教师对自己的学生理解的程度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自己的不放心导致孩子们学习主动性的丧失这是我教学中的一大弊病,在语文的教学中,我要探索的道路还很远很远,在每天的教学中应该极力克制自己的不足,以点带面,相信不久的将来我的语文教学会节节攀升!
《二泉映月》教案11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并能选用部分词语写一段话,来描写自己所观察到的月夜景色。
3、通过朗读和背诵课文的训练,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在第五自然段创设音乐情境,让学生在倾听、感受、朗读、感悟中深切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并能熟读成诵。
三、教学时间: 3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创景导入(课前闭眼聆听)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有一年的中秋夜,小阿炳跟着师傅来到二泉边赏月,可是除了——淙淙的流水,他似乎什么声音也没有听到。一转眼,十多年过去了,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又一次来到了二泉边。
2、此时的阿炳与小时侯有些什么区别呢?(眼睛失明、恩师去世、生活困苦,卖艺度日)
3、阿炳在这个中秋夜,又一次的来到二泉边,听到这泉水声他会想到些什么呢?他的内心会是怎么样的呢?(想__听)(叹息什么?为什么哭泣?倾诉什么?呐喊什么?)
二、探究学文
1、于是,这时候的阿炳想起了师傅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2、又一个中秋夜,阿炳又一次来到了二泉边,但今非昔比,他的命运已经历了许多坎坷,听着那熟悉的流水声,他想到了很多,也听到了很多. 就让我们一起拿起书本,来把第四小节有感情地读好。
3、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 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
此时的阿炳的心绪已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只能通过琴声才能表达它的情怀。
倾吐
(板书:琴声————情怀)
4、这时候的阿炳所拉出来的到底是一首怎样的二胡曲呢?
请同学们拿起课本,听老师来朗读课文。
5、同时思考,此时的阿炳似乎在倾吐什么情怀。
6、接下来就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的第五小节,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阿炳他通过琴声想要抒发哪些积淀已久的情怀呢?(小组讨论:并用曲线划出表示琴声的句子,用括号划出表示情怀的句子。)
(交流)
7、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
(1)小黑板出示此句。
(2)起初这个琴声的基调是怎么样的?(板书:委婉连绵)
这时候的阿炳通过这委婉连绵的琴声想要抒发什么情怀呢?
(板书:赞叹怀念思索)
(3)好,下面就让我们来听一下这段委婉连绵的琴声。(听时思考,阿炳他仿佛看到了怎样美好的景物,会思索什么人生道理?)
(4)起初的琴声是委婉连绵的,抒发了阿炳赞叹二泉美景,怀念恩师,思索人生的情怀。指名读——生生评议——指名读,最后请全体女生来把这部分读好。(配乐)
8、“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无限向往。”
(1)小黑板出示此句。
(2)这时候的旋律是?(板书:步步高昂进入高潮)此时阿炳似乎表达了什么情怀呢?
(板书:抗争向往)
(3)此时的乐曲以势不可挡得力量,表达出他对命运的抗争和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
1、那同学们思考一下,阿炳想通过乐曲抗争些什么呢,同样的又向往些什么呢?
2、如果你就是阿炳,你会怎么说呢?(抗争些什么向往些什么)
(4)那阿炳在这里拉的乐曲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聆听。(想象一下阿炳当时的神态?激愤瞪目抗争向往)
(5)乐曲步步高昂,渐渐进入了高潮,抒发了阿炳对他悲惨命运的抗争,和对一种幸福安宁生活的向往。指名读——生生评议——指名读,我请男生来把这部分读好。(配乐)
9、(教师引读)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的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配乐)
(1)此时的乐曲是: 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板书: 舒缓起伏恬静激荡爱
(2)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什么?
(3)指名生读
(4)同学们你们想想看,除了这四个”爱”,阿炳他可能还会爱些什么呢?
(5)请同学们好好读读这四个“爱”,细细体味阿炳当时的心情.
