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露节气传统习俗及民间习俗年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寒露节气传统习俗及民间习俗范文
寒露在每年的公历十月初,7号或者8号,也是秋季的第五个节气。那么大家知道寒露的由来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寒露节气的由来及习俗,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寒露节气传统习俗及民间习俗
一、衣
寒露凉热交替,气温逐渐下降,不要经常赤膊露身以防凉气侵入体内。“一场秋雨一场凉”,我们要随着天气转凉逐渐增添衣服,但添衣不要太多、太快。
俗话说“春捂秋冻”,寒露适度经受些寒冷有利于提高皮肤和鼻粘膜耐寒力。另外,寒露是腹泻多发季节,应特别注意腹部保暖。
二、食
寒露时常常会出现神经兴奋,食欲骤增等症状,为了防止饮食过量,要少吃辛辣和生冷食物,多吃酸性和热饮热软食物。
立秋后,天气干燥,易出现口渴、咽干、唇燥、皮肤干涩等“秋燥病”,应多吃水果,常喝开水、绿豆汤、豆浆、牛奶等,年老体弱之人可对症选择补品。
三、住
1、秋季人容易疲乏,宜早睡早起,保证睡眠充足、劳逸结合。
2、秋天白天气温高电扇不宜久吹;
3、深秋寒气袭人,既要防止受寒感冒,又要经常打开门窗,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4、如条件许可,可在居室及其周围种植绿叶花卉,既能让环境充满生机又能净化空气促进身体健康。
四、行
寒露时虽没有春天那样春光明媚,生机勃勃,但秋高气爽、遍地金黄却是另外一番动人景象。
建议:可到公园湖滨郊野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也可组织秋游活动,既可调节精神又可强身健体。
寒露来临意味气温更低民间登高欣赏秋景
寒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7个节气,属于秋季的第5个节气,表示季秋时节的正式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高巍说,这就是说”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具有寒气,快要凝结成霜了。
“到了寒露,北方多数地区已经进入深秋,偶尔能看见早霜。”高巍介绍道,在寒露前后,比较常见和受欢迎的民俗活动就是登高。
“这个时候,寒气加重,秋风渐紧。走近大自然欣赏秋景成为人们的兴趣之一,同时通过登高也能锻炼身体。”高巍解释道。
除此之外,当下也是菊花开放的季节。有资料显示,寒露到来的农历九月,通常被成为菊的月份。和大多数春夏盛开的花不同,菊花是反季节的花,越是霜寒露重,越是菊花开得最艳丽的时节。所以,人们也会在这个时候开始赏菊。
“不过,由于重阳节与寒露相距较近,登高、赏菊的活动,在人们印象中大多集中在重阳节前后进行了。”高巍称。
吃梨等水果滋阴润肺部分地区有“饮菊花酒”习俗
由于寒露对于气温的标志性作用,每到此时,在干燥且逐渐阴冷的深秋,人们会特别关注饮食与养生。高巍表示,过去民间有俗语称“白露不露身,寒露不露脚”,就是提醒人们关爱自己不要受凉。
“由于秋季气候干燥,容易让肺、呼吸道等受到伤害,所以人们会在饮食方面作出一些调整,比如吃梨、蜂蜜来滋阴润肺,保证身体健康。”高巍称,百合、芝麻等食物也会在寒露前后食用,但并不普遍。
古代,人们还把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始黄华。”其中“菊始黄华”指的便是菊花寒露时节普遍开放。由于接近重阳节,某些地区也有“饮菊花酒”的习俗。据悉,在寒露这一天,古人还要取井中的水来浸造滋补五脏的丸药或药酒。
“秋天是一个非常萧瑟的季节。但无论是饮食还是游玩方面,人们依然能从中寻找出乐趣,这也代表了从古至今人们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一种生活态度。”高巍笑称。
寒露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寒露节气的含义是什么:寒气渐生,温差较大
寒露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寒露节气后,昼渐短,夜渐长,日照减少,热气慢慢退去,寒气渐生,昼夜的温差较大,晨晚略感丝丝寒意。从气候特点上看,寒露时节,南方秋意渐浓,气爽风凉,少雨干燥;北方广大地区已从深秋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
寒露过后,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气温继续下降。华南日平均气温多不到20℃,即使在长江沿岸地区,气温也很难升到30℃以上,而最低气温却可降至10℃以下。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原因,气温下降日期或有所推迟。西北高原除了少数河谷低地以外,候(5天)平均气温普遍低于10℃,用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衡量,已是冬季了,千里霜铺,与南方秋色迥然不同。
寒露养生冷水浴
所谓冷水浴就是用5℃~20℃之间的冷水洗澡,是中医提倡的一种健身的运动方法。
