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教案大全>《小学语文《文言文》教案

小学语文《文言文》教案

时间:2023-03-09 17:34:41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语文《文言文》教案

  在日常的学习中,相信大家一定都记得文言文吧,文言文能让不同语言使用者“笔谈”,是一种具有固定格式,却不会非常困难的沟通方法。为了让更多人学习到文言文的精华,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文言文》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文言文》教案

小学语文《文言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恭、勤”等5个生字,会写“囊、萤”等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借助注释,理解文意,体会人物的精神品格。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本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这节课先来学习第一篇——《囊萤夜读》。(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指导读好“囊萤”。

  3.理解“囊”,说说题目的意思:用袋子装萤火虫在夜晚读书。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胤(yìn) 恭(gōng) 勤(qín) 练囊(náng) 焉(yān)

  多音字:盛(chéng) 数(shù)

  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囊、萤、恭、勤、博”,并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囊”是上下结构,注意笔顺,部首是“一”。“萤”是上中下结构,部首是“艹”。“恭”,部首是“”,第九、第十画都是“丶”。“勤”是左右结构,注意左边“堇”的写法,部首是“力”。“博”是左右结构,不要漏写右上的点。)

  4.读古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注意它的节奏,但停顿不等于断开,尾音拖长可以显得更有韵味。指名读,师范读,生再读,生试着画出朗读的节奏。看看画的节奏和老师的是否一样。(出示)学生小组赛读,师生点评。

  看来,古文多读几遍就不难了。古文要读出节奏和韵味也不难,我们在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停顿。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课文中什么地方提到了“囊萤夜读”?(“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这里“练囊”的意思是什么?(白色薄绢做的口袋。)“以夜继日”的意思是什么?(日夜不停。日,白天。)你读出了什么?(这个人很勤奋,读书刻苦。)

  2.“囊萤夜读”的主人公是谁?课文还在哪里写了他的勤学刻苦?(车胤。“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理解句子意思:从注释来看,“胤”,晋朝人车胤。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恭”(谦逊有礼),“通”(通晓,明白);用组词的方法理解“勤”(勤学,勤奋),“倦”(疲倦),“博”(广博)。

  3.从哪里可以读出他“囊萤”读书的原因?(“家贫不常得油。”)理解句子:组词理解“贫”(贫苦,贫穷,贫困)。句子的意思是:家境贫寒,常常没有灯油来点灯。

  4.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5.出示课文插图,指导学生看图,说说插图的内容。

  出示句子: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结合插图,理解“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说说这一句的意思,指导学生朗读。

  6.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在小组中交流。)

  7.全班汇报:(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点灯,以便在灯下读书)。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

  四、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找出令你感触深刻的词语。

  2.出示课文,划分节奏,标注关键词语。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指名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五、课堂小结。

  1.拓展阅读。

  原文:晋之车胤,家贫,不常得油。然日则耕作,无以夜读。遇夏月,乃以练为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勤学不倦。年长,博学多通,时人誉之。(誉:称赞。)

  小组合作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再读一读。指名读。

  2.齐读课文。

  3.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对车胤或者自己说点什么呢?(在条件如此艰苦的情况下,您坚持日夜苦读,所以才能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我也要向您学习。)

  板书设计

  囊萤夜读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家贫/不常得油,

  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以夜继日焉。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吟一首《望天门山》导入,了解诗人李白。你还会背他的什么诗?(《望庐山瀑布》《将进酒》)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与李白有关的文言文。(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了解题目的意思。先看看“杵”的部首,猜猜这个字可能是什么意思。(木字旁,可能是木棒。)对,一头粗一头细的木棒。那么“铁杵”是什么呢?结合注释:用来舂米或捣衣的铁棒。出示图片,大家看看图,这就是铁杵,老妇人要把它磨成一根针。

  3.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了解这个小故事吧!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请大家自己试着把课文读一读。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同桌交流。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铁杵(chǔ) 还(huán)卒(zú)业

  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逢、卒”,并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逢”是半包围结构,注意先写“夆”,再写“辶”。“卒”是上下结构,部首是“亠”,注意“丨”不能插到两个“人”中间。)