(6)那谁有勇气能把这四个“爱”读好呢?
(指名读——生生评议——再读——引读)
10、就这样,一首不朽的乐曲诞生了——这就是经后人整理并定名为《二泉映月》的二胡曲。几十年来,这首曲子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盛誉。
11、同学们,阿炳的命运虽然是坎坷,艰难,困苦的,但他有没有向命运屈服啊?他还是要同这不公命运抗争,也永远对命运充满着向往.下面就请同学们一起来读好这第五自然段.
12、本文的四、五自然段是要求背诵的,接下来的时间就请大家自由背诵课文。
13、(播放音乐直至下课铃声响起)好,同学们,铃声虽已响起,但琴声却仍将延续。因为二泉映月这是阿炳一生坎坷命运的真实写照,表达了他对悲惨命运的抗争和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让我们一起记住这首不朽的乐曲吧,再次有感情齐读课题——二泉映月。
三、作业
1 、背诵课文第四,五段。
板书: 二泉映月
倾吐
琴声————情怀
委婉 连绵 赞叹 怀念 思索
步步高昂 进入高潮 抗争 向往
舒缓起伏 恬静激荡 爱
《二泉映月》教案12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19个生字,绿线中的10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的语句的意思,并能选用部分词语写一段话,来描写自己所观察到的月夜景色.
4、通过朗读和背诵课文的训练,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在第五自然段创设音乐情境,让学生在倾听、感受、朗读、感悟中深切理解语言文字的,并能熟读成诵.
三、教学时间:
3课时
四、预习要求
1、收集阿炳的生平资料,对阿炳生世有必要的了解.听听《二泉映月》这首曲子.
2、读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在生字上注上拼音.
3、不理解的词通过查字典并能联系上下文解决.
4、有疑问的地方作上记号.
5、初步理解下列词语:
萦绕
倔强
饱经风霜
升腾
跌宕
坎坷
积淀
委婉
连绵
五、教学准备
1、将《阿炳生世录》材料课前印发给学生.
2、录音带2盘,《二泉映月》和配音朗读.
3、第五自然段部分内容打印.
4、第4自然段最后一句打印.
5、词语卡片:
饱经风霜
卖艺
度日
度日如年
静影
沉璧
坎坷
第一课时
一、播放《二泉映月》,导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欣赏音乐吗?为什么?(音乐能抒发人的思想感情,陶冶人的性情……)今天这节课上,王老师想先播放一段曲子,请同学们仔细聆听,用心体会,听完后谈谈第一感觉.
2、播放乐曲《二泉映月》(节选)
3、谈谈听完乐曲后的感受
(悠扬、婉转、悲伤、深沉、优美、高昂……)
4、了解曲名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曲子叫什么名字?
板书课题:二泉映月
二、明确学习目标,了解阿炳生世.
1、同学们,这首曲子的名字叫《二泉映月》,而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就是介绍“二泉映月”这首曲子的,课题就叫“二泉映月”.看了课题,你想了解关于“二泉映月”的哪些问题.
(1)《二泉映月》这首曲子是谁谱写的?
(2)在什么情况下谱写的.
(3)这个曲子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老师依次在课题后打上?)
师:上述问题,只要通过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读书,就很容易解决.
2、同学们,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通过课前预习,谁能说说这首曲子是谁谱写的?
3、课前,王老师要求大家听听《二泉映月》的曲子,并收集有关阿炳生世的资料.现在谁来说说你对阿炳有哪些了解.
三、精读1~4节,了解创作背景.
1、同学们,下面我们来讨论第二个问题:《二泉映月》这首曲子是阿炳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作的呢?请带着这个问题反复读读1~4节,要把这四小节读正确、读通顺.
2、学生自读,老师巡视.
3、分节指名朗读.
教师评价并随机点拨:
(1)出示“饱经风霜”一词指导朗读好这个词和所在的句子.
