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合集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蝌蚪找妈妈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
教材分析:《小蝌蚪找妈妈》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几只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了解了妈妈的样子特点,在不知不觉中自己的身体也发生了变化,最后变成了小青蛙,并和妈妈一起捉害虫。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我会认”中的13个生字,会写“两、就、哪”等9个字。
2。通过细读课文,了解小蝌蚪在找妈妈的历程中,逐渐发育成青蛙的几次形体变化和几经曲折最后找到青蛙妈妈的经历。
3.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了解小蝌蚪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和小蝌蚪在鲤鱼妈妈和乌龟的帮助下,怎样找到青蛙妈妈的经历,并从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想象力,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时应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1.读题
2.质疑:①小蝌蚪长什么样?②它的妈妈是谁?长什么样?③小蝌蚪是怎么找到妈妈的?
(二)读通课文
1.自由读。(碰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同学或生字表二中的拼音老师)
2.读给同桌听,互相正音。
3.看连环画,找到相应的小节,一起读一读。
4.自由选择文中的一个小节读给大家听。
(三)学习生字
会认字
塘、脑、袋、灰、捕、迎、阿、姨、宽、龟、顶、披、鼓
会写字
两、就、哪、宽、顶、肚、皮、孩、跳
(四)学习课文第一节
1.小蝌蚪长什么样的呢?出示第一节课文,自由读、指名读读。
2.根据课文内容同桌合作画一幅画。
3.对照课文,评一评画得对不对,为什么?(检测学生理解句子的能力)
4.朗读课文,表现小蝌蚪的活泼可爱。
5.仿照《小蜻蜓》的曲调,学唱歌曲《小蝌蚪》(小蝌蚪真可爱,黑灰身子大脑袋,甩着长尾水中游,游来游去多快活!)
(五)课后延伸
1.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大青蛙)
2.小蝌蚪是怎么找妈妈的,我们下节课再学。课后请去搜集关于青蛙方面的知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引出问题
1.鼓励学生用不同形式展示上节课的学习成果。(如:读生字说说记字好方法;读课文说出小蝌蚪的样子;展示自己所画的小蝌蚪在池塘里游的图画;唱上节课教的儿歌等等)
2.我们已经知道了小蝌蚪可爱的样儿,那这节课,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学生质疑,构建问题情景。这节课就围绕这些学生想知道的问题进行学习、研究。(二)围绕问题,探究学习
学生想先深入了解哪个问题,就先学习哪一部分。
问题1:小蝌蚪的妈妈长得怎么样?
1.自由朗读2。3。4小节,先把所有写小蝌蚪妈妈样子的词句用横线划出来。再四人小组内交流,看看是否找对找全。讨论一下怎样连起来说说青蛙的样儿?
2.小组代表发言、师生共同评价。
3.研读描写青蛙样儿的句子,感悟“披、露、鼓”等用词的准确、生动
简要交流所搜集的信息,知道青蛙是种有益的动物,我们要保护小蝌蚪和大青蛙,做环保小卫士。
朗读句子,体会青蛙的美,表达大家对青蛙的喜爱之情。
4.学唱歌曲《青蛙妈妈》,记住青蛙特征,积累好词。
(自编歌曲:大青蛙四条腿,披着绿衣露白肚,鼓眼睛儿宽嘴巴,捉起害虫顶呱呱。)
5.对比朗读写小蝌蚪和青蛙妈妈特点的话,知道他们的样子不一样,这是小蝌蚪要找妈妈的原因之一、
问题2:小蝌蚪是怎么找妈妈的呢?
1.由读读2。3两节,边读边想,你能自己读懂哪些内容?还有哪些需要请教大家?
2.重点理解:
(1)小蝌蚪为什么忽然想到要找妈妈?(这是小蝌蚪找妈妈的另一个原因。)
(2)小蝌蚪为什么错把乌龟当作自己的妈妈了?(知道鲤鱼妈妈、乌龟妈妈介绍得不够全面。)
3.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再现找的过程(请几位小朋友戴上拇指玩具来分角色朗读课文,在表演中随机理解:迎上去、追上去)。
4.小蝌蚪最后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齐读第5节,体会见面时的情景。
抓住青蛙妈妈的话“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质疑,可引出下一个问题情景,即:问题3: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是怎么变成小青蛙的?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下一节课再来研究。
(三)复习巩固,完成书面作业。
1.课文中的生字,还记得吗?谁来领大家读一读?
2.口头填空:荷叶上()着一只大青蛙,()着碧绿的衣裳,()着雪白的肚皮,()着一对大眼睛。
(四)课后延伸,
请大家课后去搜集有关小蝌蚪生长变化方面的知识与图片。
第三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是怎么变成小青蛙的?学生简要交流所搜集的信息。
2.课文是怎么告诉我们的呢?请大家仔细读读全文。
(二)细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划描写小蝌蚪形体变化的句子。
2.给小蝌蚪形体变化过程图标上序号。
3.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把它们连起来说一说。
4.完成填空题:
小蝌蚪先长出两条()腿,再长出两条()腿,后来尾巴变()了,最后尾巴()了,成了一只()。
5.读读说说:(用“已经”说话,可以先利用课文中的语言材料进行训练,然后再进行开放性训练,如:小蝌蚪的尾巴已经不见了。它们黑灰色的身子已经变成了青绿色。它们已经变成了小青蛙。小青蛙已经会跳了。小青蛙已经会捉害虫了……
书上作业:
分角色朗读课文。
小蝌蚪是怎样长成青蛙的?按顺序把下面的图片连起来,再讲一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三)总结导行:
1.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2.小朋友,学了这篇课文,有哪些收获?
(四)课后延伸:
1.画小蝌蚪变化过程的连环画。
2.课后阅读所提供的学习资料。(摘自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方惠珍的《小蝌蚪找妈妈》)
附板书
01小蝌蚪→找→妈妈
?问鲤鱼、乌龟?(青蛙)
大脑袋先长后腿四条腿
黑灰色的身子再长前腿宽嘴巴
长长的尾巴尾巴变短披绿衣
尾巴不见露白肚
鼓眼睛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塘、脑”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会写“两、就”等10个字,会写“快活、哪里”等8个词语。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3、结合课文内容,借助课文图片,按顺序说清楚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能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4、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讲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点
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说清楚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教学目标
1、认识“塘、脑”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会写“两、就”等10个字,会写“快活、哪里”等8个词语。
2、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3、继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感受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感受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准备
课件、动物图片和头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猜谜揭题。
小朋友们,老师说个谜语给你们猜猜:圆圆脑袋黑黝黝,长长尾巴水中游,长大吃虫叫“呱呱”。(蝌蚪)
2、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篇和小蝌蚪有关的科学童话——小蝌蚪找妈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学生回答:为什么找?怎样找?找到了吗?)
二、自读课文
请同学们带着这些疑问,自由读课文,试着从课文中找到答案,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确。
三、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1、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带有拼音的生词。先让学生试着读一读,再指名学生开火车带读,要求每个词语读一遍拼音,读一遍词语,读对了全班跟读,读错了举手帮助他。
(2)去掉拼音再开火车读。
(3)分男、女生读,全班齐读。
(4)学习多音字“教”。
(5)学习“皮”字,讲解皮字的演变过程,给皮字组词。皮字加一个提手旁就是“披”,把兽皮盖在肩背上就是披。
2、检查和巩固生词。游戏:我会读。
四、教学第一自然段
1、这群小蝌蚪忍不住想见大家了!播放视频,它们生活在哪里?