  4.自由读文,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注意句子的停顿,读通语句。

  课件出示: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老师范读,抽生读文,小组赛读,师生点评。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出示图片,边读课文边看注释,可以在文中圈点标注,把课文读懂,知道课文讲了在什么地方,谁,发生了什么事。(板书: 磨铁杵 欲作针)

  2.四人一个小组合作学习,先借助注释读懂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找出自己读不懂的地方,在组内交流,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由小组长记下来,等会儿在全班交流。

  (师先讲一句作示范,让生明白怎样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

  看部首猜字义:“媪”,部首是“女”,联系前面的“老”,推测意思是老婆婆或老奶奶。

  看字形猜字义:“曰”,外框是个口,里面一横像舌头,舌头在动,意思是在说话,即“说”的意思。

  3.组织交流。先由小组长交流本组不懂的问题,再抽几位学生说说整篇文章的大意。

  我们可以用组词的方法理解“世”,世间,世上;“传”,相传,传说;“过”,路过,经过,趟过。

  “感其意”的意思是什么?(被她的意志感动。)“其”指的是老媪。

  “问之”,指的是问谁?问什么?(老媪。你磨铁杵做什么?)

  古时的一个字,现在往往对应一个词,古文语言更简洁、凝练。

  4.句式理解。

  读一读,比较一下:A.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B.世传李太白山中读书。

  A强调的是“山中”,B强调的是“读书”。

  5.绘声绘色讲故事。

  磨针溪呀,在象耳山下。世传呢,李太白读书山中……

  学生讲述,师生评议。(可用多种方式讲。可以用“评书”讲法——话说,磨针溪,在象耳山下。当年李太白读书山中……还可以用“说唱”讲法,或者打着节拍诵读。)

  6.我们是采用什么方法学习这篇文言文的?

  课件出示:反反复复读课文,联系注释讲文意,讨论交流明道理。

  7.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铁杵成针”这个成语的意思?(将铁杵磨成细针,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就必有成果。学生齐读。)

  四、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找出令你感触深刻的词语。

  2.出示课文,划分节奏,标注关键词语。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指名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五、课堂小结。

  1.读了这个故事,谁能用“铁杵成针”说一句话?

  (课件出示)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2.通过学习本课,你们从课文中受到什么启示?(做学问要有恒心和毅力,只要肯下功夫,就会取得成果。)

  3.拓展延伸:老师给你们推荐几篇文言成语小故事,如《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等。

  板书设计

  铁杵成针

  磨铁杵 欲作针

  反反复复读课文 联系注释讲文意 讨论交流明道理

  功到自然成

  教学反思

  学习文言文不在于逐词逐句理解文意,而在于学法的领会和整体的感知。理解词语时,可采用“换词法”和“组词法”。让学生先猜再讲,将一篇简练的小古文扩成一篇生动的现代文,让学生爱学、会学、乐学,并学以致用。

  (1)注重诵读,培养语感。在诵读中体会情感,展开想象,领悟内容。

  (2)对课文不理解的部分提出质疑,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培养质疑能力和与人交流的能力。

小学语文《文言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能读通课文,理解课文意思。背诵课文。

  2、能了解古今语言的区别,能根据课后的注释理解课文。

  3 、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4、 对文言文产生浓厚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

  2.教学难点是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

  教学时间: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奕》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出示常见的文言警句(投影片):

  三人行,必有我师。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温故而知新。

  学而时习之。

  1.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些警句,再把你理解的意思讲一讲。

  2.跟我们平时所用的书面语言比较一下,这些警句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总结出文言文的一般特点:有些字与现代的读音、意义不同;言简意赅,语意深远……)

  3.这些警句就是用文言写成的。用文言写出的文章就叫文言文。它是古代的书面语体,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诵读文言文,能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

  今天我们学习的《学弈》这篇文言文,仅有5句话,70个字,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其中蕴含着警示世人的道理。

  二、读通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1.师范读课文(能有声有色背诵更好),也可读两遍。

  2.总结老师读文言文的'特点:一是速度比较慢,二是句中停顿较多。

  3.学生小声跟老师读两遍。

  4.学生自由练读,读通为止。

  5.学生边读边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句话。

  6.讨论交流。(只要能说出每句话的大致意思就行。)

