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象》教案

时间:2023-03-08 08:22:55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称象》教案14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称象》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称象》教案14篇

  《称象》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教育学生学习曹冲平时多观察,遇事多动脑想办法。

  二、教学重、难点:

  以曹冲称象的过程为重点。启发学生学习曹冲善于动脑想办法的精神为难点。

  三、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小水盆、小木船、玩具象、小石块、小秤。

  四、教学过程:

  (一).生字侦测,谈话导入:

  (1)出示卡片,以“瞬间识字法”对上节课所学生字进行巩固练习。让学生对个别生字进行组词,造句。(学生评议订正)

  (2)谈话导入:

  1.同学们想知道东西有多重怎么办?(称)

  2.那么想知道大象有多重怎么称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古时候关于称象的故事。

  板书:称象(书空,强调“象”的写法)

  (3).课题质疑:针对课题“称象”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谁称象?怎样的象?怎样称象?)(在副板上出示问题)

  (二).初读感知:

  1.师范读课文出示要求:1.标出自然段2.思考质疑问题(多媒体)

  2.自由朗读,分组合作讨论,释疑。

  3.引导评议(就问题所涉及的段落进行指名朗读,加深理解)

  (三)精读感悟:

  都有谁想出了称象的办法?(小组交流讨论,班内交流汇报)

  1、官员们(板书)引导学生找出句子,以齐读的方式分析官员们的办法。(随即板书:造大秤、宰大象)体会“有的说……有的说……”的场面,并对这段进行分角色朗读,感受当时的气氛,理解词语“反驳”并造句。

  2、博学的官员都不能称出大象的重量,那么年仅七岁的曹冲呢?

  1.生生合作讨论称象的方法,交流汇报。(引导评议)

  2.出示课件:演示称象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称象的.过程。

  3.指名朗读第四自然段,引导学生找出并标注表示称象先后顺序的词语。(“把……然后……再把……再……”)用顺序词口头造句,练习学生的口语能力。(板书称象的过程)

  4.结合课件演示及理解称象过程后,让学生进行实物操作。(实验感悟,学生评议)

  5.组织复述称象过程,做评价。

  3、对比官员和曹冲称象办法的优劣。谁的好?好在哪里?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曹操:直摇头,点头微笑)(板书)齐读第五自然段

  (四)扩展延伸:

  1.曹冲比官员的办法好,说明他是个怎么样的孩子?(引导总结本文中心:善于观察,勤于动脑)

  2.放到现在你会如何称大象?(启发学生从现代社会去思考)

  总结:经过本课对曹冲善于观察勤于动脑去解决称象问题的学习,教育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应勤于观察,积极想象,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五、板书设计:

  称象

  谁称象?

  官员

  曹冲

  ↓

  ↓

  怎么称象?

  造大秤

  象上船,画线,象上岸

  装石头,齐线,称石头

  怎样的象?

  宰大象

  石头=大象

  ↓

  ↓

  直摇头

  ←

  曹操

  →

  点头微笑

  《称象》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字,1个多音字,会写6个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3、通过曹冲称象的故事,知道曹冲是一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二、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会认11个字,1个多音字,会写6个字。

  2.通过曹冲称象的故事,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三、教学难点

  1、掌握“秤、称”两个字的读音。

  2、学会6个字的形。

  3、从曹冲称象中感悟到聪明来自于观察和思考。

  四、教学准备

  1.演示称象过程的材料。

  2.识字、词语卡片,投影仪。

  五、教学时数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插中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看见过秤吗?秤是干什么用的?板书:称。

  2、问:称什么?谁来称?请大家打开课本齐读31课的课题。

  3、板书:曹冲称象

  (二)朗读课文,随文识字。

  1.自由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做上记号,想办法认识它们,记住它们。

  2.听课文的`朗读录音。

  通过听读你认识了那些字?学生边说,教师边出示字卡。

  称官柱议论底(得)摇岁牵沿装

  3.谁会读?请你带着大家读一读。

  4.按自然段的顺序读一遍课文。

  5.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

  (1)这头大象是怎么来的?从课文中找到相应的部分读句子。

  (2)投影显示:大象可真大呀!

  (3)你认为老师这样的写法好不好,为什么?

  (4)再次投影: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意图:通过读句子体会课文语言的具体、形象)

  (5)面对着这样一头又高又大的象,你最想知道什么?

  (6)投影出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朗读训练:①读正确。②读出想知道重量的心情。

  (7)面对曹操的提问,官员们想出了几种办法?

  6.学习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1)说一说官员们想出的办法。

  ①砍树造秤。②宰象割肉。

  (2)讨论:官员们的办法行不行?为什么?

  指导朗读:曹操听了直摇头。

  (3)分角色朗读本段。

  (4)曹冲想出了什么办法呢?

  7.学习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1)自读第四自然段:画出曹冲说的话。

  ①齐读曹冲说的话。

  ②说一说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2)实验演示,加深理解。(可以用课件或实物进行)

  8.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指名读文。

  (2)投影出示:他叫人照曹冲说的方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你能把“果然”换个词吗?

  (3)用提问指导朗读本段:这一年,曹冲多大?(七岁)

  七岁的曹冲就想出了这样的好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我们应该怎样读?

  (三)教师小结,点悟启发。

  1、小结:请同学们看看、想想:曹冲从大臣们的谈话里,得到了那些启发?

  (1)从宰象中想到:怎样才能使整体变化为一部分一部分呢?(石头)

  (2)从造大秤中想到:用什么来代替大秤呢?(船)

  (3)从“提不起”中想到:用什么来托起大象呢?(水)

  2、你们喜欢曹冲吗?为什么?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读出会认字的读音。自己借助拼音认读这些字,再把拼音盖上看看自己还会读吗?全班反馈,出示词语认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写字指导。

  1、复习会写字字音。

  2、出示汉字:和柱谁块岁站

  (1)把生字按难易程度分成二类,分别贴在黑板的两侧,学生进行认字比赛。

  谁块站和柱岁

  (2)学习曹冲我最棒!记字形比赛现在开始!

  (3)第一轮:看谁记得准又快。

  教师每次出示一个生字,学生看清后,教师将字卡放下,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这个字后,同桌两个人互换。教师再次出示字卡,学生进行核对。写对的同学站起来说:嘿!嘿!我最棒。

  (4)第二轮:谁能一次记住三个字。

  余下的三个字,学生自己进行字形记忆。然后教师快速出示字卡,闪现字形后,进行听写。三个字都写对的同学获得“优秀”。

  (三)巩固练习。

  1、在写字本上练习。

  2、读一读“我的词语库”中的词语。

  3.本课中你还喜欢哪些词语?摘录在“我的词语库”中。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雪孩子》第二课时教案

  第二课时

  一、口语训练

  二、导入新课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回答课后练习题:雪孩子还会回来吗?