(2)出示“卖艺度日”一词,从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什么?出示另一个成语:度日如年.这句话该怎么读?
4、同学们,阿炳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二泉映月》的,哪一节回答了这个问题?(第4自然段)再细细读读第4自然段,然后自己试着说说阿炳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二泉映月》这首曲子的?
5、指名说,畅所欲言,教师随机板书:
时间:中秋夜
地点:二泉
环境:月光、流水
心境:想到……听到……
6、再指名练说,把板书中的关键词都用上,完整地说清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背景.
7、再读读第4自然段,边读边体会,你觉得哪些词语、句子比较难理解?
(1)什么叫“静影沉璧”?(出示词语,结合插图体会)
(2)“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一句怎么理解?
①出示“渐渐地,渐渐地,……倔强的呐喊……”一句.
②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结合阿炳的生世,体会体会这句话的含义.(从课文第3节和阅读材料中去找答案)
③四人小组讨论,推荐一名代表汇总.
④请四人小组的代表发言,老师随机点拨体会“坎坷”“饱经风霜”等词.
⑤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8、指导朗读第4节.
同学们,第4小节写到了似水的月光,淙淙的流水,多么美好的中秋之夜,但饱经风霜的阿炳却回想起了辛酸的往事.美好的景,伤心的情,构成了多么强烈的对比.我们要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体会他当时创作《二泉映月》时的情境.
(1)指名读,评价.
(2)集体朗读.
四、小结
同学们,这一堂课同学们围绕课题提出了三个问题,通过读书和讨论,已经解决了两个问题.(老师把课题旁的前两个“?”擦掉)还剩下的这个“大问号”我们下一堂课再来解决.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课前写上第一课时的板书,倒好录音带)
教师用语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同学们,在一个中秋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似水的月光,淙淙的流水,勾起了阿炳辛酸的往事,他心中百感交集,但纵有千言万语能对谁说.他是个艺人,此时,他要借用琴声来倾吐自己积淀已久的情怀.
板书:倾吐
二、学习第5节
1、当时的阿炳是怎么做的呢?(出示插图,用实物投影仪)谁能有感情地读一读第5节的.前面三句话,把我们带入当时的情景.
(1)学生自读自练
(2)指名读、评价
2、紧接着,课文用优美的文字描绘了阿炳拉出的琴声的旋律和其中包含着的思想感情.(出示段落)这也是我们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师:同学们,这段话在文字上写得很有特色,请大家先反复地朗读比较,看谁能体会到这段文字在表达上的特色.
(2)学生自读自悟,老师巡视,个别交流点拨.
(3)指名谈感受.
①三次写到旋律,每次写到旋律后又写出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师划出描写旋律的句子)
②语句表达比较整齐.(教师圈出重点词:赞叹、怀念、思索;表达、抒发;爱、爱、爱、爱)
③指名读好这段话,让大家完整地体会这段文字在表达上的特色.
3、引导质疑
同学们,刚才读的这段文字,就是阿炳拉出的琴声的旋律和包含的思想感情,课文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是你是否感觉到还有哪些句子或词语体会得还不够深刻.
(1)学生质疑.老师圈出重点词语,“委婉连绵”、“升腾跌宕”,“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师问:想用什么方法来加深体会?
(2)播放配音朗读的磁带.在配音朗读中体会“委婉连绵”“升腾跌宕”等词语的意境以及旋律中的思想感情.
4、开展朗读比赛
(1)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听读欣赏,你对这段文字的理解是否更加深刻了.下面开展一次朗读比赛,全班分四个组,每组推荐一名朗读高手,看哪一组能夺冠军.
(2)各组推荐一名同学到讲台上.
(3)师:除了四位选手外,其它的同学都是评委.都有权发表你的观点.为了提高本次比赛的质量,让选手朗读得更好,让评委点评得更好,我建议大家各自先好好地再朗读一遍,以作好赛前的充分准备.全体学生自读自练.