2、小蝌蚪长什么样子?(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就是这样写的?(第一自然段)
3、谁来读一读描写小蝌蚪样子的句子。(指名读)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小蝌蚪的样子?(从头到尾)
4、课文中这两个词语是用来形容小蝌蚪的,给你什么感觉?(生答)对,用来强调小蝌蚪的脑袋特别大,尾巴特别长,这样的词叫叠词。
5、句子中哪个词写出了小蝌蚪长长的尾巴特别好玩?(甩)请你用一只手臂做一做“甩”的动作。
6、你们扮演小蝌蚪一边做动作一边回答:小蝌蚪,你们生活在哪里?你们长什么样子啊?你们怎样游来游去?哪只小蝌蚪能告诉我,你们现在的'感受是什么?
6、朗读第一自然段,感受小蝌蚪样子的可爱,在池塘里过得很快活。
五、整体感知
过渡:这群快活的小蝌蚪要去找妈妈,它们为什么要去找妈妈?
1、想一想:小蝌蚪找妈妈时,在路上遇见了谁?教师板书:鲤鱼、乌龟。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第一幅图。
(2)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它是怎么做的?(迎上去)假如我是鲤鱼妈妈,谁来做做这个动作。就是面对面主动打招呼,你真是一个懂礼貌的小蝌蚪。所以,你有什么问题就说吧!
(3)小蝌蚪是怎样问的?鲤鱼是怎样回答的?从鲤鱼妈妈的回答中,你知道了什么?(教师板书:四条腿、宽嘴巴)
(4)教师引读,学生分男、女角色,一起朗读第二自然段。在这段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生答:长出两条后腿)板书:长后退,贴小蝌蚪图。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出示第二幅图。小蝌蚪继续向前游,接着它又遇到了乌龟,它是怎么做的?(追上去)假如我是乌龟妈妈,谁来做做这个动作。就是从背后赶上去打招呼。为什么是“连忙”追上去呢?(小蝌蚪很着急)
(2)小蝌蚪一边追,一边着急地叫着妈妈,谁来叫一叫?它叫得那么急,乌龟是怎么说的?从乌龟的话中,小蝌蚪知道了什么?
(3)看图理解小蝌蚪为什么错把乌龟当妈妈。(乌龟同青蛙一样是四条腿,宽嘴巴)
(4)教师引读,学生分男、女角色,一起朗读第三自然段。
3、分角色朗读一至三自然段。
(1)四人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一至三自然段。
(2)戴上头饰进行一至三自然段的表演。
六、小结
小蝌蚪还没有找到妈妈,不知道它又会变成什么样?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学习。
布置作业:
(1)继续练习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找一找小蝌蚪和青蛙的科学知识。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3
设计意图:
在看了小班孩子的美术活动《小蝌蚪》之后,我发现刚入园的小班孩子还不能够很好的握笔去画小蝌蚪的尾巴,我萌发了上2研的课的想法。在设计好活动思路之后,结合我的教学设计,上网搜索了精美的荷塘图片,自己录制了青蛙妈妈和小蝌蚪的录音,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教学目标:
1.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大胆作画的能力,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和成功感。
2.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
3.学习用手指压印的画法画出各种动态的蝌蚪。
教学准备:
1. ppt课件《小蝌蚪找妈妈》、青蛙妈妈和小蝌蚪的录音、小蝌蚪的歌曲。
2.幼儿学具:和幼儿人数相等的手指印泥、餐巾纸、画有青蛙的a4纸张(上面画有小蝌蚪的.尾巴)。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教师播放ppt第一个画面:荷塘的图片:“今天有个小动物来我们班了,你们看——”
2.教师操作小青蛙手偶:“小朋友们你们好,你们知道我是谁吗?我的宝宝不见了,请小5班的宝宝们和我一起去找我的小蝌蚪宝宝好不好?”
3.播放ppt课件第二个画面,请幼儿一边看图片一边听青蛙妈妈和小蝌蚪的录音,感受故事情境。
4.播放小蝌蚪变出来的动画,引导幼儿和老师一起数有几只小蝌蚪,在发展幼儿的点数能力的同时活跃课堂气氛。
5.教师:“你们知道这些小蝌蚪是怎么变出来的吗?请你们猜一猜。”
幼儿:“画出来的。”
教师:“让何老师来教你们。”播放小蝌蚪指纹印画步骤的微课程。
二、幼儿创作
1.教师:“青蛙妈妈找到了自己的蝌蚪宝宝,太高兴了,青蛙妈妈要请小5班的宝宝们再帮他们找蝌蚪宝宝,请你们去帮助青蛙妈妈吧。”
2.幼儿自选学具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播放小蝌蚪的歌曲)
有的孩子开始还不敢去动手,看到别的孩子动手了,也尝试着,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很强,很快就完成了。
三、评价作品
用数码相机拍摄两个幼儿作品,在多媒体上播放,让孩子们感受帮助青蛙妈妈找到小蝌蚪宝宝的成功喜悦感,让孩子们给自己鼓掌。
四、播放歌曲做《小蝌蚪》律动
播放《小蝌蚪》歌曲,教师戴青蛙头饰带孩子们一起表演《小蝌蚪找妈妈》的律动,感受小蝌蚪慢慢长大的过程。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4
一、活动目标:
1、、在做做玩玩游戏活动中帮助幼儿建立物数对应,进一步理解10以内数的实际意义,巩固对数的形成的认识。
2、在熟悉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运用学过的知识帮助小蝌蚪找妈妈,从而获得成功感。
二、重点与难点:
1、在做做玩玩游戏活动中帮助幼儿建立物数对应,进一步理解10以内数的实际意义,巩固对数的形成的认识。
三、设计思路
春天是美丽的,春天是一个万物生长的季节,周围的环境也在不断的变化着,我们为了让幼儿感受到春天一些动植物的变化。主题一开始,家园共同收集一些有关春天的资料:如:小蝌蚪、青蛙、蝴蝶、蜜蜂、蚕宝宝还有有关的春天的图书、图片等等。因而,关于春天的学习需要创设一个与幼儿的情感态度、已有经验、认知习惯相切合的情境,而不能把客观的现成的知识简单的机械地塞给幼儿。随着主题的不断深入和我班幼儿的实际,我班幼儿对小蝌蚪的生长的都很好奇,他们都能积极探索。再根据二期课改的精神,幼儿的学习因根据幼儿兴趣、以有的生活经验。于是我设计了此活动《小蝌蚪找妈妈》,此活动主要是在熟悉故事故事内容、做做玩玩中让幼儿对数概念进一步感知和理解,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四、材料创设:
小蝌蚪胸饰若干只(正面小蝌蚪,反面青蛙,青蛙背上标有1——10数字)、幼儿人手一份小动物(有二条腿、四条腿、八条腿各种动物,但没有青蛙),
五、活动指导:
(一)、情景导入:
1、春天来了,小河里的水变暖了。池塘里游来了一群小蝌蚪。(出示小蝌蚪)数一数,有几只小蝌蚪?(10)
2、小蝌蚪在池塘里游啊游,真快活。可是有一天他们想起自己的妈妈来了:“我们的妈妈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帮助小蝌蚪去找妈妈吧。
(二)小蝌蚪找妈妈
1、幼儿扮演小蝌蚪。
2、小蝌蚪游啊游,碰见了鸭妈妈,鸭妈妈正着急得嘎嘎叫呢!原来鸭妈妈的孩子找不到了正着急呢。小蝌蚪说:我来帮你找吧!鸭妈妈说:好啊,好啊!我的孩子身上都有记号,……………请您们快点帮我找一找。(幼儿扮演小蝌蚪帮助鸭妈妈找小鸭。让小鸭回到妈妈身边,师生共同验证正确与否)小蝌蚪看见小鸭子在妈妈身边多快活,真羡慕,想起了自己的妈妈,就问:“您认识我们的妈妈妈,您知道他是什么样吗?”鸭妈妈笑着说:“你们的'妈妈有四条腿,大概就在前边,你们快去找吧!”