  小结:一个多么可爱的雪孩子啊,他纯洁善良,助人为乐,舍己救人。危急时刻用自己的生命救出了小兔子,他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三、探究新知

  (一)分小组自学生字

  1.认字

  注意读准"柴、奔、烧、知"4个字的字音。 "起、玩、往、觉、知、化"都可以利用熟字变化来记忆。可以进行同音字比较"化—画,到—到,只—知,还—孩"。

  2.写字

  写好"唱、轻、谁"等。

  三、当堂练习

  1.完成课后练习,读读说说。

  雪孩子变成了…

  2.布置作业:

  把课文中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四、归纳总结

  板书设计:

  《称象》教案 篇3

  【教材简析】

  本文讲的是一个七岁的小朋友,想出称象的方法比官员强,比官员妙,这实在难能可贵。曹冲称象的故事,因此广为流传;曹冲爱动脑子,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值得我们认真借鉴。本课重点介绍了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公开课教案思路】

  学习本课无需分析课文。要通过朗读,让同学感悟曹冲是个遇事爱动脑子,能找出解决问题方法的聪明小朋友。利用课文的问题,给同学创设拓展思路的氛围,可以让同学留下时间和空间,进行讨论。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并会写六个生字。

  2、能用“一边……一边……”说句子。

  3、学习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能从的故事中受到启发。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愿意把本文的故事讲给他人听。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的内容,从中受到启发,鼓励同学做个爱动脑筋,善于观察的人。

  2、学习生字、新词,能用“一边……一边……”说句子。

  【教学方法】

  游戏法 自主探究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录像,激趣导入

  1、观看动画片《曹冲称象》,考虑:这是一个什么故事?

  2、板书课题,简介曹冲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身轻声朗读课文,标画出自然段的序号。

  2、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用简单的话概括出课文的大意。

  3、认读生字:

  ⑴ 出示“我会认”生字卡片。

  ⑵ 出示“我会写”生字卡片。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中称象的方法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课文中介绍了称象的几种方法?哪种方法是最好的?

  2、同学汇报。

  3、前两种方法为什么行不通呢?请读课文,画出有关的语句。

  4、用“因为……所以”的句式,练习说话。

  5、观看录相(两种方法)的录相,增强同学的理解。

  四、巧用实验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1、请同学朗读第4自然段,考虑:曹冲答象的具体方法是什么呢?把有关的语句画在书上。

  2、反复朗读找到的句子。设问: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简易的器材,谁愿意为大家演示称象的过程呢?

  3、播放录相《称象》中的片断,了解称象的过程。

  4、再读书中文字,考虑:要称出大象的重量应该分几个步骤呢?同学讨论。

  5、汇报。

  6、与官员提出的方法作比较,曹冲的方法好在哪里?

  7、按上述步骤,作这个实验。考虑:从这个方法中,你有什么体会?

  8、此时此刻,你能用称誉的口气,对曹冲说句话吗?

  9、教师小结:曹冲称象的方法很有发明性,造不出称象的大秤,可以用船;不能把大象杀了,就用石头替代。他想出了一个他人想不出的方法。其实,他是利用了水的浮力。

  10、用称誉的口气再读课文,练习背诵。

  11、指导背诵。

  投影出示背诵提示语:

  首先……然后……接着……最后……

  五、鼓励同学创新思维

  1、曹冲的方法在当时来讲是很好的,符合当时的情况。请你动脑筋想一想,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2、同学发言,评议。

  3、请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

  六、课堂练习

  1、我会组词:

  称( ) 住( ) 像( ) 再( )

  秤( ) 柱( ) 象( ) 在( )

  止( ) 照( ) 点( ) 办( )

  正( ) 找( ) 热( ) 力( )

  2、选词填空:

  再 在

  ⑴ 小明把作业放( )李老师的办事桌上。

  ⑵ 这个话题,没有( )说的必要了。

  ⑶ 李玲( )次见到了音乐大师。

  ⑷ 我( )路上摔倒了。

  七、总结全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内容

  1、练习朗读,考虑:你能用自身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吗?

  2、练习背诵课文。

  二、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掌握识字规律

  1、学习本课中“我会认”的生字,找到识字规律,引导同学自主识字。

  ⑴ 出示写有“我会认”的生字卡片,引导同学认读。纠正读音。

  ⑵ 请你仔细观察本课会认的生字,小组讨论识字方法。

  ⑶ 同学汇报扮演:

  ① 加偏旁方法记忆。

  ② 重点指导:艘 微

  ⑷ 反复认读,开展识字游戏:

  ① “抓错游戏”教师故意读错字,请同学们指出,并加以改正。

  ② “转字盘游戏“用硬纸制作字盘,分成十三格,分别写上本课的十三个生字,中间安个轴,让纸板转动,在黑板一处做个记号,把转字盘放在指定位置,转动后停下,说出汉字的字音。

  3、学习本课中“我会写”的生字,引导同学书写:

  ⑴ 出示写有“我会写”的生字卡片,找准结构规律,指导同学书写。

  ⑵ 这些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独体字:再、象

  左右结构:像、做

  上下结构:点、照

  ⑶ 分别指导同学书写。

  ⑷ 在指导中和时点评。

  三、课堂作业

  1、我会填:

  一( )大官 一( )大秤 一( )线

  一( )大船 一( )大树 一( )大象

  四、安排作业

  1、完成本课的生字、新词。

  2、练习讲故事《称象》。

  《称象》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陬。教育学生学习曹冲,平时要多观察,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第四段。

  【教学过程】

  一、利用生活现象,巧妙引出课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 人们用秤称一些东西,想知道那件东西的什么?(对,那东西有多重。)可是,你见过别人称大象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称大象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

  1、请同学们听一遍课文录音,边听边想,为什么要称大象?都有谁在想办法称大象?

  2、讨论为什么要称大象。(略)

  3、讨论都有谁在想办法称象?(官员们和曹冲)

  官员们和曹冲的办法谁的更好,下面我们来比较一下。

  三、详读第三段,为学习下一段打好基础

  1、官员们想出了什么办法来称大象?是在哪一段找到的?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第三段。

  2、先分组讨论,再指名回答:

  官员们想出了两种办法,第一种是造一个特大的秤,第二种是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来称。

  这两种办法行的通吗?在同学们讨论的基础上用“多媒体备课系统”中的动画设计来演示,生动地展示这两种方法的弊端。

  曹操对这两种办法满意吗?从哪可看出来?

  比较: 曹操听了摇头。

  曹操听了直摇头。

  指名读这两句话。提问:这两句话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直:一个劲儿地,连续不断。句中加上“直”以后,表示的程度就不一样了,语气和语意更重了。表示曹操非常不满意。

  3、分角色读第三段,再次体会。

  四、精读第四段,突破全文的重难点

  1、可见这办法不行,那曹冲的办法又是什么呢?在哪一段找到的?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2、曹冲的办法是用几句话说清楚的? 我请四名同学来分别来读这四句。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在这个办法中有什么地方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大胆地提出来。

  3、同学们刚才提出了好多不懂的问题,下面,我们就按照这四句话的顺序,一个一个来分析。

  在第一句中,有同学们提出“把大象赶上岸后,为什么要‘沿着水面’画一条线呢?”什么是“沿着水面”呀?“沿着”就是靠着水面、挨着水面、贴着水面,既不高也不低,画一条线,这就叫“沿着水面”画一条线。

  那为什么要画这条线呢?很明显是为第二步船上装石头做准备的。这条线就像秤上的`刻度、秤星,表示大象就有这么重。

  在看第二句,为什么往船上装石头要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呢?“止”是什么意思?止是指“停”的意思。为什么船沉到线就停了,不能再装石头了呢?再装会怎么样?同学们四人一组讨论讨论。

  出示字片比较:

  船上装石头,船身超过那条线。这时,石头重量和大象相比,怎么样了?(说明石头比大象重了)

  船上装石头,船身没有下沉到那条线,这时,石头重量和大象相比,又怎么样?(说明石头比大象轻了)

  因此,只有当船上装石头,船身下沉到正好到那条线,这时石头的重量才会与大象相等。

  第三句,称石头的重量。

  第四句,把石头的重量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

  4、曹冲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很有条理地说出了称象的过程,同学们再把这段读一遍,试着总结一下每一句的重点内容:

  赶象上船 沿水画线

  赶象下船 装石到线

  称出石重

  加出石重 就是象重

  五、学习第五段

  六、总结全文

  1、曹冲才7岁,为什么能想出这种办法?