(4)四位选手依次朗读,并依次评价,最后评选出冠军,对其余三位也给予鼓励.最后再让冠军者谈谈获胜的经验.
5、同学们,从这段文字中我们体会到了乐曲的旋律以及旋律中包含的思想感情,这样,本课的主要问题也解决了.(擦掉课题旁的“?”)这段文字写得好不好?想不想把它背下来.老师暂且用“|”把它分成三部分,你只要背诵其中的一部分就可以了.其中第三部分内容最长,也最难背,不知有哪些同学敢选择第三部分来背.
(1)熟读试背.
(2)指名背诵.
三、迁移写话
1、师:同学们,第一课刚上课时,王老师让大家听了一小段《二泉映月》二胡曲,并且凭直觉谈了感受,通过学习了课文,现在再来听听这首《二泉映月》的曲子,你一定会谈出很多的感想.阿炳把对人生的体验和追求通过乐曲告诉了我们,此时你想给阿炳说些什么?请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2、交流,老师点评、修改.
四、课外作业
1、背诵4、5自然段.
2、在观察的基础上完成练习4.
板书设计:二泉映月 中秋夜 二泉 月光 流水 想到……听到……倾吐……
《二泉映月》教案13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19个生字,绿线中的10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并能选用部分词语写一段话,来描写自己所观察到的月夜景色。
4、通过朗读和背诵课文的训练,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在第五自然段创设音乐情境,让学生在倾听、感受、朗读、感悟中深切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并能熟读成诵。
三、教学时间:
3课时
四、预习要求
1、收集阿炳的生平资料,对阿炳生世有必要的了解。听听《二泉映月》这首曲子。
2、读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在生字上注上拼音。
3、不理解的词通过并能联系上下文解决。
4、有疑问的地方作上记号。
5、初步理解下列词语:
萦绕
倔强
饱经风霜
升腾
跌宕
坎坷
积淀
委婉
连绵
五、教学准备
1、将《阿炳生世录》材料课前印发给学生。
2、录音带2盘,《二泉映月》和配音朗读。
3、第五自然段部分内容打印。
4、第4自然段最后一句打印。
5、词语卡片:
饱经风霜
卖艺
度日
度日如年
静影
沉璧
坎坷
第一课时
一、播放《二泉映月》,导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欣赏音乐吗?为什么?(音乐能抒发人的思想感情,陶冶人的性情)今天这节课上,王老师想先播放一段曲子,请同学们仔细聆听,用心体会,听完后谈谈第一感觉。
2、播放乐曲《二泉映月》(节选)
3、谈谈听完乐曲后的感受
(悠扬、婉转、悲伤、深沉、优美、高昂)
4、了解曲名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曲子叫什么名字?
板书课题:二泉映月
二、明确学习目标,了解阿炳生世。
1、同学们,这首曲子的名字叫《二泉映月》,而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就是介绍二泉映月这首曲子的',课题就叫二泉映月。看了课题,你想了解关于二泉映月的哪些问题。
(1)《二泉映月》这首曲子是谁谱写的?
(2)在什么情况下谱写的。
(3)这个曲子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老师依次在课题后打上?)
师:上述问题,只要通过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读书,就很容易解决。
2、同学们,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通过课前预习,谁能说说这首曲子是谁谱写的?
3、课前,王老师要求大家听听《二泉映月》的曲子,并收集有关阿炳生世的资料。现在谁来说说你对阿炳有哪些了解。
三、精读1~4节,了解创作背景。
1、同学们,下面我们来讨论第二个问题:《二泉映月》这首曲子是阿炳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作的呢?请带着这个问题反复读读1~4节,要把这四小节读正确、读通顺。
2、学生自读,老师巡视。
3、分节指名朗读。
教师评价并随机点拨:
(1)出示饱经风霜一词指导朗读好这个词和所在的句子。
(2)出示卖艺度日一词,从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什么?出示另一个成语:度日如年。这句话该怎么读?