3、小蝌蚪继续向前游去,咦,他们看见了什么?原来有许多动物朋友在一起,小蝌蚪想:“这里有没有我们的妈妈呢?”请幼儿找一找,找出四条腿的朋友。有这么多啊,小蝌蚪说:“你们谁是我们的妈妈啊?”大家都笑了,“我们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有二只大眼睛,白肚皮,穿着绿衣裳。”
4、小蝌蚪又向前游,看见前面荷叶上蹲着一个大眼睛、宽嘴巴、四条腿、穿着绿衣裳的家伙,难道这是我们的妈妈?你们说是不是啊?青蛙妈妈看见,说“娃娃,我是你们的妈妈呀,你们已经变成青蛙了.”(幼儿转过胸牌,露出小青蛙)“不对不对,你们有的是我的孩子,有的不是,你们还有的妈妈正在捉害虫呢,瞧,他们来了。——出示青蛙妈妈,(肚子上有点子卡)孩子们,快游到你们妈妈身边去吧。
(幼儿找到自己的妈妈,并相互验证)
(三)(活动延伸)小青蛙捉害虫
小青蛙跟着青蛙妈妈跳到岸上,跳到田里,天天捉害虫,保庄稼。
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场地模拟青蛙捉害虫。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5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传统课文,因其内容生动、有趣而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在课堂中如何用创新、精巧的设计,在扎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使学生显得生机勃勃、兴趣盎然呢?我抓住了以下两点。
一、寻人启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对某件事所表现出来的喜爱的情绪。课堂中,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有无,直接影响着课的质量。上课伊始,老师神秘地告诉学生,刚才在校门口看到了一张寻人启事,想看看吗?在同学们诧异声中,教师用幻灯打出
寻人启事
大家好!
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欢快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多羡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在哪里?听说二(4)班的小朋友是最聪明的,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
同学们恍然大悟,不一会儿小脸上个个绽出灿烂的笑容,原来是可爱的小蝌蚪找他们帮忙来了。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问:“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孩子们一边齐声响亮地喊愿意,一边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读课文。他们个个拿着铅笔全神贯注地这里画画,那里圈圈,偶尔还能听到同桌之间窃窃私语地讨论。瞧!没有大费周折的导入语,也没有颇费时间的练习题,学生就这么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课文,进入了角色。
二、读、说、写、贴学文,丰富语言的积累
1.读——分层朗读,读出感情
(1)初读。教师有趣导入课文以后,随即抛出问题。a. 自由读全文,标上小节。b.小蝌蚪的妈妈是谁,从文中找出它妈妈的特征。学生在读中了解内容梗概,获得整体感知。带着问题读,使读不再是漫无目的,提高了读的质量。
(2)精读。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教师应精心导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课文第二、第三两小节,是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是全文的重点,处理如下:a.读这两小节,回答小姐的先碰到了(),又碰到了()。b.比较句子。(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捉食,就迎上去。小蝌蚪以看见乌龟在水里游,就追上去。h.朗读指导。重点指导小蝌蚪与鲤鱼、乌龟之间的对话。d.分角色朗读并表演。
2.说——以读促说,说中理解
(二)说顺序。要求学生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说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2)说内容。在学生知道青蛙的样子以后,要求他们在寻人启事中加入青蛙的特征。把学到的内容及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3.贴——据文贴画,贴中取乐
教师准备好六幅画,分别为长了两条前腿的蝌蚪、长了前腿和后腿的蝌蚪、尾巴变短的青蛙、小青蛙、乌龟和鲤鱼。让学生先来贴这些动物各自的位置,贴好后再讲清理由,为什么要这样贴。教师要引导学生以文中词句作为贴画正确与否的依据,重点理解迎和追,以此促进学生对词句的深入理解。
4.写——形式多样,写中练笔
语文教学不仅是日耳之事,也要动手。“不动笔墨不看书”是公认的.读书方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写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
(1)基础练习。在学生分别找到描写蝌蚪和青蛙外部特征的句子以后,及时填写:
a.小蝌蚪(),()身子,甩着()。
b.青蛙妈妈四条(),宽(),鼓着一对(),披着(),露着(),捉()。
这两处练习看似简单,其实不然,尤其是b处的练习不是读了课文就能信手拈来的,需要从乌龟和鲤鱼的话中概括得出,其次从这两处练习中可以对蝌蚪和青蛙的外部特征进行比较,从而为接着要学蝌蚪料的生长变化过程作铺垫过渡作用。
(2)深化练习。对课文第二、第三两小节,教师在花了大量时间进行读的训练同时,又不失时机进行写的训练。如:
a.小蝌蚪错把乌龟当妈妈,是因为(),说明()。
b.乌龟告诉小蝌蚪叫它的妈妈(),如果小蝌蚪光听乌龟的话,那(),应该()。
这样设计旨在以学生读顺、读懂课文为前提,培养础解课文的能力。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6
一、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生字、生词。
2、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三、教具准备:
生字词小黑板、教学插图、教学录像带
四、教学地点:
多媒体综合电教室
五、教学课时:
三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认识青蛙吗?(生:认识!)那大家也都知道我们的朋友如按好坏来分可分为好朋友和坏朋友。蚜虫是庄稼的坏朋友,那青蛙就是庄稼的好朋友。你们喜欢青蛙吗?那又有谁知道青蛙小时候是长什么样儿的?它又是怎样长大的呢?(幻灯片出示小蝌蚪插图,然后指出这就是青蛙小时候的样子,它名字叫——小蝌蚪)那么,小蝌蚪又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呢?学了今天这一篇课文大家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
二、初识图意。
1、提出看图要求:图上画了些什么?它们都在干些什么?(幻灯出示第一幅插图)(生答)
2、逐图出示另三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在身体上有什么变化?再连续播放四幅图,让学生说说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分别遇到了谁,揭示这也就是——小青蛙成长的'过程。
3、提问: 大家看到最后两幅图了吗?小蝌蚪最后变成了什么?它们找到妈妈了吗?它们的妈妈是谁?(生述)
4、小结: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四幅图,想想小蝌蚪每次去找妈妈时身体都出现了哪些变化?开头怎样?过了几天怎样?后来又怎么样?最后变成什么了?(生述)
三、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自轻声朗读课文。
思考:小蝌蚪找妈妈找了几次才找到?它都遇到了谁?