  因为他很聪明,善于动脑筋,善于注意观察事物,注重生活的积累。但最重要的是他能从错误意见中吸取合理的因素。第一位大臣出的主意很不切实际,因为没有人能提起如此重的大秤,但是这不切实际中却包含着一个“切实际”的因素,就是需要有一个能承受的住大象重量的“秤”才能解决问题;第二位大臣的主意更是荒诞无几,谁能把活生生的一头大象拉去宰了?但是它也有不荒谬的地方,就是怎么能把一个完整的大象分开呢,怎么能把它“化整为零”?曹冲正是吸取了这两位大臣错误意见中的合理因素,先设法找到了一个既能承受大象重量,又不用人手去提的大秤──“船”(船相当于秤盘,水相当于“大力士”,船舷上的线相当于秤星、刻度);然后他又想到利用石块代替大象,这样就可以实现“化整为零”,从而准确地计算出大象的重量。

  《称象》教案 篇5

  课时目标:

  了解称象的办法,能正确评价方法的优劣,重点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说清步骤,明白道理。

  能进行拓展想像,想出更优的称象方法。

  课前准备:

  玻璃皿、小木船、小象等实验器具及清水;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齐读词语,强调易错的生字:

  官员 秤杆 微笑 称象 一堵墙 宰割 下沉 搬运 砍树 (称 秤)(微)

  2、齐读1、2段,指名说说为什么要称象。

  二、学习第3、4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3、4自然段,思考:课文共介绍了几种称象的方法?这些方法都是谁想出来的?出示表格;指名反馈,填表。

  谁官员们曹冲

  称象的方法砍树造秤称象借用船与石头来称

  宰割大象称象

  2、集体讨论:谁的办法好,谁的办法不好?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

  读读课文,体会曹操听了他们称象的办法后,截然不同的态度:

  曹操听了直摇头。

  曹操边听边点头微笑。

  3、学习曹冲的'办法:

  1)指名朗读第四自然段,独立完成二分册T7;指名反馈。

  2)归纳步骤:

  赶象上船──→船身画线──→赶象上岸──→装石上船──→搬石称重

  3)实验演示;

  4)朗读体验;

  5)尝试复述:指名复述――评议――同桌复述

  三、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朗读,了解称象的结果;

  2、评价曹冲,体会“曹冲才7岁。”

  四、拓展延伸:

  根据当时的条件与环境,你觉得还可以采用什么更妥当的方法来称象?

  五、课堂作业:完成二分册T4、5、6。

  《称象》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得。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重难点,关键:

  1、识字、写字。

  2、弄清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都用什么称呀?

  2、教师:象有多重?现在称象不是难事,可在古时候,这确实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看看曹冲想出一个什么好办法称得大象的好办法。

  二、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整体感知

  1、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要求划出生字,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课文。教师强调重点字的读音。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情况。

  4、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指名反馈。

  三、读文,体会称大象的难度

  1、找出描写大象的语句。

  2、指导感情朗读,体会大象的大和重。

  3、教师:见了这么大的象,这可怎么称呢?我们先看看官员们是怎么说的。

  四、了解官员的想法,衬托曹冲的聪明

  1、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官员们想出哪几种方法?

  2、学生交流,这些方法行吗?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当时的`情景。

  五、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6个生字。

  2、朗读课文。

  3、总结全文,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教学过程:

  一、复述故事,引入新课

  1、出示生字卡片,大家一起读一读。

  2、谁能把这个故事简单的说一说。

  3、官员们都说了些什么方法?

  4、可是这些方法都不好,这时候,曹冲想了一个好办法。

  二、读文实验,了解称象的过程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曹冲所说的办法,要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干什么?

  2、指名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

  3、引导讨论:

  (1)曹冲的办法好吗?

  (2)如果现在让你们去称这头象的重量,你们有什么方法?

  三、总结全文,启发学生

  1、读文后你觉得曹冲是个怎样的孩子?

  2、应该学他什么?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指导书写

  1、出示要求书写的生字,指名读一读。

  2、用生字组词。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强调双姿。

  《称象》教案 篇7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称、曹、议、论、秤、砍、块、沉、线、止、然、量”12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学习曹冲遇事开动脑筋。

  3.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同学遇事要开动脑筋,平时多观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教育同学学习曹冲,平时多观察,遇事要开动脑筋想方法。

  二、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法

  重点:曹冲称象的方法以和他和官员称象的方法之间的联系。

  解决方法:教师启发同学把官员们提出的称象方法与曹冲提出的称象方法进行对比。

  难点:曹冲想出称象方法的原因。

  解决方法:通过实验使同学知道用船代替秤,解决了提不动的难题,用石头代替大象,化整为零,找到了称大象的巧方法,实验过程就是突破难点的过程。

  三、课时布置:2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称象》(板书课题),“象”就是我们在公园、电视中看到的大象。“称象”就是称大象的重量,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呢?(谁称象,为什么要称象,怎样称的,称出来了吗等)这些问题,同学们学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

  1.了解课文内容。

  2.动笔勾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3.分组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

  4.分段朗读,纠正字音,分析字形。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考虑:本文主要写的是谁称象的事?(曹冲)

  曹冲是曹操的儿子。曹操是什么人?(古时候的大官)

  2.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段主要讲的是谁?讲了他什么事?引导同学感知这段的主要内容。

  (2)读第1句话,回答曹操是什么时候的人?理解“古时候”指三国时期,离现在大约有一千七百多年。

  (3)读第2、3句,回答:人家送给他一头大象,他心情怎样?是怎样做的?(他很高兴,所以就带着官员和儿子去看象)

  (4)指导朗读。

  3.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2段,考虑并回答:象是什么样子?官员们怎么做的?(使同学了解本段主要写了象又高又大,官员们边看边议论象的重量)。

  (2)读第1句,看图回答:从哪地方看出象又高又大?

  理解“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的意思,具体认识象的高大。

  (3)再读课文,从中体会象很大。

  (4)读第2句话,举例说说“议论”的意思,再回答:从官员们议论的话里你知道了什么?(象很重,官员们很想知道象有多重)。

  再读这句话,读出官员们疑问语气。

  (5)朗读第2段。

  第二课时

  (一)朗读全文。

  (二)回顾第1、2自然段。

  (三)学习第3段。

  1.朗读第3段,考虑官员们想出哪些称象的方法。引导同学抓住这段的主要内容。

  2.曹操问:谁有方法把这头大象的重量称一称?官员们是怎样说的?这个方法行吗?

  (先引导同学把第一种方法概括为“造大秤”,再让同学理解第3句话,了解这个方法不行的原因是因为谁也没有那么大的力气提起这杆大秤。)

  3.读第4句,说说第二种方法是什么?为什么也不成。

  (联系曹操得到象时高兴的心情,认识把象割成几块称的方法更不成。)4.读最后一句,说一说“摇头”和“直摇头”有什么不同。(“直摇头”的意思是不住地摇头,标明曹操对官员们提出的'称象方法持坚决反对的态度)。

  再读一读课文体会曹操的态度。

  (四)学习第4段。

  1.朗读第4段,考虑曹冲想出了什么样的称象方法。

  (1)从“才七岁”体会出曹冲的年龄怎样。(年龄太小了)

  (2)这么小的年龄就能想出称象的好方法。谁能分步说说曹冲称象的方法呢?