4、同学们,阿炳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二泉映月》的,哪一节回答了这个问题?(第4自然段)再细细读读第4自然段,然后自己试着说说阿炳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二泉映月》这首曲子的?
5、指名说,畅所欲言,教师随机板书:
时间:中秋夜
地点:二泉
环境:月光、流水
心境:想到听到
6、再指名练说,把板书中的关键词都用上,完整地说清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背景。
7、再读读第4自然段,边读边体会,你觉得哪些词语、句子比较难理解?
(1)什么叫静影沉璧?(出示词语,结合插图体会)
(2)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一句怎么理解?
①出示渐渐地,渐渐地,倔强的呐喊一句。
②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结合阿炳的生世,体会体会这句话的含义。(从课文第3节和阅读材料中去找答案)
③四人小组讨论,推荐一名代表汇总。
④请四人小组的代表发言,老师随机点拨体会坎坷饱经风霜等词。
⑤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8、指导朗读第4节。
同学们,第4小节写到了似水的月光,淙淙的流水,多么美好的中秋之夜,但饱经风霜的阿炳却回想起了辛酸的往事。美好的景,伤心的情,构成了多么强烈的对比。我们要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体会他当时创作《二泉映月》时的情境。
(1)指名读,评价。
(2)集体朗读。
四、小结
同学们,这一堂课同学们围绕课题提出了三个问题,通过读书和讨论,已经解决了两个问题。(老师把课题旁的前两个?擦掉)还剩下的这个大问号我们下一堂课再来解决。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课前写上第一课时的板书,倒好录音带)
教师用语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同学们,在一个中秋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似水的月光,淙淙的流水,勾起了阿炳辛酸的往事,他心中百感交集,但纵有千言万语能对谁说。他是个艺人,此时,他要借用琴声来倾吐自己积淀已久的情怀。
板书:倾吐
二、学习第5节
1、当时的阿炳是怎么做的呢?(出示插图,用实物投影仪)谁能有感情地读一读第5节的前面三句话,把我们带入当时的情景。
(1)学生自读自练
(2)指名读、评价
2、紧接着,课文用优美的文字描绘了阿炳拉出的琴声的旋律和其中包含着的思想感情。(出示段落)这也是我们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师:同学们,这段话在文字上写得很有特色,请大家先反复地朗读比较,看谁能体会到这段文字在表达上的特色。
(2)学生自读自悟,老师巡视,个别交流点拨。
(3)指名谈感受。
①三次写到旋律,每次写到旋律后又写出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师划出描写旋律的句子)
②语句表达比较整齐。(教师圈出重点词:赞叹、怀念、思索;表达、抒发;爱、爱、爱、爱)
③指名读好这段话,让大家完整地体会这段文字在表达上的特色。
3、引导质疑
同学们,刚才读的这段文字,就是阿炳拉出的琴声的旋律和包含的思想感情,课文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是你是否感觉到还有哪些句子或词语体会得还不够深刻。
(1)学生质疑。老师圈出重点词语,委婉连绵、升腾跌宕,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师问:想用什么方法来加深体会?