2、纠正读音(群、捕、迎、裳等)
3、回答思考问题,师生初步分角色朗读课文。(师:叙述部分;小蝌蚪、鲤鱼、乌龟及青蛙妈妈由四组学生分别扮演。)
四、讲读第一自然段。
1、讲读第一自然段,看第一幅图。
提问:课文中是怎样写小蝌蚪的样子的?找出相关词句,说一说,并用笔划出来。
提问:我们池塘里的小蝌蚪有几只?(生:有一群。)师讲解“一群”的意思,然后再指导生给“群”组词。
指导学生看图,体会小蝌蚪心情如何?问:从图上小蝌蚪的什么动作可以看出?自然段中哪一些词语描写了小蝌蚪很“快活”呢?(师指导生联系小蝌蚪甩尾巴的情景回答。)
2、指导学生看图,师复述小蝌蚪外表。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小蝌蚪有趣、快活的神情。
五、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作业第二题(1)小题
第二课时
一、图文对照,讲读第二段。
1、看第二幅图,提问:现在我们的小蝌蚪跟第一幅图模样有什么不同?
2、读第二自然段,说说蝌蚪有什么变化。
3、再读(指名个别读)
4、看图,讲述小蝌蚪是为什么会游向鲤鱼妈妈?理解“迎上去”意思。
述:因为小蝌蚪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于是想到自己也该有妈妈,但又不知妈妈长得怎么样,所以就游过去问。
述:正面向前叫“迎”。在这里既表示礼貌,也为了让鲤鱼妈妈能发现自己——小蝌蚪。
5、根据讲读内容,提问:鲤鱼妈妈告诉小蝌蚪,它的妈妈有什么特点呢?
6、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我们的”“哪儿”要读重音;鲤鱼妈妈的回答要用长辈式亲切的语气读出来。)
二、看图,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
1、看图,提问:小蝌蚪过了几天身体上又起了什么变化?
生读第三自然段。
2、学生回答,师板书。
3、小蝌蚪为什么会把乌龟错认为是自己的妈妈呢?课文中为什么要用“追上去”,而不用“迎上去”呢?(师引导学生回答:一是,一前一后要用“追”;二是,体现出了它们以为找到了妈妈时的高兴、迫切的心情。)
4、乌龟妈妈告诉小蝌蚪,它们妈妈的特点是什么?(让学生划出文中语句并读一读)
5、指导朗读第三段。小蝌蚪“连忙追上去叫”这一句,要读出急于找到妈妈的迫切心情。
6、轻声朗读第四、五两段,指导生边读边看图,思考:
小蝌蚪过了几天,身体上又起了什么变化?(板书)
小蝌蚪到底有没有找到妈妈呢?他们的妈妈究竟是谁呢?它们是怎么认出来的?
(生联系图及有关句子回答:回顾乌龟介绍的青蛙妈妈的特征,还有前面鲤鱼妈妈讲的“四条腿,宽嘴巴”,小蝌蚪了解妈妈的特征全面了,也就可以找到妈妈了。)
7、第四段主要讲了什么?先读再说。(自由读后再指导学生说出段意)
“小蝌蚪已经是青蛙了”,为什么加上个“已经”?小蝌蚪是怎样跳到荷叶上去的呢?(蹬、蹦、跳)
8、小青蛙跟着妈妈干什么?这说明了什么?(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怎样对等青蛙呢?(生:我们要保护好我们的好朋友——青蛙)
三、巩固练习。
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全文。
2、完成课后第一道题。
3、完成课后第三道题。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分角色看图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按顺序说说小蝌蚪是怎样长大的。
(大脑袋、长尾巴——长出两条后腿——长出两条前腿——脱掉尾巴、换上绿衣裳)
3、指导完成课后第二题。
二、指导有感情地分组朗读课文。
三、识记生字,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观看生字表教学录像带,激发学生兴趣。
2、指导学习生字。
3、难写、易错字形分析:
塘:共13画,第八画右边要出头,第10笔一竖。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7
设计意图
前几天我们参观了黄花岗的四方亭以及莲花池塘,在开展画莲花的活动中我们观察池塘。幼儿们意外地发现了池塘中有青蛙的叫声以及还看到了许多小鱼和小乌龟。在绘画中孩子们还唱着歌边画边说着刚刚发生的事情。从他们的语言中发现他们都在讨论一个话题(小蝌蚪从哪里来的呢?)有孩子说:“他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小蝌蚪是青蛙的宝宝”有孩子说:“我没听过”。彤彤说:“小蝌蚪的妈妈就是青蛙”。羽石说:“不是的”。在他们的讨论中我发现了一个学习的契机,于是我设计了这个音乐剧活动。从故事和音乐表演的形式让幼儿一起完成我们的音乐剧。不仅有趣参与表演还能让孩子们在阅读故事的时候觉得更加有趣,同时提高孩子们的音乐表演欲望以及合作能力。
活动目标
1.能根据故事情节自发地随歌曲和乐曲自由创编简单的动作。
2.尝试用多种道具、材料表现音乐,并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3.在活动中能积极地与同伴进行角色扮演体验音乐剧的乐趣。
重点难点
1.能与同伴合作创编出角色动作造型。
活动准备荷花道具(4个)、荷叶道具(4个)、绿丝带(2条)、螃蟹头饰(4个人)、金鱼头饰(5个)、小蝌蚪头饰(5个)、青蛙头饰(1个)、大树头饰(1个 )、音乐MP3、大荷叶道具(2个)
活动过程
(仅限中文教案,由于照片涉及个人隐私及肖像权等问题,请不要添加含幼儿肖像的`照片!)
一.热身阶段
播放《哈喽歌》
二.动作模仿阶段
1.听音乐模仿小鱼游泳的动作。(播放音乐)幼儿跟随音乐先模仿老师的基本动作,在熟悉后知识迁移幼儿自行创编蝌蚪游得动作。
指导语:
师:小朋友们你们见过池塘的小鱼是怎么游的吗?(模仿)
上游游 下游游 左游游 右游游
游得快 游得慢 游得轻 游得重
师:小朋友在池里小蝌蚪是怎么游得呢?(创编)
2.合作与变化
听鼓声与同伴合作用肢体创编场景中蝌蚪、荷花、螃蟹角色的动作特点。
指导语:
师:请小朋友根据非洲鼓节奏快慢轻重2个为一组变成小蝌蚪游动。
请小朋友根据非洲鼓节奏快慢轻重3个为一组变成荷花随风摆动。
请小朋友根据非洲鼓节奏快慢轻重4个为一组变成螃蟹在池塘里走来走去。
3、熟悉完角色动作后引出故事绘本。《小蝌蚪找妈妈》教师播放背景音乐分段演示完整故事。
4.听故事音乐分段清楚每段音乐的特点讨论音乐中适合角色扮演?