  (3)教师根据同学说的内容演示称象过程的前两步。

  第一步:把演示用的“船”放在装水的大玻璃缸里,再把“大象”放进“船”里,“船身”下沉,沿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

  第二步:把“象”拿出,往“船”上装演示用的小石子,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

  (通过演示协助同学理解这两句话的意思和“下沉”“沿着水面”“船舷”“为止”等词语的意思。)

  第三步:称一称船上石头。着重理解石头可以一局部一局部地称。第四步:知道石头有多重,就知道大象有多重,着重理解知道石头的总重量就等于知道大象的重量。因为石头和大象使船下沉的深度是一样的。

  2.朗读第5段,考虑:用曹冲想出的方法称象,结果怎样?

  (1)“曹操微笑着点点头”,说明什么?(对这个方法很满意)。

  (2)“果然”说明结果和预想的一样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3.曹冲是怎样想出称象的方法的?

  讨论:(分成小组或同桌)

  (1)曹冲听了官员们议论造大秤的方法,想到了什么?

  (曹冲想:大秤没有人能提得起来,船却能装得很重很重的东西,可以用船做秤。)

  (2)曹冲听了官员们议论宰象、称象块的方法又想到了什么?(用石头代替象块。称出石头的重量就可知道象的重量)

  4.你向曹冲学习什么?(启发同学从两方面学习)。

  (1)曹冲用心听他人的议论,积极动脑筋想方法。

  (2)曹冲善于观察和学习,知识丰富,知道船在水里下沉的程度与重量有关系。通过学习课文认识到必需有丰富的知识,肯动脑筋考虑问题,就会变得聪明起来。

  (五)分析识记字形,完成本课作业。

  1.读生字卡片,分析字形组词语。

  (1)比较“称”和“秤”字音字形相近,字义不同。

  (2)“曹”和“线”的笔画笔顺。

  曹:上半局部的笔顺为,下半局部是“日”字,共11画。

  线:左边是绞纟旁,右边的笔顺为:共8画。

  (3)“块、议论、砍、沉止”等字利用熟字识记。

  2.完成课后第2题,会用“直”“才”“到底”造句。

  3.完成课后第3题,读这段话,再誊写。

  4.把这篇课文内容讲给他人听。

  《称象》教案 篇8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 21课 《称象》(板书课题),注意“称”字读一声。大家一起读课题。

  生:(齐读) 称象。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第1、2自然段段,今天我们学习第3、4、5自然段。

  一、学生朗读全文

  二、讲读第3自然段。

  学习了课文的第1、2自然段后,谁来说说人家送曹操一头怎样的象?

  师:是啊!这头大象真大,曹操非常想知道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官员们想出了那些称象的办法?曹操是怎么反映的?

  1、自由轻声读第3自然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官员们说出了两种称象的办法。你认为行不行?为什么?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在班上交流。

  方法一: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早一杆大秤。(不好:没人提得起这杆秤。)

  方法二: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块的再称。(不好:大象会死,很可惜。)

  板书: 曹操

  官员们:造大称 宰象 直摇头

  3、读最后一句话,理解“直摇头”的意思。

  出示句子:(“直摇头”的意思是不住地摇头,表明曹操对于官员们提出的称象办法持坚决反对的态度。)

  4、再读一读,体会曹操的态度。

  三、讲读第4自然段。

  1、自由读第4自然段,想:曹冲一共说了几句话?

  2、 开火车一人读一句。思:曹冲说的五句话里,哪几句是写他说的称象的过程?

  3、出示第4自然段(划出),齐读2——4句

  4、师:曹冲的5句话,可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是曹冲说的第1句:告诉我们他想出了称象的办法。

  第二层就是第2、3、4句:告诉我们曹冲说的称象的`过程。

  第三层是曹冲说的第5句话:告诉我们曹冲的办法产生的结果。

  5、曹冲说这话的时候是怎么说的?他说就行了,为什么要站出来说?比较“曹操的儿子曹冲7岁”和“曹操的儿子曹冲才7岁”。体会“才7岁”,说明曹冲的年龄很小。

  6、重点学习第二层。

  (1) 默读,思:曹冲说的称象的办法,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然后做什么?(引读:学生用课文里的句子回答)

  (2)画出曹冲说的称象的过程中表示动作的词语。(交流——齐读)

  (3)教师根据学生说的内容用实验演示称象过程:

  第一步:把演示用的“船”放在装水的大玻璃缸里,再把“大象”赶上“船”,“船身”下沉,沿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

  第二步:把“象”赶出,往“船”上装演示用的石子,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通过演示帮助学生理解这两句话的意思及“下沉”、“沿着水面”、“船舷”、“为止”等词语的意思。

  第三步: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着重理解石头可以一部分一部分地称。

  第四步:知道石头有多重,就知道“大象”有多重。着重理解知道石头的总重量就等于知道了“大象”的重量。因为石头和“大象”使船下沉的程度是一样的。 以小组为单位边说边演示称象过程。观看电脑演示。

  (4) 出示四个小问题,想一想曹冲当时:

  ①为什么把大象赶上船后,要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

  ②为什么要到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再称船上的石头?

  ③为什么石头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④为什么要往船上放石头,而不放别的?

  (5)讨论:曹冲说的以船代秤的方法比官员们说的方法哪个好?为什么?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好在哪里。(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又不杀大象。)

  (6)由此可以看出曹冲是怎样的孩子?(聪明,爱动脑筋)

  (7)刚才我们所说的都是曹冲称象中的问题,让我们把曹冲说的方法再读一读。读的时候要读出曹冲聪明、爱动脑筋,把有志不在年高的志气读出来。

  四、讲读第5自然段

  1、齐读第5自然段,思考:用曹冲想出的办法称象,结果怎样?哪个词告诉我们?(果然)

  “果然”说明结果和预想的一样,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2、“曹操微笑着点点头”,说明什么?(对这个办法很满意。)

  3、讨论:曹冲是怎样想出称象的办法的?想一想。

  (1)曹冲听了官员们议论造大秤的办法,想到了什么?(曹冲想:大秤没有人能提得起来,船却能装很重的东西,可以用船做秤。)

  (2)曹冲听了官员们讨论宰大象称象块的办法后又可能想到了什么?(用石头代替象块,称出石头的重量就可知道象的重量。)

  4、你向曹冲学习什么?启发学生从两方面思考:

  (1)学习曹冲用心听别人的议论,积极动脑筋想办法。

  (2)学习曹冲善于观察。

  五、扩展学习

  1、鼓励学生创新,启发学和动脑子想一想:曹冲的办法在当时的情况下是很好的,你还有什么比曹冲更好的办法?请你大胆地说一说。

  2、动脑筋思考,随着时代的进步,能不能想想办法简便快捷的称出大象的重量。

  3、回答后把《称象》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六、随堂练习

  1、用下面的词语练习造句。

  议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果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先……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的……有的……也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一读,说说每组两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1)曹操听了摇头。

  曹操听了直摇头。(“直”,说明曹操对官员们的想法非常不同意。)

  (2)曹操的儿子7岁。

  曹操的儿子才7岁。(“才”,说明曹冲刚刚7岁,强调年纪很小。)

  (3)大象有多重呢?