(2)播放配音朗读的磁带。在配音朗读中体会委婉连绵升腾跌宕等词语的意境以及旋律中的思想感情。
4、开展朗读比赛
(1)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听读欣赏,你对这段文字的理解是否更加深刻了。下面开展一次朗读比赛,全班分四个组,每组推荐一名朗读高手,看哪一组能夺冠军。
(2)各组推荐一名同学到讲台上。
(3)师:除了四位选手外,其它的同学都是评委。都有权发表你的观点。为了提高本次比赛的质量,让选手朗读得更好,让评委点评得更好,我建议大家各自先好好地再朗读一遍,以作好赛前的充分准备。全体学生自读自练。
(4)四位选手依次朗读,并依次评价,最后评选出冠军,对其余三位也给予鼓励。最后再让冠军者谈谈获胜的经验。
5、同学们,从这段文字中我们体会到了乐曲的旋律以及旋律中包含的思想感情,这样,本课的主要问题也解决了。(擦掉课题旁的?)这段文字写得好不好?想不想把它背下来。老师暂且用|把它分成三部分,你只要背诵其中的一部分就可以了。其中第三部分内容最长,也最难背,不知有哪些同学敢选择第三部分来背。
(1)熟读试背。
(2)指名背诵。
三、迁移写话
1、师:同学们,第一课刚上课时,王老师让大家听了一小段《二泉映月》二胡曲,并且凭直觉谈了感受,通过学习了课文,现在再来听听这首《二泉映月》的曲子,你一定会谈出很多的感想。阿炳把对人生的体验和追求通过乐曲告诉了我们,此时你想给阿炳说些什么?请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2、交流,老师点评、修改。
四、课外作业
1、背诵4、5自然段。
2、在观察的基础上完成练习4。
板书设计:
二泉映月
中秋夜
二泉
月光
流水
想到听到倾吐
《二泉映月》教案14
教材分析:
《二泉映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生动记叙了盲人阿炳创作二胡名曲的艰辛历程,表现他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文章真挚感人,饱含深情,意境悠远美丽。
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并能选用部分词语写一段话,来描写自己所观察到的景色。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和背诵课文的训练,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阿炳创作的艰辛,学习他热爱音乐、敢于同命运抗争、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重难点分析:
1、通过朗读和背诵课文的训练,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2、在第五自然段创设音乐情境,让学生在倾听、感受、朗读、感悟中深切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并能熟读成诵。
课前准备:课件、二胡曲《二泉映月》。
课 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江苏无锡的惠山脚下有一泓
清泉,它就是天下闻名的二泉。这节课就让老师带着大家一起走近二泉,一起走近阿炳,来欣赏著名的二胡曲《二泉映月》吧。
板书:二泉映月
过度:有一年的中秋夜,小阿炳跟着师傅来到二泉边赏月,可是除了——淙淙的流水,他似乎什么声音也没有听到。一转眼,十多年过去了,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又一次来到了二泉边。
二、读议结合,探究学文。
1、此时的阿炳与小时侯有些什么区别呢?快速浏览课文1——4自然段,思考问题。
2、交流:(眼睛失明、恩师去世、生活困苦,卖艺度日??)
3、山水依旧,物是人非。阿炳在这个中秋夜,又一次的来到二泉边。但是今非昔比,他的命运已经历了许多坎坷,听着那熟悉的流水声,他想到了很多,也听到了很多. 就让我们一起拿起书本,来把第四小节有感情地读好。 过度:想起师父,想到自己的坎坷经历和悲惨的命运,听着耳边淙淙的流水声,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 此时阿炳的心绪已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只有通过琴声才能表达它的全部情怀。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
(板书:琴声———— 情怀)
4、这时候的阿炳所拉出来的到底是一首怎样的二胡曲呢?请同学们拿起课本,听老师来朗读课文。同时思考,此时的阿炳似乎在倾吐什么情怀。
5、接下来就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的第五小节,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阿炳通过琴声想要抒发哪些积淀已久的情怀呢?(小组讨论:并用曲线划出表示琴声的句子,用直线划出表示情怀的句子。)
6、(交流)
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
(1)出示此句。
(2)起初这个琴声的基调是怎么样的?(板书:委婉连绵)
这时候的阿炳通过这委婉连绵的琴声想要抒发什么情怀呢?
(板书:赞叹怀念思索)
(3)起初的琴声是委婉连绵的`,抒发了阿炳赞叹二泉美景,怀念恩师,思索人生的情怀。指名读——生生评议——指名读,最后请全体女生来把这部分读好。
“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无限向往。”
(1)小黑板出示此句。
(2)这时候的旋律是?(板书:步步高昂进入高潮)此时阿炳似乎表达了什么情怀呢?