教师:播放音乐与幼儿共同讨论,回忆我们故事中的角色。
5.教师和幼儿分组讨论,分工在故事中幼儿自己想扮演什么角色按角色场景分类。
幼儿:说出自己想扮演的角色,清楚自己在那段音乐出场。讨论场景中需要什么道具。
6.幼儿自由选取道具,听音乐表演。设计一些简单的对白。
7.讨论成熟后尝试让孩子们自己表演音乐故事并展示,结束。
活动总结
幼儿通过本次活动在音乐剧有了基本的认识,共同探讨了音乐剧《小蝌蚪找妈妈》有些什么角色。在角色的创设,音乐的节奏感知以及律动感知和同伴愉快地合作。让孩子们都获得了深刻的经验体验。提高了幼儿与同伴的合作能力,激发幼儿的表演欲望。大胆展现自己,丰富了自己故事阅读的形式。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8
【学习目标】
1、会认“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河、姐”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青蛙一生的变化,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课前准备】
1、生字卡,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相关教具和有关青蛙的知识。
2、小蝌蚪、青蛙、鲤鱼、乌龟等头饰。
【谈话激趣引入】
1、我们每个人都有妈妈,可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呀?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出示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2、生齐读课题。
3、整体感知课文。
4、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以解说的形式读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不认识的字,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2、学习小组内互相教读,说说怎样记字形。
【检查学习生字的情况】
1、课件展示生字。指名读,正音。
2、小老师教读,齐读,开火车读生字。
3、指名介绍记字的方法。
4、组词练习。
【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
分段读课文,自己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
结合图学习。
1、自读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小蝌蚪的'样子)
用手势帮助理解“甩着”。
口头填空:小蝌蚪,大( ),( )的身子,( )的尾巴,( )地游来游去。
学生齐读这一段,体会蝌蚪的快活的心情。(可以加上动作)
2、读第2自然段,看图比较。
思考:小蝌蚪找到了谁?结果怎样?
⑴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第一、二幅图,与小蝌蚪最先的样子相比较,说说几天后,小蝌蚪发生了哪些变化。并在课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⑵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长出两条后腿。
课件展示理解“迎上去”,或用做动作的方式帮助理解。
⑶ 分角色读。(同桌对读,组内互读,指名读)
⑷ 从鲤鱼阿姨的回答中,小蝌蚪知道了什么?
(自己的妈妈是四条腿,宽嘴巴 。)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9
设计思路: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非常生动的童话故事,适合托班宝宝对妈妈的情感表现。这篇童话中动物角色较多、趣味性强,童话中对话以重复式结构较多,是幼儿进行表演的典型教材。在活动的过程中,鼓励宝宝创造性地表演故事。
活动重难点:
重点:体验表演的乐趣。
难点:鼓励幼儿创造蝌蚪游的动作。
活动目标:
1、 鼓励宝宝进行小蝌蚪游泳动作的创编。
2、 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及表演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熟悉“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PPT
2、 青蛙妈妈、鲤鱼妈妈、鸭妈妈、乌龟妈妈头饰各一个;小蝌蚪头饰每人一个
活动过程:
一、 复习欣赏故事《小蝌蚪找妈妈》,观看PPT。
师:宝宝们,我们上次听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今天杨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小蝌蚪好看的照片,你们想看吗?老师配合PPT,进行故事欣赏。
二、 欣赏音乐,创编小蝌蚪游的动作。
(1)师:宝宝们,老师还带来了一段很好听的《小蝌蚪找妈妈》的音乐。你们想听吗?(播放一小段音乐)
(2)提问:宝宝们,小蝌蚪去干嘛呀?(找妈妈)小蝌蚪在水里怎样游?谁来学小蝌蚪游泳?有谁想出的'小蝌蚪游泳的动作是不一样的?(请幼儿来学一学小蝌蚪游泳)(2-3个)
(3)创编小蝌蚪游泳的动作,配合音乐进行。
(4) 教师示范游,创编宝宝没有想到的动作。师:小蝌蚪游得真好看,看,我这只蝌蚪姐姐是怎样在水里游的。
三、 情景游戏《小蝌蚪找妈妈》。
(1)教师示范游戏。
师:小蝌蚪要去找妈妈啦!
前奏部分,跟老师做简单的准备动作。
(2)在老师的带领下,跟着老师一起游。音乐停顿时,助教老师扮演(鸭妈妈)。鸭妈妈问宝宝:“我是不是你们的妈妈?”宝宝回答:“不是,不是,你是鸭妈妈”
(3)继续往前游。音乐停顿时,鲤鱼妈妈出现。鲤鱼妈妈问宝宝:“我是不是你们的妈妈?”宝宝回答:“不是,不是,你是鲤鱼妈妈”
(4)继续往前游。音乐停顿时,乌龟妈妈出现。乌龟妈妈问宝宝:“我是不是你们的妈妈?”宝宝回答:“不是,不是,你是乌龟妈妈”
(5)继续往前游。音乐停顿时,青蛙妈妈出现。青蛙妈妈问宝宝:“我是不是你们的妈妈?”宝宝回答:“你是我们的妈妈,妈妈找到了!妈妈找到了!”
四、游戏《小蝌蚪找妈妈》
(1)重复游戏一遍。
(2)角色游戏。请四位宝宝来做鸭妈妈、鲤鱼妈妈、乌龟妈妈和青蛙妈妈(配班老师在一旁帮助)其他宝宝做小蝌蚪,老师做蝌蚪姐姐。
(3)邀请客人老师来做鸭妈妈、鲤鱼妈妈、乌龟妈妈和青蛙妈妈。(根据宝宝对游戏的兴趣来决定,是否再玩游戏。)
五、活动结束。
师:“来蝌蚪宝贝们,跟着妈妈回家了!”带领幼儿离开活动室。
六、延伸活动:
青蛙是我们的好朋友!
为什么要爱护小青蛙?(它是捉害虫的能手,庄稼的好朋友,对我们人类来说是有益的,所以要爱护它、保护它)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0
活动目标:
1.会听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能理解故事情节。
2.宝宝回忆小蝌蚪找妈妈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感受小蝌蚪找妈妈的心情,,知道请别人帮忙时可以使用礼貌用语。
3.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体验添画小蝌蚪的快乐。
活动准备:
图片、青蛙、虾、乌龟、螃蟹,小蝌蚪找妈妈添画的纸、黑色墨汁,黑色彩笔等。
活动重点(或难点):
理解故事内容,知道要学会帮助别人,并能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过程:
一、引导语:
1、现在是春天了,动物们都要出来活动了,小朋友们都见过小蝌蚪吧,现在小蝌蚪长大了,它们要去寻找自己的妈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蝌蚪是如何找到自己的妈妈的。
2、青蛙妈妈的.宝宝是谁呢?(小蝌蚪、青蛙)
3、小蝌蚪长的怎样,大大的脑袋,黑黑的身体,细小的尾巴扭一扭。教师又指着小蝌蚪说,小蝌蚪正在找妈妈。
二、展示图片,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1教师展示图片一,引导幼儿谈谈想想小蝌蚪遇到谁?他们会说些什么龙虾公公是怎么回答它们的?
2图二,小蝌蚪又游啊游啊,遇到了谁?大螃蟹又是怎么回答它们的呢?
3图三,之后小蝌蚪继续找妈妈,它们是不是找到妈妈了呢?原来是大乌龟,大乌龟又是怎么说的呢?
4图四,最后,小蝌蚪们找没找到妈妈?它们的妈妈到底是谁?