  大象到底有多重呢?(“到底”,说明大家都很想知道大象的重量。)

  3、按曹冲称象的方法的先后顺序标序号。

  ( )赶象上岸 ( )称石重量 ( )船舷画线 ( )赶象上船 ( )船上装石

  七、板书设计

  板书:

  11 称象

  曹操

  官员们:造大秤 宰象 直摇头

  曹冲 :以船代秤 以石代象 点头微笑

  《称象》教案 篇9

  《称象》是第十个单元——“动脑筋”中的一篇记叙文,讲了曹冲小时侯称象的故事。故事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叙述的,第一、二个自然段是第一部分,讲曹操带着儿子和官员去看人家送给他的一头大象;第三个自然段是第二部分,讲官员们提出了为大象称重的建议,都被曹操否决了:第四、五个自然段是第四部分,讲曹冲如何称象,是本课的重点。这个故事说明平时多观察,遇事多动脑筋,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知道多音字“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懂得只有动脑筋,才能解决生活中问题。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懂得只有动脑筋,才能解决生活中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1、启发谈话:同学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见过称大象吗?今天,老师带大家学习一个古时称象的故事,(板书:称象)指导写“称”。

  2、齐读课题。

  (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地、小声地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朋友,读准字音。

  2、听同学们读的认真,词语宝宝也跑出来了,赶紧和他们打个招呼吧!字宝宝也来了。认识吗?谁来读一读?

  3、认识了生字新词,相信同学们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4、文中都出现了那些人物?

  (三)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并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1 、同学们特别想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那你们赶紧默读课文,找找曹冲称象在哪个自然段?(第四个自然段。)现在就请你们默读第四自然段。想一想曹冲是分几步来称象的?这里面有些称象的动词,你能用“.”标出吗?(师按学生的说法依次动词下进行标住,并同时在曹冲称象的步骤前标明1、2、3、4。)

  2、这个自然段中还有一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你能把它找出来打上~~吗?(师学生的说法打上符号~~)你能用这些表先后顺序的词再来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老师进行演示。

  3、曹冲称象的过程咱们清楚了,同桌再来说一说。

  4、咱们一起来读一读,老师进行导读,

  5、曹操听了曹冲的方法后又有什么反应呢?(板:点头微笑。)“点头微笑”说明什么?结果怎样?(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6、你怎样理解“果然”这个词?

  7、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名官员,此时你会说什么呢?

  (四)了解曹冲称象的原因。

  1、曹冲为什么要称象呢?你知道书中描写大象大的句子在哪儿吗?你能用~~钩出来。

  2、(课件出示描写大象的句子)咱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

  3、为什么要把大象的身子写得象堵墙,腿象四根柱子呢?

  4、这是一个比喻句,把大象的身子比作是墙、把腿比作是柱子,由此说明大象大得很,你能来读一读,读出大象的大吗?

  (五)比较曹冲和官员们称象的方法,体会曹冲的聪明。

  1、这么大的象,你们想不想知道它的重量?除了曹冲,还有哪些人在想办法呢?官员们都想出了哪些办法呢?

  2、曹操听了有什么反应?(板书:直摇头。)从这个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比起曹冲的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呢?

  4、那你认为曹冲聪明吗?可见,只要肯动脑,多思考,遇到问题时,就能从别人的方法中吸收、借鉴一些好的东西,从而找出最好的方法来解决事情。

  (六)课堂练习:连一连

  (七)指导写字:称、曹、仪

  第二课时

  一、直接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称象》。

  二、复习巩固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3、指名复述曹冲称象的过程。

  三、精读课文二、三自然段,比较曹冲和官员们称象方法的区别。

  1、自读自悟。

  读二三自然段,思考:曹冲和官员们的方法各是什么?曹冲的办法好在哪里?

  2、合作释疑。小组内讨论:曹冲和官员们的方法各是什么?曹冲的办法好在哪里?

  3、小组汇报。

  4、其他官员的办法为什么不好?同桌交流,汇报。

  四、拓展延伸:小小的曹冲善于动脑筋,既保全了大象,又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假如你生活在那个年代,你会用什么办法称象?

  五、指导写字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读生字。

  2、教师示范,学生书空。

  3、生字组词。

  4、描写生字,并组词。

  相关链接:《称象》说课设计

  《称象》教案 篇10

  第二课时

  【教学设想】

  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不好,自己还能想出什么办法来称象。教育学生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让学生在接受式学习之外,学会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复习生字。

  (一)做游戏。

  1.开火车;

  2.摘果子;

  3.送信(一生把词卡送给小组成员,拿词卡的同学认读);

  4.找朋友(为生字找词朋友,为词找字朋友)。

  [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巩固记忆。]

  师:有人送给曹操一件非同寻常的礼物——(生:一头大象。)

  课文是怎样描述这头象的?(生自由读第2自然段第一句话。)练读,体会象的高大。

  指名读,读出象的高与大。

  问:你们见到这么高大粗壮的象,想提些什么问题?

  (二)学生质疑。

  (它有多重?……)

  [通过学生质疑,自然地引出下一步的学习。]

  二、学习课文,解决疑问。

  (一)对比学习。

  问:要想知道大象有多重,必须得称一称它。课文介绍了几种称象的办法?你认为哪种好?为什么?

  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生回答。

  [对比学习,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

  问:从文中哪句话看出曹冲的办法好?生读第5自然段第一句话。[出示课件:曹操微笑着点点头。]要求:读出满意、欣慰的语气。

  (二)学习第4自然段。

  师出示课件:

  默读课文,把曹冲称象的办法用“——”画出来。

  想一想:称象分为哪几步?

  说一说:称象的过程。

  个人自学。

  小组讨论。

  集体交流。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接受式学习之外,学会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这样做,就使得学生的认知不断得到完善和升华,最后对课文内容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

  以四人小组形式汇报,师打相应课件:第4自然段曹冲说话的内容。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回答称象步骤。

  3、指名一生再读,同时放[“曹冲称象”动画课件]。

  4、生自由读,边读边想象称象的过程。

  5、这部分内容有些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你们找一找,画出来。

  6、用上这几个词,和同桌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7、试着用上“先……再……然后……最后”这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生练习后,指名发言。

  [在理解、朗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学会倾听与合作,有条理地表达,突破课文重难点。]

  8、师生接读:

  师:先把大象赶到(生读)

  师:看船身(生读)

  师:就沿着水面(生读)

  师:再把大象(生读)

  师:装到船下沉到(生读)

  师:然后(生读)

  [用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重点内容,训练他们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出示课件:第4段按原文填空。生准备,指名二生填。试背,指明一生背,会背的背。

  [活跃课堂,巩固所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信心,降低课后背书难度。]

  9、这部分内容,学生质疑。

  其他生帮同学解决问题。

  [让学生树立自信心,时时激励自己,肯定自己。]

  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一)总结升华。

  问:你们觉得曹冲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曹冲想的办法超过了那些官员。那时,他才几岁?

  出示课件:

  读一读,比一比。

  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生读这两句话,比较哪句更能表现曹冲爱动脑筋。

  师:曹冲是怎样想出这个办法的?生快速读文。

  (如他们找不出来,师:找出不可行的称象方法。)一生读。

  师:曹操听了(生:直摇头。)

  出示课件:

  结合句子选择带点字的意思。

  曹操听了直摇头。1、从上到下。2、公正的。3、不断地。

  问:为什么曹操听了直摇头?