(板书:抗争向往)
(3)此时的乐曲以势不可挡得力量,表达出他对命运的抗争和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
那同学们思考一下,阿炳想通过乐曲抗争些什么呢,同样的又向往些什么呢?
如果你就是阿炳,你会怎么说呢?(抗争些什么向往些什么)
(想象一下阿炳当时的神态?激愤瞪目 抗争向往)
乐曲步步高昂,渐渐进入了高潮,抒发了阿炳对他悲惨命运的抗争,和对一种幸福安宁生活的向往。指名读——生生评议——指名读,我请男生来把这部分读好。
(教师引读)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的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1)此时的乐曲是: 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板书: 舒缓起伏恬静激荡爱
(2)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什么?
(3)指名生读
(4)同学们,你们想想看,除了这四个”爱”,阿炳他可能还会爱些什么呢?
(5)请同学们好好读读这四个“爱”,细细体味阿炳当时的心情.
(6)那谁有勇气能把这四个“爱”读好呢?
(指名读——生生评议——再读——引读)
同学们,阿炳的命运虽然是坎坷、艰难、困苦的,但他有没有向命运屈服啊?他还是要同这不公命运抗争,也永远对命运充满着向往.下面就请同学们一起来读好这第五自然段.
三、欣赏乐曲,总结全文。
1、就这样,一首不朽的乐曲诞生了——这就是经后人整理并定名为《二泉映月》的二胡曲。几十年来,这首曲子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盛誉。请大家一起来欣赏这首曲子吧!
2、(播放音乐直至下课铃声响起)好,同学们,铃声虽已响起,但琴声却仍将延续。因为二泉映月这是阿炳一生坎坷命运的真实写照,表达了他对悲惨命运的抗争和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让我们一起记住这首不朽的乐曲吧,再次有感情齐读课题——二泉映月。
四、课外拓展,布置作业。
1 、背诵课文第四,五段。 2、把你想对阿炳说的话写出来。
板书设计: 二泉映月
琴声—————————情怀
委婉 连绵 赞叹 怀念 思索
步步高昂 进入高潮 抗争 向往
舒缓起伏 恬静激荡 爱
《二泉映月》教案15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
3、通过朗读训练,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在第五自然段创设音乐情境,让学生在倾听、感受、朗读、感悟中深切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并能熟读成诵。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搜集有关《二泉映月》及主人公阿炳的有关资料。
教学流程:
一、介绍课题及作者、欣赏名曲《二泉映月》。
1、板书课题:二泉映月;指名读题。
2、《二泉映月》是一首的曲子,是谁创作的?你对阿炳有些什么了解?
3、阿炳是个苦难的人,是一位民间音乐家,是一位盲人音乐家。他的《二泉映月》代表了阿炳的水平,你们想听吗?(板书:听)
4、师:我们来一起聆听这首不朽的二胡名曲。你准备用什么来听?(播放二胡名曲《二泉映月》,)
5、告诉老师,这悠扬的琴声,让你听到了什么?(板书:苦难、凄凉、抗争、怀念)。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同学们,一首名曲我们用心去感受的时候,我们听到了苦难、凄凉、抗争和怀念。阿炳这位民间艺人为什么能够创作出这样动人的音乐呢?带着这样的问题去读课文。
2、师:刚才同学们都用心去朗读了课文,读得非常好。这篇课文有许多生字词。(出示词语灯片,)认识吗,谁来读读?
月光如银、双目失明、委婉连绵。
月光似水、卖艺度日、升腾跌宕。
静影沉璧、经历坎坷、步步高昂。
月光照水、热爱音乐、舒缓起伏。
水波映月、向往光明、恬静激荡。
3、每列词分别写了什么?怎样读?