  三、读熟课文,读懂故事

  1.学生自由反复诵读,重点指导读好“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前一句读出疑问的语气,后一句读出肯定的语气。

  2.再联系前后句子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

  3.同座互相说说故事的内容。

  四、读书明理

  1.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总结出一个什么道理?(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总结。)

  2.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联系实际谈谈,目的是进一步认识专心致志对待学习、工作的重要性。)

  五、练习背诵

  六、课后扩展

  教师把以前学过的“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等文言成语故事,印发给学生,练习读文言文,还可以试着背诵一篇。

  七、布置作业:

  1、(书面作业)抄写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意思;

  2、(表演作业)分小组、分角色,演课本剧;

  3、(搜集作业)搜集文言文形式的成语故事:揠苗助长、守株待兔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两小儿辩日

  教学步骤:

  一、提示课题

  1、今天学习第30课《两小儿辩日》(齐读课题)

  2、学生汇报预习收获。

  3、根据学生汇报,补充有关知识。

  二、展示目标

  我们已经学过文言文《对弈》,你能结合学习文言文的体会和本课要求,说说这篇课文我们该完成些学习任务?(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明确重点学习任务)

  三、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初读课文。

  2、学生谈课文大意。(教师根据学生所说将学生意见分歧较大的词句写在黑板上)

  3、质疑:在预习过程中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二)小组交流

  1、重点理解分歧较大的词句以及不懂的问题。

  2、小组内质疑、释疑。

  (三)汇报讨论,交流情况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用或联系旧知识等方法理解重点词句,突破教学重、难点。

  (1)住关键词理解句意。

  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中“以”、“去”各是什么意思?你能把它们的解释放在句中说这名话的意思吗?

  (2)联系旧知识理解词意。

  (3)古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理解词意。

  如“孰为汝多知”中“为”在这两课的注释中有“说”、“是”等意思,它们用在这儿恰当吗?想想现在“为”一般可组哪些词,它在这句话中是什么意思?

  同样的,“知”可以变成什么词? (此外,“问其故”可补充主语孔子;“车盖、盘盂”不必照注释说,可直接说名称┅┅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只要解释清楚、通顺,可创造地采用多种方法理解词句。)

  (四)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同桌互说。

  4、指名说。

  5、集体评说。

  6、想一想:这两个小孩争的是什么问题,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7、引导学生理解两个小孩是根据不同的感觉说明地面距离太阳的远近。

  8、你同意他们的意见吗?(引发学生争辩,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收集资料,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

  9、刚才你们已经深入理解了内容,你们能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吗?(学生运动自由组合表演,在表演过程中指导学生把两个孩子说话的语气表演出来。)

  10、大家再读读这篇课文,看谁能把两个孩子说话的语气给读出来,齐读课文。

  (五)自学方法,背诵课文

  1、理解课文结构,即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

  2、自己背诵课文,比比谁背得快,背得巧。

  3、指名背诵,说方法。

  4、集体背诵。

  5、总结全文。

  重点总结同学们在学习文言文时所用方法,充分肯定学生见解,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四、作业

  1、抄写生字。

  2、查阅有关资料,用科学知识解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

  3、向学生推荐阅读《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文言文。

  板书设计:

  日初 盘盂

  日初远 日中 车盖

  孔子不能决也 孰为汝多知乎?

小学语文《文言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

  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能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并背诵《伯牙鼓琴》。

  2.结合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

  3.探究学习,体会人物心理。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课前朗读,感悟友情

  1.出示一组表达友情的古诗句:【课件2】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2.学生读,谈体会。

  二、谈话导入,走进课文

  1.这组诗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古人以诗词的形式,用精炼的语言表达了和朋友知己之间的深厚感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写朋友知己的文言文。它千古传诵,流传至今。

  2.补充文言文知识:文言文人们通常说古文。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我国古代有着灿烂的文化,有着浩如烟海的文学艺术瑰宝,它们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记载下来的。我们要传承民族的瑰宝,就要学好文言文。

  3.出示【课件3:课题】(板书第一则的题目:伯牙鼓琴)学生齐读课题。

  三、读通读顺,感知课文

  1.试读,说说读后的感受。自己解决生字:哉巍

  2.自由、大声读课文,至少读3遍,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不同,要读出节奏。再次朗读课文,这次要求读得有节奏。

  4.教师范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味。学生拿笔画停顿。

  5.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

  6.点名读,齐读。

  四、初解知音,理解课文

  1.真是读得越来越有滋味,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章的大致意思理解了吗?说说“绝弦”的意思。

  (预设答案:再也不弹琴了。)

  2.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绝弦”?