三、完故事后教师提问教师设
1、小蝌蚪为了找妈妈,向谁去打听?
2、小蝌蚪看到龙虾公公、大螃蟹、大乌龟是怎么询问?故事中的小蝌蚪和妈妈们的对话时都使用了哪些礼貌用语?这有什么好处?
3、小蝌蚪找不到妈妈心情是怎么样的?你如果找不到妈妈会怎么做?
4、最后小蝌蚪在哪儿找到了妈妈?你能说说它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有什么本领。
5、完整的再听一遍故事。
四、让我们一起动手画画小蝌蚪
1、在老师画好的图片上,添画一些小蝌蚪,使画面更完整。
2、评价幼儿作品,鼓励添画添的好的宝宝。
3、最后,青蛙妈妈来了,带着蝌蚪宝宝们一起去田里捉害虫去了。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1
活动意图:
本次音乐教案讲述了一个“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也教育幼儿们要全面的看问题,不能片面化。全方位考虑问题,找出合理的答案和生活规则。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动作的创造性。
2、体验游戏的快乐及表演的乐趣。
活动重点:体验表演的乐趣。
活动难点:鼓励幼儿创造蝌蚪游的动作,学说各角色的话。
活动准备:鲤鱼妈妈、鸭妈妈、青蛙妈妈、乌龟妈妈头饰各一个。
活动过程:
一、欣赏儿歌音乐,学蝌蚪游。
1、师:小朋友,老师带来一段很好听的音乐,《小蝌蚪找妈妈》的音乐。你们想听吗?(弹奏唱)
2、提问:小蝌蚪长什么样子?小蝌蚪在水里怎样游?谁来学小蝌蚪游泳?有谁想出的小蝌蚪游的动作是不一样的?(请幼儿来学一学小蝌蚪游泳)
3、教师示范游。师:小蝌蚪游得真好看,看蝌蚪姐姐是怎样在水里游的。
二、蝌蚪姐姐带小蝌蚪找妈妈。
(1)音乐结束,鸭妈妈出现,蝌蚪姐姐带小蝌蚪上前问:“你是不是我们的妈妈?”鸭妈妈{配班老师扮}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到别的地方去找找吧。”
(2)音乐再起,蝌蚪继续游,到最后一句“妈妈,妈妈在哪里”时鲤鱼出现,蝌蚪上前问:“你是我们的妈妈吗?”鲤鱼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到别的地方去找找吧。”
(3)音乐起,蝌蚪游。音乐结束,乌龟出现,蝌蚪上前问,乌龟回答,同上。
(4)音乐起,蝌蚪游。音乐结束,青蛙妈妈出现,叫“呱呱,我就是你们的妈妈。”小蝌蚪快速游到妈妈身边,一起拍手说:“妈妈找到了!妈妈找到了!”
三、在音乐伴奏下学蝌蚪游,吃食。
(1)小节:在音乐伴奏下重复三遍。师:蝌蚪姐姐请蝌蚪弟弟妹妹一块儿来水里游。
(2)小节:老师带领在xxx处咂嘴表示吃东西。师:蝌蚪弟弟妹妹游了那么久肚子饿了,我们来吃点东西吧。
(3)重复小节两遍:师:吃饱了,小蝌蚪一起游来游去做游戏吧。
(4)小节:师:吃饱了,姐姐带你们去找妈妈吧。(音乐上)
四、学说角色的'话。
1、学说蝌蚪的话及其他角色的话。提问:刚才去找妈妈时第一个遇到谁?小蝌蚪是怎么问的?(学说小蝌蚪的话)它是怎么回答的?(学说鸭妈妈的话)
2、学说鲤鱼、乌龟的话同上。
五、游戏重新开始。
请四位幼儿来做鸭妈妈、鲤鱼妈妈、乌龟妈妈和青蛙妈妈(配班老师在一旁帮助)其他幼儿做小蝌蚪,老师做蝌蚪姐姐。
六、结束。
师:小蝌蚪们,我们在小河里快乐地游泳、找东西吃、做游戏,还找到了妈妈,你们高兴吗?那我们下次再来玩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好吗?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2
教学要求:
1.学会13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识3个新字。完成课后有关词句练习。能说出趋向动词的不同用法。
2.理解课文内容,回答课后问题。初步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3.仔细看图,讲述图意,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表态能力。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要保护青蛙。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正确理解动词。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或幻灯片)、蝌蚪贴图、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数: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昨天,老师捡到了一张“寻人启事”,你们想看看吗?
2.(出示寻人启示)读: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欢快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多羡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是谁?它在哪?听说一(1)班的小朋友是最聪明的,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蝌蚪找妈妈》。(板书:小蝌蚪找妈妈)
二、引导看图
1.图片中,哪些是小蝌蚪?小蝌蚪在什么地方?(指名看图)说说小蝌蚪的样子。
(学生试说: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黑的,长着长尾巴。)
2.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谁?(鲤鱼乌龟)教师相机板书:乌龟
三、自学课文
老师提出要求,对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地读懂。读后想一想:课文是怎样写小蝌蚪找妈妈的?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它有什么变化?
四、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1.学习生字新词。
(1)在课文里找出生字,画下来,读一读,相互正音。
(2)同桌相互说说生字的结构特点,然后写一写。
(3)教师重点指导:
蝌蚪,kēdǒu,都是左右结构,虫字旁。群,qún,13笔,左右结构。灰,huī,6笔,半包围结构,右下是“火”。腿,tuǐ,13笔,左右结构,右边是退。姨,yí,9笔,左右结构,左边女字旁,右边夷字边。注意“女”作偏旁时,横不要出头。宽,kuān,三拼音,10笔。嘴,zuǐ,要读准平舌音,注意写好右边的笔画。龟,guī,7笔,注意下边的写法。摆,bǎi,左右结构,13笔,追,zhuī,翘舌音,9笔。要写好右边。肚,dù,左右结构,7笔。鼓,gǔ,左右结构,13笔,注意写好右边的笔画。
2.试着回答问题:小蝌蚪是什么样的?小蝌蚪怎样长成青蛙的?青蛙长得什么样?