洗冷水浴对人体大有益处。首先,冷水浴可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当受到冷水刺激后,皮肤血管很快收缩,将大量血液驱人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内畦血管也随之扩张,稍停一会儿皮肤血管再扩张,大量血液又从内脏血管流向体表。这样一张一缩,反复循环,提高了血管的承受能力,使血管弹性增强.有助于预防血管硬化,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所以,有人把冷水浴称为“血管体操”。其次,它可加强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因为肌肤遇到冷水时。寒冷的刺激使大脑立刻调动全身各系统、各器官加强活动,对冷的侵袭进行抵抗,全身组织和系统也因此得到锻炼。所以,洗浴后一般会觉得精神焕发,头脑特别清醒。冷水谷还有助于消化功能的增强,使人食欲旺盛。对慢性胃炎、胃下垂、便秘等病症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秋天,气温逐渐降低,人体对寒冷和冷水也可逐渐适应,以至于到了数九寒天,冷水浴也不感觉太冷。初练冷水浴的开始时间以秋季为,这不仅因为秋高气爽,自然水质清纯,更因为冷水浴必须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冷水浴的循序沂进还应包括洗浴部位的由局部到全身,水温由高渐低,以及洗浴时间的由短渐长。冷水浴健身,贵在持之以恒。只有一年四季都坚持冷水浴,才能收到健身效果。
在冷水锻炼的初期阶段,水由微温逐渐降低,由25~C~35~C降至15%~25cLC,在降至自来水水温,水接触的体位则由敏感度较高的脸部和脚部开始。冷水洗浴后,多次用湿毛巾从上肢开始,轻轻顺沿肩、背、胸、腹和腿部擦洗。习惯冷水擦浴后,可开始冷水淋浴,浴前需做暖身活动,不要带着寒意接受冷力淋浴。可用喷水器给全身喷少量水,先四肢,再躯干,水温可自调,以可容忍的冷度为宜,以后再逐渐降低至自来水水温,喷水量也宜逐渐增多。上面的步骤都结束之后,开始浸泡。这是冷水锻炼的境界。水温应随气温和个体差异而定,初期可用温水,以后逐渐递减水温。全身浸入冷水时,两手做周身擦摩以促进皮下血管扩张和静脉回流,加速血液循环。
民间习俗
吃花糕
由于天气渐冷,树木花草凋零在即,故人们谓此为“辞青”。九九登高,还要吃花糕,因“高”与“糕”谐音,故应节糕点谓之“重阳花糕”,寓意“步步高升”。
菊花
饮菊花酒
习俗寒露与重阳节接近,此时菊花盛开,为除秋燥,某些地区有饮“菊花酒”的习俗,这一习俗与登高一起,渐渐移至重阳节。菊花酒是由菊花加糯米、酒曲酿制而成,古称“长寿酒”,其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
赏菊花
每个季节都在寻找适合它精神气质的花。寒露到来的农历九月又称菊月,是菊的月份。和大多数春夏盛开的花不同,菊花是反季节的花,越是霜寒露重,越是菊花开得最艳丽的时节。我国古代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始黄华。”其中“菊始黄华”指的正是菊花此时普遍开放。
登高
如果说白露时节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那么到了寒露,则露水增多,且气温更低。此时我国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北京人登高习俗更盛,景山公园、八大处、香山等都是登高的好地方,重九登高节,更会吸引众多的游人。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习俗,在唐代就已经盛行。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能够避难消灾,或佩戴于臂,或做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戴,还有插在头上的。多数是妇女、儿童佩戴,有些地方也有男子佩戴。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描述。除了佩带茱萸外,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后来传承下来。清代,北京重阳节的风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形。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送佩戴的。
到20世纪80年代之后,在政府的提倡下,重阳节已成为了中国人“敬老爱老”的老人节了。
寒露秋边钓
寒露时节是钓鱼的好时节,因为,进入“白露”以后,天气已逐渐凉爽,水温也下降到鱼类喜爱的温度。此时,饱受了盛夏苦日的鱼儿又开始活跃起来,四处游弋觅食。尤其在“寒露”,“霜降”节气的晚秋,鱼儿为填肚越冬要贮存食料就显得更加馋嘴贪吃,易上钩、易钓获。钓者须把握住这一大好时机。
农事习俗
寒露时天气对秋收十分有利,农谚有:黄烟花生也该收,起捕成鱼采藕芡。大豆收割寒露天,石榴山楂摘下来。寒露蜜桃属北方晚熟桃品种,成熟期在寒露前后,故名“寒露蜜桃”。
登高习俗
寒露登高寒露,露水增多,且气温更低。此时中国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北京人登高习俗更盛,景山公园、八大处、香山等都是登高的好地方。
饮食习俗
自古秋为金秋也,肺在五行中属金,故肺气与金秋之气相应,“金秋之时,燥气当令”,此时燥邪之气易侵犯人体而耗伤肺之阴精,如果调养不当,人体会出现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一系列的秋燥症状。所以暮秋时节的饮食调养应以滋阴润燥(肺)为宜。古人云:“秋之燥,宜食麻以润燥。”
寒露节气为啥不可以露脚
白露身不露,是提醒大家早、晚需要穿长袖衣服了。而过了寒露时节,露水增多,气温越来越低。此时我国北方已呈深秋景象。专家表示,此时寒气逼人,一定要注意身体,特别是脚的保暖。