  (预设答案: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这句话仅仅是讲伯牙终身不弹琴吗?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

  (预设答案:这世上再也没有知音,再弹也没有意思了。)

  3.从“鼓”字引导,学生说说理解文言文的方法。

  4.当我们深入课文的时候,会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读读课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读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和同学交流。

  5.预设交流

  (1)我读懂了“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这句话告诉我们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

  师:读了这一句,同学们有同学要质疑吗?伯牙弹得好吗?锺子期会欣赏吗?我们看下去就懂了。

  (2)我读懂了“方鼓琴而志在太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伯牙在鼓琴的时候,心里想着高山,琴声里就会出现高山……

  (板书:伯牙鼓琴锺子期听)

  师:锺子期说的“善哉”什么意思?

  (很好,很棒!)

  师:这里的“善哉”表示赞叹。同学们,你还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3)我觉得伯牙弹琴的技术高超,心中想什么,就能弹出什么。

  (4)我读懂了伯牙不论弹什么,锺子期都能听出来,就是说,他们之间心意相通,是知音。

  6.假如现在你是锺子期,听着伯牙的琴声,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你会怎么赞美他?(生自由发表意见。)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引导升华,拓展探究。

  (1)师:我们的课外资料里也有介绍,伯牙是音乐家,他的琴声里肯定不仅仅是泰山、江河吧?还会有哪些景色?

  (预设答案:还会有1:鸟语花香。2:春天百花盛开。3:冬天白雪皑皑。……)

  ②师:是啊,也许他的琴声还表现了“清风徐徐”(再次出示词语读一读)现在你就是伯牙,我们都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

  生答:“善哉乎鼓琴,徐徐兮若清风。

  ③师: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

  生答:“善哉乎鼓琴,皎皎兮若明月。……

  ④师: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这就是知音。凡伯牙所想到的,锺子期真的都听懂了,实在难得。这就是──(预设答案:知音。)

  2.理解文本,探究知音

  ①师:在遇到锺子期前,他会缺少赞美吗?为什么偏偏视锺子期为知音?

  (预设答案:因为其他人听不懂,而锺子期能听懂他的琴声。……)

  ②师:那么,别人对他的赞美是什么样的?(学生自由说)你能想象别人那种空虚的赞美吗?(学生自由说)

  ③师:可以想象,当擅长鼓琴的伯牙,志在太山,没有人会像子期说──

  生:巍巍乎若太山。

  (板书:志在太山巍巍)

  ④师:当伯牙志在流水。没有人会像子期说──

  生:汤汤乎若流水。

  (板书:志在流水汤汤)

  ⑤师:当他没遇到锺子期,听不到子期的赞美时,心情会是怎样的?

  (预设答案:失望。寂寞。忧虑。渴望。……)

  ⑥师:后来,终于遇到了子期,他的心情怎样的?

  (预设答案:快乐。激动。充满希望。欣慰。……)

  ⑦师:此时,他们仅仅是音乐上的知音吗?

  (预设答案:他们还是生活上的知音。是人生的知音。)

  ⑧师:知音的相遇是心灵的交融,是快乐的,幸福的。但是,人间的知音,真是太少了,让我们通过读书再来感受知音相遇的那份感受和那份柔情。(学生感情读文)

  ⑨师:同学们的朗读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知音。但课文最后一句。“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伯牙为什么认为子期是最后的知音?

  (预设答案:1.因为子期能听懂伯牙的琴声。2.因为他们之间就像亲人一样。……)

  (板书:死绝弦)

  3.丰富内容,拓展课文

  ①师:伯牙在断绝琴弦的时候,也断绝了什么?