五、课堂练习
认记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新词。
2.听写:蝌蚪
一群灰色
乌龟宽嘴巴
鼓眼睛
3.说说小蝌蚪和青蛙的样子。
二、导学课文
1.导读第1自然段
(1)课文里是怎么描写小蝌蚪的呢?(一群小蝌蚪,长着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在池塘里游来游去。)教师一边讲评一边板书:池塘一群黑灰色
(2)小蝌蚪现在在做什么呀?(快活地游来游去)
(3)小蝌蚪在池塘里快活地游来游去,我们也来快活地读读书,请齐读第一段。
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怎么了?(长出了两条后腿。)(师贴长后腿的画于黑板上)
(4)小蝌蚪太想念自己的妈妈了,于是鲤鱼妈妈决定帮助它们找妈妈,它是怎样回答的呢?课文又是怎样写的呢?我们就是这群小蝌蚪,再来读读他们的话。(生读蝌蚪的话)
(5)(出示——鲤鱼)老师现在来当鲤鱼妈妈,谁来当小蝌蚪,向我打听?(请学生当小蝌蚪来练习)
(6)交换,学生念鲤鱼妈妈,教师念小蝌蚪。
理解“迎上去”在句子中的作用。师生对读,边读边做动作)
(7)从鲤鱼妈妈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知道蝌蚪妈妈的特点是什么?(四条腿,宽嘴巴。)
2.导读第3自然段
(1)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继续游啊游,过了几天,小蝌蚪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又长出了两条前腿。)(师贴长前腿的画于黑板上)
小蝌蚪又错把乌龟当妈妈。(乌龟同青蛙一样是四条腿,宽嘴巴)
理解“追上去”在句子中的作用。(从背后赶上去打招呼)表演动作。
3.导读第4自然段。
(1)指名朗读本段。青蛙妈妈什么样?找出描写大青蛙的句子。
板书:四条腿(蹲)
宽嘴巴
大眼睛(鼓)
绿衣裳(披)
白肚皮(露)
理解“游过去”在句子中的作用。(小蝌蚪找到了真正的妈妈,心里很高兴、很踏实)表演动作。
4.齐读第5自然段。
(1)小蝌蚪象我们同学一样聪明,认定了青蛙就是自己的妈妈,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又会发生什么变化昵?(小蝌蚪尾巴变短了)(师贴出小蝌蚪尾巴变短的图片)小青蛙以后跟着妈妈做什么?(捉害虫)
5.小结: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专门吃害虫。青蛙善于捕捉害虫,一只青蛙一天要吃害虫40~50只,多的达到200多只。一只青蛙一年能吃15000多只害虫。所以,我们要保护青蛙)
三、课堂练习
1.读写生字新词。
2.仿写句子。
地点有什么样子干什么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脑袋,黑灰色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有一群鹅
有一群小鸡
有一只猴子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看拼音,写汉字。
Qīngwāmāmayǒusìtiáotuǐ,kuānkuāndezuǐba,gǔzhedàyǎnjing,pīzhebìlǜdeyīshang,lòuzhexuěbáidedùpī。
2.说说小蝌蚪是怎样一步一步变成青蛙的——开始什么样?后来呢?教师板书:
大脑袋
黑灰色
长尾巴→长两条后腿
长两条前腿尾巴变短
尾巴不见了→脱掉了尾巴→换上了绿衣裳。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把课文内容讲一讲
老师提示线索:池塘里……小蝌蚪游呀游……小蝌蚪游呀游……小蝌蚪游呀游……,不知什么时候……
四、总结
课文里通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讲述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每一段的写法都是一样的:先写小蝌蚪的变化,再写小蝌蚪看见了谁,最后用对话来结束。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不但掌握了生字、新词,而且知道了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作者根据图画的主要内容,合理想象,按顺序写出了这样一篇好文章,对我们今后的看图作文会有帮助。
五、课堂练习
1.说说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好青蛙和蝌蚪。
2.完成课后习题3。
板书:
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
→
变
→
青蛙
大脑袋
→
长了两
→
长了两
→
尾巴
→
不见
黑灰的身子
条后腿
条前腿
变短
尾巴
长尾巴
↓
↓
↓
找妈妈
→
鲤鱼
→
乌龟
→
大青蛙
→
捉害虫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传统课文,因其内容生动、有趣而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在课堂中我力求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学生上课被动和机械训练的弊端。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寻人启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对某件事所表现出来的喜爱的情绪。课堂中,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有无,直接影响着课的质量。上课伊始,老师神秘地告诉学生,刚才在校门口看到了一张寻人启事,想看看吗?在同学们诧异声中,教师用幻灯打出《寻人启事》:
大家好!
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欢快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多羡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在哪里?听说一(1)班的小朋友是最聪明的,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
同学们恍然大悟,不一会儿小脸上个个绽出灿烂的笑容,原来是可爱的小蝌蚪找他们帮忙来了。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问:“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孩子们一边齐声响亮地喊愿意,一边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读课文。没有大费周折的导入语,也没有颇费时间的练习题,学生就这么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课文,进入了角色。
二、读、说、贴、讨论学文,丰富语言的积累
1.读——分层朗读,读出感情
(1)初读。教师有趣导入课文以后,随即抛出问题。a.课件播放全文,学生思考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b.小蝌蚪的妈妈是谁,从文中找出它妈妈的特征。学生在读中了解内容梗概,获得整体感知。带着问题读,使读不再是漫无目的,提高了读的质量。
(2)精读。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教师精心导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课文第二、第三两小节,是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是全文的重点,处理如下:a.读这两小节,回答小蝌蚪先碰到了(),又碰到了()。b.比较句子。(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捉食,就迎上去。小蝌蚪一看见乌龟在水里游,就追上去。c.朗读指导。重点指导小蝌蚪与鲤鱼、乌龟之间的对话。d.分角色朗读并表演。
2.说——以读促说,说中理解
(1)说顺序。要求学生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说小蝌蚪的生长过程。通过学生的说来完成填空题。
(2)说内容。在学生知道青蛙的样子以后,要求他们在寻人启事中加入青蛙的特征。把学到的内容及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3.贴——据文贴画,贴中取乐
教师准备好五幅画,分别为小蝌蚪、长了两条前腿的蝌蚪、长了前腿和后腿的蝌蚪、尾巴变短的青蛙、小青蛙。通过学生看图引导学生说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教师相机贴出对应的图片。这样学生掌握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时就轻松自如,毫不吃力。
4.讨论——形式多样,深入引导
新基础教育理论认为:“任何学校教育活动都会对人的身心产生多方面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所以,每一项学校教育活动都应顾及学生多方面的发展。”课堂教学尤需如此。鲤鱼妈妈说蝌蚪妈妈四条腿,宽嘴巴,乌龟却说蝌蚪妈妈长着大眼睛,披着绿衣裳,到底蝌蚪妈妈长什么样昵?他们俩谁说的对呢?问题一抛出,立即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积极讨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变被动为主动。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说出蝌蚪妈妈的样子,并加以引申。通过学生课前资料的寻找以及课上资料的交流,学生知道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并且开动脑筋说出了许多保护的措施。增强了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现出育人的本质和实现育人的功能。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节课也有许多遗憾。比如:学生读懂了课文,但对学生理解课文的方法总结的不及时、不明确。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将坚持把读的权利留给学生;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评的自由还给学生。通过感悟、联想两个支点,尽可能让全体学生参与,人人动脑、动口、动手,全员活动,全程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3
一、教材简析。
《小蝌蚪找妈妈》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二、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低年级阅读教学提出了如下教学目标: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读物中的图画和音像材料阅读;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本课的教学就是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借助插图、音像等手段,引导学生进入课文角色,从而感知青蛙的变化过程。在教学时,教师应少讲、精讲,留给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独立思考的时间。
三、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激情导。
1、同学们,老师想请大家猜个谜语,谜面是:大脑袋,圆肚子,细尾巴,黑身子。变变变……长出四条腿,丢了细尾巴。吃饱了,呱呱呱呱,抓害虫,顶呱呱。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看看小蝌蚪找到的妈妈是什么样子呢?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放录音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3、选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同位听,比一比谁读的好?
(三)图文结合,讲读课文。
1、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思考:小蝌蚪什么样子?
(2)“快活地游来游去”是什么样子呢?请你想像一下,做这个动作。
(3)展示相应的去画课件。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读这一自然段,这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写了什么?