  [降低理解难度,体会“直”在句子中表示的意思。培养正确谴词造句的能力。]

  师生配合读:男生读第一种方法,女生读第二种方法,老师读第三段开头、结尾。

  师:虽然这两种办法不可行,但是曹冲仍认真听了那两人的发言。你们认为他又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二)拓展延伸。

  问:在当时,曹冲的办法是最好的吗?你还能想出什么称象办法?

  (不是,可以把石头换成牛、羊等会走的动物,或换成人)

  [拓展延伸,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

  学生评议方法的可行性。

  资料包

  精彩片段

  《曹冲称象》第4自然段时本文的重难点,为突破它,我是这样设计的:

  师:对,官员们提的两个办法都不好,曹操不同意。曹冲听了官员们的议论后他怎样说呢?(指名读第4自然段)

  师:(出示小黑板,上面写了曹冲说的办法)曹冲的这个办法是用几句话说清楚的?

  生:(读书、画序号、讨论)

  师:这四句话里的第一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学生读第一句,老师板书:上船画线)在哪儿画线?用投影片演示。

  生:在船舷上画线。(让一个学生指投影片上的船舷)

  师:在船舷的什么地方画线?再仔细读这一句。

  生:(轻声读第一句后)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线。(老师让这个学生一边说,一边用手指在投影片的船舷上画线)

  师:在这儿(指画线的地方)画线就是沿着(说重音)水画画线。

  (“沿着”的意思比较抽象,老师却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

  接着,老师用“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线后接着干什么”“在什么情况下停止装石头”“最后怎么知道大象有多重呢”等问题,诱导学生读懂曹冲说的四句话中的二、三、四句,并分别板书“上岸”“装石头”“下沉到画线”“称石头”“石头一共的重量=大象的重量”在此基础上,老师又用一组模拟物让学生演示曹冲说的办法。

  师:请同学们一边读这四句话(指小黑板)一边想:你怎样用这些东西把曹冲说的这个办法做给大家看。

  (学生各自准备后让一名学生演示。大家读一句,该生演示这一句的内容)

  〔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耳、动眼、动脑,既可检验学生是否读懂课文,又可加深对内容的理解,还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师:同学们,课文里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刚才我们的演示没有称给你们看。如果你们有兴趣的话,在课外活动或者在家里,把刚才的演示再做一做,然后把石头称一称,把“大象”称一称,看石头和“大象”是不是同样重。好吗?

  生:好!

  〔这是教学上的幅射,把课堂上的兴趣引向课外。〕

  师: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曹冲提出的称象办法是用四句话说清楚的。这四句话一句一个意思,又一句接一句说,连起来说明了一件事。

  现在我们来学习用这种方法说话。请你们分别用“关”、“洒”、“扫”说几句话,这几句话连起来说明一件事。

  生:(学生练,老师作指导)

  备课资料

  备课资料

  1、曹冲简介:

  曹冲(公元196年—公元20 8年),字仓舒,曹操之子。曹冲从小聪明仁爱,与众不同,深受曹操喜爱。曹操几次对群臣夸耀他,有让他继嗣的意思。不过曹冲还未成年就病逝,年仅十三岁。

  2、曹操简介: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谯(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起义军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占据兖州,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份,编为“青州兵”。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东)。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军阀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

  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著作有《魏武帝集》,已佚,有明人本。今有整理排印本《曹操集》。

  练习: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看拼音,写词语。

  ránhòuzhànlìsuìyuèzhùzidàodǐ

  二、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

  舟————

  木————

  三、比一比,再组词。

  liáng()chóng()děi()

  量重得

  liàng()zhòng()dé()

  四、用适当的'量词填空。

  一大象一船一秤一墙

  一线一大树一柱子一石头

  五、把下面的句子重新排列,在括号里标上序号。

  ()石头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把大象赶到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上画一条线。

  ()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

  ()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称一称船里的石头。

  六、课文整体梳理。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大象又_____又_____,身子像__________,腿像四根________。

  2、官员们一边()一边():“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七、重点段落品析。

  曹操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曹操听了直摇头。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他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先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下沉———()重——()

  3、表示曹冲称象先后顺序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觉得曹冲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八、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试着写出一个描写大象的句子。

  答案

  一、然后站立岁月柱子到底

  二、船艘杆树

  三、丈量重复非得

  重量沉重得到

  四、头艘杆堵条棵根块

  五、4123

  六、1、高大堵墙柱子

  2、看议论

  七、1、,?2、上升轻3、先再然后4、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

  八、大象的身体很高大,像一堵墙,一对又大又软的耳朵,像一把扇子。大象有一个长鼻子,能卷能伸,像管子似的,大象有四条粗壮的腿,像四根柱子。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寒号鸟》第二课时教案

  第二课时

  一、课前三分钟

  二、导入课题:

  三、探究新知

  (一)复习巩固,整体切人。

  1.根据简笔画,说话导入。

  2.整体回顾,说说这是一只()的寒号鸟。

  ()的喜鹊。

  (二)学习2~5自然段。

  1.默读2~4自然段,思考:从哪里看出寒号鸟懒惰?("一一一"划出)

  2.检查,出示幻灯(1),抓"累"字体会寒号鸟懒惰。

  3.还从哪里看出寒号鸟懒惰,出示小黑板(1):寒号鸟不听劝告,躺在崖缝里对喜鹊说:"……"。

  4.抓"不听劝告"深人体会寒号鸟懒惰。

  a.寒号鸟不听谁的劝告?

  b.喜鹊怎么劝告?(结合指导读、指读→评点→范读→自读→齐读)

  c.从哪里看出寒号鸟不听劝告?(圈圈划划,自读体会,结合指导读寒号鸟的话:指读→评点→自读→男女生对读)

  d.指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寒号鸟不听劝告结果怎么样?(结合理解"直打哆嗦"、"悲哀",指导读"悲哀地叫"的句子)

  5.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五自然段。(想象自读→指读评点→女生齐读)

  (三)学习6~9自然段。

  1.回顾学法:抓"不听劝告"这几个重点词语提问解答,深入理解课文。

  2.启发学生围绕"还是不听劝告"自己提问,师小结后出示小黑板(3):

  a.寒号鸟不听谁的劝告?

  b.谁怎么劝告?

  c.从哪里看出寒号鸟还是不听劝告?

  d.寒号鸟还是不听劝告结果怎样?

  3.学生轻声自读,思考上述问题。

  4.四人一小组讨论,准备汇报。

  5.汇报自学。(学生自由汇报,老师随机点拨,穿插朗读训练)点拨要点:

  ①问题b,比较喜鹊说:"……"

  喜鹊来到崖缝前劝寒号鸟说:"……"

  体会感情变化→指导读好语气。

  ②问题c,结合理解"得过且过",指导读出寒号鸟不耐烦的语气。

  ③问题d,结合理解"最后的哀号",引导学生想象寒号鸟在冰天雪地里发出最后哀号时的样子。指导读好第9自然段。

  四、当堂练习

  1.深入思考,同样是寒冬腊月,为什么喜鹊能在温暖的窝里熟睡,而寒号鸟却在黑夜里冻死了?(结合完成作业本)

  2.学习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如果寒号鸟也做窝会是怎样的?