过了寒露,天气由凉转寒,入夜后更是寒气袭人。常言道:寒露脚不露。这就是告诫人们应特别注重保暖,及时增减衣服,以防寒邪入侵。两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较少,又因为脚部的脂肪层较薄,特别容易受到寒冷的刺激。脚部受凉,特别容易引起上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导致人抵抗力下降。
呼吸道对冷空气刺激极为敏感,骤然降温使呼吸器官抵抗力下降,病邪就会乘虚而入。除了要穿保暖性能好的衣服鞋袜外,还要养成睡前用热水洗脚的习惯。寒露节气一过,应注重足部保暖。穿保暖性能好的鞋袜,睡前还可用热水泡脚。
寒露的由来
寒露在二十四节气中排列十七,于每年的十月八日至九日交节。史书记载“斗指寒甲为寒露,斯时露寒而冷,将欲凝结,故名寒露。”“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每年10月8日或9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95°时为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
我国古代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第三候的“菊始黄华”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寒露,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在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95度时为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通纬?孝经援神契》:「秋分后十五日,斗指辛,为寒露。言露冷寒而将欲凝结也。」此时气温较「白露」时更低,露水更多,原先地面上洁白晶莹的露水快要凝结成霜了,且带寒意,故名寒露。
寒露的习俗
一、登高习俗
如果说白露时节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那么到了寒露,则露水增多,且气温更低。此时我国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北京人登高习俗更盛,景山公园、八大处、香山等都是登高的好地方,重九登高节,更会吸引众多的游人。
二、农事习俗
寒露时天气对秋收十分有利,农谚有:黄烟花生也该收,起捕成鱼采藕芡。大豆收割寒露天,石榴山楂摘下来。寒露蜜桃属北方晚熟桃品种,成熟期在寒露前后,故名“寒露蜜桃”。
三、饮食习俗
寒露时节,应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制品等柔润食物,同时增加鸡、鸭、牛肉、猪肝、鱼、虾、大枣、山药等以增加体质;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姜、葱、蒜类,因过食辛辣宜伤人体阴精。有条件可以煮一点百枣莲子银杏粥经常喝,经常吃些山药和马蹄也是不错的养生办法。
寒露饮食养生应在平衡饮食五味基础上,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适当多食甘、淡滋润的食品,既可补脾胃,又能养肺润肠,可防治咽干口燥等症。水果有梨、柿、荸荠、香蕉等;蔬菜有胡萝卜、冬瓜、藕、银耳等及豆类、菌类、海带、紫菜等。早餐应吃温食,最好喝热药粥,因为粳米、糯米均有极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作用,像甘蔗粥、玉竹粥、沙参粥、生地粥、黄精粥等。中老年人和慢性患者应多吃些红枣、莲子、山药、鸭、鱼、肉等食品。
自古秋为金秋也,肺在五行中属金,故肺气与金秋之气相应,“金秋之时,燥气当令”,此时燥邪之气易侵犯人体而耗伤肺之阴精,如果调养不当,人体会出现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一系列的秋燥症状。所以暮秋时节的饮食调养应以滋阴润燥(肺)为宜。古人云:“秋之燥,宜食麻以润燥。”
寒露是什么意思
每年的寒露,从10月8日或9日开始,到23日或24日结束。送走美好的九月,迎来金秋十月,我们从处暑、白露、秋分一路走来,一直在赞美着秋天,到了寒露时节,我们仍旧不会吝惜美好的语言。秋高气爽、日丽风清,星月交辉,依然是我国许多地区这一时期天气的主旋律。此时,南方的人们在开始享受凉爽的秋风之时,北方的人们已在领略深秋的凄美了。
寒露节气时,太阳的直射点已经离开了赤道,由南纬5°57′移至南纬11°32′,这时北半球的太阳高度角由大变小,地面所接收的太阳热量比夏季显著减少,气温明显下降。全国大部分地区,甚至华南都会受到冷空气的影响。这时,许多人开始用“寒冷”表达自己的感受。
从字面上看,寒露的“寒”就是寒冷,“露”则表示了近地面层水汽凝结成露水的现象。但从气象角度来看,寒露节气和白露、霜降这两个节气一样,所表示的热量变化意义比它的水分变化意义更为明显,应该说,它更多地体现了一种气温转变,季节转换的进程。
也许南方的朋友会有这样的问题,寒露时我们怎么没有见到露水。其实也好理解,因为二十四节气是出自黄河流域,此时,江南气温还偏高,出现露水的时间要比北方晚。
从寒露到它后面的节气霜降虽然只有短短的15天,但却是一年中气温降得比较快的一段时间,若是一场冷空气过后,日平均温度下降8℃、10℃很常见。因此这个时节是我国许多地区气候变化的一个转折点。
【寒露节气传统习俗及民间习俗】相关文章:
寒露节气民间传统习俗09-27
寒露节气传统习俗及民间习俗年03-09
寒露节气传统习俗09-21
寒露节气的传统习俗介绍03-08
寒露节气的传统习俗介绍03-27
小暑节气民间传统习俗03-23
霜降节气民间传统习俗10-12
寒露节气的习俗03-26
寒露节气的习俗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