(2)分组进行讨论。
这自然段有3句话,先写了小蝌蚪的变化;然后写他遇到了谁,并向他打听自己的妈妈在哪里;最后写出妈妈的特点。
(3)出小蝌蚪和鲤鱼的对话,想像他们谈话时的语气,试着读一读。(同时播放相应的课件)
小蝌蚪有礼貌、询问的语气;鲤鱼阿姨和蔼、沉着、有把握的语气。
(4)生练读,分角色表演。
3、依照以上的学习方法,分组合作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
(1)小蝌蚪又向谁请教呢?
(2)小蝌蚪又有什么变化?把有关的语句画出来。
4、汇报交流自学情况。
(1)小蝌蚪找到乌龟,乌龟告诉它,它的妈妈头顶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2)小蝌蚪看见大青蛙,找到了妈妈。
(3)用自己的话说说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4)按下面的练习,说一说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他们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 ),又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 ),没过多久,( )不见了,变成了一只只能捉害虫的( )。
5、观看多媒体课件,了解青蛙的变化过程。
(四)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1、重点指导小蝌蚪与鲤鱼阿姨、乌龟和青蛙妈妈的对话。(青蛙妈妈的语气是亲切、慈爱的)
2、随多媒体课件朗读。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4、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课堂小结。
小蝌蚪为了寻找妈妈,不断地探索,靠着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去发现,不断地去探究,才能取得成功。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家长听。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4
活动目标
在活动中发展和培养幼儿的事物的兴趣,获得观察力,想象力。
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知道要保护小动物。
通过具体活动,让孩子们得到快乐,从而热爱学习。
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阅读故事,能细致的观察画面。
教学重点、难点
让幼儿知道青蛙的成长过程,知道小蝌蚪长大后就是青蛙。能根据老师的演示复述故事。
活动准备
鱼缸、水、(纸做的)小鱼、小黄牛、小乌龟、荷叶、小蝌蚪、青蛙、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1、 孩子们,当你放学回家没见着妈妈时,你会怎样?今天老师就给你们讲一个《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好不好?我要看谁听得最认真,谁最棒!
2、出示装水的鱼缸,里面有一只小蝌蚪在游来游去。老师讲述:有一只小蝌蚪,在找他的妈妈。
3、接着出示一条小鱼。老师说:小蝌蚪游啊游,看见一条小鱼,急忙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小鱼说,我不是你妈妈,你妈妈有四条腿。小蝌蚪说,哦,并急得哭了。
4、接着又出示小黄牛,边演示边说:小蝌蚪游啊游,看见了小黄牛,急忙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小黄牛说,我不是你妈妈,你妈妈在水里。小蝌蚪哭着说,噢。
5、接着又出示小乌龟,边演示边说:小蝌蚪游啊游,看见一只小乌龟,急忙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小乌龟说。我不是你妈妈。你妈妈是穿的绿衣裳,也没有尾巴。小蝌蚪说,噢,知道了。
6、出示小青蛙,边演示边说:孩子,我在这儿呢!小蝌蚪听见有谁在叫他,一看,荷叶上坐着一只青蛙,正捉住了一只害虫,小蝌蚪急忙游过去,边叫着妈妈,边跳上荷叶,和妈妈一起捉害虫。
二、师:现在小蝌蚪已经找着他的妈妈了,谁知道小蝌蚪为什么叫青蛙是妈妈?(小蝌蚪长大后就是青蛙)
三、拓展。老师演示,请孩子复述故事。
四,延伸
师:小蝌蚪长大后就是青蛙,青蛙是有益的动物,专吃害虫,我们要保护他,不要伤害他,要保护大自然。
教学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这节活动课,生动有趣,以对话为主,是培养幼儿语言发展的好材料。反思自己设计的这节活动课,虽然有成功的一面,但是也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
我觉得这节课的设计整体来说是自然、流畅、轻松活泼的,教学内容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方式,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具是孩子们兴致盎然。首先从老师问孩子们,回家没看见自己的妈妈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导入,让幼儿知道孩子和妈妈的关系,之后出示《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这不仅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也让幼儿有了一个丰富的想象空间。从活动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对老师的操作活动有着很浓厚的兴趣,通过自己的.表达,孩子们对小蝌蚪的各种动态有了一定的理解,老师先让孩子了解小蝌蚪的特征,再让幼儿讨论小蝌蚪游动的反向,是怎样改变小蝌蚪游动的方向的,突出了本节活动课的重点。将语言发展,数的感知,探索巧妙的融合在一起。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5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故事名称、角色和主要情节。
2.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成长过程。
3.感受动画中的意境美。
活动准备:
1.《小蝌蚪找妈妈》动画片。
2.蝌蚪变成青蛙的示意图。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
1..提问(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图片上是谁吗?
(2)小蝌蚪长得怎么样?
(3)它的妈妈是谁?
2.过渡:你们都知道它的妈妈是青蛙,可是小蝌蚪却不知道它的妈妈到底是谁,他们你问我,我问你,最后小蝌蚪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他们在找妈妈的过程中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吧!
三、分段欣赏。
1.观看课件
(一)提问:小蝌蚪为什么要找妈妈?
小结:因为他们看见小鸭的妈妈带着他们在水中玩耍,所以他们非常的羡慕,也想找到自己的妈妈。
过渡:于是小蝌蚪就要去寻找自己的妈妈了。
2.观看课件
(二)提问:
(1)在寻找的`路上小蝌蚪遇见了哪两位小动物?(鱼、乌龟)
(2)这两位小动物是怎么回答小蝌蚪的呢?
小结:鱼妈妈说:好孩子,我不是你们的妈妈,我是小鱼的妈妈,你们的妈妈有四条腿。
乌龟说:我是小乌龟的妈妈,你们的妈妈肚子是白色的。
3.幼儿学说对话4.观看课件
(三)提问:
(1)白鹅妈妈是小蝌蚪的妈妈吗?为什么不是?
(2)他说了些什么呢?
小结:小结:白鹅说:我是小白鹅的妈妈,你们的妈妈穿着绿色的衣服,唱起歌来呱呱呱。小蝌蚪一路把鱼、乌龟、鹅当成妈妈,他们的妈妈到底是谁?我们继续往下看。
5.观看课件
(四)提问:
(1)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它的妈妈是谁啊?
(2)小蝌蚪最后是怎么变成小青蛙的呢?
小结:一天又一天小蝌蚪慢慢长大了,先长出两条后腿来,再长出两条前腿来,他们的小尾巴呢,不见了,小蝌蚪变成小青蛙了。
三、完整欣赏。
1.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分别遇到了谁?
2.最后小蝌蚪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他的妈妈长得什么样?
四、巩固故事。
1.这是一个春天里关于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小蝌蚪找到妈妈心情怎么样?
2.那我们和小蝌蚪一起开心的游戏吧。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相关文章:
小蝌蚪找妈妈的教案01-16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07-31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08-26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02-04
小蝌蚪找妈妈小班教案10-20
小蝌蚪找妈妈中班教案11-01
《小蝌蚪找妈妈》优秀教案09-12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荐】02-27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热门】02-27
【精】《小蝌蚪找妈妈》教案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