  五、归纳总结

  板书设计:

  寒号鸟

  懒惰勤劳

  玩睡——————垒巢

  直打哆嗦————住暖窝

  最后哀号————熟睡

  不幸——————幸福

  教学反思:

  《称象》教案 篇11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劳动与技术》四年级上册第十二课《曹冲称象》。本课通过折纸、描线、裁剪、粘贴、描绘来制作《曹冲称象》的纸模型,让学生体验如何把一个立体物变成平面图,再由平面图变为立体物的神奇过程,同时在制作的过程中锻炼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目标】

  新课标提出:要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初步的技术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基于以上认识,再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我将《曹冲称象》一课的教学目标预设为:

  知识与技能

  1.在制作过程中学会看一些纸工折粘的`符号;

  2.学会画点画线的标记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学习用对称形折纸、剪纸法来制作纸手工艺品;

  2.巩固折、画、剪、粘等手工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成认真、耐心、细致与合作的习惯;

  2.渗透语文学科知识,在学学玩玩说说中体会乐趣,增强动手动脑和创作能力,激发劳动兴趣。

  【教学设计】

  下面我简要说说如何指导学生折纸、画点、画线这一教学过程。这也是本课中我将攻克的教学难点。

  定位

  首先发给每位学生一张边长为24厘米的正方形卡纸,然后指导学生将纸对折再对折变成边长为12厘米的小正方形。折好后,让学生检查小正方形的边沿是否都对齐,然后重点提醒学生要将纸的开口朝右朝下地平放在桌面上。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纸的对折和摆放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最后裁剪出的作品能否展开变成曹冲称象模型,所以特别需要指导和提醒学生准确操作。)

  定点

  完成定位后,提示学生拿好铅笔和直尺。先让学生一边观看课件演示,一边听我的讲解,如何在折好的小正方形的每条边沿上标注出两个三等分点。然后再让学生自己回忆标注:将尺跟纸边对齐,每四厘米画一个点。

  边上的八个三等分点标注出后,还要再标注中间的四个点。我先让学生自己说说该如何标注。然后确定一个方法,如:将尺对齐左右两边的点摆放,每四厘米画一个点。

  最后给这12个点分别用字母标注好。

  (设计意图:四条边上的8个点的确定能为下一步准确快速画线提供帮助;而中间4个点的确定则能使所画线条的长短方位更加精确。)

  定形

  有了纸上的这12个点,下面画线条就能比较容易把握了。我仍旧先让学生一边观看课件演示,一边听我的讲解,即如何利用三等分点将线条标注好。如:表示大象鼻子的两条线就要尤其强调,右边的一条直线在中间左边的两个三等分点之间,但是离上边的点大概还有一厘米。而右边的线则是弧形的。

  之后再让学生讨论说说需要注意的地方,然后看投影实物,将线条标注好。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课件的点击,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线条是如何在点之间产生的,从而更方便学生记忆,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指导学生折纸、画点、画线这一环节,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既要观察记忆,专心致志,又强调自主学习,耐心细致,做到眼、口、手、脑并用,真正实现了趣味性、思想性、知识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称象》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认识“称、象”等13个生字,会写“再、象”等6个字。能用“一边…一边…”说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4.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善于观察,勤于动脑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演示曹冲称象过程的投影片及实验模拟物。

  教学过程

  教学案例(一)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式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板书:称。人们称一件东西是想知道什么?(想知道那件东西有多重。)你们见过别人称大象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称大象的故事。(板书:象)

  二、初读

  课前同学们读过课文,现在我请一个同学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听,希望读准字音,不加字,不丢字。(被指定的学生读后,其他同学给他正音)

  三、读书讨论,比较称象方法

  1.曹操为什么要大家想办法称象?请大家读读第二自然段后回答。(相机板书:议论)

  2.曹操听了官员们的议论,便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

  请你们看第三自然段,跟我学读这一句。(教师读,学生跟着读,自己读。)

  3.曹操提出这一问题后,官员们是怎么议论的?(指板书上的“议论”,指导读官员们说的话)

  思考:

  (1)官员们想用什么办法称象?

  (2)曹操听了他们的称象办法后是什么态度?

  四、演示称象过程,体会曹冲的聪慧

  1.师过渡:官员们提的两个办法都不好,曹操不同意,曹冲听了官员们的议论后他是怎样说的?(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2.曹冲的这个办法是用几句话说清楚的?

  生:(读书、画序号、讨论)

  师生合作,边叙述边利用投影片进行演示曹冲称象全过程。

  (1)这四句话里的第一句告诉我们什么?(学生读第一句,老师板书:上船、画线)在哪画线?用投影片演示。

  (让一个学生指投影片上的船舷)

  (2)在船舷的什么地方画线?再仔细读这一句。

  生: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线。

  (3)接着,老师用“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线后接着干什么”、“在什么情况下停止装石头”、“最后怎么知道大象有多重”等问题,诱导学生读懂曹冲说的四句话中的二、三、四句,并分别板书“上岸”、“装石头”、“沉到线”、“称石头”、“石头一共的重量=大象的重量。”

  4.在此基础上,老师用一组模拟物让学生演示曹冲说的办法。

  学生各自准备后让四名学生演示。大家读一句,该生演示这一句的内容。

  五、课外活动

  同学们,课文里说“石头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刚才我们的演示没有称给你们看。如果你们有兴趣的话,在课外活动或者在家里,把刚才的演示再做一做,然后把石头称一称,把“大象”称一称,看石头和“大象”是不是同样重,好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3.提问:曹冲想用什么办法称象?

  二、识记生字

  1.请同学们根据本课生字的特点想办法记字形。

  (先自己想办法记,再同桌讨论,然后站起来发言)

  2.出示小黑板,上面写着:

  上──止(停止)干──杆(秤杆)到──倒(倒水)

  你──称(称象)平──秤(大秤)像──象(大象)

  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生字。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田字格中的字,让学生进行观察,说出自己认为难写的、易错的地方,进行互相交流、提示。

  2.重点指导:

  “点、照”二字的四点底;“象、像”二字指导下面的弯钩,要写美观;“再”字的后三笔笔顺是:竖、横、横,最后一笔横要写长一些,左右出头。注意比较“在”与“再”二字的字义不同。

  3.学生自己练写,师检查,并个别指导。

  板书设计:

  21.称象

  {上船画线

  上岸装石头沉到线

  称石头

  石头一共的`重量=大象的重量

  教学案例(二)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师:古时候有个大官,叫曹操。有一次,别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就带着自己的儿子曹冲和官员们一起看大象。他们看到的大象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也去看看吧!

  (多媒体展示大象图片)

  2.请同学们描述大象的样子。(注意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顺序和方法)出示“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象这么大,到底有多重呢?

  3.出示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引导学生针对题目提出问题,老师注意疏理、归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师巡视,了解学生初读情况。读后请几位同学分读课文,师生评价。自读课文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默读、小声朗读、几个人在一起读等都可以。)

  2.再读课文,重点让学生带着自己前面所提疑问读课文。(师强调,当我们带着问题去读课文时,应该采用哪种方法好呢?使学生明白,带着问题读课文时最好采用默读的方法。)

  3.交流解疑。针对前面所提问题师生共同解答。

  三、细读深究,突破难点

  师:这个故事发生在古时候,那时科技不发达,只有一种秤,(多媒体展示古时候的秤的图片)这样的秤怎么能称象呢?