  (预设答案:1.断了他的前程。2.断了他的心弦。3.断了他的希望。……)

  ②师:伯牙断了琴弦,留下无边无际的孤独、寂寞。当你理解这样的心情的时候,再读读这段话。(学生再有感情地读最后一句。)

  ③师:据史料记载,子期死后,俞伯牙曾经来到子期的墓前悼念他,写下了一首短歌。你们想知道吗?(配乐,教师深情朗诵):出示【课件4】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

  三尺瑶琴为君死,此曲终兮不复弹!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言!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六、积累背诵,拓展延伸

  1.师:课文虽然很短,但写出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读了这个故事,你感动吗?你想安慰伯牙、赞美伯牙、或是鼓励他吗?将你此刻内心的想法写出来。(学生动笔写感受。然后交流。)

  2.师:听了你们的见解,老师也忍不住在想,其实,我们每个人难道不是在苦苦寻觅吗?有道是“千古知音最难觅”,如果遇到了知音,我们应该珍惜……也许一无所获,但是事情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追求。愿你们能从这个故事中感受到人生的温暖。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朗读课文。(生齐读课文。)

  3.师:《伯牙绝弦》成了知音的代名词,后人还根据这个典故编写了一首乐曲《高山流水》。全班学生再次在音乐声中朗读课文。

  4.师生分角色读。

  5.引导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书戴嵩画牛》。

  2.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学习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则文言文《伯牙鼓琴》,了解了关于“知音”的一段佳话。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二则《书戴嵩画牛》。(板书课题:书戴嵩画牛)齐读课题。

  2.释题:“书”是什么意思?“戴嵩画牛”又是什么意思呢?(“书”,是写的意思。“戴嵩画牛”就是戴嵩画的一幅画,画上画的是牛。我们来了解一下戴嵩。

  3.了解戴嵩,出示【课件6】

  戴嵩是唐代画家,韩滉的弟子,韩滉镇守浙西时,戴嵩为巡官。擅长画农家、山川田野的景色,画水牛尤为著名,后人评价他画的牛“野性筋骨之妙”。相传曾画饮水之牛,水中倒影,唇鼻相连,可见他观察得多么细致入微。

  【课件7】《斗牛图》是戴嵩的一幅水墨画,纵44厘米,横40.8厘米,现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图绘两牛相斗的场面,风趣新颖。

  4.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及时归纳整理并板书:

  ⑴戴嵩的画在谁手里?他喜欢这幅画吗?

  ⑵这幅画上是什么?

  ⑶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5.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给大家讲一讲《书戴嵩画牛》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教师范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最好能背诵)。从而感染学生,激发其诵读兴趣。

  2.读后学生评价,及时归纳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一是读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顿要得当。老师也可出示原文和停顿符号,以对学生朗读有所帮助。

  3.学生模仿教师自由练读,读通读顺为止。(教师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反复朗读)

  4.同桌互读课文,互相纠正错误。

  4.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指名读、赛读、齐读等,直到读熟为止。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对照文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遇到困难教师及时帮助。

  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也可向教师请教。教师及时就文中比较难理解的词句进行指导:如“之”在不同句子里的意思不同;“掉”的古今异义等。

  3.学生对照注释,讲解自己对文中语句的理解,教师及时讲解学生理解中的'难点。

  4.同桌互相讲说故事内容。

  (板书:戴嵩《牛》)

  出示课文大意:【课件8】

  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书画有几百种。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牛,尤其珍爱。他用锦缎缝制了画套,用玉作画轴,经常随身带着。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晒太阳,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着说:“这张画是画的斗牛啊!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摇着尾巴在斗,错了!”杜处士笑笑,感到他说得很有道理。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

  四、自读思考,体会道理

  教师引导学生逐一解答就课题提出的问题

  1. ⑴戴嵩的画在谁手里?他喜欢这幅画吗?

  戴嵩的画在蜀中地方一位姓杜的处士手里,因为他非常喜欢书画,收藏了很多。他非常喜欢戴嵩的《斗牛图》。

  (板书:杜处士好锦囊玉轴)

  从什么地方看出杜处士很喜欢这幅画?——“锦囊玉轴,常以自随”(用锦缝制了画套,用玉做了画轴,经常随身带着。)从这具体的做法看出杜处士对《斗牛图》“尤所爱”。

  ⑵这幅画上是什么?

  画上是斗牛。

  大画家画出的牛应该是非常逼真的吧?