4、这些词语中,有不理解的吗?不理解的提出来。(对不理解的词语尽量让学生自己答,最后再次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
1、拿出笔来,快速浏览课文,从课文中找出带有“听”的句子。
2、课文第二段中有好几句写到了带有听的句子。谁来把第二节来读一读?(出示第二节投影)
3、小阿炳什么声音也没有听到。师父说:“你年纪还小,等你长大了,就会从二泉的流水中听到许多奇妙的声音。” “奇妙”是什么意思?(神奇而美妙)阿炳多么盼望自己快快长大啊!早点儿听到那奇妙的声音。十多年过去了,小阿炳长成大了,他听到了奇妙声音了吗?谁来读第四自然段?(相机板书:叹息、哭泣、倾诉、呐喊)
4、你们认为这样的.声音奇妙吗?为什么阿炳没有听到奇妙的声音?反而听到是叹息、哭泣、倾诉、呐喊?这就要联系阿炳这十几年来是怎么过来的。默读第三自然段。从中找出有关词语句子。
5、“双目失明”对一个人的打击是怎样的打击呀。同学们,你们把眼睛闭起来。(此时师调沉郁地独白:一片黑暗,沉浸在一片黑暗中。阿炳再也看不见了,他看不见美丽富饶的家乡,看不见月光似水、静影沉璧的二泉,看不见照耀清泉的月光,所有的美好的一切阿炳再也看不见了。)
请同学们睁开眼睛,同学们,你们明白了阿炳为什么听不到奇妙的音乐,而是:渐渐地、渐渐地……
6、想象感受阿炳卖艺情景是怎样的?
师:凄惨的琴声传遍了大街小巷!阿炳坐在二泉边,他没有听到奇妙的声音,却听到了——渐渐地、渐渐地……
但阿炳被苦难压倒了吗?你从哪儿看到阿炳没有被压倒?
(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指导有感情地朗读、齐读。
四、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1、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阿炳不仅听到了叹息、哭泣,还听到了倾诉和呐喊!“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的月夜。”他为什么要把这些通过琴声来倾吐给月夜呢?
2、我们一起把这一段读出来。(播放《二泉映月》)
指导朗读,
起初:琴声委婉连绵,表达:怀念、思索。
高潮:升腾跌宕,步步高昂,表达:抗挣、向往。
3、学生练习朗读。
五、总结课文。
1、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惠山的清泉,他爱照耀清泉的月光。是音乐带给了他光明,是音乐带给了他安定幸福,是音乐安抚他孤寂的心灵。就这样,一首不朽的乐诞生了——这就是经后人整理并定名为《二泉映月》的二胡曲。几十年来,这首曲子深受我国人民喜爱,在国际乐坛也享有声誉。
2、享有怎样的声誉呢?
(幻灯片打出:1978年,小泽征尔应邀担任中央乐团的首席指挥,席间他指挥演奏了弦乐合奏《二泉映月》他感动得热泪盈眶,呢喃地说:“这种音乐只应跪下来听。”)
小泽征尔认为应该怎么听《二泉映月》?对某一个人,某一件事无比崇拜的时候才会朝他跪下。小泽征尔崇拜阿炳什么呢?他要跪阿炳什么精神呢?。
3、(充满激情地)充满苦难人生的人太多了,度过凄惨人生的人太多了。但是有些人被苦难压倒了,在凄惨中潦倒了,这样的人是不值得被小泽征尔跪的。小泽征尔跪的是对命运抗争、对光明向往(板书)的这种不屈的精神!今天的我们该怎样去听《二泉映月》?用心,让我们用我们整个心灵再一次感受那动人心弦的《二泉映月》。(播放《二泉映月》。
苦难本来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悲痛、哀伤、哭泣。但是对一个生活的强者,对于敢于和命运抗争的人来说,苦难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同学们让我们勇敢地面对苦难吧!下课。
【《二泉映月》教案】相关文章:
《二泉映月》的教案09-26
《二泉映月》教案02-10
教案中班教案02-23
教案幼儿中班教案02-15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3-10
小班教案安全教案03-16
小班美术教案羊毛教案06-08
语言类教案中班教案02-27
科学教案模板教案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