  1.找出有关官员称象方法的句子。(多媒体显示内容)小组讨论:官员们的办法到底好不好呢?不好在哪里?汇报交流。

  2.曹操听了是什么态度呢?(显示:“曹操听了直摇头。”品读这句话,理解“直”在这句话中的意思,并练习用“直”说话。)

  3.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

  (1)找出写曹冲称象方法的句子,读一读。

  (2)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称象过程。说一说曹冲称象的方法和步骤。(同桌互相说,再指名说。)

  (3)出示填空,加深理解。

  把大象()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多少,就沿着(),在船舷上画()。再把大象(),往船上装(),装到船()到()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有多重,就知道()有多重。

  4.小组讨论:

  (1)曹冲称象的方法好在哪里?(引导学生与官员所提方法比较。出示“曹操的儿子曹冲才7岁。”让学生感受曹冲的聪明。品读这句话,并用“才”练习说话。)

  (2)曹冲是怎样想出这个办法的?(引导学生明白曹冲称象的方法不是凭空想出的。第一,是听别人议论,受到了启发;第二,是他平时注意观察,勤于动脑的结果。)

  5.汇报交流。

  四、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能说一说吗?

  2.读读课文后边学习伙伴的话,说说要是让你称象,你会用什么办法?

  3.小结。

  五、作业:(选择其中的一项完成)

  1.请你写几句话夸夸曹冲。

  2.用在课文中学到的办法做一做实验。

  3.把这个故事讲给周围的小朋友们听。

  编辑短评:这组教案中的许多教学方法符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便于教师借鉴和操作,有些教法和问题设计得巧妙,有利于拓展教师设计教学的思路。本组教案均可用,相比之下,《称象》《语文园地五》两份教案质量较好。

  《称象》教案 篇13

  第一课时

  一、直接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质疑。

  2、“曹”是个姓氏,我们身边有没有姓“曹”的同学或者小伙伴。

  3、介绍曹操和曹冲两人物。曹操是魏国的君王,是一个聪明人,他也是一位大名鼎鼎的英雄。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死后被追尊为【武帝】。他的父亲为曹嵩中常侍(西汉时皇帝近臣,给事左右,职掌顾问应对)大长秋(官名,皇后的卿)曹腾的养子。曹操的早年,曹操年少时就机警过人,并通权谋机变,,不规规矩矩地谋生做事。曹冲从小聪明仁爱,与众不同,深受曹操喜爱。曹操几次对群臣夸耀他,有让他继嗣的意思。不过曹冲还未成年就病逝,年仅十三岁。

  二、学习生字

  1、范读,同时认准字音。

  2、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认读生字。

  (1)通过组词区分“称”和“秤”

  (2)区分“里”和“量”。说说一些东西的重量,明白这个词的意思。

  4、指名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

  三、初知大意

  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什么?(本文写了曹冲动脑筋想办法称出大象重量的故事。)

  四、写生字

  《称象》教案 篇14

  【教材简析】

  本文讲的是一个七岁的孩子,想出称象的办法比官员强,比官员妙,这实在难能可贵。曹冲称象的故事,因此广为流传;曹冲爱动脑子,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值得我们认真借鉴。本课重点介绍了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教学设计思路】

  学习本课无需分析课文。要通过朗读,让学生感悟曹冲是个遇事爱动脑子,能找出解决问题办法的聪明孩子。利用课文的问题,给学生创设拓展思路的氛围,可以让学生留下时间和空间,进行讨论。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并会写六个生字。

  2、能用“一边……一边……”说句子。

  3、学习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能从的故事中受到启发。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愿意把本文的故事讲给他人听。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的内容,从中受到启发,鼓励学生做个爱动脑筋,善于观察的人。

  2、学习生字、新词,能用“一边……一边……”说句子。

  【教学方法】

  游戏法 自主探究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录像,激趣导入

  1、观看动画片《曹冲称象》,思考:这是一个什么故事?

  2、板书课题,简介曹冲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己轻声朗读课文,标画出自然段的序号。

  2、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用简单的话概括出课文的大意。

  3、认读生字:

  ⑴ 出示“我会认”生字卡片。

  ⑵ 出示“我会写”生字卡片。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中称象的方法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课文中介绍了称象的几种方法?哪种方法是最好的?

  2、学生汇报。

  3、前两种方法为什么行不通呢?请读课文,画出有关的语句。

  4、用“因为……所以”的句式,练习说话。

  5、观看录相(两种方法)的录相,增强学生的理解。

  四、巧用实验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1、请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思考:曹冲答象的具体办法是什么呢?把有关的语句画在书上。

  2、反复朗读找到的句子。设问: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简易的器材,谁愿意为大家演示称象的过程呢?

  3、播放录相《称象》中的'片断,了解称象的过程。

  4、再读书中文字,思考:要称出大象的重量应该分几个步骤呢?学生讨论。

  5、汇报。

  6、与官员提出的方法作比较,曹冲的办法好在哪里?

  7、按上述步骤,作这个实验。思考:从这个办法中,你有什么体会?

  8、此时此刻,你能用称赞的口气,对曹冲说句话吗?

  9、教师小结:曹冲称象的方法很有创造性,造不出称象的大秤,可以用船;不能把大象杀了,就用石头替代。他想出了一个别人想不出的办法。其实,他是利用了水的浮力。

  10、用称赞的口气再读课文,练习背诵。

  11、指导背诵。

  投影出示背诵提示语:

  首先……然后……接着……最后……

  五、鼓励学生创新思维

  1、曹冲的办法在当时来讲是很好的,符合当时的情况。请你动脑筋想一想,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2、学生发言,评议。

  3、请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

  六、课堂练习

  1、我会组词:

  称( ) 住( ) 像( ) 再( )

  秤( ) 柱( ) 象( ) 在( )

  止( ) 照( ) 点( ) 办( )

  正( ) 找( ) 热( ) 力( )

  2、选词填空:

  再 在

  ⑴ 小明把作业放( )李老师的办事桌上。

  ⑵ 这个话题,没有( )说的必要了。

  ⑶ 李玲( )次见到了音乐大师。

  ⑷ 我( )路上摔倒了。

  七、总结全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内容

  1、练习朗读,思考: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吗?

  2、练习背诵课文。

  二、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掌握识字规律

  1、学习本课中“我会认”的生字,找到识字规律,引导学生自主识字。

  ⑴ 出示写有“我会认”的生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读。纠正读音。

  ⑵ 请你仔细观察本课会认的生字,小组讨论识字方法。

  ⑶ 学生汇报表演:

  ① 加偏旁方法记忆。

  ② 重点指导:艘 微

  ⑷ 反复认读,开展识字游戏:

  ① “抓错游戏”教师故意读错字,请同学们指出,并加以改正。

  ② “转字盘游戏“用硬纸制作字盘,分成十三格,分别写上本课的十三个生字,中间安个轴,让纸板转动,在黑板一处做个记号,把转字盘放在指定位置,转动后停下,说出汉字的字音。

  3、学习本课中“我会写”的生字,引导学生书写:

  ⑴ 出示写有“我会写”的生字卡片,找准结构规律,指导学生书写。

  ⑵ 这些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独体字:再、象

  左右结构:像、做

  上下结构:点、照

  ⑶ 分别指导学生书写。

  ⑷ 在指导中及时点评。

  三、课堂作业

  1、我会填:

  一( )大官 一( )大秤 一( )线

  一( )大船 一( )大树 一( )大象

  四、布置作业

  1、完成本课的生字、新词。

  2、练习讲故事《称象》。

【《称象》教案】相关文章:

称象的教案04-01

《称象》教案03-07

曹冲称象的教案01-27

《曹冲称象》教案09-15

《称象》教案(15篇)03-07

《称象》教案15篇03-07

曹冲称象教案01-15

《曹冲称象》教案02-20

《称象》公开课教案02-19