  可能一般人都这么认为。但有人指出了画面的错误之处。谁这么大胆?

  一位牧童!

  戴嵩的画错在哪儿?

  “斗牛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摇着尾巴在斗。)

  ⑶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观察得最多的人才最了解真实的情况。

  文中哪句话说明了这个道理?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

  (板书:牧童笑掉尾而斗)

  五、联系生活,深化认识

  1.请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勤于观察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2.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 (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习中的经历充分发言,认识到不专心产生的不良后果,增强做事专心致志的意识。)

  六、复述故事,背诵课文

  1.同桌互相讲故事。

  2.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小学语文《文言文》教案4

  我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从踏上教师岗位的那一天开始,就一直工作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参加工作已快二十年了,我立足本职工作,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做到敬业爱业,积极参与教研教改,改革课堂教学,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的良好言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

  一、个人分析:

  1.优势:

  (1)善于捕捉课堂小学学生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时不断激励学生的自信。

  (2)熟练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过程的流畅。同时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达到信息的重组和优化。

  2.不足:

  (1)语文教师专业素养不够。

  (2)在面向每一个学生方面做得不够,在教学中没有兼顾到所有学生的积极性。

  二、目标及措施:

  发展目标: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多读书、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紧跟教育发展的新形势,用先进的思想和理念武装自己,做思想型教师,积极学习关于自己专业的教学理论知识,并能运用在自己的教学中,及时进行反思及重构。多读多思,坚持写教学随笔,提高自己的理论层次

  1、多读书,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做一个高雅的人。

  读书是一种至关重要的途径,所以我在本学期要坚持读有关教育的书籍.。同时,教师的师德魅力也是以其深厚的文化为底蕴的。唯有如此,教师才能完成其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把"学习与思考"真正成为自己的一个习惯。

  2、虚心请教,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要积极向同事们学习,多走进同教研组教师和优秀教师的课堂,多向大家学习。积极参加每周的教研,就当天发生的教学突发事件,教学感悟反思,学生的思想问题及解决方法等与同组教师交流学习。

  3、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做创新型的教师。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尝试运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对教材要认真分析,认真设计每一节课,并及时对每节课进行反思,认真分析课堂和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做好反思记录,争取一学期下来能有一篇质量较高的反思和教学设计。

  4、坚持教学相长,在师生交往中发展自己。

  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增强自己的管理能力。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真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不要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因为遇到了你而留下任何遗憾。

  5、教研、科研方面:

  以科研培训为先导,以校本培训为主体,以教研培训为辅助,抓住“问题即课题”,在教学中留心积累、思考,积极撰写教育科研论文,积极参加学校教科研课题的开发与实践,成为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教师,确立自己的研究课题,力争在三年内形成一定的科研成果。

  三、教育教学方面

  树立依法治教的办学理念,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转变教育观念,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知识,参加各种培训及研讨活动,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提升业务水平;勇于创新,能够灵活自如地处理教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紧跟教育发展的形势,掌握教育发展的动向,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带领学生多读书,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能力,使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形成浓厚的读书氛围,做到灵活而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力争在区级优质课比赛中提高成绩。多参加外出学习和培训,紧跟课改的动向,学习优秀同行的经验。尽量把每一节课都当作公开课,认真备课,精心上课,注意总结反思。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提升业务水平;勇于创新,灵活自如地处理教材,使自己的教学风格在一定领域(镇)内独树一帜。继续和学生一起多读书,使读书真正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积极参加各种教学研讨活动,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勇于探索和实践,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

  四、多反思

  自我反思是提高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学生的活动方式、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及时进行反思、总结、改进,从“经验型”的教师向“科研型”的教师转型。

  1、不断进行师德自查,反省自己的行为,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到身正为师,学高为范。

  2、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时刻做到三个反思:教学前反思,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着手,拓展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教学中反思,及时自动地在行动中反思,培养反思和

  自我监控地习惯;教学后反思,随时审视,随时修正,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

【小学语文《文言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教案01-03

文言文教案03-08

《文言文》教案09-06

文言文基础语文知识02-17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八》教案03-28

小学语文《鲸》教案01-13

小学语文太阳的教案11-16

小学语文穷人教案11-17

小学语文教案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